第七章 扁形动物门

合集下载

第七章扁形动物门

第七章扁形动物门

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III)
? 六、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与腔肠动物的网状神经系统相比,扁形 动物已有较为集中的原始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由身体前端的“脑”(brain)和由脑向后分出的若干纵行神经索 (longitudinal nerve cord)及各神经索间相连接的横神经 ( transverse commisure)所组成,因呈阶梯状,故为梯型神经系 统。自由生活的种类常具有眼或眼点(eyespot)、平衡囊 (stutocyst)等感觉器官。
? 三、皮肤肌肉囊(dermo-muscular sac) 由于中胚层的
形成而产生了复杂的肌肉构造,如环肌(circular
muscle)、纵肌(longitudinal muscle)、斜肌(diagonal muscle)。与外胚层形成的表皮相互紧密相贴而组成的 体壁称为“皮肤肌肉囊”。
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III)
第六章 扁形动物门( 3学时)
(Platyhelminthes )附:纽形动物门
本章所述的扁形动物和后面的 纽形动物,线形动物、棘头动物、
环节动物、统称为蠕形动物 (Vermes)。它们形态和结构差异很 大。在后面的几章中将分门讲述。
扁形动物是指身体扁平,两侧 对称的原始蠕虫类。包括吸虫、绦 虫、涡虫等动物门类。
? 四、消化系统 与腔肠动物相似有口无肛门, 称为不完全消化系统( incomplete digestive system)。除了肠以外没有扩大的体腔。扁形 动物没有循环系统,其肠道通常具有高度的分 支,延伸到身体各部分,有助于运输营养至全 身各处。
? 五、排泄系统 扁形动物无循环呼吸系统。有 的也无排泄系统,但大多数扁形动物具有原肾 管(pronephridium )系统,即在身体两侧由外 胚层陷入的网状多分支的管状系统, 它是由焰 细胞(flame cell )、毛细管、排泄管( excretory canal )和排泄孔组成, 分布遍及全 身。焰细胞为中空的盲管状细胞,其顶端有一 束纤毛,由于纤毛不断摆动,如火焰,故叫焰 细胞。

07扁形动物门

07扁形动物门
2 外部形态 长约15mm,宽2~3mm,厚0.5~1.5mm。 薄而扁,两侧对称,具前、后、背、腹的区分。后端稍尖, 背部稍隆,腹面距后端约2/5处具口(翻咽或吻可由口中伸 出)、口后具生殖孔。 耳突(auricle) 眼点
第一节 涡虫纲Turbellaria
3 体壁(皮肤肌肉囊)与运动 皮肤肌肉囊(dermo-muscular sac):外胚层的表皮和中胚层的肌肉
贮精囊(seminal vesicle):左右输 精管膨大的最后汇合部
阴茎(penis):富肌肉、外具单细胞 腺体
生殖腔(genital atrium, chamber):
生殖孔(genital pore)
第一节 涡虫纲Turbellaria
( 2 ) 雌 性 生 殖 系 统 (fe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2. 中胚层出现 端细胞法 中胚层主要形成肌肉、间质和生殖腺
3. 出现皮肤肌肉囊
4. 具不完全消化管,寄生者退化 5. 无专门的呼吸和循环系统 6. 原肾排泄 7. 梯形神经系统,出现原始的中枢神经 8. 雌雄同体,生殖系统发达,体内受精 9. 间接发育,寄生者常具复杂的生活史 10. 自由或寄生生活,自由者多海生
层紧贴形成的体壁,包裹全体,兼具保护、运动等功能。 (1)表皮epidermis:上皮组织epithelium构成
单层柱状纤毛上皮细胞 杆状体rhabdite:入水成黏液包围虫体,保护和摄食 感觉细胞
第一节 涡虫纲Turbellaria
腺细胞:单细胞腺和成杆状体腺细胞,细胞本体下沉到肌肉层 下间质中,以细颈开口 (2)基膜basement membrane:结缔组织层,多无细胞结构 (3)肌肉层:平滑肌(环肌层+斜肌层+纵肌层) (4)运动(locomotion): 纤毛在润滑的粘液表面上鞭打而滑行 肌肉由前至后的波状收缩 – 转向、曲体或扭转

第七章扁形动物门

第七章扁形动物门


脊 椎 动 物

• 减少了内、外胚层的负担
• 各项生理机能得到了强化
中胚层产生 引起了一系列组织、器官、 系统的分化和形成

2019/1/31 生命科学学院动物组制作
e.g.
8

脊 椎 动 物

中胚层
生殖器官
生殖机能提高
肌肉
运动机能加强
摄食速率提高
结缔组织
储藏水分和营养 耐旱抗饿
消化机能加强 消化系统的形成与完善

不完全消化系统(incomplete digestive system):
口、咽、肠
• •
肠壁:内胚层来源的柱状上皮
自由生活者消化系统发达,寄生者消化系统退化
甚至消失

细胞外消化和细胞内消化同时存在

寄生者除通过消化道摄取营养外,还可通过体壁
吸收营养
2019/1/31
生命科学学院动物组制作
17

外胚层
表皮层: 柱状上皮细胞 + 腺细胞
杆状体
非细胞结构的基膜 环肌 中胚层 肌肉 斜肌 纵肌
中胚层实质 组织中的成 杆状细胞
2019/1/31
生命科学学院动物组制作
13
吸虫的皮肌囊

脊 椎 动 物

胞饮小囊 线粒体
体表面
皮层
合胞体 (syncytium)
小刺
基膜
肌肉层
基膜 环肌
纵肌 线粒体 核
实质细胞

脊 椎 动 物

3.3.4 扁形动物 (Platyhelminthes)
3.3.4.1 扁形动物的特征
3.3.4.2 扁形动物的分类 3.3.4.3 扁形动物的进化地位

动物学7-扁形动物

动物学7-扁形动物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绦虫纲
45
本纲分类
单节亚纲
旋缘绦虫
主要寄生鱼类消化 道和体腔,中间寄 主为无脊椎动物幼
虫或甲壳类。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绦虫纲
多节亚纲
猪带绦虫
成虫全部寄生于人 或脊椎动物的消化
道内。
46
本纲分类 多节亚纲
对人危害最大的绦虫,多儿 童感染,20-40岁发病。
11
三角涡虫
柔软,扁平叶状,前端头部呈三角形,多褐色。 生活在淡水溪流中的石块下。
耳突:触觉和嗅觉
眼点:感觉光线明暗
身体腹面密生纤毛:与运动有关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涡虫纲
12
三角涡虫 结构与机能
• 体壁
遇水有毒,捕
– 皮肌囊(肌肉三层) 食和防御
– 成杆状体细胞
• 实质组织
– 表皮取代细胞
)或完全消失(如绦虫)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主要特征
7
形态结构 原肾管排泄系统
• 所有类群均有(除无肠目)
• 组成:由体两侧外胚层内陷形成 许多分支的排泄管构成,有排泄 孔通体外。
• 焰细胞:小分支最末端盲管,为
帽细胞+管细胞。
主要代谢废物仍 由体表排出
• 功能:主要维持水盐平衡。
– 固定实质细胞(构成细 胞间隙连接,便于细胞 间运输)
– 成新细胞(全能细胞)
– 色素细胞(体色深浅变 化)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涡虫纲
13
三角涡虫 结构与机能
胃循环系(实质辅助)
体表呼吸
原肾管排泄系统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涡虫纲

第7章扁形动物门布氏姜片吸虫

第7章扁形动物门布氏姜片吸虫
第2篇 医学蠕虫
第7章 扁形动物门(布氏姜片吸虫吸虫)
概述:
布氏姜片吸虫吸虫,简称姜片虫,也称亚 洲大型肠吸虫。它是寄生人体最大的吸虫, 其成虫寄生在人体的小肠内也可寄生在猪 小肠内,可引起姜片虫病。
我国早在1600多年前就有该虫记载。祖 国医书中称之为“赤虫”、“肉虫”。
一、形态
布氏姜片吸虫
➢ 成虫
体内,不超过2年。
➢ 生活史类型 属世代交替型。
四、 致病
➢带虫者 轻度感染可无症状。
➢消化道功能紊乱 中度感染
原因:虫体硕大,吸盘发达,吸附强。被吸附的粘膜可发
生炎症、点状出血、水肿,甚至形成溃疡、脓肿。
症状:腹痛、腹泻、消化不良、排便量多,粪稀而臭,交
替便泻及便秘。
➢合并症 重度感染、肝硬变,腹水。
六 流行
1. 分布 亚洲东部、东南亚。我国20多省市流行。安徽省也 是重病区。
2. 流行原因 (1)生食水生植物的习惯:啃菱角的外皮而生食。
➢ 有人在一个菱的外皮上检到688个囊蚴。 ➢ 猪的感染率高(青饲料喂猪)。 ➢ 囊蚴可浮在水面,饮用生水也可能感染。
(2)中间宿主(扁卷螺)及媒介植物广泛存在。 (3)粪便污染水源:新鲜人粪,猪粪施肥于水塘和水田。 (4)传染源:带虫者、病人、猪。
七 防治
关键抓住经口感染这个环节。 • 饮食卫生:不生吃水生植物。 • 加强粪便管理。 • 治疗药物:吡喹酮、硫双二氯酚、六
氯对二甲苯。
新 鲜 标 本 肉 红 色, 虫体 扁平,长圆形,甚肥厚. 腹吸盘大于口吸盘。 肠支分二 支 ,在虫体两 侧呈波浪状弯曲,
生殖系统 中 睾丸 两个 , 高度分支,位于虫体后半 部,卵巢分支。
口吸盘 腹吸盘

第7章扁形动物门课件

第7章扁形动物门课件


(三)危害:消化道疾病、循环与呼吸紊乱、癫痫、昏迷失明等。
(四)防治原则
本虫的流行和饮食习惯及猪的饲养方法有密切关系,从切断寄生虫生 活史的总原则考虑,在预防上加强宣传教育,改良饮食和生活习惯。 不食未熟的或生的猪肉,注意防止猪囊尾蚴污染食物。 加强屠宰场的管理,严格肉品检查制度。 加强猪的饲养管理,避免粪便污染饲料。 及时治疗病人。处理病猪,以杜绝传染源。

3.无性生殖:断裂生殖
三、涡虫纲的分类
1.无肠目Acoela
2.单肠目Rhabdocoela 3.三肠目Tricladida 4.多肠目Polycladida
back
7.3 吸虫纲Trematoda

一、代表动物----华枝睾吸虫 Clonorchis sinensis 1.寄生部位:肝胆管 2.形态构造:柔软、扁平、透明柳叶状 表面光滑 口吸盘:位于体前端,大于腹吸盘 吸盘 腹吸盘:位于虫体腹面前约1/5处
定义:通过中轴仅有一个切面将动物体分成两个部分
身体有了明显的背,腹,前,后和左,右之分,体制的分化与相应的 机能的分化有密切关系,如背司保护,腹司运动,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逐渐向前端集中,动物体如此分化使动物对外界环境的反应更迅速, 更准确,而行动就更敏捷。 意义:1.运动具有方向性 2.运动器官集中在腹面



受精囊
♀:卵巢
输卵管
阴道
卵黄腺 卵黄管 卵的特点:卵内不含卵黄
卵袋 = 卵 + 卵黄泡 + 粘液形成的皮膜
发育

螺旋形卵裂 牟勒氏幼虫

⑦再生问题
再生能力很强,若将它横切 为两段,每一段都会将失去 的那一半再生长出来,成为 一条完整的涡虫。

6--扁形动物门

6--扁形动物门
第七章扁形动物门( 第七章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 )
第一节 门的主要特征
1、两侧对称(bilateral symmetry) 两侧对称(bilateral 有中胚层(mesoderm) 2、有中胚层(mesoderm) 皮肤肌肉囊(dermo-muscular sac) 3、皮肤肌肉囊 4、消化系统不完善 5、出现原肾管排泄系统 焰细胞
体寄生虫,长约 体寄生虫,长约3cm,宽约 ,宽约1cm。寄生于人或猪的肠道内, 。寄生于人或猪的肠道内, 造成溃疡、出血、营养不良、腹水等。 造成溃疡、出血、营养不良、腹水等。
3、肝片吸虫Fasciola hepatica
Fasciola hepatica分布于世界各地,尤 分布于世界各地, 分布于世界各地 以中南美、欧洲、非洲等地较常见。 以中南美、欧洲、非洲等地较常见。我 国动物也有感染,但人群感染不多。 国动物也有感染,但人群感染不多。
从扁形动物开始, 从扁形动物开始,有由外胚层形成的 单层表皮, 单层表皮,和由中胚层形成的多层肌肉相互 连接组成体壁,体壁包裹全身, 连接组成体壁,体壁包裹全身,具有保护和 运动的功能,故又称皮肤肌肉囊。 运动的功能,故又称皮肤肌肉囊。 扁形动物的扁平身体具有较大的表面积, 扁形动物的扁平身体具有较大的表面积, 这样就使身体内部器官的所有部分,始终保 这样就使身体内部器官的所有部分, 持与体表接近,通过渗透作用, 持与体表接近,通过渗透作用,有利于气体 迅速扩散,和代谢废物直接从体表排出。 迅速扩散,和代谢废物直接从体表排出。扁 形动物没有呼吸器官及循环系统。 形动物没有呼吸器官及循环系统。
3排泄系统 排泄系统 4神经系统和感官 神经系统和感官 5生殖 有性和无性生殖 生殖:有性和无性生殖 生殖 6再生 再生

刘凌云普通动物学 第7章 扁形动物门

刘凌云普通动物学 第7章 扁形动物门
的上皮组织和由中胚层形成的各种肌肉所组成的囊状物
表皮:由外胚层来的柱状上皮细胞组成,在上皮中有大量腺细胞、 杆状体(防御和辅助捕食)和感觉细胞。
杆状体是由上皮的一种腺细胞(成杆状体细胞)分泌的,成杆状 体细胞体沉入表皮下的实质中,仅“颈部”留在表皮,分泌黏液 有多种功能(保护虫体免于干燥,利于气体交换,有助于运动等)
腔肠动物是辐射对称!
无对称----辐射对称----两侧对称
二. 中胚层(mesoderm)形成(三胚层)
内胚层 中胚层 ★
外胚层
扁形动物是最早具有中胚层的动物!
中胚层形成的多层肌肉及实质组织
实质组织:扁形动物的部分中胚层形成的,葡萄状, 填充在体内各组织器官之间,具有储存水分养料、 保护内部器官、提高机体抗旱和耐饥饿的能力、再 分化的功能。
三、吸虫纲分类:
(一)
(三)
(二)
(1)单殖亚纲
特征 体外寄生,不更换宿主 固着器在体后端,为锚或小钩 常见种类 •三代虫(淡水鱼类、两栖类),卵胎生 •指环虫(淡水鱼鳃)
三代虫
指环虫
(2)盾腹亚纲
特征 ➢体内或体外寄生; ➢多无寄主的专一性 ➢吸盘结构特殊 常见种类 盾腹吸虫(鱼类、爬行类、软 体动物体内外)
原肾管的功能是调节体内水分平衡及排出一些代谢废物, 而含氮废物则由体表排出。
6.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典型的梯形神经系统 头部一对脑神经节向后伸出两条
粗大的腹神经索,中间有许多横神 经相连。
感觉器官 眼点:一对,不能成像,只能感光。
特点:避强光,趋弱光
耳突:一对,富有感觉细胞, 能感受味觉和嗅觉
(二)生殖与发育
盾腹吸虫
(3)复殖亚纲
特征
➢体内寄生 ➢更换宿主 ➢多具口吸盘和腹吸盘

扁形动物门

扁形动物门

官系统。扁形动物是动物进化中的一个新的阶段。
生物学特征:
身体通常背腹扁平,呈两侧对称.
体壁由表皮和肌肉层(中胚层)共同形成皮肌囊结构.
消化管和体壁之间为实质(没有体腔).
身体出现了器官系统:消化管有口无肛门,梯状神经系统, 有多种感觉器官,排泄系统为原肾型.
(无呼吸器官和骨骼)
出现了来源于中胚层的固定的生殖腺及生殖导管.
进行细胞内和细胞 外消化.
2020/11/25
15
4、呼吸和循环
无专门的呼吸系统和循环器官,体表进行气体交换。
5、原肾管排泄
2020/11/25
16
6、神经和感官
眼点由色素细胞和感光细胞组成,无晶体,只 能感光不能成像。 耳突具感觉细胞,味觉和嗅觉.
2020/11/25
17
7、生殖和发育
有性生殖:雌雄同体,异 体(体内)受精。 生殖系统: ♂:精巢—输精小管—输 精管—储精囊—生殖腔 ♀:卵巢—输卵管(收集卵 黄)—生殖腔
2)中胚层的形成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因为由中胚层所形成的实质组织有储存养料和水分的功能, 使动物在一定程度上耐饥饿、抗干旱,为陆地生活做了必 要的物质准备。
2020/11/25
5
三胚层动物
(无体腔、假体腔、真体腔)
2020/11/25
6
3、皮肌囊 结构:由表皮(单层,由外胚层形成)和肌肉层(环 肌、斜肌、纵肌,由中胚层形成)紧密相贴而组成。 功能:保护;运动(其机能比腔肠动物更强化,意义 重大) 注意:与“皮肌细胞”相区别
1、两侧对称在进化上的意义 概念:通过动物体的中轴,只有1个切面将动物体分为左, 右相等的两个部份,也称左右对称。 意义: ① 两侧对称的动物因有明显的背腹、前后和左右之分,其 运动由不定向趋于定向,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逐渐集中于 身体前端。这种变化使动物对外界环境的反应更迅速、更 准确。 ② 两侧对称的体制是动物由适应水中漂浮生活→底栖爬行 生活的结果,而这种变化是进化到陆上爬行生活的先决条 件。

第7章 扁形动物门

第7章 扁形动物门

7.1.3.体壁 扁形动物由外胚层形成的表皮和中胚层 形成的肌肉紧贴在一起,形成的包裹全身的 体壁,称为皮肤肌肉囊。 皮肤肌肉囊内由实质组织充填,体内所 有器官都包埋在其中。具保护和运动机能, 加上两侧对称,使动物能更快更有效地摄食, 利于动物的生存和发展。
7.1.4.消化系统 自由生活的种类为不完全消化系统(有口无 肛门的消化系统)。肠是由内胚层形成的盲管。 营寄生的种类,消化管退化(吸虫纲)或完全消失 (绦虫纲)。

7.2.1.2 结构与机能
1、体壁与运动 表皮(柱状上皮细胞),基膜,肌 肉层(环肌,斜肌,纵肌)。
杆状体:长棒状结构,由实质中的成杆 状细胞分泌而成,充斥于表皮细胞之间。遇 刺激时,排出体外,弥散毒性粘液,可捕食 和防御敌害。
2、实质与潜能 体壁与肠壁之间为合胞体形式的实质填充, 其他器官多埋在实质组织中。
7.2.1.3 生殖与发育 结构复杂,雌雄同体。
7.2.1.4 再生能力很强 切成多段,都能再生一完整个体。 并产生二头或二尾涡虫。另外再生的极 性明显,再生速率由前向后逐渐递减, 即前端生长最快,后端最慢。当涡虫饥 饿时,可将其内部器官 ( 除神经系统 ) 逐 渐吸收掉,一旦获得食物,重新恢复原 状。
7.2.2 涡虫纲的主要特征 体不分节,体表有纤毛,上皮细胞内有杆状 体,营自由生活,具不完全消化系统。
7.2.3 涡虫纲的分类 根据肠的结构和有无可分为无肠目,单肠目, 三肠目和多肠目四个目。
笈蛭
笈蛭
平角涡虫
平角涡虫
三角真涡虫
7.3 吸虫纲(Trematoda) 体不分节,无纤毛状体,消化道简 单,具吸盘,营寄生生活,运动机能退 化,无一般的上皮细胞,有具小刺的皮 层,神经感官退化,有吸附器,可固于 寄生组织上。日本血吸虫就是本纲的重 要代表种类。

07扁形动物门

07扁形动物门

第一节 涡虫纲Turbellaria
10. 生 殖 - 有 性 生 殖 (sexual reproduction): 仅在夏初出现 : 生殖器官,为雌雄同体 为雌雄同体, 生殖器官 为雌雄同体 , 异体交 体内受精,生殖细胞来自中 配,体内受精,生殖细胞来自中 胚层间质细胞 间质细胞。 胚层间质细胞。 ( 1 ) 雄 性 生 殖 系 统 (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精巢:若干、 精巢:若干、位于体两侧 输精小管、 输精小管、输精管 贮精囊(seminal vesicle):左右输 贮精囊 : 精管膨大的最后汇合部 阴茎(penis):富肌肉、外具单细胞 阴茎 :富肌肉、 腺体 生殖腔(genital atrium, chamber): 生殖腔 : 生殖孔(genital pore) 生殖孔
神经
排泄管 背排泄管
腹排泄管
第三节 绦虫纲Cestoda (tape worm)
6 神经系统 脑神经节:1对 纵神经索:3对
7 生殖系统:发达,雌雄同体, 生殖系统: 一般同节片受精,每个成节片均具1套雌、雄生殖器官 孕节片为子宫充满,子宫膨胀分支 孕节片排出体外时有活动能力,虫卵由节片腹中线裂开逸出
4. 消化系统:有口无肛门的不完全消化管 口:体腹中线稍后的一个圆形孔 咽(pharynx):肌肉质,位于咽腔中,可由口外伸成吻 肠(intestine): 1枝前行,2枝后行,皆再分枝为盲囊。 肉食性,以管状吻吸吮、吞食 先行细胞外消化,后行细胞内消化
第一节 涡虫纲Turbellaria
5. 呼吸: 呼吸: 扩散,涡虫无呼吸器官, 体厚一般小于1mm。 6. 排泄系统-原肾 排泄系统- (protonephridium) 焰细胞(flame cell) 原肾管:排泄管 原肾孔nephridiopore 排出组织中过多的水分, 调渗 排除间质中的代谢产物 (主要是氨) 排泄功能主要由体表扩 散完成

动物学7第七章扁形动物门PPT课件

动物学7第七章扁形动物门PPT课件

内部器官与系统
消化系统
扁形动物的消化系统包括口、 咽、食道、肠道和肛门。
神经系统
扁形动物的神经系统包括脑、 神经索和神经节等部分。
循环系统
扁形动物的循环系统包括心脏 、血管和血液等部分。
生殖系统
扁形动物的生殖系统包括生殖 腺、生殖导管和生殖细胞等部
分。
生殖与发育
无性生殖
扁形动物通常采用分裂、出芽和孢子生殖等方式进行 无性生殖。
ONTENTS
• 扁形动物门概述 • 扁形动物的形态特征 • 扁形动物的生态与行为 • 扁形动物与其他动物的关系 • 扁形动物的多样性与保护
01
扁形动物门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扁形动物门是一类无脊椎动物,属于 动物界中的一大类群。
特点
身体扁平,多为两侧对称;消化系统 简单,通常只有一个开口;神经系统 和感觉器官相对集中。
扁形动物面临的威胁与挑战
生境丧失
过度捕捞
由于人类活动和环境破坏,扁形动物的生 境受到严重威胁,许多物种的生存环境被 破坏或丧失。
人类对水生生物的过度捕捞也给扁形动物 带来了威胁,一些物种的数量因此而减少 。
污染
外来物种入侵
水体和土壤污染也对扁形动物的生存造成 了威胁,一些有毒物质可能对扁形动物的 生长和繁殖造成影响。
扁形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强,能在各种恶劣条件下生存,如高温、低温、高盐度、 低氧等。
食性与捕食方式
扁形动物多数是肉食性,捕食小 型无脊椎动物,如浮游生物和底
栖生物。
捕食方式多样,有的用吸盘吸附 在猎物身上,有的用刺丝囊麻痹
猎物,还有的用齿舌刮食。
寄生种类主要靠吸取寄主的营养 物质为生,有时也会攻击寄主的

第七章扁形动物

第七章扁形动物

尾蚴附于水草 发育成后囊蚴
后囊蚴 尾蚴 子雷蚴
卵 毛蚴 卵在水中 孵出毛蚴
胞蚴
尾蚴逸出螺体
毛蚴在螺体 内发育繁殖 椎实螺 图6-28 肝片吸虫的生活史 (中间寄主)
口吸盘
(2)布氏姜片虫
*形态结构 *生活史
肠 腹吸盘 阴茎
咽 生殖孔
子宫 卵黄腺 输精管 梅氏腺 成卵腔
卵巢 输卵管 卵黄管 前精巢 输出管 后精巢
第四节
(一)形态结构 1、外形
顶突 头节 小钩 吸盘 颈部 未成熟节片 节片 成熟节片 妊娠节片
绦虫纲 (Cestoida)
一、代表动物—猪带绦虫
幼节片
头节
图6-34 猪带绦虫成虫
成熟节片 妊娠节片
绒毛
液泡
2、体壁、营养与呼吸
线粒体 合胞体、绒毛 皮层: 合胞体
基膜 肌肉层 实质细胞 无消化系统
3、消化系统
口、咽、肠 肠壁:内胚层来源的柱状上皮
图6-3 三角涡虫的消化系统
4、呼吸和循环
体表、实质组织
5、排泄系统
外胚层形成 原肾管型
焰细胞 排泄管
图6-4 涡虫的排泄系统
焰细胞
管细胞
图6-5 涡虫原肾管的焰细胞微细结构图
6、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梯形神经系统 眼点:辨别光线的明暗 耳突:司味觉、嗅觉和触觉

犬粪
六钩蚴
人误食虫卵也发 生棘球蚴,此虫 生活史终止
内含多个头节
羊牛等动物吞食虫卵 后在肝及其他内脏器 官发育成棘球蚴
羊(中间寄主)
第五节Leabharlann 寄生虫和寄主的相互关系一、寄生虫对寄主的危害 二、寄主对寄生虫感染的免疫性 三、寄生虫更换寄主的生物学意义 四、寄生虫的防治原则

第七章 扁形动物门

第七章 扁形动物门

第七章扁形动物门要求:掌握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涡虫的形态结构与生理特点,并掌握寄生吸虫和绦虫的主要特点及其生活史、危害和防治原则;了解扁形动物在动物演化上的意义第一节门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三角涡虫主要特征:体扁平,两侧对称,三胚层,皮肌囊结构、无体腔,不完全消化系、原肾管系、梯形神经系、生殖特点及生活方式。

一、两侧对称定义:两侧对称是通过动物体的中央轴只有一个对称面将动物体分成左右相等的两部分,也称左右对称,它是动物由水生发展到陆生的重要适应。

意义:两侧对称的出现,促使动物身体明显地分出前、后,左、右,背、腹。

保护功能(保护色、杆状体)。

腹面:承担爬行与摄食。

前端:出现了头部:向前的一端由于经常首先接触外界条件而使神经系统和感官向前端集中逐步出现了头部;定向运动和主动摄食;使其适应范围更加广泛,为动物由水生到陆生发展创造了条件。

(水中漂浮生活水底爬行陆地爬行)二、中胚层的形成意义:中胚层的出现对动物体结构与机能进一步发展有很大意义,是动物由水生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1)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减轻了内外胚层某些机能的负担,特别是运动机能的负担,并引起一系列组织器官的分化,为动物体的结构进一步复杂完备提供了条件,使扁形动物达到了器官系统水平;2)中胚层的形成促进了新陈代谢的加强。

如:肌肉的复杂化增强了运动机能,取食范围更广,促使消化系统的发达和排泄系统的形成;3)另外运动的加强还促进了神经系统的发展(神经系统和感官向前端集中);4)取代了内外胚层的生殖机能,有了固定的生殖腺和生殖管道,同时出现交配和体内受精现象(是动物由水生到陆生的一个重要条件)5)中胚层产生的实质可贮存营养(耐饥饿)和水分(抗干旱)并保护内脏。

扁形动物门最先出现适合于潮湿土壤表层生活的陆生种类。

小结:扁形动物比腔肠动物进化特征1)体制上来看,涡虫具有比水螅更进步的两侧对称体制,相对水螅的辐射对称而言,两侧对称对扩大动物生活范围有着进步意义;2)水螅具两胚层而涡虫则出现了水螅所不具有的中胚层,它对动物体结构与机能的进一步发展有着很大意义,使得结构进一步复杂化,机能更强大。

第七章扁形动物门

第七章扁形动物门
mesoderm
中胚层产生的意义
2020/7/22
生命科学学院动物组制作
4
无 脊椎动物 学
3、具皮肤肌肉囊(dermo-muscular sac)
环肌 纵肌 斜肌
肌肉 表皮
皮肤肌肉囊
2020/7/22
生命科学学院动物组制作
5
无 脊椎动物 学
4、不完全的消化系统,寄生者消化系统退化
或消失
5、出现了原肾管(protonephridium)形式的排
的 皮 肌
非细胞结构的基膜 环肌
囊 中胚层 肌肉 斜肌
纵肌
中胚层实质
组织中的成
杆状细胞
2020/7/22
生命科学学院动物组制作
13
吸虫的皮肌囊
无 脊椎动物 学
胞饮小囊
体表面
皮层 基膜
合胞体 (syncytium)
肌肉层
实质细胞
线粒体 小刺 基膜 环肌
纵肌
与涡虫比较
线粒体
• 皮层无纤毛;合胞体

• 无成杆状细胞和杆状体;有刺 • 无斜肌
口吸盘无 脊 椎 动 物 学 同体或异体受精
肠 腹吸盘
阴茎
卵巢
*生活输卵史管 卵黄管 前精巢 输出管 后精巢

生殖孔

子宫

卵黄腺

输精管

梅氏腺

成卵腔







布氏姜片虫
2020/7/22
生命科学学院动物组制作
38
无 脊椎动物 学
终寄主
人食菱角、荸荠被感染
姜 第二中间寄主
片 菱角

扁形动物门——无体腔三胚层动物

扁形动物门——无体腔三胚层动物

第七章扁形动物门——无体腔三胚层动物本章重点:1、什么是两侧对称?两侧对称的出现在生物进化史上有何意义?2、中胚层的产生在生物进化史上有何意义?3、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4、扁形动物门各纲的主要特征第一节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一、危害人体华枝睾吸虫寄生在人体胆管会使人得华枝睾吸虫病。

患者有慢性腹泻、消瘦、乏力、贫血、肝脏肿大等症状,后期可发生肝硬化,常见并发症有急性胆囊炎、总胆管阻塞。

此外,肝细胞性或胆管性原发性肝癌可能与本病有关。

日本血吸虫侵入人体可使人肝脾肿大,造成腹水,致使血吸虫病晚期病人无论男女老幼均为“蛙腹”,侵入肠部引起溃疡、腹泻,进入脑血管引起癫痫,进入阑尾引起阑尾炎。

如在发育早期,使得发育不良,第二性状受到影响,引起侏儒症。

如在发育期,会使生殖受到影响。

指环虫、三代虫侵害淡水鱼类鲤鱼、鲫鱼、鳟等二、有益方面扁形动物通过对寄生生活的适应,在生物界的总平衡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起着有力的排斥作用,而且对脊椎动物的繁殖起着节制的作用。

第二节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以三角涡虫为代表动物)扁形动物是不分节,两侧对称、三胚层、无体腔、背腹扁平的动物。

一、具有两侧对称的(或左右对称)体制从扁形动物开始获得了两侧对称的体制。

这种体制使动物有了明显的前端和后端,左侧和右侧,背面和腹面的区分。

这种体制的分化又相应地引起机能上的分化。

腹面承担着在物体上爬行和摄食的机能;背面有各种色素和较为发达的腺体,主要司保护;前端集中了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能对环境及时反应。

神经系统向前端集中,为前端分化为脑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使动物由不定向运动变为定向运动。

另外,这种体制既适合于游泳,又能在物体上爬行,使动物在生活方式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是动物从水生过度到陆生的重要条件之一。

二、具有原始的三胚层(内、外、中胚层)从扁形动物开始,在外胚层和内胚层之间出现一发达的中胚层。

但在扁形动物中它是最原始的,无体腔,内部器官包埋在柔软组织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中胚层
三胚层无体腔动物; 中胚层出现的意义:
促进身体结构的发展和机能的完善,促进了消化、呼吸、排泄、循环等器官 系统形成与发展; 中胚层分化的实质组织(parenchyma)能储存水分和养料,使动物体在一定 程度能耐干旱、饥渴,还能输送营养物质及代谢废物,再生新器官; 综上,为动物进入陆地生活提供了物质基础;
食道

(3)复殖亚纲 (Digenea)
生殖孔
腹吸盘
体内寄生,1或2个吸盘; 1个排泄孔,在身体后端; 生活史复杂,一般需要2个 以上宿主;幼虫多寄生软 体动物体内,成虫的宿主 为脊椎动物和人; 重要的如华枝睾吸虫、肝 片吸虫、日本血吸虫等;
卵黄腺 卵黄管
输精管
子宫
卵巢 输卵管 卵模 梅氏腺 卵黄囊 睾丸 输精管 贮精囊
体表无纤毛,角质层覆盖,保护免除宿主消化酶伤害,通过体表吸收营 养;



吸盘、钩等附着器官,附着于宿主,适应肠道的剧烈蠕动;

肾孔
排泄管
原肾管纵行在实质组 织中,有1或2条主管, 主管分出许多分支小 管;
焰细胞位于小管末端,焰细 胞的纤毛不断摆动,吸收实 质组织内多余水分和废物, 由排泄孔排出体外;


(4)神经系统和感官
神经元组织成感觉、传输和连接类型,这是神经系统一个重要进化, 神经组织向前集中于一对脑神经中枢,叫原始的脑; 一些涡虫,如多肠目,有具 眼点由色素细胞和感光细胞组成,黑色素排 有脑神经节的更加集中的神 列于杯状凹窝中,光接受神经末梢连接眼点 经网; 与脑神经节,避开强光,趋向弱光; 最原始的类型 是扁虫神经系 统,无肠目, 真皮下的神经 网状组织,类 似多孔动物的 神经网络;前 端的平衡器, 是检测相对于 重力方向涡虫 身体位臵的机 械感受器; 真涡虫的神经系统由真皮下神经网好若干对长神经索组成; 横神经将神经索连接起来,组成了梯状的涡虫神经系统; 外耳, 位于头 部外侧, 具有丰 富化学 感受器, 帮助定 位食物, 具有味 觉好嗅 觉作用;



(三)绦虫纲(Cestoidea)
(一)涡虫纲(Turbellaria)
三角涡虫 (Dugesia)


1.外部形态
生境:淡水溪流石块下,以蠕虫、小甲壳类及昆虫幼虫为食; 形态:柳叶状,身体柔软,扁平细长,末端钝圆,头端三角,2个黑色眼点,
两侧各1个耳状突;腹面扁平,颜色浅,密生纤毛,黏液;口,后方为生殖孔;

2.内部结构


(1)皮肌囊:表皮+基膜+肌肉层(环肌、斜肌、纵肌)的囊状体壁
上皮细胞内散布有一些垂直于体表的杆状体(rhabdoid),它是由实质
中的成杆状体细胞所形成,而后贮存于表皮细胞之内的。当涡虫类遇到 敌害或强烈刺激时,大量的杆状体由细胞内排出,杆状体到外界遇水后 形成粘液。涡虫用粘液包围起身体或用粘液攻击敌人,所以杆状体有防 卫及攻击能力;有人认为杆状体与腔肠动物的刺细胞有某种进化联系;
成虫释放受精卵到 胆管,卵进入肠道 随粪便排出; 虫卵含有毛蚴,落 入水中并不孵化;
第一宿主螺类吞食,消化道内孵化出毛蚴(miracidium),囊 状胞蚴(sporocyst),雷蚴(redia),尾蚴(cercaria),释放 水中; 华枝睾吸虫生活史
受精卵随胆汁到 肠道,与粪便排 出体外落入水中, 孵出毛蚴;
储精囊
卵黄腺
阴茎 生殖腔
交配囊
生殖孔
虫体分离,精子游至输卵管上 部,与卵结合;几个受精卵在 一个卵囊中,从虫体出来,固 着在石块,,2-3周孵化幼体从 卵囊逸出;

涡虫的再生 再生能力强; 再生能力表现明显极性; 饥饿时,内部器官逐渐被吸收,但神经系统不受影响;获



食后,各器官重新恢复,变成正常体型;


了解扁形动物的系统分类及演化;
了解扁形动物与人寄生虫对寄生生活的适应类的关系,初步掌握寄生 虫与寄主的关系及防治原则。

一 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二 扁形动物门的分类
(一)涡虫纲 (二)吸虫纲 (三)绦虫纲





三 寄生虫与寄主的相互关系及防治
四 扁形动物门的系统发育

海生虎扁虫(Tiger flatworm):25mm,居住在温暖的浅水中。

后吸器

(2)盾腹亚纲 (Aspidogastrea)
吸虫纲最小一类,内寄 生,生活史有1或2个寄 主,终末寄主一般为鱼 类或龟类,是吃了含有 未成熟的盾腹吸虫的软 体动物被感染; 缺少口吸器,单个大吸 盘(后吸器)覆盖虫体 腹面,纵行和横行的肌 肉将后吸器分割成许多 隔片;
后吸器 隔片
这一类动物是自由生活到寄生生活的过渡!

(5)生殖系统
横分裂,多从吻后方 横缢为两段,各自成 长为新个体;
真涡虫的无性生殖

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牟勒氏幼虫:海洋生活的涡虫种类一般为间接发育,发育过程有幼虫 期,称牟勒氏幼虫; 交配时,尾部翘起,腹面相 贴,生殖孔相对,阴茎插入 对方的生殖腔,相互输入传 卵巢 输精子;
睾丸
输卵管 输精管
肾孔
3.几种重要的寄生吸虫

华枝睾吸虫(Chinese liver fluke, Clonorchis sinensis)
亚洲人群常见寄生虫,3000万人口被 感染;成虫寄生于肝脏和胆管,以上 皮组织和血液为食; 扁平叶状,前尖后钝圆,光滑无棘, 口吸盘和腹吸盘,树枝状睾丸; 消化系统:口、咽、短食道和肠支; 原肾管排泄系统; 神经不发达,与涡虫相似; 雌雄同体,自体或异体受精;
牛采食污染 的草,六钩 蚴进入牛体, 在牛消化酶 作用脱壳而 出,穿过肠 壁到血液, 进入骨骼肌, 成囊尾蚴;
牛带绦虫(beef tapeworm, Taeniarhynchus saginatus)生活史
三 寄生虫与寄主的相互关系及防治


1.寄生虫对寄生生活的适应
生理和机能上的适应,一定形式或程度的形态改变,如体形改变,消化 器官的退化或消失;某些器官加强,如附着器官;
1.吸虫纲的主要特征 体内、体外寄生;

无杆状体和纤毛,有吸盘等吸附器官;
具有合胞体结构的皮层; 梯形神经,感官退化,无眼点 ; 生殖系统发达,繁殖率高,生活史复杂;





2.吸虫纲的分类 (1)单殖亚纲 (Monogenea)
前吸器
体外寄生,一个成体产 生一枚卵,生活史简单, 不更换寄主,主要寄生 在鱼类、两栖类、爬行 类体表和排泄器官或呼 吸器官内,具有后吸器, 上有锚和小钩;如三代 虫、指环虫、 Sphyranura等;
中间宿主椎实螺,入其体发育,脱 纤毛成胞蚴,雷蚴,尾蚴;
牲畜饮水或吃草、人饮生 水或食未熟水生蔬菜被感 染;
离开宿主,在水中或附着植物 上,脱尾成囊蚴;
肝片吸虫(Common liver fluke,Fasciola hepatica)
童虫侵入毛细血管或毛细淋巴管, 随血液到达门静脉成成虫;
宿主肠粘膜产卵,毛蚴分泌酶, 穿破肠壁到肠腔,随粪便排出;



微绒毛

结晶蛋白组 成,具有保 护和抵抗宿 主分泌的蛋 白酶的功能;
合胞体结构:皮 层+基膜+肌肉层; 大细胞本体在实 质中,突起穿过 肌肉层与表面的 细胞质层相连; 对虫体有保护作 用,还可直接吸 收营养;
细胞被膜
实质
皮层结构
人等动物吃了含有囊 蚴的鱼虾被感染;囊 蚴在终末宿主借助消 化液逸出,至胆管, 1个月成虫,产卵; 尾蚴遇到第二宿 主淡水鱼虾,侵 入皮肤、肌肉、 鳍、鳞片等,形 成囊蚴 (metacercaria);
多肠目
不完全消化系统:口+咽+肠; 口位于腹面,口后为咽囊,囊中有肌 肉质的咽,能从口中伸出捕捉食物; 肠有三支主干,一支向前,二支向后, 每支主干分出若干小支,分布身体各 部分; 肠末端为封闭盲管,无肛门;


(3)呼吸、循环和排泄系统
无专门的呼吸和循环器官,气体交换主要依靠体表渗透作用,依靠实质 组织完成体内物质运输; 排泄器官是典型的原肾管;

腔肠动物的散漫神经系统
扁形动物的原始的中枢神经系统


7.有了固定的生殖系统
中胚层出现,形成了固定生殖腺(产生生殖细胞)、一定的生殖导管 和附属腺体;

大多雌雄同体,大多异体受精,交配行为,体内受精;

交配和体内受精,是动物从水生演化到陆生的一个重要条件;
二 扁形动物门的分类
——依据生活方式 (一)涡虫纲(Turbellaria) (二)吸虫纲(Trematoda)
水中尾蚴与 皮肤接触, 进入人体, 去尾部成童 虫;
毛蚴进入钉螺,经2代胞蚴成尾部分叉的尾蚴; 血吸虫(Schistosome fluke)的生活史
(三)绦虫纲(Cestoidea)

头节
1.绦虫纲的主要特征 体内寄生; 体呈背腹扁平的长带状; 体壁与吸虫类似,无消 化系统;
幼节

生殖系统特别发达,以




3.皮肤肌肉囊(Dermo-muscular sac)
扁形动物的体壁由外胚层形成的单层表皮和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层组成, 包裹全身,具有保护和运动功能,简称皮肌囊;

是扁形动物、线性动物和环节动物共有,因种类不同有差异; 肌肉层分为:环肌(circular muscle)、纵肌(longitudinal muscle)和 斜肌(oblique muscle),属于平滑肌;
咽 环状肌 咽腔 柱状细胞 背腹肌 杆状体 纵肌
间质



(2)消化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