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7-扁形动物
扁形动物ppt课件
![扁形动物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cc7167b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bb.png)
●有性生殖:
两性生殖
涡虫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在环境条件不增的情况下,形成生殖腺和输出管道, 进行有性生殖
▲ 雌性生殖器官:
卵巢,卵黄腺,输卵管生殖腔,生殖孔。
▲ 雄性生殖器官:
精巢,输精小管,输精管,储精囊,阴茎球
特点:
卵囊内的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由卵黄细胞供给。
9
2.5 再生 再生:指生物体的一部分被截除或被破坏后重新 恢复长成的一种生理现象。 再生有两种类型: ●生理性再生:指生物体在正常生命活动过程中 所发生的再生。 ●补偿性再生:指因损伤而引起的再生
毛蚴:钻入中间寄主钉螺体内进行无性繁殖,产生 母胞蚴和子胞蚴,子 胞蚴成熟后释放出尾蚴
尾蚴:接触到人和牲畜皮肤时,利用吸盘及头腺 分泌物钻入体内,脱 尾部变成童虫,侵 入 静脉系统和淋巴系统,在体内移行,到达 肠系膜静脉后继续发育。
12
3. 2 病 症 ●肝脾肿大,肝腹水 ●成人丧失劳动力 ●妇女不孕 ●儿童侏儒症 ●重症病人死亡
4
2.代表动物--- 涡虫 2.1 外部形态 体长10-15mm,身体扁平柔软,头部有一对耳 突 背面:灰褐色 腹面:灰白色,密生绒毛 2.2 体壁 涡虫体壁由三层结构: ●表皮层: 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组成,里面分布有杆状体, 具防御功能
腹面上皮细胞 外表面长有纤毛。 ●基膜:为非细胞结构,有弹性,位于表皮下面。 5
能产生一系列变化。 ●肌肉形成使运动速度加快,导致神经和感觉器 官发展完善
原始的网状神经系统 → 梯形神经系统 ●肌肉形成使运动速度加快,能更有效地摄取较 多食物
原始的消化腔 → 不完全的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发展导致新陈代谢能力加强,相应的 异化作用加强 → 出现原肾管型排泄系统
《扁形动物》
![《扁形动物》](https://img.taocdn.com/s3/m/e64248c8a26925c52dc5bfb6.png)
《扁形动物》第一部分主要特征扁形动物包含了身体扁平、两侧对称并开始形成了中胚层的动物,即涡虫、吸虫与绦虫三大类动物。
由于适应了不同的生活环境(自由生或寄生),导致各自形成了不同的适应性结构。
一、两侧对称1、概念又名左右对称,指通过动物身体的中轴或主轴,只有一个切面将动物身体分成左右相等的两部分的对称体制。
2、形成意义1) 两侧对称对动物进化意义很大,使身体有了明显的背腹、前后左右之分,这是动物体由水中漂浮转向水底爬行生活的结果。
2) 由于在水底爬行运动由不定向变为定向,使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向体前端集中,进而导致动物的身体进一步分化。
前端司感觉,后端司排遗,背部司保护,腹部司运动,使动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更灵敏、准确。
因此,两侧对称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二、中胚层的形成1、形成部位中胚层产生于内、外胚层之间。
2、形成意义1)一方面减轻了内外胚层的负担,引起一系列组织、器官、系统的分化,使扁形动物达到了器官系统水平。
2)另一方面加强了新陈代谢。
如中胚层形成发达的肌肉组织,强化了动物的运动机能和动物在空间位移的速度。
这样动物体在单位时间里所接受的外界刺激量明显增加,致使动物的感觉器官相应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捕食效率高,营养状况好,从而促进了消化系统和排泄系统的形成。
3)此外中胚层形成的实质组织,具有储存养料和水分的机能,动物体能耐干旱和饥饿。
因此中胚层的出现也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三、体壁、皮肌囊、实质由外胚层形成的表皮和中胚层形成的肌肉紧贴在一起,形成的包裹全身的体壁,称为皮肤肌肉囊,简称皮肤囊。
体壁之内由实质组织充填,体内所有器官都包埋在其中,具保护和运动机能,加上两侧对称,使动物能更快更有效地摄食,利于动物的生存和发展。
四、消化系统自由生活的种类为不完善消化系统,有口无肛门,肠是由内胚层形成的盲管。
营寄生的种类,消化管退化(吸虫纲)或完全消失(绦虫纲)。
五、排泄系统扁形动物中除无肠目外均具有原肾管(只有体外的开口而无体内的开口),即来源于外胚层的由焰细胞、排泄管和排泄孔等组成的具有排泄功能的管状系统。
扁形动物完整版资料
![扁形动物完整版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ee16e43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b6.png)
比较扁形动物、腔肠动物
水螅
涡虫
身体的对称 辐射对称 性
身体的胚层 两胚层 数
运动能力 较弱
左右对称
三胚层
较强(中胚 层形成了肌 肉层)
(绘制知识概念图)
主要特征:生活在水里;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壁有两个胚层; 有口无肛门。
腔肠
水母、海蜇、海葵、珊瑚虫(海洋)
动物 代表动物
腔
水螅 生活在水中身体辐射对称,体壁由内胚层
二、外部形态
1. 身体柔软、柳叶形、
背腹扁平、左右对
称; 体长一般10- 眼点
15mm,背面:颜色
较深,灰褐色。腹 面 :颜色较浅,
背面
2.前端:前端呈三角
形,两侧各有一发 达的耳突,嗅觉功 能;
3. 头部有两个黑色 眼点,可以辨别光 线的明暗;
4. 有口、无肛门;
密生纤毛;用伸出 口外的咽捕食。
1身体背腹扁平, 2左右对称, 3有三个胚层(外、中、 内胚层)
扁猪形肉动 绦物虫门和的血主吸要虫特都征是营寄生生活的。 1身身体体背背腹腹扁扁平平,,能分出前后、左右、背腹,呈两侧对称(左右对称) 身比体较背 扁腹形扁动平物,、能腔分肠出动前物后、左右、背腹,呈两侧对称(左右对称) 与血人吸类 虫的、关绦系虫:等多(数多寄营生寄在生人生、活畜)体内,引起人、畜产生寄生虫病,对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带来极大危害。 头比部较有 扁两形个动黑物色、眼腔点肠,动可物以辨别光线的明暗; 3身有体三背个腹胚扁层平(,外能、分中出、前内后胚、层左)右、背腹,呈两侧对称(左右对称) 身头体部背 有腹两扁个平黑,色能眼分点出,前可后以、辨左别右光、线背的腹明,暗呈;两侧对称(左右对称) 身 猪体肉背绦腹 虫扁 和平 血, 吸能 虫分 都出 是前营后 寄、 生左 生右 活、 的背 。腹,呈两侧对称(左右对称) 猪肉绦虫和血吸虫都是营寄生生活的。 3水有母三、个海胚蜇层、(海外葵、、中珊、瑚内虫胚(层海)洋) 前扁端形: 动前物端门呈的三主角要形特,征两侧各有一发达的耳突,嗅觉功能; 扁1身形体动背物腹门扁的平主,要特征 1主身要体特背征腹:扁生平活,在水里; 主身要体特 背征腹:扁生平活,在能水分里出;前后、左右、背腹,呈两侧对称(左右对称) 身 3有体三背个腹胚扁层平(,外能、分中出、前内后胚、层左)右、背腹,呈两侧对称(左右对称) 水3有母三、个海胚蜇层、(海外葵、、中珊、瑚内虫胚(层海)洋) 比主较要扁 特形征动:物生、活腔在肠水动里物;
《动物学》课件——扁形动物
![《动物学》课件——扁形动物](https://img.taocdn.com/s3/m/224fb1d9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87.png)
• 功能: – 贮存水分和营养物 (抵抗饥饿和干旱) – 保护内脏器官 – 输送营养物质和排泄物 – 分化和再– 肌肉组织 – 首次出现肌肉组织,促使扁形动物的结构和机
能产生一系列变化:
• 运动速度加快,导致神经和感觉器官发展完善
二、代表动物: 三角涡虫
• 6.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 梯型神经系统:
– 一对脑神经节向后伸出两条腹神经 索,中间有横神经相连。
• 感觉器官:
– 眼点:一对,只能感光,不能成像。
• 特点:避强光,趋弱光
– 耳突:一对,富有感觉细胞,能感 受味觉和嗅觉
– 触觉细胞:表皮中
二、代表动物: 三角涡虫
• 神经系统
• 涡虫捕食
二、代表动物: 三角涡虫
• 4. 循环和呼吸 • 无专门的循环和呼吸系统
– 循环:由肠道和实质组织来执行 – 呼吸:扁平的体形与身体体积相比具有较大的
表面积,可依靠表皮的渗透和扩散进行呼吸 – 实质组织具有运输功能
二、代表动物: 三角涡虫
• 5. 排泄系统
• 身体两侧各有一条分支的原肾管型排泄系统 – 由焰细胞、排泄管和排泄孔组成
平角涡虫Planocera sp.
笄蛭涡虫Bipalium kewense
四、分类
1. 涡虫纲
四、分类
• 2. 吸虫纲
– 体表无纤毛,消化道简单,具口吸盘、腹吸盘 等吸附器官,多数为体内寄生虫,少数为体外 寄生
– 日本血吸虫
• 3. 绦虫纲
– 体表无纤毛,无消化道,头节有吸盘和几丁质 的钩,大多具节片。全部营体内寄生。
• 寄主/宿主:寄生物所寄生的植物、动物或 人
中考生物知识点整理扁形动物
![中考生物知识点整理扁形动物](https://img.taocdn.com/s3/m/ad48049c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df.png)
中考生物知识点整理扁形动物一、扁形动物的基本特征:1.身体扁平,呈带状或片状。
2.无分节,无腔肠,没有呼吸和循环器官。
3.消化道为单口式,进食和排泄通过同一个口进行。
4.兼具原肠腔动物和中肠腔动物的一些特征,既有中胚层、回肠和体腔,也有原肠腔和器官腔囊。
二、扁形动物的分类:1.扁形动物门:包括叶须动物、扁虫和吸虫等。
2.叶须动物门:体呈叶片状,有鞭毛,如蠕虫。
3.扁虫门:呈带状或条状,体表覆盖细长微体或刺状突起,如绦虫。
4.吸虫门:体呈椭圆形或卵形,长约1-30mm,如血吸虫。
三、扁形动物的主要种类和特征:1.叶须动物:(1)多为水生自由生活或寄生生活的动物。
(2)体表有纤毛,用于运动和进食。
(3)消化道为单管式,具有前端口和后肛。
(4)鞭毛细胞为其特征之一,为纤毛细胞的一种细胞特化。
2.扁虫:(1)寄生在人和动物的消化系统中。
(2)呈细长条状,由头部、颈部、体节和尾部构成。
(3)体表覆盖微体或刺状突起。
(4)头部有吸口和感受器官,用于吸附主人的营养物质。
(5)主要寄生在人和动物的消化系统中,如猪绦虫、牛绦虫等。
3.吸虫:(1)寄生在人和动物的体内,如肝、肺、肠等器官。
(2)外形呈椭圆形或卵形。
(3)口盖在身体中间或后方,有多个感受器官。
(4)具有复杂的生活史和宿主寄生关系,如血吸虫、肠吸虫等。
四、扁形动物的生殖方式:1.无性生殖:(1)叶须动物:常通过纵裂、横裂、片裂或内离体等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2)绦虫:通过体节的再生或脱节分裂等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3)吸虫:通过体节的再生或孢子囊裂成许多体节等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2.性生殖:(1)叶须动物:雄性和雌性个体交配,通过交配器官进行精子和卵子的结合。
(2)绦虫:先产生雌雄同体个体,然后交配产卵。
(3)吸虫:具有不同的生殖方式,有雌雄同体和两性生殖两种。
五、扁形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1.叶须动物:多数为水生动物,有些寄生于水生动植物或动物体内,如水蛭、水母等。
扁形动物(自制课件)
![扁形动物(自制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15d650a4a7302768e9939b7.png)
• •
• • • •
•
《
《
体壁(body wall)
• 1体壁的形成:扁形动物的体壁是由外胚层起源的上皮细胞与中胚层 起源的肌肉构成的皮肌囊组成。 • 2 皮肌囊的组成: 环肌+纵肌+斜肌+外胚层形成的表皮 • 3体壁的作用:它所形成的肌肉系统除有保护功能外,还强化了运动 机能,加上两侧对称,使动物能够更快和更有效地去摄取食物或避开 敌害,更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发展。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生殖系统
• 1性别:大多数雌雄同体 • 2由于中胚层的出现,形成了产生雌雄生殖细胞的固定的生殖腺及一 定的生殖导管,如输卵管、输精管等,以及一系列附属腺,如前列腺、 卵黄腺等。这样使生殖细胞能通到体外,进行交配和体内受精。 • 3雌雄异体的扁形动物:血吸虫
《
《
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
动物体机能进一步复杂,完善和发展,对动物从水生到陆生奠定基础。
《
End.
图
《
腔 肠 动 物
扁 形 动 物
《
《
进化意义
• 两侧对称:使运动由不定向转为定向,使感应准确、迅速有效, 为登陆奠定基础 • 中胚层:促进了组织、器官的分化,使扁形动物达到了器官系 统水平 • 神经系统:原始的中枢神经系统 • 体壁:强化运动,摄食避敌的能力 • 排泄系统:随代谢机能增强而进化产生 • 具有不完全消化系统:由口、咽、肠组成,无肛门。与腔肠动 物相似。进化不明显。 • 生殖系统:有性,无性
《
排泄系统
• 扁形动物开始有了原始的排泄系统——原肾管系 • 1结构:原肾管是由身体两侧外胚层陷入形成的,通常由具 许多分支的排泄管构成,有排泄孔通体外。每一小分支的最 末端,由焰细胞组成盲管。焰细胞的结构,由帽细胞和管细 胞组成。 图1 图2 • 2作用机理:原肾管的作用方式可能是靠焰细胞纤毛的打动, 在管的末端产生负压,引起实质中的液体经过管细胞上细胞 膜的过滤作用,Cl及K等离子在管细胞处被重吸收,产生低 渗液体,经管细胞小孔进入管细胞、原肾管分枝,经肾管排 泄孔而排出体外。而液体中的代谢产物或永久的留在体内或 经体表排出。 • 3主要作用:主要是调节体内水分的渗透压,同时也排出一 些代谢废物。
扁形动物
![扁形动物](https://img.taocdn.com/s3/m/ce81c00b90c69ec3d5bb754f.png)
梯状神经系统
• 扁形动物中神经细胞逐渐向前集中,形成 “脑”及脑后分出若干纵神经索,在纵神 经索之间有横神经相连。因神经相对集中 于脑部,神经索梯状分布而得名。 • 感觉器官:眼点、耳突、平衡囊。 • 意义:出现原始的神经中枢,与两侧对称 体制相适应
生殖发育
生殖:
• 大多雌雄同体,生殖器官复杂,具有固定 的生殖腺和生殖导管及附属腺,具有交配 行为,体内受精。 发育: • 具有勒氏体幼体阶段,间接发育。
分类
• 与原生动物和腔肠动物相比,扁形动物是 向前大大进化了。现存的扁形动物约有 7000多种,常见的有血吸虫、绦虫、涡虫 等。
涡虫纲(自由生活)
• 肌肉较寄生虫种类发达,具纤毛,运动能 力较之强。扁形动物 • 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感官较发达
吸虫纲(寄生生活)
• • • • • 寄生生活,体内或体外寄生。 具附着器官(吸盘)。 消化系统简单,神经系统和感官退化。 生殖系统发达,生活史复杂。 具合胞体层:特殊的保护和吸收结构。
• 自由生活种类:消化道较发达,多呈分支 状 • 寄生生活种类:退化简单分支或完全消失
排泄-原肾排泄
• 功能:调节水分,排泄。
• 原肾管是由身体两侧外胚层陷入形成的, 有排泄孔通体外。扁形动物的原肾管是由 许多分支的排泄管构成,每一小分支的最 末端由焰细胞组成盲管。
呼吸
• 呼吸靠体表借渗透作用 • 寄生型厌氧呼吸
扁形动物
主要特征 身体扁平,两侧对称 中胚层 皮肤肌肉囊 消化系统 排泄系统 呼吸系统 神经系统 生殖系统 分类 涡虫纲 吸虫纲 绦虫纲 感染过程
主要特征
1、身体扁平、两侧对称 2、类属无脊椎动物 3、有口无肛门 4、有自由和寄生两种方式生活 5、雌雄同体、雌雄异体
7 第六章-扁形动物
![7 第六章-扁形动物](https://img.taocdn.com/s3/m/e237971710a6f524ccbf85e8.png)
(3)摄食和消化 口、咽、咽鞘、肠(分3支主干,一支向前,2支向后,每支 主干又反复分出小支,小支末端封闭为盲管,无肛门) 肠壁:由一层内胚层来源的柱状上皮形成,其中空腔即为肠腔
(4)呼吸与循环
体表扩散作用进行气体交换,借助实质组织中的液体运送和 扩散新陈代谢的产物
(5)排泄与渗透调节: 为原肾管型 通过焰细胞收集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液体废物,经排泄管由体
2、来源:辐射对称→两辐射对称→两侧对称
3、生物学意义: ①两侧对称为高级的对称形式,两侧对称动物身体有了明显
的背、腹、前、后和左、右之分,体制的分化与相应的机能的分
化有密切关系,如背司保护,腹司运动;
②向前的一端首先接触新的外界条件,促进了神经系统和感
觉器官逐渐向前端集中,使动物体运动方向固定(向前),使动 物对外界环境的反应更迅速、更准确,适应性更广泛;
具有保护和运动的功能,扁形动物由外胚层形成的单
层表皮和由中胚层形成的多层肌肉相互连接组成体壁,体
壁包裹全身,故又称皮肤肌肉囊
四、开始出现了器官、系统
(一)消化系统:
1、组 成:口――咽――肠(由内胚层形成的盲管)
2、特 点: ①为不完全消化系统;
②无任何消化腺; ③肠壁为单层细胞构成;
④具有细胞内消化和细胞外消化
⑤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实质组织:
1、来源:中胚层,位于肠壁和体壁之内 2、结构:合胞体(网状) ①形成细胞 ②细胞间质(透明、含丰富蛋白质)
3、作用: ①贮存大量的水分和营养物质 ②保护作用 ③运输营养物质和排泄物 ④具有分裂、分化或再生新器官的作用
三、体壁:具有皮肤肌肉囊(皮肌囊)
人和猪是姜片虫的终未寄主
3、日本血吸虫
《扁形动物》课件
![《扁形动物》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6a9dfc9fad6195f302ba630.png)
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背腹扁平,2两侧对称3有口无肛门
课后习题
2、如果一条小溪原来可以采集到水螅, 现在却采集不到了,你认为最可能的原 因是什么?
答:水螅生活的环境是水流缓慢,水草 茂盛的清洁的淡水中,最有可能采集不 到的原因是小溪受到了污染,水螅无法 生存了。
3、有些人喜欢吃生鱼片,你认 为不将鱼煮熟直接食用是否安全 ?为什么?
∙
代表动物——日本血吸虫
1、危害:血吸虫病,肝脾肿大、腹水、丧失劳动力, 2、寄生部位:哺乳动物的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
3、中间宿主:钉螺
4、感染状态:尾蚴
•解放前,我 国长江以南省 份大约有1000 多万人患此病, 受此病威胁1 亿多人。
血吸虫感染人的过程
中间宿主:钉螺
血吸虫病的危害: 血吸虫病,肝脾肿大、 腹水、丧失劳动力
• 前端:前端呈三角形,两侧各有一发达的耳突,嗅觉功能;
• 背面 :具黑色素斑、颜色较深呈褐色
•身体前端,背部两侧有一对黑色眼点,只感光,不成像;
• 腹面 :颜色浅,有口、密生纤毛;使涡虫能在物体表面作游 泳状的爬行,口位于腹面近体后1/3处,无肛门;
身体扁平,两侧对称
两侧对称:又称左右对称,是指通过身体的 纵轴,只有一个切面可以将身体分为对称的 两部分。 这样的体形有利于动物运动,捕食,和防御。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2、扁形动物
代表动物——涡虫
• 一、生态习性
• 涡虫生活在淡水溪流中的石块下, 营自由生活;
• 以活的或死的蠕虫、小甲壳类及 昆虫的幼虫为食物;
• 二、外部形态
• 身体柔软、柳叶形、背腹扁 平、两侧对称; 体长一般 10-15mm;
刘凌云普通动物学 第7章 扁形动物门
![刘凌云普通动物学 第7章 扁形动物门](https://img.taocdn.com/s3/m/f3e370e7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7c.png)
表皮:由外胚层来的柱状上皮细胞组成,在上皮中有大量腺细胞、 杆状体(防御和辅助捕食)和感觉细胞。
杆状体是由上皮的一种腺细胞(成杆状体细胞)分泌的,成杆状 体细胞体沉入表皮下的实质中,仅“颈部”留在表皮,分泌黏液 有多种功能(保护虫体免于干燥,利于气体交换,有助于运动等)
腔肠动物是辐射对称!
无对称----辐射对称----两侧对称
二. 中胚层(mesoderm)形成(三胚层)
内胚层 中胚层 ★
外胚层
扁形动物是最早具有中胚层的动物!
中胚层形成的多层肌肉及实质组织
实质组织:扁形动物的部分中胚层形成的,葡萄状, 填充在体内各组织器官之间,具有储存水分养料、 保护内部器官、提高机体抗旱和耐饥饿的能力、再 分化的功能。
三、吸虫纲分类:
(一)
(三)
(二)
(1)单殖亚纲
特征 体外寄生,不更换宿主 固着器在体后端,为锚或小钩 常见种类 •三代虫(淡水鱼类、两栖类),卵胎生 •指环虫(淡水鱼鳃)
三代虫
指环虫
(2)盾腹亚纲
特征 ➢体内或体外寄生; ➢多无寄主的专一性 ➢吸盘结构特殊 常见种类 盾腹吸虫(鱼类、爬行类、软 体动物体内外)
原肾管的功能是调节体内水分平衡及排出一些代谢废物, 而含氮废物则由体表排出。
6.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典型的梯形神经系统 头部一对脑神经节向后伸出两条
粗大的腹神经索,中间有许多横神 经相连。
感觉器官 眼点:一对,不能成像,只能感光。
特点:避强光,趋弱光
耳突:一对,富有感觉细胞, 能感受味觉和嗅觉
(二)生殖与发育
盾腹吸虫
(3)复殖亚纲
特征
➢体内寄生 ➢更换宿主 ➢多具口吸盘和腹吸盘
《扁形动物》PPT课件
![《扁形动物》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9935092f242336c1fb95e99.png)
2具021/中5/9 间寄主.
动物教研室——徐世才
15
二.代表动物:华枝睾吸虫
寄生在人,猫,狗等动物的 肝脏胆管内
1.形态:扁平,前尖后钝,口 吸盘大于腹吸盘
2.消化管有口,咽,短食道, 肠两支
3.原肾管排泄
2021/5/9
动物教研室——徐世才
16
4.生殖和生活史
雌雄同体,但异体受精
雄性生殖系统:精巢(两个) 输出管 储精囊 雄性生殖孔(腹吸盘) 体外
扁形动物
2021/5/9
动物教研室——徐世才
1
1.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1两侧对称 1.2中胚层的形成 1.3皮肤肌肉囊 1.4消化系统:不完全消化系统,有口无肛
门 1.5排泄系统 1.6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1.7生殖:
2021/5/9
动物教研室——徐世才
2
1.1两侧对称在进化上的意义
2021/5/9
动物教研室——徐世才
19
华支睾吸虫生活史
2021/5/9
动物教研室——徐世才
20
华支睾吸虫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21/5/9
肝腹水动物教研室——徐世才 侏儒症
21
扁形动物门
皮肌炎图片——皮肌炎的症状表现
皮肌炎是一种引起皮肤、肌肉、 心、肺、肾等多脏器严重损害的, 全身性疾病,而且不少患者同时 伴有恶性肿瘤。它的1症状表现如 下:
2021/5/9
动物教研室——徐世才
5
中胚层的形成的意义
中胚层的产生引起了一系列的组织,器官 和系统的分化。
肌肉层:增加了运动机能的速度。 器官:运动加快,摄食增加,促使消化系统,
排泄系统发展,加强了新陈代谢。 结缔组织:储藏水份,抗干旱,耐饥饿。
动物的类群-扁形动物
![动物的类群-扁形动物](https://img.taocdn.com/s3/m/fff2bf7e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41.png)
01
线形动物通常呈线状或带状,而扁形动物多为扁平的片状或叶
状。
内部器官
02
线形动物具有更为复杂的器官系统,如肠道和排泄器官,而扁
形动物通常更为简单。
繁殖方式
03
线形动物通常通过分裂或孢子繁殖,而扁形动物通过直接分裂
或产卵繁殖。
与棘皮动物的比较
外部形态
棘皮动物具有独特的辐射对称结构,而扁形动物通常是两侧对称。
02 扁形动物的生理结构
外部形态
01
02
03
扁平的体型
扁形动物通常具有扁平的 体型,有利于在各种环境 中生存和隐藏。
无体腔结构
扁形动物没有体腔结构, 其内部器官紧密贴合在一 起,以适应其扁平的体型。
特殊的皮肤结构
一些扁形动物的皮肤具有 分泌粘液或硬壳等特殊结 构,以增强其适应能力。
内部器官
消化系统分。
神经系统
扁形动物的神经系统较为 简单,主要集中于头部, 控制着其简单的行为和反 应。
循环系统
扁形动物的循环系统通常 较为简单,主要由血液和 血管组成,为其提供必要 的营养和氧气。
生殖方式
无性生殖
一些扁形动物通过分裂或出芽等方式进行无性生殖,快速繁殖后代。
生活习性
软体动物通常生活在海洋中,而扁形动物则广泛分布于淡水和海洋环 境中。
05 扁形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 作用
在食物链中的位置
01
扁形动物在食物链中通常处于中 、下层位置,作为其他动物的猎 物或食物来源。
02
某些扁形动物,如某些寄生种类 ,可能对寄主造成危害,从而影 响寄主的生存和繁衍。
对环境的适应性
扁形动物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性,能 够在各种不同的生境中生存和繁衍。
扁形动物
![扁形动物](https://img.taocdn.com/s3/m/c720cde4f90f76c660371a09.png)
5. 海星:一小段触角便能重生整个身体 海星具有分布式神经系统——位于皮肤之下的神经丛。 在口周围有一个中心神经环。许多海星可将中心神经环一分为二, 然后分别生长一个新的海星。触角和中心神经环的任何小部分都 可以重生。 印度太平洋海星就是“重生高手”,它们可以从一段触角生成整 个身体,如果触角或者中心神经环受损,也可实现损伤性重生。
扁形动物门的分纲
涡虫纲
习性 消化道 杆状体 吸盘 节片 代表动物 自由生活 复杂 有 无 无 三角涡虫
吸虫纲
寄生生活 简单 无 有 无 肝片吸虫 血吸虫
绦虫纲
高度寄生 无 无 有吸盘 小钩 有 猪(牛)带绦 虫
六种具有神奇再生能力的动物
1.头足类动物:交配需承受“断臂之痛” 在交配中,雄性章鱼的触角——交接腕将精液输送给雌性,交接腕断裂,保 留在雌性章鱼体内。在交配完成之后雄性章鱼的交接腕会重新生长出来。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贝克利分校的罗伊-考德威尔多年来从事研究印度洋太 平洋区域栖息的章鱼,这张图片是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海域拍摄的,图片 左侧雄性章鱼将交接腕插入图片右侧雌性章鱼体内,这样可实现送递精囊。
2. 红斑蝾螈:神秘蛋白质是肢 体再生的关键
当一只蝾螈损失它的一个 肢体,创伤处的细胞退行发育 为干细胞,之后形成叫做胚芽 的大量细胞体,新生的肢体就 从这些胚芽中生长出来。 在2007年一项关于红斑蝾 螈的研究中,英国伦敦大学学 院的阿诺普-库马尔(Anoop Kumar)和同事研究显示一种由 皮肤和神经细胞分泌的蛋白 质——nAG,是形成胚芽的至 关重要元素。
四、扁形动物门
扁形动物——进化地位
•扁形动物是动物进化中的一个新的阶段。 •动物由适应水中漂浮生活到底栖爬行生活,这是进化到 陆生爬行的先决条件 •身体开始成为两侧对称的体制 •具有3个胚层——外胚层、内胚层和中胚层 •三胚层无体腔动物——在体壁和消化管之间没有体腔 •身体出现了器官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等
动物学-动物扁形课件
![动物学-动物扁形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9e843e4b8f67c1cfad6b815.png)
间质
。
( 3 )产生了复杂的器官系统。扁形动物的体壁由 表皮和多层肌肉组成,又叫做“皮肤肌肉囊”。这 种体壁有保护和运动双重功能。其中,肌肉是由中 胚层起源的。由口、咽和肠道组成了不完全消化系 统。 神经系统中,神经细胞相对集中形 成了一对脑神经节和两条腹神经索, 加上神经索之间连结的横神经,构 成了梯状神经系统。营自由生活的 种类常有眼点、平衡囊等感觉器官。 排泄系统由焰细胞、排泄管和排泄 孔组成,属于原肾型。生殖系统比 较复杂,多为雌雄同体,由生殖腺、 生殖导管和前列腺、卵黄腺等附属 腺体组成。 下一页
扁形动物门
1.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从扁形动物开始,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出 现了中胚层,从而引起了身体结构上的复杂分化, 这在动物的进化史上是个重大的发展。它的主要特 征有以下3个方面:
(1)体制为两侧对称。两侧对称又叫做左右对称,是通过 身体的中轴只有一个切面,能将身体分成左右相等的两个 部分。这样,动物的身体就明显地分化出前、后端,左右 侧和背腹面。由此又引起功能上的分化:背面主要担负保 护作用,腹面主要管运动和摄食,身体的前端为神经系统 和感觉器官集中的地方,使动物对外界环境的反应更迅速 和准确。两侧对称也使动物的运动从不定向转为定向,既 适合于游泳,又适合于在物体上爬行。总之,两侧对称具 有重要的进化意义。
消化系统Biblioteka 排泄系统 为原肾管型,由焰细 胞和排泄管组成。在虫体两侧 有一对弯曲、多次分支的纵行 排泄管,每一小分支细管的末 端连着焰细胞(即帽细胞和管细 胞)。通过焰细胞收集体内多余 的水分和液体废物,经排泄管 由体背面的排泄孔排出体外
2.扁形动物的分类 已知的扁形动物大约有20 000种,根据它们的 生活方式和身体结构的特点,可以分成3个纲:
扁形动物
![扁形动物](https://img.taocdn.com/s3/m/d8d69330a32d7375a41780f8.png)
囊蚴
终末 宿主
成虫
中间 宿主
尾蚴
虫卵
毛蚴
雷蚴
沼螺
胞蚴
3、吸虫的类群
(1)单殖亚纲( Monogenea) (2)盾腹亚纲(Aspidogastrea) (3)复殖亚纲(Digenea)
(1)单殖亚纲( Monogenea)
体外寄生 不更换寄主 鱼类的鳃丝上
三代虫
指环虫
(2)盾腹亚纲(Aspidogastrea)
感觉细胞等
5、生殖系统
大多行有性生殖 大多雌雄同体
卵黄腺 受精囊 阴茎 卵巢 输卵管 精巢 输精管 储精囊 雌生殖腔 生殖孔
异体受精
受精卵形成卵袋
受精卵与卵黄腺分泌的卵 黄在生殖腔分泌的粘液包 裹下形成卵袋。
6、涡虫的发育
涡虫纲的卵裂方式为螺旋形卵裂 多为直接发育,多肠目海
生种类有牟勒氏幼虫期, 称间接发育。
腺细胞 杆状体
环肌 上皮细胞
皮 肌 囊
基膜 肌肉层
环肌 斜肌 纵肌
基膜 成杆状体 细胞 实质
肠
2、涡虫的消化系统
包括口、咽、肠,无肛门,属不完善消化系统 肠为末端封闭的盲管,可分支
低等的种类无消化道,进行细胞内消化
3、涡虫的排泄系统
原肾管型
4、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梯形神经系统 感觉器官:眼点,耳突,
1、皮层特殊的结构不仅
有保护作用,而且有利
基膜 环肌 纵肌 实质 皮层
于扩散作用的发挥。
体壁纵切
2、具吸附器,如 吸盘、锚、小钩 等
华枝睾吸虫
口 咽
口吸盘
肠
3、消化系统简单,直管状 4、厌氧性呼吸 5、感觉器官退化
动物学7第七章扁形动物门PPT课件
![动物学7第七章扁形动物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80ec73a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05.png)
内部器官与系统
消化系统
扁形动物的消化系统包括口、 咽、食道、肠道和肛门。
神经系统
扁形动物的神经系统包括脑、 神经索和神经节等部分。
循环系统
扁形动物的循环系统包括心脏 、血管和血液等部分。
生殖系统
扁形动物的生殖系统包括生殖 腺、生殖导管和生殖细胞等部
分。
生殖与发育
无性生殖
扁形动物通常采用分裂、出芽和孢子生殖等方式进行 无性生殖。
ONTENTS
• 扁形动物门概述 • 扁形动物的形态特征 • 扁形动物的生态与行为 • 扁形动物与其他动物的关系 • 扁形动物的多样性与保护
01
扁形动物门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扁形动物门是一类无脊椎动物,属于 动物界中的一大类群。
特点
身体扁平,多为两侧对称;消化系统 简单,通常只有一个开口;神经系统 和感觉器官相对集中。
扁形动物面临的威胁与挑战
生境丧失
过度捕捞
由于人类活动和环境破坏,扁形动物的生 境受到严重威胁,许多物种的生存环境被 破坏或丧失。
人类对水生生物的过度捕捞也给扁形动物 带来了威胁,一些物种的数量因此而减少 。
污染
外来物种入侵
水体和土壤污染也对扁形动物的生存造成 了威胁,一些有毒物质可能对扁形动物的 生长和繁殖造成影响。
扁形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强,能在各种恶劣条件下生存,如高温、低温、高盐度、 低氧等。
食性与捕食方式
扁形动物多数是肉食性,捕食小 型无脊椎动物,如浮游生物和底
栖生物。
捕食方式多样,有的用吸盘吸附 在猎物身上,有的用刺丝囊麻痹
猎物,还有的用齿舌刮食。
寄生种类主要靠吸取寄主的营养 物质为生,有时也会攻击寄主的
7扁形动物
![7扁形动物](https://img.taocdn.com/s3/m/95f452f055270722182ef7dc.png)
无肠目
单肠目
三肠目
多肠目
(二)分类
无肠目
旧体系分4目
单肠目 三肠目
多肠目
1、无肠目
具一简单的咽,无消化管 ,由消化细胞行细胞内消 化
旋涡虫
2、单肠目
具简单的咽及囊 状具纤毛的肠
3、多肠目
具皱褶咽及 多分支的肠
有牟勒氏幼虫阶段
微
口
涡
平角涡虫
虫
4、三肠目
具皱褶管状的咽 肠分3支
▪ 生殖和生活史
▪ 雌雄同体,但异体受精
▪ 雄性生殖系统:精巢(两个) 输出管 储精囊 雄性生殖孔(腹吸盘) 体外
输精管
▪ 雌性生殖系统:卵巢 输卵管
(受精囊)(劳氏管)(卵黄管)
成卵腔 子宫 雌性生殖孔
(梅氏腺)
(腹吸盘)
▪ 精子 雌性生殖孔 子宫 成卵腔 受精囊
生活史:
▪ 成虫(人肝,胆管)
笄蛭涡虫
鲎涡虫
新分类体系
原卵巢亚纲
(无卵黄腺)
新卵巢亚纲
(有卵黄腺)
无肠目 大口虫目 链虫目 多肠目 卵黄上皮目 原卵黄卵巢目 新单肠目 切头虫目 三肠目
像大口虫样的原始类型
图6-18 推想的涡虫原始类型
像无肠涡虫的原始类型
图6-18 推想的涡虫原始类型
Karling提出的原始类型
图6-18 推想的涡虫原始类型
(三)复殖亚纲
1、特征
* 体内寄生
阴茎 生殖腔 卵巢 消化管
*更换宿主
卵黄管
* 多具口吸盘和腹吸盘 输精管
2、常见种类
(1)肝片吸虫 (羊肝蛭)
卵黄腺
图6-27 肝片吸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绦虫纲
45
本纲分类
单节亚纲
旋缘绦虫
主要寄生鱼类消化 道和体腔,中间寄 主为无脊椎动物幼
虫或甲壳类。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绦虫纲
多节亚纲
猪带绦虫
成虫全部寄生于人 或脊椎动物的消化
道内。
46
本纲分类 多节亚纲
对人危害最大的绦虫,多儿 童感染,20-40岁发病。
11
三角涡虫
柔软,扁平叶状,前端头部呈三角形,多褐色。 生活在淡水溪流中的石块下。
耳突:触觉和嗅觉
眼点:感觉光线明暗
身体腹面密生纤毛:与运动有关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涡虫纲
12
三角涡虫 结构与机能
• 体壁
遇水有毒,捕
– 皮肌囊(肌肉三层) 食和防御
– 成杆状体细胞
• 实质组织
– 表皮取代细胞
)或完全消失(如绦虫)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主要特征
7
形态结构 原肾管排泄系统
• 所有类群均有(除无肠目)
• 组成:由体两侧外胚层内陷形成 许多分支的排泄管构成,有排泄 孔通体外。
• 焰细胞:小分支最末端盲管,为
帽细胞+管细胞。
主要代谢废物仍 由体表排出
• 功能:主要维持水盐平衡。
– 固定实质细胞(构成细 胞间隙连接,便于细胞 间运输)
– 成新细胞(全能细胞)
– 色素细胞(体色深浅变 化)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涡虫纲
13
三角涡虫 结构与机能
胃循环系(实质辅助)
体表呼吸
原肾管排泄系统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涡虫纲
梯形神经系统
14
三角涡虫 生殖与再生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吸虫纲
33
本纲分类 复殖亚纲 布氏姜片虫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吸虫纲
34
本纲分类 复殖亚纲 血吸虫
• 主要人体血吸虫 – 埃及血吸虫 – 曼氏血吸虫 – 日本血吸虫 – 间插血吸虫 – 湄公血吸虫 – 马来血吸虫
5大寄生虫 病之一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吸虫纲
1. 身体呈两侧对称 2. 中胚层形成 3. 皮肌囊(体壁) 4. 具备不完全的消化系统 5. 原肾管排泄系统 6. 出现原始中枢神经系统,甚至梯形神经系统 7. 出现固定生殖腺、生殖导管及附属腺体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3
形态结构 身体呈两侧对称
• 进化意义
– 前后、左右、背腹:神经系统和 感觉器官逐渐向前端集中;运动 具有方向性,既能游泳、又可爬 行;背面司保护,腹面司运动和 摄食
• 孕卵节片:受精卵在其中发育,并常数片连接,后脱离虫体 随寄主粪便排出体外(此时已发育为六钩蚴)。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绦虫纲
43
猪带绦虫 生活史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绦虫纲
44
本纲特征 主要特征
1. 背腹扁平,长带状,体分节; 2. 附着器官发达,头节集中发达的附着器官; 3. 感官退化; 4. 消化系统完全退化; 5. 生殖器官发达; 6. 生活史复杂,有幼虫阶段,多经过中间寄主。
多数内寄生
体内寄生
生活史简单,直接 发育
缺少口吸盘,体后 有发达固着器
单一寄主
生活史复杂
吸盘1-2个,体后无复
腹面吸盘许多小格
杂固着器
1-2寄主 且专一性较差
寄主2个以上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吸虫纲
28
本纲分类 单殖亚纲 三代虫
• 主要寄生:淡水鱼体表和鳃,两栖类 亦可。2龄以内,之后带虫者
经口感染 自身感染 输血感染
经皮感染
接触感染 经胎盘感染
逆行感染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寄生虫学原理
49
寄生危害 四大危害 1. 夺取营养
2. 化学损伤
3. 机械损伤
4. 诱发继发性疾病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寄生虫学原理
50
寄主免疫
• 先天免疫:对非人体固 有寄生虫明显且有效。
5
形态结构 皮肌囊(体壁)
• 组成:肌肉(环肌/斜肌/纵肌, 中胚层)+基膜(非细胞,具弹性) +表皮(外胚层)
• 功能:保护、运动 • 意义:迅速有效摄食和避敌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主要特征
6
形态结构 具备不完全的消化系统
• 口肛共用(单咽虫有临时肛门) • 肠是盲管(由内胚层形成) • 寄生种类消化系统退化(如吸虫
18
本纲分类
大口虫 笄蛭涡虫
平角涡虫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涡虫纲
19
均为寄生,多数内寄生。
第三节 吸虫纲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20
华枝睾吸虫
柔软,扁平叶状,较透明,前窄后宽,肉红色。 寄生于人、猫狗等肝胆管内。
口吸盘 腹吸盘
树枝状睾丸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吸虫纲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主要特征
8
形态结构 出现原始中枢神经系统,甚至梯形神经系统
• 原始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细胞逐 渐向前集中,形成“脑”并向后 发出若干纵神经索(之间有横神 经相连)。
• 梯形神经系统:此门高等种类中 纵神经索减少,仅一对腹神经索 发达,横神经相连成梯形。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主要特征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涡虫纲
17
本纲分类
无肠目
海水小型。无 原肾管,神经 系统不发达, 具有平衡囊。
三肠目
小型到大型,水 生及陆地。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涡虫纲
单肠目*
大口虫目:淡/ 海产小型,具原 肾管,常无性生 殖,可形成虫链。
多肠目
海水中型,主要 潮间带底栖生活, 具触手、多眼。 经牟勒氏幼虫。
有利扩散作用 胞饮作用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吸虫纲
23
华枝睾吸虫 结构与机能
• 原始消化系统 – 口、咽、食道、肠(二分支) – 主食上皮细胞,细胞胞外消化为主
• 呼吸 – 厌氧呼吸
• 原始排泄系统 – 排泄管—排泄囊—排泄孔
• 神经系统 – 不发达,梯形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吸虫纲
牛带绦虫:寄生人小肠 (终),牛羊肌肉(中 间寄主)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绦虫纲
细粒棘球绦虫:寄生狼狗狐等 小肠(终),人及牛羊等肝肺 肾脑等(中间寄主,六钩蚴,
棘球蚴)
47
医学 原虫类
医学 蠕虫类
医学 节肢动物类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第五节 寄生虫学基本原理
48
感染方式 多种方式
• 后天免疫:一般表现 为带虫免疫。
A.寄生虫被消灭
B.பைடு நூலகம்主患寄生虫病
C.寄主成为带虫者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寄生虫学原理
51
• 雌雄同体,生殖系统复杂 • 有性生殖
– 交配异体受精 – 排出卵袋(受精卵+
卵黄细胞粘液裹住)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涡虫纲
15
三角涡虫 生殖与再生
• 无性生殖 – (横)分裂
• 再生 – 很强,由前到后梯度递减
– 饥饿消耗内部器官(除神经系统)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涡虫纲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吸虫纲
37
第四节 绦虫纲
均为内寄生,寄生人及脊椎动物,时间更长。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38
猪带绦虫
白色带状,2-4m,700-1000节,节片越靠后越宽大成熟。 寄生于人的小肠,中间寄主为猪。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绦虫纲
39
猪带绦虫 寄生危害
卵生。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吸虫纲
30
本纲分类 复殖亚纲 肝片吸虫
• 主要寄主:草食动物肝胆管( 终),椎实螺(中间),人亦 可感染。
• 吸盘:口吸盘+腹吸盘 • 生殖:雌雄同体,1卵巢+2个
精巢,卵生。生活史复杂。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吸虫纲
31
本纲分类 复殖亚纲 肝片吸虫
• 体后固着器:2大锚和16小沟
• 生殖:雌雄同体,2卵巢+1个精巢,卵 胎生,卵巢前方有未分裂的受精卵和 发育的胚胎,大胚胎内又有小胚胎( 三代虫)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吸虫纲
29
本纲分类 单殖亚纲 指环虫
• 主要寄生:鱼鳃,鱼苗和鱼种 • 体后固着器:2大锚+14小沟 • 生殖:雌雄同体,1卵巢+1个精巢,
21
华枝睾吸虫 寄生危害
• 软便、慢性腹泻、消化不良 • 黄疸、水肿、贫血、乏力、胆囊炎、肝肿等 • 主要并发症原发性肝癌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22
华枝睾吸虫 结构与机能
• 体壁 – 皮肌囊(环肌、纵肌) – 皮层(合胞体)
• 实质组织 – 大细胞本体下沉到此处,通过 细胞质突起与表层相连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吸虫纲
32
本纲分类 复殖亚纲 布氏姜片虫
• 主要寄主:人或猪小肠(终), 扁卷螺(中间)
• 吸盘:口吸盘+腹吸盘(较大)
• 生殖:雌雄同体,1卵巢+2个精 巢,卵生。生活史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