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意义与引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意义与引导

高桥中心小学张昌寿语文能力是学生适应社会必备的能力,学习语文的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前预习是提高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中有一条鲜明的教学理论:以学定教。这一基本理念将教学活动牢牢定位于学,学生学先于教,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可见,预习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前奏曲”。

一、课前预习的积极意义

1.从形式上看,预习是学生自由探索的空间

课前预习是学生在没有教师具体指导下感受、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2.从功能上看,预习是学生锻炼自学能力的舞台

小学语文教材具有内容生动形象、语言丰富、情感性强的特点。预习时学生通过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分析教材、理解教材,感悟作品的思想情感,能锻炼自主学习能力。

3.从程序上来看,预习是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的前奏

预习过的学生,不仅对教学内容有了一定认识,还会有困惑和收获。课堂上,这类学生注意力集中,能主动地参与到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当中来,认真地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同时又可提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师生共同探讨。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局面,使预习者成为学习的主动者。课前预习了的学生,他们在预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地方,会及时去查资料解决,如果未能解决的,他们会有意识地记下来在课堂上更认真地、有侧重地听讲。经过老师的讲解或启发,他们对问题的理解会更加深入,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听课效率。

可见,预习是对课堂教学的准备,是学生带着自身的经验和背景提前学习、得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而这些体验和感受使课堂上的交流更充分、更深刻、更有效。所以这一习惯更应重视、培养和推广。

二、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类型与要求

预习并非毫无章法可循,我们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预习方法。在教学中,我根据十几年来的语文教学经验,再结合班上的学生实际情况,我主要采用了常规预习和重点预习。

(一)常规预习

所谓常规预习,即学生上课前,必须要解决读、画、查。

1.读

“读”众所周知,语言是约定俗成的,语感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的,语感是一种理性的直觉,其形成是由过去的知识、经验在心理结构中的积淀。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能在阅读中除了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还要知道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跟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这样,听课就有的放矢,会抓重点,攻难点,课堂自然就有效了。

2.画

鲁迅先生说,读书有五到: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手到就是做笔记了。革命前辈徐特立、董必武也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看来在预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圈圈、做记号、批注是非常重要的。预习课文写批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认真读书的好习惯,更重要的是为课堂学习和讨论做了充分的准备。可以用符号做批注,也可以是文字性的,这样做可以帮助自己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做好课堂上教师讲述的要点、简单地批注自己的心得体会等,符号文字结合,文字性批注效果更佳。

3.查

查阅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将画出的疑点结合课文尝试解答,这些要求是学生每课前必须预习的,不必老师布置。老师只要做一些检查测试,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就可以了。

(二)重点预习

所谓重点预习,即根据所学课文的不同体裁和知识的不同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预习的要求。课文的预习要求要详细,不能太笼统。德国哲学家说过:“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到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的眼睛。”这句话很好地道出了探究学习的重要价值。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出,有的课文通过预习单更能激励学生发现、探究知识,让学生在预习中获得愉快和满足,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信心。

比如:讲《梅花魂》一课前给学生布置如下预习题:下面是我设计的人教五年级上册《梅花魂》一课的预习单:

基础知识

给生字注音并组两个词,这样学生对本课的生字有个初步的印象。较难读的拼音有:()多读几遍,这样学生肯定印象会深一些。

这样学生利用在家的时间就把基础知识基本解决了,第一课时我会利用十分八分的时间进行集中检查,这样大家都会一起巩固一遍本课的基础知识。

理解课文

(1)读了课文我知道文中写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说说梅花的品格?“魂”是什么意思?

(3)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课文是怎样来表达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的?

(5)“梅花魂”的内涵是什么?中华民族的精神就是什么?

(6)本文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说说最后一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这些问题都是课上老师讲课时涉及到的,有些很肤浅,学生很容易就解决了,如五六题,就有些难度,这样就需要教师重点的引导、点拨,深入地去挖掘,才能达到预设的效果。

三、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指导

(一)抓住共同特点,安排预习内容;注意学生差异,分层设计

1.提出相应的预习要求

各年级段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同,自学能力不同,教师应提出相应的预习要求。如一年级侧重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和课文,尽量不读破句;二年级侧重查字典和分析字形;三年级侧重选择字的义项和分段;四年级侧重略说段意和略说主要内容;五年级侧重抓住课文中心和提出较深刻问题;六年级则要求学生深入预习,对字、词、句、段、主要内容、中心全面领会,侧重提疑难问题。在把握年级侧重点的同时,对学生预习能力的训练应采取螺旋式推进,逐步提高。

2.有意识地安排预习

一个班的学生,就学习基础和学习的素质来说是有一定差异的,也有共同的弱点。如即使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理解事物也往往是孤立的,不注意它们的内在联系。反映在阅读上,理解支离破碎,抓不住重点,深入不下去。针对学生的这个弱点,要有意识地安排预习,让他们逐步理解体会一篇文章中词、句、段、篇与中心内容之间的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