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授课课程表-太空大课堂讲什么-
太空授课第一课内容
太空授课第一课内容
太空授课第一课的内容包括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场景展示、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展示、浮力消失实验、泡腾片实验等环节。
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场景展示环节中,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生动介绍展示了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包括展示自己的空间站睡眠区、冰箱里的苹果以及特制“企鹅服”等。
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展示环节中,展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生长发育的特点,包括细胞在微重力环境下增殖、分化等方面的变化。
浮力消失实验环节中,通过实验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物体浮力的变化,证明了在微重力环境下浮力几乎消失的物理现象。
泡腾片实验环节中,航天员将泡腾片放入太空水球中,展示了泡腾片在水球中产生的气泡和翻滚现象,以及水球的颜色变化。
这些实验和演示旨在让学生了解太空环境下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应用,提高学生对航天科技的兴趣和认知。
天宫课堂第四课课程表内容
天宫课堂第四课课程表内容天宫课堂第四课课程表1、梦天实验舱介绍2、球形火焰实验3、奇妙“乒乓球”实验4、动量守恒实验5、又见陀螺实验6、天地互动环节天宫课堂第四课课程表内容简介梦天实验舱介绍:展示介绍梦天实验舱的基本情况以及舱内相关设施设备球形火焰实验:展示微重力环境下蜡烛燃烧产生的球形火焰现象,讲解重力对燃烧过程的重要影响以及微重力环境燃烧研究的重要意义奇妙“乒乓球”实验:展示在微重力环境下,用“特制”乒乓球拍击打水球的现象,讲解水的表面张力及疏水材料结构特性动量守恒实验:演示不同质量钢球的质心碰撞现象,展示并讲解微重力环境下的动量守恒定律又见陀螺实验:在微重力环境下,利用金属陀螺展示静止及旋转情况下的角动量守恒现象,呼应“太空转身”实验天地互动环节:航天员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天地互动天宫课堂第四课什么开课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宫课堂”第四课定于9月21日15时45分开课,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将面向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科普授课。
届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CTV13)将现场直播。
“天宫课堂”授课意义中国空间站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也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蕴含着独特的丰富教育资源,对激发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弘扬科学精神、热爱航天事业具有特殊优势。
“天宫课堂”结合载人飞行任务,贯穿中国空间站建造和在轨运营系列化推出,将由中国航天员担任“太空教师”,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并采取天地协同互动方式开展。
“天宫课堂”授课历史20XX年6月20日,航天员王亚平在聂海胜、张晓光协助下进行首次太空授课,全国有8万所学校、全国6000余万中小学生观看授课直播,产生巨大社会反响,在一代人心中播下追逐航天梦想的种子。
2021年12月9日15时40分,“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进行了太空授课。
2022年3月15日至20日,微信公众号中国载人航天征集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学习心得,对“太空教师们”的祝福、想说的话,期待在“天宫课堂”学到的知识。
2022天宫课堂第三课明日开讲
2022天宫课堂第三课明日开讲2022天宫课堂第三课明日开讲_天宫课堂课程表上新2022天宫课堂第三课明日开讲!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宫课堂第三课定于10月12日下午15时45分开始,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将进行太空授课。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2022天宫课堂第三课明日开讲,供大家参考,快来一起看看吧!2022天宫课堂第三课明日开讲本次太空授课活动将继续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面向全球进行现场直播。
3名航天员将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长研究项目介绍。
同时还将与地面课堂进行互动交流(授课内容介绍附后),旨在传播普及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这次天宫课堂中还将展示出问天实验舱的一些神奇设备,包括科学手套箱、生命生态实验柜、生物技术实验柜和变重力实验柜等。
值得一提的是,10月9日,空间站梦天实验舱按计划完成了推进剂加注,该实验舱运抵文昌航天发射场以来,已先后完成技术区总装、测试等工作,后续将与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一起开展系统功能联合检查。
梦天实验舱将在10月择机发射,在梦天实验舱成功与核心舱完成对接后,以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为基本构型中国空间站就完成了建造工作。
天宫课堂介绍授课意义中国空间站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也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蕴含着独特的丰富教育资源,对激发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弘扬科学精神、热爱航天事业具有特殊优势。
“天宫课堂”结合载人飞行任务,贯穿中国空间站建造和在轨运营系列化推出,将由中国航天员担任“太空教师”,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并采取天地协同互动方式开展。
授课方式“天宫课堂”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
央视新闻联合中国科学技术馆、江苏、湖南、四川、新疆等多地科普大篷车进校园,香港、澳门等地“天宫课堂”分会场,举办特色航天主题活动。
2022年天宫课堂第二课课程表一览
2022年天宫课堂第二课课程表一览在离地面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二课正式开讲。
这是中国空间站第二次太空授课活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天宫课堂第二课课程表一览,欢迎大家收藏与分享一下哟!2022年天宫课堂第二课课程表天宫课堂第一课内容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场景展示——翟志刚介绍秘密武器“企鹅服“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生动介绍展示了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
身处太空,失重环境会导致航天员的血液分布和地面不同,下肢的血液上涌,所以航天员面部看起来会“胖胖的”。
那么,航天员们会如何通过锻炼对抗失重?航天员翟志刚表示,失重对我们的心血管有影响,对我们的骨骼有影响,对我们的肌肉有影响。
为了防护失重导致我们肌肉萎缩,在我们空间站里,除了有跑台、自行车、拉力器以外,还有一件秘密武器。
同学们看叶老师穿的这身衣服有什么与众不同吗?从外表上看没有什么区别,我们来看看它的内部结构。
这是胸部拉带的两个调节环,用来调节胸部弹力拉带的松紧用的。
通过这些拉带把人体给束缚紧,使肌肉可以长时间保持一定的张力,就可以有效预防失重带给我们的肌肉萎缩,这套衣服的名字就叫企鹅服。
授课过程中,网友们发现王亚平在空间站睡眠区,贴着与家人的合照,她还介绍在空间站里“晚上可以和家里人通通电话”。
让网友感慨:家人是永远的依赖!项目2太空细胞学研究展示——叶光富带你看失重状态下跳动的心肌细胞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叶光富:目前我们开展的是失重条件下细胞生长发育的有关研究。
前期我们开展了大量的有关细胞的研究,有不同周期、不同时间和不同单元,通过人工制造的一个机动力和完全失重两种状态下对细胞进行培养。
然后将这两组细胞进行对比,看一看它们在有动力条件下和无动力条件下,其生长和形态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变化过程。
然后我们再进一步研究它的变化规律和变化机制等等,而且我们还选用了不同类型的细胞进行研究,有皮肤干细胞,还有心肌细胞等等。
第三次太空授课完整课程表
第三次太空授课完整课程表第三次太空授课完整课程表发布第三次太空授课完整课程表里到底要怎样带我们探索中国航天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第三次太空授课完整课程表,以供参考,欢迎大家收藏并分享哟!第三次太空授课完整课程表天宫课堂简介“天宫课堂”是为发挥中国空间站的综合效益,推出的首个太空科普教育品牌。
“天宫课堂”结合载人飞行任务,贯穿中国空间站建造和在轨运营系列化推出,由中国航天员担任“太空教师”,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采取天地协同互动方式开展。
2021年12月9日15时40分,“天宫课堂”第一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进行全程直播。
2022年3月23日15时40分,“天宫课堂”第二课再次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再次进行了太空授课。
2022年10月12日15时45分,“天宫课堂”第三课开讲。
天宫课堂往期观后感伟大的事业孕育了伟大的精神。
新一代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峰的伟大征程中,以特有的崇高境界,顽强的意志和杰出的智慧,铸就了载人航天精神。
这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
这些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
生活上刻苦精神永远美好。
人生之路不可能是永远平坦的。
每个人,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挫折。
我们必须要在挫折和困难中奋起。
这就需要有刻苦的精神,特别能战斗和特别能干的精神了。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学习上刻苦精神永远美好!团结就是力量,是治国之本,更是治校之本。
试想,一个集体,如果内部不团结,还出现分歧的话,那这个集体会强大吗?不止这样,一些有图搞破坏的人,在这个时候大力进攻,那损失更是不堪设想。
科学与人文并举。
从小,这一句老话就不断地在我们的耳边回响: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但是,真正落实到的,又有多少人呢?友人认为,只要学会做人和文化知识就可以了,不用在学什么科学了。
“天宫课堂”第四课课程表
“天宫课堂”第四课课程表“天宫课堂”第四课课程表“天宫课堂”背景空间站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也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蕴含着得天独厚的丰富教育资源,对激发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弘扬科学精神、热爱航天事业具有特殊优势。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进驻空间站组合体后,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对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充满了期待。
天宫课堂是中国首个太空科普教育品牌,结合载人飞行任务,贯穿中国空间站建造和在轨运营系列化推出,授课由中国航天员担任“太空教师”,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采取天地协同互动方式开展。
同时通过媒体、“学习强国”平台和载人航天工程网征集授课内容、互动提问和创意建议,择优纳入“天宫课堂”筹划实施。
“天宫课堂”是科学教育的生动实践所有梦想的萌发,都可能来自生命体验中一次微小的触动。
“天宫课堂”给许多青少年带来了这样的感受。
这堂跨越浩瀚宇宙的太空科普课,已经是中国空间站第二次太空授课活动。
来自神舟十三号的“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用一系列有趣的太空小实验牵引着无数青少年的目光,在他们心中播撒下科学的种子。
青少年是国家科技创新人才的后备力量。
一个国家的崛起,从青少年热爱科学开始。
研究表明,儿童早期对科学的兴趣,对后续学习以及是否从事科学领域工作有重要作用。
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56%,但总体水平依然偏低,提升青少年群体的科学素质任重道远。
当我们为“天宫课堂”的精彩连连点赞时,教育工作者、科普工作者和家长应该思考得更深远:堪称科普示范课的“天宫课堂”,其精神内核是什么?能给科普和科学教育工作带来哪些灵感?如果我们想让更多的青少年拥有创新能力、科学梦想,科普和科学教育一定要“下沉”。
这一方面意味着我们要有意识地让科学走下“神坛”,揭开神秘的面纱;另一方面要善用互联网等工具,打破时空距离,让优质科教资源“飞入寻常百姓家”。
天空授课的意义本次航天任务中的“太空授课”环节旨在激发广大青少年对宇宙空间的向往、对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使青少年走近航天、了解航天、热爱航天。
三次天宫授课时间和内容汇总
三次天宫授课时间和内容汇总第一次天宫授课:时间2020年10月1日,内容:太空科学简介2020年10月1日,天宫航天器与地球紧密对接,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教育活动。
这是中国航天史上首次在太空中进行的授课,也是天宫航天器发射后的首次重要任务之一。
在这次授课中,天宫航天器的乘员给地球上的学生们带来了太空科学的简介。
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太空的起源、宇宙的组成、行星的形成等基础知识,让学生们对太空科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授课中,乘员们还讲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天宫航天器的功能和任务。
他们向学生们展示了天宫航天器内部的工作环境和生活设施,让学生们对太空生活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通过这次授课,学生们不仅了解了太空科学的基本知识,还对中国的航天事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对于培养学生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次天宫授课:时间2020年11月8日,内容:太空实验与科技创新2020年11月8日,天宫航天器再次与地球上的学生们进行了一次授课。
这一次的内容是太空实验与科技创新。
在这次授课中,乘员们向学生们介绍了天宫航天器上的实验设备和科技创新成果。
他们讲解了太空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向学生们展示了一些在太空中进行的实验项目,如生物实验、物理实验、材料实验等。
乘员们还介绍了一些在太空科学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如天宫航天器的发射技术、空间站建设技术等。
他们与学生们分享了自己在太空中的科研经历和感悟,鼓励学生们勇于追求科学梦想。
通过这次授课,学生们不仅了解了太空实验的过程和意义,还对科技创新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这对于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次天宫授课:时间2021年2月15日,内容:航天员的训练与生活2021年2月15日,天宫航天器进行了第三次授课,这次的内容是航天员的训练与生活。
在这次授课中,乘员们向学生们介绍了航天员的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
他们讲解了航天员的身体素质要求、模拟太空环境下的训练项目等。
2023天宫课堂第四课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内容介绍)
2023天宫课堂第四课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内容介绍)2023年天宫课堂第四课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本次太空授课活动继续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
3名航天员将在轨展示介绍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并开展多项相关实验。
球形火焰实验将展示微重力环境下蜡烛燃烧产生的球形火焰现象,讲解重力对燃烧过程的影响以及微重力环境燃烧研究的重要意义奇妙“乒乓球”实验将用“特制”乒乓球拍击打水球,讲解水的表面张力及疏水材料结构特性动量守恒实验将展示并讲解不同质量钢球在微重力环境下的质心碰撞现象“太空转身”也将再现,又见陀螺实验将展示在微重力环境下,利用金属陀螺展示静止及旋转情况下的角动量守恒现象。
“天宫课堂”第四课内容简介序号项目名称项目简介1梦天实验舱介绍展示介绍梦天实验舱的基本情况以及舱内相关设施设备2球形火焰实验展示微重力环境下蜡烛燃烧产生的球形火焰现象,讲解重力对燃烧过程的重要影响以及微重力环境燃烧研究的重要意义3奇妙“乒乓球”实验展示在微重力环境下,用“特制”乒乓球拍击打水球的现象,讲解水的表面张力及疏水材料结构特性4动量守恒实验演示不同质量钢球的质心碰撞现象,展示并讲解微重力环境下的动量守恒定律5又见陀螺实验在微重力环境下,利用金属陀螺展示静止及旋转情况下的角动量守恒现象,呼应“太空转身”实验6天地互动环节航天员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天地互动2023天宫课堂第四课直播平台央视新闻:客户端 | 微博中央广播电视台央视频载人航天小喇叭官网微博天宫课堂第四课的意义中国空间站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也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蕴含着独特的丰富教育资源,对激发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弘扬科学精神、热爱航天事业具有特殊优势。
“天宫课堂”结合载人飞行任务,贯穿中国空间站建造和在轨运营系列化,对后续科学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天宫课堂”第四课中,航天员们通过展示微重力环境下的物理现象、植物在太空中的生长和繁殖等科学实验,培养了青少年对于科学的兴趣,为后续科学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空授课课程表:太空大课堂讲什么?
篇一:太空授课观后感
太空授课观后感6月20日上午十时,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我国首次在神舟飞船上进行太空授课。
这在我国前所未有,在全球来说也是第二次。
我置身其中,又一次作为“学生”,上了一堂叹为观止的太空课。
“我是王亚平,本次授课由我来主讲。
”随着这一句来自天宫的问候,中国首位太空老师王亚平轻轻一跃,向天宫一号舱内的摄像机镜头缓缓飘来。
弯弯的柳叶眉、清澈的双眸、甜美的笑容。
我似乎神游太空,亲眼看到了嫦娥、看到了仙女,她飘然而至。
如梦如幻。
有史以来内容最神奇、教室最高远、观众最庞大的一课,开始了。
“神仙”聂海胜“悬空打坐”,轻盈地在半空中盘腿如佛,“嫦娥”王亚平使出“大力神功”,用手指轻轻一推,“神仙”摇摇晃晃地飘出很远,形象地展示了太空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的奇妙特性。
“在太空中,我们个个都是武林高手。
”王亚平的话引发了地面课堂同学们的欢笑和掌声。
“如果诗仙李白在天宫里生活,大概就写不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名句了,因为,失重环境下水不可能飞流直下。
”“同学们,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
”妙语连珠后,王亚平从饮水包里挤出一个水珠,水珠悬浮在空中,然后被她一口吃掉,“刚好润润嗓子。
”轻松拉开大幕之后,王亚平变起了一出出戏法,圆周运动的单摆、不变轴向的陀螺、晶莹剔透的水膜、红扑扑的水球,中国第一堂太空授课在趣味与惊奇中完美展现。
她用生动趣味的语
言和娴熟的操作手法,让中国的太空第一课笑声不断,惊喜连连。
据了解,2019年8月14日,美国人芭芭拉摩根在国际空
间站进行了人类首次太空授课,她通过视频向学生展示了在太空运动、喝水等情景。
和芭芭拉摩根进行的太空授课相比,中国航天员的这堂太空授课不仅科技含量更高,难度也更高,“摩根太空授课的内容是介绍和演示太空生活,而王亚平授课的内容是介绍和演示物理概念,所以后者科技含量较高,难度也较大。
”在王亚平和“神舟十号”环绕地球近半圈后,教室里的学生就像和她一起感受了船舱环境——润喉时漂浮的水珠,手里制作的水晶球,还有吸附在薄膜上的中国结——这节距离地表350多公里,时长40分钟的课程注定将被载入历史。
它已经创下多个第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史上第一次发自太空的授课,以及中国学生和我们观众第一次通过直播画面,观看来自太空的多个失重实验。
中国自古就有“日行千里”“天上一天地上一年”的传说,那么在宇航员那里可以得到注解,他们每天可以看到16次日出,因为他们每90分钟绕地球转一圈。
強大的综合国力、扎实的航天技术为我们能够顺利的观看太空授课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这次太空授課为我們开启了神奇的太空之旅,王亚平那优美动听的授课声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动着我們身边每一个人。
而我們也期待神舟十号的此次太空历险记將我们帶到更遥远的地方。
篇二:太空授课原理
解读神十航天员太空授课物理原理
姓名:钟宇学号:20190511xxx 专业:物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