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小学六年级品社下册全册教案

合集下载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品社下册全册教案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品社下册全册教案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社教案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主要由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为《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第二单元为《我们爱和平》、第三单元为《只有一个地球》、第四单元为《我们一起走过》。

全册共33个框题,其教材的编排主要体现以下特点:1.综合性。

本册教材共设四个单元,每一个主题都不再是单一的学科知识内容,而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个个话题.通过这些话题,引导他们学会解决各种现实问题,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

2.开放性。

教学不局限于课堂内,而是面向学生广阔的生活空间,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强调学习活动的延续性和完整性,体现学习活动在时间上、空间上的开放性。

3.情感性。

教材努力创设一种能与学生对话的文本形式,与学生共同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和烦恼,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

4.形式活泼。

教材版式新颖,富于流动感;图文并茂,充分运用图画、照片、学生作品等多种形式,采用对话式的儿童语言,富有亲切感。

二、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中外交流带来的共同发展,感受祖国的进步与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并感到自豪。

2、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对非正义战争的痛恨之情和对战乱中人民的同情之心;体会和平的美好,增强和平意识,激发学生向往和平、热爱和平的情感。

3、感谢地球对人类的养育之恩,激发热爱地球的情感,懂得保护地球的重要性;能正确认识自然灾害。

4、感受成长的乐趣,为自己的成长感到骄傲;感受浓浓的师生情及与同学间的友爱之情,体验《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生活的多彩及六年小学校园生活的美好。

(二)行为与习惯:1、关注和同伴的公共事件,关注祖国发展过程中的成就。

养成愿意倾听他人意见,乐于和同伴交流看法,努力达成共识的习惯。

2、珍惜今天的和平环境,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主动关心国内外形势,,为发展与各国人民的友谊,维护世界和平做力所能及的事。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目录第一单元中国在世界舞台上...................................1 源远流长的中外交流.....................................2 飘扬的五星红旗.........................................3 风靡世界的“中国制造”.................................4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第二单元我们爱和平.........................................5 战争给人类带来了什么...................................6 和平来之不易...........................................7 放飞和平鸽.............................................第三单元只有一个地球.......................................8 人类唯一的家园.........................................9 伤心的地球母亲.........................................10 在自然灾害面前........................................第四单元我们一起走过.......................................11 课程伴我成长..........................................12 依依不舍情............................................13 向往明天..............................................第一单元中国在世界舞台上1 源远流长的中外交流设计思路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的探究性学习理念,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学生获得。

最新鄂教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最新鄂教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最新鄂教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最新鄂教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生命需要呵护第一课生命的奥秘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生命孕育的常识,感受生命的神奇,为自己的生命感到自豪。

2、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家人、学校和社会的关系,认识到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学会感恩地生活。

3、初步了解生老病死的客观规律,从而树立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了解生命孕育的常识,感受生命的神奇,为自己的生命感到自豪。

难点:初步了解生老病死的客观规律,从而树立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准备1、问问妈妈,查查资料,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写下《小胚胎的故事》。

2、了解自己出生时妈妈所受的痛苦。

四、教学课时:3课时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讲法六、授课类型:新授课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利用课前几分钟活跃课堂气氛。

二、谈话引入第 1 页共 44 页有谁问过妈妈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吗?如果没有问,那你是从哪里知道答案的?妈妈有没有告诉你自己出生时她所受的痛苦?三、小胚胎故事1、小组交流资料,然后分工合作,准备介绍《小胚胎的故事》。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不断探究,从中感受每个人的生命诞生的过程。

2、童话形式交流《小胚胎的故事》。

{学生通过教学游戏从中体验到“自己”从一颗受精卵长成婴儿的有趣过程。

}材料:课前准备(问问妈妈,查找资料,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写下《小胚胎的故事》,描述“自己”从一颗受精卵长成婴儿的有趣过程。

) 四、我出生的哪一天交流自己的故事——《我出生的那一天》通过讲故事的环节了解到妈妈生自己时的所受的痛苦。

1、向父母家人了解自己出生当天的故事,记录一个最感人的细节。

2、与妈妈进行一次访谈,了解到妈妈生自己时所受的痛苦。

五、小结开展“解读生命密码”交流。

通过讨论、现场调查让学生了解有关生命孕育的疑问。

第二课时一、生命的独特与可贵1、为什么我是男(女)孩,他(她)是男(女)孩?2、为什么我长得像爸爸?他(她)长得像妈妈?3、理解“每个人的生命是独一无二、令人自豪”。

鄂教版品社六下《伤心的地球母亲》教学设计1

鄂教版品社六下《伤心的地球母亲》教学设计1

鄂教版品社六下《伤心的地球母亲》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伤心的地球母亲》是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地球母亲因为人类的不负责任行为而受到的伤害,唤起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课文内容丰富,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地球母亲的伤心,以及思考如何保护地球。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环保意识,但对地球母亲的情感认同以及对环保行动的深入理解还有待提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情感共鸣、思考探讨等方式,进一步提高环保意识,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地球母亲受到的伤害,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感共鸣、思考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情感态度,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地球母亲的伤心,提高环保意识。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情感上与地球母亲产生共鸣,将环保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手段,营造情感氛围,引导学生与地球母亲产生情感共鸣。

2.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思考,提高环保意识。

3.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乐、视频等。

2.准备讨论题目: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一些启发性的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思考。

3.准备环保实践活动:联系学校或社区,了解近期举办的环保活动,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地球母亲的美好景象,引导学生感受地球的生机与活力。

然后,逐渐展示地球母亲因为人类行为而受到的伤害,引发学生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随课文内容,感受地球母亲的伤心。

在课文呈现过程中,教师适时停下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地球母亲会伤心?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让地球母亲开心起来?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课文内容,思考如何保护地球母亲。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六级下册教案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六级下册教案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1.《源远流长的中外交流》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学生能从各种媒体深刻感受当今中外交流的频繁,大致了解中国目前在国际舞台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对中华民族古老的文明(瓷器、丝绸、青铜器、四大发明等)有一定的了解,对于历史上的中外交流了解有一些,如从图书中了解到郑和下西洋一类的故事,从网络和图书中能够查阅到相关资料来丰富这方面的认识。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如何走向世界,实现与世界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上知之甚少,只了解故事内容,没有深入思考这种交流的对于世界的意义,对中外文明发展的历程没有形成清晰的线条,也就难以形成对中华民族古老的文明的认同感。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古代中外交往悠久的历史,感受中外交流促进世界发展的历程,带来的共同发展。

教学难点是:认识丝绸之路是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交汇点。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1.从“丝路驼铃”到“海上交流”,地域范围的拓宽源于当时科技得到进一步发展;2.不仅让学生感受古代中国在推进世界文明上的作用,也应看到世界文明对中国发展的影响,感受中国与世界的相互交融,相互交流源远流长。

设计思路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的探究性学习理念,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学生获得。

学生能否积极地参与学习,其前提是学习的兴趣。

因此本课教学方法的选择上,特别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多媒体教学,即以视频、图片等形式将历史在课堂中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历史事件及人物;阅读法,即让学生联系文字和图片资料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阅读教材,为探究性学习奠定基础;合作学习法,即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围绕某一个问题开展学习,使问题得到拓展和延伸,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智能,以此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的积累及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第一课时:考古发现带来的思考、丝绸之路上的中外交流、古今丝绸路,同为交流桥。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教课资料范本《介绍》鄂教版道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全册教课方案编辑: __________________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学情剖析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学生能从各种媒体深刻感觉此刻中外交流的屡次,大概认识当前在国际舞台发挥着必定的作用,对中华民族古老的文明(瓷器、丝绸、青铜器、四大发明等)有必定的认识,对于历史上的中外交流认识有一些,如从图书中认识到郑和下西洋一类的故事,从网络和图书中能够查阅到有关资料来丰富这方面的认识。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剖析,学生对古代文明如何走向世界,实现与世界相互交融、相互促使、共同发展上知之甚少,只认识故事内容,没有深入思虑这类交流的对于世界的意义,对中外文明发展的历程没有形成清楚的线条,也就难以形成对中华民族古老的文明的认可感。

所以,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剖析,确立的教课要点是:认识古代中外交往悠长的历史,感觉中外交流促使世界发展的历程,带来的共同发展。

教课难点是:认识丝绸之路是文明与西方文明交汇点。

在打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1. 从“丝路驼铃”到“海上交流”,地区范围的拓宽源于当时科技获取进一步发展;2. 不单让学生感觉古代在推动世界文明上的作用,也应看到世界文明对发展的影响,感觉与世界的相互交融,相互交流积厚流光。

设计思路新课程倡议“自主 - 合作”的研究性学习理念,着重学习过程中的学生获取。

学生可否踊跃地参加学习,其前提是学习的兴趣。

所以本课教课方法的选择上,特别着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多媒体教课,即以视频、图片等形式将历史在讲堂中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历史事件及人物;阅读法,即让学生联系文字和图片资料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阅读教材,为研究性学习确立基础;合作学习法,即以小组为学习单位,环绕某一个问题睁开学习,使问题获取拓展和延长,充足发挥每个学生的智能,以此来充足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创建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悉识的累积及踊跃的感情体验。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doc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doc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教学工作计划】鄂教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主要由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为《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第二单元为《我们爱和平》、第三单元为《只有一个地球》、第四单元为《我们一起走过》.全册共13课33个框题,其教材的编排主要体现以下特点:1.综合性.本册教材共设四个单元,每一个主题都不再是单一的学科知识内容,而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个个话题.通过这些话题,引导他们学会解决各种现实问题,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2.开放性.教学不局限于课堂内,而是面向学生广阔的生活空间,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强调学习活动的延续性和完整性,体现学习活动在时间上、空间上的开放性.3.情感性.教材努力创设一种能与学生对话的文本形式,与学生共同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和烦恼,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4.形式活泼.教材版式新颖,富于流动感;图文并茂,充分运用图画、照片、学生作品等多种形式,采用对话式的儿童语言,富有亲切感.二、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中外交流带来的共同发展,感受祖国的进步与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并感到自豪.2、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对非正义战争的痛恨之情和对战乱中人民的同情之心;体会和平的美好,增强和平意识,激发学生向往和平、热爱和平的情感.3、感谢地球对人类的养育之恩,激发热爱地球的情感,懂得保护地球的重要性;能正确认识自然灾害.4、感受成长的乐趣,为自己的成长感到骄傲;感受浓浓的师生情及与同学间的友爱之情,体验《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生活的多彩及六年小学校园生活的美好.行为与习惯:1、关注和同伴的公共事件,关注祖国发展过程中的成就.养成愿意倾听他人意见,乐于和同伴交流看法,努力达成共识的习惯.2、珍惜今天的和平环境,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主动关心国内外形势,为发展与各国人民的友谊,维护世界和平做力所能及的事.3、逐步养成保护地球,珍惜资源的好习惯;培养冷静、正确应对自然灾害侵袭的能力.4、能为母校的发展献计献策,并为母校、为老师、为同学弟妹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知识与技能:1、知道中外交往的历史,知道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对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知道新中国建立之后我国外交方面的主要成就,感受祖国的进步与发展,以及国际地位而得不断提升.了解奥运会历史及我国申办、筹办奥运会的历程.2、了解历史上各国人民为世界和平事业所做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和平环境的来之不易,知道和平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以及维护和平的重要性,认识到维护世界和平是全人类的责任.提高冷静观察、客观分析社会事件的能力和收集、归纳有关信息及资料的能力.3、知道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的家园;知道由于人类的种种不良行为,地球正遭到破环;知道自然灾害是自然界发生的异常现象,它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是触目惊心的.4、知道中学生活与小学生活的不同之处;能为即将到来的中学生活做好心理及行为方面的准备.三、学生分析本班共64名学生,整体素质一般,部分学生思想表现好,遵纪守规,学习认真、自觉,劳动观念强,讲究卫生,拾物不昧,助人为乐.同学之间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爱相处.学生们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学生行为习惯当中还有许多不良的成分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四、具体措施: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五、进度安排本学期教学周16周,每周2课时,总计32课时.具体安排如下:周别内容1源远流长的中外交流2飘扬的五星红旗3风靡世界的“中国制造”4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5战争给人类带来了什么6和平来之不易7放飞和平鸽8人类唯一的家园9伤心的地球母亲10-11在自然灾害面前12-13课程伴我成长14-15依依不舍情。

鄂教版品社六下《飘扬的五星红旗》教学设计

鄂教版品社六下《飘扬的五星红旗》教学设计

鄂教版品社六下《飘扬的五星红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飘扬的五星红旗》是鄂教版品社六下的一个课题,主要让学生了解五星红旗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材通过讲述五星红旗的设计背景、制作过程和升起仪式,引导学生感受国旗的庄严和神圣,从而增强学生的国家观念。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对于国家、国旗等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国旗的历史和文化内涵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教材的学习来丰富和拓展。

此外,学生对爱国主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正在形成中,对国旗的尊重和爱护意识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五星红旗的设计背景、制作过程和升起仪式,知道国旗的象征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国旗的尊重和爱护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五星红旗的设计背景、制作过程和升起仪式,国旗的象征意义。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国旗的庄严和神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国旗的庄严和神圣。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情感教育法: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国旗的基本知识。

3.教学资源:多媒体设备、国旗图片、视频资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五星红旗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国旗的样式和色彩。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国旗的设计背景和象征意义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国旗的设计背景、制作过程和升起仪式。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关键信息。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国旗的象征意义。

鄂教版品社六下《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教学设计

鄂教版品社六下《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教学设计

鄂教版品社六下《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是鄂教版品社六下的教材内容,主要讲述了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们拥有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即追求和平、发展和幸福。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共性和差异,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世界地理、文化知识,对于全球化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学生对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有一定的好奇心,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们拥有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理解不同生活方式的观念,树立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们拥有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概念。

2.难点: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理解不同生活方式的观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生活。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设计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相关背景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全球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们,提问:“他们和我们有什么不同?他们有什么共同的梦想?”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生活。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3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3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3,主要围绕“我们生活的地球”这一主题展开。

教材内容涉及地球的自然环境、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旨在让学生认识地球,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培养学生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和环境意识,但对地球的认识尚不全面,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缺乏深刻的理解。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可能存在一些不良的环境行为,如浪费资源、随意丢弃垃圾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地球,提高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对地球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培养学生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地球。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4.案例教学法:通过环保案例,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

2.视频、图片等媒体资源。

3.环保案例资料。

4.课堂活动所需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展示地球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美好。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样子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地球的自然环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是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写的一本教材,适用于我国小学六年级学生。

本册教材以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社会素养为主要目标,通过丰富的生活案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教材内容涵盖了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方面,包括人际交往、团队合作、法律法规、交通安全、环境保护等主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于教材中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同时,他们仍处于品德和社会素养的形成阶段,需要通过系统的教学引导,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存在个体差异,对于不同主题的兴趣和认知程度有所不同,教师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提高学生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学生具备积极向上的品德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教材中的知识点,如法律法规、交通安全、环境保护等。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复杂社会现象,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活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和分析社会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激发学生的思考。

3.角色扮演法:模拟现实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准备《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教材。

2.课件:制作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动画等。

3.教学资源:收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案例、资料等,以便进行教学分析。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2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2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2,主要围绕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行为展开。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道德观念、法律法规、社会公德、个人品德等方面。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但仍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

他们对社会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判断能力,但还需在实践中不断锻炼和提高。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有的学生在道德行为上表现较好,有的学生则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教材中所涉及的道德观念、法律法规、社会公德等知识,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道德和社会问题的关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规范。

2.难点:培养学生将道德观念付诸实践的能力,以及在面对道德困境时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道德和社会问题。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实践操作法: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将道德观念付诸实践。

4.引导启发法: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案例材料:挑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典型案例,以便进行分析。

2.准备教学道具:如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

3.准备实践活动场地:确保实践活动顺利进行。

4.准备教学PPT:展示教材内容、案例分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道德困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道德和社会问题。

提问:在面对这些困境时,我们应该如何选择?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仔细阅读,了解案例背景和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品社下册全册教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社教案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主要由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为《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第二单元为《我们爱和平》、第三单元为《只有一个地球》、第四单元为《我们一起走过》。

全册共33个框题,其教材的编排主要体现以下特点:1.综合性。

本册教材共设四个单元,每一个主题都不再是单一的学科知识内容,而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个个话题.通过这些话题,引导他们学会解决各种现实问题,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

2.开放性。

教学不局限于课堂内,而是面向学生广阔的生活空间,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强调学习活动的延续性和完整性,体现学习活动在时间上、空间上的开放性。

3.情感性。

教材努力创设一种能与学生对话的文本形式,与学生共同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和烦恼,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

4.形式活泼。

教材版式新颖,富于流动感;图文并茂,充分运用图画、照片、学生作品等多种形式,采用对话式的儿童语言,富有亲切感。

二、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中外交流带来的共同发展,感受祖国的进步与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并感到自豪。

2、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对非正义战争的痛恨之情和对战乱中人民的同情之心;体会和平的美好,增强和平意识,激发学生向往和平、热爱和平的情感。

3、感谢地球对人类的养育之恩,激发热爱地球的情感,懂得保护地球的重要性;能正确认识自然灾害。

4、感受成长的乐趣,为自己的成长感到骄傲;感受浓浓的师生情及与同学间的友爱之情,体验《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生活的多彩及六年小学校园生活的美好。

(二)行为与习惯:1、关注和同伴的公共事件,关注祖国发展过程中的成就。

养成愿意倾听他人意见,乐于和同伴交流看法,努力达成共识的习惯。

2、珍惜今天的和平环境,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主动关心国内外形势,,为发展与各国人民的友谊,维护世界和平做力所能及的事。

3、逐步养成保护地球,珍惜资源的好习惯;培养冷静、正确应对自然灾害侵袭的能力。

4、能为母校的发展献计献策,并为母校、为老师、为同学弟妹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三)知识与技能:1、知道中外交往的历史,知道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对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知道新中国建立之后我国外交方面的主要成就,感受祖国的进步与发展,以及国际地位而得不断提升。

了解奥运会历史及我国申办、筹办奥运会的历程.2、了解历史上各国人民为世界和平事业所做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和平环境的来之不易,知道和平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以及维护和平的重要性,认识到维护世界和平是全人类的责任.提高冷静观察、客观分析社会事件的能力和收集、归纳有关信息及资料的能力。

3、知道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的家园;知道由于人类的种种不良行为,地球正遭到破环;知道自然灾害是自然界发生的异常现象,它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是触目惊心的。

4、知道中学生活与小学生活的不同之处;能为即将到来的中学生活做好心理及行为方面的准备。

三、学生分析本班学生整体素质一般,部分学生思想表现好,遵纪守规,学习认真、自觉,劳动观念强,讲究卫生,拾物不昧,助人为乐。

同学之间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爱相处。

学生们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

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但学生行为习惯当中还有许多不良的成分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

四、具体措施: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

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五、进度安排周别内容1 源远流长的中外交流2 飘扬的五星红旗3 风靡世界的“中国制造”4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5 战争给人类带来了什么6 和平来之不易7 放飞和平鸽8 人类唯一的家园9 伤心的地球母亲10-11 在自然灾害面前12-13 课程伴我成长14-15 依依不舍情16 向往明天第一单元中国在世界舞台上1. 源远流长的中外交流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学生能从各种媒体深刻感受当今中外交流的频繁,大致了解中国目前在国际舞台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对中华民族古老的文明(瓷器、丝绸、青铜器、四大发明等)有一定的了解,对于历史上的中外交流了解有一些,如从图书中了解到郑和下西洋一类的故事,从网络和图书中能够查阅到相关资料来丰富这方面的认识。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如何走向世界,实现与世界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上知之甚少,只了解故事内容,没有深入思考这种交流的对于世界的意义,对中外文明发展的历程没有形成清晰的线条,也就难以形成对中华民族古老的文明的认同感。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古代中外交往悠久的历史,感受中外交流促进世界发展的历程,带来的共同发展。

教学难点是:认识丝绸之路是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交汇点。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1.从“丝路驼铃”到“海上交流”,地域范围的拓宽源于当时科技得到进一步发展;2.不仅让学生感受古代中国在推进世界文明上的作用,也应看到世界文明对中国发展的影响,感受中国与世界的相互交融,相互交流源远流长。

设计思路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的探究性学习理念,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学生获得。

学生能否积极地参与学习,其前提是学习的兴趣。

因此本课教学方法的选择上,特别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多媒体教学,即以视频、图片等形式将历史在课堂中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历史事件及人物;阅读法,即让学生联系文字和图片资料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阅读教材,为探究性学习奠定基础;合作学习法,即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围绕某一个问题开展学习,使问题得到拓展和延伸,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智能,以此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的积累及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第一课时:考古发现带来的思考、丝绸之路上的中外交流、古今丝绸路,同为交流桥。

第二课时:相似文化背后的思考、郑和下西洋,海上交流的巅峰。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古代中外交流带来的共同发展,为古代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具有的独特魅力而骄傲。

知识与技能:知道中外交流的历史,知道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对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在探究、合作学习过程中,主动收集整理资料,愿意倾听他人意见,乐于和同伴交流看法,努力达成共识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古代中外交往悠久的历史,感受中外交流促进世界发展的历程,带来的共同发展。

教学难点认识丝绸之路是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交汇点。

教学准备标明丝绸之路线路;郑和下西洋航线图。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2-P5页内容,话题为“丝路驼铃”。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6-P7页内容,话题为“海上交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考古发现带来的思考1.(课件:出示教材P2《考古发现带来的惊喜》)师:同学们,老师带来两则关于考古发现的报道,大家读一读,看看从这两则报道中,你有什么惊喜的发现?又有怎样的思考?2.教师从以下方面相机点评:(中外交往时间久远、传播距离远、中国古代文化灿烂,优秀的纺织工艺得到世人的珍爱)3.师:是啊,精美的蚕丝纺织制品出现在2000多年前的外国,让我们为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而骄傲。

同时也不禁思考:中国的丝绸为什么会出现在2000多年前的外国?它们是怎样到国外去的呢?4.学生猜测,教师把握学生认知起点,对了解张骞出使西域或丝绸之路的学生给予肯定。

5.小结: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形成了路。

2000多年前的古代中国,有一个人开辟了这样一条路,沟通了中国与欧亚的交往。

这就是——中国古丝绸之路。

这节课就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古代,探访丝绸之路,去看看源远流长的中外交往。

(出示课题:源远流长的中外交往——丝路驼铃。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资料,通过考古的报道,知道中外交往早在2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感受中华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同时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在交通尚不发达的古代,中华文明是通过什么渠道与世界进行交往、传播。

】活动二丝绸之路上的中外交流1.(课件:出示古代“丝绸之路”示意图)师:看,这2000多年前的古代“丝绸之路”,对照地图找一找,它贯穿了哪些国家、地区?2.(课件:出示照片“古城西安玉祥门外的大庆路,有一座大型雕塑群,西域人与汉人牵着满载丝绸的骆驼队,正缓缓西行”。

)师:大家看,古城西安玉祥门外的大庆路,有一座大型雕塑群,西域人与汉人牵着满载丝绸的骆驼队,正缓缓西行。

你们可知道,这个雕塑群是为了纪念谁的吗?就是纪念中国古丝绸之路的开辟者——张骞。

对于这个名字,你们有什么了解?3.了解丝绸之路上的中外交流(1)阅读教材P2-3 页中外交流资料(2)阅读自己搜集的“丝绸之路”上中外人物交流学习考察资料。

(3)学生反馈:在这条沟通欧亚的丝绸之路上,中国与外国有哪些方面的交流?(4)(课件:播放视频《丝绸之路》)全班讨论:汉代丝绸之路的开通给世界各国和人民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教师相机点评:经济发展物质丰富增进友谊文化传播……)4.小结: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贸易之路,同时也是一条文化之路。

丝绸之路更大贡献就在于它推动了东西文化交流,最显著的例子便是中国发明的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等,后来都是由这条丝绸之路传入西亚再传至欧洲。

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也是由此路首先向东传入中国的。

因此可以说,丝绸之路是航海技术无法实现海上往来时一条世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它不仅沟通了东西方文明,而且促成了这两个文明的相互渗透,世界的共同发展。

(板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素材、学生收集以及文本的三方对话,点面结合,了解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发展历程,学生的合作探讨感受“丝绸之路”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上的重要意义。

】活动三古今丝绸路,同为交流桥1.师:古老的“丝绸之路”,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又焕发出新的活力。

2.出示《古丝绸之路线图》与现代《亚欧大陆桥图》学生读课文,思考:两者有什么异同有哪些异同?你从中感受到什么?3.小结:是啊,古老的丝绸之路在飞速发展的今天有了新的发展与飞跃,她展示着现代的中国以开放的胸怀,加强对外交流,促进世界的共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