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新教材的变化

合集下载

一年级语文统编教材的变化及其解析

一年级语文统编教材的变化及其解析

一年级语文统编教材的变化及其解析一、一年级先认字再学拼音过去的教学都是学生一年级刚上学就学拼音,然后再用拼音去认字。

这回改了:把拼音学习推后个把月,先认一些汉字,再学拼音,而且边学拼音边认字。

这个改变表达一种更切实的教学理念。

其实,传统的语文教育都是从认字开始,是在没有注音援助的情况下进行的。

以前的蒙学的方法,就是让孩子反复诵读,渐渐就会认字了。

“统编本〞多少有点回归传统。

入学教育以后,第—篇识字课文,就是〞天、地、人、你、我、他〞,六个大的楷体字扑面而来,会给刚上学的孩子留下很深的印象,这个印象可能是一辈子的印象。

接下来是〞金、木、水、火、土〞“云对雨,雪对风〞等,很传统,也很有趣。

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的是孩子们对汉字的原初感觉,留给孩子们的〞第—印象〞不是字母abc,而是汉字“天地人〞。

留给孩子对汉字的原初感觉。

这个顺序的改变是别有意味的:把汉语、汉字摆回到第—位,而拼音只是辅助学汉字的工具,不是目的。

先认字后学拼音,还有一个考虑,那就是幼小衔接,放缓坡度。

对于刚上一年级的学生而言,一上来就学拼音,比拟难,等于给了一个“下马威〞,不利于培养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

现在把拼音学习推后一点,能减少他们的畏难情绪。

我看拼音学习再往后推一两个星期也无妨,总之是要想方法让小学生觉得语文学习挺有意思的。

一开始就要注意培养学生认字汉语拼音教学如何教?二、汉语拼音学习的建议老师们要明确,学拼音是为了识字,当然,还有一般话正音。

拼音是认字的工具,但别当作阅读的工具。

汉语拼音只是拐杖,学会认字就可以不要这个拐杖了。

所以,拼音教学要实事求是,降低难度。

例如,发音是比拟难学的。

学拼音当然要教发音的方法,但也不要过分要求。

一年级能拼读音节就可以了,不肯定要求能直呼音节。

拼音字母表是要熟记的,但不强求背诵默写。

声母、韵母的音节能够书写即可,是否工整不必讲究。

大致说来,就是一年级要求拼读精确,二年级要求再熟练一点儿,也就可以了,别为学生增加额外的负担。

2024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新课标小学语文一年级课程标准人教版

2024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新课标小学语文一年级课程标准人教版

2024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新课标小学语文一年级课程标准人教版作为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老师,对于教材的选择非常重要,因为教材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们的学习效果。

2024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新课标是一本非常优秀的教材,下面我将分析这本教材的特点和亮点。

首先,这本教材内容丰富多样,符合小学一年级孩子们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小明和小红》、《爷爷的胡须》、《水果篮子里的苹果》、《小水滴的故事》四个单元,涵盖了字母、字形、声母、韵母、语音、词汇、语法等多个方面,既包含了孩子们熟悉的生活话题,又融入了一些寓教于乐的小故事。

通过这样的设计,孩子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

其次,教材注重启发孩子们的思维。

教材中设置了一些思考题或小练习,引导孩子们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

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思考和动手实践能力,还能够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再次,教材配备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活动设计。

教材附带了多媒体课件、教学辅助资料等资源,方便教师使用。

同时,教材还设计了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如语音投影、音韵训练、拼读游戏等,帮助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最后,教材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语文素养和阅读习惯。

教材中的课文以生活化为主题,通过描述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场景,引导孩子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同时,教材还引导孩子们接触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总之,2024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新课标是一本富有特点和亮点的优秀教材。

通过这本教材的学习,孩子们能够在快乐中学习,提高语文素养,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并逐步培养阅读习惯,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将积极借助这本教材的优势,努力帮助孩子们提高语文水平,培养他们的全面发展。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新教材解读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新教材解读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新教材解读本学期,部编小学一年级语文材正式亮相。

经过近五年的研发,材在大开本排版和水墨画插图方面进行了优化,更加美观大方。

在教材内容上,材有许多变化,包括调整教材板块、识字与拼音比重、选文内容和字种等方面。

首先,教材板块进行了调整。

原版教材第一单元是拼音教学,而新版教材第一单元则是识字教学。

这个改变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连接儿童的学前生活,使识字难度低于学拼音的难度。

同时,新版教材的拼音教学由原来的4单元减少到目前的2单元,而识字则从原来的8课增加到现在的10课。

这样的调整体现了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并且明确了拼音为识字服务的定位。

其次,选文内容也进行了调整。

新版本教材共有14篇课文,保留了原来5篇课文,增加了9篇课文,如《秋天》、《江南》、《青蛙写诗》等。

选文突出了经典性和时代性,选用文质兼美、适宜教学的内容,同时按照“双线”组织单元教学,将“内容主题”和“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分成若干个“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布在各单元的课文导引或题设计之中。

最后,材将字种调换为儿童使用的高频字,如《小小的船》要求会写“月、儿、白、里”,而《画》要求会写“水、去、来、不”。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先学写高频字,容易而有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能够带动后面的研究。

总的来说,材的调整和减少并不意味着教学总量的减少,反而更加丰富和有效。

教师们应该准确把握材的特点,切实使用好材,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

改写建议:2、识字量减少为了降低初入学的难度,放缓研究进度,减轻学生负担,新版语文教材将识字量从原来的400个减少到300个,呵护孩子的研究天性。

三)、增1、增加了传统文化元素。

新版语文教材新增了《金木水火土》、《江南》、《春节童谣》、《剪窗花》等内容,这些精选的文本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2、语文园地增加了“识字加油站”和“和大人一起读”两个栏目。

新版语文教材的8个单元中,有6个“识字加油站”,通过多种方式教授生字,分担了课文识字的教学任务,共完成31个会认、6个会写的任务。

2023年一年级语文教材学习心得体会

2023年一年级语文教材学习心得体会

2023年一年级语文教材学习心得体会2023年一年级语文教材学习心得体会1一、新教材的新特色1、新教材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幅生动活泼的图画,这也是新教材的主要特色之一。

新教材中添加了很多的插图,图片的类型丰富,一方面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加强幼小衔接,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美感的陶冶。

2、新教材的课程调整为先识字再学拼音,这也是幼小衔接的表现,同时也体现了识字的重要,在第一单元的识字课中还有效的渗透了中华传统文化,例如第一课《天地人》看似简单的六个字,却渗透着中华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蕴含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理念。

3、新教材中增加了一个新的板块,和大人一起读,将课外阅读纳入了课程中,引导学生要大量阅读,让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并能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从而爱上阅读,充分的调动家庭教育的力量,共建书香型校园、书香型社会。

大量的阅读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4、新教材的内容更加的贴近学生的生活,尊重儿童的天性,引导学生去发现,去自主的探究。

比如口语交际,从交际的实际入手,通过儿童最喜欢的游戏入手,让他们在游戏中发现交际的最基本要求,声音要让别人听到,要懂得认真听。

二、如何利用好教材实现有效教学的思考。

1、利用好图片,增加教学趣味性编者针对每一课的内容都精心挑选了插图,而作为我们一线的教师更应该利用好这些插图。

例如《日月水火》的插图,通过实物以及象形文字这些直观的表象来识字,既符合现阶段孩子的思维方式又可以通过图片提高他们的识字兴趣。

听故事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在拼音的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利用课文中的插图,给孩子们讲故事,引导高能力的学生自己编故事。

这部分就要求教师要充分的备课,将本课所学的拼音有效的融入故事,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去发现。

在课文教学方面,插图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帮助他们来理解课文内容,课中的插图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语文有效的教学,更是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美感的培养,情操的陶冶。

2024年秋季学期语文1~6年级新教材内容变化

2024年秋季学期语文1~6年级新教材内容变化

2024年秋季学期语文1~6年级新教材内容变化
1年级语文教材变化
一、选文变化较大,选文编排顺序变化较大,原“课文”单元改为“阅读”单元,突出阅读重要性。

1.我上学了单元新增“我爱我的祖国”一课
2.新增一课“两件宝”
3.删去课文“画”
4.删去课文“大小多少”
5.删去课文“青蛙写诗”
6.删去课文“明天要远足”
7.删去课文“大还是小”
8.删去课文“项链”
9.删去课文“小蜗牛”
二、“口语交际”栏目移入语文园地里面、原有4个单元口语交际,增加1个单元到6篇口语交际。

三、大小字及语文园地内容均有变化
2年级上册教材变化
一、选文变化。

明确分出八个单元,原“课文”单元改为“阅读”单元,突出阅读重要性。

1.课文“曹冲称象”替换为“彩虹”(原一下课文)。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新订教材修订内容及理解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新订教材修订内容及理解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新订教材修订内容及理解秋季就要使用的一年级修订版教材,神神秘秘羞羞答答,如今总算是现了真身——大家在网上很容易搜得到了。

一、主要变化单元还是八个单元+入学教育单元,但是,八个单元有变化,识字单元还是两个,课文单元从四个变成了三个,并且名称变了,被冠名为“阅读”单元。

课文数相应的从原来的14篇变成了10篇,汉语拼音单元从原来的两个变成了三个。

再细致对比梳理,变化就更鲜明了。

入学教育单元,以往的目录中只有“我上学了”四个字,现在在下面列出了具体内容。

以往这个部分包括三课,现在加了一课《我爱我们的祖国》。

这是明确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建构共同的身份认同。

第一个识字单元从五篇课文减为四篇,原来的《日月水火》目录中改成了《日月山川》,题目改了两个字,“水火”变成“山川”,视野仿佛一下子开阔,胸怀也因之开阔了,时空感更强烈了。

第五课《对韵歌》调整到了第二个识字单元中。

从第一个识字单元中删了是不是更合适,我现在觉得更合适,因为这个单元主要是认识和学习象形字。

往后看,会发现,口语交际从教材目录中消失了,变成了语文园地中的一个板块。

(虽然我特别重视听说的价值和教学,但是教材中口语交际内容和目标的编排设计对学生真实听说能力的发展有多大作用,我至今表示怀疑。

)拼音单元从两个分解成了三个单元,主要是将原来的第一个拼音单元分成了两个单元,原来的《i uüy w》按照韵母和声母,分成了两课,《y w》放到了第二单元。

这有一定的道理。

原来的第一个课文单元编排的四篇课文,《小小的船》改成了《雪地里的小画家》,现在四篇课文就都顺理成章统一在“季节”主题之下了。

以往我们设计学习任务时,《小小的船》的确很难自自然然作为其中合情合理的学习内容进行整合。

这个变化很好。

第六单元是第二个识字单元。

删掉了《画》,换成了《对韵歌》。

删掉《画》,挺好的,毕竟“远近、有无、来去”这些字的识记,不比“大小多少”更简单容易,不大符合“由易到难”的设计编排规则。

一年级新教材与老教材的区别

一年级新教材与老教材的区别

什么是部编教材?2012年,教育部重新考虑组织编写义务教育阶段德育、历史、语文三门课的统编教材,或叫示范教材。

目前,全国各地使用的语文教材,有人教版、粤教版、鲁教版、北师大版、北京版等,重庆的学生普遍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

据悉,以后部编教材可能会成为主流教材。

和老教材相比,新教材最大的变化是先识字再学拼音。

两江新区童心小学课程部主任李婷婷说:“新教材一个显著变化是,减少汉语拼音难度,学拼音的时间往后挪了。

”新教材的目录顺序为:我上学了,识字一,汉语拼音,课文,识字二,课文。

而现行的语文教材,一年级的目录顺序是: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一,课文,识字二,课文。

而且新教材中,增大了常用常见字的比重,减少了一些和孩子生活联系不太紧密的汉字。

李婷婷说,现在不少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就接触到拼音,入学后首先接触的又是拼音,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难以集中注意力的问题,严重的甚至会养成不好好听课的习惯。

而让一些没有接触过拼音的学生一入校就学拼音,压力会比较大,很多孩子有挫败感。

“对部分一年级新生来说,汉字不是零起点,学生先通过学汉字简单接触拼音,再进入拼音学习,会更容易适应。

”加入一些经典名篇记者统计了一下,目前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课文中,有《影子》、《小小的船》、《比尾巴》等部分课文保留。

李婷婷说,14篇课文里,大约6篇课文被替换,包括《秋天》、《明天要远足》、《青蛙写诗》等。

简单从这些篇目看来,新教材保留和新增的课文内容,不少都是儿童诗。

比如台湾作家方素珍的《明天要远足》选入,这些名家名篇都很经典,而且文字少但意境不少,适合一年级孩子理解。

“一年级课本里放这么多儿童诗,一是因为短小精悍,读起来没有太大障碍,减少阅读难度;二是读起来朗朗上口,阅读兴趣会比较浓厚。

一首诗学会了,孩子总会时不时背背读读,有时不由自主哼出来,慢慢就建立起语感,觉得语言文字有意思。

”另一方面,使用了新教材,家长在学习上要想当“甩手掌柜”,可没那么轻松了。

【最新】教育部最新小学一年级语文特点、变化、教学建议

【最新】教育部最新小学一年级语文特点、变化、教学建议

【最新】教育部最新小学一年级语文特点、变化、教学建议____年秋改版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学生刚入校,对学校的常规不了解。

年纪小,自律性差。

但都比较懂礼貌,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

有部分学生有说普通话的意识,能用简短的普通话与老师和同学做简单的交流。

个别学生不懂得执笔方法,需要老师不断纠正、督促。

至于其他学习成绩还有待于在今后去了解.一、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语文新修订教材新增了《日月水火》《天地人》等课文,保留了《四季》、《日月明》、《口耳目》等,从篇目看来,新教材保留和新增的课文,不少是儿童诗,适合一年级孩子理解。

和老教材相比,新教材最大的变化是先识字再学拼音。

“现行的语文教材,一年级的目录顺序是: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一、课文、识字二、课文。

而新教材的目录顺序为:我上学了、识字一、汉语拼音、课文、识字二、课文。

一年级学生先认识一部分常用常见字,能把孩子的生活融入学习中,这样更关注孩子的需求了。

”教材中处处都渗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比如,识字的第一课,就是“天地人“,其中重点提到了”天、地、人;你、我、他“这6个字。

为什么要以这6个字为第一课,为什么不从曾经的“人、口、手”开始?“天、地、人”亦被称为“三才之道”,这个学说很早就深入了中华民族之心,培育了中华民族乐于与天地合一、与自然和谐的精神,这也暗示了孩子的语文学习,对 1母语的学习,也要从探究和体验天、地、人的奥秘开始。

这也恰恰体现了教材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视。

第一册识字量由400减少到300,第一单元先学40个常用字,比如“地”字,对孩子来说并不陌生,在童话书、绘本里可以看到,电视新闻里也有。

在以前,课文选用的一些结构简单的独体字,比如“叉”字,结构比较简单,但日常生活中用得不算多。

新教材中,增大了常用常见字的比重,减少了一些和孩子生活联系不太紧密的汉字。

新增“快乐阅读吧”和“和大人一起读”。

新版语文教材评析一年级至六年级的变化与优势

新版语文教材评析一年级至六年级的变化与优势

新版语文教材评析一年级至六年级的变化与优势近年来,中国的语文教育一直在不断改革与创新之中。

其中,对于语文教材的更新与改革尤为重要。

新版语文教材对于一年级至六年级的学习内容进行了全面优化,涉及课文选取、知识点设置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变化,旨在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下面,将对新版语文教材一年级至六年级的变化与优势进行评析。

一、课文选取更贴近学生实际新版语文教材在一年级至六年级的课文选取上,更加注重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认知水平。

与传统的课文相比,新版教材中的课文更有趣、更具有故事性,能够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一年级的教材中,加入了一些有趣的童话故事,如《小红帽》、《三只小猪》等。

这些生动有趣的故事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积极性。

二、知识点设置更科学合理新版语文教材在知识点设置上进行了调整和优化,更加科学合理。

一年级至六年级的教材内容相呼应、相承接,形成了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

例如,在四年级的教材中,将古代文化知识渗透到课文中,如《孟子》、《鲁迅童年时代》等课文,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我国传统文化。

此外,新版语文教材将写作技巧与课文内容相结合,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同时,新版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一些思维拓展的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创作。

三、教学方法更注重互动与实践新版语文教材在教学方法上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和实践。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课堂问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综合素养培养更加全面新版语文教材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方面进行了全面提升。

除了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新版教材还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品质。

例如,在二年级的教材中,加入了一些寓言故事和诗歌,旨在启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感悟,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从2024秋一年级教材看语文教学的变与不变

从2024秋一年级教材看语文教学的变与不变

从2024秋一年级教材看语文教学的变与不变新学期伊始,许多语文老师都把目光投向了一年级语文教材。

我也不例外,经常关注各位名师对2024版教材的解读,在他们的见解中不断汲取营养。

这些学习过程让我对2024版教材有了许多新的思考和启发。

2024版教材的变化不仅仅体现在内容的更新上,更是对教学理念的一次深刻转型。

这些变化促使我们重新思考“教什么”和“怎么教”,引发了我们对语文教学本质的再认识。

一、从“背字词”到“用语言”:语文学习的回归2024版教材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把语文学习拉回到了语言的实际运用上。

这一点在一年级的教材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比如,《小猴子下山》这个故事,用一个生动有趣的小猴子的冒险,既抓住了孩子的兴趣,又巧妙地传递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贪多嚼不烂。

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让学生记住生字词,还会设计情境让他们复述故事,或者换个角色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这样,孩子们在用语言表达时,不仅记住了词语,还能体会到语言的趣味和表达的力量。

与旧教材相比,2024版教材少了死记硬背的内容,多了让孩子在生活中“说出来、用起来”的设计。

语文的根本,是让孩子们把语言变成自己的工具,用它来表达、沟通、思考。

这种方式更自然,更符合语言学习的本质。

二、从“知识讲授”到“能力培养”:让学生动起来2024版教材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能力培养。

它不再是单纯地灌输知识,而是把课堂还给孩子们,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

比如,《影子》这篇课文,通过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导他们去观察、描述和思考。

在教学中,我们会带着孩子们走到阳光下,看看自己的影子是怎样的,和同学们的影子有何不同。

然后回到教室,把看到的、想到的讲出来、写下来。

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学生对影子有了直观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这样的课堂不再是老师一个人在讲,而是让孩子们参与进来,他们在讨论、分享的过程中,自然地学会了用语言表达。

一年级语文上册新旧教材对比

一年级语文上册新旧教材对比

一年级语文上册新旧教材对比
一年级语文上册新旧教材可能会有一些差异,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对比方面:
1. 内容编排:新旧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可能会有所不同。

例如,旧教材可能按照主题或知识点进行组织,而新教材可能采用了更具综合性和连贯性的编排方式。

2. 课文选择:新旧教材中的课文可能会有所替换或更新。

新教材可能会选取更贴近时代、更具代表性的文本,以反映社会和文化的变化。

3. 教学方法:新教材可能会引入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

例如,更多的互动性、实践性活动或合作学习的机会。

4. 配图和插画:新旧教材的配图和插画可能会有所不同。

新教材可能会使用更现代化、更生动有趣的图片,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5. 技术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教材可能会更多地融入电子资源、多媒体和互联网等技术,以提供更丰富的学习体验。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对比情况可能因教材版本、地区和教育机构
而有所差异。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新教材解读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新教材解读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新教材解读新教材、新起点――部编小学一年级语文解读新教材马龙县旧县小学罗聪升“哭了很久,我出来了,手里还拿着半个琵琶遮着脸。

”本学期,教育部编写了近五年的新教材终于在殷切期待中展现了它的真实面目。

为了引导一年级语文教师准确把握这套教材的特点,更好地利用新教材,我通过研究新课程标准,比较新旧教材,查阅相关资料,解读新教材。

一、部编一年级语文新教材的几点变化教育部编写的一年级语文教材第一册采用大幅面排版和水墨插图,美观大方。

新教材有什么变化?(一)、调1、教材板块调整原教材的第一个单元是拼音教学,新教材的第一个单元是识字教学。

为什么要这样改变呢?拼音教学被定位为一种工具,一种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

识字的难度低于学习拼音的难度,拼音很容易与儿童的学前生活联系起来。

2、识字与拼音比重调整新教材中的拼音教学从原来的4个单元减少到现在的2个单元;识字率已从原来的8个班调整到目前的10个班。

目的:体现新课程标准“读写是读写的基础,是第一阶段的教学重点”的要求;它反映了拼音作为识字服务的定位。

3、选文调整新版教材共14篇,保留原5篇,新增《秋》、《江南》、《青蛙写诗》、《明日远足》、《大小》、《项链》、《乌鸦饮水》、《小蜗牛》等9篇。

选文突出经典与时代,选材既美观又适合教学的内容,部分经典文本已被还原。

选文按照“双线”组织单元教学:一条线是“内容主题”组织单元;另一条线是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分成若干个“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布在各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

4.文字交流新教材将字种调换为儿童使用的高频字。

例如:《小小的船》,原版本要求会写“见、白、田、电”,新版本要求会写“月、儿、白、里”。

《画》,原版要求会写“人、火、文、六”,新版本要求会写“水、去、来、不”。

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高频字构形简单,重现率高,其中的大多数能成为其他字的结构成分。

2023秋季语文教材变化

2023秋季语文教材变化

2023秋季语文教材变化
2023年秋季语文教材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内容安排:新教材在内容安排上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采用了“螺旋上升”的模式。

新教材增加了大量的文学经典和现代文学作品,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

2. 课文调整:在2023年秋季的语文教材中,一些课文的位置有所变化。

例如,《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从第六单元移至第七单元。

此外,1、3、4、5、6年级上册的课文内容变化不大,仅增删了个别会认字、会写字、生词,修改了课文个别语句。

二年级上册的修订幅度相对较大。

3. 素养能力导向:新教材采用双线组元,一条线是人文主题,另一条线是以任务群为载体的语文学习活动。

这种设计旨在聚焦素养能力导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新高考的要求。

总的来说,2023年秋季语文教材的变化主要集中在内容安排、课文调整和
素养能力导向等方面。

这些变化旨在更好地适应新高考的要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年级语文新教材解读

一年级语文新教材解读

一年级语文新教材解读对于刚刚踏入小学门槛的一年级小朋友来说,语文新教材就像是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新钥匙。

它不仅承载着传授知识的重任,更肩负着培养孩子们学习兴趣和良好习惯的使命。

那么,这套新教材到底有哪些独特之处呢?让我们一起来深入解读。

首先,从外观上看,新教材的插图丰富且色彩鲜艳。

这些精美的插图可不是简单的装饰,它们在帮助孩子们理解课文内容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比如,在学习《小小的船》这一课时,插图中那弯弯的月亮和可爱的小女孩,能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诗歌所描绘的美妙情境。

而且,插图还能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让他们在脑海中构建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画面。

新教材在内容编排上也颇具匠心。

它遵循了孩子们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一开始,教材侧重于简单的汉字和拼音教学,让孩子们先打好基础。

拼音的学习不再是枯燥的记忆,而是通过有趣的儿歌和情境故事,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

例如,“张大嘴巴ɑ ɑ ɑ ,圆圆嘴巴o o o”,这样朗朗上口的儿歌,让孩子们更容易记住拼音的发音。

在识字方面,新教材采用了多种识字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除了传统的随文识字,还增加了字理识字、韵语识字等。

字理识字通过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让孩子们了解汉字的构造和含义,从而加深记忆。

比如“日”字,最初的字形就像一个圆圆的太阳,孩子们看到这样的演变,会觉得非常有趣,也更容易记住这个字。

韵语识字则将汉字编成押韵的儿歌或短句,让孩子们在诵读中识字。

像“二人从,三人众,双木林,三木森”,既有趣又好记。

课文的选择也是新教材的一大亮点。

既有充满童真童趣的儿歌、童话故事,也有经典的古诗词和传统文化故事。

这些课文不仅语言优美,还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价值观。

比如《静夜思》这首古诗,让孩子们在感受诗歌韵律美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而《乌鸦喝水》的故事,则教会孩子们遇到问题要善于思考、积极解决。

新教材还特别注重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在课后设置了“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等栏目,鼓励孩子们和家长一起阅读,分享阅读的快乐。

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新教材的主要变化

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新教材的主要变化

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新教材的主要变化教研室赵飞燕一、整体变化:单元由16个调整为12个,字与拼音单元由原来的五个合并为一个单元。

看似单元减少,但要学习的内容并没有减少。

二、拼音部分变化:整体变化:1、旧教材字与拼音分为五个部分五个单元学习。

新版的教材整合为一个单元进行学习。

2、每一节学习的拼音内容不变,页数由原来的两页整合为一页。

3、取消了拼音在四线三格中的范写。

4、每个韵母或声母图画旁边都配有一个含有本韵母或声母的音节。

5、课文与拼音的安排顺序进行调整,均调整在拼音学习之前,课文发挥多重作用。

6、“拼一拼”中出示的需要拼读音节,在本课中出现的韵母或声母都用红色标注,便于学生巩固复习。

细微调整:1、新教材拼音分为12课进行分散学习,秉承拼音与课文识字相结合的原则。

2、旧教材中字与拼音(一)被分解为2课,减缓学生学习拼音的坡度。

旧教材中安排在单韵母后的两篇课文《咏鹅》和《小书架》位置分别进行了调整,发挥新的作用。

新教材拼音部分的第一课是古诗《咏鹅》,由本课开始在课文上方出现拼音的标注。

本课承接识字与拼音,在字的拼音中标出即将学习的“单韵母”。

《小书架》和单韵母成为拼音的第2课。

课文《咏鹅》和《小书架》对即将开始的拼音学习进行铺垫,让学生在学文时先初步认识单韵母。

2、旧教材中字与拼音(二)也被分解分新教材拼音的3、4课,其中的《对韵歌》和《画鸡》调整在声母学习前出现。

3、旧教材字与拼音(三)中的内容被分解为新教材的5、6、7课。

其中《值日生》独立为一课,《登鹳雀楼》和声母z—r为一课,《热带鱼》和声母yw为一课,并增加了音节的认读。

4、旧教材字与拼音(四)中复韵母的学习的内容被分解为8——11课。

其中,8、9可以看作为一个小整体,为复韵母ai---er的学习。

其中《豆儿圆》独立为第8课课,为这些复韵母的学习进行铺垫,减缓学习坡度。

9课中在“拼一拼”中增加了和调换了需要认读的音节。

10—11课,可以看作第二个小整体,是复韵母an---ong的学习。

一年级语文新教材的特点

一年级语文新教材的特点

一年级语文新教材的特点(个人看法)新版课本书本16开,图画多,颜色鲜艳,和吸引小朋友的眼球。

课本里要求小学新生认识的,全部是常用字,除了“天、地、人”,还有“你、我、他”等等,孩子们在童话书、绘本,包括动画片里都可以看到。

语文园地新增两个栏目,一个是“书写提示”,另一个是“和大人一起读”。

“书写提示”讲的是笔顺规则,包括从上到下、先横后竖、从左到右等等。

说白了,新教材就是想告诉一年级的小朋友,写字是有规律的,按规律写,字能写得更顺手更漂亮。

新版教材中很多常见的有趣的故事,有像《小兔子乖乖》这样的儿歌,还有像《小松鼠找花生》这样的趣味故事。

语文老师认为,新教材此举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课外阅读。

“大人”可以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也可以邻居家的哥哥姐姐等。

每个人讲述一个故事,表达是不一样的,有人比较精炼,有人比较口语化,儿童听到的故事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语文素养。

个人认为新教材有极个别的地方,语文老师在教学的时候有一点争议,比如,在生字的笔顺示范时“目”的笔顺,第二笔到底是横折,还是横折钩。

示范的笔顺是横折钩,但是严格地来说,应该是横折。

在新教材培训的时候,课文已经教完了,准备期末考试了,培训老师才确定是横折,说这一“钩”是楷体的笔画顺带出来的,但是这样的解释,一年级的小朋友很难理解,他们都是以直观为主。

还有一点就是先学了一个单元的汉字再学拼音然后再学汉字,有点不习惯。

教材是新的,但语文的性质不变,还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教学的理念不变,还是遵循语文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全面素养、读写积累、自主发展、活力开放等理念。

总的来说,新教材的改版比旧版内容活泼可爱多了,很受孩子们的欢迎!江滨学校二年级语文老师黄艳 2017年9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一年级语文新教材的变化先识字再学拼音,第一册识字量由400字减少到300字记者请了几位接触过新教材的老师鉴定,老师一致认定:网上流传的确实是新一年级的语文课本,但并不是最终版本,在课文篇目和栏目名称等方面,还有些变化。

和老教材相比,新教材最大的变化是先识字再学拼音,目前老师手上都没有领到新课本。

现行的语文教材,一年级的目录顺序是: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一、课文、识字二、课文。

而新教材的目录顺序为:我上学了、识字一、汉语拼音、课文、识字二、课文。

这几位接触过新教材的老师,帮我们大致总结了一些新教材的变化———比以往更关注儿童的需求,先从常用字学起,再学拼音。

另外,把阅读提升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

具体变化有以下几方面:一、入学以后先学一部分常用字,再开始学拼音。

汉字是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但拼音作为一个符号,在孩子们的生活中接触、使用都很少,教学顺序换一换,其实是更关注孩子们的需求了。

先学一部分常用常见字,就是把孩子的生活、经历融入到学习中。

二、第一册识字量减少,由400字减少到300字。

第一单元先学40个常用字,比如“地”字,对孩子来说并不陌生,在童话书、绘本里可以看到,电视新闻里也有。

而在以前,课文选用的一些结构简单的独体字,比如“叉”字,结构比较简单,但日常生活中用得不算多。

新教材中,增大了常用常见字的比重,减少了一些和孩子生活联系不太紧密的汉字。

三、新增“快乐阅读吧”栏目,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教材第一单元的入学教育中,有一幅图是孩子们一起讨论《西游记》等故事,看得出来,语文学习越来越重视孩子的阅读表达,通过读故事、演故事、看故事等,提升阅读能力。

入学教育中第一次提出阅读教育,把阅读习惯提升到和识字、写字同等重要的地位。

四、新增“和大人一起读”栏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课外阅读。

有家长担心会不会增加家长负担,其实这个“大人”包含很多意思,可以是老师、爸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也可以是邻居家的小姐姐等。

每个人讲述一个故事,表达是不一样的,有人比较精炼,有人比较口语化,儿童听到的故事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语文素养。

五、语文园地里,新增一个“书写提示”的栏目。

写字是有规律的,一部分字有自己的写法,笔顺都有自己的规则,新教材要求写字的时候,就要了解一些字的写法。

现在信息技术发展很快,孩子并不是只会打字就可以,写字也不能弱化。

六、大约一半课文被替换,新增几首儿童诗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课文中,有《四季》《影子》《小小的船》《比尾巴》等部分课文保留,大约有一半的课文被替换。

根据目前流传出来的版本,新课文有《秋天到了》《江南》《明天要远足》《小蜗牛》《升国旗》等。

一位教龄20年的小学语文老师说,简单从这些篇目看来,新教材保留和新增的课文内容,不少都是儿童诗。

比如台湾作家方素珍的《明天要远足》选入,这些名家名篇都很经典,而且文字少但意境不少,适合一年级孩子理解。

“一年级课本里放这么多儿童诗,一是因为短小精悍,读起来没有太大障碍,减少阅读难度;二是读起来朗朗上口,阅读兴趣会比较浓厚。

一首诗学会了,孩子总会时不时背背读读,有时不由自主哼出来,慢慢就建立起语感,觉得语言文字有意思。

”这位老师说。

今年9月初新学期开始后,全国将有数百万小学生和初中生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

“部编本”是指由教育部直接组织编写的教材。

为什么要编写“部编本”?教材内容有何变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记者采访了“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总主编、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教授。

现有的“一纲多本”教材质量参差不齐,“部编本”想起到示范作用记者:目前语文教材有多个出版社的不同版本,为何还要编写“部编本”?温:“部编本”是由教育部直接组织编写的教材,除了语文,还有德育和历史。

现有的语文教材编写出版还是“一纲多本”,小学有12种版本,初中有8种版本。

这些版本现在也都做了修订,和“部编本”一同投入使用。

“部编本”取代了原来人教版,覆盖面比较广,小学约占50%,初中约占60%。

实施“一纲多本”,虽然调动了地方和出版社的积极性,教材的编写出版呈现活跃的局面,但也出现一些问题,教材的选择使用受到经济等因素左右,不能真正做到选优。

另外,教材主要由出版社组织编写,受到一些条件限制,影响到编写出版的质量。

为此,中央决定组织编写德育、历史和语文三科教材。

“部编本”教材力图在多种教材并存的情况下,起到示范作用,促进教材编写质量的提升。

记者:能说说编写队伍组成和编写的过程吗?温:语文教材的总主编和主要编写人员是全国申报遴选、教育部聘任的,编写组主要由三部分人组成,一是学科专家,包括一些大学教授、作家和诗人,二是优秀的教研员和教师,三是人教社的编辑。

前后参加编写组的有60多人,另外还有外围的各学科的咨询专家、学者,人数就更多了。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从2012年3月8日正式启动,到现在4年多了。

以往教材编制都由出版社来实施,请个主编,搭起班子,最多也就用一二年。

教材编写经过复杂的程序,包括确定大纲和体例框架、拟定样张、选文、进入具体编写等。

起始年级初稿出来后,先后经过14轮评审,还请100名基层的特级教师提意见,最后才提交给教育部。

教材编写不只照顾人文性,还注重训练必需的语文能力、写作口语记者:“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是什么?温:概括起来有4点。

一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

教材编写实质上是国家行为,所以教材编写立意要高,要立德树人。

二是接地气,满足一线需要,对教学弊病起纠偏作用。

在确定编写方案之前,编写组对十多年来课程改革以及课程标准实施的得失状况,进行了细致的调查总结,但对于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某些问题,也注意“纠偏”。

比如,现在语文教学普遍是两多一少:精读精讲太多,反复操练太多,学生读书太少。

新编语文教材注意到这个问题,采取了一些改进办法。

三是加强教材编写的科学性。

编写组学习和继承了以往教材编写好的经验,并借鉴国外先进做法,实行“编研结合”,还特别重视学界有关语文认知规律的研究成果,加以选择、吸收和转化,用来指导编写。

比如,新编一年级教材的识字课文就采纳了北师大关于儿童字频研究的成果,把儿童读书最需要先认识的300个字,安排在教材中,努力体现教材编写的科学性。

整个编写过程都是一边研究,一边编书。

四是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

“部编本”语文教材在课文的选取、习题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安排等方面,努力切入当代中小学生的语文生活,适应社会转型和时代需求。

比如,如何正确地认识和使用新媒体,如何过滤信息,都在教材中有体现。

记者:和其他版本语文教材比较,“部编本”的框架体例有何不同?温:现有各种版本语文教材基本上都是主题单元结构,多照顾到人文性,而可能忽略了语文教学的规律。

选文也往往只顾一头,只考虑所选课文是否适合本单元主题,难于照顾到本单元应当学习哪些知识、训练哪些能力。

语文教学也就失去了必要的梯度。

“部编本”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即按照“内容主题”组织单元,课文大致都能体现相关的主题,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性的线索;同时又有另一条线索,即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等等,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

传统文化篇目多了,很多经典课文回来了,尚未沉淀的“时文”少了记者:语文教材的选文历来被社会关心,您能介绍一下选文标准吗?温:“部编本”的课文选篇强调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此外还适当兼顾时代性。

课改之后流行的各种版本语文,都把人文性放在最重要位置,另外,很重视引起学生的兴趣,甚至多选“时文”。

这不能说不好,但不能偏了,新教材回到“守正”的立场,大家会发现,很多经典课文这次又回来了,尚未沉淀的“时文”相对少了。

有一个变化非常明显,就是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了。

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文,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优秀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

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

初中古诗文选篇也是124篇,占所有选篇的51.7%,比原来的人教版也有提高,平均每个年级40篇左右。

体裁更加多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录。

革命传统教育的篇目也占有较大的比重。

小学选了40篇,初中29篇。

鲁迅的作品选有《故乡》《阿长与山海经》等9篇。

记者:部编教材怎么处理语文教学中知识体系的问题?温:这套教材注意重新确定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落实那些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知识点、能力点。

近几年的语文教学很活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尊重。

但又出现另一趋向,就是知识体系被弱化。

教材在知识体系的建构上,不敢理直气壮地讲语文知识,不敢放手设置基本能力的训练,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不突出,也不成系列。

“部编本”语文教材很重要的一点改进,就是让课程内容目标体现的线索清晰,各个学段、年级、单元的教学要点清晰。

这套新教材的编写一开始就注意这个问题,按照“课标”的学段目标要求来细化哪些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训练,落实到各个单元。

有些必要的语法修辞知识,则配合课文教学,以补白形式出现。

努力做到“一课一得”。

现在不是强调“语文核心素养”吗?“部编本”语文教材就已经在努力建构适合中小学的语文核心素养体系。

但这是“隐在”的,不是“显在”的,在教材的呈现和教学中并不刻意强调体系,防止过度的操练。

记者:目前语文教学中的严峻问题是学生读书少,部编教材在鼓励读书方面有何举措?温:举措就是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

比如,小学一年级就设置了“和大人一起读”,意在和学前教育衔接,一开始就引导读书兴趣。

小学中高年级几乎每一单元都有课外阅读的延伸。

初中则加强了“名著选读”,改变以往那种“赏析体”写法,注重“一书一法”,每次“名著选读”课,都引导学生重点学习某一种读书的方法。

激发兴趣,传授方法,是“名著选读”设置的改革方向。

如浏览、快读、读整本书、读不同文体,等等,都各有方法引导。

多数课后思考题或拓展题,也都有课外阅读的提示引导。

这就把语文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形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制。

这可能是一个突破,让语文课更重视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包括课外阅读,努力做到课标所要求的“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

新教材虽然力图把“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者结合起来,但也还需要老师们去“加码”。

建议老师们采取1+X的办法,即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课外阅读的文章。

记者:写作教学比较难,历来语文教材的写作部分容易引起争议。

“部编本”的写作教学安排有何新意?温:我们力图突破既有的模式,在突出综合能力的前提下,注重基本写作方法的引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