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单元-第七章微生物遗传学(二)

合集下载

第七章微生物遗传和变异1案例

第七章微生物遗传和变异1案例

基因突变的特点: 1、自发性,基因突变可自发产生; 2 、不对应性,指突变性状(如抗青霉素)与 引起突变的原因无直接对应关系; 3 、稀有性,通常自发突变的几率在 10-6 ~ 10-9 间; 4、独立性,某基因的突变率不受它种基因突变 率的影响;
5 、可诱变性,自发突变的频率可因诱变剂 的影响而大为提高(提高10~105倍); 6 、稳定性,基因突变后的新遗传性状是稳 定的; 7 、可逆性,野生型菌株某一性状可发生正 向突变,也可发生相反的回复突变。

储存于DNA的遗传信息通过转录传递到 mRNA上,后者结构基因区每三联碱基 (密码)代表一种氨基酸,因此密码的 排列顺序决定了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乃至 高级结构。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即翻译。
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
六、微生物的细胞分裂 由于 DNA 复制和蛋白质合成,两者增加, 最后导致微生物细胞的分裂。微生物将 成倍增加的核物质和蛋白质均等地分配 给两个子细胞,在细胞中部形成横隔膜, 最终分裂成两个细胞。
(2) 噬菌体感染实验 Hershey 和Chase (1952)
(3)植物病毒的重建实验CAI Fraenkel-Conrat (1956)
2、遗传物质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 除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外,其余生 物均为DNA。 按其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可分为染色体 DNA和染色体外DNA。
(1)物理诱变 利用物理因素引起基因突变称物理诱变。 物理诱变因素有紫外辐射、X-射线、γ-射线、 快中子、β-射线和激光等。
①紫外辐射 紫外辐射的生物学效应主要是引起DNA的 变化。 DNA链上的碱基对紫外辐射很敏感, 因为碱基吸收的光波波长和紫外辐射发射波 波长非常接近。DNA强烈吸收紫辐射引起 DNA结构变化。其变化形式是多方面的, 如DNA链的断裂,DNA分子内和分子间的 交联,胞嘧啶和鸟嘌呤的水合作用胸腺嘧啶 二聚体的形成等。

生命科学导论生命的多样性知识点总结

生命科学导论生命的多样性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微生物生命的多样性第一节生命多样性和物种一、生命多样性(一)生命多样性的概念生命多样性亦称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 ):指生命有机体的种类和变异性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

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

(二)生物多样性的类型1.遗传多样性2.物种多样性3.生态系统多样性4.景观多样性1.遗传多样性(genetic diversity)广义的遗传多样性: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

狭义的遗传多样性:指生物种内不同群体之间或同一群体内不同个体之间的遗传变异的总和(世界资源研究所,WRI)。

•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生物种内不同群体:生态型、变种、亚种、品种、品系等。

2.物种多样性(一)概念: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上的表现形式,反映了地球上生物有机体的复杂性,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核心内容。

(二)分布:10000米深海……硫细菌、4.5千米深的地层中……细菌、74-85 千米高空……微生物3.生态系统多样性(1)包含内容:生物圈内物种集合的空间多样性,包括:生物圈生境多样性、生物群落多样性、生态过程的多样化、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多样性。

⑵意义: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维持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保证。

4.景观多样性(landscape diversity)•景观:多种多样生态系统在一定地区内的镶嵌分布格局。

景观是人与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作用的产物。

•景观在结构、功能以及随时间变化(即动态)的复杂性。

二、物种的概念及其命名法(一)物种的概念和定义不同专业的生物学家对物种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

现代遗传学认为:物种是一个具有共同基因库、与其他类群有生殖隔离的群体生物学家认为:物种是生物世界发展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同一的形式。

生态学家认为:物种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单位,不同物种占有不同的生态位。

遗传学 第七章

遗传学 第七章

第七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学基础第一节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证据⏹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染色体= 27%DNA+ 6%RNA+ 66%蛋白质⏹此外,还含有少量的拟脂与无机物质。

⏹⏹20世纪40年代以来,由于微生物遗传学的发展,加上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以及许多新技术不断被引入遗传学,促成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分子遗传学的诞生和发展。

⏹分子遗传学已拥有大量直接和间接的证据,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而在缺乏DNA的某些病毒中,RNA就是遗传物质。

一、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间接证⏹1、大部分DNA存在于染色体上.而RNA和蛋白质在细胞质内也很多,但成分并不稳定。

⏹2、DNA含量是恒定性每个物种不同组织的细胞不论其大小和功能如何,它们的DNA含量是恒定的,而且精子或卵子中的DNA含量正好是体细胞的一半;而细胞内的RNA和蛋白质的量在不同细胞间变化很大。

⏹3、多倍体DNA含量增加多倍体系列的一些物种,其细胞中DNA的含量随染色体倍数的增加,也呈现倍数性的递增。

⏹4、DNA在代谢上比较稳定细胞内蛋白质和RNA分子在迅速形成的同时,又不断分解。

而DNA分子则不同,原子一旦被DNA分子所摄取,则在细胞保持健全生长的情况下,保持稳定,不会离开DNA。

⏹5、用不同波长的紫外线诱发各种生物突变时,其最有效的波长均为260nm。

这与DNA所吸收的紫外线光谱是一致的,亦即在260nm处吸收最多。

这证明基因突变是与DNA分子的变异密切相关的。

⏹虽然上述间接证据有力地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但并不能直接证明之。

二、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一)细菌的转化⏹肺炎双球菌(Streptococcuspneumoniae)有两种不同的类型:⏹光滑型(S型) 被一层多糖类的荚膜所保护,具有毒性,在⏹培养基上形成光滑的菌落。

⏹粗糙型(R型) 没有荚膜和毒性,在培养基上形成粗糙的⏹菌落。

⏹在S 型和R型内还可以按血清免疫反应的不同,分成许多抗原型,常用IR、ⅡR和IS、ⅡS、ⅢS等加以区别。

第二十三单元--第七章微生物遗传学(五)

第二十三单元--第七章微生物遗传学(五)

第八节 菌种的衰退、复壮和保藏
性状稳定的菌种是微生物学工作最重要的基本 要求,否则生产或科研都无法正常进行。
影响微生物菌种稳定性的因素:
a)变异; b)污染;
c)死亡.
Hale Waihona Puke 一、菌种的衰退(degenration)
1. 衰退的表现
1)原有形态形状变得不典型; 2)生长速度变慢; 3)代谢产物生产能力下降; 4)致病菌对宿主侵袭力下降; 5)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力下降。
2. 过程:
1)菌丝联结; 2)异核体的形成;
(同时具有一个以上不同遗传型细胞核的细胞)
3)核融合和杂合二倍体的形成;
(细胞核中含有2个不同来源染色体组的菌体细胞。发生机会为 百万分之一。)
4)单倍体化
(杂合二倍体极不稳定,在其有丝分裂过程中,有极少数细 胞,其同源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换,在体细胞分 裂时,产生1个或1个以上标记的纯合现象,从而形成新性状的 单倍体杂合子。其单元化不是一次有丝分裂的结果,而要经过 若干次有丝分裂过程,每次分裂都有可能从二倍体核中失去部 分染色体,最后才回复成单倍体核。)
3. 有性生殖与准性生殖的比较
比较项目
参与接合的亲本细胞 独立生活的异核体阶 段 接合后双倍体的细胞 形态 双倍体变为单倍体的 途径 接合发生的几率
准性生殖
形态相同的体细胞 有 与单倍体基本相同 通过有丝分裂 偶然发生,几率低
有性生殖
形态或生理上有分化 的性细胞 无 与单倍体明显不同 通过减数分裂 正常出现,几率低
“小菌落”(呼吸缺陷型菌落): 酵母菌由于线粒体DNA严重缺损或大部分丢失,缺失 细胞色素a、b及细胞色素c氧化酶,即使在通气条件下, 细胞生长也很缓慢,在葡萄糖培养基上只能形成小菌落.

第七章微生物遗传试题及答案

第七章微生物遗传试题及答案

第七章微生物遗传试题一.选择题:71085.71085.已知DNA的碱基序列为CATCATCAT什么类型的突变可使其突变为:CTCATCATA.A.缺失B.B插入C.C颠换D.D.转换答:()71086.71086.已知DNA的碱基序列为CATCATCAT什么类型的突变可产生如下碱基序列的改变:CACCATCA?TA.缺失B.插入C.颠换D.转换答:()71087.71087不需要细胞与细胞之间接触的基因重组类型有: A.接合和转化B.转导和转化C.接合和转导D.接合答:()71088.71088.转化现象不包括A.DNA的吸收B.感受态细胞C.限制修饰系统D.细胞与细胞的接触答:()71089.71089.将细菌作为实验材料用于遗传学方面研究的优点是:A.生长速度快B.易得菌体C.细菌中有多种代谢类型D.所有以上特点答:()71090.71090.转导噬菌体A.仅含有口^菌体DNAB.可含有噬菌体和细菌DNAC.对DNA酶是敏感的D.含1至多个转座子答:()71091.71091在Hfr 菌株中:A.F因子插入在染色体中B.在接合过程中,F因子首先转移C.在接合过程中,质粒自我复制D.由于转座子是在DNA分子间跳跃的,因此发生高频重组答:()71092.71092.以下碱基序列中哪个最易受紫外线破坏?A.AGGCAAB.CTTTGAC.GUAAAUD.CGGAGA答:()71093.71093.对微生物进行诱变处理时,可采用的化学诱变剂是: A.青霉素B.紫外线C.Y咤类染料D.转座子答:()71094.71094.在大肠杆菌(E.coli)的乳糖操纵子中,基因调节主要发生在水平上。

A.转化B.转导C转录D.翻译答:()71095.71095.转座子___________ 。

A.能从DNA分子的一个位点转移到另一个位点B.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质粒C.是一种碱基类似物D.可引起喋吟和喀咤的化学修饰答:()71096.71096.当F+ F次交时A.F因子几乎总不转移到F吆田胞中B.F-K株几乎总是成为F+C.基因重组的发生频率较高D.F因子经常插入到F-ffl胞染色体上答:()71097.71097在U形玻璃管中,将一滤片置于二株菌之间使之不能接触,在左臂发现有原养型菌出现,这一现象不是由于: A .接合B.转化C.普遍转导D.专性转导答:()71098.71098.F因子和入噬菌体是:A.与寄主的生活能力无关B.对寄主致死C.与染色体重组后才可复制D.仅由感受态细胞携带答:()71099.71099.细菌以转化方式进行基因转移时有以下特性:A.大量供体细胞的基因被转移B.包含有F质粒参加C.依靠噬菌体感染受体细胞D.可通过从供体细胞中提取DNA片段来完成答:()71100.71100.一个大肠杆菌(E.coliR勺突变株,不同于野生型菌株,它不能合成精氨酸,这一突变株称为:A.营养缺陷型B.温度依赖型C.原养型D.抗性突变型答:()71101.71101.转导子是指:A.供体菌B.转导噬菌体C.转导前供体菌D.转导后受体菌答:()71102.71102.以下不是专性转导特点的是:A.必须是原噬菌体状态B.供体细胞中的任何染色体基因片段都有机会被转移到受体细胞中C.通常包括了一个基因如半乳糖(gal谨因的重组D.原噬菌体转导导致噬菌体某些基因留在了细菌的基因组中答:()71103.71103.当Hfr F-时,A.进入到F2田胞中的第一个基因随Hfr菌株的不同而不同B.采用在不同时间中断杂交的方法来作基因图C.单链DNA链的5 '端首先进入F名田胞D.所有上述特点全正确答:()71104.71104.抗药性质粒(R因子)在医学上很重要是因为它们:A.可引起某些细菌性疾病B.携带对某些抗生素的特定抗性基因C.将非致病细菌转变为致病菌D.可以将真核细胞转变为癌细胞答:()71105.71105在普遍性转导中,同源DNA分子的交换要求:A.转座子B.插入序列C.DNA链的断裂和重新连接D.反转录答:()71106.71106.F+ F-fe交时,以下哪个表述是错误的?A.F-ffl胞转变为F吆田胞B.F吆田胞转变为F-ffl胞C.染色体基因不转移D.细胞与细胞间的接触是必须的答:()71107.71107.以下突变中哪个很少有可能产生回复突复:A.点突变B.颠换C转换D.染色体上三个碱基的缺失答:()71108.71108.准性生殖:A.通过减数分裂导致基因重组B.有可独立生活的异核体阶段C.可导致高频率的基因重组D.常见于子囊菌和担子菌中答:()71109.71109流产转导不具有________ 的特性。

第七章 微生物遗传试题及答案

第七章 微生物遗传试题及答案

第七章微生物遗传试题一.选择题:71085.71085.已知DNA的碱基序列为CATCATCAT,什么类型的突变可使其突变为:CTCATCATA.A.缺失B.B.插入C.C.颠换D.D.转换答:()71086.71086.已知DNA的碱基序列为CATCATCAT,什么类型的突变可产生如下碱基序列的改变:CACCATCAT?A.缺失B.插入C.颠换D.转换答:()71087.71087.不需要细胞与细胞之间接触的基因重组类型有:A.接合和转化B.转导和转化C.接合和转导D.接合答:()71088.71088.转化现象不包括A.DNA的吸收B.感受态细胞C.限制修饰系统D.细胞与细胞的接触答:()71089.71089.将细菌作为实验材料用于遗传学方面研究的优点是:A.生长速度快B.易得菌体C.细菌中有多种代谢类型D.所有以上特点答:()71090.71090.转导噬菌体A.仅含有噬菌体DNAB.可含有噬菌体和细菌DNAC.对DNA酶是敏感的D.含1至多个转座子答:()71091.71091.在Hfr菌株中:A.F因子插入在染色体中B.在接合过程中,F因子首先转移C.在接合过程中,质粒自我复制D.由于转座子是在DNA分子间跳跃的,因此发生高频重组答:()71092.71092.以下碱基序列中哪个最易受紫外线破坏?A.AGGCAAB.CTTTGAC.GUAAAUD.CGGAGA答:()71093.71093.对微生物进行诱变处理时,可采用的化学诱变剂是:A.青霉素B.紫外线C.丫啶类染料D.转座子答:()71094.71094.在大肠杆菌(E.coli)的乳糖操纵子中,基因调节主要发生在__________水平上。

A.转化B.转导C.转录D.翻译答:()71095.71095.转座子___________。

A.能从DNA分子的一个位点转移到另一个位点B.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质粒C.是一种碱基类似物D.可引起嘌呤和嘧啶的化学修饰答:()71096.71096.当F+F-杂交时A.F因子几乎总不转移到F+细胞中B.F-菌株几乎总是成为F+C.基因重组的发生频率较高D.F因子经常插入到F-细胞染色体上答:()71097.71097.在U形玻璃管中,将一滤片置于二株菌之间使之不能接触,在左臂发现有原养型菌出现,这一现象不是由于:A .接合B.转化C.普遍转导D.专性转导答:()71098.71098.F因子和λ噬菌体是:A.与寄主的生活能力无关B.对寄主致死C.与染色体重组后才可复制D.仅由感受态细胞携带答:()71099.71099.细菌以转化方式进行基因转移时有以下特性:A.大量供体细胞的基因被转移B.包含有F质粒参加C.依靠噬菌体感染受体细胞D.可通过从供体细胞中提取DNA片段来完成答:()71100.71100.一个大肠杆菌(E.coli)的突变株,不同于野生型菌株,它不能合成精氨酸,这一突变株称为:A.营养缺陷型B.温度依赖型C.原养型D.抗性突变型答:()71101.71101.转导子是指:A.供体菌B.转导噬菌体C.转导前供体菌D.转导后受体菌答:()71102.71102.以下不是专性转导特点的是:A.必须是原噬菌体状态B.供体细胞中的任何染色体基因片段都有机会被转移到受体细胞中C.通常包括了一个基因如半乳糖(gal)基因的重组D.原噬菌体转导导致噬菌体某些基因留在了细菌的基因组中答:()71103.71103.当Hfr F-时,A.进入到F-细胞中的第一个基因随Hfr菌株的不同而不同B.采用在不同时间中断杂交的方法来作基因图C.单链DNA链的5 '端首先进入F-细胞D.所有上述特点全正确答:()71104.71104.抗药性质粒(R因子)在医学上很重要是因为它们:A.可引起某些细菌性疾病B.携带对某些抗生素的特定抗性基因C.将非致病细菌转变为致病菌D.可以将真核细胞转变为癌细胞答:()71105.71105.在普遍性转导中,同源DNA分子的交换要求:A.转座子B.插入序列C.DNA链的断裂和重新连接D.反转录答:()71106.71106.F+F-杂交时,以下哪个表述是错误的?A.F-细胞转变为F+细胞B.F+细胞转变为F-细胞C.染色体基因不转移D.细胞与细胞间的接触是必须的答:()71107.71107.以下突变中哪个很少有可能产生回复突复:A.点突变B.颠换C.转换D.染色体上三个碱基的缺失答:()71108.71108.准性生殖:A.通过减数分裂导致基因重组B.有可独立生活的异核体阶段C.可导致高频率的基因重组D.常见于子囊菌和担子菌中答:()71109.71109.流产转导不具有_________的特性。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第七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第一节微生物的遗传变异的概述遗传和变异是生物体最本质的属性之一。

所谓遗传,讲的是发生在亲子间的关系,即指生物的上一代将自己的一整套遗传因子稳定地传递给下一代的行为或功能,它具有极其稳定的特性。

而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不相似性。

遗传是相对的,变异是绝对的。

遗传保证了物种的存在和延续,而变异推动了物种的进化和发展。

在学习遗传、变异内容时,先应清楚掌握以下几个概念:(一)遗传型又称基因型,指某一生物个体所含有的全部遗传因子即基因组所携带的遗传信息。

遗传型是一种内在可能性或潜力,其实质是遗传物质上所负载的特定遗传信息。

具有某遗传型的生物只有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通过自身的代谢和发育,才能将它具体化,即产生表型。

(二)表型指某一生物体所具有的一切外表特征及内在特性的总和,是其遗传型在合适环境下通过代谢和发育而得到的具体体现。

所以,它与遗传型不同,是一种现实性。

(三)变异指在某种外因或内因的作用下生物体遗传物质结构或数量的改变,亦即遗传型的改变。

变异的特点是在群体中以极低的概率(一般为10-5~10-10)出现,性状变化的幅度大,且变化后的新性状是稳定的、可遗传的。

(四)饰变指一种不涉及遗传物质结构改变而只发生在转录、翻译水平上的表型变化。

其特点是整个群体中的几乎每一个体都发生同样变化;性状变化的幅度小;因其遗传物质不变,故饰变是不遗传的。

例如,Serratia marcescens(粘质沙雷氏菌)在25℃下培养时,会产生深红色的灵杆菌素,它把菌落染成鲜血似的。

可是,当培养在37℃下时,群体中的一切个体都不产色素。

如果重新降温至25℃,所有个体又可恢复产色素能力。

所以,饰变是与变异有着本质差别的另一种现象。

上述的S.marcescens产色素能力也会因发生突变而消失,但其概率仅10-4,且这种消失是不可恢复的。

从遗传学研究的角度来看,微生物有着许多重要的生物学特性:微生物结构简单,个体易于变异;营养体一般都是单倍体;易于在成分简单的合成培养基上大量生长繁殖;繁殖速度快;易于累积不同的最终代谢产物及中间代谢物;菌落形态特征的可见性与多样性;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群体中各个体作用的直接性和均一性;易于形成营养缺陷型;各种微生物一般都有相应的病毒;以及存在多种处于进化过程中的原始有性生殖方式等。

微生物遗传学课件

微生物遗传学课件

基因组学定义
基因组学是研究生物体基因组的学科,包括基因的发现、基因组结构、基因表达调 控以及基因组进化的研究。
基因组学研究旨在揭示生物体的遗传信息,以及这些信息如何影响生物体的表型和 功能。
基因组学研究对于理解生命的本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以及新药的研发等方面 具有重要意义。
基因组学研究方法
基因组测序
生物修复
生物修复
利用微生物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和修复的 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成本低等优点。
生物修复的应用
在土壤、水体、空气等污染治理领域广泛 应用,有效解决了许多环境问题,改善了
人类生存环境。
生物修复的原理
通过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转化和富集 等作用,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或低毒性的 物质,降低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程,涉及到多种酶的参与。
转座重组
指DNA分子内部的转座元件在不 同位置之间移动的重组过程。转 座重组需要转座酶的催化,实现 DNA片段在不同位置的复制和移
动。
Hale Waihona Puke 突变与重组在微生物遗传学中的应用
基因工程
通过突变和重组技术,可以对微 生物进行基因敲除、敲入和基因 修饰,实现基因表达的调控和代
谢途径的改造。
微生物遗传学课件
目 录
• 微生物遗传学概述 • 微生物基因组学 • 微生物突变与重组 • 微生物基因表达调控 • 微生物进化与系统发育 • 微生物遗传学应用
01 微生物遗传学概述
微生物遗传学定义
微生物遗传学定义
微生物遗传学是一门研究微生物遗传、变异和演化的科学,主要关注微生物的基因组结构 、基因表达调控、基因突变与进化等基本问题。
通过调节翻译起始和翻译过程 来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如核糖 体结合位点的选择和mRNA的 稳定性等。

微生物学课件第二节 细菌基因转移的方式

微生物学课件第二节  细菌基因转移的方式
基因克隆
利用DNA体外重组技术,将一个特定的基因或 DNA序列插入一个载体DNA分子上,导入宿主 细胞内,使其扩增和表达。
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或 重组DNA技术(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是指对遗传信息的分子操作和施工,即把分离到的或 合成的基因经过改造,插入载体中,导入宿主细胞内, 使其扩增和表达,从而获得大量基因产物,或者令生 物表现出新的性状。
能将一个细菌宿主的部分染色体或质粒DNA 带到另一个细菌的噬菌体称为转导噬菌体
细菌转导的二种类型:
普遍性转导 局限性转导
1 普遍性转导(generalized transduction)
噬菌体可以转导给体细菌染色体的任何部分到
受体细胞中的转导过程
1951年,Joshua Lederberg和Norton Zinder为了证实大肠杆菌以外 的其它菌种是否也存在接合作用,用二株具不同的多重营养缺陷型 的鼠伤寒沙门氏菌进行类似的实验:
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全酶)(DNA聚合酶;5’-3’外切 核酸酶;3’-5’外切核酸酶);
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的Klenow片段,(没有5’-3’外切核 酸酶的活性);
Taq DNA聚合酶(Thermus aquaticus;1976;Chien),能耐高
温;
pfu DNA聚合酶(Pyrococcus furiosus),高保真性。
Hfr菌株内的F因子因不正常切割而脱离染色体时, 形成游离的但携带一小段染色体基因的F因子, 特称为F′因子。
F′×F-与F+×F-的不同:给体的
部分染色体基因随F′一起转入受体细胞
a)与染色体发生重组; b)继续存在于F′因子上,

第七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

第七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

第七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重点与难点剖析一、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概念2、真菌除了进行无性繁殖,产生大量孢子如分生孢子、节孢子、厚垣孢子、孢囊孢子等外,还能进行有性繁殖,产生有性孢子如卵孢子、接合孢子、孢囊孢子等。

纯培养技术1、分离获得微生物的纯培养物是研究利用微生物的基础。

获得纯培养物涉及的相关技术包括:无菌技术、微生物的分离与分离纯化技术和微生物培养和保藏技术。

2、无菌技术:包括培养基和物品的各种灭菌技术和微生物各种接种过程的无菌操作技术等。

重点在实验课中掌握相关的技术原理和操作规范,以牢固树立“无菌”的思想和概念。

3、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物的基本方法和原理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物由于稀释方法的差异和接种平板的方式差异而分为以下几种方法:(1)划线平板法将合适的无菌培养基倒入无菌培养皿中,冷却后制备成平板,按以下方法划线:细胞在培养基表面生长的后代就是纯培养物。

平板划线法中细胞的分离和稀释过程发生在接种环在固体平板表面上的划线和移动过程中,产生的单个(2)倾注平板法和涂布平板法这两种方法的共同点就是在将细胞接种到培养基之前,通过液体稀释的方法分散细胞,最常用的液体稀释方法为10倍系列稀释,参考下图:随着稀释程度的增大,单位体积中的微生物细胞数量减少,细胞得以分散。

稀释倾注平板法的操作是:选择细胞得以分散的合适稀释度的菌悬液与灭完菌冷却到50-55°C的培养基混合均匀,一起倒入无菌培养皿中,冷却形成平板后,培养。

稀释倾注平板法操作较麻烦。

在进行微生物分离纯化时,该方法需要样品与热的培养基混合,因此对热敏感微生物的影响明显;该方法操作过程中,样品中的微生物有的分布于平板表面,有的则裹在培养基-1-中,后者则会影响严格好氧微生物的生长;而且,对于同一种微生物,平板表面的菌落形态与培养基内的菌落形态会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影响菌落形态的判别。

在进行微生物计数时,该方法细胞分散均匀,计数较准确。

稀释涂布平板方法的操作是:首先将灭完菌冷却到50-55°C的培养基倒入无菌培养皿中冷却形成平板,然后选择细胞得以分散的合适稀释度的菌悬液加到平板中央,以三角刮刀将之均匀地涂布于整个平板上,培养。

微生物遗传学 第二章PPT课件

微生物遗传学 第二章PPT课件
❖ 碱基置换诱变剂包括碱基类似物(5-溴尿嘧 啶、2-氨基嘌呤)和碱基改造剂(亚硝酸、 羟胺、烷化剂)
14
天然碱基结构类似物- 5-溴尿嘧啶
5-溴尿嘧啶是胸腺嘧啶(T)的甲基集团 被溴原子取代后形成的结构类似物,通过分 子的互变异构显示出其诱变活性。
见图示:
15
16
17
18
19
化学诱变剂
❖ 将FC40菌株涂布在以乳糖为惟一碳源的平板 上培养时,第二天出现1~2个lac+ 回复突变 的菌落,继续培养至第7天时lac+ 回复突变的菌 落就会达到40多个。见下图:
50
51
适应突变的分子机制是什么?
❖ 对早期和后期出现的lac+ 回复突变子的突变 机制分析发现,这两类是不一样的。
❖ 后期出现的lac+ 回复突变子被认为是适应突 变所产生,大多是在lac 基因区段发生了单一 碱基的缺失,既发生了-1的移码突变,使原 来+1的移码突变得到了修正,表型为lac+ 回 复子;
❖ 波动实验借助于统计学原理设计。见实验过 程图示:
38
39
波动实验原理
❖ 适应学说预期:噬菌体的存在诱发了抗性细菌的出 现。把正生长的、对T1敏感的细菌(tons)培养物 与T1接触后,所出现的抗T1细菌(tonr)的数量在 任何生长条件下都应该是常数,既平均数=方差。
❖ 变异学说预期:抗T1细菌(tonr)是在接触T1之前 的生长过程中,由于基因自发突变而产生的,则 tonr出现的频率将依据1.抗性是否出现,2.出现时间 的早晚而呈现巨大的波动,既平均数≠方差。
基因符号表示:双冒号表示插入
lac Z 21::Tn3 ,
gal T 135::Is4 ,

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活R菌+S菌无细胞抽提液——长出大量R菌和少量S 菌
以上实验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细胞内可能存在 一种转化物质,它能通过某种方式进入R型细胞并使R型细 胞获得稳定的遗传性状,转变为S型细胞。
第7页,共93页。
1944年O.T.Avery、C.M.MacLeod和M.McCarty从热死S
型S. pneumoniae中提纯了可能作为转化因子的各种成分,并在 离体条件下进行了转化试验:
第20页,共93页。
4、质粒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质粒的优点:
(1)体积小,易分离和操作 (2)环状,稳定 (3)独立复制 (4)拷贝数多 (5)存在标记位点,易筛选
E. coli的pBR322质粒是一个 常用的克隆载体
第21页,共93页。
5、质粒的分离与检定
提取所有胞内DNA后电镜观察; 超速离心或琼脂糖凝胶电泳后观察;
F.Griffith,
研究对象:Streptococcus pneumoniae(肺炎链球菌)
S型菌株:有荚膜,菌落表面光滑,有致病性;
R型菌株:无荚膜,菌落表面粗糙,无致病性
第5页,共93页。
1928年,Griffith进行了以下几组实验:
(1)动物实验 对小鼠注射活R菌或死S菌 ————小鼠存活 对小鼠注射活S菌————————小鼠死亡 对小鼠注射活R菌和热死S菌 ———小鼠死亡 抽取心血分离
活的S菌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里可能存在一种具有遗传转化能力的物质,它能通过 某种方式进入R型细胞,使其获得S型的遗传特性
第6页,共93页。
(2)细菌培养实验
热死S菌———平皿—培—养 不生长 活 R 菌——平皿—培—养 —长出R菌 热死S菌——+活—R—菌 —长出大量R菌和10-6SI菌

微生物遗传

微生物遗传
×
F+ F
+ +
F+ F
(多数情况下) (少数情况下)
F
Hfr× F Hfr× F
Hfr + F Hfr + Hfr
转化过程
转 化 (transformation)
受体细胞直接吸收了来自供体细胞 的DNA片断,并把它整合到自己的基因 组中,细胞部分遗传性状发生变化的现 象叫转化。
转化因子
游离的DNA片断叫转化因子 转化因子由供体提供 自然情况下可由细菌细胞自行裂解产生, 实验室里通过提取获得 双链DNA有转化能力,单链没有
突变与育种
从生产中选育 自发突变与育种 定向培育优良品种
从青霉素产量看诱变育种 诱变育种 诱变育种的基本环节 诱变育种的原则
从 青 霉 素 产 量 看 诱 变 育 种
时间 发酵单位(u/ml)
1943 1943 1943 1945 1947 1955 1971 1977 目前
100 250 500 ~850 ~850 ~8000 ~2万 ~5万 5~10万
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 变异和育种
微生物是遗传学研究的最好材料和对象
微生物结构简单 营养体一般都是单倍体 微生物繁殖速度快 易积累不同的中间及最终代谢产物 环境条件对微生物作用直接均匀 存在多种方式的繁殖类型 微生物的变异易被识别 参与基因工程的载体供体受体三角色
内容提要
遗传的物质基础 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 基因重组和杂交育种 基因工程 菌种的衰退复壮和保藏
涂布均匀
培养
长出菌丝体 (野生型)
基因重组与杂交育种
• 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 通过转化、接合、转导、原生质体融 合等形式进行部分物质转移和基因重组。 • 真核微生物基因重组 有性杂交 准性杂交(异核体、杂合双倍体、 重组双倍体、重组单倍体)

第七章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第七章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Tm : 解 链 温 度 或 熔 解 温 度 , A260升高达到一半时的温度。
DNA分子越大,G-C碱基越多, Tm值越高。
7.1.3 DNA的变性与复性
有荚膜,致病的,菌落 表面光滑(smooth)
不形成荚膜,无致病性,菌 落外观粗糙(rough)
Avery
离体转化实验
❖ 1944年,O.T.Avery、C.M.Macleod和M.McCarty从热死的S型肺炎链球菌中 提纯了可能作为转化因子的各种成分,并在离体条件下进行了转化实验。
分离后的S型细胞物质对R型细胞的转化
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微生物的遗传 微生物的变异 基因重组 突变体的检测与筛选 分子遗传学新技术在环
境工程与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请大家想一想,与遗传 变异有关的俗语或谚语 有哪些?
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 3.虎父无犬子; 4.一母生九子,母子十不同。
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意义:遗传和变异是一切生物存在和进化的基本要素 育种 环境保护领域
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两组基本概念: 遗传型(genotype)
又称基因型,指某一生物个体所含有的全部遗传因子即基 因组所携带的遗传信息。
表型(phenotype)
指某一生物体所具有的一切外表特征及内在特性的总和。
变异:在微生物繁殖过程中,在世代之间、同代个体之间存 在差异的现象,称为变异。
变异的多样性
个体形态的变化,菌落形态(光滑型/粗糙型)的变异,营养要求 的变异,对温度、pH要求的变异,毒性的变异,抗毒能力的变异, 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异及代谢途径、产物的变异等。
两者的关系:遗传是相对的,变异是绝对的,遗传中有变异, 变异中有遗传,遗传和变异的辨证关系使微生物不断进化。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名词解释1转导2流产转导3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名词解释1转导2流产转导3

第七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一、名词解释:1.转导2.流产转导3.局限性转导4.普遍性转导5.转导噬菌体6.突变7.移码突变8.点突变9.自发突变10.诱变剂11.转化12.感受态13.基本培养基14.完全培养基(CM)15.光复活作用(或称光复活现象)16.转座子(Tn)17.基因工程18.基因19.突变20.接合21.转化子22.转导子23.F 菌株24.Hfr 菌株25.F+菌株26.F-菌株27.诱变育种28.抗性突变型29.营养缺陷型30.野生型菌株31.染色体畸变32.准性生殖33.异核体34.基因组35.同义突变36.原生质融合二、填空题1.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事例很多,其中最直接的证明有()、()、()三个经典实验。

2.细菌在一般情况下是一套基因,即();真核微生物通常是有两套基因又称()。

3.大肠杆菌基因组为双链环状的(),在细胞中以紧密缠绕成的较致密的不规则小形式存在于细胞中,该小体被称为()。

4.酵母菌基因组最显著的特点是(),酵母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完成后,在其基因组上还发现了许多较高同源性的DNA重复序列,并称之为()。

5.质粒通常以()的超螺旋双链DNA分子存在于细胞中,但从细胞中分离的质粒大多是3种构型,即()型、()型和()型。

6.转座因子可引发多种遗传变化主要包括()、()和()。

7.在()转导中,噬菌体可以转导给体染色体的任何部分到受体细胞中;而在转导中,噬菌体总是携带同样的片段到受体细胞中。

8.细菌的结合作用是指细胞与细胞的直接接触而产生的遗传信息的()和过程9.线粒体遗传特征的遗传发生在核外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以外,因此它是一种()遗传。

10.丝状真菌遗传学研究主要是借助有性过程和()过程,并通过遗传分析进行的,而()是丝状真菌,特别是不产生有性孢子的丝状真菌特有的遗传现象。

11.DNA分子中一种嘧啶被另一种嘌呤取代称为()。

12.受体细胞从外界吸收供体菌的DNA片段(或质粒),引起基因型改变的过程称为()。

第七章_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第七章_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第七章_微⽣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本科⽣物技术、⽣物科学专业《微⽣物学》分章节试题库(命题⼈:曾松荣)第2章真核微⽣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10分)第7章微⽣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15分)第7章微⽣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选择题1、将细菌作为实验材料⽤于遗传学⽅⾯研究的优点是。

A.⽣长速度快B.易得菌体C.细菌中有多种代谢类型D.所有以上特点2、细菌直接摄取外界游离的DNA⽚段发⽣变异称为。

A 转导B 转化C 接合D 转换3、诱变育种是指利⽤各种诱变剂处理微⽣物细胞,提⾼基因的随机,通过⼀定的筛选⽅法获得所需要的⾼产优质菌株。

A 重组频率B 融合频率C 突变频率D 调控频率4、抗药性质粒(R因⼦)在医学上很重要是因为它们。

A.可引起某些细菌性疾病B.携带对某些抗⽣素的特定抗性基因C.将⾮致病细菌转变为致病菌D.可以将真核细胞转变为癌细胞5、F+ F-杂交时,以下哪个表述是错误的?A.F-细胞转变为F+细胞B.F+细胞转变为F-细胞C.染⾊体基因不转移D.细胞与细胞间的接触是必须的6、以下突变中哪个很少有可能产⽣回复突复?A.点突变B.颠换C.转换D.染⾊体上三个碱基的缺失7、准性⽣殖。

A.通过减数分裂导致基因重组B.有可独⽴⽣活的异核体阶段C.可导致⾼频率的基因重组D.常见于⼦囊菌和担⼦菌中8、游离于各种微⽣物细胞质中的⼩DNA分⼦称作下列哪种结构?A、质体B、质粒C、类菌质体D、间体9、携带不同基因的F因⼦称为。

A、F-菌株B、F′菌株C、F+菌株D、Hfr菌株10、以噬菌体为媒介,把供体细胞的DNA⽚段带到受体细胞中,使后者获得前者的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叫。

A、转化B、转导C、转换D、接合11、证明核酸是遗传变异物质基础的三个经典实验是。

A.转化、变量和涂布实验 B.转导、变量和影印培养实验C.彷徨、涂布和影印培养实验 D.噬菌体感染实验、病毒拆开重建实验以及转化实验12、在选育抗青霉素的菌株时,在培养基中必须加⼊青霉素,其作⽤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重组修复
这是一种越过损伤而进行的修复。 复制含有嘧啶二聚体或其它结构损 伤的DNA时,当复制到损伤的部位 时,子代DNA链中与损伤部位相对 应的部位出现缺口,新合成的子链 比未损伤的DNA链要短一些。完整 的母链与有缺口的子链重组,缺口 由母链来的核苷酸片段弥补。合成 重组后,母链中的缺口通过DNA多 聚酶的作用,合成核苷酸片段,然 后由连接酶使新片段与旧链联结, 重组修复完成。留在亲链上的二聚 体仍要依靠再一次的切除修复加以 除去,或经细胞分裂而稀释掉。
3)两端都有正向或反向末端重复序列。
(3) 根据分子结构和遗传性质,转座因子可分为3类: 插入序列(Insertion sequence, IS) 仅含有编码转座所必需的转座酶的基因,两端存在9~41bp的反 向重复序列 。但其插入可干扰基因的正常读码序列,导致基因失 活或引起突变。 转座子(Transposon, Tn) 除转座基因外,还有抗药性基因。分为复合转座子和复杂转座子 Mu噬菌体 是以大肠杆菌为宿主的温和性噬菌体。它在几方面不同于另一 种温和噬菌体λ:第一、Mu DNA几乎可以插入到宿主染色体的 任何一个位点上;第二、 DNA 两端没有粘性末端;第三、会引 起宿主的被插入基因的基因突变。
(2) X‐射线、γ‐射线、快中子
X‐射线、γ‐射线、快中子等属于电离辐射。以X‐ 射线为例解释该类诱变剂诱变机理: X‐射线的诱变作用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 (1) 直接作用是引起DNA双链间氢键的断裂、DNA单 链的断裂、不同DNA分子之间的交联等。 (2) 间接作用是电离辐射能从水或有机分子中产生自 由基,这些自由基作用于DNA分子,引起缺失和损伤。自 由基对嘧啶的作用更强烈。 此外,X射线还可能使细胞中形成一些碱基类似物, 突变由这些碱基类似物所诱发。与紫外线不同的是,电离 辐射可通过玻璃和其他物质,穿透力强,能达到生殖细胞 ,因此常用于动植物的诱变育种。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Bruce Ames教授于1966年发明, 因此称为Ames试验
标准菌株要求: 检测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murium) 组氨酸营养缺 陷型菌株(his-)的回复突变率(为了增加试验的敏感性,该菌株 还应包括另外两个突变,一个是造成细胞表面透性增加的深度 粗糙突变型,另一个是丧失切除修复能力的缺失型)。 回复突变(reverse mutation或back mutation): 突变体失去的野生型性状,可以通过第二次突变 得到恢复,这种第二次突变称为回复突变。
2. 按照突变所引起的遗传信息的改变情况可分为三种: 同义突变 表型不发生改变(密码子是简并的,如CGU变成 CGC,但都编码精氨酸);
错义突变
改变的密码子编码的氨基酸改变了;
无意义突变
终止密码子(UAA, UAG, UGA)
其它突变类型
毒力、生产某种代谢产物的发酵能力的变化等在实际应用 中具有重要意义突变类型, 一般都不具有很明显或可直接检测 到的表型。其突变株的获得往往需要较大的工作量。
表型判断的标准:
在基本培养基上能否生长
营养缺陷型是微生物遗传学研究中重要的选择标记和 育种的重要手段
特点:
在选择培养基(一般为基本培养基)上不生长
负选择标记
突变株不能通过选择平板直接获得
营养缺陷型的表示方法:
基因型: 所需营养物的前三个英文小写斜体字母表示:hisC
(组氨酸缺陷型,其中的大写字母C同一表型中不同基因的突变)
很多烷化剂除了能诱发点突变外,还能诱发染色体畸变。由于 染色体畸变常为辐射所诱发,所以这些物质又称为拟辐射物质。 NTG: 诱变作用强,称为超强诱变剂(突变率1%); 能诱发邻近位置的基因同时发生突变,即所谓并发突变。
(3) 移码突变的诱变剂-嵌入诱变剂
吖啶类染料(如原黄素,吖叮黄(橙),ICR类等)具 有类似碱基对的扁平结构,能插入DNA分子的碱基对之 间,使DNA结构变形,导致 DNA在复制过程中的滑动, 引起DNA链中插入或缺失一个或几个核苷酸,产生移码 突变。 ICR:一系列烷化剂和吖啶分子相结合的化合物
• 微生物遗传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 核酸是遗传物质基础的三个经典实验原 理 • 质粒、质粒分离及质粒分类举例 • 基因及其突变的基本定义 • 基因突变的特点(规律)
自发性\不对应性\独立性\稀有性\可诱变性\稳定性\可逆 性
• 证明基因突变自发性和不对应性的实验 证据
四、基因突变的类型
1. 按照突变的表型分类: 营养缺陷型 抗性突变型 条件致死突变型 形态突变型 抗原突变型 产量突变型
特点:
负选择标记 这类突变型常被用来分离生长繁殖必需的突变基因
(4)形态突变型(morphological mutant)
造成形态改变的突变型
特点:
非选择性突变
突变株和野生型菌株均可生长,但可从形态特征上进行区分。
举例:
产蛋白酶缺陷突变株的筛选
菌落颜色变化 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插入失活,使重组子菌落为白色而 与兰色的非重组子分开。
(一)自发突变
(二)诱发突变
通过人为的方法,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 因素显著提高自发突变频率的手段 。
(二) 诱发突变
诱变剂(mutagen): 凡能提高基因突变频率的因素统称为诱变剂 碱基类似物诱变剂; 与碱基起化学反应的诱变剂; 嵌入诱变剂;
化学诱变剂 诱变剂的种类
物理诱变剂 :辐射和热 生物诱变剂 :转座因子
(4) 转座的过程:
(5) 转座的遗传学效应:
• 插入突变 (基因失活和极性作用) • 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的缺失\重复和倒位)
二、诱变及化学致癌物质的检测——Ames试验
Ames试验的依据
“生物化学统一性”法则:
人和细菌在DNA的结构及特性方面是一致的,能使微生
物发生突变的诱变剂必然也会作用于人的DNA,使其发生 突变,最后造成癌变或其他不良的后果。 诱变剂的共性原则: 化学药剂对细菌的诱变率与其对动物的致癌性成正比。
Ames试验
三、DNA损伤的修复
除了DNA聚合酶进行校正外,还通过几种不同的机制 进行DNA的修复: »(1) 光复活作用 »(2) 切除修复 »(3) 重组修复 »(4) SOS修复
(1)光复活作用(photoreactivation)
可见光可大大降低经紫外线照射后微生物死亡率的现象。 机理: 经UV照射后带有嘧啶二聚体的DNA分子,在黑暗中会 和一种光激活酶——光解酶结合,形成酶‐DNA复合物, 该复合物暴露在可见光下时,光解酶会因获得光能而被激 活,并使二聚体重新分解成单体,光解酶也从复合物中释 放出来,再结合到其它二聚体上。 这种修复机制不是移去和取代核苷酸,而是胸腺嘧啶 二聚体直接被修复,所以是一种无错误的修复。 紫外线诱变时必须在暗室、红光下进行
第四节 基因突变的机制
一、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
生物体在无人工干预下自然发生的低频率突 变(10-6-10-10 )。它是生物进化的根源。
引起自发突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 背景辐射和环境因素引起; • 有害代谢产物引起; • 互变异构效应引起的碱基配对错误; • DNA复制过程中碱基配对错误 ; • 转座因子的作用。
HNO2
A C G
H(次黄嘌呤) U X(黄嘌呤)
A-T H-T H-C A-T
AT GC GC AT 不引起突变
H-C
G-C
甲基磺酸乙酯(EMS) 烷化剂作用的主要机理是引起碱基上某些能形成氢键的 基团发生烷基化。 甲基磺酸甲酯(MMS) 烷化位点主要在鸟嘌呤的 N‐7位和腺嘌呤的N‐3位上, 硫酸二乙酯( DES ) 烷化剂 烷化后的碱基也像碱基结构类似物一样能引起碱基配对的错 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 (NTG) 误。 氮芥、硫芥 烷化剂的另一作用是使嘌呤整个地从 DNA链上脱下来, 环氧乙烷 产生一个缺口,在与缺口相对应的位点上就能配上任何一个 碱基,从而引起转换或颠换。
1.化学诱变剂
(1)碱基类似物----间接引起置换的诱变剂 一类与正常碱基结构相似的物质,称为碱基类似物。 如:5-BU, 8-NG, 2-AP等。 它们在DNA复制中能掺入DNA 分子中,由于其产生异构体的频 率高,因此发生的错误配对可引起碱基的置换。 A-T 加入5-BU A-T A-T G-C A-BU
G-BU
A-BU
(2)与碱基起化学反应的诱变剂-----直接引起碱基置换
该类诱变剂与碱基起化学反应,改变碱基的结构,导致错配。
亚硝酸:G-C
A-T 转换互变
各种烷化剂 :G-C
A-T 互变
羟胺:只引起G-C
A-T 转换(专一性与C起反应)
亚硝酸:对碱基的主要作用是氧化脱胺作用(使氨基变为酮基, 改变配对性质,引起碱基转换) 。
选择性突变株 (能在选择性培养基上或其它的 选择性条件下迅速选出或鉴分离
(1)营养缺陷型(auxotroph)
一种缺乏合成其生存所必须的营养物(包括氨基酸、维生素 、碱基等)的突变型,只有从周围环境或培养基中获得这些 营养或其前体物(precursor)才能生长。
2. 物理诱变剂及其诱变机制
紫外线,x-射线,γ –射线,快中子,热等 (1) 紫外线(UV) 紫外线是实验室中常用的非电离辐射诱变因子,其作用 机制主要是能引起: DNA链的断裂、 DNA分子双链的交联、 嘧啶的水合作用 相邻碱基形成嘧啶二聚体(TT,TC,CC)等。 其中最主要的效应是胸腺嘧啶二聚体的形成。 胸腺嘧啶二聚体通常出现在同一DNA单链上两个相邻 的胸腺嘧啶之间,也可出现在两条DNA单链之间。两种情 况导致结果不同。
(1) 转座因子(transposable element)定义:位于染色体或质粒 上的一段能改变自身位置的DNA序列。广泛分布于原核和真核 细胞中。又称“跳跃基因” (2) 转座因子的特点
1) 在转座时,通过转座因子的复制,可将新形成的拷贝以非同 源重组的方式转移到染色体的新部位上; 2) 都携带有编码转座酶的基因,该酶具有转移位置的功能, 是转座所必需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