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线系统设计方法综述

合集下载

随机混合装配线的启发式平衡设计方法

随机混合装配线的启发式平衡设计方法

随机 混合装 配线 的启 发 式 平衡 设计 方 法
张赋杰 ,阚树林 ,杨 斐
( 海大 学 机 械 电子 工程 与 自动 学院 ,上海 2 0 7 ) 上 化 0 0 2 摘 要 :把 某个型 号产品 的数 量 占整个批 次的 比重作 为 它 的权 重 , 权合 并 混合 装 配线 上各 个 加 型号产 品的 同类型 工作 单元 的时 间。运用 随机 启发 式 方法 对合 并后 的 工作 单元 进 行平衡 排 序 , 通 过 改变预 设超 限概率 的值 , 获得 一组排 序方 案 。采 用 工作站 总数 、 配 线 效率 、 滑指数 和 成本 四 装 平 个指标 对这组排 序 方案进 行 综合 评价 , 选 出最佳 的排序 方案 , 挑 并且 用 系统仿 真来检验 该最佳 方案
维普资讯
Id s i n ier ga dMa ae n No 12 0 n ut a E gn ei n ng met rl n . ,0 8
工业工程与管理
20 0 8年第 1 期
文章编 号 :0 75 2(08 0—080 10 —4 920 )10 0—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me t n da o eo vo sy rd c d b t h v r g ea i ea d t ed ly r t. n i e b v b iu l e u e o h t ea e a ed ly t n h ea ae o m
Ke r s y wo d :m u t mo e s e l i e s e l n a a cn li d l s mb y l ;a s mb y l eb l n i g;h u itc — a n i e rs i ;m a u a t r y — n fco y s s t m i l a i n e sm 1 t l o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屋面防水施工技术综述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屋面防水施工技术综述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屋面防水施工技术综述一、引言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装配式建筑在建筑行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屋面防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对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屋面防水施工技术进行综述,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二、传统屋面防水施工方式传统的屋面防水施工方式主要包括涂刷型、卷材型和砌体型等。

其中,涂刷型的屋面防水材料多为液态(如沥青等),需要经过现场人工铺设,并进行多道涂刷处理;卷材型则是将预制好的卷材直接铺设在屋顶上,并使用火焰或粘接剂进行固定;砌体型则通过嵌入砖块或陶土瓦等材料来构造密封性。

这些传统方式存在施工周期长、劳动强度大、不易保证质量等问题。

三、装配式建筑中的新型屋面防水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装配式建筑施工中涌现出了一系列新型屋面防水技术。

这些技术不仅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同时也能够保证施工质量。

1. 预制屋面板及防水系统装配式建筑中常用的预制屋面板具有整体性好、安装便捷等特点。

在预制过程中,可以将防水材料直接置入屋面板中,形成一体化的防水系统。

这种技术不仅减少了现场作业所需的时间和人力成本,同时也降低了漏水风险。

2. 涂膜喷射屋面防水技术涂膜喷射屋面防水技术通过专用设备将防水材料以喷射方式施工于屋顶表面,形成均匀、连续的涂膜。

其优势在于施工速度快、适用性强、耐久性好,有效解决了传统涂刷型方式存在的问题。

3. 高分子合成复合材料高分子合成复合材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屋面防水材料。

这类材料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耐候性和环境适应性,能够有效抵御紫外线辐射和温度变化等自然因素的侵蚀。

四、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屋面防水施工注意事项在进行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屋面防水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施工前要做好详细设计并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确保材料与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

2. 选择高质量可靠的防水材料供应商,并保证采购材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3. 进行现场质量检测,确保施工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UG NX 实例教程项目3 UG装配建模

UG NX 实例教程项目3 UG装配建模

3.2 创建引用集
• 执行“格式”|“引用集”命令,进入“引用集” 对话框,如图9所示。利用对话框可以添加和编辑 引用,下面分别介绍。 • 1. 添加新的引用集 • 2. 编辑引用集
3.3 实例练习
• 下面举例介绍引用的操作方法。
4 自底向上装配
• 自底向上装配是指先设计好了装配中的部件,再 将该部件的几何模型添加到装配中。所创建的装 配体将按照组件、子装配体和总装配的顺序进行 排列,并利用关联约束条件进行逐级装配,最后 完成总装配模型。装配操作可以在菜单中“装 配”|“组件”下拉菜单选择,也可以单击通过 “装配”工具栏图标实现。
2 组件阵列
• 在装配中组件阵列是一种对应装配约束条件快速 生成多个组件的方法。执行“装配”|“组 件”|“创建阵列”命令(或单击装配工具栏“创 建阵列”按钮),弹出“类选择”对话框。选择 需阵列的组件,单击“确定”后,会弹出“创建 组件阵列”对话框,如图40所示。
3 镜像装配
• 在装配过程中,如果窗口有多个相同的组件,可通过镜像 装配的形式创建新组件。执行“装配”|“组件”|“镜像装配” 命令(或单击装配工具栏“镜像装配”按钮),弹出“镜 像装配向导”对话框。
1 装配综述
• 在学习装配操作之前,首先要熟悉UG NX 6中的一 些装配术语和基本概念,以及如何进入装配模式, 本节主要介绍上述内容。
1.1 装配术语及定义
• • 在装配中用到的术语很多,下面介绍在装配过程中经常用到的一些术语。 装配部件:是指由零件和子装配构成的部件。在UG中可以向任何一个prt文件中添加 部件构成装配,因此任何—个prt文件都可以作为装配部件。在UG装配学习中,零件 和部件不必严格区分。需要注意的是,当存储一个装配时,各部件的实际几何数据并 不是存储在装配部件文件中,而存储在相应的部件或零件文件中。 子装配:是指在高一级装配中被用作组件的装配,子装配也拥有自己的组件。其是一 个相对的概念,任何一个装配部件可在更高级装配中用作子装配。 组件部件:是指装配中的组件指向的部件文件或零件,即装配部件链接到部件主模型 的指针实体。 组件:是指按特定位置和方向使用在装配中的部件。组件可以是由其他较低级别的组 件组成的子装配。装配中的每个组件仅包含一个指向其主几何体的指针。在修改组件 的几何体时,会话中使用相同主几何体的所有其他组件将自动更新。 主模型:是指供UG模块共同引用的部件模型。同一主模型,可同时被工程图、装配、 加工、机构分析和有限元分析等模块引用,当主模型修改时,相关应用自动更新。 自顶向下装配:是指在上下文中进行装配,即在装配部件的顶级向下产生子装配和零 件的装配方法。先在装配结构树的顶部生成一个装配,然后下移一层,生成子装配和 组件。 自底向上装配:自底向上装配是先创建部件几何模型,再组合成子装配,最后生成装 配部件的装配方法。 混合装配:是将自顶向下装配和自底向上装配结合在一起的装配方法。

自动生产线装配单元电气控制系统装调实验综述

自动生产线装配单元电气控制系统装调实验综述
障诊 断 和 排 除 能 力 。
1 实验 条 件
1 . 1 实 验 硬 件 平 台
自动 线 安 装 与 调 试 采 用 “ 天煌 ” THJ D AL - 2型 自动 生 产 线
拆装 与调试 实训装置 为实验平 台。该 实训装置可 分为供料 、 加
工、 装配 、 分拣和机械手搬运 5 个单元 , 可 以 完 成 工 件 的 自动 上
1thjdal2型实训装置的装配单元结构图当三工位旋转工作台的原点检测传感器检测到待装配工送往装配区位于井式工件库的下方号气缸伸出顶住井式工件库内的倒数第二个工件号气缸退回原本是伸出状态挡住工件以免工件掉落底层工件落下装配在井式工件库下方的工件号气缸复位缩回伺服电机启动顺时针旋转将装配好的工件送往冲号气缸复位伺服电机启动顺时针旋转将加工好的工件送回工件台原点发出加工完成信号
成 具 有 反 馈 的闭 环 自动 控 制 系 统 。
3 . 1 伺 服 系统 参 数 设 置
体、 能 为学 生实 现从 “ 学生到职工” 的 转 变 提 供 重 要 平 台 的实 验 课 程 显 得 尤 为 重 要 。当 代 中 国 已 经 是 举 世 瞩 目的 制 造 大 国 , 自
动化生产线在机械制造 、 电子 、 航空 、 食 品等越来越 多的领域 得 到广泛应用 , 掌握 自动线控制技术 成为 电气 自动 化技术 和机 电
本 实验 是 对 TH J DA b 2型 自动 生 产 线 拆 装 与 调 试 实 训 装
复位缩 回, 伺服 电机启动 , 顺时针旋转 , 将装配好 的工件送往 冲 压 区, 3号气缸带 动冲头 下降 , 将装 配好 的工件压 紧 , 3号气 缸 复位 , 伺服电机启动 , 顺时针旋转 , 将加 工好 的工 件送 回工件 台 原点 , 发出加工完成信号 。搬运单元机 械手将工件 搬走送往 分 拣单元 , 操作过程结束 , 等 待装 配下一个 工件 。若 井式 工件 库 内工件不足或无工件 , 向系统发 出报警信号 。 3 实验 原 理

关于机械系统设计的综述报告

关于机械系统设计的综述报告

关于机械系统设计的综述报告摘要:阐述了机械系统的组成部分和机械系统设计的各个组成部分; 并对机械系统设计的五大子系统进行了说明,介绍了每个子系统的概念以及设计重点。

从总体总结了机械系统设计的一般步骤,每个环节所要完成的工作与注意部分。

最后展望未来机械系统设计将与现代设计理论方法结合展现更大的优势。

关键词:机械系统;机械系统设计;子系统1.引言机械工业历来是发达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是一个国家的工业基础。

但从70年代开始,世界传统工业因不适应科技水平和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而产生大幅度滑坡,一度曾被称之为“夕阳工业”。

而现代机械系统以传统机械工业为基础,融合控制理论、计算科学和信息技术、体现系统论、优化论、对应论、智能论、寿命论、突变论、艺术论等现代设计思想,不但能代替人的体力劳动,更能解放人的一部分脑力劳动,已经成为现代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重要工具。

同时,也使机械工业逐渐摆脱窘境,日益显示出其新的活力。

2.机械系统设计2.1机械系统组成机械系统是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最基本要素,由若干机构,零件,部件组成,包括动力系统,执行机构,传动机构,支撑机构,控制机构等,用于完成指定的动作,传递功率,运动或者信息。

(1)动力系统动力系统包括动力机及其配套装置,是机械系统工作的动力源。

动力机输出的运动通常为转动,而且转速较高。

选择动力机时,应全面考虑执行系统的运动和工作载荷、机械系统的使用环境和工况以及工作载荷的机械特性等要求,使系统既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又有较好的经济性。

(2)传动系统传动系统是把动力机的动力和运动传递给执行系统的中问装置。

如果动力机的工作性能完全符合执行系统工作的要求,传动系统也可省略,而将动力机与执行系统直接连接。

(3)执行系统执行系统包括机械的执行机构和执行构件,它是利用机械能来改变作业对象的性质、状态、形状或位置,或对作业对象进行检测、度量等,以进行生产或达到其他预定要求的装置。

执行系统通常处在机械系统的末端,直接与作业对象接触,是机械系统的主要输出系统。

NX管路设计综述

NX管路设计综述

NX Routing 综述1Routed Systems Design 线路系统设计2NX布线(软线&硬线) 总览  Design Process 设计流程  Benefits 优点3总览 NX 为线路子系统和二维示意性接 线表(P&ID)提供度身定做的机电设 计环境。

对于电路安排,设计人员可以 使用电线、导管和电缆管道的布置命令 ,利用电器系统的标准零部件库。

在机 械线路安排上,添加了管道、布管和钢 架的设计工具和数据库。

 维持P&ID 布局和三维系统之间的关 联连接可以确保维持系统逻辑。

逻辑设 计的变更可以快速适用到线路系统中去 。

线路系统模型于NX装配件完全关联 ,以方便设计变更。

自动化的材料表( BOM)和弯曲报告提供子系统制造的 信息。

4模块介绍 Routing Electrical Wiring 线路  Formboard 电路模板  Conduit导管  Raceway线槽 Routing Mechanical Piping 金属管  Tubing 管道  Conduit 导管  Steelworks 钢结构5Machinery 通用机械6应用案例 GM 电力机车• 741 Parts • 259 Connectors • 1020 Wires routed7应用案例 Bell Helicopter 贝尔直升机“we make helicopters and helicopters have wires” (Troy Gaffey, Sr. VP). One Third of the benchmark was electrical design8应用案例 Bell Helicopter 贝尔直升机9汽车10Design Process 设计流程Logical DesignService - TC VisualizationPhysical Design物理布线 NX Routing-ElectricalNetlistIDF (PCB geometry)NX PCB Xchange Analysis and Diagnostics.JT filesManufacturing NX Routing-ElectricalNetlistBOM FormboardWire reportsDrawings11创建布线装配的步骤 Create the mechanical assembly. 创建机械装配  Import the wirelist into the Harness part.输入联线表到布线零件  Place the electrically smart devices and connectors.放置电子智能设备和联接件  Create harness paths (skeleton). 创建布线路径  Auto route wires to the harness skeleton. Wire lengthsand bundle solids are determined.自动走线到布线路径 ,线长和线束实体是固定的  Address design rule violations and interferences.设计 规则检查和干涉检查  Export harness data to the logical design provider.输出 布线数据到逻辑设计部分  Create manufacturing reports including formboard.创 建包含钉板图在内的制造信息报告  Associatively update the harness model based on changes to the wirelist or mechanical assembly.基于联 线表和机械装配,自动关联更新布线模型12从逻辑数据到物理数据A wiring design may start several ways. It may start in a schematic software package, or from a spreadsheet, or perhaps even from a piece of paper, Whichever way the hesign is initiated, this logical information must move into the physical realm. This is achieved by importing connection and component lists into the UG wiring assembly. The way these lists are created depends on how the design was initiated.If a schematic package or a spreadsheet was used,a text file may be exported.If the design started from the proverbial napkin,then a text file may be created from scratch.配线设计可能有多种开始的方法。

装配流水线的PLC控制设计的文献综述

装配流水线的PLC控制设计的文献综述

东海科学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题目:装配流水线PLC的控制设计系:机电工程系学生姓名:**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 C07电气(1)班指导教师:**起止日期: 2010.11.15——2010.12.15 2010年 12月 15日前言自20世纪60年代末期世界第一台PLC问世以来,PLC发展十分迅速,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PLC在处理速度、控制功能、通信能力及控制领域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

PLC将传统的继电-接触器的控制技术和现代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优点结合起来,成为工业自动化领域中最重要、应用最广泛的控制设备之一,并已成为现代工业生产自动化的重要支柱。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PLC,是以微处理器为基础,把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和通信技术融为一体的,面向控制过程、面向用户,适应工业环境、操作方便、可靠性高的新一代通用工业自动装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的普及,自动化技术已逐步深入到生产、生活的各个角落,生产从机械化转变为自动化,在机械加工、汽车制造、电脑装配、食品生产、药品包装等等方面都在向自动化方向转变,它们都有共同的规律(按一定规则节拍地动作),从而产生了自动化流水线(生产线、装配线)。

一、 PLC的发展历史1968年美国GM(通用汽车)公司提出取代继电器控制装置的要求,第二年美国数字公司研制出了第一代可编程序控制器,满足了GM公司装配线的要求。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在已有第五代PLC产品了。

在以改变几何形状和机械性能为特征的制造工业和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将原料转化成产品为特征的过程工业中,除了以连续量为主的反馈控制外,特别在制造工业中存在了大量的开关量为主的开环的顺序控制,它按照逻辑条件进行顺序动作号按照时序动作;另外还有与顺序、时序无关的按照逻辑关系进行连锁保护动作的控制;以及大量的开关量、脉冲量、计时、计数器、模拟量的越限报警等状态量为主的—离散量的数据采集监视。

现代飞机装配技术的发展综述

现代飞机装配技术的发展综述

飞机装配技术大作业现代飞机装配技术的发展姓名:***学号:SZ*******专业:航空工程指导老师:***完成日期:2013-3-25目录摘要 (i)Abstract....................................................... i i 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飞机装配中的协调技术 (3)2.1数字化协调与模拟量协调的概念及对比 (3)2.2国内外关于飞机装配中的协调技术的研究现状 (5)第三章飞机数字化装配 (9)3.1 飞机数字化装配关键技术 (10)3.1.1 飞机数字化装配关键基础技术 (11)3.1.2飞机数字化装配关键应用技术 (17)3.1.3飞机数字化装配技术标准与规范 (19)3.2飞机数字化装配工艺装备 (20)3.2.1组件数字化装配系统 (20)3.2.2部件数字化柔性装配系统 (22)3.2.3飞机总装数字化装配生产线 (23)第四章飞机装配中的数字化测量技术 (24)4.1数字化测量系统的原理 (24)4.2 数字化测量技术的作用和优势分析 (27)4.3 数字化测量技术及系统在装配中的应用分析 (27)4.3.1 数字照相测量系统 (27)4.3.2 室内GPS(iGPS)测量系统 (28)4.3.3 激光跟踪仪测量系统 (30)4.3.4 三维激光扫描测量系统 (31)4.4数字化测量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1)4.4.1基于精密测量的数字化协调技术 (32)4.4.2关键零件质量控制 (33)4.4.3部件装配中的测量技术 (34)4.4.4全机对接中的测量技术 (36)4.4.5移动生产线中的测量技术 (36)第五章飞机装配工艺装备 (39)第六章飞机自动化装配装备 (42)6.1 国外自动化装配技术发展历程 (42)6.2 国外主要的自动化装配设备 (42)6.3 国外主要的自动化装配生产线 (46)第七章结束语 (47)参考文献 (48)摘要在整个飞机制造过程中装配技术是一项技术难度大、涉及学科领域多的综合性集成技术,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飞机的最终质量、制造成本和周期。

航空航天领域机器人化智能装配技术综述

航空航天领域机器人化智能装配技术综述

航空航天领域机器人化智能装配技术综述摘要: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直接代表和衡量了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综合国力,而在航空航天产品制造领域除了先进技术、设计外,最为重要的就是装配制造,装配制造水平直接影响了航空产品的成本、投产周期和质量。

尤其航空航天产品结构复杂,精度要求高,对于装配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而机器人化智能装配技术的出现,则为航空航天产品装配提供了更为有效的工具和方法,有效促进了装配效率、精度和质量的提升。

因此,文章就对航空航天装配中机器人化智能装配技术中的关键技术和相关应用进行了探讨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航空航天;工业机器人;智能装配;关键技术引言航空航天零件的结构非常复杂并且大小不同,在装配作业过程中难度较大,同时由于任务要求不同,经常会遇到狭小空间作业的情况,这就给利用通用工装设备开展自动化装配造成了困难。

所以在当下航空航天领域,零部件装配中多采用人工装配,而人工装配的精度、效率、质量等都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严重制约了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

而随着现阶段机器人技术不断成熟,通过机器人装配可以获得更高的自动化程度和精准度,并且其在灵活性、适用性等方面也有了较大的提升,能够与大行程龙门行车、AGV作业平台等形成有效配合,进而实现高柔性、高自动化、高精度的智能化装配作业[1]。

所以在当下航空航天领域,对于机器人智能装配技术的研究也在不断增多,相关技术和设备也在不断成熟,为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有效贡献。

1工业机器人简介工业机器人通常分为控制、驱动和主体三部分,主体部分主要模拟人体的动作,比如抓取、搬运等动作;控制系统则分为数据层,物理层和人机交互及部分;执行机构则包括机械臂、机械手等部分,机器人的功能性直接可以通过其动作的自由度进行体现,通常情况下机器人的自由度在三个以上,但是在现阶段部分高精度工业机器人自由度能够超过7个。

而控制系统则相当于大脑,其主要控制机器人按照提前编制的程序来进行各种动作;驱动系统则相当于人的肌肉骨骼,在获得控制系统的命令后,配合执行系统来完成各项操作[2]。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一体化系统与智能化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一体化系统与智能化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一体化系统与智能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建筑施工的效率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传统的砖瓦施工方式存在着时间长、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而装配式建筑施工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方式,通过预制构件的生产和现场模块化装配,大大提高了建筑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在这个过程中,一体化系统和智能化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 一体化系统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装配式建筑施工需要一个完整的一体化系统来支持生产和运营。

一体化系统主要包括设计、制造、物流、安装等环节,并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流程管理和数据分析。

1. 设计阶段在设计阶段,一体化系统可以实现模型设计、参数设置以及设备优选等功能。

通过全面数字化设计流程,可以减少传统设计方法中出现的误差和漏洞,并且能够更好地协调各个专业之间的合作。

2. 制造阶段在制造阶段,一体化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工厂化生产,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通过模块化的生产和装配线,可以将施工过程中的许多工序转移到工厂内完成,减少现场施工时间,提高制造效率。

3. 物流阶段在物流阶段,一体化系统可以进行专业的物流规划和管理。

通过优化物流路径、建立合理的供应链和仓储系统,可以降低运输成本和风险,并确保各种材料和构件按时到达施工现场。

4. 安装阶段在安装阶段,一体化系统能够对施工进度、质量进行全面监控和管理。

利用实时数据采集和远程监控技术,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调整,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施工任务。

二. 智能化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智能化技术是一体化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可以将传感器、无线通信、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于建筑施工过程中,提高施工效率、质量和安全性。

1. 传感器技术通过在建筑材料、构件以及设备上安装传感器, 实时监测施工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压力等参数。

这些传感器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将数据传输到一体化系统,使得施工人员可以随时了解施工现场的情况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2. 无线通信技术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实现一体化系统与现场设备之间的实时数据传输和远程监控。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工艺简介及优点分析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工艺简介及优点分析
11
二、施工工艺简介
PC构件制作阶段工艺介绍:
1、制作不同大小、形状的PC钢模具 2、机械制作PC内钢筋笼 3、预先铺设石材、面砖等饰面材料 4、再放入事先已绑扎好的钢筋、各类预埋件 5、经过加工厂、总包、监理隐蔽验收后浇筑混凝土 6、混凝土蒸汽养护,蒸汽养护6—9小时候,混凝土强度达到70%后脱模 7、检查合格后按工地的进度装车运送到工地
筑工业化专家委员会评审。

本市鼓励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的预制装配率。
44
四、相关政策简述
• 文件摘录:

各区(县)政府是落实所辖区域装配式建筑项目的责任主体,应在每年建
设用地供地面积中,落实一定比例面积的装配式建筑,并逐年提高落实比例。

2013年下半年,各区(县)政府应在本区域住宅供地面积总量中,落实建
装配式
传统式
39
三、与传统工艺的比较
与传统方式对比的优点:取消了内外粉刷,墙面均为混凝土墙面,有效避免开裂 ,空鼓、裂缝等墙体质量通病,同时平整度良好,可预先涂刷涂料或施工外饰面 层或采用艺术混凝土作为饰面层,避免外饰面施工过程中的交叉污损风险。
装配式
传统式
40
目录
一、相关概念简介 二、施工工艺简介 三、与传统工艺的比较 四、相关政策简述
装配式
传统式
37
三、与传统工艺的比较
与传统方式对比的优点:门窗洞预留尺寸在工厂已完成,尺寸偏差完全可控。室 内门需预留的木砖、砼块在工厂也完成,定位精确,现场安装简单,安装质量易 保证。
装配式
传统式
38
三、与传统工艺的比较
与传统方式对比的优点:保温板夹在两层混凝土板之间,且每块墙板之间有有效 的防火分隔,可以达到系统防火A级,避免大面积火灾隐患。且保温效果好,保温 层耐久性好,外墙为混凝土结构,防水抗渗效果好。

SMT综述

SMT综述

1.2.2 SMT工艺技术的基本内容
1.2.4 SMT生产系统的组线方式

1.印刷

将焊锡膏或贴片胶漏印到PCB的焊盘上,为元器件的焊接做准备。所用设备为焊
锡膏印刷机,位于SMT生产线的最前端。
,其主要作用是在采用波峰焊接时,将元器件
固定到PCB板上。所用设备为点胶机,位于SMT生产线的最前端或检测设备的后面。
• (2)多媒体化:从文字信息交流向声音、图像信息交流的转化发展,使电子设备 更加人性化、更加深入人们的生活与工作。
• (3)网络化:用网络技术把独立系统连接起来,高速、高频的信息传输使整个单 位、地区、国家以至全世界实现资源共享。

这种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对电路组装技术的要求是:

高密度化:单位体积电子产品处理信息量的提高。
• (2)制造。各种元器件的制造技术。
• (3)包装。编带式、管式、托盘、散装等。

2.电路基板

单(多)层PCB、陶瓷、瓷釉金属板等。

3.组装设计

电设计、热设计、元器件布局、基板图形布线设计等。

4.组装工艺
• (1)组装材料。粘接剂、焊料、焊剂、清洗剂。
• (2)组装技术。涂敷技术、贴装技术、焊接技术、清洗技术、检测技术。
器件小得多,一般可减小60%~70%,甚至可减小90%;重量减轻60%~90%。 • (2)信号传输速度高。结构紧凑、组装密度高,在电路板上双面贴装时,组装密
度可以达到5.5~20个焊点/cm2,由于连线短、延迟小,可实现高速度的信号传输。 同时,更加耐振动、抗冲击。这对于电子设备超高速运行具有重大的意义。
展史与SMC/SMD的发展史基本是同步的。

UG装配教程

UG装配教程

•工作:放置在装配件目前的工作层; •原先的:添加的部件中实体所在的层; •如定义的:可定义放置在装配件中设定的层。
49
添加已存部件
定位方法选项
定位方法: 第一个组件利用绝对坐标系(Absolute)利用 点构造器安放组件; 第二个等后面的组件利用配对方法(Mate)。 规定配对条件去固定组件位置。
57
配对B-样条曲面
装配-组件-配对组件
2 1
58
装配导航器与配对条件
59
装配排列
定义装配排列-对在部件中一个或多个组件更改 位置并随部件存贮那些更改。一个排列决定:
立即子组件的位置与方位; 任一子组件可变组件位置(VCP); 对每个子组件使用的排列。
使用 设置为 默认
60
装配排列
ant_down
UG装配建模(一)
1
UGStepping© Zhuhai College of JLU.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
UG/Assemblies模块
[学习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装配的基本功能。
[学习目标]
从底向上(bottom-up)方法建立装配; 建立装配配对条件(mate); 引用集(reference set); 加载选项(load option) 从顶向下(top-down)方法建立装配; 组件阵列(Array); 镜像装配(Mirror Assembly); WAVE几何连结器(wave geometry linker);
51
定位组件:配对组件
配对条件树:在工作部件内配对条件和约束的一种图形显示。 通过弹出式菜单,提供建立或修改配对条件和约束的选项。
选择步骤与过滤器
配对约束类型

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设计)文献综述【范本模板】

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设计)文献综述【范本模板】

(2)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
通过小组初步讨论决定控制计算机使用研华的主机,运动控制卡选用ADT(深圳众为兴),电机选用伺服电机.
(3)控制系统的软件部分
主要采用VC进行编程,构建一个控制系统平台,在程序中给定坐标后,实现机械手从一点移动到另一点进行上下料的搬运工作。

之所以使用VC,一方面,ADT 的运动控制卡支持VC进行编程,另一方面,使用VC进行编程比较灵活,易于改进和变化。

(4)电路图部分
根据所选的硬件设备,使用Protel进行绘制.
三、作者已进行的准备及资料收集情况
在设计之前,翻阅了多篇关于机器人方面的书籍.对于控制系统的发展及其在机器人上的应用都有了相关的了解,这为建立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模型做了一些前期准备工作.在此期间,还自学Protel和Solidworks等软件,为控制系统的电路设计和程序设计做好了准备。

还借了《单片机基础》、《48小时精通Solidworks2014》、《工业机器人》等书籍便于今后设计过程翻阅参考。

四、阶段性计划及预期研究成果
1.阶段性计划
第1周:阅读相关文献(中文≥10篇,英文≥1篇),提交文献目录及摘要。

第2周:翻译有关中英文文献,完成文献综述、外文翻译,提交外文翻译、文献综述.
第3~6周:控制系统总体设计,提交设计结果.
第7~11周:硬件元器件的选型、I/O口接线图,提交设计结果
第,12~14周:软件编程,装配图。

第15周:工程图绘制,工程图。

第16周撰写毕业设计说明书,提交论文,准备答辩。

装配式建筑综述论文

装配式建筑综述论文

装配式建筑综述论文:目前我国建筑行业普遍采用现场制造的方法,存在着费时、费力、效率不高、功能单一、布局不合理等缺点。

而装配式建筑能够较好的克服这些缺点,实现建筑工业化,将来必将引导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

对装配式建筑做了简要介绍,并对其分类和功能做了总结。

:装配式建筑,预制,施工从古至今,盖房屋都离不开砖瓦砂石,在现场进行人工砌筑或浇注,也就是说,房屋是现场建造出来的。

其缺点很多:建筑工人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施工速度慢,建设周期长,材料消耗多……,这一系列问题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住宅的需求。

因此,要使建筑工业适应现代化的需要,就得开创新路,采用新型建材,用新技术建房,于是装配式建筑就应运而生。

所谓装配式建筑就是用预制的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

它采用最新的冷压轻钢结构以及各类轻型材料组合房屋的各个部分,使其具备卓越的保温、隔音、防火、防虫、节能、抗震、防潮功能。

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

装配式建筑历史悠久,17世纪向美洲移民时期所用的木构架拼装房屋,就是一种简单的装配式建筑。

1851年伦敦建成的用铁骨架嵌玻璃的水晶宫是世界上第一座大型装配式建筑。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国家以及日本等国房荒严重,迫切要求解决住宅问题,促进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到19世纪60年代,装配式建筑在国外得到大量推广。

装配式建筑按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法一般分为五种。

1.1砌块建筑用预制的块状材料砌成墙体的装配式建筑,适于建造3~5层建筑。

砌块建筑适应性强,生产工艺简单,施工简便,造价较低,还可利用地方材料和工业废料。

建筑砌块有小型、中型、大型之分。

小型砌块适于人工搬运和砌筑,工业化程度较低,灵活方便,使用较广;中型砌块可用小型机械吊装,可节省砌筑劳动力;大型砌块现已被预制大型板材所代替。

砌块有实心和空心两类,实心的较多采用轻质材料制成。

砌块的接缝是保证砌体强度的重要环节,一般采用水泥砂浆砌筑,小型砌块还可用套接而不用砂浆的干砌法,可减少施工中的湿作业。

09-UG8.5 装配-1

09-UG8.5 装配-1

在装配部件中建立几何对象:(方法二)
在装配级建立组件几何体
装配
组件对象1
组件对象2
组件对象1
装配 组件对象2
• 选择几何体 • 建立新组件
组件对象3
方法二——步骤
1.打开一个装配文件(可以包含几何体,或者在装配文件中创建一个几何体) 2. 新建组件 3.新建组件中进行相关设置(选中“删除原”按钮) 4.重复操作,直至完成自顶向下的装配设计
5.设置相应配对类型。单击‘‘添加组件”对话框的“确定”按钮,弹出“装 配约束”对话框,在其中设置相应的配对类型,设置完确定。
添加组件
加己存部件(Add Component…)选项利用从底向上设计方法,通过加一部件到工作部件作为 一组件。这个部件可以是一个已存部件或一个部件家族成员。 对数椐库中已存的系列产品零件, 标准件以及外购件可通过从底向上的设计方法加入到 装配件中来。
练习:加变形部件到装配
cdt_shock_assm.prt
练习:加变形部件到装配
UG 装配建模的方法
• 自底向上的装配:先创建部件几何模型,再组合 成子装配,最后生成装配部件的装配方法(当打开 反映在零件级做的几何编辑时,所有利用该组件 的装配件自动更新)
• 自顶而下的装配:在装配级中创建与其他部件相 关的部件模型,是在装配部件的顶级向下产生子 装配和部件的装配方法(在装配级上做的几何体 改变立即自动反映在个别组件中)
定义可变形的部件
cdt_shock_spring.prt
利用特征参数
定义可变形的部件 (续)
加能变形组件到装配
方法1:在添加已存组件时,选择可变部件; 规定组件名、引用集、定位和层; 改变参数,变形组件。
方法2:在添加之后,选择装配 组件 变形组件 选择要变形的组件; 选择编辑,改变参数,变形组件。

装配式建筑课件

装配式建筑课件
符合科技部《“十二五”绿色建筑科技发展专项规划》 “绿色建造 与施工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任务
2021/7/29
一、相关概念简介
❖ 1、预制装配式建筑 将建筑的部分或全部
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 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 将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 方式组装而建成的建筑, 称为预制装配式建筑。
2021/7/29
• 2、混凝土预制构件 (PC) 是在工厂或工地预先加工制作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混凝土部件。采用混凝
2021/7/29
建筑整体装配阶段工艺介绍: 4、内墙板安装。
2021/7/29
建筑整体装配阶段工艺介绍: 5、柱、剪力墙钢筋绑扎。
2021/7/29
建筑整体装配阶段工艺介绍: 6、电梯井道内模板安装。
2021/7/29
建筑整体装配阶段工艺介绍: 7、剪力墙、柱模板安装。
2021/7/29
建筑整体装配阶段工艺介绍: 8、墙、柱浇筑混凝土。
2021/7/29
装配式
传统式
与传统方式对比的优点: PC构件在工厂预制,构件运输至施工现场后通过大型 起重机械吊装就位。操作工人只需进行扶板就位,临时固定等工作,大幅降低 操作工人劳动强度。
装配式
2021/7/29
传统式
与传统方式对比的优点:门窗洞预留尺寸在工厂已完成,尺寸偏差完全 可控。室内门需预留的木砖、混凝土块在工厂也完成,定位精确,现场安 装简单,安装质量易保证。
2021/7/29
建筑整体装配阶段工艺介绍: 13、楼板内预埋管线安装、面层钢筋绑扎。
2021/7/29
建筑整体装配阶段工艺介绍: 14、楼板混凝土浇筑。
2021/7/29
2021/7/29
2021/7/29

装配式建筑电气管线工艺详解

装配式建筑电气管线工艺详解

装配式建筑电气管线工艺详解电气管线预埋要点讲解装配式建筑电气管线预埋要点讲解编制: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批准:________________2017年11月电气管线预埋要点讲解目录电气管线预埋要点讲解第一节、综述《装配式住宅电气设计要点》一文针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结构两种形式,通过介绍装配式建筑的背景、结构形式以及施工工艺,分析了混凝土结构以及钢结构装配式住宅设计中电气专业应注意的一些要点,包括电井选址、设备安装、管线预留、管线衔接及防雷接地做法等。

第二节、结构形式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将局部或所有构件在工场预制完成,然后输送到施工现场举行组装,其按结构方式主要分为钢结构、混凝土结构和木结构3种,主要预制件分为楼板、梁、柱及剪力墙等,而依照预制水平的分歧,梁和板可以采用全预制或半预制半现浇的方式。

目前国内大局部装配式建筑中的梁和板主要采用半预制半现浇的方式,分别称为叠合梁与叠合板。

第三节、设计原则因为装配式住宅的预制构件是在工场内预制完成,原则上在施工现场不答应凿洞、开槽,以制止伤及预制构件,影响质量及观感,因而装配式住宅的电气设计应秉持“安全牢靠、节能环保、维修管理轻易、装备布置整体美观”的原则,采用标准化、系列化的设计方法,做到装备布置、装备装置、管线敷设及毗连的标准化和系列化。

第四节、设计要点4.1电井的选址在供配电系统中,电井的位置应深入负荷中心,以缩短高压配电半径、降低电能消耗、节省有色金属、减少电压损失、满足供电质量的请求。

对于住宅建筑,一般2~3户共用一部电井,因而水平供电半径较小,电压损失极少,能够很好地满足供电质量的请求。

因为电井内设有竖向桥架以及管线等,井道内的楼板需要提前预留洞口,同时楼板以及墙体内也会暗埋大量管线,因而为制止预制件中预埋大量管线的现象发生,电井应制止设置于采用预制楼板的区域内。

我国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综述

我国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综述
凝土建筑的新要求 。

装配式 混凝 土建筑 已从粗 放型施工转型到精细化施
工,对 工人 专业要 求较高, 目前我国工人水平整体 偏低 。 面对我 国越来越大的住房需求,尽快优化住宅 产业化势在必行 。 二、 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必要性 装配 式建筑产 业化的成熟,必将大量减少现场 劳动 力, 将劳动密集 型行业转变 为技术密集型行业 , 并有效地提高建筑工程的技术含量 ,将粗放型管理 转变 为集 约型管理 。
等特点。 ( 4 )时 间最 优 化 。预 制 混 凝 土 建 筑 最 大 的优 点
虽然 目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住宅 的发展上有 了一 些新气象 ,但是还没有形成规模和气候 ,产业链 也 不是很完善,还 需要进一步 的支持和推动 。 ( 1 )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体系的发展 应适应 我国 各地建筑功能和性能要求 ,遵循标准化设计 、工厂 化加工 、专业化施工安装 的指导原则 ,确定预制 混 凝土工程 的专业施工 资质 管理地位 ,避 免市场鱼 目 混杂 、重复叠加的设计施工程序 。
装配式建筑 的发展 。进入2 O 世 纪8 0 年代 以后,随着
人 口 的增 长 及 对 住 宅 的 改进 需求 , 装配 式 建 筑在 我 国也 逐 渐 推 广 开 来 ,尤 其 在 民用 建 筑 、工 业 厂房 的 生 产 建 设 中更 是被 大 量 采 用 , 1 9 8 7 年还 批 准 了 《 建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注重对环境的保护资源的充分利用其施工过程中有效减少了建筑污水有害气体粉尘的排放和建筑噪音的污染降低了建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各种影响有利于提高建筑的劳动生产率促进设计建筑的精细化提升建筑的整体质量和节能减排率促进了我国建筑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符合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
我国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综述

航空发动机关键装配技术综述与展望

航空发动机关键装配技术综述与展望

航空发动机关键装配技术综述与展望发布时间:2022-11-15T09:23:27.194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第7月第13期作者:黄杰[导读] 发动机设备被广泛应用在各种机械工程中,有关部门对发动机装配技术要求十分严格。

黄杰AMECO西南航线中心四川省成都市 610000摘要:发动机设备被广泛应用在各种机械工程中,有关部门对发动机装配技术要求十分严格。

航空发动机是典型的高复杂度、高精密性、高集成度机械系统,其高性能、高安全性、高寿命需求以及日益增长的批量化生产需求对生产质量和效率提出了很高要求。

航空发动机装配技术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核心技术,相关研究得到国内外科研机构及相关企业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总结航空发动机典型装配工艺与技术体系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航空发动机尺寸和质量估算方法及特点、自动化装配工艺装备等主要研究方向,并对未来航空发动机装配精密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航空;发动机;装配技术;展望引言航空发动机是极为复杂、涉及多学科、集成诸多尖端技术的工程机械系统,其研制水平是国家科技实力、工业基础、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

在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航发)成立、“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之后,我国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能力取得显著进展,但因绝对难度大、启动时间晚而与世界顶尖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根据WorldAirForces2021相关数据,在数量上,我国军用飞机不到航空强国的1/4;在构成上,我国战斗机中的二代机占比超过45%,而发达国家基本淘汰了二代机。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与国际地位的提升,一些国家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相应的国际形势发生明显变化。

国防实力是大国博弈的基础和支撑。

我国应尽快突破国产航空发动机关键核心技术,促进航空发动机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和科技自立自强,以此增强空域控制权并保障国家安全。

1航空发动机尺寸和质量估算方法及特点分析航空发动机尺寸和质量估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利用统计数据拟合的经验公式计算法;二是根据部件简化构型计算发动机部件质量的构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