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形虫滋养体
弓形虫病
![弓形虫病](https://img.taocdn.com/s3/m/a0830de7ba0d4a7302763a79.png)
弓形虫是一种寄生于细胞内的球虫,在人群中感染率颇高估计成人中感染率为40%,猫科动物为其终宿主和传染源,中间宿主包括人、鱼类、鸟类、哺乳类等。
其生活史有五种形态:滋养体、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和囊合子。
在人体中有两种形态,即滋养体和包囊。
在急性期病例,滋养体在宿主内繁殖,直到宿主细胞破裂,滋养体逸出,再去感染其它细胞。
由于人对弓形虫有先天免疫力,大多数人对弓形虫呈慢性隐性感染,弓形虫在宿主细胞内繁殖缓慢,并形成囊壁称为包囊,包囊可存活数月、数年甚至终生,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如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艾滋病患者),可再度活跃并表现为急性感染。
[临床表现]人体感染弓形虫有两大途径,即先天性感染和后天获得性感染,孕妇感染弓形虫,病原体可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常引起流产或死胎、小头畸形、脑积水、小眼球、大脑钙质沉着、智力缺陷、脉络膜及视网膜炎、肝脾肿大、黄疸、出血性斑疹等、少数可出现掌跖斑丘疹、剥脱性皮炎。
后天获得性感染主要是通过消化道食入未煮熟的含有包囊的肉或饮用被囊合子污染的未煮沸的水,破损的皮肤和粘膜亦可成为弓形虫侵入的途径。
后天获得性感染大多为隐性感染,仅在少数病人呈现出急性期表现,如淋巴结肿大、脑膜炎、肌炎、肝炎、肠炎、视网膜炎等,皮损可表现为慢性痒疹或皮下结节、或呈皮肌炎样损害、或表现为瘙痒症、慢性荨麻疹、多形红斑、离心性环状红斑、紫癜等。
在艾滋病病人,弓形虫可发生全身播散,侵犯心、肺、胃肠道、胰、脑等器官,可致死亡。
[防治]预防:管好家畜,防止水源污染,不食未煮熟的肉食,不饮生水,生熟食品要分开,不要玩猫、狗等动物。
治疗:(1)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用乙胺嘧啶和磺胺嘧啶联合治疗、每个疗程一个月,间隔一个月再进行第二个疗程,具体方法为磺胺嘧啶每日2~4克、乙胺嘧啶50毫克,2天后减为每日25毫克。
由于乙胺嘧啶为叶酸拮抗剂,应同时加用叶酸。
乙胺嘧啶可引起胎儿畸形,故孕妇应慎用。
(2)孕妇及耐药者可用乙酰螺旋霉素,每日3次,每次1克,20天为一疗程,亦可用克林霉素,每日600~900毫克。
弓形虫
![弓形虫](https://img.taocdn.com/s3/m/0b57df252f60ddccda38a008.png)
外具双层囊壁,内含2个孢子囊,每个孢 子囊内含4个子孢子。
二、生活史
(一)在猫体及终宿主体内发育过程
包囊 假包囊 猫吞食
小肠
缓殖子 速殖子 子孢子
小肠绒毛 上皮细胞
裂体生殖 裂殖子 裂殖体
侵入新的 上皮细胞
卵囊
囊合子
( 猫粪 )
合子
配子生殖 雌配子 雄配子
雌配子体 雄配子体
(二)在人体及其他中间宿主体内发育过程
④多个生活史期都具感染性,并有多种感染途径;
⑤包囊可在中间宿主组织内长期生存; ⑥卵囊排放量大,且其在外界有较强的抵抗力。
三、致病
(一)致病机制:
1. 速殖子导致组织急性炎症和坏死 2. 缓殖子引发慢性感染 3.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______隐性感染 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______急性重症
(二)累及器官:
脑、眼、心肌、肺、肝、淋巴结等多器官
(三)临床分类:
先天性和获得性弓形虫病二类
1 、先天性弓形虫病
初孕妇女,经胎盘传播给胎儿。 致流产、早产、死产或畸胎等。 主要累及脑和眼, 如脑积水、脑钙化、精神和运动障碍; 视网膜脉络膜炎。
2、 获得性弓形虫病
(1)淋巴结肿大: 最常见症状 (2)主要受累器官及症状: 脑炎、脑膜炎、癫痫和精神异常等 视网膜脉络膜炎,斜视等 (3)多器官受损: 心肌炎、肺炎、肝炎、肾炎等。
弓形虫
第三组:杨忠 坚才 胡洁 秦小威 马国林
一. 形 态
弓形虫的5种主要形态: 滋养体(速殖子、缓殖子) 包囊 裂殖体 配子体 卵囊
(一)速殖子及假包囊:
存在于中间宿主有核细胞内,繁殖快,
一般见于疾病急性期。 体内有两种存在形式: 游离于体液中 寄生于细胞内 形成假包囊
寄生虫学第十四讲弓形虫讲解ppt课件
![寄生虫学第十四讲弓形虫讲解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7dc9ae1050876323112129e.png)
2019
卵囊(粪)
人
猫粪污染饮食 经口感染
经破损皮肤粘膜、输血、 器官移植等途径感染
5
2019
-
6
弓形虫的致病
1. 先天性弓形虫病
通过胎盘感染,可造成流产、早产、死产或 引起胎儿畸形、智力障碍、眼病等。
2. 后天获得性弓形虫病
急性患者可有淋巴结肿大,全身不适,低热, 严重者可出现脑炎、肺炎、心肌炎等。 (机会致病性寄生虫)
2019
-
9
弓形虫
2019
-
10
弓形虫
2019
-
11
弓形虫滋养体(速殖子)
2019 12
猫 组 织 内 弓 形 虫
2019
-
13
弓 形 虫 卵 囊
( 内 含 两 个 孢 子 囊 , 八 个 子 孢 子 )
14
2019
2019
-
15
弓形虫所致胎儿畸形
无脑儿
胎盘粘住头部
2019 16
弓形虫所致胎儿畸形
内脏外翻畸形
脊柱裂畸形
2019
-
17
先天性弓形虫病
2019
脑积水---大头畸形
-
小头畸形
18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先天性弓形虫病
斜视
斜视、脑瘫
斜视、弱智
2019
-
21
2
弓形虫的生活史
终宿主 猫 猫 中间宿主 人及多种动物 多种动物
滋养体
无性 裂体增殖 配子生殖 孢子增殖 急性期假包囊 (速殖子) 慢性期包囊 (缓殖子)
弓形虫
![弓形虫](https://img.taocdn.com/s3/m/4931070476c66137ee0619cb.png)
一、 弓型虫形态与生活史
有性生殖 卵囊
免疫力强 猫 食 入
包囊 假包囊
免疫力弱
人、猫及其它 动物食入
无性生殖 中间宿主 终宿主
三.致病
1.致病机制: 1)虫体毒力 2).宿主免疫状况
2. 临床分型:
1、先天性弓形虫病
只发生于初产妇。受染胎儿或婴儿多为隐性感染,有 的出生后数月或数年才发病。
(1)妊娠早期(前3个月):在孕前三个月,如 出现原虫血症其感染率可高达80%,其中50%可 出现病症,造成(流产、早产、畸胎、死胎)流 产(其流产的发生率较其它原因造成流产的发生 率高7倍)死胎和早产。胎儿畸形(胎儿畸形的发 生率较其它原因造成畸形的发生率高10倍),如 无脑儿、小脑儿、视网膜脉络膜炎、脑积水等。
3、人群易感性:
人类对弓形虫普遍易感
孕妇易感性比常人高
胎儿和幼儿易感性比成年人高
肿瘤患者及应用免疫抑制剂者易感性增加
防治:
⑴ 药物治疗: ① 磺胺嘧啶+乙胺嘧啶(首选) ② 孕妇初次感染》螺旋霉素(毒性小) ③ 若胎儿已感染:磺胺嘧啶+乙胺嘧啶 与螺旋霉素交替作用 ⑵ 疫苗研制
谢 谢
弓形虫
Toxoplasma gondii
1908年法国学者Nicolle在突尼斯的 一种啮齿动物刚地梳趾鼠的肝脾单核细 胞内发现,其滋养体呈弓形,故名弓形 虫。 弓形虫呈世界性分布,全世界约有 5-10亿人感染,但人群感染率各地报道 不等,法国高达 7080%;日本 3040%,我国约 10%左右。
⑵
⑶
ELISA: 特异性、敏感性高,方便快捷,应用十分广泛。
流行与防治
1、传染源: 感染动物,尤其是猫及猫科动物。
弓形虫
![弓形虫](https://img.taocdn.com/s3/m/0e7e5606581b6bd97f19eaa1.png)
三.诊断
1.病原诊断:取血液、脑脊液等体液作 涂片,或淋巴结穿剌涂片,镜检滋养体。 也可用动物接种或细胞培养法。 2.血清学诊断:常用的方法有染色试验、 IHA、IFA、ELISA等。 3 其它技术:近年来,PCR及基因探针技 术等新技术已开始应用于弓形虫病的诊 断。
四.流行与防治
1.流行:弓形虫病为世界性分布的动物 源性寄生虫病,也是人兽共患病。动物 和人的感染率都很高。血清学调查发现 许多国家的人群感染率达 25 - 50 %,多 为隐性感染。我国的感染率较低,血清 阳性率约为5%。
造成弓形虫感染率高的原因: ① 生活史过程中多个阶段有感染性; ② 中间宿主种类多; ③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阶段可各自独立 循环传播; ④ 包囊在宿主体内存活时间长; ⑤ 卵囊在外界的抵抗力强。
2、传染源:主要是动物尤其是猫等猫科 动物。 3、传播途径:先天性:经胎盘感染。后 天性:经口感染。 4.治疗:复方新诺明、螺旋霉素等。 5.预防: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对该病的 认识,避免接触受染动物,注意饮食卫 生。
1在中间宿主体内:人若吃入猫粪中的 卵囊或动物肉类中的包囊或假包囊,在 小肠内,子孢子或缓殖子、速殖子逸出 并进入肠壁血管,侵入单核吞噬细胞系 统寄生,并扩散至全身,可侵入任何有 核细胞,以内二芽殖法增殖,形成假包 囊。假包囊破裂后,速殖子侵入新的组 织细胞,继续增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在免疫功能正常的宿主,机体产生免 疫力后,虫体增殖速度减慢,形成包囊。 包囊可存活数月、数年甚至终身。 当机体功能低下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 剂等情况下,组织内的包囊可破裂,释 出缓殖子,进入血流并到达其它组织细 胞,形成假包囊,并不断进行无性增殖。
寄生虫:弓形虫
![寄生虫:弓形虫](https://img.taocdn.com/s3/m/d5bc07687e21af45b307a8fe.png)
宿主细胞破裂 裂殖体(含大 裂殖子 量裂殖子)
经数代裂体增殖
裂殖子
雌、雄配子体
卵囊
合子
雌、雄配子
随粪排出
2. 在中间宿主体内的发育
卵囊、包囊、假包囊 被人及哺乳类动物吞食 子孢子、缓殖子或速殖子(肠腔逸出) 侵入肠壁经血、淋巴 速殖子
免疫低下, 急性感染
全身各组织 有核细胞
免疫正常, 慢性感染
缓殖子
眼型:视网膜脉络膜炎。
多脏器损害型:侵犯各种器官、组织。
诊断
1.病原学检查: ①涂片染色法:取急性期患者体液、血液 离心后取沉淀物或活组织穿刺物涂片,姬 氏染色,镜检滋养体。 ②动物接种分离法或细胞培养法:目前常 用,镜检滋养体。
2. 血清学试验: 辅助诊断 ①染色试验(dye test,DT) ②IHA、IFA、ELISA、免疫酶染色试验 (IEST) 3. 分子生物学技术: DNA探针、PCR
2.包囊
包囊 包囊(慢性病人) 假包囊(急性病人)
包囊:圆形/椭圆形,直径5 ~ 100 m,外有一层弹性囊壁, 内含数个~数百个滋养体(缓殖
子)缓殖子比速殖子小,核稍
偏后,但形态与速殖子相似。
假包囊:寄生在细胞内 的虫体(速殖子)以内 二芽殖法增殖,一般可 增至数个或数十个,这 个被宿主细胞膜包绕的 虫体集合称假包囊。
流行环节
动物(尤其是猫和猫科动物) (1)传染源 人:输血、胎盘
(2)传播途径 先天性:胎盘
后天性
未熟的含各发育期弓形虫的肉、 经口 蛋、奶。 卵囊:猫粪污染水、食物。 经血:输血、器官移植
经皮肤、黏膜:
(3)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 胎儿、婴幼儿 老年人、肿瘤患者、艾滋病人、免疫力
防治
弓形体1
![弓形体1](https://img.taocdn.com/s3/m/a50f6514fc4ffe473368ab75.png)
(二)预防
1、定期对孕妇做弓形虫常规检查,孕期避 免接触猫,防止先天弓形虫发生 2、对使用免疫抑制剂者,应检测以警惕弓 形虫的发生。 3、加强对家禽、家畜和可疑动物的监测和 隔离。 4、对肉类严格检疫,加强饮食卫生管理。 5、饲养动物尤其是猫最好用干饲料或烧煮 过的食物喂养,定期清扫窝圈。
二、生活史
生活史发育过程需要2个宿主。
中间宿主体内进行无性生殖。
终宿主体内进行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1.寄生部位:滋养体,假包囊, 生活史 包囊寄生在人的除红细胞以 外的有核细胞内。 2.终宿主: 猫和猫科动物。
3.中间宿主:
人。 哺乳类,鸟类,鱼类,爬 行类等。猫和猫科动物。
4.感染阶段:成熟卵囊。假包囊。包囊。
刚地弓形虫
弓形虫属机会致病原虫。因其发
现于刚地鼠体内,虫体的滋养体呈弓
形,故命名刚地弓形虫。 弓形虫病是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艾滋病患者致
死原因之一,也是当今致畸胎的四大
原因之一。
一、形态
弓形虫形态复杂,在生活史发育过 程有滋养体,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和 囊合子(卵囊)五个时期,但此今为止 在人体、猪只见到滋养体和包囊2个时期 ,对诊断弓形虫病有价值。下面重点介绍 滋养体和包囊的形态.
(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2) 间接血凝试验
(3)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五、流行
(一)分布
世界性:感染率世界各地为25-50%.
我国为1-38.6%.
五、流行
(一)分布
造成弓形虫广泛流行的原因:
1.多种生活史时期具有感染性; 2.中间宿主广泛,家畜家禽易感染; 3.可在终宿主与中间宿主之间,中间 宿主与中间宿主之间多向交叉传播; 4.包囊可终生存在于中间宿主组织内; 5.卵囊排放量大,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
弓形虫
![弓形虫](https://img.taocdn.com/s3/m/9095d6ee770bf78a652954c3.png)
活组织穿刺物涂片,姬氏染色镜检。此法简便,但易漏诊。
(II) 动物接种分离法或细胞培养法 实验动物常用小白鼠,样 本接种于腹腔内一周后取腹腔液镜检速殖子,阴性者至少需盲 目传代3次。样本亦可按种于离体培养的单层有核细胞。
颅内有钙化灶、精神障碍、智能迟钝等。 眼部最常
见为脉络膜视网膜炎、视神经炎、 视力障碍等症状。
此外,受染胎儿或新生儿多数表现为隐性感染。
胎 盘 与 脑 连 接
先天性无脑儿
先天性内脏外翻 先天性脑积水
先天性脊柱裂
先天性斜视患儿
先天性痴呆
先天性小头畸形
2. 获得性弓形虫病
因虫体侵袭部位和机体反应性不同而表现不同的临床症状。 淋巴结肿大是获得性弓形虫病最常见的临床类型,其次为脑病 和眼病。
子--合子---卵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卵囊: 随猫 科动物粪便排出体外,每个卵囊含2个孢子囊,8
个子孢子
刚地弓形虫速殖子与假包 囊 瑞氏染色
游离的速殖子呈香蕉形或半月形,一端较尖,一端钝 圆;一边较平,另一边较膨隆。胞内寄生的速殖子呈纺 锤形或椭圆形,以内二芽殖法不断繁殖。 这种由宿主细胞膜包绕的虫体集合称假包囊。一般含 数个到20多个速殖子。
圆形或椭圆形,具两层光滑透明的囊壁。未成熟卵囊 内充满均匀小颗粒。成熟卵囊内含2个孢子囊,分别含 有4个新月形的子孢子。
二、 生活史
弓形虫整个生活史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两个阶段。需在两种宿主体内完成。虫体在猫科 动物小肠上皮细胞内完成无性和有性世代,同时
在肠外其他组织也进行无性增殖,故猫是弓形虫
7、弓形虫
![7、弓形虫](https://img.taocdn.com/s3/m/64a02508ba1aa8114431d97c.png)
1.上述2个病例均诊断为 A 阿米巴病
B 弓形虫病
C 原发性脑膜炎 D 结核性脑膜炎 E 黑热病 [本题答案] B
2.在诊断该类疾病时你还需要询问什么病 史? A 是否有与猫或家畜接触史
B 是否有生食水生植物史
C 是否有被白蛉叮咬史
D 游泳史
E 是否有吃生鱼片习惯
[本题答案] A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上例7个月的患儿先天性感染是来自
一、形态: 在弓形虫的发育中有5种形态,即滋养体、包
囊、裂殖体、配子体及囊合子(卵囊)。前2种形
态见于中间宿主有核细胞内,对诊断弓形虫病有价
值。后3种形态在猫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发育。
1.滋养体(速殖子): 香蕉形,长4×7µ m,姬氏染色可见位于体中央 的核,染成红色,胞质蓝色。急性期时,滋养体在 细胞内增殖,形成假包囊,内含大量速殖子。
进行裂体增殖
囊合子、假包囊、包囊→→→→→子孢子或滋养体→→→→→→→→
裂殖子胀破被寄生的细胞而逸出→→部分进入新的肠上皮细胞发育为 (部分再侵入其它肠上皮细胞重新进行裂体增殖) 进行细胞核 受
雌、雄配子体→→→→雌、雄配子→→→合子→→→囊合子→→→随
减数分裂
粪便排出体外
精
弓形虫生活史
三、致病: 1.先天性弓形虫病: 系母体的怀孕期,尤其是妊娠早期获得感染, 弓形虫通过胎盘感染胎儿,从而引起: (1) 流产、早产、死胎: (2) 婴儿弓形虫病:
人食入,消化 卵囊→→→→→子孢子在肠中逸出→→钻入肠壁血管→→→到达人
液作用
进行无性 体全身各处(如脑、心、肝、肺、肌肉及淋巴细胞)→→形成假包囊
繁 殖
被寄生细胞 破裂后 再侵入其他组织细胞 当宿主有免疫力后 →→→→→速殖子入血→→→→→→→→→形成包囊(内含缓殖子)
恶性疟原虫配子体、弓形虫滋养体、杜氏利什曼原虫、荚膜组织胞浆菌及马尔尼菲青霉菌的鉴别
![恶性疟原虫配子体、弓形虫滋养体、杜氏利什曼原虫、荚膜组织胞浆菌及马尔尼菲青霉菌的鉴别](https://img.taocdn.com/s3/m/ae0e82e5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af.png)
恶性疟原虫配子体、弓形虫滋养体、杜氏利什曼原虫、荚膜组织胞浆菌及马尔尼菲青霉菌的鉴别展开全文恶性疟原虫雌配子体1.形态香蕉形或新月形,两端尖锐。
2.胞核单个核、核小致密、深红色、位于中央。
3.胞浆深蓝色4.色素黑褐色,紧密位于核周。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恶性疟原虫雄配子体1.形态香蕉形或腊肠形,两端钝圆。
2.胞核单个核、核大疏松、淡红色、位于中央。
3.胞浆浅蓝色、淡红色。
4.色素黑褐色,松散位于核周。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弓形虫滋养体(速殖子)1.形态胞内(纺锤状),胞外(弓形、新月形、香蕉形):一端尖锐,另一端钝圆;一边扁平,另一边较膨隆。
2.胞浆蓝色、淡蓝色3.胞核紫红色,位于中央偏钝圆的一端。
4.副核体浅红色颗粒状,位于胞核与尖端之间。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利杜体)1.大小较大2.形态卵圆形(船形)、圆形3.胞浆淡蓝色、深蓝色,偶有空泡4.胞核单个、淡紫红色、核大呈卵圆形5.动基体紫红色、杆状、较小而位于核旁6.分裂方式二均分裂形象记忆为,'船尾尾巴小雨伞'(黄道连教授)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荚膜组织胞浆菌1.大小较大2.形态圆形、卵圆状、3.胞浆淡蓝色、半月形,周围有'晕'4.胞核单个、紫红色、圆形或半圆形5.分裂方式出芽繁殖,分裂前形成瓶颈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马尔尼菲青梅菌1.大小较大2.形状圆形、椭圆形、腊肠状3.胞浆淡蓝色,周围有荚膜4.胞核 1~3个、紫红色5分裂放式分裂繁殖6.横隔分裂前形成横隔形象记忆为,'一河两岸'、'斗鸡眼'(黄道连教授)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发布于 2017-08-31。
弓形虫
![弓形虫](https://img.taocdn.com/s3/m/7605c9d6b14e852458fb57df.png)
(二)治疗:药物+免疫增强剂:
对急性期患者应及时药物治疗,但尚无理想的特效药物。乙胺嘧啶、磺胺类对增殖期弓形虫有抑制生长的作用。常用制剂为复方新诺明,亦可与乙胺嘧啶联合应用提高疗效,对孕妇应忌用。
刚地弓形虫
本虫是一种机会致病寄生虫,广泛寄生于人和多种动物有核细胞内,引起人兽共患的弓形虫病。
一、形态:1、滋养体:增殖至一定数目时,胞膜破裂,速殖子释出,随血流至其它细胞内继续繁殖;假包囊。2、包囊:囊内滋养体称缓殖子;3、卵囊:成熟卵囊含2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含4个新月形子孢子;4、裂殖体;5、配子体。
临床表现:通常是无症状的。
1.先天性弓形虫病:发生于初孕妇女,经胎盘感染胎儿,可致流产、早产、畸胎或死产。怀孕早期感染畸胎发生率高。
主要累及大脑和眼,如脑积水、脑钙化、视网膜脉络膜炎和精神、动物障碍为典型症候。
2.获得性弓形虫病(多为隐性感染,属机会致病原虫,AIDS等病时转为急性重症,恶化)
五.流行:
1、传播途径:胎盘+口+伤口:感染的肉、蛋、奶制品,污染的食物、水源和土壤。2、传染源:动物为主,猫科动物重要,人通过胎盘。3、易感人群:为普遍易感;胎儿、婴幼儿、肿瘤和艾滋病患者等免疫功能受累的人。
弓形虫病广泛流行的原因
1、生活史各个阶段均具感染性;2、中间宿主广泛,140余种哺乳动物易感;3、在终宿主与中间宿主之间、中间宿主之间、终宿主之间均可互相传播;4、包囊在中间宿主组织内可长期生存;5、卵囊排放量大,被感染的猫可持续10~20天,每天排放量1000万个卵囊;6、滋养体、包囊、卵囊均具有较强的抵抗力。
075 弓形虫
![075 弓形虫](https://img.taocdn.com/s3/m/419f7c056c175f0e7cd13722.png)
六.防治原则:
①教育群众不要吃生的或半生的肉、蛋、 奶制品;
②孕妇不养猫不接触猫,定期作弓形虫 常规检查(自怀孕开始,每6周复查1次)一 但发现感染应及时治疗或终止妊娠; ③加强对畜、禽饲养的管理,加强肉类 食品的加工、卫生检疫及监测;
17
流行环节
⒈传染源:动物是主要传染源,猫和猫科动物
是重要的传染源,人类只有通过胎盘垂直传播才 具有传染源意义。
⒉传播途径:人类感染主要食入未煮熟的含各发育期 的弓形虫肉制品、蛋品、乳类或被卵囊污染的食物和饮水 感染;肉类加工人员和实验室工作人员有可能经口、鼻、 眼结膜或经破损的皮肤、粘膜感染;经胎盘、输血或器官 移植也能感染;节支动物携带卵囊也有一定的传播意义
◆滋养体,在急性期的假包囊内称速殖子,在慢性期的包囊内称缓殖子。
2
⒈滋养体: 呈弓形或月牙形,一端较尖,
一端钝圆,一边扁平,另一边较膨隆;经 姬氏或瑞氏染色后,胞浆呈蓝色,胞核呈 紫红色,核位于虫体中央。
3
⒉包囊、假包囊:均寄生在宿主的组织细
胞内。
假包囊:是急性期形态,无囊壁,囊内虫 体称速殖子。 包囊:是慢性期形态,圆形或椭圆形,具 有一层弹性的囊壁, 囊内的虫体称缓殖子。
⒉血清学试验:由于病原检查阳性率低,所以具有
重要的参考价值。常用的方法有 :
①染色试验:具有良好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
原理:活的滋养体在有致活因子的参与下与样本的特
异性抗体作用,使虫体表膜破坏而不为美蓝染色。镜检时
60%虫体不着色为阳性。因需要活虫,广泛应用受
到限制。 ②间接血凝、ELISA等。 ③PCR及DNA探针技术:近年已用于诊断,具
简述弓形虫的生活史
![简述弓形虫的生活史](https://img.taocdn.com/s3/m/fe2e7bea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30.png)
简述弓形虫的生活史
弓形虫是一种单细胞原生动物,它的生活史很特殊。
弓形虫有两种不同的形态:滋养体和孢子体。
滋养体是弓形虫的有机体形态,它可以在宿主体内进行繁殖。
孢子体是弓形虫的非有机体形态,它可以在环境中存活很长时间。
弓形虫的生活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弓形虫通过摄入寄主的组织和体液来感染宿主。
它可以感染哺乳动物、爬行动物和鸟类等许多不同种类的动物。
在宿主体内,弓形虫会转化为滋养体并进行繁殖。
这个过程会持续数天到数周。
第二阶段:在宿主体内繁殖的滋养体会分化为两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孢子体和滋养体。
孢子体可以离开寄主体外并在环境中存活很长时间。
滋养体则继续繁殖和感染其他细胞。
第三阶段:当其他动物食用了感染弓形虫的宿主时,它们也会被感染并成为新的宿主。
另外,人类和其他动物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孢子体或摄入被孢子污染的食物或水而感染弓形虫。
总之,弓形虫的生活史很多样化,但三个阶段都与宿主、环境和其他动物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了解弓形虫的生活史对于防止人类和动物感染弓形虫病毒具有重要意义。
- 1 -。
弓形虫(临床寄生虫检验)PPT课件
![弓形虫(临床寄生虫检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4a33edffd0a79563c1e72c0.png)
-
-
20
六、防治原则
1.治疗患者 嘧
常用药物,乙胺
啶、磺胺类药物联合使用,怀孕4~5个月
感染的孕妇应使用螺旋霉素治疗。
2.加强对动物的管理和肉类的检疫。
3.加强卫生宣传教育。
-
-
21
弓形虫卵囊
-
-
9
二、生活史
-
-
10
生活史要点
1. 在人体内寄生部位及寄生细胞 弓形虫 可
寄生于人体的几乎所有组织和器官;寄生于所有
的有核细胞。弓形虫属于细胞内寄生虫。
2. 感染期 卵囊、滋养体、包囊及假包囊。
3. 感染方式
Ⅰ经口感染,感染期为卵囊、滋养体、包囊及假 包囊;
Ⅱ经伤口感染、输血感染、胎盘感染、器官移植
物涂片,经姬氏染色后找滋养体,但阳性率不高。
(2)动物接种和细胞培养法:涂片染色法检 查
结果为阴性者,取剩余体液或活组织穿刺物接种
易感动物,1周后剖杀,取腹腔液镜检。或取样本
进行细胞培养,检查滋养体。
2.血清学诊断
主要方法有:染色试验、IHA、ELISA、IFA
等。 -
-
18
弓形虫脑炎的影像诊断
A:CT
B: MRI
-
-
19
五、流行
弓形虫呈世界性分布,人和多种哺乳动物都可感染, 人 群感染率为25%~50%,多数属于隐性感染。
流行的原因是: 1.与养猫关系密切,卵囊的排放量大。 2.感染阶段多(如卵囊、包囊、假包囊、滋养体等) 3.对中间宿主和寄生的组织细胞(任何有核细胞)选 择性不强。 4.可在中间宿主之间、终宿主之间、终宿主与中间宿 主间相互感染。 5.包囊在中间宿主组织内成活时间长,卵囊和包囊对 外界抵抗力强。 6.感染方式多而简单。
弓形体
![弓形体](https://img.taocdn.com/s3/m/df4056d326fff705cc170a61.png)
治疗
治疗猪疥螨的药物种类、制剂和用药方法很多,有有机磷 类、有机氯类、拟除虫菊酯类和脒类化合物及硫黄,烟 草浸液等天然杀虫药,对疥螨均有很好的杀灭效果。下 面仅介绍几种常用的药物和用法,供广大养殖户朋友选 用。①2%-5%敌百虫水溶液或1%-2%敌百虫废机油合剂 ,患部涂擦。注意用敌百虫治疗时,不可用碱性水洗刷 ,以免引起中毒。②0.025%-0.05%蝇毒磷水乳剂喷淋、 涂擦或药浴。③杀虫脒(氯苯脒)0.1%-0.2%水乳剂喷 淋、涂擦或药浴。④2.5%双甲脒乳油剂(特敌克),用 水200-500倍稀释,涂擦或喷淋患部。⑤伊维菌素(害 获灭)或阿维菌素(虫克星),按每公斤体重0.3毫克 皮下注射,或用浇泼剂沿背部皮肤浇泼。
1.滋养体(速殖子)
形态
香蕉形或半月形,一端较尖,一端钝 圆。一边较平,一边较弯曲。大小约为6 x 3um 。核一个,位于中央。副核一个, 位于一端。吉氏染 色,胞质——蓝色
,核和副核——红
色。
2.包囊
形态
•圆形或椭圆形,大小差别很大,5— —100um(直径)。囊壁有彈性,内 含几个至几千个缓殖子或囊殖子。 •包囊有假包囊和包囊。假 包囊常见于急性期病人。 包囊常见于慢性期病人。
(2)慢性期
不引起炎症。
3. 隐性感染者
临床症状
病猪发热,体温升高至40℃-42℃,并 稽留1周以上,食欲减退或废绝,精神沉 郁,昏睡;眼结膜充血,眼角有脓性分 泌物粘附;呼吸急促,呈腹式呼吸;流 鼻涕,咳嗽;耳朵、四肢末端、腹下、 股内侧、臀部等部位出现紫红色斑块, 有的病猪在耳壳上形成痂皮,耳尖发生 干性坏死;初期便秘,粪便干结呈颗粒 状,后期出现拉稀,呈煤焦油状。
四、诊断
• • •
涂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色法
弓形虫(2007)
![弓形虫(2007)](https://img.taocdn.com/s3/m/9f8dd61252d380eb62946de2.png)
(2)宿主的免疫状态 宿主的免疫状态
免疫功能正常: 免疫功能正常:多数表现为隐性感染 免疫功能降低或缺陷(如艾滋病):可发生 免疫功能降低或缺陷(如艾滋病):可发生 ): 致死性播散感染 包囊与假包囊可相互转换: 包囊与假包囊可相互转换: 宿主免疫力强---慢性期, 宿主免疫力强---慢性期,包囊 ---慢性期 宿主免疫力弱---急性期, 宿主免疫力弱---急性期,假包囊 ---急性期
②后天性弓形虫病
常多脏器损害。 常多脏器损害。 脑炎、脑膜脑炎、癫痫、精神异常 脑炎、脑膜脑炎、癫痫、 眼视网膜脉络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视力 眼视网膜脉络膜炎、虹膜睫状体炎、 淋巴结肿大(多为颌下、颈后淋巴结) 淋巴结肿大(多为颌下、颈后淋巴结) 肺、心、肝、肾等炎症 肿瘤、器官移植、放疗、使用免疫抑制剂、 肿瘤、器官移植、放疗、使用免疫抑制剂、 免疫缺陷(AIDS)---均可使隐性感染转 急性感染、致死
在终宿主
要点: 要点:
(1)为循环传播型,通常需要二个宿主, 为循环传播型,通常需要二个宿主, 营无性和有性生殖, 营无性和有性生殖, 但亦可不进行宿主更换。 但亦可不进行宿主更换。 中间宿主:多种哺乳动物(包括人) (2)中间宿主:多种哺乳动物(包括人) 进行肠外无性生殖 终宿主: (3)终宿主:猫科动物 但猫同时可作中间宿主) (但猫同时可作中间宿主) 进行肠上皮细胞内的有性生殖 及无性生殖) (及无性生殖)
六、流行
分布: 1、分布: 全球性,人兽共患,人群抗体阳性率25-50%。 全球性,人兽共患,人群抗体阳性率25-50%。 25 多呈隐性感染 我国:平均阳性率为4.9% 我国:平均阳性率为4.9%
人 体 弓 形 虫 阳 性 率 的 分 布
弓 形 虫 感 染 的 病 例 分 布
弓形虫滋养体
![弓形虫滋养体](https://img.taocdn.com/s3/m/3377f06955270722192ef7f4.png)
15
四、实验室诊断
(一)病原学诊断 1. 涂片染色法或组织切片法 ➢ 取急性期标本离心沉淀涂片,或取组织活检标本 涂片,或实质器官标本切片,染色镜检滋养体 2. 动物接种分离法或细胞培养法 ➢ 小鼠腹腔或离体培养的1单6 层有核细胞 ➢ 阳性率高但耗时长,是当前常用的病原学检测法
16
(二)血清学诊断
制品 ➢ 加强动物和肉类食品卫生检疫制度 ➢ 孕妇避免与猫、猫粪接触,孕早期TORCH检查
22
➢ 疫苗免疫:亚单位疫苗、复合基因疫苗
22
(四)防治
2. 治疗 ➢ 急性期:乙胺嘧啶、磺胺类药物联合应用抑制
增殖期弓形虫 ➢ 孕妇:螺旋霉素、阿奇霉素,免疫增强剂适当
应用
23
23
小结
白蛉 1. 刚地弓形虫滋养体的形态特点; 2. 刚地弓形虫的生活史过程; 3. 刚地弓形虫的致病机制、临床表现和防治措施。
24
24
2. 获得性弓形虫病 ➢ 出生后从外界获得的感染,常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 ➢ 淋巴结肿大:颌下、颈后淋巴结,伴发热、肝脾大 ➢ 弓形虫脑病:脑炎(癫痫、精神异常) ➢ 弓形虫眼病:视网膜脉络膜炎(可致失明)
14
14
三、致病
15
➢ 脑弓形虫病病理标本: ➢ 眼弓形虫病眼底病变:
脑部广泛的坏死灶
视网膜和脉络膜损伤
6
弓形虫滋养体
一、形态
2. 假包囊
➢ 急性期中间宿主有核细胞内速殖 子不断增殖,形成数个至20多个 由宿主细胞膜包绕的虫体集合
3. 包囊
➢ 慢性期或隐性感染时,中7间宿主 组织中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包囊, 囊壁由虫体分泌
7
弓形虫假包囊 弓形虫包囊
一、形态
弓形虫病传播途径有哪些呢?
![弓形虫病传播途径有哪些呢?](https://img.taocdn.com/s3/m/cae9b7ef9ec3d5bbfc0a7410.png)
弓形虫病传播途径有哪些呢?
弓形虫是一种寄生虫,这种虫会寄生在人的细胞里面,并且会随着血液流动到全身各部位,比如会随着血液进入大脑、心脏等部位,这会导致人的免疫力下降,从而造成各种严重的疾病,所以危害非常大。
弓形虫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传播,大家要警惕以下三大传播途径。
★一、弓形虫在生活史中有五种不同的形态
即滋养体、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卵囊。
滋养体呈香蕉形成半月形,长约4~7μm,宽约2~4μm。
在终末宿主猫体内具有全部五种形态,而在中间宿主体内只有滋养体和包囊两种形态。
在弓形虫的传播中意义最大的是卵囊和包囊,其次是滋养体。
★二、弓形虫的终宿主是猫和猫科动物
其主要传染源是包囊、卵囊,存在于猫科动物的粪便中。
通过各种途径污染散播,任何动物只要食用被弓形虫的包囊、卵囊或活体入浸的食物,都会受感染。
现在已知会受感染包括人在内的已有140多种动物。
现在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它是经什么途径令我们受感染的。
★三、任何动物食入弓形虫的包囊
卵囊或活体,都能受到感染而患弓形虫病。
猫科动物的粪便中,常带有卵囊。
可以污染草原、牧场、蔬菜、水果等。
猫的身上和口腔内常常有弓形虫包囊和活体,直接接触猫易受感染。
而狗的身上和口腔内常有包囊或活体,养狗的人不
小心可能感染。
★四、其他家畜、家禽,如:鸡、鸭、鹅、猪、牛、马、羊等动物体内有时带弓形虫包囊和活体。
所以食用肉,蛋奶也可能感染。
鱼肉体内有时也有弓形虫包囊或活体,鱼也是一个传染源。
另外某些吸血昆虫,叮咬人时也可以感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பைடு நூலகம்24
12
(二)临床表现
1. 先天性弓形虫病 ➢ 是妇女在妊娠期间感染弓形虫,虫体经胎盘血流
引起胎儿的弓形虫病 ➢ 妊娠早期感染:流产、早产、死产,脑积水、小
脑畸形、脊柱裂等,增加妊娠合并症 ➢ 妊娠中、晚期感染:胎1儿3 多数出生时表现为隐性
感染,出生后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眼部受损的症 状
13
(二)临床表现
6
弓形虫滋养体
一、形态
2. 假包囊
➢ 急性期中间宿主有核细胞内速殖 子不断增殖,形成数个至20多个 由宿主细胞膜包绕的虫体集合
3. 包囊
➢ 慢性期或隐性感染时,中7间宿主 组织中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包囊, 囊壁由虫体分泌
7
弓形虫假包囊 弓形虫包囊
一、形态
4. 卵囊 ➢成熟卵囊含2个孢子囊,每 个孢子囊含4个子孢子 ➢圆形或椭圆形 ➢直径10~12µm ➢有两层光滑透明的囊壁
制品 ➢ 加强动物和肉类食品卫生检疫制度 ➢ 孕妇避免与猫、猫粪接触,孕早期TORCH检查
22
➢ 疫苗免疫:亚单位疫苗、复合基因疫苗
22
(四)防治
2. 治疗 ➢ 急性期:乙胺嘧啶、磺胺类药物联合应用抑制
增殖期弓形虫 ➢ 孕妇:螺旋霉素、阿奇霉素,免疫增强剂适当
应用
23
23
小结
白蛉 1. 刚地弓形虫滋养体的形态特点; 2. 刚地弓形虫的生活史过程; 3. 刚地弓形虫的致病机制、临床表现和防治措施。
➢ 染色实验、IHA、ELISA等方法查血清IgM、IgG 类抗体
➢ 是目前弓形虫病广泛采用的重要辅助诊断手段
17
17
(三)分子生物学诊断
➢ 灵敏、特异,可用于早期诊断 ➢ PCR、DNA探针技术
18
18
五、流行与防治
(一)流行
1. 流行概况
➢ 全球性分布,广泛分布于人与哺乳类、 鸟类
2. 流行因素
(三)流行环节
1. 传染源 ➢ 感染的动物(猫)与孕妇 2. 传播途径 ➢ 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 3. 易感染群 ➢ 普遍易感。胎儿、婴幼21 儿、肿瘤和艾滋病等免疫
功能低下或缺陷者尤甚 ➢ 与接触机会成正比
21
(四)防治
1. 预防 ➢ 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提高防病意识 ➢ 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肉或未熟的肉、蛋、奶
为其中间宿主 ➢ 是一种机会性致病原虫,4 寄生于人体引起弓形虫
病
4
一、形态
➢ 弓形虫生活史全过程有5种主要形态:
滋养体
包囊
裂殖体
配子体
卵囊
5
5
一、形态
1. 滋养体 ➢寄生于中间宿主有核细胞内, 包括假包囊内的速殖子和包 囊内的缓殖子 ➢香蕉形或新月状,一端较尖 一端较钝圆,一边扁平,另
6
一边较膨隆 ➢长4~7μm,宽2~4μm
2. 获得性弓形虫病 ➢ 出生后从外界获得的感染,常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 ➢ 淋巴结肿大:颌下、颈后淋巴结,伴发热、肝脾大 ➢ 弓形虫脑病:脑炎(癫痫、精神异常) ➢ 弓形虫眼病:视网膜脉络膜炎(可致失明)
14
14
三、致病
15
➢ 脑弓形虫病病理标本: ➢ 眼弓形虫病眼底病变:
脑部广泛的坏死灶
视网膜和脉络膜损伤
8
8
二、生活史
(一)生活史模式图
9
9
(二)生活史过程
1. 猫体等终宿主体内的发育过程
10
10
(二)生活史过程
2. 人体及其他中间宿主体内发育过程
11
11
三、致病
(一)致病机制 ➢ 与虫株毒力和宿主免疫状态有关,分强毒株和 弱毒株 ➢ 速殖子是宿主急性感染的主要致病阶段 ➢ 缓殖子是宿主慢性感染的主要发育阶段 ➢ 速殖子和缓殖子的相互1转2 换是弓形虫机会性致 病的生物学基础
15
四、实验室诊断
(一)病原学诊断 1. 涂片染色法或组织切片法 ➢ 取急性期标本离心沉淀涂片,或取组织活检标本 涂片,或实质器官标本切片,染色镜检滋养体 2. 动物接种分离法或细胞培养法 ➢ 小鼠腹腔或离体培养的1单6 层有核细胞 ➢ 阳性率高但耗时长,是当前常用的病原学检测法
16
(二)血清学诊断
第十九章 寄生于脉管或组织的原虫
第三节 刚地弓形虫
一、形态 二、生活史 三、致病 四、实验室诊断
2
五、流行与防治
2
学习目标
❖1.掌握 刚地弓形虫与诊断有关的形态特点、生活史 及主要致病性。
❖2.熟悉 刚地弓形虫病病原学诊断及防治措施。 ❖3.了解 刚地弓形虫病的流行。
3
3
第三节 刚地弓形虫
➢ 简称弓形虫,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原虫 ➢ 呈世界性分布 ➢ 猫科动物为其终宿主及中间宿主,人和多种动物
➢ 饮食习惯、生活条件、接触猫科动物及其来源产
品、职业
19
19
(二)流行特征
➢ 弓形虫感染普遍的原因 ①生活史中多个阶段有感染性 ②中间宿主广泛 ③可在终宿主之间、中间宿主之间、中间宿主 与终宿主之间传播 ④卵囊排出量大,持续20时间长 ⑤滋养体、包囊和卵囊抵抗力强 ⑥中间宿主体内包囊生存时间长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