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解决问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6.6解决问题作业习题冀教11
6. 硕硕在计算小数加法时,把其中一个加数3.1看成 了31,结果得62.4。正确的结果应该是多少?
62.4-31+3.1=34.5
7.小丽在计算一道小数减法算式时,将减数5.4错 看成了4.5,算出的结果是7.6。正确的结果应该 是多少?
7.6+4.5-5.4=6.7
8.我国普通的电动自行车约重40千克,比目前世界 上最小最轻的电动自行车重28.2千克。目前世界 上最小最轻的电动自行车约重多少千克?
六 小数的初步认识
第6课时 解决问题
作业习题
作业提升方向
(1)找规律 (2)用倒推法解决问题 (3)运用分析法解决小数中的比多、比少问题 (4)根据被减数、减数、差的关系求解
作业提升练
5.根据每一组数排列的规律,接着往下写。 (1)0.1 0.3 0.5 0.7 ( 0.9 )( 1.1 ) (2)0.1 0.5 0.9 1.3 ( 1.7 )( 2.1 ) (3)8.1 7.2 6.3 5.4 ( 4.5 )( 3.6 )
48÷2-15.4=8.6
作业拓展练
12. 把一根竹竿的一端竖直插入水底,浸湿的部分是 1.6米,再反过来把另一端也竖直插入水底,这时 竹竿还有比一半多0.5米是干的。你知道这根竹竿 有多长吗?
1.6+1.6+0.5=3.7(米) 3.7+3.7=7.4(米)
13. 妈妈上班为赶时间坐了出租车,到单位时出租车 的里程表显示是6千米。她应付车费多少钱?
出租车收费标准 3千米及3千米以内收费:13元 每增加1千米增加2.3元 注:每次需加1元燃油附加费
13+2.3+2.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3+1=20.9(元)
40-28.2=11.8(千克)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6.6 吃西瓜》习题课件(附答案)
1 1 2 4 4 4
(3)⑤号图形和⑦号图形共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1 1 2 8 8 8
3 2 3 1( 千克 ) 8 8 8
答:一包糖和一包饼干一共重1 千克。 (4)一个生日蛋糕平均分成8块,妈妈吃了1块,乐乐吃了2块,爸 爸吃了3块,三人共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还剩下几分之
几?
1 2 3 6 8 8 8 8
1
6 2 8 8
6 2 ,还剩下 。 8 8
六
认识分数
吃西瓜
BS 三年级下册
作业习题
作业提升方向 1.借助直观图进行计算 2.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作业提升练
11.看图列式计算。 (1)
1 3 4 6 6 6
(2)
5 3 1 8 8
பைடு நூலகம்
12.解决问题。 (1)小明看一本书,第一周看了这本书的 1 ,第二周看了这本书 7 的 2 ,第三周看了这本书的 3 ,小明三周一共看了这本书的 7 7 几分之几?还剩下几分之几没看完?
6 1 答:小明三周一共看了这本书的 7 ,还剩下 7 没看完。
1 2 3 6 7 7 7 7
6 1 1 7 7
(2)一个西瓜,爷爷吃了它的 2 ,奶奶吃了它的 1 ,这个西瓜还 8 8 剩下几分之几?
2 1 5 1 8 8 8
答:这个西瓜还剩下
5 。 8
12.解决问题。 (3)一包糖重 3 千克,一包饼干比一包糖重 2 千克,一包糖和一包 8 8 饼干一共重多少千克?
答:三人共吃了这个蛋糕的
作业拓展练
13.根据下面七巧板列式解决问题。
(1)①号、②号、③号、④号、⑤号、⑥号、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6解决问题——周期问题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6解决问题——周期问题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数学第6章第6节“解决问题——周期问题”。
本节内容主要围绕周期性问题的解决,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掌握周期性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周期性问题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周期性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策略。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实践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周期性问题的特点,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周期性问题。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或小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通过讲解周期性问题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周期性问题的基本特点和解决方法。
3. 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解决周期性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巩固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6解决问题——周期问题2.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等。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布置一些与周期性问题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高题:布置一些稍有难度的周期性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3. 拓展题:布置一些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拓展练习。
八、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合理,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2.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周期性问题。
4.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6.6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用快餐”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数学的实际问题,对于学生来讲有一定的挑战性,又是非常开放的问题。
问题(1)是让学生选择安排自己的看快餐,计算钱数。
问题(2)是让学生作为安排几个同学“用快餐”的小主人,首先考虑大家的需要合理安排,算出要花多少钱,平均每人大约多少钱,再根据每人的标准合理安排。
本节的解决问题、数据都是开放的、多种多样的,只要求学生选择的食品合适,计算正确就行。
在教学活动中,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让学生们经历运用学过的知识及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因为本节主要是开放性问题,在课堂上利用生成的素材,创新学习活动,可能会在时间上不好把握,在实际教学中还得要灵活一点。
(赠品,不喜欢可以删除)数学这个家伙即是科学界的“段子手”,又是“心灵导师”一枚。
它要是给你讲起道理来,那可满满的都是人生啊。
1.人生的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所谓追求错误的东西,就是你在无限趋近于它的时候,便无限远离了原点,却永远无法和它产生交点。
2.人和人就像数轴上的有理数点,彼此可以靠得很近很近,但你们之间始终存在无理的隔阂。
3.人是不孤独的,正如数轴上有无限多个有理点,在你的任意一个小邻域内都可以找到你的伙伴。
但人又是寂寞的,正如把整个数轴的无理点标记上以后,就一个人都见不到了。
4.零点存在定理告诉我们,哪怕你和他站在对立面,只要你们的心还是连续的,你们就能找到你们的平衡点。
5.有限覆盖定理告诉我们,一件事情如果是可以实现的,那么你只要投入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就一定可以实现。
至于那些在你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就随他去吧。
6.幸福是可积的,有限的间断点并不影响它的积累。
所以,乐观地面对人生吧!。
三年级上册数学同步教案-6.6用估算解决问题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同步教案6.6用估算解决问题人教版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要分享的是三年级上册数学同步教案——6.6用估算解决问题。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98页的内容,这一部分主要包括了利用估算来解决问题,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估算技巧,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估算的概念,并掌握基本的估算方法。
2. 能够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和技巧,难点是让学生能够将估算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包括基本概念、方法技巧以及实际问题等。
2. 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应用题等。
3. 计算器,用于示范计算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加法问题引入估算的概念,如"35+28",让学生尝试不使用计算器进行快速估算。
2. 讲解:讲解估算的基本方法,如四舍五入法、整数法等,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
3. 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题,运用所学的估算方法进行计算,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4. 应用: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时如何快速计算总价,旅行时如何估算时间等。
六、板书设计1. 估算的概念和定义。
2. 估算的方法和技巧。
3. 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
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估算的方法进行解决,并写下解题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哪些地方讲解得不够清楚,哪些学生还没有完全掌握,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
同时,我还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估算,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需要我们重点关注。
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引入估算的概念,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估算的方法和技巧。
讲解估算的基本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估算的核心思想。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6《比赛场次》说课稿(3)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6《比赛场次》说课稿 (3)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6《比赛场次》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比赛场次问题,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排列组合的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排列组合的规律,从而解决复杂的比赛场次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排列组合知识,对于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能够独立解决。
但是,对于稍微复杂一些的比赛场次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训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赛场次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排列组合在解决比赛场次问题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际问题,培养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排列组合在解决比赛场次问题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对于复杂一些的比赛场次问题,独立思考和解决。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引导发现法、讨论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自主探索排列组合在解决比赛场次问题中的应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学校运动会比赛场次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安排比赛场次。
2.探究新知: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排列组合的规律。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引导和总结。
4.练习巩固:学生独立解决一些类似的比赛场次问题,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5.总结拓展: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我将设计如下板书:比赛场次问题排列组合的应用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练习册的完成情况来进行。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6 求生活中常见百分率的实际问题丨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6 求生活中常见百分率的实际问题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掌握生活中常见百分率的求解方法。
2.认识百分数、百分数与分数的关系。
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百分数的概念和运用。
2.百分比的计算方法。
3.百分数和分数的互换。
三、教学难点1.对应百分数和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首先,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引导学生了解百分数的概念和意义,例如:有60个人中,有12人是男生,求男生人数所占比例。
2.新课讲解(15分钟)1.百分数的概念•百分数是指百分之一,即1/100。
•百分数也可以表示为分数,例如60%等价于60/100。
2.百分比百分比指百分数和基数的乘积。
例如:20%(百分数)× 120(基数)= 24(百分比)。
3.实际问题中的百分率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求某种现象的百分率问题。
例如:学校里有1000名学生,其中60%擅长文体活动,求擅长文体活动的学生人数。
3.例题演练(15分钟)1.观察例题•学校有1000名学生,其中60%擅长文体活动,求擅长文体活动的学生有多少人?•分析:基数为1000,百分数为60%,要求出百分比,即擅长文体活动的学生人数。
•解答:60% × 1000 = 600(擅长文体活动的学生数)。
2.练习•一个班有48名学生,其中有30%是男生,求男生的人数。
•除去一笔费用后,一件物品的售价为1680元,这笔费用占售价的20%,求这笔费用的金额。
4.拓展练习(10分钟)学生可以分成小组,设计各种实际生活问题,让同学们互相交流,通过解决问题来加深对于百分数的理解和应用。
5.课堂总结(5分钟)此环节,老师可以从本次课学习的重难点出发,做一次简短的问答,帮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五、作业布置练习册P27-28页第7-8题。
三年级上6.6用乘除法解决问题
三年级上6.6用乘除法解决问题三年级上 66 用乘除法解决问题在三年级上册的数学学习中,66 这一章节重点关注了如何运用乘除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这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也是他们在数学学习道路上的一个关键阶段。
乘除法是数学中的基本运算,学会用它们解决问题,不仅能提高孩子们的数学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咱们先来说说乘法。
乘法在解决问题时,常常用于计算相同数量的累加。
比如说,一个文具盒 5 元,买 3 个这样的文具盒需要多少钱?这时候就可以用乘法,5×3 = 15(元),就能得出买 3 个文具盒需要15 元。
再比如,一辆公交车上有 20 个座位,4 辆这样的公交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那就是 20×4 = 80(个),通过乘法就能快速算出总座位数。
除法呢,通常用于将一个整体按照一定的数量平均分配。
比如有 18 个苹果,要平均分给 3 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这就要用除法,18÷3 = 6(个),每个小朋友能分到 6 个苹果。
又或者,妈妈买了 20 个糖果,每个小朋友分 5 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那就是 20÷5 = 4(个),可以分给 4 个小朋友。
在实际的问题解决中,有时候情况会稍微复杂一些。
比如说,有 3 个小组,每个小组做了 8 朵花,要把这些花平均插在 6 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朵?首先,我们要算出一共有多少朵花,这就用到乘法,3×8 = 24(朵)。
然后再用除法,把 24 朵花平均插在 6 个花瓶里,24÷6 = 4(朵),所以每个花瓶插 4 朵。
还有像这样的问题:小明买了 4 本笔记本,一共花了 20 元,每本笔记本多少钱?这就是一个简单的除法问题,20÷4 = 5(元),每本笔记本 5 元。
又比如,学校组织同学们去植树,每行种 6 棵树,一共种了 30 棵树,能种几行?这也是用除法,30÷6 = 5(行),能种 5 行。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6《解决问题(2)》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6《解决问题(2)》人教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6《解决问题(2)》。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本节课主要讲解第六章第六节的内容,即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比例应用。
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掌握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比例问题,并灵活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比例问题,并正确列出比例式。
2. 能够灵活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比例问题,并正确列出比例式。
难点则是如何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用于展示例题和知识点。
2. 黑板,用于板书解题过程和比例式。
3. 练习题,用于随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今天,我们班上的一位同学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一个问题,他发现一辆面包车的速度是自行车的两倍,当他骑自行车追上这辆面包车时,他发现面包车已经行驶了12公里。
请问,这位同学骑自行车的速度是多少?2. 例题讲解:通过上面的实践情景,我们可以将其转化为比例问题。
设自行车的速度为x公里/小时,面包车的速度为2x公里/小时。
当同学追上面包车时,他们所用的时间是相同的。
根据比例关系,我们可以列出比例式:x/2x = 12/t,其中t表示同学追上面包车所用的时间。
通过解这个比例式,我们可以得到同学骑自行车的速度。
3. 随堂练习: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如果面包车的速度是自行车的两倍,当同学追上面包车时,面包车已经行驶了8公里,那么同学骑自行车的速度是多少?4. 讲解答案:根据比例关系,我们可以列出比例式:x/2x = 8/t。
通过解这个比例式,我们可以得到同学骑自行车的速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自行车的速度:x公里/小时面包车的速度:2x公里/小时时间:t小时路程:8公里比例关系:x/2x = 8/t七、作业设计有一辆汽车的速度是自行车的三倍,当汽车追上自行车时,汽车已经行驶了15公里。
6.6《用7、8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练习课》(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6.6《用7、8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练习课》(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的《用7、8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练习课》教案。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在这一节课中复习和巩固7、8的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的章节主要包括7、8的乘法口诀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熟练掌握7、8的乘法口诀,并能够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熟练掌握7、8的乘法口诀,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将口诀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7、8的乘法口诀,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先用图片展示了一些实际问题,比如有7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有8个糖果,一共有多少个糖果?让学生们思考并尝试解答。
2. 讲解口诀:然后我带领学生们复习了7、8的乘法口诀,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们理解口诀的运用。
3. 随堂练习:我给出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运用口诀计算,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4. 小组合作:我让学生们分组合作,共同解决一些综合性的问题,比如有7个小组,每个小组有8个玩具,一共有多少个玩具?让学生们通过讨论和计算得出答案。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下了7、8的乘法口诀,并在旁边标注了一些实际问题的例子,方便学生们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们运用7、8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写下解答过程。
答案:比如有7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有8个糖果,一共有56个糖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7、8的乘法口诀掌握得比较好,但在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些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课后,我会继续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辅导,并给出更多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们练习和巩固。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课后自主探索更多的乘法口诀应用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关于7、8的乘法口诀的熟练掌握程度。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6.6.5课件解决问题【课件】
六年级举行“小发明”比赛,六(1)班同 学上交32件作品,六(2)班比六(1)班多 交 1 。两个班班共交了多少件作品?
4
这个题目的已知信息和问题各是什么?
已知信息:六年级举行“小发明”比 赛,六(1)班同学上交32件作品,
1
六(2)班比六(1)班多交 4。 要求的问题是:两个班班共交了多少件作品?
16.5-15)÷15 =1.5÷15 =10%
答:第二季度的营业额比第一季度增长了10%。
2、学生夏令营组织远足,原计划3小时走 完11.25千米;实际2.5小时走完原定路程。实 际比原计划平均每小时多走多少千米?
11.25÷2.5-11.25÷3 =4.5-3.75 =0.75(千米) 答:实际比原计划每小时多走0.75千米。
4
怎么解答呢?
32 (1 1 ) 4
= 32 5
4
= 40 (件)
32+40=72(件)
答:两个班共交了72件。
六年级举行“小发明”比赛,六(1)班同
学上交32件作品,六(2)班比六(1)班多 交 1 。两个班班共交了多少件作品?
4
你怎的么解解答答对呢吗??怎么检验?
可以用六(2)班的上交作品数42件,减去六
(1)班的上交件数,就是六(2)班比六(1)
班多交的件数,然后用多交的件数除以六(1)
班的件数,看得到的数是1 不是 ,列式为(40-
4Hale Waihona Puke 32)÷32,也就是六(2)班比六(1)班多1 交 。
所以答案正确。
4
你能说出哪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1)收入、支出、结余 收入-支出=结余
(2)单价、数量、总价 单价×数量=总价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6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6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 理解并掌握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2. 能够正确运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特点。
2. 学会运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 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乘法问题。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解题思路。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分数乘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引入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新课讲解1. 讲解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特点。
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通常涉及到多个分数的乘法运算,且问题的条件较为复杂。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将其转化为分数乘法问题。
2. 讲解解题方法。
第一步: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问题的条件。
第二步:找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将其转化为分数乘法问题。
第三步:根据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则,进行计算。
第四步:检查计算结果,确保答案符合实际情况。
3. 通过具体案例,演示解题过程。
三、案例分析1. 出示案例,让学生独立思考,找出解题思路。
2. 学生分享解题思路,教师点评并给出正确答案。
3. 分析案例中的关键步骤和易错点。
四、课堂练习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点评。
五、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2. 提醒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如检查计算结果、理解问题条件等。
3.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练习,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024-2025学年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6.6 用连加解决问题
口答:李叔叔一共有32个或37个橘子。
课堂小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
解决同数连加的问题, 可以用连加计算,也可 以用列表的方法解决问 题。
口答:一共买了24个苹果。
选自教材第74页做一做第1题
2 算一算。
5+5+5=15 3+3+3=9 7+7+7=21
4+4+4= 12 8+8+8= 24 10+10+10= 30
3 下面一共有多少个 ?
4+4+4=12(个) 口答:一共有12个 。
4 4袋奶糖共有多少块?
7个
7个
7个
7个
7+7+7+7=28(块) 口答: 4袋奶糖共有28块。
这样计算对吗? 验证一下吧!
4 3名同学一起折小星星,每人折了6个。
一共有18个小星星。
他们一共折了多少个小星星? 计算结果正确
数一数。 数一数桌子上3个同学折的小星星是不是18个,是18 个说明计算结果正确,不是18个,说明计算错误。
4 3名同学一起折小星星,每人折了6个。
18-6=12 12-6=6 6-6=0
他们一共折了多少个小星星? 计算结果正确
用减法检验。
用计算结果18连续减去6,看减去3次后是否等于0,等 于0,说明计算结果正确,不等于0,说明计算结果错误。
想一想 一共有多少块巧克力?
每盒有9块巧克力。 9+9+9=27(块) 口答:一共有27块巧克力。
课堂练习 1
爸爸买了3袋苹果,每袋8个,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 8+8+8=24(块)
6个 6个 18个 6个
口答:他们一共折了18个小星星。
4 3名同学一起折小星星,每人折了6个。
他们一共折了多少个小星星?
可以列 表计算 问题。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6《比赛场次》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6《比赛场次》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6《比赛场次》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用排列组合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比赛场次问题。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感知到问题的实际背景,进而引导学生用排列组合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这部分内容既巩固了学生对排列组合的理解,又提高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排列组合的基本知识,对于如何用排列组合的方法解决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因为情况复杂而无法正确列出所有的可能性,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排列组合问题,并教会他们如何有条理地列出所有可能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比赛场次问题的实际背景,掌握用排列组合的方法解决比赛场次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通过实例,感知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理解比赛场次问题的实际背景,掌握用排列组合的方法解决比赛场次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排列组合问题,并有条理地列出所有可能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实例,引导学生直观感知问题。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学校的篮球比赛实例,引导学生感知比赛场次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排列组合的方法解决比赛场次问题,让学生列出所有可能性。
3.讲解与演示: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排列组合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比赛场次问题的方法。
4.练习与拓展:给学生出示不同类型的比赛场次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解决比赛场次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
二年级下册数学6.6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件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划船吗?来说一说你们划船的经历吧!
知道了什么?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 要租多少条船?
你知道了什 么?能提出 什么问题?
知道了:
22个学生去划船。 每条船最多坐4人。
解决问题: 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知道了什么? 说一说:在题目中最多和至少分别是什么意思?
答:至少要运4次才能运完这些菠萝。
50名同学去野营,如果每6人住一顶帐篷,至少 需要多少顶帐篷?
50÷6 =8(顶)……2(人)
8+1=9(顶)
答:至少需要9顶帐篷。
二(1)班开班会,小丽要给到会的28位家长每 人倒1杯水,1壶水可以倒6杯。需要几壶水?
28÷6 =4(壶)……4(杯)
4+1=5(壶) 答:需要5壶水。
每条船最多坐4人 5条船最多能坐20人。 6条船肯定能坐22人。 租船数最少。
试一试:
5元/个
3元/个
4元/个
(1)小丽有10元钱,买3元一个的面包,最多能买几个?
10÷3=3(个)……1(元)
答:最多能买3个。
试一试:
5元/个
3元/个
4元/个
(2)用这些钱能买几个4元的面包?说说理由。
10÷4=2(个条船所坐的人数,不多于4个人。 至少: 最少需要几条船才能放下22个人。
能坐满的尽量坐满。
怎样解答?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 租多少条船?
求要租几条船,就是求22里有几个 4,应该用除法解答。
22÷4
怎样解答?
怎样解答? 试一试:你能先用圆片摆摆试试吗?
答:剩下的2元不够再买1个,所以能买2个面包。
6.6.6百分数问题解决例5【教案】
降 涨 50% 30%
20%
15%
10%
7%
变化幅度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老师填写数据。
降 涨 50% 30%
20%
15%
10%
7%
变化幅度 25%
9%
4% 2.25% 1% 0.49%
(3)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1、降或涨的百分比越大,那么变化的幅度越大。反之亦然。 2、变化的幅度等于涨、降的两个百分数相乘的积。】 (4)小结:开始我们研究这道题的时候,感觉到缺少条件,通过我们的研究发 现:原来这个条件就隐藏在题目中。通过我们继续研究发现:先涨后降,和先降后涨, 结果是一样的。最后我们能过分组举例,又知道了:原来降或涨的百分比越大,那么 变化的幅度越大;并且变化的幅度等于涨、降的两个百分数相乘的积。
(2)果园里苹果树的棵数比梨树多 50%。
(3)冰箱原来售价是 1800 元,现在价格降了 10%。
2、只列式不计算:
(1)某种商品 3 月的价格是 100 元,4 月价格比 3 月价格涨了 20%。4 月的价格
是多少元?
(2)某种商品 3 月的价格是 100 元,4 月价格是 120 元。4 月的价格比 3 月上涨
()
(2)果园里有桃树 25 棵,有梨树 20 棵,桃树比梨树多 5%。 ( )
(3)一种商品先降价 20%,再涨价 20%,现价和原价相等。
()
(4)苹果有 60 ㎏,香蕉比苹果少 50%,香蕉有 30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综合:
1、一件衣服,先涨价 10%后,又涨价 20%,现价比原价涨了百分之几?
2、某种蔬菜去年 3 月第一周比上一周涨价 5 %,第二周比第一周涨价 5 %。 两周一共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为单位“1” 不同。
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 降价和涨价的幅度都是 20%,但降价和涨价的 具体钱数却不同呢?
三、知识应用
1. 某电视机厂计划某种型号的电视机比去年增产50%, 实际又比计划的产量多生产了10%。此型号的电视机 今年的实际产量是去年的百分之多少?
方法二: 假设去年产量是1。 1×(1+50%)×(1+10%)=165% 答:今年的实际产量是去年的165%。
果假设此商品3月的价 格是a元,发现得到的 结论和前面得到的结
论是一致的。
(1)a×(1-20%)×(1+20%)=0.96a (2)(a-0.96a)÷a=0.04=4% 答:5月的价格和3月比降了,变化幅度是降低了4%。
二、探究新知
某种商品4月的价格比3月降了20% ,5月的价 格比4月又涨了20% 。5月的价格和3月比是涨了还 是降了?变化幅度是多少?
3. 某服装店的老板,将两件不同的衣服均以每件180 元的价格出售,结果一件赚了20%,另一件赔了 20%,小刚说这个老板正好不赔也不赚。你同意 小刚的说法吗?
我是这样想的。
180÷(1+20%)=150(元) 180÷(1-20%)=225(元) 180×2=360(元) 150+225=375(元) 375元>360元 答:老板赔了,小刚说得不对。
解决问题
一、复习旧知
说一说下面各题中表示单位“1”的量。
(1)连环画的本数是故事书本数的37.5%。
(2)美术小组的人数相当于科技小组人数的60% 。
(3)冰箱价格的 1 是洗衣机的价格。 2
(4)苹果树的棵数是梨树棵数的 3 ,桃树棵数是
苹果树棵数的 2 。
4
3
二、探究新知
某种商品4月的价格比3月降了20% ,5月的价 格比4月又涨了20% 。5月的价格和3月比是涨了还 是降了?变化幅度是多少?
读一读题,你都知道了 什么?
现在我们只知道每两个月 之间价格的变化幅度,但 商品原来的价格却未知, 想一想可以怎么办呢? 你会解答吗?
二、探究新知
某种商品4月的价格比3月降了20% ,5月的价 格比4月又涨了20% 。5月的价格和3月比是涨了还 是降了?变化幅度是多少?
想一想还可以 怎样做?
也可以直接假设此商品3 月的价格是1。
(1)1×(1-20%)×(1+20%)=0.96 (2)(1-0.96)÷1=0.04=4% 答:5月的价格和3月比降了,变化幅度是降低了4%。
二、探究新知
某种商品4月的价格比3月降了20% ,5月的价
格比4月又涨了20% 。5月的价格和3月比是涨了还
是降了?变化幅度是多少?
我是这样检查的:如
做对了吗?检查一下!
三、知识应用
2.
9月初鸡蛋价格比7月初 涨了还是跌了?涨跌幅度 是多少?
先和同桌说一说 你的想法,再用 你自己最喜欢的 方法做一做。
(1)1×(1+10%) ×(1-15%)=0.935 (2)(1-0.935)÷1=0.065=6.5% 答:9月初鸡蛋价格比7月初跌了,跌了6
作业:第93页练习十九,第12题、第13题、 第1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