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艾米丽玫瑰》之隐喻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之隐喻赏析摘要《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经典作品,它以时空跳跃的叙事模式、多元化的视角,精炼地描绘出美国南方的兴衰史,揭露了人性的复杂与邪恶。福克纳借助艾米丽与荷默,真实映射出南方守旧传统与北方工业文明的激烈冲突。文中的玫瑰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它不仅是献给艾米丽的,更是献给令人缅怀的南方故土,饱含着深深的眷恋。玫瑰无言,但透过鞭辟入里的隐喻手法,我们听到了它无声的呐喊。
关键词:《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人物隐喻事物隐喻南北冲突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一玫瑰的诉说:故事梗概
威廉·福克纳被视为西方文坛上的“现代经典作家”,他的作品往往意象丰富、人物众多、视野多元、题材广阔,虚构出一个个活灵活现的生活场景,以小见大地映射着美国社会。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首次发表于1930年4月,也是作者在全国性杂志上刊登的第一篇短篇小说。故事发生在作者虚构的小镇——约克纳帕塔法县的杰弗逊小镇上,女主人公艾米丽出生于南方贵族家庭,从小生活在父亲的过度保护之下。骄傲的父亲轻视所有上门求婚的青年,拿着鞭子一个个赶走,也断送了艾米丽的大好青春,她成为别人眼中孤僻、怪异的老处女。父亲死后,艾米丽邂逅了来自北方的修路工荷默·伯隆,并付出了自己沉积的全部爱意。然而由于门第的悬殊和舆论的压力,荷默最终萌生去意,绝望之下的艾
米丽亲手毒死了情人并藏尸于卧室,与尸体相守了几十年光阴,直到她死后才真相大白。
整个故事悬念丛生、曲折离奇,隐约可见哥特式恐怖小说的剪影。在短短的5000字之内,作者隐喻出内战过后南方种植园经济所受的冲击以及南方没落贵族的守旧心态,揭示南北不可调和的冲突与矛盾。隐喻手法几乎成为这篇现代短篇小说的一大特色,平凡的故事中富含深刻的象征意味,令人展开联想。
艾米丽是“一座纪念碑”,隐喻南方传统制度和道德观,她的悲惨经历预示着守旧传统的失败与没落;荷默隐喻北方文明,在内战后以新兴的文化侵入南方,影响着根深蒂固的传统挂念,作者让艾米丽爱上了一个典型北方小伙,暗示着北方文明既新奇具有吸引力,又有其消极的特质从而注定主人公悲剧式结局;黑奴托比隐喻南方奴隶制度,起到烘托主题的重要作用,他一直守护着艾米丽直至她去世,托比的最终消失表明旧秩序下的奴隶制结束不可避免,随着贵族的消失,它终将走向灭亡。除了三个主要人物外,作者还构建了玫瑰、老房子、丛林、长老等特殊的意象,借以隐喻时代背景下的各方势力的矛盾,将人性抽丝剥茧、娓娓道来,以默剧的效果不动声色地直指人心。
二赏析故事中的人物隐喻
作者以隐喻暗示社会的奥秘,塑造了几个鲜明的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思想,对艾米丽、荷默、托比及艾米丽的父亲的隐喻描写,都蕴含着特定的意象含义,直接联系着小说人物特色和文章主旨。
1 艾米丽:守旧的南方传统
核心人物艾米丽是备受关注的传统的化身,她代表大势已去、走向没落的南方种植园主和贵族势力,是历史变革中旧道德、旧秩序、旧心态的化身,更是南方社会的现实缩影。
美国内战的结束使南方的辉煌一去不复返,然而仍有许多贵族庄园主守着没落的南方传统,拒绝接受现实的冲击,艾米丽这个隐喻主体被他们视为“贵族”的最后象征,几近疯狂地保护着。艾米丽在世时,活在束缚和压制之下,自己的爱情都逃不开舆论的压抑,当她去世时,全镇的人都参加了葬礼,把她与南北战争中阵亡的军人埋在一起,因为她是人们心中的“纪念碑”,是消亡的旧传统。
首先,艾米丽与世隔绝、顽固古怪,抵制现代工业文明,可以说是典型的南方势力代表。她总是把头抬得高高的,甚至当人们对她的堕落已经深信不疑时依旧如此,仿佛她的全部需要就是人们对她作为格里尔逊家族末代人物的认可和尊重,这是她可悲的“贵族式”美德和骄傲。此外,艾米丽坚定不移地捍卫着南方传统,尽管时代变迁,她依旧坚持匪夷所思的生活方式和阶级特权。例如“思想开明的第二代镇长”上台时,艾米丽拒绝纳税,甚至不知道早前豁免她纳税义务的萨特里斯上校已经逝世多年;又如,在全镇实行免费邮递制度后,艾米丽依旧不肯在门口钉上金属门牌号和邮箱。这些故事中的细节刻画,都隐喻南方落寞势力如何抵抗社会变化和先进文明的侵袭。
其次,福克纳对南方女性给予极大的关注,在对艾米丽人物形象的
设置中得以表现。艾米丽具有那个时代典型南方女性扭曲的性格和古怪的行为,她是强大父权和传统道德的牺牲品,无论精神还是肉体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摧残。从个性上说,南方人竭力维护自己的奴隶制,义无反顾地与工业文明对峙,骨子里流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意识,从故事中艾米丽对小镇居民的态度可见一斑。同时,艾米丽又是具有双重人格的,她是一个与生俱来的女性角色,又有男人般的身体和思维方式,拥有对权力的渴望和控制欲,从她向乔撒娇提议他去黑人学校学习的情节中,得以体现。这种强烈的个性是历史的产物,是南北对峙的社会矛盾造成的影响。从命运上说,艾米丽年轻的时候受制于父亲,失去了青春,中年时又深受腐朽传统和门第限制的压抑,失去了爱情,她对北方人荷默的爱情之火被无情扑灭,终其一生做不了一个独立、完整的女人,她与尸体相伴更像是一种对父权社会的挑战,而这种抗争又是多么的无力和悲哀。艾米丽作为南方贵族的后裔和代表,人们对她是又钦佩又敬畏的,甚至把她丰碑化。残酷的是,艾米丽从未被当做有血有肉的人来对待,她只是抱残守缺的南方旧传统。她其实是一个充满矛盾的综合体,是历史转型时期受清教主义迫害的可怜人,她痛苦地挣扎在现实与过去、个人与集体、希望与失望、传统与反抗之中。终其一生,都为得到象征着爱情的玫瑰,死在了自己编织的牢笼里,福克纳为她献上的一朵玫瑰,是同情也是怜悯,更是作者对南方旧传统深深的悼念和感怀。
2 荷默:潮涌的北方文明
美国内战之后,北方新兴的工业文明极大地冲击着南方文化传统和社会生活,让隐喻旧传统的艾米丽不可自拔地爱上典型北方佬荷默恰恰预示着这种冲击。荷默四处游走、及时行乐,见多识广又缺乏基本的责任感,正是作者担忧的新兴北方文明的隐喻,改变也摧毁一切。
首先,作者通过男主人公的人格魅力隐喻出北方文明是富有活力、感染周边的。文中的荷默个子高大、声音洪亮,年轻且精明强干,总有一群群孩子跟在他身后听他责骂黑人,初来乍到便让全镇的人都熟识,他带着哈哈大笑的声音总是在人群的中心。这种青春洋溢的北方文化气息正是艾米丽钟情的地方,与南方传统迥然不同,对新事物的渴望成就了致命的吸引力,预示着北方文明是锐不可当的后起之秀。
其次,作者通过男主人公的始乱终弃隐喻出北方文明具有天然的消极特质,无法避免也令人担忧。荷默喜欢在酒吧里醉生梦死,并无意于成家立业,只是贪图物质上的一时欢愉,而艾米丽作为南方的典型女人是渴望传统的家庭与婚姻的,她的占有欲和步步紧逼最终导致遭到抛弃。可以说,荷默身上隐喻北方新兴文化的不负责任、及时行乐与流动不安。
最后,作者通过男女主人公无疾而终的爱情隐喻出南北矛盾的不可调和。南北文明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传统观念,艾米丽高贵孤独而荷默活泼热情,他们的爱情是对当时南方社会等级制度的威胁,为世俗所不容,文中描写当艾米丽爱上荷默时,镇上的人对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