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法自行车坡度等级
环法爬坡速度
环法爬坡速度
标题:"环法爬坡速度"
环法自行车赛是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自行车比赛之一,参赛选手需要在不同的地形中展示出他们的实力和技巧。
其中,爬坡阶段是最为艰难和令人兴奋的一部分,选手们需要在陡峭的山路上快速攀升,以争夺胜利。
在环法爬坡阶段,选手们的速度是比较固定的,一般在每小时20-25公里之间。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一直以同样的速度爬坡。
实际上,他们会根据山路的陡峭程度和他们的体力状况来调整速度。
当山路较为平缓时,选手们会尽可能地加快速度,以便将体力储备用于后面更具挑战性的爬坡段。
他们可能会保持每小时25公里的速度,并且在一些较长的平坡上,他们甚至可以达到更高的速度。
然而,当山路开始变得陡峭时,选手们不得不减慢速度。
这是因为爬坡速度与坡度成反比关系,即坡度越大,速度越慢。
在坡度超过
10%的情况下,选手们可能只能以每小时10-15公里的速度前进。
这时,他们需要集中精力,保持稳定的呼吸和踩踏节奏,以克服困难。
在环法爬坡阶段,选手们还需要考虑风向和风速对速度的影响。
当他们面对逆风爬坡时,速度会受到明显的影响,他们需要更加努力地踩踏才能保持前进。
而当他们背风爬坡时,风的帮助则会使他们感到轻松一些,速度可能会稍微增加。
总的来说,环法爬坡速度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问题,受到山路的坡度、风向和风速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选手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保持稳定的速度和节奏。
他们的表现不仅令人折服,更是对自身实力和毅力的巨大考验。
山地车换挡技巧
山地车换挡技巧1. 一般情况下,前面的牙盘都用2挡。
后面的飞轮用5,6,7(不要用最大档)。
也就是说,大多数情况下,都是2--5,6,7的组合.这里的‘一般情况’指:起步,一般骑行,最高速度25-30的骑行。
这是有好处的(后面讲)。
2. 如遇上坡,飞轮减档即可.视坡度大小,变为2--4,3,2,的组合. 3. 如平坦公路上,要拉高速,则先升后面的飞轮.达到2--7的组合。
这时速度一般可达30-35. 如要更快的竞技,则再加前面的牙盘,达到3--7的最高组合!此时在踏频一定的情况下,速度达到最快,一般35-40都能达到。
再快就是3--8或9时速能上45,此时若要减速,则应先减飞轮到7,然后减牙盘到2--7;再减飞轮,到2--5,6。
(加速时先加飞轮[1→9方向],再加牙盘[1→3方向];减速时,先减牙盘[3→1方向],再减飞轮[9→1方向]) 4. 牙盘的1档,除非上山,一般都用不上。
注意:提倡2--5,6,7的常用组合,是有好处的。
一是减轻飞轮的负担,要知道,不正当的操作会影响自行车传动系统的使用寿命,经常使用大输出比的组合,如2--9,3--9的组合,会使最小的飞轮和最大的牙盘加快磨损。
到时候没玩多久就让你换飞轮,你就后悔了。
二是减轻起步时的阻力。
方便,更快,更轻松的起步。
三是保护你的膝盖!长期只用2--9,3--9的组合,会使膝关节长时间处于紧张、发力状态,我可以保证,这样下去,不用两年,你的膝盖就废了!不可不重视。
其实,山地车设计那么多档位的目的,就是让你根据不同的路况和体能选择最合适的档位。
山地车本来就不是单纯设计来比赛速度的!如果要比谁骑的快,那就不用山地车了,骑公路车会得到更高的速度。
但公路车对坡道,山地的适应性就完全不是一个档次了。
你看环法有几个骑山地车的?但越野谁又用公路车呢?所以,不同的车,本来就是设计适用不同的用途。
不懂得正确变档,是个费车,费力,费时,不讨好的过程。
很多时候看见一些装骚学生车,等完红灯,仍然用最大的传输比,甚至需要站起来登踏自行车,很酷吗?——只觉得很傻。
坡度
自行车最考体力和耐力是什么路况?毋庸置疑,多数人结论都是——爬坡。
经常也碰到一些骑友谈论骑行道路的坡度问题。
但也发现有些车友对坡度的描述和表达跟实际坡度有出入,有时也有夸大的地方。
为此专门查阅了一些资料,以期对自行车骑行坡度能有一个正确的、直观的判断,至少不会出现误差太大的错误结论。
在道路工程上,坡度都用正切百分比来表示。
知道了坡度的表示方法,再标上大家比较容易理解的角度值,能使大家更方便对照理解感受XX%的坡度(正切百分比)和多少角度(就是圆周为360度,直角为90度)的坡度。
下面请大家看俺搜集整理出来的示意图及文字说明:1、高速公路的坡度最大为3度,坡度再大的话,估计就高速不起来了。
不排除有超过这个坡度的路段,但不可能差很多,5度已经非常惊人了。
2、车库的坡道最大为8度。
肯定不能排除大于这个度数的车库坡道,因为现在不少建筑由于受到各种条件限制,不得不违反设计规范。
但是能大到多少呢?15度应该很过分了吧?3、轿车因为不越野爬山,所以设计和生产都不强求轿车的爬坡性能,一般认为,轿车的最大爬坡能力为20度就已经足够,再大的坡就不该开轿车去爬了。
设想如果有一段路为20度坡,用轿车的极限能力开上去(不是远远的开足马力冲上去,而是慢慢开上去),这样有多危险!所以我们不会遇到正常修建的机动车道路有20度以上的坡。
4、一些品牌的越野车可以达到爬30度坡的能力,请记住这是指极限能力,就算有这样的能力,想开上去也是不容易的。
经查阅,一般正规建筑内的楼梯,大量采用30度的坡度来修建,你可以随便找一处大楼内的楼梯看看,估摸一下这个坡度是否能把凯越开上去。
5、35度坡是悍马H2爬坡的极限,当今世界还没有哪种越野车能突破这个极限,要是谁遇到了35度坡,开的还不是悍马车,赶快掉头回去。
6、45度坡用百分比来表示是100%,也就是百分之一百的坡度。
用这种坡度来修建楼梯都怪吓人的,大概只有风景名胜区才有这样的梯道。
没有人会修建这样的机动车道,也不会有人看见这样的车道,因为能开上这种坡的车不存在(山地运动车、履带车、月球车、火星车除外,因为它们不需要修建道路)。
le tour de France 环法自行车赛
卡德尔· 埃文斯
• 北京时间7月24日晚23点 40分,2011环法自行车大 赛最后一站赛事在巴黎香 榭丽舍大街落下帷幕,BMC 竞速车队的澳大利亚车手 卡德尔· 埃文斯最终以85小 时12分22秒的总成绩获得 总冠军。这是他个人首次 在环法大赛上加冕,也是对 自行车运动钟爱有加的澳 大利亚99人第一次获此殊 荣。
起源:
• 环法自行车赛始于1903年,一般都于 每年夏季7月初举办。环法自行车赛的 创办和法国历史上有名的“德雷福斯事件”有关。阿尔弗雷 德·德雷福斯是一个犹太裔的法国军官,在1894年被诬叛国 入狱。虽然两年后真相大白,法国政府却不肯与之平反。事 件公开后,法国社会不得不正视自己反犹太主义的传而不得不远遁英国避难。 • 在这场争论中,一些反犹的报人和广告商不满当时法国最大 的体育报纸Le Vélo的立场,决定另办一家杂志拆台。这一新 杂志,L‘Auto,是当今法国《队报》(L’Équipe)的前身。 而第一场环法自行车赛就是L'Auto为了推销和竞争,于1903 年1月29日拟定的。当时《机动车报》的编辑亨利·德斯格朗 吉(Henri Desgrange)决定要组织一项“世界上最重要的自 行车比赛!”于是在1903年的7月1日第一届环法自行车赛诞 生了。共有60名选手参加了这次比赛,最终毛瑞斯·盖利 (Maurice Garin)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位环法赛的总冠军。
• 阿尔杜维兹(Alpe d‘Huez):位于法国东南部阿尔卑斯山中第一个滑雪
场,山势险峻,山高约1860米。上山公路有21个转弯位。赛手们要在14公里内爬 高约1000米,平均坡度是7.9%。更主要的是,历史上在这一赛段中有许多精彩的 对峙。沿山更贴著历届优胜者的名字,每年夏季总要吸引着上千业余爱好者来此 一试身手。
环法 坡度等级
环法坡度等级一、引言环法自行车赛作为世界上最著名、最具挑战性的自行车赛事之一,其赛道的坡度等级一直备受关注。
坡度等级是衡量赛道难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骑手和观众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以环法坡度等级为标题,介绍环法赛道的坡度等级及其对比赛的影响。
二、平均坡度等级环法赛道的坡度等级按照平均坡度来划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等级:1. 平地(Flat):平地指的是赛道没有明显的上坡或下坡,骑手在这种路段上可以保持较高的速度,节省体力。
平地路段对于冲刺选手来说是非常有利的,通常是他们争夺阶段冠军的机会。
2. 丘陵(Hills):丘陵指的是赛道上有一些小的上坡和下坡,但坡度较缓,对于骑手来说不算太具挑战性。
这种路段对于攀爬选手来说是比较适合的,他们可以利用丘陵路段积攒体力,为后面的高山路段做准备。
3. 中山(Medium Mountains):中山指的是坡度较大的山地区段,但没有达到真正的高山标准。
这种路段对于攀爬选手来说是一次不错的考验,能够展现他们的爬坡实力。
同时,中山路段也是一些全能选手争夺阶段冠军的机会。
4. 高山(High Mountains):高山指的是坡度非常陡峭的山地区段,是环法赛道上最具挑战性的部分。
这种路段对于攀爬选手来说是最好的舞台,他们可以展现出自己的登山实力,争夺环法的山王称号。
三、不同坡度等级的影响不同坡度等级的路段对于赛事的影响是不同的,下面将对其影响进行介绍:1. 平地:平地路段对于冲刺选手来说是一次展示个人速度的机会,他们可以在这段路段上发挥自己的爆发力,争夺阶段冠军。
而对于攀爬选手来说,平地路段是一次相对轻松的机会,他们可以在这段路段上休息和储备体力。
2. 丘陵:丘陵路段对于攀爬选手来说是一次适应性训练的机会,他们可以在这段路段上提高自己的爬坡能力。
而对于冲刺选手来说,丘陵路段是一次相对困难的挑战,他们需要在小的上坡和下坡中保持速度,同时节省体力。
3. 中山:中山路段是一次对攀爬选手实力的考验,他们需要在较大的坡度上保持速度,并争取在这段路段上拉开与其他选手的差距。
环法爬坡速度
环法爬坡速度
摘要:
1.环法爬坡速度简介
2.影响环法爬坡速度的因素
3.环法爬坡速度的世界纪录
4.我国环法爬坡速度的现状
5.提高环法爬坡速度的方法
正文:
环法爬坡速度是指在环法自行车赛中,选手们在爬坡阶段的平均速度。
环法自行车赛是一项世界顶级的自行车赛事,吸引了全球最优秀的自行车选手参加。
在比赛中,选手们需要克服各种地形和气候的挑战,展现出了惊人的速度和耐力。
影响环法爬坡速度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选手的个人实力和车辆的性能。
选手的个人实力包括力量、耐力、技巧等方面,而车辆的性能则包括重量、轮胎、齿轮等方面。
此外,比赛当天的天气、路线、海拔等因素也会对环法爬坡速度产生影响。
环法爬坡速度的世界纪录是由法国选手朱利安·奥蒙保持的。
在2019 年的环法自行车赛中,他在第17 赛段的爬坡阶段以平均时速55.65 公里的成绩刷新了世界纪录。
我国在环法爬坡速度方面的现状较为一般。
虽然我国自行车运动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在环法自行车赛中,我国选手的表现仍有待提高。
目前,
我国选手在环法自行车赛中的最好成绩是第10 名,而他们在爬坡阶段的平均速度也相对较低。
为了提高环法爬坡速度,选手们需要从多方面入手。
首先,他们需要加强体能训练,提高自己的力量和耐力。
其次,他们需要不断改进骑行技巧,提高骑行效率。
此外,选手们还需要选择性能优良的自行车和配件,以提高车辆的性能。
总之,环法爬坡速度是衡量自行车选手实力的重要指标。
我国选手在环法爬坡速度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不断提高自己的实力。
环法自行车坡度等级
车手需完成整个环法比赛才能出现在爬坡排行榜上。
爬坡的分级没有特别详细的标准,但一般会按下面的规律来分级:HC级(最高级) 爬坡:最长而且最陡的登山路段,持续上坡路程距离大约在15-20公里,甚至更长,平均爬升率超过9%。
1级爬坡:平均爬升率超过5%,持续上坡路程距离达10-20公里。
2级爬坡:平均爬升率达到4%,持续上坡路程距离达5-10公里。
3级爬坡:坡度较等级四陡峭,而且持续上坡路程距离达5公里。
4级爬坡:路程距离低于3公里的持续上坡,但是坡度并不会很陡。
2006年环法并没有平均坡度超9%的HC级爬坡。
各级之间的分界基本为一条斜率为负数的直线,这说明环法爬坡分级依据的不是单纯的长度或坡度,而是两者的藕合。
一种比较简单的藕合方法是将两者作一个乘法,其结果就是海拔上升,用海拔上升这个指标虽然不能保证100%准确,但基本可以区分大多数情况。
HC级:海拔上升>1000米1级:550米<海拔上升<1000米2级:300米<海拔上升<550米3级:150米<海拔上升<300米4级:海拔上升<150米当然,有很多反例并不符合这个标准,例如2006-3-6这个坡,只有800米长,上升58.4米,可却分到了3级,这主要是因为这坡比较陡,达到了7.3%,所以如果某段爬坡的坡度比较陡时,例如超过6%时,那它可能就要根据情况上调1级。
2006年环法比赛中2006-16-1这个坡,其长度达到了BT级的42.8公里,虽然平均坡度只有4.5%,但是这个距离实在是太惊人了,海拔上升1926米。
而且是在比赛一出发就开始爬坡,不知到时各位职业选手会选用什么样的战术骑过这42.8公里。
中国几乎这么BT的山路,巴郎山从阿甘牦牛肉店到垭口,40公里长,海拔上升1900米,而且终点海拔比环法这个要高出接近2000米!可以肯定的判断,巴郎山这个坡属于HC级05年环法各赛段的爬坡数据第9赛段:Gerardmer--Mulhouse(170km)Col du Grand Ballon,从海拔582米到1343米,净升721米,长度21,5公里,平均坡度3,3%,最大坡度8,5%,2级爬坡Le Ballon d'Alsace,从海拔552米到1178米,净升526米,长度9,1公里,平均坡度6,9%,最大坡度7,7%,1级爬坡第10赛段:Grenoble--Courchevel(192km)Cormet de Roselend,从海拔743米到1968米,净升1225米,长度19,3公里,平均坡度7,3%,最大坡度8%,1级爬坡Montee de Courchevel,从海拔470米到2000米,净升1530米,长度28,5公里,平均坡度5,5%,最大坡度8%,1级爬坡第11赛段:Courchevel--Briancon(173km) Col de Madeleine,从海拔440米到1984米,净升1544米,长度25,4公里,平均坡度6%,最大坡度9%,HC级爬坡Col du Telegraphe,从海拔718米到1566米,净升848米,长度12公里,平均坡度7,1%,最大坡度8%,1级爬坡Col du Galibier,从海拔1405米到2642米,净升1237米,长度17公里,平均坡度6,9%,最大坡度9%,HC级爬坡第12赛段:Briancon--Digne Les-Bains(187km)Col Saint-Jean,从海拔910米到1333米,净升423米,长度10,4公里,平均坡度4,1%,最大坡度5%,2级爬坡Col du Corobin,从海拔632米到1230米,净升598米,长度12,4公里,平均坡度4,5%,最大坡度7%,2级爬坡第14赛段:Agde--AX3 Domaines(220km)Port de Pailheres,从海拔785米到2001米,净升1215米,长度15,1公里,平均坡度8%,最大坡度10,5%,HC级爬坡Ax-Plateau de Bonascre,从海拔765米到1375米,净升610米,长度9,1公里,平均坡度7,3%,最大坡度12%,1级爬坡第15赛段:Lezat sur-leze--St-Lary Soulan(205km)Col du Portet-d'Aspet,从海拔675米到1069米,净升394米,长度5,6公里,平均坡度8%,最大坡度10%,2级爬坡Col de Mente,从海拔633米到1349米,净升716米,长度11,1公里,平均坡度6,5%,最大坡度8,5%,1级爬坡Col du Portillon,从海拔710米到1293米,净升583米,长度8,5公里,平均坡度6,8%,最大坡度8%,1级爬坡Col de Peyresourde,从海拔625米到1569米,净升744米,长度15,3公里,平均坡度6,7%,最大坡度8,5%,1级爬坡Col de Val Louron-Azet,从海拔965米到1580米,净升615米,长度7,6公里,平均坡度7,5%,最大坡度9%,1级爬坡Pla d'Adet,从海拔810米到1680米,净升870米,长度10,7公里,平均坡度7,6%,最大坡度10%,HC级爬坡第16赛段:Mourenx--Pau(177km)Col de Marie-Blanque,从海拔335米到1035米,净升700米,长度9,5公里,平均坡度7,1%,最大坡度11,5%,1级爬坡Col d'Aubisque,从海拔525米到1709米,净升1184米,长度16,5公里,平均坡度7%,最大坡度10%,HC级爬坡第18赛段:Albi--Mende(189km)Cote de Boyne,从海拔375米到903米,净升528米,长度11公里,平均坡度4,8%,最大坡度7%,2级爬坡Cote de la Croix-Neuve,从海拔712米到1084米,净升372米,长度3公里,平均坡度11,6%,最大坡度14%,2级爬坡2006环法即将开幕,今日有闲,统计了一下今年爬坡赛段的几项数据,把原来的一个比较迷惑的概念澄清了一下??就是爬坡赛段的分级标准,发此帖与各位车友探讨。
单车爬坡坡度计算公式
单车爬坡坡度计算公式在骑行中,爬坡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运动。
对于很多骑行爱好者来说,攀登陡峭的山坡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挑战。
而在爬坡过程中,了解坡度是非常重要的。
坡度可以帮助骑行者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体力和速度,从而更好地应对不同的爬坡路段。
那么,如何计算单车爬坡的坡度呢?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单车爬坡坡度的计算公式。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坡度。
坡度是指地面或道路的倾斜程度,通常以百分比或角度来表示。
在单车爬坡中,坡度越大意味着路面越陡峭,骑行的难度也就越大。
因此,了解坡度可以帮助骑行者更好地调整自己的骑行策略,以便更好地完成爬坡任务。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单车爬坡坡度的计算公式。
在数学上,坡度可以用百分比或角度来表示。
这里我们主要介绍如何将坡度转换为百分比的计算公式。
百分比坡度的计算公式如下:百分比坡度 = (爬升高度 / 水平距离) × 100%。
其中,爬升高度是指爬坡路段的垂直高度差,水平距离是指爬坡路段的水平长度。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爬坡路段的坡度百分比,从而更好地了解路况,制定骑行策略。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一段爬坡路段的爬升高度为100米,水平距离为1000米,那么根据上面的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这段路段的坡度百分比为:(100 / 1000) × 100% = 10%。
这意味着这段路段的坡度为10%,是一个相对较陡的爬坡路段。
通过这样的计算,骑行者可以更好地调整自己的骑行策略,以便更好地完成爬坡任务。
除了百分比坡度,坡度还可以用角度来表示。
角度坡度的计算公式如下:坡度角度 = arctan(爬升高度 / 水平距离)。
其中,arctan是反正切函数,可以通过计算器或数学软件来求得。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爬坡路段的坡度角度,从而更好地了解路况,制定骑行策略。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单车爬坡坡度的计算公式可以帮助骑行者更好地了解路况,制定骑行策略。
在实际骑行中,了解坡度可以帮助骑行者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体力和速度,从而更好地应对不同的爬坡路段。
自行车坡道的坡度范围
自行车坡道的坡度范围1. 引言自行车是一种受欢迎的交通工具和运动方式,其灵活性和环保性使其成为许多人的首选。
然而,自行车在面临坡道时可能会遇到一些挑战,特别是坡度过高或过低时。
本文将探讨自行车坡道的坡度范围,以帮助骑行者更好地了解适合自己的坡度范围,从而提高骑行的安全性和享受性。
2. 坡度的定义在开始讨论自行车坡道的坡度范围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坡度的定义。
坡度是指地面的倾斜程度,通常用百分比或角度来表示。
百分比坡度是指上升或下降的高度与水平距离之间的比例。
角度坡度是指上升或下降的高度与水平距离之间的夹角。
3. 自行车坡道的坡度范围自行车坡道的坡度范围取决于骑行者的能力和经验。
对于初学者或体力较差的骑行者来说,较小的坡度范围更为适宜。
一般来说,自行车坡度范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级别:3.1 低坡度范围(0% - 3%)低坡度范围适合初学者和体力较差的骑行者。
在这个范围内,坡度较小,骑行相对轻松。
这种坡度适合日常骑行和休闲骑行,也适合长途骑行中的平坦路段。
3.2 中等坡度范围(3% - 6%)中等坡度范围适合有一定骑行经验和体力的骑行者。
在这个范围内,坡度适中,需要一定的力量和耐力。
这种坡度适合提高体能和挑战自己的骑行者,也适合一些比赛和训练活动。
3.3 高坡度范围(6% - 10%)高坡度范围适合经验丰富、体力较强的骑行者。
在这个范围内,坡度较高,需要较大的力量和耐力。
这种坡度适合山地骑行和攀爬训练,也适合一些专业比赛。
3.4 极高坡度范围(超过10%)极高坡度范围适合专业骑行者和极限挑战者。
在这个范围内,坡度非常陡峭,需要极大的力量和耐力。
这种坡度适合陡坡骑行和极限挑战,也是一些专业比赛的一部分。
4. 坡道的影响自行车坡道的坡度对骑行有着重要的影响。
较小的坡度可以提供一定的阻力,帮助骑行者锻炼肌肉和提高耐力。
适度的坡度可以增加骑行的挑战性和乐趣,同时也可以提高心肺功能。
然而,过高的坡度可能会对骑行者造成较大的困扰,需要更高的体力和技巧来应对。
环法成绩计算
环法成绩计算(原创版)目录1.环法自行车赛的简介2.环法成绩的计算方法3.各阶段成绩的权重4.计算公式和示例5.环法成绩的重要性正文【环法自行车赛简介】环法自行车赛,全名为环法国自行车赛(Tour de France),是每年一度的自行车公路赛盛事。
自 1903 年创办以来,环法自行车赛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自行车赛事之一,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车手参与。
比赛的赛道穿越法国及周边国家的不同地区,总赛程约为 3300 公里。
环法自行车赛分为多个赛段,包括平路赛段、山地赛段、计时赛段等,车手们在不同类型的赛道上展示自己的实力。
【环法成绩的计算方法】环法自行车赛的成绩计算采用一种综合评估制度,将各个赛段的成绩进行加权计算,从而得出总成绩。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1.每个赛段的成绩:每个赛段的成绩由该赛段的冠军车手的完成时间决定。
完成时间越短,成绩越好。
2.各阶段成绩的权重:根据赛段的性质和难度,不同赛段的成绩权重不同。
具体权重如下:- 平路赛段:权重为 1- 山地赛段:权重为 2- 计时赛段:权重为 3- 终点赛段:权重为 43.计算公式:根据上述权重,将每个赛段的成绩相乘,然后相加,得出车手的总成绩。
计算公式为:总成绩 = 赛段 1 成绩×权重 1 + 赛段2 成绩×权重 2 +...+ 赛段 n 成绩×权重 n。
4.示例:假设某车手在平路赛段完成时间为 2 小时,山地赛段完成时间为 4 小时,计时赛段完成时间为 1 小时,终点赛段完成时间为 2 小时。
则其总成绩为:总成绩 = 2×1 + 4×2 + 1×3 + 2×4 = 2 + 8 + 3 + 8 = 21 小时。
【各阶段成绩的权重】在环法自行车赛中,不同类型的赛段成绩具有不同的权重,这是为了确保比赛的公平性和多样性。
具体权重如下:1.平路赛段:权重为 1,因为这类赛段通常对车手的耐力和冲刺能力要求较高。
2018环法自行车赛回顾
第10赛段 阿拉菲利普勇攀高山7月17日,本届环法结束了第10赛段的争夺,快步车队的阿拉菲利浦突围拿到赛段冠军,同时也穿上圆点衫。
巴林美利达车队的伊萨吉雷和直接能源车队的塔拉梅分获2、3名,BMC 车队的范阿维码特继续保有黄衫,萨甘继续身穿绿衫,马丁穿上了白衫。
比赛从阿纳西出发,终点在大博尔南,全长158.5 km。
这个赛段的终点是一个下坡路面。
整个赛段最难点是一个HC 级爬坡路段,在整个赛段的中间,这个坡长6 km,坡度11.2%,是本届环法最难的一个爬坡路段,爬到这个坡顶前还有1 800 m 的土路。
除此之外,经过这个HC 级爬坡点之后的20 km,还有两个1级爬坡点。
这两个1级爬坡,前一个爬坡全长8.8 km,平均坡度达到了8.9%, 后一个爬坡全长7.5 km,平均坡度达到了8.5%,而且两个爬坡都有大量路段坡度在10%以上。
进入到最后的下坡中,阿拉菲利浦第一个冲过终点,拿到赛段冠军。
巴林美利达车队的伊萨吉雷和直接能源车队的塔拉梅分获2、3名。
主集团落后3分半过线。
第11赛段 托马斯单飞夺冠7月20日凌晨,2018年环法结束了第11赛段从阿尔贝维尔到拉洛希尔,全长108.5 km 的高山赛段争夺,天空车队的英国车手杰兰特•托马斯以3小时29分36秒获得冠军,这是他个人第2次获得环法赛段冠军。
同时,杰兰特•托马斯以44小时6分16秒的总成绩排名第1名,穿上了领骑黄衫。
环法四冠王弗鲁姆获得第3名,他也以44小时7分41秒,将他的总成绩排名从第6名急速上升到了第2名。
这是本届环法连续第2个高山赛段,26 km 处是一个HC级爬坡点,海拔1 723 m,上升路段12.4 km,坡度8.2%。
57 km是第二个HC 级爬坡点,海拔1 748 m,上升路段12.6 km,坡度7.7%。
70 km 是一个2级爬坡点,海拔高达1 968 m。
最后一个1级爬坡点,就是终点处拉洛希尔山顶峰,海拔1 855 m,上升路段17.6 km,坡度5.8%。
坡度系数和坡度比对照表
坡度系数和坡度比对照表坡度系数和坡度比对照表1. 坡度系数0.1:坡度比0:100此类坡度比代表着坡度非常低,只有微弱的坡度,通常存在于林荫道或室内建筑中,为行人、非机动车或轮椅提供舒适的行走环境。
2. 坡度系数0.2:坡度比1:50此类坡度比比较适合脚踏车和可以开车使用的人行道,它可以满足交通运输车辆的行驶需求,同时也可以给人们提供舒适的行走环境。
3. 坡度系数0.3:坡度比2:33这类坡度比一般用于人行道,也可以用于小路和临时建筑,甚至可以用于小型车辆的行驶,但需要慎重,以防滑行。
4. 坡度系数0.4:坡度比4:25这类坡度比一般用于桥梁、陡坡道和各类水泥通道,因为它可以满足车辆在坡道上行驶的要求,使行车更加安全稳定。
5. 坡度系数0.5:坡度比1:2这类坡度比一般用于非公路上的坡道,比如乡间小路、耕地和农田等,沿着道路行驶的车辆可以轻松快速的行驶。
6. 坡度系数0.6:坡度比1:1.5这类坡度比一般用于公路上的陡坡,因为坡度较高,车辆行驶时应该加强安全防范,保证行驶安全。
7. 坡度系数0.7:坡度比2:3此类坡度比一般用于丘陵地带,路面很宽,而坡度较陡,需要更严格的把控,以确保安全行驶。
8. 坡度系数0.8:坡度比5:4此类坡度比一般用于山路或公路两旁的阶梯,坡度自然较陡,车辆行驶时应当注意严格执行安全程序。
9. 坡度系数0.9:坡度比1:1此类坡度比一般用于山路末端,坡度极其陡峭,必须更加加强管理,以保障驾驶人员乘坐安全。
10 坡度系数1.0:坡度比无这类坡度比代表着坡度比趋于“水平”的状态,车辆行驶时几乎没有坡度,安全性能极其好。
齿比计算!
齿比计算!配比技巧!最后最重要!齿轮比计算所谓的齿轮比,就是以前齿盘的齿数除以后飞轮的齿数,所得到的数值就等于齿轮比,假设前齿盘齿数为44,后飞轮齿数为11,那踩踏的齿轮比就为44/11=4,所得到的数字4就是目前所踩踏的齿轮比。
若以纯粹的理论计算,当用44齿盘踩踏一圈,将带动后面11齿的后飞轮旋转四圈,若再乘以后轮(26寸)的轮径,便可以发现,踩踏一圈,车子就可以前进8.3公尺(26*2.54*3.14*4=829,大约等于8.3公尺)。
不过齿轮比4,并不算轻的齿轮比,需要相当的腿力才能踩动,而且大齿轮比,容易耗损链条,齿盘,飞轮甚至是变速器的寿命。
变速自行车是单速上发展来的,一般牙盘有两片,三片的,也有单片的。
飞轮有5、6、7、8、9、10片的,现在已有11片的。
目前山地车最常见的变速系统为前3速配后8速或9速,共24或27段变速即通常所说的几速车。
前齿盘的齿片规格多为22,32,42或22,32,44,而后面飞轮的规格则为飞轮为11-13-15-17-20-23-26-30,9速的为11、13、15、17、20、23、26、30、34)。
而车友们也可以数数看爱车的齿数各为多少,不过各位车友仔细来算算这其中的齿轮比,您会发现有些齿轮比是相当接近,一台27段变速的登山车,实际上可能只有20段左右的变速而已,所以变速时要有些技巧,若是变到相同的齿轮比,那就丧失变速的功效。
下面来看看一般27段变速的各段速度的齿轮比:当在骑乘爬坡时,若想要从大齿盘降低为中齿盘,又不希望突然将蹬踏频率提高太多,可在降低齿盘后,将后飞轮顺势变重两片,这样会得到比原来轻一点的齿轮比,又不会让蹬踏频率一下拉高太多,导致车友们踩得太急,呼吸与节奏都失去平衡。
山地车骑乘除了机械上的齿轮比运用之外,当然要靠骑乘者的腿部配合了,而两者结合起来就是蹬踏频率的概念,而适当的蹬踏频率也是重要关键之一。
蹬踏频率的计算方式就是以10秒钟为一个单位,计算在10秒钟以内,一只脚踩踏了几圈,所得的权数再乘以六便得到自己每分钟的蹬踏频率了。
自行车骑行坡度标准
自行车骑行坡度标准一、概述自行车骑行坡度标准是衡量道路或场地坡度是否适合骑行的一项重要指标。
坡度的陡峭程度对骑行者的体能和技术要求有很大的影响。
适度的坡度能够为骑行者带来挑战和乐趣,而过于陡峭的坡度则可能增加骑行难度和风险。
了解和掌握自行车骑行坡度标准对于骑行者、道路设计师和场地管理者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坡度分类根据国际标准,自行车骑行坡度主要分为以下三类:1.短坡:坡长小于50米,坡度在1-2%之间。
这种坡度对于大多数骑行者来说是可以接受的,能够提供一定的挑战性。
2.中等坡:坡长在50-100米之间,坡度在2-4%之间。
这种坡度对骑行者的体能和技术要求较高,需要一定的力量和技巧来应对。
3.长坡:坡长大于100米,坡度在4-7%之间。
这种坡度对骑行者的体能和技术要求很高,需要较强的力量和技巧来克服。
三、影响因素自行车骑行坡度标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骑行者的技能和体能:不同技能和体能的骑行者在面对不同坡度的道路时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表现。
一般来说,经验丰富的骑行者能够更好地应对陡峭的坡度,而初学者更倾向于选择较平缓的坡度进行练习。
2.道路材质和条件:不同材质和条件的道路对骑行坡度的影响很大。
例如,光滑的路面可能导致骑行者难以控制速度和方向,从而增加事故风险。
而粗糙的路面则可能为骑行者提供更好的抓地力,使其更容易应对陡峭的坡度。
3.天气和环境因素:天气和环境因素如风速、温度、湿度等都会对骑行坡度产生影响。
例如,逆风会增大爬坡难度,而高温和低湿可能导致路面软化,进一步增加爬坡难度。
4.安全因素:在某些情况下,过于陡峭的坡度可能会对骑行安全造成威胁。
例如,在下坡时,过快的速度可能导致失控和事故。
因此,在选择骑行坡度时,应充分考虑安全因素。
四、建议与注意事项根据以上分析,以下是一些关于自行车骑行坡度的建议和注意事项:1.根据个人技能和体能选择合适的坡度进行练习和挑战。
初学者应避免过于陡峭的坡度,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环法自行车赛规则
环法自行车赛规则
环法自行车赛是法国最受欢迎的体育赛事之一,被称为“自行车之王”。
每年7月,法国大陆和大洋洲上的一百多个城市都会有三千
多名的自行车手参加比赛。
环法自行车赛的赛制是非常严格的,也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体育比赛之一,而完全符合国际自行车联合会的规定。
环法自行车赛的全程一般需要21天完成,分为4个阶段,每个
阶段有重大的山地赛、团队赛和其他一些比赛项目。
比赛总里程为3200千米,每天比赛大概200-250千米,其中有一两个比赛日可以
完成大约400千米。
比赛每天都有不同的赛道和比赛形式,选手们可以穿过法国的历史古城、湖泊、山脉和葡萄园,并且有机会在众多城市的街道上完成比赛。
环法自行车赛的技术性规则很多,因此比赛过程非常复杂,比赛有严格的风险管理制度,违规行为会得到严厉处罚。
这些规则包括但不限于:所有选手必须在比赛当天抵达开始线;赛车手不可以接受任何外部帮助;比赛中不可以使用推车、摩托车、电单车等任何机动车辆。
环法自行车赛还有一些礼仪性的规定,例如,所有参赛者必须尊重彼此,包括选手、裁判、教练员、工作人员;参赛选手不得使用任何违法药物;所有参赛者必须遵守当地的交通法规,不可以有任何违法行为。
除了比赛规则外,环法自行车赛还有一些奖励规则。
在比赛中,每个参赛者都有机会获得金牌,金牌获得者是比赛的优胜者;在所有
阶段结束后,优胜组、亚军组和季军组选手会获得奖牌;在最后一天,每个参赛者都可以获得参赛奖牌。
环法自行车赛是一场非常复杂而又充满激情的比赛,因此,为了正确安全地举行比赛,所有参赛者必须遵守上述的比赛规则和礼仪规定。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体育精神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
自行车坡道的坡度范围
自行车坡道的坡度范围自行车坡道是指用于骑行的道路或路径,其地形呈现出上坡或下坡的形态。
对于骑行爱好者来说,选择合适的坡道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坡度的不同将直接影响到骑行的难易程度和体验感受。
那么,在骑行中,自行车坡道的坡度范围是多少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自行车坡道的坡度是如何计算的。
坡度是指坡面地面与水平面的夹角,通常以百分比来表示。
例如,5%的坡度意味着每水平移动100米,坡道的高度差为5米。
坡度越大,骑行将变得越困难,需要更多的体力和技巧来应对。
根据国际自行车联盟的规定,自行车比赛中最大的坡度为20%,而在一般的自行车骑行中,我们常常将坡度范围限制在5%至10%之间。
这个范围可以提供一定的挑战,同时也不过于困难。
对于初学者来说,5%的坡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以提升骑行的难度,但又不至于过于吃力。
而对于有一定经验的骑行者来说,10%的坡度更能挑战他们的体力和技术水平。
然而,在实际的骑行中,我们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坡道的长度、路面的状况等。
一段5%的长坡可能比一段10%的短坡更具挑战性,因为骑行者需要更持久的体力和耐力来应对长时间的爬坡。
而坡道的路面状况也会对骑行产生影响,路面湿滑或有杂物的坡道将增加骑行的风险和难度。
在骑行中选择合适的坡度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有效提升骑行的乐趣和挑战性。
对于初学者来说,合理的选择低坡度的坡道进行练习,逐渐提高自己的体力和技术水平,以应对更高难度的坡道。
而对于有经验的骑行者来说,可以挑战高坡度的坡道,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
总之,自行车坡度范围的选择应根据个人的骑行能力和经验来决定。
通过合理的选择坡度,我们可以在骑行中享受到乐趣和挑战,不断提高自己的骑行水平。
但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经验的骑行者,在选择坡道时都要注意安全,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自己的骑行计划,以确保骑行的顺利和享受。
自行车坡道坡度规范
自行车坡道坡度规范
自行车坡道坡度不宜大于1:8,汽车坡道坡度不宜大于1:5。
坡度(slope)是地表单元陡缓的程度,通常把坡面的垂直高度h和水平距离l 的比叫做坡度(或叫做坡比)用字母i表示。
坡度的表示方法有百分比法、度数法、密位法和分数法四种,其中以百分比法和度数法较为常用。
百分比法
表示坡度最为常用的方法,即两点的高程差与其路程的百分比。
其计算公式如下:坡度= (高程差/路程)x100%
使用百分比表示时,
即:i=h/l×100%
例如:坡度3% 是指路程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3米;1%是指路程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1米。
依次类推。
度数法
用度数来表示坡度,利用三角函数计算而得,其公式如下:
坡度=tanα(坡角)= 高程差/路程
所以α(坡角)=arc tan (坡度)=arc tan (高程差/路程)
不同角度的正切及正弦坡度角度正切正弦。
爬坡度标准
爬坡度标准
爬坡度标准是指汽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在行驶过程中能够克服的最大坡度。
其标准会因不同的交通工具而异。
以下是几种交通工具的爬坡度标准:
汽车:
一般而言,汽车的爬坡度标准为15-20%不等。
具体的标准会根据汽车的马力、重量、轮胎规格等多种因素而定。
自行车:
自行车的爬坡度标准会因骑手的体力、自行车的品质等因素而异。
一般而言,普通自行车能够爬坡的最大坡度为8-12%左右。
而专业的山地自行车则能够应对更大的坡度,最高可以达到20%以上。
电动车:
电动车的爬坡度标准通常为15-20%。
然而,具体标准取决于驱动电机的功率和电池的容量等因素。
以上是针对一些常见交通工具的爬坡度标准,实际上还会受到气温、路面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行驶时一定要谨慎,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选择进行
爬坡行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车手需完成整个环法比赛才能出现在爬坡排行榜上。
爬坡的分级没有特别详细的标准,但一般会按下面的规律来分级:HC级(最高级) 爬坡:最长而且最陡的登山路段,持续上坡路程距离大约在15-20公里,甚至更长,平均爬升率超过9%。
1级爬坡:平均爬升率超过5%,持续上坡路程距离达10-20公里。
2级爬坡:平均爬升率达到4%,持续上坡路程距离达5-10公里。
3级爬坡:坡度较等级四陡峭,而且持续上坡路程距离达5公里。
4级爬坡:路程距离低于3公里的持续上坡,但是坡度并不会很陡。
2006年环法并没有平均坡度超9%的HC级爬坡。
各级之间的分界基本为一条斜率为负数的直线,这说明环法爬坡分级依据的不是单纯的长度或坡度,而是两者的藕合。
一种比较简单的藕合方法是将两者作一个乘法,其结果就是海拔上升,用海拔上升这个指标虽然不能保证100%准确,但基本可以区分大多数情况。
HC级:海拔上升>1000米1级:550米<海拔上升<1000米2级:300米<海拔上升<550米3级:150米<海拔上升<300米4级:海拔上升<150米当然,有很多反例并不符合这个标准,例如2006-3-6这个坡,只有800米长,上升58.4米,可却分到了3级,这主要是因为这坡比较陡,达到了7.3%,所以如果某段爬坡的坡度比较陡时,例如超过6%时,那它可能就要根据情况上调1级。
2006年环法比赛中2006-16-1这个坡,其长度达到了BT级的42.8公里,虽然平均坡度只有4.5%,但是这个距离实在是太惊人了,海拔上升1926米。
而且是在比赛一出发就开始爬坡,不知到时各位职业选手会选用什么样的战术骑过这42.8公里。
中国几乎这么BT的山路,巴郎山从阿甘牦牛肉店到垭口,40公里长,海拔上升1900米,而且终点海拔比环法这个要高出接近2000米!可以肯定的判断,巴郎山这个坡属于HC级05年环法各赛段的爬坡数据第9赛段:Gerardmer--Mulhouse(170km)Col du Grand Ballon,从海拔582米到1343米,净升721米,长度21,5公里,平均坡度3,3%,最大坡度8,5%,2级爬坡Le Ballon d'Alsace,从海拔552米到1178米,净升526米,长度9,1公里,平均坡度6,9%,最大坡度7,7%,1级爬坡第10赛段:Grenoble--Courchevel(192km)Cormet de Roselend,从海拔743米到1968米,净升1225米,长度19,3公里,平均坡度7,3%,最大坡度8%,1级爬坡Montee de Courchevel,从海拔470米到2000米,净升1530米,长度28,5公里,平均坡度5,5%,最大坡度8%,1级爬坡第11赛段:Courchevel--Briancon(173km) Col de Madeleine,从海拔440米到1984米,净升1544米,长度25,4公里,平均坡度6%,最大坡度9%,HC级爬坡Col du Telegraphe,从海拔718米到1566米,净升848米,长度12公里,平均坡度7,1%,最大坡度8%,1级爬坡Col du Galibier,从海拔1405米到2642米,净升1237米,长度17公里,平均坡度6,9%,最大坡度9%,HC级爬坡第12赛段:Briancon--Digne Les-Bains(187km)Col Saint-Jean,从海拔910米到1333米,净升423米,长度10,4公里,平均坡度4,1%,最大坡度5%,2级爬坡Col du Corobin,从海拔632米到1230米,净升598米,长度12,4公里,平均坡度4,5%,最大坡度7%,2级爬坡第14赛段:Agde--AX3 Domaines(220km)Port de Pailheres,从海拔785米到2001米,净升1215米,长度15,1公里,平均坡度8%,最大坡度10,5%,HC级爬坡Ax-Plateau de Bonascre,从海拔765米到1375米,净升610米,长度9,1公里,平均坡度7,3%,最大坡度12%,1级爬坡第15赛段:Lezat sur-leze--St-Lary Soulan(205km)Col du Portet-d'Aspet,从海拔675米到1069米,净升394米,长度5,6公里,平均坡度8%,最大坡度10%,2级爬坡Col de Mente,从海拔633米到1349米,净升716米,长度11,1公里,平均坡度6,5%,最大坡度8,5%,1级爬坡Col du Portillon,从海拔710米到1293米,净升583米,长度8,5公里,平均坡度6,8%,最大坡度8%,1级爬坡Col de Peyresourde,从海拔625米到1569米,净升744米,长度15,3公里,平均坡度6,7%,最大坡度8,5%,1级爬坡Col de Val Louron-Azet,从海拔965米到1580米,净升615米,长度7,6公里,平均坡度7,5%,最大坡度9%,1级爬坡Pla d'Adet,从海拔810米到1680米,净升870米,长度10,7公里,平均坡度7,6%,最大坡度10%,HC级爬坡第16赛段:Mourenx--Pau(177km)Col de Marie-Blanque,从海拔335米到1035米,净升700米,长度9,5公里,平均坡度7,1%,最大坡度11,5%,1级爬坡Col d'Aubisque,从海拔525米到1709米,净升1184米,长度16,5公里,平均坡度7%,最大坡度10%,HC级爬坡第18赛段:Albi--Mende(189km)Cote de Boyne,从海拔375米到903米,净升528米,长度11公里,平均坡度4,8%,最大坡度7%,2级爬坡Cote de la Croix-Neuve,从海拔712米到1084米,净升372米,长度3公里,平均坡度11,6%,最大坡度14%,2级爬坡2006环法即将开幕,今日有闲,统计了一下今年爬坡赛段的几项数据,把原来的一个比较迷惑的概念澄清了一下??就是爬坡赛段的分级标准,发此帖与各位车友探讨。
环法比赛的爬坡赛段共有5级,在环法规则中有如下规定:(2005版第25款部分):总爬坡排名根据车手通过各山区赛段所获积分之和确定,积分奖励如下:HC级(Non-graded或无级,HC是法语Hors Catégorie的简写,意为级别之外)山区赛段:20,18,16,14,12,10,8,7,6,5分分别奖给前10名通过选手;1级山区赛段:15,13,11,9,8,7,6,5分分别奖给前8名通过的选手;2级山区赛段:10,9,8,7,6,5分别奖给前6名通过的选手。
如果上面三种山区赛段的顶点也是整个赛段的终点,则积分加倍奖励。
3级山区赛段:4,3,2,1分分别奖给前4名通过选手。
4级山区赛段:3,2,1分分别奖给前3名通过选手。
如果两名车手的总爬坡积分相同,则在”无级别“山区赛段积分领先者排名靠前。
如果仍有平局,则在”1级“山区赛段积分领先者排名靠前,如果有必要,排名顺序依此类推,都无法解决时,根据总时间排名决定名次。
车手需完成整个环法比赛才能出现在爬坡排行榜上。
关于分级的具体标准,扶轮上的一个帖子/bbs/viewthread.php?tid=2149&extra=page=42曾被广泛转载,但我觉得这个标准有点偏高,主要是HC级的坡度等级,我觉得10%有点太高了。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可以用统计的方法,把环法历届所有爬坡赛段的数据都列出来,就很容易得到相关的结论。
但那实在是一个比较海量的工作,所以不妨只用2006年环法的赛段数据作一个分析。
2006年环法比赛共有61个爬坡路段,HC级7个,1级8个,2级7个,3级13个,4级26个,分布比例如下:更具体的坡度/长度/分级的数据如下:编号_________级别____长度_____坡度_____最高点___上升_____备注2006-1-1______4______1.1______4.1______290______45.12006-2-1______3______7.8______4.1______662______319.82006-2-2______3______3.6______5.2______652______187.22006-2-3______4______1.2______5.9______253______70.82006-2-4______4______1.9______4.5______325______85.52006-2-5______4______1.4______6.5______410______912006-3-1______3______3.6______5.5______502______1982006-3-2______3______3.2______5.1______327______163.22006-3-3______4______1.7______4.7______270______79.92006-3-4______4______1.3______5.8______216______75.42006-3-5______4______1.7______5.1______195______86.72006-3-6______3______0.8______7.3______136______58.42006-4-1______3______2.9______4.9______215______142.12006-4-2______4______1.4______5.4______217______75.62006-5-1______4______2.4______3.9______234______93.62006-5-2______4______3.1______3.4______116______105.42006-5-3______4______3.2______3.4______153______108.82006-5-3______4______1.6______4.8______145______76.82006-6-1______3______1.7______6.7______231______113.92006-8-1______3______1.6______7.5______284______1202006-8-2______4______1.3______5.9______294______76.72006-8-3______4______1.6______5.4______234______86.42006-8-4______4______1.4______5.2______129______72.82006-10-1_____3______6________5.3______500______3182006-10-2_____hc_____14.7_____7.3______1540_____1073.12006-10-3_____1______9.3______7.7______1035_____716.12006-11-1_____hc_____18.3_____7.7______2115_____1409.12006-11-2_____1______13_______5________1489_____6502006-11-3_____1______9.7______6.8______1569_____659.62006-11-4_____1______7.9______7.9______1293_____624.12006-11-5_____1______13_______5.5______1860_____7152006-12-1_____2______7.2______4.5______797______3242006-12-2_____4______1.3______6.4______520______83.22006-12-3_____4______4.5______3.6______445______1622006-12-4_____4______3.9______2.9______407______113.12006-13-1_____4______2.6______5.2______290______135.22006-13-2_____4______2.2______5.5______330______1212006-13-3_____4______1.5______4.5______230______67.52006-13-4_____4______1.1______4.6______306______50.62006-13-5_____4______1.8______5.3______392______95.42006-14-1_____3______5.1______4.2______444______214.22006-14-2_____3______5.5______4.8______820______2642006-14-3_____2______8.8______5.1______1303_____448.82006-14-4_____2______5.2______5________981______2602006-15-1_____hc_____14.5_____7________2360_____10152006-15-2_____2______12.1_____4.4______2058_____532.42006-15-3_____hc_____13.8_____7.9______1850_____1090.2______peak end 2006-16-1_____hc_____42.8_____4.5______2646_____19262006-16-2_____hc_____22.7_____6.9______2067_____1566.32006-16-3_____2______5.8______6.8______1638_____394.42006-16-4_____1______18.4_____6________1705_____1104______peak end 2006-17-1_____1______14.9_____6.4______1650_____953.62006-17-2_____2______5.9______7.1______1486_____418.92006-17-3_____1______11.8_____5.8______1613_____684.42006-17-4_____3______5.1______4.9______735______249.92006-17-5_____hc_____11.7_____8.5______1691_____994.52006-18-1_____3______5.1______3.7______556______188.72006-18-2_____2______4.7______6________780______2822006-18-3_____4______1.9______6.4______437______121.62006-20-1_____4______1.4______5.5______176______772006-20-2_____4______1________6.4______129______64如果以长度为横轴,坡度为纵轴,可以画出各种赛段的分布图,如下:可以看出2006年环法并没有平均坡度超9%的HC级爬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