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与风机的构造与基本理论
《泵与风机》课件——第五章 泵与风机的分类和构造
2 泵与风机的主要性能参数
(1)性能参数的概念 泵与风机的工作可用一些物理量来描述,这些量既反 映了各种泵与风机的工作能力、结构特点、运行的经济 性和安全性,又能说明运行中不同的工作状态,因此, 称它们为泵与风机的性能参数。
2 泵与风机的主要性能参数
(2)主要性能参数 泵与风机的基本性能参数主要有:
1 泵与风机的分类
(2)按工作原理分类
最常用的分类方法是按工作原理进行分类 ➢ 叶片式泵与风机 ➢ 容积式泵与风机 ➢ 其它类型泵:喷射泵、旋涡泵、真空泵
1 泵与风机的分类
➢ 叶片式泵与风机:
叶片式泵与风机是利用轴带动叶轮高速旋转, 叶片与被输 送的流体发生力的作用, 使流体的压能和动能增加, 根据流体 的运动方式可分为离心式、 混流式及轴流式三种基本类型。
1 离心泵的构造
2)轴
轴是传递扭矩的主要部件。轴径按强度、刚度及临界转速 确定。
中小型泵多采用水平轴,叶轮间距离用轴套定位。 近代大型泵则采用阶梯轴,不等孔径的叶 轮用热套法装 在轴上,并利用渐开线花键代替过去的短键。此种方法,叶 轮与轴之间没有间隙,不致使轴间窜水和冲刷,但拆装困难。
1 离心泵的构造
2 泵与风机的主要性能参数
2)能头 泵提供的能头称为扬程:用H表示,指单位重量液体通
过泵后所获得的能量。单位为m。 风机提供的能头称为全压:用p表示,指单位体积气体
通过风机后所获得的能量。单位为Pa。
全压与扬程的关系:p=ρgH
2 泵与风机的主要性能参数
3)效率
是泵与风机的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用η表示。
分类:轴功率、 有效功率、 原动机功率。
轴功率(P):又称输入功率,指原动机传到泵与风机轴
泵与风机基础知识
1 1 p p2 V22 p1 V12 2 2 说明:下标“1、2” 表示泵与风机进
口和出口截面;和泵比较略去了gZ。
离心叶轮的内流理论基础 主编及制作:吕玉坤
预备知识
一、泵与风机概述
3、泵与风机的基本性能参数
泵与风机的基本性能参数主要有:流量 qV 、能头(扬程 H或全压p)、轴功率Psh 、有效功率Pe 、效率 和转速n 等。 流量:泵与风机在单位时间内所输送的流体量,通常用体积流 量qV 表示,单位为m3/s,m3/h。 测量时,泵以出口流量计算,而风机则以进口流量计算。 对于非常温水或其它液体也可以用质量流量qm 表示,单位 为kg/s,kg/h。 qm 和qV 的换算关系为: qm= qV
b.K为滑移系数
不是效率,不是由损失造成的; 流体惯性有限叶片轴向滑移; K = f(结构),见表1-2。
离心叶轮的内流理论基础
主编及制作:吕玉坤
预备知识
二、离心式泵与风机的基本理论
(五)离心式泵与风机的损失和效率 1、机械损失和机械效率
机械损失包括:轴与轴封 轴 与 轴 承 ( Pm1∝nD2 ) 及 叶 轮圆盘摩擦(Pm2 ∝n3D25)所 损失的功率。
主编及制作:吕玉坤
预备知识
二、离心式泵与风机的基本理论
(三) 离心式泵与风机的能量方程式 6、提高无限多叶片时理论能头的几项措施:
H T
1 ( u2 2u u1 1u ) g
( 1 ) 1u 反映了泵与风机的吸入条件。设计时一般尽量使 1≈90(1u0),流体在进口近似为径向流入。
出室能头转化损失也大;而后向式则反之,故其克服管路阻力 的能力相对较好。
泵与风机的结构和性能
第二章泵与风机的结构和性能第一节泵与风机的部件结构一、泵的主要部件(一)(一)离心泵的主要部件尽管离心式泵的类型繁多,但由于作用原理基本相同,因而它们的主要部件大体类同。
现在分别介绍如下:1、叶轮(impeller)图2-1 叶轮的形式(a),(b) 封闭式叶轮(c)半开式叶轮(d)开式叶轮叶轮是将原动机输入的机械能传递给液体,提高液体能量的核心部件。
叶轮有开式(open impeller)、半开式(semi-open impeller)及闭式叶轮(closed impeller)三种,如图2—1所示。
开式叶轮没有前盘和后盘而只有叶片,多用于输送含有杂质的液体,如污水泵的叶轮就是采用开式叶轮的。
半开式叶轮只设后盘。
闭式叶轮既有前盘也有后盘。
清水泵的叶轮都是闭式叶轮。
离心式泵的叶轮都采用后向叶型。
2、轴和轴承(shaft and bearing)轴是传递扭矩的主要部件。
轴径按强度、刚度及临界转速定。
中小型泵刚度和临界转速确定多采用水平轴,叶轮滑配在轴上,叶轮间距离用轴套定位。
近代大型泵则采用阶梯轴,不等孔径的叶轮用热套法装在轴上,并利用渐开线花键代替过去的短键。
此种方法,叶轮与轴之间没有间隙,不致使轴间窜水和冲刷,但拆装困难。
轴承一般包括两种形式:滑动轴承(Sleeve bearing)和滚动轴承(Ball bearing)。
滑动轴承用油润滑。
一种润滑系统包括一个贮油池和一个油环,后者在轴转动时在轴表面形成一个油层使油和油层不直接接触。
另一种系统就是利用浸满油的填料包来润滑。
大功率的泵通常要用专门的油泵来给轴承送油。
(如图2-2a所示)。
滚动轴承通常用冷冻油润滑,有些电机轴承是密封而不能获得润滑的。
滚动轴承通常用于小型泵。
较大型泵可能即有滑动轴承又有滚动轴承。
而滑动轴承由于运行噪音低而被推荐用于大型泵。
(如图2-2 b所示)图2-2 轴承形式a,滑动轴承b,滚动轴承3、吸入室( suction room)离心泵吸入管法兰至叶轮进口前的空间过流部分称为吸入室。
《泵与风机》课件(第2章)
四.动点的选择原则: 一般选择主动件与从动件的连接点,它是对两个坐标系都有 运动的点。 五.动系的选择原则: 动点对动系有相对运动,且相对运动的轨迹是已知的, 或者能直接看出的。 下面举例说明以上各概念: 动点:AB杆上A点 动系:固结于凸轮O'上 静系:固结在地面上
绝对运动: 直线
相对运动: 曲线(圆弧)
在速度三角形中,绝对速度和圆周速度的夹角称 为进流角,用α 表示;相对速度和圆周速度的反方向的 夹角称为流动角,用β 表示;而把叶片切线与圆周速度 反方向的夹角称为叶片安装角,用 β y 表示。 当流体沿着叶片的型线流动时,流动角等于安装 角,即 β = β y
为了计算方便,常将绝对速度分解成两个相互垂 直的速度分量:一个是在直径方向上的投影,用 vr 表 v 示,r v sin ,称为轴面分速度;一个是在圆周切线 方向上的投影,用 vu 表示, vu v cos ,称为圆周分速 度。
b
a
b1
多点要素(线、面) 旋转时,不能改变它们 之间的相互位置,旋转 要遵循“三同”原则: 同轴、同方向、同角度。
b′
o′
b1′
a′ x b o′
a1′ a1
e
保证线段AB绕铅垂线旋转时, 两端点相互位置不变的作图
e1
a
o
b1
例1 求AB的实长及对V面的倾角β 。
a′
分析:
1. 将线段AB绕正垂线 旋转到水平线位置。 2. 把B 点设在轴上,仅 转A点即可解题。
一、流体在离心式叶轮内的流动分析
1.叶轮流道投影图 离心式叶轮的形状用通常的机械制图方法在图纸上 是表示不清的。 设有一离心式叶轮,如图2-1所示,用通常的投影方 法能表示出叶轮前后盖板的形状,但不能表示出叶片曲 面的形状。
第二章 泵与风机的基本理论
u c 2u1c1 cos1 u c 2u1c1u
2 1 2 1 2 1 2 1 2 1
两式移项后得
u2 c2u 1 2 2 2 (u2 c2 2 ) 2
1 2 2 u1c1u (u1 c1 12 ) 2
SDUST—FLUID MECHANICS AND FLUID MACHINERY
2 C A u2 ,
令
u2 cot 2 D B D2 b2
得
NT=CQT DQT
2
——叶片无限多时的理论功率特 性方程
25
SDUST—FLUID MECHANICS AND FLUID MACHINERY
(1)β2>90º ,cotβ2<0,D<0,故NT∞=CQT-DQT2,即 NT∞随着QT的增加而增大,是一条上凹的二次曲线, NT∞ 随着QT的增加而增大很快,易引起过载; (2)β2=90º ,cotβ2=0,D=0,
SDUST—FLUID MECHANICS AND FLUID MACHINERY
23
HT
2 u2 u2 cot 2 QT g g D2b2
(2)β2=90º ,cotβ2=0, B=0,故HT∞=A,即HT∞不随QT
A BQT
的变化而变化,是一条与横
标平行的直线。 (3)β2<90º ,cotβ2>0 B>0, 故HT∞=A-BQT,即HT∞随着QT的 增加而减小,是一条下降的 直线。
H T
2 u2 , 称后弯叶片叶轮; g
2 u2 ,称前弯叶片叶轮。 g
H T
前弯叶片叶轮获得理论压头最大,压头、转速一定时,叶轮直径 最小。 效率是否最高呢?
泵与风机的构造及工作原理解析ppt课件
工作原理
容积式其他Fra bibliotek本标准适用于已投入商业运行的火力 发电厂 纯凝式 汽轮发 电机组 和供热 汽轮发 电机组 的技术 经济指 标的统 计和评 价。燃 机机组 、余热 锅炉以 及联合 循环机 组可参 照本标 准执行 ,并增 补指标 。
第二部分 泵与风机
叶片式
主要是通过高速旋转的叶轮对流体做功,使流体获 得能量;
表2 通风机用途汉语拼音代号
本标准适用于已投入商业运行的火力 发电厂 纯凝式 汽轮发 电机组 和供热 汽轮发 电机组 的技术 经济指 标的统 计和评 价。燃 机机组 、余热 锅炉以 及联合 循环机 组可参 照本标 准执行 ,并增 补指标 。
第二部分 泵与风机
当前泵与风机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9.1 离心泵的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
本标准适用于已投入商业运行的火力 发电厂 纯凝式 汽轮发 电机组 和供热 汽轮发 电机组 的技术 经济指 标的统 计和评 价。燃 机机组 、余热 锅炉以 及联合 循环机 组可参 照本标 准执行 ,并增 补指标 。
9.1 离心泵的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
图9.2 单级双吸卧式离心泵剖面图 1—泵体; 2—泵盖; 3—泵轴; 4—叶轮; 5—叶轮上减漏环; 6—泵壳上减漏 环;7—水封管;8—充水孔; 9—油孔; 10—双列滚珠轴承; 11—键; 12—填 料套; 13—填料环; 14—填料;15—压盖; 16—联轴器; 17—油杯指示管; 18—压水管法兰;19—泵座; 20—吸水管;21—泄水孔; 22—放油孔
9.1 离心泵的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
9.1.1.2 泵壳
泵壳的主要作用是以最小的
图
损失汇集由叶轮流出的液体,
9.6
使其部分动能转变为压能,
第5章 泵与风机的理论基础
ctg 2
n一定,则 u2
D2n
60
const
HT A Bctg 2 QT vu u
HT—QT
NT—QT
Ne NT QT HT
NT QT (A BQT ctg2 ) CQT Dctg2QT2
NT—QT
5.5.2 叶型对性能的影响
(1)叶片的几种形式 (2)叶片安装角对压力的影响 (3)几种叶片形式的比较
(3)几种叶片形式的比较
❖ (1)从流体所获得的扬程看,前向叶片最大,径向叶 片稍次,后向叶片最小。
❖ (2)从效率观点看,后向叶片最高,径向叶片居中, 前向叶片最低。
❖ (3)从结构尺寸看,在流量和转速一定时,达到相同 的压力前提下,前向叶轮直径最小,而径向叶轮直径稍 次,后向叶轮直径最大。
❖ (4)从工艺观点看,直叶片制造最简单。
1.几何相似
D2 D2
D1 D1
b2 b2
b1 b1
k
2 2 1 1
2.运动相似
❖ 对应点的速度三角形相似,且所有对应点两速度 三角形大小相差的倍数相同。
u1 u1
u2 u2
w1 w1
w2 w2
v1 v1
v2 v2
α1
α1'
α2 α'2
3.动力相似
❖ 实物和模型内各对应点的同类力方向相同, 而大小比值等于常数时,叫做动力相似。
❖ 实际工程中,通常并不采用相似准数来判 断泵或风机的相似,而是根据工况相似来 提出相似关系。
❖ “相似工况”的概念:当两泵或风机的 流动过程相似时,则它们的对应工况称为 相似工况。
相似工况下,可推导出下列结果:
P P
'
N N'
《泵与风机》第二章_离心泵与风机的基本理论
根据圆周速度、轴面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及相对速度的方向,
便可作出叶轮出口速度三角形。
qVT vm A
变工况时的速度三角形的变化:
泵与风机工作时,工况如发生变化,可以用速度三角形 来表达叶轮中流体速度变化的情况
相对速度方 向不变
变流量(叶片出口速度三角形)
【例题2-1】
1)弄清进出口宽度的变化 2)理解进出口直径的大小 3)理解进出口安装角大小 4)理解叶轮中的流量 5)熟练画进出口处的速度三角形
叶轮
轴流泵示意图
导叶 混流泵示意图
1、离心式泵与风机的工作原理 叶片迫使流体随叶轮旋转 , 并对 流体沿其运动方向作功; 叶轮的旋转作用使流体在叶轮中 心形成低压区,在吸入端压强的作用 下,流体经吸入室从叶轮中心流入,并在叶轮中获得机械能 后进入压出室; 叶轮连续地旋转,流体也就连续地吸入、排出,形成离 心式泵与风机的连续工作。
2 2
v u 2u2v2 cos 2
2 2 2 2
12 v12 u12 2u1v1 cos1
2 2 2 1 2 2 v2 v u u 1 1 2 2 1 2g 2g 2g
三角形的余 弦定律
HT
H d
第一项即为扬程 中的动能增量, 称为动扬程 风机:
根据圆周速度、轴面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及相对速度的方向, 便可作出叶轮出口速度三角形。 泵的理论扬程:
v2u u2 v2 m ctg 21.5 20.64 4.51 2.538 9.19
H T 1 u2v2u u1v1u 1 u2v2u 9.81 20.64 9.19 19.36N .m / N g g
b
——叶片的宽度
泵与风机的理论基础
相同压力的前提下,前向叶轮直径最小,而径向中轮直径稍次,后向叶轮直径最大。
在理想条件下,有效功率就是轴功率,即 将 与 的关系代入,可得:
,当输送某种流体时,γ =常数,
根据上式,前向、径向、后向三种叶型的理论轴功率与流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如习题5-6解 答图所示。习题5-6解答图定性地说明了不同叶型的风机轴功率与流量之间的变化关系。 从图中的 - 曲线可以看出,前向叶型的风机所需的轴功率随流量的增加而增长得很 快,因此,这种风机在运行中增加流量时,原动机超载的可能性要比径向叶型风机的大 得多,而后向叶型的风机几乎不会发生原动机超载的现象。
(3)轮阻损失。因为流体具有粘性,当叶轮旋转时引起了流体与叶轮前、后盘外侧面和 轮缘与周围流体的摩擦损失,称为轮阻损失。
(4)机械传动损失。这是由于泵与风机的轴承与轴封之间的摩擦造成的。
http://202.202.74.212/bkjy/ltsp/xtj/ch5.htm
2006-7-19
第5章 泵与风机的理论基础
5-9 简述相似律与比转数的含义和用途,指出两者的区别。
答:相似律是指:当几何相似的两台泵(或风机)的工况,满足流量系数相等(即表明 速度三角形相似),以及雷诺数相等(或处于雷诺自模区)的条件时,它们的流动过程 相似,对应的运行工况称为相似工况。在相似工况下,它们的全压系数、功率系数与效 率彼此相等,性能参数之间存在如下相似换算关系。
http://202.202.74.212/bkjy/ltsp/xtj/ch5.htm
2006-7-19
第5章 泵与风机的理论基础
(4)从工艺观点看,直叶片制造最简单。
页码,4/22
当需要高扬程,小流量时宜选前向型叶片;需低扬程、大流量时宜选后向型叶片。
第三章 泵与风机的构造
• 2)、轴和轴承 功能原理:轴是传递扭矩的主要部件。轴承一般包括两种形式:滑动 轴承(Sleeve bearing)和滚动轴承(Ball bearing)。 结构分类:轴 轴承
轴承: 轴承: 滚动轴承:滚动轴承通常用冷冻油润滑, 滚动轴承:滚动轴承通常用冷冻油润滑,有 轴:传递扭矩, 些电机轴承是密封而不能获得润滑的。滚动 传递扭矩, 些电机轴承是密封而不能获得润滑的。 运输润滑油等 轴承通常用于小型泵。 轴承通常用于小型泵。
• 滑动轴承:滑动轴承用油润滑。大功率的泵 通常要用专门的油泵来给轴承送油。
• 轴承座
• 联轴器
• 3)、吸入室
功能原理:离心泵吸入管法兰至叶轮进口前的空间过流部 分称为吸入室。其作用为在最小水力损失下,引导液体 平稳的进入叶轮,并使叶轮进口处的流速尽可能均匀的 分布。
弯管形吸入室
直锥形吸入室
• 1、离心式泵的结构
蜗牛形通道; 蜗牛形通道; 叶轮偏心放; 叶轮偏心放; 可减少能耗, 可减少能耗,有利于 动能转化为静压能。 动能转化为静压能。 叶轮
底阀(防止“气缚”) 底阀 防止“气缚” 防止 叶轮 轴 6~12片 片 叶片 机壳等。 机壳等。 滤网(阻拦固 滤网 阻拦固 体杂质) 体杂质
气缚现象: 气缚现象: 泵壳和吸入管路内没有充满液体,空气密度远小于液 泵壳和吸入管路内没有充满液体, 体密度,叶轮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很小,叶轮中心处形 体密度,叶轮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很小, 成的低压不足以形成吸上液体所需要的真空度。 成的低压不足以形成吸上液体所需要的真空度。
二、水泵的型号意义
表6-1 部分离心泵型号中某些汉语拼音字母通常所代表的意义
• 离心泵的主要零件一
水力部分典型结构
水力部分典型结构
5第五章 泵与风机的理论基础(讲稿)解读
第五章 泵与风机的理论基础§5-1 离心式泵与风机的基本结构一、离心式风机的基本结构各种离心式风机的外型结构见图。
1.叶轮:(叶片一般为6~64个)①组成:前盘:分为平前盘、锥形前盘、弧形前盘等。
(4-72,4-73风机常用弧形前盘) 后盘叶片(结构:焊接和铆接两种形式) 轴盘②叶片:β >90°β =90°β <90°前向叶片径向叶片后向叶片根据叶片形状的不同可分为:平板形、圆弧形、中空机翼形(具有优良的空气动力特性、强度高、效率高,4-72,4-73离心风机多采用) 2.机壳离心式风机的机壳由进风口、进气箱、前导器、蜗壳和扩散器等组成。
①进风口(集风箱):作用:保证气流能均匀地充满叶轮进口,使气流流动损失最小。
形状:圆筒形、圆锥形、弧形、锥筒形、弧筒形、锥弧形等。
②进气箱:是一个安装于进气口的均压箱体,其主要作用可使轴承装于风机机壳外边,改善轴承工作条件。
另外,风机进口有90°弯头时,安装进气箱,可减少因气流不均匀而产生的流动损失。
③前导器:一种具有调节导流作用的装置。
通常置于大型风机的进风口,或进口的流道内,可以通过改变前导器叶片的角度,改变风机性能和使用范围。
前导器分为轴向式和径向式。
④蜗壳:由具有对数螺旋线的蜗板和两块侧板焊接或咬口而成。
⑤扩散器:是置于风机出口处的扩散装置(断面积增大),其作用是降低出口流体速度,使部分动压转变为静压,扩散器分为圆形截面和方形截面。
离心式风机可做成左旋或右旋:站在电动机一侧,叶轮顺时针方向为“右”、 逆时针方向为“左”。
二、离心式泵的基本结构主要由叶轮、泵壳、泵座、密封环和轴封装置组成。
1.叶轮:单吸叶轮(叶轮多采用铸铁、铸钢和青铜制成) 双吸叶轮根据其盖板情况可分为:封闭式叶轮:如图5-1-6,具有前后两个盖板,如:单吸式、双吸式叶轮,叶片6~12个 半开式叶轮:如图5-1-7,只有后盖板,没有前盖板,如:污水泵 敞开式叶轮:如图5-1-8,前后都没有盖板,叶轮少,一般2~5片2.泵壳:一般是铸成蜗壳式,水泵设计时应使蜗壳渐扩段面流动的水流速度是一常数,壳顶设有充水和放气的螺孔。
流体力学泵与风机原理与构造
4、效率
泵与风机的有效功率与轴功率之比为总效率,
记为:η
η=Ne/N
反映损失的大小或输入的轴功率被利用的程度,效 率越高,损失越小。
5、转速 转速:泵与风机的叶轮每分钟的转数,记为n,单
位:r/min
厂家为了方面用户使用,提供了两种性能资料: 一是泵样本。样本中除了提供泵的结构尺寸外,主
一、泵的气蚀现象
定义:泵工作时,当叶轮入口某处的压强低于水在 工作工作时的气化压强时,水就会气化,产生大量 气泡;由于压强底,原溶解于水中的某些活泼气体 也析出。这些气泡随液体进入泵内高压区,由于压 强较高,气泡破灭,在局部地区产生高频、高冲击 力的水击,打击泵内部件(尤其是叶轮),因此泵 出现振动和噪声,在叶轮表面形成麻点和斑痕。此 外在凝结热的作用下,活泼气体还会对金属发生化 学反应,以致金属表面发生块状脱落。
看书P202,各类泵如何设置平衡装置。
离心式泵与风机的基本性能通常用下列参数表示:
1、流量 单位时间内泵与风机所输送的流体量称为:流量
常用体积流量字母Q表示,单位m3/s或m3/h。 若为质量流量,则用Qm表示,单位Kg/s或t/h。 两者之间关系: Qm=ρQ 2、泵的扬程与风机全压
Hg<
Hg<
目前,对泵内流体气泡现象的理论研究或计算,大多数还是以液体汽 化压强 作为初生气泡的临界压力。所以为避免发生气泡现象,至少 应该使泵内液体的最低压强大于液体在该温度时的汽化压强。
泵内液体压强的最低点并不在泵的吸入口,而是在叶片进口的背部K点 附近,如图11.8所示。这是因为液体进入水泵尚未增压之前,由于流 速增大及流动能量损失,使压强继续降低。若K点的压强 等于或小
第二章 泵与风机的基本理论
c1u = c1 cos α 1 c 2 u = c 2 cos α 2
(4) )
欧拉方程II式 将(4)式代于(1)式后,得:欧拉方程 式 )式代于( )式后,
H T∞
u 2 c 2 cos α 2 − u1c1 cos α 1 u 2 c 2 u − u1c1u = = g g
基本方程式的修正
c1u = c1conα 1
qt q 径向分速度: c1r = = A1 π D1b1ϕ 圆周速度: u1 =
π D1n
60
ϕ
• 式中 式中:
ϕ
——叶片厚度对断面影响系数。取 q ——理论流量(设计流量)。
=0.9~0.95。
• 叶轮上的速度:
w2
β
C2
α2 β2
C2
u2
α2
w2
C2r
β2
w1
β1A
第二章 离心式泵与风机的基本理论
一、叶轮中液体的流动情况
绝对速度c 相对速度w 牵连速度u 绝对速度角α 相对速度角β β1——进水角 β2——出水角
一、叶轮中液体的流动情况
绝对速度c 绝对速度角α 相对速度w 相对速度角β 牵连速度c β1——进水角 β2——出水角
• 一 . 泵叶轮进、出口速度三角形 泵叶轮进、 1 . 进出口速度三角形 c1=u1+w1
α1 β1
C2u
C1
u2
w1
u1
C1 1 β1 α
ω
u1
2. 叶轮出口速度三角形
C2=u2+w2
绝对速度: c = c + c
2 2 2 2r 2 2u
分速度: c2 r = c2 sin α 2
泵与风机1
当叶轮旋转时,流体 一方面随叶轮旋转作圆周 牵连运动,其圆周速度为 u; 另一方面又沿叶片方向作 相对流动,其相对速度为w。 因此,流体的绝对速度v 应为 u 与 w 两者之矢量和。
v2 α 2 u2
w2 β2
1、2下标分别为叶片进、出口;
叶片的工作角α:速度v和u之间的夹角。
安装角β:指叶片的切线与圆周速度u的反 方向线之间的夹角。
二、性能参数
1、泵的扬程H与风机的压头p 泵的扬程H (m) :
单位重量流量的流体通过泵所获得的有效能量。 风机的压头(全压)p (Pa):
单位体积气体通过风机所获得的能量增量。 如分别取泵或风机的入口与出口为计算断面, 列出它们的表达式可得:
泵:
z1
p1
v12 2g
H
z2
p2
wv
vr
由于功率 N=M·ω;
β
而 理想状态下N=Ne=γQT∞HT∞得
α vu u
γQT∞HT∞=N=Mω= ρQT∞(vu2T∞r2- vu1T∞r1) ω
因为:u=r ω
所以: γQT∞HT∞ =ρQT∞(u2T∞ vu2T∞ - u 1T∞ vu1T∞)
可以得到理想条件下单位重量流体的能量增量与 流体在叶轮中运动的关系,即欧拉方程:
四、理论扬程H T之组成
HT=(u2vu2- u 1vu1)/g=( u2v2 cosα2 - u 1v1 cosα1)/g
将进、出口两个速度三角形按三角形的余弦定理展开
w12 u12 v12 2u1v1 cos1 u12 v12 2u1vu1
w22
u22
v2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心式风机按其输送气体的性质不同,还可以分为:一 般通风机、排尘通风机、锅炉引风机、耐腐蚀通风机、防爆 通风机及各种专用风机。按风机材质不同又可分为:普通钢、 不锈钢、塑料以及玻璃钢离心式通风机。在实际应用中,为 方便起见,往往使用汉语拼音字头缩写来表示通风机的用途, 如表2所示。
用途类别 一般通用通风换气 代号 汉字 通用 拼音缩写 T 用途类别 纺织工业通风换气 代号 汉字 纺织 拼音缩写 FZ
离心式泵的种类
名称 泵轴位置 机壳形式 吸入方式 单吸 透平式 卧 式 双吸 叶轮级数 单级 多级 口径(mm) 50~150 38~250 125~800 多级 单级 38~300 50~200 125~1500 单级 多级 50~150 38~300 125~400 多级 75~1000 实用扬程(m) 20~120 20~1500 20~140 3~85 20~1000 4~100 20~90 20~300 20~85 10~60
电能机械能ຫໍສະໝຸດ 压能(势能)根据泵与风机的工作原理,通常可分类如下: 叶片式、容积式、其他类型
(一)叶片式
叶片式泵与风机主要是通过高速旋转的叶轮 对流体做功,使流体获得能量。根据流体的 流动情况,可分为离心式、轴流式、混流式 及贯流式几种。叶片式泵与风机具有效率高、 启动方便、工作稳定、性能可靠及容易调节 等优点,用途最为广泛。
单吸 蜗壳式
双吸 单吸 透平式
离 心 泵
立 式
双吸 单吸
蜗壳式
双吸
单级
50~200
250~800
20~100
4~60
离心式风机的种类
离心式风机按其产生的压力不同,可分为三类: ①低压离心式风机 风压小于981Pa(100mmH2O)。一般用于送风系统或空气 调节系统。 ②中压离心式风机 风压在981~2943Pa(即100~300mmH2O)范围内。一般用 于除尘系统或管网较长,阻力较大的通风系统。 ③高压离心式风机 风压大于2943Pa(即300mmH2O)。一般用于锻冶设备的强 制通风及某些气力输送系统。
吸水管段
吸入口
出水口
压水管段
图9.2 单级双吸卧式离心泵剖面图 1—泵体; 2—泵盖; 3—泵轴; 4—叶轮; 5—叶轮上减漏环; 6—泵壳上减漏环; 7—水封管; 8—充水孔; 9—油孔; 10—双列滚珠轴承; 11—键; 12—填料套; 13—填料环; 14—填料; 15—压盖; 16—联轴器; 17—油杯指示管; 18—压水管法兰; 19—泵座; 20—吸水管; 21—泄水孔; 22—放油孔
叶轮、泵轴 泵壳、泵座
主要零件
转动部分 固定部分
交接部分
轴承、轴封、联轴器、减漏环及轴向力平衡 装置等。
(1)叶轮
叶轮是离心泵的最主要零件之一, 它由盖板、叶片和轮毂等部件组成。
叶轮依其盖板覆盖情况可分为
开式、半开式和封闭式叶轮三种
(2)泵壳
泵壳的主要作 用是以最小的损失 汇集由叶轮流出的 液体,使其部分动 能转变为压能,并 均匀地将液体导向 水泵出口。
排尘通风
防爆气体输送 防腐气体输送 高温气体输送
排尘
防爆 防腐 高温
C
B F W
工业冷却水通风
工业炉吹风 煤气输送 降温凉风用
冷却
工业 煤气 凉风
L
GY MQ LF
煤粉吹风
锅炉通风 锅炉引风 矿井通风
煤粉
锅炉 锅引 矿井
M
G Y K
冷冻用
空气调节用 天然气输送 特殊场所通风换气
冷冻
空调 天气 特殊
LD
13 泵与风机的构造与理论基础
13.1泵与风机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 13.2泵与风机的基本性能参数 13.3泵与风机的性能曲线 13.4泵的气蚀与安装高度 13.5相似律与比转数
泵与风机是利用原动机(电动机)驱使 使流体提高能量的一种流体机械。也是一种 换能装置。输送液体并提高液体能量的流体 机械称为泵;输送气体并提高气体能量的流 体机械称为风机。
中开式单级双吸泵安装示意图
SLOW900-900单级双吸离心 泵是专门为深圳自来水厂开 发的大型泵。 该泵泵体重6.3吨,泵盖重 2.5吨,泵的总高度2.8m, 进出水法兰间距2.8m,轴承 档间距2.8m,进水法兰最大 外径为1.23m,出水法兰最 大外径为1.12m。
离心泵的主要零件
部 分
(二)容积式 容积式泵与风机主要是通过运转时机械内 部工作容积的改变对流体做功,使流体获 得能量。根据工作容积结构的不同,又可 分为往复式和回转式两种。属于往复式的 如活塞式往复泵、蒸汽活塞泵等;属于回 转式的如齿轮泵、转子泵、罗茨鼓风机等。
(三)其他类型的泵与风机 除上述两种类型水泵以外还有利用高速流 体工作的射流泵和气升泵,利用螺旋推进 原理工作的螺旋泵及利用有压管道水击原 理工作的水锤泵等其它类型泵。
图1低压离心式风机
图2中压离心式风机
图3 高压离心式风机
泵与风机的应用
泵与风机的应用范围很广泛,是一般的通 用机械。它们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及国 防工业等各部门;供热、工业通风、空调 制冷、锅炉给水、冲灰除渣、消烟除尘、 煤气工程及给水排水工程等,都离不开泵 与风机。如果把城市市政管网比作人身上 的血管系统,那么泵与风机就是输送血液 的心脏。
泵壳顶部通常设有灌水漏斗和排气栓,以便启动前灌水和 排气。底部有放水方头螺栓,以便停用或检修时泄水。
(3)泵轴
泵轴是用来旋转叶轮并传递扭矩的。常用的材料是 碳素钢和不锈钢。泵轴应有足够的抗扭强度和足够的刚 度。它与叶轮用键进行连接。
(4 )泵座
泵座上有收集轴封滴水的水槽,轴向的水槽槽底设 有泄水螺孔,以便随时排出由填料盒内渗出的水。
(5)轴封装置
轴封的作用是密闭泵轴与泵壳之 间的空隙,以防止泵内高压水流 出泵外和防止空气进入泵内。
(6)联轴器
联轴器是用来联接水泵轴和 电机轴的部件,又称靠背轮,有 刚性和挠性两种。 刚性联轴器实际上就是两个 圆法兰盘用螺栓连接,它对泵轴 与电机轴的不同心无调节余地, 当泵轴与电机轴偏心时,可能会 加剧机组的振动; 挠性联轴器是用带有橡胶圈 的钢柱销联接。它能在一定范围 内调节水泵轴与电机轴的不同心 度,从而减小转动时因机轴少量 偏心而引起的轴周期性弯曲应力 和振动。
KT TQ TS
当前泵与风机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1)大型化、大容量化。 (2)高速化、高扬程化。
(3)系列化、标准化、通用化。
(4)自动与节能。
13.1 泵与风机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
13.1.1 离心泵的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
出水口
吸入口
联轴器
泵壳
IS型单级单吸卧式离心泵
出水口
吸入口
单级双吸离心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