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子工艺(3)外延

合集下载

第六章外延生长

第六章外延生长

3、超饱和度(supersaturation)模型 超饱和度(supersaturation)
(1) 超饱和度的定义: 超饱和度的定义:
当超饱和度为正 当超饱和度为正时,系统为超饱和,—— 外延生长; 外延生长; 系统为超饱和, 当超饱和度为负 当超饱和度为负时,系统不饱和, 系统不饱和, —— 刻蚀过程。 刻蚀过程。
d. 其他:RTCVD外延、UHVCVD外延、离子束外延等等 其他:RTCVD外延 UHVCVD外延 外延、 外延、
3、 外延层的作用:独立控制薄膜晶体结构(组分)、厚度、 外延层的作用:独立控制薄膜晶体结构 组分)、厚度、 晶体结构( )、厚度
杂质种类及掺杂分布
(1) 双极工艺:器件隔离、解决集电极高击穿电压与串连电阻的矛盾 双极工艺:器件隔离、 (2) CMOS工艺:减小闩锁(Latch-up)效应 CMOS工艺 减小闩锁(Latch-up) 工艺: (3) GaAs工艺:形成特定的器件结构层 GaAs工艺 形成特定的器件结构层 工艺: (4) 其他:制作发光二极管、量子效应器件等 其他:制作发光二极管 量子效应器件等 发光二极管、
超饱和度模型未能预测,因为低浓度下外延生长速率是受气 超饱和度模型未能预测, 相质量输运限制的。 质量输运限制的
c. 超饱和度的值过大,会影响单晶薄膜的质量(与薄膜生长模式 超饱和度的值过大,会影响单晶薄膜的质量(
有关)。 有关)。
4、薄膜生长的三种模式: 薄膜生长的三种模式:
(1) 逐层生长( 逐层生长(Layer Growth) 理想的外延生长模式 Growth)
该临界尺寸可写为: 该临界尺寸可写为:
其中,U 是表面的界面自由能,V 是原子体 其中, 是表面的界面自由能, 积, σ0 是反应剂的分气压与平衡气压的比 值(称为饱和度)。 称为饱和度 饱和度)。

微电子工艺(3)外延

微电子工艺(3)外延


而外延生长速率正相反。
外延速率的影响因素(三)

反应剂浓度对生长 速率的影响
SiCl4摩尔浓度 大于0.27出现 腐蚀现象
SiCl4浓度与生长速率的关系
速率、温度对结晶类型的影响
-1
3.2.4 外延层中的杂质分布


掺杂采用原位气相掺杂。 杂质掺入效率依赖于:生长 温度、生长速率、气流中掺 杂剂相对于硅源的摩尔数、 反应室几何形状,掺杂剂自 身特性。 有杂质再分布现象
3.2.5 设备
立式和桶式外延装置示意图
气相外延设备
3.2.6 外延方法
低压外延 选择外延 SOI技术

低压外延low-pressure epitaxy


目的:减小自掺杂效应 压力:1*103—2*104Pa 原因: 低压气体扩散速率快,衬底逸出杂质可快速穿过边界层 (滞留层),被排除反应室,重新进入外延层机会减小; 停止外延时,气体易清除,多层外延时缩小了过渡区, 温度影响 压力降低,生长外延层温度下限也降低; 问题:易泄漏;基座与衬底间温差大;基座、反应室在减压 时放出吸附气体;外延生长温度低等-----外延层晶体完整性 受到一定影响
选择外延(Selective epitaxial growth,SEG)
•如何实现? 根据硅在绝缘体上很难核化成膜的特性,在硅表面的特 定区域生长外延层而其它区域不生长的技术。 外延生长晶粒成核速度 SiO2〈Si3N4〈Si •Cl或HCl作用: 利用氧化物表面的高清洁性和源中存在足够的Cl或HCl提高 原子的活动性,以抑制气相中和掩蔽层表面处成核;Cl↑,选 择性↑,因为HCl可将在氧化物表面形成的小团的硅刻蚀掉; •三种类型: 1.以Si为衬底,以SiO2或Si3N4为掩膜,在暴露的硅窗口内 生长外延;或在暴露的硅窗口内生长外延,在掩膜生长PolySi; 2.同样以Si为衬底,以SiO2或Si3N4为掩膜,在暴露的硅衬 底上刻图形,再生长外延; 3.沟槽处外延生长

【2024版】微电子工艺之薄膜技术

【2024版】微电子工艺之薄膜技术
生长速率的增加而下降;低温下, Nf∝ HPf0,且H 随生长速率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掺杂浓度与生长速率 成正比;。
二、外延掺杂及杂质再分布
3.杂质再分布
再分布:外延层中的杂质向衬底扩散;
衬底中的杂质向外延层扩散。
总杂质浓度分布:各自扩散的共同结果。
①衬底杂质的再分布(图3-21)
初始条件:N2(x,0)=Nsub,x<0; N2(x,0)=0,x>0; 边界条件一:衬底深处杂质浓度均匀,即
当vt» D1t 时,有
N1x,t
Nf 2
erfc
2
x D1t
二、外延掺杂及杂质再分布
当vt»2 D1t 时,有
N1(x,t)≈Nf
③总的杂质分布(图3-24)
N(x,t)=N1(x,t)± N2(x,t) “+”: 同一导电类型;
“-”:相反导电类型;
三、自掺杂(非故意掺杂)
1.定义
N 2 x
x 0
二、外延掺杂及杂质再分布
边Jd界条D件2 二Nx:2 在xx外f 延J层b 表J s面 (h2x=vxfN)2 ,扩x f 散,t 流密度Jd为
解得:
N2x,t
N sub 2
erfc
2
x D2 t
v h2 2h2
v
ex
p
D2
vt
x erfc
2vt x 2 D2t
①当hG» ks,则 NGS≈NG0,V= ks(NT/ NSi) Y,是表面反 应控制。
②当ks» hG,则 NGS ≈0, V= hG(NT/ NSi) Y,是质量转 移控制。
二、外延掺杂及杂质再分布
1. 掺杂原理-以SiH4-H2-PH3为例

第3章微电子概论IC制造工艺

第3章微电子概论IC制造工艺

3.1 外延生长 3.3 光刻原理与流程 3.4 氧化 3.6 掺杂原理与工艺
3.2 掩膜版制作 3.5 淀积与刻蚀
第3章微电子概论IC制造工艺
3.3 光刻(Lithography)原理与流程
在IC的制造过程中,光刻是 多次应用的重要工序,其作用是 把掩膜上的图型转换成晶圆上的 器件结构。
第3章微电子概论IC制造工艺
第3章微电子概论IC制造工艺
1. 液态生长(LPE,Liquid Phase Epitaxy)
LPE意味着在晶体衬底上用金属性的溶液形成一个薄层 。在加热过的饱和溶液里放上晶体,再把溶液降温, 外延层便可形成在晶体表面。原理在于溶解度随温度
的变化而变化。
LPE是最简单廉价的外延生长方法,在III/IV族化合物 器件制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其外延层的质量不高 。
3.3.1 光刻步骤
一、 晶圆涂光刻胶:
清洗晶圆,在200℃温度下烘干1小时,目的是防止水汽引 起光刻胶(即抗蚀剂,光照后能改变抗蚀能力的高分子化合物 )薄膜出现缺陷。
待晶圆冷却下来,立即涂光刻胶。 光刻胶有两种:负性(negative)与正性(positive)。正性 胶显影后去除的是经曝光的区域的光刻胶,负性胶显影后去除 的是未经曝光的区域的光刻胶。正性胶适合作窗口结构,如接 触孔、焊盘等,而负性胶适用于做长条形状如多晶硅和金属布 线等。 常用OMR83,负片型。 光刻胶对大部分可见光灵敏,对黄光不灵敏,可在黄光下 操作。
第3章微电子概论IC制造 工艺
2020/11/26
第3章微电子概论IC制造工艺
3.1 外延生长(Epitaxy)
1. 外延生长的目的 半导体工艺流程中的基片是抛光过的晶圆基片,直径在
50300mm(212英寸)之间,厚度约几百微米。 尽管有些器件和IC可以直接做在未外延的基片上,但大多数

外延工艺简介

外延工艺简介

THANKS
感谢观看
物理气相沉积
利用物理方法使气态物质冷凝或蒸发沉积在基底 上。
3
外延生长速率与成核密度
外延生长速率与成核密度之间存在关联。
液相外延生长技术
溶液生长
01
将基底浸泡在含有源材料的溶液中,通过扩散控制反应过程。
热壁外延生长
02
将基底靠近加热的壁,使源材料蒸发并在基底上沉积。
外延层厚度和均匀性
03
液相外延生长过程中,需要控制外延层厚度和均匀性。
外延材料种类及特性
单晶硅外延片
单晶硅外延片是一种常见的外延材料,具有高导热、高绝缘、高 透光等特性,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微电子等领域。
氮化镓(GaN)外延片
GaN外延片具有高击穿电压、高热导率、高抗辐射能力等特性,在 高频大功率电子器件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氧化锌(ZnO)外延片
ZnO外延片具有高电子迁移率、高透明度、低介电常数等优点,在 光电器件和压电器件领域有重要应用。
这类设备采用水平管式结构,具有生长速度快、温度分布均匀、薄膜质量高等优点,适用 于生长高质量的外延层。
垂直管外延设备
采用垂直管式结构,具有生长环境稳定、操作简单、易于维护等特点,适合生长多种材料 的外延层。
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MOCVD)
MOCVD设备具有灵活的化学气相沉积能力,能够在较低温度下生长高质量的外延层,同 时具有高生产效率和低成本等优点。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外延工艺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 泛。例如,在新能源领域,外延工艺可以用于制备太 阳能电池、燃料电池等高效能源转换器件;在生物医 学领域,外延工艺可以用于制备生物芯片、生物传感 器等生物医学器件;在环保领域,外延工艺可以用于 制备光催化材料、空气净化器等环保器件。未来,随 着外延工艺的不断进步和完善,其应用领域将不断拓 展,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微电子工艺复习重点

微电子工艺复习重点

1.干法氧化,湿法氧化和水汽氧化三种方式的优缺点。

20XX级《微电子工艺》复习提纲一.衬底制备1.硅单晶的制备方法。

直拉法悬浮区熔法1.硅外延多晶与单晶生长条件。

任意特左淀积温度下,存在最大淀积率,超过最大淀积率生成多晶薄膜,低于最大淀积率,生成单晶外延层。

三.薄膜制备1 •氧化干法氧化:干燥纯净氧气湿法氧化:既有纯净水蒸汽有又纯净氧气水汽氧化:纯净水蒸汽速度均匀重复性结构掩蔽性干氧慢好致密好湿氧快较好中基本满足水汽最快差疏松差2.理解氧化厚度的表达式和曲线图。

二氧化硅生长的快慢由氧化剂在二氧化硅中的扩散速度以及与硅反应速度中较慢的一个因素决左;当氧化时间很长时,抛物线规律,当氧化时间很短时,线性规律。

3.温度、气体分压、晶向、掺杂情况对氧化速率的影响。

温度:指数关系,温度越髙,氧化速率越快。

气体分压:线性关系,氧化剂分压升高,氧化速率加快晶向:(111)面键密度大于(100)而,氧化速率髙:髙温忽略。

掺杂:掺杂浓度高的氧化速率快:4.理解采用「法热氧化和掺氯措施提高栅氧层质量这个工艺。

m寧二氧化硅特恂提高氧化质量。

干法氧化中掺氯使氧化速率可提高1%$%。

四s薄膜制备2•化学气相淀积CVD1.三种常用的化学气相淀积方式,在台阶覆盖能力,呈膜质量等各方而的优缺点。

常压化学气相淀积APCVD:操作简单淀积速率快,台阶覆盖性和均匀性差低压化学气相淀积LPCVD:台阶覆盖性和均匀性好,对反应式结构要求不高,速率相对低,工作温度相对高,有气缺现象PECVD:温度低,速率高,覆盖性和均匀性好,主要方式。

2.本征SiCh,磷硅玻璃PSG,硼磷硅玻璃BPSG的特性和在集成电路中的应用。

USG:台阶覆盖好,黏附性好,击穿电压高,均匀致密:介质层,掩模(扩散和注入),钝化层,绝缘层。

PSG:台阶覆盖更好,吸湿性强,吸收碱性离子BPSG:吸湿性强,吸收碱性离子,金属互联层还有用(具体再查书)。

3.热生长SiO2和CVD淀积SiO?膜的区别。

04微电子工艺基础外延工艺

04微电子工艺基础外延工艺
第4章 外延工艺
1 微电子工艺基础
第4章 外延工艺 本章( 学时)目标: 本章 ( 3 学时 ) 目标 :
1、了解相图和固溶度的概念 、 2、了解外延技术的特点和应用 、 3、 3、掌握外延的分类 4、掌握气相外延的原理、步骤 、掌握气相外延的原理、 5、了解分子束外延的实现方式和优点 、
2 微电子工艺基础
硅重量百分比
1414
液相
Ge-Si相图 固相
938.3
硅原子百分比
6 微电子工艺基础
6
第4章 外延工艺 一、相图和固溶度的概念 3、固溶度
固溶度 在平衡态下, 在平衡态下,一种杂质可以溶在另一种材料的 最高浓度,或者说溶质固溶于溶剂内所形成的饱 最高浓度 或者说溶质固溶于溶剂内所形成的饱 和固溶体内溶质的浓度。 和固溶体内溶质的浓度。 杂质浓度通常用单位体积内的原子数来表示。 杂质浓度通常用单位体积内的原子数来表示。 例如硅中砷原子浓度3.5%相当于 相当于1.75X1021cm-3 例如硅中砷原子浓度 相当于
11 微电子工艺基础
11
第4章 外延工艺 二、外延工艺 1、概述
(2)外延特点: )外延特点: 生成的晶体结构良好 掺入的杂质浓度易控制 可形成接近突变pn结的特点 可形成接近突变pn结的特点 pn
12 微电子工艺基础
12
第4章 外延工艺 二、外延工艺 1、概述
(3)外延分类: )外延分类: ① 按工艺分类
2
第4章 外延工艺 一、相图和固溶度的概念 二、外延工艺
1、概述 2、硅的气相外延 3、掺杂 4、缺陷与检测 5、外延的应用
三、其它外延
3 微电子工艺基础
3
第4章 外延工艺 一、相图和固溶度的概念 1、定义

3外延工艺

3外延工艺

工艺
作用是将硅基片表面残存的氧化物(SiOx) 以及晶格不完整的硅腐蚀去掉,露出新鲜
• 外和而有且延完使整生晶衬底格长的硅工硅和表艺面外延,流利层程于硅硅之:外间延键合成良好核,,
避N免2衬预底冲硅洗表面→缺H陷2向预外冲延层洗中→延升伸。温至850℃→ 升温至1170℃→HCl排空→HCl抛光 →H2冲洗附面层→外延生长(通入反应 剂及掺杂剂)→H2冲洗1170℃→降温 →N2冲洗
SOI技术
1. 20世纪80年代,SOS集成电路价格昂贵,并不适合普及民用,所以研究人员利用在衬底和表面硅薄层 之间嵌入一层绝缘层材料,研发出新的绝缘体上硅(SOI)材料,SOI材料的结构是表面硅薄层–二氧 化硅绝缘层材料–硅衬底,集成电路制造在表面硅薄层。
2. 无论是一般的硅衬底晶圆还是SOS晶圆,都是在底部单晶上生长出来的,但是在氧化物上是没有办法 生长出单晶的,业界制造SOI晶圆的方法都是利用嵌入或者键和的方法形成埋层氧化物隔离顶层硅薄膜 层和硅衬底。
PMOS
n+
PW
n+
p+
NW
p+
P-sub
• SOI和体硅在电路结构上的主要差别在于:
硅基器件或电路制作在外延层上,器件和衬底直 接产生电连接,高低压单元之间、有源层和衬底 层之间的隔离通过反偏PN结完成,而SOI电路的 有源层、衬底、高低压单元之间都通过绝缘层完 全隔开,各部分的电气连接被完全消除。
• 与先前描述的单晶生长不同在于外延生长温度 低于熔点许多
• 外延是在晶体上生长晶体,生长出的晶体的晶 向与衬底晶向相同,掺杂类型、电阻率可不同。 n/n+,n/p,GaAs/Si。
1.2 外延工艺种类
气相外延工艺成熟,可很好

微电子工艺作业

微电子工艺作业

1.什么是薄膜?例举并描述可接受的薄膜的8个特性。

(15分)答:(1)薄膜:指某一维尺寸远小于另外两维上的尺寸的固体物质。

.(2).好的台阶覆盖能力..高的深宽比填隙能力(>3:1)..厚度均匀(避免针孔、缺陷)..高纯度和高密度..受控的化学剂量..结构完整和低应力(导致衬底变形,..好的粘附性避免分层、开裂致漏电)2.例举并描述薄膜生长的三个阶段。

(10分)答:(1)晶核形成分离的小膜层形成于衬底表面,是薄膜进一步生长的基础。

(2)凝聚成束形成(Si)岛,且岛不断长大(3)连续成膜岛束汇合并形成固态的连续的薄膜淀积的薄膜可以是单晶(如外延层)、多晶(多晶硅栅)和无定形(隔离介质,金属膜)的。

3.什么是多层金属化?它对芯片加工来说为什么是必需的?(10分)答:..多层金属化:用来连接硅片上高密度器件的金属层和绝缘层..关键层:线条宽度被刻蚀为器件特征尺寸的金属层。

..对于ULSI集成电路而言,特征尺寸的范围在形成栅的多晶硅、栅氧以及距离硅片表面最近的金属层。

介质层..层间介质(ILD)ILD-1:隔离晶体管和互连金属层;隔离晶体管和表面杂质。

采用低k介质作为层间介质,以减小时间延迟,增加速度。

4.例举淀积的5种主要技术。

(10分)答:膜淀积技术分类化学方法(1)CVDa.APCVD(Atmosphere Pressure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b.LPCVDc.等离子体辅助CVD:HDPCVD(High-Density Plasma CVD)、PECVD(Plasma enhanced CVD)d.VPE和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淀积(2)电镀:电化学淀积(ECD)、化学镀层物理方法:(1)PVD(2)蒸发(含MBE)(3)旋涂( SOG, SOD)5.描述CVD反应中的8个步骤(15分)。

答:1) 质量传输2)薄膜先驱物反应3) 气体分子扩散4) 先驱物吸附5) 先驱物扩散进衬底6) 表面反应7) 副产物解吸8) 副产物去除6.例举高k介质和低k介质在集成电路工艺中的作用。

微电子工艺(3)外延教材

微电子工艺(3)外延教材

3.1.3 外延工艺用途
优势: 1.高的集电结击穿电压 2.低的集电极串联电阻
双极型晶体管
n+埋层 n-Si外延层 SiO2 p+隔离墙

P-Si衬底
利用外延技术的 pn结隔离是早期 双极型集成电路 常采用的电隔离 方法。
pn结隔离示意图

P阱
n阱
将CMOS电路制作在外 延层上比制作在体硅抛 光片上有以下优点: ①避免了闩锁效应; ②避免了硅层中SiOx的 沉积; ③硅表面更光滑,损伤 最小。

外延层杂质浓度分布计算
假设1:外延层生长时外延剂中无杂质, 杂质来源于自掺杂效应
N E ( x) N S e x
假设2:衬底杂质无逸出(或认为衬底未 掺杂)
N E ( x) N E 0 (1 ex )
界面杂质叠加的数学表达式为
N E ( x) N S ex N E 0 (1 ex )
外延工艺常用的硅源




四氯化硅 SiCl4(sil.tet),是应用最广泛,也 是研究最多的硅源--------主要应用于传统外 延工艺 三氯硅烷 SiHCl3(TCS),和 SiCl4类似但温度 有所降低----常规外延生长 二氯硅烷SiH2Cl2( DCS) ----更低温度,选择 外延 硅烷SiH4,更适应薄外延层和低温生长要求, 得到广泛应用。 新硅源:二硅烷Si2H6-----低温外延
x x 1 erf N E 0 1 erf 2 2 DS t 2 DE t
综合效果
杂质再分布综合效果示意图
减小杂质再分布效应措施




降低外延温度,p-Si采用SiH2Cl2, SiHCl3;或 SiH4,但这对As的自掺杂是无效。 重掺杂的衬底,用轻掺杂的硅来密封其底面和 侧面,减少杂质外逸。 低压外延可减小自掺杂,这对砷,磷的效果显 著,对硼的作用不明显。 用离子注入的埋层来降低衬底表面的杂质浓度。 可在埋层或衬底上先生长未掺杂的薄膜来避免 衬底中的杂质外逸,再原位掺杂。

衬底制备与外延工艺

衬底制备与外延工艺

衬底制备与外延工艺一、衬底制备硅是自然界中蕴含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在地壳的含量仅次于氧。

随着现代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硅单晶已成为最重要的集成电路衬底材料,是制作复杂微电子器件的基础。

半导体单晶材料是由多晶材料经过提纯、掺杂和拉制等工序制得,但这些单晶材料还不能直接用于半导体器件的制造。

单晶材料经过切片、研磨、倒角、腐蚀和抛光等工序的加工,获得符合一定标准(厚度、晶向、平整度、平行度和损伤层)的单晶薄片,才可以供给外延或管芯制造使用,这个加工过程一般称为衬底制备。

多晶硅制备单晶硅制备切片研磨倒角定向腐蚀抛光检验衬底晶片其中,由于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必须按一定的晶向切割才能避免碎片和不影响器件的电参数,同时不同的半导体器件所要求的晶向也往往不同,所以切片前必须确定单晶锭的取向,然后沿某一晶向进行切片。

在制作器件的大圆片上缺口所在的平面,即为定位面;研磨的目的是去除切片的刀痕和损伤层,使晶片表面平整光洁,并达到预期厚度要求,所用的高硬度磨料有金刚石、碳化硅等;倒角即将晶片边缘磨圆,以防止在以后的加工过程中发生崩边,产生碎屑;腐蚀目的是去除表面的加工损伤、应力,并使晶片有一个比较致密和清洁的背面,传统方法是采用氢氟酸和硝酸的混酸溶液;抛光目的是进一步去除加工表面残留的损伤层,以获得平整、光洁、无损伤层并有一定厚度的晶片,方法有机械研磨、化学抛光和两者结合的化学机械抛光。

抛光对于制作器件是最关键的一步,抛光片可直接用于制作器件,也可作为外延的衬底材料。

二、外延外延指在单晶衬底上生长一层新单晶的过程,新生单晶层的晶向取决于衬底,沿着原来的结晶轴方向由衬底向外延伸而成,故名外延。

因此外延生长的结构是衬底与外延层呈一个连续的单晶体,但是衬底与外延层的物质成分不一定相同,晶体结构也不一定相同,当两者材料相同时称为同质外延,例如在硅衬底上外延硅。

虽然抛光片已可直接用于制作器件,但是利用外延可以生产种类更多的材料,使器件设计有了更多的选择。

微电子加工工艺总结

微电子加工工艺总结

1、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的区别分立元件:每个芯片只含有一个器件;集成电路:每个芯片含有多个元件..2、平面工艺的特点平面工艺是由Hoerni于1960年提出的..在这项技术中;整个半导体表面先形成一层氧化层;再借助平板印刷技术;通过刻蚀去除部分氧化层;从而形成一个窗口..P-N结形成的方法:①合金结方法A、接触加热:将一个p型小球放在一个n型半导体上;加热到小球熔融..B、冷却:p型小球以合金的形式掺入半导体底片;冷却后;小球下面形成一个再分布结晶区;这样就得到了一个pn结..合金结的缺点:不能准确控制pn结的位置..②生长结方法半导体单晶是由掺有某种杂质例如P型的半导体熔液中生长出来的..生长结的缺点:不适宜大批量生产..扩散结的形成方式与合金结相似点:表面表露在高浓度相反类型的杂质源之中与合金结区别点:不发生相变;杂质靠固态扩散进入半导体晶体内部扩散结的优点扩散结结深能够精确控制..平面工艺制作二极管的基本流程:衬底制备——氧化——一次光刻刻扩散窗口——硼预沉积——硼再沉积——二次光刻刻引线孔——蒸铝——三次光刻反刻铝电极——P-N结特性测试3、微电子工艺的特点高技术含量设备先进、技术先进..高精度光刻图形的最小线条尺寸在亚微米量级;制备的介质薄膜厚度也在纳米量级;而精度更在上述尺度之上..超纯指工艺材料方面;如衬底材料Si、Ge单晶纯度达11个9..超净环境、操作者、工艺三个方面的超净;如 VLSI在100级超净室10级超净台中制作..大批量、低成本图形转移技术使之得以实现..高温多数关键工艺是在高温下实现; 如:热氧化、扩散、退火 ..4、芯片制造的四个阶段固态器件的制造分为4个大的阶段粗线条:①材料制备②晶体生长/晶圆准备③晶圆制造、芯片生成④封装晶圆制备:1获取多晶2晶体生长----制备出单晶;包含可以掺杂元素掺杂和母金掺杂3硅片制备----制备出空白硅片硅片制备工艺流程从晶棒到空白硅片:晶体准备直径滚磨、晶体定向、导电类型检查和电阻率检查→切片→研磨→化学机械抛光CMP→背处理→双面抛光→边缘倒角→抛光→检验→氧化或外延工艺→打包封装芯片制造的基础工艺增层——光刻——掺杂——热处理5、high-k技术High—K技术是在集成电路上使用高介电常数材料的技术;主要用于降低金属化物半导体MOS晶体管栅极泄漏电流的问题..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是伴随着电路的元器件如MOS晶体管结构尺寸持续缩小实现的..随着MOS晶体管结构尺寸的缩小;为了保持棚极对MOS晶体管沟道电流的调控能力;需要在尺寸缩小的同时维持栅极电容的容量;这通常需要通过减小棚极和沟道之间的绝缘介质层厚度来实现;但由此引起的棚极和沟道之间的漏电流问题越来越突出..High—K技术便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优选技术方案..因为;MOS器件栅极电容类似于一个平板电容;由于MOS器件面积、绝缘介质层厚度和介电常数共同决定;因此MOS器件栅极电容在器件面积减小的前提下;采用了High—K材料后;可以在不减小介质层厚度因此栅极泄漏电流而不增加的前提下;实现维护栅极电容容量不减小的目标.. High—K材料技术已被英特尔和IBM应用到其新开发的45mm 量产技术中..目前业界常用的High—K材料主要是包括HfO在内的Hf基介质材料..26、拉单晶的过程装料——融化——种晶——引晶——放肩——等径——收尾——完成7、外延技术的特点和应用外延特点:生成的晶体结构良好掺入的杂质浓度易控制可形成接近突变pn结的特点外延分类:按工艺分类A 气相外延VPE利用硅的气态化合物或者液态化合物的蒸汽;在加热的硅衬底表面和氢发生反应或自身发生分解还原出硅..B 液相外延LPE衬底在液相中;液相中析出的物质并以单晶形式淀积在衬底表面的过程..此法广泛应用于III-V族化合半导体的生长..原因是化合物在高温下易分解;液相外延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完成..C 固相外延SPED 分子束外延MBE在超高真空条件下;利用薄膜组分元素受热蒸发所形成的原子或分子束;以很高的速度直接射到衬底表面;并在其上形成外延层的技术..特点:生长时衬底温度低;外延膜的组分、掺杂浓度以及分布可以实现原子级的精确控制..按导电类型分类n型外延:n/n; n/p外延 p型外延:p/n; p/p外延按材料异同分类同质外延:外延层和衬底为同种材料;例如硅上外延硅..异质外延:外延层和衬底为不同种材料;例如SOI绝缘体上硅是一种特殊的硅片;其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在有源层和衬底层之间插入绝缘层———埋氧层来隔断有源层和衬底之间的电气连接按电阻率高低分类正外延:低阻衬底上外延高阻层n/n+反外延:高阻衬底上外延低阻层硅的气相外延的原理:在气相外延生长过程中;有两步:质量输运过程--反应剂输运到衬底表面表面反应过程--在衬底表面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硅原子掺杂有意掺杂:按器件对外延导电性和电阻率的要求;在外延的同时掺入适量的杂质;这称为有意掺杂..自掺杂:衬底中的杂质因挥发等而进入气流;然后重新返回外延层..杂质外扩散:重掺杂衬底中的杂质通过热扩散进入外延层..外延的应用1、双极型电路:n/n+外延;在n型外延层上制作高频功率晶体管..n/p外延:双极型传统工艺在p衬底上进行n型外延通过简单的p型杂质隔离扩散;实现双极型集成电路元器件的隔离..2、MOS电路:外延膜的主要应用是作为双极型晶体管的集电极..外延膜在MOS集成电路中的较新应用是利用重掺杂外延减小闩锁效应寄生闸流管效应..8、分子束外延MBE的原理及其应用在超高真空下;热分子束由喷射炉喷出;射到衬底表面;外延生长出外延层..9、二氧化硅膜的用途表面钝化:保护器件的表面及内部;禁锢污染物..掺杂阻挡层:作为杂质扩散的掩蔽膜;杂质在二氧化硅中的运行速度低于在硅中的运行速度..绝缘介质:IC器件的隔离和多层布线的电隔离;MOSFET的栅电极;MOS电容的绝缘介质..10、二氧化硅膜的获得方法A:热氧化工艺B:化学气相淀积工艺C:溅射工艺D:阳极氧化工艺11、热氧化机制①线性阶段;②抛物线阶段生长逐渐变慢;直至不可忍受影响氧化速率的因素有:氧化剂、晶向、掺杂类型和浓度、氧化剂的分压..热氧化生长方法:1干氧氧化:干燥氧气;不能有水分;随着氧化层的增厚;氧气扩散时间延长;生长速率减慢;适合/Si界面与硅反应..较薄的氧化层的生长..氧化剂扩散到SiO22水汽氧化:气泡发生器或氢氧合成气源;原理:3湿氧氧化:湿氧氧化的各种性能都是介于干氧氧化和水汽氧化之间;其掩蔽能力和氧化质量都能够满足一般器件的要求..4掺氯氧化:薄的MOS栅极氧化要求非常洁净的膜层;如果在氧化中加入氯;器件的性能和洁净度都会得到改善..减弱二氧化硅中的移动离子主要是钠离子的沾污影响;固定Na+离子;减少硅表面及氧化层的结构缺陷/Si界面特性:12、SiO2/Si界面杂质发生再分热氧化薄膜是由硅表面生长得到的二氧化硅薄膜..高温生长工艺将使SiO2布;与二氧化硅接触的硅界面的电学特性也将发生变化..杂质再分布:有三个因素:①分凝效应② 扩散速率③ 界面移动/Si界面杂质的再分布就远小于干氧氧化;湿氧水汽氧化速率远大于干氧氧化速率;水汽氧化SiO2氧化速率介于水汽、干氧之间;SiO/Si界面杂质的再分布也介于水汽、干氧之间..2/Si界面P-Si的反型层;以二氧化硅层中存在着与制备工艺有关的正电荷;这种正电荷将引起SiO2及MOS器件阈值电压不稳定等现象..可动离子或可动电荷主要是Na+、K+、H+ 等;这些离子在二氧化硅中都是网络修正杂质;为快扩散杂质..其中主要是Na+..在人体与环境中大量存在Na+;热氧化时容易发生Na+沾污..加强工艺卫生方可以避免Na+沾污;也可采用掺氯氧化;固定Na+离子..固定离子或固定电荷主要是氧空位..一般认为:固定电荷与界面一个很薄的约30 过渡区有关;过渡区有过剩的硅离子;过剩的硅在氧化过程中与晶格脱开;但未与氧完全反应..干氧氧化空位最少;水汽氧化氧空位最多..热氧化时;首先采用干氧氧化方法可以减小这一现象..氧化后;高温惰性气体中退火也能降低固定电荷..13、氧化膜厚度的检测劈尖干涉和双光干涉:利用干涉条纹进行测量;因为要制造台阶;所以为破坏性测量..比色法:以一定角度观察SiO2膜;SiO2膜呈现干涉色彩;颜色与厚度存在相应关系..比色法方便迅速;但只是粗略估计..椭圆仪法:入射的椭圆偏振光经氧化膜的多次反射和折射以后;得到了改变椭圆率的反射椭圆偏振光;其改变量和膜厚与折射率相关..高频MOS结构C-V法:测量金属栅极的电容;利用公式测量氧化膜层的厚度..14、化学气相沉积定义化学气相淀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是通过气态物质的化学反应在衬底上淀积薄膜的工艺方法..与之对应的是:PVD蒸发和溅射;它主要应用于导体薄膜..15、淀积技术包括哪两种CVD和PVD16、LPCVD和APCVD的主要区别 LPCVD有何优势APCVD:原料以气相方式被输送到反应器内;原料气体向衬底基片表面扩散;被基片吸附;由于基片的温度高或其它能量提供给原料气体;使其发生表面化学反应;生成物在基片表面形成薄膜;而生成物中的其它物质是气相物质;扩散到气相中被带走..LPCVD:低压情况下;分子自由程较长;薄膜电极的均匀性较高..LPCVD相对APCVD的特点:增加了真空系统;气压在1-10-2Torr之间;压下分子自由程长;可以竖放基片;热系统一般是电阻热壁式..17、PECVD的机理 PECVD有何优势优势:采用等离子体把电能耦合到气体中;促进化学反应进行;由此淀积薄膜;因此该法可以在较低温度下淀积薄膜..PECVD常常是低温和低压的结合..机理:反应器的射频功率使低压气体真空度1-10Torr产生非平衡辉光放电;雪崩电离激发出的高能电子通过碰撞激活气体形成等离子体..衬底基片具有一定温度;约300℃吸附活泼的中性原子团与游离基即高能的等离子体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薄膜物质被衬底吸附、重排进而形成淀积薄膜;衬底温度越高形成的薄膜质量越好..18、多晶硅淀积和外延淀积的主要区别..淀积多晶硅薄膜的方法:主要采用LPCVD的方法..掺杂则采用:离子注入;化学气相淀积;扩散..多晶硅的淀积和外延淀积的主要区别:硅烷的使用19、金属薄膜的用途金属化的作用1在微电子器件与电路中金属薄膜最重要的用途是作为内电极MOS栅极和电容器极板和各元件之间的电连接..2在某些存储电路中作为熔断丝..3 用于晶圆的背面通常是金;提高芯片和封装材料的黏合力..金属化的作用:集成电路中金属化的作用是将有源器件按设计的要求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电路与系统..20、说明为什么铝作为通常使用的金属薄膜; 说明铜作为新一代金属薄膜的原因..铝膜:用途: 大多数微电子器件或集成电路是采用铝膜做金属化材料优点:导电性较好;与p-Si;n+-Si>51019 能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光刻性好;与二氧化硅黏合性好;易键合..缺点:抗电迁移性差;耐腐蚀性、稳定性差;台阶覆盖性较差..工艺:蒸发;溅射铜膜:用途:新一代的金属化材料;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内连线;缺点:与硅的接触电阻高;不能直接使用;铜在硅中是快扩散杂质;能使硅中毒;铜进入硅内改变器件性能;与硅、二氧化硅粘附性差..优点:电阻率低只有铝的40-45% ;导电性较好;抗电迁移性好于铝两个数量级;工艺:溅射21、VLSI对金属化的要求是什么①对n+硅和p+硅或多晶硅形成低阻欧姆接触;即金属/硅接触电阻小②能提供低电阻的互连引线;从而提高电路速度③抗电迁移性能要好④与绝缘体如二氧化硅有良好的附着性⑤耐腐蚀⑥易于淀积和刻蚀⑦易键合;且键合点能经受长期工作⑧层与层之间绝缘要好;不互相渗透和扩散;即要求有一个扩散阻挡层22、Al-Si接触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Al和Si之间不能合成硅化物;但是可以形成合金..Al在Si中溶解度很小;但是相反Si在Al中溶解度很大;这样就形成尖楔现象;从而使P-N结失效..解决尖楔问题:(1)一般采用Al-Si合金代替Al作为Al/Si的接触和互连材料..但是又引入了硅的分凝问题..(2)由于铜的抗电迁移性好;铝-铜0.5-4%或铝-钛0.1-0.5%合金结构防止电迁移;结合Al-Si 合金;在实际应用中人们经常使用既含有铜又含有硅的Al-Si-Cu合金以防止合金化即共熔问题和电迁移问题..(3)Al-掺杂多晶硅双层金属化结构:在多晶硅中掺杂重磷或重砷;构成掺杂多晶的结构..(4)铝-隔离层结构:在Al-Si之间沉积一层薄的金属层;替代磷掺杂多晶硅;成为阻挡层..23、说明难熔金属在金属连线中的作用难熔金属及其硅化物有较低的电阻率和接触电阻..难熔金属的一个广泛应用是在多层金属结构中填充连接孔;这个工序叫作过孔填充;填补好的过孔叫做接线柱..24、金属化的实现方法有几种请论述真空溅射方法金属化的实现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①物理淀积A:真空蒸发淀积较早;金属铝线B:真空溅射淀积Al-Si合金或Al-Si-Cu合金错误!LPCVD难熔金属真空蒸发淀积:被蒸物质从凝聚相转化为气相;气相物质在真空系统中的输运;气相分子在衬底上淀积和生长..分为电阻、电子束等蒸发沉积..真空溅射沉积:溅射淀积是用核能离子轰击靶材;使靶材原子从靶表面逸出;淀积在衬底材料上的过程..25、说明金属CVD的优势和主要用途..金属CVD :LPCVD可以应用于制作金属薄膜..优势:不需要昂贵的高真空泵;台阶覆盖性好;生产效率较高..用途:难控制金属;难熔金属;主要是钨..26、什么叫做光刻;光刻有何目的光刻是图形复印与腐蚀作用相结合;在晶片表面薄膜上制备图形的精密表面工艺技术..光刻的目的就是:在介质薄膜、金属薄膜或金属合金薄膜上面刻蚀出与掩膜版完全对应的几何图形;从而实现选择性扩散和金属薄膜布线的目的..27、光刻技术的图形转移分为哪两个阶段图形转移到光刻胶层;图形从光刻胶层转移到晶圆层28、列出光刻工艺的十个步骤;并简述每一步的目的..表面准备:微粒清除;保持衬底的憎水性..涂光刻胶:与衬底薄膜粘附性好;胶膜均匀;是光刻工艺的核心材料..前烘:使胶膜体内的溶剂充分挥发使胶膜干燥;增加胶膜和衬底的粘附性以及胶膜的耐磨性对准和曝光:把所需图形在晶圆表面上定位或对准;通过曝光灯或其他辐射源将图形转移到光刻胶涂层上后烘:减少效应;激发化学增强的PAG产生的酸与光刻胶上的保护发生反应并移除基团使之能溶解于显影液..显影:将掩膜板上的图形显示在光刻胶上..坚膜:除去光刻胶中剩余的溶剂;增强光刻胶对衬底的附着力..刻蚀:把显影后的光刻胶微图形下层材料的裸露部分去掉;将光刻胶图形转移到下层材料上去的工艺叫作刻蚀..去胶:刻蚀完成以后将光刻胶去除掉..29、光刻胶的分类;谈谈正胶和负胶的区别..正胶:胶的曝光区在显影中除去..正胶曝光时发生光分解反应变成可溶的..使用这种光刻胶时;能够得到与掩膜版遮光图案相同的图形;故称之为正胶..负胶:胶的曝光区在显影中保留;用的较多..具体说来负胶在曝光前对某些有机溶剂是可溶的;而曝光后发生光聚合反应变成不可溶的..使用这种光刻胶时;能够得到与掩膜版遮光图案相反的图形;故称之为负胶..30、刻蚀的方法分类;刻蚀常见有哪些问题分类:刻蚀分为湿法刻蚀和干法刻蚀..湿法刻蚀:化学腐蚀;在腐蚀液中通过化学反应去除窗口薄膜;得到薄膜图形..优点:工艺简单;无需复杂设备;选择比高;均匀性好..缺点:各向同性腐蚀;分辨率低;自动化难..干法刻蚀:使用气体和等离子体能量来进行化学反应的化学工艺..常见问题:不完全刻蚀、刻蚀和底切、各向同性刻蚀..优点:刻蚀非常有方向性各向异性;导致良好的小开口区域的精密度..缺点:选择性差..31、掺杂技术实现的两种方式以及掺杂的目的方式:扩散和离子注入目的:在晶圆表面下的特定位置处形成PN结;在晶圆表面下得到所需的掺杂浓度..32、扩散的基本原理、离子注入的基本原理及其比较微电子工艺中的扩散是杂质在晶体内的扩散;因此是一种固相扩散..晶体内扩散有多种形式:填隙式扩散、替位式扩散、填隙-替位式扩散..离子注入技术:离子注入是将含所需杂质的化合物分子如BCl3、BF3电离为杂质离子后;聚集成束用强电场加速;使其成为高能离子束;直接轰击半导体材料;当离子进入其中时;受半导体材料原子阻挡;而停留在其中;成为半导体内的杂质..离子注入时可采用热退火工艺;修复晶格损伤;注入杂质电激活..离子注入技术的优势:①离子注入克服热扩散的几个问题:A 横向扩散;没有侧向扩散B 浅结C 粗略的掺杂控制D 表面污染的阻碍②离子注入引入的额外的优势:A 在接近常温下进行B 使宽范围浓度的掺杂成为可能33、集成电路的形成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与分立器件的制造工艺一样都是在硅平面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很多相同之处;同时又有所不同..相同点:单项工艺相同的方法外延;氧化;光刻;扩散;离子注入;淀积等..不同点:主要有电隔离;电连接;局部氧化;平整化以及吸杂等..电隔离:1PN结隔离:双极型集成电路多采用PN结隔离;是在硅片衬底上通过扩散与外延等工艺制作出隔离岛;元件就做在隔离岛上..2介质隔离:SOS集成电路Silicon on Sapphire 是最早的介质隔离薄膜电路;新材料SOISilicon on Insulator有很大发展;SOI集成电路也是采用介质隔离工艺的电路..电连接:集成电路各元件之间构成电路必须进行电连接;这多是采用淀积金属薄膜;经光刻工艺形成电连接图形;电路复杂的集成电路一般是多层金属布线;构成电连接..局部氧化:分离器件的氧化工艺是在整个硅片表面制备二氧化硅薄膜;而集成电路工艺中的氧化有时是在局部进行;如MOS型电路中以氮化硅作为掩蔽膜的局部氧化技术..平整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制备经过多次光刻、氧化等工艺;使得硅片表面不平整;台阶高;这样在进行电连接时;台阶处的金属薄膜连线易断裂;因此;有时通过平面化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如在金属布线进行电连接之前;采用在硅片表面涂附聚酰亚胺膜的方法达到平面化的工艺技术..吸杂:硅单晶本身的缺欠以及电路制备工艺中的诱生缺欠;对电路性能影响很大;有源元件附近的缺欠;通过吸杂技术可以消除或减少缺欠;如通过在硅片背面造成机械损伤;喷沙或研磨;这种背损伤可以吸收杂质与缺欠..34、封装的工艺流程底部准备:底部准备通常包括磨薄和镀金..划片:用划片法或锯片法将晶片分离成单个芯片取片和承载:在挑选机上选出良品芯片;放于承载托盘中..粘片:用金硅熔点技术或银浆粘贴材料粘贴在封装体的芯片安装区域..打线:A:芯片上的打线点与封装体引脚的内部端点之间用很细的线连接起来线压焊;B:在芯片的打线点上安装半球型的金属突起物反面球形压焊;C:TAB压焊技术;封装前检查有无污染物;芯片粘贴质量;金属连接点的好坏电镀、切割筋成和印字最终测试35、封装设计金属罐法;双列直插封装;双列直插封装;针形栅格阵列封装球形栅格阵列封装;薄形封装;四面引脚封装;板上芯片COB。

哈工大微电子工艺3掺杂工艺

哈工大微电子工艺3掺杂工艺
10
间隙-替位式扩散 间隙 替位式扩散
A+I Ai
杂质原子被从晶 格位置“踢出” 格位置“踢出” (Kick-out)
AV
11
3.2 扩散系数与扩散方程
Fick第一扩散定律
晶体衬底中杂质扩散流密度与杂质浓度 梯度成正比。比例系数D定义为杂质在衬 梯度成正比。比例系数 定义为杂质在衬 底中的扩散系数。 底中的扩散系数。
微电子工艺( 微电子工艺(3)
--定域掺杂工艺 --定域掺杂工艺
田丽
1
第3章 扩散 章
扩散是微电子工艺中最基本的平面工艺, 扩散是微电子工艺中最基本的平面工艺, 在900-1200℃的高温,杂质(非杂质)气 ℃的高温,杂质(非杂质) 氛中,杂质向衬底硅片的确定区域内扩散, 氛中,杂质向衬底硅片的确定区域内扩散, 又称热扩散。 又称热扩散。 目的是通过定域、 目的是通过定域、定量扩散掺杂改变半导 体导电类型,电阻率,或形成PN结 体导电类型,电阻率,或形成 结。
18
根据杂质在晶体中的扩散系数分
快扩散杂质:H,Li, Na, Cu, Fe, K, Au, He, Ag, 慢扩散杂质:Al,P,B,Ga, Tl, Sb,As 在高温工艺中,如扩散、外延,掺杂元素的 扩散系数小些好
19
菲克第二定律
•当扩散处于非稳态,即各点的浓度随时间而改 变时,利用第一定律不容易求出。 通常的扩散过程大都是非稳态扩散,为便 于求出,还要从物质的平衡关系着手,建立第 二个微分方程式。
6
间隙式扩散
Wi=0.61.2eV
间隙原子扩散势场示意图
7
跳跃率
Pi
按照玻尔兹曼统计规律,获得大于能过 按照玻尔兹曼统计规律,获得大于能过Wi的几率正比 于exp(-Wi/kT)

微电子工艺

微电子工艺

微电子工艺微电子工艺引论硅片、芯片的概念硅片:制造电子器件的基本半导体材料硅的圆形单晶薄片芯片:由硅片生产的半导体产品*什么是微电子工艺技术?微电子工艺技术主要包括哪些技术?微电子工艺技术:在半导体材料芯片上采用微米级加工工艺制造微小型化电子元器件和微型化电路技术主要包括:超精细加工技术、薄膜生长和控制技术、高密度组装技术、过程检测和过程控制技术等集成电路制造涉及的五个大的制造阶段的内容硅片制备:将硅从沙中提炼并纯化、经过特殊工艺产生适当直径的硅锭、将硅锭切割成用于制造芯片的薄硅片芯片制造:硅片经过各种清洗、成膜、光刻、刻蚀和掺杂步骤,一整套集成电路永久刻蚀在硅片上芯片测试/拣选:对单个芯片进行探测和电学测试,挑选出可接受和不可接受的芯片、为有缺陷的芯片做标记、通过测试的芯片将继续进行以后的步骤装配与封装:对硅片背面进行研磨以减少衬底的厚度、将一片厚的塑料膜贴在硅片背面、在正面沿着划片线用带金刚石尖的锯刃将硅片上的芯片分开、在装配厂,好的芯片被压焊或抽空形成装配包、将芯片密封在塑料或陶瓷壳内终测:为确保芯片的功能,对每一个被封装的集成电路进行电学和环境特性参数的测试IC工艺前工序、IC工艺后工序、以及IC工艺辅助工序IC工艺前工序:(1)薄膜制备技术:主要包括外延、氧化、化学气相淀积、物理气相淀积(如溅射、蒸发) 等(2)掺杂技术:主要包括扩散和离子注入等技术(3)图形转换技术:主要包括光刻、刻蚀等技术IC工艺后工序:划片、封装、测试、老化、筛选IC工艺辅助工序:超净厂房技术超纯水、高纯气体制备技术光刻掩膜版制备技术材料准备技术微芯片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提高芯片性能(速度、功耗)、提高芯片可靠性(低失效)、降低芯片成本(减小特征尺寸,增加硅片面积,制造规模)什么是关键尺寸(CD)?芯片上的物理尺寸特征称为特征尺寸,特别是硅片上的最小特征尺寸,也称为关键尺寸或CD半导体材料本征半导体和非本征半导体的区别是什么?本征半导体:不含任何杂质的纯净半导体,其纯度在99.999999%(8~10个9)为何硅被选为最主要的半导体材料?a) 硅的丰裕度——制造成本低b) 熔点高(1412 OC)——更宽的工艺限度和工作温度范围c) SiO2的天然生成GaAs相对Si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优点:a) 比硅更高的电子迁移率,高频微波信号响应好——无线和高速数字通信b) 抗辐射能力强——军事和空间应用c) 电阻率大——器件隔离容易实现主要缺点:a) 没有稳定的起钝化保护作用的自然氧化层b) 晶体缺陷比硅高几个数量级c) 成本高圆片的制备两种基本的单晶硅生长方法。

外延工艺在集成电路制造产业中的应用

外延工艺在集成电路制造产业中的应用
促进产业发展:外延工艺的发展推动了集成电路制造产业的进步,为整个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 力支持。
05
外延工艺的技术发展
外延工艺的技术创新
设备升级:不断更新外延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材料研发:研究新型材料,提高外延层的性能和稳定性
工艺优化:改进外延工艺流程,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合作:加强与国际先进企业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外延工艺 技术的不断创新
03
集成电路制造产业现状
集成电路制造产业概述
集成电路制造产业定义 集成电路制造产业分类 集成电路制造产业应用领域 集成电路制造产业市场规模
集成电路制造产业的发展趋势
技术创新:不断推动产业技术升级,提高芯片性能和降低成本。 产业协同: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 绿色环保: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推广绿色制造技术和环保材料。 全球化发展: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推动集成电路制造产业全球化发展。
设备准备
衬底准备
外延生长
参数检测
外延工艺在集成电路制造中的应用领域
微电子领域:外延工艺在制造集成电路芯片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半导体领域:外延工艺是制造半导体器件的关键技术之一。 光电领域:外延工艺在制造光电器件、光电传感器等方面也有广泛应用。 新能源领域:外延工艺在制造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等方面也具有重要应用。
外延工艺的技术难题及解决方案
• 外延工艺的技术难题: (1) 薄膜均匀性控制 (2) 掺杂浓度控制 (3) 表面粗糙度控制
• (1) 薄膜均匀性控制 • (2) 掺杂浓度控制 • (3) 表面粗糙度控制
• 解决方案: (1) 采用先进的薄膜生长技术,如分子束外延、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等,提高薄膜均匀 性 (2) 通过精确控制掺杂源的流量和温度,实现掺杂浓度的精确控制 (3) 采用表面处理技术,如化学抛 光、物理抛光等,降低表面粗糙度

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总结

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总结

学习总结学习了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的课程,了解和掌握了很多关于集成电路的设计与具体细节的知识,在此总结一下最近学习的情况和心得。

通过整体学习掌握了微电子工艺的初步理论知识和制作细节,所谓微电子工艺,就是指用半导体材料制作微电子产品的方法、原理、技术。

不同产品的制作工艺不同,但可将制作工艺分解为多个基本相同的小单元,再将不同的小单元按需要顺序排列组合来实现。

具体以一个最常用的芯片设计为例,首先将大自然中仅次于氧含量的硅做成硅棒,然后切片,再经过20到30步工艺步骤做成硅片然后再对做好的芯片进行测试,再经过封装成成品,完了再经过成品测试找出不符合标准的芯片,再包装到上市出售。

英特尔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提出了一个很著名的论断:即“摩尔定律”,集成电路上能被集成的晶体管数目,将会以每18个月翻一番的速度稳定增长。

该论断到目前为之还在适用,但到以后会不会出现如此的情况就很难下定论,因为随着工艺的成熟,技术的进步,加工水平的提升,该速度会不会面临艰难的挑战也是一个谜。

在本次学习过程中,首先了解了硅作为集成电路的基础性材料,主要是由于它有一下几个特点:原料充分;硅晶体表面易于生长稳定的氧化层,这对于保护硅表面器件或电路的结构、性质很重要;重量轻,密度只有2.33g/cm3;热学特性好,线热膨胀系数小,2.5*10-6/℃,热导率高,1.50W/cm·℃;单晶圆片的缺陷少,直径大,工艺性能好;机械性能良好。

在掌握了硅的优点之后,熟悉了单晶硅的生长。

采用熔体生长法制备单晶硅棒:多晶硅→熔体硅→单晶硅棒;按制备时有无使用坩埚又分为两类:有坩埚的:直拉法、磁控直拉法;无坩埚的:悬浮区熔法。

单晶硅的生长原理为:固体状态下原子的排列方式有无规则排列的非晶态,也可以成为规则排列的晶体。

决定因素有三方面: 物质的本质:原子以哪种方式结合使系统吉布斯自由能更低。

温度高时原子活动能力强,排列紊乱能量低,而低温下按特定方式排列结合能高可降低其总能量----这是热力学的基本原则。

外延,扩散,离子注入,衬底制备

外延,扩散,离子注入,衬底制备

7.7 分子束外延(MBE)
MBE:Molecular Beam Epitaxy 原理:在超高真空下,利用薄膜组分元素受热蒸发所 形成的原子或分子束,直接射到衬底表面,形 成外延层。 应用:元素半导体—Si、Ge 化合物半导体-GaAs、GaN、SiGe MBE的特点: ①温度低; ②生长速度低; ③化学组成及掺杂浓度精确可控; ④厚度可精确控制到原子级;

SOI技术的特点与优势

1.速度高 :在相同的特征尺寸下,工作速度可提高 30-40%; 2.功耗低: 在相同的工作速度下,功耗可降低 50 % - 60%; 3.特别适合于小尺寸器件; 4.特别适合于低压、低功耗电路; 5.集成密度高 : 封装密度提高约40%; 6.低成本: 最少少用三块掩模版,减少13%-20% (30%)的工序; 7.耐高温环境: 工作温度300℃-500℃; 8.抗辐照特性好: 是体硅器件的50-100倍。
绪论

外延的分类 ①按工艺分类: 气相外延(VPE):硅的主要外延工艺; 液相外延(LPE):Ⅲ-Ⅴ化合物的外延; 固相外延(SPE):离子注入退火过程; 分子束外延(MBE,Molecular Beam Epitaxy) ②按材料分类 同质外延:外延层与衬底的材料相同,如 Si上外延Si,GaAs上外延GaAs; 异质外延:外延层与衬底的材料不相同,如 Si上外延SiGe 或 SiGe上外延Si; 蓝宝石上外延Si-- SOS(Silicon on Sapphire); 蓝宝石上外延GaN、SiC。 ③按压力分类 常压外延:100kPa ; 低压(减压)外延:5-20kPa。

7.9 外延层电阻率的测量
方法:四探针法、三探针法、电容-电压(CV)法、扩展 电阻法等 扩展电阻法 特点:可以测量微区的电阻率或电阻率分布。 原理:当金属探针与半导体材料呈欧姆接触时,电阻主 要集中在接触点附近的半导体中,而且呈辐射状 向半导体内扩展。 采用探针形式:单探针、两探针、三探针。 下面以右图所示单探 针为例进行原理说明。

硅工艺 第七章-外延

硅工艺 第七章-外延

(3)硅表面更光滑、损伤最小;
根据材料的异同分为: 同质外延 Si-Si(硅衬底上外延硅) 异质外延 Al2O3-Si(如:硅上外延砷化镓、蓝宝石上外
延硅)
根据温度的高低分为: 高温外延(>1000℃) 低温外延(<1000℃)
授课内容
§7.1 硅汽相外延原理 §7.2 外延层中杂质的分布 §7.3 低压外延 §7.4 选择性外延 §7.5 SOS技术 §7.6 分子束外延 §7.7 外延层中的缺陷与检测 §7.8 外延层参数的测量
§ 7.1 硅气相外延工艺原理
7.1.1 外延生长模型
在生长表面得到游离状态的硅原子析出的硅原子在高温下携带有大量 的热能,沿着表面滑动(扩散)并聚集成群,一旦群体的分子数超过某一临 界值便开始结晶(即形成晶核),放出潜热而在衬底表面固定下来,随后的 硅原子就直接到晶核的弯折处,使晶核不断扩展而发展成一个完整的新 晶面。
SiCl4(气)+2H2(气)====Si(固)+4HCl(气)
实际的过程比上式复杂。
氢还原反应
SiCl4 2H2 1000 CSi 4HCl
SiCl4 Si(固) 2SiCl2
硅烷热分解
SiH4 600 CSi 2H2
在气相中可能存在着如下几种中间反应(可逆) SiCl4+H2====SiCl3+HCl SiCl4+H2====SiCl2+2HCl SiHCl3+H2====SiH2Cl2+HCl SiHCl3 ====SiCl2+HCl SiH2Cl2 ====SiCl2+H2
一般在高温下,采用中、低 速生长,极限生长速度(极限生 长温度) 还与衬底的表面势有关。 影响表面势的因素:衬底取向、 表面光洁度和清洁等。外延生 长的温度也不宜太高。

哈尔滨工业大学-微电子工艺基础绪论(王静)PPT(共64页)

哈尔滨工业大学-微电子工艺基础绪论(王静)PPT(共64页)

1.为什么要学这门课?
提高显示芯片的制造工艺具有重大的意义,因为更先进的制 造工艺会在显示芯片内部集成更多的晶体管,使显示芯片实 现更高的性能、支持更多的特效;更先进的制造工艺会使显 示芯片的核心面积进一步减小,也就是说在相同面积的晶圆 上可以制造出更多的显示芯片产品,直接降低了显示芯片的 产品成本,从而最终会降低显卡的销售价格使广大消费者得 利;更先进的制造工艺还会减少显示芯片的功耗,从而减少 其发热量,解决显示芯片核心频率提升的障碍.....显示芯片自 身的发展历史也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点,先进的制造工艺使显 卡的性能和支持的特效不断增强,而价格则不断下滑,例如 售价为1500左右的中端显卡GeForce 7600GT其性能就足以 击败上一代售价为5000元左右的顶级显卡GeForce 6800Ultra。
先修课程
半导体物理、固体物理学
参考文献
刘玉岭等编著,《微电子技术工程—材料、工艺与测试》 施敏等编著,《半导体制造工艺基础》
一 概述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为什么要学这门课?
2.这门课的对象?
3.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4.第1章 绪论
第1章 绪论
本章(2学时)目标:
1、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的区别 2、平面工艺的特点
3、微电子工艺的特点 4、芯片制造的四个阶段
第1章 绪论 一、微电子产业
4、微电子工艺的发展概况 (1)平面工艺的诞生
平面工艺是由Hoerni于1960年提出的。在这项技术中,整个半导体表面先形成 一层氧化层,再借助平板印刷技术,通过刻蚀去除部分氧化层,从而形成一个 窗口。
①合金结方法 A 接触加热:
集成电路是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
第1章 绪论
一、微电子产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气相外延

硅气相外延(vapor phase
epitaxy,VPE ),指
含Si外延层材料的物质以气相形式输运至衬底, 在高温下分解或发生化学反应,在单晶衬底上生 长出与衬底取向一致的单晶。

与CVD(Chenmical Vapor Deposition,化学汽相
淀积)类似,是广义上的CVD工艺。


不是本征效应,是杂质的固相 扩散带来。
若杂质扩散速率远小于外延生长速 率,衬底中的杂质向外延层中扩散, 或外延层中杂质向衬底中的扩散, +(p/p+) + 对应 n/n 都如同在半无限大的固体中的扩散。 -对应p/n+(n/p+) 当衬底和外延层都掺杂时,外延层 中最终杂质分布

NS N E ( x) 2
选择外延(Selective epitaxial growth,SEG)
•如何实现? 根据硅在绝缘体上很难核化成膜的特性,在硅表面的特 定区域生长外延层而其它区域不生长的技术。 外延生长晶粒成核速度 SiO2〈Si3N4〈Si •Cl或HCl作用: 利用氧化物表面的高清洁性和源中存在足够的Cl或HCl提高 原子的活动性,以抑制气相中和掩蔽层表面处成核;Cl↑,选 择性↑,因为HCl可将在氧化物表面形成的小团的硅刻蚀掉; •三种类型: 1.以Si为衬底,以SiO2或Si3N4为掩膜,在暴露的硅窗口内 生长外延;或在暴露的硅窗口内生长外延,在掩膜生长PolySi; 2.同样以Si为衬底,以SiO2或Si3N4为掩膜,在暴露的硅衬 底上刻图形,再生长外延; 3.沟槽处外延生长
外延工艺常用的硅源Cl4(sil.tet),是应用最广泛,也 是研究最多的硅源--------主要应用于传统外 延工艺 三氯硅烷 SiHCl3(TCS),和 SiCl4类似但温度 有所降低----常规外延生长 二氯硅烷SiH2Cl2( DCS) ----更低温度,选择 外延 硅烷SiH4,更适应薄外延层和低温生长要求, 得到广泛应用。 新硅源:二硅烷Si2H6-----低温外延
3.2.3 外延速率的影响因素
温度 硅源 反应剂浓度 其它因素:衬底晶向(110)> (111); 反应室形状;
气体流速
外延速率的影响因素(一)
温度对生长速率的影响
质量传递 控制 实际外延 选此区
表面反应 控制
-1
外延速率的影响因素(二)

硅源对生长速率的影响
含氯的Si-Cl-H体系 无氯的Si-H体系 硅源不同,外延温度不同,由高到低排序的硅 源为:SiCl4>SiHCl3>SiH2Cl2>SiH4;
x x 1 erf N E 0 1 erf 2 2 DS t 2 DE t
综合效果
杂质再分布综合效果示意图
减小杂质再分布效应措施




降低外延温度,p-Si采用SiH2Cl2, SiHCl3;或 SiH4,但这对As的自掺杂是无效。 重掺杂的衬底,用轻掺杂的硅来密封其底面和 侧面,减少杂质外逸。 低压外延可减小自掺杂,这对砷,磷的效果显 著,对硼的作用不明显。 用离子注入的埋层来降低衬底表面的杂质浓度。 可在埋层或衬底上先生长未掺杂的薄膜来避免 衬底中的杂质外逸,再原位掺杂。
制作在外延层上的双阱CMOS剖面图


微波器件的芯片制造,需要具有突变杂质分布的复杂 多层结构衬底材料。可以采用多层外延工艺来实现这 类衬底材料的制备。 采用异质外延的SOS/CMOS电路,外延衬底为绝缘的 蓝宝石,能够有效地防止元件之间的漏电流,抗辐照 闩锁;而且结构尺寸比体硅CMOS电路小,因SOS结构 不用隔离环,元件制作在硅外延层小岛上,岛与岛之 间的隔离距离只要满足光刻工艺精度,就能达到电隔 离要求,所以元件之间的间距很小,CMOS电路的集成 度也就提高了。
3.2.5 设备
立式和桶式外延装置示意图
气相外延设备
3.2.6 外延方法
低压外延 选择外延 SOI技术

低压外延low-pressure epitaxy


目的:减小自掺杂效应 压力:1*103—2*104Pa 原因: 低压气体扩散速率快,衬底逸出杂质可快速穿过边界层 (滞留层),被排除反应室,重新进入外延层机会减小; 停止外延时,气体易清除,多层外延时缩小了过渡区, 温度影响 压力降低,生长外延层温度下限也降低; 问题:易泄漏;基座与衬底间温差大;基座、反应室在减压 时放出吸附气体;外延生长温度低等-----外延层晶体完整性 受到一定影响

外延层杂质浓度分布计算
假设1:外延层生长时外延剂中无杂质, 杂质来源于自掺杂效应
N E ( x) N S e x
假设2:衬底杂质无逸出(或认为衬底未 掺杂)
N E ( x) N E 0 (1 ex )
界面杂质叠加的数学表达式为
N E ( x) N S ex N E 0 (1 ex )


自掺杂效应 扩散效应
影响: 改变外延层和衬底杂质浓度及分布 对p/n或n/p硅外延,改变pn结位置

自掺杂效应(Autodoping)
自掺杂效应是指高温外延时,高掺 杂衬底的杂质反扩散进入气相边界 层,又从边界层扩散掺入外延层的 现象 。 自掺杂效应是气相外延的本征效应, 不可能完全避免。
异质外延衬底和外延层的材料不同,晶体结构和晶格常数 不可能完全匹配。外延生长工艺不同,在外延界面会出现 两种情况——应力释放带来界面缺陷,或者在外延层很薄 时出现赝晶(pseudomorphic)
异质外延生长工艺的两种类型
晶格失配 lattice mismatch 失配率
aa f 100 % ' a
微电子工艺
第3章 外延
(Epitaxy)


第3章 外延
3.1 概述 3.2 气相外延 3.3 分子束外延 3.4 其它外延 3.5 外延层缺陷及检测

3.1 概述
3.1.1外延概念


在微电子工艺中,外延(epitaxy)是指在单晶 衬底上,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按衬底晶 向排列(生长)单晶膜的工艺过程。 新排列的晶体称为外延层,有外延层的硅片 称为(硅)外延片。 与先前描述的单晶生长不同在于外延生长温 度低于熔点许多 外延是在晶体上生长晶体,生长出的晶体的 晶向与衬底晶向相同,掺杂类型、电阻率可 不同。n/n+,n/p,GaAs/Si。
'

其中:a外延层晶格参数; a′衬底晶格参数。 有热膨胀失配系数和晶格常数失配率。
热失配影响 单晶薄膜物 理和电学性 质
晶格失配导致 外延膜中缺陷 密度非常高
特点


外延生长时掺入杂质的类型、浓度都可以 与衬底不同,增加了微电子器件和电路工 艺的灵活性。 多次外延工艺得到多层不同掺杂类型、不 同杂质含量、不同厚度,甚至不同材料的 外延层。
生长指(常)数Φ

Φ(cm-1)由实验确定。
与掺杂剂、化学反应、 反应系统,及生长过程 等因素有关: As比B和P更易蒸发; SiCl4反应过程中的Φ要 比SiH4的小; 边界层越厚,Φ就越大。

互扩散效应(Outdiffusion)

互(外)扩散效应,指在衬底中的 杂质与外延层中的杂质在外延生长 时互相扩散,引起衬底与外延层界 面附近的杂质浓度缓慢变化的现象。
3.2.1 Si-Cl-H系统反应过程
SiCl2+H2
2SiCl2
Sis+2HCl
Sis+SiCl4
3.2.2气相外延原理
δ x
α
SiH4热分解外延


SiH4 → Si(s)+2H2(g) 优势: 1.反应是不可逆的,没卤化物产生,不存在反向腐蚀效 应,对反应室也无腐蚀; 2.外延温度低,一般是650-900 ℃,最低可在600℃完 成,减弱了自掺杂和扩散效应。 问题: SiH4在气相中可自行分解,造成过早核化,对 外延层的晶体结构产生重要影响,甚至生成多晶; SiH4易氧化形成硅粉,要尽量避免氧化物质和水汽的 存在,否则会影响外延层的质量;缺陷密度高于SiCl4 氢还原法制作外延层;对反应系统要求高
3.2.1硅的气相外延工艺
卧式气相外延设备示意图
工艺步骤及流程
两个步骤: 准备阶段:准备硅基片和进行基座去硅处理; 硅的外延生长 基座去硅的工艺流程: N2预冲洗→H2预冲洗→升温至850℃→升温至 1170℃→HCl排空→HCl腐蚀→H2冲洗→降温 →N2冲洗

工艺

外延生长工艺流程: N2预冲洗→H2预冲洗→升温至850℃→ 升温至1170℃→HCl排空→HCl抛光 →H2冲洗附面层→外延生长(通入反应 剂及掺杂剂)→H2冲洗1170℃→降温 →N2冲洗
3.1.3 外延工艺用途
优势: 1.高的集电结击穿电压 2.低的集电极串联电阻
双极型晶体管
n+埋层 n-Si外延层 SiO2 p+隔离墙

P-Si衬底
利用外延技术的 pn结隔离是早期 双极型集成电路 常采用的电隔离 方法。
pn结隔离示意图

P阱
n阱
将CMOS电路制作在外 延层上比制作在体硅抛 光片上有以下优点: ①避免了闩锁效应; ②避免了硅层中SiOx的 沉积; ③硅表面更光滑,损伤 最小。
气相质量传递过程


边界层指基座 表面垂直于气 流方向上,气 流速度、反应 剂浓度、温度 受到扰动的薄 气体层。 基座表面做成 斜坡状,和气 流方向呈一定 角度,α角一般 在3~10°。
基座表面边界层示意图
• 本质上是化学分
2 表面过程 解和规则排列两 个过程。 •SiH4表面外延过 SiH = Si+2H 4 2 程实质上包含了 吸附、分解、迁 移、解吸这几个 环节。 •表面外延过程表 明外延生长是横 表面外延过程示意图 向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