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中图像符号文化价值论文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摄影中图像符号的文化价值

摘要:自古以来,语言和文字就扮演着人类历史上文化符号的重要角色。进入二十世纪,摄影以及以摄影为基础构建起来的电影电视推动了文化媒介从几千年来单一的描述方式(语言和文字)到再现方式(图像)的转变,使得文化符号体系由语言(声音符号系统)——文本(文字符号系统)——摄影(包括电影电视)组成的三位一体而趋向成熟和完整,开创了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的文化模式。我们进入了一个读图时代,图像就是这个时代文化符号的重要角色,而摄影无疑就是这个图像符号系统的主要媒介。那么,作为符号的图像,是否能像语言和文字一样承担起文化符号的重任?其文化价值又如何得以体现?文章主要围绕图像符号来阐述

其文化价值。

关键词:新媒介;摄影;文化符号;图像

摄影作为现代社会的成果之一,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建立了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文化符号系统,以摄影为基础构建起来的包括电影、电视在内的现代摄影图像体系,开始了文化符号的一场革命。

一、摄影的本体——图像符号

摄影(包括电影、电视)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科学技术保证,就是主要不是以文字而是以图像作为信息的储存和传播的载体。也就是说,摄影出现以后,人们不但可以借助于文字符号的方式同时还可以借助于照片,电影胶卷、录像磁带和光盘以摄影图像的方式来获取或储存信息。“摄影推动了文化媒介由文本方式(描述)向图

像(再现)方式的转变。突破了几千年来单一的以文字作为文化载体的局面,开创了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的文化模式。”

摄影不像以前那样把客观世界转换成声音或者文字,而是直接地以逼真的视觉图像来储存和传达信息。我们已经可以通过摄影获得的逼真图像部分的再现世界,而不仅仅是只限于用语言和文字来描述它。摄影图像与语言、文字一样是文化的符号和载体,它作为文化符号的价值就在于,“图像符号的参与使得文化媒介中的视觉(图像)内容更为逼真、客观,提高了文化载体对视觉(图像)的表达和再现的能力。同时,它使得文化符号体系由语言(声音)——文本(文字符号)——摄影(图像符号体系)组成三位一体而趋向完整和成熟。”

二、摄影的文化精神

那么,图像能够像语言和文字一样承担起文化符号的重任吗?

在现代社会环境下,摄影,电影和电视等现代图像符号体系的文化价值再次凸现了出来,并表现了与现代社会价值理念的亲和力。摄影作为工业文明的产物,集中的反映了现代文化的基本理念和时代精神。

1.人文精神。摄影所面对的是现实世界,也就是把镜头对准了人,对准人生活着的这个世界。摄影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镜头对准了社会的各个层面,因为摄影提供了符合视觉水平的逼真图像,使得照片成为战争、灾难、环境污染、失学儿童等社会事件的目击者和现场证人,摄影促使社会正视现实存在的问题,摄影作为文化媒介

为社会公正健康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著名摄影家尤金.史密斯在上世纪60—70年代发表了在日本拍摄的《水俣》,引起了日本公众舆论的强烈反响,促使政辅出台了《防止公害政策基本法》。尤金常自问:“什么是你一向最信守的哲理?是人性!”二战后涌现的一批被称为“关心人的摄影家”。他们“只拍人,只拍受苦受穷的人,只拍勇于向命运挑战的人,只拍为别人付出的人,只拍需要大家去关心的人,去记录那永远不会失去信心的人性关怀”。他们将摄影融入了人道主义,摄影特殊的现代文化符号阐释了人文精神,英语中甚至为此而出现了一个专用词汇concerned(关切的,关心的)photography。

2.平等精神。由于文字需要一定时间的学习才能掌握,所以知识文化自古就只有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而当现代社会电视媒介发展起来。利用声音和图像同步输出的技术。为平民大众提供了传播新闻信息和学习知识的机会。同时也“为人们摆脱了文字的束缚,逐渐弥合了由文字带来的差距作出了巨大贡献。电视作为一种摄影图像的显示装置,建立了能够被普通大众广泛接受和拥有的文化模式,排除了由文字造成的文化识别障碍”。

摄影自诞生至今只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却已然成为了一门重要的视觉艺术。创新自古就是艺术的灵魂,摄影作为艺术的表现形式登场,就必然会衍生出多种表现形态。艺术家不管是用它来记录生活,表现真实还是创造艺术都取决于艺术家个人的审美情趣和思想感情。其表现力也随艺术家的胸襟、素养和观念富有无穷的变

化。

参考文献:

[1]顾铮著.真实的背后没有真实[m].中国工人出版社,2002.

[2]邱志杰著.摄影之后的摄影[m].中国工人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李乐(1988-),女,汉族,四川绵阳人,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研究方向:美术学油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