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四下教案-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第1课时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乘法和除法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生将通过实例了解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以及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此外,还将学习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性质,如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概念。

2. 使学生掌握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性质。

3.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乘法和除法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 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性质,如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加法实例,引导学生回顾加法的概念和性质。

然后提出问题:“如果有大量的加数,我们如何简便地进行计算?”引出乘法的概念。

2. 新课讲解:介绍乘法的定义和性质,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接着,引入除法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3. 实例演示:在黑板上演示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4. 课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乘除法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乘除法的概念、性质和相互关系。

板书设计1. 1.2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2. 内容:- 乘法的概念和性质- 除法的概念和性质- 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巩固乘除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思考题: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除法进行解决,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较好地理解乘除法的概念和性质,但在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

2.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实例教学,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乘除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亮点:通过PPT展示和黑板演示,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提高了教学效果。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3.探索性问题: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尝试解答。
-题目1:你能找出一个数,它既是5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吗?
-题目2:你能找出一个数,它既是7的倍数,又是8的倍数吗?
-题目3:你能找出一个数,它既是9的倍数,又是10的倍数吗?
-题目4:你能找出一个数,它既是11的倍数,又是12的倍数吗?
-题目5:你能找出一个数,它既是13的倍数,又是14的倍数吗?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案例研究:分析具体的乘、除法应用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乘、除法的实际应用。
-项目导向学习:设计相关的数学项目,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乘、除法的运算规则和应用。
2.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课后作业
1.计算练习:请学生独立完成以下题目,并检查答案是否正确。
-题目1:计算8 × 5的结果。
-题目2:计算15 ÷ 3的结果。
-题目3:计算12 × 7的结果。
-题目4:计算18 ÷ 2的结果。
-题目5:计算9 × 9的结果。
2.应用题练习:请学生独立完成以下题目,并检查答案是否正确。
-题目1:小明有12个苹果,他要将这些苹果分给他的4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得到几个苹果?
为了改进这些方面,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我将在讲授乘、除法的概念时,增加更多的提问和讨论环节,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其次,我将在案例分析环节,提供更多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乘、除法的应用。此外,我将在实践活动环节,增加更多的学生参与和互动,例如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乘、除法的实际应用中。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是本册教材中重要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乘除法的意义以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乘除法的实际应用,并能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加深对乘除法的理解,并能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2.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2.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练习,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3.练习巩固: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2.实例和练习题:准备相关的实例和练习题,用于教学过程中的讲解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生活实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数是小明的2倍,请问小红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乘除法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内的讨论和练习,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解答和讲解。

教师进行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分析。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计算面积等。

4年级数学下册“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课教案

4年级数学下册“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课教案

4年级数学下册“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课教案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5、第6页的内容及第7页练习二的第1~6题。

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问题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明白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过程与方法:自己能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根据知识的迁移,找出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乘、除法的意义,乘、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

教法:演示引导。

学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情景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做过了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的练习,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今天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加以归纳,并进一步明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已经获得的感性认识加以提高。

一.讲授新课:师:观察情景图,你能用数学语言描述你发现的数学信息吗?生:有4个花瓶,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

师:你能根据已知的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生:一共插了多少枝花?师:你会列式计算解答吗?生1:3+3+3+3=12(枝)生2:3×4=12(枝)师:两种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生:一个是加法,一个是乘法。

师:在3×4中3和4分别表示什么?生:3表示每个瓶子插3枝花,4表示有4个花瓶,也就是说有4个3连加。

师:像上面这样3+3+3+3,我们还可以用3×4表示,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在3×4中,3和4还可以看成表示什么?生:3是相同的加数,4是相同的加数的个数。

师:在乘法中相同的加数和相同的加数的个数,都叫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课件出示)乘法:求几个相同的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3 ×4 = 12因数因数积师: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汇报。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1.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1.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1.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1.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这一节主要让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如乘法中的因数、积,除法中的被除数、除数、商。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对于乘除法有一定的认知,但可能对于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例题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乘法和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让学生能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2.如何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例题演示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等,结合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2.教学素材(如图片、实物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乘除法,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数量是小明的2倍,小红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乘除法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乘除法的意义,通过PPT展示乘法算式“3×2=6”,解释乘法中的因数、积的概念。

接着展示除法算式“6÷3=2”,解释除法中的被除数、除数、商的概念。

让学生理解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乘除法的练习题,巩固对乘除法各部分间关系的理解。

如“2×3=?”,“6÷2=?”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问题。

如“小明有5个苹果,他想把苹果分给他的朋友们,每个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朋友?”让学生运用乘除法计算。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人教新课标(2023秋)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人教新课标(2023秋)
在新课讲授的重点难点解析部分,我尝试用举例和比较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面对复杂一些的实际问题时,仍然不知道如何运用乘除法来解决。这说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乘除法运算技巧的掌握。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表现让我感到欣慰。他们能够将所学的乘除法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并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但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在讨论中过于依赖同伴,缺乏独立思考;有的小组在解决问题时,思路不够开阔,局限于一种解法。针对这些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2.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理解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形成完整的数学概念。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与探索精神,通过小组讨论、互动游戏等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准确表达运算过程和结果的能力,提高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5.培养学生数学素养,使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对数学学科的认识和热爱。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乘除法的基本概念。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购物、分配等。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一单元《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一单元《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一单元《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课时安排•第一课时:乘法的意义和运算•第二课时:乘法和除法的关系•第三课时:分治与合并的实际应用•第四课时:综合练习教学目标1.理解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2.掌握乘法与除法的关系3.能够运用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4.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好教案、教具、板书等•学生:课本、练习册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乘法的意义和运算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入乘法的概念2.讲解:介绍乘法的意义和运算规则3.操练: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乘法计算练习4.总结:总结乘法的特点和运算方法第二课时:乘法和除法的关系1.导入:引导学生对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进行思考2.讲解:讲解乘法和除法的联系和区别3.操练:让学生做一些相关练习,加深理解4.总结:总结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第三课时:分治与合并的实际应用1.导入:介绍生活中分治与合并的例子2.讲解:讨论分治和合并在乘除法中的应用3.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理解分治与合并的意义4.拓展训练: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性的训练题第四课时:综合练习1.分组练习:让学生分组做一些综合性的乘除法练习2.课堂检测:进行课堂检测,检查学生对乘除法的掌握情况3.知识拓展:介绍乘除法在数学领域的拓展应用4.课堂总结:总结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总结与展望本单元主要围绕乘法的意义、运算及其与除法的关系展开,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希望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够掌握乘除法的基本概念和技巧,提升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未来的学习中,学生将能够更好地应用乘除法知识解决各种问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乘法的意义2. 除法的意义3. 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除法的意义,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本质,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例引出乘、除法的概念,让学生初步感知乘、除法的意义。

2. 新课:讲解乘、除法的定义,举例说明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4. 应用:引导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乘法的意义2. 除法的意义3. 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值。

2. 提高题: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研究乘、除法的其他性质。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有了较好的理解,能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导入、讲解、练习、应用等环节,使学生逐步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3. 教学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教学效果。

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应用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培养了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1.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1.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3. 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乘除法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乘除法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 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乘除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际例题和图示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 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乘除法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时如何计算总价和找零。
2. 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使用小棒进行分组和合并,演示乘除法的基本原理。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一是增强学生的符号意识,通过乘除法的意义和表达,使学生理解数学符号的使用,并能够运用符号进行正确的数学表达;二是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探索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思维;三是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能够将乘除法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四是在探索乘除法运算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和兴趣。这些核心素养目标的实现将有助于学生形成稳定的数学学科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1.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1.2节,主要围绕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展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深入理解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掌握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及其关系,并能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课程内容与课本紧密相关,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1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1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1一. 教材分析《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课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索乘除法的奥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对于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具体例题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深刻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能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索和操作,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实际应用的价值。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难点: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理解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探索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等活动,自主探索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生动有趣的PPT,展示乘除法的例题和练习。

2.学习材料: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如黑板、粉笔、练习本等。

3.教学资源:收集一些与乘除法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课堂拓展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分配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加减法的基本运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一单元《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一单元《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一单元《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主要包括乘法、除法的意义,以及它们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实际意义,掌握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为后续的乘除法运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乘除法方面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生活实例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能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的意义及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除法的意义及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实例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同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乘法、除法的意义及它们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实例:包括日常生活、数学故事等实例。

3.学习材料:练习题、小组讨论纸等。

4.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故事,引出乘除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乘法和除法的意义,以及它们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乘除法的实际意义。

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实例中乘除法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板书。

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自己对乘除法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乘除法应用题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乘除法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3.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3.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4)小组合作:布置一道综合性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解答,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媒体和资源: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将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和实物教具。具体包括:
(1)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乘除法的意义、例题和练习题,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视频:播放一些与乘除法相关的实际应用场景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乘除法在生活中的运用。
5.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在课堂表现、小组讨论、随堂测试和作业完成等方面的表现,教师应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答他们的疑惑,并提供进一步的指导和建议,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教学反思与改进
首先,我发现部分学生在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他们能够背诵乘除法的定义,但在运用到实际问题时,却不知道如何下手。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多地利用实际情境,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乘除法的应用,从而加深他们对乘除法意义的理解。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3.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本节课的内容与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2节“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相关。具体内容包括:
1.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3.运用乘除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应用乘除法的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分配资源、计算成本、规划时间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数据分析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运用逻辑推理和数据分析的能力,选择合适的乘除法运算方法,并对结果进行解释,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京师优选】同步配套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人教版

【京师优选】同步配套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人教版

【京师优选】同步配套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人教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课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会学习乘法和除法的意义,以及它们在各部分间的关系。

具体包括:1. 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 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3. 能够运用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意义,掌握它们在各部分间的关系。

2. 能够运用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意义,掌握它们在各部分间的关系。

难点:能够运用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我们有3个小组,每个小组有4个人,那么一共有多少人?学生可能会回答:一共有12人。

这里,我们就用到了乘法,3个小组乘以每个小组的4个人,得到总人数12。

2. 乘法的意义:乘法是一种快速的计算方法,它可以用来计算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比如,我们要计算3个4相加的结果,就可以用乘法,即3乘以4,得到12。

3.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乘法包括三个部分,即乘数、乘数和积。

乘数乘以乘数等于积。

比如,3乘以4等于12,这里3和4就是乘数,12就是积。

4. 除法的意义: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它用来计算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相同加数。

比如,我们要计算12里面有几个3,就可以用除法,即12除以3,得到4。

5.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除法也包括三个部分,即被除数、除数和商。

被除数除以除数等于商。

比如,12除以3等于4,这里12就是被除数,3就是除数,4就是商。

6. 运用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我们有12个苹果,我们要将这些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组,每个小组应该分到几个苹果?学生可能会回答:每个小组应该分到4个苹果。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案、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乘除法的意义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乘法口诀的熟练运用。
2.难点:理解乘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乘除法运算,准确快速地进行计算。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出乘除法运算,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乘除法的意义。
5.鼓励同学们利用课后时间,向家长或朋友分享今天所学的乘除法知识,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运用问题驱动法,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索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乘除法运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学校举行运动会,每个班级有4个方阵,每个方阵有5行,每行有6个座位。请问一共有多少个座位?”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回顾乘法运算,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接下来,我会进一步提问:“如果每个小组增加了2位同学,那么我们班一共有多少位同学参加了舞蹈表演?”这个问题旨在让学生思考乘法中的变化,并自然地过渡到除法:“如果我们知道一共有24位同学参加了表演,那么我们能计算出每个小组有多少位同学吗?”这样的导入方式,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他们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到了乘除法的作用。
此外,我还会让学生分享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以及他们在解决练习题时遇到的困难和挑战。通过这样的总结归纳,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系统的认识,同时也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同学们今天学习的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特此布置以下作业: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人教新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人教新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人教新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意义。

2. 学生能够运用乘法和除法的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计算。

3. 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运用乘除法进行数量关系的表达。

过程与方法1.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态度。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2. 乘除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理解乘除法的各部分间的关系。

2. 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乘除法教具。

2. 学具:学生用乘除法练习册、计算器。

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乘除法的意义和应用场景。

2.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新课导入1. 利用教具讲解乘除法的意义。

2. 通过实例演示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练习与讨论1. 让学生进行乘除法的计算练习。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乘除法的应用。

应用与拓展1. 利用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乘除法进行计算。

2. 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尝试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1.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2. 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3. 乘除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作业设计1. 完成乘除法计算练习。

2.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乘除法进行计算。

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如何?2. 学生对乘除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是否提高?3.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需要进行哪些调整?4. 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本节课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严谨的用词,使学生掌握了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合作,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后反思,教师可以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1.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1.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1.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是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一个知识点。

在这一部分中,学生将学习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的运算规则,并能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在开始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但对乘法和除法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逐步掌握它们的运算规则。

此外,学生可能对乘除法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一定的困惑,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意义,掌握它们的运算规则,并能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的例题和操作,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

2.乘除法的运算规则及其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2.采用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自己探索乘除法的运算规则。

3.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乘除法的运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

2.准备乘除法的运算工具,如计算器、纸笔等。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如果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2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几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加法和除法的关系。

然后,教师提出“如果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2个苹果,小明想要得到和小红一样多的苹果,他需要给小红几个苹果?”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乘法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际操作,向学生解释乘法和除法的意义。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第1课时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第1课时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材第5、第6页的内容及第7页练习二的第1~6题。

1.结合具体问题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明白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自己能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3.能根据知识的迁移,找出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乘、除法的意义,乘、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各部分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

多媒体课件。

同学们,我们已经做过了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的练习,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今天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加以归纳,并进一步明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已经获得的感性认识加以提高。

(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认识乘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

[播放课件出示课本例2(1)]师:观察情景图,你能用数学语言描述你发现的数学信息吗?生:有4个花瓶,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

师:你能根据已知的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生:一共插了多少枝花?师:你会列式计算解答吗?生1:3+3+3+3=12(枝)生2:3×4=12(枝)师:两种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生:一个是加法,一个是乘法。

师:在3×4中3和4分别表示什么?生:3表示每个瓶子插3枝花,4表示有4个花瓶,也就是说有4个3连加。

师:像上面这样3+3+3+3,我们还可以用3×4表示,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在3×4中,3和4还可以看成表示什么?生:3是相同的加数,4是相同的加数的个数。

师:在乘法中相同的加数和相同的加数的个数,都叫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课件出示)乘法:求几个相同的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3×4=12因数因数积师: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汇报。

生1:只有相同的加数相加时,才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 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乘除法的意义及其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讲解。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乘法与除法的定义,掌握乘法与除法的基本运算规则,以及能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理解乘法与除法的概念,知道乘法与除法是相反的运算。

2. 学会乘法与除法的基本运算规则,能够熟练地进行乘除法运算。

3. 能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乘法与除法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 乘除法运算中的符号运用和计算顺序。

3. 将乘除法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乘法口诀表。

2. 计算器。

3. 实际问题案例。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入乘除法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详细讲解乘除法的定义、运算规则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3. 示例:通过示例演示乘除法的运算过程,让学生掌握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4. 练习:让学生进行乘除法的运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应用:通过实际问题案例,让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1. 乘除法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 乘除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3. 乘除法的实际应用案例。

作业设计1. 完成乘除法运算的练习题。

2. 通过实际问题案例,运用乘除法解决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例、练习和应用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乘除法的概念、运算规则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本质,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乘除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乘除法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乘法与除法的运算规则。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对乘除法概念的理解,通过更多的示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乘除法的运算规则。

此外,我还发现有些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不知道如何运用乘除法。

第一单元《乘法、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一)(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第一单元《乘法、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一)(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教案:《乘法、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意义,掌握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和除法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乘法的意义: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 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3. 乘法口诀:一一得一,二二得四,三三得九,四四十六,五五二十五,六六三十六,七七四十九,八八六十四,九九八十一。

4. 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乘法和除法是互为逆运算的,即乘法的逆运算是除法,除法的逆运算是乘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意义,掌握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和除法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和关系。

2. 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和除法计算。

3.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数学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际问题引入乘法和除法的概念,让学生初步感知乘法和除法的意义。

2. 探究新知:a.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并能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b.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并能用乘法口诀进行除法计算。

c. 通过对比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让学生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3. 巩固练习: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乘法和除法的意义,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和除法计算。

4.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数学思维。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和关系,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章《四则运算》《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章《四则运算》《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章《四则运算》《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乘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2. 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3. 乘除法的运算性质和运算定律4. 乘除法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除法的意义、各部分间的关系及应用。

2. 教学难点:乘除法运算性质的推导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回顾乘除法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乘除法的意义、各部分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探究乘除法的运算性质和运算定律。

3. 练习:设计丰富多样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能力。

4. 应用: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乘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2. 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3. 乘除法的运算性质和运算定律4. 乘除法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乘除法运算题,巩固基本运算。

2. 提高题: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3. 拓展题:探索乘除法的运算性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加强课后辅导,关注学困生,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本节课通过讲解乘除法的意义、各部分间的关系以及运算性质,让学生掌握了乘除法的基本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课后,教师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及时发现问题,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材第5、第6页的内容及第7页练习二的第1~6题。

1.结合具体问题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明白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自己能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3.能根据知识的迁移,找出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乘、除法的意义,乘、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各部分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

多媒体课件。

同学们,我们已经做过了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的练习,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今天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加以归纳,并进一步明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已经获得的感性认识加以提高。

(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认识乘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

[播放课件出示课本例2(1)]师:观察情景图,你能用数学语言描述你发现的数学信息吗?生:有4个花瓶,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

师:你能根据已知的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生:一共插了多少枝花?师:你会列式计算解答吗?生1:3+3+3+3=12(枝)生2:3×4=12(枝)师:两种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生:一个是加法,一个是乘法。

师:在3×4中3和4分别表示什么?生:3表示每个瓶子插3枝花,4表示有4个花瓶,也就是说有4个3连加。

师:像上面这样3+3+3+3,我们还可以用3×4表示,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在3×4中,3和4还可以看成表示什么?生:3是相同的加数,4是相同的加数的个数。

师:在乘法中相同的加数和相同的加数的个数,都叫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课件出示)乘法:求几个相同的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3 ×4 = 12因数因数积师: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汇报。

生1:只有相同的加数相加时,才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

生2:当算式里的加数不同时,比如3+4就无法直接改写成乘法算式。

师: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大家探讨的结果吗?生:必须是相同加数求和才能用乘法来简便计算。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由于解题策略的开放式设计,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用加法计算;另一种是用乘法计算。

最后通过思考是不是所有的加法都能用乘法计算。

学生最后通过举例讨论后得出:必须是相同加数求和才能用乘法来简便计算。

2.认识除法和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课件出示例2(2)和(3)。

(2)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3)有12枝花,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师:仔细阅读上面的两题,你能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生1:相同点是都已知有12枝花;不同点是一个已知每3枝花插一瓶,另一个已知把这些花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

生2:所求的问题也不同,一个是求可以插几瓶,另一个是求每个花瓶可以插几枝花。

师:上面的两道题,都含有哪几个量?生:花的总枝数、平均每个花瓶插几枝花和需要几个花瓶。

师:这些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生:花的总枝数÷平均每个花瓶插的枝数=花瓶数量花的总枝数÷花瓶数量=平均每个花瓶里插的枝数师:你能尝试列式计算吗?生:(2)12÷3=4(个) (3)12÷4=3(枝)师:与第(1)题相比,第(2)、第(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生:和第(1)题相比,第(2)、第(3)题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师:像上面这样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在除法里已知的两个因数的积叫做被除数,两个因数可以分别叫做除数和商。

课件出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12 ÷ 3 = 4被除数除号除数商12 ÷ 4 = 3师:从上面的(1)、(2)、(3)题中,你能发现乘法和除法有什么关系?生: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生: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设计意图:利用3道有联系的应用题,由学生列出算式,把第(2)、第(3)题与第(1)题比较,通过讨论,明确除法的意义,并在比较已知条件和问题的变化中,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最后通过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抓住所学内容的重点进行小结,提高比较、分析、归纳和概括的能力】3.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师:你能根据下面的算式,参照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来总结出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吗?自己试着总结一下。

课件出示:3×4=(12)12÷3=(4)12÷4=(3)(小组讨论,单独汇报,自由补充)生1:乘法算式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与除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正好相反。

除法是和乘法相反的运算,通常称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生2: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师: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生: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单独汇报、自由补充的方式,提高学生在比较和分析中进行判断、推理、抽象和概括等能力,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感受到事物内部是有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师:关于乘法,我们学习了哪些相关的知识?生: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师:既然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呢?生:只有相同的数连加时,才可以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师:什么是除法?各部分的名称是怎样规定的?生: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在除法中,两个因数的积叫做被除数,两个因数分别叫做除数和商。

师:乘、除法有怎样的关系?生: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师:乘法各部分间有怎样的关系?生1: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生2: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师:有余数的除法各个部分间有怎样的关系?生: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内容?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有什么评价?生1:我知道了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名称。

生2:我知道了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生3:我还知道有余数的除法各个部分间的关系是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师:这节课我们根据知识的迁移,找出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知识间的迁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被除数=商×除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商=被除数÷除数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1.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入新课。

这堂课教师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发现并运用数学语言表述数学规律和总结怎样获得规律的方法上,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有利于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点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巩固所学知识。

2.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重视学生的互动性学习。

学生已经有了加、减法的关系的基础,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起来比较简单,若教师让学生直接归纳得出结论,可能只要十几分钟就能完成新授,学生可能掌握得也不错,但是学生真正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没有充分地发挥。

所以在教学中,首先在目标领域中设置了过程性目标,不仅和学生重温了加、减法的关系和意义,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了数学问题的产生、碰到问题“怎么办”和“如何解决问题”,花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探索的材料是动态生成的,是在学生的猜测、举例、讨论、验证中完成的,从而激励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加以观察、分析,在主动获得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既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又体验了成功的情感。

3.对于知识点的学习,采用让学生想一想、看一看、小组讨论与集体汇报的方式来学习本课的知识。

采用对比分析的方式,强化知识的认识、理解与接受。

总之,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了学生的经历和体验,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根据加、减法的关系去探索乘、除法的关系和意义,验证乘、除法的关系,归纳乘除、法的关系,从而提高了学生知识间的迁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数学的思考能力。

A类1.如果△×□=〇,那么下面的算式中,哪个正确?正确的画“ ,错误的画“✕”。

(1)□÷〇=△( ) (2)〇×△=□( ) (3)〇÷△=□( )(4)〇÷□=△( ) (5)△÷〇=□( ) (6)〇-□=△( )2.() B类1.小强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76写成67,结果得到的商是15还余5,正确的商应该是几?2.当m÷n=c时(n不为0),n=(),m=()。

(考查知识点:对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理解;能力要求:更深刻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1. (1)✕(2)✕(3)(4)(5)✕(6)✕2. 13 0 309 40B类:1. 67×15+5=10101010÷76=13……222. m÷c n×c教材习题教材第7页练习二1.(1)用乘法计算因为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用除法计算,因为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3)用除法计算,因为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4)用除法计算,因为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13936÷67=20813936÷208=671125÷45=2525×45=11251008÷21=4821×48=10083.4 43 28 7004. 10 15 420 365.1296 验算:1296÷27=488670 验算:8670÷85=10226 验算:26×29=75412 验算:73×12=8766.12×6=72(个) 72+3=75(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