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八则》教学课件汇总
合集下载
《论语》八则课件
文学常识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 末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 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 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 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 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 《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 秋》。
《论语》—儒家的经典,道德的规范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全书总共20篇.记 有《学而》、《为政》、《八佾》、《里仁》、 《公冶长》、《雍也》、《述而》、《泰伯》、 《子罕》、《乡党》、《先进》、《颜渊》、 《子路》、《宪问》、《卫灵公》、《季氏》、 《阳货》、《微子》、《子张》、《尧曰》。 《论语》是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平日的言行 记录收集起来,整理编成的。其中有孔子的言 论,也有弟子们的自相问答,它是儒家思想所 依据的经典。
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
7 huì zhì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
记住 满足
不倦,何有于我哉!”
疲倦 =于我有何哉 对我来说有哪一样呢
第七则译文
默默地把学过的东西记在心里,学 习而不感到满足,教导学生从不感 到厌倦,这些哪一样我有呢?
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虚数,几个人
8、子曰:“三人 行,必有我师焉;
反省
第五则译文
孔子说:“见到有道德有才华的
人便应该想着向他看齐,见到不 好的人就在内心反省自己(有没 有同样的毛病)。
称为
6、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 谓之
=以何,凭什么
代词,
„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
聪明
以……为耻
孔文 子
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以是,因此
第六则译文
子贡问道:“孔文子的谥shì 号为 什么叫‘文’呢?”孔子说: “他聪敏而又爱好学习,并且不 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感到羞耻。 因此他的谥号称为“文”。”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 末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 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 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 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 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 《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 秋》。
《论语》—儒家的经典,道德的规范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全书总共20篇.记 有《学而》、《为政》、《八佾》、《里仁》、 《公冶长》、《雍也》、《述而》、《泰伯》、 《子罕》、《乡党》、《先进》、《颜渊》、 《子路》、《宪问》、《卫灵公》、《季氏》、 《阳货》、《微子》、《子张》、《尧曰》。 《论语》是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平日的言行 记录收集起来,整理编成的。其中有孔子的言 论,也有弟子们的自相问答,它是儒家思想所 依据的经典。
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
7 huì zhì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
记住 满足
不倦,何有于我哉!”
疲倦 =于我有何哉 对我来说有哪一样呢
第七则译文
默默地把学过的东西记在心里,学 习而不感到满足,教导学生从不感 到厌倦,这些哪一样我有呢?
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虚数,几个人
8、子曰:“三人 行,必有我师焉;
反省
第五则译文
孔子说:“见到有道德有才华的
人便应该想着向他看齐,见到不 好的人就在内心反省自己(有没 有同样的毛病)。
称为
6、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 谓之
=以何,凭什么
代词,
„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
聪明
以……为耻
孔文 子
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以是,因此
第六则译文
子贡问道:“孔文子的谥shì 号为 什么叫‘文’呢?”孔子说: “他聪敏而又爱好学习,并且不 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感到羞耻。 因此他的谥号称为“文”。”
论语八则优秀教学课件28张
——这里讲的是教的方法。
(一)诵读篇
三读文句,读出感悟
这句式回答问题 。
“我喜爱 懂得了(感受到了)
,因为这句话让我 ”
(二)欣赏篇
这八则语录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学习方法2、学习态度3、品德修养4、教育方法
请分别就这四个方面各举一例,先自主思考,后小组 交流
1、默: 默默地。
2、识:zhì,记忆,记住。 3、而:第一个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地”;
第二个表示并列关系,可不译出。 4、厌:满足。 5、诲: 教导。
孔子说:“默默地记在心里,学习从不满足,教导 别人从不厌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
——“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 满足。“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
(三)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1、学:第一个“学”是死读书,死记硬背的 意思;第二个“学”指认真学习。
2、思:第一个指思考,动脑筋;第二个指空想。
3、而:两个“而”都是转折连词,相当于 “却”、“可是”。
4、罔:感到迷惑 。 5、殆:精神松懈而无所得。
孔子说:“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 惑而无所得;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精神松 懈而无所得。”
不耻下问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半部《论语》治天下。 (宋朝宰相)赵普
练习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之” :
1.学而时习之 之,指学到的东西。
2.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之,代孔子的训言,第二个之代事物。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之,代词,它。
4.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之,代词,代孔文子。
1、 何以:“以何”的倒装,凭什么。 2、而: 表示并列,可不译。
(一)诵读篇
三读文句,读出感悟
这句式回答问题 。
“我喜爱 懂得了(感受到了)
,因为这句话让我 ”
(二)欣赏篇
这八则语录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学习方法2、学习态度3、品德修养4、教育方法
请分别就这四个方面各举一例,先自主思考,后小组 交流
1、默: 默默地。
2、识:zhì,记忆,记住。 3、而:第一个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地”;
第二个表示并列关系,可不译出。 4、厌:满足。 5、诲: 教导。
孔子说:“默默地记在心里,学习从不满足,教导 别人从不厌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
——“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 满足。“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
(三)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1、学:第一个“学”是死读书,死记硬背的 意思;第二个“学”指认真学习。
2、思:第一个指思考,动脑筋;第二个指空想。
3、而:两个“而”都是转折连词,相当于 “却”、“可是”。
4、罔:感到迷惑 。 5、殆:精神松懈而无所得。
孔子说:“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 惑而无所得;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精神松 懈而无所得。”
不耻下问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半部《论语》治天下。 (宋朝宰相)赵普
练习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之” :
1.学而时习之 之,指学到的东西。
2.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之,代孔子的训言,第二个之代事物。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之,代词,它。
4.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之,代词,代孔文子。
1、 何以:“以何”的倒装,凭什么。 2、而: 表示并列,可不译。
《论语》八则.ppt课件共31页
不倦,何有于我哉!”
疲倦
=于我有何哉
对我来说有哪一样呢
18.08.2021
22
下一则
返回
孔子对我国古代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他开创的私人学堂,弟子达三千人。各阶层的人 都可以到他那里学习。改变了过去教育被官府垄 断,只有贵族子弟可以受教育的情况。这在我国 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教学方面也有很 多重要的经验。注意“因材施教”,主张学习知 识要“温故而知新”。学习态度要“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学 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孔子的思想, 从汉朝以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家之首。
18.08.2021
4
相传孔子出生地----山东曲阜尼山全貌
18.08.202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
山东曲阜“三孔”
孔林:孔子墓地
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
18.08.2021
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
6 返回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 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作出了 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 大名人之一。
是以谓之‘文’也。”shì
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被赐给‘文’ 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努 力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 耻,因此赐给他‘文’的谥号。”
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
勤奋好学,谦虚好问
18.08.2021
21
6、 zhì
huì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
记
厌倦,满足
《论语》八则.ppt课件
1、 舟 遥 遥 以 轻飏, 风飘飘 而吹衣 。 2、 秋 菊 有 佳 色,裛 露掇其 英。 3、 日 月 掷 人 去,有 志不获 骋。 4、 未 言 心 相 醉,不 再接杯 酒。 5、 黄 发 垂 髫 ,并怡 然自乐 。
诵读赏析·论语八则PPT课件
死读书 动脑筋 迷惑而无所得 认真学习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表转折关系 就 胡思乱想 疲倦而无所得
翻译:
孔子说:“只读书却 不思考,就会感到迷 惑而无所得;只是空 想却不认真学习,就 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 所得。”
赏析
第三则也是讲学习方法,以精练对 称的语言,指出了“学”与“思” 的辩证关系。“学”是“思”的基 础,“思”又能使“学”不断深化 和扩大。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学 习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赏析
第八则讲的是教的方法,先让学生思 考、表达,再给以适当的启发。学生 不能举一反三,再教他就没有作用。 这里强调了学生用心思考主动学习的 重要性,否则,教者讲得再多也不会 有什么效果。
分组讨论(窥一斑而见全豹)
1、从《论语》八则揣摸《论语》的写作特点。
1、观点鲜明,思想内容深刻。2、篇幅简 短,语言精练。
2、谈谈学习本文后你体会最深刻的一点。
为方便学习与回顾本课程,请在下
载后进行查阅和编辑,疑问之处请
直接联系老师
For the convenience of learning and reviewing this course, please check and edit it after downloading.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the teacher directly
同道 值得取法的人 于此 他们的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 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跟从,遵循 表顺承关系
翻译:
孔子说:“三人 同道,其中必定 有我能取法的人 在里面;我就选 取他们的优点来 学习,他们的缺 点如果自己也有 就改正。”
长春版七年级《论语八则》(27张课件)
返回
研读课文
返回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按时
通“悦”
愉快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志同道合的人
了解
而 不 愠, 不亦君子乎?” 但 怨恨,恼恨 有道德修养的人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
理解
返回
译文:
孔子说:学习知识后,时 常地复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 不也愉快吗?人家不了解我, 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论语》八则
1 关于孔子
2 关于《论语》
3字词解释,内容理解
① ② ③ ④⑤ ⑥ ⑦ ⑧
4练习
5讨论
6文言文翻译方法
返回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 治家、教育家,儒家的首创人。名丘字 仲尼。
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东南)人。被尊称 为“大成至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 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思想核心是“仁 ”,即仁爱、爱人。在政治 上主张施行仁“政 ”,提倡德治和教化。他
思考:这一则主要是讲哪些方面 的内容?
理解:讨论学习方法、态度与个人修养: 不断实习,方能坚固,学习之乐; 远道而来,商讨促进,人生之乐.
自求上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
注:孔子讲的学习,包括礼(礼节)、乐(音乐) 射(射箭)、御(驾车)、诗、书。既要学书本 知识,又要实习各种技能,还要跟德育结合.
下一则 返回
理解
• 1、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学习方法
•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学习的乐趣
•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为人态度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迷惑
思而不学则殆。” 疑惑不解
研读课文
返回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按时
通“悦”
愉快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志同道合的人
了解
而 不 愠, 不亦君子乎?” 但 怨恨,恼恨 有道德修养的人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
理解
返回
译文:
孔子说:学习知识后,时 常地复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 不也愉快吗?人家不了解我, 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论语》八则
1 关于孔子
2 关于《论语》
3字词解释,内容理解
① ② ③ ④⑤ ⑥ ⑦ ⑧
4练习
5讨论
6文言文翻译方法
返回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 治家、教育家,儒家的首创人。名丘字 仲尼。
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东南)人。被尊称 为“大成至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 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思想核心是“仁 ”,即仁爱、爱人。在政治 上主张施行仁“政 ”,提倡德治和教化。他
思考:这一则主要是讲哪些方面 的内容?
理解:讨论学习方法、态度与个人修养: 不断实习,方能坚固,学习之乐; 远道而来,商讨促进,人生之乐.
自求上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
注:孔子讲的学习,包括礼(礼节)、乐(音乐) 射(射箭)、御(驾车)、诗、书。既要学书本 知识,又要实习各种技能,还要跟德育结合.
下一则 返回
理解
• 1、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学习方法
•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学习的乐趣
•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为人态度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迷惑
思而不学则殆。” 疑惑不解
中学上册论语八则语文课件
中学上册论语八则语文课件《论语》是一部记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典籍,也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
《论语》之名,乃编纂者所定。
,一起来看看。
课件简介:孔子前551~前479,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学习目标:1.了解并记忆古代文化常识。
2.理解课文词语句子的含义。
3.掌握“而”字的用法。
4.学习古人端正的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而: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然后”。
2.乎: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3.朋:志同道合的’人。
4.知:了解自己。
5.愠:恼怒。
怨恨。
6.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孔子说:“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这不也是很愉快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不也是一种乐趣吗?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的风格吗?”——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可以之为师矣。
可以凭借这成为2.矣:表示陈述语气,可译为“了”。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就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了。
”——这是讲学习方法问题。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沪教版六年级下《论语八则》(共10张PPT)
) )
第7页,共10页。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 (
)(
)
择其善者而从之 (
)
可以为师矣 (
)(
)(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 ( ) (
吾尝终日不食 (
)(
以思,无益 (
)(
)(
) )
) )
第8页,共10页。
翻译句子: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 (
)(
)(
)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
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
经典。
第3页,共10页。
学而 时 习 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表承接, 它,指代学过的
从。
然后。 知识。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学而时习之 ( ) ( )
吾尝 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曾经。 整天。 吃。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快乐。
了解。
品德高尚的 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 知也。
是。
这。
知之
者不如
指知识。 ……的人。
之者。
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
爱好。
第4页,共10页。
初中语文《论语八则》(共47张)ppt20
孔子(前551~前479),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被誉为“万世师表”、
“千古圣人”,世界十大 思 想家之首。
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政 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鲁国(今山东曲 阜人)。先世为宋国贵族。少年 时家境衰落,成年后做过小官。 后罢官,周游列国,晚年致力于 教育,相传有弟子三千,贤者72 人。整理《诗》、《书》等古代 文献,删修《春秋》使之成为我 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孔子 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政治 上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 子”,维护贵族统治,提倡德治 和教化。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 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 响很大。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著作《老子》 庄子, 著作《庄子》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著作《墨子》 法家学派的创始人:韩非子,著作《韩非子》
子路(仲由):好勇,
不知而妄作的毛病 子渊(颜回):孔子 最得意的门生,年二十 九,发尽白,不幸早死 子舆(曾参):颜回 死后,成了孔子学说的 传人 子贡(端木赐):善 于辞令
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 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孔 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 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分子。 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 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 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 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 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分子。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 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的书。《论语》和 《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 书”,是封建社会读书人的必读书。《论语》 共20篇,492章,内容涉及很广:哲学、政治、 教育、文学、艺术乃至立身处世之道等。文 字简短,精练质朴,含义很深,不少句子被 人们当作格言而奉行,是我国现存最早用语 录体记录的古籍。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 依据,在我国思想史、文化史和教育史上有 很深广的影响,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被誉为“万世师表”、
“千古圣人”,世界十大 思 想家之首。
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政 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鲁国(今山东曲 阜人)。先世为宋国贵族。少年 时家境衰落,成年后做过小官。 后罢官,周游列国,晚年致力于 教育,相传有弟子三千,贤者72 人。整理《诗》、《书》等古代 文献,删修《春秋》使之成为我 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孔子 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政治 上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 子”,维护贵族统治,提倡德治 和教化。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 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 响很大。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著作《老子》 庄子, 著作《庄子》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著作《墨子》 法家学派的创始人:韩非子,著作《韩非子》
子路(仲由):好勇,
不知而妄作的毛病 子渊(颜回):孔子 最得意的门生,年二十 九,发尽白,不幸早死 子舆(曾参):颜回 死后,成了孔子学说的 传人 子贡(端木赐):善 于辞令
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 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孔 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 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分子。 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 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 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 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 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分子。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 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的书。《论语》和 《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 书”,是封建社会读书人的必读书。《论语》 共20篇,492章,内容涉及很广:哲学、政治、 教育、文学、艺术乃至立身处世之道等。文 字简短,精练质朴,含义很深,不少句子被 人们当作格言而奉行,是我国现存最早用语 录体记录的古籍。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 依据,在我国思想史、文化史和教育史上有 很深广的影响,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论语》八则ppt课件完美版共26页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论语》八则ppt课件完美版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初中语文《论语八则》(共10张)ppt16
天不生仲尼
猜一猜
火之光,电之光能 照亮世间的道路,思想 之光能照亮人们的思想。 谁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 想家呢?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确定了全世界最伟 大的十位思想家,例如 牛顿、哥白尼……谁知 道十位思想家中谁排在 第一位?
他就是我们中国的孔夫子。
万古如长夜
仰视圣人
拜读论语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 的言行的书,由孔子的弟子和再 传弟子收集编纂而成。它是一部 语录体的著作,它是儒家学派的 经典,它与《孟子》《大学》 《中庸》统称为“四书”。五经: 《诗》《书》《礼》《易》《春 秋》,为古代读书人的必读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育人态度: 教的方法:
诲人不倦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成语积累
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择善而从 举一反三 三人行,必有我师
1、不要做刺猬,能不与人结仇就不与人结仇,谁也不跟谁一辈子,有些事情没必要记在心上。 2、相遇总是猝不及防,而离别多是蓄谋已久,总有一些人会慢慢淡出你的生活,你要学会接受而不是怀念。 3、其实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并不是谁都有勇气表达出来。渐渐才知道,心口如一,是一种何等的强大! 4、有些路看起来很近,可是走下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的人永远走不到头。人生,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梦想。 5、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6、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一定要放下。学会狠心,学会独立,学会微笑,学会丢弃不值得的感情。 7、成功不是让周围的人都羡慕你,称赞你,而是让周围的人都需要你,离不开你。 8、生活本来很不易,不必事事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9、命运要你成长的时候,总会安排一些让你不顺心的人或事刺激你。 10、你迷茫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本该拼命去努力的年纪,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11、有一些人的出现,就是来给我们开眼的。所以,你一定要禁得起假话,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承诺,放得下一切。 12、不要像个落难者,告诉别人你的不幸。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13、人生的路,靠的是自己一步步去走,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而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 14、不要那么敏感,也不要那么心软,太敏感和太心软的人,肯定过得不快乐,别人随便的一句话,你都要胡思乱想一整天。 15、不要轻易去依赖一个人,它会成为你的习惯,当分别来临,你失去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你精神的支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独立行走 ,它会让你走得更坦然些。 16、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对别人要宽容,能帮就帮,千万不要把人逼绝了,给人留条后路,懂得从内心欣赏别人,虽然这很多时候很难 。 17、做不了决定的时候,让时间帮你决定。如果还是无法决定,做了再说。宁愿犯错,不留遗憾! 18、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 19、时间不仅让你看透别人,也让你认清自己。很多时候,就是在跌跌拌拌中,我们学会了生活。 20、与其等着别人来爱你,不如自己努力爱自己,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21、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22、成长是一场和自己的比赛,不要担心别人会做得比你好,你只需要每天都做得比前一天好就可以了。 23、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 24、奋斗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目前的困难和麻烦是很多,但是只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最后的结局交给 时间来定夺。 25、没什么好抱怨的,今天的每一步,都是在为之前的每一次选择买单。每做一件事,都要想一想,日后打脸的时候疼不疼。 26、运气是努力的附属品。没有经过实力的原始积累,给你运气你也抓不住。上天给予每个人的都一样,但每个人的准备却不一样。不要羡 慕那些总能撞大运的人,你必须很努力,才能遇上好运气。
猜一猜
火之光,电之光能 照亮世间的道路,思想 之光能照亮人们的思想。 谁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 想家呢?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确定了全世界最伟 大的十位思想家,例如 牛顿、哥白尼……谁知 道十位思想家中谁排在 第一位?
他就是我们中国的孔夫子。
万古如长夜
仰视圣人
拜读论语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 的言行的书,由孔子的弟子和再 传弟子收集编纂而成。它是一部 语录体的著作,它是儒家学派的 经典,它与《孟子》《大学》 《中庸》统称为“四书”。五经: 《诗》《书》《礼》《易》《春 秋》,为古代读书人的必读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育人态度: 教的方法:
诲人不倦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成语积累
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择善而从 举一反三 三人行,必有我师
1、不要做刺猬,能不与人结仇就不与人结仇,谁也不跟谁一辈子,有些事情没必要记在心上。 2、相遇总是猝不及防,而离别多是蓄谋已久,总有一些人会慢慢淡出你的生活,你要学会接受而不是怀念。 3、其实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并不是谁都有勇气表达出来。渐渐才知道,心口如一,是一种何等的强大! 4、有些路看起来很近,可是走下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的人永远走不到头。人生,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梦想。 5、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6、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一定要放下。学会狠心,学会独立,学会微笑,学会丢弃不值得的感情。 7、成功不是让周围的人都羡慕你,称赞你,而是让周围的人都需要你,离不开你。 8、生活本来很不易,不必事事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9、命运要你成长的时候,总会安排一些让你不顺心的人或事刺激你。 10、你迷茫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本该拼命去努力的年纪,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11、有一些人的出现,就是来给我们开眼的。所以,你一定要禁得起假话,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承诺,放得下一切。 12、不要像个落难者,告诉别人你的不幸。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13、人生的路,靠的是自己一步步去走,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而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 14、不要那么敏感,也不要那么心软,太敏感和太心软的人,肯定过得不快乐,别人随便的一句话,你都要胡思乱想一整天。 15、不要轻易去依赖一个人,它会成为你的习惯,当分别来临,你失去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你精神的支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独立行走 ,它会让你走得更坦然些。 16、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对别人要宽容,能帮就帮,千万不要把人逼绝了,给人留条后路,懂得从内心欣赏别人,虽然这很多时候很难 。 17、做不了决定的时候,让时间帮你决定。如果还是无法决定,做了再说。宁愿犯错,不留遗憾! 18、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 19、时间不仅让你看透别人,也让你认清自己。很多时候,就是在跌跌拌拌中,我们学会了生活。 20、与其等着别人来爱你,不如自己努力爱自己,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21、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22、成长是一场和自己的比赛,不要担心别人会做得比你好,你只需要每天都做得比前一天好就可以了。 23、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 24、奋斗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目前的困难和麻烦是很多,但是只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最后的结局交给 时间来定夺。 25、没什么好抱怨的,今天的每一步,都是在为之前的每一次选择买单。每做一件事,都要想一想,日后打脸的时候疼不疼。 26、运气是努力的附属品。没有经过实力的原始积累,给你运气你也抓不住。上天给予每个人的都一样,但每个人的准备却不一样。不要羡 慕那些总能撞大运的人,你必须很努力,才能遇上好运气。
《论语》八则课件
文学常识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 秋末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 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相传有弟 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 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 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 曾修《诗》、《书》,定 《礼》、《乐》。序《周易》, 作《春秋》。
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 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 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 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分子。 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 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 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 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 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分子。
道:正当的途径。 处:chǔ 接受。 恶:wù 厌恶,不喜欢。 去:摆脱。 恶乎:wū 怎么可能。 造次:仓促,匆忙。 颠沛:流离失所,不安定。
译
文
孔子说,富与贵是每个人都想得到的,不用正 当的途径而达到目的,是不能承受的;贫与贱都是 人们所嫌弃的,不用正当的途径得到富贵,是不能 脱离贫贱的。君子抛弃了仁,怎么可能成名呢?君 子就连吃一顿饭的时间也不违背所信的道,即使在 急迫的情况下也要这样,在流离困顿之中也要这样。
“子曰”是什么意思?
子: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 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 《论语》中指孔子。
曰(yuē )
: 说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 终夜不寝,以思,无益, 不如学也。”
尝:曾经。 以思:用在思索上。 益:好处。
译 文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彻夜 不睡觉,来思考,结果没好处,不如去 学习。”
主
旨
要求人们立志学习,不要贪求物质生活的 享受,要重视精神生活的追求;并要求人们 做事要勤快,要有责任心,说话要谨慎;而 且要不断地向有学问有道德的人请教,不断 纠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 秋末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 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相传有弟 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 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 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 曾修《诗》、《书》,定 《礼》、《乐》。序《周易》, 作《春秋》。
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 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 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 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分子。 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 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 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 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 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分子。
道:正当的途径。 处:chǔ 接受。 恶:wù 厌恶,不喜欢。 去:摆脱。 恶乎:wū 怎么可能。 造次:仓促,匆忙。 颠沛:流离失所,不安定。
译
文
孔子说,富与贵是每个人都想得到的,不用正 当的途径而达到目的,是不能承受的;贫与贱都是 人们所嫌弃的,不用正当的途径得到富贵,是不能 脱离贫贱的。君子抛弃了仁,怎么可能成名呢?君 子就连吃一顿饭的时间也不违背所信的道,即使在 急迫的情况下也要这样,在流离困顿之中也要这样。
“子曰”是什么意思?
子: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 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 《论语》中指孔子。
曰(yuē )
: 说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 终夜不寝,以思,无益, 不如学也。”
尝:曾经。 以思:用在思索上。 益:好处。
译 文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彻夜 不睡觉,来思考,结果没好处,不如去 学习。”
主
旨
要求人们立志学习,不要贪求物质生活的 享受,要重视精神生活的追求;并要求人们 做事要勤快,要有责任心,说话要谨慎;而 且要不断地向有学问有道德的人请教,不断 纠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论语八则ppt课件
CHAPTER 02
论语八则解读
则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总结词
学习与复习的重要性
详细描述
这一则强调了学习后及时复习的重要性。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复习,人们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理 解,从而获得内心的愉悦和满足。
则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总结词
友情与交往的喜悦
详细描述
这一则表达了与远方朋友相聚的 喜悦。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 友情是一种珍贵的情感,与朋友 的相聚能够带来快乐和满足感。
学思结合
论语八则强调学与思的结合,教导我 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思考、总结, 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事求是
孔子提倡实事求是的态度,告诫我们 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主观臆断、 不轻信盲从。
创新思维
论语八则鼓励创新思维,要求我们要 敢于挑战传统观念,勇于提出新观点 、新方法。
终身学习
孔子提倡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导我们 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以适应不断 变化的世界。
坚韧不拔
论语八则强调自我反省,要求我们经常审 视自己的言行,发现不足并及时改正,以 达到个人素质的不断提升。
孔子提倡持之以恒的精神,教导我们要有 毅力、有恒心,面对困难不轻易放弃,以 实现个人目标。
对人际关系处理的启示
尊重他人
论语八则强调尊重他人,教导 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尊重 他人的意见和感受,建立和谐
则三: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总结词
心态平和与自我修养
详细描述
这一则强调了保持心态平和的重要性。当别人不了解自己时 ,不应当心生怨气,而是应该以君子的风度处世,保持内心 的平静和冷静。这种自我修养有助于提高个人的品德和修养 。
则四:吾日三省吾身
总结词
论语八则课件
不耻下问
温故知新 诲人不倦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课后作业: 完成学案
(四)子曰:‚由!诲汝知之 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 知也。‛
1、知: 一种解释为“知之为知之,不 知为不知”的道理。另一种解释 为明智,聪明,通“智”。
2、是:代词,这。
(五)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 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 何以: “以何”的倒装,凭什么。 2、而: 表示并列,可不译。 3、是以: “以是”的倒装,因此。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
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而: 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然后”。 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2、朋:志同道合的人。 3、知: 了解(自己)。 4、愠:恼怒。怨恨。 品德高尚的人。 5、君子:
(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
以为师矣。‛
(六)子曰:‚默而识之,学而 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默: 默默地。
2、识:zhì ,记忆,记住。 3、而:第一个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地”; 第二个表示并列关系,可不译出。 4、厌:满足。 5、诲: 教导。
(七)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 之。‛
1、三: 虚数,不一定实指三个人,这里指几个人。 2、焉:兼词,的人。 3、师:值得取法、学习的人。
孔子(前551~前479),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被誉为“万世师表”、 “千古圣人”,世界十大 思想家之首。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 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 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 的相互讨论。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 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 家的重要经典。
温故知新 诲人不倦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课后作业: 完成学案
(四)子曰:‚由!诲汝知之 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 知也。‛
1、知: 一种解释为“知之为知之,不 知为不知”的道理。另一种解释 为明智,聪明,通“智”。
2、是:代词,这。
(五)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 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 何以: “以何”的倒装,凭什么。 2、而: 表示并列,可不译。 3、是以: “以是”的倒装,因此。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
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而: 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然后”。 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2、朋:志同道合的人。 3、知: 了解(自己)。 4、愠:恼怒。怨恨。 品德高尚的人。 5、君子:
(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
以为师矣。‛
(六)子曰:‚默而识之,学而 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默: 默默地。
2、识:zhì ,记忆,记住。 3、而:第一个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地”; 第二个表示并列关系,可不译出。 4、厌:满足。 5、诲: 教导。
(七)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 之。‛
1、三: 虚数,不一定实指三个人,这里指几个人。 2、焉:兼词,的人。 3、师:值得取法、学习的人。
孔子(前551~前479),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被誉为“万世师表”、 “千古圣人”,世界十大 思想家之首。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 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 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 的相互讨论。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 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 家的重要经典。
论语八则课件
(八)子曰: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 不复也。 ‛
1、愤: 想弄明白却不能。 2、启: 开导,启发。 3、悱:想说却不能。 4、隅:方角,角落。 5、复:再。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却不能 时,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 不去启发他。举出一个方角却不能由此类推出其他三个方 角,就不再教他了。” ——这里讲的是教的方法。
1.给下面加线的字注音 ①论语( lú n ) ③罔( wǎng ) ⑤默而识之( zhì) ⑦不亦说乎( yuè ) n ) ②愠( yù ④殆( dà i ) ⑥哉( zāi )
⑧诲( huì )
2.解释句中加线的字。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 同“悦”,愉 快。 ②温故而知新。 故:旧知识 。 ③学而不思则罔。 罔:迷惑而无所得 。 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是以: 因此 。 ⑤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厌:满足。
1、默: 默默地。
2、识:zhì ,记忆,记住。 3、而:第一个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地”; 第二个表示并列关系,可不译出。 4、厌:满足。 5、诲: 教导。
孔子说:“默默地记在心里,学习从不满足,教导 别人从不厌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
——“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 满足。“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
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而: 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然后”。 2、乎: 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3、朋:志同道合的人。 4、知: 了解(自己)。 恼怒。怨恨。 5、愠: 品德高尚的人。 6、君子:
孔子说:“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这不也是很愉快的 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不也是一 种乐趣吗?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的风格吗?” ——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论语〉八则》课件
孔子的学生,名参(shēn),字子舆。
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 为别人谋划不诚心诚意吗?与朋友交往不 诚实吗?(老师)传授的知识不去复习 吗?”
“吾日三省吾身”
一个“日”字,强调了反省的经常性, 即每天如此; “三”强调了反省是多方面的。
一个破折号,表明下文是反省的内容。
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 虚心求教,取长补短,改正不足
课文梳理
为学:学而时习 学而思之 有朋远来 不知亦智 不知不愠 好之乐之
修身:一日三省 患不知人
谋事而忠 见贤思齐
交友而信 择善而从
问题思考
1.你最喜欢这八则中哪一则?
2.你觉得哪一则对你启发最大? 3.你认为怎样才能“真正学到知识”? 4.你还知道哪些指导我们如何学习的名言?
孔子(前551~前 479),我国古代伟 大的思想家、教育 家,儒家学派的创 始人,被誉为“万 世师表”、“千古 圣人”,世界十大 思想家之首。
关于孔子
孔子对鬼神宗教迷信活动采取存疑态度, 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 施教,注重“学”“思”结合,其理论从修身 齐家,到治国平天下,政治、经济、军事、伦 理、教育,几乎无所不包。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也。”
里面,引申为内部,内心。
孔子说:“看见德行优秀的人要想着 向他看齐,看见不优秀的人也要(对照着) 检查自己。”
从正反两个方面提出要求, 既勉励上进,又指出避免错误。 “焉”是兼词,“向他”的意 思。 “见贤思齐”是流传至今 的成语。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于之 虚数,几个人 走 在其中 择其 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他们的优点 顺从 好的方面
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 为别人谋划不诚心诚意吗?与朋友交往不 诚实吗?(老师)传授的知识不去复习 吗?”
“吾日三省吾身”
一个“日”字,强调了反省的经常性, 即每天如此; “三”强调了反省是多方面的。
一个破折号,表明下文是反省的内容。
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 虚心求教,取长补短,改正不足
课文梳理
为学:学而时习 学而思之 有朋远来 不知亦智 不知不愠 好之乐之
修身:一日三省 患不知人
谋事而忠 见贤思齐
交友而信 择善而从
问题思考
1.你最喜欢这八则中哪一则?
2.你觉得哪一则对你启发最大? 3.你认为怎样才能“真正学到知识”? 4.你还知道哪些指导我们如何学习的名言?
孔子(前551~前 479),我国古代伟 大的思想家、教育 家,儒家学派的创 始人,被誉为“万 世师表”、“千古 圣人”,世界十大 思想家之首。
关于孔子
孔子对鬼神宗教迷信活动采取存疑态度, 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 施教,注重“学”“思”结合,其理论从修身 齐家,到治国平天下,政治、经济、军事、伦 理、教育,几乎无所不包。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也。”
里面,引申为内部,内心。
孔子说:“看见德行优秀的人要想着 向他看齐,看见不优秀的人也要(对照着) 检查自己。”
从正反两个方面提出要求, 既勉励上进,又指出避免错误。 “焉”是兼词,“向他”的意 思。 “见贤思齐”是流传至今 的成语。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于之 虚数,几个人 走 在其中 择其 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他们的优点 顺从 好的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则译文
几个人一同走路,这里面一定有可 以当我老师的人。应当选择他们的优 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 正。
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
8
想弄明白却不能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启发 想说而不能表达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提出 方角
类推 就 教
第八则译文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 白却不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 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 候,不去启发他。举出一个方角却 不能有此类推出其他三个方角。我 就不教他了。”
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 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 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 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分子。 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 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 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 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
孔子(前551~前479),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被誉为“万世师表”、
“千古圣人”,世界十大 思
想家之首。
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政
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鲁国(今山东曲 阜人)。先世为宋国贵族。少年 时家境衰落,成年后做过小官。 后罢官,周游列国,晚年致力于 教育,相传有弟子三千,贤者72 人。整理《诗》、《书》等古代 文献,删修《春秋》使之成为我 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孔子 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政治 上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 子”,维护贵族统治,提倡德治 和教化。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 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 响很大。
讨论学习方法、态度与个人修养
2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温习,复习 故:旧,旧的(知识),形作名
重
点 而:连词,表顺接,可译为“就”
字 词
新:新,新的(知识),形作名
可:可以,能够
以为:即“以(之)为”。以,介词,凭借;为,做
矣: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相当于“了”
文 意
这一则谈学习方法,强调“温故而知
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分子。
相传孔子出生地----山东曲阜尼山全貌
山东曲阜孔子墓
山东曲阜“三孔”
孔林:孔子墓地
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
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返回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 子言论的语录体的书。《论语》和《大学》、《中 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封建社会读书 人的必读书。《论语》共20篇,492章,内容涉及 很广:哲学、政治、教育、文学、艺术乃至立身处 世之道等。文字简短,精练质朴,含义很深,不少 句子被人们当作格言而奉行,是我国现存最早用语 录体记录的古籍。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依据, 在我国思想史、文化史和教育史上有很深广的影响, 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记
厌倦,满足
不倦,何有于我哉!”
疲倦
=于我有何哉
对我来说有哪一样呢
第六则译文
默默地把学过的东西记在心里,学 习而不感到满足,教导学生从不感 到厌倦,哪一样我有呢?
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7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 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焉:即“于之”,于,介词,“在”;之,代词,“三人
是
真知,
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
这一则谈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 识和本领。
就是要有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不能不懂
第四则译文
子路,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 度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 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对待知与不 知的正确态度。
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
叫做
5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 谓之
=以何,为什么
词 朋:古代同师日朋,同志日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乐:快乐
知:知道,了解
而:连词,表转折,“可是,但是”
愠:怨恨,恼怒
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文
意 理
这一则谈学习方法、态度和为人态度,
解 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返回
学习并且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 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 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 了解我,而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 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
聪明
以……为耻
下问,是以谓之‘文’把也…。…作”为耻辱
=以是,因此
第五则译文
子贡问道:“孔文子的谥shì号为 什么叫‘文’呢?”孔子说: “他聪敏而又爱好学习,并且不 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不耻。因 此用‘文’做他的谥号。”
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
6
zhì
huì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
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
讨论
1、你喜欢哪一则? 2、你觉得哪一则对你启发最大? 3、你觉得怎样才能真正学到知识? 4、你还知道哪些指导我们如何学习的名言?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 下”。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著作《老子》 庄子, 著作《庄子》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著作《墨子》 法家学派的创始人:韩非子,著作《韩非子》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 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 亦君子乎?”
重 点 字
时:时常 之:指学过的知识 说:同“悦”,愉 不亦……乎:表反问的固定句式“不快也……吗?”
理 新”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解
第二则译文
复习了旧知识,又领悟了新知识, 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
4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 则殆。”
而:连词,表转折,“可是,但是”
重 点
则:连词,表顺接,“就”
字 罔:迷惑而无所得
词 思:(一味地)空想
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有害
文 意
这一则谈学习方法,强调学习和思考
理 解
的辩证关系,二者不可偏废。
返回
第三则译文
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 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 精神疲倦无所得。
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
huì rǔ
4 子曰:“由, 诲 女 知之乎?
教导教诲 通“汝”、你 对待知或不知 的正确态度
代词,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 知 也.”
重 点 字
里其面:代”词,他们的
三:虚数,指几个人
善:好(的),优点,长处
词 者:助词,而:顺接,可不译从:跟从,学习不善:不好(的),缺点 之:指代自己的缺点
这两章也是讲学习态度的,意思是要向一
文 意
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
理 解
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
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