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信贷发展对策研究论文
汽车消费信贷发展研究论文(全文)
![汽车消费信贷发展研究论文(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d3be793cd15abe23492f4d27.png)
汽车消费信贷发展研究论文(全文)【摘要】文章从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现状分析、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等方面进行论述,反映了汽车消费信贷有关发展问题。
在对建立汽车信贷制度,发展汽车信贷市场,探索适合我国的汽车信贷模式上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汽车消费;信贷1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现状我国消费信贷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2001年,我国金融机构消费贷款余额为6990亿元,比97年增长了近40倍。
随着消费信贷在我国其它消费领域逐步发展,以金融机构与汽车生产厂家联合为主要方式的汽车消费信贷开始出现。
1.1我国汽车消费情况2005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量占全球汽车市场增量的23.2%,中国在国际汽车市场中的地位显著提升,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市场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当前,汽车工业已成为我国很多地区的支柱型产业,在各地制定与实施“十一五”规划的背景下,合理的的配置资源、更好地发挥区域经济优势,使我国的汽车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不断的进步。
②全国汽车消费状况:(1)私人轿车占有量情况: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汽车消费市场已由潜在的需求变成现实的市场。
私人汽车保有量占总保有量的55.3%。
(2)购车者消费倾向:调查结果提示,82.4%的轿车拥有者为26-45岁的青壮年,轿车族中男性占93.8%、女性占7%。
消费者购车欲望强烈,36.7%的人把质量放在第一位;32.4%的人把价格放在第一位;此外,油耗低、维修费低、零配件价格低的轿车较受消费者欢迎。
1.2汽车消费贷款的主要方式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经过近几年来的摸索,汽车消费信贷已基本上进入可以大范围推行的阶段。
①“间客式”汽车信贷:是由银行、保险、经销商三方联手,资信调查和信用管理以经销商为主体,保险公司提供保证保险,经销商负连带保证责任。
这种模式一方面给消费者带来较大便利,另一方面也给消费者带来较大负担。
②“直客式”汽车信贷:是由银行、律师事务所、保险三方联合,以银行为信用管理主体,委托律师事务所完成资信调查,保险公司提供保证保险。
现代个人消费信贷论文(全文)
![现代个人消费信贷论文(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cf8fae5d1a37f111f0855bcd.png)
现代个人消费信贷论文(全文)一、我国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的现状及特征(一)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现状1.信贷品种发展不均衡并且呈现多元化。
国有商业银行占领了消费信贷市场的很大份额。
截至2014年初,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196780.62元,而个人消费性贷款在全国贷款总额中仅占2%左右。
从消费领域看,拓宽到住房、汽车、助学、医疗、旅游和耐用消费等多个领域;信贷工具方面,有信用卡、国库券质押等多种方式。
消费信贷的最高贷款额度为50万元,最长贷款期限为5年。
2.个人消费信贷的发展不平衡。
从地域上看,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消费信贷发展迅速,而中部、东北等地区消费信贷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人们的收入较低,信贷市场需求较小,有些信贷业务无法发展。
在农村,由于其自身环境差,农民收入相对于城市居民来说收入较低,商业银行开展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往往倾向于城市居民,忽略了农村的需求,这导致了农村消费信贷发展缓慢。
(二)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特征1.消费信贷信息缺失。
商业银行的个人信用评级机制还不完善,不能及时获得客户的收入变化、还款意愿等信息。
银行难以对借款人的自有净资产、个人收入的完整性、稳定性等资信状况做出正确判断。
如果客户隐瞒自己的信息,银行也束手无力。
2.消费贷款陷阱。
商业银行几乎都推出了信用卡业务,然后一些商业银行为了获得高额利润,不惜给出“零利息”的优惠条件。
然后这一条件往往是一个陷阱,客户在实现提前消费的同时仍要支付利息,这就降低了人们的消费信贷的信心。
3.信贷产品同质化现象突出。
现阶段我国消费信贷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相似的产品,产品同质化现象比较突出。
这意味着我国商业银行在进行消费信贷业务品种研发与推广时不重视市场营销策略,不能满足各个收入阶层客户的需要。
4.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的管理不够完善。
目前商业银行缺乏风险退出机制,无法通过自身的利润和准备金来消化不良贷款。
同时信贷风险管理的监督力度不够,难以对各种风险进行跟踪和控制。
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发展对策研究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发展对策研究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f841884ad02de80d5d840a6.png)
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摘要:目前,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消费信贷业务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已经逐渐成为银行利益和收益的来源,但是随着消费信贷规模的不断扩大,该业务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步显露出来。
由于消费信贷业务基础条件落后,又存在对象多、范围广、期限长等特点,再加上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脆弱,不具备应付各种风险的能力,因此在很大程度上给银行经营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风险,银行应该进一步提高风险分析和识别能力,把信贷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关键词:消费信贷;信贷风险;征信体系1我国消费信贷的特点1.1人们对消费信贷的认识不断改变,但有待深化消费信贷产生以前及产生初期,很多人认为中国人节俭的传统会使其不习惯于借贷消费方式,可是,随着消费信贷业务的不断扩展及宣传力度的加大,人们对它的关注却日益增加,有调查表明,在深圳有90%的人表示现在或将来需要消费信贷。
显然,“寅吃卯粮”这种消费观念和行为在目前已经变成一种正常需要,甚至成为一种时尚。
但是,与此同时,我国居民对消费信贷的知识却少得可怜,调查表明,即使在文化层次和个人素养较高的深圳,对消费信贷有所了解的也只占被访者的20.8%。
1.2消费信贷的品种不断增加,但尚未达到多样化水平消费信贷在我国产生之时,贷款用途基本上是只限于住房消费的,形式也只有抵押贷款一种(信用卡的正规化始于1999年3月《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的实施),而且还受到诸多限制。
近几年来,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各商业银行纷纷推出汽车、教育、耐用消费品等多种消费信贷品种,还有个别银行推出“个人综合消费贷款”这种不硬性规定贷款用途的品种来迎合广大消费者的需要,而且各商业银行在贷款最高限额、贷款利率及还款期限等方面也做出相应的调整。
但是,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住房消费信贷业务开展的较早却并不完善,其他像针对汽车、教育等开展的消费信贷业务仅处于起步状态,还有一些消费热点根本就没有信贷业务涉足。
我国信贷消费分析论文(全文)
![我国信贷消费分析论文(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439cbdc043323968001c925e.png)
我国信贷消费分析论文一、目前我国信贷消费存在的问题信贷消费在我国刚刚产生,无论是经营者还是消费者,对信贷消费都知之甚少,几乎毫无经验,因而出现了诸多问题,主要的问题是:1、消费者对信贷消费缺乏安全感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服务时,面临着多种风险,如生理风险、金融风险、功能风险、心理风险。
消费者自然想让风险最小化。
但是,因为信贷消费作为一种新的消费交易行为,大多数消费者对此毫无经验可言,因而,进行这种购买带有更大的风险[3]。
其次,提供信贷消费的经营者比较复杂,除对诸如国有商业银行外,消费者对其他经营者(如零售商等)的资信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因而,对经营者存在不信任感;再次,随着经济转型,改革的深入,人们原有的一些福利在调整,而且医疗改革、教育改革等多种涉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改革未来进展形势不明朗,预期消费中不可知因素太多。
加之职业的不稳定性加剧,量收入减少,发生支付不能,消费者的基本权益如生存权能否得到保护?多大程度的保护?诸如此类的问题没有明确。
最后,信贷消费合同一般是由在经济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地位的经营者事先拟定的格式合同,其可能将预定的合同条款强加于消费者,从而排除双方就合同条款进行协商的可能性。
经营者完全可能利用格式合同处心积虑地保护自己的权利,而可能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诸多因素使消费者对信贷消费产生不安全感,感到风险太高,毕竟消费安全是消费者关怀的首要问题,“如果感到风险很高,消费者自然不会购买。
”[4]。
2、信贷消费条件太苛刻对于消费者来说,我国目前信贷消费条件太苛刻,一是信贷消费付款期限较短,小汽车一般为一年,住房按揭一般是10~20年,最长的也仅30年。
这要求消费者必须有高收入,以市为例,目前能够享受信贷消费的知识分子大多是公司或行业内的高薪者,其家庭月收入多在5000元以上,对于一般消费者而言,每月近2000元的还贷费让他们有心无力[5]。
以南阳市为例,目前一般家庭的月收入800~1500元,要支付上千元甚至数千元的信贷款是不可能的。
我国消费信贷发展论文(全文)
![我国消费信贷发展论文(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75c97c0bfab069dc5122019d.png)
我国消费信贷进展论文一、我国消费信贷进展的现状我国消费信贷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但真正迅速进展却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的,1997年底,我国消费信贷规模仅有172亿元,1999年全国贷款总额达到1396亿元,到20XX年更是达到了2.4万亿元。
在信贷规模扩大的同时,信贷结构也日益变化和完善,消费信贷品种呈现多元化进展趋势,已经从最初的单纯消费信贷进展到10多个信贷品种: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汽车贷款、助学贷款、医疗贷款、旅游贷款、大件耐用消费品贷款等。
个人住房消费信贷获得迅猛进展:我国住房制度改革使得个人住房信贷成为消费信贷的重点,1998年,个人住房贷款规模仅为427亿元,到20XX年就已经达到19857亿元,增加了40多倍。
汽车消费信贷是我国信贷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也进展十分迅速,到20XX年底,个人汽车消费信贷规模就已超过2000亿元。
此外,助学贷款、旅游贷款、耐用消费品贷款等多种消费信贷业务获得迅速进展,消费信贷呈现多元化、高增长的进展趋势。
二、我国消费信贷存在的问题(1)消费信贷法律体系不完善自央行1998年出台消费信贷政策以来,我国的消费信贷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进展,与此相对应的是,我国相关的法律建设还一片空白,目前还没有一部统一规范消费信贷活动和调整消费信贷关系的全国性法律。
我国现有的消费信贷的规范性文件层次较低,都是以行业规范的面目出现,没有上升到法律层次。
我国还没有一部统一的《消费信贷法》。
而在西方GJ如美国,它的消费信贷法律体系已十分完善,《统一消费信贷法典》规定了消费信贷的方方面面,是美国消费信贷制度的主体与基石。
另外,针对不同的信用贷款,也有不同的专门的法律来规范,如针对个人住房贷款,美国政府出台了《联邦住房法》、《住房抵押贷款法》、《联邦住房贷款银行法》等。
(2)提供消费信贷的机构偏少在我国,提供消费信贷的机构主体主要是国有四大商业银行,他们几乎垄断了我国消费信贷市场,1999年国有商业银行占消费信贷市场份额的99.2%,到20XX年,这个比例依旧在70%以上。
我国消费信贷问题研究论文(全文)
![我国消费信贷问题研究论文(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f45e9efc4a7302768f99399f.png)
我国消费信贷问题研究论文一、ZG的消费信贷环境及现行的信贷政策(一)ZG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现实。
20世纪90年代以来,ZG居民收入增长总体上比较缓慢,而且城乡之间、家庭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目前ZG的基尼系数接近0.5,是世界上收入差距较大的GJ之一。
(二)当前ZG消费信贷形势及政策。
ZG消费信贷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但真正迅速进展却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1997年底ZG消费信贷规模仅有172亿元,1999年全国贷款总额达到1,396亿元,到20XX年更是达到了2.4万亿元。
在信贷规模扩大的同时,信贷结构也日益变化和完善,消费信贷品种呈现多元化进展趋势,已经从最初的单纯消费信贷进展到10多个信贷品种: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汽车贷款、助学贷款、医疗贷款、旅游贷款、大件耐用消费品贷款等。
个人住房消费信贷获得迅猛进展:ZG住房制度改革使得个人住房信贷成为消费信贷的重点。
此外,助学贷款、旅游贷款、耐用消费品贷款等多种消费信贷业务迅速进展,消费信贷呈现多元化、高增长的进展趋势。
二、ZG消费信贷所存在的问题信贷消费作为启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至今并未产生预想的效果,究其原因是因为ZG消费信贷存在诸多问题,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总消费倾向的不断降低,导致低收入消费者不敢、不能或没有机会消费信贷,严峻制约消费信贷快速进展。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消费信贷机会不均等。
消费信贷机会均等是指消费者在同一消费信贷条件下,享有同等的获得消费信贷的机会,这是法律平等、公平价值在消费信贷问题上的体现。
消费信贷条件根据消费信贷的特征,只能以消费者信用、偿债能力为依据。
而目前ZG,全国性或地方性的信用监操纵度未建立起来,对不同消费者的信用难以长期持续监控,经营者为保护自己的利益,常将职业、年龄、户籍等作为消费信贷条件,从而造成不同的消费者享有的消费信贷机会不同。
(二)社会保障不健全,居民不敢消费。
消费信贷的发展及其对策研究
![消费信贷的发展及其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de8b78fd4d8d15abe234efc.png)
消费信贷的发展及其对策研究一、住房信贷的含义、发展种类及其现实意义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异常繁荣,在国家住房政策的主导下,个人购买住房成为房地产消费市场的主力。
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和个人积累制约,个人购买住房多数都依靠银行提供贷款来解决购房资金问题,形成了银行信贷中一种新的业务——个人住房信贷。
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住房信贷。
(一)住房信贷的含义。
住房消费信贷是住房金融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是指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为购买住房者提供资金和相关一系列信用服务的总称。
住房信贷一般都是长期性的贷款,其贷款期限在5年以上,最长的甚至可以达到30年。
其形式可以分很多种,其中,以个人购房抵押贷款为最主要的形式。
从各国实践来看,住房消费信贷已经成了住房金融的主体。
目前,我国住房消费信贷主要是指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是个人支付一定比例的首期付款,再用所购买的住房作为抵押物,向银行申请长期贷款,然后以分期付款(Installment)的形式按月偿还本息的一种经济活动。
(二)住房信贷的种类。
目前已经开办的个人住房贷款品种除了上面所介绍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还包括个人商业用房贷款、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个人住房组合贷款、为竞拍购房者提供的个人住房贷款、外地居民个人住房贷款、个人住房转让贷款、个人再交易住房贷款等,此外还有为“安居工程”、“经济适用房”、“21 世纪小康住宅示范小区工程”等配套开办的个人住房贷款品种。
这些形式多样的个人住房贷款品种的开办,基本满足了不同层次居民购房的信贷需求。
但是个人住房贷款对银行来讲是一项新兴的零售性业务,客户需求具有多样性和多层次性。
因此要不断研究和创新,推出适合当地市场需求,并且有发展潜力的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品种,为客户提供灵活、适用、高效、便捷的还本付息方式。
(三)住房消费信贷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现实意义。
积极开展个人住房信贷,对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生产,支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以调整信贷结构,提高信贷或资产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汽车消费信贷论文(5篇)
![汽车消费信贷论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cccfcc7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0b.png)
汽车消费信贷论文(5篇)汽车消费信贷论文(5篇)汽车消费信贷论文范文第1篇据统计,2021年9月,全国汽车贷款余额是1741亿元,而10月份,全国汽车贷款已经到了1833亿,其中整个汽车贷款坏账1000亿。
汽车贷款坏账的居高不下,重要的缘由之一是,贷款人在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后,不能遵守履约准时还款。
这反映了当前我国社会消费信用环境不成熟和个人信用体系不健全。
在目前全社会个人信用评估体系临时还无法建立的状况下,银行只有对借款人的资质条件进行规定。
如新方法中将借款人细分为个人、汽车经销商和机构借款人,对不同借款人申请汽车贷款规定了不同的资质条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要求。
对个人借款人,除要求具有完全民事行为力量和首期付款支付力量外,强调要求具有稳定的合法收入或足够偿还贷款本息的个人合法资产,具有有效身份证明以及固定和具体的住址。
另一个缘由则是由于汽车价格竞争激烈,导致消费者消失心理误区。
车价下降得太多太快是汽车消费信贷坏账大幅增加的主要缘由,购车者觉得自己以前买的车不断贬值,与其连续还贷款,还不如再买一辆新车,而银行顶多是把车收走,没有其他更好的催还贷款的方法,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二手车的价值确定不足以抵消贷款,银行的车贷坏账只能是节节攀升。
在国外,由于个人信用制度健全、抵押制度完善,一切金融活动均被资信公司记录在案,并将其网络化,免去了银行鉴别申请人相关信息的繁杂劳动,不但节省了贷款成本,也使贷款手续简便化。
此外,国外法制环境完善,既扼制了汽车消费信贷者的违法行为,也在违法大事发生时能准时处理。
我国汽车消费信贷进展的根本出路在于:一是建立健全的信用体系;二是完善的法律环境;三是提高消费者素养。
2金融机构问题在国际上,汽车销售融资机构主要有三类:一是商业银行;二是独立的信贷公司或财务公司;三是汽车公司专属的融资机构(见附表)。
商业银行的优势是资金雄厚,但是,业务范围广泛,难以专注于汽车的销售融资。
汽车公司所属融资机构,专业性强,与汽车生产和销售关系亲密,有利于专注汽车销售融资,但资金力量往往有限。
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策研究论文
![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策研究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c2ddd2b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5b.png)
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策研究论文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策研究论文作为金融服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信贷一直是商业银行竞争的重点。
商业银行利用消费信贷业务打造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跟进新消费模式和消费升级趋势,这种趋势值得深入分析和研究。
一、商业银行的消费信贷业务在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矩阵中,消费信贷类业务是最常见和最广泛的业务之一。
消费信贷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居民个人,主要产品包括个人消费贷款、个人生产经营贷款、个人房屋抵押贷款等。
消费信贷业务的一大特点是资金的用途比较广泛,主要投向个人消费和生产经营活动。
在商业银行业务中,消费信贷业务相对于其他金融业务的风险相对较小,主要是因为它的发放目标群体相对明确,收入稳定、还款能力相对有保障。
而且,商业银行对于消费信贷的担保方式相对优秀,这也使得其在风险管控上有很大优势。
二、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策略1、基于家庭的个性化信贷策略家庭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单位,因为家庭的稳定性,可以使得商业银行对于家庭的信用风险有很好的把握,同时也有很多可控因素。
因此,家庭是个性化信贷策略的重要基础。
商业银行可以依据家庭的财务状况、人口结构、消费习惯、生活方式等多个维度构建个性化信贷策略,并据此为家庭定制不同的信贷产品和服务。
2、利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优化信贷业务在不断进化的数字时代,大数据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正被广泛地应用于金融领域,商业银行也不例外。
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大数据和AI技术,对客户信用情况实施更加精准和更快速的分析和评估,充分了解客户的财务状况、生活以及消费习惯,从而更好地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信贷服务。
而且,AI技术还能为银行提供对风险相关因素的预判和规避,进一步降低银行信用风险。
3、扩大消费场景,提高客户服务品质在金融服务领域中,用户体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方面。
对于消费信贷业务,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不断扩大消费场景,提高客户服务品质,来吸引更多的客户。
例如,银行可以在电商平台或线下的商场中设置消费信贷橱窗,让客户可以直接从商铺申请贷款,或者通过银行APP等方式提供在线的贷款服务。
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
![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1bc1c2cb90d6c85ec3ac6ce.png)
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消费信贷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货币信用关系发展到较高水平时,为缓解消费与生产之间的矛盾,使消费增长速度适应生产增长速度而出现的一种金融服务产品。
我国的个人消费信贷是在改革开放后伴随住房制度改革起步的。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个人消费信贷发展水平还是比较落后,我国现阶段发展消费信贷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如商家、政府的信用危机及个人信用制度缺乏、贫富分化日趋明显等,据此必须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建立起配套的信用消费制度,解决居民收入增长及贫富分化问题,适时发展多种形式的消费信贷等方法,从而使信用消费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强大力量。
在新时期,研究个人消费信贷的新问题,对促进我国个人信贷的发展,进一步拉动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消费信贷是国家为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和支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商业银行调整信贷结构、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有效途径,更是商业银行新的业务效益增长点。
近几年来消费信贷在全国较发达地方发展迅速,但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仍然举步维艰。
论文对个人消费信贷增加引发的经济增长行为以及如何通过个人消费信贷来拉动经济发展的问题进行探索。
分析了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提出了发展策略。
对于增强消费意识、化解金融风险、培育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等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帮助和现实意义。
【abstract】Consumer credit is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a certain degree of monetary credit relations development to a higher level, in order to alleviat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 consumption growth speed adaptation production growth and emergence of an financial services products. China's individual consumer credit is in after reform and opening-up started with housing system reform. However, compared with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China's personal consumption credit development level is relatively backward, or current development in consumer credit exist some problems, such as business, government credit crisis and personal credit system lacks, polarization between become increasingly obvious etc, accordingly must explore way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establish supporting consumer credit system, resolve dweller income growth and rich and poor differentiation question, timely to develop various forms of consumption credit method, thus making the consumer credit power to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study the new individual consumer credit problems and to promote national personal credit growth, further promot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profound significance. Consumer credit is countries in order to promote consumption, expanding domestic demand and support the national economy continuous and steady development, but also the important measures of commercial bank credit structure adjustment,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oan assets, is the effective way of commercial bank new business benefit growth. In recent years the consumer credit in more developed local development is rapid, but in less-developed regions still limping. Papers on individual consumer credit to increase economic growth behavior caused by individual consumer credit and how to drive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blems are explored. Analyzes the present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consumer credi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influence factors to solv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and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To enhance consumer consciousness and defuse financial risks, cultivating commercial bank new profit growth point and expanding domestic demand and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has certain theoretical guidance to help and realistic significance.【关键词】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个人信用制度正文引言党中央、国务院在制定“十一五”规划的时候,很注重研究消费的问题,提出了把扩大消费作为“十一五”重大战略结构调整的一个方针。
2024年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发展对策研究论文
![2024年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发展对策研究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01e580d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3d.png)
2024年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发展对策研究论文一、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现状分析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业务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信贷业务需求不断增加,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规模不断扩大。
业务品种不断增多。
商业银行针对消费者不同的需求,推出了多种消费信贷产品,如个人住房贷款、汽车贷款、信用卡等。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随着消费信贷市场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各家银行纷纷推出优惠政策,以吸引更多的客户。
然而,商业银行在消费信贷业务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风险控制不到位、服务质量不高等,这些问题制约了消费信贷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二、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发展对策为了推动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本文提出以下几个对策:加强风险管理,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商业银行应该加强风险管理,完善风险控制体系,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化解风险。
同时,要加强客户信用评估,严格把握贷款审批标准,避免不良贷款的产生。
提高服务质量,增强客户黏性。
商业银行应该注重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客户服务体验,提高客户满意度。
通过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增加服务渠道等措施,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个性化的服务。
同时,要加强与客户的互动和沟通,了解客户需求,提供更加符合客户需求的消费信贷产品。
推动创新发展,拓展业务领域。
商业银行应该积极推动消费信贷业务的创新发展,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和服务方式。
例如,可以开展线上消费信贷业务,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和风险控制水平。
同时,可以拓展消费信贷业务领域,如发展绿色消费信贷、文化消费信贷等,以满足消费者更加多样化的需求。
加强合作与共赢,构建良好生态圈。
商业银行应该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商家等合作,共同构建消费信贷生态圈。
通过共享资源、互利共赢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全面、便捷的消费信贷服务。
同时,要加强与监管机构的沟通和协调,共同推动消费信贷市场的健康发展。
大学生信贷消费现状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信贷消费现状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be495dc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7a.png)
大学生信贷消费现状及对策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大学生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信贷消费方式也日益普及。
然而,在高消费的同时,大学生信贷消费也逐渐成为一种问题。
本文将调查大学生信贷消费现状,并探讨几种应对策略。
1.信贷消费日益普及随着各大商家对学生的优惠政策,以及各大银行推出的学生信用卡,大学生信贷消费的普及程度有所提高。
许多学生喜欢靠信用卡消费以解决自己的购买需求。
2. 信用卡透支现象由于学生消费意识不够成熟,相当一部分学生往往没有及时还款,导致信用卡的透支现象,许多还款导致学生感到压力沉重,进而导致透支债务越来越大。
3. 借贷平台便捷除了信用卡外,许多借贷平台的诞生,在某种程度上也加剧了大学生的信贷消费现象。
大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应用程序进行借贷,这种快捷的借贷方式极大地加速了信贷消费。
二、对策建议1. 消费观念教育大学应加强对学生的消费观念教育,提高他们对消费的认识和财务知识。
要坚持“宁可不借,不借就不要借”的原则来引导学生。
2. 加强监管和管理大学可以加大对学生信用卡的管理,鼓励学生使用储蓄卡。
大学也可以加强对借贷软件的监管,及时排查一些有风险的借贷平台,特别是诈骗平台。
3. 人际关系教育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也是导致信贷消费的因素之一,学校可以通过课程或者其他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避免冲动消费导致的债务问题。
4. 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是大学生对抗信贷消费的重要手段。
建议学生树立“及时还款意识和信用意识”,避免沉溺于消费中而忽略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5. 信贷消费法律保护处理信贷争议时,大学生可以直接到相关部门投诉,以获得更好的维权帮助。
同时,建议学生购买适合自己的信贷消费险。
三、结论要治理大学生信贷消费,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的努力。
学校需要建立有效的教育机制,加强对学生的思想、经济和法律教育。
家庭应协助学校,扮演好父母的角色,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消费习惯。
社会应有更多的法律和政策来保护大学生的利益,避免不必要的信贷消费。
消费信贷-论文
![消费信贷-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51f6ae1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4d.png)
消费信贷-论文第一篇:消费信贷-论文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发展中的问题分析个人消费信贷,是指金融或商业机构向有一定支付能力的消费者调剂资金余缺的信贷行为和信用关系。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最稳定、最持久的动力,个人消费信贷的发展,可以提高社会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从而扩大消费需求,对有效拉动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
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发展的现状1.1 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发展现状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从严格意义上讲是1980年代起步的。
住房信贷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它有力地配合了住房体制改革。
然而,由于许多客观条件的制约,这之后十年间发展十分缓慢。
1990年代中后期,为了配合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增长目标,政府再次加大力度启动并且推广消费信贷,才逐渐使其出现了很好的发展势头。
到了二十一世纪出现了突飞猛进,消费信贷从2001年的0.699万亿元发展到2009年底的5.5万亿元。
截至2009年我国消费信贷总量已占GDP总量的16.42%,银行总贷款规模的13.75%。
1.2 其他金融机构开办个人消费信贷的状况为了鼓励消费信贷的发展,我国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开始办理住房公积金。
这项制度的实质是政府为解决职工家庭住房问题提供的一种政策性融资渠道,在我国住房保障和社会保障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我国各地还相继成立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小额信贷机构,这批机构对我国尤其是住房及农村的消费信贷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而在上海浦东新区试点的中银消费金融公司,标志着像消费金融公司这种在西方市场经济中已经存在400年之久的金融业终于在中国“破冰”。
随着各种能够提供消费信贷的金融机构不断出现,我国消费信贷体系会变得越来越完善,我国各个阶层的消费者也能得到实际的受益。
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1 传统消费观念的制约从历史上看,我国人民有崇尚节俭的“良好”消费习惯,宁愿先储蓄而不愿超前消费。
虽然近年来有稳定收人和消费欲望的年轻消费者对消费信贷的认知度呈上升趋势,但绝大多数最有消费能力的中老年人还是坚守量入为出的消费思想,不敢也不愿贷款消费和超前消费,从而制约了消费信贷的发展。
商业银行消费信贷论文(全文)
![商业银行消费信贷论文(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f64017dc5a8102d277a22f13.png)
商业银行消费信贷论文一、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风险点(一)外部风险因素1、个人消费信贷立法滞后,与消费贷款相关的法律不健全。
我国目前尚未出台一部完整的《个人消费信贷法》,各商业银行主要是依据《商业银行法》、《担保法》、《贷款通则》、《经济合同法》以及一些RM银行出台的办法对个人消费信贷进行治理,其针对性不强,对失信、违约的惩处办法不具体。
“欠债还钱”这是天经地义的,然而在“同情弱者”的文化背景下,往往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发生“欠债有理”的现象,一些法律法规中似乎也有“维护债务人权益”的倾向。
现行法律条款基本上都是针对法人制定的,很少有针对消费者个人贷款的条款,对失信、违约的惩处办法不具体。
这使得商业银行开办消费信贷业务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对出现的问题往往无所适从。
由于消费信贷业务的客户比较分散,均是消费者个人,并且贷款金额小、笔数多,特别是在个人贷款的担保方面缺乏法律规范,风险操纵难以落实。
加之法院执行不力,使银行“赢了官司无收益”,结果使银行经常处在进退两难的境地,不起诉无法维护银行的正当权益,胜诉后又执行不回来,还要垫付高额诉讼费。
2、抵、质押物二级市场尚不健全。
抵押物难以变现,贷款担保形同虚设。
通常情况下一旦个人消费贷款风险发生,贷款的抵押物作为第二还款来源,抵押物能否顺利、足额、合法地变现,就成为化解风险的重要环节。
由于我国消费品二级市场尚处于起步初创阶段,交易秩序尚不规范,交易法规也不完善,各种手续十分繁琐,交易费用偏高,导致抵押物变现难,影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的健康进展。
随着消费贷款规模的扩大和抵押贷款的增加,这类问题将会变得更加突出。
(二)商业银行自身治理薄弱致使潜在风险增大1、个人消费信贷贷前调查、审查不严。
一是个人消费贷款贷前调查、审查手段落后,手续烦琐。
目前商业银行的个人消费贷款人的信用信息资料分散在各个业务部门,而且相当一部分资料尚未上机治理,难以实现资源共享。
通常,仅仅凭借款人身份证明、个人收入证明等比较原始的征询材料进行推断和决策。
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现状与风险对策研究硕士论文
![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现状与风险对策研究硕士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3c535f1650e52ea54189870.png)
市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现状与风险对策研究摘要: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计划经营逐步转型为市场经济。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增速迅猛,居民的生活水平以与消费水平逐渐提高,因此,消费信贷作为金融信贷品种之一,也开始成为消费者的借贷途径之一。
在这一大背景下,商业银行作为个人消费信贷的主体开展了各种类型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
除了商业银行之外,其它金融机构同样在不断开拓个人消费信贷市场,不断进行金融创新。
个人消费信贷的出现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保持国民经济的增速,推动消费的增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国民的经济生活影响深远。
虽然,个人消费信贷市场作为新兴信贷品种在如火如荼地发展着,但是由于在个人消费信贷上面我国起步较晚,并且还没有在消费理念、贷款种类以与信贷管控上形成完善的体系,所以在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当中存在许多风险,例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利率风险等等。
而这些问题则需要在对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的现状做出全面而准确的分析的基础之上,针对问题的症结提出相应的准确对策,在实务操作当中对于个人消费信贷市场进行指导。
市作为我国的地级市之一,在近些年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市居民的消费理念已经不同于以往,其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市居民的消费能力以与消费水平相对于十年之前也有了较大提高。
因此,不论是从个人消费信贷的规模上还是从个人消费信贷在信贷市场中的比重上来看都是在不断提高的。
在市的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当中,主要以住房贷款、汽车贷款以与助学贷款为主。
虽然个人消费信贷总体上是成增长的趋势,但是笔者通过对于市的消费信贷数据进行深入研究之后发现,市个人消费信贷在近些年的增速实际上是逐渐缓慢的,尤其是2008年美国经济危机爆发之后,对我国的经济走势也产生了很大影响,体现在市个人消费信贷市场上就是住房贷款、汽车贷款、助学贷款增长速度的下降甚至停滞。
除了经济危机这一原因之外,汽车贷款以与助学贷款的违约率过高也是这一类个人消费信贷增速放缓的原因之一。
消费信贷发展对策研究论文
![消费信贷发展对策研究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fe8f497336c1eb91b375d75.png)
消费信贷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摘要健康发展的消费信贷对于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健康快速发展消费信贷业务首先要实行积极的消费政策,培育现代消费时尚;其次商业银行要要从经营观念、经营体制、产品品种、营销方案等方面加快发展消费信贷业务;最后全社会要建立起有效的消费信贷风险防范机制。
关键词消费需求消费信贷政府商业银行从国民经济核算的角度看,消费需求的增长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发达国家,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般都达到了70%以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体来说还是属于投资拉动型增长(林晓南,2006)。
从1993年至2004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45.8%,而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仅为45.5%。
显然,我国投资贡献率过大,消费贡献率过小(国家统计局课题组,2007)。
可见提高消费需求,促进消费增长是改变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环节。
凯恩斯认为,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倾向改变是促进消费需求增长的主要因素。
笔者认为发展消费信贷是增加人们即期收入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的方法,对于促进消费需求的增长有着明显的效应。
我们这里所讨论的消费信贷是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为缺乏购买力的消费者个体提供赊销服务和消费支出贷款的一种融资方式。
基于美国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在美国消费信贷的增加与居民消费呈显著的正相关。
消费信贷业务的开展对居民消费能产生放大效应。
具体地说,每增加1美元的消费信贷,能够带动1.12美元的居民消费(林晓南2006)。
我国消费信贷的业务尚处于起步的阶段,如何才能促使这一业务快速健康发展,发挥消费信贷对增加我国消费需求的作用,本文拟对此做些探索。
一、政府要努力培育现代消费时尚,实行积极的消费政策首先,要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积极引导人们树立新的消费观念。
要积极鼓励人们敢于消费,提高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
在消费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提倡适度负债消费就显得十分重要。
因此,政府要积极引导,舆论上要正面宣传,引导居民转变”无债一身轻”的消费观念,从无债消费转变为适度负债消费,逐步提高居民的消费信用水平;并根据消费市场的特点,对消费信贷的政策导向、市场导向和基本操作知识进行多渠道、全方位的宣传,不断增强居民的消费信心,使消费信贷的好处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费信贷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摘要健康发展的消费信贷对于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健康快速发展消费信贷业务首先要实行积极的消费政策,培育现代消费时尚;其次商业银行要要从经营观念、经营体制、产品品种、营销方案等方面加快发展消费信贷业务;最后全社会要建立起有效的消费信贷风险防范机制。
关键词消费需求消费信贷政府商业银行从国民经济核算的角度看,消费需求的增长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发达国家,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般都达到了70%以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体来说还是属于投资拉动型增长(林晓南,2006)。
从1993年至2004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45.8%,而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仅为45.5%。
显然,我国投资贡献率过大,消费贡献率过小(国家统计局课题组,2007)。
可见提高消费需求,促进消费增长是改变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环节。
凯恩斯认为,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倾向改变是促进消费需求增长的主要因素。
笔者认为发展消费信贷是增加人们即期收入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的方法,对于促进消费需求的增长有着明显的效应。
我们这里所讨论的消费信贷是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为缺乏购买力的消费者个体提供赊销服务和消费支出贷款的一种融资方式。
基于美国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在美国消费信贷的增加与居民消费呈显著的正相关。
消费信贷业务的开展对居民消费能产生放大效应。
具体地说,每增加1美元的消费信贷,能够带动1.12美元的居民消费(林晓南2006)。
我国消费信贷的业务尚处于起步的阶段,如何才能促使这一业务快速健康发展,发挥消费信贷对增加我国消费需求的作用,本文拟对此做些探索。
一、政府要努力培育现代消费时尚,实行积极的消费政策首先,要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积极引导人们树立新的消费观念。
要积极鼓励人们敢于消费,提高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
在消费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提倡适度负债消费就显得十分重要。
因此,政府要积极引导,舆论上要正面宣传,引导居民转变”无债一身轻”的消费观念,从无债消费转变为适度负债消费,逐步提高居民的消费信用水平;并根据消费市场的特点,对消费信贷的政策导向、市场导向和基本操作知识进行多渠道、全方位的宣传,不断增强居民的消费信心,使消费信贷的好处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其次,要推广积极的消费和收入分配政策,适当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者的经济承受能力。
消费是收入的函数,要扩大消费需求,必须增加居民的收入,实行积极的消费和收入分配政策。
目前,我国居民有10万多亿元储蓄存款,提高消费率是有潜力的,关键是要有与之配套的政策措施。
最后,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降低居民支出预期。
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居民没有后顾之忧,是个人消费信贷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
我国消费需求长期不足与人们的收入与支出预期不稳定有关。
所以,建立商业性和强制性相结合的社会保障统筹体系是解决为一问题的关键。
二、商业银行要加快发展消费信贷业务首先,要转变经营思路,把发展消费信贷提高到调整信贷资产结构的战略高度。
银行的决策者,应当深刻的认识到消费信贷作为新一轮银行业务竞争焦点和银行业务新的增长点,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在银行的整体业务中应当进行科学的定位并从战略高度加以发展。
从整体思路上,既要有中长期的发展规划,又要确定近期的业务拓展重点;既要积极推进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又要规范管理,完善有关制度,加强风险防范。
其次,要从体制上创造消费贷款业务发展的宽松环境。
商业银行要取得消费信贷的发展,必须调整经营管理体制,从组织、人员、制度等各方面为消费信贷业务的推广创造条件。
一是要组建独立性、专业性的消费贷款经营机构,专门研究、推进消费贷款业务的营销工作,如建立金融超市、个人贷款事务中心、汽车按揭贷款中心等,为消费者提供贷款咨询、受理、审查、审批、发放的一站式服务,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简化贷款审批程序,缩短管理半径,建立起市场反应敏捷、运作高效快捷、前后台协调配合、上下级行高效联动的消费贷款运行体系。
二是实行个人客户经理制。
随时了解客户的现时需求,分析预测其未来需求,研究满足其各种需求的办法,以客户需求为开拓动力和工作规划的依据,并负责向客户宣传、推销本行的新产品。
个人客户经理制应向单柜单人制服务方向发展,即客户只需面对一位客户经理,即可得到所有问题的答复和各种消费信贷服务的环节和时间,避免因贷款手续和效率问题把一部分消费者的需求拒在门外。
三是完善个人信贷管理机制,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如从信贷授权上要明确并增加对消费信贷营销机构的授权额度,对超授权贷款实行审批人审批制,建立消费信贷审批制,建立消费信贷审批的”绿色通道”;在贷款规模上,对质量高、风险小的消费贷款可以考虑取消个贷中心规模限制,报告期末根据实际投放金额追加核定贷款规模。
四是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在考核方面,要突出利润指标,让创利多的分支行投入更多的资源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实现良性发展;而不良资产清收工作应以处罚责任人为主要手段,不要作为全行性的考核指标。
在分配机制上,必须建立稳定的分配制度,弱化人治因素,减少费用分配的随意性,使”做大蛋糕”者,能分得更多的”蛋糕”,使各分支行更加重视通过拓展个人信贷业务提高经营效益,而从中受益的员工也会主动做好公关、配合。
在激励机制方面,必须将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拓展业绩与客户经理、产品经理、员工的收入直接挂钩,建立一整套激励办法。
五是完善培训教育机制。
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拓展与员工的业务素质息息相关,而业务素质的高低又与培训方式密切相关。
对在一线经常与顾客直接打交道的员工,业务培训方式应该多样化、实战化,应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员工跟班学习,使每个员工对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处理流程有具体的了解,利于宣传促销。
应建立制度化的调岗制度,让员工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业务,既培养视野开阔的多面手人才,又可以从中发掘在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方面有专长的员工,安排到适合的岗位。
第三,要制订有效的消费信贷业务营销方案,加强市场营销。
一是要切实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为客户提供差别化服务。
必须从了解、分析、研究客户开始,细分客户的不同群体,建立起按照具体分类客户提供特殊化专门服务的服务方式。
消费贷款营销人员要提出不同贷款偿还期、利率、贷款方式的建议,并尝试与客户一起制定在考虑客户其他负债的情况下,能适合目前及目标家庭收入的偿付计划。
二是对新业务品种的推出,应根据每种业务及目标市场的不同特点,从宣传规划、促销渠道、促销手段、效果考核等各方面制订有针对性的营销方案。
要重视利用新闻媒体、电脑网络信息等渠道,并充分发挥电话银行、网上银行在消费信贷业务营销中的应用,同时要注重通过贷款特约商户、经销商的销售网络进行消费信贷业务宣传。
三是消费信贷应有重点、有策略地主动营销。
营销体制成功的核心和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及时捕捉信息,并有专人负责落实处理,牢牢抓住商机,不能留空档。
要区分不同的客户分别采取不同的营销措施:对个人客户,因面广量大,应根据业务发展进行利益分配,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以调动各营业网点的积极性,对所辖区域个人客户进行主动拜访,宣传产品、了解需求、建立联系;对集团性、收入稳定的客户,如公务员、电信、新闻、大专院校等单位客户,应由个贷中心列出公关名单,负责重点联系,争取消费信贷业务的批量性营销和办理。
四是营销过程中应重各业务品种相结合、各相关部门相配合,形成银行业务经营部门在与客户接触过程中,应当就银行所有业务品种进行整体营销,并根据客户的需求将有关信息及时反馈有关部门,以促进各项业务的整体发展。
第四,要进行新产品创新与现有业务品种的整合并重,开发建立多层次消费信贷品种体系。
应根据居民的不同贷款要求,以及不同商品和不同消费者阶层的特点,为不同客户群”量身定做”能满足其个性化、特殊化需求的个人信贷业务产品,建立多层次的消费信贷品种体系,拓宽消费信贷领域。
一是加快新产品创新的频度和效率,除提供家用住房、汽车等高价值商品的消费信贷外,还应不断开发提供家用电器、通讯设备、教育、旅游、婚庆、医疗、高档家具、健身器材等消费品的消费信贷,使居民能够根据自己的消费意愿有选择性地购买消费信贷。
二是加强对现有业务品种的整合,包括尽快完善各有关管理办法,简化贷款手续,形成切实适应客户需求、高效便捷的贷款操作流程;推出组合性消费信贷业务品种,如住房与住房装修组合、住房与耐用消费品组合等,通过组合消费信贷最大程度地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最后要努力探索多种形式的消费信贷的经营策略。
针对目前消费信贷需求不旺的现实,为适应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需要,应当努力探索行之有效消费信贷的经营策略及其创新。
各商业银行可以根据消费信贷的业务特点,针对不同的消费信贷品种和贷款对象,在利率、期限、还款方式等方面,向消费者提供多种选择。
三、全社会要建立有效的消费信贷风险防范机制首先,要建立社会化的个人信用制度体系。
社会化的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是顺利拓展消费信贷业务的必要基础条件,也是有效防范消费信贷风险的一项重要措施。
个人信用制度体系包括个人信用登记、个人信用评估、个人信用风险预警、个人信用风险管理及个人信用风险规避等多项制度。
当前我国应从如下方面入手,致力于建设社会化的个人信用制度体系。
一是逐步建立个人资信档案登记制度。
个人资信档案的建立是建立个人信用制度的基础工作,在个人信用制度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各有关金融机构要先从银行信用记录做起,对每一位消费贷款客户建立个人档案,登录包括个人收入、居住、婚姻、财产、职业及其他基本情况、贷款和担保情况、还款记录等信息作为历史资料留存,还应包括有关金融机构和专门的资信评估机构对其调查核实的补充材料。
目前,应当以现有信用卡持卡人的信用资料为基础,建立个人基本账户,同时结合对持卡人的资信调查,初步建立起小范围的资信档案,并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完善,最终形成个人信用的完整动态记录。
二是建立并完善个人信用评估制度。
个人信用评估,是在建立个人信用档案的基础上,对每一位客户的授信内容进行科学、准确的信用风险评级,为消费信贷的决策提供依据。
这就要求我们研究并完善消费信贷信用分析技术,其核心是全社会统一的、硬性的消费信贷准则,同时,以此为基础,建立消费者信用的评价指标体系。
三是建立个人资信的调查制度。
要有意识地培育和扶植提供个人信用信息服务的社会中介机构。
银行可以通过向这些机构进一步了解消费者的信用状况,来决定是否可以提供信贷,并会将信用记录差或是没有记录的个人列入拒绝往来的客户名单。
四是建立个人破产制度。
个人破产制度是个人信用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要详细规定申请破产的条件,破产后消费者的资产处理办法、债务偿还及免除办法以及相应的惩罚措施。
其核心是当消费者确实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的时候,只应承担有限责任而不必承担无限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