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中钢琴改编曲《猜调》的创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建中钢琴改编曲《猜调》的创作特征及演奏要点[摘要]王建中是我国杰出的作曲家,他将现代的作曲手法同古典钢琴创作及中国传统民族化创作手法融为一体。
王建中的作品每一句、每个节奏,甚至每个音符都能表达出其作品的亲切力,优美的旋律和感人的内涵以及浓厚的中国特色的民族风格,都表现出钢琴艺术和中国民族特色音乐相结合的很强的作曲底蕴和内心浓厚
的艺术价值。
本文着重论述了《云南民歌五首》中的《猜调》的创作特征和演奏要点。
[关键词]王建中《猜调》演奏
一、王建中简介
王建中,江苏人,1933年生于上海,是我国作曲家、钢琴教育家。
他自幼受母亲的影响很早地接触了钢琴的学习。
1950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学习钢琴和作曲,1958年毕业后回沈音附中任教,之后又回到上音院教钢琴和民族作曲理论专业和声课程。
“文革”期间经常下乡,作品创作和演出受到严格的限制。
五年后,再次回到上音任教。
他的主要作品分别创作于1958年的《云南民歌五首》,这首钢琴作品是他最早的改编曲;1961年的《变奏曲》;1966年的《托卡塔》和《田歌》;1972年的《赤胆忠心》《浏阳河》和《大陆歌》;1973年的《陕北民歌四首》《百鸟朝凤》和《梅花三弄》;1974年的《樱花》和《五首摇篮曲》都是根据外国音乐作品改编创作的;1975年《彩云追月》;1976年《蝶恋花》和协奏曲《红旗渠畔》以
及1981年的《小奏鸣曲》和1983年的《组曲》;还有1985年的《谐谑曲》;1994年为第一次中国国际钢琴比赛创作作品《情景》;2001年为国庆五十年创作的《走进新时代》和2003年根据古曲《渔舟唱晚》创作改变的钢琴曲《渔舟唱晚》。
这些优秀的作品无论从创作风格还是创作技巧上都体现了王建中深厚的音乐文化底蕴和作
曲技术扎实的基础。
二、《猜调》的创作和演奏要点
(一)《猜调》的创作背景
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成功的美术作品都有着它产生的历史性和
创作性,以及作者的人生经历。
《猜调》无疑也有着它的创作背景。
1956年党中央提出的“双百”文艺方针,触动了作曲家王建中的创作激情。
他不断地深入到少数民族地区体验民情,深入人群,以云南广为流传的五首民歌为基础,在1958年创作改编出了钢琴作品《云南民歌五首》。
作品运用云南不同民族、不同题材反映了人们的美好生活情景,也体现了不同民歌的风貌,把民歌甜美而细腻的韵味和短小而简洁的结构特点都巧妙地展现在了作品中。
结合钢琴的音响特点巧妙别致地展现出清新的云南民间特色的五首小曲《大理姑娘》《跟哥》《猜调》《山歌》和《龙灯调》,也反映出作曲家创作的乐观主义精神和积极向上的思想内涵,具有浓厚的中国韵味。
其中《猜调》是《云南民歌五首》中的一首,是根据云南彝族民间传唱的小调改编而成。
小调共九小节,四段歌词,每段都用“唉喂”
彝族的民间衬词来结束,音乐情绪紧凑、情绪诙谐、一气呵成,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猜调》的和声曲式特点
《猜调》的钢琴版除保留原有民歌的旋律特点以外,还把握了民歌的深层含义,用快速而又有谐谑的风格演奏,在原民歌的基础上加了引子、间奏和尾声。
引子:7小节d徵调式,断奏。
从不协和的大小二度音程逐渐的协和,暗示了猜谜的特定场景由紧张到放松的画面。
a段:9小节的旋律和民歌《猜调》的主旋律一样,每小节用固定的16分音符音型节奏特点作为快速的伴奏。
所有的低音成为一条音符的旋律线条,句尾用倚音的伴奏音型来体现云南民族特点“唉喂”。
间奏:3小节用装饰音的固定音型引出a1。
a1段:12小节前半段运用了对比复调的手法,后半段在d徵调式的旋律中加入了e徵和弦后回到原调,色彩显得尤为丰富。
a2段:9小节由宫和弦开始,创作方法同a段。
尾声:7小节主题旋律隐隐出现,直到重复旋律主音持续到最后,围绕着猜谜的画面逐渐在快乐中结束。
(三)《猜调》的演奏要点
1.跳音:《猜调》——scherzevole(诙谐地,戏谑地)以四分音符为单位拍,每分钟116。
作品中大多都是跳音奏法。
这就要求弹
奏要根据乐曲的背景来演奏,演奏时手指要主动贴键子,手指与手腕配合,弹奏出短促、清脆的声音效果,要有弹跳力。
《猜调》的主旋律是单声部的旋律织体,伴奏运用了颤音,并且持续的属和声的基础之上,主要以16分音符为主要节奏型。
虽然看着谱面这首乐曲并没有特别困难的技巧,但是116的速度要求演奏者的手指基本功要十分扎实才能弹奏出乐曲风格中的颗粒感。
2.踏板:无论是练习曲还是乐曲,在钢琴的演奏中踏板是十分重要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
所以要合理地运用踏板,不然会适得其反。
特别是在中国风格的作品中,作品中的和弦外音、二度音程、七度音程的踏板运用上是有相对难度的。
踏得太深、太长使乐曲变得混乱,太短又体现不出作品的趣味。
所以在这首作品中为了表现出节奏性特点,以及旋律的清晰度,所以踏板是要在重音、保持音的地方踩一半,点一下就好。
旋律当中无法依靠手指连接的时候需要用切分踏板,但是要换得干净,不能把前面的音带到后面的音里面。
三、中国钢琴改编曲的审美价值
这首作品取材于民间,具有通俗性,处处流露出中国民族的风格特点,体现了中国钢琴改编曲的审美价值。
所谓的改编曲并不是把原来的曲子原封不变地挪用移植过来,而是要失去原有作品的一些原貌,但会在原有基础之上增添一些审美的价值。
每一首作品都倾注了作曲家的心血。
在中国的钢琴改编曲当中,中国民族风格的民
族神韵是作曲家们的首选思维。
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作品中的审美价值也是基于中国民族文化基础之上的,运用并体现了我国传统的文学、美学思想,并且吸取了哲学、戏曲、绘画等精髓,使钢琴音乐能真正地与中国风格的作品相融合,来体现中华文化的中国钢琴艺术。
钢琴音乐在中国的发展是在以儒道的思想哲学美学为基准的民族传统音乐之上形成的中国钢琴音乐文化,中国钢琴作品具有其自身独特的审美价值。
四、结语
《猜调》钢琴演奏技术含量比较高,民族语汇鲜明,亲切地通过演奏者的精心演奏表达中国民族风情,在演奏和教学上有着较高的使用价值。
本文在演奏和教学上提出了一些浅显的意见,希望对作品的学习与运用有一定的帮助。
我们应该把中西钢琴作品的不同演奏方法融为一体相互依附,来充分表达作者对《猜调》优美的旋律和感人的内涵以及浓厚的中国特色的民族风格,表现出钢琴艺术和中国民族特色音乐相结合的很强的作曲底蕴和内心浓厚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魏廷格.论土建中的钢琴改编曲[j].中国音乐学,1999,2.
[2]樊祖荫.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的理论与方法[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12.
[3]赵晓生.中国钢琴语境[j].连载十,钢琴艺术,2003.
[4]粱茂春.中国当代音乐[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3,1-12-10,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