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的中医疗法

合集下载

【偏方】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验方

【偏方】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验方

【偏方】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验方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以青壮年为主体的椎间盘本身退行性变,因负重、外伤、慢性劳损以及感受风寒湿等原因,而使腰椎间盘纤维环发生破裂,髓核突出,相应的神经根、血管或脊髓受压而发为本病。

祖国医学属于'腰痛'、“痹证'等范畴,中医认为是由于肾精亏损,或用力不当、跌仆闪挫、血瘀内阻,或风寒湿内浸、阻遏经脉、湿浊瘀结而致。

方一独活寄生汤加减【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方药】:党参15g,熟地黄15g,当归15g,白芍20g,独活10g,桑寄生15g,怀牛膝10g,杜仲15g,秦艽10g,肉桂6g,防风10g,丹参30g,炙甘草10g。

【加减】:腰痛甚者加鸡血藤15g、全蝎10g、蜈蚣2条;麻木明显者加黄芪25g;兼瘀血者加桃仁10g、红花10g,或元胡索10g;湿邪偏重者加防己10g、苍术10g;寒邪偏重者加炮附子10g或干姜10g;热偏重者熟地黄改用生地黄15g,白芍改用赤、白芍各15g。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用,7天为1个疗程,连续服药21天。

【编按】:独活寄生汤具有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的功效。

方中以独活为君,善于祛除在里之伏风,故可祛下焦与筋骨间之风寒湿邪;防风祛风胜湿以止痹痛;秦艽胜湿止痛,可搜除筋肉之风湿而舒筋;桑寄生、杜仲、牛膝祛风湿兼补肝肾;党参补气健脾;当归、川芎、熟地黄、白芍养血又兼活血,将其中川芎更以丹参,增强补血活血作用;肉桂温暖下元,温通血脉;甘草调和诸药。

34例患者经过治疗治愈10例,显效14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8.24%。

方二身痛逐瘀汤加减【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方药】:全当归15g、桃仁泥10g、广地龙15g、净红花10g、左秦艽10g、淮牛膝10g、五灵脂10g、泽泻30g、制乳香10g、制没药10g、制香附10g、元胡索20g、炙甘草10g。

【加减】:疼痛剧烈,寒偏盛加制川乌、草乌各10g,去秦艽;如肢体麻木,夜卧抽筋,患肢不能伸直者,加蕲蛇15g、木瓜30g;如病程缠绵日久,伴腰膝酸软乏力者,去乳香,五灵脂,加山萸肉20g、熟地20g、角胶20g。

(完整版)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完整版)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诊断:第一诊断腰痛病(TCD编码:BGSOOO)。

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ICDTO编码:M51.202)。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诊断标准参照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6)、CT或MRl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或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二)、证候诊断1、血瘀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2、寒湿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3、湿热证:腰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

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丽数。

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筋脉拘挛,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等症。

三、治疗方法(一)中医辩证论治1、血瘀证治法: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

组成秦艽3g川芎6g桃仁9g红花9g 甘草6g羌活3g没药6g当归9g香附3g牛膝9g地龙6g五灵脂6g(炒)水煎至400ml,早晚分次服。

2、寒湿证治法: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多!出现腰痛后,别再乱投医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多!出现腰痛后,别再乱投医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多!出现腰痛后,别再乱投医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引起腰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统计数据显示,在出现腰痛的人群中,约10~15%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该病好发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农村地区的患病率高于城市地区。

而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加大,导致该病的患病率出现了逐渐升高的发展趋势,对人们的生活与工作造成了较大影响。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较多,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腰痛症状,有效性与安全性均得到了临床医生及患者的认可。

详细介绍如下:1腰椎间盘突出症简介1.1 病因(1)过度负重:在腰部未进行充足准备的情况下,忽然让腰部承受较大的压力时,易造成髓核突出。

从事重体力劳动及举动的运动员,易因为腰部过度负重而引发腰椎间盘突出症。

(2)腰部外伤:腰部发生急性外伤时,在失去腰背部肌肉的保护下,会累及纤维环、软骨板等结构,造成已经发生退变的髓核突出。

(3)腹压升高:剧烈咳嗽、便秘时用力排便,都会造成腹部压力突然升高,继而引起腰痛。

(4)腰姿不当:腰部呈屈曲位时,如果忽然旋转,腰部超出其能承受的能力或一时无法适应外力的传导,则易引起髓核突出。

(5)职业因素:汽车驾驶员,因为长时间处于坐位及颠簸状态,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较大,易引发腰椎间盘突出症。

(6)脊柱畸形:先天性或继发性脊柱畸形患者,因为椎间盘宽度不一,且常出现扭转,导致纤维环承受的压力不一,因此易出现椎间盘退变。

(7)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受血糖代谢异常的影响,会造成椎间盘周围动脉血流受阻,血流量减少,代谢降低,则易引起椎间盘组织破裂。

(8)妊娠:孕期因为腰椎代偿性前凸,加大了椎间盘的应力,导致椎间盘退变风险加大。

1.2 症状表现“痛、酸、胀、麻、僵”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症状表现。

(1)腰痛:为首发症状,约97%的患者会出现腰痛症状,且常反复发作。

之后出现腿痛,腰痛与腿痛可同时发生。

(2)坐骨神经痛:常发生于腰4~5、腰5~骶1间隙,疼痛具有渐进性、放射行特点,常会从臀部放射至大腿后方、小腿、足背部。

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案例

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案例

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案例文章主题: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案例一、案例介绍最近,我遇到了一位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他是一个40岁的上班族,长期久坐于办公室工作,加上缺乏运动,导致腰部长期负重,最终出现了腰椎间盘突出的情况。

他在西医治疗无法见效后,决定尝试中医药治疗。

二、中医诊断及治疗方案患者来到中医诊所后,首先进行了全面的中医诊断。

通过望、闻、问、切的四诊方法,中医医师发现患者出现了腰椎间盘突出、肾虚、气血不足等症状。

基于此,中医医师制定了针灸、艾灸、中药调理等综合治疗方案。

三、针灸治疗针灸作为中医特有的治疗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中医医师采用了针灸疗法,重点在于调理肾气,加强腰部的气血循环,缓解腰背部的疼痛和不适。

四、艾灸疗法除了针灸治疗外,中医医师还采用了艾灸疗法。

艾灸是一种通过燃烧艾草来温热经络,祛除寒湿病邪的治疗方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身上,艾灸可以促进肾气的调理,加强腰部的温暖,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

五、中药调理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另一重要手段就是中药调理。

中医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开具了具有温肾壮阳、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等功效的中药方剂,患者每日按时服用,辅以针灸、艾灸治疗,逐渐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六、疗效展现经过数个疗程的中医药治疗后,患者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疼痛减轻,腰部活动能力也有所改善。

患者反馈,中医药治疗疗效持久,无明显副作用,也没有因药物而出现耐药性。

七、总结回顾通过这个案例,我们不难发现,中医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其综合治疗模式,包括针灸、艾灸、中药等手段,能够从根本上调理患者的内部环境,促进自我康复,避免了依赖药物治疗所带来的副作用和耐药性的问题。

我对中医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方面持肯定的态度,认为这种传统治疗方法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八、个人观点在我看来,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能够取得显著疗效,背后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腰椎间盘突出用中药热敷的方子,治疗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用中药热敷的方子,治疗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用中药热敷的方子,治疗方法腰椎间盘突出是指椎间盘脱出或向椎管内侵犯压迫神经,引起腰痛和下肢放射痛等症状。

中药热敷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可以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和代谢,进而促进炎症和水肿的消退。

下面将介绍一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中药热敷方子。

方子一:乌罂藤、广金钱草、当归、白芷用量:乌罂藤15克,广金钱草15克,当归15克,白芷15克。

制法:将以上药物洗净,加入适量清水煎煮30分钟左右,然后取出药渣,将药汁加热至适宜的温度后敷于腰部。

注意事项:若患者有皮肤瘙痒或过敏等不适症状,应停止使用。

方子二:红花、川芎、白芷、桑叶用量:红花10克,川芎10克,白芷10克,桑叶10克。

制法:将以上药物洗净,加入适量清水煎煮30分钟左右,然后取出药渣,将药汁加热至适宜的温度后敷于腰部。

注意事项:使用前应注意检查药品是否过期,如有过期应弃用。

方子三:熟地、桂枝、白芷、陈皮用量:熟地15克,桂枝15克,白芷15克,陈皮15克。

制法:将以上药物洗净,加入适量清水煎煮30分钟左右,然后取出药渣,将药汁加热至适宜的温度后敷于腰部。

注意事项:敷药时应注意温度不要过高,以免烫伤皮肤。

治疗方法:1、热敷时间不宜过长,每次不超过20-30分钟。

2、敷药前应先用温水清洁患部皮肤,以便药物更好地吸收。

3、敷药过程中应保持身体放松,不要紧张。

4、热敷后应保暖,避免着凉或着重负重。

5、如出现不适情况,应及时停止使用。

综上所述,中药热敷对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对于不同的患者,敷药的药方和治疗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在治疗期间,患者应注意饮食调理、加强体育锻炼、保持心情愉悦等方面,以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康复。

腰椎盘突出,经络失和,阳虚质。

,治疗方法腰椎盘突出是指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或变形,使椎间盘向椎管内或神经孔内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

经络失和是中医理论中的病因病机,主要表现为气血失调、经气不畅,常见于慢性疾病。

腰椎间盘突出常用中医名方

腰椎间盘突出常用中医名方

腰椎间盘突出常用中医名方1.独活党参汤独活、党参、川断、菟丝子、桂枝、仙茅、仙灵脾、狗脊、黑芝麻各12克,桑寄生、鸡血藤、黄芪、青风藤各20克,白芍、甘草各10克。

每日1剂,水煎服。

益肝肾,祛风湿,壮筋骨,除痹痛。

2.独活秦艽汤独活10克,秦艽10克,防己10克,五加皮10克,川芎10克,川草乌10克,威灵仙15克,赤芍15克,川断15克,寄生20克,川牛膝20克,细辛3克。

每日1剂,水煎服。

1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服用1~2个疗程。

补肾养肝,祛风除湿,温经通络。

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肝肾亏虚,风寒湿痹。

3.胡蜂醋热敷把胡蜂醋倒入干净的器皿中(能浸湿纱布即可,不要倒过多,用过后不能再倒回瓶中),取医用纱布浸入器皿,待纱布完全浸润后捞出挤压至不滴水为准,把药液浸泡过的纱布敷在腰部疼痛处,用热水袋敷在上面(温度以患者皮肤能耐受为适宜),一日3次,每次30分钟,15天为一疗程。

活血化淤,理气止痛。

[营养饮食疗法] 药膳1、枸杞子杜仲炒腰花:枸杞子10克,杜仲20克,猪腰250克。

将杜仲切丝,与枸杞子一并放入锅中,加水煎煮30分钟后取浓汁100毫升。

将浓汁与炸好的腰花倒人锅中翻炒。

常食可补肾气,强腰膝,壮筋骨。

2、附子炖狗肉:制附子10克,狗肉500克。

将制附子切片,装入纱布袋中,扎紧袋口后入锅煮30分钟,再加入狗肉块用小火炖熟后即可服食。

常食可温阳通经,散寒止痛。

3、老鳖炖猪骨髓:将老鳖肉块与猪骨髓同人锅中先用大火煮沸,撇去浮沫,再改用小火炖熟烂后即可。

常食可滋补肾阴,健骨强腰。

4、三蛇酒:马楠蛇100克,白花蛇100克,蝮蛇100克,低度白酒1000毫升。

将3种蛇洗净,去内脏,风干或烘干后研成粗末,浸泡于白酒中,7个月后可以饮用。

常饮可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中医治疗腰突案例

中医治疗腰突案例

中医治疗腰突案例腰突,又称腰椎间盘脱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圆盘突出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所引起的病变。

患者常表现为腰腿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以下是一例通过中医治疗腰突的成功案例,为大家介绍中医以及针灸对腰突症的疗效。

患者刘先生,42岁,因长期久坐而引起的腰疼问题持续近一年,尤其在劳累之后疼痛加剧。

经过检查,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明显的L4-L5腰椎间盘脱出。

由于家族中存在病史,刘先生对手术治疗持怀疑态度,希望通过中医方法来缓解症状。

针对刘先生的病情,中医师采取了以针灸为主的综合疗法。

首先,根据刘先生的体质和症状,中医师确定了治疗方案。

其次,通过经络刺激和穴位按摩来调节刘先生的气血循环,缓解腰部疼痛。

同时,中医师还采用了中药熏蒸和拔火罐等疗法,以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康复。

在治疗过程中,中医师特别注意了刘先生的饮食调理。

根据中医理论,刘先生属于肾虚型腰突,需要补肾强筋。

因此,中医师建议刘先生多食用一些补肾益气的食物,如黑豆、黑芝麻等。

此外,中医师还教授了一些腰腿保健操和按摩方法,供刘先生在家中进行日常保健。

经过连续一个疗程的中医治疗,刘先生的腰痛症状有了明显的改善。

他感觉腰部肌肉放松了许多,腰腿疼痛也明显减轻。

于是,他继续配合中医师的指导进行了第二个疗程的治疗,并坚持了中医养生方法。

经过六个月的治疗,刘先生的腰突症状完全缓解,能够正常生活和工作,不再受疼痛困扰。

这个案例充分说明了中医在腰突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对症治疗的重要性。

中医连续的综合治疗,通过调理体质、促进血液循环和改善气血状况,有效缓解了腰突引起的疼痛和活动受限症状。

中医的治疗方法独具特色,能够综合调理患者的身体和心理,促进康复。

对于一些对手术治疗有顾虑的患者来说,中医治疗成为了一种可靠、有效的选择。

总之,中医治疗腰突案例表明,对于一些初期腰突症状较轻的患者,中医的治疗方法能够取得显著的疗效。

中医师通过综合运用针灸、中药等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缓解腰疼、恢复正常生活。

腰间盘突出民间土方法

腰间盘突出民间土方法

腰间盘突出民间土方法腰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腰椎疾病,常常给患者带来剧痛和不适。

在现代医学中,腰间盘突出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手术治疗等。

然而,一些民间土方法也被认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腰间盘突出所带来的症状,下面就介绍几种比较常见的民间土方法。

首先,中药熏蒸是一种常见的民间土方法。

中药熏蒸是利用中草药的药性,通过熏蒸的方式渗透到患者的腰部,达到缓解腰间盘突出症状的效果。

常用的中药材包括当归、川芎、红花等,这些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功效,对缓解腰间盘突出症状有一定的帮助。

其次,针灸是另一种常见的民间土方法。

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达到缓解腰间盘突出症状的目的。

在针灸治疗过程中,针灸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针灸,通过调理经络、平衡气血,缓解腰部疼痛和不适。

另外,推拿按摩也是一种常见的民间土方法。

推拿按摩通过按摩腰部肌肉和经络,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疼痛,缓解腰间盘突出症状。

在推拿按摩过程中,推拿师会根据患者的腰部状况,采用不同的手法和力度进行按摩,以达到舒筋活络、散瘀止痛的效果。

此外,艾灸也是一种常见的民间土方法。

艾灸是利用艾叶的温热作用,通过热熏的方式渗透到患者的腰部,达到舒筋活络、温经散寒的效果。

艾灸可以促进患部的血液循环,缓解腰部疼痛和不适,对腰间盘突出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总的来说,民间土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腰间盘突出所带来的症状,但是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且因人而异,效果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选择民间土方法时,一定要慎重,避免盲目跟风,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同时,也要重视正规的医疗治疗,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以便更好地控制和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的中医药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的中医药疗法

在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属于常见且多发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腰腿疼痛、腰部活动受限等症状,病情严重的病人会出现生活不能自理。

其病因通常与肝肾亏损、气滞血瘀、风寒湿邪有关。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近年来,中医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效果,可缓解病人腰腿痛等症状,对疾病的发展起到控制作用,从而避免了疾病的反复发作。

故本文将围绕腰椎间盘突出的中医药疗法进行简要说明。

一、药物疗法(一)中药内治法腰椎间盘突出可以通过中药内治,具有活血化瘀、消炎止痛以及祛痰理气等功效。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人的炎症反应,减少发炎时间,避免病人形成结缔组织,恢复变性神经纤维,减少一定的胶质细胞与胶质纤维,防止周围神经组织受到瘢痕的压迫,从而缓解病人因疾病引起的疼痛。

腰椎间盘突出在中医辨证中分为了五型,并分型进行治疗,血瘀型病人通常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为主的方法进行治疗;风寒型病人通常以舒筋活络、散寒化瘀的方法进行治疗;寒湿型病人通常以温阳散寒、祛风除湿的方法进行治疗;湿邪型病人通常以温阳健脾、化湿利水的方法进行治疗;肾虚型病人通常以补肾壮阳、温经通脉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症治疗,效果显著。

对于反复发作性腰椎间盘突出,其治疗方法可采用黑芝麻、续断、核桃仁、杜仲、木瓜、骨碎补、当归、香附、元胡以及菟丝子等药材制成的秘方核归丸,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对于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其治疗方法可采用地龙、土鳖、全蝎、穿山甲以及乌梢蛇这五种药材所制的五虎散为主辩证加味治疗,能起到活血散瘀以及消肿止痛的效果。

对于肾虚型腰椎间盘突出,其治疗方法可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能起到温补肝肾以及益气补血的作用,其治疗效果明显。

对于风寒型以及寒湿型的腰椎间盘突出,其治疗方法可采用熟地、白芥子、麻黄、肉桂、鹿角胶、炮姜炭、蜈蚣、酒大黄以及生甘草等药材制成的加味阳和汤进行治疗,能起到温阳通络、散寒祛痰以及宣通血脉的功效。

(二)中药外治法在中医辨证中,认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为内治之药。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方法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是现代社会中的常见病,与久坐、不良的生活习惯等有关。

每当身体发出疼痛的警告,不少人的内心都会涌上恐惧:我的背会不会一直这样痛?实际上不必过于恐惧,中医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上有自身的优势,不仅能够缓解疾病,更有帮助患者重新找回健康的希望。

腰椎间盘突出的病因和病机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脊椎疾病,其产生往往与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有关。

腰椎间盘作为脊椎骨之间的“缓冲垫”,在承受持续或过度的压力时容易受损。

随着时间的推移,腰椎间盘中的凝胶状物质可能会泄露出来,对邻近的神经产生压迫,从而引发疼痛和其他相关症状。

常见的诱发因素包括长期久坐、不良坐姿、重物搬运、外伤等。

此外,遗传、年龄、体重和某些活动也可能增加腰椎间盘突出的风险。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的理解在中医的传统理论中,腰椎间盘突出并不单独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名称存在,而是通常被纳入“腰痛”这一范畴进行理解和治疗。

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肾主骨生髓,因此腰的健康与肾的功能密切相关。

腰痛的产生往往与肝肾不足或气滞血瘀有关。

从中医角度看,腰椎间盘突出可能是因为长时间的劳累、情志不畅或外伤导致的气血运行不畅,使腰部得不到足够的营养与气血支持,产生疼痛。

同时,肾精亏损,导致骨髓不足,腰骨和腰椎间盘得不到充足的滋养,逐渐产生损伤或退化。

为此,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不仅仅局限于腰部,更注重调和全身,实现气血平衡,恢复身体的自然状态。

中医治疗方法介绍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采用了多种综合方法,均旨在调和气血,恢复身体的自然平衡。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是中医的瑰宝,它源于对人体经络与穴位的深入研究。

腰椎间盘突出时,医师会选取与腰部相关的穴位,如腰阳关穴、委中穴和悬钟穴等,以调动局部及全身的气血循环。

当细针轻柔地插入这些穴位,患者可能会感到一种酸、麻、重、胀的传导感,这被称为“得气”。

这种“得气”感是经络畅通、气血流动的外在表现。

经过数次针灸治疗,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和肌肉疼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纤维环破裂症或腰髓核突出症,是腰腿疼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本病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与劳动强度大小、外伤有关。

随着年龄的增长,腰椎间盘受到旋转挤压等损伤,使椎间盘失去原有的弹性或产生裂缝,此为椎间盘突出的内因;外伤、风寒、邪湿为其外因。

此病患者不能久坐、久行,活动受限,若阴雨等天气变化,甚至动弹不得,其痛苦人尽皆知!在我跟随周潜川先生期间,多与周老请教医治此病的良方。

周老以搜风祛湿、活血化瘀、辅以补肾为入手,并亲传我一处方:“鹿啣草、透骨草、防风、威灵仙、补骨脂各72克,土鳖虫、莱菔子各36克。

白花蛇5盘”。

共为细末为一月剂量,日二次吞服。

另方配浑元丹30个(即鸡蛋洗净放砂锅内,用水泡麻纸搭砂锅缝,放火上烧煮,待纸干后即成),每日服一粒,连蛋皮齐服”。

一般患者通常在服用上述方药一个月后症状大大减轻,若不遇天气影响,基本消除疼痛。

后遇一刘姓患者,医院拍片诊断为腰椎间盘突,病情出较为严重,几乎不能自理须由陪侍搀扶就医。

复以周老服用此方药以诊治。

一月之后复诊,确有疗效,但患者恢复较慢。

针对患者病情较重的状况,我几经钻研,在周老上述方药的基础上又加熟地72克用于补肾滋阴,亦为加强补骨脂功能;加当归72克、水蛭36克,加强补血及化瘀止痛之功。

此方优化后,患者服用一月有余,几乎可以完全自理,又连服两月病痛消除。

此后,临床实践中众多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我均采用经我补充优化过的方药为基础方来处置,疗效甚佳。

作者介绍:张统文,自十二岁即拜师当地名中医牛瑞山先生名下当学徒,熟读本草四百味以及汤头歌诀,医宗金鉴等中医基础知识。

1958年考入山西省中医学校正规上课系统学习,后被安排在山西省中医研究所学徒班,师从一代名中医周潜川先生,并得到李汉卿、韩玉辉、白青佐等多位名医的直接教课指导,成为建国以来山西省第一批科班中医士。

从医五十余年来,经自己理论联系实际深研细专,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

中医骨伤科如何诊断和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中医骨伤科如何诊断和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中医骨伤科如何诊断和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给患者带来了诸多痛苦和不便。

在中医骨伤科领域,有着独特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

中医骨伤科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时,首先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

包括症状的起始时间、发作频率、加重或缓解的因素,以及日常的工作、生活习惯等。

比如,是否长期弯腰劳作、久坐不动,或者有过腰部的外伤史。

通过望诊,观察患者的步态、姿势,是否有脊柱侧弯、腰椎生理曲度的改变等。

触诊则是检查腰部肌肉的紧张程度、有无压痛,以及压痛的位置和范围。

中医还会运用特殊的手法进行检查。

比如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强试验,通过让患者平卧,抬高患肢,观察是否引起下肢放射性疼痛,以判断神经根是否受压。

中医骨伤科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生与人体的气血、经络、脏腑等密切相关。

其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劳损是常见的原因之一。

长期的弯腰负重、久坐久站,导致腰部肌肉、韧带劳损,脊柱的稳定性下降,容易引发腰椎间盘突出。

外伤也可能导致。

比如剧烈的运动损伤、腰部受到撞击等,直接损伤了椎间盘和周围的组织。

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肝肾逐渐亏虚,筋骨失养。

中医认为,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不足,筋骨就会变得脆弱,容易发生病变。

风寒湿邪的侵袭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长期处于潮湿寒冷的环境中,邪气侵入人体,阻滞经络气血的运行,导致腰部疼痛。

在治疗方面,中医骨伤科有着丰富多样的方法。

中药内服是常用的手段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

如果是气滞血瘀型,多采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方剂,如身痛逐瘀汤;如果是寒湿凝滞型,常用散寒祛湿、温经通络的方子,比如独活寄生汤;肝肾亏虚型则以滋补肝肾、强筋壮骨为主,可选用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加减。

中药外用也能起到很好的疗效。

比如中药热敷,将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作用的中药加热后敷在腰部,通过皮肤渗透,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针灸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效果。

腰椎间盘突出中西医治疗策略方案

腰椎间盘突出中西医治疗策略方案

腰椎间盘突出中西医治疗策略方案1.腰间盘突出有什么治疗方法2.腰间盘突出有何中医治疗方法,什么方法3.腰椎间盘突出治疗办法?4.腰间盘突出的中医治疗方法都有哪几种?5.腰椎间盘突出如何治疗好?6.腰间盘突出最好最快的治疗方法腰间盘突出有什么治疗方法椎间盘突出症。

再次手术疼痛消失后发生第三次椎间盘突出!四、这类患者发生第三次椎间盘突出后才来中医针灸医师求治而治愈,但如果手术前就来做推拿手法治疗,疗效更好,操作更容易。

五、推拿整脊疗法是首选,结合艾灸、足疗、拔火罐的综合疗效最佳。

六、推拿整脊疗法以及艾灸拔火罐的综合原理是改善颈椎、胸椎、腰椎、胸廓的气血循环和弹性,心肺功能改善,随后肝肾、脾胃功能也相应改善,五脏六腑形成良性循环,属于整体提升脏腑功能的全面疗法。

不容易复一、腰椎间盘突出症特别多见,可以出现腰腿痛、坐骨神经痛,后者一直放射到下肢甚至脚内侧,属于慢性疾病,容易急性发作。

二、该疾病的原因很多,但根本原因是紧张、过劳、脊椎病和气血瘀滞。

三、此病的治疗大多数人都随波逐流按照主流医学的要求去接受外科手术治疗。

此手术的优点是简单、安全、成熟、高效,一次即可解决问题,1周左右住院时间即可出院,借机可以休息、功能锻炼。

但手术的弊病是局部治疗,并非根本治疗,因此,手术后疼痛消失但腰部仍然僵硬,活动不灵活。

且有患者再次发生发,且整体活动灵活、不再僵硬、不再疼痛,感到年轻了十岁。

严重者1-2个疗程治愈,轻者1-2次治愈。

甚至不再腰椎部位治疗而是在胸椎胸廓部位治疗而手到病除,令人兴奋!七、这说明中医并没有失传,而且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确实值得感谢古代先贤传下来的中医推拿手法智慧,感谢坚守者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而避免了手术的弊病。

八、如果是车祸出现严重肾破裂特别是脾脏破裂,那么必须立即去医院做急诊手术是首选!必须认清中西医的优缺点、互补性和如何选择,而不是走极端诽谤中西医特别是中医。

九、善意提醒:标准医学术语叫做腰部或腰椎椎间盘、胸部或胸椎椎间盘和颈部或颈椎椎间盘,而不该省略“椎体”的“椎”字,因为是“椎间盘”而不是“键盘或间盘”。

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中药处方

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中药处方

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中药处方腰椎间盘突出,也被称为腰椎间盘脱出,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椎间盘的突出或脱出,导致神经根受压,引发明显的下腰背痛、坐骨神经痛等症状。

在传统中医学中,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中药处方是一种有效的选择。

本文将介绍几个经典的中药处方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

一、方剂一:桑螵蛸丸【方剂组成】桑螵蛸丸由桑叶、螵蛸、白芨、炙甘草为主要药材组成。

【方剂功效】桑螵蛸丸具有疏风散寒、通经活络的作用,可消除湿寒邪气,舒筋活血,并有镇痛的效果。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将上述药材制成丸剂,每次口服丸剂6-9克,一日3次。

注意避免寒凉食物和情绪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二、方剂二:温肾通脉丹【方剂组成】温肾通脉丹由巴戟天、枸杞子、淫羊藿、仙茅等中药组成。

【方剂功效】温肾通脉丹具有温补肾阳、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可改善腰背部的寒湿疼痛,加速病变部位的康复。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将上述药材研磨成粉末,每次取8-10克,开水冲服,一日3次。

同时要避免熬夜,保持充足的休息。

三、方剂三:姜黄丸【方剂组成】姜黄丸由姜黄、生姜、白芍、丹参等中药组成。

【方剂功效】姜黄丸具有活血化瘀、消炎镇痛的效果,可以改善椎间盘突出引发的炎症反应,缓解腰背痛症状。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将上述药材制成丸剂,每次口服丸剂6-9克,一日3次。

同时要避免久坐、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等不利于腰椎健康的习惯。

四、方剂四:桂附地黄丸【方剂组成】桂附地黄丸由桂枝、附子、地黄等中药组成。

【方剂功效】桂附地黄丸具有温肾散寒、活血通络的作用,可缓解椎间盘突出引发的寒痛症状,促进腰椎的康复。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将上述药材研磨成细末,每次取5-8克,开水冲服,一日2次。

同时要避免寒冷刺激和油腻食物的摄入,保持饮食清淡。

总结:中药处方在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桑螵蛸丸、温肾通脉丹、姜黄丸和桂附地黄丸等方剂具有不同的功效,可以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用适合的药方。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综合治疗措施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综合治疗措施
穴位 见 图 1 ~ 4 。
络 ,温 经 止 痛 ,并 且 具 有 活 血 化
瘀 、通 经 止 痛 功 能 , 达 到 治 疗 的 作
用 。 中 药 熏 洗 外 敷 法 能 够 单 独
使 用 , 也 可 在 按 摩 治 疗 的 同 时
配 合 使 用 ,增 强 按 摩 的 功 效 。 常 用 的 熏 洗 药 物 有 当 归 、 羌
涌泉

图1 图2
草 、骨 碎 补 、牛 膝 、杜 仲 、宣 木
瓜 、川 I 椒 等。
另外 ,可 采用 麝香 风 湿 膏 、伤
湿 止 痛 膏 、奇 正 消 痛 贴 等 化 瘀 活 血 、祛湿芳 香 、行 气止 痛 的膏药 在 痛点敷贴外用 。
脊线 ,旁 开 1 . 5 寸为膀胱经第 一条线 ,旁 开3 寸 为膀胱 经第二 条线 。患者俯 卧位 ,
部 ,牵引时需使患者腹部略离开床面 。此
时医师双手重叠按于患者腰骶部正中 ,向 下用力 ,有节奏 的按压 5~1 0 次。
由小到大 ,先按揉健侧 ,再对患侧进行按
揉 ,务必使紧张的肌肉放松下来 。
针对病变部位施以点按 、弹拨
首先
坐骨神经 牵拉法
本法通过被动抬起
需 要 对 腰 部 检 查 ,找 到 最 感 疼 痛 的 部 位 ,
瘀 散 结 及 强 体 健 身 ,预 防 疾 病 等
功效 。
腰骶 部按压 ( 本 法应 在 医 师 指 导 下 进
均匀 。这个动作每条经操作 3 遍。 对腰骶部及两侧夹脊、膀胱经施 以掌 揉 法、按揉 法及 滚法予 以放松 操作 时 ,
行) 患者俯 卧位 ,操作 时需 一位助 手按 压固定患者肩部 ,另一位助手双手握住患 者 踝 关 节 向后 上 方 约 4 0 。 牵 引 患 者 腰 点穴 源自 法 依次 点按 秩边 穴 、环 跳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偏方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偏方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偏方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很多,根据不同病情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才能取得满意效果。

那么你知道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哪些治疗偏方吗?今天,店铺为大家推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偏方。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偏方(一)中药治疗1.跌伤筋脉,气滞血瘀,脉道受阻,腰部痛疼难忍,活动受限,向下肢放射性疼痛,咳嗽加重,舌质紫暗,脉涩或弦数,治疗时以活血化瘀,疏通经络。

可选身痛逐瘀汤加减:秦艽10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没药10克五灵脂10克、香附10克、牛膝15克、地龙10克、羌活10克、当归10克、甘草6克。

2.温肾散寒,化瘀通脉。

患者无外伤史,腰部逐渐感到疼痛,转侧不利,遇天气变化时疼痛加重,苔白腻脉沉缓。

治宜独活寄生汤加减:赤芍10克、独活10克、桑寄生10克、秦艽10克、细辛3克、防风10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熟地20克、狗脊10克、肉桂6克,牛膝10克。

3.患者素体禀赋不足,或长期患有慢性病1,以致肝肾精血亏损,腰腿疼痛,酸重无力,缠绵数年,时轻时重。

治宜补肾阴,壮肾阳。

选用:制附子10克、肉桂10克、山萸肉10克、杜仲10克、红花10克、地龙10克、肉苁蓉12克、菟丝子10克、淫羊藿10克、龟板10克、麦冬10克、鹿角胶10克。

(二)其他疗法1.针灸、火罐、理疗,局部或穴位用强的松龙封闭。

2.外用镇江狗皮膏贴腰部,睡眠时可将热水袋置腰部。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偏方1、杜仲泡澡原料:杜仲50克。

做法:直接将杜仲煎水后取药汁,倒入泡澡水中即可,每日1次,每次20分钟。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部酸痛。

2、三七母鸡汤原料:三七10克,母鸡1只。

做法:将母鸡拔毛去杂洗净后,将三七放于鸡肚子中,加水放锅中煲煮2小时候后调味即可食用。

每周一次。

功效:活血、化瘀、镇痛。

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属气虚血瘀型。

3、首乌酒原料:生首乌250克,白酒500克。

做法:将生首乌捣烂,浸泡在白酒中24小时后,隔水蒸60分钟,去渣,每晚睡前温饮25毫升。

骨伤科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骨伤科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腰椎间盘突出症本病多数发生于第4、5腰椎之间和腰5舐1之间的椎间盘。

当椎间盘之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引起腰腿痛者,即腰椎间盘突出症。

【诊断】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主要表现为一侧腰部疼痛,经臀外侧、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向下放射痛,病程较长,影响劳动。

2 .发病时部分病员有腰部扭伤史,先出现腰痛,三四天或一两星期后,疼痛转至一侧臀部,并向下肢后外侧扩散,此时腰痛转见减轻。

部分病人则无明显外伤史,而逐渐发生一侧腰腿痛。

个别病人两侧下肢均感疼痛。

3 .病情严重者常发生脊柱侧弯,站立时姿势IE偻,不能直立及后仰,行走困难,甚至扶杖亦不能行走。

夜间因痛影响睡眠,或不能直腿平卧,仅能屈膝侧卧。

4 .检查时,患侧的大肠俞、居醪、环跳、委中、阳陵泉或承山周围有压痛。

嘱病人仰卧位,作直腿抬高试验时,疼痛愈重者,抬高程度愈低。

病程已久的患者,病侧下肢肌肉多见萎缩,小腿及足背外侧可有痛觉减退,或自觉麻木畏冷。

5 .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腿痛,虽然疼痛严重,但无发热或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髓、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多无障碍。

诊断时应与腰椎结核或其他可以引起坐骨神经痛之疾病作鉴别。

【治疗】一、推拿疗法病人俯卧,医生于腰部、环跳、居醪、承山等痛点作按压、拿捏、揉摩等手法,然后作扳腿、斜扳等手法(见腰麻推拿)。

隔日或每日治疗1次,15次为1疗程。

二、腰麻推拿对于病程长、疼痛重的病人,可于腰麻下作推拿。

腰麻推拿操作方法:按常规作好单侧腰麻,30分钟后开始推拿。

1病人仰卧,由医生及助手分别拉病人两足及两侧腋窝部作对抗拔伸,每次持续1分钟,作2~3次。

6 .将双下肢依次作直腿抬高至最大限度,在抬腿最高位置,将踝关节用力背伸3~4次。

7 .病人侧卧,医生以一侧手臂托住位于病人上侧之大腿,另一手扶住病员腰部,转动能关节2〜3圈后,将髅关节在外展30°位置下作向后过伸2次[即“扳腿”。

8 .病人仍侧卧,一人用两手掌推住病员上侧之上胸部,另一人用两手扶住病员上侧之骼骨翼部,两人同时作相反方向之动作,迅速而协调地将上胸部向后推,将臀上部向前推(即“斜扳”)。

5个中药偏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5个中药偏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5个中药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本病是指腰椎间盘发⽣退⾏性病变以后,因某种原因(损伤、过劳等)致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连同髓核⼀并向外膨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引起腰痛和系列神经症状的病证。

疼痛、特别是根性疼痛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症状,应⽤常规⾻科⽌痛药往往⽆效,⽽对于疼痛剧烈或较重的早期病例,⼿法治疗多难以耐受,有些甚⾄引起症状加重;另⼀⽅⾯,应⽤⿇醉或激素类药物虽然⼤部分效果明显,但对其副作⽤有较多禁忌。

独活秦艽治腰椎间盘突岀症【⽅剂】独活、秦艽、防⼰、五加⽪、川芎、川草乌各10克,威灵仙、⾚芍、川断各15克,寄⽣、川⽜膝各20克,细⾟3克。

【⽤法】每⽇1剂,⽔煎服。

1个⽉为1疗程,⼀般服⽤1~2个疗程。

【功效】补肾养肝,祛风除湿,温经通络。

【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肝肾亏虚,风寒湿痹。

加减:偏于⽓者,加黄芪、太⼦参、党参;偏于肾阳虚者,加巴戟天、⾻碎补杜仲;偏于肝肾阴虚者,加⼥贞⼦、早莲草⼭萸⾁、杞⼦;偏于痰阻络者加⽩芥⼦、南星、半夏陈⽪;偏于⾎瘀阻络疼痛较剧者,加全蝎、蜈蚣、⽩花蛇、三七。

【验证】黄某,男9岁。

患者腰痛3年余,⼊冬以来,腰痛加重,其痛沿左⾻部向下放射⾄⾜跟,下蹲受限,不能坚持⼯作。

⾏⾛、坐⽴均感困难。

曾服西药治,症状⽆明显好转。

收住院治疗,⾆淡苔⽩,脉沉弦略滑。

⼦本⽅加杜伸、娱蚣、桑桂枝、全蝎。

连服2周,疼痛减轻,坚持服药⽉余,疼痛消失,腰部活动⾃如。

002独活党参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剂】独活、党参川断丝⼦桂枝、仙字、仙灵牌、狗许、⿊芝所各12克,桑寄⽣、鸡⾎藤、黄芪、青风藤各20克,⽩芍、⽢草各10克。

【⽤法】每⽇1剂,⽔煎服【功效】益肝肾,祛风湿,壮筋⾻,除痹痛。

【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验证】此⽅对腰椎间盘突出⽇久者有较好的效果。

003乌梢蛇蜈蚣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剂】乌梢蛇12克,蜈蚣10克,全蝎5克,细⾟6克。

【⽤法】将上药共研为极细末后,分成8包,⾸⽇上、下午各服1包,继之每⽇1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疗法
2013级中西医结合骨伤班李凯
【摘要】
据报道;每天到医院门诊的病人中,腰腿痛病人约占总人数的2/5---3/10,而腰椎间盘突出占腰腿痛病人的18%,40 岁以上病人约占20%--35%。

临床上以腰4--5和腰5--骶1椎间盘突出为最多见。

现在腰椎间盘突出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病,而西医并没有办法完全治愈,所以大部分病人都只能靠中医疗法维持病情稳定。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中医学里没有相应病名,散在于“腰腿痛”、“痹症”范畴。

近年来,中医学对该病,在临床治疗上,除传统药物内治、外治、推拿、针灸等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有研究进展外,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创造出了药物离子导入、小针刀疗法等。

而以上几种疗法作为传统疗法,仍然在治疗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治疗方法小针刀封闭热敷
【腰椎间盘突出症简介】
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由软骨板、纤维环、髓核三部分组成。

髓核是半流体胶状物质,被纤维环四周包围,其上下方为软骨板,椎间盘是椎体连接的部分。

腰椎间盘是指腰1至骶骨间的椎间盘,共5个。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纤维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引起腰腿痛和神经功能障碍。

【中医认识病因病机】
根据椎间盘突出发病特点,其病机可如下:
1、肾精亏损,盘骨失养;诸般腰痛,肾气虚惫为本。

素体虚弱加之劳累过度或房事过甚,或年老体弱,以致肾精亏损,无以濡养筋骨致椎间盘退化。

2、跌仆闪挫,气血瘀滞;跌仆外伤,或腰部用力不当或强力负重,损伤筋骨,经脉气血瘀滞留于腰部而发为腰痛。

3、寒湿内侵,阻遏经络:久居湿寒之地,或坐卧寒湿之所或涉水冒雨,身劳汗出,衣着湿冷,卫阳先损,寒湿之邪入侵。

寒性凝滞收引,湿性粘腻重着,阻遏经脉,气血运行不畅而发为腰痛。

若寒湿日久化热,亦可阻遏经脉,壅滞气血而致腰痛。

总之,中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的关键是肾气虚损,筋骨失养。

跌仆闪挫或寒湿之邪为之诱因。

经脉困阻,气血运行不畅是出现腰痛的病机
【现在各中医医院流行的治疗方向】
1.小针刀疗法:
通过松解劳损和痉挛的肌群和韧带,恢复脊柱力学关系,降低椎间盘所受到的剪力作用,从而减轻神经根刺激和压迫症状。

在中医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疼痛及疼痛放射部位,除了与夹脊、足太阳膀胱经非常密切外,还与足阳明胃经及足少阳胆经,足少阴肾经在下肢的循行非常一致。

故临床上应当将病变的部位与中医的经络循行相结合进行治疗
(1)腰3~腰4椎间盘突出:定点以L4~5椎旁+足少阴肾经的横骨、阴谷、太溪等(2)腰4~腰5椎间盘突出:定点以L4~5椎旁+足太阳膀胱经的背腧穴、秩边、委
阳+足少阳经的环跳、风市、阳陵泉、悬钟+足阳明经的足三里为主
(3)腰5~骶1椎间盘突出:定点以L5~S1椎旁+足太阳膀胱经的背腧穴、秩边、委阳、承山、昆仑为主
(4)另外,阿是穴也是小针刀治疗定点的重要参考。

2.局部封闭疗法
局部封闭疗法有穴位封闭和局部区域性封闭两种。

穴位封闭:兼有针灸及药物的综合治疗作用,因此,比单纯的针灸或单纯的楷物治疗有更明显的止痛效果。

常用的封闭穴位有三焦俞、肾俞、大肠俞、志室、足三
里、环跳、委中、承山等穴。

(1)2%盐酸鲁卡因注射液4毫升,加醋酸强的松龙1毫升,混匀后,分注于上述穴位中的3~4个每5~7日封闭1次。

3~5次为1疗程。

(2)维生素B12注射液1~3毫升,分注于上述穴位中的3~4个。

每日封闭1次。

10次为1疗程。

(3)5%葡萄糖或30%丹参液2~4毫升,分注于上述穴位中的3~4个,每日或隔日封闭1次。

10~15次为1疗程。

* 一旦得了腰椎间盘突出,想要达到治疗的目的,可使用胡蜂醋,胡蜂醋靶向渗透,载药量高,吸收快,是治疗肩周炎外用首选,且胡蜂醋直接作用于病症部位,
不会对胃肠道及心血管造成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3.药方外敷
临床保守治疗方法较多,如针灸、推拿、理疗、腰椎牵引等,但都存在疗效欠佳或疗程较长的缺点,且不适合常规推拿治疗[2],为临床难治病证。

为更好地提高疗效,缩短疗程,近年来一些采用自制中药痹痛散外敷有关穴位治疗急性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一定疗效。

治疗方法:外敷痹痛散(由牡丹皮、马钱子、两面针、秦艽、闹洋花等中药组成)。

按一定比例研成粉剂,用水、蜜糖开成糊膏状热敷穴位,每次每穴约5~10g。

穴位处方:阿是穴、腰阳关、大肠俞、关元俞、腰眼、阳陵泉、环跳等,可根据病情加减。

每次外敷6~7h,若患者皮肤刺激较大,可缩短外敷时间,隔天1次,7次为1疗程。

【西方手法】
关节松动术:
1.Maitland手法主要类似于推拿疗法中的诸多动法,如按压、斜扳、旋转等,可
以起到纠正脊柱偏歪和椎小关节稳乱从而有效地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之间的位置关系作用。

2.麦肯基技术是有其一整套的理论,从诊断到治疗是一体化的,治疗技术是基于自
己的诊断而确定的。

参考文献
《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临床骨科杂志》
史晓俊刘静基《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4年5月第2卷第5B期
庄子齐王朝荣郭彤《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0年第1期第17卷
毛宾尧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骨科手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