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地下水控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工作原理 • 喷射井点的主要工作部件是喷射井管内管底端的扬水 装置——喷嘴的混合室(图1-5);当喷射井点工作时 ,由地面高压离心水泵供应的高压工作水,经过内外 管之间的环形空间直达底端,在此处高压工作水由特 制内管的两侧进水孔进入至喷嘴喷出,在喷嘴处由于 过水断面突然收缩变小,使工作水流具有极高的流速 (30~60m/s),在喷口附近造成负压(形成真空) ,因而将地下水经滤管吸入,吸入的地下水在混合室 与工作水混合,然后进入扩散室,水流从动能逐渐转 变为位能,即水流的流速相对变小,而水流压力相对 增大,把地下水连同工作水一起扬升出地面,经排水 管道系统排至集水池或水箱,由此再用排水泵排出。
• (二)喷射井点降水 • 当基坑开挖较深或降水深度超过6m时,必须 使用多级轻型井点,才能收到预期效果。这样 ,会增大基坑的挖土量、延长工期并增加设备 数量,不够经济。因此,当降水深度超过8m 时,应采用喷射井点。喷射井点根据其工作时 使用液体和气体的不同,分为喷水井点和喷气 井点两种。 • 其设备主要由喷射井管、高压水泵(或空气压 缩机)和管路系统组成(图1-12c)。
• (一)流砂的成因 • 产生流砂的原因有外因和内因。外因取决于外 部水位条件,内因取决于土的性质。 • A.产生流砂的外因 • 地下水的渗流对单位土体的土颗粒产生的压力 称为动水压力,用表示,它与单位土体内渗流 水受到土颗粒的阻力T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如图1-1所示,水在土体内从A向B流动,沿水 流方向任取一土柱体AB,其长度为L,横断面 积为S,两端点A、B之间的水头差为。计算动 水压力时,考虑地下水的渗流加速度很小,因 而忽略惯性力。
地下水的基本特性 • 要治理好地下水,就必须了解场地的地层结构 ,查明含水层厚度,渗透性和水量,研究地下 水的性质、补给和排水条件,分析地下水的动 态特征及其与区域地下水的关系,寻找人工降 水的有利条件,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最佳降 水方案。 • 与深基坑工程有关的地下水一般分为上层滞水 、潜水和承压水三类。
• 五、降水法 • 井点降水法是将带有滤管的降水工具沉设到基坑四周的土 中,利用各种抽水工具,在不扰动土的结构的情况下,将 地下水抽出,使地下水位降低到坑底以下,保证基坑开挖 能在较干燥的施工环境中进行。 • 井点降水法优点是不仅可避免大量涌水、冒泥、翻浆,而 且在粉细砂、粉土层中开挖基坑中,可以有效防止流砂现 象发生;同时由于土中水分排除后,动水压力减小或消除 ,大大提高边坡稳定性,边坡可放陡,可减少土方开挖量 ;此外由于渗流向下,动水压力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同,增 加土颗粒间的压力使坑底Leabharlann Baidu层更为密实,改善土的性质; 再者井点降水可大大改善施工条件,提高效率,缩短工期 。但井点降水设备一次性投资较高,运转费用较大,施工 中应合理布置和适当安排工期,以减少作业时间,降低排 水费用。井点降水的负面影响为坑外地下水位下降,基坑 周围土体固结下沉。 • 降水法有真空井点、喷射井点、管井法或深井泵法。
• (5)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法:如采用轻型井点,喷 射井点及管井井点等,由于地下水位降低,在降水 疏干区流砂失去了流动的条件,不会产生流砂。而 在疏干区以下,地下水的渗流向下,使动水压力的 方向也朝下,增大土粒间的压力,从而有效制止流 砂的产生。因此,此法应用广且较可靠。 • (6)地下连续墙法:沿基坑四周筑起一道连续的 钢筋混凝土墙,以支撑土壁、截水并防止流砂。 • 此外,在含有大量地下水土层或沼泽地区施工时, 还可以采取土壤冻结法等。对位于流砂地区的基础 工程,应尽可能用桩基或沉井施工,以节约防治流 砂所增加的费用。
• 1、动水压力和流砂 • 粒径很小的非黏性土,在动水压力作用下 ,土颗粒极易失去稳定,而随地下水一起 流动涌入坑内,这种现象成为流砂,也称 为管涌冒砂。发生流砂现象时,地基完全 失去承载力,工人难以立足,施工条件恶 化;土边挖边冒,难以达到设计深度;引 起边坡塌方,使附近建筑物下沉、倾斜, 甚至倒塌;拖延工期,增加施工费用。因 此,在施工前,必须对工程地质资料和水 文资料进行详细调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 来防治流砂现象。
• (二)流砂的防治措施 • 细砂、粉砂等砂性土壤一般容易发 生流砂现象,但是否出现流砂现象 的重要条件是动水压力的大小和方 向。在一定条件下土转化为流砂, 而在另一些条件下,又可将流砂转 变成为稳定土。 • 因此,在基坑开挖中,防治流砂的 原则是“治砂必先治水”。防治流 砂的途径有:一是减少或平衡动水 压力;二是改变动水压力方向;三 是截断地下水流。
• (一)真空井点 • 真空井点过去称为轻型井点是沿基坑周围以一 定的间距埋入井管(下端为滤管),在地面上 用水平铺设的集水总管将各井管连接起来,再 于一定位置设置真空泵和离心泵,开动真空泵 和离心泵后,地下水在真空吸力作用下,经滤 管进入井管,然后经集水总管排出,这样就降 低了地下水位(图1-121)。 • 真空井点设备主要包括:井管(下端为滤管) 、集水总管、水泵和动力装置等
第五节
地下水控制
高层建筑深基坑中经常会遇到地下水, 由于地下水的存在,给深基坑施工带来很 多问题,如基坑开挖,边坡稳定,基底隆 起与突涌、浮力及防渗漏等。为了确保高 层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正常进行,必须对 地下水进行有效治理,若处理不当会发生 严重的工程事故,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 地下水的控制工作已越来越受到重视,成 为深基坑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PA PB PZ g W LS cos 0
• 将
W
cos
zA zB L
代入上式,可得
hW HA HB L Ig W I w
•T g • 式中,
h A z A h A z B
L
I
HA HB L

H L
Q 1 . 366 K (2 H s)s lg R lg x 0 6 . 28 Ksx 0 x0 R 1 1 . 185 lg 1 . 57 m0 4m0
在选择水泵考虑水泵流量时,因最初涌水量比较稳 定,涌水量大,按上式计算出的涌水量应增加 10%~20%。
• 1.明沟、集水井布置 • 明沟、集水井排水多 是在基坑的两侧或四 周设置排水明沟,在 基坑四角或每隔30~ 40m设置集水井,使 基坑渗出的地下水通 过排水明沟汇集于集 水井内,然后用水泵 将其排出基坑外(图 1-2)。
• 2.水泵选用 • 集水明排水是用水泵从集水井中排水,常用的水泵 有离心泵、潜水泵和软轴水泵。排水所需水泵的功 率按下式计算: K 1 QH • (1-6)
• 2.渗透系数(见P123) • 3等压流线与流网(见P123)
1
• 二、地下水控制方法的选择 • 在基坑工程施工中,对地下水的治理一般可从 两个方面进行,一是降低地下水位;二是堵截 地下水。 • 降低地下水位的常用方法可分为集水明排和井 点降水两类。 • 在软土地区基坑开挖深度超过3m,一般就要 用井点降水。开挖深度浅时,亦可边开挖边用 排水沟和集水井进行集水明排。 • 地下水控制方法有多种,选择时根据土层情况 、降水深度、周围环境、支护结构种类等综合 考虑后优选。 • 当因降水而危及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时,宜采 用截水或回灌方法。
• 其具体措施有: • (1)枯水期施工:因地下水位低,坑内外水位差 和动水压力小,因此不易产生流砂。 • (2)抛沙袋或大石块重压法:在施工过程中如发 生局部的或轻微的流砂,可组织人力分段抢挖,使 挖土速度超过冒砂速度,挖至标高后,立即铺设芦 席并抛沙袋或大石块,增加土的压重,以平衡动水 压力。 • (3)打钢板桩法:将板桩沿基坑周围打入坑底面 一定深度,增加地下水从坑外流入坑内的渗流路线 长度,从而减小水力坡度,降低动水压力,防止流 砂产生。 • (4)水下挖土法:就是不排水施工,使坑内外的 水压相平衡,不致形成动水压力。
降水深度 水文地质特征 m <5 单级<6 多级<20 <20 含丰富的潜水、 >5 承压水、裂缝水 不限 不限 上层滞水或水量 不大的潜水
三、基坑涌水量的计算 地下水渗入基坑的涌入量的涌水量与土的种类、 渗透系数、水头大小、坑底面积等有关,可通过 抽水试验确定或实验经验估算,或按大井法计算。 流入基坑的涌水量Q为从四周坑壁和坑底流入的 水量之和,一般按下式计算:
,称为水力坡度。
• 设水在土中渗流时,对单位土体的压力为 GD ,由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但方向相反的原理 ,可知:
G D T I W
• 由此式可知:动水压力与水力坡度成正比;动 水压力作用方向与水流方向相同。
• 由于动水压力与水流方向一致,所以当水 在土中渗流的方向改变时,动水压力对土 就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水流从上向下, 则动水压力与重力方向相同,加大土粒间 的压力。如水流从下向上,则动水压力与 重力方向相反,减少土粒间压力,也就是 土粒除了受水的浮力外,还要受到动水压 力向上举的趋势。如果动水压力等于或大 于土的有效重度,即 •
GD
• 此时,土粒即可能失去自重,在动力压力 作用下处于悬浮状态,随着渗流的水一起 流动,即出现所谓流砂。
• B.产生流砂的内因 • 由土的三相比例指标换算公式可知,土在水中的 有效重度与孔隙比的关系: ds 1 sat W W 1 e • 式中 sat —土的饱和重度; • d s —土的相对密度; • e —土的孔隙比。 • 所以,土粒愈细,有效重度愈小,孔隙比愈大, 在孔隙水动力压力作用下就愈容易产生流砂。 • 根据经验,流砂一般容易发生在细砂、粉砂等砂 性土壤中。所以,为避免施工过程出现流砂,施 工前即应了解工程场地的地质、水文情况、以便 预先采取措施防治。
N 75 1 2
• 式中 K1——安全系数,一般取2; • Q——基坑涌水量(m3/d); • H——包括扬水、吸水及各种阻力造成的水头损失 在内的总高度(m); • η1——水泵效率,0.4~0.5; • η2——动力机械效率,0.75~0.85。 • 一般所选用水泵的排水量为基坑涌水量的1.5~2.0 倍。
• 降低地下水的方法 • 四、集水明排法 • 在地下水位较高地区开挖基坑,会遇到地下水问 题。如涌入基坑内的地下水不能及时排除,不但 土方开挖困难,边坡易于塌方,而且会使地基被 水浸泡,扰动地基土,造成竣工后的建筑物产生 不均匀沉降。为此,在基坑开挖时要及时排除涌 入的地下水。当基坑开挖深度不很大,基坑涌水 量不大时,可采用集水明排法。 • 集水明排法属于重力式排水,它是在开挖基坑时 沿坑底周围开挖排水沟,并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集 水井,使基坑内挖土时渗出的水经排水沟流向集 水井,然后用水泵将水抽出坑外。集水明排法是 应用最广泛、最简单、经济的方法。
• 上层滞水,分布于上部松散地层的包气带之中, 含水层多为微透水至弱透水层。无统一水面,水 位随季节变化,不同场地不同季节的地下水位各 不相同,涌水量很小,且随季节和含水层性质的 变化而有较大的变化。 • 潜水,分布在松散地层,基岩裂隙破碎带及岩溶 等地区,含水层可为弱透水层、强透水层。 • 承压水,分布于松散地层,基岩构造盆地、岩溶 地区,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该承压水对基坑底板和基坑施工的危害较大, 一般由于其埋深大、水头高、水量大等原因,给 深基坑的治水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渗透系数 方法名称 集水明排 真空井点 填土、粘性土、砂土 降 水 喷射井点 填土、粘性土、砂土 砂土、碎石土、 管井 岩溶岩、破碎带 粘性土、砂土 截水 碎石土、岩溶岩 回灌 填土、砂土、碎石土 0.1~200 不限 1.0~200.0 0.1~20.0 土类 (m/d) <20.0 0.1~20.0
• 作用于AB土体上的力有: PB g W h B S • PA g W h A S , ; • 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 W 为水的密度,S为断面 积; • 土柱体内水的重量 g W LS ; • PZ 为土柱体中的土颗粒对渗流水的总阻力, ,T为土体的阻力。 Z TLS P • 根据静力平衡条件,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