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不知孤独
社交网络时代下大学生的群体性孤独调查与对策研究
社交网络时代下大学生的群体性孤独调查与对策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社交网络时代,大学生群体性孤独问题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现象。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人们可以轻松地与他人建立联系和沟通,与此社交网络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其中之一就是群体性孤独的加剧。
大学生作为社交网络的主要参与者之一,面临着群体性孤独问题的挑战。
在这个背景下,了解大学生群体性孤独问题的成因和表现形式,研究有效缓解群体性孤独的策略,变得尤为重要。
只有通过深入分析和探讨,才能找到解决群体性孤独问题的途径,帮助大学生建立更加健康、积极的社交关系。
本文将围绕社交网络时代下大学生群体性孤独问题展开研究,希望能为提升大学生群体幸福感和社交支持体系的建立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1.2 问题意识在社交网络时代下,大学生群体性孤独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社会现象。
群体性孤独指的是在社交网络充斥的环境下,大量的人群中存在着孤独感和沟通障碍,即使周围有众多朋友,也难以找到真正的心灵伴侣,心理距离感弥漫在人际交往中。
大学生作为社交网络时代中高度沉浸在虚拟世界中的人群,更容易受到群体性孤独的困扰。
问题意识在于要认识到群体性孤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危害,它不仅影响到个体的情感状态和社交能力,也可能引发其他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等。
只有深入了解群体性孤独的表现形式、产生原因以及有效缓解策略,才能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摆脱孤独困境,建立健康的社交支持体系,实现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问题意识】的提出将有助于引起社会的重视和关注,促进相关研究和实践的开展,为大学生群体性孤独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1.3 研究意义在社交网络时代,大学生是群体性孤独现象的一大受害者。
研究社交网络时代下大学生的群体性孤独现象及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分析群体性孤独的表现形式和产生原因,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层次问题,有助于对群体性孤独进行更精准的识别和干预。
互联网时代的孤独与快乐
互联网时代的孤独与快乐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和社交方式发生了改变。
在这个数字时代,我们可以轻易地与世界各地的人进行联系和交流,获取任何我们想要的信息。
然而,同样也有许多人因为互联网而感到孤独,因为他们迷失在虚拟世界中,远离现实世界,失去了真实的社交体验。
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和快乐。
通过社交媒体,我们可以与远在千里之外的朋友保持联系,分享彼此的生活和经历;通过网络学习,我们可以获得难以想象的知识和技能;通过网上购物,我们可以轻松地购买各种商品,节约我们的时间和精力。
互联网还给我们带来了娱乐和放松的机会,例如在游戏中结交新的朋友,或在视频分享网站上观看有趣的视频。
尽管互联网可以带来快乐,但也有许多人感到孤独和失落。
在虚拟世界中,我们可以随意地切换身份和角色,让人很容易迷失自我。
我们可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关注社交媒体上的虚拟关系,而忽略身边的真实社交机会。
这种孤独感在年轻人中尤其常见,他们可能会感觉在网络中找到了理解和陪伴,但实际上他们只是在虚拟世界中造梦。
此外,互联网社交也存在许多风险和隐患。
我们可能会遇到诈骗、欺诈和网络暴力等问题,使我们深陷困境。
在未成年人中,网络欺凌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有些孩子可能会在网络上遭受欺凌,甚至一些不良的网站可能会使他们受到危险。
同时,互联网的滥用也会影响到我们的健康和睡眠,使我们精神和身体处于不健康的状态。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谨慎地使用互联网,以避免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我们应该保持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平衡,努力融入我们的社交和文化中。
我们也应该学会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评估,以避免被虚假信息和网络欺骗所迷惑。
我们应该采取一些积极的行动,例如在社交媒体上和真实社交场合中积极参与,遇到困难时及时求助并寻求帮助。
总的来说,互联网时代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快乐和机会,但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我们应该保持谨慎和理性,避免拿互联网来深化我们的孤独并建立健康积极的网络生活。
网络带来的孤独感作文
网络带来的孤独感作文
在数字时代里,网络无处不在,就像空气一样,包围着我们。
它改变了我们的社交方式,但也带来了孤独的感觉。
想象一下,你在社交媒体上刷着朋友圈,每个人都展示着自己
最完美的一面,点赞、评论,但这些都只是表面的互动。
真实的生
活里,大家可能连招呼都不打,这种感觉就像是你被一堆虚拟的
“朋友”包围,但真正需要陪伴时,却一个人也没有。
网络上的信息太多了,我们总是忙着刷手机、看新闻,好像这
样就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但你有没有发现,跟身边人的交流越来越
少了?这种过度依赖网络的感觉,真的让人觉得越来越孤单。
而且啊,网络上的匿名性也让人挺没安全感的。
你可以随便说,没人知道你是谁,但这种“朋友”关系能有多深呢?你可能有一大
堆网友,但真正能谈心的又有几个?
不过话说回来,网络也不是全然不好的。
它能让我们跟世界各
地的人交朋友,对于那些在现实生活中感觉被孤立的人来说,网络
可能是个找到归属感的好地方。
但重点来了,我们要怎么在网络和现实之间找到平衡呢?别总是埋头看手机,多跟身边的人聊聊天,也利用网络资源去拓展自己的社交圈。
这样,我们既能享受网络的便利,又不会陷入孤独的困境里。
网络生活给人们带来孤独
网络生活给人们带来孤独文章目录*一、网络生活给人们带来孤独*二、网络生活的好处*三、如何看待网络生活网络生活给人们带来孤独1、网络生活给人们带来孤独在网络上,常常看到一些人发表自己内心的感怀文章,这样做无非就是表达自己现在的喜怒哀乐。
而经常混迹于网络的人,常常倍感身心疲惫。
除此之外,心理健康专家认为,网络生活给人们带来的更多是孤独与寂寞。
对于网络中的交往而言,很难保证高的质量。
人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更多的是通过对对方的言语、表情、体态、行为等的理解来了解对方的,而在网络中,这些信息会丢失很多。
不说别的,单是性别这一最简单的信息,在网上却成为一个非常难以超越的障碍。
网上因性别而闹的笑话,恐怕几天几夜也说不完。
连对方的性别都不知道,又怎样保证交往的质量呢?网络中形成的友谊会因为网络的状态而变得非常脆弱,经不起任何打击。
其次,网络的匿名性给人一个展现真我的机会。
正是这种机会,使很多人放弃了生活中的面具,结果导致了许多人对自我的认知不协调。
他们渐渐会感到不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而陷入困惑和孤独之中。
2、什么是网络生活网络生活是在在网上的虚拟的生活,是在网上度过特定时间的生活。
网络生活,顾名思义就是在在网上的虚拟的生活。
比如71街的社区,百度的贴吧,九城的虚拟城市,幸福家园|网络生活等等这些都是网民们平日上网休闲、娱乐、交友等的好去处,这种在网上度过特定时间的生活就称为网络生活。
3、网络生活的坏处3.1、互联网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构成潜在威胁,互联网是一张无边无际的“网”,内容虽丰富却庞杂,良莠不齐,青少年在互联网上频繁接触西方国家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长此以往,对于我国青少年的人生观和意识形态必将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国家的政治安定显然是一种潜在的巨大威胁。
3.2、互联网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主要是游戏了。
3.3、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
网络是否会让人们变得孤僻辩论辩题
网络是否会让人们变得孤僻辩论辩题正方,网络会让人们变得孤僻。
首先,网络的普及和便利性使得人们更容易沉迷于虚拟世界,而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
据统计,越来越多的人因为沉迷于网络而忽略了身边的家人和朋友,导致与他人的沟通和交流变得越来越少。
这种孤立感和孤独感会逐渐加重,从而使人们变得更加孤僻。
其次,社交媒体上的虚拟交流并不能完全替代现实生活中的面对面交流。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需要与他人交流互动才能获得情感上的满足。
然而,过度沉迷于网络世界中的人们往往缺乏现实生活中的社交技能,导致他们在现实中变得更加孤僻和不合群。
此外,一些研究也表明,长时间使用网络会导致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比如焦虑、抑郁等。
这些心理问题会进一步加剧人们的孤独感,使他们更加倾向于远离社交,从而变得更加孤僻。
综上所述,网络的普及和过度使用会让人们变得孤僻是不争的事实。
因此,我们应该警惕网络对人们社交生活的负面影响,努力寻找平衡,保持良好的社交和心理健康。
反方,网络不会让人们变得孤僻。
首先,网络为人们提供了更广泛的社交平台和交流渠道。
通过社交媒体和网络聊天工具,人们可以与世界各地的朋友和家人保持联系,分享彼此的生活和情感,这种便利的交流方式实际上促进了人际关系的更加紧密。
其次,网络上的虚拟社交也并非完全孤立的。
许多人通过网络结识了新的朋友,甚至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爱情关系。
这些虚拟社交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实生活中的社交空缺,使人们更加充实和满足。
此外,网络也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娱乐和学习资源,使人们能够在家中就能获取知识、享受文化,这种便利性实际上有助于人们更加积极地融入社会。
总的来说,网络并不会让人们变得孤僻,相反,它为人们的社交和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可能性。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客观地看待网络对人们社交生活的影响,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同时注意适当控制使用时间,保持良好的社交和心理健康。
名人名句:"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取决于我们如何使用它。
社交网络时代下大学生的群体性孤独调查与对策研究
社交网络时代下大学生的群体性孤独调查与对策研究【摘要】社交网络的普及使得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群体性孤独的现象。
本文针对这一现象进行调查与研究,首先分析了社交网络时代下大学生群体性孤独的现象,并探讨了影响因素。
随后提出了解决对策,包括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探索更多有效的社交网络下群体性孤独的对策。
最后对对策的实施建议进行评估,指出群体性孤独问题的复杂性,并强调在大学生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文章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社交网络时代下大学生群体性孤独问题,提升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社交网络时代、大学生、群体性孤独、调查、对策、心理健康教育、影响因素、效果评估、复杂性、社交网络、解决措施、教育、探索、有效性。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社交网络的时代,大学生群体性孤独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现象。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网络平台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的交际方式和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面对面交流逐渐被虚拟的社交网络所取代,大部分的沟通和交流都在网络上进行。
虽然社交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便利和可能性,却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在网络中,人们可能感受到更多的孤独和焦虑,与现实中的社交相比,缺乏真实感和亲近感。
大学生群体性孤独的问题日益凸显,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对于社交网络时代下大学生群体性孤独问题的研究与探讨势在必行,有必要深入分析影响因素,提出解决对策,以促进大学生群体的健康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社交网络时代下大学生群体性孤独的现象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解决对策。
具体目的包括:分析社交网络时代下大学生群体性孤独现象的特点和表现,探讨造成群体性孤独的社会心理因素和个体心理因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并对这些对策的实施和效果进行评估。
通过深入研究群体性孤独问题,旨在增加对大学生群体性孤独现象的认识,为相关部门和个人提供有效的干预和预防措施,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融合。
网络孤独症 onlineness
网络孤独症onlineness
经常控制不住的登录社交媒体,刷朋友圈,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留言或者点赞。
貌似朋友众多,然而你却产生了深深的孤独感?这就是“网络孤独症”(onlineness)。
Onlineness refers to the fact of maintaining a constant online presence, in order to be able to instantly react to any new internet developments, no matter how insignificant. Onlineness may lead to acute loneliness and pathological syndromes such as extralineaphobia.
“网络孤独症”指的是为了能对任何网上的新进展做出及时反应而经常上网,无论有多么无关紧要。
这种行为会使人产生极度的孤独感,以及“脱网恐惧感”等病态症状。
onlineness是online和loneliness 的合成词,指上网上得太多,随时看手机刷微博刷朋友圈,可是却越来越孤独。
extralineaphobia则是指对于上不了网,掌握不了网络最新事件的很荒唐的恐惧感。
从传播心理学角度看社交媒体下的群体性孤独
从传播心理学角度看社交媒体下的群体性孤独一、概述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社交媒体以其独特的传播机制,迅速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信息获取和交流平台。
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一种新型的心理现象逐渐浮现——群体性孤独。
这种现象表现为人们在社交媒体的虚拟世界中过度沉浸,却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孤独和疏离。
从传播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社交媒体下的群体性孤独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社交媒体的匿名性和虚拟性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自由表达、展现自我的空间。
这种虚拟的交流方式往往缺乏真实的人际互动和情感交流,导致人们在享受社交媒体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失去了真实的人际联系和情感寄托。
社交媒体中的信息过载和碎片化也加剧了群体性孤独的现象。
人们在浏览大量的信息时,往往难以集中注意力进行深入的思考和交流。
同时,碎片化的信息也使得人们难以形成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进一步削弱了人们之间的共同话题和理解基础。
社交媒体中的比较心理和社交焦虑也是导致群体性孤独的重要原因。
人们在社交媒体上展示的都是自己最美好的一面,这往往引发了他人的比较心理和焦虑情绪。
当人们过于关注他人的生活状态和评价时,就会忽视自己内心的需求和感受,从而加剧孤独感。
从传播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社交媒体下的群体性孤独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问题。
我们需要认识到社交媒体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可能对我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平衡社交媒体的使用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以缓解群体性孤独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
1. 社交媒体的发展与普及在当今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社交媒体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和广泛的覆盖范围,迅速崛起并深入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从微博、微信到抖音、快手,从文字、图片到视频、直播,社交媒体的形态和功能不断演进,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信息需求和社交渴望。
社交媒体的普及得益于其便捷性和互动性。
人们只需轻轻一点,就能随时随地分享自己的生活点滴、观点看法,同时也能轻松获取他人的动态和信息。
网络让人更孤独作文
网络让人更孤独作文网络让人更孤独作文引导语:机器的交流是不能和现实生活中的面对面相比的,即使人们在感到孤独、需要交流的时候,仍是需要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来一起分享、吐糟,但是现实是孤独让现代人靠近网络,而网络却让现代人更加孤独。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网络让人更孤独作文。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五一刚过,一位年仅35岁的优秀的媒体同行远离了我们。
据透露,自杀原因疑系忧郁症。
网络上,网民们表达着惋惜痛心,同时再次反思工作压力与抑郁症对人生命健康的伤害。
科学松鼠会成员游识猷发了一条微博引起很多网友共鸣,他说,“对于一个抑郁者来说,最幸运的可能是在你最低落的时候,有一群你相信并且喜欢的人一直一直在跟你说,只是大脑得了一场感冒而已,会好起来的。
他们还会切切实实地告诉你一些好起来的办法,说,一起就医吧,一起运动吧,一起练习冥想正念吧,实在郁闷就一起吐槽吧…”再沉重的痛苦,都是可以缓解和改变的。
重要的是,身边能有那么一群人在认真地帮助你摆脱情绪的困扰。
这事说起来简单,但在互联网时代,这又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互联网造就了特定的时代精神,比如它的'开放、平等、共享、协作及世界性,但互联网毕竟是一种中性的技术工具。
社交工具的普及,网络生活的最大好处是即便我在上面有一万个好友,只要我想,我就能在现实当中屏蔽他们,不和他们发生任何联系。
这实际上也改变着人们真实的交际关系。
孤独让现代人靠近网络,而网络却让现代人更加孤独。
回顾互联网的发展,从聊天室,到ICQ,到网络论坛,再到网游,网络交往的兴起似乎已经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拉近了人们的关系,相隔大洋和素昧平生的人谈天说地……网络的便捷性和虚拟性似乎越来越帮助人们撕下现实社会中人际交往的虚伪面具,令人际交往变得更直接和自由。
网络人际交往似乎呈现出了一番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上网不再只是工作和娱乐的简单需要,更成为排遣寂寞的渠道。
但是,依赖于虚拟环境的人际关系网络是否比真实社会人际关系更有助于消除寂寞、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以美国为例,十年前美国的互联网用户已经达到4939万人,普及率为16.8%。
社交网络时代下大学生的群体性孤独调查与对策研究
社交网络时代下大学生的群体性孤独调查与对策研究【摘要】在社交网络时代,大学生群体性孤独问题愈发严重。
本文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的角度入手,探讨了社交网络时代下大学生群体性孤独的现象、影响因素以及表现和心理问题。
提出了针对大学生群体性孤独的对策研究,强调建立健康的社交网络关系的重要性。
结合对大学生群体性孤独的解决建议和未来研究展望,总结了本文的主要观点。
通过本文的研究与分析,有望为社交网络时代下大学生群体性孤独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社交网络时代、大学生、群体性孤独、研究、调查、对策、社交网络关系、心理问题、影响因素、解决建议、展望、结论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交网络时代,大学生群体性孤独问题日益凸显。
随着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大学生群体在虚拟世界中拥有了更广泛的交流平台,然而随之而来的是现实生活中的疏远和孤独感。
研究显示,社交网络时代下的大学生更容易感到孤独,与他人的互动变得表面化,缺乏真正的沟通和情感交流。
这种群体性孤独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业表现,还可能在未来对社会整体造成负面影响。
面对社交网络时代下大学生群体性孤独问题的严峻挑战,有必要深入探讨其根源和影响因素,寻找有效的对策和解决办法。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大学生群体性孤独现象的分析与研究,探讨社交网络对大学生群体性孤独的影响因素,剖析大学生群体性孤独的表现和心理问题,提出社交网络时代下的对策研究,强调建立健康的社交网络关系的重要性。
通过本研究的展开,旨在为大学生群体性孤独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和启示,促进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发展。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社交网络时代下大学生群体性孤独的现状及原因,深入分析社交网络对大学生群体性孤独的影响因素,探讨大学生群体性孤独的表现和心理问题。
通过对策研究,寻找有效的解决途径,帮助大学生建立健康的社交网络关系,减轻群体性孤独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通过本研究的展开,将为大学生群体性孤独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际指导,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建议,为大学生提供更为健康和有益的社交网络环境,促进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实现个人发展和成长。
互联网让人变得更孤独辩论
互联网让人变得更孤独辩论互联网让人变得更孤独?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交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然而,一些人认为互联网让人变得更加孤独,他们认为人们过度依赖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导致现实生活中的社交关系变得淡化,甚至破裂。
首先,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出现让人们更容易沉迷于虚拟世界。
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社交平台和应用程序与朋友和家人保持联系,但这种联系往往是通过文字、图片和视频来实现的,缺乏真实的面对面交流。
这种虚拟的社交方式可能会让人们感到孤独和失落,因为他们缺乏真正的情感交流和身体接触。
其次,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也可能让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变得更加孤立。
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找到和自己兴趣相投的人群,但这也可能导致他们忽视了身边的现实社交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可能因为沉迷于手机和电脑而忽视了身边的朋友和家人,导致与他们的关系变得疏远。
然而,也有人认为互联网并不是导致人们孤独的罪魁祸首。
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社交机会和交流平台,让人们可以更容易地结识新朋友,拓展社交圈子。
此外,互联网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和娱乐资源,让人们可以更加丰富多彩地度过自己的生活。
总的来说,互联网是否让人变得更加孤独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互联网为人们的社交和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既有利也有弊。
关键在于人们如何正确地利用互联网,保持现实生活中的社交关系,避免沉迷于虚拟世界。
只有正确地把握互联网的使用方式,才能让我们在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社交网络时代下大学生的群体性孤独调查与对策研究
社交网络时代下大学生的群体性孤独调查与对策研究随着社交网络的飞速发展,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发展出一种群体性孤独的现象。
虽然处于大学这样一个人群聚集的环境中,但是大学生们依然感到孤独与孤立。
本文将对社交网络时代下大学生的群体性孤独进行调查,并提出针对这一现象的对策研究。
一、调查结果分析1. 社交网络的影响在社交网络时代,大学生们更愿意通过虚拟空间和朋友进行交流,而较少主动参与实体社交活动。
他们更愿意在网络上畅聊,而不愿意与他人面对面交流。
这使得大学生们的社交能力下降,也导致了他们在现实社会中的孤独感增加。
2. 单一思维模式受社交网络的影响,大学生的思维模式趋向于单一化。
他们习惯于在网络上浏览信息,而不愿意去接触新的想法和知识。
这种单一思维模式也间接导致了大学生的孤独感。
3. 心理压力调查显示,大学生在社交网络时代下更容易产生心理压力。
他们总是在网络上与他人比较,对自己的生活状态感到不满意,使得孤独感更加强烈。
二、群体性孤独的对策研究1. 重视实体社交学校和社会应该重视大学生的实体社交,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参与各种活动。
例如组织各类社交活动、文艺演出等。
这样可以帮助大学生打破孤独,培养交际能力。
2. 提高社交能力学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社交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学会在现实社交中更好地沟通和表达。
可以通过开设社交技巧课程、进行社交能力训练等方式来提高大学生的社交能力。
3. 多元化思维教育学校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维教育,引导他们接触更多的想法和知识。
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开展思维拓展课程等方式,使大学生的思维模式更加开放,避免单一化。
4. 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正确看待自己的生活状态,并学会放下心理压力。
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方式来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减轻孤独感。
三、结语社交网络时代下的大学生群体性孤独现象需要引起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通过对群体性孤独现象的调查与对策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摆脱孤独,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心理健康状况,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网络是否会让人们变得孤僻辩论辩题
网络是否会让人们变得孤僻辩论辩题正方观点,网络会让人们变得孤僻。
首先,网络的普及使得人们更容易沉迷于虚拟世界,而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
据统计,美国青少年每天平均花费6.5小时在互联网上,这显然会减少他们与家人和朋友的交流时间,甚至导致孤独感的增加。
其次,社交媒体的出现让人们更容易沉迷于虚拟社交,而忽视了真实的社交。
研究表明,过度使用社交媒体的人更容易感到孤独和焦虑,因为他们只是在虚拟世界中与他人交流,而缺乏真实的情感交流和身体接触。
此外,网络上的匿名性和虚拟身份也让人们更容易变得孤僻。
在网络上,人们可以选择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这使得他们更容易忽视真实世界中的人际关系,而更倾向于在虚拟世界中寻求认同感和满足感。
综上所述,网络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出现确实让人们更容易变得孤僻,因为他们更容易沉迷于虚拟世界,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
反方观点,网络不会让人们变得孤僻。
首先,网络为人们提供了更广阔的社交空间,使得人们可以与世界各地的人进行交流。
通过社交媒体,人们可以结识新朋友,了解不同文化,这实际上丰富了人们的社交圈子,而不是让他们变得孤僻。
其次,网络的普及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社交机会。
比如,通过网络平台可以轻松组织线上活动,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这实际上促进了人们之间的社交互动,而不是让他们变得孤僻。
此外,网络上的互动和交流实际上可以增强人们的社交能力。
通过网络,人们可以学习如何与他人交流,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些都是对社交能力的锻炼,而不是让人们变得孤僻。
综上所述,网络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出现并不会让人们变得孤僻,相反,它们为人们提供了更广阔的社交空间和更多的社交机会,同时也增强了人们的社交能力。
名人名句及经典案例:“网络是连接世界的桥梁,而不是隔离人们的围墙。
”这句话表明了网络实际上是促进人们交流的工具,而不是让人们孤僻的原因。
经典案例,近年来,许多社交媒体平台上出现了各种线上活动,比如线上读书会、线上音乐会等,这些活动吸引了大量的参与者,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反映了网络实际上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社交机会。
网络孤独感的社会学分析
网络孤独感的社会学分析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也改变了我们与他人交往的方式。
然而,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也引发了一种病态:网络孤独感。
网络孤独感指的是在使用互联网时产生的一种孤独感,这种感觉由于缺乏真实、直接的人际交往而产生。
在互联网的环境下,人们沉浸在虚拟世界中,难以获得有意义的真实交流,这使得网络孤独感逐渐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种新的现象。
那么,网络孤独感为何会存在?社会学角度来看,网络孤独感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所致:一、虚拟与现实的差异虚拟社交网络所呈现出的情境与现实生活的情境有很大的差异。
在虚拟社交网络中,人们可以轻松地建立起社交关系,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要建立起真正的社交关系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过度追求互联网的便利性和快捷性,与现实生活逐渐脱钩,致使人们越来越依赖虚拟世界,而忽略了真实的人际交往。
二、社交网络中的表达限制互联网上的社交环境大多是一种文字表达的方式,这种表达方式的存在使得人们的交流变得更加的表面化,容易造成误解和误判。
文字只能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却很难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这种限制导致了人们的交流变得局限化,容易造成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从而造成网络孤独感。
三、技术的发展过度科技的发展促使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依赖程度减少,同时也使得人们更加依赖互联网和科技,这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薄弱。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人们可以通过任何一个网络设备都可以轻易地访问互联网世界。
这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依赖互联网,但也导致与现实社交的缺乏,最终促使了网络孤独感的产生。
四、网络社交的匿名性和不确定性在互联网上,人们可以用不同的账号模式去进行社交,其中匿名的账号最为普遍。
这种匿名性导致人们在互联网社交环境中更容易产生虚假的自我和假想的社交关系,从而加剧网络孤独感。
与此同时,也由于网络社交的特性,许多人在网络社交中不断寻找新的社交关系,这种不确定性使得网络社交更难以建立持久、稳定的关系,人们往往因此而感觉到更加的孤独。
数字时代孤独的概念演变与表现方式
数字时代孤独的概念演变与表现方式一、数字时代孤独的概念演变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逐渐感受到了一种新的心理现象——数字时代孤独。
数字时代孤独是指个体在数字环境中感到孤独、无助和无望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可能源于对人际关系的疏离、对虚拟世界的沉迷以及对现实生活的不满等多种原因。
数字时代孤独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当时网络技术刚刚兴起,人们开始尝试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和沟通。
随着网络空间的扩大和虚拟社区的建立,人们发现在网络世界中,虽然可以与他人保持联系,但这种联系往往是表面的、肤浅的,无法满足人们对真实情感的需求。
数字时代孤独逐渐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心理问题。
进入21世纪,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普及,人们越来越依赖于数字设备进行日常交流和生活娱乐。
这种过度依赖导致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逐渐疏离,同时也使得人们更容易陷入虚拟世界的诱惑,从而加剧了数字时代孤独的出现。
随着社交媒体、游戏、短视频等数字产品的快速发展,数字时代孤独的表现形式也日益多样化。
人们在社交媒体上展示的生活往往充满了虚假和完美的一面,这使得现实生活中的人们难以获得认同感和满足感;另一方面,人们在沉浸于虚拟世界的过程中,往往会忽略现实生活中的家庭、朋友和工作等重要事务,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的疏离和心理健康问题的加剧。
数字时代孤独是一个复杂且多元的现象,它涉及到个体的心理需求、社会环境和技术发展等多个方面。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干预,包括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素养、加强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建设、推动科技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等。
才能真正减轻数字时代孤独给人们带来的负面影响。
1.1 孤独的定义与分类孤独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它可以被定义为个体在社会关系中的孤立感。
在数字时代,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孤独这一概念也发生了演变。
网络孤独感的原因与解决方法
网络孤独感的原因与解决方法在当今高度数字化的社会中,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社交媒体的流行和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在虚拟世界中与他人交流,网络孤独感也日益普遍。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网络孤独感的原因以及一些解决方法。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网络孤独感的原因。
首要原因之一是人们在社交媒体上的滥用。
尽管社交媒体可以带来许多积极的交流和联系,但它也容易让人们过度依赖虚拟世界,而忽视现实世界中的人际关系。
人们更倾向于通过点赞和评论来获得社交认可,这与面对面的真实交流是不同的,导致情感上的孤独感。
其次,虚拟环境的不真实性也是网络孤独感的原因之一。
在网络上,人们可以选择展示自己最完美的一面,隐藏自己的不足之处。
这种过虑的表现会给人一种错误的感觉,认为别人的生活比自己更幸福和成功。
这种虚假的比较往往加重了人们的个人不安和孤独感。
此外,网络孤独感也与人际关系质量的下降有关。
尽管网络通过与他人的连接提供了方便,但它却没有真实世界中面对面交流的亲密感和情感连结。
通过电子设备与人交流会缺乏情感化的体验,无法真正满足人的基本社交需求,从而增加了孤独感的出现。
针对网络孤独感,我们可以采取一些解决方法来改善这一情况。
首先,提高对社交媒体使用的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人们应该认识到社交媒体只是人际关系维持和拓展的一种工具,而不是取代真实生活的替代品。
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可以更多地投入现实世界的人际关系,与家人和朋友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建立更加真实和亲密的关系。
同时,限制社交媒体使用的时间和频率,更多地投入到现实生活中,寻找更多的兴趣爱好和社交机会。
其次,积极参与线上和线下的社群活动也是缓解网络孤独感的方法之一。
人们可以加入兴趣小组,在网络上寻找和自己有共同爱好的人,建立线上社群。
通过分享和讨论共同关心的话题,人们可以建立更多的社交联系,并减轻网络孤独感。
此外,参加线下社群活动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人们可以参加志愿者团体、运动俱乐部或社区活动,与他人共同参与并交流,建立实际的人际关系。
网络是否会让人们变得孤僻辩论辩题
网络是否会让人们变得孤僻辩论辩题正方:网络会让人们变得孤僻。
首先,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与他人交流,但这种交流往往是虚拟的,缺乏面对面的真实沟通。
人们更倾向于在网上寻找社交,而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
此外,社交网络上的虚拟世界往往让人们沉迷其中,忽视了现实世界的交流与互动,导致孤独感增加。
此外,互联网的使用也使人们更加宅在家里,减少了外出与他人交往的机会,从而增加了孤独感。
名人名句中,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说过,“虚拟社交是一种孤独的避难所。
”这句话表达了网络社交虽然能让人们有所交流,但却无法弥补真实社交所带来的孤独感。
另外,根据一项研究显示,美国青少年的孤独感与社交媒体的使用呈正相关,这也说明了网络对人们孤独感的影响。
反方:网络不会让人们变得孤僻。
首先,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社交机会,人们可以通过社交网络结识更多的朋友,拓展社交圈子。
其次,互联网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交流途径,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与世界各地的人交流,拓展了人际关系。
最后,互联网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娱乐和学习资源,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更多的乐趣和知识,从而减少了孤独感。
名人名句中,美国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曾说过,“互联网是人类社会的下一个进步。
”这句话表达了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的积极影响,包括社交和交流方面。
另外,根据一项研究显示,互联网的使用可以让人们感到更加连结和社交,这也说明了网络对人们孤独感的减少。
综上所述,网络对人们是否会让人们变得孤僻存在不同的观点。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网络的确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社交机会和交流途径,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娱乐和学习资源,因此网络并不会让人们变得孤僻。
网络的普及反而让人类陷入孤独1
网络的普及反而让人类陷入孤独*导读:小编经常在论坛或者是朋友圈看到,有人再发文章,而文章的内容就是抱怨自己交往不到任何知心朋友,每天生活在孤独当中。
从心理健康角度来分析这个现象,小编认为就是因为互......小编经常在论坛或者是朋友圈看到,有人再发文章,而文章的内容就是抱怨自己交往不到任何知心朋友,每天生活在孤独当中。
从心理健康角度来分析这个现象,小编认为就是因为互联网的普及给人类带来了更多的孤独。
乍一看,这是很不合理的一种现象。
尤其是对于刚接触网络的人来说,更是不可思议。
他们会觉得,虽然上网久了,会有些冷落现实生活中的亲人和朋友,但是网络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巨大的空间,让我们可以接触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又怎么会孤独呢?katz等心理学家在1997年就通过研究证实,网络使用者和非使用者在交往的数量上没有差异。
他们认为与其说,网络创造了一个陌生人的世界,不如说网络创造了一个交往和友谊更加丰富的国度。
既然这样,孤独又从何而言呢?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其中非常关键的问题:交往重在质量,而非数量。
对于网络中的交往而言,很难保证高的质量。
人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更多的是通过对对方的言语、表情、体态、行为等的理解来了解对方的,而在网络中,这些信息会丢失很多。
不说别的,单是性别这一最简单的信息,在网上却成为一个非常难以超越的障碍。
网上因性别而闹的笑话,恐怕几天几夜也说不完。
连对方的性别都不知道,又怎样保证交往的质量呢?网络中形成的友谊会因为网络的状态而变得非常脆弱,经不起任何打击。
其次,网络的匿名性给人一个展现真我的机会。
正是这种机会,使很多人放弃了生活中的面具,结果导致了许多人对自我的认知不协调。
他们渐渐会感到不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而陷入困惑和孤独之中。
同时,很多人在匿名时表现出来的行为也使自己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比如,mud中的pk者,就常常被别人所痛斥,他们的孤独感恐怕是在所难免的了。
从现在的互联网行业来看,互联网虽然已经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但依旧不能与现实生活混为一体,网络是虚拟世界,现实则是现实存在的世界。
网络时代的孤独
《网络时代的孤独》在这个信息如潮水般涌来的网络时代,我们看似与整个世界紧密相连,指尖轻触屏幕,便能跨越千山万水,与远方的人交流、获取世界各地的资讯。
然而,在这看似热闹非凡的网络盛宴背后,却隐藏着一种悄然滋生的孤独感。
网络世界是一个五光十色的虚拟空间。
社交软件上,人们的好友列表越来越长,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在不断刷新。
我们可以轻易地给一个多年未联系的老同学发去问候,也能在网络论坛上与陌生人就某个热点话题展开激烈的讨论。
从表面上看,我们的社交圈子在不断扩大,似乎与无数人建立了联系。
就拿我自己来说,我在社交媒体上有数百个“好友”。
每当我发布一条动态,比如一张旅行时拍的风景照或是一段读书感悟,总会有不少人点赞、评论。
一开始,这种感觉让我觉得自己备受关注,心里还挺得意的。
那些评论的话语,有的是简单的赞美,有的是询问旅行地点或书籍内容,仿佛我置身于一个热闹的聚会中,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然而,当我静下心来思考,却发现这种热闹只是一种表象。
在网络上,我们所展示的往往是经过精心包装的自己。
我们选择那些美好的、值得炫耀的瞬间呈现给他人,却将自己内心的脆弱、焦虑等负面情绪隐藏起来。
那些点赞和评论,很多时候也只是一种习惯性的社交动作,未必能真正触及彼此的心灵深处。
网络的便捷让交流变得容易,但也使交流变得浅薄。
在现实生活中,与朋友面对面的交流可以通过眼神、表情、语气等传递丰富的情感。
我们可以一起欢笑、一起落泪,感受彼此情绪的细微变化。
但在网络聊天中,文字和表情符号往往无法完全替代这些。
有时候,一句简单的“哈哈”可能只是出于礼貌,却很难让我们感受到对方真正的快乐。
而且,网络时代的娱乐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种孤独感。
网络游戏、短视频等让人沉浸其中。
许多人在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或学习后,选择窝在沙发里,刷着短视频,看着一个个十几秒到几分钟不等的片段。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大脑被不断涌入的新奇内容所刺激,却没有真正深入地思考或与他人产生有意义的互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时代,不知孤独很多人在他们的智能手机上聊天和玩游戏的时间,比和家人待在一起的时间还要长。
我们之间的联系前所未有的紧密,却仍然容易陷入孤独?莉迪亚是个现代女性:灵活,独立,形单影只。
为了一个新职位,她从卡塞尔搬到了汉诺威,那时她38岁。
她的爱情因异地而破碎,不久工作也丢了。
在异乡的城市,莉迪亚坐在一套不是自己家的房子里。
她的周围堆放着垃圾袋和箱子。
她哭了。
她只想离开这里。
街头寒风呼啸。
莉迪亚漫无目的地走着,一个慢跑的人从她身边跑过。
她向他打了声招呼。
听到自己异常陌生的声音时,她才意识到,这是几天来她第一次开口说话,而那个慢跑者沉默无言,没有回应。
“‘孤独’没有反义词,”莉迪亚说,“如果有的话,应该是‘家乡’。
”就像以前她去看望奶奶时感受到的温暖和安心。
“在我生活的地方,回应我的只有回声。
”在那里,莉迪亚无法触碰到任何人,也没有人能够触碰到她。
时间一周周过去,莉迪亚开始数她接触到的人:超市的收银员,排队时和她吵架的男人,那个慢跑者,她不小心踩到的某个步行者——不管怎样,这也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莉迪亚需要他人的陪伴,害怕孤独的侵袭。
她更喜欢两个人一起看电影,晚上也害怕一个人待着。
她是个魅力非凡的女人,因此从来没有长期单身过。
她把手机放在面前,在它震动时就拿起来。
看着她在手中转动手机,我们可能会不自觉地想:这年代,还有比建立联系更简单的事情吗?莉迪亚的手机中储存了很多号码。
她和一些熟人发信息,但并不想和任何人吐露自己的痛苦。
莉迪亚认识很多人,但又不真正认识任何一个人。
她并非没有能力和他人建立联系,而只是从来没有长时间待在一个地方。
最近4年间,莉迪亚因工作需要搬了3次家。
她没有孩子,也没有结婚。
她生活在一个大城市,邻居都是陌生人。
她花在手机上的时间比和家人待在一起的时间还要长。
那么现在她孤零零地坐在垃圾袋之间,会让人觉得吃惊吗?这难道不是这种生活方式的必然结局吗?联网,不孤独莉迪亚的生活就是整整一代人真实生活的写照。
待在同一个地方,在同一家公司供职,在家庭、朋友、协会圈中庆祝纪念日,这一切都不复存在了——至少在城市里是这样。
与此相应的是生活的数字化:智能手机、网络聊天、Instagram 和脸书占据了我们的生活空间。
晚上,你不会再在小酒馆中,和你能真实触碰,能对他微笑,或是高声怒骂的有血有肉的人相对而坐,而是一个人坐在沙发上。
这样的生活模式难道不是注定会有个可怕的结局吗?两年前,网上出现了一个给低头族看的“抬头”视频,它讲述了一个不再有眼神接触,只看屏幕的社会,几百万人观看了这个视频;艾德卡连锁超市展示了一个广告短片,片中一个老爷爷必须装死,才能赢得家人的关注;教皇警告不要在吃晚餐时玩手机;英国《卫报》称孤独症正在流行。
虽然人们每时每刻都处于联网状态,但是他们仍然担心自己会感到孤独。
但这样的恐惧其实是多余的。
40%的德国人独自一人生活,德国的婴儿出生率比欧洲大部分国家都要低,孩子住得离他们的父母很远,人们越来越频繁地在网上而不是面对面交流。
但是,我们的社会真的如同《时代周报》所宣称的那样“分裂成原子”了吗?认为以前一切都更好的观点是浪漫的,但也有些幼稚。
在我们创造的这个社会里,我们离得很远,但又可以很亲近;我们可以像和家乡小镇的克拉拉奶奶交谈一样,和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交谈。
我们第一次拥有了所谓的社交媒体。
孩子们可以在从家里搬出去很久之后,用手机给他们的父母发送澳大利亚考拉、孙子女或去大峡谷度假的照片。
情书当然浪漫,但是哪对相距千里的情侣还愿意忍受慢吞吞的邮差,而不选择快速得多的Skype、Snapchat 或WhatsApp 等即时聊天工具?当然,德国也有很多孤独的人,而且还会越来越多。
4-8%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常常感到孤独”。
但要说数字化毁掉了这个社会,则是个大大的谬论。
对新交流方式的恐惧亘古不变。
曾有人说,“将声音和身体分离开来”的电话会让人们不再碰面。
今天我们知道,这完全是蠢话。
人们还是会互相拜访,只是他们会在登门之前打个电话。
真实生活中的健谈者在网络中也能很快成为明星,如鱼得水地约会、调情,而羞怯、悲观、胆怯的人在网上也只是观众,而这只会让他们的真实生活变得更加绝望。
他们可能患上脸书抑郁症,认为别人都过得很好,只有自己的生活是一坨狗屎。
但是大部分人都知道如何和网络、数字化打交道。
孤独是人生常态而莉迪亚的生活呢?既不是现代童话,也不是可怕的地狱。
在垃圾袋的包围中度过的那天,已经过去半年了。
那段时间,孤独如同一个老虎钳一样牢牢抓住她的心。
她坐在电脑前记录下自己的空虚、恐慌、绝望、噩梦和曾长期折磨她如今再次复发的抑郁症,写着她对尽快结束这种状况的渴望。
当天,在莉迪亚发出求助信号的论坛上,就有人回复了她。
她不再孤独。
那是一个陌生人,莉迪亚对此感到高兴。
她可以脆弱,可以撒谎,可以成为她想成为的人。
被一般人认为是最大痛苦的大城市和网络的匿名性,居然成了她的救赎。
在论坛上注册一年后的今天,莉迪亚说,她有时仍然感到很孤独,城市无法给她家的感觉,但她已经慢慢习惯了。
莉迪亚的手机闪烁起来,一个新朋友问她在哪儿。
科学家们早就开始关注像莉迪亚那样的人,那些如同尼采所说“连噪音都是安慰”的人。
科隆大学最近发布了一项研究结果。
在跟踪了1600多个德国人数十年的生活后,科学家们发现,孤独就像一道波浪一样贯穿人们的整个生命历程:有时候急速上升,有时候又会下降。
尤其是在30-50岁之间,很多实验参与者都感到孤独,而40-60岁感到孤独的人很少。
原因尚不明朗,可以确定的是,几乎每个人一生中都曾感到孤独。
人们可能轻易战胜这种孤独感,也可能如同莉迪亚一样深受其影响。
它出现在搬家后,离婚后,或是最爱的人去世后。
你可能在人群中感到孤独,可能两个人一起感到孤独,或是独自一人感到孤独。
孤独长期存在,人们总是为此而痛苦,这并不新鲜。
如今的新问题是:世界的技术化对孤独者而言意味着什么?当机器代替人站在自动取款机或是超市收银台边时,会发生什么?这是一场保守派和进步派进行的古老辩论,而其中最炙手可热的问题便是:网络让人孤独吗?很长一段时间,答案似乎都是肯定的。
网络让孤独者更爱交际1998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心理学教授罗伯特·克劳特向公众介绍了一项研究,如他当时所说,研究结果令他“震惊”。
克劳特观察了来自73个家庭的169个人刚接触网络1-2年的生活。
这些人在网上花的时间越多,他们之间的关系就越疏远,总是抱怨孤独和沮丧的烦恼。
克劳特称之为“网络时代的矛盾”:一个提供社交机会的媒体,最后却成了反社交的工具。
过去几年,研究者们重复了克劳特的实验。
以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者为代表的一些研究团队发现,网络使人孤立。
而其他一些研究,包括有13个国家参与的世界网络项目则得出相反结论:人们的交友圈因网络而扩大。
2001年,克劳特研究得出新结论:网络是人类的福音。
那么现在呢?“结论是矛盾的。
”心理学家耶尔·阿米拆- 翰布格尔表示。
他身穿一件短衬衣,脸显得粗糙而苍白,出现在Skype视频中。
屏幕上的他看起来就像和我们坐在同一张桌子边,而不是在相距3000公里开外的以色列。
突然,画面冻结,耶尔的脸消失了。
而这就是数字时代的痛苦:近距离只是一个幻象。
再次出现在屏幕上后,耶尔说:“人们各不相同,对网络的反应也不一样。
”真实生活中的健谈者在网络中也能很快成为明星,如鱼得水地约会、调情,而羞怯、悲观、胆怯的人在网上也只是观众,而这只会让他们的真实生活变得更加绝望。
他们可能患上脸书抑郁症,认为别人都过得很好,只有自己的生活是一团糟。
但是大部分人都知道如何和网络、数字化打交道。
美国意见研究机构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显示,在线交流的人更容易抛弃自己熟悉的环境:白人更常和黑人交谈,工人更常和学者交谈。
两年前,超大型研究“脸书让你孤独吗?”揭示了这样的事实:在脸书上花很多时间的人,确实更加孤独,但是导致这种负面感觉的并不是网络。
脸书对于孤独起到了增强剂的作用,让少量的孤独感迅速膨胀。
当孤独者更加孤独时,会发生什么?心理学家曼弗雷德·博益特尔知道答案。
他主管游戏瘾门诊部,治疗每天在虚拟世界中待16个小时的青少年。
网络让我们孤独吗?博益特尔表示,他对此并不是很担心。
博益特尔观察了2400名12-18岁的青少年,其中约14% 都过度游戏,但是真正上瘾的只有不到4%。
这些青少年的生活常常在他们沉迷于游戏之前就已经出了问题,例如家庭破裂、同学嘲笑。
游戏并不是起因,而是出路。
游戏设计了一个有明确规则的美丽新世界,能吸引所有不能理解真实世界规则的人。
对于恐惧社交的人来说,游戏屏幕是他们的保护盾。
交流学专家爱美斯·多马赫迪在3年内多次采访了4500名青少年,得出结论:长期来看,比起游戏,其他事情对青少年更加重要,例如家庭、朋友、运动。
如今的年轻人既在网上,也在运动场上会友。
通过研究年轻人近15年利用媒体的情况,科学家们发现:虽然89%的青少年都会每天至少将手机从他们的口袋中拿出来一次,但是超过75%的青少年也会每周多次约见朋友,根本没有将自己孤立起来的迹象。
相反,多马赫迪还观察到,青少年之间的友谊更深了。
网络接触当然不能取代真实生活中的联系。
我们会在面对面的谈话中模仿谈话对象:将头歪向一边,走路步伐一致。
科学家们称之为共鸣,这种亲密的表达在网上并不存在。
就是在视频聊天时,人们的眼睛不会看着对方,而是盯着一个摄像头,没有气味、没有接触的交流。
这就如同饿了的时候吃沙拉,根本不能得到满足。
但我们宁愿吃点绿叶蔬菜,也不想饿死;宁愿在线交流,也不想封锁自己,毫无交流。
因为实际上,网络会让一些孤独者变得更爱交际,不一定是在脸书上,有可能是在网络的某个匿名角落——维基百科、论坛或是博客。
那些沉默寡言的人卸去了他们的部分羞怯,躲在一个个面具后面,小心翼翼地做出交流的尝试。
有时候一次小小的成功经历——如同莉迪亚一样——就能帮助孤独者迈出从虚拟世界到真实世界的第一步。
因为善意的安慰总是有益的,不管它是来自虚拟世界还是真实世界。
网络会让一些孤独者变得更爱交际,不一定是在脸书上,而可能是在网络的某个匿名角落——维基百科、论坛或是博客。
那些沉默寡言的人卸去了他们的部分羞怯,躲在一个个面具后面,小心翼翼地做出交流的尝试。
有时候一次小小的成功经历就能帮助孤独者迈出从虚拟世界到真实世界的第一步。
网络游戏带来的社交体验“卡通农场(Hay Day)”是一款手机和平板游戏。
玩家建起一个农场,种植小麦、大豆,喂鸡。
全世界有几百万人每天都会玩“卡通农场”,其中很多都是女人。
他们售卖玉米、羊毛衫和龙虾汤,当小苹果树需要浇灌或是商船不能启航时,他们会给予彼此帮助。
他们生活在一个团结的集体中,村里的老者会监督所有人的行为举止。
聊天起着公示板的作用:“我需要覆盆子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