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不知孤独

网络时代,不知孤独
网络时代,不知孤独

网络时代,不知孤独

很多人在他们的智能手机上聊天和玩游戏的时间,比和家人待在一起的时间还要长。我们之间的联系前所未有的紧密,却仍然容易陷入孤独?

莉迪亚是个现代女性:灵活,独立,形单影只。

为了一个新职位,她从卡塞尔搬到了汉诺威,那时她38岁。她的爱情因异地而破碎,不久工作也丢了。在异乡的城市,莉迪亚坐在一套不是自己家的房子里。她的周围堆放着垃圾袋和箱子。她哭了。

她只想离开这里。

街头寒风呼啸。莉迪亚漫无目的地走着,一个慢跑的人从她身边跑过。她向他打了声招呼。听到自己异常陌生的声音时,她才意识到,这是几天来她第一次开口说话,而那个慢跑者沉默无言,没有回应。

“‘孤独’没有反义词,”莉迪亚说,“如果有的话,应该是‘家乡’。”就像以前她去看望奶奶时感受到的温暖和安心。“在我生活的地方,回应我的只有回声。”在那里,莉迪亚无法触碰到任何人,也没有人能够触碰到她。

时间一周周过去,莉迪亚开始数她接触到的人:超市的收银员,排队时和她吵架的男人,那个慢跑者,她不小心踩到的某个步行者——不管怎样,这也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莉迪亚需要他人的陪伴,害怕孤独的侵袭。她更喜欢两个人一起看电影,晚上也害怕一个人待着。她是个魅力非凡的女人,因此从来没有长期单身过。

她把手机放在面前,在它震动时就拿起来。看着她在手中转动手机,我们可能会不自觉地想:这年代,还有比建立联系更简单的事情吗?

莉迪亚的手机中储存了很多号码。她和一些熟人发信息,但并不想和任何人吐露自己的痛苦。莉迪亚认识很多人,但又不真正认识任何一个人。她并非没有能力和他人建立联系,而只是从来没有长时间待在一个地方。

最近4年间,莉迪亚因工作需要搬了3次家。她没有孩子,也没有结婚。她生活在一个大城市,邻居都是陌生人。她花在手机上的时间比和家人待在一起的时间还要长。那么现在她孤零零地坐在垃圾袋之间,会让人觉得吃惊吗?这难道不是这种生活方式的必然结局吗?

联网,不孤独

莉迪亚的生活就是整整一代人真实生活的写照。待在同一个地方,在同一家公司供职,在家庭、朋友、协会圈中庆祝纪念日,这一切都不复存在了——至少在城市里是这样。

与此相应的是生活的数字化:智能手机、网络聊天、Instagram 和脸书占据了我们的生活空间。晚上,你不会再在小酒馆中,和你能真实触碰,能对他微笑,或是高声怒骂的有血有肉的人相对而坐,而是一个人坐在沙发上。这样的生活模式难道不是注定会有个可怕的结局吗?

两年前,网上出现了一个给低头族看的“抬头”视频,它讲述了一个不再有眼神接触,只看屏幕的社会,几百万人观看了这个视频;艾德卡连锁超市展示了一个广告短片,片中一个老爷爷必须装死,才能赢得家人的关注;教皇警告不要在吃晚餐时玩手机;英国《卫报》称孤独症正在流行。

虽然人们每时每刻都处于联网状态,但是他们仍然担心自己会感到孤独。

但这样的恐惧其实是多余的。40%的德国人独自一人生活,德国的婴儿出生率比欧洲大部分国家都要低,孩子住得离他们的父母很远,人们越来越频繁地在网上而不是面对面交流。但是,我们的社会真的如同《时代周报》所宣称的那样“分裂成原子”了吗?

认为以前一切都更好的观点是浪漫的,但也有些幼稚。在我们创造的这个社会里,我们离得很远,但又可以很亲近;我们可以像和家乡小镇的克拉拉奶奶交谈一样,和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交谈。

我们第一次拥有了所谓的社交媒体。孩子们可以在从家里搬出去很久之后,用手机给他们的父母发送澳大利亚考拉、孙子女或去大峡谷度假的照片。情书当然浪漫,但是哪对相距千里的情侣还愿意忍受慢吞吞的邮差,而不选择快速得多的Skype、Snapchat 或WhatsApp 等即时聊天工具?

当然,德国也有很多孤独的人,而且还会越来越多。4-8%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常常感到孤独”。但要说数字化毁掉了这个社会,则是个大大的谬论。

对新交流方式的恐惧亘古不变。曾有人说,“将声音和身体分离开来”的电话会让人们不再碰面。今天我们知道,这完全是蠢话。人们还是会互相拜访,只是他们会在登门之前打个电话。

真实生活中的健谈者在网络中也能很快成为明星,如鱼得水地约会、调情,而羞怯、悲观、胆怯的人在网上也只是观众,而这只会让他们的真实生活变得更加绝望。他们可能患上脸书抑郁症,认为别人都过得很好,只有自己的生活是一坨狗屎。但是大部分人都知道如何和网络、数字化打交道。

孤独是人生常态

而莉迪亚的生活呢?既不是现代童话,也不是可怕的地狱。在垃圾袋的包围中度过的那天,已经过去半年了。那段时间,孤独如同一个老虎钳一样牢牢抓住她的心。她坐在电脑前记录下自己的空虚、恐慌、绝望、噩梦和曾长期折磨她如今再次复发的抑郁症,写着她对尽快结束这种状况的渴望。

当天,在莉迪亚发出求助信号的论坛上,就有人回复了她。她不再孤独。那是一个陌生人,莉迪亚对此感到高兴。她可以脆弱,可以撒谎,可以成为她想成为的人。被一般人认为是最大痛苦的大城市和网络的匿名性,居然成了她的救赎。

在论坛上注册一年后的今天,莉迪亚说,她有时仍然感到很孤独,城市无法给她家的感觉,但她已经慢慢习惯了。莉迪亚的手机闪烁起来,一个新朋友问她在哪儿。

科学家们早就开始关注像莉迪亚那样的人,那些如同尼采所说“连噪音都是安慰”的人。科隆大学最近发布了一项研究结果。在跟踪了1600多个德国人数十年的生活后,科学家们发现,孤独就像一道波浪一样贯穿人们的整个生命历程:有时候急速上升,有时候又会下降。尤其是在30-50岁之间,很多实验参与者都

感到孤独,而40-60岁感到孤独的人很少。原因尚不明朗,可以确定的是,几乎每个人一生中都曾感到孤独。

人们可能轻易战胜这种孤独感,也可能如同莉迪亚一样深受其影响。它出现在搬家后,离婚后,或是最爱的人去世后。你可能在人群中感到孤独,可能两个人一起感到孤独,或是独自一人感到孤独。

孤独长期存在,人们总是为此而痛苦,这并不新鲜。如今的新问题是:世界的技术化对孤独者而言意味着什么?当机器代替人站在自动取款机或是超市收银台边时,会发生什么?这是一场保守派和进步派进行的古老辩论,而其中最炙手可热的问题便是:网络让人孤独吗?

很长一段时间,答案似乎都是肯定的。

网络让孤独者更爱交际

1998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心理学教授罗伯特·克劳特向公众介绍了一项研究,如他当时所说,研究结果令他“震惊”。

克劳特观察了来自73个家庭的169个人刚接触网络1-2年的生活。这些人在网上花的时间越多,他们之间的关系就越疏远,总是抱怨孤独和沮丧的烦恼。克劳特称之为“网络时代的矛盾”:一个提供社交机会的媒体,最后却成了反社交的工具。

过去几年,研究者们重复了克劳特的实验。以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者为代表的一些研究团队发现,网络使人孤立。而其他一些研究,包括有13个国家参与的世界网络项目则得出相反结论:人们的交友圈因网络而扩大。2001年,克劳特研究得出新结论:网络是人类的福音。

那么现在呢?

“结论是矛盾的。”心理学家耶尔·阿米拆- 翰布格尔表示。他身穿一件短衬衣,脸显得粗糙而苍白,出现在Skype视频中。屏幕上的他看起来就像和我们坐在同一张桌子边,而不是在相距3000公里开外的以色列。突然,画面冻结,耶尔的脸消失了。而这就是数字时代的痛苦:近距离只是一个幻象。

再次出现在屏幕上后,耶尔说:“人们各不相同,对网络的反应也不一样。”真实生活中的健谈者在网络中也能很快成为明星,如鱼得水地约会、调情,而羞怯、悲观、胆怯的人在网上也只是观众,而这只会让他们的真实生活变得更加绝望。他们可能患上脸书抑郁症,认为别人都过得很好,只有自己的生活是一团糟。

但是大部分人都知道如何和网络、数字化打交道。美国意见研究机构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显示,在线交流的人更容易抛弃自己熟悉的环境:白人更常和黑人交谈,工人更常和学者交谈。

两年前,超大型研究“脸书让你孤独吗?”揭示了这样的事实:在脸书上花很多时间的人,确实更加孤独,但是导致这种负面感觉的并不是网络。脸书对于孤独起到了增强剂的作用,让少量的孤独感迅速膨胀。

当孤独者更加孤独时,会发生什么?心理学家曼弗雷德·博益特尔知道答案。他主管游戏瘾门诊部,治疗

每天在虚拟世界中待16个小时的青少年。

网络让我们孤独吗?博益特尔表示,他对此并不是很担心。

博益特尔观察了2400名12-18岁的青少年,其中约14% 都过度游戏,但是真正上瘾的只有不到4%。这些青少年的生活常常在他们沉迷于游戏之前就已经出了问题,例如家庭破裂、同学嘲笑。游戏并不是起因,而是出路。游戏设计了一个有明确规则的美丽新世界,能吸引所有不能理解真实世界规则的人。对于恐惧社交的人来说,游戏屏幕是他们的保护盾。

交流学专家爱美斯·多马赫迪在3年内多次采访了4500名青少年,得出结论:长期来看,比起游戏,其他事情对青少年更加重要,例如家庭、朋友、运动。

如今的年轻人既在网上,也在运动场上会友。通过研究年轻人近15年利用媒体的情况,科学家们发现:虽然89%的青少年都会每天至少将手机从他们的口袋中拿出来一次,但是超过75%的青少年也会每周多次约见朋友,根本没有将自己孤立起来的迹象。相反,多马赫迪还观察到,青少年之间的友谊更深了。

网络接触当然不能取代真实生活中的联系。我们会在面对面的谈话中模仿谈话对象:将头歪向一边,走路步伐一致。科学家们称之为共鸣,这种亲密的表达在网上并不存在。就是在视频聊天时,人们的眼睛不会看着对方,而是盯着一个摄像头,没有气味、没有接触的交流。这就如同饿了的时候吃沙拉,根本不能得到满足。但我们宁愿吃点绿叶蔬菜,也不想饿死;宁愿在线交流,也不想封锁自己,毫无交流。

因为实际上,网络会让一些孤独者变得更爱交际,不一定是在脸书上,有可能是在网络的某个匿名角落——维基百科、论坛或是博客。那些沉默寡言的人卸去了他们的部分羞怯,躲在一个个面具后面,小心翼翼地做出交流的尝试。

有时候一次小小的成功经历——如同莉迪亚一样——就能帮助孤独者迈出从虚拟世界到真实世界的第一步。因为善意的安慰总是有益的,不管它是来自虚拟世界还是真实世界。

网络会让一些孤独者变得更爱交际,不一定是在脸书上,而可能是在网络的某个匿名角落——维基百科、论坛或是博客。那些沉默寡言的人卸去了他们的部分羞怯,躲在一个个面具后面,小心翼翼地做出交流的尝试。有时候一次小小的成功经历就能帮助孤独者迈出从虚拟世界到真实世界的第一步。

网络游戏带来的社交体验

“卡通农场(Hay Day)”是一款手机和平板游戏。玩家建起一个农场,种植小麦、大豆,喂鸡。全世界有几百万人每天都会玩“卡通农场”,其中很多都是女人。

他们售卖玉米、羊毛衫和龙虾汤,当小苹果树需要浇灌或是商船不能启航时,他们会给予彼此帮助。他们生活在一个团结的集体中,村里的老者会监督所有人的行为举止。聊天起着公示板的作用:“我需要覆盆子蛋糕。谁能帮帮忙?”

一个周二上午,农场上的消息窗口闪烁着。一位勤劳的农民问她的游戏好友“向日葵姑娘”,她丈夫的椎间盘突出症怎么样了。游戏等级45级的“向日葵姑娘”已经是马、蜜蜂和石头街道的主人。她回复道,她的丈夫有所好转,有望在短期内回家,现在家里实在太安静了。来自她邻居的关心非常诚恳,充满“卡通

农场”风格:“我在商店里为你准备了一些螺丝。”

设计出“卡通农场”游戏的芬兰公司Supercell 是目前最成功的游戏公司之一。如果玩家能团结一致,Supercell 就会给他们奖励。不是因为芬兰人乐善好施,而是因为他们考虑到:玩家从游戏中获得的乐趣越多,花在上面的时间和金钱都会越多。这家公司计算出,像“向日葵姑娘”这样的用户平均每天登陆多少次,玩多长时间。数据显示,人类是一种交际动物,需要同伴来让自己快乐。

如果原始人独自行动,就无法战胜猛犸、剑齿猫、寒冷和饥饿带来的危险和挑战。没有群体活动,人类已经灭绝了。

一个人当然也可以很充实。“宁愿孤独、一本书、一份报纸相伴,也不要让人生气、感觉受辱的糟糕陪伴。”作家特奥多·冯塔纳曾这样写道。但是冯塔纳的意思是主动归隐,而孤独很少是自己的选择,也从来不受人们欢迎。

孤独者的健康状况

任教于芝加哥大学的心理学家约翰·卡其奥波研究的正是这种不受欢迎的独处。在他研究孤独感之前,人们普遍认为,孤独者的身体更差,是因为他们无人照顾。但卡其奥波发现情况恰恰相反:孤独者生病的原因就是孤独本身。

孤独者的情绪中心和用来控制冲动的大脑前额叶皮质层反应缓慢,因此别人微笑的脸很难引起他们的幸福感,如果把一罐饼干放在他们面前,他们更难控制自己的食欲。他们也更难集中注意力,更容易摄取不健康的饮食,患上痴呆症,压力更大。卡其奥波邀请孤独者在他的实验室度过了一个晚上。早上,这些人感觉自己筋疲力尽,因为他们前晚——尽管他们自己没有注意到——多次惊醒。

孤独者的免疫力更差,因此更容易生病,服用抗感染的药物后的疗效也更差。因此孤独是衡量一个人早逝风险的一个重要指标,甚至比超重更有预测准度。美国心理学家估计,孤独会如同每天抽15只烟一样降低人的预期寿命。

因此,长寿的秘密除了健康饮食和运动,还有知己。那些担心如果不小心在浴缸中摔倒,没有人会发现自己的独居老妇人,或是在孤独中期待死神降临的寡妇,让我们充满疑问:曾经充满友谊和亲情的人生,为何会像这样终结于绝望?

一项研究调查了多少人有一个能够安慰自己、给自己建议的朋友,他们感到自己被抛弃的频率有多高。“老年孤独的人很痛苦,这是个实实在在的问题。”德国老年问题研究中心负责人克勒门斯·特施- 罗梅尔说,“但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得孤独的风险并不一定会升高。”如今在德国退休的老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健康、富裕。尽管女人常常仍然比男人活得更久,但是不会久数十年了。对很多人来说,伴侣的死亡撕开的心灵伤口渐渐愈合。“我们看到,人们开始重新寻找伴侣,哪怕已是高龄。”心理学家胡克斯霍尔德说。

那么孤独的老年人呢?“也有,”胡克斯霍尔德说,“但是不像您认为的那么多。”如果在调查中询问,您认为65岁以上老人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大部分人都会回答,半数老人感觉孤独,实际上这个数字却不到10%,只有80岁以上的老人才会有40-50%感到孤独。

其实,年轻人同样感到孤独,因此导致孤独的因素并不是年迈和独处,而是贫穷、疾病和变故。对年轻人而言,导致孤独的原因常常是搬家、青春期的迷茫和父母的离异,对于老人而言则可能是一次摔倒。那时,老人的心头就会盘踞着这样的担忧:如果我无法出门了,还会有人来看我吗?

年轻人同样感到孤独,因此导致孤独的因素并不是年迈和独处,而是贫穷、疾病和变故。对年轻人而言常常是搬家、青春期的迷茫和父母的离异,对于老人而言则可能是一次摔倒。那时,老人的心头就会盘踞着这样的担忧:如果我无法出门了,还会有人来看我吗?

你为何孤独?

一个人在一生中会一再遭遇命运的打击,每次都会被绊一脚,大部分人都能重新找到平衡,但有一小部分人就此摔倒在地,再也爬不起来了。

比如法施尔女士。70岁的她比施瓦茨女士年长9个月。法施尔女士有一个孩子,施瓦茨女士有5个子女。施瓦茨一家在汉堡东部买了一栋两层的房子,他们一家已经在那里生活了48年。

法施尔先生7年前去世了。施瓦茨先生此刻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有人来电话时,他会叫他的妻子:“你的电话!”施瓦茨女士接过电话。

“女儿明天不过来了,”她说,“她生病了。”

“她怎么了?”她的丈夫问。

“肠胃炎。”

屋顶平台上晾晒着他们一个儿子的衣服,不久前他搬来和父母同住了。

近来,法施尔女士每周都会去一次施瓦茨女士家。施瓦茨女士想和她一起安排一些活动,而法施尔女士只想有人陪着说说话。每周三施瓦茨女士都会开车去接她,因为公交车站离家很远,而法施尔女士腿脚不好。“我们共处的时光那么美好,”法施尔女士说,“如同度假一样。”

两人相识于“老年人朋友”协会。该协会帮助孤独的老年人恢复社交生活。法施尔女士和施瓦茨女士的经历很相似,又各有不同,正是这一点让她们很投缘。

老年问题研究中心表示,如今的老年人比以前有更多知己,人际关系更加和谐,因为他们拥有不理睬嘲笑的能力。比起青少年,他们认为独处没那么可怕,因为这对他们而言并不意味着失败。

德国的“孤独者”似乎并不是均匀分布的。首先被孤独侵袭的是弱者:穷人、单亲父母、移民。研究也表明,高收入是对抗孤独的一个很好的保障。但是一个人易受伤害的程度,并不仅仅取决于他周围的环境,相反我们甚至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孤独主要来自我们内心的最深处。容易感到孤独的人,更在意别人的评价。

遗传因素对孤独感也有影响。双胞胎研究表明,人感受到孤独的强弱48%都是由基因决定的。这并不是说

一个孤独的母亲就一定会生出孤独的女儿。与孤独有关的遗传因素是,一个人在孤独多久之后,会感到痛苦。

施瓦茨女士的手机闪了起来,女儿发了张小猫咪的照片给她。法施尔女士总说她不需要手机:“我的开销已经够大了。”

施瓦茨女士说:“但是网络很有趣。”

“我家里有座机。”法施尔女士回答。

面对网络世界,施瓦茨女士看到了可能性,而法施尔女士看到了危险。

如果给孤独者看人脸的照片,比起微笑的脸,他们的目光会在充满敌意的脸上停留更长时间。如果说每次新的遇见都是一次机会,那么孤独者很擅长让它们全部走向破灭。

他们只是希望能有个同伴,如此渴求,以至于会将电视人物和宠物看做朋友,将人偶的脸视为人类的面容。比如电影《荒岛余生》中的汤姆·汉克斯在岛上最好的朋友名叫威尔森,是个排球。孤独者对完全安全条件下的亲密关系的渴望,就是网络对他们如此充满诱惑力的原因。对于相信世界充满威胁的人来说,网络是个完美的地方,他们可以在网上观察别人,而不必和他们相遇。脸书上的孤独者就像躲在窗帘后窥视,但从不离开家一步的老妇人。

网络时代的友谊

然而大部分人都能以最好的方式利用网络:他们不会用网络代替朋友,相反,网络让朋友关系变得更要好。手机和电脑对他们而言只是工具,不会替代某个家庭成员的角色。

比如汤姆·琼斯。19岁的他有一部智能手机,但是他不记得最后一次用它给别人打电话是什么时候了。最新的一条信息来自WhatsApp,时间是3 分钟前。汤姆在脸书上有731个朋友。他说,脸书将他的联系人称为“朋友”,但他们并不都是他的朋友。“朋友,”他思考了一会儿,然后说道,“我也许有几十个。”

他生活的村庄里有250个居民,每天有两班和村庄外相通的公交车,青少年大多选择骑摩托车出行。不管世界哪个地方发生危险时,这里都是和外部世界隔离的最好地方。

今年,汤姆参加了高中毕业会考。很多人从农村搬到了城市,亲密的好朋友变成旧时光中的老朋友,不定何时还会降级为熟人。但是不可否认,汤姆这一代比以往任何时代的人的联系都更加紧密。他们的关系会变得怎样,是否有更真诚更深厚的友谊,是否还能在养老院中闲聊,是感觉关系变得更近还是更远,这些问题的答案让人期待,因为“从视野中消失不见”的情况已经不复存在了。

毕竟,所有人都在脸书上。

中国孤独症儿童的发展与现状报告

中国自闭症儿童发展状况报告 (概要) 意义: 这是一份汇聚国内外自闭症有关研究和发展状况的前沿信息报告,从自闭症最新的定义、诊断标准、权威的诊断工具、当前的病因研究、有关法律政策、科学教育服务、患儿家庭情况,到美国自闭症研究发展概况等,从各个方面展现了自闭症这个世界性难题的“难”之所在、“世纪之谜”的“谜”之所思,也提醒我们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社会各界对自闭症的认识、关注、支持和研究。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自闭症研究指导中心、五彩鹿儿童行为矫正中心以促进中国自闭症康复教育事业发展的高度责任感,以及五彩鹿积累了十年的行业实践经验,集合国内外专家,几经探讨和修改,最终促成这一报告的发行。作为这个行业中的拓荒者,我们期望此报告能对中国自闭症行业的发展起到回顾总结历史、分析思考现状和发展推动未来的作用。 谨借此次大会机遇,发布报告中的一些相关梗概,望业内的同行和专家批评指教: 第一章综述 一、自闭症概述 (一)自闭症的定义及核心症状 自闭症,也称孤独症,是一组起病于儿童发育早期,以社会交往障碍、沟通障碍和兴趣范围狭窄及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发育障

碍。2013年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第五版(简称DSM-Ⅴ),修订了自闭症的定义,统称为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简称ASD)。 (二)自闭症的研究与发展 国外自闭症的研究历史起源于1943年,美国霍布金斯医院的儿童精神病医生Leo Kanner发表世界上第一篇关于儿童自闭症案例的正式报告——《情感交流的自闭性障碍》。而我国自闭症的研究始于1982年南京儿童心理卫生研究所陶国泰教授发表的题为《婴儿自闭症的诊断和归属问题》的论文,其中报道了中国内地最早发现并确诊的自闭症儿童病例。 我国自闭症的研究目前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盛况,涌现出一大批自闭症研究的专家学者。而媒体的大量宣传,使自闭症进入公众关注的视野,但总体还是落后于西方。报告对国外和国内自闭症的研究发展史进行了简介。 (三)自闭症的发病率 自闭症的发病率一直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其原因还不能确定。 2014年,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最新统计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发病率为1/68,男孩患病率为1/54。 我国尚未开展针对自闭症的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有部分省市和地区进行过此类调查:2004年北京抽样调查结果为1.53‰;2012年深圳报道18-24月龄婴幼儿自闭症患病率为2.76‰;2013年广州开

基于小世界网络分析的孤独感人群脑机制研究设计88438525

基于小世界网络分析的孤独感人群脑机制研究设计88438525

毕业设计(论文) 设计题目:基于小世界网络分析的孤独感人群脑机制研究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关于孤独的唯美句子

关于孤独的唯美句子 导读:1、孤独是一种态度,寂寞是一种想法。寂寞是武器,有时候致命。 2、我宁愿与他是平行线,永远不会相交,因为一旦相交,过了那个点就会越离越远。 3、孤灯长夜,不知不觉又思讯到过去,我用半世等候,换来一纸忧伤,铭心刻骨的忧伤弥漫在彼岸,墨染红尘,情缘何处。 4、我在努力的变成你喜欢的样子,可是你却告诉我你爱的是她。 5、一个人时不孤独,想一个人时才孤独。 6、前世的风,今世的尘,无穷无尽的哀伤的精魂。 7、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盘,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 8、任何一个人离开你,都并非突然作的决定。人心是慢慢变冷,树叶是渐渐变黄,故事是缓缓写到结局。而爱,是因为失望太多,才变成不爱。 9、他这样做开了个头,就发现自己停不下来,要么是不想停下来,因为它演奏出的那个细细的简单的旋律让人想到世界上所有的失落与孤独。 10、寂寞是人性中回归自然的一种本性,寂寞一生终将与我们如影随行,喧闹过后的寂寞,是一种心境,寂寞是感觉,只是不同的人

不同的感受。 11、一个人的世界,一个人听歌,一个人走路,一个人喝酒,一个人难过,一个人开心,一个人自言自语,一个人自哼自唱,一个人等待月落晨起,一个人走过风风雨雨,一个人生活着,真的很寂寞,很孤单。 12、希望你一生没有软肋,不像我,别人提到你,我就输得一塌糊涂。 13、灵魂中最深的孤独,是伴随着清醒而来。 14、明明知道可以幸福的感情,却又不想要;明明是让你最累的人,却总舍不得。 15、后来再遇到心动的人,我都会想,算了,当朋友就很好了,真的很好了。 16、一个人身边没有人,就容易寂寞。但一个人心里没有人,才会空虚。 17、心累到一定的程度,连生气和计较的力气都没有了。在我们说“没事”的时候,却往往是最难受的时候。 18、静静的抽烟;慢慢的流泪、好好的思念。 19、我试过销声匿迹,最终也无人问及。 20、没有人见过深海鱼流眼泪,就以为它不会悲伤,那是因为它生活在深深的海底,它的眼泪,人们看不到而已。 21、没有一个生命是毫无意义的,只有当我们觉得孤独的时候,

孤独症的快乐疗法

孤独症的快乐疗法 【好书推荐】孤独症的快乐疗法 内容简介 目前我国还没有全国性的孤独症调查资料,国际上一般认为孤独症病情严重的发病率为万分之五,病情较轻的发病率为万分之四十左右。这样算来,目前我国病情严重的孤独症患者有65万左右,较轻的则有500多万。据专家人士称,近年来我国孤独症儿童的发病率上升速度惊人,它正成为严重影晌儿童健康的最常见的疾病。交流障碍、语言障碍和刻板行为,是孤独症的三个主要症状,约3/4的孤独症患儿表现为智力低下。一旦发现您的孩子有这些迹象,一定要及早诊断、及早开始治疗,不要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 而我国在这方面的专家不到100人,提供训练的机构更是寥寥无几。在这种状态下,孤独症患儿康复的重任就完全落到了家长的身上。孤独症患儿的家庭康复训练需要专人专职进行,如果去机构训练则需要家庭有很好的经济基础,孤独症给家庭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关注这个特殊的群体,给予他们更多的祝福与关爱。希望全社会都来关注这些孩子,让他们也能拥有一个温暖的春天! 编辑推荐 经历了人生孤独,你已经变得开朗,经历了风雨洗礼,你已越来越坚强;经历了特殊教育,你有了前进方向;未来的路还很长,你的路洒满阳光。 一个花甲老人,十年如一日带孤独症孙子,走出孤独的亲身体验! 作者简介 王占富,吉林省前郭县人,1998年为照顾患孤独症的孙子而提前退休.退体前系中国科学院长春物理研究所干部。退休后专职照顾斌斌,在和斌斌朝夕相处的日子里,逐渐摸索出一套对孤独症患儿有效的教育方法,使得患重症孤独症的斌斌现在不仅走出了孤独,而且拥有了一技之长。斌斌爷爷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写成文字发表在网络上,他的文字带给广大孤独症患儿家长以希望和信心

关于“网络发展及其对青少年影响的研究”的实践报告

XXXXXX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题目:网络发展及其对青少年影响研究 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 班级:XXXX级XX班 姓名: XX 学号:XXXXXXXXXX 2013年 9月 X日

目录 ●调查问卷样本 ●数据总结 ●摘要 ●正文 ●结语 ●社会实践(调查)信息反馈表

关于网络发展及其对青少年的影响的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你好!学习《毛概》大学生都会有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在此,为了了解网络发展及其对青少年的影响,我诚挚地感谢你的支持与帮助。 1.请问您是属于哪个阶段的青少年?() A.大学 B.高中 C.初中 D.其他 2.您认为网络对于您的生活重要吗?() A.很重要 B.一般重要 C.不太重要 D.不重要 3.您认为网络对青少年的个人发展有帮助吗?() A. 很有帮助 B.有一定的帮助 C.没多大帮助 D.基本没帮助 4.您认为网络带给你的乐趣或好处是什么?(可多选)() A. 学到知识 B.认识朋友 C.游戏乐趣 D.了解新闻 E.其他 5您上网的大多数时间花在做什么上?(可多选)() A.学习 B.玩游戏 C.聊天 D.浏览信息 E.看视频F其他 6您平均每天上网的时长?() A.1小时以下 B.1~3小时 C.3小时以上 D.不确定 7您身边有没有同学(包括你)沉迷于网络世界?() A.很多 B.有一些 C.很少 D.没有 8您认为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有哪些?(可多选)() A.损害健康 B.沉迷游戏 C.引诱犯罪 D.荒废学业 E.其他 9假如一段时间不上网,你会感觉怎样? A.很不舒服B不舒服C有一点不舒服D感觉正常 10照目前的状况来看,你觉得中国网络的发展前景如何?() A.极具潜力 B.甚是期待 C.一般般 D.没期待E其他 11总体而言,您认为网络是怎样的?() A.利大于弊 B.弊大于利 C.利弊差不多 D.不清楚

网络使人孤独英语作文

The emergence of computer brings great changes to modern people’ life, only move fingers, we could understand the latest information of the world. Computer could deal with a lot of things for us, such as financial management, office work, making friends. However, with the widespread use of much communication software like micro blog, QQ, some people think computer reduces the chance for people to communicate face-to-face, and makes people feel lonely. For the opinion, I disagree. 电脑的出现对现代人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改变,我们只要动动手指头,就能了解全球最新的信息,我们可以用电脑处理很多事,如理财,办公,交友。然而随着微博,QQ等交 流软件的普遍运用,很多人认为电脑减少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机会,让人越来越孤独。对 于这个观点我并不同意。 First of all, a lot of people are addicted to the computer; they like to watch TV, play online games instead of going out with friends. For many young people, after school or work, the first thing they are going to do is open computer. Virtual world brings greater emptiness, so the more people obsession with computers the more loneness they will feel.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a two-edged weapon, which inevitably has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Computer just is a communication tool. It can't be used as an excuse of making people lonely. It provides us more opportunity to get in touch with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society, as long as open a computer, people can chat with others. But if a person doesn't want to get along with others, even if he communicates with others face to face, he will never eliminate loneliness. 首先,很多人沉迷于电脑,他们喜欢上网看电视剧,玩游戏胜过出门与朋友见面。对很多年轻人而言,放学或下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虚拟世界往往给人们带来更大 的空虚感,所以人们对电脑越痴迷,就会觉得越孤单。然而科技发展是一把双刃刀,有好 处也有坏处,电脑只是一个交流工具,它不能成为使人孤独的借口。电脑为我们提供来自 不同阶层的人交流的机会,只要打开电脑,就可以交流。但若一个人根本不想与别人相处,即使他跟别人面对面交流,孤独感也不会消除。 To sum up, the reason why people feel lonely is mixture of many causes, if there is no computer and network, we actually feel even more isolated.

网络对青少年心理的负面影响及防范措施研究资料

网络对青少年心理的负面影响及防范措施研究 ● 强燕芳朱亚春 随着全球信息化过程的加快,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网络作为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主题,人类正一步步地走向网络时代。我国的互联网事业起步虽晚,但近年来发展速度却是一日千里,其网民很大一部分是青少年。据2006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最新统计的数据(《第十八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在我国2亿中小学生中,上网学生己达3000力,中小学生互联网渗透率达到15.4%,其中高中学生互联网渗透率已达半数以上。这些数字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事实: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正在满怀激情地走进网络世界。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作为现代科技的结晶,同样也不例外。它极大地满足了青少年生活、学习和娱乐的心理需求,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为他们提供了接受多种教育的机遇。但随着网络的进一步扩展,它对青少年心理的负面作用也日渐凸显并引为关注。 一、网络对青少年心理的负面影响 二青少年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 在青少年认知结构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通过动作、表象和符号三种表征系统,将新知识融于自己的认知结构中。网络信息是多媒体信息,它本身有一定的缺陷,对青少年认知结构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首先,网络信息没有给人提供直接采用动作表征信息的机会。电脑前,人们的动作只是对电脑的操作,而不是对网络信息的实际演练,无需进行现实世界中的诸多实践活动,显然通过电脑或相关技术实现的过程明显不利于青少年认知能力的发展。 其次,互联网上信息量较大的文本信息从本质上说属于符号系统,符号信息如不能与认知结构中的已有知识、直接经验或表象相联系,则三种信息加工方式的切换不会成功,符号信息也就很难为人们所理解。比起传统的阅读书籍,网上获取信息缺少了一个把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形象化的过程,不利于青少年理解能力的提高。 网络影响青少年健康情感的发展 青少年正处于情感体验的高峰期,他们情感世界当中的喜与悲、乐与愁,都必然会有与他人发生冲突的机会,会有强烈的表现。青少年只有将自己置身于人与人

社交网络-孤独年代的集体狂欢

社交网络-孤独年代的集体狂欢 社交网络:孤独年代的集体狂欢 “跨越长城,我们可以到达世界的任何角落。”这是1987年9月20日从北京向海外发出的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它悄然预示着网络时代叩响了中国的大门。25年后的今天,互联网已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而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网络又进一步丰富了互联网的内涵。当人与人因网络日渐隔阂,社交网络的异军突起能否为这个孤单的年代带来更多温情, 这个时代很热闹,数亿网民在同一个空间中你来我往,近在咫尺。 这个时代很孤单,虚拟世界里振臂一呼、群朋咸至的网络红人,却与室友相对无言。 这个时代很嚣杂,各种消息纷至沓来,因果尚未明了,已然消声灭迹。 这个时代很单纯,轻轻的一句“你还记得吗”就能引来集体怀旧声一片,转发量上万。 让网民如此全情投入的互联网一如既往地充斥着爆炸般的信息,但消息传达的渠道、网民的感官体验、互动交流方式已较十年甚至五年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不单纯依赖技术的开发,而是社交网络――这一推动互联网向现实社会无限靠近的关键力量――为真实世界带来的新一轮革新。 “虚拟现实”造就互联网新阶段 互联网众所周知的趋势就是“虚拟现实”――并非虚拟、全非现实。随着网络与现实社会的融合程度和范围日渐深广,“虚拟现实”已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微博等社交网络的兴起,恰好是这一趋势最有力的佐证。不用惊叹,社交网络已将互联网时代从“门户网站”阶段、“搜索引擎”阶段推入到“社交网络”阶段。

第一阶段:“门户网站”。门户网站是十几年前风光无限的产品,比如上海热线、搜狐中国等。在门户网站时代,依赖的是编辑推送内容,网民只能被动接受信息,无法作出自主选择,也缺乏互动交流。事实上,门户网站很难被定性为新媒体,它至多是利用了新技术的媒体而已,其本质“信息推送”仍与传统媒体相近。 第二阶段:“搜索引擎”。以谷歌和百度为首的搜索引擎,至今依然是网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通过它们可以直接获取任何相关内容。在搜索引擎兴起后,网民越来越多地依靠自主搜索而非门户网站的推送获取信息。商业上的较量结果已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2006年,新浪全年广告收入较百度略高,但至2011年,百度广告收入已是新浪的7倍。 第三阶段:“社交网络”。社交网络以Facebook和Twitter的成功崛起为标志,任何人可以关注自己有兴趣的对象,得到他们自主发布的公开信息。譬如你想了解行业名人、公司近况、抑或朋友最近在干什么,那就关注他吧~至此,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不再依靠专业编辑或大众智慧,而是“跟随某人”,通过他的眼睛看世界,通过他看世界的方式了解他。 认知盈余,让“我”在场等于“你”在场 假设在市中心商圈,一块商场玻璃突然碎裂。十年前的路人会围观,至多一两个人会打电话给电视台或报社提供新闻线索。而今,经过的10个路人里,怕有8个会“奋不顾身”冲上去拍照,然后呢,发微博。 当下,人人都是麦克风,个个都是信息源。微博把“信息社会”这个概念推向了新高,让任何人都能成为新闻工作者和思想传播者。信息来源民主化的同时,也让信息消费者拥有更多、更广的选择权,喜欢看谁的、听谁的就关注谁,况且还能互动交流。瞬间,媒介关系被社交网络彻底改变。借助简单的通讯设备,通过微博这样的随时更新方式,即使“缺席”,任何人也能对于世界各地的重大事件了如指掌,跨越时空、始终“在场”。

志愿者孤独症培训心得体会4篇

志愿者孤独症培训心得体会4篇 “让星星被世界点亮” 记得曾经有人问过我这样的一个问题,“你觉得自 己幸运吗?” 也许在那个懵懂无知的年纪,在那个被各式各样的 问题所困扰的时候,我会说,不,生活糟透了,我一点 也不幸运。但是在今天,在现在,在那句“我要你无条 件的爱我”始终徘徊在脑海中久久不能平复的时候,我 会说,是的,我很幸运。是的,我很幸运。 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地走近孤独症,走近星星 的孩子。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对于孤独症患者,都 只是停留在知道的浅层方面,我们从未主动的去了解去 深入地探索过他们的存在,更不知道如何与他们相处, 给予他们帮助的方式。甚至于可能在无意中伤害到他们。之前的我,一直错误地认为孤独症儿童是不愿与外界交往,性格孤僻的孩子,直到现在我才知道,他们不是不愿,而是不能。他们大多语言发育延迟或障碍,不能与 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兴趣范围狭窄,行为模式刻板,但这一切的一切,并不是他们自己所能控制地,又 怎知,他们不具有一颗渴望被爱,渴望去爱的心呢? 我们是幸运的人,他们,也将是幸运的人。因为我

们会竭尽我们的全力,用我们的方式改善他们,用爱去温暖他们。我们尊重他们的“不尊重”,理解他们的“不理解”,体谅他们的“不体谅”,包容他们的“不包容”。他们同样是这个社会的一份子,他们的不同不能否定他们存在的地位。 在那八分钟“你会怎样做”的视频中,我看到了这个社会对于他们更多的是一份耐心和关护,我看到了温暖和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是平凡且渺小的,但我们所有人的力量汇聚在一起,就如同那燎原的星星之火,终将点亮这些美丽纷繁的星星的孩子。 “保持初心,让世界充满爱” 通过今天的培训,我知道了什么是孤独症,它是广泛性发育障碍,并且伴随终身,一个至今不明确病因的疾病,它虽然不会威胁到生命,但是它对孤独症儿童家庭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压力,更大的是那种无助,对于自己孩子的病症无能为力的时候,面对周而复始行为的心力交瘁的时候,这些是我们远远不能体会的。孩子无法正常的独立生活,无法表述自己的想法,无法与人正常的沟通,来自旁人和社会的不理解和各种歧视等。那当他们的父母家人离开以后,他们要怎么办,一个人的世界对他们而言是无助的,是可怕的。所以孤独症家庭的父母都希望自己活的更久一些,哪怕只比自己的孩子

网络时代,不知孤独

网络时代,不知孤独 很多人在他们的智能手机上聊天和玩游戏的时间,比和家人待在一起的时间还要长。我们之间的联系前所未有的紧密,却仍然容易陷入孤独? 莉迪亚是个现代女性:灵活,独立,形单影只。 为了一个新职位,她从卡塞尔搬到了汉诺威,那时她38岁。她的爱情因异地而破碎,不久工作也丢了。在异乡的城市,莉迪亚坐在一套不是自己家的房子里。她的周围堆放着垃圾袋和箱子。她哭了。 她只想离开这里。 街头寒风呼啸。莉迪亚漫无目的地走着,一个慢跑的人从她身边跑过。她向他打了声招呼。听到自己异常陌生的声音时,她才意识到,这是几天来她第一次开口说话,而那个慢跑者沉默无言,没有回应。 “‘孤独’没有反义词,”莉迪亚说,“如果有的话,应该是‘家乡’。”就像以前她去看望奶奶时感受到的温暖和安心。“在我生活的地方,回应我的只有回声。”在那里,莉迪亚无法触碰到任何人,也没有人能够触碰到她。 时间一周周过去,莉迪亚开始数她接触到的人:超市的收银员,排队时和她吵架的男人,那个慢跑者,她不小心踩到的某个步行者——不管怎样,这也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莉迪亚需要他人的陪伴,害怕孤独的侵袭。她更喜欢两个人一起看电影,晚上也害怕一个人待着。她是个魅力非凡的女人,因此从来没有长期单身过。 她把手机放在面前,在它震动时就拿起来。看着她在手中转动手机,我们可能会不自觉地想:这年代,还有比建立联系更简单的事情吗? 莉迪亚的手机中储存了很多号码。她和一些熟人发信息,但并不想和任何人吐露自己的痛苦。莉迪亚认识很多人,但又不真正认识任何一个人。她并非没有能力和他人建立联系,而只是从来没有长时间待在一个地方。 最近4年间,莉迪亚因工作需要搬了3次家。她没有孩子,也没有结婚。她生活在一个大城市,邻居都是陌生人。她花在手机上的时间比和家人待在一起的时间还要长。那么现在她孤零零地坐在垃圾袋之间,会让人觉得吃惊吗?这难道不是这种生活方式的必然结局吗? 联网,不孤独 莉迪亚的生活就是整整一代人真实生活的写照。待在同一个地方,在同一家公司供职,在家庭、朋友、协会圈中庆祝纪念日,这一切都不复存在了——至少在城市里是这样。 与此相应的是生活的数字化:智能手机、网络聊天、Instagram 和脸书占据了我们的生活空间。晚上,你不会再在小酒馆中,和你能真实触碰,能对他微笑,或是高声怒骂的有血有肉的人相对而坐,而是一个人坐在沙发上。这样的生活模式难道不是注定会有个可怕的结局吗?

浅谈中小学生网络行为现状及应对策略

浅谈中小学生网络行为 现状及应对策略 论文形成时间:2005年10月 单位:诸暨市牌头镇小 作者姓名:楼可青

浅谈中小学生网络行为现状及应对策略 摘要:随着电脑的日益普及和网络信息技术大众化,青少年学生已成为互联网用户的主力军,因不当上网而引发的问题日渐突出。中小学生网络行为现状总体情况不容乐观,网络安全隐患严重,网络孤独症有所上升。面对网络时代的严峻挑战,学校作为网络教学的主战场,应当趋利避害,加强引导,把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与现代网络结合起来,利用网络的平等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寓教育于网络,通过网络来开展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工作,特别应加强青少年的网络道德素养,建立一种“教会选择”的教育观念,使青少年在网络虚拟空间中加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帮助学生正确处理虚拟与现实的差别,警惕网络“虚拟现实化”,使学生养成道德自律的习惯,并在网络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家庭和社会则应积极配合学校开展教育工作。同时,三者应共同致力于建设更多更好的教育网站,在全社会倡导网络文明,形成健康的网络文化,培育先进高效的教育网络,加强技术研究与管理,以技术控制有害信息的传播。 关键词:网络安全网络道德教育网络文明 现代社会,科技突飞猛进,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随着电脑的日益普及和网络信息技术大众化,青少年学生已成为互联网用户的主力军,据统计,截至2005年底,我国25岁以下的用户占上网人数的93%以上,被称为“网上的一代”。与此同时,因不当上网而引发的问题日渐突出。据了解,自1986年起我国每年计算机犯罪发案率以30%的速度递增。特别是近年来,由于“网吧”遍地开花,学生上网行为日渐频繁,不良影响严重,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那么,中小学生网络行为现状究竟如何?面对网络信息时代出现的新情况,我们该如何应对?本人就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得到的体会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中小学生网络行为现状分析: 1.总体情况不容乐观。 有人曾对城镇某些学校的300名中小学生做过调查。调查形式采取大面积问卷与个别谈话相结合,发出300份问卷,收回有效卷300份,成功率100%。

有关孤独的句子,关于孤独的句子伤感

有关孤独的句子,关于孤独的句子伤感 导读:1、有一种渴,只有酒才能滋润,这种渴就是孤独。 2、用整夜的寂寞,拼凑出一个我。 3、没关系,一个人走路,何以畏孤独。 4、孤单,是我在午夜时分,在北京的街头,静静地散步,看整个北京渐渐睡去,寂静代替了喧闹,熟悉幻化为陌生,默默地走。 5、在我与身边的人嬉笑玩闹的时候,他们不会说我感觉到你很孤独。 6、孤独是个流氓,总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爬上我的床。 7、我面无表情看孤独的风景。 8、我还剩孤独和黑夜陪我饮酒做乐。 9、蹲下来抱抱自己的影子。 10、孤独久了,感觉自己都有了仙气。 11、孤独的人只有酒。 12、我习惯孤独却偶尔奢求拥抱。 13、落寞的夜色,华丽的灯光,喧闹的都市,自己的孤单。 14、由于时间的本身就是一种孤独,所以我一直在抒写着自己的寂寞。 15、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16、听着歌,回忆总在寂静中上演着,那一幕幕好似发生在昨天里。

17、自己明明就很孤独却总说一个人真好。 18、想对你说的那么多,结果出口的却是几个简单的问候语。 19、我想用食物喂饱我的孤独。 20、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 21、你那么孤独却偏说那是自由。 22、狂欢是一群人的寂寞,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 23、生离死别都是别人的热闹,我有我自己的孤寂。 24、我有烟有酒有朋友,却也孤独的像条狗。 25、愿孤独的人都有歌唱,漂泊的人都有酒喝。 26、湛蓝的天洁白的云枯寂的树下却有个孤独的你。 27、依旧是一个寂静的夜晚,也依旧是我孤单单的一人。 28、一个人在世界旳角落,连寂寞都在笑我太堕落! 29、温存后的离别,孤单永远都爱着寂寞。 30、我没有那么不惧孤独,毕竟一个人的时候,我还是很想你。 31、悲伤的秋千总有微风陪伴,孤寂的夜总有繁星点点,蓦然回首,而你却不在我身边。 32、最深的孤独是你明白自己的渴望却对它装聋作哑。 33、那些刻在椅子背后的爱情,会不会像水泥上的花朵,开出没有风的,寂寞的森林。 34、你永远也看不到我最寂寞时候的样子,只有我才能懂我的寂寞。

网络时代的人际交往的负面影响

网络时代的人际交往的负面影响 余 淼 (徐州广播电视大学, 江苏 徐州 221006) 【摘要】网络社会作为人际互动的环境和条件,提供了人们重构和再造现实社会微观社会关系及人际关系的技术平台和现实可能性。网络人际关系是现代社会中借助于数字化的信息符号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新的互动关系。文章通过介绍网络时代人际交往的概念与形式,简要分析了网络时代人际交往的负面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网络社会;人际关系;负面;信息交流 约在一万多年前,人类在土地上播下第一颗种子,标志对充满缺陷的现实人际交往采取一种消极的态度,对现实生着农业革命的启动,形成了以“自然联系”为主导的农业社活中他人和社会的幸福漠不关心,表现出脱离现实、退缩孤会及其社会关系。所谓“自然联系”是指人在与自然、与他僻、耽于幻想的行为特征,严重者甚至出现网络孤独症。当人发生关系时所受自然因素的制约和决定:在作息时间上,网络使人与人之间丧失了正常的交往之后,整个社会就会陷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空间上,自给自足,极少贸易,入深深的冷漠。 甚至拒斥贸易;在生产工具上,要么是直接来自于自然界,三、网络人际交往可能造成人际交往中人格的缺陷 要么将自然物稍加改变;劳动直接地以自然(主要是土地)为网上的人际交往虽然克服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对象,产品主要是自然物,人类的全部生活和工作基本上局拓展了人们的交往范围,但是网络人际关系毕竟是以个体的限在自然界给予人类的限制之内。局部接触为特征的,而且网上人际交往只是经由电脑中介的十七世纪中叶,蒸气机的诞生推动了工业革命的高潮,交往。因此,一旦沉迷于网上人际交往,甚至以网上人际交产生了以“人创化和社会化的”为核心的工业社会或现代社往取代现实世界中的人际交往,就会使个体丧失适应的机会及其社会关系。人类通过其有意识的活动将自己的目的、会,造成人格的扭曲。同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价值意向、情趣实现在自然物之上,并以这种人化的自然物为自观念、不同生活方式的人都会出现在网络世界里,网络的匿身的存在对象。它表现在工业社会的社会关系载体上就是不名性和相对安全性,使得那些心怀叵测者更方便发表、散断地突破封建宗法关系超经济强制的束缚而创造出一种以经布、传播反动、色情的言论和信息,散布和传播腐朽没落的济为纽带的物质交往关系以及以此为基础的结构关系,在表思想意识,给个人生活带来麻烦和苦恼,导致人生观、价值象上表现为社会关系是以劳动产品即商品交换为中介,个人观、道德观的扭曲、变形,出现包括隐私侵害、财物侵害和对社会和社会劳动的依赖性表现为对一般商品等价物(即货人身侵害在内的各种网络侵害。 币)的依赖性。简言之,工业社会或现代社会的社会关系是四、网络人际交往可能会造成心里压力 由于网络上信息量庞大,导致有些网民面对丰富多彩的人创的和社会化的,以广泛的社会生产分工体系为基础的市 网络世界,感到张皇失措,无所适从。当外界输入的信息量场经济活动使经济活动空间无限地扩大化,并进而使人们建 过于丰富,超过了人的正常负荷时,信息不仅不能促进人们立起普遍的社会交往和社会联系。 的交往,反而容易造成心理压力与混乱。同时,网络上过快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以网络为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 的节奏,亦会导致人们的心理焦虑与狂躁,这时,人们守着的不断突破和成群崛起,不仅加快了各种新知识、新技术、 屏幕,欲罢不能,仿佛整个人都被网络所吞噬了。 新文化的传播,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信息流通和创新活动, 信息革命使得“时间与空间边缘化”,借助于数字化的而且扩展和延伸了人类信息器官的功能。在某种意义上可以 信息符号,人与人之间形成了现代社会中新的互动模式-网说,网络社会是工业社会的发展结果。然而,网络社会空间 络人际关系,它是以计算机、网络和数字符号为中介,在超一经形成,就开始了重塑和变革由工业社会所塑造的社会结 文本和多媒体链接中人与人的互动关系,网络的发展对现实构。网络催生了以“数字化和虚拟化”为标志的网络社会, 人际关系具有再造的作用,网络对现实的影响力随着网络技它不仅使传统社会关系可以打破时空制约而更具灵活性和开 术的发展和上网人数的增加而越来越大。 放性,而且为传统社会关系注入了新形式和新内容,极大地 然而,在网络人际关系中,存在着两个内在矛盾:“网推动了网络时代的社会关系的重构,从而引发了对网络时代 络技术和网络主体呼唤绝对自由”与“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社会关系的研究和探索。 对网络严格控制”的矛盾。一方面,网络崇尚的信条是:使相对于传统面对面的直接交往,网上人际交往缺乏或较 所连接的计算机网络不应受任何限制,所有的信息交流应当少体态语和口头语的沟通,而更多地依赖文字符号的沟通, 是自由的,网络不应受任何权力机关的管制,人们在网上可是一种完全依赖二进制的电脑语言的虚拟化交往,人们的思 以自由选择登陆、上传、下载信息。另一方面,受人类道德想和情感完全转化成为二进制的数字化符号,人成了一种数 发展水平、不同社会、民族、种族、阶级与阶层道德差异性字化的存在。因此,网络人际交往亦有其不可忽视的负面影 的制约,网络自由发展对现实的影响并非总是正面的:发达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国家凭借其经济、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优势,进行意识形 一、网络人际交往可能造成人的情感缺陷 人们基于互联网结成大量的网络人际关系,在维持这些态、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的渗透;用户个人素质差异越来越关系的同时,必然会导致某些现实人际关系的疏离,从某种大,用途越来越复杂,网络自由发展已无法维持网络人际关意义上甚至可以说,与现实人际交往相比,网络增加而不是系的和谐,在互联网中经常出现侮辱、诽谤、恶毒攻击等违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和情感距离。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反道德甚至违法的言论和行为;还有一些无聊或无用的垃圾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削弱与退化,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信息,网上暴力、色情内容泛滥;知识产权、信息安全、个疏远。而且网络上浮萍似的虚拟生活,亦使人无法在人际关人隐私、网络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及网络犯罪现象等问题无不系上轻易扎根,不容易亦不愿意与他人建立持久的关系,所对现实有巨大影响。因此,现实社会的有序发展和网络可持以现代人对其他人作感情上的“投资”,显得较冷淡稀疏并续发展都需要对网络给予一定的控制。如果这矛盾的两个方非事属偶然。面一旦不统一,便无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没有和谐的人 际关系,处在网络生存状态的个体行为就会陷于无序之中, 二、网络人际交往可能造成人际交往的简单化和片面化 网络所开创的新型人际关系,使人们在虚拟的网络世界网络社会就会发生危机。因此,既充分认识和利用网络给社中能够获得某种快乐,从而导致有些网民热衷于网上人际交会关系进步带来的促进作用,又对网络进行适度控制、净化往而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沟通。特别是当其在现实生活网络环境以消除网络对社会关系发展所具有的不利影响,建中遇到挫折时,更倾向于从网络中寻求安慰,这可能会造成立与网络时代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适应的和谐社会关系一种后果,就是人们只愿意进行网上虚拟但美好的交往,而是摆在人类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王志华. 网络与社会关系的若干探索[J]. 系统辨证学学报,2003(3). [2] 朱力,等著. 社会学原理[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3] 石砩. 网络时代的人际关系[J]. 宁夏党校学报,2001(4). 336

经典孤独语录

经典孤独语录 1、孤独是一瞬间的欲言又止,愿有人能懂你沉默背后的声音。 2、多少人因为寂寞而错爱一人,又有多少人因为错爱一人而寂寞一生。 3、心无定数,自然迷茫,心无定所,自然孤独。 4、你总会在你最意想不到的时间,遇到那个最意想不到的人。 5、一个人最大的缺点不是自私、多情、野蛮、任性,而是偏执地爱一个不爱自己的人。 6、微笑的面具一点一滴支离破碎,殊不知真实的模样早已模糊不清。可惜故事太长只有风在听我讲。 7、我曾给过你闭上眼睛捂起耳朵的信任,就算全世界都说你有错,只要你否认,我就相信。但是,你却负了它。 8、我在努力的变成你喜欢的样子,可是你却告诉我你爱的是她。 9、原来,曾经亲密无间的两个人,会连路人都不如;原来,如此关心爱护的两个人,也会彻底地失去联系。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个体,学会坚强,学会勇敢,学会拿的起,就能放的下。感情,会浓,也会变淡。即使有千般不愿,万般不舍,也阻止不了它的离去。删掉一切,

却无法删掉那最深的记忆。 10、不要到处宣扬你自己的内心,这世上不止你一个人有故事,也不要到处宣泄自己的痛苦,没有人会感同身受。 11、寂寞属于一种小个体的情绪,而孤独不是忧伤也不是清凉,而是一种屹立于天地间超然洒脱的心境。 12、真的是难以想像,难以折磨,一直以来,喜欢寂寞,也习惯孤独,在喧闹的人群中,想着的总是逃离。一个人的安静,真的很好。寂寞是一种美丽,孤独是一种享受。我的情感世界是一色洁白,没有一丝污迹,心田上刻画的是一副平和图,那里只有,春风细雨,风平浪静。 13、童年时的一场旅途是不是真的很短暂,距离缩短了,时间拉长了,我们迷失了。 14、海,多么简单的一个字,可他却具有那么深邃的眼睛,海,变幻的蓝色,却是我一辈子深藏其中的忧郁。 15、孤独是人的宿命,它基于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世界上一个旋生旋灭的偶然存在,从无中来,又要回到无中去,没有任何人任何事情能够改变我们的这个命运。 16、当你做对的时候,没有人会记得;当你做错的时候,连呼吸

网络对中小学生负面影响及对策

网络对中小学生负面影响及对策 摘要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作为最人类文明发展的伟大成果,网络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使人们方便的了解世界。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计算机网络逐渐走进千家万户学生成为了使用网络的一部分力量,学生用它来查阅资料,阅读书籍,观看教程,做作业等等,当然在给中小学生带来学习和沟通等方面便利的同时,近年来网络对中小学生的负面影响的趋势也在不断上升,因此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已成为社会公认的事实。中小学生由于自制力较弱,容易沉溺于网络游戏、色情、暴力等一些不健康的文化中,对其身心健康都造成了负面影响。该文主要针对网络对中小学生负面影响进行了探讨,分析其原因,特点,形势,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字:网瘾中小学生负面影响对策 网络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带来新的技术革命,人们利用网络交流学习,享受网路带来的便利。网络走进了学校,走进了家庭,同时也影响了当代中小学生的学业,把一些原本可以在学校里书本上才能学到的各科东西连接了起来,使知识更加系统更加全面。多媒体网络把文、图、像、声有机的结合在了一体,构建美好的效果逼真的虚拟世界,把微观的事物不断放大到让你清晰可见,把宏观的世界不断的缩小摆在于你的眼前,赋予了正在成长的且不能自我反省的中小学生一种全新的创造和体验的方式,网络游戏也随着这些走进了中小学生,作为一个自制力较差的弱势群体,这些网络使得正在成长的中小学生不能自拔,阻碍了他们的成长,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甚至诱发了未成年人犯罪。我们对“网络对中小学生负面影响问题”进行过一探讨研究,结果得出近80%的人认为中小学生上网弊大于利,并且多达29%的人认为网络对中小学生有“致命”的影响,可见其形势十分严峻。沉迷网络的危害的原因究竟有哪些?我们通过和家长的调查发现,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残害自身、心理受创、惹事是非、影响学习、安全隐患等几个方面,特点也是极其多样化。根据因果关系及其要求,我们社会各界应该对此作出反应,研究网络对中小学生的影响,找到诱使中小学生在网络中不能自拔、丧失自我的真正原因。 一、网络对中小学生的负面影响原因 1、网络影响中小学生的道德观。 首先,中小学生正处于从青少年成长为成年的关键阶段,中小学生的心智不成熟,道德观念并不完全形成,自我控制力较差,抵御诱惑的能力也较差,很容易接受不对的道德观,错误的理念,这对他们的造成了严重的隐患。这样他们经常在没人管理的情况下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放纵自己的行为这样加大了他们出错的可能性。其次,中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未形成,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尚在邢成中,容易受到不同的思想冲击,他们无法辨认那种思想是正确的,哪种是错误的,这样他们很可能在不正确的思想引导下误入歧途,造成严重的后果。如:西方的自由主义、西方宗教主义,不文明观点等等一系列错误思想。计算机网络认同一个巨大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中,各种各样的信息实现了多元化传递,但是这些信息大多是没有加工处理的原始信息,尤其是一些无用的、粗糙的、

大学生手机互联网依赖与孤独感的关系_网络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_姜永志

《中国特殊教育》2014年第1期(总第163期)Chinese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Monthly) 1st Issue,2014(Serial No.163) 大学生手机互联网依赖与孤独感的关系: 网络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 姜永志1**白晓丽2 (1.内蒙古民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健康研究所,通辽,028043; 2.内蒙古民族大学民族教育研究所,通辽,028043) 摘要为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孤独感和网络社会支持的关系。采用大学生手机依赖量 表、UCLA孤独量表和青少年网络社会支持量表对442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显示:(1) 不同孤独水平的大学生在手机依赖总分及其它四个因子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且高孤独感组 的手机依赖水平高于低孤独感组;(2)手机依赖与孤独感和网络社会支持显著正相关,网络 社会支持与孤独感显著负相关;(3)网络社会支持在手机依赖与孤独感之间起到部分中介 作用。因此,可以通过调整网络社会支持来改善大学生手机依赖者的孤独感水平。 关键词手机依赖孤独感网络社会支持中介作用 分类号B844.2 1问题提出 有专家称,中国已迎来移动互联网“触屏时代”[1]。截至2013年6月,我国手机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突破3亿户,其中手机上网用户占96.4%[2]。手机依赖问题已经成为继网络成瘾之后,备受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但不同研究者对这一问题常冠以不同名称,如“手机综合症”、“手机控”、“手机焦虑症”、“手机依赖”等,这一问题主要是指,一种类似于网络成瘾的过分利用现代技术所致的行为成瘾,具体来说就是对手机的过度依赖使用,对身心健康、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负面作用的行为,表现为手机不离身并随时查看,信号或网络中断的失落感和焦虑感,电话交流取代面对面交流等[3]。可见,手机在给我们带来极大交流便利的同时,也给现代人带来了不少困扰。美国马里兰大学曾在10个国家做了一项“无设备世界”的调查,调查让大学生在一天之内不使用包括手机在内的任何多媒体设备,结果显示:离开了手机让这些大学生们“坐立难安”[4]。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的功能已经从最初单纯的语音通话、短消息、娱乐等功能,逐渐发展到以手机娱乐、手机上网为主,手机已经成为与电脑类似的网络媒介,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手机依赖症状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断影响广大手机用户。Park研究手机依赖时就发现,手机依赖和孤独、消磨时间、逃避等动机变量存在显著正相关[5]。刘红和王洪礼研究也发现,孤独感可能会增加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倾向[6]。王相英研究发现,孤独水平与手机成瘾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孤独感在手机成瘾与人格特质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7]。综上可见,手机依赖与孤独感等动机变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那么手机依赖与孤独感之间仅仅存在单向正相关,二者之间是否还存在线性预测关系?除了以往研究认为的使用动机、人格特质在手机依赖与孤独感间起到中介作用外,是否还有其它变量在二者间起到中介作用? 目前手机依赖者出现的手机依赖症状如戒断反应、凸显行为、心境改变等主要是针对手机的网络功能,如手机QQ聊天、微信、微博、信息浏览、网络游戏等。在虚拟空间的交往中,人们在情感、信息交流以及物质交换的过程中被理解、尊重时获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能否对手机依赖和孤独感之间起到中介作用,是本研究关心的问题之一。因此,本研究引入网络社会支持变量,研究手机依赖与孤独感的关系。网络社会支持是近年来国内外兴起的与现实社会支持相对的社会心理现象,它是指在虚拟空间的交往中,人们在情感、信息交流,物质交换的过程里被理解,尊重时获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8]。Walther认为[9],诸如现实社会中的信息、自尊、情感、同伴性支持等线下世界的社会支持同样也能在网上找到,因而“网络虚拟空间”不再是一个冷冰冰的名词,而具有了明确具体的体验层面和现实参照[10]。Shaw和Gant以大学生为被试研究了 *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课题“民族文化的学校传承和教育评价改革研究”(项目编号:DMA090347);通辽市与内蒙古民族大学市校科技合作项目横向课题“通辽市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问题研究”(项目编号:SXYB2012132)。 **姜永志,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心理学。E-mail:psy yongzhi@126.co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