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古代文献初考-厦门市图书馆
《古典文献研究辑刊》(1-12编)目录
《古典文献研究辑刊》(1-12编)编者:潘美月杜洁祥出版发行:花木兰文化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年2月(初编)4月(二编)9月(三编)开本:16开精装册数:初编40册;二编20册;三编30册;四编30册;五编30册;六编30册。
定价(新台币): 初编:62000元;二编:31000元;三编:46500元;四编:46500元;五编:46500元;六编:46500元。
适用对象:中国历史文献、古籍整理、古文字、出土文献、历史、考古、语言文字等专业的机构与学者以及国内外图书馆。
出版物目录:初编书目四库学研究专辑第一册龚诗尧:《四库全书总目》之文学批评研究第二册庄清辉:《四库全书总目?经部》研究第三册曾纪刚:《四库全书》之纂修与清初崇实思潮之关系研究─以经史二部为主的观察丛书研究专辑第四册徐小燕:张寿镛及其《四明丛书》研究类书研究专辑第五册张围东:宋代类书之研究图书馆史研究专辑第六册李家驹:中国古代藏书管理李健祥:南宋馆阁典籍考藏书史研究专辑第七册蔡文晋:宋代藏书家尤袤研究第八册严倚帆:祁承?澹生堂藏书研究第九册赵飞鹏:黄丕烈及其《百宋一廛赋注》研究第十册赵飞鹏:观海堂藏书研究蔡芳定:叶德辉观古堂藏书研究历代出版研究专辑第十一册吴瑞秀:清末各省官书局之研究第十二册刘曾兆:清末民初的商务印书馆─以编译所为中心之研究(1902-1932)韩锦勤:王云五与台湾商务印书馆(1965-1979)古代印刷研究专辑第十三册李贵丰:从传统到现代:中国图像版印技术之演变(1600-1900)历代书目研究专辑第十四册杨果霖:新旧唐书艺文志研究第十五册张围东:宋代《崇文总目》之研究专题书目研究专辑第十六册杨果霖:朱彝尊《经义考》研究(上)第十七册杨果霖:朱彝尊《经义考》研究(下)第十八册王鹏凯:历代《论语》着述综录第十九册陈文采:两宋《诗经》着述考辨伪学研究专辑第二十册刘人鹏:阎若璩与《古文尚书》辨伪:一个学术史的个案研究第二一册许华峰: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的辨伪方法吴铭能:梁启超的古书辨伪学考据学研究专辑第二二册张惠贞:王鸣盛《十七史商榷》研究(上)第二三册张惠贞:王鸣盛《十七史商榷》研究(下)版本学研究专辑第二四册林淑玲:陆心源及其《皕宋楼藏书志》史部宋刊本研究(上)第二五册林淑玲:陆心源及其《皕宋楼藏书志》史部宋刊本研究(下)第二六册薛雅文:莫友芝之目录版本学研究传注学研究专辑第二七册吕珍玉:高本汉《诗经注释》研究方志学研究专辑第二八册宋天瀚:论章学诚的方志理论与「方志学」刘廷祥:我国方志地图的研究:以明代方志地图为例金石学研究专辑第二九册蔡清和:欧阳修《集古录跋尾》之研究─以书学、佛老学、史学为主熊道麟:罗振玉金文学着述第三十册沈宝春:《商周金文录遗》考释(上)第三一册沈宝春:《商周金文录遗》考释(中)第三二册沈宝春:《商周金文录遗》考释(下)第三三册李伯华:正史源流考廖正雄:杜佑《通典》的编纂创新及其史学思想文学文献研究专辑第三四册吕光华:今存十种唐人选唐诗考专题文献研究专辑第三五册曾阳晴:唐朝汉语景教文献研究第三六册林珊妏:《三教开迷归正演义》之研究第三七册吴蕙芳:万宝全书:明清时期的民间生活实录(上)第三八册吴蕙芳:万宝全书:明清时期的民间生活实录(下)第三九册徐世珍:张岱《夜航船》研究─兼论晚明文人知识体系与审美意识第四十册陈淑卿:《徐霞客游记》研究─以文献观察为重点二编书目图书馆史研究专辑第一册《二编》总目宋建成:清代图书馆事业发展史历代出版研究专辑第二册黄韵静:南宋出版家陈起研究第三册张琏:明代中央政府出版与文化政策之研究专题书目研究专辑第四册何广棪:陈振孙之经学及《直斋书录解题》经录考证(上)第五册何广棪:陈振孙之经学及《直斋书录解题》经录考证(下)辑佚学研究专辑第六册江秀梅:《初学记》徵引集部典籍考(上)第七册江秀梅:《初学记》徵引集部典籍考(下)传注学研究专辑第八册简逸光:《谷梁传》解经方法研究第九册刘文清:《墨子闲诂》训诂研究经学文献研究专辑第十册林叶连:中国历代《诗经》学史学文献研究专辑第十一册林珊湘:《史记》「太史公曰」之义法研究第十二册高祯霙:《史》、《汉》论赞之研究第十三册戴美芝:老子学考第十四册黄圣旻:王先谦《荀子集解》的研究文字学文献研究专辑第十五册陈绍慈:徐灏《说文解字注笺》研究佛教文献研究专辑第十六册王晴慧:六朝汉译佛典偈颂与诗歌之研究(上)第十七册王晴慧:六朝汉译佛典偈颂与诗歌之研究(下)第十八册萧文真:宗密《禅源诸诠集都序》研究道教文献研究专辑第十九册洪嘉琳:唐玄宗《道德真经注疏》研究出土文献研究专辑第二十册邹濬智:《上海博物馆战国楚竹书(一)》〈缁衣〉研究三编书目第一册《三编》总目周彦文毛晋汲古阁刻书考第二册卢锦堂《太平广记》引书考第三册王书辉两晋南北朝《尔雅》着述佚籍辑考(上)第四册王书辉两晋南北朝《尔雅》着述佚籍辑考(中)第五册王书辉两晋南北朝《尔雅》着述佚籍辑考(下)第六册陈冠至明代的江南藏书─五府藏书家的藏书活动与藏书生活第七册何广棪陈振孙之史学及其《直斋书录解题》史录考证(上)第八册何广棪陈振孙之史学及其《直斋书录解题》史录考证(中)第九册何广棪陈振孙之史学及其《直斋书录解题》史录考证(下)第十册杨菁刘宝楠《论语正义》研究第十一册蔡根祥宋代尚书学案(上)第十二册蔡根祥宋代尚书学案(中)第十三册蔡根祥宋代尚书学案(下)第十四册张成秋《诗序》阐微吴国宏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研究第十五册李兴宁魏晋时期别传研究第十六册郝至祥两《唐书》书法暨笔法比较研究─兼论《新唐书》辟佛删史第十七册吴宗儒清儒与元史第十八册潘秀玲《诗经》存古史考辨─《诗经》与《史记》所载史事之比较第十九册施锡美焦竑《庄子翼》研究第二十册郑柏彰钱穆先生《庄子纂笺》及其庄子学研究第二一册周淑媚刘熙载《艺概》研究李四珍明清文话叙录第二二册王熙铨贺裳《载酒园诗话》研究江惜美《乌台诗案》研究第二三册翁敏修唐五代韵书引《说文》考第二四册李淑萍《康熙字典》及其引用《说文》与归部之探究(上)第二五册李淑萍《康熙字典》及其引用《说文》与归部之探究(下)第二六册徐燕玲慧皎《高僧传》及其分科之研究第二七册黄志盛刘邵及其《人物志》研究第二八册吴德玲洪亮吉《意言》研究第二九册苏建洲《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校释》(上)第三十册苏建洲《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校释》(下)《古典文献研究辑刊》四编三十册书目辨伪学研究第一册林清科宋代伪撰别集考辨丛书研究第二册黄庆雄阮元辑书刻书考类书研究第三册孙永忠类书渊源与体例形成之研究藏书史研究第四册陈冠志明代的苏州藏书——藏书家的藏书活动与藏书生活专题书目研究第五册何广棪陈振孙之子学及其《直齐书录解题》子录考证(上)第六册何广棪陈振孙之子学及其《直齐书录解题》子录考证(中)第七册何广棪陈振孙之子学及其《直齐书录解题》子录考证(上)辑佚学研究第八册康世昌孔衍《春秋后语》研究专注学研究第九册车行健毛郑《诗经》解经学研究王淑蕙董仲舒《春秋》解经方法探究方志学研究第十册曾鼎甲论《台湾省通志稿》之纂修——以革命、学艺、人物三志为例经学文献研究第十一册黄复山汉代《尚书》谶纬学述第十二册周少豪《汉书》引《尚书》研究第十三册蔡根祥《后汉书》引《尚书》考辨第十四册赖温如清代《论语》述何学考史学文献研究第十五册张立平司马温公《通鉴》臣光曰研究第十六册黄文荣论清代《三国志》之研究——以校勘、评论、补注为例第十七册康全诚《史记·五帝本纪》辑证曾庆生荀悦《汉纪》之研究诸子学文献研究第十八册张博动魏源《老子本义》研究第十九册苏美文章太炎《齐物论释》之研究第二十册张蜀蕙文学观念的因袭与转变——从《文苑英华》到《唐文粹》许蔓玲钱谦益《列朝诗集》文学史观研究第二一册游秀云元明短篇传奇小说研究第二二册游秀云宋代传奇小说研究陈大道《梼杌简评》研究——魏忠贤时事小说第二三册张继光《霓裳续编》研究文字学文献研究第二四册柯明杰《说文解字释意》析论第二五册巫俊动《字丛》编纂理论研究第二六册叶纯芳孙诒让《名原》研究佛教文献研究第二七册黄怡婷释智旭及其《阅藏知津》之研究第二八册罗永吉《四书蕅益解》研究简瑞铨《四书蕅益解》研究道教文献研究第二九册张美樱《列仙、神仙、洞仙》三仙传之叙述形式与主题专题文献研究第三十册吕乃基何良俊《四友齐丛说》之研究官廷森晚明世说体着作研究《古典文献研究辑刊》五编三十册书目专题书目研究第一册李文琪焦竑及其《国史经籍志》丛书研究第二册林照君郡邑丛书之研究类书研究第三册江育豪徐元太《喻林》研究藏书史研究第四册陈惠美徐乾学及其藏书刻书辑佚学研究第五册黄庆萱魏晋南北朝易学书考佚(上)第六册黄庆萱魏晋南北朝易学书考佚(中)第七册黄庆萱魏晋南北朝易学书考佚(下)版本学研究第八册张翠云《说文系传》板本源流考辨传注学研究第九册张忠贞刘文淇《春秋左传旧注疏证》体例之研究古籍整理与研究第十册陈茂仁《新序》校证(上)第十一册陈茂仁《新序》校证(中)第十二册陈茂仁《新序》校证(下)文献学史研究第十三册谢莺兴胡应麟及其图书目录学研究经学文献研究第十四册赖贵三项安世《周易玩辞》研究第十五册陈明义苏辙《诗集传》研究第十六册陈文采清末民初《诗经》学史论第十七册吴连堂《春秋榖梁经传补注》研究第十八册高荻华皇侃《论语集解义疏》研究吴伯曜林兆恩《四书正义》研究史学文献研究第十九册韩学宏黄宗义《明儒学案》之研究第二十册葛昌伦《宋元学案》成书与编纂研究文学文献研究第二一册徐志平《续玄怪録》研究第二二册张火庆典《说岳全传》研究第二三册沈惠如常尤侗《西堂乐府》研究文字学文献研究第二四册张意霞《说文系传》研究第二五册陈清仙王绍兰《说文段注订补》研究第二六册林叶达《说文古籀补》研究(上)第二七册林叶达《说文古籀补》研究(下)佛教文献研究第二八册方志恩拾得及其作品研究道教文献研究第二九册段莉芬唐五代仙道传奇研究专题文献研究第三十册施又文《神农本草经》研究《古典文献研究辑刊》六编三十册书目藏书史研究第一册阙晓云吴骞及其拜经楼藏书研究第二册张家荣孙丛添《藏书记要》研究专题书目研究第三册许秋碧欧阳修着述考赵国雄两宋《孟子》着述考版本学研究第四册刘卫林宋刊刘禹锡文集版本研究传注学研究第五册张素卿叙事与解释——《左传》经解研究经学文献研究第六册陈昀昀王质《诗总闻》研究成玲《春秋公羊传》称谓例释第七册姜义泰叶梦得《春秋传》研究第八册张清泉清代《论语》学第九册简瑞铨张岱《四书遇》研究第十册向鸿全真德秀及其《大学衍义》之研究第十一册林慧修陈奂之《诗经》训诂研究史学文献研究第十二册廖吉郎两汉史籍研究第十三册廖吉郎两晋史部遗籍考第十四册廖吉郎南北朝史部遗籍考第十五册余志挺裴松之《三国志注》研究第十六册张世昌《华阳国志》研究第十七册陈识仁《水经注》与北魏史学诸子学文献研究第十八册刘荣贤王船山《张子正蒙注》研究文学文献研究第十九册郑婷尹《文选》五臣注诗之比于思维第二十册颜智英《昭明文选》与《玉台新咏》之比较研究第二一册张哲愿方回《瀛奎律髓》及其评点研究第二二册陈文璇邱心如《笔生花》研究第二三册赖淑娟《龙阳逸史》之[小官文化研究第二四册陈怡君《跻春台》研究第二五册邵长瑛《娱目醒心编》研究林文玉《玉麟梦》研究文献学史研究第二六册林良如邵晋涵之文献学探究专题文献研究第二七册林礽乾陈书本纪校注出土文献研究第二八册高佑仁《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四)·曹沫之阵》研究(上)第二九册高佑仁《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四)·曹沫之阵》研究(下)第三十册郑玉姗《上博(一)·孔子诗论》研究出版说明:古典文献的研究是研究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基础工作。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目录学考试资料(三)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目录学考试资料(三)1、名词解释邋遢本(大花脸本)正确答案:指品相差,字迹模糊不清的刻本。
2、单选属于南宋李焘编的史书是()A.《续资治通鉴》B.《续资治通鉴长篇》C.《宋元资治通鉴(江南博哥)》D.《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正确答案:B3、填空题官刻本指由()的图书。
正确答案:官府刻印4、单选修复破损旧书在两面之间附加一页白纸,以加强书的骨力,称()A.衬纸B.金镶玉C.夹板D.包角正确答案:A5、填空题汉高祖诏();()序次兵法,萧何次律令,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定礼仪,是为官方首次大规模整理典籍。
所谓序次,即收集并编目;是为分类整理图书之始。
正确答案:张良、韩信6、名词解释修补本正确答案:指将原刻本缺损部分如式补好的刻本。
7、单选属于南宋李焘编的史书是()A.《续资治通鉴》B.《续资治通鉴长篇》C.《宋元资治通鉴》D.《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正确答案:B8、名词解释藩府本正确答案:指明代藩府所刻之书,又名藩刻本。
内容广泛,校勘精审,质量上乘。
9、问答题简介两汉今古文经学之争。
正确答案:汉文帝时,伏胜授隶书《尚书》,今文经学起,五经博士讲授的也是今文,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因儒术选官,今文大盛;儒术并非儒学,董仲舒等皆有术而无学。
武帝末年,孔壁书出,古文经学兴起,乃有今古文之争。
今文经学重实用、守家法、传微言大义。
以儒术缘饰现实政治;古文重理论、探源流、穷本来面目。
今文经学以儒术缘饰现实政治,儒术并非儒学,因此今文大家董仲舒等皆有术而无学。
古文经学以探究典籍本来意义为己任,因此注重文字考释,力图恢复古代典籍和典章制度的原貌。
西汉古文经学的重要代表是孔安国,东汉是贾逵、许慎、马融、服虔等,许慎著《说文解字》,是古文字学的重要著作。
东汉末年,郑玄兼采今古文,遍注群经,合两家之法,创一家之言,成为两汉经学的集大成者。
10、名词解释百衲本(配本)正确答案:指不同版本抽凑而成的刻本。
11、问答题辨伪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正确答案:古籍辨伪工作包括两方面内容:①关于古籍文献名称、作者、著作年代真伪等的考辨;②关于书籍内容(如事实、论说真伪等)的考辨。
古籍工作参考书目
古籍工作参考书目古籍工作参考书目文献学通论 (2)目录学 (3)版本学 (3)藏书家、藏书史 (4)印刷史 (5)图书馆藏善本书目录 (6)小说书目 (6)书影、图录 (7)艺文志、目录、题跋、读书志等 (7)古籍工作参考书目文献学通论《中国书史简编》刘国钧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8《版本目录学论丛(一、二)》昌彼得著,台北:学海出版社1977《张元济书札》张元济著,商务印书馆编,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中国书史简编》刘国钧著,郑如斯订补,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2《张元济傅增湘论书尺牍》张元济、傅增湘著,商务印书馆编,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古籍整理论文集》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编,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 《访书见闻录》路工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文献学论著辑要》张舜徽选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 《中国古代书籍史》李致忠著,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中国文学文献学》张君炎著,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概要》来新夏著,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 《古典文献学》罗孟祯编著,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 《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来新夏等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中国图书史略》昌彼得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中国古文献学史》(全二册)孙钦善著,北京:中华书局1994 《中国文献学新编》洪湛侯著,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中国文学文献学》侯晓明主编,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中国图书史》陈力著,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张元济书札》(增订本)张元济著,张树年、张人凤编,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肩朴集》李致忠著,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中国历史文献学》谢玉杰、王继光主编,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中国古典文献学》熊笃、许廷桂编著,重庆:重庆出版社2000 《中国历史文献学史述要》曾贻芬、崔文印著,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中国文献学概要》郑鹤声、郑鹤春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中国历史文献学》曾贻芬、崔文印著,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余嘉锡说文献学》余嘉锡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中国古文献学史简编》孙钦善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中国历史文献学》杨燕起、高国抗主编,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 《文献学讲义》王欣夫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中国古典文献学》吴枫著,济南:齐鲁书社2005《中国文献学》张舜徽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文献学概要》杜泽逊著,北京:中华书局2008《文献学与文献学家》王余光著,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 《中国古典文献学纲要》罗江文著,成都:巴蜀书社2008目录学《中国目录学讲义》昌彼得编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3《中国古代目录学简编》罗孟祯著,重庆:重庆出版社1983《中国历史书籍目录学》陈秉才、王锦贵,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4《中国目录学史论丛》王重民著,北京:中华书局1984《目录学论文选》李万健、赖茂生编,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中国文学目录学》谢灼华编著,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 《中国目录学》昌彼得、潘美月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6 《中国目录学家传略》申畅著,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校雠通义通解》[清]章学诚著,王重民通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目录学》姚名达著,台北:商务印书馆1988 《中国目录学年表》姚名达著,上海:上海书店1989《校雠目录学篡要》蒋伯潜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中国版本目录学书籍解题》[日]长泽规矩也著,梅宪华、郭宝林译,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校雠新义》杜定友著,上海:上海书店1991《中国著名目录学家传略》李万健著,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3《古籍目录学》周少川著,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中国目录学思想史》余庆蓉、王晋卿著,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中国文学目录学通论》何新文著,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中国目录学史》姚名达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古典目录学浅说》来新夏著,北京:中华书局2003《古典目录学简编》来新夏著,北京:中华书局2003《目录学发微》余嘉锡著,北京:中华书局2007版本学《四部丛刊书录》上海商务印书馆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22 《古籍版本浅说》陈国庆编著,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57《元人文集版本目录》周清澍编,南京:南京大学1983《古籍版本鉴定丛谈》魏隐儒、王金雨著,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1984《古籍版本鉴定丛谈》新文丰出版公司编辑部编,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4 《古书版本鉴定研究》李清志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6《图书版本学要略》屈万里、昌彼得著,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6《版刻质疑》瞿冕良著,济南:齐鲁书社1987《中国古籍版本概要》施廷镛撰,张秀民校,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版本学概论》戴南海著,成都:巴蜀出版社1989《古书版本学概论》李致忠著,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宋元本行格表》[清]江标著,北京:中华书局1991《宋版书叙录》李致忠著,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4《古籍版本鉴赏》魏隐儒著,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唐宋时期的雕版印刷》宿白著,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宋人别集叙录》祝尚书著,北京:中华书局1999《古代版印通论》李致忠著,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0《明清稀见史籍叙录》武新立编著,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 《宋元本行格表二卷附录一卷补遗一卷》[清]江标著,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古籍版本知识500问》李致忠著,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古籍版本常谈》毛春翔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宋版书考录》[清]黄丕烈、王国维等著,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古籍印本鉴定概说》陈正宏,梁颖编,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明别集版本志》崔建英辑,贾卫民、李晓亚整理,北京:中华书局2005《古籍版本学》黄永年著,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王子霖古籍版本学文集(全三册)》王雨著,王书燕编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古书版本鉴定》李致忠著,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中国古籍版本学》曹之著,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书林清话》叶德辉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古籍版本学概论》严佐之著,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中国雕板源流考》孙毓修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古籍版本基本知识丛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藏书家、藏书史《琉璃厂史话》王治秋著,北京:三联书店1963《广东藏书纪事诗》徐绍棨著,台北:文海出版社1975《宋代藏书家考》潘美月著,台北:学海出版社1980《江浙藏书家史略》吴晗著,北京:中华书局1981《琉璃厂小志》孙殿起辑,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古代藏书史话》许碚生著,北京:中华书局1982《中国古代藏书与近代图书馆史料(春秋至五四前后)》李希泌、张椒华编,北京:中华书局1982《中国省市图书馆概况(1919-1949)》杨宝华、韩德昌编,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 《中国图书馆事业史》卢荷生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6《中国著名藏书家传略》郑伟章、李万健著,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中国藏书家考略》杨立诚、金步瀛编,俞运之校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续补藏书纪事诗》王謇著,李希泌点注,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藏书纪事诗附补正》[清]叶昌炽著,王欣夫补正,徐鹏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伦明著,雷梦水校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中国历史藏书论著读本》徐雁、王燕均编,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0《古今典籍聚散考》陈登原著,上海:上海书店1990《中国历代藏书家辞典》王河主编,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1 《历代藏书家辞典》梁战、郭群一编著,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秘书监志》[元]王士点、商企翁编次,高荣盛点校,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 《上海近代藏书纪事诗》周退密、宋路霞著,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中国图书馆事业史》刘少泉编著,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3 《中国藏书家印鉴》林申清编,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中国藏书史话》焦树安著,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中国历代国家藏书机构及名家藏读叙传选》袁咏秋、曾季光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校雠广义〈典藏编〉》程千帆、徐有富著,济南:齐鲁书社1998《藏书纪事诗》[清]叶昌炽著,王锷、伏亚鹏点校,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 《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外二种)》伦明著,杨琥点校,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 《中国私家藏书史》范凤书著,郑州:大象出版社2001《中国历代藏书史》徐凌志主编,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浙江藏书史》顾志兴著,杭州:杭州出版社2006《近代藏书三十家》苏精著,北京:中华书局2009印刷史《宋元刊本刻工名表初稿》[日]长泽规矩也著,邓衍林译,载《图书馆学季刊》1934(原稿分载于《书志学》第2卷第2期、第4期)《中国活字印刷史话》张秀民、龙顺宜编著,北京:中华书局1963《图书印刷发展史论文集续编》乔衍琯、张锦郎编,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7 《活字印刷史话》张秀民、龙顺宜编著,北京:中华书局1979《中国古籍装订修补技术》肖振棠、丁瑜著,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0《图书印刷发展史论文集》(校订版)乔衍琯、张锦郎编,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2 《书籍装帧艺术简史》邱陵编著,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印刷史话》魏隐儒、王金雨编著,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张秀民印刷史论文集》张树栋编,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1988 《印刷发明前的中国书和文字记录》钱存训著,郑如斯增订,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1988 《中国古籍印刷史》魏隐儒编著,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1988《雕版印刷源流》上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印刷印钞分会编,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1990 《活字印刷源流》上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印刷印钞分会编,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1990 《中国科学技术史·纸和印刷卷》钱存训著,刘祖慰译,北京:科学出版社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古籍宋元刊工姓名索引》王肇文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北宋〈开宝大藏经〉雕印考释及目录还原》童玮编著,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 《古籍刻工名录》张振铎编著,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福建古代刻书》谢水顺、李珽著,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 《中国印刷史话》张绍勋编著,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潘吉星著,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中国活字印刷史》张秀民、韩琦著,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中国古代版刻版画史论集》周心慧著,北京:学苑出版社1998 《宋元书刻牌记图录》林申清编著,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欧洲印刷史话》[美]房龙著,李丽娜译,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中国印刷史》张秀民著,韩琦增订,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中国和欧洲:印刷术与书籍史》韩琦、[法]米盖拉编,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图书馆藏善本书目录《国会图书馆藏中国善本书录》王重民编著,华盛顿:美国国会图书馆1957 《大仓文化财团汉籍善本目录》[日]大仓文化财团编,东京:大仓文化财团1964《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善本书目》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编,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7《国立中央图书馆典藏国立北平图书馆善本书目(附书名、著者索引)》中央图书馆特藏组编,台北:中央图书馆1969《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国善本书录》王重民辑录、袁同礼重校,台北:文海出版社1972 《国立故宫博物院善本旧籍总目》(上下)故宫博物院编,台北:故宫博物院1983《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藏古籍善本书目解题》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部编,长春:东北师范大学1984《国立中央图书馆善本书目》(增订二版)中央图书馆编,台北:中央图书馆1985 《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全五册)北京图书馆编,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古籍整理研究所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籍善本书目》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馆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铅印本1993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古籍善本书目》北京大学图书馆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书录》(增订版)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系统编,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1《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1902~2002)》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部编,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清华大学图书馆藏善本书目》清华大学图书馆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藏善本书录》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编,香港:香港大学出版社2003《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中文善本书志》沈津等,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 小说书目《小说考证十卷附录一卷续编五卷拾遗一卷》蒋瑞藻编纂,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 《小说枝谈》蒋瑞藻编,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古小说简目》程毅中著,北京:中华书局1981《中国文言小说书目》袁行霈、侯忠义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孙楷第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伦敦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柳存仁编著,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2《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孙楷第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小说考证》(全二册)蒋瑞藻编,江竹虚标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古典小说版本资料选编(四种)》(全二册)朱一玄编,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 《小说书坊录》韩锡铎、王清原编,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书影、图录《国立中央图书馆宋本图录》中央图书馆编,台北:国立编译馆中华丛书编审委员会1958 《中国版刻图录》(全八册)北京图书馆编,北京:文物出版社1960《国立中央图书馆金元本图录》中央图书馆编,台北:国立编译馆中华丛书编审委员会1961 《国立故宫博物院宋本图录》台湾故宫博物院编,台北:故宫博物馆1977《国立故宫博物院藏沈氏研易楼善本图录》台湾故宫博物院编辑委员会编,台北:故宫博物馆1986《宋版书特展目录》台湾故宫博物院编辑委员会编,台北:故宫博物院1986《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善本书录》(中英文)张玉范、沈乃文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静嘉堂文库宋元版图录》静嘉堂文库编,东京:汲古书院1992《明代版本图录初编》潘承弼、顾廷龙编,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清代版刻图录》,黄永年、贾二强,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珍稀古籍书影丛刊》徐蜀主编,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1)《铁琴铜剑楼书影》(2)《盋山书影》(3)《涉园所见宋版书影》(4)《文禄堂书影》(5)《宋元书式》(6)《嘉业堂善本书影》(7)《故宫善本书影》(8)《留真谱》(9)《访书馀录》《涉园所见宋版书影》陶湘编,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清代版刻一隅》(增订本)黄裳著,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艺文志、目录、题跋、读书志等《汉书艺文志注释汇编》陈国庆编,北京:中华书局1983《中兴馆阁书目辑考五卷附续目一卷》赵士炜辑考,北平:平图书馆与中华图书馆协会1933 《郡斋读书志校证》孙猛校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直斋书录解题》[宋]陈振孙著,徐小銮、顾美华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文献通考·经籍考》(全二册)[元]马端临著,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标校,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 《宋代书目考》乔衍琯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宋史艺文志广编》(全二册)杨家骆主编,台北:世界书局1963,1975《宋史艺文志》元脱脱等修,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宋史艺文志补》[清]黄虞稷、倪灿著,[清]卢文弨订正,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宋国史艺文志》赵士炜辑,北平:北平图书馆1933《辽金元艺文志》[清]黄虞稷等撰,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四库阙书目》[清]徐松辑,台北:成文书局1978《四库全书总目》(全二册)[清]永瑢、纪昀等撰,北京:中华书局1965《四库提要辨证》(二十四卷)余嘉锡著,北京:中华书局2007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胡玉缙著,王欣夫辑,北京:中华书局1964《四库提要订误》李裕民著,北京:中华书局2005《四库提要补正》崔富章著,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0《四库著录元人别集提要补正》刘兆祐著,台北:东吴大学中国学术著作奖助委员会1978 《清史稿艺文志及补编》(全二册)章钰等编,北京:中华书局1982《清史稿艺文志拾遗》郭霭春编著,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清史稿艺文志拾遗》王绍曾主编,北京:中华书局2000《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清]邵懿辰著,邵章续录,北京:中华书局1959《清代禁毁书目四种》[清]英廉等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万有文库)(收清英廉编《全毁书目》、《抽毁书目》、清军机处编《禁书总目》、荣柱刊《违碍书目》等4种清代乾隆到光绪编制的官方禁毁书目)《清代禁毁书目附补遗》清姚觐元编、《清代禁书知见录》孙殿起辑,上海:商务印书馆1957 《清代各省禁书汇考》雷梦辰著,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藏园订补郘亭知见传本书目》(全四册)[清]莫友芝撰,傅增湘订补,傅熹年整理,北京:中华书局2009《中国善本书提要》王重民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中国善本书提要补编》王重民著,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 《贩书偶记》(附续编)孙殿起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天一阁见存书目》[清]薛福成撰,台北:文成出版社1978《天一阁藏书考》陈登原撰,南京: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1932《宋元旧本书经眼录》[清]莫友芝撰,北京:中华书局2008《士礼居藏书题跋记》[黄]黄丕烈著,潘祖荫辑,周少川点校,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 《藏园群书题记》傅增湘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藏园群书经眼录》(全五册)傅增湘著,北京:中华书局2009 《书目答问补正》范希曾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越缦堂读书记》[清]李慈铭著,北京:中华书局2006《郑堂读书记》[清]周中孚著,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黄曙辉、印晓峰标校)《古书经眼录》雷梦水著,济南:齐鲁书社1984 《嘉业堂钞校本目录、天一阁藏书经见录》罗振常原著,周子美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2000《嘉业堂藏书志》缪荃孙等著,吴格整理点校,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自庄严堪善本书目(附弢翁藏书题识)》冀淑英编,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5 《增订蟫庵群书题识》昌彼得编著,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7《一氓题跋》李一氓著,吴泰昌辑,北京:三联书店1981《西谛书话》郑振铎著,北京:三联书店2005(中国文库)《西谛书目》(五卷)北京图书馆编著,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江浙访书记》谢国祯著,北京:三联书店2007(中国文库)《贩书经眼录》严宝善编,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4《古籍版本题记索引》罗伟国、胡平编,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1《中国访书志》[日]阿部隆一著,东京:汲古书院1976《增订中国访书志》[日]阿部隆一著,东京:汲古书院19838《清代目录提要》来新夏主编,济南:齐鲁书社1997《荛圃藏书题识》[清]黄丕烈著,屠友祥校注,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宋明清小品文集辑注)《影印善本书目录1911—1984》北京图书馆善本室编,北京:中华书局1992《影印善本书序跋集录1911—1984》北京图书馆善本组编,北京:中华书局1995 《日本藏汉籍善本书志书目集成》贾贵荣辑,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3(6种)第一册《经籍访古志》六卷《补遗》一卷(日)澁江全善、森立之第二册《书舶庸谭》九卷董康第三册《古文旧书考》四卷(日)岛田翰第四~八册《静嘉堂秘籍志》五十卷(日)何田罴第九~十册《日本访书志》十六卷《补遗》一卷杨守敬《日本国见在书目录》(日)藤原佐世《宋元版书目题跋辑刊》贾贵荣,王冠辑,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28种)第一册《汲古阁珍藏秘本书目》一卷(清)毛扆《季沧苇藏书目?延令宋板书目》(清)季振宜《述古堂宋板书目》一卷(清)钱曾《求古居宋本书目》一卷附《考证》一卷(清)黄丕烈《宋元旧本书经眼录》三卷附二卷(清)莫友芝《传是楼宋元板书目》一卷(清)徐乾学《结一庐藏宋元本书目》一卷(清)朱学勤第二册《海源阁藏书目》(清)杨绍和《丰顺丁氏持静斋宋元校抄本书目》一卷(清)江标《铁琴铜剑楼藏宋元本书目》四卷(清)瞿镛《艺芸书舍宋元本书目》二卷(清)汪士鐘《滂喜斋宋元本书目》一卷《上善堂宋元精抄旧抄书目》一卷(清)孙从添《木犀轩藏宋元本书目》(清)李盛铎《好古堂收藏宋元板书目》(清)姚际恒《宋元本行格表》(清)江标第三册《百宋一廛书录》(清)黄丕烈《寒云手写所藏宋本提要廿九种》袁克文《经籍跋文》(清)陈鳣《古泉山馆题跋》(清)瞿中溶《宋椠本考》(日)岛田翰《五代两宋监本考》王国维《笺经室所见宋元书题跋》一卷曹元忠第四册《福建板本志》佚名《宋本考:蜀刻纪略》佚名《两浙古刊本考》王国维《广东宋元明经籍椠本纪略》黄慈博《中国历代书目题跋丛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22种)《百川书志》(明)高儒撰《古今书刻》(明)周弘祖《晁氏宝文堂书目》(明)晁瑮撰《徐氏红雨楼书目》(明)徐〓撰(〓=[渤(氵→火)])《赵定宇书目》(明)赵用贤撰《汲古阁书跋》(明)毛晋撰《澹生堂藏书约》(明)祁承〓撰(〓=[灿(山→业)])《藏书纪要》(清)孙庆增撰《藏书绝句》(清)杨守敬撰《流通古书约》(清)曹溶《古欢社约》(清)丁雄飞撰《藏书十约》叶德辉撰《武林藏书录》(清)丁申撰《吴兴藏书录》(清)郑元庆撰《皕宋楼藏书源流考》(日)岛田翰撰《绛云楼题跋》(清)钱谦益撰,潘景郑辑校《鸣野山房书目》(清)沈復粲撰《虞山钱遵王藏书目录汇编》(清)钱曾撰,瞿凤起编《重辑渔洋书跋》(清)王士祯撰《唫香倦馆书目》(清)马瀛撰,潘景郑校订《旧山楼书目》(清)赵宗建撰《铁琴铜剑楼藏书题跋集录》瞿良士辑《中国历代书目题跋丛书》第二辑(12种)《读书敏求记校证》(清)钱曾撰,管庭芬、章珏校证《天禄琳琅书目》(清)于敏中等撰《天禄琳琅书目后编》(清)彭元瑞等撰《思适斋书跋》(清)顾广圻撰《拜经楼藏书题跋记》(清)吴寿旸撰《艺风藏书记》(清)缪荃孙撰《滂喜斋藏书记》(清)潘祖荫撰《宝礼堂宋本书录》潘宗周编《文禄堂访书记》王文进撰《卷盦书跋》叶景葵撰《劫中得书记》郑振铎撰《著砚楼书跋》潘景郑撰《宋元明清书目题跋丛刊》北京:中华书局2006丛刊一宋代卷第一册《崇文总目》五卷《补遗》一卷、《附录》一卷《崇文总目辑释补正》四卷《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二卷《中兴馆阁书目辑考》五卷《中兴馆阁续书目辑考》一卷《遂初堂书目》一卷《直斋书录解题》二十二卷丛刊二宋代卷第二册《袁本昭德先生郡斋读书志》四卷、《附志》一卷、《后志》二卷、《考异》一卷《艺芸书舍本郡斋读书志》二十卷《衢本郡斋读书志》二十卷、《附志》二卷丛刊三元代卷全一册《元西湖书院重整书目》一卷《录鬼簿》二卷《文献通考·经籍考》七十六卷丛刊四明代卷第一册《文渊阁书目》二十卷《秘阁书目》《内阁藏书目录》八卷《行人司重刻书目》《南廱志经籍考》二卷《明太学经籍志》《濮阳蒲汀李先生家藏目录》《四明天一阁藏书目录》《万卷堂书目》四卷《晁氏宝文堂书目》三卷《百川书志》二十卷《赵定宇书目》《脉望馆书目》丛刊五明代卷第二册《世善堂藏书目录》二卷《玄赏斋书目》八卷《江阴李氏得月楼书目摘录》《澹生堂藏书目》十四卷《徐氏家藏书目》七卷《笠泽堂书目》《续文献通考·经籍考》十二卷《国史经籍志》六卷《(嘉靖)浙江通志·艺文志》三卷丛刊六明代卷第三册《蜀中广记·著作记》十卷《(成化)杭州府志·书籍目》一卷《古今书刻》二卷《内板经书纪略》一卷《(景泰)建阳县志续集·典籍》11《(嘉靖)建阳县志·书坊书目》《汲古阁校刻书目》一卷、《补遗》一卷、《刻板存亡考》一卷。
厦门历史考试题目及答案
厦门历史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厦门的别称?A. 鹭岛B. 琴岛C. 嘉禾屿D. 海上花园答案:B2. 厦门最早的行政建制是在哪个朝代?A. 唐朝B. 宋朝C. 明朝D. 清朝答案:C3. 厦门的鼓浪屿因其独特的什么而闻名?A. 海滩B. 建筑C. 音乐D. 植物园答案:C4. 下列哪项不是厦门的著名景点?A. 南普陀寺B. 环岛路C. 集美学村D. 东方明珠塔答案:D5. 厦门的市花是什么?A. 荷花B. 桂花C. 凤凰木D. 茉莉花答案:C6. 厦门大学是由哪位著名爱国华侨领袖创办的?A. 陈嘉庚B. 胡文虎C. 林语堂D. 黄炎培答案:A7. 下列哪项不是厦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A. 高甲戏B. 布袋戏C. 土楼营造技艺D. 歌仔戏答案:C8. 厦门的哪个区域是国家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A. 思明区B. 湖里区C. 海沧区D. 集美区答案:C9. 厦门的哪个港口是中国沿海的主要港口之一?A. 厦门港B. 鼓浪屿港C. 高崎港D. 集美港答案:A10. 下列哪项不是厦门的特产?A. 沙茶面B. 土笋冻C. 烧肉粽D. 龙井茶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厦门位于中国______省的东南沿海,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
答案:福建12. 厦门的市树是______,象征着厦门人民坚韧不拔的精神。
答案:凤凰木13. 厦门的市鸟是______,它在厦门的自然环境中随处可见。
答案:白鹭14. 厦门的鼓浪屿因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于______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答案:201715. 厦门的______是连接厦门本岛与鼓浪屿的重要交通工具。
答案:轮渡16. 厦门的环岛路是一条著名的______,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骑行观光。
答案:海滨景观道17. 厦门的集美学村是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______先生倾资创办的。
答案:陈嘉庚18. 厦门的南普陀寺是一座著名的______教寺庙。
中国古代文献学题库
中国古代文献学题库yms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1. 宋元之际马端临所著《文献通考》,是第一部以“文献”命名的著作。
2. 由汉代刘歆综合群书《叙录》,编写而成的一部总的图书目录为《七略》。
3. 常见的史书体裁有三种:编年体、纪传体和纪事本末体。
4. 由王钦若、杨亿编撰的,宋代最大的类书是《册府元龟》。
5. 《春秋》内、外传分别指:《左传》和《国语》。
6. 《老子》又名《道德经》,《庄子》又名《南华真经》。
7. 四部分类法是我国古典文献的基本分类方法,它起源于西晋荀勖编订的《晋中经新簿》。
8. 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著作中,最著名的是段玉裁撰写的《说文解字注》。
9. 《儒学警悟》是最早的一部丛书。
10. 唐代杜佑撰写的《通典》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专门论述典章制度的通史,被列为“政书”之首。
11. 《全宋文》是目前规模最大的断代散文总集,由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和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联合出版。
12. 明代祁理孙编写的《奕青藏书楼书目》,在经、史、子、集外又加“四部汇”一类,此为五部分类法之始。
13. 三国魏齐王正始年间(公元240-248 )在洛阳太学立了一批石经,称“正始石经”。
由于用古文、篆文、隶书三种字体书写,故又称“三体石经”。
14. 《四库全书》把集部书划分为楚辞、另憔、总集、诗文评、词曲________ 五类。
15. 以版面中线为准,版心向里对折;对折好的书面叠放在一起,在折线处粘合,用硬纸连背裹住作封面。
请问以上描述的是纸质文献的哪种形态:蝴蝶装。
16. 清代陈元龙奉康熙皇帝之命编纂的《历代赋汇》一书,共184卷,收录先秦至明代赋4155篇,是研究清以前赋体文学的重要文献。
17 .清代鲍廷博一生搜求古书,他辑刻的《知不足斋丛书》,共收书207种,781卷,包含不少久已亡佚而又复出的珍贵文献,价值甚高,影响很大。
18. 1907年5月,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仅用4块马蹄银(约合200两银子),就从王道士手中骗走了数以万件的敦煌写卷。
厦门大学图书馆危机应对的历史启示与实践——以内迁长汀为例
2021年第2期厦门大学图书馆危机应对的历史启示与实践以内迁长汀为例Ѳ徐文蕾∗㊀㊀摘要㊀以抗日战争时期厦门大学图书馆的危机应对事例为研讨对象,通过搬迁历程㊁在汀发展以及胜利复员三个方面的回顾,追溯厦门大学图书馆内迁长汀这一历史事件,归纳分析与此紧密关联的一系列举措,探寻其中蕴含的应急管理之道.厦门大学图书馆内迁长汀是危机应对的成功案例,给当下新冠疫情的应对提供诸多启益,无论是应急预案的制定㊁应急服务的开展,还是应急人文关怀的关注,都可以溯本求源,同时也为高校图书馆未来的应急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关键词㊀厦门大学图书馆㊀内迁长汀㊀危机应对分类号㊀G 259D O I ㊀10.16603/j.i s s n 1002-1027.2021.02.0161㊀引言因遭遇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厦门大学图书馆被迫随学校西迁长汀,事件全过程可被视为高校图书馆较为成功地应对突发事件的典范案例.首先,学校对当时日军入侵的情势做出了准确判断,为图书馆紧急情况下规避㊁迁移制定了具体可行的周密预案,进而把损失降至最低程度;其次,甫一迁至新址长汀,图书馆即充分发挥了 心脏 功能,迁徙与复用之间的时间差极尽其短;第三,厦门大学图书馆于抗战胜利后回迁复员,一时千头万绪却有条不紊,体现出了快速高效的处置力度.厦门大学图书馆迁汀经历联结着国运校史,虽然渐渐成为一段少为人知的往年旧事,但鉴于厦门大学特殊的校情㊁馆况,特别是新形势下各种突发危机事件,如自然灾害㊁网络攻击以及疫病暴发流行等不确定㊁难控制的特点,那段过往历史依旧可以为图书馆人提供历久弥新的宝贵经验.本文即以厦门大学图书馆内迁长汀为探讨主题,在致敬先行者的同时,深入挖掘它留给图书馆界的有益启示,以期为当下 抗疫战争 及未来图书馆的应急管理提供借鉴.2㊀厦门大学图书馆内迁长汀详情2.1㊀内迁长汀过程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厦门大学由私立改为国立,到任校长萨本栋依据«大学组织法»及现实需要进行了行政集中,使学校各部之间有机联系起来,他认为现在不是一个推诿责任的时代,所以事无大小,我都要亲为或与闻 [1].而 图书一项,实为大学命脉所寄 [2],格外受萨本栋重视.在厦门大学收归国立的过程中,内部行政人员多有更换,图书馆主任俞爽谜亦离职而去.萨本栋接手厦门大学后,为一时之计,紧急新聘一批职员,图书馆继任主任曾郭棠代行主任一职,在这样的非常时期,图书馆的内迁规划部署可以说是由学校特别是校长萨本栋统筹实施.萨氏心思缜密,甫一获知旅厦日本侨民撤退信息,即饬属将图书㊁仪器㊁标本等,以迅速等手段陆续装箱借备万一 [3].日军侵袭厦门后,厦门大学因校区处在敌我争锋的要冲,暂时迁至 万国公地 鼓浪屿,重要图书资料等一并移入.其时,国内高校大多西迁或计划迁徙西北,萨本栋秉承校主陈嘉庚的办学宗旨,以延续东南文脉为大任,在科学分析抗日局势的情况下,最终择定福建㊁广东和江西三省交界的长汀为迁避之所,利用崇山峻岭的掩护全力办学.档案资料显示,选址长汀后,萨本栋于1937年11月至翌年1月先后四次召集专题会议,详尽讨论包括图书搬运等在内的迁校议题[4].后续事实证明,这样的规划与部署,为图书设备的保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221大学图书馆学报J o u r n a l o fA c a d e m i cL i b r a r y∗徐文蕾,O R C I D :0000G0001G8142G024X ,邮箱:w l x u b b @x m u .e d u .c n.2021年第2期客观条件.1937年12月,厦门大学图书馆随学校迁往长汀, 当年厦门到长汀,要渡过鹭海㊁九龙江及十几条溪流,越过多座崇山峻岭,道路崎岖,土匪出没[5].学校最初筹划全体师生与绝大部分已经装箱的图书等物品同时起程,但后来由于车辆㊁交通等原因,只能把紧要及急需书籍先行运送,其余部分则暂时存放于鼓浪屿㊁漳州和龙岩等处,然后陆续分批次外运至新校区.其中经漳州暂存的图书仪器计有1000多箱,为保证运输途中的安全, 萨本栋先后给第七十五师司令部㊁水警第二大队部㊁福建省第六行政督察署㊁厦门海关监察署㊁厦门海关税务司㊁厦门警务司令部等十余个部门亲笔发函,请予以签发通行证并予以随行保护 [6].良苦用心换来较少失损,根据迁汀后图书馆方面的统计, 图书之不及搬运者,约计中文8000余册,西文3000余册 [7].相较之下,平㊁津㊁京㊁沪各地之机关学校,均以变起仓促,不及准备,其能将图书仪器设备择要移送内地者,仅属少数,其余大部随校舍毁于炮火,损失之重,实难计数[8].更有高校图书馆西迁途中因遭遇敌机轰炸,仅珍善本书籍损失就多达万册以上者[9].国难危情面前,厦门大学图书馆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损失较少,诚如陈嘉庚所言, 比之他省诸大学迁移,书物有丧失殆尽者则为幸多矣 [10].2.2㊀长汀时期馆藏建设与读者服务厦门大学图书馆初创之时虽有些先天不足①,但在校长林文庆的一贯重视下,经由裘开明㊁俞爽谜等专业人士前后相继开拓经营,1935年前后已获长足发展, 西文书籍,刊物之完善,据说为国内各大学图书馆所罕见 [11].又因迁移过程中损失轻微,因此具备了良好的馆藏基础.迁汀后一段时间,图书馆主任改由校秘书杨永修兼任,除了按旧例成立图书委员会外,又增设学生用书用具探划委员会,协同选购图书,处理馆务.1939年图书馆内部分设订购股,专门处理中外书刊订购事宜[12].1941年,仿效清华大学 教授治校 成例,设立以法商院院长冯定璋教授为主席,图书馆主任和其他教授为委员的学生用书划购委员会,进一步提高馆藏质量[13].经费方面,学校不仅列有图书专项经费,还设法争取各种补助款项.迁汀之初,此前中英庚款委员会补助私立厦门大学的四万元即悉数购置图书㊁订阅期刊.1940年秋,又在外汇㊁运输等极为艰困的情况下,购买中外文图书3000余册.翌年,学校争取到中英庚款委员会及教育部补助约国币46万元,其中一部分亦用来购置图书[14]. 那时在厦大图书馆里,可以看到英㊁美㊁法㊁德等国的一些期刊和西欧当年出版的图书,这使得来校参观的学者们赞叹不已[15].著名学者浦江清1942年参观了长汀厦大图书馆,他在日记中写道, 西文书,凡语言㊁文学㊁哲学㊁历史㊁医学㊁生物皆富,物理㊁化学㊁数学书亦可,而关于中国文学之书籍亦多,出意料之外. 亚里斯多德有最新之英译本[16].民国行政院政务处长蒋廷黻视察厦大后认为,长汀之厦门大学已成为当时国内最完备大学之一[17].这其中,图书馆的因素不可或缺.厦门大学图书馆在建校第二年走上正轨,制定章程,编制目录,办理借阅.1926年馆务进一步开展,1935年读者服务活动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②.毋庸讳言,内迁长汀给图书馆带来了多方位的影响,到汀伊始,图书馆仅设有书库㊁阅览室和杂志室,馆员人数也有相当程度的缩减③.随后馆舍面积迅速增辟,阅览环境大为改善.新阅览大厅建成后,分设文法㊁理学院㊁工商及西文杂志等四个阅览室.馆员也克服诸多困难,为全校读者提供必需的文献资源.更为重要的是,图书馆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依然能按时补充前沿性资料.对于这一点,萨本栋在接受采访时亦毫不讳言自豪之情, 尤以一百二十种之西方杂志,始终能源源寄到,供诸参考浏览,此恐为内地任何大学所不及 [18].因此,图书馆成为绝大多数学生课余时间的光顾之所,以至常常开馆即告满座, 后至者往往向隅 [19](85).在此基础上,图书馆还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读者服务,如对普通读者延长开放时间,每天7点开馆,全日开放;调整借阅规则,每本书只能借阅1小时,后面无人借阅才可以续借[20];321①②③1921年厦门大学建校时,图书馆只是隶属于教务处的 图书课 ,藏书不过500余册,第二年始独立而为 图书馆 .1926年图书馆设办公室㊁阅览室和书库等三部分,其中阅览室分学生阅览室㊁教员研究室和阅报室,书库包括中西文书库.1935年俞爽谜入主图书馆,秉持 图书馆是活用的而非保管的 的理念,在读者服务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厦门大学校史资料»(第2辑)和«厦门院系馆所资料简史»皆提及迁汀前图书馆工作人员人数,一说为9人,一说为11人,而据厦门大学1938年度教职员名录,图书馆职员加主任共6人,因此无论采取上述哪一种说法,大幅度的人员缩减都是不争的事实.2021年第2期为便利教授研究,特辟中国文学㊁历史㊁教育㊁商业㊁经济五个研究室;编制«国立厦门大学教育系各科战时补充教材研究参考书目及论文索引»,为教学提供精准服务;采购战时读物,宣传抗日救亡运动;特定时间面向长汀当地民众开放图书馆,服务当地,开启民智.在这前后或同时,计划整顿书库;弃用造成较多讹误的王云五中外图书统一分类法,采用更适应中国图书馆界的皮氏编目系统,重新编制图书目录,等等[19](86).凡此种种,足见厦门大学图书馆于战事危情下的从容应对,体现出了高度的敬业精神与专业水准.2.3㊀抗战胜利后复员与回归抗战胜利后,厦门大学图书馆在学校的部署下,积极参与到复员回迁筹划实施工作中.厦门大学在接获胜利消息数日后即改应变委员会为复员委员会,又在厦门设立驻厦复员办事处,并特别将1945学年设为 复员年 ,一切工作以复员为中心.学校一方面成立了留存鼓浪屿厦大校产清查委员会,清查包括图书在内的各类校产;另一方面,专门设置图书馆复员工作组,由教务长谢玉铭担任召集人,时任图书馆主任陈贵生作为工作组成员之一,负责整理长汀校区图书馆图书资料,准备回迁厦门本部校区;此外,还计划复员前后继续大量征购中外书刊,充实馆藏资源.由于厦门大学本部校区当时仍被用作日本战俘集中营,加之校舍损毁严重,因此一年级新生先行于鼓浪屿开课,学校暂时借用英华中学百友楼,设立图书馆鼓浪屿分馆,以保证所有读者都可以享受到相应的文献资料借还阅览服务[21].与此同时,学校又派员到有关单位,清查㊁回收厦门沦陷期间散失的图书资料,但因战火殃及,前此留存的图书大都毁损,报纸则损失殆尽.1946年6月,厦门大学图书馆复员返厦正式启动,当时«江声报»㊁«中央日报»(福州版)①等报纸对这一过程皆有报道.厦门大学与漳龙汽车公司签订合约,专派卡车五百五十辆搬运仪器图书.由于当时长汀通往漳州的公路只修到水潮,故学校决定将整个运程分成陆路 溪流 海路三段进行,而在陆路与溪流之间一段路程,还需要雇用挑夫周转.为处理交接运送事宜,厦门大学特在水潮与漳州两地设立复员接运站,由校长汪德耀聘任学校教师数人分别担任两个接运站的主任和指导员,指定学生数人为助理员,凡图书等自长汀运达水潮㊁漳州时,凭总务处或长汀办事处运单点收,如有件数不符㊁封条脱落或破损之类情况发生,责成押送承运人员,并立即报告长汀主管机构[19](222).接运办法制定详密,运送过程中虽水陆辗转,几经周折,最终陆续抵达厦门校区,以群贤㊁集美两楼为书库和阅览室,复员工作至此完成.统计数字显示,当时藏书量总计9万余册,书籍种类和藏书结构比之迁汀前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复员结束不久,厦门大学图书馆即向重庆㊁上海和海外订购中文报纸杂志100余种,英㊁法㊁德三国著名杂志刊物近300种,重要图书1500余部,以及其他教学参考用书等若干[22],全力投入到支持教学与科研之中.截至1946年底,中西文图书杂志总数已有95875册之多[23].3㊀厦门大学图书馆危机应对启示与实践②3.1㊀制定应急预案,系统应对危机2006年,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F e d e r a t i o n o f L i b r a r y As s o c i a t i o n s a n d I n s t i t u t i o n s ,I F L A )保存保护中心发布了«灾害预防手册»[24],哈佛大学㊁斯坦福大学和耶鲁大学图书馆则根据不同的危机制定了具体解决方案[25],这说明,制定应急预案已成为高校图书馆的一个重要指标.不可否认的是,国内高校图书馆在这一领域普遍存在薄弱环节.厦门大学图书馆曾有内迁长汀的宝贵经历,当时虽无应急管理的概念,但这并不妨碍它作为一个几近完美的范例而存在.世易时移,如今高校图书馆所面临的局势更为复杂,特别是厦门大学 一校两国三地四馆 ③的特殊格局,在应急管理方面平添许多变数.因而,在长汀经验基础上,制定系统的应急预案势在必行.具体而言,预案首先应与学校相关部门无缝对接,这样危机发生时才有可能争取到最大的支持.纵观内迁长汀以至复员返厦的全过程,可以发现图书馆一直与学校同荣辱共进退,无论是内迁前的图书文献装箱发运,还是在汀期间的馆舍改造㊁421①②③1941年由«福建民报»改名而来.本章节未标注数据和内容参见知网 2020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与创新应用高级研修班 课程:图书馆疫情期间的运行与服务 以厦门大学图书馆为例.主讲人,厦门大学图书馆馆长钞晓鸿.所谓 一校两国三地四馆 ,是指厦门大学独特的分校(区)制度,厦门本部与马来西亚分校㊁漳州嘉庚学院分属两个国家,三个地方;翔安校区德旺图书馆㊁马来西亚分校图书馆与嘉庚学院图书馆呈鼎足之势,隶属于本部总馆或保持业务往来.2021年第2期馆藏建设,抑或返厦前后图书资料的再次整理搬运,图书馆的运作都嵌入到学校的总体规划之中.这是此次危机应对得以成功的原因之一,也是它给后来者的重要启示.而在当今全球化大背景之下,图书馆应对危机的平台已经从所在学校扩展到全国乃至全球图书馆界,图书馆单打独斗的时代成为过去,图书馆及相关行业联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厦门大学图书馆作为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中心成员馆㊁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及福建省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在制定预案时还应充分参考其他机构图书馆尤其是发达国家高校图书馆的危机预案,以便联合起来提高危机处理的工作效率.此次新冠疫情发生前后,厦门大学图书馆从元月24日起先后召开4次馆长办公会议,紧密配合学校防疫计划,并视疫情发展,制定了一系列应急措施.包括指定专门人员提前采购防疫物资;关闭图书馆所有边门,只留一个进出通道,所有人员体温检测入馆;本着 图书馆暂时关闭,服务永不停止 的原则,与C A R S I 平台㊁数据库商㊁超星数字图书馆等机构密切合作,推出以线上为主的教学科研服务;利用疫情客观造成的前所未有的空档期,加强内部建设,组织人员进行图书除尘㊁消毒㊁清点和维护,等等.这些措施,既保护了员工,也获得读者好评.厦门大学图书馆已在网页公布了消防细则,跟厦门市消防局亦屡有合作活动,防台风预案也在历年 台风季 的考验中逐步完善①,经过此次疫情的冲击,危急意识深入人心,目前需要做的是把这些整合起来,吸取相关机构的有效经验,制定一个综合而又全面的危急预案,并在危机发生时及时寻求多方支持,系统应对危机.3.2㊀培养应急服务能力,拓展服务模式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应急服务是应急管理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长汀厦大图书馆外在环境极端艰困,但仍给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因而不仅在当时好评不断,其后更化作鲜活的记忆,在不同的场合被频频提起, 尤其图书馆藏书的丰富,更非疏迁西南各大学所能望其项背[26].以长汀时期校友刊物«厦大通讯»文章为基础的词频统计显示,图书(馆)成为校园设施类高频词,远高于其他同类词语[27],可见当时厦门大学图书馆认同度之高.厦门大学 南方之强 的美誉即由长汀时期叫响,图书馆无疑是一个加分项,应急服务的重要性于此可见一斑.但在科学技术昌明进步,读者需求日益多元化㊁个性化的今天,长汀那种传统的单纯纸本文献服务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使用者的需要.服务模式的多元化㊁服务内容的高科技含量成为新常态,应急服务标准也因此水涨船高,相应地对图书馆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虽在中国被有效遏制,但却于欧美等国家地区肆虐逞凶,如何让文献传输㊁课程直播及各种服务跨越千山万水,及时抵达图书馆的使用者,一时成为前所未有的考验.厦门大学图书馆响应学校要求,首先在图书馆原有M o o d l e 网络教学平台的基础上,优化升级,推出S P O C 平台;同时组建平台服务推广小组,先后发布三版平台使用手册,并开展线上培训,小组成员则加入学院教师网络授课技术支持群,即时解答平台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各类问题,协助学校如期开设研究生课程.开课以来,日均使用量超过4000人次.其次,利用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已有品牌 i 学堂 ,推出专题系列讲座«文献检索与论文编辑»,每期除主讲人外,另设2到3名助教,协助教学活动全方位开展,主题包括馆藏文献的检索与获取㊁文献管理软件导用㊁毕业论文编辑与排版,既回应各专业学生的共同需求,又密切契合特定阶段的毕业生群体需要[28].最后,闭馆之初即面向所有读者推出纸本文献预约外借服务,网上申请,指定地点统一办理外借手续,在最大限度满足读者需求的同时尽量减少人员聚集与接触,至4月21日已为400名读者外借图书近4000册.这些线上服务为主的措施,拓展了应急服务模式,图书馆因此主动出击到了教学前线,在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显而易见,以上种种已经全面展示了未来应急服务的新领域㊁大方向.3.3㊀顺应时代潮流,注重危机人文关怀如果说 图书馆之所以能成为图书馆,之所以能在历史的长河中发展至今,在社会上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坚不可摧的图书馆人文关怀 [29].那么,在应急管理期间,高校图书馆尤其需要践行人文关怀.因为危机发生后,研究人员或团体对相关文献信息特别是二次㊁三次文献的需求应时而生,以研究攻关或为决策部门提供理论支持;多数普通读者,无论是舍图书馆无他的刚性需求还521①厦门大学地处亚热带,背山面海,每年5 10月台风季,都会有强风暴雨,这是图书馆自建馆以来一直需要面对的危机.2021年第2期是危机压抑下的心理需要,都亟须得到有效的回应.对前者,如何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以敏锐的职业眼光和长期以来形成的信息素养,先行收集㊁整理㊁加工文献资料,以便专题研究;对后者,如何精确识别这些缓急不一的文献需求,并给予相应服务,是未来图书馆应急管理的重点所在.如前所述,长汀时期的厦大图书馆在这方面已有所践履,如根据实际需要设立教授研究室,延长开放时间等.受惠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文关怀突破时空限制呈现出别样的时代色彩.在这次 抗疫战争 中,厦门大学图书馆为尽可能照顾到读者的不同需要,推出了一系列线上服务,除前面所述协助研究生教学㊁专题讲座外,同时开展线上文献传递㊁科技查新㊁成果证明与知识产权服务,以满足读者特别是教学科研人员的应急需求.数字资源方面,与信息网络中心合作,在全力保障校外V P N 访问图书馆资源的前提下,通过2019年加入的C A R S I 平台开通C A R S I 认证服务,让校外读者使用厦大身份即可直接访问12个主要常用数据库,此举走在全国高校图书馆前列①,给因疫情滞留天涯海角的读者带来诸多便利.不仅如此,还开创性地推出了 数据库问题申报 特色服务,建立纠错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读者的文献获取问题.而数据库试用与读者推荐服务,在特殊时期有效地拓展了图书馆资源,也直面读者需求,反馈良好.最后,图书馆还联合研究生院㊁教务处,持续推送 战 疫 书单 [30];与超星数字图书馆共同推出21天共读之旅 阅读推广活动;阅读推广活动自有品牌 书香满园庭 亦从线下转为线上,与读者一起走入心灵之旅,共克时艰.但总体而言,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深度文献服务仍显不足,对在职图书馆员工的心理干预亦尚未正式提上工作日程②.哈佛大学图书馆的危机预案即提出要重视灾难发生时员工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31],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危机人文关怀才名副其实,也应成为厦门大学图书馆勉力追求的目标.4㊀结语综上所述,厦门大学图书馆在危机应对方面拥有可资借鉴的辉煌历史,从被迫内迁到胜利复员,时间长达八年之久,于艰困之中倾力助学,浴火重生,在图书馆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无论是图书馆在危机应对中的角色定位,还是危机期间的读者服务,都可以给后来的应急管理以有益启示.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高校图书馆所面临的局势会更加复杂多变,厦门大学图书馆如何基于校情馆况,超越昔日的荣光,既有赖于长久以来的资源积累,更取决于现在开始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即制定全面系统的应急预案,培养应急服务能力,注重应急人文关怀,如是则再度书写华美篇章可以期待.参考文献1㊀周辨明.厦大迁汀两年来之变化[J ].唯力旬刊.1939,2(7-8):37.2㊀萨本栋致中英庚款负责人杭立武函件.续请中英庚款[A ].厦门大学档案馆,卷宗目录号:040-56.3㊀旅汀厦门大学同学会出版委员会编.一年来的本校[J ].厦大通讯,1939,1(1):5.4㊀厦门大学校务会议记录(一).请拨迁移补助费[A ].厦门大学档案馆,卷宗目录号:055-20.5㊀洪永宏.厦门大学校史:1921-1948(第一卷)[M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161.6㊀石慧霞.萨本栋传 民族危机中的大学校长[M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5:70.7㊀厦门大学同学会出版委员会.母校迁汀之后之图书馆[J ].厦大通讯,1940,2(3-4):15.8㊀教育年鉴编撰委员会.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第一编)[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48:10.9㊀李超.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图书馆事业的摧残[J ].山东图书馆季刊,2005,96(2):12-15.10㊀陈嘉庚.南侨回忆录[M ].新加坡:南洋出版社,1946:263.11㊀郑廷璋.对于本校图书馆之几点意见与愿望[G ]//国家图书馆.近代著名图书馆馆刊荟萃:第20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125-128.12㊀陈营,陈旭华.厦门大学组织机构沿革暨教职工名录[G ]//厦门大学校史编委会.厦门大学校史资料:第5辑.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18.13㊀孙敦恒.萨本栋传[G ]//陈武元.萨本栋博士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244.14㊀洪永宏.厦门大学校史:1921-1948(第一卷)[M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205.15㊀蔡启瑞,黄厚哲,陈碧玉,等.萨本栋与厦门大学[G ]//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文化资料丛刊:第8辑.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4:46.16㊀浦江清.清华园日记 西行日记[M ].北京:三联书店,1999:199-200.621①②厦门大学是继北京大学之后第二所开通C A R S I 认证服务的高校.厦门大学图书馆在疫情期间针对本馆离退休人员特别是空巢老人开展了一系列服务,参见随会系统直播:厦门大学图书馆战疫 专题微党课,h t t p s ://p r i v a t e .s u i m e e t i n g .c o m /s h a r e /j/1837834093.。
中国古代书院藏书考论
第37卷第5期2021年5月商丘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SHANGQIU NORMAL UNIVERSITYVol.37 No. 5May 2021中国古代书院藏书考论吕艳(枣庄学院学报编辑部,山东枣庄277160)摘要:藏书对铸就中国古代书院的文化生态意义重大,书与书院在文化场域上具有互认与同 构的关系,因栽道与传道的良性互动确立了书院藏书的公器价值。
书院藏书楼的建筑既体现了中 国古典园林和宫室建筑的审美风格,又富有人文意境。
藏书楼多层化的建构风格和立体化的空间 布局适应了藏书的保护需求;书院藏书细致周到的管理条规和秩序流程,不仅为书院藏书的高效致 用提供了切实的保障,也为中国图书管理意识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参照。
而且书院藏书在 理念、形式和方法层面也赋予现代图书馆学以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书院藏书;文化场域;书楼建制;藏书规条中图分类号:G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3600(2021)05 -0064 -06一、书的源流与古代藏书体系中华文明承载久远,以文载道、明史的传统殷商 时代就已确立,甲骨学研究发现,殷商甲骨的埋藏都 较为集中,且骨体多见凿孔,利于穿编,这些甲骨史 料是中国最早的书迹,是图书的早期形态。
中国古 代的藏书意识也由此而生。
“早在公元前十三世纪 的殷商时代,王室已设专职史官负责整理和保存甲 骨卜辞,这是图书馆的雏形。
周、秦时代是古代图书 事业的创始阶段,周朝承夏、殷二代,设置国家图书 机构和职官,是为官府藏书之始。
藏书处有天府、盟 府、策府、周府、藏室等称呼,按《周礼》规定,由大 史、小史、内史、外史、女史分工负责收藏图书。
”m 春秋时期各国均有史官记事,据《史记》记载,秦朝 设御史大夫管理国家重要典籍,宫廷藏书有石室、明堂、金匮、周室四处;西汉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广开献书之路,兴建了麒麟阁、天禄阁、石渠阁三座 皇家藏书阁,确立了国家典藏制度,东汉亦有东观、兰台等藏书处所;隋朝的藏书之所是洛阳的观文殿;唐朝于秘书省、弘文馆、史馆、集贤馆藏书,此外丽正 书院和集贤书院也有部分藏书;宋代最初藏书于史 馆、昭文馆和集贤院,此后三馆合并建崇文馆以藏书。
厦门文史资料篇名索引
引言“文史资料”是1959年在周恩来总理的倡议下,全国政协一些有过特殊经历的老同志,将自己亲历过的往事记载下来,辑录成反映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文化、宗教、人物和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内容的连续出版物。
之后,各地政协纷纷效仿,组织编辑出版各地的文史资料。
由于“文史资料”具有较强的地方性特色和一定的史料价值,历来受到文史工作者的青睐,也成为图书馆利用率较高的地方文献之一。
为集中展示厦门地区各政协编辑出版的“文史资料”,使其为当地的历史研究、人文研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流通服务部组织编辑了《厦门地区文史资料篇名索引》以方便读者检索利用。
本期将登载《厦门文史资料》的部分篇名索引(按篇名的汉语拼音音序排列),以后将以连载的形式陆续登出《鼓浪屿文史资料》、《集美文史资料》等,以飧读者。
厦门文史资料篇名索引(流通服务部曾淑慧)A安达银行厦门分行的内情黄河源第1辑录 1963.3 P46澳水乡许氏兴衰记略许少芬陈玉琮第23辑 2000.10 P234B百年来的闽南基督教会吴炳耀第13辑1988.4 P76便利轮惨案述略洪卜仁第2辑 1963.8 P114博文斋及其唱本罗时芳第10辑 1986. 9 P127C参与接收厦门日军投降琐记任仲泉第17辑 1990.12 P160操纵厦门航业的六和船务公司刘丕辉第11辑 1986.12 P104插队岁月——“神药”舒婷第22辑 2000.10 P95插队岁月——二支深受群众欢迎的宣传队陈楷中第22辑 2000.10 P149插队岁月——厦门知青中的体育人才陈楷中第22辑 2000.10 P146插队岁月——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在武平的情况回忆梁志进事业第22辑 2000.10 P153—169陈文麟自英架机返厦经过洪卜仁第19辑 1992.8 P172城内马房口一段小史常家枯第23辑 2000.10 P229从“刼收”到解放(上篇)刘浑生第4辑 1983.7 P78从解放前中国银行的侨汇存款看华侨所蒙受的损失(资料)第9辑 1985.11 P151从两件小事看巨变许霖第22辑 2000.10 P13D大中路的日本御料理士钰第19辑 1992.8 P161代课陈元麟第22辑 2000.10 P112党领导厦大的护校斗争樊建平第8辑 1985.5 P29邓颖超同志在全国政协第四次全国文史资料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第7辑 1984.11 P1帝国主义对鼓浪屿的殖民统治——(一)帝国主义统治鼓浪屿的体系第16辑 1990.4 P114 帝国主义对鼓浪屿的殖民统治——(二)帝国主义之间的权力争夺第16辑 1990.4 P118 帝国主义对鼓浪屿的殖民统治——(三)欺压中国人民的帝国主义分子第16辑 1990.4P133帝国主义对鼓浪屿的殖民统治——(四)鼓浪屿人民的反帝浪潮第16辑 1990.4 P138 帝国主义对鼓浪屿的殖民统治——(六)工部局的财政与税收第16辑 1990.4 P152 P133东南日报关于鼓浪屿公共租界事件的新闻报道(选辑)第16辑 1990.4 P186E扼住命运的喉咙曾汉中第22辑 2000.10 P99二十年代厦门进步报刊概述刘正英第20辑 1994.1 P63F奋飞蓝天写华章林沙第23辑 2000.10 P246浮云掩月佳节黯然P89 第21辑1994.12 P129福建经济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的兴亡陈纹藻第13辑 1988.4 P63福建厦门五通民用航空学校始末何丙仲第5辑 1983.12 P85福民小学校史叶更新第19辑 1992.8 P121G各国历任驻厦领事名单第16辑 1990.4 P98工部局1903年至1940年收支一览表第16辑 1990.4 P91工部局的《律例》、巡捕及其罪行第16辑 1990.4 P143工部局的财政与税收第16辑 1990.4 P152工部局组织系统第16辑 1990.4 P88公共地界的保甲制度第16辑 1990.4 P170公共租界鼓浪屿——(一)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大门第16辑 1990.4 P1公共租界鼓浪屿——(二)鼓浪屿沦为公共租界的经过第16辑 1990.4 P5 公共租界鼓浪屿——(三)帝国主义的统治机构第16辑 1990.4 P18公共租界鼓浪屿——(四)中国官方机构与民间社团第16辑 1990.4公共租界鼓浪屿——(五)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基地第16辑 1990.4 P31公共租界鼓浪屿——(六)民族工商业和交通运输第16辑 1990.4 P39公共租界鼓浪屿——(七)外国教会、医院、学校和报刊第16辑 1990.4 P41公共租界鼓浪屿——(九)慈善机构第16辑 1990.4 P65公共租界鼓浪屿——(十)前赴后继的反帝斗争第16辑 1990.4 P67公共租界时期的鼓浪屿张镇世等第三辑 1980.12 P1古木新花更芳馨杨杨第10辑 1986. 9 P52鼓浪屿的一次反帝斗争叶清泉第1辑 1963.3 P32鼓浪屿工部局律例第16辑 1990.4 P79鼓浪屿公共租界事件始末赵家欣第16辑 1990.4 P178鼓浪屿会审公堂陈建盛第14辑 1988.11 P27鼓浪屿沦为公共租界的经过余丰张镇世曾世钦第二辑 1963.8 P76鼓浪屿难民机构和国际救济会陈冰玲第12辑 1987.7 P52鼓浪屿人民会堂前身“三一堂”建筑始末前厦门市政协委员朱鸿谟口述叶更新整理第7辑 1984.11 P108鼓浪屿日光岩时刻张振世杨纪波叶更生搜集第5辑 1983.12 P91鼓浪屿山水地名考张振世绿风合编第3辑 1980.12 P164鼓浪屿为何名『鼓浪』丝已第7辑 1984。
地方古籍文献深度开发研究——以厦门市图书馆为例
《 川 陈 氏族 谱 集 成 》 由清 陈有 文 编 , 印本 , 过 颖 , 石 通
17 1
21 0 2年 1月
情 报 探 索
第 1 ( 11 ) 期 总 7 期
深度 开 发 , 为 厦 门分 派 台湾 的支 派 记 载 , 是 为此 被选 中参 加 由福 建省 考 古博 物 馆学 会 、福 建 省 闽 台交 流 协 会 和 台南 市 各 省 市 同乡 会 主 办 在 台南 市 吴 园 的 “ 两岸 宗 亲 交流 和 姓 氏族谱 展 ” 。成 为闽 台两 地 源流 的历史 见 证 。 吕世 宜 为 台湾 金石 学 宗 师 ,曾在 漳 厦 、金 台讲 学, 曾是 台湾板 桥 林 家的私 塾 先生 。 台湾 很早 对他 就
象, 具有 相 当 的 出版价 值 。蔡 献 臣 的《 白堂稿 》 林 清 、 树梅 的《 啸云诗 文 钞 》 多部 点 校诗 文 集 尚在 积极 工 等 作中, 即将 面世 。 223 编纂 厦 门古代 文 献 书籍 .- 我 馆 陈 峰 副馆 长在 《 门图 书 馆 声 》 厦 连载 《 门 厦 古代 文 献初 考 》 的基础 上 , 参稽 博考 所 辑 之材 料 , “ 旁 征 博 引前 人 之研 究 ” ]深 化 内容 , 选 篇 幅 , l, 2 精 添增 评 介 内容 , 用 书话 文体 , 成 《 门古 代 文 献 》 书 , 采 辑 厦 一
有 效 补充 。 111 澄 清地 方史 实 ..
但 在施 琅 研究 会 成立 之前 , 们普 遍认 为 他是 贰 臣 , 人 缺 少 民族气 节 。 读者 叶 昌澄是 退休 干部 , 在厦 门图书 馆 查 阅施 琅 的材 料过 程 中 , 随着 不断 深人 了解 。 生 萌 了组 织建 立施 琅研 究 会 的想 法 。现在 这个 研 究会 已 成 为 一个 学术 研究 机 构 :而对 施 琅在 统一 台湾 中的 贡献在 厦 门 已深为人 们所 认 同 。
历史文献学考试题
历史文献学考试题1.蝴蝶装中国古代的装帧形式之一.五代到宋盛行。
雕版印刷的特点是一页一版.蝴蝶装就是将每一张印刷页有字的一面依中缝向内对折,然后把折叠好的一叠单页牢牢地粘到裹背纸上,再将这张纸的外面包上一层硬纸,就成了一册蝴蝶装的书。
这种装订形式,对折过的两个单页看起来很像蝴蝶的两个翅膀,故名.宋版书除佛经外,基本上采用蝴蝶装。
2.校勘四法校勘四法,即陈垣总结的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和理校法。
对校法:就是用同一部书的不同版本来对勘。
其方法要求先选择一个适当的版本做底本,然后用其他异本逐字逐句地进行校勘,并记其异同。
本校法:没有获得异本可供校勘,或异本无校勘根据可寻,而对所校之书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深入的研究,通过对本书的思想旨趣,对本书中同类内容记载的乖迕情况,对上下文义的相舛情况,对章节文法结构的矛盾情况进行前后互校,归纳分析,考证异同,以校正谬误。
本校法有很强的考证性质。
运用它应该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认真把握全书内容及主旨,不能臆断是非,随意地以此校彼,要有严谨负责的态度.他校法:他校法中所言的他书,是指除了所校勘的本书及其注疏以外的各种与本书相关的典籍类书。
具体来说,他书引用本书作为思想理论资料或历史资料,其文辞内容相同或大致相同,那么它们均是他书中可以作为校勘本书的依据。
用他书校本书,通常是在对校法和本校法不能取得校勘证据的情况下所采用的方法,他能够解决对校法和本校法不能证明的疑误。
理校法:理校法是在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不能有效地校勘古籍的条件下,依靠相关知识分析考证古籍文辞正误的校勘方法。
理校法中个人主观因素作用很大,但是也有客观因素,而这样的理由来自与书中疑误相关的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史学、文学等知识。
3。
类书类书是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按照内容和性质编排,便于寻检、征引的工具书。
类书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由于它博采四部,且分门别类,所以便于查找各种资料,对于考索事物源流、校勘、辑佚都有很大意义。
吉林市图书馆藏明柯维熊本《史记》的递藏源流考略
吉林市图书馆藏明柯维熊本《史记》的递藏源流考略《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史书之一。
所谓的“明柯维熊本《史记》”,指的是明代柯维熊所藏的版本。
这个版本在吉林市图书馆中被珍藏,是吉林市图书馆馆藏中的珍品之一。
本文将为你详细介绍《史记》的版本流传及吉林市图书馆所藏明柯维熊本《史记》的递藏源流考略。
关于《史记》的版本流传,其实历史上的《史记》版本众多,有“纸本《史记》”、“石刻《史记》”、“竹简《史记》”等多种版本。
而“柯维熊本《史记》”则是明代柯维熊所藏的版本,这个版本在明代以后一直得到重视并传承下来。
柯维熊是明代著名的藏书家、书法家,他所藏的书籍在当时就颇有名气。
柯维熊本《史记》的版本不仅在版本学上有其独特的价值,也在版本流传方面有其特殊的历史意义。
我们将针对《史记》柯维熊本在吉林市图书馆的递藏源流进行考察。
事实上,吉林市图书馆的明柯维熊本《史记》是经过一系列曲折的递藏过程而来的。
吉林市图书馆的这个版本最初是由一位名叫李明的学者所藏。
李明是一位早期的中国古代文献研究者,他在清代时收集了大量的古籍文献。
而后,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他的后人将这个版本捐赠给了吉林市图书馆。
吉林市图书馆能够珍藏这个版本,实属机缘巧合之事。
我们将思考吉林市图书馆明柯维熊本《史记》的递藏源流背后所蕴含的意义。
这个版本的递藏源流充分展现了古籍文献的传承与保存之道。
古籍文献的传承并不是简单的个人收藏所能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更大的社会力量来支持和保护。
这个版本的递藏源流体现了吉林市图书馆在古籍文化保护与研究方面的重要角色。
吉林市图书馆一直以来都致力于古籍文献的收藏、整理和研究工作,通过这个版本的递藏源流,可以看出吉林市图书馆在这方面的重要贡献。
这个版本的递藏源流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古籍文献的珍贵性。
古籍文献是中国文化的根基和灵魂,它们的保存和传承对于我们今天的文化认同和自身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吉林市图书馆所藏明柯维熊本《史记》的递藏源流考略,不仅是这个版本历史学、文化学价值的具体呈现,同时也反映了古籍文献的传承与保护意义,以及吉林市图书馆在文化传承方面的重要作用。
【文献学】中国古代文献学题库
中国古代文献学题库yms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1.宋元之际马端临所著《文献通考》,是第一部以“文献”命名的著作。
2. 由汉代刘歆综合群书《叙录》,编写而成的一部总的图书目录为《七略》。
3.常见的史书体裁有三种:编年体、纪传体和纪事本末体。
4.由王钦若、杨亿编撰的,宋代最大的类书是《册府元龟》。
5.《春秋》内、外传分别指:《左传》和《国语》。
6.《老子》又名《道德经》,《庄子》又名《南华真经》。
7.四部分类法是我国古典文献的基本分类方法,它起源于西晋荀勖编订的《晋中经新簿》。
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著作中,最著名的是段玉裁撰写的《说文解字注》。
9.《儒学警悟》是最早的一部丛书。
10. 唐代杜佑撰写的《通典》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专门论述典章制度的通史,被列为“政书”之首。
11. 《全宋文》是目前规模最大的断代散文总集,由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和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联合出版。
12.明代祁理孙编写的《奕青藏书楼书目》,在经、史、子、集外又加“四部汇”一类,此为五部分类法之始。
13.三国魏齐王正始年间(公元240-248)在洛阳太学立了一批石经,称“正始石经”。
由于用古文、篆文、隶书三种字体书写,故又称“三体石经”。
14.《四库全书》把集部书划分为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五类。
15. 以版面中线为准,版心向里对折;对折好的书面叠放在一起,在折线处粘合,用硬纸连背裹住作封面。
请问以上描述的是纸质文献的哪种形态:蝴蝶装。
16.清代陈元龙奉康熙皇帝之命编纂的《历代赋汇》一书,共184卷,收录先秦至明代赋4155篇,是研究清以前赋体文学的重要文献。
17.清代鲍廷博一生搜求古书,他辑刻的《知不足斋丛书》,共收书207种,781卷,包含不少久已亡佚而又复出的珍贵文献,价值甚高,影响很大。
18.1907年5月,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仅用4块马蹄银(约合200两银子),就从王道士手中骗走了数以万件的敦煌写卷。
厦门大学图书馆古籍日记书目
厦门大学图书馆古籍日记书目题名作者索取号册数版本张謇日记(清)张謇撰921/113.4 十五册(第10,15--28册) 1962年江苏人民出版社据南通张氏存本影印汪悔翁乙丙日记三卷(明斋丛刻) (清)汪士铎撰(清)邓之诚辑录921/314.5 一册1935年铅印本德门公手书日记附徐研渔先生笔记(耕荫丛刊之一) (清)汪德门撰951.027/372 一册1923年苏州华兴书局铅印本李朝实录(19) (燕山君日记) 951.9/404(19) 一册学习院东洋文化研究所刊昭和33李朝实录(32) (鼎足山本光海君日记第一)951.9/404(32) 一册学习院东洋文化研究所刊昭和37 新俄学生日记(俄)N.ognyov著林语堂、张友松合译891.78/2747 一册上海春潮书局1929新俄学生日记G,Yghou著丹岑译891.78/274.71 一册上海光华书局1929古城末日记徐培仁译853/284 一册群学书店1947 苏常日记瞿元霖撰921/661 一册1933--1935年长沙瞿氏丛书本李文清公日记十六卷(清)李棠阶撰817/400 十六册1915年石印本流浪少女的日记吴似鸿815/122.61 一册现代书局1934使蜀日记五卷孟超然(清)撰817/104.4 一册清嘉庆二十年陈寿祺冯缙校刻本,《亦园亭全集》本使粤日记二卷孟超然(清)撰818/104 一册清嘉庆二十年刻亦园亭全集本缘督庐日记钞十六卷(清)叶昌炽撰817/446.8 十六册1933年上海蟫隐庐石印本罗景山台湾海防并开山日记(清)罗景山撰355.47/606 一册石印本简园日记存钞刘颐撰412.2/727.1 一册1954年石印本理堂文集十卷诗集四卷日记八卷外集一卷附录一卷(清)韩梦周撰812.8/444.2 九册清道光四年静恒书屋刻本理堂文集十卷外集一卷诗集四卷日记八卷(清)韩梦周辑812.8/444.74 九册清道光三至四年静恒书屋刻本孙大元帅东征日记古应芬322.19/400 一册民智印刷所1926疯人日记(小说月报丛刊第20种) 小说月报社编辑808/900(20) 一册商务印书馆1925袁小修日记(遊居柿录第一至十三卷) (中国文学珍本丛书·第一辑第1种) (明)袁中道著810.8/506.1(1) 一册上海杂志公司1935大会参观日记三卷乐嘉藻编069/224/(3-5) 三册1921年直隶实业厅排印本请缨日记十卷(清)唐景崧撰921/006 六册1979年影印台湾布政署刻本郭天锡手书日记(元)郭界撰921/076 一册1958年影印本清麓文集二十三卷日记五卷(清)贺瑞麟撰812.8/461 二十二册清光绪二十五年刘传经堂刻本越缦堂日记(清)李慈铭撰920/404 五十一册(十一函) 1920年影印本越缦堂日记补(清)李慈铭撰920/404.1 十三册(三函) 1936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本荀学斋日记五集(清)李慈铭撰920/404.11 九册1988年北京燕山出版社影印本西山日记二卷(明)丁元荐撰812.7/101.1 二册抄本使蜀日记一卷(清)郭尚先撰817/079 一册清同治七年郭篯龄刻本庸叟日记精华三卷(清)赖清键撰丘复摘录818/573 一册1933年潮安梁丽新铅印本燕程日记(清)程穆衡撰915.1441/262 一册抄本英轺日记十二卷(清)固岘子、载振撰910.4/435 四册清光绪二十九年上海文明书局铅印本西輶日记四卷印度札记二卷(清)黄楙材撰910.8/444 一册清光绪年间新阳赵元益刊本许文肃公外集五卷外集附录一卷书札二卷日记一卷首一卷(清)许景澄撰812.8/086 四册1920年铅印本使闽豫日记瞿鸿禨撰921/663 一册1933年铅印长沙瞿氏丛刊本桐城吴先生日记十六卷(清)吴汝纶撰041/263 十册1928年莲池书社本味水轩日记八卷(明)李日华撰080/721.1 四册1923年吴兴刘氏刻《嘉业堂丛书》本愚斋存稿一百卷首一卷末一卷东游日记一卷(清)盛宣怀撰353.06/533 五十一册(十三函) 1939年刻本翁文恭公日记(清)翁同和撰817/807 四十册(十函) 1925年上海涵芬楼影印本使西日记二卷(明)都穆撰915.1/472 一册1959年北京中国书店据明嘉靖刻本影印天目游记一卷旬日纪游一卷汤山修禊日记一卷(《晨风庐丛刊》本) 周庆云辑915.104/770 一册民国吴兴周氏梦坡室刻本蜀輶日记四卷(清)陶澍撰915.1220/220.5 二册清道光七年刻本湘绮楼日记(清)王闿运撰920/107 三十二册(八函) 192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铅印本涧于日记(清)张佩纶撰920/113 十四册(三函) 民国张氏涧于草堂影印本曾文正公手书日记(清)曾国藩撰923.41/806.1 四十册清宣统元年上海中国图书公司石印本西行日记三卷(清)赵钧彤撰吴丰培校订915.1101/498 二册1943年吴江吴氏辑刊铅印《边疆丛书续编》本东美调查日记乐嘉藻编069/224/(15) 一册1921年直隶实业厅排印本学古堂日记(清)雷浚、汪之昌辑080/103.7 十五册(六函) 清光绪十六年刊二十二年续刊本厌倦的故事(录自一老者的日记) 契霍夫著徐培仁译I512.44/281.1 一册上海红叶书店1930避乱中之日记921/302 二册手稿本。
鲁迅先生与图书馆 - 厦门市图书馆
鲁迅先生与图书馆(厦门大学朱立文)鲁迅先生是我国划时代的历史人物之一,毛泽东同志给予很高的评价,称“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已为众人所知。
而在他从事文学活动之前,曾主持图书馆工作,还是位出色的图书馆事业家,同时也是位自觉读者与义务馆员。
(一)图书馆是社会文化教育科学发展的历史产物,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文化悠久,文献丰富。
古代周朝就设有“守藏室”,由资深学者老子(李耳)司理。
后随着时代的推进,出现官家、学府、寺院以及私人等藏书机构――藏书楼(阁),直至近代演变改称“图书馆”,并有“图书之府”、“知识殿堂”等美誉。
1911年辛亥革命后,全国有京师、通俗、乃至各地方图书馆等,均属中华民国临时革命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管辖。
1912年鲁迅先生即在该司任职担任科长主管图书馆工作。
他亲自主持京师图书馆(即现在北京国家图书馆的前身)的迁馆建馆(包括分馆)工作,商议接收《四库全书》等。
从选馆舍、造预算、改组、收藏调书到举行开馆仪式等均参与。
后来该馆制作保存珍本书的书箱和聘请修书技工等具体事宜,也都得到鲁迅先生的多方关怀与支持。
按图书馆学理论揭示,图书馆藏书是图书馆开展读者服务工作的重要前提与物质基础,因此,鲁迅先生十分重视图书馆的藏书建设,特别关心对地方志的收集。
因方志内容广泛,资料系统,素有“博物之书”的誉称,乃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典籍之一。
故于1916年曾以教育部名义咨各省区馆属征取最新志书,咨文上说:“今观该馆(指京师图书馆)所藏各省县图志,寥寥无几,且多百余年前修辑之本,自非更行采集,无以汇志乘之大观,供士民之搜讨。
为此咨行贵署,请烦查照转饬所属,征取最新修刊之志书,其未经新修者,取最后修成之本,径行邮送本部。
”平日他还经常将自己的著作或一些珍本书送给图书馆,丰富图书馆的藏书,提供大众阅读。
如赠送京师图书馆的,有《会嵇郡故事杂事》和章太炎著的《小学答问》等;赠送通俗图书馆的,有翻译小说《炭画》等。
厦门图书馆
厦门图书馆厦门图书馆是一座位于厦门市区的大型综合性图书馆,也是厦门市的文化标志之一。
该图书馆位于思明区,与厦门大学相邻,以其丰富的藏书、优质的服务和美丽的建筑设计而闻名。
厦门图书馆建于1997年,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
整座图书馆设计简约大方,外墙以白色为主色调,搭配灰色和玻璃幕墙,整体给人一种现代感和艺术感。
图书馆的整体形状独特,宛如一本翻开的书籍,象征着知识的传播和智慧的积累。
进入图书馆,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明亮的大厅。
大厅内部设计充满艺术氛围,中央设有各种主题展示区,如艺术展览区、文学经典展示区等。
这里还设有休闲区、咖啡厅等功能性区域,人们可以在阅读之余,享受一杯咖啡或交流学习。
大厅地面上铺设着优质的大理石,行走起来非常舒适。
整个大厅宽敞明亮,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
进入馆内,每一层都设有专门的图书区,分为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外文读物、儿童读物等不同的区域。
每个区域内都摆放了大量的图书和资料,内容丰富、品种多样。
无论是学术著作、文学作品还是各类参考书,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同时,厦门图书馆还订阅了大量的期刊、报纸和电子资源,为读者提供了更丰富的阅读选择。
无论是专业学者还是普通读者,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和资料。
厦门图书馆除了拥有丰富的馆藏外,还注重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图书馆设有借阅区、阅览区、研究区、儿童区等不同的功能区域,满足读者不同的阅读需求。
借阅区的工作人员服务热情周到,帮助读者寻找所需的图书和资料,并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
此外,图书馆还开设了各类文化活动和讲座,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学习交流机会。
厦门图书馆还积极推行数字化服务,为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电子借阅服务。
读者只需注册成为图书馆会员,就可以通过图书馆官方网站或APP进行图书预约和电子阅读。
这一举措方便了读者的借阅,同时也减少了纸质书籍的浪费,符合了环保的理念。
厦门图书馆还重视与其他图书馆的合作交流。
与厦门大学、科技图书馆等机构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共享资源和资料,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古代图书版权保护考略
图书馆推广 的一个 障碍。因此 , 建议 国家 降低3 费用和适 当 G
补 贴 用 户是 推广 3 智 能手 机 图 书馆 的有 效 手 段 。 G 5 提 高服 务 质 量 . 5
( )9 — 8 7 :7 9 .
因 此 各 个 图 书 馆 之 间 的 馆 内 和 馆 外 合 作 程 度 必 须 要 提 到 相
当的高度 , 以保障项 目顺利进行 。同时 , 各个 图书馆之间需开
放 自 己 的资 源 , 补 有 无 , 而 满 足 广 大 读 者 多样 化 的 信 息 互 从
在信息爆 炸的时代 , 挑选 出最合适 用户 的信 息 , 培养积 极主 动的服务精神 , 者提供快捷 、 为读 高效 、 满意 的服务 。
5 提 高 资 源 的共 建共 享 力度 . 6
3 智 能 手机 图 书 馆 的 构 建 需 要 雄 厚 的 财 力 和人 力 支 持 , G
【] 李娟. 6 3 G时代手机 图书馆的发展探 析l. J图书馆 学刊 ,0 0 J 2 1
得更加高效 。 另外 , 新技 术也带来新理念 , 馆员应该切实树立
以人 为 本 的 服 务 精 神 , 读 者 提 供 更 加 优 越 完 善 的服 务 。 为
参 考 文献 :
【 维基百科. : 1 】 3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L[ 1—0 1 . G E 0 1 00 1—9 B . 2 ]
除 手机 上 的 资 料 等 1 7 1 机 图 书馆 系 统必 须 加 强 对 手机 病 毒 。手
馆应 该对 新 的读者群 体开 放 , 以保障公 民平 等的信 息 获取
厦门古代藏书 - 厦门市图书馆
厦门古代藏书陈峰(三)厦门古代藏书家论及古代藏书,就不能不提到私人藏书,因为它是我国古代藏书的四大支柱之一。
福建私人藏书历史悠久,在南北朝时代就有私人藏书活动的出现。
厦门地处东南海隅,开发较迟,其私人藏书活动虽不比闽中、闽北之兴盛,鲜有红雨楼、世善堂那样名气显赫的藏书楼,但至少在宋代就产生了著名的藏书家苏颂,而后又屡有嗜书若命、聚书万卷的藏书家,在厦门古代藏书活动中留下了串串印迹。
苏颂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科学家,同时也是小有名气的藏书家。
苏颂,字子容,同安县在坊里人。
宋庆历二年(1042年)登进士第,历观察推官、留守推选官、馆阁校勘、知制诰、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兼待读等职,元祐七年(1092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门下侍郎(丞相),卒后谥“正简”,赐司空魏国公。
苏颂知识渊博,不论经史、九流、百家之说,还是图纬、音律、天文、历法,无所不通。
他如此博学,得益于“家藏书万卷,并以秘阁所传者居多”。
而这些传于秘阁的图书,则是他费力劳心亲手抄录而来的。
苏颂初仕时,虽有俸禄,但家口众多,生活拮据,无钱购书。
皇祐五年(1053年),苏颂召试馆阁校勘,又迁集贤校理(皆为宋代管理皇家藏书的官员),从事文献典籍整理工作达九年之久。
在此期间,他利用在集贤院任职的便利,“每日记二千言,归即书于方册”,又“取平日钞录,分门类令子孙辈传写”。
凭籍着这般默写抄录,日积月累,苏颂终聚书万卷,成为大藏书家。
苏颂既喜藏书,又擅校雠,其传写秘阁之书,“皆亲校手题”,又曾“与吕缙叔、王深甫、子直诸公改正《元和姓纂》,以朱勾细字纤头,证定甚奇。
又改《水经》,尤得其全,比世本增多”(苏象先《苏魏公谭训》)。
苏颂藏书,不为己独享,而乐于借人阅览传抄。
在苏象先述其祖父遗训遗事的《苏魏公谭训》中记到,“祖父自维扬拜中太一宫使归乡里,是时叶公梦得为丹徒尉,颇许其假借传写。
叶公每对士大夫言亲炙之幸,其所传写,遂为叶氏藏书之祖”。
苏颂这种藏书贵惠士林的开放意识,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中国古代图书馆的历史分期及其动因
春秋战国时期的图书馆
私人藏书出现
01
春秋战国时期,私人藏书开始出现,这些藏书地点也成为了图
书馆的另一种形式。
学在四夷
02
随着民间学术的发展,四夷也开始收藏图书,这些藏书地点也
成为了图书馆的一部分。
诸子百家与经典传承
03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这些书籍也成为了图
书馆的重要内容。
秦汉时期的图书馆
秦始皇焚书坑儒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进行了焚 书坑儒的运动,大量书籍被焚 毁,但也因此形成了更加集中
的官方藏书。
石渠阁与兰台
汉代时期,官方建立了石渠阁和兰 台等藏书地点,这些地点也成为了 图书馆的代表。
民间藏书的繁荣
随着汉代民间学术的发展,民间藏 书也变得更加丰富,这些藏书地点 也成为了图书馆的重要补充。
政府与民间的共同参与
政府机构和民间团体纷纷参与到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中,推动了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如湖南 省立图书馆、山东省立图书馆等。
公共图书馆的普及与提高
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共图书馆的数量不断增加,覆盖面不断扩大,服务质量也不断提高。
高校图书馆的建立
高校图书馆的雏形
中国古代已有书院藏书楼,但真正意义上的高校图书馆是在20世纪初随着现代 大学的出现而逐渐建立起来的。如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等。
代图书馆的建设提供借鉴。
现代技术应用
将现代技术应用于古代图书馆的 研究中,如数字化技术、数据库 技术等,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和 整理研究资料,提高研究效率。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明清时期的图书馆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图书馆发展的转型时期,出现了官方图书馆向公共图书馆转变的趋势。
官方图书馆如明朝的文渊阁和清朝的皇史宬,这些图书馆不仅收藏了大量文献,还开展了编 纂和整理工作,为文化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集粹厦门古代文献初考陈 峰明代文献(三)子部古今长者录八卷总目二卷 黄文炤撰尚存,清乾隆八年(1743)刻本藏北大馆;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抄本四册藏国家馆。
另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入子部。
黄文炤里居、阅历见经部《两孝经》篇。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是书编辑周、秦以迄明代忠厚长者之事。
大抵皆取其一节,故人品不甚别择。
末附别品六则,则似薄而实厚者。
其导俗之心甚善,书则不免芜杂也。
”艺林标注 蔡守愚辑已佚,《同安县志·艺文志》等著有存目。
蔡守愚里居、阅历见史部《明伦宝鉴》篇。
八经类集二卷 许獬纂未见,《四库全书总目》著有存目及提要,入子部类书类。
许獬里居、阅历见经部《丛青轩易解》篇。
是书乃许獬据儒家经典编纂之类书。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八经者,易、书、诗、春秋、礼记、周礼、孝经、小学也。
獬掇拾其词,分天地、伦常、学术、君道、臣道、朝政、礼乐、杂仪、世道九类。
而其侄金砺又删补而注之。
所采诸经,于三礼独不及仪礼。
小学成于朱子,亦不当与六经竝列,皆为疎。
獬以制义名一时,而所恃为要祗不过如此。
卷首题名之下,夹注辛丑会元四字,尤未能免俗也。
”孙子十三编注释 刘梦潮撰已佚,《同安县志·艺文志》著有存目。
刘梦潮里居、阅历见经部《易义画前稿》篇。
据书名,是书应为刘梦潮注释《孙子》之作。
国朝仙传二卷 池显方撰未见,《同安县志·艺文志》、《厦门市志·艺文志》等著有存目,池显方之《晃岩集》亦存有自序。
池显方里居、阅历见史部《说诗》篇。
是书系池显方所纂辑之明代道教人物传记,其自序称:“国朝旧无仙传,人徒知周、张、冷、君数公耳。
余稽之各乘,参以诸集所烛见而确徵者,裒为二卷,以存方外之史。
”金刚衍说 池显方撰已佚,《同安县志·艺文志》、《厦门市志·艺文志》等著有存目,池显方之《晃岩集》亦存有自序,题作《金刚演说》。
其自序云:“余早岁习此经,近乃会以己意,本以二十七疑,参以六译,印以诸家,名《金刚演说》。
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东山法语 池显方编纂已佚,《同安县志·艺文志》、《厦门市志·艺文志》等著有存目。
池显方《玉屏集》载有其所撰之序,蔡献臣《清白堂稿》亦载有其所撰写《陈止止东山法语序》。
崇祯二年(1629年),池显方购东山蔡复一旧馆,迎温陵禅学大师陈止止莅馆,杜门却应酬,每日二时演法。
时陈止止已八十三岁高龄,精于禅学,且借儒申经。
池显方将其山中答问或申明经旨者,编纂成卷,名《东山法语》,刊刻付梓。
茶史一卷 林龙采撰已佚,《厦门志·艺文略》等著有存目。
林龙采,明代同安县嘉禾里人,天启元年(1621)举人,任湖广宝庆知县。
岛居随录二卷 卢若腾撰尚存,清林树梅刻本藏中科院馆;另有笔记小说大观本,入第二十一编;清代笔记丛刊本,第二十一种。
卢若腾里居、阅历见史部《浯洲节烈传》篇。
是书为格物之书,上卷为物生、物交、生化、应求等四目;下卷为制伏、反殊、偏特、物宜、隗异、比类等六目。
道光十一年(1831),林树梅自同乡吴学元处得残稿二册,次年又从卢若腾侄卢逢处补齐残缺部分,合而完之,于是年校订付梓。
有罗联棠为之序,序云:“独计先生当颠覆流离之际,愤时事不可为,欲以彭湖作田横之岛,自托殷顽,日与波臣为伍,所见皆蛮烟瘴雨、鲛人延舍,可惊可愕之状,覊孤家冢墓,倾跌至八九不悔,犹抱遗编,究终始非特,比张华之博物,齐夷坚之志怪也。
其离骚、天问之思乎?”与耕堂值笔七卷 卢若腾撰未见,《金门志·艺文志》著有存目。
《金门志·艺文志》称是书“自天文、地理以逮一名一物,宏通博雅,钜细靡遗。
品藻古人,无不曲当。
方之《容斋三笔》、《日知录》等书,诚不多让。
”与耕堂印谱 卢若腾撰未见,《金门志·艺文志》著有存目。
《金门志·艺文志》称:“若腾湛深六书之学,尤工篆隶。
自序谓:‘兵燹之际,诸书悉烬,独印章小箧负之而走。
’可以想其结习所在矣。
”焦书二卷 纪许国撰尚存,明崇祯十五年刻本二册藏中科院馆。
另有续修四库全书本,入子部儒家类,系据崇祯刻本影印。
纪许国里居、阅历见史部《广史》篇。
是书乃其少年时代之作,卷一计十七篇,卷二计十六篇。
其自序云:“仆最疎,故不喜与时俯仰,惟日与诗史相对。
每慨读古人书,耿然长歌,彻夜不休。
所撰著名《焦书》。
焦者,何桐也,取焦琹之义。
”金刚经说 续佛法金汤 奕鉴 闻见录 谈道录 阮旻锡撰皆已佚,《同安县志·艺文志》、《厦门志·艺文略》等著有存目。
阮旻锡里居、阅历见经部《易阙疑》篇。
集部铜鱼集 林同撰已佚,《同安县志·艺文志》著有存目。
林同,字于野,明代福州人,洪武中寓居同安龙田乡。
户部李文郁奉以为师,率其徒受学。
文郁荐于朝,授同安训导。
“铜鱼”者,同安县城之别称也。
昔同安南门溪中有石三块,状如鱼,色若铜,故有“铜鱼城”之称。
是书应为林同寓居同安之作,以“铜鱼”冠其集。
海眼存集 黄伟撰已佚,《同安县志·艺文志》等著有存目,《清白堂稿》中尚存有蔡献臣所撰《黄逸所公海眼存集序》。
另洪受之《沧海纪遗》书中录有其所作诗一首,题作《黄逸叟题太武岩》,为其仅存之作。
黄伟,字孟伟,号逸叟,别号逸所,明代同安县十七都汶水头(今属金门县)人,生于明弘治元年(1488)。
正德九年(1514)进士,授南刑部广西司主事,升刑部广东司郎中,六年后归省。
复出守南雄知州,仅三月,投劾而归。
又荐松江知府,不事权贵,辞官归田,以讲学养亲为务。
嘉靖十六年(1537)受巡抚李元阳之托代行赈灾,殚神毕力,劳瘁成疾,于次年卒。
是书乃黄伟之曾孙梦魁收集黄伟之奏疏遗文编辑而成,并请蔡献臣写序,成书于明崇祯十年(1637),时距黄伟过逝已百年。
林次崖先生文集十八卷 林希元撰尚存,清乾隆十七年(1752)诒燕堂刻本八册藏南京馆,题作《林次崖集》;清乾隆十八年(1753)诒燕堂重刻本四册藏福建省馆、辽宁省馆、复旦大学馆、山西大学馆、四川大学馆;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厦门会文堂重刊本十册藏泉州市馆、福建省馆、福师大馆;清光绪二十八年叶勉吾家藏重刻本藏同安区馆;清抄本七册藏南京馆,题作《林次崖先生集》。
另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入集部别集类。
林希元里居、阅历见经部《易经存疑》篇。
是书为其子有梧所编,包含奏疏四卷;书二卷附揭帖;序三卷;记、碑共一卷;论、说、议共一卷;杂著一卷;志、表一卷;传、行状一卷;祭文、哀词二卷;诗二卷附词。
初刊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有蔡献臣之序,初刊本已佚;重刊于清乾隆十八年(1753),有沈德潜、雷鋐、陈胪声等三序;再刊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有叶再枏之序。
蔡献臣序称其“《四书》、《易经存疑》,海内家传户诵,与蔡文庄《蒙引》等矣。
惟是生平蒿目忧世,抗论勇为。
当世庙初筮仕南寺,即上《新政八要》,其后复有《荒政丛言》、《王政附言》诸疏,亦皆耸动中外,见诸施行。
”又云:“今读其疏,纤悉剀切,尽关天下大计,即晁、贾、欧、苏未能过之。
而其它诗若文雄劲,典质俱发,其中之所欲言,而大指不背于紫阳。
”《四库全书总目》云:“其诗文皆唯意所如,务尽所欲言乃止,往往俚语与雅词相参,俪句与攻体间用,盖其素志原不欲以是见长也。
”林次崖先生编次批点古文类抄十二卷 林希元编尚存,明刊本藏天一阁;明嘉靖三十年(1551)陈堂校刻本题作《新刊批点古文类抄》十二册藏中大馆;嘉靖四十年余氏自新斋刻本题作《新刊正续古文类抄》二十卷藏安徽博物馆。
林希元自少饱读诗书,敢持异议,勇创新意,提倡“文无古今,适用为贵”,“发机于知,履真于行,作则于身”,要求“精学致用,言行一致”。
是书乃类抄先秦至唐宋文。
怀兰集十卷 林希元辑未见,方志艺文亦未见其目,仅有自序存世,载于《林次崖先生文集》卷七之中,疑是书未曾付梓,或早已散佚。
林希元自正德十一年(1516)领乡荐,至嘉靖二十年(1541)归田,首尾二十六年,升沉得丧,备尝辛甘苦乐。
其间,师友袍泽随遇而赠以言,前积后累,逐盈箱箧。
是集乃林希元退居后整理赠言编次而成。
其自序云:“《怀兰》,凡十卷,取易繋‘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语也。
余生疎戅动,寡谐俗用,是取困故,入仕近三十年,浮沉相半,海内君子之交余者,弗以升沉得丧而有间,可谓同心矣,其言不如兰乎?彼此参商,遗墨俱在,言可味而人不可见,使人触目而兴思,能无怀乎?故曰‘怀兰’,余于是重有感焉。
”自鸣稿 林希元撰未见,方志艺文亦未见其目,仅有自序存世,载于《林次崖先生文集》卷七之中,疑是书未曾付梓,或早已散佚。
林希元自序云:“余自引疾至谪官以来,时辄有作,积而成帙,不忍弃去,因题曰:《自鸣稿》。
盖取韩昌黎‘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语也。
”壁峰集 林应撰已佚,《同安县志·艺文志》等著有存目。
林应里居、阅历见经部《四书便解览》篇。
白眉子存笥稿 刘汝楠撰已佚,《同安县志·艺文志》著有存目。
刘汝楠,字孟木,号南郭,明代同安县人。
嘉靖七年(1528)进士,授湖州司理,迁刑部主事,转员外郎,以文名擢湖广提学。
结甃堂遗稿十卷 刘存德撰已佚,《同安县志·艺文志》著有存目。
刘存德,字至仁,号沂东,明代同安县城内东桥人。
嘉靖十六、十七年(1537-1538)联第进士,初授行人,选浙江道御史,有抗疏力诤之举。
出松江知府,迁浙江按察副使,调广东海道兼番市舶提举司,皆有功绩,却以功见嫉被中归。
于同安东溪畔建“结甃堂”,座客常满。
洪芳洲先生文集 洪朝选撰尚存,清光绪十八年(1892)同安洪氏家刻本藏泉州市馆、集美馆、厦大南洋所、福师大馆(缺《摘稿》四卷二册);手抄本题作《洪芳洲先生全集》藏福建省馆,系录自光绪年之刻本。
另四库未收书辑刊本第五辑第十九册收有洪芳洲先生归田稿三卷奏疏一卷读礼稿三卷,系以中科院馆藏明刻本影印。
洪朝选(1516-1582),字舜臣,号芳洲,别号静庵,明代同安县翔风里洪厝人。
嘉靖二十年(1541)进士,官至刑部左侍郎,代理刑部尚书。
性刚介,恶逢迎,为官清正,秉公执法,致触犯权贵,被诬陷而死于狱中。
洪朝选学识渊博,遗世作品颇多,然昔日之刻版已燬于倭祸,仅存手抄本。
清光绪十八年,同安族人曾鸠资重刊;民国初年,侨居南洋族人亦曾以光绪版为本重新分类编订。
是书为洪朝选文稿之全集,收入其《归田稿》、《续归田稿》、《读礼稿》、《续稿》、《摘稿》和《忠孝乘》。
其中,《归田稿》三卷,其卷一为诗,卷二为序,卷三为记、碑、志铭、墓表、杂著;《续归田稿》二卷,其卷一为诗、序、记,卷二为碑、志铭、墓表、杂著;《读礼稿》三卷,其卷一为奏疏,卷二为诗、序、记、启、赞、祭文、墓志铭,卷三为杂著;《续稿》三卷,其卷一为诗、论、序,卷二为记、墓志铭、墓表、疏、祭文、题跋,卷三为附集;《摘稿》四卷,卷一为诗,卷二为序、记,卷三为传、墓志铭、圹志,卷四为行状、祭文、碑、颂、说、策问;《忠孝乘》一卷,为仕录、祭文、小传、通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