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关山月》课件
陆游《关山月》原文、注释及解析
![陆游《关山月》原文、注释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5f97b22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6f.png)
陆游《关山月》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关山月[宋] 陆游和戎诏下十五年②,将军不战空临边③。
朱门沉沉按歌舞④,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⑤,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⑥,沙头宽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⑦。
遗民忍死望恢复⑧,几处今宵垂泪痕!〔注释〕①本篇选自陆游《剑南诗稿》。
是作者于宋孝宗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初春在成都范成大幕府任参议官时所作。
关山月,汉乐府横吹曲旧题。
②和戎诏,指“隆兴和议”。
孝宗于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下诏,以“和戎”及派遣金国通问使等交朝臣讨论,次年即与金议和,至陆游作此诗正十五年。
和戎,古指与外族讲和;这里是指宋王朝对女真(金)贵族屈服。
③临边,巡守边境。
临,到。
④朱门,古代贵族豪门的住宅,因其门多漆为朱红色,故称。
沉沉,形容屋宇深邃。
按,打拍子。
⑤戍楼,边地用来警戒、守望的岗楼。
刁斗,古代一种军用锅,铜制,有柄,三脚,晚上兼用作巡守报更的器具。
⑥笛,指羌笛。
王昌龄《从军行》有“更吹羌笛关山月”句。
⑦逆胡,指女真(金)贵族统治集团。
金自建国至灭北宋,已传国五世。
⑧遗民,指北方沦陷地区的民众。
〔解析〕《关山月》是宋孝宗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作者五十三岁在成都时所作。
当时诗人虽被罢职闲居,但寂寞中不忘恢复失地,悲愤中更向往战斗。
由于宋高宗长期采取投降政策,南宋王朝一次又一次地向金屈辱求和,继绍兴和议(公元1154年)之后,又签订了隆兴和议(公元1164年)。
这次和议不仅被金索去四州之地和岁币20万,且议定宋金为侄叔之国,这实际上等于承认了金国统治者继续侵占中原的合法性,统一祖国的大业再次被葬送。
诗人胸怀壮志,但始终报国无门,只好把一腔爱国热情倾注于笔端。
七言古诗《关山月》就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爱国诗歌。
作者借戍边将士的口吻评述时事,抒发对朝廷文恬武嬉不图恢复失地的愤恨。
全诗十二句,四句一层,共分三层。
首句“和戎诏下十五年”,即点明时代背景,揭示出造成诗人所痛恨的社会现实的总根源。
诗律关山月[1]
![诗律关山月[1]](https://img.taocdn.com/s3/m/483739ede009581b6bd9eb7d.png)
关山月创作背景
南宋隆兴二年(公元1163),朝廷采用张竣建议,出 兵抗金,大获全胜,先后收复灵壁、宿州两地。按照 当时形势,宋朝完全有能力继续抗战下去。可是,当 宋军稍一受挫,秦桧等一伙主降派便迎合孝宗皇帝苟 且偷安的心理,将抗战派官员二十多人投入监狱,进 而充当奸细,怂恿金军南侵。在敌军的威胁下,宋孝 宗屈膝,再次与金议和,根据 “和议”,宋帝称金帝 为叔,割让大片土地,每年向金朝贡白银二十万两。 诗中所说的“和戎诏”即指此。 这首七言乐府,作于宋孝宗淳熙四年(公元1177)。 这年春天,陆游罢官以后,闲居成都,当时他五十三 岁,离隆兴和议的签定已经过了十五年。这首诗通过 一个老战士之口,痛斥了投降派屈膝求和的国策,抒 发了自己报国无路的悲愤。
伊川独游
欧阳修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绿树绕伊川, 人行乱石间。 寒云依晚日, 白鸟向青山。 路转香林出, 僧归野渡闲。 岩阿谁可访, 兴尽复空还。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对 仗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对 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⑤平仄:讲究平仄是近体诗的一个突出特征。
古今汉语四声关系图:
陆 游 诗 《 关 山 月 》
诗 歌 格 律 常 识
诗歌格律常识
1.近体诗和古体诗的区别
近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一种诗体, 也称今体诗。指唐代形成的格 律诗体, 其句数、字数、 平仄、对仗、用韵 等都有严格的规 定,主要有律 诗和绝句。
2.律诗: ①字数:诗句字数整齐,分为五言和七言(简称 五律、七律)。 ②句数:一般每首八句(十句以上者称为排律或 长律)。 ③对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每两句成一联,八 句律诗计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末联)。 其中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 偶句。又,每联中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④用韵:偶数句用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 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陆游《关山月》大学语文课件教学教材
![陆游《关山月》大学语文课件教学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a24d4b58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aa.png)
《关山月》在陆游作品中的地位
01
《关山月》是陆游的代表作之一 ,它以其豪放的风格、激昂的感 情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陆游的 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
02
这首诗不仅反映了陆游的文学风 格和思想感情,也代表了南宋文 学的最高水平,在中国文学史上 具有重要地位。
02
《关山月》的内容解析
主题思想
忧国忧民
陆游在《关山月》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和人民苦难的深切关注, 展现了作者强烈的家国情怀。
《关山月》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方式,成为了后代诗人创作的 灵感来源。许多诗人借鉴了陆游的创作手法,通过描绘自然 景色和人物形象,表达出深沉的情感和思想。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关山月》是陆游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 典之作。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中 国古代诗歌的瑰宝之一。
《关山月》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 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陆游《关山月》大学语文课件 教学教材
目
CONTENCT
录
• 《关山月》的创作背景 • 《关山月》的内容解析 • 《关山月》的文学价值 • 《关山月》的教学策略与建议 • 《关山月》的课后拓展与思考
01
《关山月》的创作背景
陆游的生平与文学风格
陆游(1125-1210),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 著名诗人。他生活在战乱频仍的时代,一生坎坷,却始终坚持民族 气节,致力于收复失地。
100%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
全面了解中国古代诗词的发展历 程,从宏观角度理解《关山月》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80%
《唐宋诗词鉴赏》
通过对唐宋时期诗词的鉴赏,提 高对《关山月》的审美能力和文 学鉴赏水平。
《关山月》PPT课件
![《关山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3949c86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ee.png)
1全诗以“月色”贯穿全篇,诗人紧扣诗题“关山月”,以照临关山的月光来凝聚同一时间,不同地域的三个场景,用鲜明对照的手法写出了“关山”内外三种人物在“月”下的不同境况和感情,就使不思战备的统治阶级、空掷岁月的戊边战士、渴望恢复的中原百姓融为一体,构成关山月夜的全景图。 2选取典型事物、典型场景来抒情言志。 本诗抒情言志,不是采用一般常用的借景抒情的写法,而是选取了马肥死,弓弦断,白骨堆,遗民泪等独特的典型事物,以统治阶级歌舞升平,戊卒怨笛,遗民望月等典型场景来引发读者想象,表现作者情感。
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 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 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 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 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 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 几处令宵垂泪痕!
赏析:
《关山月》是一首乐府旧题诗,是七言歌行体. 分析这首诗感情层次,理解以“月”贯串全诗的结构特点。 诗中诗人描绘了三个场景,也将诗中所表达的感情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诗人痛心疾首地指出隆兴议和以后南宋朝廷一味不战求和,屈辱偷安,令人惨痛的景象。豪门贵族整日歌舞升平,醉生梦死;临边将军按兵不动,让大好年华就此岁月蹉跎。 第二层次写戍边战士报国无门,老死疆场的场景。“沙头空照征人骨”一句中,一个“空”字点明了战士最终与征战无缘,只能老死边关的归宿,含着不尽的悲愤和无奈。 第三个层次,写中原遗民在金人的铁蹄下忍辱负重,渴望恢复,对月流泪的情景,从而进一步抨击了南宋朝廷妥协苟安的投降政策。
本诗三个层次分别描写了三个画面,以此形成强烈的对比: 1.豪门贵族醉心歌舞——高官乐; 2.边疆战士笛里寄怨——战士怨; 3.北宋遗民生不如死——遗民悲。
层次小结
文中的对比与产生的表达效果
《关山月》陆游 《满江红》岳飞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关山月》陆游 《满江红》岳飞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https://img.taocdn.com/s3/m/0d3b56350912a2161479296f.png)
金军在北岸仅用数日便汇集了足够渡船,于十月
丁卯强渡黄河。北宋守军见金兵至,皆不战而溃。 次日金军兵不血刃占据汴梁以北军事重地仲牟驿, 北宋朝中上至皇帝,下至小吏尽惊慌失措方寸大 乱。主和派称机大作声势,举朝皆投降之声。金 军围困汴梁一月有余,在尚未攻破汴梁的情况下, 北宋皇室已经准备投降。但汴梁下级军民却坚决 要求抵抗,30万人决心参战。钦宗竟然亲自到金 营求降,卑躬屈膝地献上降表,还下令各路勤王 兵停止向开封进发,甚至镇压自发组织起来准备 抵抗的军民。
的爱国诗人。他一生处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 分尖锐复杂的南宋时代,那时正是宋代封建王朝 腐败不振,国家遭受金人野蛮践踏的时候。他一 生坚持抗金,反对投降,主张善政固本,反对弊 政蠹民。他始终怀抱爱国热情,渴望为祖国建功 立业,却屡遭投降派的打击,壮志未酬。他只能 利用写诗来倾吐满腔的悲愤,疾呼亿万生民的困 苦,鞭策南宋统治集团的苟安,揭露金人侵略者 的凶残,从而抒发爱国忧民的思想,表达建功立 业的壮志。《关山月》是作者1177年在成都作范 成大的幕僚时写的, 那时距宋孝宗(赵昚shèn) 与金人第二次议和已经十四年,朝廷上弥漫着一 股妥协投降的气氛。
他们躲在深宅大院里,伴同着美女轻歌曼舞和靡
靡之音,过着灯红柳绿、醉生梦死的生活。前方 武将临边不战,后方官员迷恋声色犬马。统治者 把人民的痛苦,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存亡,抛置 在一边不顾,以至军营里膘肥体壮的战马,养着 没有用场,白白的肥死或老死;武器仓库里的良 弓因常年不用,弓弦也锈断了。作者通过权贵集 团生活腐朽和武备废弛两件事,反映了“和戎” 而造成的严重局面,深刻揭露了南宋统治者妥协 投降,而假设防,欺骗人民,征军赋,满足挥霍 的罪行。在民族灾难深重的时刻,这种情景是何 等令人愤慨,可见作者忧国忧民、心急如焚的心 情。
陆游《关山月》上课用课件
![陆游《关山月》上课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37b457caf1ffc4ffe47ac5e.png)
隐逸情趣
长
歌
行
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 犹当出作李西平,手枭逆贼清旧京。 金印煌煌未入手,白发种种来无情。 成都古寺卧秋晚,落日偏傍僧窗明。
岂其马上破贼手,哦诗长作寒螿鸣?
兴来买尽市桥酒,大车磊落堆长瓶。 哀丝豪竹助剧饮,如钜野受黄河倾。 平时一滴不入口,意气顿使千人惊。 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 何当凯还宴将士,三更雪压飞狐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临安春雨初霁》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
•
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 《老马行》 花经风雨人方惜,士在江湖道益尊。 《春晓》 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黄州》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
关山月
陆游
律诗: ①字数:诗句字数整齐,分为五言和七言(简称 五律、七律)。 ②句数:一般每首八句(十句以上者称为排律或 长律)。 ③对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每两句成一联,八 句律诗计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末联)。 其中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 偶句。又,每联中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④用韵:偶数句用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 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宋诗以苏、陆为两 大家,后人震于东坡之 名,往往谓苏胜于陆, 而不知陆实胜苏也。
赵翼
——《瓯北诗话 》
陆游
谈 笑 可 使 中 原 清
儿 时 祝 身 愿 事 立
《 解 嘲 》
万 卷 纵 横 眼 欲 枯
我 生 学 语 即 耽 书
陆游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晚送流年。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件:古诗三首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件:古诗三首](https://img.taocdn.com/s3/m/935704dfbceb19e8b8f6badf.png)
人们一味追求享乐的心痛,而且表现出诗 人对当政者一味“休”战言和、不思收复 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的愤慨之情。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如何理解“暖风”一词?
“暖风”一语双关,在诗歌中,既指 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的享乐之风。
题临安邸
会
读
【宋】林 升
山 外/青 山/楼 外 楼,
西 湖/歌 舞/几 时 休? xūn
暖 风/熏 得/游 人 醉, biàn
直 把/杭 州/作 汴 州。
我 在今浙江杭州,曾为南宋都城。
理 解
题临安邸 旅店。
【宋】林 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何时,什 么时候。
西湖歌舞几时休?停止,罢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在今河南开封,
诗人留下了怎样的遗愿?
北定中原
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表达了 诗人渴望看到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
再 读 课 再读一读本首诗,说说我们应该用 文 什么样的感情去读?
朗读时语气要沉重、悲痛,表现出 诗人内心的遗憾、担忧与痛苦,以及对 祖国统一的期盼。
结 构 梳 理
遗恨深深
示儿 强烈愿望
不见九州同 深情期盼 北定中原 收复失地
刻的感受,因而早在青少年时期,就在
心灵深处埋下了爱国的种子。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 还是念念不忘被敌人霸占着的中原领土,热 切地盼望着祖国的统一,因此特地写这首诗 作为遗嘱,谆谆地告诫自己的孩子们。
我
示儿
会
读
【宋】陆 游
死 去/元 知/万 事/空,
但 悲/不 见/九 州/同。
王 师/北 定/中 原/日, nǎi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主题阅读:关山月(陆游)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主题阅读:关山月(陆游)](https://img.taocdn.com/s3/m/85af78fd71fe910ef02df842.png)
关山月宋·陆游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注释】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和戎:原意是与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实指宋朝向金人屈膝求安。
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下诏与金人第二次议和,至作者作此诗时,历时为十五年。
边:边防,边境。
朱门:红漆大门,借指豪门贵族。
沉沉:形容门房庭院深邃。
按:击节拍。
戍楼:边界上用以守望的岗楼。
刁斗:军用铜锅,可以做饭,也可用来打更。
【译文】与金人议和的诏书已经下了十五年,将军不作战白白地来到边疆。
深广、壮丽的贵族府里按着节拍演歌舞,马棚里的肥马默默死去、弓弦朽断。
守望岗楼上报更的刁斗催月落,三十岁参军到如今已经白了发。
从笛声里谁人知道壮士的心思。
月亮白白地照射着出征将士的骨头。
中原一带的战争古代也听说有,但哪有异族统治者能在中原传子传孙?沦陷的人民忍痛生存盼复国,今天晚上有多少地方的民众在流泪!【鉴赏】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南宋集团妥协投降政策的谴责,对抗敌爱国的将士和遗民的深切同情,和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关山月》集中体现了陆游爱国诗歌的进步内容和精神实质。
陆游诗歌爱国主义精神还常常表现为他壮志未酬的愤懑。
在这首诗中,“将军不战空临边”,“厩马肥死弓断弦”,“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等句子中间也隐含着自己倾音无路,壮志未酬的悲愤。
1/ 1。
关山月_陆游
![关山月_陆游](https://img.taocdn.com/s3/m/edd23439ee06eff9aef80727.png)
[评析]
“和戎诏下十五年”
引出三幅场景 反映了不同人物的 处境、心态
豪门贵族 文恬武嬉,歌舞升平 将军不战 厩马肥死,武备废弛
壮士们 渴望收复失地, 却报国无门, 徒添白发, 以笛子抒发怨愤
沦陷区百姓 垂泪南望 期待王师解救, 却始终不见 王师踪影
本诗主题思想
诗中巧借守边战士 的口吻,痛斥统治者对 敌苟和投降的政策,对 南 宋 朝廷 文 恬 武 嬉 、 苟 且偷安的行径给予了无 情的谴责,表现出守边 战 士 报国 无 门 的 怨 愤 和 北宋遗民渴望恢复中原 、 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
层次内容分析之
层次三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15、干戈:原指武器,这里指战争。 16、闻:听说。 17、岂:难道,怎么。 18、遗民:指留在金统治区的人民。 19、忍;忍受。 20、望:希望。 21、垂:垂落,垂下。
译文:中原一带的战争古代也听说有,但哪有异族统治者能在 中原传子传孙?沦陷的人民忍受着死亡的痛苦盼望复国,今 天晚上有多少地方的民众在流泪!
层次内容分析之 层次一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1、和戎:对金人屈服。 2、空:白白地。 3、临:到。 4、边:边疆,边界。 5、朱门:达官贵人家。 6、沉沉:深远的样子。 7、按:打拍子。 8、厩:马棚。 译文:与金人议和的诏书已经下了十五年,将军不作战
白白地来到边疆。 达官贵族在深宅大院里按着节 拍演歌舞,马棚里的马快肥死了,兵器也朽烂了。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书愤》PPT课件
![《书愤》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7e92c1f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bb.png)
课前导入
年少时,意气风发,决心要“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中年时,壮志凌云,可谓“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赤心惟报国"。 晚年时,壮志难酬,只能“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临终时,心念恢复,嘱其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位命途多舛的诗人是谁呢?
课前导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68岁)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 军书”的志向。他生在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 的时代,一贯坚持抗金主张,怀着“铁马横戈” “气吞胡虏” 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 尘”、“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 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嘉定二年(1210),85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 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
“书”年事已高之叹。
诗句注释
课外拓展
檀道济早年曾随刘裕平定孙恩、桓玄之乱。
一路西进,所向披靡。刘裕代晋建宋后,檀 道济升任将军。他对刘宋江山赤胆忠心,屡 立战功。元嘉七年(公元430年),檀道济 奉命领军北伐,屡获胜利,一直攻到山东历 城(今济南)。没想到此时北魏军队大举反 攻,檀道济军粮不继,陷入重围之中。但他 没有惊慌失措,而巧妙地稳定了军心。这次 北伐,檀道济表现出极高的军事指挥才能, 以至于北魏惧惮他的威名,竟然画下他的像 用来驱鬼,再也不敢轻易南犯。
深入探究
按诗文来看,诗人的“愤”在于四个方面: 所“愤”之一:世事艰 所“愤”之二:空自许 所“愤”之三:衰鬓已先斑 所“愤”之四:谁堪伯仲间
深入探究
所“愤”之一:世事艰 “愤”报国无门
联系时代背景,“世事艰"暗示了什么?
人民大2023大学语文基础教程 课件十二 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 陆游
![人民大2023大学语文基础教程 课件十二 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 陆游](https://img.taocdn.com/s3/m/fa34aac3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53.png)
“中原”—— 伤痛
并列 相互映衬
充分揭示出守边战士 报国无门,中原遗民企盼无 望的深刻原因,说明种种可悲情景都是由于投降 妥协路线所造成的,这样既有利地 抨击了投降派 的可耻罪行,又激活了全诗的悲剧气氛,深化了 主题。
“关山”之“月”在全诗结构上所起的作 用 统贯全诗的景物是“月”。
诗人本来写“朱门”、“戍楼”、“中原”等异地场 景,却以“按歌舞”、“催落月”、“空照”、“今 宵”等语点出三个场景活动的共同时间——月夜,运 用联想创造出一个特殊的艺术环境,将朱门歌舞、戍 卒吹笛和遗民垂泪等典型场景凝聚于同一夜晚的“月 夜”画面之中,以强化彼此间的对比和映衬,三个场 景后二者相互映衬,共同与“朱门歌舞”构成对比关 系,充分揭示出守边战士 报国无门,中原遗民企盼无 望的深刻原因,说明种种可悲情景都是由于投降妥协 路线所造成的,这样既有利地 抨击了投降派的可耻罪 行,又激活了全诗的悲剧气氛,深化了主题。
岂有:哪有。逆胡:对北方少数民族之蔑称。这两句是说, 历史上少数民族也曾入侵过中原,但哪有让他们长期盘踞, 以至于传宗接代的? ⑨遗民:指金占领区的原宋朝百姓。
望恢复:盼望宋朝军队收复故土。这两句可参读陆游《秋 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 又一年。”
【生平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 ,南宋
这是“诗经”“秦风”里“无衣”的意境,是李牧“闻庆 州赵纵使君中箭身死长句”的意境,也是和陆游年辈相接 的岳飞在“满江红”词里表现的意境;在北宋像苏舜钦和 郭祥正时诗里,在南北宋之交像韩驹的诗里,也偶然流露 过这种“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谁知我亦轻生者”的 气魄和心情,可是从没有人像陆游那样把它发挥得淋漓酣 畅。这也正是杜甫缺少的境界,所以说陆游“与拜鹃心事 实同”还不算很确切,还没有认识他别开生面的地方。爱 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里; 他看到一幅画马,碰见几朵鲜花。听了一声雁唳,喝几杯 酒,写几行草书,都会惹起报国仇、雪国耻的心事,血液 沸腾起来,而且这股热潮冲出了他的白天清醒生活的边界, 还泛滥到他的梦境里去。这也是在傍人的诗集里找不到的。
南宋诗 陆游 关山月
![南宋诗 陆游 关山月](https://img.taocdn.com/s3/m/9366bd13cc175527072208aa.png)
本篇于孝宗淳熙四年(1177)作于成都,诗人时年五十三岁,自南郑边防前线改调后方,投闲置散已整整五年,距丧权辱国的隆兴和约签订也几近十五个年头了。诗人感事伤时,抚今思昔,以乐府旧题咏叹时事战局,挥笔写下《关山月》、《出塞曲》、《战城南》三篇古体诗,其中《关山月》尤其是他这一时期爱国诗章的代表作。
诗篇的笔墨非常概括,感情的抒发富于跳跃性。作者并不去对具体的人与事进行记述评点,而是就总环境大气候和不同类型人物的行为方式、心理感受,作鸟瞰式的素描,综括了“和戎诏下’’以来南宋的整个时局。诗分三个层次,每四句勾勒一幅画面,自成段落,合题分咏。月儿弯弯照九州,同时映照方方面面的几幕情景:小朝廷文恬武嬉,歌舞升平;边关战士或则空自牺牲,或则闲中老去;中原遗民渴望恢复,饮泣今宵。段落层次之间不借助字面上的过渡勾联,全凭浩气鼓荡,激情奔驭,形成冲波逆折、腾挪跃动的有机结构。“月照关山处处明”的同一个不眠之夜,将军不战,朱门歌舞,与戍楼壮士笛、沙场征人骨、中原遗民泪,镜头转换,由此及彼,摇情迭荡,由表及里,在人们眼前呈现出如此惊心动魄的交相映衬画面。言简意深的独特表现,使这篇院从中来不可断绝的月光曲,成为当时社会全景的形象写照、时代脉搏的真实记录。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艺术强音长远地叩击古今无数读者的心弦。
授课内容
备注
关山月
一、南宋诗的发展概况
“南共北,正分裂”(稼轩句)。中原沦陷,宋室南迁,在风雨飘摇山河变色的年代里,生活的剧变与时代精神的感召,使得优秀的知识分子比较广泛地接触现实,在他们的笔下表达出救亡复国的万众呼声,爱国主义成为诗坛的主要倾向。江西诗派原本是宋代最有影响诗派,南宋诗人的创作,起初往往也多由学江西入手,以后逐渐对那种一味向书本讨生活的诗法产生了怀疑,最终又大都冲破成法的束缚,找到适合自己的、贴近生活实际提炼诗材的途径。南宋中期,诗坛上出现了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四位名家,号称“中兴四大诗人”。其中,以陆游的成就最高,诗名最著,民族感情的表现最为激越深沉。这一时期,宋诗又复苏而达到繁荣,成就仅次于北宋的创新期,形成了宋诗的第二个高峰,是宋诗的中兴期。此后继起的有永嘉“四灵”、江湖诗派,他们的成员大多也是以摆脱江西樊篱另辟町畦的姿态出现,但整体上来看并未取得突出成绩。最后,南宋诗坛在文天祥、汪元量、谢枋得等一批爱国作家悲壮的合唱声中落下帷幕。
陆游《关山月》古诗词PPT
![陆游《关山月》古诗词PPT](https://img.taocdn.com/s3/m/c9f8e56c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59.png)
二 诗词内容
注释
“戍楼”句:边界上用以守望的岗楼。刁斗:军用铜锅,可以做饭,也可 用来打更。 笛里:指以笛吹奏的曲调声。 沙头:边塞沙漠之地。征人:出征戍守边塞的战士。 逆胡传子孙:指金人长期占领中原。金自太宗完颜晟进占中原,至此时已 有四世,故云传子孙。又可理解为南宋当今君臣不思恢复。将它留给后代 去处理。 “遗民”句:指金国占领下的中原百姓。恢复:恢复中原故土。
四 诗人故事
婚变之谜
陆游与唐琬婚变的根源在于父母。陈鹄的《西塘集耆旧续闻》中有记载, 陆游与唐琬二人成婚后生活美满,但由于陆母不喜欢儿媳,陆游后来只能 忍痛与唐琬离婚。陈鹄曾与陆游长兄陆淞关系甚厚,又多有来往,其说法 相对可信。至于陆母为何不喜欢儿媳,陈鹄的《西塘集耆旧续闻》未曾言 明。不过刘克庄在《诗话(续集)》中指出,其中的主要原因是陆游与唐 琬在结婚之初,夫妻恩爱,形影不离,但是陆游从小却接受严厉的家庭教 育。父母显然不能看着他沉溺于闺房之乐而耽误学业。刘克庄的说法来自 曾几的孙子曾温伯,曾几又是陆游的恩师,这一说法可信度较高。
三 诗词赏析
一个“催”字,下得何等急促,一句“壮 士心”,写得何等赤诚,一个反问句,显 得多么无奈!在这急促催月的刁斗声中, 在这如怨如泣的笛声中,隐含了壮士们盼 望杀敌立功,尽快结束这种枯燥无味的生 活,早日回归久别的家园的迫切心情,但 这种心情,又有谁能理解呢?“存者且偷 生,死者长已矣。”
三 诗词赏析
一 作者生平
初入仕途
与唐琬离异之后,陆游开始埋首读书,借以减少内心的苦闷,并再次尝试 考取功名以实现人生理想。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陆游赶赴京城临安 (今浙江杭州)参加锁厅试,被推为第一。 秦桧之孙秦埙恰好排在陆游后面,秦桧因此而发怒,将主考官全部治罪。 第二年,陆游参加礼部考试,主司又将他排在前列。秦桧愤而将其贬黜, 而陆游也因此遭到秦桧的嫉恨。 直到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十月,秦桧死后,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 陆游才开始赴福州任宁德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2《古诗三首》示儿课件(共20张PPT)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2《古诗三首》示儿课件(共2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2c1be74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82.png)
死 去 /元 知/万 事 空,
但 悲 /不 见/九 州 同。
王 师 /北 定/中 原 日,
家
祭 /无
忘/告
nǎi
乃 翁。
词语解释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注释 【元】同“原”,本来。 【万事空】什么事都没有了。 【九州】古代中国曾分为九个州,这里代指全国。
课文解读
12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乃、熏”等5个生字,会写“祭、
乃”等8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并背诵古诗。默写《示儿》。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
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我会认
nǎi xūn hài shì sǒu
乃熏亥恃 擞
情景导入
示儿
给儿子看 宋·陆游
走进作者
作者名片
南宋著名诗人。字务观,号放翁。 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作品内容丰富,抒发政治抱负, 反应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
代表作品:《示儿》《关山月》 陆游(1125
《书愤》《钗头凤》等 。
年~1210年)
创作背景
陆游诞生后不久,金人占领北宋都城 汴京,宋高宗南逃至临安建立南宋,但他 不仅不发愤图强、收复失地,还一心向金 人求和。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 希望收复中原。后来,八十五岁的陆游一 病不起,在临终之际写下了这首诗。
“国”重于“家”
“国家至上”
教学目标
但悲不见九州同
一个人知道自己将要辞世,心情一般会
万分悲伤,而陆游的“悲”有何不同?
为“不见九州同”而“悲伤”
悲
为“王师北定中原日”而“悲壮”
为“家祭告慰”而“悲欢”
课文解读
关山月
![关山月](https://img.taocdn.com/s3/m/875c18f8524de518964b7da5.png)
边防岗楼上报更的刁斗催月落,三十岁参军到如今已经白 了发 。从笛声里谁人知道壮士的心思,月亮白白地照射着 出征将士的骨头。
次四句为第二层,写守边战士报国无门、英雄无用 武之地、等待老死边疆的怨愤。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15、干戈:原指武器,这里指战争。 16、闻:听说。 17、岂:难道,怎么。 18、遗民:指留在金统治区的人民。 19、忍;忍受。 20、望:希望。 21、垂:垂落,垂下。
诗中的对比与产生的表达效果
如:“笛里谁知壮士心”和“将军不战空
临边 ”;“沙头空照征人骨”和“朱门 沉沉按歌舞”;“遗民忍死望恢复”和 “将军不战空临边”;“几处今宵垂泪 痕”和“朱门沉沉按歌舞”等。表现了 爱国将士报国无门的苦闷以及中原百姓 切望恢复的愿望,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 渴望统一的爱国情怀,同时也反映了南 宋时期的社会矛盾。
中原一带的战争古代也听说有,但哪有异族统治者能在中 原传子传孙? 沦陷的人民忍受着死亡的痛苦盼望复国,今天晚 上有多少地方的民众在流泪!
后四句为第三层,写北宋遗民渴望恢复中原而连年失 望的悲痛。
• 诗人借用乐府旧题,通过表达守
边战士报国无门的愤然和沦陷区 中原遗民渴望复国的心情,尖锐 地批判了南宋统治者对敌妥协苟 安的投降态度,表现了作者抗金 复国的强烈愿望和爱国之情。
解 题
《关山月》属乐府旧题。《乐府解题》说:“《 关山月》,伤离别也。”这种离别,总是与征战联系 在一起的。《乐府解题》对于“关山月”三字的出处, 引古诗《木兰辞》“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 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四句作为解释。 从南北朝至唐代,有不少诗人曾以《关山月》为题写 过诗。他们的诗一般是抒写征人、思妇两地相思之情, 隐含厌战、抱怨的情绪。陆游此诗却不同,思想内容 比前人同题诗作更为深广,有着更为强烈的时代精神。
统编版(五四制)语文五年级上册12古诗三首《示儿》课件(共17张PPT)
![统编版(五四制)语文五年级上册12古诗三首《示儿》课件(共1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5f0f743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51.png)
学习任务三: 读诗文,悟诗情
三、小组交流:诗人留下了怎样的遗愿?
北定中原
学习任务三: 读诗文,悟诗情
四、既然诗人知道人死后“万事空为何还要让儿子“ 告乃翁”?
因为收复失地,统一九州是诗人一世至死 不渝的愿望,所以即使知道死后万事不可知, 但仍然坚信不久的将来国家定会统-,儿子能在 家祭时告知这个好消息。
当大宋军队收复中 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 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 告诉我!
学写习任作务背三:景 陆读游诗文出,生悟诗两情年后金兵占领中原,开始和家人过着
颠沛流离的生活。他自幼目睹了金兵强盗为非作歹, 滥杀一无、辜结合,古南诗宋背统景治,者概向括金诗人人的求“得悲了”暂从时何的而安来定后就 苟且偷生,陆游深以为耻,念念不忘收复中原。他曾 从军九年,积极抗金,但从未得到重用多次罢职闲居, 最后回到故乡。他一生壮志未酬,但他的爱国热情始 终没有减退,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没有动摇。陆游在 病榻弥留之际回首平生,百感交集,将北定中原作为 遗愿,遂写下《示儿》一诗,这首诗既是他的绝笔, 也是他的遗嘱。
淮河以北沦陷 在金人手里的
地区
你
对祖先的 祭祀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 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
示儿 [宋] 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 本来知道死去之后
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 感到悲伤,没能见到国 家统一。
学习任务三: 读诗文,悟诗情
一、结合古诗背景,概括诗人的“悲”从何而来
1.对祖国大好河山被金兵占领,而南宋统 治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悲愤。 2.对自己年迈体衰,壮志未酬的悲伤。 3.对北行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悲悯。
学习任务三: 读诗文,悟诗情
陆游《关山月》优秀课件
![陆游《关山月》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2ae7aee0242a8956bece49e.png)
世情薄,人情恶,日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欲签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诗人把“高官乐”、“战士苦”、“遗民泪” 三个画面放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使主题得到了升华;把空旷、清冷的月夜 和战士、遗民以及作者本人那种凄楚的
心境巧妙地融为一体;字里行间,爱国之情 极其浓厚而强烈。
陆游与唐婉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一生遭受了巨大的波折,他不但仕途坎坷, 而且爱情生活也很不幸。
把上层高官的醉心歌舞、边关战士的报国无门、北宋 遗民的失望落泪,放在同一月夜之下。
2.善于选取典型事物表达主题。 人物:将军、战士、遗民; 地点:朱门、戍楼、中原; 事物:歌舞、白发、泪痕。
3.语言高度凝练。 展现了南宋十几年来的一个缩影,是宋金长期对峙局
面的真实写照。
4.诗中对比鲜明,情景交融,爱国之情极其 浓烈。
解题
《关山月》属乐府旧题。《乐府解题》说:“《关 山月》,伤离别也。”这种离别,总是与征战联系在一 起的。《乐府解题》对于“关山月”三字的出处,引古 诗《木兰辞》“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四句作为解释。
从南北朝至唐代,有不少诗人曾以《关山月》为题 写过诗。他们的诗一般是抒写征人、思妇两地相思之情, 隐含厌战、抱怨的情绪。陆游此诗却不同,思想内容比 前人同题诗作更为深广,有着更为强烈的时代精神。
前四句为第一层,写南宋投降而议和后文恬武嬉、 武备松弛的局面,这些都是“和戎”的后果。
林升《题临安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层次内容分析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第一层次,是前四句—首写将军府:写南宋投降而议和后 文恬武嬉、武备松弛的局面,这些都是“和戎”的后果。
—— 写和戎的恶果
林升《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王 师 北 定 中 原 日 , 家 祭 无 忘 告 乃 翁 。
十
一
月
四日风来自雨大作
僵 卧 孤 村 不 自 哀 , 尚 思 为 国 戍 轮 台 。 夜 阑 卧 听 风 吹 雨 , 铁 马 冰 河 入 梦 来 。
夜游宫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本诗三个层次分别描写了三个画面,以此形成强烈的对 比: 1.豪门贵族醉心歌舞——高官乐; 2.边疆战士笛里寄怨——战士怨; 3.北宋遗民生不如死——遗民悲。
五、本诗主题思想
诗中巧借守边战士的口吻,痛斥统
治者对敌苟和投降的政策,对南宋朝廷 文恬武嬉、苟且偷安的行径给予了无情 的谴责,表现出守边战士报国无门的怨 愤和北宋遗民渴望恢复中原、统一祖国
第二层次,是次四句—次写边防哨岗:写守边战士报国无 门、英雄无用武之地、等待老死边疆的怨愤。
——写壮士的怨愤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第三层次,是后四句—最后写沦陷区:写北宋遗民渴望恢 复中原而连年失望的悲痛。 ——遗民的悲愤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关山月
陆游
一、题解
《关山月》属乐府旧题。《乐府解题》说:“《关山月》,伤离别也。” 这种离别,总是与征战联系在一起的。《乐府解题》对于“关山月”三字的出 处,引古诗《木兰辞》“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 衣。”四句作为解释。 《关山月》又是笛曲。唐代王昌龄《从军行》:“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奈)金闺万里愁。” 从南北朝至唐代,有不少诗人曾以《关山月》为题写过诗。他们的诗一般 是抒写征人、思妇两地相思之情,隐含厌战、抱怨的情绪。陆游此诗却不同, 思想内容比前人同题诗作更为深广,有着更为强烈的时代精神。
八、陆游与唐婉儿的爱情故事
托 。 莫 ! 莫 ! 莫 ! 瞒 泪 珊 ! 装 , 欢 怕 。 人 瞒 寻 ! 问 瞒 , ! 咽 山 盟 虽 在 , 锦 书 难 索 。 角 声 寒 , 夜 阑 桃 花 落 , 闲 池 阁 , 病 魂 常 似 秋 千 泪 痕 红 浥 鲛 绡 透 。 春 如 旧 , 人 空 瘦 , 索 。 错 ! 错 ! 错 ! 一 怀 愁 绪 , 几 年 离 东 风 恶 , 欢 情 薄 , 晓 风 干 , 泪 痕 残 , 满 城 春 色 宫 墙 柳 。 日 送 黄 昏 花 易 落 。 红 酥 手 , 黄 藤 酒 , 世 情 薄 , 人 情 恶 ,
4.诗中对比鲜明,情景交融,爱国之情极其浓烈。
诗人把“高官乐”、“战士苦”、“遗民泪”三个画面放在一起,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主题得到了升华;把空旷、清冷的月夜和战士、 遗民以及作者本人那种凄楚的心境巧妙地融为一体;字里行间,爱国
之情极其浓厚而强烈。
七、陆 游 诗 词 拓 展 阅 读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
《关山月》写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陆游以“燕饮颓放”的罪名,被再次 免官,从此闲居成都。其间,宋朝大片中原地区被金人占领而不能收 复,陆游面对南宋半壁江山,感慨万端,于是在成都用乐府旧体写了 三首诗,即《关山月》、《出塞曲》、《战城南》,三首古体诗自成 一组,集中表现了诗人谴责朝廷议和、要求恢复中原的爱国精神。这 首《关山月》,写得尤其沉痛悲怆,为陆游乐府诗中的名篇。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陆 游 名 句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冬夜读书示子聿(其三)》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临安春雨初霁》
八 ︑ 陆 游 与 唐 婉 的 爱 情 故 事
两句诗苍劲悲凉,充分表现出诗人悲愤不已,念念不忘国
事的心情。
三、《关山月》参考译文
与金人议和的诏书已经下达十五年了,将军不作战白白地来到边关。豪 门贵族那深深的庭院里主人在按着节拍欣赏美人唱歌跳舞,马圈里的战马
一身肥膘等待着老死、弓都已陈旧地断了弦。
边塞岗楼上报更的刁斗声声好象催促月亮快快落山,战士三十岁参军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赏析】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具体写作
年代不详。词中回顾自己当年在梁州参军,企图为恢复中原、报效祖 国建功立业的往事,如今壮志未酬,却已年老体衰,反映了作者晚年 悲愤不已,念念不忘国事的愁苦心情。
陆游其他爱国诗词
示
儿
死 去 元 知 万 事 空 , 但 悲 不 见 九 州 同 。
【 钗 头 凤 陆 游 】 【 钗 头 凤 唐 婉 】
人 难 栏 欲 成 ! 。 签 难 心 各 ! 事 , 难 , 今 ! 独 非 语 昨 斜 ,
关 山 月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陆游的爱国诗篇。 2.把握本诗中诗人所表达的
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
1.理解本诗的主题思想; 2.把握本诗的艺术特色。
教 学 难 点 :
深入体会陆游在诗 中所表达的爱国情 怀,以此激发自己 忧国忧民的爱国主 义精神。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的强烈愿望。
六、艺术特色分析
1.以关山月照为线索,多角度展开抒情;
层次分明,思路清晰。
把上层高官的醉心歌舞、边关战士的报国无门、北宋遗民的失 望落泪,放在同一月夜之下。 2.善于选取典型事物表达主题。 人物:将军、战士、遗民;地点:朱门、戍楼、中原;事物: 歌舞、白发、泪痕。 3.语言高度凝练。 展现了南宋十几年来的一个缩影,是宋金长期对峙局面的真 实写照。
如今已白发斑斑。从笛声里谁能知道壮士报国无门的心思,沙场上空的那
清冷的月光白白地照射着为国捐躯者的累累白骨。 中原一带发生战争那是自古就听说过的,但哪曾有异族统治者在我们 中原的土地上传宗接代?北宋遗民忍受着生不如死的痛苦渴望恢复中原, 在今天晚上又有多少地方的遗民再次流下了失望的眼泪!
四、本诗层次总结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
谁 知 , 鬓 虽 残 , 心 未 死 。
书
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陆游的思想倾向
陆游是中国南宋诗人,生于公元 1125 年。陆游生活的时代,
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金国频频向宋朝发动战争,积贫积弱的宋朝
丧 失 了 大 量 国 土 , 被 迫 不 断 向 南 迁 移 。 陆游从小受到父亲强烈爱国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养成了忧国 忧民、渴望国家重建的品格。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 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长期的军事生活丰富了他 的文学内容,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 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
这首诗写于1192年,他已退居在山阴家中,而北方领 土仍在金人统治下。深秋的早晨,他推篱笆院门,迎面凉 风吹来,更增添了他的痛苦悲愤。
此时的陆游,虽然已是 68岁的老人,而且身处贫困, 但他仍念念不忘沦陷区内的大好河山,以及金人奴役下的 北宋遗民——他们哭干了眼泪,望眼欲穿地盼望南宋军队 早日解救他们,却一年又一年地白白等待。对此,作者寄 予了深切的同情。 “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
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 12岁即能诗文,一生作品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 个文集存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是我国现 有存诗最多的诗人。
秦桧死后才步入仕途。陆游力主抗金杀敌,屡次受到投降派的排挤打
击,曾被两度罢职,但爱国情怀终生不渝。其诗歌多表现其抗金批降, 恢复中原的思想,也有表现农村生活和爱情的作品。其词和散文的成就 也颇高,有《渭南文集》和《剑南诗稿》等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