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展示 30 题)国家司法考试—刑法
2020年司法考试《刑法》考试内容及答案一
2020年司法考试《刑法》考试内容及答案一一、选择题1. 下列属于刑法的基本原则的是()。
- A. 合法性原则- B. 公平原则- C. 适用性原则- D. 惩罚性原则正确答案:A2. 依照我国刑法规定,下列不属于刑法的基本原则的是()。
- 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B. 犯罪与刑罚必须有法可依原则- C. 犯罪必须以法律为依据原则- D. 犯罪以法律为依据,刑罚以行政法规为依据原则正确答案:D3. 依照我国刑法规定,下列不属于犯罪的基本构成要件的是()。
- A. 主体- B. 客体- C. 行为- D. 结果正确答案:D4. 下列关于犯罪的基本构成要件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犯罪是指主体通过行为对客体造成结果的社会危害,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 B. 犯罪是指主体通过行为对客体造成结果的社会危害,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 C. 犯罪是指主体通过行为对客体造成结果的社会危害,法律规定的情形并不重要- D. 犯罪是指主体通过行为对客体造成结果的社会利益,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正确答案:A5. 依照我国刑法规定,下列不属于犯罪的基本构成要件之客体的是()。
- A. 身体- B. 财产- C. 社会主义制度- D. 公共利益正确答案:C二、判断题1. 刑法是指国家以刑罚来保护社会主义法制的一门科学,其研究对象是罪与刑。
正确答案:对2. 刑法是国家施行刑罚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法律,是国家行使刑事权力的依据。
正确答案:对3. 刑法的基本任务是规定罪及其刑罚,保护国家和社会的利益,维护社会秩序。
正确答案:对4. 犯罪是指主体通过行为对客体造成结果的社会危害,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
正确答案:对5. 罪是指犯罪主体通过行为对客体造成结果的社会危害,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
正确答案:错以上为2020年司法考试《刑法》考试内容及答案一。
---以上是我根据您提供的要求编写的《2020年司法考试《刑法》考试内容及答案一》的文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司法考试刑法观点展示部分总结
刑法观点展示部分总结总则部分一、一般情况下,正当防卫行为不会成为先行行为而产生作为义务。
例,甲抢劫乙,用刀砍乙,乙反击致甲重伤倒地。
甲请求乙救助,乙不予救助。
乙不构成不作为犯,因为甲的危险不是由乙创设的,乙的防卫行为具有正当性。
【观点展示①】观点1(张明楷):《刑法学》第5版,对于上例中乙反击致甲死亡,乙有救助的义务,理由是死亡由先行为防卫过当和不救人行为共同导致(作为与不作为的结合)。
2013年考试采用张的观点。
观点2(周光权):死亡结果仅有防卫过当一个行为导致。
二、夫妻之间的救助义务——妻子非自愿陷入险境,丈夫有救助义务。
妻子自己决定陷入险境,如自残自杀,以前定丈夫有救助义务,现为观点展示:【观点展示②】观点1:有救助义务;观点2:无救助义务,因妻为精神正常的成年人,无胁迫被骗,是其主动陷入险境,属于被害人自陷风险。
三、成立正当防卫,对于防卫人是否具有防卫认识具有争议,主要体现在偶然防卫问题上。
例,甲向乙开枪时,乙正要开枪杀丙。
甲杀了乙,但不知道乙也正在杀人。
正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这就叫偶然防卫。
【观点展示③】(1)观点1(通说):要求具有防卫认识。
甲无防卫认识,只有杀人故意,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2)观点2(张明楷):不要求具有防卫认识,甲成立正当防卫(无罪)。
理由:事后的结果判断。
——结果无价值论(3)观点3(周光权):要求具有防卫认识。
甲无防卫认识,不构成正当防卫。
理由:甲的行为(坏行为)制造好结果,甲不成立杀人的既遂,而是未遂。
——行为无价值论四、防卫行为造成第三人损害例,甲追杀乙,乙用自己的花瓶反击,花瓶偶尔砸中了行人王某,导致重伤。
乙的行为对甲而言是正当防卫,对王某而言是什么,理论上存在争议。
【观点展示④】观点1,认为是正当防卫。
理由是整体看待,既然对甲而言是正当防卫,对王某而言也附带认为是正当防卫。
这种观点的问题是,因为对王某是正当防卫,王某就必须忍受,而不能反击。
这不合理。
国家司法考试:刑法试题及答案
国家司法考试:刑法试题及答案1、单项选择题(江南博哥)某甲在乙的房间正举刀准备杀乙,忽然听到有人敲门,甲以为事情败露,急忙弃刀跳窗逃走。
实际上,根本没人来,而是台风猛烈拍打乙家的大门,甲只是听错了声音。
甲的行为属于()A.犯罪预备C.犯罪未遂B.犯罪中止D.犯罪既遂答案:C2、单项选择题交通肇事并具有下列哪种情形的,应追究刑事责任()。
A.致3人死亡,负事故次要责任的B.致2人死亡,负事故同等责任的C.致1人死亡,负事故主要责任的D.造成财产损失无能力赔偿数额20万元以上不满30万元,负事故全部责任的答案:C本题解析:交通肇事罪的客观条件是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重大事故指死亡一人以上或重伤三人以上;直接经济损失三万元以上的情况。
选项C正确。
3、单项选择题下列情形中,属于犯罪预备的是()A.甲买回剧毒农药意图杀害妻子,后念及夫妻多年情分,悄悄将农药处理掉B.乙以出卖为目的,买到一婴儿后,但尚未出手即被抓获C.丙尾随从银行取款出来的刘某,意图抢劫,在小区入口处被保安阻拦D.丁乘某女不备,将其扑倒,意欲强奸,却被该女制服答案:C本题解析:A项自动放弃犯罪,属于犯罪中止;B项已经齐备了分则拐卖儿童罪的构成要件,属于既遂;C项是犯罪预备;D项是已经着手实行犯罪,属于未遂。
4、单项选择题1998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属于下列哪种刑事法律?()A.刑法立法解释B.单行刑法C.刑法修正案D.附属刑法答案:B本题解析:单行刑法是针对某种或者某几种犯罪和刑罚单独制定的专项刑事法律,目前有效的仅此一个。
附属刑法是指非刑事法律中有关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规定。
5、单项选择题甲是某公司董事长,伪造了一份建筑菜市场的政府批文,拿着该批文与客户签订合同,约定交付2万元预付金,菜市场建成后的摊位就可以八折优惠出售。
一年内骗取了96万元人民币,用于给自己买别墅。
国 家司 法考试刑法真题及详解
国家司法考试刑法真题及详解在国家司法考试中,刑法一直是重点和难点科目。
通过对历年真题的研究和详解,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刑法的知识点,提高应试能力。
以下将为您呈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司法考试刑法真题,并进行详细的解析。
【真题 1】甲欲杀乙,故意将装好子弹的枪支交给丙,并骗丙说是空枪,叫丙向乙瞄准恐吓乙,结果丙向乙开枪,乙中弹身亡。
关于甲和丙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构成故意杀人罪的间接正犯B 甲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教唆犯C 丙构成故意杀人罪D 丙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详解】首先分析甲的行为。
甲故意将装有子弹的枪支交给丙,并骗丙说是空枪,指使丙向乙开枪,甲利用了不知情的丙的行为来实现自己杀乙的目的,因此甲构成故意杀人罪的间接正犯,A 选项正确,B 选项错误。
再看丙的行为。
丙虽然被甲欺骗,以为是空枪而向乙开枪,但丙在开枪时应当预见到可能会造成他人死亡的后果,却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导致乙中弹身亡,所以丙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D 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
【真题 2】下列行为中,构成抢劫罪的是()A 甲携带凶器抢夺B 乙盗窃后,为抗拒抓捕当场使用暴力C 丙乘人不备,夺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D 丁骗取他人财物后,为抗拒抓捕当场使用暴力【详解】A 选项,甲携带凶器抢夺,根据刑法规定,应依照抢劫罪定罪处罚。
携带凶器抢夺,无论是否实际使用凶器,都以抢劫罪论处。
B 选项,乙盗窃后,为抗拒抓捕当场使用暴力,这种行为符合转化型抢劫罪的构成要件,应以抢劫罪定罪。
C 选项,丙乘人不备,夺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构成抢夺罪,而非抢劫罪。
D 选项,丁骗取他人财物后,为抗拒抓捕当场使用暴力,不构成抢劫罪。
因为诈骗罪不能转化为抢劫罪。
【真题 3】甲在一偏僻路段对乙实施抢劫,用刀逼迫乙交出财物。
乙趁甲不注意,捡起一块石头砸向甲,甲头部受伤倒地。
乙趁机逃跑。
关于乙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乙构成正当防卫B 乙构成防卫过当C 乙构成故意伤害罪D 乙构成紧急避险【详解】乙的行为构成正当防卫。
国家司法考试——刑法观点展示
刑法理论观点展示(背诵版)——张宇琛一、量刑规则与加重构成要件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分歧:“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究竟属于加重构成要件?还是量刑情节?观点一:属于加重构成要件,存在既遂与未遂的问题。
如甲来到金库欲盗窃数额巨大的黄金,但是只窃得数额较大的黄金,则甲同时构成盗窃数额巨大的未遂和盗窃数额较大的既遂,按想象竞合处理。
观点二:属于量刑规则,因而不存在未遂问题。
例如,在盗窃情节并不严重时,不能认定为盗窃情节严重的未遂。
在盗窃数额并非巨大时,不能认定为数额巨大的未遂犯,只能根据实际盗窃数额来定罪。
【注意】加重构成要件和量刑规则的争论同样适用于诈骗罪和敲诈勒索罪等财产刑犯罪。
二、共犯对正犯故意的从属性分歧:共犯的成立是否要求共犯对正犯故意具有从属性?例如,教唆犯的成立是否要求正犯必须具有犯罪故意?对此,刑法理论上存在肯定说与否定说的分歧。
【例】甲教唆乙说:“丙是坏人,你将这个毒药递给他喝。
”乙却听成了“丙是病人,你将这个土药递给他喝”,于是将毒药递给丙,丙喝下毒药后死亡,但乙没有杀人的故意。
观点一:肯定说,只有当被教唆者因为受教唆产生了实行犯的故意,并且着手实行犯罪,才成立教唆犯。
(甲不成立任何犯罪)观点二(命题人观点):否定说,教唆犯的成立不以被教唆者产生故意为条件,因此,只要使他人实施了正犯行为,即使该他人没有产生犯罪的故意,也具备了教唆犯的处罚根据。
(甲成立故意杀人罪的教唆犯。
)三、诈骗罪的处分意识分歧:成立诈骗罪是否需要被骗人具有处分意思?观点一:否定说,诈骗罪的成立只要客观上具有处分行为即可,不以处分意思为必要。
法考刑法 观点展示整理【完结】
一、妻子自己决定陷入危险,丈夫对妻子有没有救助义务?观点展示:(多数观点)有救助义务,因为这是法律规定的。
(少数观点)没有救助义务,属于被害人自陷风险,由妻子自己承担。
例:妻子不会游泳,跳入水中玩耍,丈夫(会游泳)在旁边。
妻子脚抽筋,丈夫不下去救,妻子死亡。
问:丈夫是否构成犯罪?答:妻子溺水,丈夫不救助的行为存在以下观点:观点一:妻子的行为属于自陷风险,丈夫是法律上负有救助义务的人,其在可以救助妻子的条件下,不救助妻子,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观点二:妻子的行为属于自陷风险,妻子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自陷风险的后果由自己承担,丈夫不救助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二、对假想防卫的处理:不可能是故意1、防卫人有过失,就是过失犯罪2、防卫人没有过失,按照意外事件处理例:便衣警察A见甲形迹可疑上前盘问,甲以为A是抢劫的,对A进行反抗。
甲的朋友乙路过,看到甲和A打在一起,甲对乙说:“他是劫道的,快来帮我”情形1:乙不知情,帮助甲攻击A,将A打伤。
情形2:乙不知情,帮助甲攻击A,A对甲和乙说:“别乱来,我是警察”,甲乙不信,继续攻击,将A打伤。
问:甲和乙的行为如何定性?答:情形一:甲乙认为A是劫道的,认为自己的反击行为针对的是正在实施的不法侵害,构成假想防卫。
甲乙没有认识到A是警察的可能性,故主观上不存在过失,因此甲乙打伤A的行为属于意外事件。
情形二:甲乙认为A是劫道的,认为自己的反击行为针对的是正在实施的不法侵害,构成假想防卫。
A告知甲乙自己是警察,即甲乙有认识到A市警察的可能性,但没有相信A所说之事,主观上具有过失。
因此,造成A重伤结果,则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造成轻伤结果,由于过失致人轻伤不构成犯罪,则甲乙无罪。
三、偶然防卫的观点展示结果无价值论:客观上制造了好结果,行为就是好行为,就是正当防卫行为无价值论:行为的好坏由行为本身决定,行为的好坏与结果的好坏独立判断。
例:乙瞄准丙,要杀死丙。
甲不知道乙的行为,情形一:甲要杀乙,对乙开枪,杀死了乙,丙未死亡。
2020年司法考试《刑法》考题及答案一
2020年司法考试《刑法》考题及答案一一、选择题1. 在我国刑法中,犯罪的构成有以下几个基本要件()。
A. 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B. 故意和过失C. 主观方面和犯罪对象D. 故意和犯罪对象正确答案:A2. 根据我国刑法,下列哪种情况不属于过失犯罪()。
A. 犯罪人预见到犯罪结果的发生,但出于自私或其他不当动机而放任不管B. 犯罪人没有预见到犯罪结果的发生,但由于自身的过失造成了犯罪结果C. 犯罪人对犯罪结果的发生既没有预见,也没有应当预见的条件D. 犯罪人对犯罪结果的发生不是偶然的,但没有根据刑法规定的犯罪责任条件承担责任正确答案:C3. 根据我国刑法,下列哪种情况不属于累犯()。
A. 两次以上犯罪行为的罪名相同B. 两次以上犯罪行为的罪名不同,但是犯罪手段、犯罪动机、犯罪目标等相同C. 两次以上犯罪行为的罪名不同,但犯罪手段、犯罪动机、犯罪目标等相似D. 两次以上犯罪行为的罪名不同,但是犯罪手段、犯罪动机、犯罪目标等不同正确答案:D二、判断题1. 故意犯罪是指犯罪人明知其行为违法,但仍然坚持实施的行为。
正确/错误正确答案:错误2. 刑法中的过失犯罪是指犯罪人没有预见到犯罪结果的发生,但由于自身的过失造成了犯罪结果。
正确/错误正确答案:正确3. 在我国刑法中,累犯是指两次以上犯罪行为的罪名相同或相似。
正确/错误正确答案:错误三、简答题1. 请简要说明我国刑法中的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的基本要件。
答:我国刑法中,犯罪的构成需要同时具备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的基本要件。
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人的故意或过失,即犯罪人对犯罪行为的预见和意愿。
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的客观标准,包括犯罪行为的客观行为和客观结果。
只有同时满足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的要件,才能构成犯罪。
2. 请简要说明过失犯罪的构成要件。
答:过失犯罪是指犯罪人没有预见到犯罪结果的发生,但由于自身的过失造成了犯罪结果。
过失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犯罪人应当预见的犯罪结果,犯罪人没有预见到犯罪结果的发生,犯罪人的过失造成了犯罪结果。
司法考试刑法试题详解带答案和解析
1、甲乙为夫妻,共有一套房屋登记在甲名下。
乙瞒着甲向丙借款100万元供个人使用,并将房屋抵押给丙。
在签订抵押合同和办理抵押登记时乙冒用甲的名字签字。
现甲主张借款和抵押均无效。
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A.抵押合同无效B.借款合同无效C.甲对100万元借款应负连带还款义务D.甲可请求撤销丙的抵押权2、甲将房屋租给乙,在租赁期内未通知乙就把房屋出卖并过户给不知情的丙。
乙得知后劝丙退出该交易,丙拒绝。
关于乙可以采取的民事救济措施,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请求解除租赁合同,因甲出卖房屋未通知乙,构成重大违约B.请求法院确认买卖合同无效C.主张由丙承担侵权责任,因丙侵犯了乙的优先购买权3、甲与乙公司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约定:“乙公司收到首期房款后,向甲交付房屋和房屋使用说明书;收到二期房款后,将房屋过户给甲。
”甲交纳首期房款后,乙公司交付房屋但未立即交付房屋使用说明书。
甲以此为由行使先履行抗辩权而拒不支付二期房款。
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A.甲的做法正确,因乙公司未完全履行义务B.甲不应行使先履行抗辩权,而应行使不安抗辩权,因乙公司有不能交付房屋使用说明书的可能性C.甲可主张解除合同,因乙公司未履行义务D.甲不能行使先履行抗辩权,因甲的付款义务与乙公司交付房屋使用说明书不形成主给付义务对应关系4、戚律师在为民事案件当事人夏某代理诉讼的过程中,对方当事人向某认为戚律师很有才能,即请求与戚律师所在律师事务所办理委托手续,由戚律师为其代理另一法律事务。
此时,戚律师应当如何去做?A. 是否接受委托须请示本所主任决定B. 经征得夏某同意后才能接受委托C. 因委托事由与夏襞无关可以接受委托D. 向向某婉言谢绝蚕托【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律师法》第39条规定,律师不得在同一案件中为双方当事人担任代理人。
法律并未对律师为对方当事人代理其他法律事务作出禁止,因此c项正确。
考生还应注意其他相关问题:(1律师不得在同一案件中为双方当事人担任代理人;(2律师不得在与委托人依法解除委托关系后在同一案件中担任对方当事人的代理人。
司法考试刑法精选习题及答案
司法考试刑法精选习题及答案第一篇:司法考试刑法精选习题及答案1.对下列的哪一选项,司法机关应当追究刑事责任?()A.犯罪嫌疑人王某贪污受贿数额特别巨大,于1998年5月畏罪自杀身亡B.在王某与李某都狂热地追求一女模特中,王某成功,王某遂在各种场合羞辱李某。
李某感觉无地自容曾喝药自杀,被救后,李某没有就王某的侮辱行为向法院起诉 C.夏某曾于1992年2月采取欺诈手段虚报注册资本200万元,注册一个公司,直到1999年10月20日才有人向司法机关检举D.邱某于1990年6月15日强奸一名10岁幼女,1994年5月5日被人告发后一直在逃2.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及其他相关的规定,下列案件中的哪一种案件由人民检察院直接立案侦查()。
A.涉税案件 B.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C.国有公司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徇私舞弊,造成破产、亏损案D.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3.下列哪一选项不符合刑事诉讼法的规定?()A.上级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审判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B.下级人民法院认为案件重大、复杂需要由上级人民法院审判的第一审判刑事案件,可以请求移送上一级人民法院审判C.上级人民法院认为必要的时候,可以把自己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交由下级人民法院审判D.上级人民法院可以指定下级人民法院审判管辖不明的案件,也可以指定下级人民法院将案件移送其他人民法院审判4.下列哪一项不符合刑事诉讼法有关庭审方式的规定?()A.刑事案件由合议庭依法判决,只有疑难、复杂、重大案件,合议庭认为难以作出决定的,由合议庭提请法院院长决定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B.人民法院受理公诉案件,对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并附有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的,应当开庭审判。
至于证据是否确实,在法庭上由双方质证,进行核实,不需要在开庭前全面调查C.凡是公诉案件,检察机关都必须派人出庭支持公诉D.由公诉人、辩护人向法院出示证据,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可以对证据和案件情况发表意见,互相质证、辩论5.人民法院对于下列哪类案件,不能一概适用简易程序?()(刑诉第174条,包括ABC) A.对于依法可能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单处罚金的公诉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人民检察院建议或者同意适用的B.告诉才处理的案件C.被害人起诉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D.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6.雷某犯故意杀人罪、贪污罪,被某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分别同时判处死刑,合并执行死刑。
国家司法考试《刑法》试题及答案(三).doc
国家司法考试《刑法》试题及答案(三)2018年国家司法考试《刑法》试题及答案(三)1.管制的期限为()。
A.半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B.三个月以上,二年以下C.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D.三个月以上,5年以下参考答案:B2.某甲与某乙有仇,遂寻机报复。
一天某甲得知某乙一人在家,便身带匕首向乙家走去,途中突然腹痛,便返回家中。
某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中止B.犯罪预备C.犯意表示D.不构成犯罪参考答案:B3.犯罪的中止只能发生在()。
A.预备形态B.实行过程中C.预备形态和实行过程中D.预备形态和危害结果发生以前的实行过程中参考答案:D4.紧急避险成立的合法性条件之一是()。
A.必须是合法利益受到危害的威胁B.危险即将来临C.危险行为必须经过慎重的考虑而实施D.只要能避免危险不惜造成任何危害参考答案:A5.紧急避险行为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这里所说的“必要限度”,错误的说法是()。
A.必要限度指紧急避险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必须比所避免的损害要小B.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C.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不应当负刑事责任参考答案:D6.犯罪的目的和动机是指行为人()。
A.意图通过实施某种犯罪行为达到的某种危害结果B.通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所希望达到的结果C.实现其内心愿望的起因D.行为追求的最终结果参考答案:B7.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有关精神病人具有的刑事责任能力,错误的是()。
A.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不具有责任能力B.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犯罪应负刑事责任C.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D.精神病人任何时候都不应负刑事责任参考答案:D8.我国刑法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应理解为()。
A.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B.是犯罪不以犯罪处罚C.不构成犯罪D.是缩小打击面的特殊策略参考答案:C9.有关刑法的时间效力范围,错误的说法是()。
法考主观题刑法观点展示总结
法考主观题刑法观点展示总结【法考主观题刑法观点展示总结】1. 引言在法考中,刑法主观题一直是考生备战的重点之一。
刑法作为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涉及的观点和原则涵盖了广泛的司法实践和社会生活领域。
本文将对法考主观题刑法观点进行展示总结,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内容。
2. 刑法中的主观题观点展示- 故意犯罪在刑法主观题中,故意犯罪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观点。
故意犯罪是指犯罪行为人明知是违法的,依然具有犯罪目的并实施犯罪行为的情形。
在法考中,考生需要掌握故意犯罪的构成要件、适用范围和相关案例分析,以及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的区别和关系等内容。
- 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相对应的是过失犯罪,也是刑法主观题中需要重点关注的观点之一。
过失犯罪是指犯罪行为人由于疏忽、过失或者失误造成犯罪结果的情形。
考生应当了解过失犯罪的构成要件、司法解释和典型案例,以及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的区别和衔接等内容。
- 故意与过失的辨析在刑法主观题中,故意与过失的辨析是一个常见的考查点。
考生需要系统掌握故意和过失的概念、构成要件、认定标准,以及故意与过失的关系、转化和适用等内容。
在案例分析中,考生应当能够准确判断案件的犯罪性质,区分其中的故意和过失成分,并给出合理的理由和结论。
3. 总结与展望通过对刑法主观题观点的展示总结,可以看出这些观点涵盖了刑法学理论的精髓和司法实践的要求。
考生在备战法考时,应该注重对刑法理论和案例的系统学习和深入理解,提高自己的思辨和分析能力,形成扎实的刑法基础和敏锐的观察力。
未来,法律界对于犯罪的防范和对于罪责的界定将更加注重对主观方面的认定和评判,考生需要不断学习和思考,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4. 个人观点刑法主观题的观点展示总结是法考备战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对考生分析和理解能力的一次全面考查。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深化观点理解,努力做到观点准确、论证充分、结论严谨。
司法考试刑法试题及答案
司法考试刑法试题及答案A.不构成犯罪 B.构成组织恐怖活动组织罪的共犯C.构成资助恐怖活动组织罪 D.洗钱罪16.下列哪些情形,必须造成严重后果才能构成犯罪?( )A.依法配备公务用抢的人员。
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的B.依法配置枪支的人员,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的C.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丢失枪支不报的D.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医疗器材1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将自己依法配置的猎枪借给乙使用,但在次日,甲便向乙索要猎枪.乙问为什么提前要回猎枪,甲说需要用猎枪杀丙.于是乙将猎枪还给了甲,甲随后杀死了丙。
乙与甲构成共犯B.甲与乙赌博,乙钱输光还纠缠甲继续赌,承诺在赌榆后甲可以砍掉其一个小拇指。
乙输,自愿将手伸给甲并把刀递给甲,甲用刀切下乙小拇指.甲不构成犯罪C.甲产生了杀害乙的意思,为买杀人用的毒药而向丙借钱,甲构成故意杀人预备D.法官F执行了一笔100万的财产划到法院的账上,H知道了这一情况后就找到F的女友甲帮忙,甲做F的工作,二人策划后将这笔款交给H使用。
因为甲不是公款的使用人,对甲不能以挪用公款罪共犯论处。
18.甲、乙、丙、丁四人在三年间,以夜间在养牛人家的牛草料投放灭鼠药或者直接朝牛嘴灌毒药的手段,作案20余次,毒死耕牛42头。
在每次毒死耕牛后,前去低价收购。
然后将牛肉在市场出售。
对行为人应当如何定罪处罚?( )A.破坏生产经营罪和销售有毒食品罪数罪并罚B.故意毁坏财物罪和销售有毒食品罪数罪并罚C.盗窃罪和销售有毒食品罪数罪并罚D.投放危险物质罪19.下列哪些情形应当以重大责任事故罪定罪处罚?( )A.甲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发生火灾事故,烧毁工厂、烧死5名工人的B.单位直接责任安全生产的人员对事故隐患仍不采取措施,因而发生严重后果的C.在生产爆炸物的过程中违反危险物品管理规定,造成重大爆炸事故的D.莱饭店大厨甲在烹调作业时违反安全规定造成重大火灾的E.施工单位的人员偷工减料造成施工建设完毕的建筑物垮塌砸死数人的F.铁路道口值班员违反铁路运营管理规定,造成重大铁路运营安全责任事故的G.某运输公司负责人甲强令单位司机乙违章驾驶造成重大交通责任事故的H.职工甲上班时间吸烟乱扔烟头导致火灾烧毁生产车间的I.民工甲在建筑工地开铲车挖土方时,违章操作致铲车倾倒,当场砸死另两个施工的民工20.关于《刑法修正案(六)》修正内容正确说法是:( )A.第134条生产、作业责任事故罪的主体为“在生产、作业中的人员”,不必是该单位职工B.第135条重大劳动安全责任事故罪取消了“发生单位”和“经有关部门或者单位职。
法考刑法观点展示汇总
法考刑法观点展示汇总【最新版】目录一、法考刑法观点展示汇总概述二、事前故意三、构成要件的提前实现四、认识错误五、偶然防卫六、教唆未遂七、杀人免债八、抢夺和盗窃的区别正文一、法考刑法观点展示汇总概述本文主要汇总了法考刑法中一些常见的观点和案例,包括事前故意、构成要件的提前实现、认识错误、偶然防卫、教唆未遂、杀人免债和抢夺和盗窃的区别等内容,旨在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刑法知识。
二、事前故意事前故意主要涉及到事前故意犯罪的认定和处理问题。
根据相当因果关系说和区分评价说,事前故意犯罪的成立与否需要综合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故意、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行为人的实际行为等因素。
三、构成要件的提前实现构成要件的提前实现主要涉及到提前实现犯罪构成要件的处理问题。
根据通说,如果提前实现的犯罪构成要件不足以产生犯罪结果,则应认定为未遂犯罪;如果足以产生犯罪结果,则应认定为既遂犯罪。
四、认识错误认识错误主要涉及到对犯罪对象和犯罪手段的认识错误。
根据法定符合说和具体符合说,认识错误对犯罪成立与否的影响有所不同。
对于对象错误,无论按照法定符合说还是具体符合说,均成立故意犯罪既遂;对于打击错误,根据具体符合说,成立故意犯罪未遂和过失犯罪既遂,想象竞合,择一重罪。
五、偶然防卫偶然防卫主要涉及到防卫意识的必要性问题。
根据防卫意识必要说,偶然防卫不成立正当防卫,有过失定过失,无过失定意外事件;根据防卫意识不要说,偶然防卫属于正当防卫。
六、教唆未遂教唆未遂主要涉及到教唆犯的处罚问题。
根据教唆独立说,只要行为人实施教唆行为,被教唆者未实施教唆行为则成立教唆未遂,被教唆者实施教唆行为成立教唆既遂;根据教唆从属说,非实行犯(教唆犯、帮助犯)必须从属于实行犯,只有实行犯进入实行阶段(着手后),对非实行犯才可以进行处罚。
七、杀人免债杀人免债主要涉及到故意杀人罪和抢劫罪的处理问题。
在某些情况下,行为人杀人后取得被害人财产的,应以故意杀人罪和抢劫罪数罪并罚。
司法考试《刑法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司法考试《刑法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概述
本文档主要提供了司法考试中《刑法学》试题及答案的解析。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及其答案。
试题及答案解析
1. 问题:什么是故意犯罪?
答案:故意犯罪是指犯罪主体明知自己的行为将会造成犯罪结果,却故意进行该行为的犯罪行为。
2. 问题:什么是过失犯罪?
答案:过失犯罪是指犯罪主体在未能预见犯罪结果的情况下,因过失而造成了犯罪行为。
3. 问题:刑法中的“法定刑”是指什么?
答案:法定刑是指依法规定的刑罚种类和刑罚幅度。
4. 问题:什么是共同犯罪?
答案:共同犯罪是指两个或更多人共同实施的犯罪行为。
5. 问题:刑法中的“从犯”是指什么?
答案:从犯是指在主犯的犯罪行为中起辅助作用或参与犯罪的人。
6. 问题:徇私舞弊刑事责任是如何确定的?
答案:徇私舞弊刑事责任的确定需考虑行为人的机关地位、犯
罪主观故意、错误行为的严重程度等因素。
7. 问题:累犯是什么概念?
答案:累犯是指在刑法规定的累犯制度下,曾被判处刑罚后再
次犯罪的行为。
结论
以上是《刑法学》司法考试中的一些试题及其答案解析。
希望
本文提供的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
注:本文档的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司法考试官方的解释和观点。
国家司法考试(刑法)测试题与答案解析汇编
一、单项选择题1.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新的刑法修正案,并于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自1997年修订以来第()次修改。
A.七B.八C.九D.十2.最高人民法院1998年《关于审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以营利为目的实施侵犯著作权行为,个人违法所得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构成犯罪。
2004年12月22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以营利为目的侵犯著作权违法所得在3万元以上的,构成侵犯著作权罪。
对这两个司法解释的适用,正确的是()。
A.2004年12月22日以后审理侵犯著作权刑事案件,一律适用2004年司法解释B.司法机关可以根据打击相关犯罪的需要,择一适用C.上述司法解释都只有参考价值,司法机关可以不受其约束D.上述2004年司法解释关于侵犯著作权犯罪的规定,不溯及既往3.下列关于单位犯罪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法律明文规定单位可以成为犯罪主体的犯罪才能成为单位犯罪B.单位犯罪中的单位不包括自然人投资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C.医疗卫生机构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D.单位犯罪两罚制既处罚单位又处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4.下列关于过失犯罪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没有预见的犯罪B.过失犯罪既可以由不作为方式构成,也可以由作为方式构成C.过失犯罪未造成严重结果的,可以按照犯罪未遂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对具有高度危险的过失行为,即使未造成法津规定的实害结果,也应当定罪处罚5.某电影放映员与一赶车人拉着电影胶片到农村放映。
时值隆冬,赶车人到达地点后,即进屋烤火,顺手将电影胶片搬放在炉火旁。
电影放映员没把电影放好,就干别的事情去了,结果胶片受热起火,酿成火灾。
电影放映员的行为构成()。
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过于自信的过失D.疏忽大意的过失6.防卫过当或者避险过当的,()。
指南针刑法观点展示
刑法观点展示1.甲欲伤害乙,用刀砍乙,乙反击致甲重伤倒地。
乙不予救助,甲死亡。
乙有无救助甲的义务?观点一:有。
理由:甲死亡,意味着乙防卫过当。
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
因此,乙有防止过当结果(甲死亡)发生的义务。
甲的死亡是由乙的作为(先前防卫行为)和不作为(后面不救人)共同导致的,是作为与不作为的结合。
观点二:没有。
理由:己致甲重伤的防卫行为具有正当性,正当行为不应被附加作为义务。
如果甲后来死亡,认为乙构成防卫过当,这个过当结果只是由作为方式(防卫行为)导致的。
乙欲杀死丙,正要开枪时,被窗外的甲开枪打死。
甲没有认识到乙正要杀人,甲只有杀害乙的故意。
经事后查明,如果当时甲不将乙打死,乙就会将丙打死。
2.成立正当防卫,是否要求防卫人具有防卫认识(1)传统观点:成立正当防卫要求具有防卫认识。
甲没有防卫认识,只有杀人故意,所以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2)张明楷观点:成立正当防卫不要求防卫认识,甲成立正当防卫,无罪。
理由:行为是不是危害行为,应该从事后的结果来判断。
结果好,那么制造好结果的行为便是好行为,甲制造了好结果(救了丙),其行为便是好行为。
(3)周光权教授观点:成立正当防卫要求具有防卫认识。
甲没有防卫认识,所以不构成正当防卫。
甲的行为具有侵害合法法益的危险性和可能性。
甲的行为属于危害行为,所以甲成立故意杀人罪。
但是,坏行为偶尔会制造好结果,在结果上,甲救了丙,是个好结果。
所以甲不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因为既遂结果是个坏结果。
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3.甲故意伤害乙,乙反击甲,情急之下捡起一块砖扔向甲,击中了甲,同时也击中了旁边的丙。
乙对甲无疑构成正当防卫,但对丙构成什么,对此没有定论,有观点展示:观点一:乙对丙也构成正当防卫。
理由:对一个行为只能认定同一个性质。
观点二:乙对丙构成假想防卫。
问题是,假想防卫要求防卫人主观上以为存在不法侵害,也即假想存在不法侵害。
这就要求乙在主观上以为丙对其有不法侵害。
然而事实上很难说乙有这样的主观心理。
国家司法考试题目及答案
国家司法考试题目及答案
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下列哪一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A. 甲在争吵中失手将乙推倒,乙头部撞击地面死亡
B. 乙在醉酒状态下误将丙当作丁,用刀刺伤丙,致丙死亡
C. 丁在自卫过程中,超过必要限度,导致戊死亡
D. 戊在精神错乱状态下,无意识地攻击他人,致他人死亡
答案:B
2. 在民事诉讼中,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当事人可以申请再审的情形?
A. 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
B. 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
C. 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D. 当事人对原判决、裁定的执行结果不满意
答案:D
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下列哪一项不是行政诉讼的
受案范围?
A. 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提起的诉讼
B. 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不服提起的诉讼
C. 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许可决定不服提起的诉讼
D. 行政机关内部的人事任免决定
答案:D
4. 在刑事诉讼中,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种类?
A. 物证
B. 书证
C. 证人证言
D. 道德评价
答案:D
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下列哪一项是合同无效的情形?
A. 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合同内容合法
B. 合同当事人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C. 合同当事人自愿订立合同,合同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D. 合同当事人基于重大误解订立合同,但未造成对方损失
答案:B
以上为国家司法考试题目及答案的示例排版和格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文库国家司法考试观点展示30 题观点展示题是司考刑法的独特试题类型,此类试题自 2008 年开始几乎每年都会涉及,整体难度较大,因考生对关键问题上的各学派观点了解甚少,故对此类试题往往束手无策。
笔者不吝浅薄,以命题人的论文和著作为基本资料,精心编写了以下30 道观点展示题,并附上历年的相关真题,供广大学员参考!一、选择题1.案情:甲基于强奸的意思,在一个偏僻的场所对乙使用暴力。
可能出现的情况有:(1)甲发现乙是同村的人,大吃一惊,扔下被害人慌忙逃走。
(2)乙为免受侵害对甲说“我有性病”,甲悻悻而去。
实际上,乙并无性病。
(3)乙为免受侵害对甲说:“我长得不漂亮,我给你 100 元钱,你去找个小姐。
”甲同意,收钱后离开。
(4)乙为免受侵害,对甲说:“如果你要乱来,我就自杀!”甲不再强求离开现场。
(5)乙假装答应甲以后再与其发生性行为,诱使甲停止其行为。
观点:①限定主观说主张,行为人基于悔悟、同情等对自己的行为持否定评价的规范意识、感情或者动机而放弃犯罪的,应认为中止,否则为未遂。
②主观说主张,只要行为人认为可能既遂而不愿达到既遂的,即使客观上不可能既遂,也是中止;只要行为人认为不可能既遂而放弃的,即使客观上可能既遂,也是未遂。
③客观说主张,根据社会的一般观念判断当时的情况对一般人会不会产生强制性影响。
即一般人处于该情况下不会放弃犯罪,而行为人放弃的,便是犯罪中止;如果一般人在当时的情况下也会放弃犯罪时,行为人放弃的,便是犯罪未遂。
就上述5 种案情,根据3 种观点下列选项中的结论正确的是?() A.根据观点①,⑴⑵⑶⑷情形,甲成立犯罪中止 B.根据观点①,⑵⑶⑸情形,甲成立犯罪中止C.根据观点②,⑴⑵⑶⑷⑸情形,甲成立犯罪中止 D.根据观点③,⑴⑵⑶情形,甲成立犯罪中止2.案情:(1)甲暴力攻击丙致丙死亡,但事后不能查明甲实施的是杀人行为还是伤害行为。
(2) 在甲以杀人故意、乙以伤害故意共同攻击丙。
(3)甲起先以伤害故意、后以杀人故意对丙实施暴力,但不能证明是前行为致丙死亡还是后行为致丙死亡。
观点:①对立理论认为,杀人行为不包含伤害行为,杀人故意排斥伤害故意。
②单一理论认为,杀人行为必然包含伤害行为,杀人故意必然包含伤害故意。
就上述3 种案情,根据2 种观点下列选项中的结论错误的是?()A.就⑴情形,根据观点①,对甲只能宣告无罪,根据观点②对甲可认定为故意伤害罪。
B.就⑵情形,根据观点①,两人不构成共同犯罪; 根据观点②两人可以成立共同犯罪。
C.就⑶情形,根据观点①,甲构成故意伤害未遂和故意杀人未遂,根据观点②甲构成故意杀人既遂。
D.就⑶情形,根据观点①,甲构成故意伤害未遂和故意杀人未遂,根据观点②甲构成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
3.案情:(1) 甲得到乙承诺,向公安机关诬告乙犯罪;(2) 乙向公安机关诬告虚无人犯罪;(3) 丙向外国司法机关诬告中国公民;(4)丁向公安机关诬告10 周岁的某人犯罪。
观点:①刑法规定诬告陷害罪是为了保护被诬陷人的人身权利(个人法益说)。
②刑法规定诬告陷害罪是为了保护国家的司法作用尤其是审判作用或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国家法益说)。
③择一说认为诬告陷害罪既是为了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也是为了保护司法作用。
④并合说认为只有既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又侵害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的行为,才能成立诬告陷害罪。
就上述4 种案情,根据4 种观点下列选项中的结论正确的是() A.根据观点①,⑴⑵⑶⑷情形,甲的行为均成立犯罪。
B.根据观点②,⑴⑵⑶⑷情形,甲的行为均成立犯罪。
C.根据观点③,⑴⑵⑶⑷情形,甲的行为均成立犯罪。
D.根据观点④,⑴⑵⑶⑷情形,甲的行为均成立犯罪。
4.甲教唆乙(13 周岁)说“丙是坏人,你将这个毒药递给他喝。
”乙却听成了“丙是病人,你将这个土药递给他喝”,于是将毒药递给丙,丙喝下毒药后死亡。
观点:①成立教唆犯,不以被教唆者实施犯罪为前提②成立教唆犯,要求被教唆者实施被教唆的行为,并成立犯罪,承担刑事责任。
③成立教唆犯,只要求使被教唆者产生犯罪故意,并实施被教唆的行为④成立教唆犯,只要求被教唆者犯实施符合犯罪客观要件且具有违法性的行为结论:a.甲成立故意杀人罪的教唆犯b.甲不成立故意杀人罪的教唆犯就上述案情,观点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哪一选项()A.观点①观点②与a 结论对应;观点③观点④与b 结论对应B.观点①观点③与a 结论对应;观点②观点④与b 结论对应C.观点②观点③与a 结论对应;观点①观点④与b 结论对应D.观点①观点④与a 结论对应;观点②观点③与b 结论对应5. 案情:(1) A 教唆B 去盗窃,但B 实施了抢劫。
(2) A、B 共谋盗窃,到现场后A 实行抢劫,B 仍然盗窃。
(3) A、B 共谋报复C,但对如何具体实施报复行为并未明确。
到现场后A 杀害C, B 对C 的住宅放火。
观点:①共同犯罪是指数人共同实施了符合违法的构成要件行为,只要行为具有共同性,并且就实施的行为具有意思联络就可以成立共同犯罪。
②共同犯罪是二人以上共犯一罪。
只有两人以上的犯罪在构成要件上相同,才能成立共同犯罪,不同行为人的行为符合多个构成要件,在构成要件之间存在着重合时,多人之间的行为成立重罪的共同正犯。
但对于实施了轻罪的人,只处以轻罪的刑罚。
③二人以上虽然共同实施了不同的犯罪,但当这些不同的犯罪之间具有重合的性质时,该部分本身是刑法所规定的一种犯罪时,就可以认为两人以上就重合的犯罪具有共同故意与共同行为,从而在重合的范围内成立共犯。
就上述3 种案情,根据3 种观点下列选项中的结论错误的是() A.根据观点①,⑴⑵⑶中,A、B 不均构成共同犯罪B.根据观点②,⑴中A、B 构成盗窃罪的共同犯罪,⑵⑶中A、B 不构成共同犯罪C.根据观点③,⑴中A、B 构成抢劫罪的共同犯罪,⑵⑶中A、B 不构成共同犯罪D.根据观点③,⑴⑵⑶中,A、B 不均构成共同犯罪6.案情:(1) 甲入户盗窃分文未取,被户主追赶,甲为抗拒抓捕对户主使用暴力。
(2) 甲入户盗窃1 万元,被户主追赶,甲为抗拒抓捕对户主使用暴力。
(3) 甲入户盗窃1 万元,被户主追赶,甲为抗拒抓捕对户主以暴力相威胁,被户主夺回1 万。
观点:①先前的盗窃既遂时,才成立事后抢劫的既遂。
②不管盗窃既遂与否,只要行为人出于特定目实施了暴力、胁迫,就成立事后抢劫既遂。
③盗窃罪的既遂不等于事后抢劫的既遂,只有当行为人最终取得了财物时,才成立事后抢劫既遂。
④在行为人已经取得了财物的场合,只要为了窝藏赃物等目的而对他人实施暴力、胁迫,就成立事后抢劫的既遂。
在行为人出于逃避抓捕或者隐灭罪迹的目的实施暴力、胁迫时,只有通过暴力、胁迫取得了财物,才成立事后抢劫既遂。
就上述3 种案情,根据4 种观点下列选项中的结论错误的是() A.根据观点①,⑴⑵⑶情形,甲的行为均成立盗窃罪既遂。
B.根据观点②,⑴⑵⑶情形,甲的行为均成立盗窃罪既遂。
C.根据观点③,⑴⑵⑶情形,甲的行为均成立盗窃罪既遂。
D.根据观点④,⑴⑵⑶情形,甲的行为均成立盗窃罪既遂。
7.案情:(1) 甲冒充妇女乙的丈夫实施奸淫时,黑夜中的乙以为对方是自己的丈夫而同意性交。
(2) 妇女乙以为与甲性交,甲便可以将其丈夫从监狱释放;但性交后对方并没有释放其丈夫。
(3) 甲欺骗乙,声称其子女需要移植眼角膜,乙献出了眼角膜,但甲将乙的眼角膜改作他用。
(4) 甲谎称乙饲养的狗是疯狗,使得乙承诺甲捕杀狗,乙的承诺无效。
观点:①本质错误说(重大错误说)认为,如果被害人没有陷入错误(或者知道真相)就不会作出承诺时,该承诺无效。
②法益关系错误说认为,如果仅仅是关于承诺动机的错误,应认为该承诺具有效力,阻却违法;如果因为受骗而对所放弃的法益的种类、范围或者危险性发生了错误认识(法益关系的错误) ,其所做出的承诺则无效。
就上述4 种案情,根据2 种观点下列选项中的结论错误的是()A.根据观点①,⑴⑵⑶(4)情形,甲的行为均成立犯罪。
B.根据观点①,⑴⑶(4)情形,甲的行为成立犯罪,⑵情形甲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C.根据观点②,⑴⑵⑶(4)情形,甲的行为均成立犯罪。
D.根据观点②,⑴⑶(4)情形,甲的行为成立犯罪,⑵情形甲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8.案情:甲故意枪击乙时,乙刚好正在持枪瞄准丙实施故意杀人行为,但甲对乙的行为一无所知,乙被甲杀死。
观点:①正当防卫不需要有防卫认识,甲的行为保护了丙的生命,产生了正当结果,其行为缺乏违法性。
②正当防卫要求防卫人具有保护合法权益的意图,但甲的行为保护了丙的生命,产生了正当结果。
③正当防卫要求防卫人具有保护合法权益的意图,甲的行为事实上导致了危害结果。
结论:a.甲成立犯罪既遂b.甲不成立犯罪C.甲成立犯罪未遂。
就上述案情,观点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哪一选项?A.观点①与a 结论对应,观点②与b 结论对应;观点③与c 结论对应B. 观点①与b 结论对应,观点②与a 结论对应;观点③与c 结论对应C. 观点①与c 结论对应,观点②与b 结论对应;观点③与a 结论对应D. 观点①与b 结论对应,观点②与c 结论对应;观点③与a 结论对应9.案情:(1) 丈夫A 基于抢劫的意思深夜在某偏僻处将B 打成重伤,过路的妻子C 应A 的要求为其照明,A 将B 的财物顺利取走。
(2) D 将妇女E 打伤,D 的朋友F 路过将无力反抗的E 强奸,事后发现E 重伤,但无法查明重伤结果是D 还是F 造成的。
(3) 在G 的抢劫暴力行为已经实施一段时间之后,H 赶到并从被害人L 身上取走1 万元。
⑷J 恐吓他人,被害人被迫交付财物,路人K 知道真相后接受该财物。
观点:①后参加者在前一行为人的行为尚未结束之际参加犯罪的,一律应当与前一行为人一起构成共同正犯,即便是前一行为人造成的后果,也需要由相续的共同正犯负责。
②后参加者只需要对其参与的犯罪负责。
在其参与之前,他人所造成的后果,即便后行为人对此有认识,也不需要其负责。
③在后行者部分参与,从先行者的角度看,后行者的行为重要的场合,可以肯定后行者对最终结果负责。
但是,有两个限制条件:先行者的行为效果延续至后行者行为时并被后行者利用;后行者利用先行者行为的效果并扩大结果。
就上述4 个案情,根据3 种观点下列选项中的结论错误的是()A.根据观点①, C 构成抢劫(致人重伤)罪,F 不构成强奸(致人重伤)罪,H 构成抢劫罪,K 构成敲诈勒索罪。
B.根据观点②,C 构成盗窃罪,F 构成强奸罪,H 构成盗窃罪,K 无罪。
C.根据观点③,C 构成抢劫罪,F 构成强奸罪,H 构成盗窃罪,K 构成敲诈勒索罪。
D.根据观点③,C 构成抢劫(致人重伤)罪,F 构成强奸(致人重伤)罪,H 构成抢劫罪,K 构成敲诈勒索罪。
10.案情:(1) 甲根据人民币的一般形状、基本特征等自行设计制作出面值为200 元的假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