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常态课如何常态化
有效建立一年级体育课堂常规的教学小技巧
有效建立一年级体育课堂常规的教学小技巧如何有效建立一年级体育课堂的常规,是每位体育老师都要面对的问题。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短暂,情绪易波动,所以在建立体育课堂常规时,需要特别注意细节,从而使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和锻炼。
下面,我们就来分享一些有效建立一年级体育课堂常规的教学小技巧。
1. 穿着统一,行为规范在一年级体育课堂中,学生的穿着统一不仅能够建立学生对课堂的尊重,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老师可以将体育课的穿着作为常规的一部分,要求学生都穿运动服、运动鞋等。
这样的穿着规范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运动表现,减少运动意外的几率。
老师还应该设立行为规范,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保持秩序,听从老师的指挥,尊重他人,遵守规则。
只有在统一的穿着和规范的行为下,教学才能够顺利进行。
2. 游戏化教学,引导学生参与一年级的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他们更喜欢通过游戏来学习知识。
老师可以将体育课堂打造成一个充满游戏氛围的学习场所,引导学生通过游戏来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
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运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跑步、跳跃、投掷等技能,从而增加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参与度。
老师还可以结合游戏化教学的特点,设立一些小的比赛,让学生们在比赛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挫折,并在失败中找到改进的空间。
通过游戏化教学,可以有效建立一年级体育课堂的常规,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体育知识和技能。
3. 规范动作,示范教学在一年级的体育课堂中,老师需要对学生的动作进行规范化的指导,让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动作。
老师需要在课堂上进行示范教学,让学生们留意老师的动作,模仿老师的动作,从而掌握正确的运动姿势。
在示范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放慢动作的节奏,并结合口头指导,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模仿。
老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运动动作的示范,通过视频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们更直观地了解正确的运动姿势。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学生的动作,建立良好的体育课堂常规。
从准备、实施与实效3个角度谈体育课的常态化教学
Sport年月总第期2013464从准备、实施与实效3个角度谈体育课的常态化教学王洪军(江苏省张家港市沙洲中学,江苏 张家港 215600)摘 要:体育课在有限课时的情况下,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注重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非常重要。
本文从3个大的方面着手,列举8个小的细节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教学实践从准备、实施与实效的3个角度谈体育课的常态化教学,以期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前准备;课堂实施;教学实效中图分类号:G80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 (2013)04-124-02投稿日期:2013-03-12作者简介:王洪军(1972~),中教高级,本科。
研究向:中学体育模块教学。
体育课是学校教育的必修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向学生传授体育运动知识、技术和技能,发展和改善身体素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重要途径之一。
因此,在有限的课时情况下,要提高每一堂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注重体育课堂教学的目的性、过程性,提高实效性就显得非常重要。
以下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准备、实施与实效3个角度简论体育课的常态化教学。
1 课前准备上课前的准备工作的好坏对上好一节体育课有着直接的关系,准备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一堂体育课教学效果的成功与失败。
1.1 教什么备课时应根据课的内容把所要达到的学练目标进行确定,把明确又具体的学练目标报告给学生,对学生明确教什么,从而激发其学习动机,为“动”打好基础。
1.2 怎么教无论备什么课,须先认真钻研教材,教师要掌握怎么教,把书本上的东西变成自己的知识,然后分析归纳,找准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制定出“系列练习”的程序。
在此基础上还要规范好练习时的顺序、分组轮换的方法、队形的组织与变换、教师的站位等,编写出系统科学的教案。
另外,还要充分考虑到课上可能发生的问题(安全)及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
1.3 教的措施与方法教的措施与方法对一节体育课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
小学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措施
小学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措施概述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些措施,以保证小学生每天都能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体育锻炼对于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非常重要,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实现这个目标。
措施一:增加体育课时通过增加每周的体育课时,可以确保学生每天都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我们建议每周至少安排五个体育课时,每个课时不少于30分钟。
这样可以保证学生每天至少锻炼一小时。
措施二:优化课程安排在制定课程安排时,将体育课程平均分配到不同的研究日中,避免体育课集中在一天或几天内。
通过合理分配,可以确保每天都有体育锻炼的时间。
措施三:增设体育俱乐部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学校可以增设体育俱乐部,提供一系列体育活动供学生选择。
这些俱乐部可以包括足球、篮球、田径等不同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加。
通过设置俱乐部的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体育锻炼机会。
措施四:引入体育活动日学校可以定期举办体育活动日,安排一整天的体育活动。
这可以是一年一度或每学期的活动,学生可以参加各种体育项目比赛或展示。
通过活动日,可以进一步鼓励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并提高他们对体育的兴趣。
措施五:培训体育教师学校应该为体育教师提供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运动指导能力。
优秀的体育教师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热情,为他们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结论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保证小学生每天都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这将有助于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体育素养。
希望学校能够认真考虑并落实这些措施,让每个小学生都能享受到体育带来的益处。
常态化校园体育竞赛机制
常态化校园体育竞赛机制是指在校园内建立一套制度化的、定期举办的体育竞赛活动。
这种机制旨在通过体育竞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同时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在构建常态化校园体育竞赛机制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制定竞赛计划: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年度或学期体育竞赛计划,明确竞赛项目、时间、地点等具体安排。
建立竞赛组织:成立专门的体育竞赛组织或委员会,负责竞赛的策划、组织、实施和监督。
确定竞赛项目: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确定适合的竞赛项目,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等。
宣传和推广:通过校园广播、海报、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宣传和推广体育竞赛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
奖励和表彰:设立奖项和表彰机制,对在竞赛中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和表彰,激励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
总结和反馈:在每次竞赛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和反馈,分析竞赛中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不断完善常态化校园体育竞赛机制。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建立起一套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校园体育竞赛机制,推动校园体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措施
小学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措施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小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的基本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保障学生接受良好教育的基本权利,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此措施:一、指导思想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加强学校体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主要方面,确保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广大青少年学生在增长知识、培养品德的同时,锻炼和发展身体的各项素质和能力,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努力使我校学生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
二、工作目标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加强内部管理,规范办学行为,不折不扣地落实《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富有本校特色的具体细则,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将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列入课程表。
逐步建立健全有效的工作、监督和评价机制,建立完善督导、奖惩制度,通过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三、落实原则1、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
根据学生全面、健康、协调发展的需要,科学系统地设计能切实提高技术的内容和方法系统。
2、以深化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为核心。
积极推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坚持课内、课外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要求。
3、以体育教师为主,倡导教师全员参与。
四、具体安排和措施1、提高认识,健全组织,强化领导。
(1)学校成立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副组长:成员:(2)学校加大资金和器材投入,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3)体育室具体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和落实。
各年级、各班要积极配合体育老师的安排,将各项活动落到实处。
(4)学校将组织全体教师认真进修文件,体会实质,在思想上高度正视,在行动上积极落实。
2、落实教学打算,抓好大课间体育活动。
每天一小时的校园体育活动实施方案
每天一小时的校园体育活动实施方案每天一小时的校园体育活动实施方案为了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增强师生间的友谊,培养学生健体益智强身的目的,结合学生和我校实际,特拟定本学期学生大课间活动实施方案,请各年级认真贯彻执行。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中央7号文件精神,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思想,全面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品尝运动快乐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根本目的,开展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
二、工作领导小组组长:z副组长:z组员:z三、具体活动安排1.住校生晨炼,时间:6:05—6:25活动内容:长跑、球类等2.全校学生集体活动,时间:9:15—9:45活动内容:高一:长跑——广播操高二:长跑——跳绳等高三:长跑——跳绳、力量练习等初中:长跑——跳绳等3.全校学生集体活动,时间:15:10—15:35活动内容:广播操4.各年级活动课分项活动(时间:活动课)高一年级:项目:球类活动等活动地点:校田径场、体育馆、篮球场高二年级:项目:球类活动、跳绳、踢毽子。
活动地点:篮球场、排球场、体育馆高三年级:项目:球类活动、跳绳、踢毽子活动地点:篮球场、排球场、体育馆具体安排见附表一。
四、活动实施要求:(一)活动实施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积极参与活动,全面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校长室对体育教师的要求:1.做好学生的兴趣调查,划分兴趣活动小组。
2.负责“大课间”集体活动的安排和乐曲选择;乐曲的选择要与运动项目相匹配,适合学生兴趣和爱好。
3.负责活动地点、场所及退场安排。
4.指挥全校进行统一活动。
5.负责活动的检查评比工作。
6.体育教师准时到岗,不得脱岗,活动前对学生进行完全教育,并组织学生做好充分热身。
另外,各班主任应教育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基于学习进阶的“学、练、赛”一体化推进策略
基于学习进阶的“学、练、赛”一体化推进策略作者:程逸群王成勋来源:《中国学校体育》2023年第12期随着《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和《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相继出台,“教会、勤练、常赛”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笔者基于学习进阶,阐述初中体育“学、练、赛”一体化推进策略,以期促进“教会、勤练、常赛”的真正落实。
一、以学习进阶为轴线,明确“学、练、赛”一体化推进要旨1.以教会为起点,采用促进学生运用的情境化教学教会是通过体育教师的“教”,让学生掌握基本技术与技战术,并能在比赛或展示中合理运用,“学会”某项运动技能。
教会是勤练和常赛的基础,是学习进阶的起点,教师以学生掌握并运用技能为目标导向的“教会”是复杂而丰富的。
宏观层面,体育教师需更新和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汲取和领悟新的教学理念、提升内化学科思维;微观层面,体育教师需结合学生技能形成规律及体育教学育人规律,情境化、具身化地设计关联、递进的教学活动。
如,在初中“篮球技战术运用”的教学中,教师创设无人防守、有障碍物、消极防守、真实对抗、以多打少等层层递进的真实运动情境(表1),促使学生“学会”。
而不是仅停留在让学生对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有表浅认知和粗浅掌握上,而是基于运动项目所特有的技术动作、技能方法与比赛规则,以“练、赛”环节为导向,让学生在掌握基本和专项技术要领的基础上,能合理、自然、灵活地展示和运用技能[1]。
因此,真正让学生能运用技能才是“教会”的最终目标。
2.以勤练为保障,参加不拘泥于课堂的日常化锻炼勤练是教会和常赛的保障,在明确进阶起点的基础上,找准影响学生勤练的因素,围绕学习进阶(综合理解、应用分析、联结判断、拓展深化),寻找最优的进阶路径,设计核心活动。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一方面要精讲,以保证学生练习时间;另一方面,要利于学生真实运用技能的情境,将具有内在联系的2个及2个以上的技术动作进行整合、串联设计。
多措并举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5篇)[修改版]
第一篇:多措并举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营丘镇中心小学:多措并举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为切实保障学生每天1小时的校园体育活动,使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营丘镇中心小学采取了多种举措,并狠抓贯彻落实。
一是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努力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
落实各年级体育课的课时要求,学校领导召集各级部体育教师开展了“如何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教学研讨活动,学校并加大了对体育课教学的督察力度,确保了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二是科学安排作息时间。
在上午两节课和下午两节课后各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时间,确保了学生除体育课外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三是加大学校体育经费投入,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体育活动。
按照体育活动的需求,学校购置、添置了必备实用的体育设备设施和器材,新添了羽毛球、毽子、跳绳、沙包、呼啦圈等体育器械。
几项举措的切实实施,有力的保证了师生的校园体育活动时间,对全校师生的学习与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素养的全面提高及学校的和谐有序发展也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营丘镇中心小学陈花唐子仁)第二篇: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计划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计划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再次显示,我国中小学生的部分身体素质,特别是爆去发力、力量、耐力素质及肺活量等指标持续下降;超重与肥胖学生比例增加,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继续上升。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学生体育锻炼不足、体育活动时间不能得到保证是最主要的原因。
我们学校历来重视青少年学生的健康,学校教育树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
以下就是我校如何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工作的意见》工作划:一、要把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作为一项全局性的教育工作来抓,必须把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工作,提高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来认识。
“健康第一”要求体育活动常态化
“健康第一”要求体育活动常态化作者:罗玉鹏来源:《教育·综合视线》2019年第07期“健康第一”是当前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指导思想。
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成长,既是课程教师的愿望,也是学校教育工作者与家长的共同心愿。
为此,学生的体育锻炼不能局限于课堂,更要以常态化的体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为学生综合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然而,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体育课并不受重视,往往想挤占体育课时间来书写其他学科作业。
新课改以来,传统体育课改为体育与健康课,更新的不仅仅是课程名称,更是课程的性质和价值观念,强调体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是学生生活的前提和高效学习的保障。
体育活动常态化的重要意义体育活动常态化是要在校园中营造一种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以学生健康为根本出发点,不仅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活动时间和活动场地,让学生养成天天锻炼身体的习惯,更是让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得到全面锻炼,帮助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体育是一门传统课程,然而长久以来并不受重视,体育课程的具体开设和教学方式方法处处给人们透露出散漫之感。
要达成健康第一的课程目标,教师就不能将体育与健康课局限于课堂之上,而是要实现体育活动的常态化,通过常态化的锻炼逐步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养成他们终身锻炼的体育观念,使“健康第一”的理念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以生为本,给学生更多选择,让学生享受到体育活动的乐趣常态化体育活动不同于一般的体育课,它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和选择,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有选择地参与体育活动,通过学习、锻炼,逐步享受体育活动带来的乐趣,进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通常,教师会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篮球活动、足球活动、花样跳绳、韵律操等,促使学生学习潜能和运动潜能的激发。
丰富学校课间操及课外活动传统的课间操时间,不是学生集中在操场做广播体操,就是跑步,以致许多学生感到无聊乏味,参与热情不高。
试述常态体育课堂教学的诊断与评价
试述常态体育课堂教学的诊断与评价体育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协作能力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对体育课堂教学的诊断与评价,则是对教学效果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估的过程,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发现学生的问题和进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对常态体育课堂教学的诊断与评价进行探讨,从课堂教学的特点、诊断与评价的重要性、常用的诊断方法和评价标准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常态体育课堂教学的特点1.多元性:体育课堂教学要求学生进行多种运动项目的学习和训练,所以教学内容丰富多样,针对不同项目的教学也要有所区别。
2.实践性:体育课堂教学强调学以致用,通过实践运动来培养学生的体质和技能,因此实践性是体育课堂的一个重要特点。
3.交互性:体育课堂强调合作与交流,学生之间要互相配合,与老师的互动也较为密切。
二、诊断与评价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1.发现问题:通过诊断与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
2.促进进步:评价可以促使学生发挥积极性,积极参与体育课堂活动,从而促进其在体育方面的进步。
3.改善教学:评价结果也可以帮助老师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及时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常用的诊断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动作、姿态和表现,对其体育技能和表现进行评价。
2.测试法:通过体育测试项目,如跑步、跳远、篮球运球等,对学生的体能和技能水平进行测评,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
3.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对体育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其对体育学习的态度和情况。
四、常用的评价标准1.身体素质:包括学生的肺活量、柔韧性、速度、力量等身体素质方面的情况。
2.技能水平:包括学生在各种体育项目中的动作技能、规则应用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3.合作精神:体育课堂强调团队合作,评价标准中也应包括学生在团队活动中的表现。
五、诊断与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1.及时反馈: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反馈学生的表现,指导学生改正动作,提出合理建议。
培育体育精神塑造健全人格
பைடு நூலகம்
神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三、 通过建立常态化的体质检测制度, 培养学生持之以恒
我校高度重视体育课、早操、课间操和课外活动,对学生 的毅力
进行强化训练,在反复训练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 学生体育精神的培育和健全人格的塑造,是一项复杂的系
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在早操、课间操和课外活动上,根据 统工程,要求有科学、系统的保障机制。首先,学校统一制定
实践探索
培育体育精神 塑造健全人格
孙万峰
: 摘 要 本文从校园体育的常态化训练、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活动、 建立常态化的体质检测制度等三方面阐述了
培育学生体育精神, 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做法。
: 关键词 体育精神; 健全人格; 锤炼意志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树立 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 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可见,体育 在人格塑造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所谓体育精神,实质上是体 育的情操、信念、理想、体育道德、体育知识,以及审美水平 的具体体现,是“相互了解、友谊长久、团结一致和公平竞 争”的奥林匹克精神。下面谈谈如何通过培育学生体育精神, 来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养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途径。围绕“健康第一”这个中心,以 自发的行为,最终形成体育锻炼习惯,同时在锻炼过程中培养
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和强健体魄为目标,扎实开展各项校园体育 了学生持之以恒的毅力。
常态化训练,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总之,高中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是人格完善并定
二、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竞赛活动, 培养学生的 型的关键时期,学校要高度重视体育工作,保质保量开展丰富
拼搏精神和自信心
构建“教会、勤练、常赛”基本路径,提高教学质量
构建“教会、勤练、常赛”基本路径,提高教学质量摘要:落实“教会、勤练、常赛”是2022年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
这一理念背景下的初中体育课堂致力于构建“学、练、赛”一体化教学体系。
初中体育课堂定位好“教会”,提高“教”的质量;定位好“质”,提高“勤练”的质量;定位好“赛”,提高“常赛”的质量,以“赛”代“练”,以“赛”代“学”,提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质量。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会;勤练;常赛;教学质量;新课标落实“教会、勤练、常赛”是2022年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
“教会、勤练、常赛”三者成为初中体育高效课堂的“标配”。
“五育并举”背景下,体育是其它“四育”的基础。
初中体育高效课堂的构建通过“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教学来实现。
初中体育高效课堂要落实2022年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立足“以体育育人”的核心,致力于提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质量。
“教会、勤练、常赛”的核心是育人。
初中体育课堂通过构建“教会、勤练、常赛”基本路径,提高“教”与“学”质量,实现体育育人的功能。
一、定位好“教会”,提高“教”的质量“教会”是“教会、勤练、常赛”这一体系的首要环节。
初中体育课堂在这一环节要先明确“教会什么”“怎么教会”“为什么要教会”等问题。
“教会”是为了让学生“学会”。
每堂体育课的“学会”包括“学到了什么”“学得怎么样”等内容。
(一)立德树人是“教会”根本任务初中体育课堂教会学生体育知识与技能是“会”的表层。
体育课堂承担着育人的重大使命,学生要会的根就在“德”字。
因此,“德”要贯穿“教会”全过程。
只有这样,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才能构建素质教育的高效课堂。
如《足球脚内侧传球》这一课,教给学生足球脚内侧传球的知识与技能后,关键环节——“德”的传授是否到位、体育品德和体育精神是否“教会”。
足球脚内侧传球过程中,学生如何战胜一次次挫折、如何小组协作完成学生任务等。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1.前言我们知道体育教学是在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由教师指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本知识、运动技术和技能,从而增强学生体质、培养体育能力和良好意识品质的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
它对全面顺利完成学校体育的任务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常常处于“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抓起来不要”的被动局面。
为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消除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更好地进行中学体育教学的改革,有必要研究和分析体育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改之有效。
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
新课标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制订的,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从初中体育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即体育中考的弊端和学生体质逐年下降的现象,进行了讨论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完善初中体育教学,使体育教学工作更趋于合理化,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回归体育课存在的真实意义。
2.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分析2.1 学校体育萎缩,学生体质堪忧。
在应试教育的桎梏下,敦促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已成为大多数学校的基本办学状态,家教成为家长教育子女的有效手段和相互攀比的标志,在造成部分学生厌学的同时,也造成了运动兴趣的减弱、吃苦精神的衰退。
如学生在运动过程中要出汗,家长回家一眼就能看出,很多学生会遭到家长的责骂:“又去玩了!”于是很多学生转入“地下活动”,在家或到网吧玩游戏,既满足娱乐的心理需求,又能瞒过家长。
小学体育常态课堂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四性”
小学体育常态课堂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四性”小学体育是学生体能素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课程,也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向善的性格和品质的重要途径。
在常态体育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四性”(豁达、刚毅、坚韧、乐观)成为了教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出发,探讨小学体育常态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四性”。
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们需要注重课程内容的生动有趣。
体育课虽然是一门严肃的学科,但也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来呈现课程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们可以利用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等来引导学生参与,让学生在欢乐中感受到体育的魅力,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体育课堂还可以通过奖惩激励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们可以通过设立奖励机制,激励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并且在学生取得进步、成绩突出时给予表扬和奖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也可以通过适当的惩罚措施来引导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改正错误,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
教师们还可以通过情感共鸣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育课堂是一个集体活动的场所,学生之间可以互相配合、互相帮助,通过团队合作的形式来实现共同的目标。
教师们可以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从而增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和兴趣。
教师们还可以通过情感温暖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体育课堂上,教师们要关心每一个学生,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引导。
在学生出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们还要及时给予关心和帮助,在关心、关爱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小学体育常态课堂是培养学生“四性”的有效途径,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教师们要通过注重课程内容的生动有趣、奖惩激励、情感共鸣和情感温暖等方式,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四性”,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收获快乐、成长和进步。
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 “教会”“勤练”“常赛”
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教会”“勤练”“常赛”作者:来源:《中国学校体育》2020年第12期研讨背景:体育课堂教学中,“教会”“勤练”“常赛”是落实“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基本要求,也是对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考验。
对于体育教师而言,如何“教会”,如何知道学生“学会”,采用什么手段实现“勤练”,“常赛”应注意哪些问题,等等,都是新时代体育教师应思考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此,本期研讨针对此话题,与全国体育教师一同探讨,请研讨教师结合所在地区或学校的教学现状、实践“教会”“勤练”“常赛”的路径和方法等提出自己的见解,集思广益,从而更好地为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和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服务。
话题一:体育课堂教学中,判断学生“学会”的外显特征或标志是什么?学生“学会”的外显特征或标志:1.面部表情丰富,表现出喜悦和自信;2.能够熟练地做出技术动作;3.学习积极性较高;4.能基本说出动作要领;5.学生间合作学习配合协调;6.能掌握技术动作的使用方法并合理运用。
——安徽李厚余、山东田凯瑞“教会”就是学生的“学会”,是体育教学最基本的要求。
学生要能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在学练中能掌握动作,能表述清楚动作的顺序与脉络。
“学会”是“会学”的基础,学生只有“学会”了,感悟到了知识技能的规律,从感知觉上,学会判断,学会理解,学会基本的动作与方法,也就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
——内蒙古常德玉从技能掌握的阶段理论来看,“学会”的特征可能就是建立正确的基本技术动作概念,基本了解完成动作的顺序、肌肉的协调用力、动作操作的时间与空间、速度与准确性的关系。
个体在练习中无需有意识地去考虑具体在做什么,在完成动作的同时还能做另一件事。
例如,在运球时可以把注意力放在路线和方向选择上,而不是注意怎么做动作;同时操作者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恰当地调整和纠正。
——安徽罗传伟、湖北熊昌军“学会”的外显特征是能做出来,能参加比赛,能拓展应用,能讲出来教别人,能做出来教别人,能发现同伴的错误动作,并能给予恰当的帮助、指导与纠正。
挖掘课程的潜在功能——促进乒乓球课程的常态化实施
某 些疾 病 及 心 理 障 碍 ,使 人 轻 松 愉 快 ,心 情 舒 畅 。 同 时 使参 与 者 满 足精 神 、健 身 和 发展 需要 。最 后 ,从 社
会 文 化 角 度 来 看 ,在 活 动 中 将 获 得 顺 利 与 挫 折 、 胜 利
通过 经 常 参 加 乒 乓球 运动 ,能 提 高 速度 、力 量 和身 体
的 灵 敏 性 、协 调 性 ,使 肌 肉 发 达 、 健 壮 , 关 节 更 加 灵
活 稳 固 ,从 而 提 高 乒 乓 球 运 动 的 水 平 。
而 发 展 为具 内涵 丰 富 的现 代 体 育 项 目。下 面 我 们 从 课
良 好 的 社 会 适 应 性 。 乒 乓 球 运 动 所 具 有 的 功 能 特 点 能 够 满 足 人 的 健 康 要 求 。 乒 乓 球 运 动 是 一 项 适 合 人 们 终
点 吻 合 了创 造 性 动 态思 维 和所 获 信 息快 速 变 化 性 的特
征 ,提 供 了 独 立 思 考 、 快 速 反 应 和 自 我 钻 研 的 空 间 , 有 利 于 人 们 活 跃 思 维 、不 断 创 新 。
队 意识 和集 体 意 识 ,有效 地 培 养 学 牛 的 身体 素 质 、适
应 能 力和 社交 能力 。
( ) 乒 乓 球 课 程 的 教 育 功 能 二
1知 识 和 运 动 能 力 方 面 的 教 育 功 能 .
运 动 中剥 离并 向 竞技 对 抗方 向发 展 。 自 12 96年 第 一届
需 要 参赛 者 具有 良好 的身 体 素 质 和坚 强 的意 志 、顽 强
浅谈常态体育课堂育人价值的思考
浅谈常态体育课堂育人价值的思考作者:缪泽春来源:《文理导航》2019年第34期【摘 ;要】本文是结合自身体育教学实践经历的一些思考。
在常态教育育人模式的指引下,如何使体育教学效率达到最佳水平,使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得到应有提高,达到崭新境界,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坚持以育人为目的的核心进行常态化课堂教学。
让学生成为真正站在学校、课堂的正中央的“主人”,让学生开发自我创造力,改变自己,塑造自己。
【关键词】体育课堂;育人;能力常态教育是教育的回归,又是教育的超越;它不是简单的回归,也不只是意味着超越,而是在回归与超越的互动中形成,是解构与建构、批判与建设、探索与创造相伴而行的生长过程,是对教育原本常态的追寻、回复,又是对原本常态的创造、发展。
体育育人是教育的核心,而核心的实施者是体育教师,教师的舞台即操场或活动场地,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而体育教师只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诠释者、实现者。
因此,笔者通过多年教学实践经验总结有如下:1.以学为本,教学思考教体育在学校“育人”活动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体育教师还必须处理好两个重要问题:首先,明白究竟自己为什么要传授体育知识。
其次,明白究竟要让学生以什么方式来获得体育知识。
前者是目的问题,后者是方式、手段、途径问题。
体育课堂教学是一个体验实践,在教与学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如果没有学生,体育教师的存在有何意义?如果没有体育教师,学生的存在就没有意义吗?并不是,因为在没有体育教师的状态下学生依然可以自学,尤其是运动技能。
但体育教学是有教师指导的学,而无教师指导的学则成了自学,不等同于教学中的学。
所以,教是为了帮助学而存在,教自身的存在是没有意义的;与之相应,孤立评价教学的好与差,孤立评价教学的有效与无效,也是没有意义的。
因为教学的好与坏,要以是否促进学生学习为标准;教学的有效与无效,要以学生是否借助教学取得了比自学更大的进步为标准。
2.学习意识,共建能力“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成就动机或学生的学习意图是动机中最重要的方面。
让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成为常态化标准——河北省石家庄学校体育采访纪实
作者: 刘亚平
作者机构:�中国学校体育》编辑部
出版物刊名: 中国学校体育
页码: 27-28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5期
主题词: 体育锻炼;学校体育;采访纪实;石家庄;河北;常态化;标准;阳光体育运动
摘要:对落实每天—小时体育锻炼的关注,看似是一个常态话题,因为推动阳光体育运动,开足、开齐体育课,切实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对于每个学校体育工作者和每个体育教师而言,是我们基本的责任与任务。
但现实中,由于高考指挥棒、社会对体育的片面认识等因素,体育在一些学校成了一个“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的“副科”。
小学体育课中体育专业术语常态化应用的实践探索
小学体育课中体育专业术语常态化应用的实践探索小学体育课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的重要环节,其中体育专业术语的使用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和专业知识的理解具有重要作用。
在小学体育课中,体育专业术语的应用并不十分常态化,教师和学生对于这些专业术语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待加强。
本文将探讨小学体育课中体育专业术语常态化应用的实践探索,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旨在提升小学体育课中专业术语的使用效果,促进学生体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一、体育专业术语在小学体育课中的重要性1.提高教师对体育专业术语的理解和掌握教师是体育专业术语的传播者和应用者,他们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专业术语的常态化应用。
提高教师对于体育专业术语的理解和掌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教师应该加强对于体育专业术语的学习和研究,了解其含义和用法,掌握其科学规范的表达方式,从而在体育课上更加自如地运用专业术语,使之在课堂教学中常态化应用。
2.建立专业术语梳理体系针对小学体育课程的内容,建立专业术语梳理体系,将不同学科领域的专业术语进行分类整理。
教师可以根据这一梳理体系,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和讲解不同领域的专业术语,使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对这些专业术语有一定的了解,并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渐加深对它们的理解和掌握。
3.开展专业术语常态化应用的实践活动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开展专业术语常态化应用的实践活动。
在课堂上运用专业术语进行讲解和示范,在体育活动中引导学生使用专业术语进行交流和协作,在作业和测验中考查学生对专业术语的理解和掌握等。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专业术语的含义和用法,逐渐形成对专业术语的常态化应用习惯。
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加强对体育专业术语的学习和理解,以提高对专业术语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教师可以通过学习专业书籍和参加相关培训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学生则可以通过课后复习和交流讨论来加深对专业术语的理解。
2.培养对专业术语的兴趣和热爱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培养对专业术语的兴趣和热爱,使其乐于学习和运用专业术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常态课如何常态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提出:“中小学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提出:“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怎样才能不折不扣地执行课程标准。
保质保量地上好体育常态课呢?本人以为,提高体育常态课的教学质量。
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方面是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参与其中。
一个都不能少。
而要想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
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强认识常态化
“常态课”顾名思义是常规状态下、自然状态下的平常课。
“一个哨子两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
”的课不是常态课;过分强调娱乐、休闲功能。
以简单的游戏为主。
游戏间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游戏里没有什么技术成分的课不是常态课;轻视对学生的管理,忽视教学组织的严密性,导致学生懒散,课堂组织松散的课不是常态课;一味满足学生需求,只选择学生喜欢的内容,教学内容没有计划性和系统性的课不是常态课。
本人以为,体育常态课应当是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形式,有组织有纪律的“正常”的课,应当是有具体的教学目标、适宜的教学内容、得当的教学方法的“实实在在”的课。
因此,体育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好课程教学计划,保证每一堂课都能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教学。
经常增强认识,提升课堂的“口味”。
不仅能有效地消除学生对体育课是可有可无、是学习的“调味品”、是让自己尽情自由活动等认识的误区,而且能让学生真正走进课堂,成为体育常态课保质保量的重要前提。
二、加强管理常态化
体育常态课中,常常因为学生的拖沓使课堂不能流畅:因为学生的惰性不能很好地互动;因为一部分人的游离影响课堂氛围。
因此,要使体育常态课保质保量,体育教师必须建立有效的课堂常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常规管理仅凭简单的讲道理是不够的。
一定的纪律约束和一规则意识的养成能有效地约束学生的行为,能让他们明白课堂内哪些是应该遵守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
从而使学生能很快地融人课堂。
笔者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渗透“规则教育”,培养学生遵守各项制度或章程。
使学生逐渐把对规则的遵守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
由于大多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小组活动中容易以自我为中心。
从而导致活动不能有序进行。
笔者常组织学生玩些无规则的游戏。
让学生体验“无规则”是怎样“不成方圆”的。
然后再让学生逐步自主制定游戏规则来完善游戏,再体验有规则的和谐与乐趣。
这样,他们在课堂上就能自觉地融入课堂活动中。
保证了课堂教学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大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三、处理细节常态化
在体育常态课中,学生出现注意力分散,甚至做与学练内容无关的事情等问题,并不是用纪律和规则就能够完全约束得了的事情,这需要教师通过对课堂上的情况反馈,针对性地在一些细节上进行巧妙处理,及时将他们唤回到课堂上来。
1.友情互助经常化
在老师讲解示范或者在学生演示环。
常常有学生不认真听讲、私自讲话、甚至躲在后面搞打或做自己的事情。
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在讲解演示完毕后,请学生复述并演示,如果因为不会或害羞不好意思,老师可以让他(她)邀请一个要好的朋友来共同完成,这样既
给了他们一个台阶又巧妙地给予了警示,时间一长,大家都能认真观察并听讲了。
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对于这种始终游离于课堂的问题。
如果不能处理好,不仅会影响组织教学,而且会“带坏”其它同学,使教学质量大大降低。
老师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可以采用“迂回战术”,从他们的好朋友中找突破口。
老师先在优生中找出问题生的好朋友,然后主动地参与到他们的活动中。
与这些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再让他们将自己的朋友“吸”进自己的练习小组,并与他们一起完成学练内容。
几次课下来,这些“游离”的学生也渐渐地被“吸”进了课堂活动中了。
2.感情交流经常化
对于这些“游离”的学生,还可从他们自身找突破口。
通过观察,去发现他们喜欢的运动或练习,然后再一步步“走近”他们,逐步化解他们游离的心态,使他们真正参与课堂活动。
例如有一个学生喜欢做俯卧撑。
课堂上除了有俯卧撑环节,其它活动很少参与,于是老师可以在课上有意经常安排俯卧撑练习,并与大家交流出俯卧撑的多种做法,然后布置大家利用课后时间进行练习。
老师在课后也积极准备着。
在一个“偶然”的时机,老师和他进行了一场PK,并进行了很好的交流,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关系,通过以后的几次交谈,这位同学不仅改变了原来的游离状态,课上练习变得积极起来,而且还带动了其他同学。
四、合理评价常态化
1.明确目标经常化
对于学生而言,在每一节常态课堂上,知识技能学习的评价要是可见的、可操作的,否则。
学生的练习将会无序。
因此,老师在每一课的教学中,都会设置不同的练习目标,以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学练,使他们都有成功的体验。
能有效地根据目标合理进行自评与互评。
除此之外,在每一个单元的教学开始,老师都可以告诉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会达成怎样的一个目标,并在课堂上随时提醒。
这样,学生在课堂上练习会更积极、主动,目的性更强。
2.听课评课经常化
对于教师而言,上好每一堂常态课。
除了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外,还要有长期的学习和积累。
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周安排一项观摩常态课的环节,听课老师根据上课老师提供的教案。
结合课上师生在各环节的表现,“挑刺性”地进行评价。
如教学目标是否准确、教学内容是否恰当、教学过程是否合理,甚至对个别学生的特殊表现,教师的处理是否及时、恰当等等进行评价讨论。
这样,经过长期的互相学习,互相督促。
大大提高了每一个教师的业务水平,大大提高了每一个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
每个人在自己的每一节常态课中,能更有效地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程度,提高了体育常态课的教学质量。
另外也可定期与学生交流上课的感受,让学生谈谈近期体育课的优劣。
一来便于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二来也利于教师考虑学生的需要进行一些教学上的改变。
3.过程评价经常化
根据2007年国家教育部印发《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的精神。
2009 年10月下旬,杭州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印发《杭州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试行)》的通知”,就初中学生三学年体育考试项目、考试形式、分值分配等问题,作了原则性的规定。
改变了中考体育加试初三一考定终身的评价方法,结合《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制定了杭州市体能技能测试方案,将初一、初二的体能技能测试按照一定的比值计入学生的中考体育成绩中。
这种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练积极性,而且对保质保量上好体育常态课起到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由此可见,要让体育常态课保质保量,就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投入到体育课堂中来;而要让每一个学生能投入到体育课堂中来,就要在课各个环节处理上达到“常态化”、“经常化”。
不放过任何一个看似可有可无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