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
内部控制的基础理论及发展运用
实施主体和实施主体存在重叠部分
企业治理结构的控制措施与内部控制措施存在相同之处,控制措施也存在相同实施主体 。
控制措施存在差异
企业治理结构通过市场机制实施控制,而内部控制则主要运用内部管理和技术手段。
注意事项与风险提示
在借鉴成功经验时,要注意结合企业 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应用,并关注 潜在风险点进行有效防范。
06
未来展望与挑战
全球化背景下内部控制发展趋势
全球化带来的复杂性
随着企业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内部控制需要应对不同国家 、地区的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以及跨文化管理的挑战。
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提升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与整改措施
缺陷分类
根据缺陷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内部控制缺 陷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
整改措施
针对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 ,包括完善制度、优化流程、加强监督等。
ABCD
缺陷认定标准
制定明确的缺陷认定标准,包括定性标准和定量 标准,以便准确识别缺陷。
整改跟踪
战略导向下内部控制实施
1 2
战略目标分解
将企业战略目标分解为具体可操作的内部控制目 标,确保内部控制活动与战略目标保持一致。
风险识别与评估
基于战略目标,识别并评估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 ,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以应对风险。
3
内部控制活动整合
将内部控制活动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相整合,确 保内部控制活动能够有效地支持企业战略目标的 实现。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内部控制理论进一步发展为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将内部控制划分为五个要素 :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
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
方法:了解各个时期内部控制目标的设定及其发展脉 络与变化趋势,将有助于现行目标体系的定位和内部控 制理论体系完善。比较各主要工业发达国家内部目标设 定的异同点,寻找其普通性与特殊性及其成因,有助于 建设符合中国特色的内部控制目标体系。
续4
北大有位学者在考察了哲学家黑格尔、狄尔泰、胡塞尔 的观点后,认为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对待事物之间的区 别在于:前者重普遍性规律的追求,后者重个体性的人 生价值意义的追求。从自然物到文化物是一个由以普遍 性为本质到以个体性为本质的转化过程。
对于企业内部控制本质属性与概念范畴的认识,可以从 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属于人文科学范畴的内部控制的 本质更强调其“个性”。二是内部控制概念应是“个性 ”与“共性”的统一,以“个性”确定内部控制的内涵 和职能;以“共性”确定内部控制的外延和边界范围。
我国一向重视国有资产或集体财产的安全性。
我国的内部控制目标体系模型
战略 发展性
经营 效率性
企业 目标
资产 安全性
报告 可靠性
法律 遵循性
我国内控目标的相互关系
谋士 高参
卫士 保安
企业生存与发展
安
全
目 前提 标
战略目标
分解
经营目标
反映
报告目标
合 规 保证 目 标
四、内部控制建立的原则
含义:内部控制原则是指实施内部控制时 所必须遵守的基本规定和基本要求。
续8:
Turnbull报告,在本质上,确立了内部控制是一个风险 管理的控制系统;在概念范畴上,确立了以风险控制为 导向的、将内部控制嵌入公司治理的、控制范围更为广 泛的、管理控制特性鲜明的内部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学
企业内部控制学一、内部控制基本理论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企业内部采取的一系列方法、措施和手段的总称。
内部控制主要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要素。
二、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有助于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控制环境,为企业的内部控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企业内部的全面风险评估,可以识别出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并为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风险评估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三个步骤。
四、内部控制设计与实施内部控制设计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业务需求,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效果。
内部控制的实施则是将设计的制度落实到实际操作中,确保制度的贯彻执行。
五、内部控制监督与评价内部控制监督是企业对其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以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内部控制评价则是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和检查,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整改。
六、内部控制案例分析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案例分析,可以深入了解企业内部控制的实际运行情况,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为企业的内部控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七、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密不可分。
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降低企业的风险水平。
同时,风险管理也可以促进内部控制的发展和完善,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风险。
八、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报告为了提高企业治理水平和透明度,企业需要对其内部控制情况进行信息披露和报告。
这有助于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的内部管理和控制情况,从而做出更准确的决策。
第二章 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
Chapter2 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
15
内 部 控 制
(二)具体要求 全过程控制; 1、全过程控制;2、全员控制 三、重要性原则 坚持全面控制的基础上突出重点。 存货ABC ABC管 坚持全面控制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存货ABC管 理) 四、有效性原则 要求设计的内部控制具有预防作用; 设计的内部控制具有预防作用 1、要求设计的内部控制具有预防作用; 要求定期检查内部控制执行情况, 执行情况 2、要求定期检查内部控制执行情况,及时纠偏。
一、早期的内部控制假设(略) 早期的内部控制假设( 假设的基本特征( 二、假设的基本特征(略) (一)客观现实性 (二)基础性 (三)系统性 (四)相互独立性 (五)动态性
Chapter2 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
6
内 部 控 制
三、控制实体假设——与会计主体假设比较 控制实体假设 与会计主体假设比较 1、含义 控制实体假设是对内部控制活动空间范围 控制实体假设是对内部控制活动空间范围 所作的限定。 所作的限定。 2、作用 有利于明确责任主体和控制对象, 有利于明确责任主体和控制对象,进行绩 效考核。 效考核。
Chapter2 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
11
内 部 控 制
2、作用 要求在设计内部控制时, 要求在设计内部控制时,应谨遵权力制衡 原则,重视不相容岗位和职务的识别和分离, 原则,重视不相容岗位和职务的识别和分离, 重视权责的分配。 重视权责的分配。
Chapter2 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
12
内 部 控 制
例1:控制实体假设是对内部控制活动空间范围 所作的限定。 所作的限定。该假设有利于明确责任主体和控 制对象,进行绩效考核。() 制对象,进行绩效考核。() 2:可控性假设假定对象是可控的 可控性假设假定对象是可控的。() 例2:可控性假设假定对象是可控的。() 复杂人性假设认为,人是有限理性的, 例3:复杂人性假设认为,人是有限理性的,具 有双重人格。() 有双重人格。() 不串通假设认为,除非存在反证, 例4:不串通假设认为,除非存在反证,任何控 制实体的相关人员都不会合谋。() 制实体的相关人员都不会合谋。()
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
①时间顺序上看,可分为
事中控制
事后控制
制度设计
②内容上看,可分为
制度执行 监督评价
内部控制的定义
总结:
以上是从不同角度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内部控制的定义在内部
控制概念框架中处于基础地位,是内部控制目标、原则、要素 推演的理论依据和逻辑起点,也是企业设计和执行内部控制的 最基本的要求。只有真正做到了全员控制、全面控制和全程控 制,内部控制的设计才不会出现盲点,内部控制的执行才会合
应当注意的是,内部控制只能为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
保证”,而不是“绝对保证”,这是因为企业目标的实现除 了受制于企业自身限制外,还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内 部控制无法作用于外部环境;
内部控制的定义
三、内部控制是一种全程控制
内部控制是一种全程控制,是指内部控制是一个完整的内部控
制体系
事前控制
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目标是指内部控制要合理保证
企业提供了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及其他信息。
为确保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应做到:
(1)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会计制度如实地核算经济业务、编 制财务报告,满足会计信息的一般质量要求。
(2)应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的内部考核机制,提高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内部控制的目标
五、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目标
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是内部控制的最高目标,也是终极目标
。战略与企业目标相关联并且支持其实现的基础,是管理者为 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根本目标而针对环境做出的一种反应和 选择。
内部控制的目标
六、内部控制目标之间的关系
授权审批控制制度、日常信息核对制度、惩罚制度等,来防止提供 虚假会计信息,抑制虚假交易的发生。
内部控制基本理论研究
内部控制基本理论研究【摘要】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企业良好运作和规范经营至关重要。
本文围绕内部控制基本理论展开研究,从概念、基本原理、目标、要素到实施方式进行系统分析和探讨。
通过深入研究内部控制基本理论,可以帮助企业建立更加健全和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提高经营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
文章最后强调内部控制基本理论的重要性,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并总结出相应的研究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提升对内部控制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应用,为企业的发展和稳定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内部控制、基本理论、概念、基本原理、目标、要素、实施方式、重要性、展望、研究结论、内部控制基础、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经济环境中,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的风险挑战,这些挑战可能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这些风险,内部控制成为了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达成其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流程和程序,旨在确保企业运作有效、高效,同时防止或降低内部和外部风险。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企业经营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也在不断增加,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也变得日益凸显。
研究内部控制基本理论成为了当下管理学界的热门话题,以寻求更加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通过对内部控制基本理论的深入研究,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和运用内部控制工具,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有效防范和管理各类风险,保障企业的持续发展和稳健经营。
深入探讨内部控制基本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也能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指导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内部控制基本理论的重要性,分析内部控制的概念、原理、目标、要素和实施方式,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组织机构的管理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
通过对内部控制基本理论的研究,可以帮助组织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规范经营行为,保护利益相关方的利益,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介绍
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以实现其业务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确保正确可靠的会计信息,确保业务政策的实施,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有效性而用一系列手段自我控制和约束的总称。
内部控制的目标(1)确保有效实施企业目标。
任何企业都有自己的具体目标,为了有效实现企业的目标,有必要及时组织,整合和利用构成企业的资源(财产,人力,知识,信息等)。
(2)确保公司的业务活动合法。
企业的良好发展离不开守法和诚信,法律的短视行为将带来不良后果。
内部控制规定企业的经营需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重视法律后才能促进企业正常发展。
(3)维护资产安全。
无论是投资者,债权人还是其他利益相关者,他们最关心的是资产是否安全,这也是公司正常发展的物质基础。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从根本上保证了资产的安全。
(4)提高财务报告和相关信息报告的质量。
在内部,准时的财务报告可以为公司提供正确和完整的信息,可以为企业管理提供建议,并对公司的业务流程起监督作用;换句话说,内部控制可以使财务报告更准确,更完整,可以提高公司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增强公司形象建设。
(5)推进公司的实施计划的方案是公司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
其需公司结合直接利益和长远利益,根据战略要求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公司日常运营中做出最具价值导向的战略选择。
内部控制的原则(1)合法性原则,指企业的经营活动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在国家允许的制度内制定符合自己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
(2)相关性原则,指企业内部的各种控制措施相互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实施其中的一项措施会影响到另一项控制制度。
(3)全面性原则,指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内部控制制度的整体控制而非片面的控制。
(4)连续性原则,指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是连续统一的。
(5)及时性原则,指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应根据企业的在社会的发展中不断变化的情况及时补充。
(6)经济性原则,指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应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即企业的财务状况实施该项制度是切实可行的。
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
提高运营效率 ⚙️
确保流程的顺畅和高效,减少资源的浪费。
4
遵守法律和规定 ⚖️
确保符合适用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
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预防错误和欺诈
提高组织的声誉
通过制定明确的政策和程序,减少错误和欺诈
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提高组织的声誉和可靠性。
的发生。
保护投资者利益
满足监管要求
内部控制的实施步骤
1
风险评估
分析和评估内部控制存在的风险和潜在的威胁。
2
内控设计
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设计和实施相应的内控措施和流程。
3
执行和监督
执行和监督内控措施,并进行持续改进和调整。
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
进行内部控制评估和监督的目的是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适应性,并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
政策和程序
人员管理制定适当的政策和程序来指Fra bibliotek员工在工作中遵循内
确保有合格、诚信的员工,并通过培训和引导提高
部控制的要求。
他们的意识。
文档和数据管理
财务控制
建立有效的文档和数据管理系统,确保信息的完整
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并按照法律和规
性、保密性和可靠性。
定制定实施相应措施。
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
内部控制是一套组织的政策、流程和措施,旨在确保实现机构目标、提高效
率,并防止错误、欺诈和不当行为。
内部控制的定义
内部控制是一种管理工具,包括机构采取的行动,以确保业务活动的有效性、
效率、合规性和可靠性。
内部控制的目标
1
保护资产 ️
2
确保资产的安全,减少遗失或损坏的风险。
第二章 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
1.经济业务和经济活动的批准权; 2.明确各个人员的职责分工,防止有关人员对正 常业务图谋不轨。
第一节 内部控制的概念及其演进
(三)控制程序
职责分工包括:
1、指派不同人员分别承担批准业务、记录业务和 保管财产的职责; 2、凭证和账单的设置和使用,应保证业务活动得 到正确的记载; 3、对财产及其记录的接触和使用要有保护措施; 4、对已登记的业务及其计价要进行复核。
第二节 内部控制原理及其发展原因
(4)黑箱方法(系统辨识)-通过考察系统 的输入与输出关系认识系统功能的研究方 法。 黑箱方法是控制论的主要方法。首先给黑 箱一系列的刺激(系统输入),再通过观 察黑箱的反应(系统输出),从而建立起 输入和输出之间的规律性联系,最后把这 种联系用数学的语言描述出来形成黑箱的 数学模型。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
第二章 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内部控制的概念及其演进 第二节 内部控制原理及发展原因 第三节 内部控制的目标和作用 第四节 内部控制的要素
第一节 内部控制的概念及其演进
一、内部控制的萌芽时期--内部牵制 1、 20世纪初期以前,都是内部控制的萌芽时期。 2、内部牵制制度的假设: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 或部门,无意识犯同样错误的可能性很小;两个 或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有意识地合伙舞弊的可 能性也大大低于单独一个人或一个部门舞弊的可 能性。 3、内部牵制的定义:一个人不能完全支配账户, 另一个人也不能独立地加以控制的制度。
第三节 内部控制的目标和作用
一、内部控制的目标 (一)内部控制的战略目标 1.资产的安全及合理使用; 2.管理信息的可靠性与及时性; 3.成本、费用的有效控制; 4.提高工作效率、纠错防弊; 5.履行法律义务,遵守政策法规。 COSO报告中,内部控制的目标定位于财务报告的 可靠性、对经营效率效果提高的保证以及保证遵 循各项法律法规及管理政策。
内部控制理论
内部控制理论1949年,美国会计师协会的审计程序委员会在《内部控制:一种协调制度要素及其对管理当局和独立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的报告中,对内部控制首次作了权威性定义:“内部控制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和企业内部采取的所有相互协调的方法和措施。
这些方法和措施都用于保护企业的财产,检查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提高经营效率,推动企业坚持执行既定的管理政策。
”目录内部控制的涵义什么是内部控制?理论界存在各种观点。
由于表述众多,本文仅选择几个权威定义进行分析。
1992年,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由美国会计学会、注册会计师协会、国际内部审计人员协会、财务经理协会和管理会计学会等组织参与的发起组织委员会(COSO)发布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即“COSO报告”)。
该报告将内部控制定义为:是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职员的影响,目的在于取得经营效果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适当的法规等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一种过程。
我国1997年开始实施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九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定义是:“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
”上述三个定义具有几个共同特点:一是都将内部控制解释为一种政策或程序(过程);二是都在定义中说明了内部控制的目标;三是都是从审计的角度做出的定义。
笔者认为,这些定义普遍存在以下几个缺陷:1、定义出发点过于狭隘。
控制是一个应用非常广泛的概念,有生产控制、人口控制、经济控制、军事控制等,从不同的角度(学科)出发,会给出不同的控制概念。
虽然内部控制与审计存在密切的联系,但是,不论从内部控制的产生,还是内部控制的现实需要来看,内部控制都应该属于管理范畴。
“可以肯定地说,内部控制最初是在组织中内生的,而不是外力(外部管制、规范的要求;审计)催生的。
”(方红星,2002)并且,我国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直接目的也不是为了审计需要,而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单位内部管理的迫切要求。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会计专业专科毕业论文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摘要】:在当今社会的情势下,企业的内部控制在企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内部控制是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和系统化,使它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
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保证资产安全完整,实现企业战略的有效工具和手段。
通过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地将企业保证在实现目标和完成使命的轨道上,通过控制或转移这个过程中的风险,有效地实现企业的各项目标。
本文首先介绍了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及其现状,然后深入的分析内部控制现状形成的原因,最后就如何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完善内部控制等提出了相关的措施.【关键词】:内部控制;特点;现状;原因;措施前言内部控制在当今社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会各界都需要有良好的内部控制,这样才能完善它的发展.以企业为例,内部控制是对企业一切经济业务活动的全面控制,而不是局部性控制.企业的任何内部控制,彼此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控制行业的成功与否都会影响到另一种控制行为。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确保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资产的安全性、会计信息和财务报告信息的可靠性.然而我国很多企业为了能得到眼前的、短期的利益,而不愿意花费更多的成本在管理企业内部控制上。
实施严格有效的内部控制有助于企业实现经营的效率。
反之,则会使企业内部管理混乱,影响企业自身在外面的形像,还会导致经济业务量的减少,更严重的话甚至导致企业的倒闭和解体。
在过去的内部控制失败的案例中层出不穷,尽管“三鹿奶粉事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由于内部控制的失败的影响值得我们深思,因此探讨企业内部控制对我们有深刻的意义。
三鹿毒奶粉事件的发生,反映了几乎全行业社会责任的缺失,几乎所有乳品行业的乳制品中都发现了三氯氰胺,企业都为了自身的利益把消费者的健康放在一边.这次事件反映出了大多数乳品行业对产品质量的监管不力,其主要责任应归咎于企业管理者对社会责任缺失,没有产品质量保证意识。
内部控制-基本理论、环境、风险评估
总结
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它需要基本理论的指导,适应不同环境的 要求,通过风险评估和合理方法的应用来保障企业运行的安全和高效。
风险评估
风险识别
通过分析和评估能性和影响。
风险评估
对已经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确 定其优先级和应对策略。
风险应对
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并实施相应 的控制措施,以降低风险的发生 概率和风险事件的影响。
内部控制的方法和技术
制度设计
通过制定明确的制度和流程,规范各项工作,确保 内控的有效运行。
内部控制的原则包括明确责 任、分工合作、限制权限、 保障信息安全等;内部控制 的要素包括风险评估、控制 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
环境
组织结构和文化
良好的组织结构和积极的企业文化 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发展起到关键 作用。
业务和战略
业务和战略的清晰规划和有效执行 能够提供内部控制的支撑。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安全的保障 也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内部控制-基本理论、环 境、风险评估
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基本理论、环境和风险评估三 个方面。
基本理论
1 内部控制的定义和目标 2 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3 内部控制的原则和要素
内部控制是指为实现企业目 标,保护企业资源,提高企 业效率而采取的一系列方法 和措施。
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有效管 理和预防风险,提高企业运 行效率,并增强投资者和利 益相关者的信心。
风险管理
采用风险管理模型,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测和 管理。
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可以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和监督。
信息系统
利用先进的信息系统技术,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 准确性。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理论和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企 业 内 部 控 制 应 用 指 引
组织架构 发展战略 人力资源 社会责任 企业文化 资金活动 采购业务 资产管理 销售业务 研究与开发 工程项目 担保业务 业务外包 财务报告 全面预算 合同管理 内部信息传递 信息系统
企 业 内 部 控 制 评 价 指 引
流程图法
调查问卷法 小组讨论和访谈法
3.风险评估
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风险进行计量、分析、判 断并排序。根据评估结果,管理层根据风险重要性 决定如何管理。 企业进行风险分析,应当充分吸收专业人员,组成 风险分析团队,按照严格规范的程序开展工作。 评估方法
损失概率评估 损失程度评估
要点:“一、一、二、三” 一个观念:管理层应当以风险组合的观点看待 风险,并将风险控制在容量范围内。 一个目标:除了经营效率效果、财务报告和法 规的遵循目标外,增加了战略目标。 两个新概念: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 三个风险管理要素:
1.1.4中国本规范
1、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及理论演进 2、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1.1企业内部控制概念及理论演进
1.1.1什么是内部控制? 1.1.2内部控制为什么受到重视? 1.1.3内部控制理论的演进 1.1.4中国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
1.1.1什么是内部控制
(1)是什么? 理论上讲,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内部采取 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 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统称。
2.内部环境的组成部分
(1)公司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 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制企业的基石,决定内部控制 的方向和具体落实。 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建立 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明确决策、执行、 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 和制衡机制。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理论问题研究企业内部控制基本理论问题研究摘要: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通过建立一系列内部机制和控制程序,以确保公司运营、管理和财务活动的合规性、透明度和效率。
本文旨在研究企业内部控制基本理论问题,包括内部控制的定义、目标、原则、构成要素、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通过深入分析和讨论,有助于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和实施水平,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定义;目标;原则;构成要素;重要性;问题与挑战一、引言企业内部控制是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关注。
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复杂性的增加,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管理和运营至关重要。
本文从基本理论的角度出发,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提出一些理论性问题,为企业实践和内控设计提供参考。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定义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通过制定一系列策略、政策、流程和控制程序,以确保企业资源的保护、运营活动的合规性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为企业提供合理的保证和风险管理,确保企业运作的透明度、效率和稳定性。
三、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1.资产保护:内部控制的首要目标是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和保护,包括现金、设备、知识和品牌等。
通过建立风险评估和管理机制,确保企业避免财产和信息的损失或盗窃。
2.合规性:内部控制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确保企业的运营活动符合法律法规、行业准则和内部规定。
通过制定合规性政策和程序,企业能够合法经营,防范潜在的违法行为,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3.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内部控制的第三个目标是确保企业财务报告的准确、完整、及时和可靠。
通过建立财务报告的审计和内部核对机制,企业可以提供可信的财务信息,提高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信任。
四、企业内部控制的原则1.有效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具备合理性,并能实现其预期的目标。
企业应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合理确定内部控制措施,使其适应企业的运营环境。
2.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规模和业务特点来设计和实施。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理论
三、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的内容
一个企业需要进行分离控制的职务有很多,企业 在设计内部控制系统时,首先应确定哪些岗位和职务 是不相容的;其次,要明确规定各个机构和岗位的职 责权限,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 互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
企业日常业务活动中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举例如 表2-1所示。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理论
表2-1 日常业务活动中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举例
业务活动
不相容职务
分离原则
货币资金 业务
1.会计职务与出纳职务分离,出纳人员 不得由一人
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 办理货币资
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 金业务的全
工作;
过程。
2.会计职务与审计职务分离;
3.支票保管职务与印章保管职务分离;
1.企业领导人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企业的会计 直系亲属“回
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职务;
避”。
2.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直系亲属不
得在本企业会计机构中担任出纳职务;
3.纪委委员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企业或下属企
业的主要领导人职务。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理论
在物资采购、领用业务活动过程中,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示意图如图2-1所示。
分离原则 不得由同一部门 或个人办理合同 业务的全过程。
固定资产 采购业务
1.批准采购职务与采购经办职务分离; 2.询价定价职务与确定供应商职务分离; 3.采购职务与验收职务分离; 4.付款审批职务与付款执行职务分离;
不得由同一部门 或个人办理固定 资产采购业务的 全过程。
5.采购职务、入库登记职务、会计记录职务分
(二)授权审批的层次
企业应当根据业务活动的重要性和涉及金额的大 小等情况,将审批权限分配给不同的管理层次。例如, 对于重要的、金额大的事项,审批权限应该授给董事 会、总经理等高层机构或人员;对于影响不大、金额 较小的事项,审批权限可以授予下级管理层次。这样, 就会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严密的、层次清晰的授权审 批控制体系,既有利于不同管理层次之间的合理分工, 又有利于调动各级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监监督控 信信息息和和沟沟通通 控制活动 风险评估 控制环境
8
中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中央企业全面风 险管理指引》
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
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内部环境 风险评估 控制活动 信息与沟通 内部监督
业子 公务公 司单司 层元 面
收集风险信息 评估风险
制定风险管理策略
文
信
组 织
◆在美国,由于企业所处行业、规模大小、发展阶段、管理水平 和监管机构的要求不同,导致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企业内部控 制、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三者同时存在。
◆监管机构和法律代表投资者的利益,考虑到成本效益原则和注 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只要求注册会计师对其财务报告内 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价并出具鉴证意见,是一种实事求是的选择, 反而一刀切要求所有企业都要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是不现实 的。
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战略制定并贯穿 2.目标制定
于企业之中,旨在识别可能会影响主体的潜在事项,3.事项识别
管理风险以使其在该主体的风险容量之内,并为主 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4.风险评估 5.风险反应
6.控制活动
7.信息与沟通
8.监督
5
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财务报告内 部控制并存
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 (简称COSO报告2)
四个目标:在COSO报 告1的基础上,增加了 战略目标,将财务报告
目标改为报告目标;经 营和合规目标未变
八个要素:在COSO报 告1的基础上,将控制 环境目标改为内部环 境要素;新增目标设 定要素;将风险评估 要素进一步细分为事 项识别、风险评估和 风险应对三个要素; 其他三个要素未变
部 控
1953年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所属的审计程序委员会 对内部控制定义作出修改,把内部控制分为
制
内部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
会计控制由“组织计划和所有保护资产、保护会 计记录可靠性或与此有关的所有方法和程序构 成”。
授权与批准制度;记帐、 编制报表、保管、保护 财务资产等职务分离; 实物控制;内部审计。
内部控制是 企业风险管 理不可分割 的一部分, 这份风险管 理框架涵盖 了内部控制 框架
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
五个目标:在COSO报 告2的基础上增加了资 产保护目标
未提出要素概念,第
五条指出了风险管理
的五大流程,基本上 涵盖两个COSO报告的 要素内容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五个目标:与中央企业 五个要素:采用了
内部控 制整合
框架
企业风 险管理 整合框
架
1992 2004
内部控制是一个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 控制环境; 实施的、旨在为下列各类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风险评估; 的 符合过适程用:的经法营律的和有法效规性。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控 信制 息活 与动 沟; 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监督。
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一个主体的董事会、1.内部环境
◆这样就形成了最新理论是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法律法规要求企 业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对于注册会计师的评价则仅限于财务报 告内部控制。
6
一、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发展概述—中国
◆内部牵制阶段
1978年《会计人员职权条例》 1984年《会计人员工作规则》 1986年《会计工作基础规范》
◆会计控制阶段
1999年《会计法》将“内部控制”当作会计信息“真实与完整”的 基本手段之一
管理控制“由组织计划和所有为提高经营效率、 保证管理部门所制定的各项政策得到贯彻执行或 与此直接有关的所有方法和程序构成”。
统计分析;时动研究; 经营报告;雇员培训计
划;质量控制等。 4
一、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发展概述—美国
阶段 时间
定义
内容
内部控 制结构
1988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第55号审计准则公告提出内部 控制环境; 控制结构这个概念。企业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为合理 会计系统; 保证企业特定目标的实现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控制程序。
2001年至2004年财政部发布《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和7个具体 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阶段
财政部等五部委2008年6月28日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企业全面风险管理阶段
2006年6月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
7
美国COSO的内控框架和风险管理框架
内控控制框架
企业风险管理框架
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目 COSO报告1五要素标
标相符
准
10
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2006年7月15日,财政部牵头成立跨部门的“企业内部 控制标准委员会”,开始研究、制定一套具有统一性、 公认性和科学性的企业内部规范
◆研究制定内部控制规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 是新形势下监管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企业改革与 发展的重要举措
…治理结构
政府部门
内控与全面风险管 理
证券交 易所
财政部:《企业内部 控制基本规范》
…
行业监管 部门
《萨班斯法案》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公司内部控制指引》
《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公司内部控制指引》
…
《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指引(试行)》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
3
…
一、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发展概述——美国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培训手册
中和正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山东中和正信风险管理有限公司
1
2009年6月
主要内容体系:
◆一、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发展概述 ◆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框架结构及主要内容 ◆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设计 ◆四、企业内部控制评价
2
越来越多的外部要求
股东
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 险管理指引》
化
息
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 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
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
9
一、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发展概述——中外对比
内部控制标准
目标
要素
备注
内部控制—整合框架 (简称COSO报告1)
三个目标:经营的有效 性和效率;财务报告的 可靠性;符合适用的法 律和法规
五个要素:控制环境; 风险评估;控制活动; 信息与沟通;监控
阶 时间 段
内 部
前3600 至1936
牵
制
定义
内容
柯氏会计辞典:以任何个人或部门不能单独 控制任何一项或一部分业务权利的方式,进 行组织上的职责分工,使每项业务通过正常 发挥其他个人或部门的职能进行交叉检查或 交叉控制。
职责分工;交互检 查。
四项职能:实物牵 制、物理牵制、分 权牵制、簿记牵制
内
1936年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第一次从财务审计角度 提出内部控制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