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发生概况、检测鉴定及防治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的防控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概述 • 病原与传播途径 • 诊断与识别 • 防控策略 • 防控措施 • 预防措施 • 防治建议与展望
CHAPTER 01
概述
定义与症状
定义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 )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植物病害。
化学措施
使用化学药剂
在发病初期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如使用吡虫啉、啶 虫脒等杀虫剂消灭传毒害虫,减少病毒的传播。
喷施叶面肥
喷施叶面肥可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如喷施磷酸二氢 钾、硫酸锌等,有助于减轻病害的发生。
生物措施
使用生物农药
使用生物农药如病毒灵、菌毒清等,可以抑制病毒的 复制,减轻病害的发生。
水肥管理
1 2
控制湿度
合理浇水,保持土壤湿度适中,避免过湿或过干 。
平衡施肥
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3
避免传播
不要在发病田内进行浇水或施肥操作,以免病毒 传播。
病虫害综合防治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和生物农药进行防治。例如使用芽 孢杆菌等生物农药进行喷洒,可以有效减少 病毒的数量。
化学防治
影响
受害植物的果实品质下降,造成经济损失;同时,CGMMV的传播也对农业生产 和生态环境构成威胁。
CHAPTER 02
病原与传播途径
病原特点
01
02
03
病毒粒子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的粒 子为正二十面体,无包膜 ,直径约为30纳米。
基因组
该病毒的基因组为单链 RNA,长度约为3.3kb。
寄主范围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的寄 主范围较广,包括多种葫 芦科植物,如黄瓜、西瓜 、甜瓜等。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的识别及防治
3
植保 技 术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的识别及防治
汤少云 张凯 刘万里 徐曾娴 徐建武 王凌锋 杨方文
黄 瓜绿 斑驳 花 叶病 � 毒 ( �黄 瓜 新 叶出 现黄 色 小斑 点 后 出现 花 叶并 � 是 一种 � 检疫 性有 害生 � 物 黄瓜 绿斑 驳 带有 浓 绿色 突起 叶 片上 引 起色 斑 水疱 及 变形 叶 花 叶病 � 毒病 目 � 前在 我 国的 � 辽宁 省 盖州 市 新 民市 脉间 褪 色呈 绿带 状 植株 矮 化 结果 延时 果 实 大部 大 石桥 市 河北 滦县 新 乐 市 � 北京 市平 谷 区的 部 分 分黄 化或 变 白并 产生 墨 绿色 水疱 状 的坏 死斑 轻者 � 地区 和武� 汉市 蔡甸 区部 分乡 镇发 现 主 要为 害葫 芦 产量 损失 重者 导致 绝产 科 植 物 寄 主有 西 � 瓜 黄瓜 甜瓜 葫芦 笋瓜 西葫 �甜 瓜 茎 端新 叶出 现 黄斑 但 随 叶片 老 化症 � 芦 南 瓜 等 是 一 种 通 过 种 子 远 距离 传 播 的 病 毒 性 状减 轻 病害 受害 植 株主 要表 现为 花 叶 皱缩 畸 形 局 部 使 产 量 术
1 0�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病 的防 控 最 根本 的 要 使 用 无 侵 染 的种 苗 在 农 事 注意 的 是 接 受 处 理 的 种 子 必 须是 干 燥 的 ( 一般 含 � 操 作 中 尽量 避 免 病 毒 经 器 � 械 等传 播 加 强 栽 培 管 水量 低 于 4 % ) 并 且 处 理 时 间 要严 格 控 制 否 则热 理 及时 拔除 � 初侵 染病 株 销 毁病 株残 � 体 量会 透过 种 皮而 杀死 胚 芽 使种 子 丧失 发 芽能 力
【黄瓜病虫害防治】黄瓜绿斑花叶病如何防治?
【黄瓜病虫害防治】黄瓜绿斑花叶病如何防治?黄瓜绿斑花叶病有什么症状?黄瓜绿斑花叶病发生原因是什么?黄瓜绿斑花叶病用什么农药可以防治?以下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一、黄瓜绿斑花叶病症状及危害黄瓜绿斑花叶病分绿斑花叶和黄斑花叶两种类型。
绿斑花叶型苗期染病幼苗顶尖部的2~3片叶子现亮绿或暗绿色斑驳,叶片较平,产生暗绿色斑驳的病部隆起,新叶浓绿,后期叶脉透化,叶片变小,引起植株矮化,叶片斑驳扭曲,呈系统性传染。
瓜条染病现浓绿色花斑,有的也产生瘤状物,致果实成为畸形瓜,影响商品价值,严重的减产25%左右。
黄斑花叶病型其症状与绿斑花叶型相近,但叶片上产生淡黄色星状疱斑,老叶近白色。
二、黄瓜绿斑花叶病传播途径黄瓜绿斑花叶病可经汁液摩擦、土壤传播,体外存活期数月至1年。
三、黄瓜绿斑花叶病发病原因黄瓜绿斑花叶病可由种子和土壤传毒,遇有适宜的条件即可进行初侵染,种皮上的病毒可传到子叶上,21天后致幼嫩叶片显症。
此外,该病毒很容易通过手、刀子、衣物及病株污染的地块及病毒汁液借风雨或农事操作传毒,进行多次再侵染,田间遇有暴风雨,造成植株互相碰撞、枝叶摩擦或锄地时造成的伤根都是侵染的重要途径,田间或棚室高温发病重。
四、黄瓜绿斑花叶病预防措施1、选种中农7号、8号、春秋绿、津春4号等抗病品种。
建立无病留种田,施用无病毒的有机肥,培育壮苗;农事操作应小心从事,及时拔除病株,采种要注意清洁,防止种子带毒。
2、在常发病地区或田块,对市售的商品种子要进行消毒。
种子经70℃处理72小时可杀死毒源,也可用10%磷酸三钠浸种2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2~3次后晾干备用或催芽播种。
3、打杈、绑蔓、授粉、采收等农事操作注意减少植株碰撞,中耕时减少伤根,浇水要适时适量,防止土壤过干。
五、黄瓜绿斑花叶病防治农药在发病初期喷洒5%菌毒清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7.5%克毒灵水剂700~800倍液、30%毒克星(盐酸吗啉胍·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NS-83病毒诱导剂100倍液、植物病毒钝化剂912,每公顷用药粉1125克加温水稀释成糊状,用l5千克开水浸泡12小时,充分搅匀晾凉后,对水225千克喷洒。
【检疫病虫】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
【检疫病虫】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山东省植物保护总站高级农艺师杨勤民: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是西瓜、黄瓜等葫芦科植物重要检疫性病毒病害,主要分布在日本、韩国、我国台湾省、印度、英国等欧洲和亚洲地区。
2005年传入我国,山东省首次2007年在潍坊发现。
被害症状:西瓜叶片呈斑驳花叶状,绿色部分隆起,叶缘向上翻卷,叶片略变窄细;果梗有时出现褐色坏死条纹;果肉内出现条丝状黄色纤维,种子周围的果肉变暗红色水渍状,严重时果肉全变成暗红色,内有大量空洞,软化,腐烂变味,不能食用。
甜瓜感病后茎梢新叶出现黄斑;后期顶部叶片有时再现大型黄色轮斑;果实表面出现绿色斑或在绿色部的中心出现灰白色。
黄瓜感病初期新叶出现黄色小斑点,以后扩展成花叶,出现深绿瘤状突起,叶脉呈绿带状;发病轻时果实只出现淡黄色圆形小斑点,严重时出现深绿色瘤状突起变成畸形。
葫芦幼叶出现淡黄色花叶,其后出现浓绿凹凸斑,随叶片老化症状减轻。
该病毒有多种传播方式,包括种子、农事操作、病株残体、啮齿动物的粪便、栽培营养液、河水、灌溉水、被污染的包装容器等。
其中,种子与流水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
1、加强检疫。
选择无疫病地区生产和繁育种子,严格育种基地的产地检疫,禁止从疫情发生区引种和发生地采种;严格葫芦科植物种苗的调运检疫,禁止带毒种苗的调运;严格国外引种检疫审批,从严控制从疫情发生的国家或地区引进葫芦科植物种苗。
2、农业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和抗耐病能力较强的砧木种子,种子应进行干热处理,没有干热处理条件的,可选用药剂处理或温汤浸种方法。
合理施肥和浇水,避免大水漫灌和氮肥过量;及时清除染病植株、果实、茎叶及残枝落叶,于田外进行深埋或集中焚烧处理;发病田块与非葫芦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的轮作倒茬。
3、药剂预防。
可在定植后或发病初期对未发病作物喷施抗病毒药剂进行预防,或在葫芦科作物嫁接、移栽、绑蔓、整枝、打杈等农事操作过程中,对手和工具等进行消毒处理。
4、检疫处理。
对疫情零星发生点采取严格的检疫根除措施,包括销毁染病植株及产品;对被污染物品、运输工具、农具、旧薄膜、绳子等进行彻底消毒等。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及瓜类果斑病综合防控措施
282019.02农田资源巧利用,良种良法促增收。
·技术在线·种植天地ZHONGZHITIANDI编辑:商蓉(shangrong@)随着西甜瓜等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瓜类果斑病菌随西甜瓜等葫芦科作物种苗调运传入和扩散危害的风险加大,必须采取有效综合防控措施。
一、种子处理 一是干热处理。
将西甜瓜等作物及其砧木种子(含水量4%以下)置于72~80℃干热条件下恒温处理72小时,降温时需在干燥箱中回温到50℃和35℃,分别放置24小时。
处理后的种子在浸种催芽或直接播种前需进行发芽率检测。
二是药剂处理。
防治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可用10%磷酸三钠液浸种20~30分钟,清水洗净后催芽播种。
瓜类果斑病可用40%甲醛100倍液浸种90分钟,或2%盐酸液浸种20分钟,或0.3%~0.5%次氯酸钠液浸种15分钟,清水冲洗后待催芽或播种。
二、农业防治 一是嫁接消毒。
在嫁接、打杈、授粉等农事操作过程中,对工具或手用10%磷酸三钠或75%酒精液进行消毒,防止人为交叉传播。
二是轮作换茬。
发生疫情的田块,3年内不得种植葫芦科作物,其他瓜类集中种植区要实行葫芦科作物与非葫芦科作物轮作换茬。
三是田间管理。
培育壮苗,避免大水漫灌和氮肥过量,防止病害传播,发现疑似病株立即拔除并带到田外统一销毁。
三、化学防治 一是土壤消毒。
种苗繁育必须选择无病土育苗,对育苗床每平方米可用30~40克溴甲烷进行土壤消毒,密封熏蒸48~72小时再通风2~3天,揭膜14天以上再播种或移栽。
对已发病的大棚或露地田块,可在7~8月高温强光照射时,每亩均匀撒施石灰氮80~100公斤或生石灰100~200公斤或硝石灰100~150公斤,深翻、灌水、铺膜、密封15~20天。
二是药剂防治。
一旦发生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无特效药剂防治,可在定植后或发病初期喷宁南霉素、菌毒速克等抗病毒药剂进行预防和保护。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可选用氢氧化铜、春雷·王铜等药剂进行预防。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的发生与防治_白小冬
效显著高于其它各处理,但与其1000倍液防效差异不极显著;40%多菌灵·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的防效显著高于其它各处理;40%多菌灵·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与两个对照药剂20%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和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三者防效差异不显著;40%多菌灵·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500倍液与两个对照药剂四者之间防效差异不极显著表2 各处理防效差异显著性检验表差异显著性处理 防效(%)0.05 0.0140%多菌灵·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85.0 a A40%多菌灵·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75.6 b A B40%多菌灵·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66.5 c B20%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65.2 c B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62.1 c B40%多菌灵·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500倍液与两个对照药剂四者之间防效差异不极显著。
4 主要结论4.1 40%多菌灵·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对菜豆根腐病防治效果很好,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4.2 建议使用浓度为500----1000倍液,在菜豆苗期,顺垄灌根,每株用药液量约300毫升。
视病情发展,每隔10天,以同法施药,共施3次,可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4.3 试验过程未发现药害现象和其它不良反映;4.4 该制剂是在防治菜豆根腐病方面值得推广应用的良好杀菌剂。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的发生与防治白小冬 张磊(河南省植保植检站 郑州 450002)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于1935年在英国的黄瓜上被发现和报道,目前在英国、希腊、罗马尼亚、匈牙利、印度、沙特阿拉伯、丹麦、德国、俄罗斯、保加利亚、捷克、巴西、爱尔兰、摩尔多瓦、瑞典、芬兰、韩国、朝鲜、以色列、波兰、日本、巴基斯坦、台湾均有分布。
山东省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
早于 2 0 0 4年从 入 境植 物种 子 中截 获 该病 毒 , 2 0 0 5年 植 面积 和 效益 在 山 东省 设施 蔬 菜 中尤 为 突 出 ,蔬 菜 首次在辽宁盖州市被发现 , 2 0 0 7年 首 次 在 山 东 安 丘 产业 已成 为全 省 增加 农 民收入 的主导 产业 之 一 。为 首 次 发 现 疑似 症 状并 确 诊 ,之后 陆 续 在全 省 多 个 县 摸 清该 病 在 山东 省 的 病 原及 发 病 规 律 , 2 0 1 3年 对 其
们 在蔬 菜 生产 中应 大力 推 广 蔬菜 规 模 化 种植 。五 是 为 。逐 步 建立 蔬 菜 质量 安全 责 任 与产 品追 溯 的长 效
加 大市 场 监管 力 度 。市 场 规 范化 程 度 越 高蔬 菜 质 量 机制 , 稳 步提 高蔬 菜质 量安 全水 平[ 3 - 5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合 格率 越 高 。 因此要 加 大 市 场 的监 管 力度 , 实行 市 场 参 考 文 献
2 7 5— —
2 0 1 4 . 9蔬
菜
进 行 了 田间 调查 和研 究 , 明确 了黄瓜 绿 斑 驳 花 叶病 疫 和市 场 检疫 .防止 和 减 少植 物检 疫 性 有 害生 物 的
通 讯作 者 : 马井玉 ( 1 9 6 1 一 ) , 男, 研究员。E - m a i l : m j y 3 0 9 @1 6 3 . c o m
地 多 采用 无 公 害 、 绿色 、 有机蔬菜种植技术 , 因此 我 性 职 能 , 理顺监管机制 , 注 重 源 头治 理 , 规 范 产 销 行
上海郊区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的鉴定和防治对策
( 上海市浦东新 区农业技术推广 中心 , 上海 2 0 1 2 0 1 ; 上海孙桥农业科技股份有 限公 司, 上海 2 0 1 2 0 3 ;
’பைடு நூலகம்
。 上 海 出 入境 检验 检疫 局 , 上海 2 0 0 1 3 5 )
S h a n g h a i En t r y — Exi t I n s p e c t i o n a n d Qu a r a n t i n e Bu r e a u, S h a n g h a i 2 0 0 1 3 5,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I t wa s f ou nd t ha t a l a r g e q ua nt i t y of c uc u mb e r pl a nt s i n t he S un qi a o Ve g e t a bl es Ba s e’ s g r e e nho us e s h a d mos a i c, mot t l e, s hr i nk i n g and de f o r ma t i on s y m pt oms on l e a v e s a nd t he d i s e a s e i nc i . d e nc e wa s ov e r 5 0% . The DA S . ELI S A, RT. PCR a nd bi ol og i c a l i noc ul a t i o n t e s t s f or t he m s howe d t ha t
上 海 农 业 学报
2 0 1 3 , 2 9 ( 1 ) : 5 5 —5 8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防治技术
续 齐全 的种 子 ;从 有病害发 生的高风险
区调入 的瓜 类种子 、种苗 、果 实等要进
பைடு நூலகம்
行复检 ,严禁带毒 种子销售 ;申报产地 检疫 时,必须 向植 物检疫机构 提供种子
来源 和 受检 情 况 。( 2 ) 种 子 处理 。 对可
病害的危害性 黄瓜绿斑驳花叶
病毒 可侵染 多种 葫芦科 植物 ,其 中,对 西 瓜 的危 害 尤其 严 重 。2 0 0 5 年 ,辽 宁
部果 肉往往 出现 油渍状 深色病 变 ;西瓜 内 种 子 周 围会 形 成 暗 紫 红 色 油 渍状 空
洞 ,果 实 中心纤 维质 ,严重 时 ,变色部 位软化 溶解 ,整个不 能食用 。
焚 烧或深埋 。( 4 ) 化学 防治 。一是土壤消
毒 。对育苗棚 苗床可 采用溴 甲烷 进行土 壤 熏蒸 处理 ,用药量 为3 0 克/ 平 米 一4 0 克/ 平 米 ,密封熏蒸4 8—7 2 4 \ 时后通风2
条件 及株 系的不 同而 差异 ,一般 会使 其 植株 生长缓 慢 、矮化 ,结果 延迟 ,严 重
的导 致不孕 ;叶片 出现黄斑 、花叶 、有 的会产 生绿 色突起或 凹凸 ;果 实外部会 出现色 斑或不 太 明显 的深绿色瘤 疱 ,内
手和工具用7 5 %酒精、脱脂奶粉 ・ 磷酸
三钠进行 消毒 ,做到嫁接 1 次消毒 1 次;
园使用毒死 蜱、高效 菊酯类农药 等药剂
进 行树冠喷 药 ,每 隔1 0 ~1 5 天一 次,连
续2 ~3 次 。果实收获 前1 5 天停止用 药 。 ( 4 ) 强化 检疫 措施 。果品 调运 是桔小 实 蝇 远距离传 播的主要途径 。对来 自疫区 的果品应进 行严格检 疫,防止桔 小实蝇 的再次传入 ;同 时做好 本地果 品的外调 检 疫,控制 有虫果 的调出,防止疫 情进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的分子鉴定及检测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的分子鉴定及检测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 CGMMV)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是黄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
该病毒病害主要表现为黄瓜叶片出现绿色的斑驳和驳花症状,导致黄瓜叶片凋萎和产量降低。
CGMMV属于Potyviridae科,具有高度的致病性和传染性,能够通过种子、土壤、工具等途径传播,给黄瓜生产带来严重危害。
目前,CGMMV的危害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问题,病毒扩散的速度很快,对黄瓜的生产和社会经济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因此,开展CGMMV的分子鉴定及检测技术研究,对病害的有效防治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分子鉴定和检测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病毒,为黄瓜生产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和依据。
二、研究内容和方案本研究主要以CGMMV分子鉴定和检测技术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内容和方案如下:1. 分子鉴定技术的开发:采用RT-PCR技术对CGMMV的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确定适合鉴定的靶标序列。
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CGMMV 的RT-PCR检测方法,并进行验证和优化。
2. 分子检测技术的建立:基于LAMP技术,设计适合的引物组合,建立CGMMV的LAMP检测方法,并比较LAMP与RT-PCR的检测效果。
3. 分子鉴定和检测技术的应用:利用已建立的鉴定和检测方法对实际黄瓜病样进行检测,验证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并为CGMMV的防治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
三、研究进度和计划本研究已经完成了CGMMV基因组序列的分析,并初步确定了RT-PCR的引物方案。
下一步计划是对引物进行优化,并对RT-PCR法进行验证和比较。
同时,也将开始LAMP检测方法的设计和优化,以便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
最终计划在6个月内完成所有实验,并进行分析和评估。
四、结论和意义本研究的开展将为黄瓜生产中CGMMV的防治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产生症状及防控措施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产生症状及防控措施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产生症状及防控措施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是一种危害葫芦科植物的重要植物检疫性病毒病,严重影响了黄瓜的品质和产量,给部分瓜农造成了损失。
因此,做好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的防治,对提高其产量与质量都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带领大家一起了解一下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的相关知识,供大家参考。
1、产生症状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重要经过带毒种子远距离传播或经过接触性传染,在田间重要经过病株汁液、嫁接、土壤中的病残体等方式进行传播,病毒在种子或土壤中可存活1年以上。
植株受害后,叶子出现黄斑、花叶或产生绿色突起或凹凸,植株成长缓慢或矮化,严重的可导致不孕!果实外部症状不显著,内部果肉常出现油渍状深色病变,中心纤维质呈现深色,向果肉内部条状聚集!种子周围形成暗紫红色油泽状空洞。
在不同作物上有以下具体体现。
黄瓜受害后,有黄色小斑点着生于新叶上,后逐渐变成花叶并带有浓绿色突起,有色斑、水泡及变形情况产生,叶脉间褪色呈现绿带状。
大部分果实黄化或变白并产生墨绿色水疱状的坏死斑。
植株矮化,结果延时,导致产量受损,甚至因不孕而绝产。
2、防控措施各地植检机构务必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充分认识绿斑驳花叶病毒病防控的重要性,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防控、早铲除,保证产生的零星疫点被及时铲除,已有疫情不扩散,大大降低危害程度。
2.1 落实检疫措施重点对作物种苗繁育基地和集中种植区开展严格的产地检疫,严防带毒种苗生产。
督促种苗生产经营企业尽量不从发病区调入瓜类种苗,确需调运的,必须由植检疫机构出具检疫要求书并经检疫后方可调入,并做好复检工作。
产生区的瓜类产品外运时,严禁以叶子、藤蔓作铺垫物和填充物,必须经植物检疫部门检疫合格后,方可外运。
要进一步增加市场检疫检查,严防带毒种子销售。
2.2 开展种子处理对于干燥新鲜的种子(含水量4%以下,种子年限为2年以内)可采用热处理,即将种子置于72 摄氏度条件下处理72 h,堤防处理时间要严格控制发芽率,达标后进行浸种催芽或直接播种!也可采用药剂浸种,目前采用0.5%-1.0%盐酸、0.3%-0.5%次氯酸钠和10%磷酸钠进行种子处理,成效均较好。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的发生及危害防控措施
2 0 h m , 发面 田块产量损失 5 0 %以上 , 部分 田块西瓜全部不能
食用 , 导致绝收 , 瓜农损失惨 重。
2 . 2 危害
黄瓜绿斑 驳花 叶病毒侵 染西瓜后 , 在西瓜幼 苗
3 传 播途 径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主要是 以种子( 包括西瓜种子和
期和成株期都可发病 , 在西瓜叶片上产生轻微的斑纹和植株 矮化 , 早期受侵染 的西瓜植株生 长缓慢 , 叶片 出现不规 则的 褪色 或淡 黄色花叶斑 , 绿 色部 位突 出表面 , 叶面呈 现凹凸不 平, 叶缘上卷 , 其后 出现浓绿 凹凸斑 , 但 叶片老化后症状会减 轻; 部分发病株蔓生长停滞 , 白天 出现萎蔫症状 , 严重时整个
植株 变黄 , 导致死亡。该病毒对西瓜 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对瓜 果 的危害 , 病瓜外表上 与健瓜 没有多大 区别 , 但切 开以后会 发现果 肉周边接 近果皮 部呈黄 色水渍 状 , 并有块 状黄 色纤 维, 果 肉纤维化 , 果 肉变暗红色或紫红色水 渍状 , 成熟的西瓜
省的疫情监测和调查 , 目前该病在安徽省合肥 、 淮南 、 宿州等 市均有发生。该 病的发生对安徽省 西瓜 、 黄瓜等经济类作 物
现为花 叶 、 绉缩 、 畸形 、 局部坏 死等症状 , 使产量减 少 , 品质
降低。
北京 、 广东 、 山东 、 上海 、 浙江 、 河南 、 福建 、 湖南 、 湖北 、 海南 、
安徽 等 。安徽 省于 2 0 1 0 年最先 在合肥 市长丰县 发现该病 , 至2 0 1 2 年扩散到淮南 、 宿州等市 , 发生面积 约2 0 h m 。
发生 面积不 断扩大 , 自2 0 0 6 年农业部 在全 国范 围内开展 了 该疫情 的普查工作 , 通 过普查 , 目前该病发生范围包括 辽宁 、
温室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防控措施
农业研究农家参谋-87-NONG JIA CAN MOU温室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防控措施闫仁(辽宁省北镇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辽宁北镇,121300)【摘 要】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经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近几年,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越来越重视农业的发展,并且加大资金投入和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农业基础设施。
辽宁省北镇市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基地,蔬菜业发展速度较快,黄瓜种植面积比例较大,但是在实际的种植过程中,出现了多种病虫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黄瓜的质量,其中绿斑驳花叶病毒比较严重。
【关键词】温室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防止;措施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毒,同时也是一种危害性较强的葫芦科植物检疫性病毒。
一般情况下,西瓜、黄瓜、无花果、叶瓜、甜瓜种植过程中都会出现这种病毒。
因此,为了保证瓜农的收入,减少病虫害带来的损失,辽宁省北镇市相关农业技术人员要及时发现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并且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提高黄瓜的质量和产量。
1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发病情况早在20世纪30年代,人们就在欧洲发现了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20世纪60年代随着各国各洲市场的流通该病毒随着黄瓜流传到了印度、日本等亚洲国家。
20世纪80年代该病毒流传到了我国台湾地区,并且在2005年首次在中国内地辽宁省发现。
因为,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的危害性较强,所以我国农业部门将其作为全国重点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并且该病毒还被列为国家三类检疫性病害。
现阶段,伴随着农业产业规模的扩大,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伴随着种子的调运、嫁接等,加快了病毒的传播速度,扩大了病毒的感染面积。
2006年我国农业部门开展的全国范围内的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疫情调查,调查发现我国辽宁省、山东省、河南省等省市普遍存在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
2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的寄生与危害2.1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的寄生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一般会寄生在葫芦科植物当中,例如,丝瓜、无花果、西瓜、黄瓜[1]。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的普查及防控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的普查及防控
一、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的普查鉴别
重点针对瓜类作物种植区,以及从台湾、日本、韩国等地引进的黄瓜、西瓜等葫芦科种子种苗种植区进行调查。
染病症状如下:黄瓜:新叶出现黄色小斑点,后出现花叶并带有浓绿色突起,叶脉间褪色呈叶脉绿带状。
西瓜:茎端幼叶出现淡黄色花叶,其后出现浓绿凹凸斑,随叶片老化症状减轻;果实表面有浓绿圆斑,中央有坏死点,种子周围的果肉呈赤紫色水浸状,成熟时变为暗褐色,出现空洞。
甜瓜:茎端新叶出现黄斑,但随叶片老化症状减轻。
瓠瓜:叶片出现花叶,有绿色突起,脉向黄化呈叶脉绿带状。
二、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的防控技术
最根本的方法是切断第一侵染源,要实行严格检疫,不得引进和出售带毒种子。
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在70℃下干热处理3天或用3%-10%亚磷酸三纳浸种10分钟)。
用过的设施和工具全部要消毒,定植前剔除病株,生育期间定期检测,拔除病株。
最有效、最彻底的防治措施就是两年不种葫芦科作物,进行轮作。
- 1 -。
黄瓜绿斑花叶病的防治
1 2 3
抗药性
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导致病原菌产生抗药性,需要 更换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或采用不同作用机制 的农药进行轮换使用。
气候因素
气候条件如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应加强田间通风和排水,降低湿度,减轻病害 的发生。
品种抗病性
选用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的品种,提高植株的抗 病能力。
防治效果评估
生物防治
利用微生物和生物农药进行防治,研究绿斑花叶病毒的生物拮抗剂 ,以减少病毒对植物的侵染和扩散。
综合防治技术
推广生态农业、健身栽培和物理防治等综合技术,提高黄瓜的抗病能 力,减少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存在问题与挑战
病毒变异与抗性
黄瓜绿斑花叶病毒容易发生变异,导致原有抗病品种的抗性逐渐丧 失。因此,需要不断更新抗病品种和研发新的防治技术。
02
病原鉴定与诊断
病原特征
病原为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
TMV属于病毒界,线虫传多面体病毒科,病毒颗粒呈正二十面体,基因组为单链 RNA。
该病毒对热和干燥敏感,在干燥的环境下易失活。
诊断方法
观察植株症状
在感染初期,叶片出现明亮的绿色斑点,随着病情发展,斑点逐渐扩大,形成花叶。
缺乏系统研究
对于黄瓜绿斑花叶病的发病机制、病毒鉴定、传播途径等方面缺乏 系统的研究,影响了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农业投入不足
农业投入不足,特别是植保经费的短缺,制约了黄瓜绿斑花叶病防 治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发展建议与展望
加强合作研究
01
加强国内科研机构、高校和农业部门之间的合作,共同开展黄
瓜绿斑花叶病的研究和防治工作。
要点二
释放天敌
黄瓜花叶病毒病的识别和防治
03
黄瓜花叶病毒病的防治
农业防治
01
选育抗病品种
选择对黄瓜花叶病毒具有较强抗性的品种,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
02 03
加强田间管理
定期清理病残体,减少病毒的传播源。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菌 肥,提高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合理灌溉,保持土壤湿度适 宜,避免土壤过湿或过干。
培育无病壮苗
使用无菌基质和营养土,避免使用带菌土壤。在无病毒区域或隔离条件 下进行育苗,防止病毒的传播。
转基因育种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抗性基因导入作物中,培育出具有抗性的新品 种。
抗病品种的推广
推广应用
01
将培育出的抗病品种进行推广,让更多的农民种植抗病品种。
技术培训
02
开展技术培训,教会农民如何种植和管理抗病品种。
宣传普及
03
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普及抗病品种的优点和种植方法,提高农民
的认识和接受程度。
抗病品种的应用
物理防治
利用遮阳、防虫网等物理手段,减少病毒的传播媒介,降低发病率 。
化学防治
在发病初期使用抗病毒药剂进行防治,抑制病毒的繁殖和扩散。
防治效果评估
病情监测
定期对黄瓜种植区进行病情监测,了解病情发生和分布情况 ,为防治提供依据。
防治效果评估
对采取的防治措施进行效果评估,比较不同防治方法的优劣 和经济效益,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血清学检测
利用抗血清技术,检测叶 片提取物中的病毒抗原, 以确定是否感染黄瓜花叶 病毒。
分子检测
总RNA提取
将采集的叶片样本进行总RNA提 取,获得病毒RNA。
RT-PCR检测
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PCR)技术,扩增病毒的特 异性片段,以确诊黄瓜花叶病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发生概况、检测鉴定及防治纽内姆(北京)种子有限公司齐中举(病理助理)
1.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概况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为烟草花叶病毒属,是西瓜、黄瓜、南瓜等葫芦科作物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具有危害严重,致病性强,防止难度大等特点。
1.1危害症状:CGMMV 侵染许多葫芦科作物,引起植物叶片斑驳、系统性花叶及果肉恶化等症状。
在黄瓜上, 最初新叶上出现黄色小斑点, 随后逐渐发展为花叶、斑驳和浓绿泡状突起等症状, 叶脉间褪色呈绿带状。
在西瓜上,初期茎端幼叶呈现淡黄色花叶,随后出现浓绿凹凸斑,随叶片老化症状减轻;果实表现有浓绿圆斑,中央有坏死点,种子周围的果肉呈赤紫色水渍状,成熟时变为暗褐色且出现空洞。
在甜瓜上,受害的新叶上出现黄斑,随叶片老化症状减轻;成株侧枝的叶片呈现不定形或星状黄化叶,生长后期顶部叶片有时产生大型黄色轮斑;幼果受害后有绿色花纹,后期为绿色斑,或在绿色斑中央出现灰白色斑。
在黄瓜叶片上引起色斑、水泡及变形,使植株矮化、结果延时,果实大部分黄化或变白并产生黑绿色水疱状的坏死斑,产量损失达15%;可延缓黄瓜植株的生长发育,甚至导致不孕。
1.2发生分布: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20世纪30年代在欧洲国家发生,60年代因黄、西瓜和瓠瓜而传入印度和日本,80年代传入台湾。
2002年中国从日本引进种苗中截获,2004年厦门从日本进口的南瓜种子上检测到CGMMV,2005年中国辽宁省盖州市感染CGMMV 在我国辽宁盖州地区造成西瓜大面积毁灭,受害面积达333 hm2,约13hm2绝收,CGMMV 现在中国部分地区已造成西瓜毁灭性的损失。
农业部发布的第788 号公告,郑重宣布将CGMMV 确定为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属国家三类检疫性病害。
目前,CGMMV 在中国主要分布于辽宁、河北、湖北、广东和山东,发生率达80%,河南、四川、江西、上海、新疆、陕西及宁夏等省份还未发现。
1.3传播方式:该病毒主要侵染甜瓜、西瓜、黄瓜及瓠瓜等多种葫芦科作物,主要通过种子、土壤、机械摩擦、田间农事操作、植物间接触、叶片接触、啮齿动物( 如兔子、小白鼠等) 的粪便、栽培营养液、河水、灌溉水、被污染的包装容器、用作肥料的
牛粪、菟丝子等方式进行传播,另外,有学者认为苋色藜、马齿苋等杂草寄主也为病毒的定殖提供了可能。
黄瓜叶甲是可能的传播介体; 但桃蚜和棉蚜不传毒, 被侵染葫芦、瓠子的根际土壤中未发现介体真菌。
根据目前关于种子带毒的研究,西瓜的种子带毒率有24%~100%不等,可能是由于CGMMV 感染西瓜时期不同导致种子感染病毒的程度不同,也可能是CGMMV 毒株的致病力不同引起的,或者和种子材料的新鲜程度也有关系,传毒率2.25%,甜瓜带毒率为93.85%,传毒率2.83%,黄瓜种子收获后一个月检测种传率为8%,保存5个月后种传率降低到0.1%。
土壤带毒率为0~ 3. 5%。
种子传播是该病毒远距离传播的主要方式。
为防止CGMMV 通过种子贸易和远距离调运而扩散,加强种子带毒检测,从源头控制该病害的蔓延,对保护西瓜、甜瓜产业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CGMMV 不同株系体外生物学特性有差异,钝化温度为一般90O C~ 100O C,稀释限点为106~ 107, 常温下病毒侵染力可保持数月, 在土壤中至少存活10个月, 在0O C则可保持数年。
2.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的检测鉴定
2.1试剂条检测:现在有Agdia公司生产的试剂条可以对叶片上的病毒进行初步检测。
2.2电子显微镜检测:电子显微镜可检测在土壤及营养液中生长的植物中的CGMMV。
2.3血清学方法检测:DAS- ELISA 及快速免疫滤纸显色法,multi- RIPA 检测,multi- RIPA 检测纯化CGMMV 的最低量为50 ng/ ml,琼脂凝胶沉淀法( Precipitat ion in agar) 和单抗检测法,modified ELISA ( M- ELISA) 检测黄瓜种子,结果比标准ELISA 更灵敏,其灵敏度相当于检测到800 粒健康种子中的1 粒病种子。
就目前的经济条件及操作条件,国内的一般研究单位采用的是DAS-ELISA检测方法。
2.4PCR检测:cDNA杂交检测,6 碱基随机引物或oligo d( T ) 16 进行RT - PCR 检测,免疫诱捕RT- PCR( Immunocapture RT - PCR, IC- RT - PCR) 检测方法, 该方法比DAS- ELISA 灵敏105倍, 比F ( ab,) 2 ELISA 灵敏102倍,高密度乳胶微粒凝集试验( High densitylatex particle agglutination test , HDLPAT ) 、ELISA、RT- PCR 及生物测定( 使用Chenop odium amaranticolor) 检测。
国内的一般研究单位采用的是IC-RT-PCR 随机检测方法。
只有生物测定可用于检测干热处理的种子。
对未处理的种子, RT - PCR 则是一种灵敏的方法, 综合考虑样品制备、检测费用及检测时间等因素,HDLPAT 则是一种快速检测未处理种子的实用方法。
3.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的防治
对CGMMV 的防治同其他病害一样, 最根本的要使用无侵染的种苗; 在农事操作中尽量避免病毒经器械等传播, 加强栽培管理, 及时拔除初侵染病株, 销毁病株残体。
3.1种子处理:根据国内对带毒砧木进行药剂消毒、干热处理、干热处理结合药剂消毒、温汤浸种、温汤浸种结合药剂消毒等五种种子处理方法的研究:其中干热处理结合药剂消毒的防效最好, 为100%, 发芽率85.2% , 明显优于其他处理及对照; 其次是干热处理(40O C、24h后72O C、72h),防效为93. 46%,发芽率85.6%;温汤浸种结合药剂消毒,防效为80. 47%,发芽率87.8%;药剂消毒(10%磷酸三钠溶液浸泡20~ 30min),防效为73. 93%,发芽率90.3%;温汤浸种(55O C,1min),防效为58. 20%,发芽率93.7%。
3.2检疫处置:拔除病株并集中销毁、土壤消毒和轮作等, 采取这些措施后一般可认为已完成了疫情的处置。
其中国内研究表明经焚烧深埋10 个月后的土壤或病残体样本仍可能被检测到CGMMV 核酸的存在, 但已无侵染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