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密州轶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密州,即现在的诸城。北宋时的大文豪苏东坡曾在这里任知府两年。前不久,我到诸城办公事,就住在密州宾馆。出宾馆往北走三十余米就是当年苏东坡办公的地方,即北宋时期密州知府所在地。现在是诸城市政府大院,这也是我所见到的四五百年始终不变的衙门。说起密州,当地的老人告诉我:北宋时的密州比今天的诸城要大得多,它还包括安丘、高密、五莲、胶南一些城镇和地方。现在的诸城市是县级市,而当年的密州是地区级即州府。

苏东坡是宋神宗熙宁七年来密州的,也就是公元

在济南任职,苏轼想靠他弟弟近一点,。当时朝廷批准的官衔是:朝奉郎、尚书祠部员外郎、,实际上就是现在的市地级一把手,即市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

诸城本来就是个名人辈出的好地方,,要有五千年历史。当地官员提起诸城文化如数家珍,,《金石录》的作者也是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续金瓶梅》

产生了王统照、臧克家、王愿坚、王希坚、陶钝、崔嵬

美的故乡。他们还说诸城历史上还产生过三个皇后,

什么趣闻轶事230多

篇,,果真如此,《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袒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射天狼。”我知道,这是当时苏轼心灵的写照,他在密州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高峰期。他的豪放派风格就

,“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看到老百姓生活十分困难,饿孚弃儿满地。苏

,他在《和孔郎中荆林马上见寄》一诗中写道:“。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为救民于水火,他上书朝廷,。采取这些措施后,密州百姓非常欢迎,社会也稍稍安定。对于弃婴,他发动官员去捡,然后分别安排到各家抚养,政府按月给抚养费,两年内救活数十人之多。直到现在,诸城人一提起苏东坡,还说那是个大善人哪!他到雩泉祈雨,老天果然下了雨,当地老百姓认为简直神了,半年不落雨,苏轼去求雨,老天就下雨。为表达对上苍的谢意,苏轼在此建了一个小亭子,起名叫“雩泉亭”。在这里,苏轼还写了《密州常山雩泉记》和六首诗。记曰:“常山在东武郡治之南二十里,不甚高大,而下临城中,如在山下,雉堞楼观,仿佛可数。......东武滨海多风,而沟渎不留,故率常苦旱。祷于兹山,未尝不应。民以其可信而恃,盖有常德者,故谓之常山。熙宁八年春夏旱,轼再祷焉,皆应如响。乃新其庙。”两年后,苏轼离开时,还为此泉写了一首诗:“举酒属雩泉,白发日夜新。何日泉中天,复照泉上人。二年饮泉水,鱼鸟亦相亲。还将弄泉手,遮日向西秦。”

苏东坡在密州,正值王安石推行新法。他是反对新法的,但他又不是保守的,他也主张改革,只不过是侧重点不同。他对王安石的新法采取现实主义态度,对当地老百姓有好处的就推行,没好处的就抵制或不去实

精心整理

行。“给田募役法”对老百姓有利,他就积极推广;而“手实法”是不利的,就抵制。密州老百姓非常喜欢他这种务实的做法。

在诸城人民路口,当地的官员告诉我:“这里就是苏轼当年建造的‘超然台’!在北宋时,是我们这里的标志性建筑,可惜后来被战火焚毁。我们市政府已经列入城建规划,要重建‘超然台’。”我回来后翻阅了苏轼全集,知道苏轼写有《超然台记》:“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完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我站在超然台废墟上,遥想当年苏轼苦中求乐的样子,他想超然世外或物外,寻求内心的那份宁静,可是他做不到啊!他任期不满就又调到山西永济去当太守,而且还没走到山西,在半路上朝廷又来命令改派徐州做太守。仕途险恶,官场不自由啊!苏轼作为封建社会的士大夫,也象李白一样,虽然胸怀大志,却与官场有着难以调和的矛盾,这也许是文人的宿命,怀才不遇,报国无门。而那些碌碌无为的小人、坏人、俗人却如鱼得水,八面玲珑,?他弟

弟苏辙在济南,听说哥哥在密州修建了一个台子,,是要哥哥想得开,超然于物外,不要计较官场那些得失

苏轼在密州最突出的成就还是文学创作。《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就是在这里写就的。。苏轼把有唐以来词的艺术美发展到了极致,

淋漓的发挥,从天上的明月、宫阙,到人间的朱阁、

苏辙唱合的一首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苕溪渔隐丛话》中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

好的一首,

战潍水的潍河,一经他题咏,便有了文化含义。他在

,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诗酒趁年华。”还有一首词,他写了三个密州景物,真个是超然!”直到现在,当地的文人墨客、达官贵人,诸城真是个人见人爱的地方,它的现代化程度不亚于

,就是说它一个县级市创造的材富比西部一

,如商品经济大合唱、贸工农一体化61位。诸城人民再也不是当年苏轼在这里时那种饿

、得利斯、昊宝、桑莎等名牌产品。他们近

。如果苏轼地下有知,也当十分欣慰的,因为他离任时还给下任交待拯民于水火的想法,他是带着很多没实现的理想而离开密州的。

苏轼在密州,还经常深入村落,广泛交友。“城里田员外,城西贺秀才。”都是他的好朋友。他的《蝶恋花、密州上元》写道:“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乍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他弟弟苏辙也来看他,写下了“至今东鲁遗风在,十万人家尽读书。”这个名句。苏轼在密州对教育事业的推动也是有口皆碑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