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消息二则》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八上消息二则教案

人教八上消息二则教案

人教八上消息二则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报道的特点和结构;2.学习新闻报道的写作技巧;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新闻报道的特点;2.学习新闻报道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1.掌握新闻报道的写作技巧;2.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两则新闻报道的文本和相关图片;2.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Step 1 自主导学(引入新课)1.向学生展示一则新闻报道的文本和图片,要求学生观察图片并猜测新闻内容。

2.学生交流猜测结果,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文本开展讨论,引出新闻报道的特点。

Step 2 合作探究(学习新知)1.教师向学生介绍新闻报道的特点和结构,如标题、导语、正文等。

2.教师放映一则新闻报道的视频,学生观看视频并记录新闻报道的特点和结构。

3.学生讨论记录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并讲解。

Step 3 示范指导(学习写作技巧)1.教师向学生展示第一则新闻报道的文本,并分析文本结构和写作技巧。

2.学生阅读第一则新闻报道的文本,并就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做提前准备。

3.教师展示新闻报道的写作技巧,如简洁明了、客观公正、逻辑清晰等。

4.学生模仿第一则新闻报道的文本,根据提供的关键信息撰写新闻报道的梗概。

Step 4 合作探究(度过创作难关)1.学生将模仿的新闻报道梗概进行分享,并相互点评、修改。

Step 5 个性写作(展示成果)1.学生展示自己撰写的新闻报道,并进行讲解。

2.学生互相评价和点评,提出改进建议。

Step 6 小结反思1.教师对本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归纳,强调新闻报道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思考如何应用所学知识。

教学拓展:1.学生可以选择其他新闻报道进行分析和模仿。

2.学生可以进行采访和写实报道的实践活动。

教学评价:1.学生对新闻报道的特点和结构有一定的了解;2.学生掌握了新闻报道的写作技巧;3.学生能够根据提供的关键信息撰写新闻报道的梗概;。

《消息二则》教案

《消息二则》教案

《消息二则》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消息的特点和结构,掌握消息的六要素。

学习阅读消息的方法,能够准确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

体会消息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洁性,感受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和革命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消息的六要素和结构。

理解消息语言的特点。

分析消息的内容和主题。

教学难点区分消息和其他文体的不同。

体会消息中蕴含的情感和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消息的基本知识和阅读方法。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消息的内容和主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朗读法:通过朗读消息,感受消息的语言特点和情感氛围。

分析法:分析消息的结构和语言,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一些新闻图片或视频片段,引导学生关注新闻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学生对新闻的了解和认识,引出消息这一新闻体裁。

了解消息的特点和结构讲解消息的定义、特点和结构。

消息是一种简要、迅速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和最新变化的新闻体裁。

消息具有真实性、时效性、简明性等特点。

消息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结合具体的消息实例,分析消息的结构和特点,让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

学习阅读消息的方法介绍阅读消息的方法和步骤。

首先,浏览标题,了解消息的主要内容;其次,阅读导语,把握消息的核心信息;然后,阅读主体,了解消息的具体内容和细节;最后,阅读背景和结语,加深对消息的理解。

以一篇简单的消息为例,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方法进行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分析《消息二则》的内容和主题分别阅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两篇消息。

引导学生找出消息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

分析消息的语言特点,体会消息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洁性。

例如,“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这句话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描述了国民党军队的溃败。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精选6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精选6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精选6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篇1学习目标1.掌握新闻的相关知识,把握新闻内容及结构特点。

(重点)2.学习课文语言准确精练、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的特点。

(难点)3.探究我军胜利的原因,感悟正义战争的强大力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社会的奇闻趣事的呢?(学生回答广播、网络、电视、报刊以及他人的传话等,教师引出新闻。

)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让我们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信息。

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

今天,让我们来共同研读另一篇来自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一起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朗读新闻,整体感知提问1:快速朗读新闻,整体感知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的内容。

明确:《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时间、地点和战况,指出了战局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敌败我胜的原因。

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提问2:再读新闻,理清新闻的六要素。

明确: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战线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结果: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提问3:找出这则新闻的标题、电头、#教案# 导语和主体,分清主体部分的层次,概括各层层意。

明确: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教案# 导语: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至“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主体:从“二十日夜起”至课文最后。

第一层(从“二十日夜起”至“已渡过三十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

2023最新-初二上册语文《消息二则》教案【优秀6篇】

2023最新-初二上册语文《消息二则》教案【优秀6篇】

初二上册语文《消息二则》教案【优秀6篇】消息是以文字报道新闻信息的一种新闻体裁。

消息的结构是标题、#教案# 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牛牛范文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6篇初二上册语文《消息二则》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把握课文的内容和消息结构特点。

(重点)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

(重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49年4月21日,中国发生了一件决定未来走向的大事。

这节课,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了解那个重要时刻。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把握文体特点提问1:反复朗读课文,勾画出这则消息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明确:时间:二十一日,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芜湖、安庆之间;人物:三十万人民解放军;事件:渡过长江。

提问2:参看课文批注,思考: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迅速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样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比较完整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具体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你的告知的方式和消息的哪些部分相对应?明确:迅速告知: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完整地告知: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具体地告知: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__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_朱总司令的命令。

迅速告知对应消息标题;完整地告知对应消息导语。

具体地告知对应消息主体。

提问3: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具有什么关系?明确: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叙说的都是同一事件,但在具体程度上有不同。

这种特点就是人们常说的消息文体的金字塔结构。

这是消息的性质决定的:把最重要的内容最迅速地让人们了解。

第1课《消息二则》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课《消息二则》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消息二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消息的要素以及结构,理清文章内容、层次。

2.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

3.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与意义,感受作者的情感和立场。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梳理消息的结构,明确各部分的作用。

(2)品味消息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洁性。

2.教学难点:(1)理解渡江战役的意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习消息的写作手法,尝试进行消息写作。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当今信息时代,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消息。

那么,什么是消息呢?消息是一种常见的新闻体裁,它用简洁明了的文字,及时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毛泽东同志撰写的两篇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感受消息的独特魅力。

二、知识备查1.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2.背景介绍1949 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

国民党反动派赶紧派人前往北京和谈,以争取时间部署兵力。

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月的苦心经营后,1949 年 4 月 20 日,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

4 月 21 日,毛泽东和朱德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22 日 2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中路军战况。

22 日夜,毛泽东又写了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三、字词把握1.请同学们朗读下列词语,注意字音和字形。

溃退(kuì tuì)泄气(xiè qì)督战(dū zhàn)要塞(yào sài)业已(yè yǐ)摧枯拉朽(cuī kū lā xiǔ)锐不可当(ruì bù kě dāng)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消息二则》教学案

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消息二则》教学案

第一单元1消息二则【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六要素和新闻结构的五部分,理清文章内容、层次并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

(重点)2.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难点)3.感受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学法指导】1.默读法;2.自主、合作探究法;3.讨论探究法。

【课时安排】2课时【学习过程】第1课时创设情境,明确目标导入新课:古人说"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确,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早已成为事实。

那么,我们这些"秀才"又是怎样知道天下事的呢?自主阅读,整体感知知识卡片1.作者简介毛泽东,新中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

2.写作背景1949年 4 月 20 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军。

百万雄师展开了浩浩荡荡的渡江行动。

这篇消息真实地报道了我军渡江战况,宣告了解放战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国民党反动政府已面临彻底崩溃的局面。

3.文体知识(1)新闻的定义: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

新闻(消息)是简明、迅速地报道国内、国际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体裁。

(2)新闻的基本要求:①内容真实准确;②报道迅速及时;③立场观点鲜明;④语言简明扼要。

(3)新闻结构的五部分: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

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两者是辅助部分。

另外,用电讯发出的新闻通常还有个"电头",用来交代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

字词积累芜湖( wú ) 溃退( kùi ) 泄气( xiè )歼灭( jiān )要塞( sài )督战( dū )锐不可当( dāng )业已:已经溃退:被打垮而后退。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课程教学设计

1.《消息二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消息的相关知识,提高阅读消息的能力。

2.能够根据消息的内容理清结构、层次。

3.体会消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的特点。

4.掌握消息的结构,进行创作实践。

5.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点】1.了解消息的相关知识,提高阅读消息的能力。

2.能够根据消息的内容理清结构、层次。

【教学难点】掌握消息的结构,进行创作实践。

【授课类型】讲授课。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白板。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活思维,导入新课用多媒体播放解放军横渡长江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展示预习成果,梳理基础知识(预习检测)1.生字词。

2.作家作品。

(用电子白板以课件的形式展示)三、概述文本内容,了解消息结构(自主学习)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两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2.在文中圈点批注两则消息的六要素,整体把握消息内容。

3.回顾历史,把握两则消息的战争背景。

四、细读课文关键语段,感知消息特点(合作学习)学习任务:学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理清《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结构,并探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一)《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是一则动态消息,请指出本文所包含的新闻的“六要素”,并区分出导语、主体和结语。

明确:时间——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午夜至二十一日地点——芜湖、安庆之间人物——敌我双方事件的起因——解放军渡江解放全中国事件的经过和结果——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

本文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主体——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进击中。

结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标题中的“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明确:实数。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5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5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5篇消息是以文字报道新闻信息的一种新闻体裁。

消息的结构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5篇,希望大家喜欢!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篇1【教学目标】1.从新闻要素、结构、特点等方面把握文章内容。

2.品味新闻语言的特点,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情怀。

【教学过程】一、诵读导入:我们先来热热身,共读一首诗:(屏显)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是伟大领袖_在一九四九年四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后创作的诗篇。

诗中既写出了人民解放军的巨大胜利,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激动和喜悦。

请同学们再读,体会诗中情感和气魄。

(学生再读)同样的事件,可以有不同的表述。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消息二则》,用新闻的方式向公众报道这一重大事件。

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阅读两则消息,注意文章边侧的旁批。

学生结合旁批读课文。

二、活动探究活动准备:自主阅读课本第2页和第15页关于新闻要素和消息特点的文字,了解新闻的相关知识。

1.补充介绍:(屏显)新闻是满足人们信息传播与交流需求的一种实用性文体,是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2.你知道吗(屏显)新闻的六要素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新闻的三大特点学生结合补充内容和提示,自主学习,了解新闻相关知识。

三、活动过程活动一:当一回编辑1.如果你是当时的报社编辑,请你从新闻的要素、结构、特点等方面审核一下,这两则消息能不能刊发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陈述要有理有据。

八上语文消息二则教案

八上语文消息二则教案

八上语文消息二则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消息的特点和结构,学习消息的写作方法。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军在各个战场的胜利形势。

3. 品味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点。

4. 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军在各个战场的胜利形势。

2. 品味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1. 了解消息的特点和结构,学习消息的写作方法。

2. 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感情。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课文、教案和教学PPT。

2. 学生准备笔、纸以及工具书(如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讲述一些有关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雄事迹,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

2. 介绍消息的特点和结构: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了解消息的特点和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等部分。

3. 讲解课文内容:通过讲解课文中的具体内容,让学生了解我军在各个战场的胜利形势,包括战线南移、敌人哀叹以及我军节节胜利的情况等。

4. 分析课文语言特点:通过具体语句的讲解和示例,让学生品味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点,包括动词的使用、形容词的选用以及表达方式的恰当等。

5. 学生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己动手写一篇消息,要求语言生动准确,内容真实可信。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强调消息的特点和结构以及语言的生动准确性。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阅读一些有关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新闻报道,了解更多英雄事迹,并写一篇与此相关的小作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消息两则》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消息两则》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消息两则》教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教案内容预览:第1课、《新闻两则》●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结构。

3、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4、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5、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点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学习准备: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走进新闻。

在社会生活中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或者出现了一个有意义的新事物,如果我们要尽快地把它告诉尽可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新闻。

走进新闻--新闻有哪些特点和要素?新闻的特点: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

新闻的要素:即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经过、结果。

)新闻的基本结构:标题:是整篇新闻的眼睛,具有简明、概括的特点。

它可以是只有一个主标题,也可以是多行标题。

多行标题包括:主标题、引题、副标题。

导语: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新闻的基本事实或主题,给读者以总体印象。

主体:是主要部分,对导语中已披露的新闻要素作进一步的阐释和拓展。

括号内的部分是“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

此“电头”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时间精确到“时”,暗示战役在迅速发展之中。

二、新闻朗读,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要求读准字音,并努力读出文章的感情和气势。

)2、根据新闻的结构特点,理清文章的层次及新闻的要素。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主体:20日夜起,---------课文最后。

第一层:(20日夜起--已度过三十万大军):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消息二则》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消息二则》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 消息二则》一. 教材分析《1 消息二则》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新闻报道的基本格式和写作技巧。

课文内容包括两篇新闻报道,分别报道了一项科研成果和一项社会公益活动。

通过学习这两篇新闻报道,学生可以了解新闻报道的基本结构,掌握新闻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于新闻报道这一文体,大部分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新闻报道的特点,并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新闻写作的技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闻报道的基本格式和写作技巧,能够识别和分析新闻报道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中的新闻报道,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新闻事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闻报道的基本格式和写作技巧。

2.难点:如何把握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新闻报道,让学生了解新闻报道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撰写新闻报道,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提前准备好课文《1 消息二则》,确保课文内容清晰易懂。

2.参考资料:收集一些新闻报道的实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教学工具:准备好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新闻报道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关注新闻报道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课文《1 消息二则》,让学生初步阅读,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新闻报道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每个小组选取一篇新闻报道,进行具体分析。

4.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分享各自小组的分析成果,总结新闻报道的基本格式和写作技巧。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优秀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优秀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消息二则》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包括《我所知道的关于中国的故事》和《南京!南京!》两篇新闻报道。

这两篇文章分别从外国人和中国人的视角描述了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事件,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感受那个特殊时期的中国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语文基础,但对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知识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历史背景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章,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掌握新闻报道的基本格式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新闻报道的基本格式和特点。

2.难点:深入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历史背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熟悉文章内容,设计好教学问题和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文章,了解新闻报道的基本格式和特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那个时期的中国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两篇新闻报道,了解文章内容。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和帮助,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针对文章内容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共同寻找答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消息二则》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消息二则》教学设计

1 消息二则【教材分析】《消息二则》是统编教材初二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二则消息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在参加渡江战役时,毛泽东主席亲自撰写的两篇新闻稿。

它真实地再现了我军渡江的情况,集中表现了我人民解放军的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政府已面临彻底崩溃。

两则消息行文精粹、言简意赅、气势豪迈,是学习消息这种文体的典范。

【教学目标】1.了解消息的基本知识,培养独立自主阅读消息的能力。

2.理清二则消息的内容、要素、结构,体会消息语言的准确、简洁以及富有的感情色彩。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勇往直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预习提示】1.日积月累(1)我搜集的资料(背景和作者)(2)我积累的字词(字音和字形)2.边读边悟(1)新闻消息的含义和特点。

它的结构五部分和六要素分别是什么?(2)在阅读消息的过程中,从它的结构五部分和六要素的角度把握课文的内容。

(3)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哪路军是详写?哪路军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4)这两则消息的语言有什么特点?(5)读完全文,我的阅读感受是:3.学贵有疑预习中,我遇到的困惑是:【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一)齐读诗歌《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说说这首诗主要讲述了什么事?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明确: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的事。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也是关于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的,不过,这篇课文不是诗歌,而是属于一种新的文体,就是消息。

(二)出示学习目标(三)检查学生预习情况1.积累生字词:锐不可当()要塞()溃退()摧枯拉朽()荻港()阻遏()2.新闻写作必须注意记叙的六要素: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消息二则》教案

《消息二则》教案

Part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激活学生的前知
回顾旧知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 引导学生回顾与本课相关 的已有知识和经验。
情境导入
创设与消息相关的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 究欲望。
明确目标
向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 标和任务,使学生有目的 地进行学习。
教学策略设计
STEP 01
讲解示范
STEP 0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学习和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 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时事问题, 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Part
02
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
主要内容概述
消息的定义和特点
简要介绍消息作为一种新闻体裁 的基本定义和特点,包括真实性
消息的语言特点
深入分析消息语言的特点,如准确、客观、简洁 等,并通过实例让学生体会和掌握这些特点。
3
消息实例的分析方法
指导学生掌握分析消息实例的方法,包括从结构 、语言和内容等方面入手,全面理解消息的内涵 和特点。
难点分析及解决方法
难点一
如何理解消息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01
难点二
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消息实例?
03
难点三
如何培养学生的新闻素养和批判性思维?
05
02
解决方法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的消息实例,引导学 生发现和总结消息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同时 结合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和讨论。
04
解决方法
提供多个消息实例供学生练习和分析 ,同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 学生掌握分析方法和技巧。
06
解决方法

2024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1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案新人教版

2024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1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案新人教版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 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我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情境教学法。讲授法用于为学生提供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和相关知识;讨论法用于激发学生对战争胜利意义的思考;情境教学法则通过模拟新闻报道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战争和胜利的影响。
2.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 学生可以阅读不同类型的新闻报道,提高自己的新闻阅读能力和批判思维。
- 学生可以尝试撰写自己的新闻报道,锻炼写作能力和新闻观察力。
七、课后作业
1. 新闻分析:选择一篇当日的新闻报道,分析其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部分的特点,以及新闻报道的角度和立场。
答案示例:学生可以选择一篇新闻报道,分析其结构要素和报道手法,例如报道的角度是否客观、信息是否全面等。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新闻信息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新闻阅读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新闻阅读问题。
- 作业可以包括一些实践性任务,如让学生撰写一篇新闻报道或进行新闻采访,以培养学生的新闻写作和采访能力。
2. 作业反馈:
- 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 在批改作业时,注意关注学生的作业质量,包括内容是否完整、观点是否清晰、论证是否合理等。
- 对于学生作业中的错误,要进行详细解释,并提供正确的解答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知识。
4. 新闻编写:根据本节课学习的新闻报道,编写一篇新闻稿,尝试运用所学的新闻写作技巧。

消息二则 部编版初二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8篇

消息二则 部编版初二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8篇

消息二则部编版初二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8篇消息二则篇一教学目标1、在阅读过程中认识5个生字“冈、蝴、蝶、耀、颊”。

积累7个词语“春装、山冈、蝴蝶、雀跃、沉睡、照耀、面颊”。

2、按要求预习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能说文章说的春天的消息;用合适的方式理解词语“盼望”、“爱怜”、“雀跃”的意思。

3、体会春天来到时人们欢快的心情以及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继续学习预习课文。

在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能结合自己对春天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熟读成诵。

在学文的同时能选用合适的方式理解词语“盼望”、“爱怜”、“雀跃”的意思。

教学媒体春天图片课前学生准备1、收集有关描写春天的诗歌。

2、预习作业(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的字音。

(2)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盼望、爱怜、雀跃。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引人新课1、看画面,说景象。

(1)出示描绘春天景象的画面。

(2)按“春天到了,什么怎么样了”的方式说说春天的景象。

(3)说说:你对春天的感受。

2、春天是个值得赞美的季节,很多诗人都写过关于春天的诗歌。

谁能把你所知道的描写春天的诗歌读给大家听?预习反馈:诵读《咏柳》、《春夜喜雨》……3、今天我们还要来学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歌。

出示课题:1、春的消息齐读课题(理解题目中“消息”的含义)二初读诗歌,了解大意1、自由读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分节朗读诗歌,学习字词。

(1)纠正字音,重点指导:“冈”的读音是第一声,“颊”的读音是jiá。

完成多音字练习。

piǎo()jīn()tǔ()漂禁吐piào()jìn()tù()(2)掌握字形,重点指导“耀”和“颊”的字形3、通读全文,边读边想:你知道了哪些春天的消息。

读后交流。

三反复诵读,体味诗蕴1、轻声读诗歌,圈出诗中所描写的春天的景物。

交流:描写了哪些景物?要求学生连贯地说一说。

板书:春风春水小鸟蝴蝶雏菊枝头的绿苞明丽的阳光田野里的小草2、再读课文,想想:为什么选择这些景物?通过这些景物,你能感受到什么?交流、小结:作者描写了春风、春水;小鸟、蝴蝶;雏菊、枝头的绿苞;明丽的阳光、田野里的小草,因为这些都是春天到来时最具特点的景物,使人感受到春天是充满生机的。

消息二则教案

消息二则教案

《消息二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消息的特点、结构和要素。

- 学会阅读消息,能够准确把握消息的主要内容和主旨。

- 掌握消息的写作方法,能够撰写简单的消息。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和分析消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 通过写作练习,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时事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 激发学生对新闻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新闻素养。

- 通过对优秀消息的学习,感受新闻的力量和价值,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消息的特点、结构和要素的掌握。

- 消息的阅读和写作方法的指导。

2.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消息的主旨和关键信息。

- 如何培养学生的新闻敏感性和写作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消息的相关知识和写作方法。

2. 阅读法:引导学生阅读消息文本,分析消息的特点和结构。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消息的理解和看法。

4. 写作法:安排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5.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消息案例,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新闻视瓶或展示一则新闻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提问学生:你们平时是通过什么渠道了解新闻的?新闻有哪些特点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消息。

(二)讲授消息的相关知识1. 消息的特点(1)真实性:消息必须真实可靠,报道的内容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2)时效性:消息要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事情,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3)简短性:消息的篇幅一般较短,语言简洁明了,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传达主要信息。

(4)客观性:消息要客观地报道事实,不带有主观色彩。

2. 消息的结构消息通常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组成。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消息二则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消息二则教案》

1 消息二则知识与能力1.理解并积累“溃退、摧枯拉朽、锐不可当”等词语。

2.了解新闻的“六要素”,把握消息的结构形式。

分析两则消息的特点,学会迅速抓取文中的主要信息。

3.梳理两则消息的内容、层次,学习文章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等写作手法,体会文中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展示课件,通过观看表现渡江战役的影像资料,了解新闻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

2.结合课文旁批,引导学生掌握消息的特点和结构形式。

3.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来把握作品内容及作者情感,并在交流互动中深化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2.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到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以及人民必胜、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历史规律。

教学重点1.理解消息内容,把握战争的主题,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2.了解消息的特点,重点把握消息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教学难点1.理解主体部分各层次之间的关系。

2.运用所学知识撰写消息,学习为消息拟定标题。

2课时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1948年秋天,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打击。

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以图卷土重来,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代任总统,支撑残局,并大搞“和平谈判”的阴谋。

1948年4月15日,国共双方谈判,我方提出八条二十一款,限蒋介石在4月20日前表态。

4月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共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

4月21日,毛主席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发动了闻名中外的渡江战役。

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学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了解那个决定着中国未来走向的重要时刻。

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消息二则1.熟悉课文内容,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和意义,感受作者体现在消息中的情感与立场。

2.了解消息的要素和结构,分析消息的特点。

3.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及情感鲜明的特点。

第1课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导入新课1949年4月21日,中国大地上打响了一场战役,这场战役影响着整个中国的未来走向,关系着中国广大劳动人民能否战胜官僚、地主等资产阶级而获得翻身的幸福。

这场战役是什么呢?它具体是怎样打响的?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一篇新闻来了解这场战役的动态。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了解渡江战役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字润之。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同时也是优秀的诗人与书法家。

渡江战役:1949年,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该日凌晨发起渡江战役。

文体链接:“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社会典型事实所做的准确简短的报道。

目标导学二:根据新闻文体特点,把握文本内容1.明确新闻要素:新闻的五要素(五个W)是: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

有的还加上How(如何),即“五个W加一个H”,成为新闻“六要素”。

练习:找出这则新闻的“五要素”。

明确:在这则新闻中,“五要素”分别是:何时:(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午夜到二十一日(不到二十四小时);何地:芜湖、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何人:三十万人民解放军;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何故:国民党反动政府拒签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2.明确新闻基本结构:新闻中最常用的文体是消息,即狭义的新闻。

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

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标题:是消息的眼睛,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

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正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做内容提要。

导语:一般指新闻开头(即“电头”)后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文字,它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做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

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写新闻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

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

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等。

背景和结语有时也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3.练习:阅读课文,找出它的导语、主体和结语。

明确: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主体: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结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4.思考:如果你要把本文消息迅速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样说?如果要比较完整地告知,你会怎么说?如果要具体地告知?你又会如何说呢?明确:(1)迅速告知: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2)完整地告知:大约三十万英勇的人民解放军已于二十一日胜利渡过长江;(3)具体地告知: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目标导学三:品读语言,体会作者情感1.揣摩下面句子具体表达的情感和内涵。

(1)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明确:“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中毫不隐讳地流露出作者的自豪之情。

“经营了三个半月”极言准备的充分,按理说长江防线应当是牢不可破的,但是后面紧接着说国民党军溃退之快,二者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在对比中愈显我军攻势迅猛、锐不可当,敌军不堪一击。

(2)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明确:“风平浪静”“万船齐放,直取对岸”表现了我军稳操胜券的心态。

这可以说是消息中难得一见的抒情笔调,渡江战斗如有天助,江景美丽,军威壮观,犹如一幅景物画,令人赏心悦目,透露着乐观轻松的心情。

(3)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明确:“不到”“即已”“正向”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和“突破”“占领”“进击”这些表示行为的词语恰当地配合,把我军攻势迅猛、锐不可当的态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2.朗读课文,说一说本文的朗读基调应该是怎样的。

(抽生朗读,大家评议)明确:朗读的基调应该高亢豪迈、充满胜利的喜悦和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赞美。

3.试着用播音员播音的方式,把这则消息读给全班同学听。

三、板书设计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标题 三十万(兵力)胜利南渡(结果)导语 英勇 渡过(自豪)主体⎩⎪⎨⎪⎧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突破、 占领(英勇无畏)敌军——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 溃退(不堪一击)结语 英雄式 坚决地执行(赞扬)第2课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导入新课1949年4月22日2时,新华社发布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放、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

22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

让我们一起来关注。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把握全文,整体感知1.阅读课文,勾画出导语部分。

思考:这个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明确: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这个导语从渡江作战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夜至四月二十二日二十二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的一千余华里的长江战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结果: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目标导学二:细读课文,深层探究本篇报道的主体是写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为何从中路写起?何处详写?何处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明确:中路于二十日首先渡江,所以先写。

二十一日夜即已渡完,只用一句话就交代清楚了。

至于其受阻情况,因与西路一样,敌人“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所以此路略写。

次写西路,详写。

最后写东路。

由于这里敌人的防线比较巩固,加之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战略意义重大,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因此报道写得十分具体。

尤其是最后两句详写了我军的战果,是为了说明水路长江和陆路镇江、无锡段铁路线已经全部被我军切断,敌人毫无退路,敌我双方态势已十分明朗。

目标导学三:深入文本,品味语言1.请学生就语言的准确性,在课文中选例分析。

(1)例句:二十日夜起……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明确:“突破”准确表现了战斗过程(如用“越过”则不准确,因为“越过”的对象是静态的,表现不出战斗经过)。

“渡至”准确表现了水战进军的特点(用“到达”则太宽泛)。

“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限明确,准确表现了我军渡江神速的特点(如用“共”,则时限不明,一般化)。

“至发电时止”,时间比“现在”更为确切。

用“余部”这一军事术语比用“剩下的”更为准确得体。

(2)例句: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明确:用“歼灭及击溃”而不是笼统地说“消灭”或“打垮”;对“要塞”用“控制”,说明江阴要塞已为我军所用;对“长江”用“封锁”,说明不准船只自由通航;对“铁路线”用“切断”,说明我军堵住了敌人从铁路逃跑的退路。

词语搭配准确有力,表明我军锐不可当的气势。

2.请学生就语言鲜明生动、富于感情色彩的特点,在课文中选例分析。

明确:(1)“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充满嘲讽蔑视的语气,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程度,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

“不料”一词既可见敌人狼狈,又可见我军神勇,感情色彩鲜明。

(2)“百万大军”“一千余华里”气势豪迈,排山倒海;“冲破”“横渡”“突破”,胜利豪情,激动人心;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与敌军的“纷纷溃退,毫无斗志”,赞扬与藐视之情,对比鲜明。

三、板书设计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标题 百万(兵力)横渡(锐不可当)导语 渡江概况⎩⎪⎨⎪⎧冲破(排山倒海)横渡(一往无前)主体⎩⎪⎨⎪⎧中路军——首战告捷(略写)西路军——所向无敌(详写)东路军——战绩辉煌(详写)背景 一方面……另一方面……结语 占领要塞 封锁长江展渡江胜况 扬将士神威可取之处 课堂中,从新闻文体特征入手,明确了新闻要素与新闻基本结构,并以此为基础对文章进行解读,初步培养了学生的新闻阅读能力。

对渡江战役的详细探索,也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培养民族自豪感。

不足之处 由于课时限制,只能初步教学相关的新闻知识,若时间充足,宜多给学生新闻素材,培养学生的新闻阅读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