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寻求美的教育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掘美的潜质加强美育教育
、
李 白豪 放 的性 情 及 对 朋 友 真 挚 的 情 意 ; 从《 木兰 诗》 中 可 以感 受 到木 兰深 明大 义 、 刚 毅 勇敢 、 勤劳善 良、 不 图功 名 的柔 情 。 学 《 我 的老师》 体会 到 蔡 芸 芝 热 爱 学 生 、 热情公 正 、 温柔美丽 、 教 导 有 方 的高 尚情 操 ; 从《 茅屋 为秋风所 破歌》 中可 以感 受 到 杜 甫 由 己推 人 、 忧 国 忧 民的 高 尚情 怀 ; 阅读《 岳 阳楼 记 》 感 悟 范 仲 淹“ 不 以物 喜 , 不 以 己悲 ” 的博大胸襟 和“ 先 天下 之忧而 忧 , 后 天下之乐而乐 ” 的崇高思想境界 ; 读《 钢 铁 是 怎样 炼 成 的 》 感 悟 保 尔顽 强 的 意志 和勇 敢 自信 的 精 神 。 在教学过程 中, 让 学生 用 心 感悟 、 体验主人公 的情感 , 引起学生 的情感共 鸣 , 最 终 达 到 洗 涤灵 魂 、 净化心灵 、 陶冶 情 操 的 目的 。 四、 体会形象美 , 渗 透 美育 教 育 美 育是 德 育 教 育 的摇 篮 、 智 育 的风 帆 。 美 育 是 美 的 事 物 所
展 示 的社 会 和人 生 画 卷 . 它能启迪学生对社会 、 对 人 生 进 行 深 入 思考 . 有 助 于 学 生 树 立 正 确 的世 界 观 、 人 生 观 和 价 值 观 。 美 丽 的事 物 能 陶冶 性 情 , 使人愉悦 , 让 人 净 化 。美 育 对 于人 格 的 完善、 人 生 境 界 的 升 华 乃 至 整 个 社 会 风气 的转 化 , 都 起 着 十 分
圈 一
在 初 中 语 文 教 学 中 发 掘 美 的 潜 质 加 强 美 育 教 育
韦 小 书
( 上 林 县 白圩 镇 覃 排 初 级 中学 , 广西 上林 5 3 0 5 0 7 )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几点做法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几点做法语文教学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不仅仅是教授学生识字、造句和阅读能力,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还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呢?下面就来探讨一下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几点做法。
一、注重文本分析,培养审美情感语文教学中,师生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文本分析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欣赏。
对于文学作品的分析,可以从形式美、内容美和意境美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解读,引导学生在分析文本的过程中感受并理解作品的审美价值。
教师还可以通过采用朗读、背诵和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充分体验文学作品的言语美和情感美,培养学生对于语言和文学的审美情感。
在文本分析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和思考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评精神。
通过文本分析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的浓厚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终身欣赏文学作品的习惯。
二、开展课外阅读,拓展审美视野除了课内文学作品的教学,语文教学中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点,精心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和感染力的课外阅读内容,如经典名著、优秀文学作品、图书故事等。
通过课外阅读,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兴趣,开阔学生的审美视野,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心得的分享和交流,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认知和体验。
教师还可以与学生一起组织一些文学活动和读书节,通过亲身参与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验文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三、开展文学创作,培养审美品味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适时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文学创作的活动,通过学生的自主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品味和审美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几点做法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几点做法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是指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创设艺术环境、讲解文学知识、解读经典作品、引领学生欣赏美文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
审美教育旨在引导学生具备欣赏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感、审美能力和审美修养,促使学生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介绍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几点做法。
一、引导学生欣赏与感悟经典名著经典名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中国文学的瑰宝。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引导学生欣赏与感悟经典名著,比如《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等。
老师可以通过朗读、讲解、解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名著中的经典语言、情节、情感,让学生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感。
通过欣赏和感悟名著,让学生在欣赏中提高自己的审美修养,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使他们在接触文学作品时,更加专注和用心,能够从中体味到作品所蕴涵的情感和智慧。
二、创设文学艺术氛围语文教学中,学校应该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和课堂教学设计等方式,创设文学艺术氛围,让学生在一个充满文学氛围的环境中成长。
在校园中设置文学角,展示名著、文学作品、文学家语录等,让学生在课间或下课时有机会阅读文学作品,增加学生对文学的认识和感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播放音乐、放映文学影视作品、展示文学艺术品等方式,营造浓厚的文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兴趣,促进学生对文学的感悟和思考。
三、开展文学阅读活动开展文学阅读活动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文学沙龙、举办读书会、进行文学诵读比赛等形式,引导学生自觉去读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感。
在活动中,学生可以互相分享读书感想,交流心得体会,让学生在交流中更加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增强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和领悟。
学校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写读后感、书评等方式,总结归纳读书的体会和感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感。
让美在语文教学中徜徉
让美在语文教学中徜徉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文化素养和审美情操的重要环节。
如何让美在语文教学中徜徉,成为了语文教育中的一大难题。
当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意识到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是在传递美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美的存在,提高审美情操,培养对语言和文学的热爱。
一、培养师生的审美意识语文教学中让美在徜徉的第一步是培养师生的审美意识。
对于教师来说,他们应该注重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观念,积极参与文学艺术活动,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操,从而才能在教学中传递美的力量。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要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念,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懂得欣赏文字的美、感受语言的魅力,激发出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愿意主动去探索、去思考、去感悟,从而认识到美在语文中的存在。
二、以美育为主导,注重文学艺术教育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文学艺术教育引导学生感知美的存在。
师生要以美育为主导,在教学中注重文学艺术教育,通过文学作品的欣赏、鉴赏和创作,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和热爱。
教师可以选用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进行解读,让学生通过欣赏这些作品,感受到文字的美、语言的力量,激发出对文学的兴趣,并引导他们在感悟和理解文学作品的建立自己的审美情操。
三、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自主感知美语文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自主感知美。
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情感状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感悟和体验来感知美的存在。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引导他们自主感知美的存在,激发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操。
四、营造美的语言环境,促进语文学习的愉悦营造美的语言环境是让美在语文教学中徜徉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选择一些优美的诗歌、散文进行朗诵或鉴赏,给学生营造一个美的语言环境,促进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愉悦。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策略探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策略探析美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提高审美能力的教育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提高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策略,以期为语文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注重文字的美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字的美感。
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选择优美的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注重朗读和背诵,让学生在朗读和背诵中感受到语言的音美和韵律的美感。
要注重课文的欣赏,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的美丽意象、优美语言和深层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对美的表达能力。
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通过课文内容或者课外阅读,丰富自己的想象世界,激发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写作、朗诵等形式,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和追求。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激发学生对美的表达欲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拓展多元的文化体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拓展学生的多元文化体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视野。
要注重文化体验的多样性,让学生通过不同种类的文学作品、音乐作品、美术作品,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素养。
要注重文化体验的深度性,让学生通过深入的文化体验,了解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
要注重文化体验的互动性,让学生通过文学赏析、音乐聆听、美术观赏等形式,参与到文化体验中去,提升学生对美的认知和理解。
四、注重课程的整合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课程的整合性,让美育教育渗透到语文课程的各个环节中。
要注重语文课程和美术课程的联动,让语文课程中的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相互呼应,形成课程的内在联系,提升学生的跨学科应用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几点做法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几点做法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重要途径,而审美教育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审美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就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几点做法进行探讨。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是进行审美教育的首要任务。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学作品中的美感,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的美,激发学生的情感。
可以通过音乐、美术等多种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在阅读课上,教师可以采用朗读、讲解、讨论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的美,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
在音乐课、美术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展示音乐作品和美术作品,让学生感受音乐和美术的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和美术的热爱。
二、引导学生进行审美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是非常重要的,但只有审美情感还不够,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审美鉴赏。
教师可以通过选取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解读和鉴赏,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和美术作品的鉴赏,让学生学会鉴赏音乐和美术作品的技巧和方法。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鉴赏感受,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四、创设审美氛围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还需要创设审美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教室环境、创设课堂氛围等方式来营造审美氛围。
可以在教室的墙上张贴文学名言和音乐、美术作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感受到美的存在。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优美的音乐作品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陪伴下更好地欣赏文学作品。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读书活动,让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来感受美的力量。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引导学生进行审美鉴赏,开展审美活动,创设审美氛围,导入跨学科教学。
只有在多方面的努力下,才能够更好地实施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历年高考中语文教中语文教学中加强美的教育
. . 。
.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美的教育西宁九中吴朝芹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曾经一度被忽视的美育日益受到重视。
在全国教育会议中,美育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多次得到强调。
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近年来,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发现语文教材中美的因素,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初中语文教学与社会美的教育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审美观形成的时期,因此,对他们进行社会美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审美观,显得十分重要。
初中语文教材中社会美的素材非常丰富,我们所提倡的“五讲四美”中的“四美”都可以从中找到例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完全可以加强“四美”教育。
“四美”的核心是心灵美,而社会美的核心也是心灵美。
心灵美是相对于人的外在美(仪表美)而言的,现在的初中生普遍比较注重仪表美。
人固然应该讲究仪表美,但更重要的还是内在美即心灵美。
心灵美是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基础,它借助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表现出来。
反过来,通过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教育,又有助于陶冶美好的心灵。
初中语文教材具有语言美的特色。
语言美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
从形式美来说,语音、语调、语法、句法正确,速度适中,就是美的,否则就是不美的;从内容来说,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内容就是语言美的体现,比如说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中的第一段: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鉴于以上所述,可以说初中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行为美素材,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材料的教学,以及布置适当的活动,对学生进行行为美的教育。
二、初中语文教学与自然美的教育自然美是相对于社会美而言的。
自然美包括两种:一种是未经人类加工改造过的,如湖南的张家界、安徽的黄山、江西的庐山、四川的九寨沟;一种是经过人类加工改造过的,如山川绿化、江河治理、园林景观。
“五讲四美”中的“环境美”主要是指自然环境美,尤其是经过人工改造过的自然环境美。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情趣是人们对美的感受和追求的情感状态。
通过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欣赏,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教师可以通过讲授文学名篇和优秀作品,引导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在教学中常常可以通过讲解《红楼梦》中的描写手法、形象刻画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欲望。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和欣赏,学生可以感受到作品中的美和艺术的魅力,培养起对文学的情感共鸣。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文学创作和表演活动,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模仿、改编或创作文学作品,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通过文学形式进行表达,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观文化艺术展览和演出,了解和欣赏各种艺术形式。
如参观艺术展览,观赏音乐会、戏剧演出等。
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的艺术形式,开阔视野,提高审美情趣。
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指人们用艺术的眼光看待和评价世界的能力。
通过语文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欣赏和判断文学艺术作品。
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学作品的结构、主题、语言特色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独立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
通过教学《红楼梦》中的结构和主题,可以培养学生对小说整体的把握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语文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修辞技巧,使他们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授修辞手法、语言技巧等,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审美情趣的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学评论和演讲活动,提高他们的批评和评价能力。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评论和演讲,学生不仅可以理解作品中的美和价值,还可以提高自己的批评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通过开展审美教育,可以使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培养其独立思考、评价和创造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文教学怎样进行“美的教育”
语文教学怎样进行“美的教育”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成功与否,与语文教材本身有着密切的关系,还与语文教师审美素质及教学技能密不可分。
注重语文教学中情感与诱导,是形成审美的驱动力,进而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根本举措。
1,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语文教学首先应“动之以情”。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内容的确定,形式的安排,特别是课堂语言的表达,都要流露出强烈的感情色彩。
讲读李清照时,诵读“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讲读辛弃疾时,朗诵“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讲读李白时,朗诵“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教师激昂则一室振奋,学生在吟诵中思考、体味,历史风云如在眼前,情愁激奋发于心中。
学生的审美观点和审美趣味往往在“情动于中”自然萌发。
其次,要启发诱导学生体验语文教材,特别是文学教材中所蕴含的喜怒哀乐以及爱憎褒贬等各种感情因素,并通过表情诵读、生动讲述等方式表达出来,使学生进人情感体验之中,甚至产生“共鸣”。
2、把握教材特性,激发审美注意。
从生理学上看,运动着的物体容易引起注意,而审美注意,应该既有其稳定性的一面,又有其运动性的一面。
只有运动着的,才可能是新异的强烈的,进而生成一种使审美注意不致于疲劳厌倦的原动力。
审美注意的运动性,对语文教学的启示是很有价值的。
就纵深性方面来看初中教材,如第二册,它侧重培养一般的语文能力,教材分为六个单元,单元内容为四个层面:社会生活—科学世界—文化生活—古代生活。
按反映生活的难易顺序编排。
这恰恰体现了一个运动的过程,由近而远,由表层而深人。
在这个过程中所流动的美又有不同的鉴赏意义。
如第一单元,先探究生命的本质意义(《短文两篇》),再由“花的勃勃生机赞美生命的顽强与美好”(《紫藤罗瀑布》),其次谈生活的感受,追求人与人的理解和沟通(《挖莽菜》),再次提醒人们珍惜生活中的幸福,学会享受幸福(《提醒幸福》),最后由对一只受伤蝴蝶的同情、怜悯,表达对大自然中渺小生命的关注。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几点做法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几点做法语文教育是学生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学习文字、语言的知识,更是培养审美情感、提升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审美情感、培养情感表达能力、拓展思维空间,对学生成长成才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就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几点做法进行探讨。
一、通过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审美情感文学作品是审美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审美情感,提升情感的表达能力。
在语文课堂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经典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等,通过学习和欣赏这些经典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审美情感,领悟到其中的情感表达方式,从而培养和提升自己的审美情感。
二、细读文章,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在语文教学中,细读文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细读文章,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文章中的语言之美,感受语言的魅力,培养对语言的敏感性。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经典课文,让学生进行精读和分析,让学生在细读文章中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审美情感,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
老师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让学生朗读文章、讲述故事等方式,让学生不断接触语言,感受语言的美丽,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热爱和敏感性。
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进行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还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可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进行戏剧表演,让学生通过戏剧的形式去表达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分享会,让学生通过互相的分享和交流,感受到不同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情感;还可以通过诗歌朗诵比赛、书法比赛等形式,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去表达自己的审美情感,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四、注重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还需要注重情感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产生与文学作品相关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中的情感,领悟其中的情感表达方式,从而发展和提升自己的审美情感。
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美的教育
从美学的角度来看 , 语 文有着独特 的魅 力 , 在教材 中 , 我 们可 以随处可见一些写得相 当优 美的文章 , 让学生学会去细 细体 会 , 那 么对学生 的审美能 力会 有很大 的提高 , 同时也 能 的内容 相 当丰 富 , 它涉及 许多方面 , 如 自然美 、 社会 美 、 艺 术
断。我在教学中很 少用到“ 必须 ” “ 不许 ” “ 禁止 ” 这 类生硬 的话 自己的亲身体验或想 象 , 了解到注 意礼貌 用语 , 注意 语言 的
个“ 登 山则 情 满 于 山 , 观海 则情溢于海 ” 的境界 , 恰 到好处地 语 , 而 是 运 用美 育 这 一 手 段 , 通过 对学生的引导 , 让 他 们 通 过
“ 肯定每 位学生都 是美 的” , 听起来 很简单 , 但 做起来 并 增强学生的学 习兴趣 , 从而达到 良好 的教学效 果。语文美育
不容 易。在平 时的教学 中 , 面对孩子 的学 习、 纪律等 问题 , 很 的、 比较差的……有时也会产生 区别对待 。但要实现“ 教育公 容 易使教 师对 学生 的评价 产生不 同等级 的划分 : 好 的、 一 般 美等。 总之 , 在语 文教 学 中 , 我运 用各种 方式 , 帮 助学生 “ 感 知 平” , 首先就要 把学生放在心 中同一水 平线 上 , 相信所 有孩子 美 ” “ 想象美 ” “ 理解美 ” , 从而 “ 发现美 ” “ 表达 美 ” , 产生 美的情 都是 美的 ,相 信他 们在教师 的教育 帮助下都会有好 的发展 。 感 。同时注意 自己的教学技巧 : 教学语言富有节奏感 , 处理好
教 师内心 肯定每位学生都是 美的 , 在教学 中才会 自然流 美 的感受。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几点做法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几点做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艺术欣赏能力。
以下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几点做法。
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艺术欣赏是审美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语文课堂上,可以通过朗读诗歌、解读课文、欣赏名著等方式,向学生传授艺术欣赏的方法和技巧。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细读诗歌的字句,分析诗人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美感。
通过阅读名著,引导学生从情节、人物以及语言的角度去感受和欣赏作品的艺术魅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使他们能够从文本中感受到美的力量,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是人们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是人们对美的偏好和喜好。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从小就开始培养自己的审美品味。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分享自己的审美体验和感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文学鉴赏的过程中来。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活动,让学生主动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在文学创作中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和创意。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创作,让学生能够在集体合作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创作出符合自己审美情趣的作品。
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文学比赛和创意写作活动,提供展示自己创作才华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创造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审美教育中追求新颖和突破,为语文教学注入活力和创意。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审美情趣和审美素养,以及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品味和审美情趣,提升他们的审美素养和艺术欣赏能力。
语文课中的美育教学_语文老师教学工作总结
语文课中的美育教学_语文老师教学工作总结一、课堂氛围的构建教学环境对于美育教育非常重要,因此我们首先要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首先是课堂布置,我们可以通过悬挂美术作品、文学名言、古诗词,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接触美,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其次是课堂讲解,我们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方式,如多媒体展示、配合图片、视频等形式,来讲授课文内容。
在课文内容欣赏和文学知识学习中,要特别注重美育内容的融入。
让学生在过程中慢慢接近美,感受美,学会欣赏美,品味美,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品位和鉴赏能力。
二、阅读和写作的培养语文课的阅读和写作也可以成为美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阅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意作品的审美特点,如语言表达的美、情感的美、形式结构的美等。
同时要求学生了解诗词、小说等文体特点,领略其中的艺术魅力。
在写作部分,要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写作素材,如文学作品、艺术照片、音乐作品等,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同时也要在批改作文中注重美育方面的内容。
对学生的语言、结构、情感进行指导,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触和感知美丽的东西,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美育素养。
三、课外活动的组织除了课内的美育教学之外,课外美育活动也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语文教育本身的特点,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走进美术馆、博物馆等场所,让他们欣赏艺术之美,感受文化之美。
同时,我们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语文主题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小说阅读分享会等。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美育的含义和意义,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和情感品质。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需要在教学中更注重美育教育。
通过以上方法,我们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体验和更深刻的认识,让他们具备更加丰富的审美体验和更高的情感品质。
我相信,在美育的关怀下,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愈加成熟、优秀。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几点做法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几点做法在语文教育中,审美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审美情感、提升审美能力,使其在欣赏文学作品、阅读文章、写作等方面能够更加从容自如。
为了更好地进行语文审美教育,教师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下面将探讨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几点做法。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文学角、文学展示墙等方式,营造浓厚的文学氛围,让学生沉浸在文学的世界里。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多参加文学社团、文学演讲比赛等活动,让他们在参与中感受文学的魅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文学沙龙、读书会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享受文学的乐趣,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
注重文学鉴赏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文学鉴赏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结合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等,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理解作品的主题、情感表达等,从而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文学作品的语言、结构、意象等方面的使用,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感知和理解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感。
开展诗词教学。
诗词是中华文化宝贵的艺术遗产,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审美教育的重要载体。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古诗词的背景、意境、艺术特点等,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的魅力,增强他们的审美情感。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朗诵古诗词、绘制古诗词的意境图等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古诗词的美。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创作现代诗词,引导他们用现代的语言诉说自己的情感和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创造力。
第四,促进学生自主阅读。
自主阅读是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可以帮助学生拓展阅读视野,丰富审美情感,提升审美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读书分享会,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文学作品进行分享,让他们在分享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增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还可以组织文学作品朗诵比赛、读书心得分享等活动,让学生在分享中提升表达能力,增强审美情感。
让美在语文教学中徜徉
让美在语文教学中徜徉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重要环节。
而让美在语文教学中徜徉,不仅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美的元素,激发学生对语言的热爱,是当前语文教育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引导学生感知美的存在美,是一种对人类感官的愉悦和震撼。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感知美的存在,从而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和鉴赏能力。
老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美的诗句、精美的文章段落,让学生去感受其中的美感;或者播放一些优美的音乐或影视作品,在学生中引发共鸣和情感。
通过这些感知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美的敏感,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让学生在阅读、写作、表达中体验到美的力量,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老师在选择教材时,可以注重选取一些具有美学价值的文学作品和优美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去品读、去感受其中所蕴含的美。
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一些文学艺术活动,如组织朗诵比赛、课外读书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感受美的魅力,从而培养他们的美学情趣和审美能力。
三、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徜徉美的还应该引导他们进行创新性思维。
美是创造性的产物,只有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的思考和表达,才能真正领略到美的魅力。
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如写诗、写小说、编故事等,让学生在创造中体验到美的存在;也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让他们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文学情感和审美体验,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融入文化元素美是文化的体现,文化是美的沃土。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融入丰富的文化元素,让学生在感受中领略到美的博大精深。
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不同地域的文学作品,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民间传说,从而让学生在文学之美中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还可以通过学习古诗词、传统文化等方式,让学生接触到古代文学的魅力,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美的向往。
如何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享受美的教育
如何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享受美的教育小学语文新教材每一课的插图都很新颖,很有趣,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我认为教师要充分挖掘课文中美的因素,使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尽情地享受,从而达到陶情养性,美化心灵的目的。
一、让学生在想像中感受美、欣赏美教师应诱发学生对课文产生审美联想、想像、体会课文所包含的自然美、生活美、形象美和艺术美和积极的心理反应,激发学生对生活、大自然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想像是创新的翅膀,教师应根据儿童爱想像的特点,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触发感情,在感情的陶冶中展开想像,启动思维,促进联想,开拓创造的空间,发挥创新的潜能。
学习有情有景的课文,教师要启发学生进行再创造想像,边读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
如,教《春雨的色彩》一课时,我边播放春雨的录音,边让学生闭上眼睛倾听外面是什么声音?感受到了什么?想像到了什么?学生们有的笑眯眯地说:“那是春姑娘播种的声音。
”有的甜甜地说:“那是百花齐放的声音。
”有的欢快地说:“那是天使顺唱歌的声音。
”还有的轻轻地说:“那是蜜蜂采蜜的声音。
”这时我告诉孩子们:我也听到了,我听到了你们诗一样的声音。
这下孩子们可乐坏了,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这样充分地发挥学生丰富的个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想像力和欣赏的能力,感到课文的意境美、语言美。
二、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美、演绎美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感受美、理解美,关键的一环就是对教材的深入理解,新教材中有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蕴涵着丰富的审美因素,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地挖掘教材让学生从字里行间去体味、感悟作品中的形象、语言、色彩、意境等。
让学生在美的情景中得到最舒畅的审美体验。
如,教《荷叶圆圆》一课时,我边让学生欣赏夏天的美景边启发学生:这是一篇轻快活泼的散文诗。
荷叶是夏的标志,荷叶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
让我们去看一看,摸一摸那圆圆的、绿绿的荷叶,感受到充满童趣的童年。
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了,个个都急着阅读课文,去感受夏天的美。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的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的教育中国号称“礼仪之邦”,有着非常悠久的美学教育传统,它的早期形态,就是中国古代典籍上经常提到的“先王乐教”。
“先王”包括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和夏、商、周三代开国君王,是神话与历史的融合;“乐教”是指音乐、舞蹈、诗歌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教育,既是一般教育,又是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本身是一种始终不脱离形象和感情的扣人心弦的教育,因此在以形象和感情见长的语文学科教学中进行美的教育尤为突出和重要。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的教育是语文教学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必由之路。
新时期的语文课堂教学不应再是过去那种从时代背景、作者介绍、段落大意到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谋篇布局的分析这种八股的理性规范方式。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地将培养学生具有“健康高尚的审美观”作为教学目的之一。
语文课堂美育功能的实现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和课堂语言行为等方面落实。
语文教学的内容包罗万象,语文教材中从来不缺乏各种形式的美。
关键是有了丰富的美育资源后,如何在教学中实现其美育功能。
真正的美育标准,并不在于是否在教学中借用了艺术作为内容,而在于教育过程中是否具有美的精神和形式,即在教学中是否能做到启发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达美。
1 在阅读中感受美“文以载道”,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是文学创作的物质手段。
阅读是学生感知语言的主要方式和获得作品美感的基本途径。
通过阅读,可以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自觉地融入到作品的意境中去,入于目、出于口、闻于耳、铭于心,初步领悟到其中的美感。
在语文具体教学过程当中,师者要通过引导学生读,使他们读懂文章的内容大意,还要启发学生去体会作者的写法和之所以那样写的原因,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品味作品语言的时候,既能从作品的语言中领悟到美,更能将这种语言美诉诸实践,提高自己语言的美感。
如《荷塘月色》以细腻委婉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淡雅而富于诗意的图画,字里行间透出一股淡淡的喜悦,交织着淡淡的哀愁,而这种朦胧隽永的情绪都是通过对荷塘及月色的描写传达来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班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象画在荷叶上。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几点做法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几点做法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的重要平台。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重视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审美教育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为大家介绍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几点做法。
利用经典文学作品进行情感启蒙。
经典文学作品是审美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经典文学作品,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情感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引导学生进行感悟、理解和欣赏。
而且,经典文学作品中蕴含丰富的审美情感,通过阅读和讲解经典文学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感知到其中蕴含的美,进而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感,使他们在审美活动中能够有更好的体验和欣赏。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多种形式的艺术欣赏。
艺术是审美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进行音乐、绘画、舞蹈等多种形式的艺术欣赏,引导学生用心感受艺术之美,提高他们的审美情感,增强审美体验。
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艺术展览、音乐会等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接触艺术作品,深入理解艺术之美,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注重审美教育在写作中的渗透。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写作,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感。
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多读好文章,研读名家作品,学习优秀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培养他们对于语言和文字的敏感度和美感,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审美能力。
也可以在写作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引导他们用心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将自己的审美情感融入到写作中,使写作更富有情感和美感。
注重跨学科的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是一个跨学科的学科,它与音乐、美术、文学等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我们可以注重跨学科的融合,将音乐、美术、文学等学科的审美元素引入到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审美活动中得到锻炼和体验,丰富他们的审美素养,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的探索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的探索滨海县界牌镇中心小学左平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绝大多数是文学作品。
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语言生动,为我们提供了审美教育的有利条件。
语文课进行美的教育,比任何科目都更为全面,更带有综合性。
文学作品能赋于少年儿童更为广阔、丰富的想象天地,更能寄托他们的思绪,可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的教育,可以说是一切美育的基础与综合。
语文课进行美的教育并不是外加的,是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
只有深入领会了课文内容和形式的美,才能加强对学生的教养与情操的熏陶。
只有从打动学生的感情入手,才能引导他们去领悟文章的中心和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意图及表现手法的妙处。
通过情的感染给予学生深刻的影响,使他们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受到美感教育。
既然小学语文教材中绝大多数是文学作品,教学就要靠形象说话,靠形象体现主题,靠形象体现美学作用。
作品中任何一个美好的形象都给人以美的教育和感染。
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必须伴随着形象进行,离开了形象就谈不上什么美育。
教师要通过课文中优美的形象来唤起学生的美感。
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的第八小节,具体描述了邱少云英勇献身的场面。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学,找出描写邱少云烈火烧身时表现的词句,推敲它们的含义。
如,“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这一句中,“巨石”是什么意思?“千斤巨石”呢?“像千斤巨石一般”这是用什么方法来描绘邱少云大无畏的英雄形象的?这表现了什么?还有:“趴、一动也不动、没挪动、没……呻吟”等,在学生理解之后,我要求他们轻声读课文,并透过这些描写外表的句子,在脑海中浮现出烈火烧身时邱少云纹丝不动的“巨石”形象。
紧紧抓住语言文字,通过学生分析、综合,借助再造想象和表情复述,使英雄形象在他们头脑中站立起来,情感的波澜便可掀起。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我让学生体会一下,此时此刻,邱少云心中可能会想些什么?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从想象中看到了英雄崇高的内心世界,对英雄的热爱和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语文教学中寻求美的教育
晋中市榆次一中胡林枝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曾经一度被忽视的美育日益受到重视。
在全国教育会议中,美育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多次得到强调。
多年来我一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近年来,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寻求语文教材中美的因素,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做了一些探索,收到了一点效果。
一、初中语文教学与社会美的教育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审美观形成的时期,因此,对他们进行社会美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审美观,显得十分重要。
初中语文教材中社会美的素材非常丰富,我们所提倡的“五讲四美”中的“四美”都可以从中找到例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完全可以加强“四美”教育。
“四美”的核心是心灵美,而社会美的核心也是心灵美。
心灵美是相对于人的外在美(仪表美)而言的,现在的初中生普遍比较注重仪表美。
人固然应该讲究仪表美,但更重要的还是内在美即心灵美。
心灵美是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基础,它借助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表现出来。
反过来,通过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教育,又有助于陶冶美好的心灵。
初中语文教材具有语言美的特色。
语言美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
从形式美来说,语音、语调、语法、句法正确,速度适中,就是美的,否则就是不美的;从内容来说,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内容就是语言美的体现,比如说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中的第一段: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鉴于以上所述,可以说初中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行为美素材,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材料的教学,以及布置适当的活动,对学生进行行为美的教育。
二、初中语文教学与自然美的教育
自然美是相对于社会美而言的。
自然美包括两种:一种是未经人类加工改造过的,如湖南的张家界、安徽的黄山、江西的庐山、四川的九寨沟;一种是经过人类加工改造过的,如山川绿化、江河治理、园林景观。
“五讲四美”中的“环
境美”主要是指自然环境美,尤其是经过人工改造过的自然环境美。
初中语文教材中亦不乏自然环境美的材料。
如初中语文第三册的《国宝——大熊猫》,内容是通过对大熊猫这一国宝的说明,提出了对于动物的保护这一主题。
在教学中,就可以渗透这一主题,从而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要保护自然环境,同时按照美的规律来改造环境,美化环境。
再如初中语文第六册中的《写在第11亿位国民出生前夕》一文,这篇短论宣传控制人口、计划生育的意义;另外通过本文的教学,不但有利于全社会增强控制人口增长的意识,而且也有利于增强环保意识。
三、初中语文教学与艺术美的教育
初中语文教材中不乏可以用来进行艺术教育的资源。
教师在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可以开展以下活动。
1、自制语文教学挂图。
可能有人会认为教学挂图仅限于英语等学科,其实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具像化的事物和场景,其中一些已在教材中的插图的方式反映出来。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这些插图放大、加工成彩色挂图,也可以不拘于教材中的插图,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以图画的方式将课文内容描绘出来。
2、根据课文内容排演短剧。
初中语文教材中几乎每册中都有由多个角色可组成的文章,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改编成短剧,自己演出,比如说《<白毛女>选场》、《<龙须沟>选场》等。
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复述课文,将课文内容加工、改编成故事,讲述出来。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述活动都可以在学生中开展竞赛活动。
四、美育与初中语文教学“相长”
美育的基本特征是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
美育可以通过具体可感的生动形象来感染人、启发人,这就与智育的抽象概括和德育的理性论证区别开来。
情感性是美育的特殊功能,美育将理性蕴含在感性之中,以情感来维系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不像智育和德育那样的理性来维系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美育不靠灌输,更不靠强迫,它是自由而轻松愉快的,正如黑格尔所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
”美育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对人的作用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这也使得它较之于某些抽象的说教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实践证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寻求美的教育,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既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又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