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渗漏水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公路隧道渗漏水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公路隧道渗漏水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公路隧道渗漏水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摘要:在公路隧道工程的修建过程中,隧道渗漏水的现象十分普遍并且已成为公路建设中的通病之一。针对公路隧道渗漏水的问题,文章从地层构造、防排水设计以及具体施工3个方面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有效防止隧道渗漏水的措施,希望对今后隧道的防渗漏施工能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公路隧道渗漏水原因防治

1 公路隧道渗漏水原因

隧道出现渗漏水的现象为隧道的一大隐患,而隧道出现渗漏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以下几点。

1.1 地层构造方面

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地壳发生挤压、错动、拉伸等形成褶皱、断层,而褶皱、断层等是地表水与地下水连通的大通道。背斜轴部多发育有张性裂隙,有利于地下水的运动,但不利于地下水的储存;向斜构造轴部裂隙不发育,虽不利于地下水的运动,但属于聚水构造,在隧道穿越时常遇承压水;断层破碎带不仅是地下水的通道,更是地下水储存的场所,如果再与地表水相沟通,那么隧道涌水量会非常大。

1.2 防排水设计方面

高铁隧道防水堵漏施工方案

高铁隧道防水堵漏整治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隧道工程出现渗漏水现象,主要表现为二衬及抑拱负压力渗漏水。根据现场勘查,为自然因素及施工操作因素而形成的渗漏,以施工缝和线形、麻面、孔眼、蜂窝等渗漏为主。这种病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铁路的运行,故须及时给予整治,为彻底解决这一渗漏隐患,我公司根据现场情况结合多年专业施工实践经验,决定采用双堵抗渗法来处理渗漏水这一有效措施彻底解决这一难题,现特备以下方案供初选,谨请贵单位领导及专家审定。(所谓双堵抗渗法:对于结构蜂窝等混凝土松散的地方采用开槽手动注浆施工,对于线缝型渗漏采用电动不开槽注浆施工。) 二、材料选择 在整治时,首先要考虑到堵漏防水材料对混凝土原有的结构是否有负面影响,以及对环境保护等要求,我单位决定采用对原有结构没有负作用,符合相关要求的以下几种化学材料。 A、开槽堵漏材料选择 1、acrYlamide材料 该材料是一种白色晶体化学物质,在引发剂作用下极易

进行连续聚合反应,形成具有弹性不溶于水的高分子硬性凝胶体,将漏水缝灌压填满阻止水的通行。 2、亚甲基双材料: 该材料是一种白色粉末状交联剂,跟AM材料结合后形成凝胶体,它是一种良好的吸水剂和保水剂在建筑灌浆作业中用作堵水剂。 3、过硫酸铵材料: 该材料是一种白色晶体状材料,与主剂等其他材料结合起到引发和氧化作用,同时可以控制凝胶体形成速度。 4、三乙醇胺材料: 该材料是一种无色至微黄色粘稠澄清液体,与主剂等其他材料结合起到促进和还原作用,使其形成的凝胶体有一定的粘性。 5、SC-FB-299防水抗渗剂 该材料是一种高效建筑防水涂料,是当今所有防水材料的更新产品,适用于混凝土的防水抗渗、堵漏、密实等,提高混凝土的自身防水和抗渗性能,是铁路、公路隧道的首选材料。 6、acrYlamide组合浆液的组成与配制

隧道渗漏水原因及处理措施

隧道渗漏水原因及应急处理方案 一、渗漏水原因分析 从渗水部位分析及现场调查,总结得出渗漏水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产生: 1、地质原因:隧道渗漏水地段地质情况为节理裂隙发育,地下水发育,渗漏水为基岩裂隙水,局部分布裂隙节理发育带,地下水往裂隙处渗出,在喷射混凝土前,没有对裂隙水进行处理,渗漏水较为严重。 2、光面爆破效果不好,造成隧道开挖轮廓凹凸不平,部分区域喷射混凝土厚度及密实度达不到规范要求出现渗漏水现象。 3、安装引流盲管时,渗水位置排查不清,或盲管未固定好,喷射混凝土时发生偏移,不能达到很好的引流效果。 4、隧道周围裂隙水中钙物资较多,造成隧道防排水系统,特别是引水盲管的堵塞。 二、渗漏水处理方案 隧道渗漏水的治理,应根据漏水的水源、类型、部位以及漏水量,确定治理方案和选择材料。根据现场调查成果,确定隧道渗漏水治理原则为:以排为主,局部水量大的区域堵排结合。 1、凿槽引排:此方法主要适用于拱墙单点、股流、射水等水量较大的渗漏处。根据现场实际渗漏位置确定引排位置。施工步骤如下: (1)渗水点查找:把渗水周围的混凝土面清理干净,找到缝隙的位置及水源,特别是可能一处水源有多个渗漏点; (2)确定引流路径:找到渗水点后,确定方便排水的路径,为凿槽做准备; (3)凿槽:根据引流管大小人工凿出深度为5cm的槽,一般凿成内大外小的倒梯形槽,保证外敷水泥砂浆有2~3cm厚; (4)埋管:在槽底埋设Φ40弹簧半管直至拱墙底部,用锌铁皮或铁丝固定;

(5)封填:用防水砂浆进行封填,若凿缝后缝隙出现渗水,先用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嵌缝,然后再封填防水砂浆; 防水砂浆配合比:425#普通硅酸盐水泥:BR增强型防水剂:BR-2专用粉:砂:水=1:0.14:0.03:1:0.35。 2、注浆:此方法主要适用于拱墙单点或缝隙等水流量较小处。 根据实际情况,注浆主要选用径向小导管注浆,材料主要选用超细水泥—水玻璃双液浆,也可根据渗漏点进行钻孔、埋设注浆针头、注环氧树脂进行注浆封堵。封堵完成后刷1:2普通砂浆抹面。 3、铺设防水板:此方法主要适用于拱墙多点区域性渗漏处。 隧道开挖完成后,在水流较大的区域可先对渗漏点进行封堵处理,若封堵效果不佳,且引流盲管不能达到很好的引流效果,可铺设防水板进行引流。若喷射混凝土前未发现较大水流,初期支护完成后出现多处渗漏点,可在初期支护混凝土上铺设防水板进行引流。 三、预防漏水措施 1、确保爆破开挖面平顺。光面爆破是确保后续初期支护、防排水板施工质量的关键。光面爆破中,特别要控制周边眼间距,保证周边眼间距在40~50cm以内,这样才能改善边墙平整度,起到关键的作用。 2、富水段先进行注浆加固。需要进行注浆加固的止水地段,特别是富水地段、破碎围岩地段,应先进行注浆封堵,贯彻“以防为主,防排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确保注浆防水的质量达到止水效果,基本实现注浆段无线流,初步形成初期支护外的止水环,为安全开挖创造条件,为隧道防水创造条件。 3、严把引水盲管埋设关。引水盲管应根据洞内渗、漏水的实际情况按设计要求进行布置,富水段应等间距沿纵向设置形成暗埋、永久式排水通道系统,在无渗漏地段有必要时,每隔一定间距,在其喷层表面上、下打设排水孔,安装排水半管或线形排水板,防止雨季渗漏水。安装完引水盲管后,应确保洞身无较大渗水点方可进行混凝土喷射。

盾构隧道渗漏水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参考Word

盾构隧道渗漏水分析及处理措施 王峰蔡珍 (广州轨道交通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无锡地铁2号线13标驻地监理部邮编:214000)摘要:基于无锡地铁2号线1期工程,探讨盾构隧道渗漏水分析及处理措施,同时综合国内其他城市地铁盾构法隧道施工特点,总结出一定的经验和认识,以供类似工程施工借鉴。 关键词:盾构;渗漏水;堵漏 盾构隧道渗漏水是一种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无锡地铁2号线是无锡首次穿越地裂缝的轨道交通线,影响工程施工的地下水主要是潜水、微承压水及第Ⅰ承压水。 无锡地铁2号线土建工程13标包含两站两区间:张巷站、大王基站、张巷站~河埒口站区间、河埒口站~大王基站区间,本文以张巷站~河埒口站右线盾构区间为例。 1 张巷站~河埒口站盾构区间工程简介 本区间设计范围:张巷站~河埒口站区间左线起终点里程为ZSK3+385.985~ZSK4+217.6814,左线短链1.214m,左线长830.4824m;右线起终点里程为YSK3+385.985~YSK4+217.6814,长链0.280m,右线长831.9764),左右线全长1662.4588单线米,包含盾构区间隧道主体部分、联络通道兼泵房。 本区间呈东西走向,隧道出张巷站后沿梁溪路前行进入河埒口站,区间右线存在两处R=600m平面曲线。 区间纵断面为V字型节能坡,右线分别以2‰、24‰和4.98‰坡度下坡至区间隧道中间最低点,然后分别以20‰、2‰坡度上坡至张巷站。区间埋深9.67~16.04m。设一处联络通道兼废水泵房,中心里程为YSK4+882.454(ZSK4+877.756)。 盾构管片环外径6.2m,内径5.5m,壁厚0.35m,环宽1.2m,管片共计694环,混凝土强度等级C50,抗渗等级P10。 张巷站~河埒口站区间盾构隧道穿越土层全部是6-1粘土层,其主要特征:灰黄色,硬塑,含铁锰结核。切面有光泽,干强度及韧性高,无摇震反应。 本工程区间为盾构法施工,区间内无地表水,影响工程施工的地下水主要是潜水、微承压水及第Ⅰ承压水。 道路两侧填土层有少量潜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勘察期间,潜水稳定水位埋深1.00m,相应标高 2.45~ 2.60m,年变幅 2.0m左右。

最新整理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防水和排水.doc

10 防水和排水 10.1 一般规定 10.1.1 隧道施工防排水设施应与营运防排水工程相结合。 10.1.2隧道施工防排水工作应按防、截、排、堵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原则进行。 10.1.3 隧道施工前应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制定防排水方案。施工中应按现场施工方法、机具设备等情况,选择不妨碍施工的防排水措施。 10.1.4隧道进洞前应先做好洞顶、洞口、辅助坑道口的地面排水系统,防止地表水的下渗和冲刷。 10.1.5施工中应对洞内的出水部位、水量大小、涌水情况、变化规律、补给来源及水质成分等做好观测和记录,并不断改善防排水措施。 10.1.6 当防排水设计不符合实际情况,设计中有遗漏或施工中有增减时,施工单位应及时提请变更设计。 10.1.7隧道防排水工程施工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0.1.7.1 一般公路隧道 (1)拱部、边墙不滴水。 (2)路面不冒水、不积水,设备箱洞处不渗水。 (3)洞内排水系统不淤积、不堵塞,确保排水通畅。 (4)严寒地区隧道衬砌背后不积水,路面、排水沟不冻结。 10.1.7.2 汽车专用公路隧道 隧道拱部、墙部、路面、设备洞、车行横通道、人行横通道等均不渗水。 10.2 施工防排水 10.2.1隧道两端洞口及辅助坑道洞(井)口应按设计要求及时做好排水系统;覆盖较薄和渗透性强的地层,地表积水应及早处理,并符合以下要求: (1)勘探用的坑洼、探坑等应回填粘土,并分层夯实; (2)洞顶上方如有沟谷通过且沟谷底部岩层裂缝较多,地表水渗漏对隧道施工有较大影响时,应及时用浆砌片石铺砌沟底,或用水泥砂浆勾缝、抹面; (3)洞顶附近有井、泉、池沼、水田等,应妥善处理,不宜将水源截断、堵死; (4)清理洞附近杂草和树丛,开沟疏导封闭积水洼地,不得积水; (5)洞顶排水沟应与路基边沟顺接组成排水系统; (6)洞外路堑向隧道内为下坡时,路基边沟应做成反坡,向路堑外排水,并宜在洞口3~5m位置设置横向截水设施,拦截地表水流入洞内; (7)施工废水应通过管路及不透水的沟槽泄到隧道范围以外。 10.2.2洞内顺坡排水,其坡度应与线路坡度一致,并满足下列要求: (1)水沟断面应满足排除隧道中渗漏水和施工废水的需要; (2)水沟位置宜结合结构排水工程设在隧道两侧或中心,并避免妨碍施工; (3)经常清理排水设施,确保水路畅通。 10.2.3 洞内反坡排水,应采取下列措施: (1)必须采取机械抽水; (2)排水方式可根据距离、坡度、水量和设备等情况选用排水水沟或管路,或分段接

盾构区间渗漏水分析及处理措施

. . .. .. 编号: 郑州市轨道交通5号线工程土建施工08标段经开第三大街站~商英街站区间 渗漏水分析及处理措施方案 编制: 复核: 批准: 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郑州轨道5号线土建08标项目经理部 2016年9月4日

目录 1工程概况 ---------------------------------------------------------------------------------------------------- 2 2工程地质条件概况 --------------------------------------------------------------------------------------- 2 2.1工程地质--------------------------------------------------------- 2 2.2水文地质条件----------------------------------------------------- 3 3渗漏水情况说明及原因分析 -------------------------------------------------------------------------- 3 3.1管片自身质量缺陷------------------------------------------------- 5 3.2管片止水条脱落--------------------------------------------------- 5 3.3管片衬背注浆不饱满----------------------------------------------- 5 3.4盾构与管片的姿态不好--------------------------------------------- 5 3.5掘进过程中推力不均匀--------------------------------------------- 5 3.6管片拼装质量控制不严格------------------------------------------- 6 3.7盾构前进反力不足------------------------------------------------- 6 3.8管片上浮或侧移--------------------------------------------------- 6 4预防措施 ---------------------------------------------------------------------------------------------------- 6 4.1加强对管片质量卡控----------------------------------------------- 6 4.2加强管片拼装质量------------------------------------------------- 6 4.3加强同步注浆控制------------------------------------------------- 6 4.4盾构机姿态控制措施----------------------------------------------- 7 4.5规范化管片拼装,严格控制质量------------------------------------- 7 4.6管片上浮或侧移--------------------------------------------------- 8 5渗漏水处理措施 ------------------------------------------------------ 8 5.1二次补浆--------------------------------------------------------- 9 5.2环纵缝注浆堵漏--------------------------------------------------- 9 5.2.1环纵缝漏水处理----------------------------------------------- 9 5.2.2管片螺栓孔渗漏----------------------------------------------- 9 6安全保证措施---------------------------------------------------------------------------------------------- 9

公路隧道防排水措施_secret

公路隧道防排水措施 一、隧道防排水的重要性 隧道防排水质量和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隧道整体工程质量和运营使用。鉴于已建成隧道存在不同程度的渗漏通病,所以目前对公路隧道特别是高速公路隧道的防排水尤为重视,质量要求也特别高。 高速公路隧道渗漏水的危害性较大,在冻融地区的隧道渗漏水危害更大。如果隧道出现渗漏或路面溢水,会造成路面湿滑,不利于行车安全;在严寒地区由于反复冻融,会造成衬砌开裂、变形乃至破坏;冬季在隧道内渗漏水会形成冰柱及冰湖,常会诱发交通事故。同时长期的渗漏水,还会对隧道内的机电设备、消防系统和通讯线路构成威胁。因此,规范要求隧道内不得有渗漏水。新的《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已将隧道防排水要求提升到显要位置,以突出其重要性。为的是要切实保证防排水质量,防止病害的产生。所以对隧道防排水这一系统工程及其施工技术的探讨,就显得非常必要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隧道防排水的要求和措施 隧道防排水应遵循“以排为主,防排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其基本要求是保证运营期隧道防水可靠,排水畅通,不渗不漏。具体来讲,要求隧道拱部、墙部、设备箱洞处及车(人)行通道均无渗漏水;路面干燥无水;洞内排水系统不淤积,不堵塞,确保排水畅通;隧道衬砌背后不积水,排水沟不冻结。 隧道防排水的主要措施包括:喷射混凝土防水、衬砌混凝土防水、钻孔排水、注浆堵水和综合防排水。 1、喷射混凝土防水:喷射混凝土的主要功能是快速封闭岩层,约束围岩变形,并与围岩共同作用,防止围岩失稳。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防水功能和抗渗能力,使其在内水

压力作用下不致产生危及围岩稳定的大量渗水。在高水流、水压情况下,喷射混凝土封闭水是无效的,应事先对岩石排水或注浆,以降低水流和水压。 2、衬砌混凝土防水:衬砌防水混凝土(C25)具有较强的防水能力。其防渗等级一般应达到58,在施工过程中只要振捣密实,比较容易达到这一结构本身的要求。采用防水混凝土,并在其中添加抗裂防水混凝土膨胀剂,以提高混凝土防裂渗的能力。 3、钻孔排水:钻孔排水是较为有效的排水方法,特别适用于有严重渗漏的隧道区域。而各种类型的排水管就被广泛地用作岩石的排水中。施工中有大面积渗漏时,可采用钻孔疏导排水,将水集中汇入排水沟。在地下水发育的岩层中,为防止高压涌水的袭击,可在开挖面上布置超前钻孔,还可用钻孔机钻穿入透水层进行预探和排水。在大量涌水或钻孔不能满足排水需要时,可开挖迂回侧洞和泄水洞截流排水。 4、注浆堵水:在衬砌内,特别是渗漏水地段,压注水泥砂浆或水泥一水玻璃浆液可起到良好的防水作用。拱部以堵为主,墙部的水可引至排水沟。在软弱围岩区域施工时,可采用管棚超前注浆,以固结岩层,达到防水、堵水的效果。在涌水量很大或渗水严重致使地表水位下降,危及地面结构物安全和自然环境受到破坏的情况下,可采用深孔注浆(≥4m)。但由于注浆堵水后水压升高,势必要加大支护参数从而提高了成本。 5、综合防排水:是以排水为主、防排结合、综合治理,采用防、截、堵、排相结合,以形成完整的防排水体系。也是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出来较为有效的一种防排水措施。排水管是把隧道渗水强引到隧道外的通道,管路畅通,隧道周边就不会有太大的水压,渗水的可能性就越小;防水板和止水带可防、截、堵水,把分散的水引到纵间排水管,防止水渗透到衬砌混凝土中。 三、平安至阿岱高速公路xx隧道的防排水措施 xx隧道除了具有和兼用了以上1~4种防排水措施外,主要采用了综合防排水施工技术。它由排水系统(主要是排水管)和防水系统(主要是防水板)组成。 1、施工方法:排水系统是在隧道开挖初期支护时进行,先按一定间距挂设φ100㎜排水半圆管和弹簧软式透水管(渗水地段加密设置),将水引到隧道两侧墙脚通长埋

隧道渗漏水预防与治理

隧道渗漏水预防与治理 4、隧道渗漏水的治理 隧道渗漏水形式多种多样,但其渗漏水机理是一致的,即渗水处与结构外地层存在水力联系或结构存在渗水通道。渗漏水治理时需仔细分析渗漏水成因,从根本入手,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才能较为彻底地根治渗漏水,切不可盲目封堵,治标不治本,否则只能欲速则不达,事倍功半。 根据渗漏水产生机理及施工经验,渗漏水治理施工应遵循“排堵结合、刚柔相济、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对于个别渗漏范围广、渗漏情况较为严重的隧道或地下结构,一般是由于防水系统遭受到较为严重的破坏或结构后水源补给较为充足,为提高治水效果,在逐项治理前应进行一次系统的衬砌后回填注浆,以达到减小衬砌后贮水空间、阻塞部分渗水通道的目的。回填注浆可通过预留注浆管或重新安设注浆管进行,深度以穿过二衬距初支表面5cm为宜,注浆材料以水泥单液浆掺加适量膨胀剂或膨润土水泥浆为主,必要时也可采用水泥—水玻璃等快凝浆材。回填注浆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压力等参数,避免对结构产生破坏。系统回填注浆结束后,再根据以下几种渗漏水形式进行针对性的治理。 4.1施工缝及混凝土裂缝渗漏水治理 施工缝及混凝土裂缝渗漏水在隧道及地下结构渗漏水现象中较为普遍,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施工缝止水带老化、脱落、止水带(条)安设不规范或混凝土产生冷缝、开裂等,从而导致衬砌后地下水沿裂缝

渗漏。 对于施工缝及混凝土裂缝渗漏水治理应“以堵为主”。如图2所示,施工时沿施工缝切槽并清洗槽内杂物,然后埋设ф6~ф8注浆管,混凝土裂缝可直接埋设注浆管,用防水砂浆等材料对注浆管周围进行封堵后注入水溶性聚氨酯或超细水泥浆,以充填细小裂缝。环向缝注浆宜按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注浆结束后拔出注浆管并用砂浆封堵抹平。如针注后仍有渗漏或存在渗漏隐患之处可通过凿槽引排对渗漏水进行适当排放,以减小结构防水压力。凿槽引排如图3所示。 4.2变形缝渗漏水治理 变形缝渗漏水原因大体上有以下几点: ①止水带(条)安装工艺不到位,造成止水带(条)翻转、扭曲,导致地下水直接通过变形缝渗漏; ②止水材料老化、脱落,降低或丧失止水性能; ③变形缝两侧混凝土振捣不密实,产生渗漏通道; 由于变形缝两侧结构存在发生相对位移的可能,如对其只进行刚性封堵,极易在变形时被拉裂,从而又形成渗漏通道,因此,变形缝处渗漏水可按照“以排为主、排堵结合、刚柔相济、综合治理”的原则进行治理。 在系统回填注浆施工时,对变形缝进行了适当封堵,系统回填注浆后,变形缝主要采取引流排放的措施,即沿变形缝凿槽埋管进行引排(见图4)。首先,沿变形缝台阶形切槽并连通至两侧排水沟或泄水孔,剔除槽底已坏止水带等杂物并清洗干净,将遇水膨胀止水条嵌

隧道渗漏水处理施工方案Word版

后门隧道渗漏水处理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深圳——汕头一级汽车专用公路后门隧道位于海丰县后门镇新建村至梅陇镇南山冯村之间,施工里程为K117+204.3~k118+435全长1230.7m,隧道为直线,隧道净宽10m,净高7.2m,其中行车道宽2×3.75m。该隧道主要施工方法为:Ⅱ类及Ⅱ类浅埋段采用整体式衬砌施工,Ⅲ类~Ⅴ类采用复合式衬砌施工。隧道防水采用全隧满铺橡胶防水板作为防水层。 二、地形地貌及地质情况: 2.1 地形及地貌 后门隧道地处沿海丘陵地带,纵贯咸台山,山体呈北东——南西延伸。东坡地形较陡,坡度30~40度,洞口标高2.0-22m。西面边坡地形较缓,坡度25-30度,洞口标高18m。东西两端为海积平原,海拔标高1.5-2.2m,南侧比邻大海。 2.2 工程地质情况 隧道处于新华夏系梅陇活动性断裂带南东侧,即海丰-政和构造带的西南段。隧道所穿地层岩性单一,由侏罗系上统火山熔岩(英安斑岩)组成。上复第四系坡积、残积层,厚度不一,由1.64-

14.3

m不等。区内无大断裂通过,但由于受北西、南东两侧的强挤压破碎带的影响,岩石均有不同程度的挤压破碎,并伴有次一级构造。2.3 水文地质情况 后门隧道所处地区雨量充沛,地表植被茂盛。尤其是隧道两端地表属第四系坡积物富含水,含水动态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基岩裂隙水水位埋深3.2-23.27m,无稳定含水层,多为构造破碎带含水。 三、后门隧道交付营运后出水情况: 3.1 交付运营时的一般情况 后门隧道左线1991年10月开工,1993年3月竣工。右线1993年6月开工,1996年4月竣工。左右隧道竣工交验时无明显渗漏水现象。 3.2 出水对隧道使用病害性影响 隧道营运约一年时间局部开始渗漏,并逐渐增大渗漏范围,有些部位沿施工缝发展到滴水,甚至淌水。同时,受大气降水影响明显,雨季较旱季渗漏水严重。隧道渗漏水分布不均,隧道两端漏水比隧道中间部位漏水情况严重得多,左隧道比右隧道漏水严重,但渗漏点分布于整隧道。 因此,后门隧道因渗漏水直接危害洞中电器设备,直接影响隧道内汽车正常运行,必须采取有效的堵漏措施,确保行车畅通。

隧道渗漏水处理方案

隧道渗漏水处理方案的补充意见 根据武广公司2010年6月29日渗漏水处理方案会议精神,对浏阳河隧道、金沙洲等隧道内轨道板、垫层、施工缝、拱墙等渗漏水点进行封堵,结合目前情况,对各渗漏水点处理措施建议如下: (一)处理方案 1.渗漏水点处理 注浆材料:马丽散新型高分子注浆材料 施工工艺:在湿渍区及渗漏水区边缘线外0.5m范围内采用风钻钻孔,孔径为40~50mm,注浆孔深h(h=衬砌厚度-10cm),孔间距50×50cm,然后安设马牙扣形注浆管,直径为32~42mm。建议注浆压力1.0Mpa~1.5Mpa,施工过程中应逐步增加注浆压力,根据现场情况确定最终压力参数。注浆完毕后对注浆效果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将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净,用调和好后的“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刮涂两层防水,厚度不小于2mm。刮涂“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前应检查注浆效果,填充不密实时需调高注浆压力进行补充注浆。 施工顺序:从上到下逐个进行。 图1 湿渍处理平面图

图2 湿渍处理剖面图 2.施工缝洞内处理 注浆材料:马丽散新型高分子注浆材料 施工工艺:隧道施工缝设置有可维护注浆管,施工缝洞内处理采用可维护注浆管注浆止水。即在管口安设灌浆嘴灌注马丽散新型高分子注浆材料,灌浆压力1.0~1.5MPa,施工过程中应逐步增加注浆压力,根据现场情况确定最终压力参数。待浆液固化并检验合格后,拆除灌浆嘴,并用水冲洗注浆管。 若施工缝处漏设注浆管,则在施工缝处凿内宽5cm~6cm,外宽4~5cm,深5cm的倒梯形槽,清除槽中混凝土残渣并用清水清洗槽及周围,沿施工缝每间隔20~30cm用风钻钻φ40~50cm孔一处,钻孔深度一般为衬砌厚度的2/3,安设马牙扣形注浆管,直径为32~42mm。管口贴胶带,然后在槽中沿施工缝刮涂快干型封缝胶两道,封缝胶固化后揭除胶带,在管口安设灌浆嘴灌注马丽散新型高分子注浆材料,灌浆压力1.0~1.5MPa,施工过程中应逐步增加注浆压力,根据现场情况确定最终压力参数。待浆液固化并检验合格后,拆除灌浆嘴。对槽进行处理后用高压水冲洗,在槽中放入并固定φ50mm半圆形波纹管,并间距

盾构隧道工程事故案例分析1(推荐文档)

盾构法隧道工程事故案例分析及风险控制 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 傅德明 盾构法隧道已经发展到十分先进和安全的技术,但是由于地质水文条件的复杂性,或由于施工操作的错误,还存在许多风险,近年来,我国的盾构隧道工程也出现一些工程故事,因此, 隧道工程的安全和风险控制十分重要. 1、盾构法隧道工程事故分析和风险控制 1.1 南京地铁盾构进洞事故 事故描述: 1.工程概况 南京某区间隧道为单圆盾构施工,采用1台土压平衡式盾构从区间右线始发,到站后吊出转运至始发站,从该站左线二次始发,到站后吊出、解体,完成区间盾构施工。 该区间属长江低漫滩地貌,地势较为平坦,场地地层呈二元结构,上部主要以淤泥质粉质粘土为主,下部以粉土和粉细砂为主,赋存于粘性土中的地下水类型为空隙潜水,赋存于砂性土中的地下水具一定的承压性,深部承压含水层中的地下水与长江及外秦淮河有一定的水力联系。到达端盾构穿越地层主要为中密、局部稍密粉土,上部局部为流塑状淤泥质粉质粘土,端头井6m采用高压旋喷桩配合三轴搅拌桩加固土体。 2. 事故经过 在盾构进洞即将到站时,盾构刀盘顶上地连墙外侧,人工开始破除钢筋,操作人员转动刀盘,方便割除钢筋,下部保护层破碎,刀盘下部突然出现较大的漏水漏砂点,并且迅速发展、扩大,瞬时涌水涌砂量约为260m3/h,十分钟后盾尾急剧沉降,隧道内局部管片角部及螺栓部位产生裂缝,洞内作业人员迅速调集方木及木楔,对车架与管片紧邻部位进行加固,控制管片进一步变形。仅不到一小时,到达段地表产生陷坑,随之继续沉陷。所幸无人员伤亡,抢险小组决定采取封堵洞门方案。3.处理措施 抢险小组利用应急抽水泵排除积水,同时确定采取封闭两端洞门的方案,在该车站端头外层钢筋侧放置竹胶板,采用编织袋装砂土及袋装水泥封堵,迅速调集吊车及注浆设备进场,采用钢板封堵洞门;始发站洞内积极抢险,利用方木对车架与管片进行支顶,在无法控制抢险的情况下安全撤出作业人员,在洞内进行袋装水泥

盾构区间渗漏水分析及处理措施

盾构区间渗漏水分析及处理措施

编号: 郑州市轨道交通5号线工程土建施工08标段经开第三大街站~商英街站区间 渗漏水分析及处理措施方案 编制: 复核: 批准: 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郑州轨道5号线土建08标项目经理部

2016年9月4日

目录 1工程概况------------------------------------------------------------ 3 2工程地质条件概况 ---------------------------------------------------- 3 2.1工程地质--------------------------------------------------------- 3 2.2水文地质条件----------------------------------------------------- 4 3渗漏水情况说明及原因分析 -------------------------------------------- 4 3.1管片自身质量缺陷------------------------------------------------- 6 3.2管片止水条脱落--------------------------------------------------- 6 3.3管片衬背注浆不饱满----------------------------------------------- 6 3.4盾构与管片的姿态不好--------------------------------------------- 6 3.5掘进过程中推力不均匀--------------------------------------------- 6 3.6管片拼装质量控制不严格------------------------------------------- 7 3.7盾构前进反力不足------------------------------------------------- 7 3.8管片上浮或侧移--------------------------------------------------- 7 4预防措施------------------------------------------------------------ 7 4.1加强对管片质量卡控----------------------------------------------- 7 4.2加强管片拼装质量------------------------------------------------- 7 4.3加强同步注浆控制------------------------------------------------- 7 4.4盾构机姿态控制措施----------------------------------------------- 8 4.5规范化管片拼装,严格控制质量------------------------------------- 9 4.6管片上浮或侧移--------------------------------------------------- 9 5渗漏水处理措施 ----------------------------------------------------- 10 5.1二次补浆-------------------------------------------------------- 10 5.2环纵缝注浆堵漏-------------------------------------------------- 10 5.2.1环纵缝漏水处理---------------------------------------------- 10 5.2.2管片螺栓孔渗漏---------------------------------------------- 10 6安全保证措施 ------------------------------------------------------- 10

隧道渗漏水整治技术总结

技术总结 隧道漏水堵漏整治 隧道有漏水时,应查明水源、漏水位置及漏水大小,遵循“防、截、排、堵”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进行整治,达到防水可靠、经济合理。 一、根据边堵及拱部渗漏水大小及流向,制定整理方案: 1.如渗漏水严重或较大,竖流方向或环形形态,一般采用开槽,槽内扩引水孔引排为主。原方案开槽宽度110mm、深200mm。只能留有10mm缝隙,这样就存在砂浆填塞不实、密度不够,水由管壁继续渗出,整治效果欠佳。根据现场观摩、摸索实验:将开槽改为外口宽120mm、内口宽110mm、深200mm的梯形槽。这样封槽砂浆能够压实,经现场采纳后效果明显,达到了预期效果。 2.排水槽内原方案间隔2m穿透衫砌排—排水孔,但现场施工中发现由于水流无形态,往往不能准确定位。2m一个排水孔不能达到排水效果,根据现场观察水流特性,反复探讨和实验,在开槽内边墙脚部向上30cm处,再向上1m处、拱脚上下各30cm处、拱腰处向上15°角各打一个排水孔,现场实际应用后检查发现排水效果明显。 3.排水孔内安放需氯乙烯防腐塑料管,根据多年的观察和试验,适合于石质和石岩性隧道,因为排水有砂粒流动,易于堵塞排水孔。适合安放防腐塑料管并扩孔眼,用化学纤维渗滤纸包裹一至两层,这样能够阻止流砂延长排水年限。黄土性岩层孔内不适用放置塑料管,因为放置塑料管会缩小流水孔径,容易使一种硫酸盐锈蚀堵塞,缩短适用年限。 二、隧道边墙及拱部大面积渗漏水可增设潜孔室,石质性和砂岩性岩石隧道最适合于潜孔室排水,潜孔室内打眼最好扩成梅花桩形式,靠衬砌和岩石结合部方向打几个,再在潜孔室内向上打几个眼,这样截水面积大,效果明显。湿陷性黄土岩层隧道内做潜孔室,效果当然有,但不明显、不经济,我建议开槽引排为好。 三、压注博隆化学浆液: 一般采用在隧道边墙水平裂纹,并且是轻微渗水的部位,开外口宽5—7cm、深5cm的梯形槽,埋设灌浆咀。根据现场观测,现埋灌浆咀过短,建议埋长的一些的灌浆咀约15cm左右灌浆咀。那样所注浆液能够到达衬砌和岩层的结合部位,效果更为理想。

浅谈隧道渗漏水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浅谈隧道渗漏水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摘要】铁路隧道工程渗漏水会危及安全运行,因此在施工中必须采取措施,防止铁路隧道出现渗漏水的不良质量现象。 【关键词】隧道;渗漏水;措施 0 前言 由于隧道渗漏水,增加隧道内空气湿度,造成铁路钢轨、通讯、照明等设施损坏。由于道床及路面积水,尤其是隧底翻浆冒泥,直接危及隧道的使用功能,造成不应有的交通事故;隧道漏水加快了衬砌混凝土的碳化速度,特别是有腐蚀性的地下水,能破坏混凝土结构,减少铁路隧道的使用寿命。隧道内保持干燥是保证隧道内行车安全的重要指标,如何做好隧道防水混凝土质量控制工作是实现隧道内干燥目标的关键。 1 铁路隧道工程渗漏水的危害 隧道工程渗漏水,会使钢筋混凝土内部存在的氢氧化钙溶失,PH值变小,容易导致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发生锈蚀,并会加快结构混凝土的碱骨料反应,从而影响到结构安全,缩短了工程的使用年限;会失去它的使用功能;须常年采用机械排水和使用抽湿机或用吸湿剂除湿,均会造成能耗损失,成本飙升。 2 隧道渗漏水的主要形式 隧道病害的主要类型有衬砌裂损,渗漏水和钢筋外露,边墙鼓胀开裂,拱顶掉块,基底软化,翻浆冒泥等。其中渗漏水病害的表现形式主要有拱顶渗水、滴水,拱脚处渗水、淌水,伸缩缝部位渗水、淌水,侧墙渗水、淌水,局部涌水、涌泥,道床积水等,在冬天则表现为顶部形成冰挂,侧墙形成冰柱,道床形成冰堆、冰坡等。 3 隧道渗漏水的原因分析 3.1使用的防水材料质量不高。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建设工程不断上马,造成了对防水材料的旺盛需求,刺激了各种防水材料厂的快速发展。有些厂家既无人才,又无技术和设备,造成假冒伪劣产品盛行,自然会影响防水工程质量。具体到隧道工程中,防水板本身存在较多缺陷,拉伸强度、延伸率、抗刺破能力不足,焊接性不好,耐侵蚀性能力不足,厚度不够,防水涂料的强度、延伸率不足,与基层粘结强度不够,长期耐水性不良,防水外加剂对混凝土强度、和易性、凝固时间、固化收缩性能的不良影响等都是造成隧道渗漏水的重要因素。 3.2设计及施工不尽合理。混凝土和易性差或施工工序质量控制不严,导致混凝土质地不均匀,捣固不密实或出现漏振,形成疏松层和蜂窝,或留下各种形状的透水缝隙。裂隙水较发育或有泉眼处没有进行引排水。施工缝处止水带埋设不规范,挡头板粗糙。先拱后墙法施工的拱脚浮碴清理不干净,马口回填不密实,造成渗漏水,这种现象也较普遍。塌方造成衬砌混凝土拉裂,膨胀围岩作用引起衬砌开裂;塌方处理措施不到位,衬砌背后回填不密实,由于应力过大引起开裂;先拱后墙法施工的马口开挖顺序不当,长度过大,拱脚下沉引起拱部开裂;因地质不均匀下沉造成衬砌开裂。以上裂缝都会造成较严重的渗漏水,治理也较困难。岩石隧道光面爆破效果不好。衬砌结构同围岩结合不紧密,不仅恶化了衬砌的受力条件,造成围岩的进一步松动,而且还会在衬砌背后造成存水空间,为地下水的侵入打开方便之门。喷射混凝土表面粗糙,对施工和服务期的防水板极易造成压痕和擦伤,影响防水层的完好,从而造成渗漏。隧道中心水沟因泥砂或冰冻堵死无法排水,必然使隧道产生渗漏。

隧道衬砌后渗漏水处理方案

隧道衬砌后渗漏水处理方案 隧道大部分渗漏水位于矮边墙施工缝处,个别隧道边墙壁、拱腰、拱顶施工缝处渗水、综合接地预埋钢筋位置,拱顶基本上没有漏水。从渗漏水部位分析,总结得出渗漏水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产生: 地质原因:隧道渗漏水地段地质情况一般为节理裂隙发育,地下水发育,或地质受构造影响,局部分布裂隙节理发育带,局部渗漏较严重,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发育。 光面爆破效果不好,造成隧道开挖轮廓凹凸不平,有棱角。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没有把凹凸面补平,平整度达不到规范要求,容易把防水板刺破,出现渗漏水现象。 节理裂隙发育,地下水往裂隙处渗出,在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前,没有对裂隙水进行处理,造成二次衬砌部分地方,铺设防水板及浇筑混凝土不到位,出现渗漏水现象。 安装纵向盲管时,特别是矮边墙部分,纵向盲管没有用防水卷材半裹,造成部分地下水发育地段,矮边墙出现渗漏水现象。 水平施工缝和环向施工缝,现场随意凿槽,安装止水条,造成施工缝处出现渗漏水现象。防水板热熔焊接不到位,也是造成渗漏水现象。 初期支护,锚杆钢筋头处理不到位,进行喷射混凝土,很容易刺破防水板,造成渗漏水现象。隧道周围裂隙水中钙物质较多,造成了隧道排水系统,特别是导水盲管的堵塞。 漏水处理方案 隧道渗漏水的治理,应根据漏水的水源、类型、部位以及漏水量,确定治理方案和选择材料。根据现场调查成果,确定隧道渗漏水治理原则为:拱部堵排结合,综合治理;边墙以排为主,局部水量大的区域堵排结合;先拱后墙,先堵后排,循序进行。 二次衬砌后注浆 二次衬砌后有渗漏水时应采用二次衬砌内注浆,注浆应根据二次衬砌渗漏水情况布置,孔深为二次衬砌厚度的1/3~2/3之间。二次衬砌内注浆可采用电冲击锤成孔,专用注浆泵注浆,注浆材料选用可灌性好、粘结立强、流动性好、稳定性好、结石率高、快凝早强、凝结时间可调的水泥-水玻璃浆液。配合比: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玻璃:水=1:0.5:0.8;注浆压力控制在0.5MPa范围内。注浆原则:由下部孔眼向上部孔眼压注,以确保地下水被封堵在二次衬砌背后;由无水地段向有水地段压注,由水少地段向水多地段压注,以使水流汇集,便于引排。 凿槽引排 此方法主要使用于拱、墙单点线流、股流、射水等水量较大的渗漏处。根据雷达检测提供的裂缝状况确定引排位置。施工步骤如下: 表面清洗:把裂缝左右约10cm的衬砌混凝土表面清洗干净,找到缝隙的位置及水源; 割缝或钻孔:在渗水缝隙左右各3cm处用切割机割深为6~8cm的缝,或用冲击钻每隔2cm 钻孔,为凿槽做准备; 凿槽:人工凿出深度为8cm(施工缝)或6 cm(衬砌裂缝)的槽,一般凿成内大(6cm)外小(4cm)的倒梯形槽,保证外敷防水层有2~3 cm厚; 埋管:在槽底埋设φ50弹簧半管直至边墙底部,用锌铁皮固定,边墙底部至纵向排水沟用φ50PVC圆管连接; 封填:分两种情况:针对于施工缝,先用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嵌缝,然后再封填防水砂浆;针对于衬砌裂缝,直接封填防水砂浆; 刷浆找平:等防水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喷湿修复区域,刷1:2普通砂浆找平,建议厚度0.5~0.8cm;

公路隧道防排水设计简述

公路隧道防排水设计简述 摘要:公路隧道应进行专门的防排水设计,洞内、洞口及洞外应形成完整的防排水系统。防排水方案亦应方便施工和便于维护维修,保证防排水系统长期有效。本文从阐述隧道防排水的基本原则出发,分析了隧道产生水害的原因及影响,系统地介绍了隧道洞身衬砌防排水、洞口排水及其施工注意事项,对公路隧道防排水设计及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公路隧道防排水渗漏施工工艺防水材料三缝 Abstract: highway tunnel should specialized waterproof and drainage design, hole, the mouth of the cave and within the hole should be formed complete waterproof and drainage system. Waterproof and drainage scheme should also be convenient for construction and easy to maintenance, ensure the long-term effective drainage system. This paper has discussed the basic principle of waterproof and drainage, we analyzed the reasons and water hazards tunnel produce effect, the system was introduced in the tunnel lining waterproof and drainage hole body, the hole drainage and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of construction of highway tunnel waterproof and drainag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has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Keywords: highway tunnel waterproof and drainage leakag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waterproof material three seam 0 前言 近十多年来,随着我国公路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公路隧道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其对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缩短行车距离、提高车速、保护环境诸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鉴于已建成隧道存在不同程度的渗漏通病,部分病害对隧道主体结构破坏严重,影响安全运营,所以目前对公路隧道特别是高速公路隧道的防排水尤为重视,质量要求也特别高。 1 公路隧道防排水原则隧道防排水应遵循“防、排、截、堵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保证隧道结构物和营运设备的正常使用和行车安全。隧道防排水设计应对地表水、地下水妥善处理,并确立混凝土结构自防水体系,洞内外应形成一个完整通畅的防排水系统,使隧道建成后达到洞内基本干燥的要求。 2 公路隧道水害原因及影响 目前,国内绝大部分山岭隧道运用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和施工。大量的工程实践表明,地下水是很多隧道病害的诱因所在,主要原因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