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语心声:凌子心声博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的一年,我们为您开辟了一个“花园”: 真情流露教学中的苦与乐是花儿们的种子; 认真反思教学中的得与失是花儿们的肥料; 真诚交流从实践磨练而生的经验与教训是花园里的栅栏;

以教师博客为土壤,以教者的心声为雨露――

敞开心扉,倾听“博语心声”,这里是心与心贴得最近的地方!

本期关注博客:老鬼

博主:史勋能浙江省海盐县实验中学

关注理由:他开博四年多来,写出了200多万字的博文,真实地记述了他的教育教学工作与生活中的点滴:两上青藏高原支教、执着教育、热爱生活、善思善行、情系故里…?…他的博客像他的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一位骨干教师充实的教学人生。

【博主语】

我出生在贵州,成长在贵州,毕业后却与一群同学一起到了浙江打拼。杭嘉湖平原,文化内涵深,文明程度高,敬业精神强,教育步伐快…?…如果这些优点能传播到我的家乡,从而促进两地教育的交融与“联姻”,我想一定能够加快家乡的教育发展步伐。

尽管平日工作忙碌,但是千里之外故乡的人事景物时常会爬上我的心头,唤醒我的思乡情怀。我很担心,故乡会流失在晚辈的记忆中。所以,肩负一份责任,真实记述生活,是我写博客最原始也是最终的使命。

自2006年写下第一篇博文至今,共撰写了660多篇博文,已达200多万字。博客内容主要包括教育教学、心怀西部(青海、贵州支教)、家庭教育、生活纪实等六个栏目。

教育教学类:我是一位勤于思考、善于反思的老师,无论学科教学,还是班主任工作,都是如此。2007~2008年所撰写的近百篇班级日志,引起了很多人对我的班级管理的关注,也引起了不少教师对自己班级管理的思考。

书写生活类:教育是我的职业,但教育不是我的全部,我还有职业之外富有情趣的生活。我穿行于大江南北,边走边看,边看边记,生活就是如此多彩。

家庭教育类:将我记忆中小时候的很多故事写下来,免得故乡的一些习俗被忘记,同时还可让孩子感受他父亲的故乡趣事;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必会伴随着或着经验或者教训的经典瞬间,捕捉并记录下来,让人一笑。

情系故乡类: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教育…?…点点滴滴都让游子牵挂。2007年的《故乡行》,2009年《车轮滚滚过乡年》,无一不展现爱乡深情。

西部教育类:牵挂故乡,牵挂西部教育,所以,就让我有了两次远行青海支教和全力帮助两

位青海教师在我校培训的经历。

【博文选登】

让《春》焕发“春”之气息

这是第二次教这篇文章。在教这篇文章之前,看过许多对《春》的评论,阅读过不少《春》的教案,包括最近一直对中学教师教学态度与水平不怎么满意的福建师范大学的孙绍振教授对《春》的点评。但是,在阅读后,我觉得那些东西都只能属于他们或者他们的学生,而不属于我,更不属于我的学生。我苦苦思考,怎么才能让我的学生在对这篇文章的学习中有所得,怎么样才能将这篇文章教出新意。如果只是按照品味语言的方法去教这篇文章,学生,特别是那些有点水平的学生还有心情来听这课吗?因为,这篇课文他们在小学时已经学过。我不知道,专家在选课文时,为什么既要将《春》选到小学教材,还要将其选到初中教材?如果我只对学生说:“这篇文章,你们在小学时已经学过,现在你们自己看看”。这样做也行,但是,我寻思:这篇文章不仅要教,而且还要教出新意。

我按照著名的教育家于漪老师的备课方法,认真地解读文本,打算在自己有了思路后,再去看教学参考。思索中,我猛地发现这篇文章除了语言可以品味外,更值得一品的是文章的层次。

那就先来看看全文的结构。

全文的结构很明确,总―分―总:盼春―绘春―赞春。这几乎是一眼就可以看出来的,所以不需多说。而这篇文章最精彩的,其实应该是每一个段落的内部结构。别的不说,就以“春花图”为例来进行说明。先来阅读这段文字。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初读这段文字,只是让我们感受到朱自清先生是捕捉“春”之信息的高手,也是语言大师。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地体味这段文字的四个部分:①春花竞相开放;②春花颜色艳丽;③春花味道芬芳(香味宜人);④春天野花遍地。就会发现朱自清先生一定是一位层次大师。他所写的春花其实是按照花儿开放的次序来写的。先是花儿的开放;有了开放,才能让花儿艳丽;有了开放和艳丽,才能有鲜花的芳香,才能有鲜花的味道宜人。按照一般人的写法,写到这里就该结束了,因为作者已经将花该写的几个方面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朱自清这位层次大师并没有就此结束;如果只写到这里就结束了,人们的思索,只会停留在花园式、庭院式的花儿开放中。也就是说,到这个层次上,作者并没有将春天那繁花似锦、花开如潮的春天的景象明白晓畅地表达出来。所以,朱自清先生马上写了第四个层次:春天野花遍地。也正是这一层次,将人们的思维从庭院式、花园式的单色调的花朵的开放,引申到百花盛开的大自然。也就是这样递进式的层次,让人们的视野一下子就得到了开阔。

我又将这些文字慢慢品味。“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

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朱自清先生是这样写“春花”的,那么,秋花可不可以也用这样方法去写呢?秋风可不可以用这种方法去写呢?当与学生商量的时候,学生很肯定地告诉我:一定行的。既然如此,就拿起手中的笔,按照自己的理解,运用层次分明的手法,去书写自己眼中的秋天吧(当然,用这样的方法书写夏天也是可以的,但是,当我们上这一课时正值秋天,就让他们去书写很直观的秋天了)。当学生将模仿朱自清先生层次分明的写作风格的文字呈现在我的眼前时,我分明感到:课堂上已经弥漫着浓烈的“春”之气息了。

网友评论

博友“半亩方塘”回复:

老鬼以自己的一个教学案例,引发的是我们对经典美文教学的思考。《春》这样的美文,要上出新意确实也不容易,既不能入窠臼,又要给学生实在的“营养”,自然不能搬搬名家的教案了之。“那些东西都只能属于他们或者他们的学生”,很同意这句话。老鬼强调这句话,我以为意在强调教师应该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先自己读出味道,才能更深入地引领学生去品味美文的妙处。老鬼也确实这样做了,很值得提倡。语文教学要守住底线,给学生需要的“营养”,教师自己先得好好咀嚼啊。另外,我们的教学是面向“我的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学生设计教学”,这也是新课程对我们的要求。学经典美文,积累精美的语言,学会运用语言,我觉得老鬼这样的教学思路很好。

“老鬼”回复“半亩方塘”:

美文是经得起推敲的。看过现在活跃在文坛上的一些“大家”对《春》的评价,他们认为,像朱自清这样的散文大家,只能写出《春》这样如同学生作文般的文章,应该是大煞风景的。如果,我们冷眼看《春》,要将其看作经典,的确有些不太可能。但是,当我们在品析这篇文章语句时,让学生与教师一起变成一条“蛔虫”,钻进《春》的内部,深层次解读这篇文章的大结构和小结构,那么,学生一定有更多的属于自己的收获。而在这背后,教师就该更多付出,就该以更多时间去解读文本,读透文本。有了属于自己的见解,有了深度的剖析,自然就读懂了朱自清先生的《春》属于经典是毫无疑问的。

博友“草野”回复:

课文是一个例子,我们的语文教学效率如何,对学生的影响如何,就看教师如何用这个例子。老鬼紧紧抓住学生的实际,充分利用自己的阅读体验,将课文的经典段落作为读写结合的教学范本,以读助写,写的过程中也必然推动解读的深入。前面,“带泪舞者”(博友)提出了如何进行作文教学的思考,我觉得老鬼在这里也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例子,文本是我们进行作文指导的一个很好的资源。这个案例,启发我们该以怎样的态度教学。同时我想到,在引导学生品读的时候,是否再关注一下描述的立足点“春意闹”,每一处不同的描写都体现了同一个感觉。如此,描写有层次,有特征。

相关链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