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标准国标

合集下载

最新标准(国标)

最新标准(国标)

市政公用工程技术标准和要求一、依据设计施工图纸和技术文件要求,本工程项目的材料、设备、施工必须达到以下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及省、市、行业的一切有关法规、规范的要求,如下述标准及规范要求有出入则以较严格者为准。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混凝土质量操纵标准GB50164-20203、3、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准GBJ107-874、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范GB50204-20025、混凝土结构实验方式准GB/T50152-20216、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3-20207、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准GB/T50315-20208、钢筋焊接接头实验法JGJ27-20019、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2110、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107-200311、钢结构工程施工标准GB50755-202112、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范GB50205-200213、钢结构焊接标准GB50661-202014、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9-200215、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CJJ89-202116、城镇给水排水技术标准GB50788-202117、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GB50268-202018、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标准GBJ141-2020工业设备及管道防侵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727-202019、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184-202021、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GB50683-202022、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23、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及验收规程CJJ43-9124、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CJJ44-9125、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标准CJJ1-202026、钢渣石灰类道路基层施工及验收标准CJJ35-9027、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标准GBJ97-8728、粉煤灰石灰类道路基层施工及验收规程CJJ4-9729、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查验评定标准CJJ1-9030、市政桥梁工程质量查验评定标准CJJ2-9031、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CJJ33-200532、城市污水处置厂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50334-200233、城市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CJJ28-200434、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CJJ/T82-9935、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CJJ82-202136、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技术文件治理规定建城(2002)221号37、衡宇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测技术治理标准GB50618-2020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标准市政公用施工工程总承包资质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

国标)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

国标)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

国标)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国家标准: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维护的周期、作业内容和技术规范,包括日常维护、一级维护和二级维护。

引用标准:本标准引用了GB7258——197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该使用最新版本的相关标准。

定义:本标准采用了以下定义:1.日常维护:以清洁、补给和安全为重点,由驾驶员执行和车辆维护作业。

2.一级维护:除日常维护外,以清洁、润滑、紧固为重点,并检查有关制度、操纵等安全部件,由维修企业执行的车辆维护作业。

3.二级维护:除一级维护外,以检查、调整转向节、转向摇臂、制动蹄片、悬架等易于磨损或变形的安全部件为主,并拆检轮胎,进行轮胎换位,检查调整发动机工作状况和排气污染控制装置等。

由维修企业执行的车辆维护作业。

汽车维护分级和周期:汽车维护分为日常维护、一级维护和二级维护。

日常维护的周期包括出车前、行车中和收车后。

一级维护和二级维护的周期根据汽车行驶里程和使用条件的不同来确定,也可以根据行驶时间间隔来确定。

日常维护:1.对汽车外观和发动机外表进行清洁,保持车容整洁。

2.对汽车各部润滑油、燃油、冷却液、制动液、各种工作介质、轮胎气压进行检查和补给。

3.对汽车制动、转向、传动、悬挂、灯光、信号等安全部位和发动机运转状态进行检查、校紧,确保行车安全。

一级维护:一级维护的作业内容包括检查和调整点火系统、发动机空气滤清器、空气机、曲轴箱通风系、空气滤清器、机油滤清器、柴油滤清器、曲轴箱油面、化油器油面、冷却液液面和制动液液面高度等。

1.确保润滑油规格和液面高度符合要求,如不足,应及时补充。

2.确保空气滤清器清洁有效,安装可靠,并配备恒温进气装置和真空软管,以确保进气转换阀的灵敏和准确。

3.检查接头和密封情况,确保接头坚固可靠,且无破损和渗漏。

4.清洁燃油滤清器,并检查燃油泵和油管是否正常工作,必要时更换燃油滤清器和油管。

5.确保燃油蒸发控制装置清洁畅通,连接可靠,不漏。

国标t26760-2011

国标t26760-2011

国标t26760-2011国标T26760-2011是我国制定的一项技术标准,它是关于金属材料表面粗糙度测量的规范。

本标准是针对金属材料表面粗糙度的相关参数、测量方法、仪器与设备、数据处理等方面进行的规范性标准化工作。

下面从标准的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1、标准目的及适用范围标准T26760-2011是为了保证在检测及评估金属材料表面粗糙度时,能够遵循规范、统一的标准进行,从而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

同时,标准也适用于不同形状、不同材料的金属材料表面粗糙度测量。

2、术语和定义在本标准中,提及了大量的术语和定义,这些术语和定义的准确理解是正确运用本标准进行金属表面粗糙度测量的前提。

例如,“表面粗糙度”是指材料表面上不规则起伏的高度差的统计特性,可以用来表示表面平整程度的指标,而“光洁度”是指材料表面上光滑度的程度。

3、测量方法及仪器与设备在标准T26760-2011中,对金属材料表面粗糙度测量的方法进行了详尽的说明,包括了光学测量、机械测量和计算机测量等方法,并提出了适用于不同测量方法的相关仪器和设备。

例如,对光学方法的测量,可以采用计算机数字处理系统处理得到三维图像。

4、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标准T26760-2011还对测量后的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包括要求将测量结果报告中,标明测量方法、仪器与设备的型号和精度等信息。

此外,还提出了如何选择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如何进行结果分析的具体步骤和原则等等。

5、应用示例标准T26760-2011还提供了一些应用示例,以帮助用户更深入地理解和学习该标准内容。

例如,在示例1中,介绍了用计算机测量法测量钢板表面粗糙度的具体步骤和结果解析。

总的来说,国标T26760-2011的内容十分详尽,涵盖了金属材料表面粗糙度测量的各个方面,让用户能够按照标准进行规范的测量,从而保证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

国标 标准

国标 标准

国标标准国标,即国家标准,是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或其授权组织制定、颁布和实施的标准。

国标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广泛适用于各个领域,保障了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推动了行业的发展,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

国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当时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需要制定一系列标准来规范产品质量和安全。

国标的制定过程经历了科学研究、技术探索、实践验证等多个环节,每一项国标都是在各个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共同努力下完成的。

国标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标准,更是对产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对市场、企业和消费者都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引导作用。

国标可以分为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国家标准三种类型。

行业标准适用于某一特定行业领域,如建筑材料、电子设备等;地方标准适用于某一地区的产品或服务,如城市建设规划等;国家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产品或服务,如消防安全标准、产品认证标准等。

国标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国标保障了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国家标准要求产品符合一定的品质标准和安全要求,确保了产品在生产、使用和销售过程中不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损害。

其次,国标推动了行业的发展。

国标对行业发展起到了引领和规范作用,促使企业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再次,国标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

符合国标要求的企业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可以通过产品质量和安全的保证赢得市场份额,增强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国标的制定过程严格遵守规范和程序,以确保其权威性和公正性。

国标的制定通常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负责,包括组织专家、制定标准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审查修订等环节。

国标的制定参照国际标准和国内实际情况,在尊重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制定,确保国标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然而,国标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国标的制定需要一定的时间和金钱投入,有时会导致标准制定周期较长和成本较高。

其次,国标的实施和监督也需要加强,以确保标准能够有效落实和执行。

国标g3标准

国标g3标准

国标g3标准引言:国标G3标准是指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关于无线网络通信的技术标准。

该标准旨在规范无线网络设备的制造与使用,确保设备之间的互相兼容性以及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国标G3标准的背景和重要性,并分析其对无线网络行业发展的影响。

1. 国标G3标准的背景1.1 无线网络的快速发展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无线网络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从智能手机到物联网设备,无线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不同厂商生产的无线网络设备之间存在兼容性和安全性的问题,为用户带来了很多不便和安全隐患。

1.2 需要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为了解决无线网络设备之间互不兼容的问题,促进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并确保数据的传输安全,需要制定一套统一的技术标准,以规范无线网络设备的制造和使用。

2. 国标G3标准的内容2.1 技术要求国标G3标准主要包括无线网络设备的技术要求,其中包括设备的传输速率、覆盖范围、功耗、频段选择等。

这些要求旨在确保设备稳定可靠地进行数据传输,满足用户对网络速度和质量的需求。

2.2 安全性要求国标G3标准还规定了无线网络设备必须符合的安全性要求,以保护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

这些要求包括数据加密、身份验证、访问控制等方面,确保无线网络环境的安全和可信度。

2.3 标志与认证国标G3标准还规定了无线网络设备必须使用特定的标志和认证方式,以便用户能够迅速识别符合国标G3标准的设备,并保证设备的合规性和质量。

3. 国标G3标准的重要性3.1 提高设备兼容性国标G3标准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不同厂商生产的无线网络设备之间的兼容性,使得不同品牌的设备能够无缝衔接,方便用户进行网络连接和数据传输。

3.2 促进无线网络行业发展国标G3标准的制定对无线网络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方面,标准化的技术要求和安全标准可以提高设备的质量和可靠性,增强用户的信任度,进而推动消费者对无线网络设备的需求。

猪瘟诊断技术国标

猪瘟诊断技术国标

猪瘟诊断技术国标
本标准规定了猪瘟的诊断技术要求,包括标准适用范围、标本采集和保存、诊断方法等方面。

本标准适用于猪瘟的诊断和防控。

1.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猪瘟的诊断和监测,包括临床诊断、实验室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2.标本采集和保存
2.1标本采集
2.1.1采集对象:发病猪、可疑感染猪、疫情处置相关人员。

2.1.2采集部位:血液、组织器官、排泄物等。

2.1.3采集方法: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采集方法,如针刺、剪毛、刮取等。

2.2标本保存
2.2.1保存液:使用无菌容器保存,容器内应加入适量无菌生理盐水或70%酒精等消毒溶液。

2.2.2保存温度:低温冷藏(4℃左右)或冷冻(-20℃以下)。

2.2.3保存时间:尽快送检,不得超过72小时。

3.诊断方法
3.1临床诊断
3.1.1临床症状观察:观察发病猪的临床表现,如体温升高、食欲减退、便秘、腹泻等。

3.1.2病理变化观察:对死亡猪进行病理剖检,观察组织器官的病变情况。

3.2实验室诊断
3.2.1病毒分离培养:采集发病猪的组织器官,在细胞培养基上进行病毒分离培养,观察细胞病变情况。

3.2.2抗原检测:使用抗体检测试剂盒,对发病猪的血清进行抗原检测,观察抗体水平变化。

3.2.3核酸检测:采集发病猪的组织器官或血液样本,进行核酸检测,观察病毒基因序列变化。

现行国家标准大全1、国标

现行国家标准大全1、国标

现行国家标准大全一、强制性国家标准强制性国家标准是保障国家安全、防止欺诈行为、保护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保护动植物生命和健康、保护环境等的技术要求。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规定,现行有效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共有2,042项,其中非采标1,488项可在线阅读和,采标554项只可在线阅读。

二、推荐性国家标准推荐性国家标准是指生产、检验、使用等方面,通过经济手段或市场调节而自愿采用的一类标准。

这些标准反映了当前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成果。

现行有效的推荐性国家标准共有42,582项,其中非采标27,793项可在线阅读,采标14,789项只提供标准题录信息。

三、指导性技术文件指导性技术文件是为仍处于技术发展过程中的标准化工作提供指导的文件。

现行有效的指导性技术文件共有616项,其中非采标263项可在线阅读,采标353项只提供标准题录信息。

四、国家标准分类国家标准按照国际标准分类号(ICS)进行分类,涵盖了综合、术语学、标准化、文献,社会学、服务、公司(企业)的组织和管理、行政、运输,数学、自然科学,医药卫生技术,环保、保健和安全等多个领域。

五、查询与获取途径六、特别声明1. 本系统对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委自2017年1月1日后新发布的国家标准,将在《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公告》发布后20个工作日内公开标准文本。

3. 本系统所提供的电子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七、标准制定与修订1. 立项: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相关部门提出标准立项建议,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后立项。

2. 起草:由相关技术委员会或专业机构负责起草标准草案,广泛征求各方意见。

3. 审查:标准草案经过专家审查,确保技术内容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4. 批准发布:审查通过后,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并发布。

5. 实施与监督:标准发布后,相关部门负责监督其实施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技术要求的偏差规定 国标

技术要求的偏差规定 国标

技术要求的偏差规定国标
GB/T 1800.1-2020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线性尺寸公差ISO 代号体系第1部分:公差、偏差和配合的基础GB/T 1800的部分建立了线性尺寸公差的ISO代号体系,其适用以下类型的尺寸要素: 本部分定义了线性尺寸公差ISO代号体系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术语,提供了从多种可选项中选取常用公差带代号的标准化方法。

此外,对不受方向和位置约束的两尺寸要素配合的基本术语进行了定义,并对“基准孔”和“基准轴”原理进行了解释。

本标准代替GB/T 1801-2009、GB/T 1800.1-2009|,相关公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批准发布《香辛料和调味品分析用粉末试样的制备》等197项国家标准和1项国家标准修改单的公告(2020年第8号)。

技术制图国家标准(国标)

技术制图国家标准(国标)

技术制图国家标准(国标)1、GB T 4457.2-2003 技术制图图样画法指引线和基准线的基本规定2、GB T 4457.4-2002 机械制图图样画法图线3、GB T 4458.1-2002 机械制图图样画法视图4、GB T 4458.2-2003 机械制图装配图中零、部件序号及其编排方法5、GB T 4458.3-1984 机械制图轴测图6、GB T 4458.4-2003 机械制图尺寸注法7、GB T 4458.5-2003 机械制图尺寸公差与配合注法8、GB T 4458.6-2002 机械制图图样画法剖视图和断面图9、GB T 4459.1-1995 机械制图螺纹及螺纹紧固件表示法10、GB T 4459.2-2003 机械制图齿轮表示法11、GB T 4459.3-2000 机械制图花键表示法12、GB T 4459.4-2003 机械制图弹簧表示法13、GB T 4459.5-1999 机械制图中心孔表示法14、GB T 4459.6-1996 机械制图动密封圈表示法15、GB T 4459.7-1998 机械制图滚动轴承表示法16、GB T 4459.8-2009 机械制图动密封圈第1部分:通用简化表示法17、GB T 4459.9-2009 机械制图动密封圈第2部分:特征简化表示法18、GB T 4460-1984 机械制图机构运动简图符号19、GB T 10609.1-2008 技术制图标题栏20、GB T 10609.2-2009 技术制图明细栏21、GB T 12212-2012 技术制图焊缝符号尺寸、比例及简化表示法22、GB T 13361-2012 技术制图通用术语23、GB T 14665-2012 机械工程CAD制图规则24、GB T 14689-2008 技术制图图纸幅面和格式25、GB T 14690-1993 技术制图比例26、GB T 14691-1993 技术制图字体27、GB T 15754-1995 技术制图圆锥的尺寸和公差注法28、GB T 16675.1-2012 技术制图简化表示法第1部分:图样画法29、GB T 16675.2-2012 技术制图简化表示法第2部分:尺寸注法30、GB T 17450-1998 技术制图图线31、GB T 17451-1998 技术制图图样画法视图32、GB T 17452-1998 技术制图图样画法剖视图和断面图33、GB T 17453-2005 技术制图图样画法剖面区域的标示法34、GB T 18686-2002 技术制图CAD系统用图线的表示35、GB T 19096-2003 技术制图图样画法未定义形状边的术语和注法。

技术标准国标

技术标准国标

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的结构、格式和制修订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

本标准规定的要求是通用的。

不同类型企业可根据产品类型和生产特点,适当剪裁。

剪裁不能影响企业提供产品与适用法律法规责任的要求和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ISO/IEC Directives,part3,1997,Rules for the structure and drafting of International Standards,NEQ)GB/T1.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GB/T13017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GB/T16901(所有部分)图形符号表示规则产品技术文件用图形符号GB/T16902(所有部分)图形符号表示规则设备用图形符号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dt ISO9001:2000)GB/T19022测量设备的质量保证GB/T20001(所有部分)标准编写规则GB/T24001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idt ISO14001:1996)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技术标准technical standard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3.2技术标准体系technical standard system企业范围内的技术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它是企业标准体的组成部分。

4技术标准体系的构成4.1概述构成技术标准体系的标准包括企业所采用和贯彻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本企业制定的技术标准。

新国标技术标准解读

新国标技术标准解读

法定方案内容及防治措施
相关技术标准规定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 50433-2018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 50434-2018 《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GB51018-2014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规程》-水利部办公厅
[2015]139号 《全国水土保持区划(试行)》-水利部[2012]512号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 190-2007)
应避开水土保持监测站点 、重点试验区和长期定位 观测试验站。
宜避开生态脆弱区、固定 半固定沙丘区、水土流失 重点预防保护区和重点治 理成果区。
不宜占用农耕地,特别是 水浇地、水田等生产力较 高的土地。
3.2.1选址选线应避让 :
水土流失重点预防 区和重点治理区。
河流两岸、湖泊和 水库周边的植物保 护带。
弃土(石、渣)应综合利用,不能利用的应集中堆放在专门 的存放地。(弃渣利用及堆放要求)
施工过程中必须有临时防护措施。(即时防护) 施工迹地应及时进行土地整治,恢复其利用功能。(迹地恢
复)
3.1一般规定
3.1.3是原标准5.1.1的内容,调整到基本规定来:
项目建设范围内的新增水土流失应得到有效控制,原有水土 流失得到治理。(原标准1、2款合并)
• 截排水工程、拦挡工程的工程等级和防洪标准应提高一级。 • 宜布设雨洪集蓄、沉沙设施。 • 提高植物措施标准,林草覆盖率应提高1-2个百分点。
3.2项目约束性规定
3.2.3和3.2.4是取土场选址的规定:
严禁在崩塌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易发区内设置取土(石、 料)场。
在山区、丘陵区选址,应分析诱发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可 能性。

猪瘟诊断技术国标

猪瘟诊断技术国标

猪瘟诊断技术国标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对猪的生产经济和市场造成了严重危害。

为了有效防控和诊断猪瘟,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标准和国家标准。

在中国,猪瘟诊断技术国标作为防控猪瘟的重要保障,是维护畜牧业安全和保障猪肉市场质量安全的重要法规之一。

猪瘟诊断技术国标的制定旨在规范猪瘟诊断方法,提高诊断标准和诊断准确性,为猪瘟的快速、准确检测提供技术支持,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和产品质量安全。

下面将逐步介绍猪瘟诊断技术国标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一、标准适用范围猪瘟诊断技术国标适用于养猪场、畜牧检疫部门等单位对猪瘟进行诊断的实验室和技术人员。

标准规定了猪瘟诊断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流程,对于确诊猪瘟和进行疫情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二、标准主要内容1. 标本采集和保存:规定了采集猪瘟诊断标本的方法,包括血清、组织样本等,并明确了标本的保存条件和要求,以保证标本的质量和检测的准确性。

2. 诊断方法:详细介绍了猪瘟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包括病毒抗体检测、病毒核酸检测、病毒分离和鉴定等常用的诊断技术,并对不同诊断方法的操作步骤和实验条件进行了规范。

3. 诊断结果判定:对诊断结果的判定标准、阳性和阴性的确定等进行了详细描述,保证了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质量控制:对实验室日常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要求进行了具体规定,包括质控样品的使用、仪器设备的校准和维护等,确保了诊断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三、标准实施意义猪瘟诊断技术国标的实施意义重大。

通过规范的诊断流程和操作规范,提高了猪瘟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追踪猪瘟疫情,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减少疫情对畜牧业的危害。

标准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养殖场、检疫部门等相关单位的疫情监测和应急处置水平,保障了猪肉和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促进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猪瘟诊断技术国标的实施还有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畜牧业声誉,推动国际贸易的顺利开展。

猪瘟诊断技术国标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猪瘟疫情监测和控制,提高畜牧业质量安全水平,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标准分类

国家标准分类
标准的实施――是指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地贯彻执行标准的活动,是标准制定部门、使用部门或企业将 标准规定的内容贯彻到生产、流通、使用等领域中去的过程。它是标准化工作的任务之一,也是标准化工作的目 的。
标准实施监督――是国家行政机关对标准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处理的活动。
标准的性质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性质分为两类:一类是强制性标准,其代号为“GB”(“国标”汉语拼音 的第一个字母),另一类是推荐性国家标准,其代号为“GB/T”(“T”为“推”的汉语拼音tui的第一个字母)。 对于强制性标准,国家要求“必须执行;”对于推荐性标准,“国家鼓励企业自愿采用。”
标准的层次
标准名称的 构成
基本概念
标准名称由几个尽可能短的独立要素,即引导要素、主体要素和补充要素等三个要素构成。 引导要素(肩标题):表示标准隶属的专业技术领域或类别,即标准化对象所属的技术领域范围。 主体要素(主标题):表示在特定的专业技术领域内所讨论的主题,即标准化的对象。 补充要素(副标题):表示标准化对象具体的技术特征。 构成标准名称的三要素,是按从一般到具体(或者说是从宏观到微观)排列的。各要素间既相互独立和补充, 而内容又不重复和交叉。例如: GB/T 17451-1998技术制图图样画法视图 其中“GB/T 17451”为标准代号,“技术制图”为引导要素(肩标题),“图样画法”为主体要素(主标 题),“视图”为补充要素(副标题)。 每个标准必须有主体要素,即标准的主标题不能省略。如果主标题和副标题一起使用便可清楚、明确地表达 标准的主题时,可省略肩标题。例如: GB/T 2900.
制定标准――是指标准制定部门对需要制定标准的项目,编制计划,组织草拟、审批、编号、发布的活动。它 是标准化工作任务之一,也是标准化活动的起点。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最新国标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最新国标

目次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安全管理 (2)通则 (2)管理台账 (2)警示标志 (2)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2)安全培训 (3)设备设施配置和管理 (3)应急管理 (4)发包作业管理 (4)5作业前安全技术要求 (4)作业风险分析 (4)作业审批 (4)安全交底 (4)封闭作业区域及安全警示 (4)设备设施安全检查 (4)开启出入口自然通风 (5)安全隔离 (5)清除置换 (5)初次气体检测 (5)作业环境判定 (5)机械通风 (6)再次气体检测和环境判定 (6)个体防护 (6)6作业中安全技术要求 (7)进入确认 (7)气体监测和持续通风 (7)安全监护 (7)作业安全 (7)7作业后安全技术要求 (7)作业验收 (8)撤离现场 (8)附录A(资料性)有限空间管理台账示例 (9)附录B(资料性)有限空间标牌示例 (10)附录C(资料性)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告知牌示例 (11)附录D(规范性)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防护设备设施配置一览表 (12)附录E(规范性)有限空间作业应急救援设备设施配置一览表 (13)附录F(资料性)部分有毒有害气体的报警值 (14)附录G(资料性)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示例 (15)附录H(资料性)气体检测记录表示例 (17)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及作业前、作业中和作业后全流程的安全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有限空间作业及其安全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811头部防护安全帽GB/T3836.1爆炸性环境第1部分:设备通用要求GB6095坠落防护安全带GB6220呼吸防护长管呼吸器GB12358作业场所环境气体检测报警仪通用技术要求GB/T16556自给开路式压缩空气呼吸器GB20653防护服装职业用高可视性警示服GB24543坠落防护安全绳GB24544坠落防护速差自控器GB/T29639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30862坠落防护挂点装置GB30871危险化学品企业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38451呼吸防护自给开路式压缩空气逃生呼吸器GB39800.1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规范第1部分:总则GBZ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国标焊接技术要求

国标焊接技术要求

国标焊接技术要求国标焊接技术要求是指在国家标准体系下对焊接工艺、焊接材料和焊接接头进行规范的技术要求。

焊接作为一种重要的金属连接方式,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领域。

为了保证焊接接头的质量和可靠性,国标对焊接技术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一、焊接工艺要求国标对焊接工艺的要求主要包括焊接方法、预热温度、焊接电流、焊接速度等方面。

不同材料和接头类型的焊接,要求采用适当的焊接方法,如手工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埋弧焊等。

同时,根据材料的特性,国标规定了预热温度、焊接电流和焊接速度的范围,以确保焊接接头的质量。

二、焊接材料要求焊接材料是指在焊接过程中与被焊接材料相结合的材料,主要包括焊接电极、焊丝等。

国标对焊接材料的要求包括化学成分、机械性能和特殊性能等方面。

焊接材料的化学成分应符合标准规定,以保证焊接接头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同时,焊接材料的机械性能要求也十分重要,如抗拉强度、冲击韧性等指标应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

三、焊接接头要求焊接接头是指焊接连接的部位,其质量直接影响到焊接件的可靠性。

国标对焊接接头的要求主要包括接头形状、尺寸、焊接缺陷等方面。

接头的形状和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且要求焊接表面平整光滑,无裂纹、气孔和夹杂物等焊接缺陷。

四、焊接质量检验要求为了确保焊接接头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国标对焊接质量进行了详细的检验要求。

焊接质量检验主要包括外观质量检验、焊缝尺寸检验、焊缝外部缺陷检验和焊缝内部缺陷检验等方面。

国标规定了相应的检验方法和标准,以确保焊接接头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总结起来,国标焊接技术要求对焊接工艺、焊接材料、焊接接头和焊接质量检验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

只有在严格遵守国标要求的前提下,才能保证焊接接头的质量和可靠性。

因此,在进行焊接工作时,焊接人员应认真学习和理解国标要求,并按照规定进行焊接操作,以确保焊接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国标造林技术标准

国标造林技术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造林技术规程 GB/T15776-1995(1)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人工造林(含迹地人工更新)、飞机播种造林、封山封沙育林技术的内容和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全国国有造林、集体造林、个体造林和各种形式的合作造林。

2 引用标准GB 2772林木种子检验方法GB 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GB 7905油桐丰产林GB 7906油茶丰产林GB 7907核桃丰产与坚果品质GB 7908林木种子GB 9982板栗丰产林GB 10016林木种子贮藏GB/T 15162飞机播种造林技术规程GB/T l5163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LY 1000容器育苗技术LY 1058 日本落叶松速生丰产林LY 1059 毛竹林丰产技术ZB B64 001杉木速生丰产林ZB B64 002长白落叶松、兴安落叶松速生丰产林ZB B64 003红松速生丰产林zB B64 004柠檬按速生丰产林ZB B64 006杨树人工速生丰产用材林ZB B64 007马尾松速生丰产林ZB B64 008枣树丰产林ZB B64 010水杉速生丰产用材林ZB B64 011湿地松速生丰产用材林3 总则3.1为规范造林技术,提高造林成效,加快森林资源的培育,充分发挥其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细则》,制定本规程。

3.2建立和健全技术责任制度,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的造林技术和新的科技成果,不断提高造林成效。

3.3造林要同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保护相结合,提倡多林种、多树种造林。

4 林种确定4.1防护林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营造防护林。

4.1.1水源涵养林在江河源头、山地丘陵、湖泊和水库周围应营造水源涵养林。

4.1.2水土保持林在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的地带,为减缓地表径流,减少土壤侵蚀、防治滑坡和泥石流,保持和恢复土壤肥力,营造水土保持林。

4.1.3防风固沙林在流动、半固定沙地,受风沙危害的城镇、村庄、农田、牧场、工矿区、公路、铁路、水利设施等周围,应营造防风固沙林。

国标造林技术标准

国标造林技术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1995(1)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人工造林(含迹地人工更新)、飞机播种造林、封山封沙育林技术的内容和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全国国有造林、集体造林、个体造林和各种形式的合作造林。

2引用标准GB 2772林木种子检验方法GB 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GB 7905油桐丰产林GB 7906油茶丰产林GB 7907核桃丰产与坚果品质GB 7908林木种子GB 9982板栗丰产林GB 10016林木种子贮藏GB/T 15162飞机播种造林技术规程GB/T 15163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LY 1000容器育苗技术LY 1058日本落叶松速生丰产林LY 1059毛竹林丰产技术ZB B64 001杉木速生丰产林ZB B64 002长白落叶松、兴安落叶松速生丰产林ZB B64 003红松速生丰产林zB B64 004柠檬按速生丰产林ZB B64 006杨树人工速生丰产用材林ZB B64 007马尾松速生丰产林ZB B64 008枣树丰产林ZB B64 010水杉速生丰产用材林ZB B64 011湿地松速生丰产用材林3总则3.1为规范造林技术,提高造林成效,加快森林资源的培育,充分发挥其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细则》,制定本规程。

4.2建立和健全技术责任制度,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的造林技术和新的科技成果,不断提高造林成效。

5.3造林要同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保护相结合,提倡多林种、多树种造林。

4林种确定4.1防护林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营造防护林。

4. 1. 1水源涵养林在江河源头、山地丘陵、湖泊和水库周围应营造水源涵养林。

4. 1. 2水土保持林在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的地带,为减缓地表径流,减少土壤侵蚀、防治滑坡和泥石流,保持和恢复土壤肥力,营造水土保持林。

4. 1. 3防风固沙林在流动、半固定沙地,受风沙危害的城镇、村庄、农田、牧场、工矿区、公路、铁路、水利设施等周围,应营造防风固沙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的结构、格式和制修订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

本标准规定的要求是通用的。

不同类型企业可根据产品类型和生产特点,适当剪裁。

剪裁不能影响企业提供产品与适用法律法规责任的要求和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1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ISO/IEC Directives,part3,1997, Rules for the structure and drafting of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NEQ)GB/T 1.2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GB/T 13017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GB/T 16901(所有部分)图形符号表示规则产品技术文件用图形符号GB/T 16902(所有部分)图形符号表示规则设备用图形符号GB/T 19001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dt ISO 9001:2000)GB/T 19022 测量设备的质量保证GB/T 20001 (所有部分)标准编写规则GB/T 24001 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idt ISO 14001:1996)GB/T 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技术标准technical standard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3.2 技术标准体系technical standard system企业范围内的技术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它是企业标准体的组成部分。

4技术标准体系的构成6技术标准的结构和格式6.1 企业产品标准文本的结构和格式可参考GB/T 1.1的规定。

6.2 规程、规范、守则、操作卡、作业指导书的结构和格式也可按照有关行业指导性标准规定。

7技术基础标准7.1 概述技术基础标准是在一定范围内作为其他标准的基础,并普遍使用,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标准。

企业技术基础标准是在企业范围内,作为企业制定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的基础。

7.2 技术基础标准内容7.2.1 标准化工作导则。

标准化工作导则系指指导企业开展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包括:a)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如GB/T 1.1;b) 标准编写规则,如GB/T 20001;c) 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如GB/T 1.2的有关规定;d) 各类标准的通用编写规定,如GB/T 1.1的有关规定;e) 当GB/T 1.1不能满足企业特殊需求时,可制定标准编写规定,如:企业技术标准的编写规定。

7.2.2 通用技术语言标准。

为了使技术语言达到统一、简化、准确,以便于互相交流和正确理解,提高工作效率而制定的标准。

包括:a) 术语标准。

术语标准一般规定术语定义(或解释性说明)和对应的外文名称。

包括:1) 全国通用的综合性术语标准;2) 行业通用的术语标准;3) 企业术语标准。

没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时,可根据GB/T 20001.1制定企业常用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术语标准。

b) 符号、代号、代码、标志标准。

c) 技术制图标准。

1) 国家发布的通用技术制图标准和有行业特点的制图标准,企业应直接采用。

2) 对一些生产、技术中需要统一而又无现行国家标准的图形、符号、代号、代码或标志,企业可根据GB/T 16901~16902制定企业制图标准。

7.2.3 量和单位标准。

标准化工作导则系指指导企业开展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包括:a)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如GB/T 1.1;b) 标准编写规则,如GB/T 20001;c) 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如GB/T 1.2的有关规定;d) 各类标准的通用编写规定,如GB/T 1.1的有关规定;e) 当GB/T 1.1不能满足企业特殊需求时,可制定标准编写规定,如:企业技术标准的编写规定。

7.2.4 数值与数据标准。

数值与数据标准应包括:a) 生产经营中各种极限数值的判定与表示标准;b) 包含有特性值和数据表的标准。

7.2.5 互换性与精度标准及实现系列化的标准。

7.2.6 环境保护、安全通用标准。

7.2.7 各专业的技术指导通则或导则。

7.3 技术基础标准的编制方法7.3.1 收集企业应收集下列有关的基础标准:a) 全国通用的综合性基础标准;b) 行业通用基础标准;c) 专业通用基础标准。

7.3.2 转化企业对技术基础标准一般可直接引用,也可根据企业需要,选择其中部分内容转化为企业标准或规定,供企业内部使用。

7.3.3 编入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的方法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的基础标准编入企业标准体系的方法是:a) 对于国家、行业的基础标准,企业可先将其编号和名称集中编入一个企业标准内,然后再将标准文本编入企业技术标准体系;b) 将国家、行业基础标准编号和名称直接写进企业标准体系表中,然后再将标准文本编入企业技术标准体系。

7.3.4 企业技术基础标准编号对于编入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的适用基础标准文本可以采用双重编号。

即在国家、行业基础标准原编号基础上,再根据该标准在企业标准体系中的位置加上企业标准编号,以表明该项基础标准在企业标准体系中的位置,便于查找。

企业制定的技术基础标准则直接按其在企业标准体系中的位置编号。

7.4 企业技术基础标准制定要求应建立齐全、有效的企业技术基础标准。

对制定企业技术标准有指导和制约作用或能够指导本企业生产技术的国家或行业基础标准均应纳入企业技术基础标准体系。

没有国家或行业基础标准的,企业可自行制定企业技术基础标准。

8设计技术标准8.1 概述设计技术标准是为保证与提高产品设计质量而制定的标准。

8.2 设计标准内容设计标准的内容包括:——设计符号、代号、术语标准;——产品安全、环境和其他法规要求及国际惯例;——设计准则;——专业设计规范;——设计参数与数据标准;——设计计算方法标准;——设计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设计中用于评价产品和工序的试验方法以及验收规则;——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图样与文件的格式和编号标准;——设计文件完整性要求。

8.3 设计标准制定要求8.3.1 设计标准应满足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8.3.2 产品设计标准应满足产品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8.3.3 在设计标准中对产品的重要质量特性应做出明确而适当的规定,如接收和拒收准则,还应规定产品安全和正常使用所必须的产品特性。

8.3.4 设计标准应保证产品在生产、安装和使用下容易进行生产、特性。

8.3.4 设计标准应保证产品在生产、安装和使用下容易进行生产、验证和控制。

8.3.5 必要时,可把设计标准汇编成企业设计手册供企业设计人员使用。

8.3.6 根据产品特点可编制标准件、通用件手册,建立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据库。

9产品标准9.1 概述产品标准系指对产品结构性能、规格、质量特性和检验方法所做的技术规定,它可以规定一个产品或同一系列产品应满足的要求,以确定其对用途的适应性。

产品可以是软件、硬件、流程性材料或服务。

9.2 产品标准分类产品标准根据其功能可分为产品交付标准和企业内使用的产品标准。

9.2.1 产品交付标准9.2.1.1 产品交付标准系指作为产品生产、交付检验、验收和仲裁检验用的依据,是生产企业对消费者和社会的产品质量责任承诺。

9.2.1.2 产品交付标准必须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要求的合法标准。

产品交付标准应符合:a) 强制性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b) 有关安全、卫生要求的地方标准;c) 企业声明执行的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注:企业声明系指在产品或其包装上、产品的声明书、说明书、质量证明书、装货清单、交货单、标签上注明采用的标准。

d) 企业产品标准。

包括:1) 产品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时,制定的企业产品标准;2) 企业为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并作为出厂交付依据的企业产品标准;3) 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加以补充规定,并作为出厂交付依据的企业产品标准。

9.2.2 企业内使用的产品标准系指企业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备案的企业产品标准的“内控标准”。

该标准只作为企业内部质量控制使用,不作为交货依据,在企业交货或国家质量监督部门判定质量是否合格时,仍以企业产品交付标准为依据。

国家鼓励企业制定严于产品出厂标准的"内控标准"。

企业可根据需要,制定企业内使用的产品标准,并在标准“范围”中写明该标准是作为产品出厂检验依据或产品质量内控依据。

9.3 产品标准制定要求9.3.1 产品标准内容应满足与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9.3.2产品标准编写的基本原则、要求与方法可参考GB/T 1.1和GB/T 1.2要求。

9.3.3 产品标准内容应满足顾客规定的要求,包括对交付及交付后活动的要求。

9.3.4 顾客虽然没有明示,但产品标准内容也应满足规定的产品用途或已知的预期用途所必须的要求。

9.3.5应有利于而不是阻碍技术的发展,主要规定产品性能要求。

不规定产品设计要求及制造工艺要求。

9.3.6 产品标准内容应满足与产品有关的强制性标准要求。

已有国家、行业或地方强制性标准的产品,其产品标准必须严格执行。

食品产品标准应规定包括产品技术性能和安全卫生要求两部分,如规定食品技术性能要求和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生物性有害物质、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的限量要求。

9.3.7 根据产品用途不同,企业可在产品标准中对质量进行分等分级,以满足不同需要。

9.3.8 产品标准在企业标准体系中的编号要求:a) 企业产品标准的代号和编号方法按规定编写,其标准顺序号可直接采用企业产品标准在企业技术标准体系中的位置编号。

b) 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产品标准可采用双重编号,其编号方法同7.3.4。

9.3.9 软件和服务企业应制定服务标准和服务提供标准,规定某项服务和服务提供应达到的水平和要求。

如结合服务项目的特点规定定量和定性质量指标要求,包括功能、经济、安全、舒适、时间和文明要求。

则可直接采用采购质量标准。

10采购技术标准10.1概述采购技术标准系指对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所用的外购原料、辅助材料、燃料、零部件、元器件等(以下简称采购物资)的质量要求而制定的标准。

10.2 采购标准内容单项采购标准内容一般包括;a) 采购质量要求采购质量要求应规定采购物资适用的质量标准(如质量特性、品种、规格、等级),采购质量要求可以引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产品标准,也可以直接规定具体技术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