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顶碗少年教学反思(教案文本)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顶碗少年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顶碗少年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cfd4ad5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06.png)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顶碗少年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顶碗少年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是一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顶碗少年》这篇文章描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
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了,但他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切重新开始;第二次碗又掉下来了,少年又镇定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三次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多少年后,作者每每想起,总会产生一阵微微的激动…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顶碗少年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目的】1.掌握生字新词。
2.品味课文中描写顶碗少年的相关句子,体会少年的心理变化。
3.懂得只要坚持就能成功的道理。
【教学重点】品味课文中描写顶碗少年的相关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当你生活中碰到挫折时,你如何处理学生回答后,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1.默读课文:有生字或不理解的词语就(词典),做好圈划。
2.检查词语理解情况:优雅、惊羡、颓丧、迷惘、座无虚席、不知所措等。
三、整体感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问:一叠金边红花大瓷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请在文中找出描写顶碗少年的相关句子,进行朗读品味,体会少年的心理变化。
思考:每一次的出现,你都有什么感受?(小组讨论学习。
)思考:顶碗少年两次失败后,又是谁给了他成功的信心,对少年有何帮助。
四、延伸和拓展学生朗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谈读完课文后你的感受。
五、课堂小结六、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2.抄写词语并解释。
3.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我的成长经历为题,写一篇随笔。
【板书设计】4 顶碗少年失误──努力失误──努力==成功教学设计一、引题1.回顾《我的舞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2.作者回忆了曾经看的一场杂技表演,引出课题《顶碗少年》二、整体感知1.读,思考自学提示的问题2.交流初步感受三、在辨析中交流品读课文1.提出问题:顶碗少年的表演精彩吗?他表演成功了吗?很成功的:①精彩之一――第一次顶碗时: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摇摇晃晃,却总是不掉下来。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四篇)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42e35aa3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65.png)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我教学《顶碗少年》一课时,我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阅读顶碗少年两次失败后的表现来感悟少年在挫折面前永不放弃的精神。
为了引导学生突破这一重点,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然后让学生品读课文,找到相应的句子,抓住少年的神情表现来感悟少年在连续两次失败后永不放弃的精神。
在学生感悟理解的同时穿插观众的反应,老者的描写,既深化了少年的形象又适时进行习作的指导。
通过阅读课文,弄清故事的梗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抓住重点句子理解,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
通过分析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感悟“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应有的信心和勇气,领悟做人的道理。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二)昨天上了《顶碗少年》这一节课,效果感觉还可以。
一个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比较透彻,另一个是提的几个问题以及练笔安排都基本达到了目的。
《顶碗少年》的原文,结尾是这样写的: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而且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
这位顶碗少年,当时和我年龄相仿。
我想,他现在早已是一位成熟的杂技艺术家了。
我相信他不会在艰难曲折的人生和艺术之路上退却。
我确信,他是一个强者。
在这里,作者并没有全部是在讲道理,而是多了一份对回忆的梳理,多了一份对“顶碗少年”的祝福。
如果自己看了原文,问题我会设计成:以后,“顶碗少年”将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为什么?对你有什么启发,请你联系实际谈谈。
我想,这样的设计更符合编者的意图。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去年上《最后一头战象》一课,按照我的统计,《最后一头战象》原文与课文相比较,共删减文字约___个字,___个标点符号。
其中,删去的文字写到了这些事情:嘎羧为什么要绕着寨子走三圈?我与波农丁为什么要跟着嘎羧?嘎唆驻立江滩,我想到了什么?……这些问题都可以在原著中找到答案。
六年级下册顶碗少年教学反思
![六年级下册顶碗少年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03cc012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41.png)
六年级下册顶碗少年教学反思《六年级下册顶碗少年教学反思》这是一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赵丽宏的《顶碗少年》讲述了“我”二十年前在上海大剧院观看杂技表演,一位表演顶碗的少年在接连两次失误的情况下,最终获得了成功,赞扬了少年不怕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同时也表明任何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他人的鼓励与支持。
文章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很精彩,也是一次很好的练笔的机会。
教学反思赵丽宏的《顶碗少年》讲述了我二十年前在上海大剧院观看杂技表演,一位表演顶碗的少年在接连两次失误的情况下,最终获得了成功,赞扬了少年不怕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同时也表明任何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他人的鼓励与支持。
文章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很精彩,也是一次很好的练笔的机会。
讲授这篇文章的时候,有一个小插曲。
文章末尾,文中的我确信,他是一个强者,所以我在导入新课的时候,就联系到雨果的《诺曼底号遇难记》中的题记,真正的强者是那些有自制力的人,那么文中的少年是不是一个强者呢?在我看来,这应该不算一个问题,面对两次失误的少年,最终战胜困难,取得成功,当然是一个强者了,然后顺势请同学们分析少年的形象,再分析观众和老者等侧面描写的部分,重、难点就解决了,这显然是我的一厢情愿。
有的学生却不这样认为,因为文中的观众们在少年第二次失误的时候,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这段文字可以看出观众们很不耐烦了,很不满意少年的表现,而这时的少年神态木然,脸上全是汗,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怎么能说他是强者呢?有的同学则认为他当然是强者,理由与我的观点相同。
怎么办?不是问题的问题却成了问题。
我们先不下定论他到底是不是强者,先看看观众们前后的表现,想想为什么他们会要求演下一个节目,体会他们此时的心情。
同学们开始认真的读课文,圈划相关的语句,有的开始小范围的讨论起来了。
经过一番的讨论,同学们发现观众们没有不耐烦,而是担心少年承受不了打击,所以才会说出那样的话,那是对少年的呵护和关爱,文章开始部分,观众聚精会神地观看少年的精彩演出,如屏住气、目不转睛等词语,充分表现了观众们的紧张情绪,而接下来第三次表演中,场子里惊得没有一丝儿生息。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范本(2篇)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范本(2篇)](https://img.taocdn.com/s3/m/fb6b329e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af.png)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范本《顶碗少年》这篇文章描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
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了,但他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切重新开始;第二次碗又掉下来了,少年又镇定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三次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多少年后,作者每每想起,总会产生一阵微微的激动…一、品读中,悟课文在大展示中,各小组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朗读,心灵与文本撞击,在撞击中触动,真正读出了自己的心里感受。
从而使学生在读中具体地感受到顶碗少年的精神。
例如学生在分析:在轻松幽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上摇摇晃晃,却总是不掉下来。
学生只知道这句话是对顶碗少年表演的具体描写,但缺乏想象,体会不到当时的惊险。
总之,在挖掘教材的基础上以情促读,以情导读。
运用不同的朗读方法,在朗读中感悟人物的内心感受,让真、善、美有机地统一起来。
二、抓主脉,贯全文。
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在文中反复出现___次,每次出现的作用都不同,但如果在讲课文时生硬地提出每次出现的作用是什么,学生肯定不能理解,答不出来。
我在修改导学案时反复考虑,如何在分析理解课文时边理解,边渗透,从而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例如:当顶碗少年准备第___次表演时,我提问:面对着第三次出现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这一叠碗不仅仅告诉了我们它的色彩,数量,还意味着什么?学生顺势回答了多种答案,一道无情的考题,就这样难点被击破。
通过对这一内容的研究,使我知道了只有老师多读、多思、多悟,学生才能更进一步的感受字里行间的真正内涵,领悟全篇文章的主旨。
本课教学基本上按预先设计完成,但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教学少年两次失败的时候语句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写作上的技法没有点明,以致后面的相关教学有点模糊。
如果能做到位,学生后面的理解会更轻松,更到位。
其次是课文结束的省略号的处理,我只是把学生停留在少年的身上进行想象,而没有让学生更深地领悟少年身上的精神,最后的环节可以让学生在“微微激动”上展开想象,这样或许会更好。
2023顶碗少年教学反思15篇
![2023顶碗少年教学反思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5db580f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41.png)
2023顶碗少年教学反思15篇顶碗少年教学反思1《顶碗少年》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写的是作者在二十多年前观看杂技表演时,曾经见过一个英俊少年在表演顶碗时,两次失败都没有气馁,最后获得成功的事。
告诉我们做什么事,不管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都不要退却,有时候成功就在于再坚持一下的道理。
针对本课的教学,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准备这篇__的备课时,我以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学为出发点,并让学生掌握为一定的写作方法,领悟__所表达的人生哲理为目标。
从上课的情况和老师们的反馈情况来看,我认为本堂课以下几点值得肯定。
一、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1.重视字词的掌握,本课虽然是略读课文,但是由于本课篇幅比较长,难记难认的生字也比较多,因此,在初读课文时,我依然给学生留足了时间,让学生能够用心把课文读完整,而不是应付,课文读完以后,我还是留足了时间检查学生生字词的掌握情况,比如有两个字学生依然读错,“愧疚”“迷惘”学生还把声调读错,我有耐心让其他学生给他们纠正,并且给他们重新读正确的机会,这也为下面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更给学生一个深刻的印象,即使是略读课文,也要重视字词的认识、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那讲读课文就更不用说了,更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这也是语文学习的根本。
2.我还特别注意加强学生对作者的了解,我让学生先交流预习中了解的作者的情况,这既是对学生预习方法的鼓励,同时也是鼓励学生要学会学语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注重略读方法的指导既然是略读课文,教师在教学时更重要的就是要教会学生读课文的方法,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在这几方面给学生一定的引导。
引导学生要抓住课前的“连接语”看给我们提出了怎样的阅读要求,我让学生自己读一读课前的“连接语”,看给我们提出了怎样的阅读要求,学生很认真地读要求,然后总结出阅读要求有两条:(1)默读课文,想想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2)说说自己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我又通过一个表格的形式,给学生提出了具体一点的要求,比如,少年每次表演后的表现(要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看反映了少年怎样的心情;还有观众的反应,描写观众反应有什么样的作用?学生在默读课文思考时,就会有一定的扶手,提高了阅读的效率。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以及教后反思(通用6篇)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以及教后反思(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14b9da4f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91.png)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以及教后反思(通用6篇)《顶碗少年》以及教后反思篇1【教材简析】文章描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
演杂技的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了,但他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切重新开始;第二次,碗又掉下来了,少年又镇定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三次,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多少年后,作者每每想起,总会产生一阵微微的激动……文章描写了顶碗少年三次表演的过程,紧紧围绕表演的“惊心动魄”展开,主要抓住“少年、观众、碗”具体描写,突出表现了杂技表演的紧张程度。
本文教学要点,一是弄清故事的梗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二是感悟“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应有的信心和勇气;三是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l【重点难点】1、重点:结合“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拚搏”这句话,从描写少年三次表演“失败-失败-成功”的三大意象(少年神态、碗、观众反应)来品读了解。
2、难点:从少年的表演过程体会文章的主旨。
l【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学生在学习习惯和语文课堂呈现两个特点,一是平时课堂讨论发言热烈,但是在公开课场合却噤若寒蝉,需要花大力气引导,激其兴趣。
二是喜欢朗读课文的人比较多,但是朗读水平不高。
l教学过程简说:一、课前读书汇报:请一名学生进行课前读书汇报,以预设的“林肯不畏失败”的故事引入本文教学。
【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行心理铺垫,为突破文章的难点做准备。
】二、检查预习: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预习《顶碗少年》这篇课文,所以首先进行预习检查。
【ppt出示两个预习检查题,一是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二是部分关键词语的认读。
】【目的:唤醒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以便迅速地披文入义;词语的认读也是下一步朗读课文的需要,尤其是“惊心动魄”一词,是把握全文核心的关键和切入点,需要由此引入。
】二、将“惊心动魄”一词放在文中“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这个中心句去理解。
教学步骤:初步理解“惊心动魄”是什么意思、它在文中的位置,请学生读这句话,并就这个句子质疑,然后带着提出的疑问浏览课文,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顶碗少年》教案和教学反思
![《顶碗少年》教案和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b20a201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36.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顶碗少年》教案和教学反思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顶碗少年》的主要内容,掌握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主人公坚持不懈、勇于挑战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的毅力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熟读课文《顶碗少年》,体会主人公的成长历程。
2. 生字词学习:认读并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3.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内容,讨论主人公面对困难时的心理变化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 拓展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自己在面对困难时是如何挑战自我、克服困难的。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导入,让学生思考:什么是挑战?为什么我们要挑战自己?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主人公的精神风貌。
3. 生字词学习:引导学生认读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4.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讨论主人公的成长过程。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课后作业。
2. 拓展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面对困难时的经历。
3. 总结收获:让学生谈谈在本节课中学到了什么,如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 教学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挑战自我的心得体会。
3. 预习下节课内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3.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学生写的心得体会,了解学生在面对困难时的心态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范文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1178bca767f5acfa1c7cd83.png)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范文篇一:《顶碗少年》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
这篇文章为我们介绍了文章描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
演杂技的顶碗历经两次失败,最终在一位老者的鼓励以及少年自身的坚定意志下获得成功。
结合本单元的主题“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这篇课文的教学要让学生自主独立地读书,把握课文的梗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感悟出“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以前我总不敢放手,只用一节课上完一篇课文,哪怕是略读课文,因为从各个教参里告诉我们要教会学生的内容太多了,总是难以取舍。
不过今天的课却引起了我的思考。
何谓略读课文教学?不就是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吗?今天的这节课让我看到曙光了。
在本文教学中,由于文章较长,我从“说说你对顶碗少年的印象”入手,让学生对人物有初步的感受。
在这个环节里,其实学生也已经能够找到相关少年失败后坚毅表现的句子来说明人物形象的了,这对进一步领悟文章蕴含的人生道理有很大的帮助。
然而,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悟这个少年最终获得的成功不是唾手可得的,我设计了让学生去了解“这是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
这个环节让学生从文章多处找到相关的句子来品析这场表演的“惊心动魄和超高难度”。
为了引导学生突破教学重点,我通过让学生对比在表演两次失败后观众的反应和少年的表现来让学生感悟少年在连续两次失败后,在观众的巨大压力下永不放弃的精神。
当时我设计了两条线来帮助学生理解。
一条是抓两次失败后观众的反应,另一条是抓两次失败后少年的表现。
通过阅读课文,弄清故事的梗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抓住重点句子理解,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
通过读分析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感悟“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应有的信心和勇气;能结合实际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引导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领悟做人道理。
这节课上也存在着不少遗憾:比如,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到位。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c618e57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00.png)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教学反思:《顶碗少年》在教学《顶碗少年》这篇文章之前,我认真研读了教材,并且进行了相关的资料收集和备课工作。
本次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勇于挑战和自我超越的精神。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师生互动,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提问问题时尽量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并鼓励他们展开自己的思维。
同时,我也注意发现和鼓励学生的优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在提问问题时,我有时候会出现没有答案的问题,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下降。
这点我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确保问题正确,并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进行思考和回答。
其次,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时,我没有统筹好时间,导致有些小组时间不够充裕,影响了他们的讨论效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以后会采取更合理的时间分配,确保每个小组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讨论和展示。
还有,我也发现了一些学生在写作环节中的困难。
有些学生不知道如何展开文章,有的学生无法正确使用丰富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打算在下一堂课上,进行一些写作技巧的讲解,并提供一些写作素材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总体而言,本次教学的效果还是较为满意的。
学生们对《顶碗少年》这篇文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明白了努力和挑战的重要性。
他们在小组讨论中也展示了积极性和团队合作的意识。
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是这些问题也给了我更多的教学收获,以及下一次教学中改进的机会。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重视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
我会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做出适当的调整,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个体化的辅导。
最终,我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让他们在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继续写相关内容,1500字:为了更好地教授《顶碗少年》这篇文章,我在备课过程中进行了广泛的资料搜集与研读。
我深入了解了作者吴健华的背景和写作意图,并对文中的一些难点和亮点进行了深入分析,以便能够更深入地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内涵和思想。
顶碗少年教学课后反思
![顶碗少年教学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69fffca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eb.png)
顶碗少年教学课后反思一、引言在顶碗运动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的背景下,顶碗少年教学课程应运而生。
该课程旨在教授年轻人如何通过技巧和练习以及良好的心态来顶碗。
本文将对顶碗少年教学课程进行一次深入反思,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课程概述顶碗少年教学课程是为了满足年轻人对顶碗技巧的学习需求而设计的一门课程。
该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顶碗基本技巧:介绍碗的结构和材质,以及正确的顶碗动作和姿势。
2.顶碗训练:通过反复练习来提高顶碗的技巧和稳定性。
3.心理调整:教授学员如何保持冷静和集中注意力,在面对困难和压力时保持良好的心态。
4.顶碗比赛经验分享:邀请资深顶碗选手分享比赛的经验和技巧。
三、课程反思经过对顶碗少年教学课程的观察和体验,我认为该课程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 缺乏实践环节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和技巧介绍相对较多,但实践环节相对较少。
学员只能通过观看老师的示范来了解正确的顶碗动作和姿势,而缺乏自己实践的机会。
这样一来,学员在课程结束后可能很难独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顶碗。
2. 心理调整过于简单课程中提到了心理调整的重要性,但只是简单地提及保持冷静和集中注意力,并未给出具体的方法或技巧。
这使得学员可能无法真正理解心理调整在顶碗过程中的作用,并难以在实践中应用。
3. 缺乏案例分析顶碗比赛经验分享部分只有资深选手简单介绍了一些比赛经验和技巧,但没有更深入的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可以帮助学员更好地理解比赛中遇到的问题,并从中获得启示和解决方案。
四、改进建议为了提升顶碗少年教学课程的效果和实用性,我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 增加实践环节在课程中增加实践环节,让学员有更多的机会亲自顶碗,尝试不同的动作和姿势,并从中体会到顶碗的乐趣和挑战。
可以设计练习任务或小游戏来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 深入探讨心理调整增加心理调整的内容,提供具体的方法和技巧,可以邀请心理学专家或顶碗选手分享心理调整的经验和技巧。
学员可以通过实际练习和模拟比赛来强化心理调整的训练,从而更好地应对比赛中的挑战和压力。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c2187dab9f3f90f76c61b35.png)
《顶碗少年》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2、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3、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教学重难点1、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
2、体会作者的情感,并从顶碗少年的表演中领悟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一、提示课题,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挫折吗?谁愿意跟老师说说你曾经都遇到过哪些挫折?(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自由反馈)2、老师小结:是啊,同学们在生活中会遇到许多挫折,但你们都很坚强,今天我们来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有关于挫折的,我们一起来看文中的主人是怎样战胜挫折的。
3、教师找学生导读:《顶碗少年》进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二、自觉反馈,整体感知。
1、指名反馈: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扣人心弦两次失败成功多年后作者想起仍激动。
2、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表达顺序。
回忆杂技表演顺序抒发内心感叹和激动前后照应首尾呼应3、交流:读了课文,你觉得作者当年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学生畅所欲言:精彩惊心动魄)4、教师小结:是呀,这场杂技表演令作者永生难忘,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课文的描述也去好好感受一番。
三、品析文本,感悟哲理。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找找哪些描写让你感受到了杂技表演的惊心动魄,并在一旁写上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2、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1)少年的表现。
(2)碗的描写(3)观众的反应3、教师过渡: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啊,然而令作者永生难忘的仅仅是顶碗少年高超的表演技艺吗?如果还是,那到底是什么让作者每每想起心中总会一阵微微的激动呢?4、了解文章结尾的表达效果。
句末的省略号表达了作者从中受到的启示,耐人寻味。
5、学生练习有感情地齐读课文首尾两个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请同学将省略号的作用及你自己的感受写在作业本上。
《顶碗少年》教案和教学反思
![《顶碗少年》教案和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ba15c83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48.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顶碗少年》教案和教学反思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年级学科:小学语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顶碗少年》这篇课文,使学生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了解主人公的成长经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敢于面对困难,勇于挑战自我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感受主人公的成长过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顶碗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二、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为学生创造直观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小组合作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制作包含课文内容、生字词、图片等资源的课件。
2. 教学视频:准备与课文相关的情境视频或动画。
3. 小组讨论卡片:为学生提供讨论话题和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课文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个场景发生在哪里?”2. 自主学习(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查找字词意思,并在小组内分享。
3. 课堂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生字词,梳理课文大意,引导学生了解主人公的成长经历。
4. 情境体验(5分钟)观看教学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主人公顶碗的过程。
5. 小组合作(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主人公在顶碗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分组分享讨论成果。
6. 情感体验(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在面对困难时是如何挑战自我的。
7. 课堂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主人公敢于挑战自我的精神品质。
8. 作业布置(2分钟)布置作业: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写一篇关于自己挑战自我的短文。
(六年级语文教案)《顶碗少年》教学设计以及教后反思
![(六年级语文教案)《顶碗少年》教学设计以及教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e6d85cbc281e53a5902ff16.png)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以及教后反思六年级语文教案【教材简析】文章描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
演杂技的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了,但他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切重新开始;第二次,碗又掉下来了,少年又镇定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三次,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多少年后,作者每每想起,总会产生一阵微微的激动……文章描写了顶碗少年三次表演的过程,紧紧围绕表演的“惊心动魄”展开,主要抓住“少年、观众、碗”具体描写,突出表现了杂技表演的紧张程度。
本文教学要点,一是弄清故事的梗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二是感悟“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应有的信心和勇气;三是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l【重点难点】1、重点:结合“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拚搏”这句话,从描写少年三次表演“失败-失败-成功”的三大意象(少年神态、碗、观众反应)来品读了解。
2、难点:从少年的表演过程体会文章的主旨。
l【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学生在学习习惯和语文课堂呈现两个特点,一是平时课堂讨论发言热烈,但是在公开课场合却噤若寒蝉,需要花大力气引导,激其兴趣。
二是喜欢朗读课文的人比较多,但是朗读水平不高。
l教学过程简说:●一、课前读书汇报:请一名学生进行课前读书汇报,以预设的“林肯不畏失败”的故事引入本文教学。
【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行心理铺垫,为突破文章的难点做准备。
】●二、检查预习: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预习《顶碗少年》这篇课文,所以首先进行预习检查。
【PPT出示两个预习检查题,一是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二是部分关键词语的认读。
】【目的:唤醒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以便迅速地披文入义;词语的认读也是下一步朗读课文的需要,尤其是“惊心动魄”一词,是把握全文核心的关键和切入点,需要由此引入。
】●二、将“惊心动魄”一词放在文中“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这个中心句去理解。
教学步骤:初步理解“惊心动魄”是什么意思、它在文中的位置,请学生读这句话,并就这个句子质疑,然后带着提出的疑问浏览课文,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顶碗少年》教案和教学反思
![《顶碗少年》教案和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00e36bf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ce.png)
《顶碗少年》教案和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顶碗少年》的故事内容;(2)学习并掌握生词和重点词语的正确用法;(3)通过故事,了解中国的传统艺术和文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能力;(2)通过角色扮演和表演,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3)通过比较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兴趣和尊重;(2)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勇于挑战的精神;(3)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失败和挫折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顶碗少年》的故事内容;(2)学习并掌握生词和重点词语的正确用法。
2. 教学难点:(1)理解故事中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描述和意义;(2)培养学生对失败和挫折的正确态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艺术和文化;(2)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他们对失败和挫折的经历和态度。
2. 阅读理解:(1)分段朗读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2)讨论故事中的生词和重点词语的正确用法;(3)回答问题,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3. 角色扮演和表演:(1)分组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2)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表演故事情节;(3)学生展示表演,进行评价和反馈。
四、作业与评价1. 作业:(1)要求学生书写读后感,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2)要求学生收集有关中国传统艺术的信息,进行分享和展示。
2. 评价:(1)通过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2)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他评进行综合评价。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1)学生是否能够正确朗读和理解故事内容;(2)学生是否能够掌握生词和重点词语的正确用法;(3)学生是否能够在角色扮演和表演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2. 教学改进:(1)针对学生的学习难点,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2)是否需要增加更多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3)是否需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反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023年六年级下册《顶碗少年》教学反思2篇
![2023年六年级下册《顶碗少年》教学反思2篇](https://img.taocdn.com/s3/m/64dce0b8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5b.png)
2023年六年级下册《顶碗少年》教学反思2篇六年级下册《顶碗少年》教学反思2篇1《顶碗少年》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
这篇文章为我们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
演杂技的顶碗少年历经两次失败,最终在他人的激励以及自身的不懈拼搏下表演胜利。
结合本单元的主题“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本课要让学生感悟到少年在挫折面前永不放弃的精神。
这篇课文语言美丽,感情丰富,道理深刻,是进行读写训练的好教材。
我本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地、自由地阅读,提升阅读技能,享受阅读胜利的乐趣。
让学生从文本和画面中真实的感受到:在生活中,当我们面对挫折时,只有不懈努力才能获得胜利。
结合我的主题教研个人主题——“读写结合学表达的方法探讨”,本节课我主要引导学生学会课文的一种写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让学生在感悟文本内容的同时,培育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实力,尽可能地使读写实现有机融合。
现结合个人的教研主题,将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如下:一、挖掘字词,想象表达课文内容较简洁,描写了顶碗少年的三次表演经过,紧紧围绕表演的“惊心动魄”绽开,课堂中我先抛出一个问题:“这是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为什么说是一场()的杂技表演。
”由此引导学生抓住感受最深的句子,紧扣重点字词感悟文本。
品读时,我又重点带领学生感悟第一次表演,通过扣词——自悟——自读,从少年、碗、观众三方面感受到了表演的惊心动魄。
特殊是“屏住气、聚精会神、忍不住”等词,学生感悟深刻,想象丰富,有的说到:“观众生怕大声呼一口气都会打搅了少年。
”有的说到:“少年的表演太精彩了,观众是不由自主地拍巴掌。
”有的抓住少年的动作,有的抓住少年的神态,一一感悟到了少年表演的惊心动魄。
在字词的深度挖掘过程中,学生们也进入了情境,学会了循作者的思路进行想象补白,读的独特感悟与表达实现了互联互通。
二、写法学习,铺垫写作回忆自己以前的阅读教学,往往是只注意对语言的感悟、积累,而忽视了对语言的运用,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的因素太少,学生没能通过阅读仔细感悟文章的语言、写作方法,没有刚好地汲取内化。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_3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_3](https://img.taocdn.com/s3/m/73f8739c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97.png)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顶碗少年》教学反思1《顶碗少年》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写的是作者在二十多年前观看杂技表演时,曾经见过一个英俊少年在表演顶碗时,两次失败都没有气馁,最后获得成功的事。
告诉我们做什么事,不管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都不要退却,有时候成功就在于再坚持一下的道理。
针对本课的教学,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准备这篇__的备课时,我以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学为出发点,并让学生掌握为一定的写作方法,领悟__所表达的人生哲理为目标。
从上课的情况和老师们的反馈情况来看,我认为本堂课以下几点值得肯定。
一、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1.重视字词的掌握,本课虽然是略读课文,但是由于本课篇幅比较长,难记难认的生字也比较多,因此,在初读课文时,我依然给学生留足了时间,让学生能够用心把课文读完整,而不是应付,课文读完以后,我还是留足了时间检查学生生字词的掌握情况,比如有两个字学生依然读错,“愧疚”“迷惘”学生还把声调读错,我有耐心让其他学生给他们纠正,并且给他们重新读正确的机会,这也为下面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更给学生一个深刻的印象,即使是略读课文,也要重视字词的认识、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那讲读课文就更不用说了,更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这也是语文学习的根本。
2.我还特别注意加强学生对作者的了解,我让学生先交流预习中了解的作者的情况,这既是对学生预习方法的鼓励,同时也是鼓励学生要学会学语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注重略读方法的指导既然是略读课文,教师在教学时更重要的就是要教会学生读课文的方法,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在这几方面给学生一定的引导。
引导学生要抓住课前的“连接语”看给我们提出了怎样的阅读要求,我让学生自己读一读课前的“连接语”,看给我们提出了怎样的阅读要求,学生很认真地读要求,然后总结出阅读要求有两条:(1)默读课文,想想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2)说说自己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我又通过一个表格的形式,给学生提出了具体一点的要求,比如,少年每次表演后的表现(要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看反映了少年怎样的心情;还有观众的反应,描写观众反应有什么样的作用?学生在默读课文思考时,就会有一定的扶手,提高了阅读的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六年级语文:顶碗少年教学反
思(教案文本)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六年级语文:顶碗少年教学反思(教案文
本)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
一.重难点的突破
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指导学生阅读顶碗少年两次失败后的表现来感悟少年在挫折面前永不放弃的精神。
我从三个层次上来谈对教学重点的突破情况
1.从认识的层面上,我很正确的找到了教学重点,把握很到位。
2.从理解的层面上,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基本到位。
3.在具体操作上,也就是对于引导学生的设计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为了引导学生突破这一重点,我通过让学生对比在表演两次
失败后观众的反应和少年的表现来让学生感悟少年在连续两次失败后,在观众的巨大压力下永不放弃的精神。
当时我设计了两条线来帮助学生理解。
一条是抓两次失败后观众的反应,另一条是抓两次失败后少年的表现。
在这两条线的设计力度上很平均,致使学生没有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少年由失败再失败直到成功这一过程的理解上,使学生的感悟不够到位。
现在回头想想应当是以抓两次失败后少年的表现为主,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一过程,再逐步引导学生找观众的反应,因为观众的反应只是为了能更好的衬托少年失败后当时的心理,也是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去感悟少年在挫折面前永不放弃的精神。
本课的教学难点:(课后第二题)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风。
”这句话的含义。
我仍从三个层面上来谈对教学难点的突破情况
1.在认识的层面上,我很正确的找到的教学难点,把握很到位。
2.在理解的层面上仍然只停留在了面对挫折不放弃的深度上,现在看来这只是对课文内容的简单总结概括,而没有真正理解透,没有对文本内容升华到一定高度。
其实这句话给作者的真正启迪,不仅仅是感受到了少年面对挫折不放弃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少年那种在挫折面前,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的信念。
3.在对学生的引导的设计上就更不到位了,现在看来只是又一次让学生对这一过程进行了简单描述,没有深刻挖掘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到底是什么。
二.学生知识、能力两方面的收获
知识达成:本课在知识上只是要求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比较简单,学生都能达成。
能力方面:主要结合课后练习题进行说明
课后第一题:读课文,想想顶碗少年在失败后是怎样做的。
此题主要训练学生的提炼、概括能力。
这个问题是围绕教学重点设计的。
我通过让学生独立默读少年表演两次失败后观众的反应与少年的表现的内容,指导学生将文本内容进行提炼,学生提炼很
到位,默读和提炼能力达成很好。
再次引导学生从这些相关语句中找到便于他们理解的关键词,并对这些关键词语进行分析来加以概括总结,训练他们的概括能力,发言的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找到关键词并较正确的概括出自己的看法。
概括能力达成较好。
但对于没有发言的学生是否也能找到关键词,是否也能正确概括总结缺乏足够的反馈,这一点做得很不到位。
现在想想对于学生把握准确的关键词必须要让每个学生明确,画在书中,对于学生体会到位的总结概括同学之间要互相说说,做到一一落实。
课后第二题: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含义。
此题是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由于我在理解此题上不够到位,所以在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时明显力度不够,所以学生在理解能力的达成上不够理想。
课后第四题: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第六、七自然段。
在朗读能力的训练上我让学生在充分默读自学的基础上先以朗读的形式汇报,在结合所划出的关键词进行总结概括。
一些学生的在刚汇报的时候朗读比较到位,但也有部分学生不够到位,主要原
因是对所提炼的内容理解不够到位,在同学补充和教师引导下理解有了一定改善之后再进行朗读,就有了一定的进步。
但学生仍然是说得过多,朗读的参与面不够。
此外就是朗读的形式比较单一,过多的是以汇报的形式进行。
在背诵能力的训练上,我选取了最后一段指导学生背诵。
我让学生先默读,谈体会,再自读,在学生熟读之后再去背诵,学生对于这段的背诵基本达成。
三.遗憾之处的再设计。
讲完课之后我认真的进行了思索觉得有许多遗憾之处。
第一.在板书的设计上
原板书:
观众惊呆了、吹口哨―――――――喧哗、大喊――爆发掌声顶碗少年失败微笑、不失风度再失败呆呆地、不知所措成功(启迪)
(老者帮助)―镇静
新板书:顶碗少年
失败――――――再失败――――――成功
启迪
(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原板书可以看出我的教学过程是围绕表演从失败到成功这一过程中观众的反应和少年的表现两条线索展看的,在这一过程中还包括着老者为了使少年镇静下来,从新投入表演对少年的帮助,看似很完整,其实却扰乱了学生的思路,使学生不能更好的去体会少年在两次失败后的表现,有些喧宾夺主。
再者看来,情感目标没有在板书中予以体现。
而新板书就一目了然,紧抓课文重点,更好的体现了少年又失败到成功的这一过程,对于情感目标的体现很清楚。
通过两个板书的对比给我的启示是板书必须要围绕教学重难点展开,必须要简单明了,非重点不要在板书上呈现。
第二.重难点的理解教师必须要到位(前面在分析突破重难点时已经谈到)
第三.朗读训练力度不够
像前面所说我指导学生朗读的参与面不够,形式比较单一。
学生在汇报朗读时如果没有读到位,可以让他们先说体会,如果理解到位后再去读,或者可以让读到位的同学范读,他学读。
在体会少年在失败后的反应时教师可以先读出观众的反映,再让学生跟读少年的反应,进行师生对读。
课文的最后一段是烘托感情的段落也可以让学生齐读,等等,总之要通过多种形式来练习学生的朗读。
第四.教师设问要细化
在让学生思考少年失败后的反应时,有些学生抓得关健词不够准确,再谈理解的时候就有偏离,所以在以后一定要把对学生的设问细化,比如可以问“少年在第一次表演失败后的反应如何,抓住表现少年动作、神态的词语去理解。
”此外,教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这些关键词到底有几个,到底是什么一定要把握清楚。
第五.教师重复性语言过多
对于学生谈到位的体会,我总是害怕有其他学生不能理解,所以总是要再说一遍,现在觉得一是没有必要,二是很浪费时间,教
师的语言一定要做到精确,过于随意的语言尽量不要说,对于学生已经说到位的体会可以让其他学生再说说,教师不要重复。
第六.教学目标一定要围绕课后习题展开。
回想我这节课也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但却事倍功半,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对课后习题进行很好的审视,做了一些无用功。
比如因为在课文中提到了老者的帮助,所以在最后为了体现个人的成功离不开他人的帮助,我还设计了许多幕后英雄的照片,并结合图片向学生娓娓讲述,这看似是使情感目标得到了升华,事实却显得有些不妥,因为学生理应理解的情感目标没有达成,一味地凭空抒情不免显得有些牵强。
所以说认真审视课后习题后再精心教学目标,才是能上好一节课的关键。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