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骨髓细胞
正常骨髓细胞形态
正常骨髓细胞形态以正常骨髓细胞形态为标题,写一篇文章:骨髓是人体内重要的造血器官,其中的骨髓细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常骨髓细胞形态是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形状和结构,这对于了解骨髓细胞的功能和疾病的诊断非常重要。
一、骨髓细胞的分类骨髓细胞主要包括造血干细胞、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晚幼粒细胞、成熟粒细胞、红细胞和巨核细胞等。
这些细胞在形态上有一定的差异。
1. 造血干细胞:它们是骨髓中最基础的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为各种血细胞的能力。
造血干细胞通常较大,细胞核大而圆形,胞质丰富。
2. 早幼粒细胞:它们是中性粒细胞系的前体细胞,细胞较大,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胞质丰富,有明显的颗粒。
3. 中幼粒细胞:它们是中性粒细胞系发育的中期细胞,细胞形态正常,细胞核呈桔红色,胞质中有一些细小的颗粒。
4. 晚幼粒细胞:它们是中性粒细胞系的后期细胞,细胞形态正常,细胞核呈马蹄形或弧形,胞质中的颗粒较多。
5. 成熟粒细胞:它们是中性粒细胞系的终末细胞,细胞形态正常,细胞核分叶明显,胞质中的颗粒较多。
6. 红细胞:它们是携带氧气的主要血细胞,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没有细胞核,胞质呈淡红色。
7. 巨核细胞:它们是产生血小板的前体细胞,细胞较大,细胞核呈多核形态,胞质丰富。
二、骨髓细胞的功能正常骨髓细胞具有多种功能,包括造血、免疫防御和血小板形成等。
1. 造血功能:骨髓细胞是人体造血的主要场所,通过不同阶段的细胞分化和增殖,形成各类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2. 免疫防御功能:骨髓中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能够识别和消灭体内的病原体,维护机体免疫平衡。
3. 血小板形成功能:骨髓中的巨核细胞能够分裂为多个核片段,形成血小板,并参与止血过程。
三、骨髓细胞形态与疾病诊断骨髓细胞形态的观察对于一些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1. 白血病:在骨髓细胞形态观察中,可以发现白血病细胞的存在,例如原始细胞增多、细胞形态异常等。
简述正常骨髓象的特点
简述正常骨髓象的特点
正常骨髓象是指血液系统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一些基本特征和指标。
正常的骨髓象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1. 细胞分类和分布:正常情况下,骨髓内不同类型的细胞分布比较均衡。
在骨髓细胞中,主要是红系和粒系细胞,其中红系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粒系细胞包括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
这些细胞在不同的年龄段和生理状态下分布比较均衡,不会出现过度增生或异常分化的情况。
2. 细胞形态和结构:正常情况下,骨髓内的细胞形态和结构比较正常。
红细胞和白细胞通常呈现出球形或椭圆形,血小板通常呈现出嗜酸性或嗜碱性。
这些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正常,可以支持血液凝固和免疫反应的正常功能。
3. 细胞增殖和分化:正常情况下,骨髓内细胞增殖和分化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在青少年和成年人,骨髓内的原始细胞会不断增殖并分化成成熟细胞,以维持血液系统的正常功能。
在老年人,由于细胞老化和死亡,骨髓内的细胞增殖和分化会逐渐减少。
4. 骨髓内异常细胞的存在:在一些疾病状态下,骨髓象可能会出现异常细胞的存在。
例如,在一些骨髓衰竭等疾病中,可能会出现异常的粒系细胞增生和单核细胞增多。
此外,在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可能会出现巨噬细胞或淋巴细胞的过度增生。
正常的骨髓象是维持血液系统正常功能的基础。
如果出现异常的骨髓象,通常与某些疾病或生理状态有关。
因此,对骨髓象的观察和分析对于诊断和治疗一些血液系统疾病非常重要。
正常骨髓细胞形态
正常骨髓细胞形态骨髓细胞是一类重要的造血细胞,它们存在于我们的骨髓中,起着产生和发展成熟血细胞的关键作用。
正常骨髓细胞形态的了解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以人类的视角来描述正常骨髓细胞的形态特征。
骨髓细胞主要分为三大类:红细胞系、粒细胞系和巨核细胞系。
红细胞系包括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它们是负责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主要细胞成分。
红细胞呈圆形或略呈正常的双凸形状,直径约为7-8微米,中央凹陷,呈淡红色。
网织红细胞是不成熟的红细胞前体细胞,其形态特征是胞浆内含有蓝色的线状物质,这是由于还未形成完全的血红蛋白。
粒细胞系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和嗜碱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是最常见的粒细胞,其形态特征是细胞呈多边形或梭形,直径约为12-15微米,胞浆呈淡蓝色,内含有细小的颗粒。
嗜酸粒细胞的形态特征是胞浆中含有大颗粒的酸性染色物质,细胞呈多边形或梭形,直径约为10-15微米。
嗜碱粒细胞的形态特征是胞浆中含有大颗粒的碱性染色物质,细胞呈多边形或梭形,直径约为10-15微米。
巨核细胞系是一类特殊的细胞系,主要包括巨核细胞和血小板。
巨核细胞是一种大型细胞,直径约为30-60微米,呈多边形或椭圆形,胞浆内含有大颗粒的染色物质。
巨核细胞的特殊之处在于其胞浆内有很多分叶,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分叶核。
血小板是巨核细胞的片段,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为2-4微米,胞浆呈淡蓝色。
除了这些主要的骨髓细胞系,还存在一些其他类型的细胞,如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淋巴细胞是一类重要的免疫细胞,具有圆形或椭圆形的形态,直径约为7-10微米。
浆细胞是一种产生抗体的细胞,形态特征是胞浆呈椭圆形或扁平形,直径约为10-25微米。
总的来说,正常骨髓细胞具有各自特定的形态特征,这些特征对于诊断和治疗疾病非常重要。
通过观察骨髓细胞的形态,医生可以判断血细胞的生成和发展是否正常,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对于某些疾病,如白血病和贫血等,骨髓细胞形态的异常可以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骨髓细胞正常报告单
骨髓细胞正常报告单:一窥我们身体的重要指标引言骨髓细胞正常报告单是医生用于评估我们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工具。
它能够提供关于骨髓细胞数量、形态和功能的详细信息,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潜在的疾病或其他健康问题。
本文将以一个常见的骨髓细胞正常报告单为例,逐步解读其中的各项指标及其意义,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
标题一、骨髓细胞总数(×10^9/L)骨髓细胞总数是指在每升骨髓中存在的细胞数量。
正常范围通常为2.5-5.0×10^9/L。
过高或过低的骨髓细胞总数可能暗示着潜在的问题,例如感染、骨髓疾病或其他疾病。
二、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起着抵御感染的重要作用。
正常范围通常为50-70%。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暗示免疫功能低下,而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明存在感染或炎症。
三、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是另一种免疫细胞,对于维持免疫系统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正常范围通常为20-40%。
异常的淋巴细胞百分比可能与免疫系统疾病或感染有关。
四、单核细胞(%)单核细胞也是一种免疫细胞,其功能包括吞噬病原体和产生抗炎反应。
正常范围通常为2-10%。
过高的单核细胞百分比可能暗示感染、炎症或其他疾病存在。
五、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主要参与对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反应,并调节过敏反应。
正常范围通常为1-3%。
异常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可能与过敏、寄生虫感染或其他炎症相关。
六、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是一种罕见的免疫细胞,其功能尚不完全清楚。
正常范围通常为0-1%。
异常的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可能与特定疾病或炎症有关。
七、红细胞(×10^12/L)红细胞是血液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携带氧气到身体各个组织。
正常范围通常为4.0-5.5 ×10^12/L。
过高或过低的红细胞计数可能暗示贫血、骨髓问题或其他与血液有关的疾病。
八、白细胞(×10^9/L)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用于抵御感染和其他疾病。
健康评估 骨髓细胞学检查
临床意义[正常] 骨髓细胞增生活跃;白细胞成熟粒细胞占多数,形态正常,以中性分叶、杆状核、晚幼粒细胞为主;幼红细胞以中幼及晚幼红细胞为主,形态正常;粒红比3~5:1;周围血象正常。
[再障] 骨髓细胞增生低下,增生重度低下;白细胞粒细胞减少,以分叶核核、杆状核及晚幼粒细胞为主,中幼粒细胞极少;幼红细胞红细胞减少,以中幼及晚幼红细胞较明显,成熟红细胞大小、染色、形态正常;粒红比>(正常)参考值范围其他特征:巨核细胞数减少,淋巴细胞增多,浆细胞亦增多。
周围血象全血细胞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 骨髓细胞增生明显活跃白细胞正常或相对减少幼红细胞各期幼红细胞均有,中幼红细胞成堆,丝状分裂幼红细胞较多。
粒红比<(正常)参考值范围周围血象有时见红细胞形态异常,并出现幼红细胞。
[缺铁性贫血] 骨髓细胞增生活跃。
白细胞正常或相对减少。
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增多,细胞较小,浆少,偏蓝色,有丝状分裂型。
粒红比减低倒置周围血象血红蛋白减少,红细胞小,中央淡染区扩大,可见嗜多色性红细胞。
[恶性贫血] 骨髓细胞增生活跃。
白细胞有巨晚幼及巨杆状核粒细胞,巨分叶核细胞分叶过多,可见浆细胞增多。
幼红细胞巨变,核浆发育不平衡,核染色质呈疏松网状,丝状分裂型多,有染色质小体,环状体及点彩红细胞。
粒红比减低或倒置周围血象成熟红细胞大,血红蛋白充盈良好,呈高色素性大细胞性贫血。
[成熟障碍型粒细胞缺乏症] 骨髓细胞增生低下,恢复期增生活跃。
白细胞早、中幼粒细胞为主,晚幼、杆状核及分叶核粒细胞减少甚至消失。
幼红细胞正常,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
粒红比>(正常)参考值范围,发作期可<(正常)参考值范围。
其他特征淋巴细胞及浆细胞相对增加周围血象白细胞数减少,分类中粒细胞明显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骨髓细胞增生明显活跃。
白细胞原粒及早幼粒细胞为主,可见丝状分裂型,细胞成熟停止,浆内可见Auer小体。
幼红细胞少数晚幼细胞。
正常骨髓象的特点
正常骨髓象的特点正常骨髓象是指正常的骨髓细胞在显微镜下的形态特征。
骨髓象反映了骨髓细胞的数量、形态和比例等信息,对于诊断和鉴别血液疾病有重要意义。
正常骨髓象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1. 脂肪细胞:正常骨髓中含有丰富的脂肪细胞。
脂肪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胞质内充满明亮的脂滴,核位于一侧,常呈马蹄状。
脂肪细胞的存在是正常骨髓象的重要特征之一。
2. 红细胞系列:正常骨髓中有大量的红细胞前体细胞。
红细胞前体细胞经历不同分化阶段,形态逐渐成熟。
在骨髓象中,可以观察到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正旁红细胞、旁红细胞、正红细胞等不同形态的细胞。
正常骨髓象中,红细胞系列细胞的比例应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反映了造血功能的正常。
3. 粒细胞系列:正常骨髓中有大量的粒细胞前体细胞。
粒细胞前体细胞包括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前体细胞等。
在骨髓象中,可以观察到这些细胞的形态特征。
嗜酸性粒细胞的胞质呈嗜酸性颗粒状,嗜碱性粒细胞的胞质呈嗜碱性颗粒状,中性粒细胞前体细胞的胞质呈淡紫红色。
粒细胞系列细胞的比例也反映了造血功能的正常。
4. 血小板系列:正常骨髓中有大量的血小板前体细胞。
血小板前体细胞主要包括巨大血小板前体细胞和血小板前体细胞。
在骨髓象中,可以观察到这些细胞的形态特征。
巨大血小板前体细胞体积较大,胞质内有许多明亮的α颗粒,核位于一侧。
血小板前体细胞体积较小,胞质内有少量的α颗粒,核位于中央。
血小板系列细胞的比例也反映了造血功能的正常。
除了上述细胞系列外,正常骨髓中还含有其他一些细胞,如淋巴细胞、浆细胞和组织细胞等。
这些细胞在正常骨髓象中也有所体现。
正常骨髓象的特点主要包括脂肪细胞的存在、红细胞系列细胞、粒细胞系列细胞和血小板系列细胞的比例正常。
通过对正常骨髓象的观察和分析,可以了解骨髓造血功能的情况,对于诊断和鉴别血液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正常骨髓象报告单
正常骨髓象报告单骨髓象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检查,通过对骨髓细胞形态、数量和比例的观察,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鉴别诊断多种疾病。
正常骨髓象报告单是指骨髓象检查结果符合正常生理状态的报告单。
下面将详细介绍正常骨髓象报告单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一、骨髓象检查结果。
1. 骨髓细胞形态,骨髓细胞形态正常,包括红细胞系、粒细胞系和巨核细胞系等细胞形态符合正常生理状态。
2. 骨髓细胞数量,骨髓细胞数量正常,各类细胞比例协调,无明显增多或减少。
3. 骨髓细胞比例,红细胞系、粒细胞系和巨核细胞系的比例符合正常生理状态,无明显异常。
4. 其他相关指标,骨髓象检查中还包括骨髓细胞的染色体核型分析、免疫组化检测等,这些指标也应符合正常生理状态。
二、临床意义。
正常骨髓象报告单意味着患者的骨髓细胞形态、数量和比例均符合正常生理状态,这对于排除骨髓疾病、判断骨髓功能是否正常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正常骨髓象报告单也为临床医生提供了重要参考,有助于医生进行准确诊断和鉴别诊断。
三、注意事项。
1. 骨髓象检查应由专业医生进行,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骨髓象检查结果应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3. 骨髓象检查结果的解读应慎重,避免片面解读或误诊。
四、结语。
正常骨髓象报告单是指骨髓象检查结果符合正常生理状态的报告单,对于排除骨髓疾病、判断骨髓功能是否正常具有重要意义。
骨髓象检查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检查手段,应由专业医生进行,并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骨髓报告单正常值
骨髓报告单正常值
骨髓报告单是临床上确定某些疾病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骨髓是人体内最重要的造血器官,它能制造各种血细胞,如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因此,骨髓报告单往往被用来评估各种血液和造血系统的疾病,如贫血、白血病、骨髓衰竭等。
那么,骨髓报告单上的正常值是多少呢?下面是骨髓报告单上几个常见指标的正常范围:
1. 骨髓芯片象类:骨髓芯片象类是从骨髓中取出的组织样本,用于鉴定癌细胞或恶性淋巴瘤细胞。
正常情况下,骨髓芯片象类的比率应低于5%。
2. 骨髓涂片:骨髓涂片是将骨髓细胞制成薄片,进行染色和观察,用于评估血细胞的数量和形态。
正常情况下,成熟的红细胞占骨髓涂片细胞总数的50-70%,白细胞占20-40%,血小板占1-3%。
3. 骨髓细胞计数:骨髓细胞计数是测量骨髓中血细胞的数量。
正常情况下,骨髓细胞计数为10~15亿/L。
4. 骨髓基本细胞分析:骨髓基本细胞分析是对骨髓中各种血细胞的数量、形态、大小等进行评价。
正常情况下,成熟的红细胞和白细胞应具有特定的形态和比例。
需要注意的是,骨髓报告单的正常值与性别、年龄等因素密切相关,不同的人群正常值会稍有差异。
因此,在评估骨髓报告单时,医生应该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最后,骨髓报告单的正常值只是参考范围,不同的人体体质和健康状况也会影响结果。
如果您的骨髓报告单结果偏离正常值,在诊疗方案制定和治疗过程中应该注意调整。
简述正常骨髓象特点
简述正常骨髓象特点
正常骨髓象是指血液系统在正常情况下的一组指标和表现。
正常骨髓象的特点包括:
1.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白细胞是血液中最常见的细胞类型,正常白细胞计数范围为4000-10000/mL,白细胞分类中,中性粒细胞占80%以上,嗜酸性和嗜碱性粒细胞各10%左右。
2. 红细胞计数和分类: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类型,正常红细胞计数范围为4000-6000/mL,红细胞分类中,正红细胞数和正血红蛋白量分别占总红细胞数和总血红蛋白量的70%-80%和50%-60%。
3. 血小板计数和分类:血小板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血小板类型,正常血小板计数范围为100-300×10^9/L,血小板分类中,嗜中性血小板占50%-70%,嗜酸性血小板和嗜碱性血小板各20%-30%。
4. 骨髓细胞形态学:正常骨髓象中,外周血骨髓细胞形态学正常,主要由红系和粒系细胞组成。
5. 骨髓生物活性物质:正常骨髓象中存在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造血生长因子、细胞毒性抗体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这些活性物质可以促进骨髓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除了以上正常骨髓象的特点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考虑,如骨髓异常增生性疾病、骨髓衰竭等疾病,其正常骨髓象会发生改变。
因此,在诊断和评估疾病时,需要全面考虑正常骨髓象的特点,以做出正确的判断。
正常骨髓象特点
正常骨髓象特点正常骨髓象是指正常人的骨髓细胞比例和形态的表现。
骨髓是人体内生产血细胞的组织,正常骨髓象的特点与个体的年龄、性别以及各个骨髓成分的比例有关。
以下将从髓系比例、髓细胞形态和髓细胞核质比例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第一,髓系比例。
骨髓中的细胞主要由粒系、红系和巨核系三个成分组成。
粒系包括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红系包括原始红细胞、早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和多染红细胞;巨核系包括骨髓巨核细胞和红髓巨核细胞。
在正常情况下,粒系细胞占据骨髓细胞总量的40-70%,红系细胞占据30-60%,巨核系细胞占据1-3%。
第二,髓细胞形态。
不同类型的髓细胞在形态上具有一定的特点。
嗜中性粒细胞是粒系成分中最常见的细胞,其细胞体积较大,胞质呈灰蓝色,细胞核一般呈多核形态;红系细胞主要是以各个发育阶段的红细胞为主,其特点是胞质呈红色,细胞核逐渐减少,直至完全消失;巨核系细胞主要是巨核细胞,其细胞体积较大,胞质呈灰蓝色,胞核通常呈多核形态。
第三,髓细胞核质比例。
核质比例是指细胞核与胞质的比例。
在正常骨髓象中,不同类型的髓细胞核质比例不同。
嗜中性粒细胞的核质比例较高,核体较大,胞质相对较少;红系细胞的核质比例逐渐减小,最终胞质中几乎没有可见的细胞核;巨核细胞的核质比例较低,核体分裂形成多个核,进而形成多核的巨核细胞。
需要注意的是,正常骨髓象的特点受到个体的生理状态、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在儿童和青少年期,骨髓中的红系细胞比例较高,而在老年人中,粒系细胞比例较高。
此外,性别对骨髓象也有一定的影响,男性的骨髓红系细胞比例较女性高。
总之,正常骨髓象的特点包括髓系比例、髓细胞形态和髓细胞核质比例三个方面。
了解和研究正常骨髓象的特点对于诊断和评估各种血液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正常骨髓细胞形态
正常骨髓细胞形态骨髓是人体内重要的造血器官,其中的骨髓细胞起着重要的作用。
正常骨髓细胞形态多样,包括红系、白系和巨核系细胞,它们各自在造血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功能。
下面将对这些细胞的形态特征进行详细介绍。
红系细胞是骨髓中最常见的细胞类型,也是最重要的一类细胞。
红系细胞的形态特征主要包括大小、形状和细胞器的特点。
正常红系细胞呈现典型的双凹型,并且大小均匀一致。
在染色后,红系细胞的细胞质呈现出淡红色,细胞核则较小且呈现出淡紫色。
红系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这使得它们能够有效地携带氧气并运输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白系细胞是免疫系统中重要的细胞类型,能够起到抵御病原体和维持机体免疫平衡的作用。
正常白系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
这些细胞在形态上有一些明显的特征区分。
中性粒细胞是最常见的白系细胞,其形态特征主要表现为细胞核分裂成多个叶状核,细胞质富含颗粒。
淋巴细胞则呈现出圆形或椭圆形的细胞核,细胞质相对较少。
单核细胞的细胞核呈现出单个的卵圆形,细胞质较丰富。
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在形态上主要表现为细胞质中颗粒的特点,其中嗜酸性粒细胞的颗粒呈现出红色,嗜碱性粒细胞的颗粒则呈现出蓝色。
巨核系细胞是骨髓中最大的细胞类型,其主要功能是产生血小板。
正常巨核系细胞的形态特征主要包括细胞核的形状和细胞质颗粒的特点。
巨核系细胞的细胞核通常呈现出多核的形态,核与核之间具有明显的分隔。
细胞质中富含大量的颗粒,这些颗粒在染色后呈现出深紫色。
总结起来,正常骨髓细胞形态多样,红系细胞、白系细胞和巨核系细胞各自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
通过观察和分析这些细胞的形态特征,可以对骨髓功能进行初步的判断和诊断。
这对于了解造血功能的正常与否以及诊断与治疗相关的疾病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骨髓原始细胞正常值范围
骨髓原始细胞正常值范围哎呀,说到骨髓原始细胞,这可是个重要的话题,听起来就有点专业,对吧?其实它们在我们身体里可是大有用处,简直就像是“隐形战士”,在你看不见的地方默默工作,保障我们的健康。
说白了,骨髓原始细胞就是我们身体里的造血工厂,它们负责生产各种血细胞,像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没有它们,我们的身体可就没法正常运转了,像个没电的玩具一样,动不了。
正常的骨髓原始细胞值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这个问题就像问“什么是正常的快乐”,有点难以量化。
不过,通常来说,正常的骨髓原始细胞数量在1%到5%之间,具体数值还得看不同的人和情况,简直就是因人而异,真是个麻烦的家伙。
想象一下,血液里的这些小家伙就像一群正在打工的小蚂蚁,忙忙碌碌的,一会儿这边搬搬,一会儿那边跑跑。
太多了或者太少了都不好,就像菜市场上,东西卖得太贵没人买,或者便宜得让人怀疑质量。
如果这个比例失调了,那就麻烦了,可能会导致一些疾病,比如白血病。
听到这词,很多人都开始紧张,脑海中浮现出各种影视剧里的情节。
其实别怕,了解得越多,心里越有底。
医生会通过各种检查,比如骨髓穿刺,来了解你骨髓里的情况。
你可以想象成小小的探险,医生就像个侦探,揭开骨髓的秘密。
过程虽然有点不适,但你也可以想象成“看一场戏”,等着结果的那一刻,总会带点悬念。
对了,原始细胞的数量还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呢。
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等等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年轻人一般比老人多点,哈哈,可能是年轻人正处在“成长的阶段”,各种细胞“拼命”工作。
而老年人呢,可能就慢慢“退休”了,不再那么积极,骨髓里就像个老派的工厂,员工减少了,效率也低了。
生活习惯也很重要。
营养均衡,作息规律,别熬夜,别抽烟,这些都是给骨髓细胞加分的关键。
就像养花一样,要水分充足,阳光适当,才能长得茁壮。
再说,心情也得好,常乐呵呵的,骨髓细胞才会觉得舒心,努力为你工作。
你想,心情一好,整个身体的状态就跟着好,真是一种良性循环。
说到这里,很多朋友可能就开始自我检查了,是不是该去医院做个检查,看看自己骨髓里的小战士们都在忙些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2
髓小粒(+),脂肪滴(+)。
2. 骨髓增生活跃。
20 3. 粒系增生活跃,各阶段粒细胞比值、 形态正常。
幼稚单核细胞
核 成熟单核细胞
原始浆细胞 浆 细 幼稚浆细胞 胞
成熟浆细胞
化 NAP积分46来自学 染POX色
NAE
0.14 3.00 0.004 0.104 0.71 NAP阳性率 细胞内铁 细胞外铁
±0.19
±0.88
8.2
±0.02
±0.16
±0.42
28%
4. 红系增生活跃,各阶段红细胞比值、 形态正常。
5. 淋巴细胞相对增高,形态正常。 6. 巨核细胞25个/片,血小板小簇状
见。
意见:
髓系
造血干细胞
淋系
红系
粒单系 巨核系
T
B
粒单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dh
粒细胞系统
原始粒细胞
原粒细胞
细胞名称
血片 (%)
髓
片
平均值 标准差 (%)
粒 原始粒细胞
0.64 ±0.33 0.8
细
早幼粒细胞
中幼
胞 中
晚幼
系 性
杆状核
统
分叶核
1.57 6.49 7.90 23.72 9.44
±0.60 ±2.04 ±1.97 ±3.50 ±2.92
1.2 7.6 8.4 26.0 7.2
红
原始红细胞
细 早幼红细胞 胞
穿刺部位
髂后上棘 髂前上棘 胸骨 脊椎棘 胫骨粗隆(仅适用于2岁以内的患儿)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
骨髓细胞检查报告
骨髓片号:1234567
姓名:张三 性别:男 年龄:24岁
取材部位:髂后上棘 送检医院:郑州大学一附院
科室:血液内科1 住院号:1234567
采集日期:2013年08月01日 临床诊断:
系 中幼红细胞
统
晚幼红细胞
淋 原始淋巴细胞
巴 细
幼稚淋巴细胞
胞 成熟淋巴细胞
单 原始单核细胞
0.57 0.92 7.41 10.75 0.05 0.47 22.78 0.01
±0.30 ±0.41 ±1.91 ±2.36 ±0.09 ±0.84 ±7.04 ±0.04
0.4 分 析:
0.8 髓像
7.2
正常骨髓细胞
适应证
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减少或增多 细菌培养 淋巴瘤 实体肿瘤骨髓转移
禁忌证与注意事项
血友病,或者继发性凝血功能障碍,没有 纠正之前。
血小板减少并不是骨髓穿刺的绝对禁忌证, 虽然也有引起穿刺后出血的可能性,但在 临床上即使Plt<20×109/L,骨穿后出血 也是极少的。
早幼粒细胞
中幼粒细胞
晚幼粒细胞
红细胞系统
原始红细胞
早幼红细胞
中幼红细胞
晚幼红细胞
浆由深蓝或浅 蓝变为浅红由 少渐多 胞体由大变小,始终呈圆形
核保持圆形,渐缩小,固缩,后脱核,成熟 红细胞无 核;染色质结构由细致疏松逐渐变 为紧密粗糙. 核仁由清晰到消失
正在脱核的晚幼红细胞
脱出的核
巨核细胞系统
AA
B
C
D
A 颗粒巨核 B 产板巨核 C 裸核巨 D 血小板
浆细胞
浆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