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大学与欧洲中世纪大学之比较
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考点集训:3.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含解析
考点集训【P262】一、选择题1.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年后刘彻强行罢黜了“黄老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B)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调整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解析】汉初经济凋敝,百废待兴,通过与民休息的政策可以恢复发展经济,汉武帝时期经济繁荣、国家强大,黄老无为的思想不适应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通过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来维护政治上的统一,符合题意的是B项,A、C、D项不符合题意。
2.自汉文帝、景帝时起,汉代诏令一改汉高祖时期“既无典故,也不讲究对仗之美,直白道来,几近口述”的风格,开始注重文辞的修饰和句式的工整,且在措辞中称引儒家经传成为常态。
这主要反映了(D)A.黄老之学在汉代消失B.儒家独尊地位的确立C.儒家思想已经取得统治地位D.儒家思想的影响力日渐突出【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诏令风格的变化,根据题意,汉代诏令措辞中不断引入儒家经典,说明汉诏令风格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体现了儒家影响力的不断加强,故选D项。
汉初奉行黄老之学,与民休养生息,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黄老之学不再适应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但并不意味着在汉代消失,排除A项。
儒家独尊地位的确立是在汉武帝时期,排除B、C两项。
3.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与先秦儒学有很大的不同。
其“发展”主要体现为(A)A.由“民本”发展为“君本”B.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C.由承认现存统治秩序发展为批判暴政D.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解析】汉代儒学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展是指董仲舒创立的新儒学。
董仲舒在继承先秦儒学“民本”思想的基础上,极力美化现存的“统一的封建集权国家”的统治秩序,提出“大一统”理论,使儒学适应了封建集权专制统治的需要,成为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A项正确;董仲舒提出的“三纲五常”维系封建统治,压抑扼杀人性,B项排除;C项说法颠倒了,应为“由批判暴政发展为承认现存统治秩序”,排除;D项是两者的相似点,排除。
西欧中世纪大学的发展对我国大学建设的启示
西欧中世纪大学的发展对我国大学建设的启示作者:闫雪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19期摘要:5-14世纪,西欧处于中世纪阶段,基督教的繁荣对教育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中世纪大学发展的影响尤为显著,中世纪大学成为了现代西方大学的直接渊源,中世纪大学的文化内核和精神气质一直传承至今,让许多西方大学历史悠久,成就令世界瞩目。
本文主要分析了西欧中世纪大学的优点,寻找一些对我国大学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西欧中世纪大学大学建设发展启示一.西欧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一).政治的稳定为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西欧封建制度在11-12世纪进入发展的顶峰时期。
王权的统治让社会趋于稳定,新兴的城市市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对新的精神依附,文化信仰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新的教育机构和教育形式提出了要求;对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教育形式革新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其中当属中世纪的大学的形成与发展最为引人注目。
(二).中世纪大学的发展过程西欧中世纪的大学起初只是一种小型的自主学习的场所,一般是由一名或几名有声望的学者与其追随者形成的小团体,进行教学和知识交易。
中世纪西欧农业发展稳步上升,手工业和工商业迅速发展,与之紧密相关的法律事务,文化交流,医疗保障等也随之发展起来。
意大利是欧洲中世纪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最早的中世纪大学也首先在意大利孕育而成。
意大利南部的萨莱诺大学,原本是当地的一所医学校,它对欧洲医学教学研究的发展的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不受教会欢迎的波隆那大学最终也被政府承认。
巴黎是中世纪基督教世界的知识之都。
巴黎大学成为欧洲神学理论研究的中心。
这一时期,西欧各国的大城市大兴办学之风,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德国的海德堡大学、科隆大学都是在这一时期建立的。
二.西欧大学的类别与课程体制(一).“学生”大学与“先生”大学“学生”大学,顾名思义,是由学生主管校务的大学,学生负责选聘教授,制定学费,设定学期时限和授课时数等一系列事务。
南欧的大学,如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大学多属此类。
欧洲中世纪大学与我国书院不同命运之原因
办书 院达 4 所 ,而完 全 由私人创办 的书 院仅有 1 所 , 1 5
著名 的书院大 多为官办 , 私人 书院无论 是数 量还是质 量
都无法 同官办 书院相 比。 大多数 书院不仅校长 由官方 任 命 或地方官兼任 , 书院的教职员也 由地方 官担任 。西 连 欧 中世 纪大学则 完全不 同 , 它们 一般 都是 学生 、 师 的 教
欧 洲 中世纪 常被史 学 家称 为 “ 暗时代 ”, 黑 然而 正
是在这 一时期 产 生 了西 方文 明史 上 的娇艳 之 花—— 大 学。 与此 同时的宋代 , 中国兴起 了书院。 欧洲 中世纪 大学
不可能形成 有悖 于封建传统 的新思想 。 欧洲 中世纪 大学是 城市经济发展 的产物 。 城市是社 会经济发 展的核心 ,公元 1 世 纪 以后 西欧城市兴 起与 0 发展 , 封建经济结构产 生瓦解作用 。在商品经 济发展 对 中力量 不 断强大 的市 民阶级 不仅 在经 济 上而 且在政 治
上要求平 等与 自由 , 不甘 忍受封建领 主与教会势力 的政
与我国书院都是 当时特定社会背景 下 的产物 , 是东西 方
高等 教育史 上两颗璀璨 的明珠 。 作为 同一时期 的两 种 但
高等 教育形式 , 却有着不 同的发展轨 迹和历史命 运 。欧
洲 中世纪 大学 产生 于封建 政权 与宗 教神 权斗 争 的夹缝 之 中 ,自诞 生之 日起就一直 与这两者进行
最终摆脱 了它们 的控制 , 随着资本 主义 因素 的发 展而 并 不断 壮大 , 为近代 西方 高等教 育制度 的先 导 , 成 顺利 地 实现 了由传统 向现代 的转变 ,一些 大学如 牛津大学 、 剑
桥大学历近千年而不衰 , 至今一直是 世界一流大学。但 中 国书院的发展轨迹却大相径庭 ,从一 开始就 随着政 治变 迁 和官学兴衰而起伏 , 逐渐被官学 化 , 为科举 制度 的附 成
中西方的大学教育历史发展对比
中西方的大学教育发展对比——从历史角度来辩证看待中西方大学教育差距摘要:本文对比了中西方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着重从高等教育历史文化起源、高等教育制度发展起源、现代教育发展三个方面分析了中西方大学教育发展的差异。
在充分陈述历史过程之后,本文从传统文化、社会环境、学生本身三个角度辩证看待了中西方高等教育的差距,总结了中国高等教育现在所处的阶段。
关键词:中国高等教育欧美高等教育教育发展史一引言在本学期过程中,老师讲了很多关于目前中国的学术和科技发展的一些现状和分析。
针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让我很受启发。
但我作为一个刚刚进入研究生的同学,从学术的角度看很多问题可能都是不成熟。
于是,我决定从中国大学教育入手,反思教育对于大学生和学术的影响。
作为一名清华学子,成为一名优秀的学者是很多清华人的梦想。
但在中国,近二十年来大学一直面临这样的一个一个困境——无法产生大师。
面对这个问题,大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原因,其中有一种说法就是:中国的学术人才在思维上缺少一种人文情怀,在大学里缺少这一部分的教育,这使得这些人才最后仅仅能成长为专家,而进入不了大师的层次。
针对这个观点,本文从中西方大学发展的历史来看这个问题,以一种辩证思维对比分析中国和西方大学教育的特点。
二西方大学起源及发展过程从传统上来看,西方是科学的发源地,也是近代科学的中心。
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因此回顾西方的大学教育发展对于科学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虽然西方的科学传统和发展现状是优于东方各国。
但是,西方的道路也不是一帆风顺,他们对于大学、科学、以及大学的人文思考也经历了波澜起伏的几个阶段。
西方科学起源最早的代表是古希腊。
在古希腊,科学发展的代表是数学,海洋小国时代的古希腊将数学的地位放在了对未知领域的渴望上,使得科学的发展脱离了功利性。
由于古希腊的特有文化特点,使得古希腊自由民主的人文气息也深深的影响了那一个时代的科学家。
希腊文化对于西方近代科学的贡献,处于一种奠基意义地位的存在。
中世纪欧洲与同时期中国城市之比较
中世纪欧洲与同时期中国城市之比较李少杰【摘要】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中世纪欧洲与同时期的中国城市状况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前者有着很大的独特性,其城市经历了坎坷起伏的发展过程.与此同时,中国城市的发展则更加稳定,规模也更大,保持着稳定向上的发展态势.为了找到产生这种差异性的因为,本文从两者的政治、交通与商业方面入手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正是在这些方面状况的截然不同,最终导致了两地城市走向了不同的发展道路.【期刊名称】《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0(011)004【总页数】4页(P485-488)【关键词】中世纪;欧洲;中国;城市状况【作者】李少杰【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武汉43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13;K928.5多年以来,欧洲的中世纪一直被众多的学者看为“黑暗时代”而被否定,认为它一无是处。
但随着时代的进步,至少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发展是西方资本主义的摇篮这一思想已经被大众广泛接受。
这样,对中世纪欧州城市的再认识也就成了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与此同时,中国学者对于同时期本国古代城市的研究也蓬勃展开。
但对城市的研究毕竟是一个刚刚才发展起来的论题,它还有许多未涉及的领域 [1]。
在探索中,大家把思考的角度多集中在单独研究欧洲中世纪的城市与同时期中国古代的城市,对把两者结合起来进行比较研究却是微乎其微。
本文正是在这个被人们有所忽视的比较研究领域里所作的有益尝试。
本文选取的比较研究对象是中世纪欧洲城市与同时期的中国城市。
在进行比较之前,有必要了解两者的历史背景。
中世纪没有绝对的时间界限,本文把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至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中间的这段历史称之为中世纪。
在这近1 000年的历史中,由于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来统治,致使封建割据所带来的频繁战争严重地影响了欧州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传统研究者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西罗马帝国面临着接踵而至的战争使它最终走向灭亡。
中国近代的大学
中国近代的大学1、何谓大学大学是国家的高等教育学府,是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授权颁发学位的综合性高等教育机关。
它选拔具有高中以上学历者进行教育和培训,并以考试、考核的方式检验其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现在的大学,一般包括一个能授予硕士和博士学位的研究生院和数个专业学院,以及能授予学士学位的一个本科生院。
综合性大学还应包括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关系与对外交流学院、成人教育学院、远程网络学院等。
今天通常意义上的大学,是西方文明的产物。
在英文中,大学(综合性高等学府)一词为“University”,是由“universe”(宇宙)这个词的前身派生而来的,它首次被记录下来是在大约1300年前。
在中世纪的西方,拉丁文在政府、宗教和教育等领域得到使用,universitas这个词被用来指由教师和学生所构成的新联合体,这即是今天的大学的最初形式。
在更早的时代,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于公元前387年在雅典附近的Academos建立“Academy”,教授哲学、数学、体育等,这被一些人认为是欧洲大学的先驱。
欧洲中世纪的大学,是从教会所办的师徒结合的行会性质学校发展起来的。
在11世纪,“大学”一词和“行会”一词同样被用来形容行业公会。
但是到了13世纪,“大学”一词就被用来专指一种学生团体了。
中世纪的大学主要有3种形式:教会大学,学生和教师在一个校长领导下形成一种密切配合的团体,像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
公立大学,由学生选举出来的校长总揽校务,如博洛尼亚大学、帕多瓦大学等。
国立大学,由帝王征得教皇认可而建立的,如西西里的腓特烈二世成立的那不勒斯大学、卡斯蒂拉的斐迪南三世成立的萨拉曼卡大学。
后来大学发展到中国,也是走了类似样一条路:从教会大学(还有部分非教会经营的私立大学)到公立大学到国立大学。
那么,哪所大学是全世界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历来便有争议。
1088年在意大利波罗尼亚(Bologna)建立的博洛尼亚大学,被大多数人认为是欧洲历史上的第一所大学。
中世纪欧洲大学与中国当代大学之思3
中世纪欧洲大学与中国当代大学之思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兴起中世纪时代,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官、私学并行并以官学为主,中国的教育几乎没有宗教色彩,而此时的欧洲教育正带上浓厚的宗教气息。
这个时期的欧洲,教会把持了教育,普通大众多为文盲,识文断字的主要是教士和僧侣,享受教育的主要是神职人员。
此刻教会的办学地点主要在修道院,从11世纪末到12世纪初,随着城市的繁荣,教会还设立了针对世俗生活的教堂学校,城市文化随之兴起和繁荣,城市里的学生和学者增多,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他们联合起来形成了行会,即所谓的“大学”。
此次,大学作为一个团体就这样出现了。
从会员选举会长以及会长组织学员进行教学活动这个意义上说,现代大学产生了。
欧洲第一所大学是意大利的伯伦纳大学,建于1088年,最初该校只作为一所研习罗马法律的学校。
紧随之后,12世纪初建立的巴黎大学,它是综合大学的典范,按照专业不同而分几个不同的学院,传授世俗知识和古代社会知识。
继此之后创办的大学有:牛津大学,布拉格大学,海登保大学,图卢兹大学,里斯本大学等,在教学程序上,多数大学包括授课和辩论两个环节,授课指教师讲授知识,辩论指先由教师提出一个论点,然后由老师和学生进行反复的问和答,不限于学术问题。
辩论使得中世纪的欧洲人心知敏锐,也因此大学才有了探讨、论证、辩论和推理的逻辑风气,这是现代大学普遍具有的好风尚!上文说过,大学一开始就是教师或学生行会团体,与其他行业公会一样,它是一个独立自主的机构,其行政管理和教学活动不受教会和城市主管的干预,实行自主管理。
同时,大学的自治性还表现在它有一些特权,比如可以免捐纳税,免服兵役,不受普通司法机关管辖,有时候它甚至以事实为基础,进行话题评论或者知识讲授,中世纪的大学使得思想自由和学术独立的理想成为一种现实。
中世纪欧洲大学的特点⏹中世纪欧洲教育被教会垄断,但是后来随着大学的兴起,这种垄断被打破。
即使这样,大多数学校里一般都分为文学、法学、医学、神学四个学院,由此,中世纪欧洲大学依然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中外教育史典型题详解~4337B
第一章先秦时期的教育P121:1、“长善救失”2、”性相近也、习栩远也”3、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咬4、辟雍P135:5、不愤不启6、率性发展7、“化性起伪”8、有教无类9、痒序10、化性起伪说P14:11、“六艺”12、稷下学宫13、教学相长14、浩然之气15、《大学》P15:16、学记17、儒家P16:18、儒家八派19、孔孟20、劝学21、思孟学派二、简答题P17:1、简述荀子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
2、“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出自哪一本著作?如何理解含义?P18:3、《学记》是怎样论述启发性教学原则的?4、判断:《学记》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P19:5、判断:《大学》《中庸》《学记》《乐经》均为我国战国后期重要的教育论著。
6、解释“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之意。
P20:7、请给《学记》中的一段话加上合适的标点,并以成白话文。
8、儒家经典《五经》,《大学》的“三纲领”和“八条目”,唐代隶属于国子监的中央六学分别指什么?P21:9、《大学》在教育史上有什么意义?10、简述孟子的道德教育思想。
P22:11、儒家和道家教育观比较。
P23:12、荀子的人性论及其教育观简析。
13、“四书”指哪四种书。
P24:14、孔子教学的六种教材是什么?15、战国时期有哪4大私学派别、16、简述《学记》“长善救失”的教学原则。
P25:17、简述《孟子》的教育思想。
P26:18、《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何含义?三、论述题P27:1、试析《学记》的教育思想。
P28:2、请评述儒家教育思想发展的几个阶段。
P29:3、试从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两个方面,分析孔子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
P31:4、先秦私学的兴起及其历史背景、特征。
P32:5、荀况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价值何在?P34:6、述评孔子的教育思想。
P36:7、论孔子的教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P37:8、比较孟、荀教育思想的异同。
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历史 含答案
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10月月考高三年级试题历史命题人:浑南高中贾凤慧校题人:沈阳市第三十中学闫悦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总分:100分注意事项:本试卷由第I卷和第I1卷两部分组成。
第I卷为选择题部分,请用2B铅笔将所选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II卷为非选择题部分,请用0.5mm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上,不按规定颜色笔和不按规定位置答题,不得分。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
)1.文翁自景帝末为蜀郡(今四川)太守。
文翁治蜀首重教育,选派小吏至长安,受业博士,或学律令,结业回归,择优“为右职,次举官至郡守刺史者”;在成都关“石室”,办地方“官学”,自此便有了成都城南的“石室精舍”,即中国第一所地方官办学校,随即蜀地好学之风兴起。
汉武帝将文翁办学经验向全国推广,“令天下国皆立学校官”,汉武帝此举(A.逐渐消解了地方郡国并行制度B.有利于社会教化功能发挥C.打造了政令统一的中央集权制D.探索出高效人才选拔机制2.唐代诏令用纸书写,颁下州县的诏令需长时间传递,白麻纸招虫,不能耐久,故用黄麻;重大诏命或当朝宜命,无须久存,故用白麻。
黄轻白重,遂为故事。
大约到德宗时,中书只有黄麻可用,白麻已皆在愉林院。
这折射出(A.行政效率提高B.中央集权加强C科举影响扩大D决策事权转移3.下两图是来自甘肃河西走廊上的魏晋墓室壁画,它们反映出魏晋时期的时代特征是()A.社会安定B.经济发展C.民族交融D.南北对峙4.唐中后期,官府在今福建地区大量设置税场,五代十国至宋初又将很多税场升为县,其分布状况见如图。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由场升县绝大部分发生在宋代B.国家对该地区的控制渐趋深入C.该地区西部经济比东部更繁荣D.增置新县因本地新生人口增加5.元代,著名回回诗人薛昂夫在定居江南后,执弟子礼于江南硕学者儒,“事笔砚,读书属文,学为儒生,发而为诗、乐府”,以诗人知名。
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兴起及对我国大学的影响
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兴起及对我国大学的影响黄亮摘要:文章简要介绍了中世纪欧洲大学出现的原因、大学组织形式、运作方式以及课程设置等内容。
通过解析中世纪大学的起源,发掘其西方教育内在的精髓,从中得出其西方大学精神对我国大学发展的影响。
[ 关键词]中世纪大学;我国大学;影响一般认为,现代意义的大学渊源是12、13世纪在西欧出现的中世纪大学。
中世纪欧洲大学是中世纪留给后世最可称赞的文化遗。
中世纪大学的很多制度后来成为西方大学的基本形式。
当今天我们的大学面临种种困境时,研究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兴起将有助于我们扩大视野,开阔思维,从丰富的大学历史发展中吸取经验教训,并得出有益于我们解决当前问题的启示。
一、中世纪大学的起源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的原因有许多,概括起来主要有:首先,11世纪西欧封建制度已经确立,农业生产缓步上升。
随着剩余产品的增多,手工业得到发展并逐渐从农业生产中分离出来,商业活动也逐步展开。
专职的工商业者聚居一处,从事生产和贸易,逐渐形成了中世纪的城市。
城市的普遍兴起和发展,国际间贸易和交往的日益频繁,使得城市生活再一次变得充满活力。
随着城市和贸易的复兴,行会和联合组织发展成为主要的社会组织形式。
此外,加上十字军东征使拜占廷文化迅速传遍整个欧洲,客观上也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这些社会条件的变化,造成了中世纪后期的社会需要大量受过训练的管理者、律师、文书、医生和牧师,这样,法学和医学方面的研究便格外受到人们的重视。
西欧最早的一些大学,便分别是在法学和医学研究与教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其次,中世纪的大学与宗教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么是依附于教会,要么本身就是神父或是神职人员创办的。
巴黎大学是于1150年成立的,由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学校演变而来。
至于英国牛津大学的诞生,似乎有点偶然性的色彩。
1167年,英国国王与法国不和,英国国王下令召回了在法国的英国学者和学生,禁止他们到法国讲学和工作。
这批回国的学者在牛津从事教学与研究,使它成为继博洛尼亚和巴黎之后第三个学术研究中心。
中世纪大学和现代大学
【外国教育】中世纪大学和现代大学贺国庆(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河北保定071002)摘要:现代大学是中世纪大学的直系后代,中世纪大学面临的许多问题同样是今日大学所回避不了的。
研究中世纪大学的起源、教学及特征,比较中世纪大学和现代大学的异同,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世纪大学;现代大学;起源;教学;特征中图分类号:G 6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13X (2004)02!0022!07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至文艺复兴前,是为中世纪,由于这一时期反动的农奴制、教会的蒙昧主义、禁欲主义、科学文化发展的滞后以及封建专制主义,人们习惯将中世纪称为“黑暗时代”。
但中世纪的封建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经阶段,没有它,就不可能孕育出近代的资本主义,从这个意义上说,中世纪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中世纪的教育亦然,尤其是中世纪大学,与大教堂(cat hedrals )、议会(p arlia m ents )一道,被看做中世纪三个最有价值的遗产,并对近现代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中世纪大学的起源在欧洲中世纪大学创办前,高等教育存在了数千年。
古代埃及、印度、中国等都是高等教育的发源地;古希腊、罗马、拜占廷及阿拉伯国家都建立了较完善和发达的高等教育体制。
虽然许多教育史家把上述地方的高等学府也称之为大学,但严格地说,它们不是真正意义的大学。
“大学”是拉丁文“uni versitas ”一词的译名,专指12世纪末在西欧出现的一种高等教育机构,这种机构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征,如组成了系(f aculties )和学院(co lle g e ),开设了规定的课程,实施了正式的考试,雇佣了稳定的教学人员,颁发被认可的毕业文凭或学位等等,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大学起源于12世纪。
在大学出现之前,西方的高等教育仅残存于教会机构(如修道院和大教堂)之中。
当时最早在智力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的教士是乡区的修道士,他们开办了重要的学校和图书馆,如公元529年由天主教本笃会建于意大利卡西诺山(C assi no )的隐修院。
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开放性及对我国的启示
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开放性及对我国的启示
刘河燕
【期刊名称】《社会科学家》
【年(卷),期】2010(000)006
【摘要】纵现大学发展的历史,大学是在社会需求和对知识进行探索,这两种力的作用下不断走向开放的.中世纪大学的开放主要表现在:向国际开放;学术的开放;管理的开放.这对我们今天也有启示:加快我国大学向国际开放的步伐;加大我国大学学术开放的力度;切实迈出我国大学管理开放的步子.
【总页数】4页(P134-137)
【作者】刘河燕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0
【相关文献】
1.论欧洲中世纪大学的管理——以波伦亚大学与巴黎大学为例 [J], 陈洁
2.中国书院和欧洲中世纪大学教育发展轨迹研究——以封龙书院和巴黎大学为例[J], 包桂影;张媛媛;李小俊
3.中国近代大学与欧洲中世纪大学之比较 [J], 李学丽;蒋馨岚
4.中国书院和欧洲中世纪大学教育发展轨迹研究——以封龙书院和巴黎大学为例[J], 包桂影;张媛媛;李小俊;
5.大学之变·大学之源·大学之魂——《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学术使命 [J], 王保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历史视野中的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大连海洋大学
第一章测试1.任何一种伟大的事业,任何一种文化复兴,必定有其担纲者,而在现代社会,这种文化复兴的担纲者非()莫属。
A:大学B:领导者C:专家D:教授答案:A2.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经历了教父哲学和经院哲学时期,前者以()为代表强调信仰的作用。
A:奥古斯丁B:阿奎那C:亚里士多德D:柏拉图答案:A3.从11世纪,封建贵族与庄园主们开始了骑士教育。
伴随城市运动和经贸的发展以及大批优秀学者和青年的出现,这时候大学出现了。
A:对B:错答案:A4.中世纪后期,意大利经济发达,出现了一批文化生活丰富的城市。
A:对B:错答案:A5.萨莱诺大学位于意大利南方名城那不勒斯附近的萨莱诺,以医学闻名。
A:对B:错答案:A6.在西方人的理念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并不是最重要的,它背后有一个抽象的、能够用数学、逻辑和语言精确表达的()。
A:逻辑B:逻结斯C:思维D:逻各思答案:D7.千百年来,中国的读书人孜孜以求,践行先贤之德,寻求内圣外王,修齐治平之道。
A:对B:错答案:A8.自大学产生以后,世界历史的变迁大多与大学紧密相关,往往一个时代的崛起,是以大学的崛起为先导的:意大利的崛起有()。
A:巴黎大学B:剑桥大学C:博洛尼亚大学D:柏林大学答案:C9.1620年五月花号靠岸,16年后建立哈佛,140年后建立了美国。
以色列还根本不能建国的时候,一位伟大的思想者就建立了()。
A:博洛尼亚大学B:希伯来大学C:剑桥大学D:柏林大学答案:B10.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应只有区域和经济的意义,更是一个世界文明史的事件,是一个古老民族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回应。
A:对B:错答案:A第二章测试1.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和摇篮。
A:错B:对答案:B2.“阿卡德米”一词的词义为“学术与研究院”。
A:错B:对答案:B3.相传刻在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的三句箴言为()。
A:我是B:毋过C:认识你自己D:你是答案:BCD4.古代希腊的教育思想史人文主义的,它形成了一种私人办学的传统,即尊重学术,主张学术自由,不同的学派可以进行争鸣。
我国书院和欧洲中世纪大学的比较研究
二 、 书 院和 中世 纪 大 学 对 我 国高 校 改 革 的 借 鉴 意 义 通 过 对 比 ,笔 者 发 现 书 院和 中世 纪 大 学 在 人 才 培 养 、发 展 学 术 等 方 面 对 目前 我 国进 行 的高 校 改 革 具 有 很 大 的借 鉴 意义 。 ( 一 )在 才人 培 养 方 面 的启 示
2 0 1 3 年 ・ 8 月 ・
学 术・ 理 论 现代衾 誊
我 国 书 院和 欧洲 中世 纪大 学 的 比较研 究
李 艳 ( 广 西 师 范 大 学 教 育科 学 学 院 广西 桂林 5 4 1 0 0 4)
摘 要 :我 国书院和欧洲 中世 纪大 学在 中西方 高等教育 史上均具有重要 的研 究价值 ,本 文通过 对 书院和 中世 纪大 学在 办学精神 上的 比较研 究 ,借鉴两者在人才培养 、学术 自由等方 面的经验 ,这在深化 高教改革的今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 键 词 : 书院 中世 纪 大学 比较 我 国书 院是一种与官学不 同的教育组织 形态 ,在传承 民族文化 及 推动社会学术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欧洲 中世 纪大学 的产 生打破 了教 会垄 断教育的局面 ,推动了教育世俗化 的历史 进程 。本文通 过对两 者 在办学 精神 上的比较研究 ,以期 望能为现代高 等教育改革 提供有益 的 启示 与借鉴。 我 国 书 院 和 欧 洲 中 世 纪 大 学 在 办 学 精 神 上 的 比 较 我国书院和欧洲中世纪大学虽然政 治、经济 、文化背 景不 同,但 两者在 办学精 神上都表现出开放性 、独立性和学术性 。 1 .在办学精神上 的开放性 比较 中世纪 大学具有 十分 突 出的开放性 或国际性 特点 。 “中世 纪大学 的师生来源并不局 限于某一狭隘地域 ,而是遍 布欧洲各 国。学生既有 出身 名 门 的 贵 族少 爷 ,又 有 生 活 艰 难 的 寒 门子 弟 。 ” 由 于 当 时 拉 丁 文 是通用语言 ,来 自不 同国家的学生 都听得懂教 授们的讲课 ,并 不影 响 学生 的学 习及学术 的交流 。来 自欧洲各 地 的教师 和学生带来 不同地域 的文化 ,也推 动了不 同民族文化 的融合和人类文 明的进步 。 我 国书 院受儒家思想 的影响较深 ,崇 尚孔子 “ 有教无类 ” 的优 良 传统 ,其 目的是 “ 聚英才 以教之 ,以乐吾志 ” ,因此实行 开放 式办学 , “ 举凡一切愿学之 士 ,无所谓 等级贵 贱、地域差 别 、年 龄长少 ,均可 入学 院择师而学 。 ”另外书院大师也虚怀若谷 ,来 者不拒 ,倡 学一方 , 努力开创 自己的学派 特色 。无 论是 二程 、朱 熹 ,还 是张 械、陆 九渊 , 其属下弟子都非居于一隅 ,而是 四方深 思好学之 俊杰。当书 院请知 名 学者前来讲学时 ,对其他书 院前来 听讲 的师生来 者不 拒 ,予 以周 到安 排和照顾 。南宋时 期朱熹 的学 生黄干 在 白鹿洞 书 院讲 “ 乾 坤二 卦 ” , 山南北 的人士都来听讲 ;明代正德 十三年 ( 1 5 1 8 ) 王守修建濂溪 书院 讲学 ,四方学者前来 听讲者达 3 0 0余人 ,这都充 分体现 了我 国书 院办 学的开放性 。 2 .在 办 学 精 神 上 的 独 立 性 比较 、 中世纪大学与基督教会 以及世俗王权 有着不 断地 冲突和摩擦 ,大 学通过不懈斗争来争取特权 ,保证 了大学办学 的独立性。首先 ,中世 纪大学争取到罢教和迁校 自由权 。大学通 过与市政 当局 、封建主 以及 教会势力的长期斗争 ,其独立 自觉性 日益 提高 ,迫使权 力机构承认 其 正当的罢教权。其次 ,中世纪 大学拥 有设立 特别 法庭 和 内部 自治权 。 另外中世纪大学还 拥有 教授 审定 教师 资格 权及颁 发教 学许 可 证 的权 利。在巴黎大学 ,起初教师资格审定和任命权 操纵在 主教及其所 委托 的教长手里 ,但巴黎大学教授坚持认为教 长有任命权 而无审查权 ,审 查 权 应 归 属 于 大 学 自身 。 我国书院大多设在远离城市权利 中心 的僻 静之处 ,也是 为 了能 够 保 持 自我办学独立。一般而言 ,书院主持 者多称 山长 ,由山长聘请 其 他 管理人 员 ,并亲 自主讲教学。山长亦可聘请名 师宿儒来 院开展各种 学 术 研 究 活 动 ,书 院 实 施 的 是 山 长 领 导 下 的 书 院 自治 ,官 方 对 此 很 少 干涉 ,从 而书院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 由于我 国书院 的发展历程与 社 会 政治制度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政治的变迁 和官学 的兴衰在一定 程 度 上影 响着书院的发 展 ,因此我国书院的独立性 并不特别突出。 3 .在办学精神上 的学术性 比较 中世 纪大学 的 出现反 映 了时代发 展 的客 观需 求 ,它重 视职 业训 练 ,引进医学 、法学等世俗性职业。中世纪大学 在扩大学科 范围 的同 时,深 入研究 学科内容 ,扩大学科 研究领域 。例 如中世纪 大学中 的医 学学科 扩大了人 们 的视野 ,纾 解 了神 对人 的控 制 ,直接 推 动 了解 剖 学 、生理 学 、病 理 学 等 学术 研 究 ,为 西 方 近代 科 学 的 发 展 奠定 了
大学的发展历程-欧美
近代大学的起源
我国教育史界多将1810年德国开办的柏林大学看作 近代大学的滥觞,因为柏林大学首先确立了大学科 学研究的职能。这种看法是不够全面和准确的。柏 林大学是近代大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而不是源 头。在柏林大学之前,欧洲早已有日内瓦学院、莱 顿大学、爱丁堡大学、哈勒大学和舒廷根大学等名 校,它们才是近代大学的先驱。从时间上看,日内 瓦学院创办于1558年,正值宗教改革时期,因而我 们可以判定,近代大学发源于宗教改革时期。
美国大学发展历程
纵观美国大学学术管理发展历程,可以把它 粗略地划分为三个不同时期:第一个时期, 从1636年哈佛建院 到1819年达特茅斯学院案 裁决;第二个时期,从1819年到1915年美国 大学教授协会建立;第三个时期,从1915 年 至今。在不同的时期,美国的社会经济、政 治、文化背景有着深刻的差异,大学学术发 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大学学术管理也打上 了鲜明的时代烙印
今天的柏林大学
柏林大学与中国
王淦昌 “爆炸成功!!”
“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 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近代美国大学
美国大学起源于殖民地时期创建的一种学院。 它“更像我们今天叫做中学的机构,而不是 今天的学院和大学” 。这些学院在其以后的 历史发展过程中,没有朝着中等学校的方面 发展,而是适应社会经济、文 化、科技发展 的需要,经过三个多世纪的发展后,最终成 为与西欧国家传统大学相媲美的具有美国特 色的大学 。在大学学术管理上,美国大学也 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管理体制。
现在的莱顿大学
德国大学的重获新生
莱顿大学在鼎盛时期,吸引了数以千计的德国学生, 因而莱顿体制对德国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德国中 世纪的大学,也曾有过辉煌的历史。16世纪时德国 已有42所大学,是当时欧洲大学数量最多、最密集 的国家。然而到17世纪末,德国大学的声誉一落千 丈,久负盛名的海德堡大学在1701—1705年间仅招 收了80名学生。著名科学家莱布尼茨甚至以大学为 耻辱,认为置身于这样的机构有损自己的尊严。然 而18世纪哈勒大学和哥廷根大学的成功,使德国传 统大学获得新生。
中世纪大学和现代大学之比较
中世纪大学和现代大学之比较陈绘绘(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116082)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6)02-0120-02作者简介:陈绘绘(1991—),女,山东临沂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世界中世纪史。
摘要现代大学由中世纪大学发展而来,是中古时代留给后世的宝贵遗产。
虽然都冠以“大学”之名,中世纪大学和现代大学有很大不同,现代大学在很多方面已发生了变异,其性质、结构和功能已远远不同于中古时代的大学。
本文通过对中世纪大学和现代大学进行比较,以此来发现中世纪大学的优良传统。
这对于理性学习中世纪大学,发展与完善现代大学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世纪大学现代大学教育A Comparison between Medieval Universities and Con 原temporary Universities //Chen HuihuiAbstract Contemporary universities originated from medieval u-niversities,and they are precious heritage endowed by the me-dieval times.They are both labeled as "universities",but they have great differences,and contemporary universities have changed in many aspects such as property,structure and function which are far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medieval universities.Through a comparison between medieval universities and con-temporary universities,this paper aims to find the excellent tradi-tions of the former.Thi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rational study of medieval universities,and th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contemporary universities.Key words medieval universities;contemporary universities;ed-ucation1中世纪大学和现代大学1.1中世纪大学的起源“大学”一词由拉丁文“universitas ”翻译而来,指的是12世纪末在西欧出现的一种高等教育机构。
从大学的历史看大学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小结
纵观近代历史,注重科技发展和人才培 养的国家,才会获得蓬勃的发展进步。 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取得了经济的迅速 发展,都是在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推进 科学技术的进步上下了功夫的,也就是 说,十分注意加快发展高等教育,大量 培养高级人才,这在世界上已成为历史 发展的趋势。科技发展不仅是人类自身 的进步,更能为国家和人民带来更多的 利益。
• 克劳修斯(柏林大学): 德国物理学家和数学家, 热力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首次明确指出热力学第 二定律的基本概念。他还 于1855年引进了熵的概念
能量守恒定律是十九世纪许多科学家 的共同成果,有一半的功劳可记在十 九世纪德国大学学者的帐上。
②细胞学说
③进化论
• 物种是可变的,生物是进化的 • 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
形成了大学教育制度
欧洲中世纪的大学重视学术独立 自主,给学术长期稳定自主的发展 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制度保障。中世 纪大学逐渐建立起了近代大学科目 的基本框架。在当时的大学中已经 开始授予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初步形成了一套大学教育制度。
3、取得成就
•数学思维方法的应用成就。 •“实验科学”的概念
斯坦福大学
斯坦福大学(Stanfo rd University)始 建于1885年。是一所 四年制私立大学,被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 道》评为全美第5名 明星级大学。
朱棣文:美籍华人,1997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现任美国能源部部长。 谢尔盖·布林:Google创 办人之一,俄裔美国人 克瑞格·贝瑞特:英特尔 CEO。
五、结论
•
悉尼大学校长Michael Spence 说:“大学必须成为这样的一个圣 地,不仅在这里可以获得信息,同 时你也可以在这里学到最为核心的 思考技能。”思考技能是科学发展 的源泉,由此可见,大学犹如海上 灯塔,为科学这艘巨轮,指明航行 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大学与欧洲中世纪大学之比较作者:李学丽蒋馨岚来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第10期摘要:通过中国近代大学与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形成背景、办学主体以及课程设置等的比较,认识中世纪大学的本质特征,解读中国近代大学发端与发展的逻辑。
这有助于我们深刻反思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
中国大学需要在融合中世纪大学的经典理念,重拾传统的“书院精神”的基础上寻找自己的“象牙之塔”,实现其自身的超越。
关键词:中国近代大学;中世纪大学;中国高等教育;“书院精神”;经典理念中图分类号:G40-05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7)10-0001-03尽管早在西周时期的稷下学宫和古希腊时期的阿卡德米学园就已经出现了高等教育活动,但是学界一般认为中国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大学出现于19世纪末期,而西方大学的起源则可以追溯到与今有近千年之隔的中世纪。
毋庸置疑,时间跨度的悬殊已经为我们带来探索的好奇。
通过考察和比较中国近代大学与欧洲中世纪大学的萌生背景、办学特色和其在社会结构中的功能,不但有助于认清中国近代大学发端与发展的逻辑,而且能为当今在全球化、国际化背景之下如何更好地建设中西融合,并且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化的大学提供有效的启示与借鉴。
一、中国近代大学萌生与欧洲中世纪大学萌生之比较“实力的衰弱让中国不能不睁开自己的眼睛。
”[1]14甲午战争惨败,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日益加深——内忧外患的生存环境和救亡图存的现实压力,使得资产阶级维新派确立了“兴学强国”的目的,明确提出废除八股取士的旧制度,效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推行三级学校制度,废除书院,设立学校,开始了“被逼无奈的文化自觉”。
由此可见,建立中国近代大学的历程并非社会和文化的“自然分娩”,它是“后发移植型”(潘懋元语)的,是在古代书院被强行改制,“活活斩伐”的基础上移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学的模式建立起来的,带有非常浓厚的模仿与照搬的痕迹。
而且,中国近代大学的建立是与技术工具理性“联姻”的,是清政府培育人才以救亡图存的产物,带有浓厚的实用主义色彩。
譬如,1895年由盛宣怀奏请设立的“天津西学学堂是我国近代最早的大学”[2],就凸显了非常明显的工具理性的价值观。
它早期首设土木工程、采矿、冶金等学科,主要培养工程技术人才,是我国近代最早的一所工科大学。
在其技术工具理性的操控下,中国近代大学采借西方大学模式更多地停留于貌似可以达到救亡图存的“制度层面”,而被视为“无用”的大学“理念层面”的东西却难以落地生根。
所以,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等被奉为经典的大学理念一直都没能渗入中国大学的血脉骨髓,得到长足发展。
与中国近代大学相比,欧洲中世纪大学主要是在相关思想文化的传播和文化环境的形成之下产生的。
无论是教俗共举的加洛林文化,还是宗教内部的宗教改革运动,都在11世纪开始结出足以影响以后整个西方社会发展的丰硕果实[3]。
随着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等学者的重大发现不断增多,新翻译的古代著作的增多以及罗马法研究的复兴等等,真正的知识爆炸出现了。
大学产生的时期正是一个知识大复兴的时期,当今历史学家将其称之为“12世纪的文艺复兴”[4]4。
与此同时,西欧的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城市生活变得更加充满活力。
在城市和贸易的复兴之下,出现了主要的社会组织形式——行会和联合会组织。
在众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下,这股新的知识潮流冲破了主教座堂学校和修道院学校的枷锁,创造了学者的职业;它吸引着众多的热血青年——他们就像下一个时代里乔叟(Chaucer)笔下的牛津教士“心甘情愿求学,心甘情愿传授”——翻山越岭、越洋过海,汇集到巴黎和博洛尼亚,组成了许多学术团体,这些学术团体给了我们最早的也是最好的大学定义,教师和学生的社团[4]4—5。
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一个文化催生下的自发的学术组织,一直对非学术性因素的介入保持着极高的警惕,并由此形成了其本质特征,即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
综上所述,中国大学诞生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岁月里,与其创建过程相伴随的是饱受外敌侵略的中国为谋求自救而寻求的策略。
它是政府政策的“孵化物”。
缘此,中国近代大学成为现代化的军事和技术人才的养成之所,它的创办是以“教育救国”和“实业救国”为旨归的。
在这种工具价值理性的导引下,教育的社会本位目的自动地凌驾于整个教育系统之上,凸显了教育的政治和经济功能,从而忽视了完整人格的塑造。
而欧洲中世纪大学,是在理论兴趣基础上自发产生的,它是“以学术自由为自己的生命而高度敏感的机构”[1]361,具有深远的“间接意义”。
正如学者拉什达尔所说,中世纪大学的荣耀在于“知识的献祭”[5]。
它从事的大多是无功利的精神活动,是人的思想、文化和精神的产物。
简言之,中国近代大学是“创建”的,其产生之基是“政治”;中世纪大学是“生成”的,其产生之基是“文化”。
政府“创建”的中国近代大学不但完全背离了中国高等教育的传统精华,而且在学习欧洲中世纪大学的过程中没能采撷到其所具有的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的经典大学理念的真谛。
二、中国近代大学与中世纪大学的主要办学特色比较1.办学主体的差异“创建”的中国近代大学自建立起就表现了明显的政治化和官方背景(虽也有私立大学的出现),失去了中世纪大学那“原始的毫无掩饰的近似童贞的自然个性”[6]。
洋务学堂和京师大学堂的最初建立都是在得到中央政府的批准后,由封疆大吏直接推动的。
《京师大学堂》章程规定,京师大学堂不仅是培养高级人才之所,也是清政府最高的教育行政机关,设“管学大臣”管理京师大学堂并统管全国教育事宜,后又改设学部。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教育部以代替清末的学部,为中央教育行政机构。
1917年,教育部公布了教育厅暂行条例。
各省教育厅的建立标志着省级教育行政机构的改革基本形成。
这样,从地方到中央,大学行政管理制度基本确立。
教育部隶属于大总统,管理教育、学艺及历象事务。
教育总长、厅长、次长都由大总统亲自任命[7]77。
这一大学行政管理体制具有明显的中央集权制的特征。
后来,虽然又历经了名称的改弦更张,但都是“换汤不换药”,大学的办学权力依然紧紧掌握在政府的手里。
如“大学课程的统一标准”,甚至“助教讲师资格的认定都要报教育部核准”[7]85。
事实上,在近代中国建立的绝大多数新式高等教育机构都是由地方政府兴办的。
尽管如此,由教育界、社会机构或个别开明人士所推行的高等教育改革,依然难以被政府所接受,社会影响甚微。
这就说明,在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进程中,决策的路线往往是“单行道”——“自上而下”的渠道较为畅通,而“自下而上”的渠道则大多是关闭的。
大学作为救国的工具,始终掌握在政府的手里,带有强烈的实用主义气息。
大学自治是欧洲中世纪大学最本质的特征之一。
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在1158年颁布了《居住法》,这导致客观上形成了类似于早期形成的教士特权的学者特权。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法令被当作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的起源或者说根源而深受学者崇敬,等同于英国的自由大宪章而成为后来学者必不可少的参照物[8]。
大学也充分利用自己的特权,来极力维护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并由此逐渐发展成为中世纪大学的经典理念,为以后大学的发展留下了非常宝贵的精神支柱。
中世纪的每一所大学几乎都是模仿法国巴黎大学或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中的一个建立起来的。
欧洲北部的大学以巴黎大学为样本,这类学校由教师组成社团。
它包括四种教职人员:艺术、神学、法律和医学。
每一种教职人员都设一名学监[9]。
而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南部的大学基本是以博洛尼亚大学为蓝本建立的。
在这些大学里,学生们自己雇佣教师、支付教师薪水,如果教师教学效果不佳或玩忽职守,学生们可以予以罚款甚至解除其教职。
总而言之,中世纪大学自治的荣耀——它“自下而上”的办学管理渠道是显著的。
2.课程设置的差异清政府在西方坚船利炮的冲击下,一改中国两千年儒学灌溉出来的思维定式和知识价值观。
士人们认为,中国传统学术“锢天下聪明知慧,使尽出于无用之一途”[10],结果导致民穷而国弱。
随着改革呼声的日渐强大,一些开明人士提出了采西学之长以创办新式学堂的对策。
19世纪中后叶,因科设教,专精一门的西方课程模式在新式学堂得以确立。
如盛宣怀于1895年10月和1896年10月分别创立了我国最早的大学北洋西学学堂和南洋公学。
北洋学堂分设头等学堂和二等学堂,头等学堂为本科,二等为预科;头等学堂最初所设之专业为“土木工程、机械工程、采矿冶金、法科四科”[11]1544。
南洋公学所设之专业则为“商务专业、铁路工程班”,后增设“电机、航海专科,以造实业人才,学校始具工科性质”[11]1332。
1898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国立大学京师大学堂创办,这是中国师法日本创立的大学。
然而,即使是向日本学习的京师大学堂仍然是以“讲求时务”[11]818为宗旨的。
它设立的“经、政法、医、格致、农、工、商”七科虽与北洋学堂和南洋公学有所不同,但从其所设主要科目来看,实用主义的气息依然非常浓厚。
此外,在《奏定经学科大学文学科大学章程》中,张之洞则明确反对对西方哲学的学习,他认为西方哲学不仅无用而且有害,学生习之则“专取其便于己私者,倡言无忌,以为煽惑人心之助,词锋所及,伦理国政,任意采谈,假使仅尚空谈,不过无用,若偏宕不返,则大患不可胜言矣”。
西方哲学被贴上既无用又危险的标签,自然在京师大学堂的课程设置中难占一席之地。
总的来看,中国近代大学在教育救国目标的指导下,课程设置趋向实用主义的专业化,机械且生硬地照抄照搬西方新课程,设置近代科技和实用技术课程,束缚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发展。
虽然其间也有“奇葩”——蔡元培、马相伯等的成功办学实践,但都以“昙花一现”的形式终结。
从中国近代大学的萌芽,到大学制度的创立,乃至大学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课程的设置始终与实用教育有着难舍难分的联系,处于“面向事务的知识教学”和“关于对价值、意义和信仰的心智训练”的结构性偏差之中[12]。
欧洲中世纪大学产生于一个知识大复兴的时期。
这场“12世纪的文艺复兴”为西方的知识宝库增添了托勒密的天文学著作、欧几里得的全部著作以及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著作,与此同时,文法标题下的拉丁古典文学作品得到了人们的积极研习和阅读[4]24—25。
另外,还有在黑暗时代里被掩蔽起来的罗马法教科书[4]4。
例如,最早的大学课程法令,巴黎大学1215年的课程法令,就要求学习亚里士多德的全部逻辑学著作,在整个中世纪时代,这些作品一直是文学课的支柱,所以乔叟可以说,研习逻辑学就等同于上大学——逻辑学研习要进行很长时间[4]26。
这股新的知识潮流将主教座堂学校和修道院学校独占鳌头的局面打破了。
自此以后,它们一直被当作学校或学院的主要学习课程。
但是,每所大学具体的初创情况又有所不同。
欧洲中世纪大学起初均为单科大学,如巴黎大学为神学科,博洛尼亚大学为法学科,萨莱诺大学为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