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功能主义
新功能主义概述
新功能主义及其特征 亚历山大旳新功能主义 总结与评价
西方社会学理论经过六七十年代旳分化后,从八十年代开 始又出现了新旳综合趋势,开始了当代社会学理论发展阶段。
在此阶段,社会学理论在欧洲和美国有不同旳体现。在美 国,社会学理论主要围绕宏观-微观这一主题展开,如新功能 主义和理性选择理论;在欧洲,社会学理论主要围绕能动性 和构造这一主题展开,如布迪厄旳实践社会学理论、吉登斯 旳构造化理论、哈贝马斯旳沟通行动理论。
一、新功能主义及其特征
概念:
所谓新功能主义是指从后实证主义立场出发, 试 图重构帕森斯旳功能主义, 使之能融会社会学多种老 式和当代诸理论观点成为更具包容性旳整体而提出 旳一种多维性旳框架(苏国勋,1990)
特征:
1、重构帕森斯理论 2、未形成统一旳理论 3、开放性
新功能主义一方面坚持了功能主义旳理论老式, 另一方面充分吸收了其他理论老式旳思想,使这些 思想最终以一种功能主义旳方式结合起来。
分析模型
秩序 集体
行动
物质构造 工具性旳
(唯物主义)理ຫໍສະໝຸດ 行动规范规范性旳(唯心主义)
能动性
个体
(三)市民社会与文化研究
两个当代旳突出问题: 当代性问题与文化问题
1、在社会构造层面上,市民社会(civil society)由行动者、行动者之间旳社会关系 和制度三者构成。 2、从话语分析旳方面来看,行动者、社会关 系和制度都具有不同旳相对立旳话语构造。 3、行动者、社会关系与制度旳话语构造具有 相应性,是密不可分旳。
新功能主义旳代表:
亚历山大、斯梅尔瑟、科勒米(美)、卢曼 (德)、阿切尔(英)、艾森斯塔德(以)。
其中亚历山大是新功能主义旳最有力旳提倡者, 他首先使用了“新功能主义”一词(1985年)。
第八讲 新功能主义
第二节 亚历山大的新功能主义
• 亚历山大的代表性著述: • 亚历山大的新功能主义对传统功能主义 的重构集中表现在方法论与研究取向等 方面上。
一、以“后实证主义”为方法论基 础
• 新功能主义的方法论基础是后实证主义,而传统 功能主义方法论基础是实证主义 ; • 、传统功能主义的四个假定: • (1)经验观察与非经验陈述之间有认识论上的 根本分野; • (2)普遍性或者抽象性的东西对经验取向学科 无重要意义; • (3)一般性和理论性问题只能通过经验观察来 评价; • (4)科学的发展是渐进的,是直线性的、累积 性的。
• 卢曼不赞成哈贝马斯提出的现代社会导致了“公共人的失 落”、“公共领域的缩小”以及“合法性危机”等观念。 • 卢曼结论:(1)功能分化的世界系统削弱了其功能必要性; (2)计划不能取代进化——我们更加依赖于非计划性的进 化发展。 • 卢曼的社会进化有7个方面的含义: • (1)进化是互动系统、组织系统和整体系统之间的分化; • (2)进化包括这三类系统的内部分化; • (3)进化包括整体社会系统分化出各功能领域; • (4)功能分化伴随着不同沟通媒介的应用而增加; • (5)进化伴随着个人、角色、节目和价值的分化; • (6)进化包括三种分化形式:部门化、分层、功能分化; • (7)进化性分化提高了系统的复杂性和它与环境的关系。 • 社会文化系统进化的性状表现为:变异、选择、稳定化。
二、迈向新的理论综合
• 1、新理论运动出现的学术与社会原因: • 就学术方面而言,“后实证主义”的兴起; • 就社会方面而言,政治氛围趋向缓和,激进社 会运动减少。 • 90年代理论界的特征更接近于“和平的多元主 义”。 • 在行动与秩序、冲突与稳定、结构与文化等之 间综合,其目标是实现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的 结合。
“新功能主义”的理论内涵与解释力——从21世纪的欧洲一体化事实出发
238“新功能主义”的理论内涵与解释力——从21世纪的欧洲一体化事实出发王靖瑜深圳科学高中摘要:欧洲是世界多极化的重要一极,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政治的一个重大事件。
近年来,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格外受关注。
“新功能主义”是兴起于20世纪五十年代的重要国际关系理论,其理论观点曾深刻影响欧洲一体化进程。
本文站在21世纪的新时代视角上再次检验“新功能主义”,联系理论与现实,通过对“新功能主义”理论和21世纪以来欧洲一体化事实性进程的对比,得出“新功能主义”理论对当今欧洲一体化的解释力不足的结论。
关键词:欧洲一体化;新功能主义;理论解释力欧洲一体化进程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致力于整合欧洲各国力量,建立超越民族国家的共同体,以使欧洲不至于成为大国竞争中的牺牲品,保障欧洲老牌发达国家的竞争力。
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国际关系学者开始研究欧洲一体化,并提出了多种理论模型。
其中,以“外溢效应”为理论核心的“新功能主义”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一度成为解释和预测欧洲一体化的重要理论。
1976年,哈斯曾宣布新功能主义地区一体化理论过时,到八十年代末,随着欧洲一体化局势的好转,新功能主义理论再次复兴。
时至今日,欧洲的一体化进程又与上个世纪不同,出现了发展缓慢的情况并呈现出一些曲折过程,此时新功能主义还具有足够的解释力吗?本文将通过探讨21世纪以来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的现实与问题来论证新功能主义的现实解释力。
一、“新功能主义”的理论内涵新功能主义应用于解释欧洲地区一体化的最根本的理论依据是“外溢”效应。
包括“功能性外溢”、“技术性外溢”和“政治性外溢”等。
外溢现象是指一个领域的问题将提出另一个领域的问题,或要求另一个领域提出解决办法。
一旦这些变化发生,将会有一个由外溢引起的一体化发展①。
在“外溢理论”的设想中,随着经济持续发展,不同的功能部门实现一体化,外溢将逐渐蔓延到政治领域,诸如公司游说集团、工会等利益集团将日益把注意力从试图影响民族国家政府转向影响新的区域性行政机构,这个新的区域行政机构将设法为它自身赢得新的权力②。
新功能主义的名词解释
新功能主义的名词解释新功能主义(Neo-functionalism)新功能主义是一种国际关系理论,它主要关注国家间合作与一体化的动力和机制,以及这种合作对国际秩序和国家利益的影响。
本文将对新功能主义进行深入的名词解释,介绍其理论框架、核心观点以及对国际关系研究的贡献。
1. 引言新功能主义理论在国际关系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而兴起。
新功能主义思想提出了一种以功能为中心的解释框架,试图理解国家间合作的动力和机制,并通过深入研究不同领域的合作对国家利益和国际秩序的影响进行分析。
2. 新功能主义的核心观点新功能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在于功能互补和功能溢出。
功能互补指的是国家在某一领域的合作可以相互补充,形成更高效的整体。
例如,在环境保护方面,国家通过合作共同解决跨境环境污染问题,这种合作可以使每个国家受益,增强整体的环境治理能力。
功能溢出则指的是合作在某一领域的成功可以扩展到其他领域,形成更广泛的合作。
例如,通过欧洲一体化进程,欧洲国家在经济领域的合作逐渐扩展到政治和安全领域,促进了欧洲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3. 功能与秩序新功能主义认为,建立合作机制和制度可以促进国际秩序的形成。
国家通过合作可以解决共同的问题和挑战,减少冲突和战争的可能性,从而增强整个国际体系的稳定性。
例如,欧洲联盟的建立就是基于新功能主义的理念,通过经济合作的逐步加深,最终形成了一个能够在政治、安全和经济领域协调国家利益、维护秩序的机制。
4. 欧盟的例证欧洲联盟是新功能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例证。
欧盟的发展过程可以追溯到1951年的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随后发展为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联盟。
欧盟通过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逐步建立起共同的市场和自由流通的体制,进一步扩展到政治和安全领域。
欧盟的发展证明了新功能主义理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其他地区的一体化进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5. 挑战与批评然而,新功能主义理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与批评。
新功能主义概述
关注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理念,将新功能主义与绿色设计、循环经济等相结合,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深入研究人类需求和科技发展趋势,为新功能主义提供更广阔的设计思路和创新方向。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新功能主义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影响
新功能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新功能主义与其他理论的比较和融合
政治学
政治决策分析:新功能主义为政治决策提供了分析和解释框架
政策扩散研究:新功能主义解释了政策如何在不同地区和政治体系之间传播和扩散
政治经济分析:新功能主义将政治和经济因素视为相互关联的体系
国际关系研究:新功能主义解释了国际关系中的功能相似性和相互依赖性
传播学
新功能主义对传播效果的研究,关注媒介如何影响受众的态度和行为。
理论局限与批评
理论局限:新功能主义过于强调功能和实用主义,忽视了对社会结构和文化背景的深入探讨。
批评:新功能主义的理论框架较为简单,难以解释复杂的社会现象和行为。
适用范围:新功能主义主要适用于解释和分析西方社会的现象,对于其他文化和社会背景可能存在适用性问题。
改进方向:新功能主义需要进一步完善其理论框架,增强其对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的适应性和解释力。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新功能主义概述
目录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新功能主义的概念
03
新功能主义的理论基础
04
新功能主义的应用领域
05
新功能主义的贡献与局限
06
新功能主义的未来发展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新功能主义的概念
新功能主义在生态人类学中的应用(一)
新功能主义在生态人类学中的应用(一)新功能主义在生态人类学中什么是新功能主义?新功能主义是一种社会学理论,通常用于研究社会结构、机构和行为的功能。
它强调了社会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以及这些部分对整体运作的影响。
新功能主义在生态人类学中的应用1.社会生态系统的功能新功能主义在生态人类学中,被用来分析社会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通过研究人类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可以揭示出社会群体如何适应环境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如何影响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2.社会秩序的维持新功能主义强调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维持对社会系统的重要性。
在生态人类学中,这可以被理解为社会群体对环境的适应和资源利用的规则。
通过研究这些规则和社会秩序维持机制,可以了解到社会群体如何通过协作和共享资源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3.社会变迁和适应新功能主义在生态人类学中也可以用来研究社会变迁和适应的过程。
通过对社会系统的功能失调和重组的研究,可以了解到人类群体在面对环境压力时如何调整和变化。
同时,也可以揭示出社会变迁对环境的影响,并寻找可持续的适应策略。
4.社会系统的自我调整和发展新功能主义认为社会系统能够通过自我调整和发展来应对环境变化。
在生态人类学中,这意味着社会群体可以通过创新和适应来改变自己的行为和社会结构,以实现对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总结新功能主义在生态人类学中,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群体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和相互依赖关系。
它的应用包括分析社会生态系统的功能、维持社会秩序、研究社会变迁和适应的过程,以及探讨社会系统的自我调整和发展。
通过应用新功能主义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并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和思路。
5.资源管理和分配新功能主义在生态人类学中还可以应用于研究资源管理和分配的问题。
通过分析社会系统中资源的获取、利用和分配过程,可以揭示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权力关系和资源不平等现象。
同时,也可以探讨如何通过制定合适的政策和规范来实现资源的公平分配和可持续利用。
“重构”——亚历山大对新功能主义的解释
类: 行 为有机 体 系统 、 文化 系统 、 社会 系统和 人格 系统 , 并 提 出这 胜劣 汰 , 留下来 的理论 会发 生融合 、 改变 ; 最后 是理论 的修 正过 些 结构都 在发挥 着某 种特 定 的功能— —A G I L框 架 。
( 一) 社会行 动
人 的观 点称作新 功能主 义 , 是 因为他们是 在帕森斯 结构功 能主义 的基础 上 , 结合 了当时 的其 他理 论 , 而对传 统 的功能主 义 的一种
补充 、 继承 和发 展 , 这也称 作是 一种 “ 重 构” 。亚 历 山大 山大 认 为
在 帕森斯看 来 , 社会 行动 问题是 社会 学研究 的最 基本层 面 。
预期 的 目的 , 就 形成一 种普遍 性 的规 范, 人 们 正是时 时受 到这种 规 范制约 , 受到社 会家 庭给 予 的既有模 式 的规 范 , 而且 按 照这种 模式 行动 。
( 二) 社会 系统
( 一) 重构
理论 的形成 经历 了阐 发、 衍化 和修 正的过 程 。 在当 时的经济 政 治文 化背景 下 , 一种 理论产 生, 首先 要经历 的过程 是阐发阶段 , 在这个 阶段上 , 理论 公布于世 , 经过演 说和解释 , 让这种 理论公 众
说, 这是 功能主 义 的 能主义 的解释
6 0隼代以后 ,传统的功能主义受到了来自多方面学派的批
帕森 斯是结构 功能主 义的主要 代表人 物, 他 的一生都 致力于 判 , 一时 形成 了多元对 立 的局面 , 多种理论 并存 的一种 混乱局 面 建立 一个 宏大 的理 论, 建立 一个 强有 力的框架 , 他 的理 论 受到 了 给社会学 理论 的融合和发 展造成 了困难 , 以亚历 山大 为首 的新功
第三章 新功能主义
第二节 新功能主义的理论观点 四、对社会过程理论的推进 包括帕森斯在内,几乎所有的传统功能主义 者都倾向于把社会运行过程看作一个合意的、协 调的、均衡的过程。极端理想状态的社会运行过 程就是,全体成员在共同的目标与观念、社会规 范以及其它社会整合机制的作用下,互相协调配 合,共同努力以满足各种社会功能需要的过程。 亚历山大认为社会过程是行动者与所处的环 境不断互相作用、相互构造的过程。但是,亚历 山大还是比较侧重于社会环境对行动者的约束作 用,这是宏观社会过程有序运行的基础。
第二节 新功能主义的理论观点 二、对社会行动理论的推进 帕森斯延续韦伯的做法,将行动引入功能主 义分析之中,目的在于将微观个体的行动与功能 主义对宏观社会的研究协调起来。这值得肯定。 但帕森斯却倾向于强调行动受到规范制约的 一面,将“规范性行动”或“志愿性行动”作为 人类社会行动的基本模式,从而,个体行动就成 为通过社会化,在规范与社会期望指引下的简单 的角色执行而已(棋子)。个体的主观努力、个 体自身与众不同的目标与利益诉求都被有意无意 地忽略了。
第二节 新功能主义的理论观点
第二节 新功能主义的理论观点 艾森斯塔德主要通过吸收冲突社会学的相关 理论来进行改进,引入了利益群体、利益冲突等 概念。 艾森斯塔德指出,社会系统的不同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有着自身利益和目标的社会群体,它们 在履行社会功能的同时,也在追求各自的利益。 社会的结构-功能分化的过程,同时也是社会阶 层、群体分化的过程。 因此,社会不可能是一个合意的系统。全力 以赴地在这样的社会中占据一个更好的地位并获 取尽可能多的资源才是各个利益群体的直接目标。
第二节 新功能主义的理论观点 五、对社会变迁理论的推进 帕森斯早期的著作很少涉及社会变迁问题, 这使得人们批评他的理论不能描述和解释社会变 迁过程。部分地作为对这些批评的一种反应,帕 森斯晚期与其支持者们逐渐把注意力转向了对社 会变迁过程的研究,提出了一个被称为“分化理 论”的功能主义社会变迁理论。这个理论的基本 点是: (1)认为社会变迁的基本形式是社会分化,社 会变迁的基本趋势是不断地从功能重叠的简单结 构向功能特化的复杂结构演进;
新功能主义的外溢名词解释
新功能主义的外溢名词解释当谈及国际关系理论时,新功能主义常常被提及。
新功能主义是一种对于国际合作的理论框架,通过强调国际间合作的重要性来解决共同问题。
然而,新功能主义的外溢在不同领域也有不同的涵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新功能主义的外溢,并讨论其在经济、社会和环境领域的具体含义。
一、经济领域的外溢在经济领域,新功能主义的外溢意味着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的深入发展。
这种外溢表现为不同国家之间加强贸易和投资,以实现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共同目标。
举例来说,欧洲联盟(EU)就是一个典型的新功能主义外溢的体现。
通过建立一个共同市场和欧洲货币联盟,欧盟成员国相互合作,实现了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在亚太地区,亚洲国家间也在追求新功能主义的外溢。
亚洲一体化的努力体现了新功能主义的理念,旨在通过促进贸易和投资来促进经济发展。
亚洲国家通过签署自由贸易协定(FTA)和共同打造经济走廊等方式,促进区域合作和经济一体化。
二、社会领域的外溢在社会领域,新功能主义的外溢意味着社会合作和社会问题的共同解决。
这种外溢表现为不同国家之间分享经验和最佳实践,以应对共同的社会挑战,如贫困、教育和健康等问题。
例如,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提出了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旨在通过国际合作解决全球范围内的社会问题。
此外,新功能主义的外溢还可以在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中得以体现。
通过促进跨国间的文化交流,国际社会可以加深相互了解和信任,从而增进各国之间的合作与和谐。
三、环境领域的外溢在环境领域,新功能主义的外溢意味着国际合作和可持续发展的推进。
该外溢形式表现为国际间共同努力解决环境问题,例如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巴黎协定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各国共同承诺采取行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可持续发展。
除此之外,新功能主义的外溢还涉及到环境技术和知识的共享。
国际社会通过共享清洁能源技术和环境管理经验,协力应对全球环境挑战。
结论综上所述,新功能主义的外溢在经济、社会和环境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新功能主义与欧洲一体化进程
新功能主义理论与欧洲一体化发布日房乐宪新功能主义作为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体化理论,深受戴维•米特兰尼功能主义思想影响,但它又是以厄恩斯特•哈斯为代表的政治理论家对功能主义进行根本性批判的产物。
哈斯针对功能主义所谓政治性和功能性领域之间可以做出合理的明确区分的假设,批评米特兰尼没有充分考虑权力因素,提出权力同福利不可分割的假设,强调政治和经济精英人物而不是基层群众掌握着地区一体化的钥匙。
哈斯结合对欧洲煤钢共同体和国际劳工组织等一体化组织的重要研究成果,发展了在一系列政治概念及其应用范围上都不同于功能主义前辈的一体化理论。
另外,利昂•林德伯格、菲利普•史密特和约瑟夫•奈等人也都是新功能主义的重要代表。
本文重点从外溢概念和超国家性观念两个角度,试图比较系统地阐述新功能主义的基本主张,并分析该理论对理解欧洲一体化的主要价值及其局限性。
新功能主义的“外溢”概念与欧洲一体化“外溢”(spillover)是新功能主义的核心概念。
它是对功能主义强调的情感与忠诚的“扩展性”转移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与米特兰尼的扩展说形成对照的是,新功能主义者将“外溢”同机构的发展及权力的扩展性转移联系在一起。
外溢过程的最终受益者是超国家机构,这些机构在一些逐渐政治化的问题上不断扩展其力量和权限。
哈斯所谓的外溢主要是指一个地区组织的任务将随着该组织从已经和正在执行的各种任务中获得的经验而不断扩展的过程。
新功能主义者在各自的理论著述中都对外溢概念予以特别重视,并将其和一体化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
新功能主义主张:一体化能够继续之前需要某些前提条件,包括公众态度由民族主义转向合作,精英人物出于实用主义而不是利他主义的原因促进一体化的欲望,以及向一个新的超国家机构授予实际权力。
一旦这些变化发生,将会有一个由外溢引起的一体化发展。
精英层介入的一体化进程也受到一般民众当中存在的“许可一致”的推进:只要一体化不对他们构成负面影响,一般民众就允许它发生。
新功能主义社会学理论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
(the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
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生于1929年,曾先后在德国哥廷根 大学(the university of Göttingen)、瑞士苏黎士大学(the university of Zürich),德国波恩大学(the university of Bonn)学习哲学、心理学、 历史学、经济学等,并以论文《论谢林思想中的矛盾》获哲学博士学 位;1961年以《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已有中译本)一书获得教授 资格。1961-1964任海德堡大学(the University of Heidelberg)哲学教 授;1964-1967任法兰克福大学(the university of Frankfurt)哲学-社会 学教授、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所长;1971-1983任德国马格斯·布 朗克研究院科技世界生活条件研究所(Max-Planck Instut zur Erforschung der Lebensbedingungen der wissenschaftlichtechneschen Welt)所长;1983-1994任法兰克福大学哲学-社会学教 授;1994年退休。
“解释”又包括两种不同的过程:类型化 (typification)与发明(invention)。
第三节 卢曼的新功能主义理论
Niklas Luhmann(1927-1998) Luneburg Speyer行政专科学校 比勒费尔德(Bielefeld)大学 黑格尔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四节 评价
新功能主义及其后
地位 • 帕森斯有关齐美尔的片段“解码” • 为什么卡米克误解了帕森斯 • 结构、价值、行动:早起帕森斯说明了 什么和应该说明什么
新功能主义之后
• 社会学理论的新运动
• 行动、文化和市民社会
新功能主义及其后的其实
• 学科理论启示
• 研究方法启示
• 个人学习启示
新功能 主义及其后
谢谢
新功能 主义及其后
J.C 亚历山大
新功能主义及其后
• 理论设想的起源
• 再造帕森斯:重建他的传统
• 新功能主义之后:他对今日理论创造之
的贡献
理论设想的起源
• 新功能主义到旧功能主义
(战后社会学第三阶段的出现)
• 传统与竞争:后实证主义积累观导言
( 科学连续体)
再造帕森斯:重建他的传统
• 新功能主义:重构理论传统 • 《社会行动的结构》在美国社会学中的
新功能主义
新功能主义新功能主义是一种现代的公共管理理论,它强调政府应该以活动和主动的方式应对社会问题,并通过采取创新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新功能主义强调公共管理的目标应该是提供高效、有效和可持续的公共服务,以满足市民的需求和期望。
新功能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政府应该在面对社会问题和挑战时采取积极的角色。
政府应该通过创新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而不仅仅是按照惯例来执行其职责。
政府应该积极参与并与各利益相关方合作,以确保公共政策的成功实施和有效结果的实现。
新功能主义还强调政府应该注重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政府应该通过改进公共服务的交付方式和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来满足公众的需求和期望。
政府应该注重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政策和程序,以确保公共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最佳利益的实现。
在新功能主义中,重视社会正义和公平也是非常重要的。
政府应该致力于减少社会不平等和不公正,并通过公共政策和措施来促进社会包容和公平正义。
政府应该以平等、公正和公正的方式处理社会问题,并确保公众的利益得到充分保护。
新功能主义还强调政府应该具有创新和实验的精神。
政府应该鼓励并支持创新,以寻找解决社会问题的新方式和新方法。
政府应该积极采取实验性措施,并根据经验和反馈来调整和改进其公共政策和服务。
新功能主义在现代公共管理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许多国家的政府已经采取新功能主义的原则和方法来应对各种社会问题,例如环境问题、教育问题、健康问题等。
新功能主义提供了一种全面和创新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并推动公共管理的发展和进步。
总之,新功能主义是一种现代的公共管理理论,它强调政府应该在面对社会问题时采取积极的角色,并通过创新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新功能主义强调公共管理的目标应该是提供高效、有效和可持续的公共服务,以满足市民的需求和期望。
通过注重质量、效率、社会正义和创新,新功能主义在现代公共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功能主义名词解释
新功能主义名词解释
新功能主义是现代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流派,它强调社会制度的
效率和功能,认为社会制度的目的是满足人们的需要,并通过科学管
理来达成这个目标。
下面我将对新功能主义进行一些详细的解释。
首先,新功能主义起源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社会科学界,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罗伯特·穆顿和Talcott Parsons。
在此前,社会学研究主要关注社会结构和社会意识形态等因素,而新功能主义则从社会系统的角度
来考察社会问题。
其次,新功能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强调社会制度的功能和效率。
它认为,社会制度是人类为了满足各种需求而创造的,它们可以提供各种各样
的服务,例如教育、医疗、法律等等。
因此,新功能主义主张人们应
该通过科学的方法来管理这些制度,以使它们更好地发挥功能并服务
于人类。
另外,新功能主义对社会变迁的理解也是独特的。
它认为,社会是一
个相对稳定的系统,社会变迁通常是因为社会制度的适应性不足或者
失灵,进而导致社会不和谐。
因此,解决社会问题的关键在于改进社
会制度,以达到更好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在新功能主义的理论框架下,还衍生出了很多相关概念,例如角色、功能、秩序、自我调整等等。
这些概念都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社会系统的运作方式和关系而提出的。
总的来说,新功能主义是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理论流派,它以科学管理为基础,强调社会制度的功能和效率,认为社会变迁的关键在于改进社会制度。
同时,它的相关概念也为社会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理论工具。
新功能主义视角下的东亚区域合作
新功能主义视角下的东亚区域合作新功能主义是学者在继承和发展功能主义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和总结欧洲一体化经验而形成的有关一体化的理论。
该理论在欧洲一体化实践中得到发展和完善,同时也指引了欧洲一体化的发展。
在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东亚的区域合作在一些领域取得较快的发展,但还是困难重重。
本文将通过分析指导欧洲一体化的新功能主义,探索东亚区域合作的发展方向。
标签:新功能主义;欧洲一体化;东亚合作;外溢二战结束后,为了避免战争再次发生,恢复被战争摧毁的经济,应对苏联的威胁,西欧六国从煤钢联营开始了一体化进程,并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为了解释这一进程,以厄恩斯特·哈斯为代表的学者在批判继承戴维·米特兰尼功能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功能主义理论。
该理论在经过列昂·林德伯格、菲利普·施密特以及约瑟夫·奈等学者的不断修正,成为一体化理论中的重要流派,指导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东亚地区既存在加强区域合作的现实需要,同时也面临重重阻碍,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通过新功能主义的理论视角,分析东亚区域合作的主要障碍,探索东亚区域合作的发展方向。
一、欧洲一体化过程中的新功能主义新功能主义思想源于功能主义。
早在1947年,功能主义先驱戴维·米特兰尼在英国出版了《有效的和平制度》一书,该书提出以“扩展”为核心概念的理论。
〔1〕厄恩斯特·哈斯在米特兰尼“扩展”原理的基础上,通过考察以欧洲煤钢联营为起点的一体化进程,提出“外溢”这一核心概念,以解释区域合作的发展。
“外溢”是指一个区域组织将随着该组织从已经和正在执行的各种任务中获得经验,并依靠这些经验不断扩展合作范围的过程。
〔2〕哈斯在考察欧洲一体化过程后发现,一体化的发展与政治经济精英的推动密切相关,他们支持还是反对一体化,取决于对其收益或损失的预期,而不是依赖于“利他主义”的动机。
新功能主义
亚历山大指出,在对于科学的本质及其内部各 因素关系的问题上,存在两种不同的解释。一 种是实证主义的理解,也是社会学中影响最广
泛的理解。这种理解最关键的预设就是认为事 实陈述可以和非事实陈述及关于一般为题的论 述相分离。另一种理解是非实证主义,这种理 解完全忽视经验观察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认 为科学知识本质上只是一些非经验性的规则。
亚历山大在吸取符号互动论、本土方法论,社
会现象学、社会交换论等微观社会学理论合理 思想的基础上,提相互了一个更具有综合性的 微观行动理论模式。他提出行动总是沿着两个 基本的维度进行。这两个基本的维度就是解释 与谋划。解释与谋划是任何行动过程在任何时 间点上都包含着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他们 只能在理论上作为两个分析的要素而被区分开 来,因此,决不能把他们设想为两类不同的行 动或同一行动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解释” 又包括两种不同的过程;类型化与发明。
唯理论者则强调理论思维的重要性,认为在个 别的经验事实与普遍理论知识之间不存在自然 的逻辑联接。单纯对经验事实加以归纳永远的
不出具有普遍性的理论知识,而后者只有经过 思维中的跳跃才有可能,同时经验观察如果没 有理论的指导,也将是盲目的,甚至是毫无意 义的。在经验论与为理论对立中,帕森斯无疑 是倾向于唯理论一边的。他戏虐的称自己为一 个“不可救药的理论家”,并将自己的方法称 为“分析的现实主义”,意即他的工作做目的 是要建立一套能够帮助人们理解社会现实的分 析型概念框架,而不是具体的描述经验现实本 身。
“行动不仅仅是理解世界,她也改变和作用于 这个世界,行动者寻求通过马克思所说的实践 来贯彻她们的意图,由此他们必须协同他人或
他物一道行动,或者通过行动来抵制他人或其 他事物。这中实践行动肯定只能发生与确定的 理解范围之内,但在对事物清楚理解的基础上 他引入了策略性的考虑:是成本最小化和是报 酬最大化”。因为实现我们的意图需要时间和 能量,而时间与能量是有限的,因此他们必须 根据最小费用原则来加以配置。“谋划”或 “策略计划”由此便成为行动过程中必不可少 的一部分。
第十七章 亚历山大的新功能主义
二、新功能主义的产生 “作为当代社会学中的一种理论观点,顾 名思义,新功能主义是从扬弃和发展功能 主义而来的。确切地说,它是从后实证主 义立场上试图重构帕森斯理论的功能主义 思想,使之能融会社会学各种传统和当代 各种理论观点成为更具包容性的整体而提 出的一个多维性的框架。”
三、新功能主义的理论纲领 作为一种新的“功能主义”,它与传统的 功能主义有着明确的继承关系。然而,在 大多数情况下,亚历山大并没有以纯粹的 分析命题的形式提出自己的新功能主义, 而是在对古典传统和当代流派的批判考察 中,尤其是对帕森斯思想的重建联系在一 起提出的。
二、后实证主义方法论 亚历山大把上述这种关于科学实质的观点 称为“后实证主义”,所谓“后实证主义” 也称“后经验主义”,它是当代西方社会 理论在科学哲学和科学史学影响下而出现 的一股强劲的思潮。
三、一般性话语与研究项目 亚历山大的后实证主义方法论实质上强调 的是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的双重作用。他 认为社会学的不同形式都有自己的传统和 思想流派渊源,社会学研究可以在不同的 概括性水平上进行,而且可以提出不同的 话语方式。
第十七章 亚历山大的新功能主义
第一节 亚历山大与新功能主义 第二节 后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基础 第三节 作为一般性话语的新功能主义所关注的议题
第一节 亚历山大与新功能主义
一、亚历山大其人 亚历山大,美国人,本科毕业于哈佛大学, 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读研究生。现任加 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社会学教授,创立了名 为新功能主义的社会学思想学派,是当代 社会理论界屈指可数的领军人物之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四、新功能主义与功能主义的区别 新功能主义是在对传统功能主义的继承与 批判中重构起来的,“新功能主义通过对 帕森斯传统的核心思想的重构从而区别于 功能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后实证主义方法论
• 1、经验论与唯理论 社会学对理论和经验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和地位问题的争论 经验论: 经验论:强调感性经验是一切知识和观念 的唯一来源 唯理论:强调理性和严密的逻辑推理 唯理论:强调
(1)实证主义 哲学或形而上的一般理论对于经验研究取向的社 会科学不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科学应经过归纳经验观察的方法来逐级概括 ,最终得出一般性的理论陈述。 (2)非实证方法 社会科学知识本质上只是一种非经验性的规 则,应专注于理论之间的分析与综合,尝试将 理论观点还原或合并为种种这样或那样的特殊 的非经验规则
亚历山大认为宏观/微观争论的原因: 亚历山大认为宏观/微观争论的原因:两个流派 的一维(片面)思维与其所思考的对象— 的一维(片面)思维与其所思考的对象—社会多 维性之间本质特征的不符合。 维性之间本质特征的不符合。 帕森斯理论中强烈的综合意识得到了认可, 帕森斯理论中强烈的综合意识得到了认可,新功 能主义正是力图以批判地继承帕森斯理论遗产, 能主义正是力图以批判地继承帕森斯理论遗产, 开辟一条新的综合之路而产生的。 开辟一条新的综合之路而产生的。
2、未形成统一的理论 新功能主义只能说是以超越战后社会学发展阶 段和建立新的综合理论为目标的尝试, 段和建立新的综合理论为目标的尝试,并未 形成统一的理论。 形成统一的理论。
3、开放性 新功能主义对1970年代的各种反帕森斯理论 新功能主义对1970年代的各种反帕森斯理论 1970 的流派保持开放态度, 的流派保持开放态度,力图在功能主义理论 传统基础上整合上述理论。 传统基础上整合上述理论。
2、科学连续体
• 亚历山大认为,科学是由多维层次构成的连续整体 亚历山大认为, 从最一般的、 ,从最一般的、形而上学的假设到较具体的理论假 设和模型,再到更为经验性的假设和方法原则, 设和模型,再到更为经验性的假设和方法原则,最 后过渡到与经验相关的假设和“事实” 后过渡到与经验相关的假设和“事实”。 • 可以分成两类:一般性话语和研究项目 可以分成两类: 一般性话语包括一般性预设、意识形态取向、模式, 一般性话语包括一般性预设、意识形态取向、模式, 研究项目则包括右边的部分。 研究项目则包括右边的部分。 形 而 上 学 环 境 经 验 的 环 境
后实证主义认为: 后实证主义认为: (1)所有科学资料都受理论的指导; 所有科学资料都受理论的指导; 事实与理论的区分不是出于认识论上的 ,不是出 于本体论上的需要 ,而是出于分析上的需要 (2)科学成果并不仅仅依赖于经验证明 ; 一般性理论的形成是武断和平行的, (3) 一般性理论的形成是武断和平行的,而不 是怀疑性的和垂直的; 是怀疑性的和垂直的; (4)只有当经验事实的变化为新的理论所认 识后, 识后,才会出现科学观念的根本变化 。
四、新能主义的评价
不同的理论观点和方法, 不同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即使不同派别的理 论家和经验调查人员之间的倾向明显不同。 论家和经验调查人员之间的倾向明显不同。 新功能主义是社会学理论发展的预示, 新功能主义是社会学理论发展的预示,反映 了社会学理论趋向于综合的趋势。 了社会学理论趋向于综合的趋势。 它是社会学理论综合发展的一个流派, 它是社会学理论综合发展的一个流派,绝不 是唯一的,也未必是最完善的。 是唯一的,也未必是最完善的。
针对符号互动论、社会交换论、 针对符号互动论、社会交换论、民俗学方法 论等理论的微观分析,新功能主义力图通过 论等理论的微观分析, 重建帕森斯的行动理论来综合其理论洞见, 重建帕森斯的行动理论来综合其理论洞见, 并探索微观个体行动和宏观社会结构及制度 的连结环节。 的连结环节。 对宏观社会学领域的冲突理论,新功能主义 对宏观社会学领域的冲突理论, 主张在保持帕森斯“规范秩序”的前提下, 主张在保持帕森斯“规范秩序”的前提下, 强调对权力、战争、强制、 强调对权力、战争、强制、冲突等问题的分 析,并把社会变迁分析纳入帕森斯的“分化” 并把社会变迁分析纳入帕森斯的“分化” 理论中。 理论中。
以符号互动论、 社会交换论、 以符号互动论 、 社会交换论 、 民俗学方法论为主 要代表的微观社会学理论 微观社会学理论猛烈抨击帕森斯理论中 要代表的 微观社会学理论 猛烈抨击帕森斯理论中 侧重对社会结构分析的方面, 侧重对社会结构分析的方面 , 强调对个体行动和 行为的分析,要求恢复个体的创造性和自由。 行为的分析,要求恢复个体的创造性和自由。 以冲突理论为主要代表的宏观社会学理论, 以冲突理论为主要代表的宏观社会学理论,主要指 宏观社会学理论 责帕森斯过于重视秩序、和谐和稳定,忽视冲突、 责帕森斯过于重视秩序、和谐和稳定,忽视冲突、 强制和变迁, 强制和变迁,要求社会学更加注意社会变迁中的暴 革命、权力等物质结构。 力、革命、权力等物质结构。 然后, 以符号互动论、民俗学方法论、 然后, 以符号互动论、民俗学方法论、现象学 等为一方, 以冲突论为另一方, 就行动、秩序、 等为一方, 以冲突论为另一方, 就行动、秩序、 变迁等问题展开争论, 互相攻击。 变迁等问题展开争论, 互相攻击。
二、新功能主义的特征
1、对帕森斯理论传统持批判继承态度 既强调与帕森斯的承续关系, 既强调与帕森斯的承续关系,又强调从内 部批判帕森斯理论的必要性。 部批判帕森斯理论的必要性。 新功能主义者还重新解释了帕森斯理论, 新功能主义者还重新解释了帕森斯理论,以 此矫正反功能主义的偏颇。 此矫正反功能主义的偏颇。 新功能主义批判继承了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
代表人物: N· N·斯梅尔瑟 A·英克尔斯 J·亚历山大 尼可拉斯·卢曼 …………
所谓新功能主义是指从后实证主义立场出 试图重构帕森斯的功能主义, 发, 试图重构帕森斯的功能主义, 使之能融会 社会学各种传统和当代诸理论观点成为更具 包容性的整体而提出的一个多维性的框架 苏国勋,1990) (苏国勋,1990) 新功能主义是一种理论取向, 新功能主义是一种理论取向,而非特定的 理论。我们组认为可以这么理解, 理论。我们组认为可以这么理解,新功能主 义是理论的理论, 义是理论的理论,即它力图阐明我们该如何 建构理论, 建构理论,是一种学术取向或者说理论的倾 趋势,而非关于某种社会的具体理论。 向、趋势,而非关于某种社会的具体理论。
新功能主义的方法论基础是后实证主义, 新功能主义的方法论基础是后实证主义, 传统的功能主义的方法论基础是实证主义 。 实证主义方法论和后实证主义方法论在 基本假设上是完全对立 的。 由于后实证主义是作为实证主义的对立立场 提出来的, 提出来的,它实际上更为强调的是理论研究 的作用。 的作用。
实证主义的基本假设: 实证主义的基本假设: (1)认为经验观察与非经验陈述之间有根 本的认识论上的分歧 本的认识论上的分歧 (2)认为普遍性或抽象性的东西对注重经 验取向的学科来说没有重要意义 验取向的学科来说没有重要意义 (3) 认为一般性和理论性的问题只能通过 经验观察来加以评价 经验观察来加以评价 认为科学的发展是“渐进性的” (4)认为科学的发展是“渐进性的”,即 直线性和积累性的
一 般 性 预 设
意 模 概 定 识 式 念 义 形 态
分 类
定 律
命 题
方 法 论 假 设
观 察
3、后实证主义
亚历山大认为, 亚历山大认为,科学连续体中每一层次之间在研究 规则上都具有相对独立性, 规则上都具有相对独立性,虽然同时彼此间还有高度密 切的联系。 切的联系。社会学理论逻辑的任务就是要揭示这些科学 规则的作用及其内部相互作用。 规则的作用及其内部相互作用。 亚历山大称这种关于科学实质的观点为“ 亚历山大称这种关于科学实质的观点为“后实证主 的观点:将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同等看待。 义”的观点:将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同等看待。
新功能主义
新功能主义的产生 新功能主义的特征 后实证主义方法论 新功能主义的评价
一、新功能主义的产生
二战结束至1960年代中期, 二战结束至1960年代中期,以帕森斯为主 1960年代中期 要代表的结构功能主义是美国社会学中占 统治地位的理论流派。 统治地位的理论流派。 自60年代中后期起,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 60年代中后期起, 年代中后期起 义受到了理论界众多的批评。 义受到了理论界众多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