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新功能主义及其特征
新功能主义
-亚历山大的新功能主义与社会学理论传统重建作者:林聚任来源:《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老一辈社会学家的隐退,新一代社会学家的崛起,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呈现出了崭新的景象。
新功能主义的兴起就是一个重要表现。
新功能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德国社会学家卢曼(N.Luhman)、明希(R.Munch),美国社会学家斯美尔瑟(N.Smelser)、科勒米(P.Colomy)等。
但新功能主义观点的最有力倡导者,当数美国年轻的社会学家亚历山大。
是他首先使用了“新功能主义”一词,并在此方面提出了富有创建性的理论观点。
而且最重要的是,他用这一新的观点对社会学理论传统做了诠释与重建。
一杰夫雷•C•亚历山大(Jeffrey C.Alexander)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表了一系列有影响的理论著作,旗帜鲜明地倡导新功能主义观点。
他在其《新功能主义》一书的导言中,首次系统阐述了新功能主义观点。
他指出,新功能主义的出现,虽然不是帕森斯的功能主义的翻版,但二者的确有某种亲缘关系。
他说“功能主义”这一术语“所指的并非是一套概念、一种方法、一种模式或一种意识形态。
毋宁说,它指的是一种传统。
”[1](第9页)他认为应从如下方面去理解这一理论传统:(1)功能主义虽然没有在解释性方面提供一种模式,但它所提供的是社会各部分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图景,故在更具描述性的方面提供了一种模式。
(2)功能主义像关注结构一样关注行动。
而且,其行动概念如同关注实践和手段一样,去关注表意性的行动(expressive action)和行动的目的。
功能主义非凡关心在限制和规定的手段下达到目的的程度。
(3)功能主义认为整合是一种可能性,而社会控制的变异和过程是事实。
均衡论尽管不能作为对实际的社会系统分析的参考点,但它可以作为功能主义系统分析的参考点。
(4)功能主义假定人格、文化与社会之间的区分对社会结构来说是必要的,而且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紧张是变迁和控制的持续根源。
新功能主义的名词解释
新功能主义的名词解释新功能主义(Neo-functionalism)新功能主义是一种国际关系理论,它主要关注国家间合作与一体化的动力和机制,以及这种合作对国际秩序和国家利益的影响。
本文将对新功能主义进行深入的名词解释,介绍其理论框架、核心观点以及对国际关系研究的贡献。
1. 引言新功能主义理论在国际关系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而兴起。
新功能主义思想提出了一种以功能为中心的解释框架,试图理解国家间合作的动力和机制,并通过深入研究不同领域的合作对国家利益和国际秩序的影响进行分析。
2. 新功能主义的核心观点新功能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在于功能互补和功能溢出。
功能互补指的是国家在某一领域的合作可以相互补充,形成更高效的整体。
例如,在环境保护方面,国家通过合作共同解决跨境环境污染问题,这种合作可以使每个国家受益,增强整体的环境治理能力。
功能溢出则指的是合作在某一领域的成功可以扩展到其他领域,形成更广泛的合作。
例如,通过欧洲一体化进程,欧洲国家在经济领域的合作逐渐扩展到政治和安全领域,促进了欧洲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3. 功能与秩序新功能主义认为,建立合作机制和制度可以促进国际秩序的形成。
国家通过合作可以解决共同的问题和挑战,减少冲突和战争的可能性,从而增强整个国际体系的稳定性。
例如,欧洲联盟的建立就是基于新功能主义的理念,通过经济合作的逐步加深,最终形成了一个能够在政治、安全和经济领域协调国家利益、维护秩序的机制。
4. 欧盟的例证欧洲联盟是新功能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例证。
欧盟的发展过程可以追溯到1951年的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随后发展为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联盟。
欧盟通过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逐步建立起共同的市场和自由流通的体制,进一步扩展到政治和安全领域。
欧盟的发展证明了新功能主义理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其他地区的一体化进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5. 挑战与批评然而,新功能主义理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与批评。
新功能主义概述
关注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理念,将新功能主义与绿色设计、循环经济等相结合,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深入研究人类需求和科技发展趋势,为新功能主义提供更广阔的设计思路和创新方向。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新功能主义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影响
新功能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新功能主义与其他理论的比较和融合
政治学
政治决策分析:新功能主义为政治决策提供了分析和解释框架
政策扩散研究:新功能主义解释了政策如何在不同地区和政治体系之间传播和扩散
政治经济分析:新功能主义将政治和经济因素视为相互关联的体系
国际关系研究:新功能主义解释了国际关系中的功能相似性和相互依赖性
传播学
新功能主义对传播效果的研究,关注媒介如何影响受众的态度和行为。
理论局限与批评
理论局限:新功能主义过于强调功能和实用主义,忽视了对社会结构和文化背景的深入探讨。
批评:新功能主义的理论框架较为简单,难以解释复杂的社会现象和行为。
适用范围:新功能主义主要适用于解释和分析西方社会的现象,对于其他文化和社会背景可能存在适用性问题。
改进方向:新功能主义需要进一步完善其理论框架,增强其对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的适应性和解释力。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新功能主义概述
目录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新功能主义的概念
03
新功能主义的理论基础
04
新功能主义的应用领域
05
新功能主义的贡献与局限
06
新功能主义的未来发展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新功能主义的概念
浅析新功能主义
2010级社会工作覃宁1038260117浅析新功能主义【摘要】 20世纪80年代新功能主义兴起,它坚持功能主义在社会科学思想中的中心地位。
亚历山大对功能主义理论的重建,突出地表现在其方法论和研究趋向等方面。
卢曼在综合帕森斯的系统观和“一般系统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般社会系统理论”。
从其理论特征来看,“新功能主义与其说是一种成熟的理论,毋宁说是一种理论取向。
”【关键词】新功能主义;社会学;亚历山大;卢曼【引言】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老一辈社会学家的隐退、新一代社会学家的崛起,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呈现出了崭新的景象。
新功能主义的星期就是一个重要表现。
新功能主义观点的最有力倡导者,当数没过年轻的社会学家J·亚历山。
是他首先使用了“新功能主义”一词,并在此方面提出了富有创建性的理论观点。
而且最重要的是,他用这一新的观点对功能主义及社会学的理论传统作了诠释与重建。
【正文部分】一、新功能主义理论渊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60年代中期,以帕森斯为主要代表的结构功能主义是美国社会学中占统治地位的理论流派。
自60年代中后期起,美国社会中出现的一系列剧烈变动,促使社会学理论家重新思索社会学方向,各种新理论纷纷兴起,向帕森斯的“巨型理论”发起冲击。
其中以符号互动论、社会交换论、民俗学方法论为主要代表的微观社会学理论猛烈抨击帕森斯理论中侧重对社会结构分析的方面,他们强调对个体行动和行为的分析,要求恢复个体的创造性和自由。
以冲突理论为主要代表的宏观社会学理论,则指责帕森斯过于重视秩序、和谐和稳定,忽视冲突、强制和变迁,他们要求社会学更加注意社会变迁中的暴力、革命、权力等物质结构。
这些理论在70年代逐渐取代了帕森斯理论而占居主导地位。
与此同时,在这些理论之间又形成以符号互动论、社会交换论和民俗学方法论为一方,以冲突理论为另一方的“微观/宏观大分裂”,就社会行动、社会秩序、社会变迁等重大理论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论。
第1讲 新功能主义社会学理论
4. 新功能主义的社会行动理论
(1)帕森斯行动理论与微观社会学理论的对立 • 帕森斯的行动理论:强调行动受社会规范的制约,忽视了行动者为实现目标所做的各 种主观努力,行动只是行动者通过社会化在社会规范与社会期望指引下的简单的角色执行。 这种“过度社会化”的关于人以及人的行动的形象,正是微观社会学理论强烈批评的 方 面,对行动者内部努力过程(理解意义、确立规则、计算得失)的探究正是微观社会学理 论的基本目标。
(2)亚力山大的社会过程理论 社会运行不单纯是行动者被动地服从社会安排,机械地履行社会角色的过程。 行动者会根据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制定出自己的行动策略,作出自己的行动选 择。 社会过程是行动者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之间不断相互作用、相互构造的过程。 但是,在这种相互作用和构造过程中,亚力山大强调的是,社会环境对行动的约 束作用,认为这种约束确保了整个宏观社会过程的有序运行,是个体行动秩序形 成的基础。
6. 新功能主义与社会过程理论
(1)传统功能主义者的社会过程理论 构成社会系统的全体成员在共同认可的社会意识、社会规范以及社会整合机 制的作用下,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致力于满足各种社会功能需要的过程。 这一观点强调的是社会均衡,以及在社会变迁过程中社会各成员的整体性质、合 意性质和规范性质,忽视或掩饰了社会过程中个体行动的能动性质、利益性质以 及社会过程的冲突性 。 • 为了弥补结构功能主义过程观的缺陷,新功能主义者们吸取了符号互动论、 冲突论、交换论者的批评意见,对帕森斯的社会过程观进行了新的阐释。
7. 新功能主义与社会变迁理论
(1)帕森斯的变迁理论 1)社会变迁的基本形式是社会分化,基本趋势是不断地从功能重叠的简单结构 向功能特化的复杂结构演进; 2)社会分化的基本动力是社会功能需求以及由此 导致的结构性压力;3)社会分化的结果是不断提高社会系统的效率和效力,等 等。 (2)新功能主义者的理论观点 1) 分化是社会变迁的基本趋势,但在经验世界中有许多社会变迁过程与分化的 “大趋势”并不一致甚至完全背离。例如: “逆分化”现象的存在(鲍姆、莱切尼尔)—拒斥社会的复杂性而促使社会 组织 朝着较低分化水平的方向变迁;(崇尚风水,重修庙宇,信奉占卜等) “不平等的分化”(钱帕基)—不同的功能领域在分化的速度与程度上存在 着较 大差异; “不平衡的分化”(柯罗米)—某一制度部门或角色结构在不同地域之间分 化速 度与制度上存在差异。
新功能主义
三、后实证主义方法论
• 1、经验论与唯理论 社会学对理论和经验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和地位问题的争论 经验论: 经验论:强调感性经验是一切知识和观念 的唯一来源 唯理论:强调理性和严密的逻辑推理 唯理论:强调
(1)实证主义 哲学或形而上的一般理论对于经验研究取向的社 会科学不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科学应经过归纳经验观察的方法来逐级概括 ,最终得出一般性的理论陈述。 (2)非实证方法 社会科学知识本质上只是一种非经验性的规 则,应专注于理论之间的分析与综合,尝试将 理论观点还原或合并为种种这样或那样的特殊 的非经验规则
亚历山大认为宏观/微观争论的原因: 亚历山大认为宏观/微观争论的原因:两个流派 的一维(片面)思维与其所思考的对象— 的一维(片面)思维与其所思考的对象—社会多 维性之间本质特征的不符合。 维性之间本质特征的不符合。 帕森斯理论中强烈的综合意识得到了认可, 帕森斯理论中强烈的综合意识得到了认可,新功 能主义正是力图以批判地继承帕森斯理论遗产, 能主义正是力图以批判地继承帕森斯理论遗产, 开辟一条新的综合之路而产生的。 开辟一条新的综合之路而产生的。
2、未形成统一的理论 新功能主义只能说是以超越战后社会学发展阶 段和建立新的综合理论为目标的尝试, 段和建立新的综合理论为目标的尝试,并未 形成统一的理论。 形成统一的理论。
3、开放性 新功能主义对1970年代的各种反帕森斯理论 新功能主义对1970年代的各种反帕森斯理论 1970 的流派保持开放态度, 的流派保持开放态度,力图在功能主义理论 传统基础上整合上述理论。 传统基础上整合上述理论。
2、科学连续体
• 亚历山大认为,科学是由多维层次构成的连续整体 亚历山大认为, 从最一般的、 ,从最一般的、形而上学的假设到较具体的理论假 设和模型,再到更为经验性的假设和方法原则, 设和模型,再到更为经验性的假设和方法原则,最 后过渡到与经验相关的假设和“事实” 后过渡到与经验相关的假设和“事实”。 • 可以分成两类:一般性话语和研究项目 可以分成两类: 一般性话语包括一般性预设、意识形态取向、模式, 一般性话语包括一般性预设、意识形态取向、模式, 研究项目则包括右边的部分。 研究项目则包括右边的部分。 形 而 上 学 环 境 经 验 的 环 境
亚力山大的新功能主义观
第八章亚力山大的新功能主义新功能主义是当代西方社会学的一股重要思潮。
作为新功能主义最积极的倡导者,亚力山大已经成为公认的最主要也最自觉的“新功能主义者”。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亚历山大先后发表了《社会学的理论逻辑》、《结构和意义》、《行动和它的环境》、《文化和社会》等一系列作品,对新功能主义的方法论基础和理论立场进行了深入而详尽的阐述。
他关于科学本质和一般性理论预设的探讨,关于行动和系统间关系的分析,关于分化和社会变迁、文化和市民社会的研究都鲜明的体现了新功能主义多维、综合的特点。
本文拟从思想渊源和理论主旨、后实证主义方法论、普遍性话语、研究范例四个方面对亚历山大的新功能主义观加以简要介绍。
第一节思想渊源和理论主旨新功能主义,按照亚历山大的说法,“引进这个词是为了强调继承性和内部批判这双重要素”①。
作为一种新的功能主义,它与传统的功能主义尤其是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有着明确的继承关系。
亚历山大认为,只有“帕森斯的分析模式为(社会学理论的)一种新综合提供了唯一可行的基础”②,并对帕森斯的理论进行了重新解读。
一、关于行动的唯意志论理论亚历山大认为,恢复和详细阐发自由主义意识形态是帕森斯创建新的理论体系的伟大使命。
为了建构自己的理论,帕森斯选取“单位行动”作为问题的核心。
所谓“单位行动”是指在一个假定的情境中(包括某种努力、目标或目的、条件、工具和规范模式)假定的行动者。
根据这一模式,每个人都具有能动性,每一行动者都有自由意志,但是个人不可能自发的实现他们的目标,因为行动发生在“情境”即在一定程度上外在于行动者的社会现实之中。
情境是限制个人能动性的物质因素。
努力可以将某些可变的限制因素转变成行动的工具,但也有某些不可变因素最终成为行动的条件。
规范是个非常重要的限制因素,人们总是依赖特定规范来判断情境、解释行动,努力也总是通过规范追求的目标来表现。
因此可以说单位行动涉及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因素:目标、努力、规范构成其主观方面,条件和手段构成其客观方面。
新功能主义
四、新功能主义的评价
不同的理论观点和方法, 不同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即使不同派别的理 论家和经验调查人员之间的倾向明显不同。 论家和经验调查人员之间的倾向明显不同。 新功能主义是社会学理论发展的预示, 新功能主义是社会学理论发展的预示,反映 了社会学理论趋向于综合的趋势。 了社会学理论趋向于综合的趋势。 它是社会学理论综合发展的一个流派, 它是社会学理论综合发展的一个流派,绝不 是唯一的,也未必是最完善的。 是唯一的,也未必是最完善的。
2、未形成统一的理论 新功能主义只能说是以超越战后社会学发展阶 段和建立新的综合理论为目标的尝试, 段和建立新的综合理论为目标的尝试,并未 形成统一的理论。 形成统一的理论。
3、开放性 新功能主义对1970年代的各种反帕森斯理论 新功能主义对1970年代的各种反帕森斯理论 1970 的流派保持开放态度, 的流派保持开放态度,力图在功能主义理论 传统基础上整合上述理论。 传统基础上整合上述理论。
2、科学连续体
• 亚历山大认为,科学是由多维层次构成的连续整体 亚历山大认为, 从最一般的、 ,从最一般的、形而上学的假设到较具体的理论假 设和模型,再到更为经验性的假设和方法原则, 设和模型,再到更为经验性的假设和方法原则,最 后过渡到与经验相关的假设和“事实” 后过渡到与经验相关的假设和“事实”。 • 可以分成两类:一般性话语和研究项目 可以分成两类: 一般性话语包括一般性预设、意识形态取向、模式, 一般性话语包括一般性预设、意识形态取向、模式, 研究项目则包括右边的部分。 研究项目则包括右边的部分。 形 而 上 学 环 境 经 验 的 环 境
一 般 性 预 设
意 模 概 定 识 式 念 义 形 态
分 类
定 律
命 题
方 法 论 假 设
4·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总结&思考题
一、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4学时)(一)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提出孔德认为,整个宇宙现象按其性质可具体分为五类,与此相应地,他将科学也划分为五种:天文学,研究天文现象;物理学,研究物理现象;化学,研究化学现象;生物学,研究生物现象;最后,社会学,研究社会现象。
前四种科学在他之前已经有了专门研究,成为独立的学问,惟有关于社会现象的研究,尚未进入实证阶段,成为真正的科学。
孔德把这门科学最初命名为“物理社会学”,后来改名为社会学。
(二)社会秩序论孔德把社会学定义为研究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的科学。
他将社会学的基本内容划分为社会静力学与社会动力学两个部分。
社会静力学是研究各种社会的基本秩序及某个特定整体的各个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是从社会的横断面,静态地考察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制度,寻找确立维护人类社会的共存和秩序的原则。
孔德的社会静力学是“重建社会秩序”的宏观构想。
它包括两个部分:人性结构和社会性结构。
孔德试图借助对人的本性的解释去了解社会历史,并人性中找到社会秩序的根基,找到维持人类社会秩序的价值原则和道德力量。
孔德认为,宗教缔造社会秩序。
语言、所有制和社会组织(社会劳动分工)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社会变迁论孔德实证社会学的另一部分内容是社会动力学。
社会动力学是从社会纵的方面,动态地研究社会的变迁与进化。
智力发展三阶段的理论是孔德社会动力学的基本内容。
孔德根据他的人类智力发展的根本规律,将人类社会变迁与进步的历史进程分为三个阶段:军事阶段、过度阶段、工业阶段。
智力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除此之外死亡、人口、种族、气候、道德价值的精神和政治活动等对社会的进化都有影响作用。
【思考题】1、孔德的科学分类与社会学的关系是什么?2、为什么孔德把社会学分作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3、如何评价孔德在社会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二、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2学时)(一)社会进化论斯宾塞认为宇宙间一切都在进化,上至天体的形成,下至物种、人种的起源,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领域到人类社会,均受进化规律的支配。
功能主义理论
社会变迁有 4种主要的结构 LOGO
变迁过程:
①分化。社会原先的某一单元分化成一些在结构 与功能上皆不相同的新单元。
②适应性提高。社会诸单元可利用的资源范围变 宽,因而摆脱了原先较少演进的单元所施加的某 些限制。
③容纳。新出现的资源被整合入更大的结构。 ④价值普遍化。通过在比原先较少演进情形时更
是按普遍的规则行事,还是按自己的某种特殊参照方 式行事。 ②成就表现与先赋性质。在与他人的关系中,是注重 他的效绩或能力方面,还是注重某些先赋性质,如性 别、年龄、种族、种姓等。
③情感与非情感(情感中立性)。在与他人的关系中 ,是按满足当下情感的方式行事,还是在行事时保持 情感的中立性。
④专门性(专一性)与扩散性(分散性)。与他人的 关系是限制在特定的具体范围里,还是处于宽泛的、 不单一固定的范围里。
LOGO
四、功能主义主要代表人物的 社会学理论和思想
塔尔科特.帕森斯
LOGO
(抽象功能主义)
(1)社会行动理论:
塔尔科特·帕森斯在《社会行动的结构》一书中提 出了所谓的“唯意志的行动论”—— 社会行动最基本 的单位是单元行动。在分析的意义上,单元行动具有如 下性质:
①有一个行动者;
②有某种行动目的;
LOGO
4、1927年帕森斯获得海德堡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 。他的博士论文《最近德国文献里的资本主义概 念》,主要研究韦伯、桑巴特和马克思关于资本 主义的思想。回国后,他在母校阿姆斯特学院任 教一年,并在同年转入哈佛大学任教,先在经济 学系,1931年转到刚刚创建的由索罗金任系主任 的社会学系,1936年升任助理教授,1939年升任 副教授,1942年升为正教授,随后接任哈佛大学 社会学系系主任一职。
7、帕森斯曾于1942年担任过美东部社学会主席, 1949年担任过美国社会学会主席。
新功能主义在生态人类学中的应用(一)
新功能主义在生态人类学中的应用(一)新功能主义在生态人类学中什么是新功能主义?新功能主义是一种社会学理论,通常用于研究社会结构、机构和行为的功能。
它强调了社会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以及这些部分对整体运作的影响。
新功能主义在生态人类学中的应用1.社会生态系统的功能新功能主义在生态人类学中,被用来分析社会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通过研究人类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可以揭示出社会群体如何适应环境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如何影响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2.社会秩序的维持新功能主义强调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维持对社会系统的重要性。
在生态人类学中,这可以被理解为社会群体对环境的适应和资源利用的规则。
通过研究这些规则和社会秩序维持机制,可以了解到社会群体如何通过协作和共享资源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3.社会变迁和适应新功能主义在生态人类学中也可以用来研究社会变迁和适应的过程。
通过对社会系统的功能失调和重组的研究,可以了解到人类群体在面对环境压力时如何调整和变化。
同时,也可以揭示出社会变迁对环境的影响,并寻找可持续的适应策略。
4.社会系统的自我调整和发展新功能主义认为社会系统能够通过自我调整和发展来应对环境变化。
在生态人类学中,这意味着社会群体可以通过创新和适应来改变自己的行为和社会结构,以实现对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总结新功能主义在生态人类学中,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群体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和相互依赖关系。
它的应用包括分析社会生态系统的功能、维持社会秩序、研究社会变迁和适应的过程,以及探讨社会系统的自我调整和发展。
通过应用新功能主义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并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和思路。
5.资源管理和分配新功能主义在生态人类学中还可以应用于研究资源管理和分配的问题。
通过分析社会系统中资源的获取、利用和分配过程,可以揭示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权力关系和资源不平等现象。
同时,也可以探讨如何通过制定合适的政策和规范来实现资源的公平分配和可持续利用。
新功能主义社会学理论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
(the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
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生于1929年,曾先后在德国哥廷根 大学(the university of Göttingen)、瑞士苏黎士大学(the university of Zürich),德国波恩大学(the university of Bonn)学习哲学、心理学、 历史学、经济学等,并以论文《论谢林思想中的矛盾》获哲学博士学 位;1961年以《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已有中译本)一书获得教授 资格。1961-1964任海德堡大学(the University of Heidelberg)哲学教 授;1964-1967任法兰克福大学(the university of Frankfurt)哲学-社会 学教授、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所长;1971-1983任德国马格斯·布 朗克研究院科技世界生活条件研究所(Max-Planck Instut zur Erforschung der Lebensbedingungen der wissenschaftlichtechneschen Welt)所长;1983-1994任法兰克福大学哲学-社会学教 授;1994年退休。
“解释”又包括两种不同的过程:类型化 (typification)与发明(invention)。
第三节 卢曼的新功能主义理论
Niklas Luhmann(1927-1998) Luneburg Speyer行政专科学校 比勒费尔德(Bielefeld)大学 黑格尔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四节 评价
《功能主义理论》课件
社会科学领域:功能主义理论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前景同样不可忽视,可以应用于社会学、心 理学、经济学等领域。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智能图形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单击此处输入你的 智能图形项正文
功能主义理论强调语 言的使用应该根据语 境和目的来确定,而 不是根据语言本身的 规则和结构。
功能主义理论认为语 言的使用应该注重语 言的交际功能,而不 是语言的形式和结构 。
功能主义理论强调语 言的使用应该注重语 言的实际运用,而不 是语言的理论和抽象 。
功能主义理论的应用
功能主义理论在语言学中的应用
对功能主义理论的未来展望
功能主义理论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功能主义理论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功能主义理论在未来的挑战与机遇 功能主义理论在未来的研究重点
感谢您的耐心观看
汇报人:PPT
语言功能主义的基本概念 语言功能主义的理论框架 语言功能主义在语言学中的应用案例 语言功能主义的优缺点及未来发展
功能主义理论在文学中的应用
功能主义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功能主义理论在文学中的具体应用 功能主义理论在文学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功能主义理论在文学中的未来发展
功能主义理论在心理学中的应用
定义与概述: 功能主义理论 的基本概念、 发展历程及其 在心理学领域 的应用价值。
功能主义理论认 为社会系统中的 各个组成部分都 具有特定的功能, 这些功能对于整 个系统的运行至 关重要
功能主义理论强 调社会系统的整 体性,认为各个 组成部分之间是 相互关联、相互 依存的
新功能主义
新功能主义新功能主义是一种现代的公共管理理论,它强调政府应该以活动和主动的方式应对社会问题,并通过采取创新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新功能主义强调公共管理的目标应该是提供高效、有效和可持续的公共服务,以满足市民的需求和期望。
新功能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政府应该在面对社会问题和挑战时采取积极的角色。
政府应该通过创新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而不仅仅是按照惯例来执行其职责。
政府应该积极参与并与各利益相关方合作,以确保公共政策的成功实施和有效结果的实现。
新功能主义还强调政府应该注重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政府应该通过改进公共服务的交付方式和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来满足公众的需求和期望。
政府应该注重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政策和程序,以确保公共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最佳利益的实现。
在新功能主义中,重视社会正义和公平也是非常重要的。
政府应该致力于减少社会不平等和不公正,并通过公共政策和措施来促进社会包容和公平正义。
政府应该以平等、公正和公正的方式处理社会问题,并确保公众的利益得到充分保护。
新功能主义还强调政府应该具有创新和实验的精神。
政府应该鼓励并支持创新,以寻找解决社会问题的新方式和新方法。
政府应该积极采取实验性措施,并根据经验和反馈来调整和改进其公共政策和服务。
新功能主义在现代公共管理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许多国家的政府已经采取新功能主义的原则和方法来应对各种社会问题,例如环境问题、教育问题、健康问题等。
新功能主义提供了一种全面和创新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并推动公共管理的发展和进步。
总之,新功能主义是一种现代的公共管理理论,它强调政府应该在面对社会问题时采取积极的角色,并通过创新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新功能主义强调公共管理的目标应该是提供高效、有效和可持续的公共服务,以满足市民的需求和期望。
通过注重质量、效率、社会正义和创新,新功能主义在现代公共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功能主义名词解释
新功能主义名词解释
新功能主义是现代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流派,它强调社会制度的
效率和功能,认为社会制度的目的是满足人们的需要,并通过科学管
理来达成这个目标。
下面我将对新功能主义进行一些详细的解释。
首先,新功能主义起源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社会科学界,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罗伯特·穆顿和Talcott Parsons。
在此前,社会学研究主要关注社会结构和社会意识形态等因素,而新功能主义则从社会系统的角度
来考察社会问题。
其次,新功能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强调社会制度的功能和效率。
它认为,社会制度是人类为了满足各种需求而创造的,它们可以提供各种各样
的服务,例如教育、医疗、法律等等。
因此,新功能主义主张人们应
该通过科学的方法来管理这些制度,以使它们更好地发挥功能并服务
于人类。
另外,新功能主义对社会变迁的理解也是独特的。
它认为,社会是一
个相对稳定的系统,社会变迁通常是因为社会制度的适应性不足或者
失灵,进而导致社会不和谐。
因此,解决社会问题的关键在于改进社
会制度,以达到更好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在新功能主义的理论框架下,还衍生出了很多相关概念,例如角色、功能、秩序、自我调整等等。
这些概念都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社会系统的运作方式和关系而提出的。
总的来说,新功能主义是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理论流派,它以科学管理为基础,强调社会制度的功能和效率,认为社会变迁的关键在于改进社会制度。
同时,它的相关概念也为社会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理论工具。
功能主义理论
第六章功能主义理论(Functional theory)教学目标与要求:1、了解功能主义的源起、特征与基本观点2、掌握帕森斯功能主义的观点与思想脉络3、掌握默顿的中层理论及为发展功能分析而提出的功能分析范式4、亚历山大和卢曼对传统功能主义的新发展第一节功能主义及其特征功能主义在社会科学中有着长期的历史。
孔德和斯宾塞在其著作中都有所论述。
涂尔干、拉德克里夫-布朗和马林诺夫斯基,维尔弗雷多-帕累托对功能主义也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
孔德、斯宾塞和帕累托强调社会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依赖,而涂尔干则强调社会整合和社会团结。
一、古典社会学家的功能论思想:1、功能主义的先驱之一---奥古斯特·孔德孔德被公认为是社会学的创始人。
他受生物学的影响,将社会学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
社会静力学研究的是社会秩序,是社会诸要素间相互依赖的有机体,这些要素都为维持社会稳定发挥着作用。
他认为“社会静力学的目的在于研究社会系统不同组成部分相互作用和反作用的相互规律”,据此孔德提出了功能主义关于社会系统的相互依赖性的基本假设。
孔德也因此成为“最早的社会功能学家之一”①。
他反对将个人视为基本的社会单位,“真正的社会单位是家庭---如有必要,还可分解为构成家庭基础的夫妇”②。
因为个人是从家庭中被注入社会的,家庭为个人提供了统治、服从与合作的经验;同时,在家庭中,个人的利己主义倾向才有可能被抑制,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将过去和未来联系在一起。
与通过有形的物质形式连成一体的生物体不同的是,社会是通过语言、分工和宗教连结为一体的。
孔德认为,分工使人们意识到彼此间的依赖和合作,但过多过细的分工也使人片面发展,助长个人主义,为此有必要建立外部机构进行道德协调。
而宗教政委人们的行为提供了共同遵守的原则,它能促进人们的情感联系,是社会秩序的强大粘合剂。
社会动力学研究的是社会进步,是从动态的角度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
孔德坚信人类社会必然是向前发展的。
新功能主义
亚历山大指出,在对于科学的本质及其内部各 因素关系的问题上,存在两种不同的解释。一 种是实证主义的理解,也是社会学中影响最广
泛的理解。这种理解最关键的预设就是认为事 实陈述可以和非事实陈述及关于一般为题的论 述相分离。另一种理解是非实证主义,这种理 解完全忽视经验观察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认 为科学知识本质上只是一些非经验性的规则。
亚历山大在吸取符号互动论、本土方法论,社
会现象学、社会交换论等微观社会学理论合理 思想的基础上,提相互了一个更具有综合性的 微观行动理论模式。他提出行动总是沿着两个 基本的维度进行。这两个基本的维度就是解释 与谋划。解释与谋划是任何行动过程在任何时 间点上都包含着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他们 只能在理论上作为两个分析的要素而被区分开 来,因此,决不能把他们设想为两类不同的行 动或同一行动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解释” 又包括两种不同的过程;类型化与发明。
唯理论者则强调理论思维的重要性,认为在个 别的经验事实与普遍理论知识之间不存在自然 的逻辑联接。单纯对经验事实加以归纳永远的
不出具有普遍性的理论知识,而后者只有经过 思维中的跳跃才有可能,同时经验观察如果没 有理论的指导,也将是盲目的,甚至是毫无意 义的。在经验论与为理论对立中,帕森斯无疑 是倾向于唯理论一边的。他戏虐的称自己为一 个“不可救药的理论家”,并将自己的方法称 为“分析的现实主义”,意即他的工作做目的 是要建立一套能够帮助人们理解社会现实的分 析型概念框架,而不是具体的描述经验现实本 身。
“行动不仅仅是理解世界,她也改变和作用于 这个世界,行动者寻求通过马克思所说的实践 来贯彻她们的意图,由此他们必须协同他人或
他物一道行动,或者通过行动来抵制他人或其 他事物。这中实践行动肯定只能发生与确定的 理解范围之内,但在对事物清楚理解的基础上 他引入了策略性的考虑:是成本最小化和是报 酬最大化”。因为实现我们的意图需要时间和 能量,而时间与能量是有限的,因此他们必须 根据最小费用原则来加以配置。“谋划”或 “策略计划”由此便成为行动过程中必不可少 的一部分。
第十七章 亚历山大的新功能主义
二、新功能主义的产生 “作为当代社会学中的一种理论观点,顾 名思义,新功能主义是从扬弃和发展功能 主义而来的。确切地说,它是从后实证主 义立场上试图重构帕森斯理论的功能主义 思想,使之能融会社会学各种传统和当代 各种理论观点成为更具包容性的整体而提 出的一个多维性的框架。”
三、新功能主义的理论纲领 作为一种新的“功能主义”,它与传统的 功能主义有着明确的继承关系。然而,在 大多数情况下,亚历山大并没有以纯粹的 分析命题的形式提出自己的新功能主义, 而是在对古典传统和当代流派的批判考察 中,尤其是对帕森斯思想的重建联系在一 起提出的。
二、后实证主义方法论 亚历山大把上述这种关于科学实质的观点 称为“后实证主义”,所谓“后实证主义” 也称“后经验主义”,它是当代西方社会 理论在科学哲学和科学史学影响下而出现 的一股强劲的思潮。
三、一般性话语与研究项目 亚历山大的后实证主义方法论实质上强调 的是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的双重作用。他 认为社会学的不同形式都有自己的传统和 思想流派渊源,社会学研究可以在不同的 概括性水平上进行,而且可以提出不同的 话语方式。
第十七章 亚历山大的新功能主义
第一节 亚历山大与新功能主义 第二节 后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基础 第三节 作为一般性话语的新功能主义所关注的议题
第一节 亚历山大与新功能主义
一、亚历山大其人 亚历山大,美国人,本科毕业于哈佛大学, 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读研究生。现任加 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社会学教授,创立了名 为新功能主义的社会学思想学派,是当代 社会理论界屈指可数的领军人物之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四、新功能主义与功能主义的区别 新功能主义是在对传统功能主义的继承与 批判中重构起来的,“新功能主义通过对 帕森斯传统的核心思想的重构从而区别于 功能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中以符号互动论、社会交换论、 其中以符号互动论、社会交换论、民俗学方法论为主要 以符号互动论 代表的微观社会学理论猛烈抨击帕森斯理论中侧重对社 代表的微观社会学理论猛烈抨击帕森斯理论中侧重对社 会结构分析的方面,强调对个体行动和行为的分析, 会结构分析的方面,强调对个体行动和行为的分析,要 求恢复个体的创造性和自由。 求恢复个体的创造性和自由。 以冲突理论为主要代表的宏观社会学理论, 以冲突理论为主要代表的宏观社会学理论,主要指责帕 森斯过于重视秩序 和谐和稳定,忽视冲突、 过于重视秩序、 森斯过于重视秩序、和谐和稳定,忽视冲突、强制和变 要求社会学更加注意社会变迁中的暴力、革命、 迁,要求社会学更加注意社会变迁中的暴力、革命、权 力等物质结构。这些理论在70 70年代逐渐取代了帕森斯理 力等物质结构。这些理论在70年代逐渐取代了帕森斯理 论而占居主导地位。 论而占居主导地位。
三、卢曼的系统功能主义
卢曼( 1927-1998) 德国当代著名 著名的社会学家 卢曼( Niklas Luhmann 1927-1998) , 德国当代 著名 的社会学家 之一。二战时服役于德国空军,1945年被盟军所俘至战俘营 年被盟军所俘至战俘营, 之一。二战时服役于德国空军,1945年被盟军所俘至战俘营,战后 Freiburg大学攻读法律 60年代初期至美国哈佛大学 大学攻读法律, 年代初期至美国哈佛大学师从帕森 在 Freiburg 大学攻读法律 , 60 年代初期至美国哈佛大学 师从帕森 1967年提 博士论文与教授资格论文, 1968年起任教于新成 年提交 斯 , 1967 年提 交 博士论文与教授资格论文 , 1968 年起任教于新成 立的Bielefeld大学社会系, 1993年退休 其系统理论包括 Bielefeld大学社会系 年退休。 包括一般 立的Bielefeld大学社会系,于1993年退休。其系统理论包括一般 系统论、一般社会理论、功能分化的社会理论、 系统论、一般社会理论、功能分化的社会理论、系统论对各社会功 能系统的分析。主要著作有 社会的分化 分化( 能系统的分析。主要著作有:社会的分化(Die Gesellschaft der Gesellschaft)、社会的艺术(Die Kunst der Gesellschaft)以 ) 社会的艺术( ) 社会的法律( 及社会的法律(Das Recht der Gesellschaft)、社会的科学 ) (Die Wissenschaft der Gesellschaft)、社会结构与语意学 ) (Gesellschaftsstruktur und Semantik)、宗教的功能 ) (Funktion der Religion)、社会系统(Soziale Systeme)等。 ) 社会系统( ) 卢曼在社会学界与哲学界久享盛名,被喻为二十一世纪的思想家。 卢曼在社会学界与哲学界久享盛名,被喻为二十一世纪的思想家。
二、亚历山大的新功能主义
1、亚历山大的代表作: 亚历山大的代表作: 的代表作
社会学的理论逻辑》 《社会学的理论逻辑》 1982-1983) (1982-1983) 结构和意义》(1989) 》(1989 《结构和意义》(1989) 行动和它的环境》(1988) 》(1988 《行动和它的环境》(1988) 文化和社会》( 》(1990) 《文化和社会》(1990) 新功能主义》(文集)(1988) 》(文集)(1988 《新功能主义》(文集)(1988)
1970年代的各种反帕森斯理论的流派保持开放态 ② 对 1970 年代的各种反帕森斯理论的流派保持开放态 力图在功能主义理论传统基础上整合上述理论。 度 , 力图在功能主义理论传统基础上整合上述理论 。 针对符号互动论、 社会交换论、 民俗学方法论等理论 针对符号互动论 、 社会交换论 、 的微观分析, 的微观分析 , 新功能主义力图通过重建帕森斯的行动 理论来综合其理论洞见, 理论来综合其理论洞见 , 并探索微观个体行动和宏观 社会结构及制度的连结环节。 社会结构及制度的连结环节 。 对宏观社会学领域的冲 突理论, 新功能主义主张在保持帕森斯“ 规范秩序” 突理论 , 新功能主义主张在保持帕森斯 “ 规范秩序 ” 的前提下, 强调对权力、 战争、 强制、 冲突等问题的 的前提下 , 强调对权力 、 战争 、 强制 、 分析, 并把社会变迁分析纳入帕森斯的“ 分化” 分析 , 并把社会变迁分析纳入帕森斯的 “ 分化 ” 理论 中。
4、亚历山大后实证主义的假设
(1)所有科学资料都受理论的指导。 所有科学资料都受理论的指导。 科学成果并不仅仅依赖于经验证明。 (2)科学成果并不仅仅依赖于经验证明。 一般性理论的形成是武断的和平行的, (3)一般性理论的形成是武断的和平行的,而不 是怀疑的和垂直的。 是怀疑的和垂直的。 只有当经验事实的变化为新的理论所认识以 (4)只有当经验事实的变化为新的理论所认识以 才会出现科学观念的根本变化。 后,才会出现科学观念的根本变化。
3、亚历山大提出实证主义的假设 亚历山大提出实证主义的假设 提出
第一,认为经验观察与非经验陈述之间有根本的 第一,认为经验观察与非经验陈述之间有根本的 经验观察与非经验陈述 认识论上的分野; 认识论上的分野; 普遍性或抽象性的东西对经验趋向的 第二,认为普遍性或抽象性 第二,认为普遍性或抽象性的东西对经验趋向的 学科没有重要意义; 学科没有重要意义; 第三,认为一般性和理论性 一般性和理论性的问题只能通过经验 第三,认为一般性和理论性的问题只能通过经验 观察来加以评价; 观察来加以评价; 第四,认为科学的发展是“渐进性的” 第四,认为科学的发展是“渐进性的”,即直线 性和积累性的。 性和积累性的。
70年代后期起 年代后期起, 从 70 年代后期起 , 帕森斯理 论中强烈的综合意识又重新引 起社会学界的兴趣, 起社会学界的兴趣 , 各种理论 内部开始出现试图进行新的综 合的种种尝试。 新功能主义正 合的种种尝试 。 新功能主义 正 是力图以批判地继承帕森斯理 论遗产, 论遗产 , 开辟一条新的综合之 路而产生的。 路而产生的。
2、理论溯源
二战结束至1960年代中期, 二战结束至1960年代中期,以帕森斯为主要代表 1960年代中期 的结构功能主义是美国社会学中占统治地位的理 论流派。 60年代中后期起 年代中后期起, 论流派。自60年代中后期起,美国社会中出现的 一系列剧烈变,各种新理论纷纷兴起,向帕森斯的“ 会学方向,各种新理论纷纷兴起,向帕森斯的“巨 型理论”发起冲击。 型理论”发起冲击。
2、亚历山大对功能主义传统的理解
(1)功能主义虽然没有在解释性方面提供一种模式, (1)功能主义虽然没有在解释性方面提供一种模式,但它 功能主义虽然没有在解释性方面提供一种模式 所提供的是社会各部分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图景, 所提供的是社会各部分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图景,故在更 描述性的方面提供了一种模式 的方面提供了一种模式。 具描述性的方面提供了一种模式。 (2)功能主义像关注结构一样关注行动 而且, 功能主义像关注结构一样关注行动。 (2)功能主义像关注结构一样关注行动。而且,其行动概 念如同关注实践和手段一样, 念如同关注实践和手段一样,去关注表意性的行动 (expressive action)和行动的目的。功能主义特别关心在限 和行动的目的。 和行动的目的 制和规定的手段下达到目的的程度。 制和规定的手段下达到目的的程度。 (3)功能主义认为整合是一种可能性 功能主义认为整合是一种可能性, (3)功能主义认为整合是一种可能性,而社会控制的变异 和过程是事实。 和过程是事实。均衡论尽管不能作为对实际的社会系统分 析的参考点,但它可以作为功能主义系统分析的参考点。 析的参考点,但它可以作为功能主义系统分析的参考点。
Jeffrey C. Alexander is the Lillian Chavenson Saden Professor of Sociology at Yale University. With Ron Eyerman, he is Co-Director of the Center for Cultural Sociology (CCS). Jeffrey Alexander works in the areas of theory, culture, and politics. His most recent paper in this area is “Cultural Pragmatics: Social Performance between Ritual and Strategy” . He is the author of The Meanings of Social Life: A Cultural Sociology (Oxford, 2003), Cultural Trauma and Collective Identity (with Eyerman, Giesen, Smelser, and Sztompk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4), and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Durkheim (2005), which he has edited with Philip Smith. In the field of politics, Alexander has written The Civil Sphere (Oxford, 2006.
(4)功能主义假定人格、 (4)功能主义假定人格、文化与社会之间的区分对 功能主义假定人格 社会结构来说是必要的, 社会结构来说是必要的,而且它们之间的相互作 用产生的紧张是变迁和控制的根源。所以, 用产生的紧张是变迁和控制的根源。所以,功能 主义除关注“社会性”或制度性的分析外, 主义除关注“社会性”或制度性的分析外,也关 注相对自主的文化和社会化问题。 注相对自主的文化和社会化问题。 (5)功能主义认为分化是社会变迁的主要形式 功能主义认为分化是社会变迁的主要形式, (5)功能主义认为分化是社会变迁的主要形式,也 是导致个人化与制度性强制的主要形式。 是导致个人化与制度性强制的主要形式。 (6)功能主义追求不同于其他社会学分析层次的独 (6)功能主义追求不同于其他社会学分析层次的独 立的概念化和理论形式。 立的概念化和理论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