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实验室的工作流程

合集下载

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管理程序

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管理程序

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管理程序1 目的规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实验活动,防止违规开展实验活动,确保实验室活动符合国家的规定和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

2 范围适用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实验活动管理。

3 职责3.1 微生物实验室负责人负责本实验室实验活动开展。

3.2 中心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实验室活动执行检查和监督。

3.3 部门质量监督员和生物安全管理员监督本部门实验室活动的开展。

3.4 中心主任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实验活动负总责。

4 程序4.1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负责人负责制订并向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提交活动计划、风险评估报告、安全及应急措施、人员培训及健康监督计划、安全保障及资源要求。

4.2 在开展活动前,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负责人应了解实验室活动涉及的任何危险,并为实验人员提供如何在风险最小情况下进行工作的详细指导,包括正确选择和使用个体防护装备。

4.3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应利用良好微生物标准操作要求和(或)特殊操作要求。

所使用的实验室工作程序和操作规程中的安全要求应以国家主管部门和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等机构或行业权威机构发布的指南、标准等为依据;任何新技术在使用前应经过充分验证,适用时,应得到国家相关主管部门的批准。

4.4 各相关实验室应制订针对操作有害材料或未知风险材料操作的规程,获得维护和分发材料安全数据单(MSDS)。

当发现不具备条件的,应要求立即停止工作,不能从事风险不可控的实验活动。

4.5 中心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要加强实验人员的安全教育和责任意识,防止个别检验人员违规或超范围开展实验活动,避免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

4.6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维护和检查4.6.1 中心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制订针对安全操作和安全装备的检查方案,至少每年检查一次。

4.6.2 中心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建立安全清单,为回顾性检查提供资料并进行记录,形成相关安全记录。

4.6.3 对危险品、危险区进行鉴定并加以标记。

微生物实验室消毒灭菌要求和流程及注意事项

微生物实验室消毒灭菌要求和流程及注意事项

微生物实验室消毒灭菌要求和流程及注意事项微生物实验室是进行微生物研究和实验的地方,实验室的消毒和灭菌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微生物实验室是一个高度敏感的环境,任何微生物的污染都可能会影响实验的结果。

因此,保持实验室的清洁和卫生是非常重要的。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微生物实验室的消毒灭菌要求、流程和注意事项。

一、消毒灭菌的要求1.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实验室的每个角落都应该保持干净整洁,确保没有杂物堆积和灰尘积累。

每天结束实验后,都要对实验室进行彻底清洁。

2.定期消毒和灭菌:实验室的工作台、设备和器皿等都需要定期进行消毒和灭菌处理,以杀灭潜在的细菌和病毒。

3.使用合适的消毒剂: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对不同的实验器皿和设备进行消毒,以确保灭菌效果。

4.加强员工的卫生意识:实验人员应该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戴口罩,避免细菌的传播。

5.实验室的空气质量要求:实验室应该保持良好的通风,确保空气质量符合卫生标准。

二、消毒灭菌的流程1.清洁工作台和设备:首先用清水冲洗工作台和设备,然后使用清洁剂彻底清洁表面,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2.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根据实验器皿和设备的材质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比如酒精、次氯酸钠溶液、过氧乙酸等。

3.消毒和灭菌操作:将消毒剂均匀涂抹在工作台和设备表面,或者浸泡在消毒液中一定时间,确保消毒剂充分接触到每个角落。

4.清洗和干燥:将经过消毒处理的工作台和设备彻底清洗干净,然后晾干或者用干净的纸巾擦干,确保消毒剂残留物被清除干净。

5.灭菌操作:对于一些高温耐受的实验器皿和设备,可以选择高温灭菌的方法,比如高压蒸汽灭菌器。

6.记录和确认:对每一次的消毒和灭菌操作都应该做好记录,以备查证。

并且需要确保灭菌效果符合要求。

三、注意事项1.选择适当的消毒剂:根据实验器皿和设备的材质来选择合适的消毒剂,以确保杀菌效果。

2.避免混用消毒剂:不同的消毒剂,尤其是含有活性成分的消毒剂之间可能会发生化学反应,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混用。

微生物实验室无菌操作技术规范

微生物实验室无菌操作技术规范

1.目的规范无菌操作流程,减少及避免发生染菌现象出现。

2.使用范围无菌室及洁净区的操作。

3.无菌操作技术原则3.1环境要清洁,在每次无菌操作结束后都需要对环境进行清理、清洗;且避免操作前进行清扫。

3.2做好个人卫生,进入无菌室前需修剪指甲、洗手,穿好无菌服,帽子需遮住所有头发,口罩遮住口鼻。

3.3在无菌操作时,不可讲话,打喷嚏,对怀疑染菌的无菌物品,不可使用。

4.内容4.1.1 准备:工作人员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修剪指甲;备齐用物(如:接种针、接种环、酒精灯、斜面、平皿、摇瓶、75%酒精棉、无菌水等);核对无菌用品,接种菌种的种类、型号。

4.1.2 所有实验使用的物品都需要进行消毒、灭杀;进入洁净区前需要经传递窗进行紫外表面消毒30min以上;4.1.3 开始实验前需要打开超净台的紫外灯,消毒半个小时以上;超净台避免放入过多的物品(一般只放入当次的实验所有的物品),所使用的试剂和耗材都需事先进行灭菌(灭菌日期超过4天的需重新消毒)。

4.1.4 进入洁净区前关闭紫外灯,并打开风机,等待半个小时以上,使臭氧尽量排放干净。

4.1.5 除去手腕等部位的饰品,穿好无菌服,戴好头套、口罩,做到“三不漏”:不暴漏头发,不暴漏口鼻,不暴漏躯干皮肤和衣物。

4.1.6 双手要进行清洗、消毒。

4.1.7 要经风淋室风淋30秒后再进入洁净室。

4.1.8 在局部百级区域操作要戴一次性无菌手套。

4.1.9 实验操作过程中应尽量减少进入洁净区的人员(不超过4人/间)并尽量减少人员走动。

4.1.10 所有要放入超净工作台的物品都需进过消毒液喷洒擦拭消毒。

4.1.11 无菌物品若取离超净台则视为已污染,不得放回再用;无菌液体在取离超净台前必须密封其开口;密封的无菌液体容器在放入超净台后,对其开口前须对开口在酒精灯火焰上烧烤。

4.1.12 在拆开任何一次性无菌使用耗材的包装时都要在超净台内完成,并须同时保证与细菌直接接触的使用端/面不得与超净台内的任何物品发生触碰。

微生物实验室SOP文件

微生物实验室SOP文件

微生物实验室SOP文件一、引言微生物实验室标准操作规程(SOP)文件旨在确保微生物实验室的操作符合标准化要求,保障实验室内的实验安全和数据的准确性。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微生物实验室的SOP文件内容和要求。

二、SOP文件的编写和管理1. SOP文件的编写a. 每个实验室的SOP文件应根据具体实验室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写。

b. 编写SOP文件时,应明确实验室的操作流程、安全措施、实验方法、设备操作等内容。

c. SOP文件应包含标题、引言、目的、范围、定义、缩写词、材料和设备、操作步骤、安全注意事项、结果记录、附录等部分。

2. SOP文件的管理a. 实验室负责人应负责SOP文件的编写、审查和更新。

b. 每个SOP文件应有唯一的标识符,以便于管理和查找。

c. 所有实验室成员应熟悉并遵守SOP文件中的操作规程。

三、微生物实验室SOP文件的内容要求1. 标题a. SOP文件的标题应简明扼要地描述实验室操作的内容。

b. 标题应具备唯一性,以便于识别和管理。

2. 引言a. 引言部分应介绍实验室的背景和目的,明确SOP文件的编写目的。

b. 引言部分还应包括实验室的基本信息,如实验室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

3. 目的a. 目的部分应明确该SOP文件的目的和作用,以及所要达到的效果。

4. 范围a. 范围部分应明确该SOP文件适用的实验室操作范围和限制。

5. 定义a. 定义部分应对SOP文件中使用的专业术语和缩写进行解释和定义,以便于读者理解。

6. 缩写词a. 缩写词部分应列出SOP文件中使用的缩写词及其解释。

7. 材料和设备a. 材料和设备部分应列出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清单,并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8. 操作步骤a. 操作步骤部分应按照实验的顺序,详细描述每个操作步骤。

b. 操作步骤应包括操作前的准备工作、实验操作流程、操作注意事项等内容。

9. 安全注意事项a. 安全注意事项部分应列出实验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安全事项和操作规范。

b. 包括但不限于个人防护措施、实验室安全操作、废弃物处理等内容。

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菌种毒株管理规定和流程

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菌种毒株管理规定和流程

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菌种毒株管理规定和
流程
检验科
微生物实验室菌种毒株管理规定和流程
1.目的对本实验室菌种、毒种的申购、保存、保管、领用、处理等各个环节实行有效的监督控制,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确保疾病预防与控制检验业务及科研教学工作。

2.适用范围及菌种、毒种专职管理人员适用于本科微生物实验室菌种、毒株的管理;菌种、毒种专职管理人员:
3.职责
3.1微生物实验室负责菌、毒种的出入库保管、保存及处理等日常管理。

3.2科室菌种、毒种库管理人员承担菌、毒种日常管理。

3.3科室负责人负责一、二类菌、毒种的出入库和向上级索取及对下级发送的审核。

3.4技术管理层批准本实验室一、二类菌、毒种的出入库和向上级索取及对下级发送的审批。

4.工作程序
4.1报送及入库
4.1.1当微生物实验室检出菌、毒株应及时报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1.2新发现的菌、毒种,要做好原始记录,逐级报送进行复核确认。

4.1.3一、二类菌、毒种入库前,科室审核,技术管理层批准后入库
4.1.4个人不得擅自保留菌、毒种,必须由科室进行统一编号、登记入库管理
4.1.5菌、毒种入库时,菌、毒种保管人员须认真做好菌毒种的编号、登记工作。

4.2日常管理
4.2.1保管人员由检验人员组成。

4.2.2菌、毒种入库时,保管人员应及时验收,统一编号,填写《菌、毒种登记表》
4.2.3严禁随意将菌、毒种置于非菌、毒种专用保存场所,应做到三专(专室、专柜、专锁)。

微生物实验室SOP文件【范本模板】

微生物实验室SOP文件【范本模板】

微生物实验室SOP文件目录01 试剂贮存和配制区工作制度02 标本处理区工作制度03 细菌自动分析区工作制度04 试剂贮存和配制区标准操作程序05 标本处理区标准操作程序06 细菌自动分析区标准操作程序07 紫外消毒标准操作程序08 消毒液配制使用标准操作程序09 普通冰箱使用标准操作程序10 超低温冰箱标准操作规程11 洁净工作台使用操作规程12 VITEK32型自动分析系统标准操作程序13 移液器使用标准操作程序14 高速离心机操作标准操作程序15 冰箱维护和保养标准操作程序16 电热恒温水浴箱操作程序17 洁净工作台维护和保养程序18 可移动紫外消毒车使用操作程序19 加样器校准标准操作程序20 离心机维护保养操作程序21 温度计校准程序22 试剂的质检操作程序23_微生物实验室岗位职责(暂行)24 临床标本的保存程序25 普通培养阴性操作程序26 真菌培养阴性操作程序27 苛养菌培养阴性操作程序28 抗酸杆菌培养阴性操作程序29 支原体培养检验操作程序30 临床检验及收费程序31 微生物检验收收费价格01、标本处理区工作制度进入本区需穿工作服、工作鞋.本区只能进行:临床标本的保存,标本接种、培养、及其菌株检验前处理、菌悬液制备、染色标本检查、非上机鉴定与药敏试验操作等危险操作,其它操作不得在此区进行。

在整个本区的实验操作过程中,操作者必须戴手套、口罩和帽子,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工作结束后必须立即对工作区进行清洁或消毒。

非本实验室工作人员未经允许不得进入.02、试剂配制和无菌区工作制度进入该区需穿专用工作服和工作鞋。

本区只能进行贮存试剂的制备、试剂的分装和平板的制备。

在整个本区的实验操作过程中,操作者必须戴手套和帽子,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工作结束后必须立即对工作区进行清洁和消毒。

非本实验室工作人员未经允许不得进入.无菌室公能用于分装培养管或倒制平板培养基操作。

使用前以紫外灯消毒至少30分钟,定期用乳酸熏蒸,彻底消毒.无菌室仅限操作者进入,操作时严格关门.室内备有空调设备,以保证不因温度而影响工作.03、试剂配制和无菌区工作制度进入该区需穿专用工作服和工作鞋。

检验科微生物室

检验科微生物室
微生物室通过监测和鉴定病原菌,有助于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的传 播,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指导
微生物室的药敏试验结果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抗菌药物选择的参考 ,有助于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耐药性的产生。
微生物室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回顾
微生物室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随着医学微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微生物 室的功能和职责也不断完善。
检验科微生物室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Contents
• 微生物室概述 • 微生物室设备与器材 • 微生物室工作流程 • 微生物室常见检测项目 • 微生物室质量控制与管理 • 微生物室案例分享
01 微生物室概述
微生物室的定义与功能
定义
微生物室是医院检验科下属的一个专业实验室,主要负责临 床微生物的分离、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等工作,以指导临 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控制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统进行耐药性检测。
监测结果显示,医院内常见 病原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 率较高,如大肠埃希菌对青 霉素和头孢菌素的耐药率超
过50%。
该监测项目及时发现并控制 了医院内细菌耐药性的传播 ,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有效的 抗生素选择指导,提高了治
疗效果。
案例二:某食品企业食品安全检测项目介绍
检测目的
确保食品企业生产的 食品符合国家食品安 全标准,保障消费者 健康。
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 、维修和校准,保证 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 用效果。
检测方法与标准操作规程
1
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
2
制定标准操作规程,规范实验操作,提高检测质 量。
3
对操作规程进行定期审查和更新,以适应新的检 测需求和技术发展。

微生物实验室标准操作程序质量手册

微生物实验室标准操作程序质量手册

微生物实验室标准操作程序质量手册实验操作者:XXXXXXXX执行日期:X年X月X日启用日期:XX年X月X日标准操作程序文件01 试剂贮存和配制区工作制度02 标本处理区工作制度03 细菌自动分析区工作制度04 试剂贮存和配制区标准操作程序05 标本处理区标准操作程序06 细菌自动分析区标准操作程序07 紫外消毒标准操作程序08 消毒液配制使用标准操作程序09 普通冰箱使用标准操作程序10 超低温冰箱标准操作规程11 洁净工作台使用操作规程12 VITEK32型自动分析系统标准操作程序13 移液器使用标准操作程序14 高速离心机操作标准操作程序15 冰箱维护和保养标准操作程序16 电热恒温水浴箱操作程序17 洁净工作台维护和保养程序18 可移动紫外消毒车使用操作程序19 加样器校准标准操作程序20 离心机维护保养操作程序21 温度计校准程序22 试剂的质检操作程序23_微生物实验室岗位职责(暂行)24 临床标本的保存程序25 临床检验及收费程序26 微生物检验收收费价格27 普通培养阴性操作程序28 真菌培养阴性操作程序29 苛养菌培养阴性操作程序30 抗酸杆菌培养阴性操作程序31 支原体培养检验操作程序标本处理区工作制度进入本区需穿工作服、工作鞋。

本区只能进行:临床标本的保存,标本接种、培养、及其菌株检验前处理、菌悬液制备、染色标本检查、非上机鉴定与药敏试验操作等危险操作,其它操作不得在此区进行.在整个本区的实验操作过程中,操作者必须戴手套、口罩和帽子,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工作结束后必须立即对工作区进行清洁或消毒.非本实验室工作人员未经允许不得进入。

试剂配制和无菌区工作制度进入该区需穿专用工作服和工作鞋.本区只能进行贮存试剂的制备、试剂的分装和平板的制备。

在整个本区的实验操作过程中,操作者必须戴手套和帽子,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工作结束后必须立即对工作区进行清洁和消毒。

非本实验室工作人员未经允许不得进入。

微生物菌种、毒株和样本标准操作程序与流程

微生物菌种、毒株和样本标准操作程序与流程

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的标准操作规程流程1.目的:对本实验室菌种、毒种的申购、保存、保管、领用、处理等各个环节实行有效的监督控制,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确保疾病预防与控制检验业务及科研教学工作。

2.适用范围及菌种、毒种专职管理人员适用于本科微生物实验室菌种、毒株的管理;菌种、毒种专职管理人员:于瑞芳、侯恩言3.职责①微生物实验室负责菌、毒种的出入库保管、保存及处理等日常管理。

②科室指定2名菌种、毒种库管理人员承担菌、毒种日常管理。

③科室负责人负责一、二类菌、毒种的出入库和向上级索取及对下级发送的审核。

④技术管理层批准本实验室一、二类菌、毒种的出入库和向上级索取及对下级发送的审批。

4.工作程序⑴报送及入库①当微生物实验室检出菌、毒株应及时报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②新发现的菌、毒种,要做好原始记录,逐级报送进行复核确认,报送时须2人参加。

③一、二类菌、毒种入库前,科室审核,技术管理层批准后入库④个人不得擅自保留菌、毒种,必须由科室进行统一编号、登记入库管理⑤菌、毒种入库时, 2名菌、毒种保管人员须认真做好菌毒种的编号、登记工作。

⑵日常管理①保管人员由于瑞芳、侯恩言2名检验人员组成。

②菌、毒种入库时,保管人员应及时验收,统一编号,填写《菌、毒种登记表》③严禁随意将菌、毒种置于非菌、毒种专用保存场所,应做到三专(专室、专柜、专锁)。

④菌、毒种库由2名保管人员双锁管理,铁门与锁必须牢固有效,发现损坏须及时报修。

未经各科室负责人同意,不得擅自将钥匙委托他人代管。

⑤菌、毒种保管人员应定期对库内温度、湿度、通风及冰箱、冰柜等菌、毒种保藏设备运转情况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

⑥菌、毒种保管人员根据菌、毒种的保存期限,及时通知分管病种的检验人员进行传代,定期鉴定,并详细记录在《菌、毒种登记表》⑦菌、毒种保管人员发现菌、毒种发生变异和死亡,应及时向科室负责人报告,并填写《菌、毒种登记表》。

科室须将变异及死亡的一、二类菌、毒种通报技术管理层。

微生物实验室的工作流程

微生物实验室的工作流程

微生物实验室的工作流程1.实验室准备工作首先,实验室的准备工作非常关键。

这包括准备所需的设备、试剂和培养基等实验材料。

为了确保实验安全,实验室还需要保持清洁,并配备必要的实验室消毒器材。

此外,实验室还需要确保所有设备的正常运作,如平台摇床、培养箱、超净台、酶标仪等,以便后续的实验操作。

2.样品准备所需的样品可以是来自环境中的土壤、水样、空气或生物体内的微生物等。

样品的准备包括收集、保存和处理等步骤。

在收集样品时,需要注意避免污染,以确保获得可靠的结果。

保存样品时,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如冷冻、冷冻干燥或脱水等。

在处理样品时,可以通过过滤、稀释、离心等方法,去除其中的固体颗粒或其他杂质。

3.培养微生物在微生物实验室中,培养微生物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培养微生物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足够多的微生物来进行后续的实验操作。

培养微生物可以使用液体培养基或固体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通常用于获得大量的微生物,而固体培养基则用于分离和纯化微生物。

在培养微生物时,需要控制培养条件,如温度、pH值和氧气浓度等,以便微生物能够正常生长。

4.实验操作实验操作包括对微生物进行不同的检测和测量,以获取所需数据。

这些操作可以根据实验目的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常见的操作包括细胞计数、菌落形成单位(CFU)计数、菌群结构分析、菌株鉴定等。

这些操作往往使用特定的实验方法和技术,如PCR、凝胶电泳、酶标记等。

在实验操作中,需要进行严格的操作规范和实验室安全措施,以避免实验样品的污染和实验人员的伤害。

5.数据收集与分析数据的收集是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中的一个核心环节。

收集的数据可以是实验结果、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观察数据或实验样本的分析结果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记录和观察进行收集,并使用适当的数据收集工具进行整理和管理。

一旦收集到数据,需要进行数据分析,以获得有关微生物特性、菌群结构或菌株鉴定等方面的信息。

数据分析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和生物信息学工具,如R软件、Qiime等。

微生物检验流程及操作标准

微生物检验流程及操作标准

微生物检验流程及操作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微生物检验是一种重要的实验室技术,用于检测食品、水质、环境等样品中的微生物存在情况。

微生物检验需要严格遵守一系列操作标准和流程,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下微生物检验的流程及操作标准。

一、样品采集1. 样品的采集需要采用无菌工具,并保持样品在采集过程中不受到外界环境的污染。

2. 样品的采集过程应尽量避免接触到任何可能引入外源微生物的物质,比如皮肤、空气等。

3. 采集的样品应标明正确的标识信息,包括样品名称、采集地点、采集日期等。

二、样品处理1. 样品收到实验室后,需要尽快进行处理,避免样品内的微生物增殖或死亡。

2. 样品处理过程需要保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使用无菌工具进行操作。

3. 样品处理过程中需要按照检验要求进行适当的稀释,以确保实验得出准确的结果。

三、培养基准备1. 培养基的制备需要按照标准的配方和步骤进行,以确保培养基的质量符合要求。

2. 制备培养基时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避免细菌、真菌等外源微生物的污染。

3. 制备好的培养基需要在适当的条件下保存,确保培养基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四、接种操作1. 在进行微生物检验之前,需要准备好无菌的接种环、移液器等工具。

2. 采取适当的方法将处理好的样品接种到培养基上,避免接种时引入外源微生物。

3. 接种操作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避免培养物受到任何污染。

五、培养与观察1. 接种后的培养基需要置于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培养,促使样品中的微生物生长。

2. 定期观察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记录生长的数量和形态,用于后续的分析和鉴定。

3. 在观察过程中需要注意反复进行无菌操作,避免细菌、真菌等外源微生物的污染。

六、鉴定与结果解读1. 当样品中的微生物生长到一定程度时,需要进行鉴定和分析,确定其种属和数量。

2. 鉴定过程需要参考相关的鉴定手册和标准,进行适当的试验和测试。

3. 根据鉴定结果进行结果解读,判断样品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细菌鉴定操作规程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细菌鉴定操作规程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细菌鉴定操作规程
1.目的
规范细菌鉴定标准操作规程。

2.适用范围
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等。

3.职责
检验人员严格执行本程序。

4.程序
4.1 观察菌落大小、颜色、气味、溶血、形态特征等,观
察内容应记录在《细菌鉴定流程表》。

4.2 涂片,革兰染色,观察染色性及细菌形态、大小和排列,球菌、杆菌或螺形菌等,观察内容记录在《细菌鉴定流程表》。

4.3 初步生化反应根据菌落特征和涂片结果选择初步生化反应,如氧化酶、触酶、凝固酶(玻片法)等。

4.4 制定细菌鉴定方案
4.4.1 仪器鉴定方案(以VITEK2为例)
革兰阴性杆菌:选择GN卡(阴性菌鉴定卡)。

革兰阳性球菌:选择GP卡(阳性菌鉴定卡)。

酵母菌:选择YST卡(酵母菌鉴定卡)。

需氧芽孢杆菌:选择BBL卡(需氧芽孢杆菌卡)。

4.4.2 手工细菌鉴定法
氧化酶阳性革兰阴性杆菌,选择非发酵鉴定生化反应组合:葡萄糖O/F、木糖、麦芽糖、硝酸盐、动力、七叶苷等生化反应。

氧化酶阴性革兰阴性杆菌,选择肠杆菌科细菌鉴定生化反应组合:触酶、硝酸盐、葡萄糖O/F、动力、乳糖、VP、吲哚、甲基红、枸橼酸盐、精氨酸、鸟氨酸、赖氨酸等生化反应。

疑不动杆菌氧化酶阴性革兰阴性杆菌,选择非发酵鉴定生化反应组合。

革兰阳性球菌,选择革兰阳性球菌鉴定生化反应组合:触酶、葡萄糖O/F、胆汁七叶苷、蔗糖、木糖、甘露醇、硝酸盐、脲酶等。

微生物实验室菌种管理与流程

微生物实验室菌种管理与流程

菌种、毒株管理规定与流程1.目的对本实验室菌种、毒种的申购、保存、保管、领用、处理等各个环节实行有效的监督控制,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确保疾病预防与控制检验业务及科研教学工作。

2.适用范围及菌种、毒种专职管理人员适用于本科微生物实验室菌种、毒株的管理;菌种、毒种专职管理人员:张伟张峰3.职责3.1微生物实验室负责菌、毒种的出入库保管、保存及处理等日常管理。

3.2科室指定张伟、张峰2名菌种、毒种库管理人员承担菌、毒种日常管理。

3.3科室负责人负责一、二类菌、毒种的出入库和向上级索取及对下级发送的审核。

3.4技术管理层批准本实验室一、二类菌、毒种的出入库和向上级索取及对下级发送的审批。

4.工作程序4.1报送及入库4.1.1当微生物实验室检出菌、毒株应及时报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1.2新发现的菌、毒种,要做好原始记录,逐级报送进行复核确认,报送时须张伟、张峰2人参加。

4.1.3一、二类菌、毒种入库前,科室审核,技术管理层批准后入库4.1.4个人不得擅自保留菌、毒种,必须由科室进行统一编号、登记入库管理4.1.5菌、毒种入库时,张伟、张峰2名菌、毒种保管人员须认真做好菌毒种的编号、登记工作。

4.2日常管理4.2.1保管人员由张伟、张峰2名检验人员组成。

4.2.2菌、毒种入库时,保管人员应及时验收,统一编号,填写《菌、毒种登记表》4.2.3严禁随意将菌、毒种置于非菌、毒种专用保存场所,应做到三专(专室、专柜、专锁)。

4.2.4菌、毒种库由2名保管人员双锁管理,铁门与锁必须牢固有效,发现损坏须及时报修。

未经各科室负责人同意,不得擅自将钥匙委托他人代管。

4.2.5菌、毒种保管人员应定期对库内温度、湿度、通风及冰箱、冰柜等菌、毒种保藏设备运转情况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

4.2.6菌、毒种保管人员根据菌、毒种的保存期限,及时通知分管病种的检验人员进行传代,定期鉴定,并详细记录在《菌、毒种登记表》4.2.7菌、毒种保管人员发现菌、毒种发生变异和死亡,应及时向科室负责人报告,并填写《菌、毒种登记表》。

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

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

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1 实验室安全1.1 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性1.2 科室安全文档(a)生物危害防护:实际操作规程见(《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9489-2004。

2004-01-05发布,2004-10-01实施。

)(b)实验室安全:原则和措施见(《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 233-2002。

2002-12-03发布,2003-08-01实施。

)1.3 应用:以上的操作规程应用于微生物科室的所有部门。

工作人员或访问人员必须遵守各项规定。

1.4 关于新规定或现行规定的修改案:任何新规定或现行规定的修改案必须通知负责科室安全的人员及相关人员,他们将建议科室主任考虑实施。

1.5 生物性危害1.5.1 与各种操作有关的生物危害水平取决于:a.处理的传染性物质的本身:按照传染性物质对个人和社区和潜在危险性以及经空气传播的可能性,其划分成不同等级。

所采用的等级划分详见”《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原则和措施(见《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b.使用的设备和设施:处理不同等级的传染性物质的要求在”实验室安全”中已规定。

这些符合要求的设备都要承担重要临床工作,科室负责人必须保证中应污染物水平。

c.培训,特别是员工的安全性培训和安全性经验积累。

所有员工应该接受一定训练,能安全处理任何实验室可能碰到的物质,避免将实验不能处理或规定之外的传染性物质暴露在实验室,即使暴露事故在实验室,即使暴露事故发生也要会正确处理。

1.5.2 传染性物质的分类1.5.2.1分类系统生物危害防护:〔见1.2 (a)〕,根据生物因子对个体和群体的危害程度将其分为4级,危害等级Ⅳ最具危害性。

1.5.2.2危险群/生物安全水平:1-4a.危险群/生物安全水平:1——对健康成人无致病性,对社区无危害性。

通常一般微生物操作就足够,不需特殊安全设备,工作的附近要有洗手设施。

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规程完整

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规程完整

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规程完整专业资料分享.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规程【SOP】细菌室工作守则(微生物室SOP之一)细菌室消毒隔离措施(微生物室SOP之二)微生物实验室安全与防护(微生物室SOP之三)细菌室内质控制度(微生物室SOP之四)细菌室操作技术规范(微生物室SOP之五)无菌间规章制度(微生物室SOP之六)菌(毒种)管理办法(微生物室SOP之七)细菌室仪器维护保养及质控措施(微生物室SOP之八)•标准菌株保存及使用(微生物室SOP之九)细菌室内务管理规定(微生物室SOP之十)标本采集及保存要求(微生物室SOP之十一)室内质控失控处理程序(微生物室SOP之十二)标本拒收标准(微生物室SOP之十三)温度失控处理措施(微生物室SOP之十四)超净工作台作业指导(微生物室SOP之十五)标本的接种和移种法(微生物室SOP之十六)WORD完美格式.专业资料分享.细菌室工作守则微生物室SOP之一)1.每日工作前用紫外线映照实验室半小时以上。

2.入室前应穿工作服,并做好实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3.实验室内应保持肃静,不准吸烟、吃东西及用手触摸面部。

尽量减少室内活动,以免引起风动,无关人员禁入。

4.非必要物品禁止带入实验室,必要资料和书籍带入后,应远离操作台。

5.做好标本的登记、编号及实验记录。

未发出报告前,请勿丢弃标本。

6.标本处理及各项实验应在操纵间进行,接种环用完后应立即火焰灭菌,沾菌吸管、玻片等用后应浸泡在消毒液内。

7.实验时手部污染,应立即用过氧乙酸消毒或浸于3%来XXX溶液中5-10分,再用肥皂洗手并冲洗干净;如误入口内,应立即吐出,并用1:1000高锰酸钾溶液或3%双氧水漱口,根据实际情况服用有关药物。

8.实验过程中,如污染了实验台或地面,使用3%来XXX 覆盖其上半小时,然后清洗;如污染工作服,应立即脱下,高压灭菌。

9.若出现着火情况,应沉着处理,切勿XXX,立即关闭电闸,积极灭火。

易燃物品(如酒精、二甲苯、乙醚和丙酮等)必需远离火源,妥善保存。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程序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程序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程序1. 引言本文档旨在确保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并提供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处理病原微生物时应遵守的程序和规范。

2. 实验室准入与访问控制- 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接受相关培训,并持有有效的实验室准入证明。

- 实验室的进入必须进行身份验证,并记录相关信息。

- 实验室应设立访客登记制度,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

3. 设备与防护设施- 所有设备必须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并定期维护和检查。

- 实验室应配备适当的防护设施,包括生物安全柜、防护眼镜和手套等。

- 实验室中的危险物品必须妥善存放,使用后应及时清理和处理。

4. 实验操作规范- 所有实验操作必须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以最大程度减少病原微生物泄漏的风险。

- 操作前必须正确穿戴防护装备,包括实验服、手套和口罩等。

- 操作结束后,必须及时清理和消毒实验台和设备。

5. 废物处理- 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分类和处理实验废物,避免对环境和健康造成影响。

- 废物必须标有明确的标识,并定期清理和更换。

6. 事故应急处理- 发生事故或泄漏时,应立即采取措施控制和处理,确保实验室内外的生物安全。

- 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接受事故应急培训,并了解相应的应急处理程序。

7. 基因编辑技术管理- 对于应用基因编辑技术的实验,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指南和规定操作,并定期进行监测和评估风险。

8. 文档与记录- 所有实验操作必须详细记录,并妥善保存。

- 实验室应建立文档管理制度,确保文档的安全和可访问性。

以上是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一些基本程序和规范,希望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都能严格遵守,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和研究的顺利进行。

微生物实验室消毒灭菌要求和流程及注意事项

微生物实验室消毒灭菌要求和流程及注意事项

微生物实验室消毒灭菌要求和流程及注意事项微生物实验室是一个高度敏感且容易受到污染的环境,因此进行消毒和灭菌是非常重要的。

当人们进行微生物实验时,可能会接触到各种微生物,包括病原菌和致病菌。

这些微生物可能会在实验室内传播,并对工作人员和实验结果造成严重的危害。

因此,营造一个干净,无菌的实验室环境非常重要。

以下是微生物实验室消毒灭菌的要求、流程和注意事项。

1.消毒灭菌的要求:1.1无菌状态的要求:实验室内表面、设备和试剂应保持无菌状态,以防止交叉污染和实验结果的偏差。

1.2安全操作:实验人员在进行消毒灭菌时,必须采取相关的安全措施,包括佩戴实验室服装、手套和面罩。

1.3有效性: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灭菌方法,确保能有效地杀死各种细菌和病毒。

2.消毒灭菌的流程:2.1分析和评估:首先,对实验室内的表面、设备和试剂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哪些区域和物品可能受到细菌和病毒的污染。

2.2清洁:在进行消毒灭菌之前,确保将实验室的表面、设备和试剂进行彻底的清洁。

使用清洁剂和适当的工具将表面上的灰尘和污垢清除干净。

2.3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根据实验室的需求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常见的消毒剂包括酒精,氧化剂(如过氧乙酸)和氯化物(如次氯酸钠)等。

确保选用的消毒剂能有效地杀灭细菌和病毒。

2.4消毒程序:根据所选的消毒剂,按照相关的程序和指南进行消毒。

这可能包括将消毒剂直接喷洒或涂抹到表面上,或将消毒剂与适当的浓度稀释后浸泡或浇洗物品。

2.5灭菌程序:对于一些高度敏感和重要的物品,如培养基,需要进行灭菌处理。

常见的灭菌方法包括高压蒸汽灭菌(Autoclave)和热气灭菌。

根据物品的大小和材质,选择合适的灭菌设备和程序。

2.6消毒时间和周期:根据消毒剂的要求和指南,确保将消毒剂留在表面上足够的时间,以确保细菌和病毒被彻底杀灭。

此外,定期定时进行消毒灭菌是非常重要的,以保持实验室的无菌状态。

3.消毒灭菌的注意事项:3.1遵循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消毒灭菌时,务必遵守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指南,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避免直接接触消毒剂和灭菌设备。

实验室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测SOP(一)2024

实验室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测SOP(一)2024

实验室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测SOP(一)引言概述:实验室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测SOP是为了确保实验室饮用水的安全与卫生,检测水中的微生物污染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实验室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测的步骤和要点。

正文:一、实验室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测前的准备工作1. 准备所需的检测设备和试剂,包括培养基、平板计数器、显微镜等。

2. 清洗和消毒检测设备,确保设备的洁净和无菌。

3. 确保实验室供水管道的安全和干净,避免水源污染。

二、水样采集和处理1. 选择合适的水样采集器具,如钢质水样容器或无菌采样瓶。

2. 在采集水样前进行必要的洗手和佩戴消毒手套,以避免污染水样。

3. 选取水源合适的位置采集水样,尽量避免水源受到外界污染。

4. 采集水样后立即送至实验室进行处理,避免样品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污染。

三、水样预处理1. 对水样进行过滤,以去除大颗粒物质和悬浮物。

2. 进行稀释处理,确保微生物数量在检测范围内。

3. 根据需要进行pH调节或添加抑菌剂,以保证后续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微生物检测方法1. 采用培养法进行微生物定量分析,包括总菌落计数和特定菌群检测。

2. 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如温度、pH值等。

3. 加入样品到培养基中,进行平板计数或液体培养,并进行恰当的菌落计数。

4. 进行特定菌群的检测,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采用相应的培养基和检测方法。

5. 采用显微镜观察法进行微生物形态和特征的检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五、结果分析和处理1. 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微生物数量统计和分析,比较检测结果与相关标准的符合情况。

2. 如发现微生物污染超过标准限值,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和消毒。

3. 记录检测结果,并保留相关文件和数据,以备日后参考和审查。

总结:实验室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测SOP的实施可以确保实验室饮用水的卫生安全。

通过准备工作、水样采集和处理、微生物检测方法的选择和结果分析处理,可有效地监测和控制实验室饮用水中的微生物污染,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实验室环境的卫生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实验室的工作流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微生物实验室的工作流程
为了防止交叉污染,保护工作人员健康,微生物实验室划分成4个区:污染区、半污染区、无菌区、清洁区,以下为各个区的工作制度。

?一、污染区? (一)?实验室工作人员进入操作区应穿好工作服并配戴好口罩、帽子、手套及鞋套,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二)?每天早上工作前,每天工作后,用紫外线照射60?min?,对整个操作区进行消毒;?
(三)?本区只能进行:临床标本的接收,保存,标本接种、培养、及其菌株检验前处理、菌悬液制备、染色标本检查、非上机鉴定与药敏试验操作等危险操作,其它操作不得在此区进行。

(注:标本的接种和涂片必须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直接涂片、革兰染色和抗酸染色的片子必须通过生物安全柜紫外线照射30?min才可拿出进行染色观察。

)?(四)?污染物处理:操作区备有消毒缸,以处理沾有细菌的玻片等污染物品。

检验剩余的标本及使用过的带菌平板等集中地点安全放置,经消毒灭菌处理后再洗涤或丢弃。

?(五)?工作结束后必须立即对操作区进行清洁或消毒。

操作区地面用专用拖把每天拖1?次,每周用消毒剂擦洗1?次。

下午工作结束后用消毒液消毒工作台面,以保证工作环境的安全清洁。

?
(六)?非本实验室工作人员未经允许不得进入。

?二、半污染区?
(一)?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此区穿好专用工作服并配戴好口罩、帽子、手套及鞋套,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二)?每天早上工作前,每天工作后,用紫外线照射60?min?,对整个操作区进行消毒;?
(三)?本区只能进行:微生物上机鉴定与药敏分析、血培养仪增菌培养、相关实验
记录与报告书写、打印;其它操作不得在此区进行。

??
(四)?工作结束后必须立即对操作区进行清洁或消毒。

操作区地面用专用拖把每天
拖1?次,每周用消毒剂擦洗1?次。

下午工作结束后用消毒液消毒工作台面,以保
证工作环境的安全清洁。

?
(五)?非本实验室工作人员未经允许不得进入。

??三、无菌区?
(一)?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此区须穿好专用工作服并配戴好口罩、帽子、手套及鞋
套,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二)?无菌室使用前须用紫外线消毒30?min?,操作结束后清洁台面,再用紫外线消毒30?min?。

定期用乳酸或甲醛熏蒸,彻底消毒。

?
(三)?本区只能进行贮存试剂的制备、试剂的分装、培养管和平板的制备等无菌操作,不能进行有菌标本的操作。

?(四)?无菌室仅限操作者进入,操作时严格关门。

?
四、清洁区?
(一)?清洁区可进行培养基配制与试剂的储藏,文件资料的储藏和工作人员的休息
及工作人员工作前的准备工作。

?(二)?清洁区域禁止带入细菌检验标本。

?
每天用消毒液消毒工作台面,以保证休息环境的安全清洁。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