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挑战杯项目演讲比赛方案

挑战杯项目演讲比赛方案

一、比赛背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全国性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旨在引导和激励广大青年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实践,提升创新能力,促进青年学生成长成才。

为积极响应“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号召,激发我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特举办本次挑战杯项目演讲比赛。

二、比赛目的1.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学术热情。

3. 为优秀学生提供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

4. 推动我校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三、比赛主题本次比赛主题为:“创新驱动,梦想启航”。

四、参赛对象1. 全校在校本科生、研究生。

2. 已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奖的项目团队成员。

3. 有兴趣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

五、比赛流程1. 初赛(1)各学院组织初赛,选拔优秀项目参加校级比赛。

(2)初赛形式:参赛选手进行5分钟的项目演讲,评委根据演讲内容、演讲技巧、项目创新性等方面进行评分。

2. 复赛(1)各学院推荐优秀项目进入复赛。

(2)复赛形式:参赛选手进行10分钟的项目演讲,评委根据演讲内容、演讲技巧、项目创新性、项目可行性等方面进行评分。

3. 决赛(1)进入决赛的项目进行15分钟的项目演讲。

(2)决赛评委根据演讲内容、演讲技巧、项目创新性、项目可行性、团队协作等方面进行评分。

六、比赛评审标准1. 项目创新性:项目是否具有原创性、新颖性,是否具有推广价值。

2. 演讲技巧:演讲内容是否清晰、逻辑严密,演讲者是否具有感染力、表达流畅。

3. 项目可行性:项目是否具有可行性,是否具有市场前景、社会效益。

4. 团队协作:团队成员是否团结协作,是否具有团队精神。

七、奖项设置1. 决赛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2. 优秀奖若干名。

3. 优秀组织奖若干名。

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

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

附件1“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北京团市委、联合主办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

第二条竞赛的宗旨: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第三条竞赛目标:引导并激励首都高校学生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勤奋钻研,勇于创新,取得更多成果,提升自身素质。

通过此项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而推动首都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繁荣发展,发掘并培育一批在创新创业领域具有潜力和成就的优秀人才。

第四条:竞赛的基本形式在校的高等学校学生可提交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以及科技发明制作的三类作品参与竞赛。

专家团队将根据作品的学术理论水平、实际应用价值以及创新意义进行评估,并对优秀作品给予奖励。

此外,还将组织学术交流活动以及科技成果的展览和转让。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其职责第五条竞赛设立领导小组,由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的有关责任人组成,负责指导竞赛活动,并对竞赛组织委员会和提交的问题进行协调和裁决。

第六条竞赛组织委员会的设立,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以及联合发起单位(包括高校、新闻媒体和相关企业)的相关负责人组成。

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分别指派负责人员作为组委会成员,各联合发起单位则推荐一位主管领导担任组委会成员。

竞赛组织委员会设主任1至2名,副主任若干名。

第七条竞赛组织委员会的职责如下:1.审议、修改竞赛的章程;2.筹集竞赛组织、评审、奖励所需的经费;3.投票表决竞赛承办高校;4.议决其它应该由组委会议决的事项。

第八条竞赛组织委员会下设秘书处,负责按照竞赛组委会通过的章程组织竞赛活动并向竞赛组委会报告工作。

秘书处设秘书长一名,由相关单位领导担任;设副秘书长若干名。

第九条竞赛设立竞赛评审委员会,由主办单位聘请的相关学科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

第十条竞赛评审委员会职责如下:1.在本章程和评审规则基础上制定评审实施细则;2.审查参赛作品及其演示,对作者进行问辩;3.确定参赛作品获奖等次。

挑战杯活动策划

挑战杯活动策划

2014年xxx大学校科协挑战杯部活动策划书主办单位:xxx大学大学生科学技术协会时间:2014年11月14日目录一.活动主题 (3)二.活动宗旨 (3)三.活动背景 (4)(一)“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简介 (3)(二)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简介 (4)四.活动目的 (4)五.活动意义 (4)六.活动时间、地点 (4)七.活动对象 (4)八.活动流程 (5)(一)前期准备 (5)(二)中期准备 (5)(三)后期准备 (5)九.问题预测及解决 (5)一.活动主题挑战杯作品鉴赏二.活动宗旨挑战杯作品竞赛的宗旨是: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开展本活动旨在拓展参赛者视野,增强信心。

三.活动背景基本情况简介挑战杯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的简称,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的全国性的大学生课外学术实践竞赛。

,“挑战杯”竞赛在中国共有两个并列项目,一个是“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另一个则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这两个项目的全国竞赛交叉轮流开展,每个项目每两年举办一届。

(1)“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简介“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一项全国性的竞赛活动,简称“大挑”(与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对应)。

该比赛创办于1986年,由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省级人民政府主办,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学术科技“奥林匹克”。

该竞赛每两年举办一次,旨在鼓励大学生勇于创新、迎接挑战的精神,培养跨世纪创新人才。

(二)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创业计划竞赛又称商业计划竞赛,是风靡全球高校的重要赛事。

它借用风险投资的运作模式,要求参赛者组成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者服务,并围绕这一技术、产品或服务,以获得风险投资为目的,完成一份完整、具体、深入的创业计划。

挑战杯活动策划书

挑战杯活动策划书

挑战杯活动策划书篇一:挑战杯大赛策划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团委学生会科技实践部“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策划书学生会科技实践部 2009年10月16日“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策划书一、活动背景随着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与商品产业化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力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进步和创新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决定性因素。

这些都给处于改革攻坚阶段的中国带来巨大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同时,加入世贸组织,使中国在更高层次和更广领域直接面对全球技术、信息和资本市场的竞争。

因此,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努力培养广大青年的创新、创业意识,造就一代符合未来挑战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

二、活动目的鼓励倡导全体青年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树立科学的就业观,提高自主创业能力,全面提高创业综合素质,增强就业创业能力,营造一种健康向上、充满创新和挑战意识,融科技与创业为一体的大学校园文化氛围。

通过活动培养同学们的创业思维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各方面能力的目的。

三、活动宗旨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进取、迎接挑战四、大赛主题青春点燃梦想创业成就未来五、活动口号今天挑战梦想明天创造辉煌六、参赛对象全院所有全日制在籍本专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均可组队参加。

(团队人数3—5人)七、活动内容举办“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八、主办单位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团委学生会科技实践部九、活动时间宣传报名:2009年10月16日—11月10日比赛时间:2009年11月15日11:00十、比赛地点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101会议室十一、活动人员安排总负责人:赵磊策划人:何胤锋活动宣传: 组织报名:采购物品: 比赛主持: 维持现场: 场地布置: 比赛评委: 比赛记录: 邀请嘉宾、评委: 签到人员: 摄像人员: 记分人员: 计分人员: 后勤人员: 多媒体人员: 填写证书:观众:每班要求10人前去观看活动总结:赵磊十二、活动步骤1、前期宣传:宣传人员通过制作展板、张贴海报以及课堂休息时间给同学们做宣传演讲等方式进行。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评审规则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评审规则

附件2竞赛章程(经第十四届“挑战杯”竞赛组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省级人民政府主办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中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竞赛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

第二条竞赛的宗旨: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第三条竞赛的目的: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促进高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

第四条竞赛的基本方式: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申报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参赛;聘请专家评定出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意义的优秀作品,给予奖励;组织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的展览、转让活动。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其职责第五条竞赛设立领导小组,由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的有关负责人组成,负责指导竞赛活动,并对全国组织委员会和全国评审委员会提交的问题进行协调和裁决。

第六条竞赛设立全国组织委员会,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和联合发起单位(含高校、新闻单位、相关企业)的有关负责人组成。

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分别委派有关负责同志作为组委会成员,各联合发起单位推荐1名主管领导作为组委会成员。

全国组织委员会设主任、副主任若干名。

获得3次“挑战杯”的高校将获得持续担任组委会副主任成员的资格。

第七条全国组织委员会的职责如下:1. 审议、修改竞赛的章程。

2. 筹集竞赛组织、评审、奖励所需的经费。

3. 投票表决竞赛承办高校。

4. 议决其它应由组委会议决的事项。

第八条全国组织委员会下设秘书处,负责按照全国组委会通过的章程组织竞赛活动并向全国组委会报告工作。

秘书处设秘书长、副秘书长若干名,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有关领导担任。

第九条竞赛设立全国评审委员会,由主办单位聘请的相关学科具有高级职称的非高校专家组成。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

附件一:“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主办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中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竞赛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

第二条竞赛的宗旨: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第三条竞赛的目的: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促进高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

第四条竞赛的基本方式: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申报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参赛;聘请专家评定出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意义的优秀作品,给予奖励;组织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的展览、转让活动。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其职责第五条竞赛设立领导小组,由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的有关负责人组成,负责指导竞赛活动,并对全国组织委员会和全国评审委员会提交的问题进行协调和裁决。

第六条竞赛设立全国组织委员会,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和联合发起单位(含高校、新闻单位、相关企业)的有关负责人组成。

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分别委派有关负责同志作为组委会成员,各联合发起单位推荐一名主管领导作为组委会成员。

全国组织委员会设主任一名,副主任若干名。

获得三次“挑战杯”的高校将获得持续担任组委会副主任成员的资格。

第七条全国组织委员会的职责如下:1.审议、修改竞赛的章程和评审规则;2.筹集竞赛组织、评审、奖励所需的经费;3.投票表决竞赛承办高校;4.议决其它应由组委会议决的事项。

第八条全国组织委员会下设秘书处,负责按照全国组委会通过的章程组织竞赛活动并向全国组委会报告工作。

秘书处设秘书长一名,由承办单位有关领导担任;设副秘书长若干名。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经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主办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中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竞赛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

第二条竞赛的宗旨: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第三条竞赛的目的: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促进高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

第四条竞赛的基本方式: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申报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参赛;聘请专家评定出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意义的优秀作品,给予奖励;组织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的展览、转让活动。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其职责第五条竞赛设立领导小组,由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的有关负责人组成,负责指导竞赛活动,并对全国组织委员会和全国评审委员会提交的问题进行协调和裁决。

第六条竞赛设立全国组织委员会,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和联合发起单位(含高校、新闻单位、相关企业)的有关负责人组成。

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分别委派有关负责同志作为组委会成员,各联合发起单位推荐1名主管领导作为组委会成员。

全国组织委员会设主任、副主任若干名。

获得3次“挑战杯”的高校将获得持续担任组委会副主任成员的资格。

第七条全国组织委员会的职责如下:1.审议、修改竞赛的章程。

2.筹集竞赛组织、评审、奖励所需的经费。

3.投票表决竞赛承办高校。

4.议决其它应由组委会议决的事项。

第八条全国组织委员会下设秘书处,负责按照全国组委会通过的章程组织竞赛活动并向全国组委会报告工作。

秘书处设秘书长、副秘书长若干名,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有关领导担任。

挑战杯主题活动方案策划

挑战杯主题活动方案策划

一、活动背景“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下简称“挑战杯”)是中国大学生科技竞赛的重要品牌,旨在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校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举办本次“挑战杯”主题活动。

二、活动目的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

2. 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3. 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4. 为优秀学生科技作品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三、活动主题创新驱动,梦想启航四、活动时间2023年3月至2023年11月五、活动对象我校全体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六、活动内容(一)宣传阶段(3月)1. 组织校内宣传:通过校内海报、广播、微信公众号等渠道进行活动宣传,提高活动知名度。

2. 举办动员大会:邀请校领导、专家学者、优秀校友等做主题演讲,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二)报名阶段(4月)1. 设立报名点:在校园内设立报名点,方便学生咨询和报名。

2. 发布报名通知:通过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发布报名通知,明确报名条件、作品要求等。

(三)作品征集阶段(5月至7月)1. 作品征集:组织学生团队进行作品创作,鼓励学生结合专业特点,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的科技创新项目。

2. 作品评审:成立评审委员会,对报名作品进行初步筛选和评审,确定入围作品。

(四)培训辅导阶段(8月至9月)1. 组织专家讲座: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学生团队进行讲座,提供专业指导。

2. 开展团队培训:邀请优秀团队分享经验,提高学生团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

(五)作品完善阶段(10月)1. 学生团队根据专家意见,对作品进行修改和完善。

2. 组织作品答辩:邀请评审专家对学生团队进行答辩,选拔优秀作品。

(六)成果展示阶段(11月)1. 举办成果展览:在校内设立成果展览区,展示优秀作品和成果。

2. 举办颁奖典礼:对获奖作品进行表彰,颁发证书和奖金。

河南理工大学“挑战杯”大学生系列课外科技学术竞赛管理与奖励办法

河南理工大学“挑战杯”大学生系列课外科技学术竞赛管理与奖励办法

河南理工大学“挑战杯”大学生系列课外科技学术竞赛管理与奖励办法管理与奖励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调动广大师生参与课外科技学术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营造良好的校园学术氛围,鼓励教师与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挑战杯”大学生系列课外科技学术竞赛(下列简称“挑战杯”竞赛)包含:“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与“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分别分为校级、省级、国家级三个层次。

校级“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每逢偶数年举办一届,校级“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每逢奇数年举办一届(对应的省级、国家级“挑战杯”大学生系列课外科技学术竞赛在其第二年举行)。

第三条“挑战杯”大学生系列课外科技学术竞赛由校团委主办,科技处、教务处、人事处、学生处、研究生处、工程训练中心协办,院(系)具体组织实施。

第四条“挑战杯”大学生系列课外科技学术竞赛的宗旨是崇尚科学、勤奋学习、勇于实践、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第五条“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与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大类。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专科生。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与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

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者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

“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作品分为产品类与概念产品、服务类两大类。

第六条“挑战杯”大学生系列课外科技学术竞赛的基本程序是以院(系)为单位组织作品参赛,学校聘请专家评出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具有较高实际应用价值与创新意义的优秀作品,给予相应的奖励。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七条学校成立“挑战杯”大学生系列课外科技学术竞赛组织委员会(下列简称“组委会”)。

组委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校团委,具体负责竞赛的组织管理工作。

挑战杯 实施方案

挑战杯 实施方案

第二届“挑战杯”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实施方案一、竞赛组委会组长:杨孝列副组长:姜聪文王锡旺成员:田宗祥段天青王海涛张登辉郭文涛张治俊王治仓王海峰李和国张承国赵象忠孙福成下设工作组:组长:田宗祥(兼)副组长:王哲毓李勇生成员:何杰郭建东田启会王光耀李宁吕淑君裴承荣盛玉祥巩立超竞赛组委会秘书处:秘书长:王哲毓(兼)副秘书长:李勇生(兼)二、竞赛项目(工种)包括: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专业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及技能操作(职业技能大赛)。

本届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项目(工种)由各系自行安排并组织实施。

三、活动内容及步骤(一)组织宣传阶段(2011年3月—2011年4月)1.召开第二届“挑战杯”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委会第一次会议,讨论通过《第二届“挑战杯”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实施方案(草案)》,下发《关于举办第二届“挑战杯”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的通知》。

2.各系(部)于2011年3月10日前成立由系领导牵头,团总支及教研室等共同参与的本系竞赛组织协调领导小组,制定本系(部)竞赛活动方案(报组委会秘书处办公室)并进行广泛宣传动员。

3.学院团委举办“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专题报告会(2011年3月中旬,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二)作品组织申报阶段(2011年5月)1.各系(部)传达和学习“挑战杯”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有关文件,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活动的有关事宜,指导学生作好参赛作品的申报工作。

2.各系(部)组织协调领导小组,按《“挑战杯”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规定对申报作品及作者进行资格审查,对学生申报作品进行初评。

3.各系(部)于2011年5月30日前向组委会办公室报送参赛作品、《申报作品登记表》和《职业技能大赛报名表》、《职业技能大赛选手登记表》(打印件一式两份,电子版发送至组委会秘书处办公室邮箱)。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二)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二)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
赛章程(二)
- "挑战杯"是什么?
"挑战杯"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学生体育协会共同主办的一项全国性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

- 赛事目的是什么?
"挑战杯"旨在推动大学生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探索和实践,促进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 赛制有哪些?
"挑战杯"分为校内赛、省赛、全国赛三个阶段。

校内赛由各高校自行组织,省赛由各省组织,全国赛由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学生体育协会共同组织。

- 参赛作品有哪些要求?
参赛作品必须是由大学生自主完成的科技作品,包括但不限于科技发明、科技创新、科技应用等。

参赛作品必须是原创性作品,未曾在公开场合发表过。

- 评分标准是什么?
评分标准主要包括作品的创新性、实用性、科学性、技术含量、社会效益等方面。

评委会将根据作品的质量和创新程度进行评分,评选出一、二、三等奖以及优秀奖、特别贡献奖等。

- 获奖有哪些好处?
获得"挑战杯"奖项,将对大学生的学术和职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获奖者将受到社会的关注和认可,有助于提升个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为今后的学术和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同时,获奖作品还将得到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支持,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第十一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审实施细则

第十一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审实施细则

第十一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审实施细则本细则依据《“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和《“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审实施细则》制定。

一、评审委员会组成(一)评审委员会由竞赛组委会聘请约20名专家学者(其中自然科学类约2/3,哲学社会科学类约l/3)组成,由主办单位从“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委库中随机抽取。

(二)评审委员会设主任一人、副主任六人(含哲学社会科学专业两人),由竞赛组委会决定人选。

主任主持评审委员会的工作,副主任受主任委托负责某方面的工作。

主任、副主任协商后,可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裁定。

(三)评审委员会根据终审评审项目和学科专业分布,分成若干学科专业评审组,各组设组长一人,由正、副主任兼任。

(四)评审委员会设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若干人,组成秘书处,负责评审组织、技术保障和评审服务工作。

二、奖励比例和评审原则(一)参赛的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及科技发明制作(A、B两类)按特等奖一、二、三等奖进行奖励。

各等次奖在进入终审作品中的比例是:特等奖10%左右,一等奖15%左右,二等奖25%左右,三等奖30%左右,科技发明制作B类作品根据报送数量掌握其获奖面不大于全部获奖作品的15%。

(二)评审应注意本(专)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在学识水平和科研、工作能力上的差异。

因此,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本(专)科生各等次奖的获奖数,与三类作品进入终审作品数间的比例应基本一致。

(三)评审过程中综合考察评审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现实意义和综合权重四方面因素。

各奖励等级之间的标准是相对的。

(四)参赛作品涉及下述内容时,必须由申报单位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材料,否则不予评审:动植物新品种的发现或培育,须有省级以上农科部门或科研院所开具的证明;对国家保护动植物的研究,须有省级以上林业部门开具的证明(证明该项研究的过程中未对所研究的动植物繁衍、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新药物的研究,须有卫生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鉴定证明;医疗器械的研究,须有卫生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鉴定证明;医疗卫生研究,须通过专家鉴定,并最好附上在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涉及燃气用具等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关用具的研究,须有国家相应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认定证明。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

中山大学第十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手册共青团中山大学委员会中山大学青年科技协会二零零八年六月目录第一部分挑战杯历史-------------------------------------2第二部分组织机构---------------------------------------4第三部分参赛须知---------------------------------------5?第四部分作品要求---------------------------------------6第五部分评审流程---------------------------------------11第六部分评审模式---------------------------------------14第七部分相关活动 --------------------------------------17第八部分联系我们---------------------------------------17附录1“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18附录2全国挑战杯参赛作品参考选题------------------------22附录3论文文稿格式建议----------------------------------27附录4报名表--------------------------------------------28一“挑战杯”发展历史科技挑战当代青年,青年主宰未来科技。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承办高校所在地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国内着名高校和新闻媒体单位联合发起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学术科技的“奥林匹克”盛会,每两年举办一次。

竞赛以“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为宗旨,其目的是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并在此基础上促进高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发展,发掘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项目策划书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项目策划书

中南民族大学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策划书一、活动的总体解读“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主办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学术科技的“奥林匹克”,每两年举办一届。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此项竞赛活动给予了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1993年,同志为“挑战杯”竞赛题写了杯名;鹏、岚清、吴邦国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竞赛题词;步青、钱三强等许多著名科学家纷纷寄语竞赛活动。

自1989年第一届“挑战杯”举办以来,“挑战杯”竞赛规模发展到包括港、澳、台地区在的全国1000多所高校,高校参与面达70%以上,已成为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领域中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参赛围最广的群众性赛事,是当代大学生展现课外学术科技成果和综合素质的重要舞台,是国各个大学展示教学科研能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窗口。

该比赛现已形成国家、省、学校三级赛制。

在我校的具体举办情况是至今已成功举办七届,在校园形成了良好的反响,为我校的学生进行学术研究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我校每二年举办一次该项比赛在我校的预选赛,由学校主办,专家指导,各院(部)负责组织。

形成了一套成熟完善的竞赛体系,每年代表我校的作品学术研究价值大,科技含量质量高,得到广泛赞誉。

二、活动目的与意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促进我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促进我校科研创新深入发展,为建设一流民族大学和创新型国家提高智力支持。

三、参赛办法(参照往届成功举办经验总结):1.参赛对象:全日制在校学生(包括博士生、研究生和本科生)。

2.组队:由学生自主组成优势互补的团队参加,人数不限,鼓励跨学院、跨学历层次组队。

3.参赛作品要求:参赛作品是在深入研究和广泛进行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完成一个把技术、产品或服务推向市场的完整、具体、深入的商业计划书。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一)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一)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一)“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主办的学术科技赛事,旨在发掘和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推动创新创意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以下是该竞赛的章程:一、竞赛类型和报名要求1.竞赛类型“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分为普通组和创新创业组两种类型,普通组面向所有注册在全国各高等院校的普通本科生、专升本学生、专科生、高职生等,创新创业组面向在校大学生(聚焦在校生),同时结合大学生创业、大学生就业等活动推动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2.报名要求普通组报名:符合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招生政策和毕业要求,以及参赛主题相关的大学生,已获得全日制普通本、专科、专升本学历,年龄在30周岁以下。

创新创业组报名:在校大学生,年龄在30周岁以下。

二、竞赛项目竞赛项目为学术科技类作品,注重综合性、创新性和可行性,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向:1.基础研究类2.应用研究类3.技术创新类4.人文社会科学类三、参赛作品要求1.参赛作品原创或拥有完整知识产权,没有侵犯第三方的知识产权2.参赛作品不得涉及国家秘密、与国家法律法规不符和不符合社会公德的内容;3.参赛作品必须完成,能够在开放展示时进行现场展示和演示;4.参赛作品须经过自行设计、编写和实现,不能抄袭或复制他人作品的内容。

四、赛事流程1.初赛初赛分为院级初赛和省级初赛,进入省级初赛晋级的参赛者将得到校方和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颁发的获奖证书(一、二、三等奖、优秀奖和特等奖等),获奖者将获得适当的获奖奖金,前三名机会进入总决赛;2.复赛复赛分为分赛区复赛和全国总决赛,其中总决赛前三甲的参赛者将获得金、银、铜奖和一定的奖金,有机会参加国际全球技术创新大赛等国际性科技赛事。

五、奖项设置1.特等奖:1个,奖金10万元人民币2.一等奖:3个,奖金各8万元人民币3.二等奖:6个,奖金各5万元人民币4.三等奖:10个,奖金各3万元人民币5.优秀奖:15个,奖金各1万元人民币六、总结“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创新创意和实践能力的舞台,激发了他们在科技创新、新产品开发等领域中的潜力和才华。

挑战杯活动计划书

挑战杯活动计划书
(1)通过海报、宣传册、校园网等形式进行活动宣传;
(2)组织校内宣讲会,邀请往届获奖选手分享经验;
(3)组织校内选拔赛,选拔优秀作品参加省赛。
2.培训阶段(10月至次年3月)
(1)组织参赛选手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作品质量;
(2)邀请专家进行作品指导,提升作品竞争力;
(3)开展团队协作训练,提高团队凝聚力。
-增加条款:校际合作交流的具体安排、成果分享机制、资源共享原则。
-详细说明:在校际合作交流中,应明确各合作学校之间的责任和义务,包括交流活动的频率、形式、内容等。同时,制定成果分享机制,确保合作成果能够公平、有效地惠及各参与方。此外,明确资源共享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企业赞助场合
-增加条款:企业赞助的合作模式、赞助资金使用规定、企业品牌宣传权益。
3.激发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竞赛的热情,提高我校在全国“挑战杯”竞赛中的成绩;
4.为我校科技创新教育积累经验,为下一届活动提供借鉴。
本活动计划书旨在指导我校“挑战杯”活动的开展,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希望各部门、各单位密切配合,共同为活动的顺利进行贡献力量。
特殊应用场合及增加条款:
1.校际合作交流场合
2.经费保障:申请学校专项经费,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3.场地保障:提前预约活动场地,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4.宣传保障:充分利用校园媒体,加大活动宣传力度;
5.培训保障:邀请专业导师,提供优质培训资源。
六、活动预期效果
1.提高我校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一批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2.增强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升综合素质;
-解决办法:制定宣传策略,规范宣调问题
-注意事项:确保活动组织和协调工作有序进行,避免出现混乱现象。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实施细则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实施细则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实施细则一、“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审规则一、本规则依据《“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制定。

全国评审委员会依据本规则制定评审实施细则。

二、全国评审委员会的组成1.全国评审委员会由主办单位聘请非高校的具有高级职称的40名左右自然科学领域的专家和20名左右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组成;2.全国评审委员会设主任一名,常务副主任2名,副主任若干名,秘书长一名。

下设若干专业组,各组设组长一至二名;3.全国评审委员会下设由秘书长领导的秘书处,负责对参赛作品分类、统计、送阅和评审的组织服务工作;4.全国评审委员会成员名单(正、副主任、秘书长除外)在终审完毕之前实行保密,在终审结束后可以公布;5.全国评审委员会在向全国组织委员会报告终审结果后解散。

三、评审工作的基本原则1.参赛作品分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的作者限本、专科生。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

2.评审过程中综合考虑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现实意义等方面因素。

3.全国评审委员会的评审工作分预审、终审两阶段进行。

预审要评选出省级组织协调委员会和发起高校报送作品的80%左右的作品进入终审。

终审要按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分别按照3%、8%、24%、65%的比例评出特、一、二、三等奖。

科技发明制作类A类和B类作品分别按上述比例设奖。

各奖励等级之间的标准是相对的。

4.评审注意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在学识水平和科研能力上的差异,三个学历层次作者的作品各等奖的获奖比例与其进入终审的比例基本一致。

5.涉及需由有关部门出具证明材料的参赛作品,须按章程第三章第十八条的规定严格把关。

6.评审实行回避制度和保密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滨州学院第四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实施方案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主办的“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已成功举办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科技学术作品竞赛将于今年在大连理工大学举行。

按照团省委《关于组织开展第十二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预备通知》要求,为推荐选拔优秀作品参赛,更为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推动我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发展,进一步浓厚校园科技学术氛围,发现和培养一批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自2011年4月至5月继续举行我校第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竞赛实施方案如下:一、竞赛时间2011年4月—5月二、竞赛组织单位主办单位:共青团滨州学院委员会承办单位:物理与电子科学系团总支飞行学院团总支三、竞赛宗旨竞赛始终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

滨州学院第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旨在激励全校青年学生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新世纪科技进步的要求,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勇于实践、发愤成才、迎接挑战,不断提高我校青年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培育团队协作意识,浓厚校园科技学术氛围,努力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心、过硬的社会竞争力与创造力,塑造健全发展的个性与人格。

四、参赛资格与作品申报(一)参赛资格凡在2011年1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在校大学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

(二)参赛作品要求(1)以学生为主完成的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分为A、B两类。

A类: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哲学社会科学类(含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等)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每份社会调查报告应在15000字以内,每篇学术论文应在8000字以内。

(2)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全国竞赛决赛申报日(2011年7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可分为个人和集体申报作品。

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除填写集体作品名称外,还要注明一位学历最高的作者为集体项目的代表,集体作者必须均为学生。

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本(专)科生作品。

(3)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上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含本竞赛主办单位参与的其它全国性竞赛获奖作品)等不在申报范围之列;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中可包含被采用的为党政领导部门、企事业单位所做的各类发展规划、改革方案和咨询报告,同时附上原件及采用单位使用证明的复印件和有关鉴定材料。

参赛作品涉及下述内容时,必须由申报单位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材料,否则不予评审:动植物新品种的发现或培育,须有省级以上农科部门或科研院所开具证明;对国家保护动植物的研究,须有省级以上林业部门开具证明(证明该项研究的过程中未产生对所研究的动植物繁衍、生长不利的影响);新药物的研究,须有卫生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鉴定证明;医疗卫生研究须通过专家鉴定,并最好附上在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涉及燃气用具等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关用具的研究,须有国家相应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认定证明;(4)参赛作品须作者本人或竞赛小组集体申报,每件作品需有相关专业一至二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学者推荐,一至二名相关专业专家学者指导,并填写《滨州学院第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表》。

(5)参赛作品需经各系(院)统一组织评审后,由各单位统一报送物理与电子科学系团总支工科楼4-104室。

每个系(院)上报各种类型作品原则上最多不超过5件,上报作品需提交申报书(1份)和参赛作品(1式5份),参赛作品附在申报书后,不要进行任何装祯。

各团总支填写《滨州学院第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作品汇总表》。

所有申报资料均需电子文档,电子版发送至组委会邮箱:*************(用户名为“物理团总支”五个字的首字母)。

咨询电话:3190098(8098)、3195747(5747)。

五、竞赛日程安排(一)2011年4月8日,大赛方案下发。

(二)2011年4月9日—2011年4月24日,系内选拔,由团总支组织。

2011年4月25日,各单位上交《学院第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汇总表》及《滨州学院第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报名表》,详细填写《滨州学院第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

(三)2011年4月26日至4月30日,校内决赛,作品展览。

(四)2011年5月1日至5月13日,评审委员会对校内决赛作品提出修改意见,经修改完善后,推荐6-10件优秀作品参加第十二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附件:1、滨州学院第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汇总表2、滨州学院第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报名表3、滨州学院第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附件一:滨州学院第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汇总表填写说明:统一以使用EXCEL文档;“作品类别”栏按照作品类别分别填写“A”(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B”(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C”(科技发明制作A类)、“D”(科技发明制作B类);“作者类别”栏填写“个人作者”或“集体作者”;“学历”栏填写“本科生”或“专科生”;“年级”栏填写4位阿拉伯数字,如“2006”;其他作者不应多于5人;指导教师不应多于2人。

56附件二:滨州学院第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报名表1、“作品类别”分为:自然科学类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调查报告或者论文、科技发明制作;2、“作品所属领域”分为:A 哲学B经济C社会D法律E教育F管理G机械与控制H信息技术I数理G生命科学K能源化工附件三:序号:编码:滨州学院第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作品名称:系(院)全称:申报者姓名(集体名称):作品类别:□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A类□科技发明制作B类申报类别:□学院申报□个人申报说明1.申报者应在认真阅读此说明各项内容后按要求详细填写;2.申报者在填写申报作品情况时只需根据个人项目或集体项目填写A1或A2表,根据作品类别(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分别填写B1、B2或B3表。

所有申报者都要填写A3表、C表与D表。

且D表必须由两名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填写(不含指导教师),E1表由学院组织填写,E2表由学校组织填写。

与本类别无关部分可不下载,不打印;3.表内项目填写时一律用钢笔、签字笔或打印,字迹要端正、清楚,此申报书可复制;4.正式作品也要填写统一封面,与作品正文及附件单独装订在一起;5.学术论文、社会调查报告类作品正文及附件必须是中文(若是外文,请附中文本),正文请以4号楷体打印在A4纸上,附于申报书后,学术论文及有关材料在8000字以内,社会调查报告在15000字以内(文章版面尺寸14.5×22cm左右);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正文为研究报告,正文请以4号楷体打印在A4纸上,篇幅应在10—20页(文章版面尺寸14.5×22cm左右),可附实物(模型)、产品(样品)、图纸、图片、现场演示文件、录像资料、鉴定报告、科技查新报告、中试报告、检验报告、用户意见、专利证书等。

6.两个封面序号、编码由“挑战杯”滨州学院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委会填写。

“系(院)申报”和“个人申报”的申报类别由系(院)竞赛组委会填写。

个人作品“申报者姓名(集体名称)”栏填写第一作者姓名,集体作品“申报者姓名(集体名称)”栏填写团队名称,如:挑战科研小组;7.书面申报同时须提交申报书WORD文档,文件名统一为“系(院)全称”+“作品全称”。

A1.申报者情况(个人项目)说明:1.必须由申报者本人按要求填写,申报者情况栏内必须填写个人作品的第一作者(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工作者);A2.申报者情况(集体项目)说明:1.必须由申报者本人按要求填写;2.申报者代表必须是作者中学历最高者,其余作者按学历高低排列;A3.指导教师情况B1.申报作品情况(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说明:1.必须由申报者本人填写;2.本部分中的科研管理部门签章视为对申报者所填内容的确认;3.作品分类请按作品的学术方向或所涉及的主要学科领域填B2.申报作品情况(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说明:1.必须由申报者本人填写;B3.申报作品情况(科技发明制作)说明:1.必须由申报者本人填写;2.本部分中的系(院)签章视为对申报者所填内容的确认;3.本表必须附有研究报告,并提供图表、曲线、试验数据、原理结构图、外观图(照片),也可附鉴定证书和应用证书;C.当前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说明:1.申报者可根据作品类别和情况填写;D.推荐者情况及对作品的说明说明:1.由推荐者本人填写;2.推荐者必须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并是与申报作品相同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或专业技术人员(教研组集体推荐亦可);3.推荐者填写此部分,即视为同意推荐;4.推荐者所在单位签章仅被视为对推荐者身份的确认。

E1.系(院)评审委员会初评意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