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中考:光学简答题
中考物理光学问题求解方法(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及详细答案
一、初中物理光学问题求解方法1.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入杯中,在杯底形成光斑。
逐渐抽出杯中的水,光斑将()A.向右移动B.向左移动C.不动D.无法确定【答案】B【解析】【详解】一束光线射入杯中,在杯底形成光斑,这过程发生了折射现象,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逐渐抽出杯中的水时,入射光线与水面的交点会左移,入射角大小不变,那么折射角大小也不变,在杯底形成光斑也会左移,故选B。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
实验前,让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会聚成一点。
实验中,学生多次移动蜡烛和光屏的位置进行实验探究。
探究完成后,小明拿来一只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较靠近凸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他只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时,又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像。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为60cmB.随着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将向上移动C.当学生把蜡烛移动到80cm刻度处,再移动光屏,会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D.小明拿来的眼镜是近视镜【答案】BCD【解析】【详解】A.由焦距的概念可知,f=-=60cm50cm10cm所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A错误;B.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倒立的实像,随着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将向上移动,B正确;C.由甲图知, 80cm刻度处到凸透镜的距离为u=-=80cm50cm30cm所以>=u f20cm2因此在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确;D.只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到适当的位置又在光屏上得到蜡烛清晰的像,说明物距不变,像距增大了,也就是眼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因此小明的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用来矫正近视眼也叫近视镜,D正确。
故选BCD。
3.如图所示,白板上画有两个黑色箭头(图甲),用玻璃杯装半杯水放在白板前(图乙),人眼观察到位于下方的箭头明显发生了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玻璃杯下半部相当于一个凹透镜B.下方箭头是凸透镜形成的虚像C.下方箭头成像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是照相机D.把玻璃杯移得离白板更远一点,观察到下方的箭头比移动前变得更大【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玻璃杯下半部分的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故A错误;B.据图能看出,此时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C.据B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此时相当于物体处于2倍焦距以外,像成在另一侧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该原理制成的,故C正确;D.凸透镜成实像时,增大物距,像距缩短,像变小;把玻璃杯移得离白板更远一点,即增大物距,观察到下方的箭头比移动前变得更小,故D错误。
初级中学物理光学简答题
初中物理光现象简答题1.雨后的晚上,天刚放晴,地面上虽已干,但仍有不少积水,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你该怎么办答:地面上积水处,平静的水面相当于一个平面镜,月光在积水处发生镜面反射,迎着月光走时,人刚好处在镜面反射的反射光线的传播方向上,积水反射光强,看上去比较亮,地面较暗应该走暗处。
背着月光走,人不在镜面反射的反射光的传播方向上,看上去积水处是暗的,应该走明处。
2.晚上,在桌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平面镜平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从侧面看去,白纸被照亮,而平面镜却比较暗,试解释为什么答:手电筒发岀的光照射到平面镜上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几乎与入射光线平行,集中的向上射出,人在旁边观察时,镜面反射的光几乎不能射入人的眼睛,因此人看到镜面是暗的。
而手电筒发出的光照射到白纸上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散乱的射向各个方向,人在旁边观察时,漫反射的光能够射入人的眼睛,因此人看到白纸被照亮了。
3.简述日食的形成原因(可画图帮助说明)答:太阳、地球和月球运动到一条直线上,且月球在中间。
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太阳发出的光有一部分会被月球挡住,在月球的后面形成了长长的影子。
当地球处在月球的影中时,地面上的人就会看不到太阳,从而形成日食现象。
4.什么白天看大楼有时感到关闭的窗户明亮刺眼,而通过打开的窗户看房间里却是黑洞洞答:当光射到关着的窗户上,光在玻璃表面发生镜面反射,而此时观察者正处于反射光的方位,感觉刺眼,若窗户打开,光射到室内,室内物体表面凹凸不平对光发生漫反射,反射光射向四面八方,进入人眼的光很弱,因此看上去黑洞洞。
5.为什么夜间行车驾驶室里一般不开灯答:夜间行车驾驶室里如果开灯,车内光线比车外强,这时汽车前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会因光的反射使车内物体在车前成像,干扰司机视线,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6.在枝繁叶茂的大树下,由于阳光照射,常会看到树荫下的地面上有很多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这些光斑的形状是不规则的答:树荫下的地面上有很多圆形的光斑,是太阳光通过枝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形成的太阳的实像。
中考物理光学问题求解方法-经典压轴题附答案解析
D.从4f向2f移动过程中,物体移动速度大于像的移动速度,从2f继续向1.5f处移动过程中,物体移动速度小于像的移动速度,因此像移动速度与物体移动速度的比值先减小后增大,故符合题意。
一、初中物理光学问题求解方法
1.如图所示,一平面镜放在圆筒的中心处,平面镜正对筒壁上的一点光源S,点光源S发出一细光束垂直射向平面镜.平面镜从图示的位置开始绕圆筒的中心轴O匀速转动,在转动30º时,点光源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在镜中转过的角度为θ1,照射到筒壁上的反射光转过的角度为θ2,则()
A.θ1=30º,θ2=30º
BC.由于移走远视眼镜后,烛焰的像会远离凸透镜,像距变大,若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光屏离烛焰的像的距离更大了,像会变得更加模糊了,若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光屏就会靠近烛焰像的位置,当光屏正好移到烛焰像的位置,光屏上就能成清晰的烛焰的像,故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D.由于移走远视眼镜后,烛焰的像会远离凸透镜,像距变大,若将蜡烛靠近凸透镜,物距变小,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烛焰的像离凸透镜更远了,像距变得更大,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光屏离烛焰的像的距离就更大了,像会变得更加模糊了,故将光屏和蜡烛同时靠近凸透镜,烛焰的像会更加模糊,故D不符合题意。
10.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是30cm时,调节透镜另一侧的光屏,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此时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B.该透镜的焦距是15cm
C.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是60cm时,调节光屏,屏上可得缩小的像
D.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是15cm时,调节光屏,屏上可得放大的像
初中物理光学试题及答案
初中物理光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光的折射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B. 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C. 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D.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答案:D2. 光的反射定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B.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C.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D. 反射角大于入射角答案:D二、填空题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
答案:3×10^8 m/s2. 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作用。
答案:会聚三、简答题1. 请简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答案: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体等大,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是虚像。
2. 为什么说光的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答案:光的直线传播是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发生的,当介质不均匀或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路径会发生改变,即发生折射。
四、计算题1. 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为30°,求折射角。
答案:根据斯涅尔定律,n1 * sin(θ1) = n2 * sin(θ2),其中n1为空气的折射率(约为1),n2为水的折射率(约为1.33),θ1为入射角(30°),θ2为折射角。
代入公式得:1 * sin(30°) = 1.33 * sin(θ2),解得θ2 ≈ 22.9°。
2. 一束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为45°,求入射角。
答案:同样根据斯涅尔定律,1.33 * sin(θ1) = 1 * sin(45°),解得sin(θ1) ≈ 0.75,所以θ1 ≈ 48.6°。
五、实验题1. 请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实验步骤如下:a. 准备一面平面镜和一束光线。
b. 将光线射向平面镜,观察反射光线。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光学专题(含答案)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光学专题(含答案)中考物理专题复:光学专题一、知识梳理光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直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线光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光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播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类:__________、__________。
光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作图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射成像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面镜成像成像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图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现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象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折作图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色散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
不透明物体:__________________。
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的使用:________________。
紫外线的使用:________________。
感化:________________。
凸透镜成像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物理 光学问题求解方法 综合题附答案解析
一、初中物理光学问题求解方法1.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看到湖中游动的“鱼”比其实际位置要深B.物体靠近平面镜,所成的像逐渐变大C.光发生漫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对应的入射角D.我们看到“红花绿叶”,是由于花吸收了红光,叶子吸收了绿光【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水中的鱼反射的光线穿过水面,折射进入人眼,此时光线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即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看到的是鱼经水面折射所成的虚像,且虚像在实际鱼的上方,所以从岸边看到水中“鱼”的位置比鱼实际位置要浅一些。
故A错误;B.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大小相等,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所以,物体逐渐靠近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不变,故B错误;C.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所以光发生漫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C正确;D.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所决定,而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它的色光的颜色所决定,所以红花绿叶是由于红花只能反射红光,而绿叶只能反射绿光,故D错误。
故选C。
2.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移动蜡烛到某位置时,能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缩小的像,则下列说法能成立的是A.同时移动蜡烛与光屏,且移动距离相同时,有可能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缩小的像;B.若将一老花镜放到凸透镜前方,光屏远离透镜时能再次会看到烛焰清晰的像;C.换用焦距较小的凸透镜后,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果只移动光屏,光屏必须靠近凸透镜:D.保持物体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一定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另一个清晰的像:【答案】CD【解析】【详解】A.物体要成倒立、缩小、实像时物体移动距离应该大于光屏移动距离,故A项不符合题意;B.老花镜是凸透镜,若将一老花镜放到凸透镜前方,则蜡烛发出的光经凸透镜和老花镜后会提前会聚,此时光屏应该靠近透镜才会看到烛焰清晰的像;B项不符合题意;C.换用焦距较小的凸透镜后,相当于增大物距,当物体成实像时,随着物距u增大,像距减小,同时像也在减小。
初级中学物理光学简答题
初中物理光现象简答题1.雨后的晚上,天刚放晴,地面上虽已干,但仍有不少积水,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你该怎么办答:地面上积水处,平静的水面相当于一个平面镜,月光在积水处发生镜面反射,迎着月光走时,人刚好处在镜面反射的反射光线的传播方向上,积水反射光强,看上去比较亮,地面较暗应该走暗处。
背着月光走,人不在镜面反射的反射光的传播方向上,看上去积水处是暗的,应该走明处。
2.晚上,在桌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平面镜平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从侧面看去,白纸被照亮,而平面镜却比较暗,试解释为什么答:手电筒发出的光照射到平面镜上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几乎与入射光线平行,集中的向上射出,人在旁边观察时,镜面反射的光几乎不能射入人的眼睛,因此人看到镜面是暗的。
而手电筒发出的光照射到白纸上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散乱的射向各个方向,人在旁边观察时,漫反射的光能够射入人的眼睛,因此人看到白纸被照亮了。
3.简述日食的形成原因(可画图帮助说明)答:太阳、地球和月球运动到一条直线上,且月球在中间。
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太阳发出的光有一部分会被月球挡住,在月球的后面形成了长长的影子。
当地球处在月球的影中时,地面上的人就会看不到太阳,从而形成日食现象。
4.什么白天看大楼有时感到关闭的窗户明亮刺眼,而通过打开的窗户看房间里却是黑洞洞答:当光射到关着的窗户上,光在玻璃表面发生镜面反射,而此时观察者正处于反射光的方位,感觉刺眼,若窗户打开,光射到室内,室内物体表面凹凸不平对光发生漫反射,反射光射向四面八方,进入人眼的光很弱,因此看上去黑洞洞。
5.为什么夜间行车驾驶室里一般不开灯答:夜间行车驾驶室里如果开灯,车内光线比车外强,这时汽车前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会因光的反射使车内物体在车前成像,干扰司机视线,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6.在枝繁叶茂的大树下,由于阳光照射,常会看到树荫下的地面上有很多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这些光斑的形状是不规则的答:树荫下的地面上有很多圆形的光斑,是太阳光通过枝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形成的太阳的实像。
《物理光学》简答题
《物理光学》简答题第4章光的电磁理论1由“玻⽚堆”产⽣线偏振光的原理是什么?答:采⽤“玻⽚堆”可以从⾃然光获得偏振光。
其⼯作原理是:“玻⽚堆”是由⼀组平⾏平⾯玻璃⽚叠在⼀起构成的,当⾃然光以布儒斯特⾓(B)⼊射并通过“玻⽚堆”时,因透过“玻⽚堆”的折射光连续不断地以布儒斯特⾓⼊射和折射,每通过⼀次界⾯,都会从⼊射光中反射掉⼀部分振动⽅向垂直于⼊射⾯的分量,当界⾯⾜够多时,最后使通过“玻⽚堆”的透射光接近为⼀个振动⽅向平⾏于⼊射⾯的线偏振光。
2解释“半波损失”和“附加光程差”。
答:半波损失是光在界⾯反射时,在⼊射点处反射光相对于⼊射光的相位突变,对应的光程为半个波长。
附加光程差是光在两界⾯分别反射时,由于两界⾯的物理性质不同(⼀界⾯为光密到光疏,⽽另⼀界⾯为光疏到光密;或相相反的情形)使两光的反射系数反号,在两反射光中引⼊的附加相位突变,对应的附加光程差也为半个波长。
第5章光的⼲涉1相⼲叠加与⾮相⼲叠加的区别和联系?区别:⾮相⼲叠加(叠加区域内各点的总光强是各光波光强的直接相加);相⼲叠加(叠加区域内各点的总光强不是各光波光强的直接相加,有强弱分布)。
联系:相⼲叠加与⾮相⼲叠加都满⾜波叠加原理。
2利⽤普通光源获得相⼲光束的⽅法答:可分为两⼤类:分波阵⾯法由同⼀波⾯分出两部分或多部分⼦波,然后再使这些⼦波叠加产⽣⼲涉。
(杨⽒双缝⼲涉是⼀种典型的分波阵⾯⼲涉。
)分振幅法:1)利⽤薄膜的上、下表⾯反射和透射,将⼀束光的振幅分成两部分或多部分,再将这些波束相遇叠加产⽣⼲涉。
(薄膜⼲涉、迈克⽿逊⼲涉仪和多光束⼲涉仪都利⽤了分振幅⼲涉。
)2)利⽤晶体的双折射将⼀束线偏振光分为两束正交的偏振光,经过不同的相移后叠加(在同⼀⽅向的分量叠加)产⽣⼲涉(分振动⾯⼲涉)。
3常见的分波⾯双光束⼲涉实验有哪些?其共同点是什么?1)杨⽒双缝实验2)菲涅⽿双棱镜实验:d=2l(n-1)3)菲涅⽿双⾯镜实验:d=2l4)洛挨镜实验:d=2a(有半波损失)共同点:1)在整个光波叠加区内都有⼲涉条纹,这种⼲涉称为⾮定域⼲涉;2)在这些⼲涉装臵中,为得到清晰的⼲涉条纹,都要限制光束的狭缝或⼩孔,因⽽⼲涉条纹的强度很弱,以致于在实际上难以应⽤。
物理光学试题及答案初中
物理光学试题及答案初中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A. 3×10^8 m/sB. 3×10^5 km/sC. 3×10^7 m/sD. 3×10^6 m/s2. 以下哪种现象不属于光的折射现象?()A. 彩虹B. 透镜成像C. 影子D. 水中物体看起来位置偏高3. 光的三原色是()。
A. 红、绿、蓝B. 红、黄、蓝C. 红、黄、绿D. 蓝、绿、黄4.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的主要区别在于()。
A. 反射光的强度B. 反射光的方向C. 反射光的颜色D. 反射光的亮度5.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A. 小孔成像B. 激光准直C. 影子的形成D. 光的折射6. 光年是()。
A. 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B. 光在一分钟内传播的距离C. 光在一秒内传播的距离D. 光在一小时内传播的距离7. 以下哪种现象是光的反射现象?()A. 光的折射B. 光的衍射C. 光的散射D. 光的全反射8. 以下哪种颜色的光波长最长?()A. 红光B. 蓝光C. 绿光D. 黄光9. 以下哪种现象是光的干涉现象?()A. 双缝干涉B. 单缝衍射C. 光的反射D. 光的折射10. 以下哪种现象不属于光的衍射现象?()A. 光绕过障碍物B. 光通过小孔C. 光通过狭缝D. 光的反射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__________ m/s。
2. 光的折射现象中,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__________入射角。
3. 光的三原色混合可以得到白色光,而颜料的三原色混合可以得到__________。
4. 镜面反射的光线是__________的,而漫反射的光线是__________的。
5. 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包括__________、影子的形成和日食、月食等。
6. 光年是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其数值约为__________ km。
中考物理光学作图及典型题答题技巧
中考物理光学作图及典型题答题技巧【一】成像知识回顾1.成像的主要原因a.光的直线传播,如小孔成像;b.光的反射,如平面镜成像;c.光的折射,如水中的折射成像、透镜成像等。
2.成像的性质像的性质主要有:虚与实、倒与正、放大与缩小或等大。
实像是由物体发出的光经过光学器件会聚形成的,不仅能用眼睛看见,还能用光屏接收并保存下来;虚像是物体发出的光经反射或折射后反向延长相交而成的,不能用光屏接收。
倒与正、放大、缩小或等大都是物体所成的像相对物体而言的。
3.像的动态变化当物体相对光学器件运动时,所成的像的大小、像离光学器件的距离都有相应的改变,初中阶级主要考查平面镜与凸透镜成像的动态变化,其中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以整理成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像同侧虚像正,物像异侧实像倒;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那么像近像小,像距物距唱反调。
即: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一倍焦距时成实像,小于一倍焦距时成虚像;虚像相对于物体是正立的,且和物体在透镜的同侧;实像相对于物体是倒立的,且和物体在透镜的异侧;物体向焦点运动,所成的像变大,物距变大像距变小,物距变小像距变大。
【二】作图要点1.光的反射作图要点:a.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b.平面镜是物点和像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c.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法线是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且法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成像时,所有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
2.光的折射作图要点:a.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有三条特殊光线。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有三条特殊光线。
b.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水等其它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反之那么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作图本卷须知:(1)要借助工具作图,作图一定要规范。
(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
(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
(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
中考物理光现象简答题复习
2021年中考物理光现象简答题复习1.如图所示,雨后的夜晚,路上有些积水,甲乙两位同学在月光下相向而行。
相遇后,甲同学说:“水面比路面亮”,而乙同学却说:“路面比水面亮”。
两位同学为什么会看到不同的现象?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
2.请你运用学过的光学知识解释电影银幕和多媒体教室的银幕为什么都做成白色的、而且表面不光滑?3.为什么小汽车挡风玻璃不是竖直的,而是倾斜的?4.黑板的表面通常比较粗糙,这是为什么?用了一段时间后,有时候黑板会反光“晃”着一些同学的眼睛,使这些同学看不清黑板上的粉笔字。
请解释这个现象。
5.打雷时,雷声和闪电是在同地同时发生的,但我们为什么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请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
6.篝火晚会上小强发现,隔着燃烧的火堆看对面的同学或其它物体,看到他们在晃动,他以为自己的眼睛花了,他将眼睛闭上一会儿,再认真去看,还是感觉到他们在晃动,小明百思不得其解,请你帮他解释这一现象的原因?7.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积水,人们根据生活经验可知,迎着月光走,地上发光处是水,暗处是地面。
请你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8.“大树底下好乘凉”,在晴朗夏天的中午,人们总觉得在树荫下比在大路上凉爽。
请你用学过光的传播和物态变化知识来解释一下主要原因是什么?9.(1)如图1,小明同学在打鼓时发现:如果在鼓面上放一些纸屑,这些纸屑会“翩翩起舞”。
这一情景反映了什么物理知识?(2)在观测日全食时不能用肉眼直接对着太阳,如果没有专用的太阳滤镜,可采用如图的方法:准备一盆墨水置于阳光下(如图2),在盆中能观察到太阳的像,这是利用了什么成像的原理?10.为什么在电影院内看到的光柱那么清晰?1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明漫画系列图中蕴含的物理知识:______ 。
12.黑板发生“反光”时,为什么看不清黑板上的粉笔字?13.小明站在湖边,望着平静的水面,看到鱼儿在白云中游动,请你回答小明所看到的鱼儿和白云分别是由于光的什么现象形成的?我们说鱼儿是运动的,是以什么为参照物?14.一部科幻电影中有这样的场面:一艘飞船在太空中遇险,另一艘飞船前去营救的途中,突然听到了遇险飞船的巨大爆炸声,然后看到了爆炸的火光。
中考物理光学专题复习实像和虚像的问题
中考物理光学专题复习实像和虚像的问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光学说法的描述正确的是()A.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是90°B.虚像是人的错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实像却相反C.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D.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2.下列情景中,所成实像的是()A.用放大镜看报纸B.在电影院看电影C.欣赏鱼缸中的鱼D.梳头时的镜中人3.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①平面镜成像;①放大镜成像;①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像。
下列关于上述“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属于实像的是①①①B.属于虚像的是①C.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①①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①①4.如图是利用台式放大镜看书的情景,该放大镜的焦距为25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等于25cmB.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小于25cmC.看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D.看到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5.小红同学学习了“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错误的是()A.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接收B.实像一定是倒立的C.既有等大实像,也有等大虚像D.虚像是人的幻觉,实际上没有光线进入到人的眼睛6.下列关于实像与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有()①皮影戏中看到的是实像①人不能看到虚像,人能看到实像①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虚像则不能①光线经折射后总是成实像,经平面镜反射后总是成虚像A.①①B.①①C.①①①D.①7.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①平面镜成像;①放大镜成像;①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像,下列关于上述“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属于实像的是①①①B.属于虚像的是①①①C.由于光的反射而成的像是①①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①①8.如图所示的情景中,形成实像的是()A.手机拍鲜花B.水中的折笔C.镜中的小红D.放大的邮票9.学习了透镜的应用后,小永同学想尝试利用爷爷的老花眼镜的一片镜片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根据所学透镜成像知识,他肯定不能得到()A.放大的实像B.倒立的虚像C.倒立的实像D.放大的虚像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放大、正立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B.人眼可以看到实像,不能看到虚像C.光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是实际存在的D.光年是一个非常大的距离单位11.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实像是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虚像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B.实像能成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C.虚像是人的幻觉,光线并没有进入人眼,实像是相反D.实像有放大的,也有缩小的,虚像一定是放大的12.关于凸透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像看得见,虚像看不见B.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C.实像总是缩小的,虚像总是放大D.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放大或缩小1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电能表的铝盘转的越快,表明越费电B.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油和水吸收相同热量时,油的温度比水的温度高C.不需要光屏,人眼也可以看到实像D.光和声音从空气传入水里,光速变慢,声速变快14.我们学习了很多光学成像的实例,如:①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小孔成像);①在“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①放大镜中看到物体的像;①幻灯机屏幕上看到的像;①汽车观后镜中的像。
初中物理简答题光学部分
1.人们常用“立竿见影”比喻立见功效,反映迅速,请用光学知识解释“立竿”就能“见影”的成因。
答: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竿立起来之后,光线传播的路径被挡住了一部分。
没有被光照射到的部分就形成了影子。
2.医院的手术台的上方安装着一种灯叫无影灯,在这种灯下做手术,没有影子,为什么?答: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线传播的路径被挡住了以后会形成影子。
无影灯在不同角度射出光线,使阴影处较之一个角度光线形成阴影不明显。
3.农民在塑料棚中种蔬菜,雨过天晴后,要将塑料棚上的积水放掉,这是为什么?答:塑料棚中积水,可能形成中间厚,边缘薄的形状,起凸透镜的作用,使光线汇聚到一点,容易使棚内可燃物温度上升,易引发火灾。
4.有一张照片,拍下的是正对着枪口射出子弹的一瞬间,枪口周围显着烟雾,惊心动魄,很明显,拍摄者或照相机是不能正对着枪口去拍摄。
如果请你去拍摄,该如何去做呢?你能设计一个方案吗?试试看!5.新建的高楼大厦表面装着一块块玻璃,站在马路上看,它们是一面面镜子,通过镜子只能看到自己的像,却看不到里面的情景。
但是在楼内向外看,却又成了普通的玻璃,通过它们能看到马路上的情景,如何解释这种现象?答:这是因为白天外面的光线比里面的强,这样当人从外向里看时,进入眼睛的光线主要是由于外面的景物发出(或反射)的光线经玻璃反射而来的;而从内往外看时,进入眼睛的光线也主要是由外面景物发出(或反射)的光线经玻璃透射而来的,所以无论从外向内还是从内向外,看到的都将是外面的景物。
同理,如果是在晚上,里面的光线比外面的强,则无论是从外向内还是从内向外,看到的都将是里面的景物。
所以晚上屋里要拉上窗帘哟。
6.将一张报纸一般压在厚玻璃板上,一般露在厚玻璃板外面,观察这两半报纸上的文字看起来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答:玻璃板下面的报纸上的字从玻璃板中传输出的光线经过玻璃进入空气的界面时,发生折射,所以人眼看到的是字体的虚像,而未压的一半是字的实像。
斜视时,对比两个图像,可以发现玻璃板下面的字体位置高于实像位置,通过这个区别可以对其进行分辨。
初中物理光学试题及答案
初中物理光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A. 300,000 km/sB. 299,792 km/sC. 299,792 km/hD. 299,792 m/s2. 光的反射定律中,反射角等于()。
A. 入射角B. 折射角C. 入射角的两倍D. 折射角的两倍3. 光的折射现象中,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入射角。
A. 大于B. 小于C. 等于D. 不确定4. 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
A. 会聚B. 发散C. 既不发散也不汇聚D. 部分会聚部分发散5. 以下哪个现象不属于光的折射()。
A. 彩虹B. 透镜成像C. 影子D. 镜子成像6. 光的三原色是()。
A. 红、绿、蓝B. 红、黄、蓝C. 红、黄、绿D. 蓝、绿、紫7. 以下哪种颜色的光波长最短()。
A. 红光B. 蓝光C. 绿光D. 黄光8. 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
A. 横波B. 纵波C. 粒子D. 以上都不是9. 激光的特点是()。
A. 频率高B. 波长长C. 相干性好D. 能量大10. 以下哪个现象是光的干涉现象()。
A. 光的衍射B. 光的反射C. 光的折射D. 光的散射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当光线从空气进入水中时,光线会发生______,这是因为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2. 光的反射分为______反射和漫反射两种。
3. 光的折射定律表明,入射光线、法线和反射光线都在同一______上。
4. 凸透镜的焦距越短,其会聚光线的能力越______。
5. 光的三原色混合可以得到白色光,而颜料的三原色混合可以得到______色。
6. 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光的颜色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______的光的颜色决定。
7. 光的偏振现象可以通过______来观察。
8. 激光的相干性非常好,因此可以用于______和测距。
9. 光的干涉现象可以用来制造______。
10. 光的衍射现象说明光具有______的性质。
初中物理光学专题知识训练30题含参考答案(5篇)
初中物理光学专题训练30题含答案一、填空题1.光学知识:(1)现有一枚透镜,透镜类型未知,如图所示是不同方向的入射光束分别穿过透镜时的光路图,则该透镜是透镜,可以用来矫正(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小华同学用激光分别射向甲、乙两透镜后光的传播路径如图所示;(2)透明玻璃板前放一枚棋子,小华在A处看到棋子的像,在B处也看到了棋子的像(透明玻璃板与白纸垂直放置),则小华这两次看到的像的位置。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2.如图所示,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处,光屏上出现缩小的像;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处,光屏上出现放大的像;放在处时,光屏上不会成像.把蜡烛由C处移动到A处的过程中,像距不断选填( “变大”“变小”或“不变”),像的大小不断(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3.我们将红、绿、叫作光的三原色。
人眼能感觉到的光称为。
还有一些光,人眼无法察觉,在色散光带红光外侧存在的不可见光叫做。
4.如图所示,人的眼睛很像一架(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能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选填“实”或“虚”)像。
用眼过度会使得晶状体变凸,焦距变短,使像成在视网膜的(选填“前”或“后”)方,形成近视眼。
5.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光屏上像未给出),则该像为、的实像,应用这一规律可以制成(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保持透镜不动,将蜡烛向左移动,为使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移动(选填“左”或“右”).二、单选题6.如图所示,F是透镜的焦点,其中光路正确的是()A.甲和乙B.甲和丙C.甲和丁D.乙和丙7.下面表示光线通过半圆形玻璃砖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A.B.C.D.8.观察水上风景的照片,总能看到“倒影”部分比景物本身暗一些,这是由于()A.冲洗的照片有质量问题B.入射光线有一部分折射进入水中C.眼睛产生的感觉D.入射光线被反射掉了一部分9.将一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l.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由于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所以可能是凹透镜B.一定是凸透镜,纸上的光斑是太阳通过透镜所成的实像C.一定是凸透镜,若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透镜的焦距一定小于l D.一定是凸透镜,若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透镜的焦距也随之变大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体振动也能发出声音B.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振幅大小决定音调的高低D.在常温下的空气中,次声波传播速度比超声波小11.如图是普通家庭住宅内的简易配电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孔插座的右侧插孔不会使试电笔氖管发光B.图中a是电能表,b是空气开关C.当人发生触电时,空气开关会迅速切断电路D.空气开关“跳闸”后,可以立即闭合开关12.劳动人民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留下了许多有名的谚语、俗语.下列有关现象的物理本质的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A.“长啸声.山鸣谷应”一一是因为声音反射的结果B.“真金不怕火炼”一一金的熔点低于一般炉火火焰温度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D.“潭滴疑水浅”——光的折射现象13.2020年6月21日下午,在我国的部分地区可看到如图所示的“金边日环食”奇观,下列现象中与日食成因相同的是()A.海市蜃楼B.树荫下的圆形光斑C.凸面镜扩大视野D.水中舞月14.在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B.C.D.15.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若物体在光屏上所成的像离该透镜的距离大于30厘米,则物体离该透镜的距离可能为()A.3厘米B.13厘米C.23厘米D.33厘米16.阳光下,微风吹过天池湖,湖面上波光粼粼。
最新初级中学物理光学简答题
1初中物理光现象简答题21.雨后的晚上,天刚放晴,地面上虽已干,但仍有不少积水,为了不踩到地3上的积水,你该怎么办?4答:地面上积水处,平静的水面相当于一个平面镜,月光在积水处发生镜面5反射,迎着月光走时,人刚好处在镜面反射的反射光线的传播方向上,积水反6射光强,看上去比较亮,地面较暗应该走暗处。
背着月光走,人不在镜面反射7的反射光的传播方向上,看上去积水处是暗的,应该走明处。
82.晚上,在桌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平面镜平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9着平面镜照射,从侧面看去,白纸被照亮,而平面镜却比较暗,试解释为什么?10答:手电筒发出的光照射到平面镜上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几乎与入11射光线平行,集中的向上射出,人在旁边观察时,镜面反射的光几乎不能12射入人的眼睛,因此人看到镜面是暗的。
而手电筒发出的光照射到白纸上13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散乱的射向各个方向,人在旁边观察时,漫反射的14光能够射入人的眼睛,因此人看到白纸被照亮了。
153.简述日食的形成原因(可画图帮助说明)16答:太阳、地球和月球运动到一条直线上,且月球在中间。
由于光在同种均17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太阳发出的光有一部分会被月球挡住,在月球的后面形18成了长长的影子。
当地球处在月球的影中时,地面上的人就会看不到太阳,从19而形成日食现象。
204.什么白天看大楼有时感到关闭的窗户明亮刺眼,而通过打开的窗户看房间21里却是黑洞洞?22答:当光射到关着的窗户上,光在玻璃表面发生镜面反射,而此时观察者正23处于反射光的方位,感觉刺眼,若窗户打开,光射到室内,室内物体表面凹凸24不平对光发生漫反射,反射光射向四面八方,进入人眼的光很弱,因此看上去25黑洞洞。
265.为什么夜间行车驾驶室里一般不开灯?27答:夜间行车驾驶室里如果开灯,车内光线比车外强,这时汽车前挡风玻璃28相当于平面镜,会因光的反射使车内物体在车前成像,干扰司机视线,容易造29成交通事故。
初中光学试题及答案大全
初中光学试题及答案大全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答案: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米/秒。
2. 光的折射现象是指什么?答案:光的折射现象是指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转的现象。
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什么?答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当物体在凸透镜的焦点之外时,成倒立的实像;当物体在凸透镜的焦点之内时,成正立的虚像。
4. 什么是光的反射定律?答案:光的反射定律是指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且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5. 什么是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答案: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成正立、等大的虚像,且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6. 光的三原色是什么?答案: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7. 什么是光的直线传播?答案:光的直线传播是指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8. 凸透镜的焦距越短,其会聚能力越强还是越弱?答案:凸透镜的焦距越短,其会聚能力越强。
9. 什么是光的散射?答案:光的散射是指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或介质不均匀时,光线发生偏折和扩散的现象。
10. 什么是光的衍射?答案:光的衍射是指光在遇到障碍物边缘或通过狭缝时,光线发生弯曲和扩散的现象。
11. 什么是光的干涉?答案:光的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相干光波相遇时,由于波的叠加产生明暗相间的条纹的现象。
12. 什么是光的偏振?答案:光的偏振是指光波振动方向的选择性排列,只有特定方向振动的光波才能通过偏振片。
13. 什么是光的全反射?答案:光的全反射是指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且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光线完全反射回原介质的现象。
14. 什么是光的多普勒效应?答案:光的多普勒效应是指当光源或观察者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光波频率与光源发射的频率不同的现象。
15. 什么是光的色散?答案:光的色散是指白光通过透明介质时,不同波长的光波发生不同程度的折射,导致光波分离成不同颜色的现象。
物理初中必考光学知识点解析及解题技巧分享
物理初中必考光学知识点解析及解题技巧分享物理学中的光学课程是中学阶段的必考科目之一。
光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涉及到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等诸多知识点。
在应对光学考题时,理解光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解题技巧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光的性质、反射和折射等几个方面来深入解析光学知识点,并分享一些解题技巧。
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光的性质1. 光的传播方式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恒定的,为光速,约为3×10^8 m/s。
在介质中,光的传播速度会减慢。
2.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反射是指光线遇到一个界面时,部分光线从界面上反射回来。
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的折射率不同,光线会发生偏折。
二、反射1. 反射定律根据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即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夹角相等。
2. 镜面反射镜面反射是指光线射向光滑的镜面时的反射现象。
在镜面反射中,光线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光线会按照相同的角度反射出去。
三、折射1. 折射定律折射定律描述了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的偏折现象。
根据折射定律,入射角、折射角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满足:光速在两个介质中的比值等于两个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2. 折射率折射率是一个介质对光的折射能力的度量。
折射率越大,光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越慢。
常见的折射率有空气、水、玻璃等。
四、解题技巧分享1. 熟悉公式和定律光学中有许多公式和定律需要掌握,包括反射定律、折射定律、光程差等。
熟悉这些公式和定律,并能够正确应用于解题过程中,是解决光学问题的基础。
2. 注意图示和标注在解决光学问题时,渲染一个清晰的图示是很有帮助的。
合理标注相关角度和距离,有助于问题的分析和解答。
3. 运用几何光学原理几何光学原理是解决光学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通过绘制光线追迹图,根据反射和折射定律进行推导,可以快速得出答案。
4. 关注光程差光程差是描述光线在两个介质中传播过程中所差的程度。
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简答题:光学国通用 试题
创作;朱本晓 2022年元月元日创作;朱本晓 2022年元月元日1 .小明的爸爸有一副眼镜,小明观察发现:爸爸在看书时常 常会戴上眼镜,看电视或者看远处的物体时又会摘下眼镜。
请你猜测小明爸爸配戴的眼镜是什么透镜制成的?并说明你猜测的理由。
2如何用一种光学方法,断定一个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小明的身边有硬纸板、手电筒、笔、玻璃砖、蚊香、空可乐瓶(容积为10 L)等物品,请你从中选择器材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1〔1〕配戴的可能是凸透镜〔2分〕.理由:小明的爸爸看书时要戴上眼镜,说明它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这是由于他眼睛的折光才能太弱,来自近一点的物体所成的像在视网膜后〔1分〕,由于凸透镜具有会聚作用〔1分〕,所以他要配戴凸透镜进展矫正。
2将小明爸爸配戴的眼镜对着太阳放置,然后上下挪动透镜,假如发现光线会聚了,那么透镜就是凸透镜,反之是凹透镜.选择手电筒蚊香等,在暗室里,翻开手电筒,然后点燃蚊香,会发现一条光柱沿直线传播,就可以证线在空气里是沿直线传播的.励志赠言经典语录精选句;挥动**,放飞梦想。
厚积薄发,一鸣惊人。
关于努力学习的语录。
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文人留下如头悬梁锥刺股的经典的,而近代又有哪些经典的高中励志赠言出现呢?小编筛选了高中励志赠言句经典语录,看看是否有些帮助吧。
好男儿踌躇满志,你将如愿;真巾帼灿烂扬眉,我要成功。
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在坚持。
功崇惟志,业广为勤。
耕耘今天,收获明天。
成功,要靠辛勤与汗水,也要靠技巧与方法。
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
不要自卑,你不比别人笨。
不要自满,别人不比你笨。
高三某班,青春无限,超越梦想,勇于争先。
敢闯敢拼,**协力,争创佳绩。
丰富学校体育内涵,共建时代校园文化。
奋勇冲击,永争第一。
奋斗冲刺,誓要蟾宫折桂;全心拼搏,定能金榜题名。
放心去飞,勇敢去追,追一切我们为完成的梦。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在游泳池边向池底看去,感觉池水并不深,下水后才知道不是这么回事,试分析:为什么池水深度看起来比实际的浅?
2.通常皮鞋的表面有许多毛孔,不是很光滑。
当有灰尘附着在表面时,皮鞋就失去光泽,涂上鞋油仔细用布擦一擦,皮鞋就变得又亮又好看了,为什么?
3.雨后的夜晚,路上有些积水,甲、乙两同学在较暗的月光下,在路上相向而行。
甲同学看到的现象是水面比路面亮。
那么乙同学看到的现象是怎样的?请你对乙同学看到的现象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4.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仪器,如图所示是投影仪的结构图。
在水平放置的凸透镜的正上方有一与水平面成45°角的平面镜,右边竖直放一屏幕,物体发出的光线
经过凸透镜和平面镜后,可在屏幕上成一清晰的像。
一教师在使用投影
仪时,发现在屏幕上的画面太小,应如何调节呢?
5.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放在透镜前某一位置后,在透镜的另一侧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均不能成像,请你做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并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
6.测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
7.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的装液体的饮料瓶,这是为什么?
8.空杯底部放一枚硬币,移动眼睛直到看不到硬币,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慢慢向杯子里倒水,随着水面的升高,将会看到什么现象?原因是什么?
9.观察夜景时,常常会看到对岸上的路灯在江中的像不是一盏灯,而是一条光柱,为什么?
10、晚上,在桌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平面镜平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
从侧面看去,白纸被照亮,而平面镜却比较暗,试解释为什么?
11.小型汽车的挡风玻璃都是倾斜的,而大型汽车就不需要太倾斜?
12.明汽车驾驶室旁的观后镜为什么用凸面镜而不用平面镜?
13.岸边的树木在水中的像看上去都是倒立的,为什么?
14.电影银幕为什么用白色粗布来制做?
15.有一种被称为“仙女杯”的神奇小酒杯。
平时从上面往下看,在玻璃杯底的下面似乎有什么图画时隐时现,但看不清楚,当斟上酒后,杯底就会立即显现出美丽的仙女图。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16.汽车在夜间行驶时,为什么不允许打开驾驶室里的电灯?
17.给你一副老花镜,在不能用手触摸镜片的前提下,你如何辨别两镜片的度数是否相同。
18.如图所示是物理教材中的一幅插图--《鱼在哪里?》,“划船叉鱼”的过程中,用到许多物理知识.请你找出两个“划船叉鱼”过程中的物理现象,填在下表中,写出相对应的物理知识(不得与示例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