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合成工艺学
有机合成工艺学作业

有机合成工艺学作业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100 分。
)1. 催化加氢是指有机化合物中一个或几个不饱和的官能团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而催化脱氢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烃类脱氢生成二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资,通过加氢和脱氢过程,可以合成氨、(甲醇)、丁二烯、苯乙烯等非常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产品。
2. 合成甲醇的产物中,除目的产物外,还含有二甲醚、异丁醇、甲烷等副产物。
合成甲醇早期为高压法,由于它存在许多无法克服的缺点,被后来发展起来的低压法所取代,低压法的动力消耗为高压法的(60% )左右。
3. 催化脱氢可以生成高分子材料的重要单体,产量最大、用途最广的两个产品是苯乙烯和(丁二烯)。
4. 合成甲醇的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来主要取得了(三)个新成果。
5. 正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过程中,主要的副反应有(六)个。
6. 丁二烯的用途较大,目前它的主要来源是裂解副产品混合C4通过特殊精馏得到,西欧和日本的全部、美国(80%)的丁二烯是通过这一途径得到的。
7. 合成甲醇的反应机理有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也有很多报道,归结起来有(三)种假定。
8. 甲醇作为化工原料的用途越来越广,它既可以直接合成汽油,也可以作为无铅汽油的优质添加剂,它的主要原料是合成气,据统计,世界上(80% )的甲醇来源于天然气。
9. 乙苯脱氢制得苯乙烯的工艺进行不断改进,主要从(三)方面着手。
10. 苯乙烯是高分子材料的一种重要单体,由于市场需求旺盛,苯乙烯的产量不断增加,目前生产苯乙烯的主要方法是乙苯脱氢法,主要原料是(乙烯和苯)。
1. 催化自氧化反应的机理属于自由基机理,起决定作用的是(链引发)过程。
2. 氧化反应在化工领域中比较常见,它具有许多特征,综合起来有(四)大特征。
3. 烃类氧化过程中,氧化剂可以在空气、纯氧、过氧化氢和其他过氧化物中选择,目前最常用的是(空气和纯氧)。
4. 异丙苯法生产苯酚和丙酮的工艺流程中,从烷基化反应开始到反应混合物中产品的精制分离,一共需要经过(八)个单元。
有机合成 甲醇工艺学

D 甲醇的氯化制氯甲烷
甲醇与氯气、氢气混合,在130-150℃通过金属氯化物 作催化剂的水溶液,或在300-350℃通过沉积在硅胶单 体上的氯化锌(铜、铝)催化剂,可生成一、二、三氯甲 烷和四氯化碳 CH3OH+ Cl2+H2 CH3Cl + Cl2 CH3Cl+HCl+H2O CH2Cl2+HCl
甲醇的化学性质
A 甲醇的氧化制甲醛和甲酸
甲醇在空气中可被氧化为甲醛,进而氧化为甲酸, CH3OH+1/2O2 Ag HCHO+H2O HCHO+ 1/2O2 Ag HCOOH
B 甲醇的氨化制甲胺
CH3OH+NH3
活性氧化铝 CH NH +H O 3 2 2
2CH3OH+NH3
370-420 ℃
(CH3)2NH+2H2O
保证程度/年 41 219 80 222 33 18 43 51 45 20 161
我国GDP与物耗占世界的份额 2003年 •GDP •物耗: 钢铁 原煤 氧化铝 水泥 石油 我国占世界份额 4% 27% 31% 25% 40% 7.4%
能源消耗水平比较------1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相对值)
干气
催化裂化 原油 催化裂解
冷凝水 蒸汽
燃料油1000万吨/年
聚乙烯
乙烯 100万吨/年
其他化工产品 电能2*30万千瓦 淡水 卤水 氯碱工业 电能4*100万千瓦 精苯
LNG 海水
燃气发电 海水淡化 超临界发电
焦炉煤气
煤
焦化炉 焦炭 高炉煤气 铁矿石
25万吨
粗苯
精制
炼钢炉 炉渣
炭黑、石墨 煤焦油30万吨/年 合成 甲醇、二甲醚 精品钢1000万吨/年 超细粉 240万吨/年 水泥
精细有机合成化学及工艺学

羰基可与亲核试剂发生缩合反应,生成醇、醚或酯类化合物;也可与亲电试剂发生加成反 应,生成烯烃或卤代烃类化合物。
羰基的α-卤代与α-氨基化
在羰基α位引入卤素或氨基,可生成α-卤代酮或α-氨基酮类化合物。常用的卤化剂有卤素、 N-卤代酰胺等,氨基化试剂有氨、胺类化合物等。
氨基官能团转化与合成策略
其他领域
此外,精细有机合成还在染料、香料、 涂料、食品添加剂等领域有着广泛的 应用。
02
基本原理与方法
有机合成反应类型及机理
亲电取代反应
亲电试剂进攻有机分子中的电 子云密度较大的部位,发生取 代反应。
消除反应
有机化合物在特定条件下失去 小分子,形成不饱和键。
亲核取代反应
涉及亲核试剂对有机化合物中 的离去基团进行攻击,形成新 的化学键。
大环化合物合成技术
01
线性合成策略
通过逐步增长碳链的方法合成大环化合物,如酰胺化、酯化等缩合反应
构建大环。
02
模板合成法
利用模板效应控制分子内成环反应,实现大环化合物的合成,如分子内
Diels-Alder反应、分子内Michael加成等。
03
片段连接法
将预先制备好的片段通过高效连接反应组合成大环化合物,如Suzuki偶
初始阶段
早期的有机合成主要依赖于天然产物的提取和分离,合成方法相对 简单。
发展阶段
随着有机化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合成方法的不断创新,精细有机合 成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
成熟阶段
现代精细有机合成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高度成熟的领域,合成方法和技 术不断更新和完善,能够合成出各种复杂结构和功能的有机化合物。
未来研究方向和挑战
复杂天然产物的全合成
精细有机合成化学与工艺学课件水解

加压碱熔
2、用浓碱液得常压碱熔
应用领域:萘系得某些多磺酸、氨基和羟基多磺酸可用70% 一80%苛性钠溶液进行常压碱熔。反应温度就是常压下碱液 得沸点(180℃一270 ℃)。此法可使萘系多磺酸中得一个磺 基被羟基置换,而氨基和其她磺基则不受影响。
表 苛性钠水溶液在常压下的沸点
浓度,%
14.53 23.08 26.21 33.77 37.58
HO N Cl
HO
C
Cl
HONH2 HCl ,Na2CO3, r.t.
d
NH C Cl
12、3 芳磺酸及其盐类得水解
芳磺酸得酸性水解 芳磺酸盐得碱性水解——碱熔
12、3、1 芳磺酸得酸性水解
Ar SO3H + H2O
Ar H + H2SO4
12、3、2 芳磺酸盐得碱性水解——碱 熔
芳磺酸盐在高温下与熔融苛性碱作用,使磺 基被羟基所置换得水解反应叫做碱熔。
12、4、2氨基得碱性水解
在磺基碱熔时,如果提高碱熔温度,可以使萘环上1位得磺基 和8位氨基同时被羟基所置换。此法只用于变色酸得制备:
HO3S HO3S
NH2 16%NaOH,228℃,2.8MPa
反应10h,然后酸析 SO3H
HO3S
OH OH
变色酸
SO3H
12、4、3氨基用亚硫酸氢钠水 解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容易互变异构为亚胺式,并且和亚硫酸氢钠 形成加成物得萘系胺类衍生物得水解。
SO3NHa4NO3S NaO3S
NH2
SO3Na
SO3H
23%NaOH
熔17融8~N1a8O2H℃
NaO HO
NH2
ONa
0.6-302.70M℃Pa,4h
有机合成心得工艺优化方法学

有机合成心得——工艺优化方法学1.合成工艺的优化主要就是反应选择性研究有机合成工艺优化是物理化学与有机化学相结合的产物,是用化学动力学的方法解决有机合成的实际问题,是将化学动力学的基本概念转化为有机合成的实用技术。
首先分清三个基本概念转化率、选择性、收率。
转化率是消耗的原料的摩尔数除于原料的初始摩尔数。
选择性为生成目标产物所消耗的原料摩尔数除于消耗的原料的摩尔数。
收率为反应生成目标产物所消耗的原料的摩尔数除于原料的初始摩尔数。
可见,收率为转化率与选择性的乘积。
可以这样理解这三个概念,反应中消耗的原料一部分生成了目标产物,一部分生成了杂质,为有效好的原料依然存在于反应体系中。
生成目标产物的那部分原料与消耗的原料之比为选择性,与初始原料之比为收率,消耗的原料与初始原料之比为转化率。
反应的目标是提高收率,但是影响收率的因素较多,使问题复杂化。
化学动力学的研究目标是提高选择性,即尽量使消耗的原料转化为主产物。
只有温度和浓度是影响选择性的主要因素。
在一定转化率下,主副产物之和是一个常数,副产物减少必然带来主产物增加。
提高转化率可以采取延长反应时间,升高温度,增加反应物的浓度,从反应体系中移出产物等措施。
而选择性虽只是温度和浓度的函数,看似简单,却远比转化率关系复杂。
因此将研究复杂的收率问题转化为研究选择性和转化率的问题,可简化研究过程。
2.选择性研究的主要影响因素提高主反应的选择性就是抑制副反应,副反应不外平行副反应和连串副反应两种类型。
平行副反应是指副反应与主反应同时进行,一般消耗一种或几种相同的原料,而连串副反应是指主产物继续与某一组分进行反应。
主副反应的竞争是主副反应速度的竞争,反应速度取决于反应的活化能和各反应组分的反应级数,两个因素与温度和各组分的浓度有关。
因此选择性取决于温度效应和浓度效应。
可是,活化能与反应级数的绝对值很难确定。
但是我们没有必要知道它们的绝对值,只需知道主副反应之间活化能的相对大小与主副反应对某一组分的反应级数的相对大小就行了。
精细有机合成化学及工艺学

精细有机合成化学及工艺学1. 精细有机合成化学有机合成化学是化学的一个分支领域,主要是研究有机物的合成方法、合成反应机理、合成原料等。
而精细有机合成化学则是有机合成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更加复杂的有机分子的合成方法以及高效的制备技术。
1.1 精细有机合成化学的概念精细有机合成化学指的是合成更加复杂的有机化合物的方法,例如生物活性分子、药物分子、天然产物等。
它不仅需要充分了解化学反应的机理,还需要考虑反应的条件、催化剂的选择以及中间体的稳定性等因素,从而使得反应具有高效、高收率、高纯度等特点。
1.2 精细有机合成化学的原则在精细有机合成化学中,以下原则是非常重要的:•合成路线的选择。
在合成复杂有机分子的过程中,由于反应底物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合成路线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进行多次的尝试和改进,找到最优的合成路线。
•反应条件的优化。
精细有机合成化学涉及到多个反应步骤,需要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例如温度、压力、溶剂的选择等,以保证反应的效率和产率。
•保护基团的选择。
在有机化合物合成中,由于末端基团的敏感性,需要采用保护基团以防止它们在反应过程中受到损伤或者分解。
•催化剂的选择和使用。
精细有机合成化学中催化剂的选择和使用非常重要,可以大大提高反应的效率和速率,以及降低反应的温度和压力等。
2. 精细有机合成工艺学精细有机合成工艺学是精细有机合成化学的实践应用,主要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工艺,包括生产过程的设计、合成路线的开发、分离和纯化技术等,以实现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2.1 精细有机合成工艺学的应用领域精细有机合成工艺学广泛应用于生产中,包括制药、农药、色素、涂料、环保材料等领域。
•制药领域。
精细有机合成工艺学在药物合成中亦有突出作用。
现代药物的设计和化学合成往往需要使用多步、多中间体和多催化剂等工艺,因此精细有机合成工艺学在药物生产中显得格外重要。
•农药领域。
在农药的研发和生产中,精细有机合成工艺学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高等有机化工工艺学醇和酚的合成方法-PPT

三十四二酸二乙酯在二甲苯中与金属钠反应,继而用乙酸酸化,即制得α-羟基 环三十四酮。
CO2Et (CH2)32
CO2Et
Na/xylene 140 C
C6H5 O
9-硼双环[3、3、1]-壬烷(9—BBN)就是较好得选择性还原剂,她不仅迅速地还 原各种结构得α,β-不饱和醛、酮,产;率几乎定量,而且其她易还原基团(如-NO2、COOH、-COOR、-CONH2、-CN、-S-、-S-S-、-SO-、-SO2-、-N=N-、卤素等) 得存在亦不受到影响。
O CH3
NaBH4
OH CH3
O
O
硼氢化锌得还原能力虽与硼氢化钠相当,但其碱性小,因此,特别适用于对碱 敏感得醛、酮化合物得还原。
在二甲氧基乙烷中,由硼氢化钠与氯化锌反应生成得硼氢化锌,可将下列化合 物中得碳基还原,而内酯环不受影响。
OH
OH
O
Zn(BH4)2
O
O
O
O
MeOCH2CH2OMe
O
C6H5 O
THF
OH
CH n-C7H15 OH
O
O
TiCl4/Mg-Hg
+
(CH2)n H3C
CH3 THF
(CH2)n
CH3 C CH3 OH OH
65-67%
在惰性溶剂中羧酸酯与金属钠发生还原偶联反应,这就是合成脂肪族α-羟酮得重要方 法。在甾族α-羟酮得合成中,往往采用均相得钠-液氨-乙醚得还原体系,可能得到较好得结 果。
精细有机合成化学及工艺学

+ 2 NaOH
Cl
SO3Na
ONa + Na2SO3 + H2O
NO2
NO2
Na2SO3
NO2
NO2
芳环上其他取代基对反应的影响
Cl
NO2 Na2CO2,H2O,130℃ H2O,H
Cl
NO2 Na2CO2,H2O,100℃ H2O,H
OH
NO2
O2N
OH NO2
Cl
NO2
O2N
Na2CO2,H2O,温热
异构产物生成比率(%)
邻位
间位
对位
13
0.6
86
氯苯
35
0.94
64
溴苯
43
0.9
56
碘苯
45
1.3
54
邻/对
0.15 0.55 0.77 0.83
4.新取代基的空间效应
如表1 中,甲苯的C-烷基化中的叔丁基化,几乎没有邻位取代, 主要生成对位产物。
5.反应条件的影响
(1)温度的影响
CH3 34%
5.碱类
6.有机金属化合物中的烷基:RMgX RC CM 等
2.自由基试剂:含有未成对单电子的自由基或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产生
自由基的化合物。
2.2亲电取代反应
通式:
R H+ Z
R Z + H+
或R H+ Z
Y
R Z +Y H
1.芳香族π配合物与σ配合物
CF3
CF3
CF3
+ HNO2F
BF3
[
-100℃
钝化。
(3)取代基具有负的诱导效应,且同苯环相连的原子没 有共用电子对,如
精细有机合成化学与工艺学答案

精细有机合成化学与工艺学答案【篇一:精细有机合成化学及工艺学期末复习资料】ss=txt>1. 写出制备2,6-二氯苯胺的其他合成路线的反应式。
2. 制clt酸时,将920kg甲苯用2880kg100%硫酸进行一磺化,然后通入710kg氯气进行氯化,试计算以下数据并进行讨论。
(1)h2so4/c7h7摩尔比;(2)磺化后∏值;(3)磺化后总酸度;(4)cl2/c7h7摩尔比;(5)氯化后总酸度。
13.写出由十二烷基苯用不同方法制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时的主要磺化方法和分离方法,并进行对比。
4.写出由环氧乙烷制备2-氨基乙基磺酸钠的几个合成路线和各步反应的名称。
25.常见杂环化合物结构式及其名称。
345【篇二:精细有机合成化学及工艺学复习参考题】ass=txt>精细化学品:“凡能增进或赋予一种(类)产品以特定功能,或本身具有特定功能的小批量或高纯度化学品”。
精细化学品的特点:①产品功能性强(专用性)②批量小③品种多④利润率高⑤更新换代快精细化工:“生产精细化学品的工业”。
“它属于一类化工产品的生产行业” 。
精细化工的特点:①多品种、小批量②综合生产流程和多功能生产装置③高技术密集度④大量应用复配技术⑤新产品开发周期长,费用高⑥商品性强、市场竞争激烈2、新领域精细化学品的类别。
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电子化学品、造纸化学品、塑料助剂、皮革化学品、表面活性剂、水处理剂等。
3、精细化率的定义、我国目前的精细化率。
精细化工率(精细化率)?精细化工产品的总值?100%化工产品的总值精细化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化学工业发达程度和化工科技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我国目前的精细化率为45%。
4、世界精细化工的发展趋势。
发达国家新领域精细化工发展迅速、重视化境友好绿色精细化学品和超高功能及超高附加值产品,发展绿色化生产与生物工程技术。
传统精细化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5、我国精细化工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精细化工产品的自我供应能力已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传统精细化工产品不仅自给有余,而且大量出口;新领域精细化工产品的整体市场自给率达到70%左右。
精细有机合成化学以及工艺学 第四章 卤化

卤
化
脂烃及芳环侧链的取代氯化影响因素
(3) 氯化深度的影响
自由基取代是一连串反应。产物组成随氯化深度而变化。氯化 深度越大,多氯化物产率越高。 若目的产物为一氯化物,则应严格控制反应的氯化深度或原料 比例 。
卤
化
脂烃及芳环侧链的取代氯化
3、氯化苄的生产
甲苯的侧链氯化可制取一氯苄、二氯苄、三氯苄。反 应式见P.110.式(4-83)、(4-84)、(4-85)。
卤
化
脂烃及芳环侧链的取代氯化影响因素
引发条件及温度的影响
b. 高温引发:
分子的热离解能越高,需要的温度越高。 如氯化,氯分子的热离解能238.6KJ/mol,引发温度>100℃, 液相氯化:一般氯化温度在100~150℃。 气相氯化:>250℃,甲烷氯化则需500℃以上。 卤素分子离解所需能量见表4-5。(P.109.)
但该法容易引发副反应,如亲电取代反应。 前二法(热、光)常用。
卤
化
脂烃及芳环侧链的取代氯化反应历程
(2)反应链的传递
RH + X. → R. + HX R. + X2 → RX + X.
见P.108.。一个自由基可传递成千上万次。 (3)反应链的终止 自由基不会无休止的传递,碰到某些偶然因素会终止。如碰 到器壁、碰到抑止剂(阻化剂)(如氧气或其它杂质等不活泼质 点),就会使反应链终止。见P.109.的反应。
卤
化
芳环上的取代卤化反应
6、芳环上的溴化和碘化
历程、催化剂与氯化一样。 特点:与氯相比,溴价格贵,碘更贵,因资源量少。为充分利 用溴或碘,反应过程中通常要加入氧化剂,使生成的卤化氢再 氧化成卤素,得以充分利用。常用的氧化剂有:次氯酸钠、氯 酸钠、双氧水或氯气。如 2HBr + NaOCl Br2 + NaCl + H2O
高等有机化工工艺学-烃类的合成方法

桥环化合物bicyclo[2.2.1]hept-2-ene与硼烷的硼氢化主要生成外型的三烷基硼 烷(占99.6%),后者用氘代丙酸分解,得到构型保持的还原产物(15)
硅氢化反应也可用来还原烯烃成烷烃。常用的硅氢化试剂有Et3SiH和Ph2SiH2 等,体系中加入过渡金属,可促进还原反应。 在三氟乙酸存在下用三乙基硅烷还原1-甲基环己烯,生成甲基环已烷。
S LiAlH4/AlCl3 (1:2) Et2O, 室 温 CH3 O CH3 S
以硼氢化钠/三氟乙酸或氰基硼氢化钠/路易斯酸还原芳酮,可几乎定量地得 到还原产物。 2-乙酰基吲哚衍生物以硼氢化钠/三氟乙酸为还原剂,高产率地生成2-乙基 吲哚衍生物。
O CH3 NaBH4 TFA N SO 2Ph N SO 2Ph CH3
PhCH3
98%
在氯化亚铜催化下,醇与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反应,形成O-烷基异脲,继 而在钯催化下氢化生成烃。本合成法对伯、仲、叔醇均可适用。
N C N
DCC
NH N C O R
N
C
N
+
CuCl R OH
O-烷基异脲
OH DCC CuCl c C6H11 N H
N C6H11 c O
H2 Pd/C
H3C
CH3 CO2CH2CH3
64%
O
CH3
CH3
3、催化氢化法 此法虽没有Clemmensen还原法普遍,但由于还原条件比较温和,特别适用 于某些结构复杂的羰基化合物的还原,在还原时,羰基化合物内存在的一些基团 如内酰胺、酯等均可不受影响。
芳酮或醛在中性条件下,可被Raney-Ni还原。此时水作为质子源,反应需在 含水溶剂中回流
高等有机化工工艺学-酯的合成方法

第二节 碳-烃化反应与缩合反应 一、烃化反映 1、羧酸酯的直接烃化
在强碱存在下,具有α-氢的酯可与多种烃化试剂如卤代烃、硫酸二烷烃、对 甲基苯磺酸酯等发生烃化反应,生成α-烃基取代酯。 2、丙二酸酯的烃化
由于丙二酸酯的α-氢比较活泼,它与乙醇钠的乙醇溶液反应,即可形成烯醇负 离子,继而与烃化试剂反应,以良好产率生成一元烃化产物。 常用的烃化试剂为卤代烃、硫酸酯等,烃化剂中存在一OR、C=Oo、一CN、 一NR2、一NO2均无影响。 丙二酸酯的烃化产物经皂化、脱羧可以合成羧酸。亦可将α-烃基取代的丙二酸 酯直接脱羧合成羧酸酯。
分子筛亦可作酯化的脱水剂。壬酸在少量硫酸催化下,与过量甲醇及3A分子 筛共热,即以96%的产率生成壬酸甲酯。本法不需萃取手续,只需将酯从反应物 中蒸出即可。
对烃基苯甲酸和甲醇混合,同时加入氯化亚矾进行酯化,可方便并高产率地 生成酯。此法具有操作简便、产率高的特点。
羧酸不易与酚直接酯化。但在三氯氧磷或五氧化磷N,N′-双环己机基碳双亚胺 (简称DCC)等缩合剂的存在下既能顺利酯化。在硼酸及硫酸的存在下,羧酸与酚 也可直接酯化。
九、羧酸或羧酸盐与其他烃化剂的O-烃化
除卤代烃可作羧酸及羧酸盐的O-烃化试剂外,硫酸二烷酯、原甲酸甲酯、氯亚 硫酸酯(ROSOCl)、N,N-二甲基甲酯胺缩醛[(CH3)2NCH(OR)2]等均是常用的O-烃 化试剂。 此外,氢氧化三甲基苯铵、氟硼酸三乙杨盐[(C2H5)3OBF4]是合成甲酯、乙酯 的有效O-烃化试剂。 在碱性催化剂存在下,羧酸与硫酸二烷酯反应,以良好产率生成酯。本法特 别适用于立体位阻酸酯的合成。三氟甲基的体阻大于甲基,可是2,6-二(三氟甲基) 苯甲酸与硫酸二乙酯反应,仍以大于90%的产率生成高度立体位阻的2,6-二(三氛 甲基)苯甲酸乙酯。
精细有机合成化学与工艺学1-3章

未来30年,我国至少可发展20亿吨 生物能源,加上核能、水能、风能、 太阳能、地热能开发以及传统的化 石能源和发展各种节能技术
第二章 精细有机合成基础
1.芳香族亲电取代的定位规律 2.化学反应的计量学 3.化学反应器 4.精细有机合成中的溶剂效应 5.气—固相接触催化 6.相转移催化 7.均相配位催化 8.电解有机合成
(3)取代苯基具有吸电诱导效应
取代基有吸电诱导效应-I,而且
和苯环相连的原子没有未共有电 子对 例:—+NR3、—NO2、—CF3、— CN、—SO3H、—CHO、—COR等 它们使苯环钝化,而且是间位定 位基
2)已有取代基的定位效应
主要是:空间位阻作用 只有在已有取代基的电子效应相差不大时才能成立, 如果已有取代基的电子效应相差大时,则电子效应的差别 起主要作用。例如:卤原子所占空间增大时,邻/对比不 是减少,而是增大。 4种卤原子的电负性是F » Cl > Br > I 4种卤原子的吸电子效应是-IF>-ICl>-IBr>-II 吸电诱导效应-I对距离较近的邻位的影响比距离较远 的对位的影响大一些,因为-I钝化苯环,使一些取代基定 位到间位上 由以上原因得出:邻位异构产物的比例为氟苯<氯苯<溴苯 <碘苯
6)反应的可逆性
1 对于不可逆的亲电取代反应,电子效应 对定位起主导作用,即各异构产物的生成 比例主要取决于各异构物的δ 配合物中间 体的相对稳定性。 2 对于可逆反应(亲电取代反应),则是 空间效应对定位效应起主要作用,即各异 构产物的生成比例主要取决于各异构产物 之间的空间位阻和平衡关系。
精细有机合成化学及工艺学课件

基于数据的有机合成优化与预测模型
数据驱动的模型构建 利用大数据技术,整合大量的实验数据,构建基于数据的有机 合成优化与预测模型。
模型验证与应用 对构建的模型进行验证,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并将其应用 于实际的有机合成中。
数据挖掘与洞察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挖掘与分析,发现新的反应规律和优化策略, 推动有机合成技术的发展。
有机废弃物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有机废弃物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是实现有机合成可持 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有机废弃物主要包括反应剩余物、副产物、废催化剂 等。这些废弃物往往难以处理,对环境造成污染。因 此,开发有效的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对于实 现有机合成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例如,可以通过 催化剂的回收和再利用,反应剩余物的转化,以及副 产物的综合利用等方式,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有价值 的资源。
05
有机合成中的计算化学与 人工智能技术
计算化学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分子模型与模 拟
利用量子化学、分子力学等方法,构建目标 分子的模型,预测其性质、反应性等。
反应机理研究
通过计算化学手段揭示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理解 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优化反应条件和催化剂设计。
药物设计与筛选
通过计算化学方法,模拟药物与靶标分子的 相互作用,预测药物的活性与副作用,进行 新药设计与筛选。
还原反应
选择合适的还原剂和溶剂,控制反应 温度和时间,确保还原产物稳定且易 于分离。
酰胺化反应
选择合适的酸和胺,控制反应温度和 时间,优化催化剂的种类和用量,提 高产物的收率和纯度。
工艺优化与放大生产
小试工艺优化
在小规模反应条件下,对合成工艺进行优化,提高目 标产物的收率和纯度。
精细有机合成化学与工艺学第五章 还原反应

(3)电解还原法
有机化合物从电解槽的阴极上获得电子而 完成的还原反应。
电解
2 H2C
CH
CN
NC(CH2)4CN
5.2催化氢化的反应类型
1. 氢化和氢解 氢化:键断裂与氢加成形成饱和键。 氢解:反应物分子中 键断裂与氢结合,产物分 解成两部分氢化物 例:氢化
①
C
O
CH2OH
H2,Ni
CH3CHO
14
概 述
5.1.2 还原反应的分类
还原反应分类 通常有两种分类形式,即
I. 根据官能团反应前后变化,大致可分为六大类:
2、碳-氧双键的还原; a、羰基化合物的还原;如醛羰基还原为醇羟基 或甲基,酮羰基还原为醇羟基或次甲基。 b、羧酸及其衍生物的还原;如羧基还原为醇羟 基,羧酸酯还原为两个醇。羧酰氯基还原为醛基
3.催化氢化(工艺)
液相氢化:氢化在液相介质中进行,是气-液 -固多相反应。 气相氢化:氢化在气态下进行,是气-固相反 应。
4.催化氢化的特点
优点:反应易控制,产品纯度高,三废少。 缺点:加压设备来完成反应,安全措施要求严格, 反应需使用催化剂。
5.2.1液相催化氢化
1.催化氢化的基本过程 反应物分子向催化剂表面的扩散; 反应物分子在催化剂表面吸附(物理和化学吸 附),形成活化络合物; 络合物在催化剂表面进行化学反应; 产物分子由催化剂表面解吸; 产物分子由催化剂表面向介质扩散,离开催化 剂表面。 扩散-吸附-反应-解吸-扩散
有机还原剂: 烷基铝(异丙醇铝、叔丁醇铝),HCHO,葡萄糖
概 述
5.1.2 还原反应的分类
还原反应分类 通常有两种分类形式,即
I. 根据官能团反应前后变化,大致可分为六大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合成工艺学》课程综合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绝热式乙苯脱氢工艺流程中,原料为和,反应器入口温度需要610~660℃,它是一个吸热反应,热量靠过热蒸汽带入,因此,催化剂床层分段,段间补充过热水蒸汽,全部蒸汽与乙苯的摩尔比为。
反应产物经冷凝器冷却后,气液分离,不凝气中含有大量的和CO、CO2,可作燃料使用。
冷凝液经精馏后分离出、、和,最后产物是。
2、催化加氢通常用于合成和许多化工产品的过程;催化脱氢可以生成高分子材料的重要,产量最大、用途最广的两个最重要的产品是和。
3、烃类氧化反应过程中氧化剂在、纯氧、和其它过氧化物上选择,究竟使用什么氧化剂要视分析而定。
近年来,作为氧化剂发展迅速,它具有条件,操作简单,反应选择性,不易发生深度反应,对环境友好和可实现生产的特点。
4、当代环境十大问题是:污染、臭氧层、全球变、海洋、淡水资源和污染、生物多样性、环境公害、有毒化学品和废物、土地和沙漠化、锐减。
5、合成气制备甲醇的工艺流程中,原料为新鲜,由于合成甲醇是多个反应同时进行,除主反应外,还有生成和甲烷等副反应。
因此,如何提高合成甲醇反应,提高甲醇收率是问题,它涉及到催化剂的选择以及操作条件的的控制,诸如、、和原料气。
由于反应是个可逆的反应,存在一个温度曲线。
6、绿色化学的原则有条,它们是:⑴防止产生;⑵合理地设计化学反应和过程,尽可能提高反应的;⑶尽可能少使用、不生成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毒有害的物质;⑷设计高功效低毒害的;⑸尽可能不使用溶剂和助剂,必须使用时则采用安全的溶剂和助剂;⑹采用低的合成路线;⑺采用可的物质为原料;⑻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衍生反应;⑼采用性质优良的;⑽设计可降解为物质的化学品;⑾开发分析检测和控制有毒有害物质的方法;⑿采用性能安全的化学物质以尽可能减少的发生。
二、选择题1、催化脱氢可以生成高分子材料的重要单体,产量最大、用途最广的两个最重要的产品是苯乙烯和()。
A:丁二烯;B:聚乙烯;C:丁烯;D:丙烯。
2、异丙苯法生产苯酚和丙酮的工艺流程中,采用的原料为()。
A:苯、丙烯和空气;B:苯和丙烯;C:苯和空气;D:丙烯和空气。
3、合成甲醇的产物中除目的产物外,还含有:二甲醚、异丁醇、甲烷等副产物。
合成甲醇工艺早期为高压法,因为它存在很多缺点,被后来发展的低压法所取代,它的动力消耗为早期的()左右。
A:50%;B:60%;C:70%;D:80%。
4、催化自氧化反应的机理也是自由基链式反应机理,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过程。
A:链的引发;B:链增长;C:链终止;D:化学反应速度。
5、羰基合成在精细化工中的应用很广,主要在()方面。
A:香料;B:化妆品;C:农药;D:医药。
6、环氧乙烷是重要的环氧化合物,有毒,还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极限,但是它的用途较大,是以乙烯为原料产品中的第三大品种,第一为聚乙烯,第二为()。
A:氯乙烯;B:乙酸;C:乙醛;D:乙醇。
7、氯乙烯在工业上的主要应用是生产聚氯乙烯树脂,由于其价廉易得,应用广泛,成为()大合成树脂之一。
A:三;B:四;C:五;D:六。
8、2000年,Paul Anastas概括了绿色化学的()条原则,得到了国际化学界的公认。
A:12;B:10;C:8;D:6。
9、烃类氧化反应过程中氧化剂在空气、纯氧、过氧化氢和其它过氧化物上选择,最普遍的是()。
A:空气;B:空气和纯氧;C:纯氧;D:过氧化氢。
10、工业上乙烯氧化生成乙醛使用的催化剂应该具有良好的选择性,由于避免爆炸,循环气体中乙烯的含量应该控制在65%左右,氧含量控制在()左右。
A:10%;B:20%;C:8%;D:13%。
11、羰基合成的原料为烯烃和合成气(一定配比的一氧化碳和氢气),产品为:比烯烃()原子的醛。
A:相同;B:多一个;C:少一个;D:以上答案都不对。
12、过氧化氢异丙苯法生产苯酚和丙酮的工艺流程中,采用的催化剂是()。
A:硝酸;B:硫酸;C:磷酸;D:HCl。
13、催化加氢通常指有机化合物中一个或几个不饱和的官能团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催化脱氢是在催化剂作用下,烃类脱氢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新物质,利用它们可以合成氨、()、丁二烯、苯乙烯等非常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产品。
A:乙醇B:甲醚;C:甲醇;D:乙醚。
14、平衡氧氯化法生产氯乙烯的原料中,()原料既是原料,又是产品。
A:Cl2;B:C2H4;C:O2;D:HCl。
三、判断并改正1、丙烯氨氧化反应的影响因素在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和停留时间三方面上。
2、苯乙烯是高分子合成材料的一种重要单体,由于市场需求旺盛,苯乙烯生产在高速发展,目前生产的主要方法为乙苯脱氢法,它的主要原料为乙苯。
3、制造丁二烯有光明前景的是烃类的氧化脱氢工艺,但是其氧化深度的控制是关键问题,会产生“飞温”和爆炸。
目前,随着清洁燃料的需求量的增加,从裂解汽油中得到纯度较高的异丁烷和异丁烯来生产烷基化汽油和MTBE,由此可以得到纯度较高的正丁烷,再氧化脱氢生成丁二烯,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
4、BASF高压法、Monsanto低压法及BP法相比,生产每吨成品醋酸,原料消耗量是BP法最大。
5、异丙苯法氧化生产苯酚和丙酮的中间产物为过氧化氢异丙苯。
6、常用的氧氯化催化剂是金属氯化物,其中氯化铜活性最高,选择性最好。
根据氯化铜催化剂的组成,乙烯氧氯化催化剂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7、绿色化学工艺包括过程绿色化、原料绿色化和产品绿色化三方面。
8、在氢蒽醌氧化与丙烯环氧化集成流程中,氢蒽醌用AQH2表示。
9、丙烯氨氧化制丙烯腈主要有四种方法。
10、合成甲醇工艺有高压和低压两种工艺,低压法生产甲醇技术经济指标先进,动力消耗仅为高压法的80%。
11、正丁烯氧化脱氢生产丁二烯的工艺流程分为反应、丁二烯的分离和精制。
12、过程绿色化包括采用原子经济性反应、采用绿色催化剂、采用绿色溶剂。
13、在我们经常利用的重排反应、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消除反应和氧化反应中,只有重排反应具有100%的原子经济性,此时,可以实现废物的“零排放”。
14、甲醇可以通过羰化反应生成醋酸、甲酸、乙二醇等产品。
15、BASF法高压羰基合成制丁醛的原料是丙烯和合成气。
16、氧化法生产环氧乙烷的工艺流程中,反应器出口流出的反应气中,环氧乙烷通常小于5%。
17、平衡氧氯化法生产氯乙烯工艺主要包括直接氯化、氧氯化、二氯乙烷裂解和氯乙烯精制四个单元。
四、流程题1、用异丙苯自氧化制过氧化异丙苯是生产苯酚、丙酮过程中的重要一步,请你画出异丙苯法生产苯酚、丙酮的原则流程图。
要求:a、流程中包括:烷基化、氧化、浓缩、碱洗、分解、中和、水洗和精馏分离这些过程,并指出每个过程所起的作用;b、浓缩液中过氧化异丙苯浓度为多少;c、催化剂是什么?2、平衡氧氯化法生产氯乙烯是目前世界上生产氯乙烯公认的技术经济较合理的方法,请你画出平衡氧氯化法生产氯乙烯的工艺原则流程图,氯乙烯用VC表示,二氯乙烷用EDC表示,并指明各设备所起的作用。
3、苯酚和丙酮均为重要的基本有机原料,请你画出异丙苯法生产苯酚、丙酮的原则流程图。
要求:a、画出烷基化、氧化、浓缩、碱洗、分解、中和、水洗和精馏分离组成的原则流程图;b、浓缩液中含过氧化异丙苯为多少。
《有机合成工艺学》课程综合复习资料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乙苯、水蒸气、三、14、H2、苯、甲苯、乙苯、焦油、苯乙烯。
2、有机产品,精制,单体,苯乙烯,丁二烯。
3、空气,过氧化氢,技术经济,过氧化氢,温和,高,氧化,清洁。
4、大气、破坏、暖、污染、紧张、减少、危险、退化、森林。
5、合成气、二甲醚或异丁醇都行、选择性、核心、温度、压力、空速(三者次序不限)、组成、放热、适宜。
6、12,废物,原子经济性、化学品,能耗,再生,催化剂,无害,在线,化学事故。
二、选择题1、A;2、A;3、B;4、A;5、A;6、A;7、C;8、A;9、B;10、C;11、B;12、B;13、C;14、D三、判断并改正1、×,还有原料纯度和配比。
2、×,苯和乙烯。
3、√。
4、×,最大改成最小,或将BP换成BASF。
5、×,应该为过氧化异丙苯。
6、×,将四改成三。
7、√。
8、√。
9、×,应该有五种方法。
10、×,将80%改成60%。
11、×,还有未转化的正丁烯回收部分。
12、×,还有过程强化。
13、×,还有加成反应。
14、√。
15、√。
16、×,环氧乙烷通常小于3%。
17、×,还有二氯乙烷净化单元,应该是五个单元。
四、流程题1、解:a、原则流程图为如下:各设备所起的作用为:烷基化反应器:原料苯和乙烯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发生烷基化反应,生成异丙苯;氧化反应器:异丙苯继续空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过氧化异丙苯;浓缩器:将生成的过氧化异丙苯液进行浓缩,分离出未反应的异丙苯;碱洗:将回收的异丙苯用碱洗涤;分解:将浓缩的过氧化异丙苯进行分解,得到粗产品;中和:将少量硫酸中和掉;水洗:脱除碱液;精馏:得到产品苯酚和丙酮。
b、浓缩液中过氧化异丙苯浓度为80%左右。
c、催化剂是硫酸。
2、解:①原料:乙烯、氯气、空气(或氧);②产品:氯乙烯、氯化氢、轻组分、水;③单元:直接氯化、氧氯化、二氯乙烷提纯、二氯乙烷裂解、氯乙烯提纯;各单元作用:直接氯化:乙烯与氯气发生氯化反应;氧氯化反应:乙烯与空气或氧、副产品氯化氢发生氧氯化反应;二氯乙烷提纯:除去二氯乙烷中的杂质;二氯乙烷裂解:得到产品氯乙烯的粗液;氯乙烯提纯:得到产品氯乙烯。
3、解:a、①原料:苯、丙烯和空气;②产品:丙酮、苯酚和副产物,③设备:烷基化、氧化、浓缩、碱洗、分解、中和、水洗和精馏;④作用:烷基化反应器:发生烷基化反应;氧化反应器:发生氧化反应;浓缩器:得到过氧化异丙苯为80%左右的浓缩液;碱洗:将回收的异丙苯用碱洗涤;分解:将过氧化异丙苯进行分解,得到粗产品;中和:将少量硫酸中和掉;水洗:脱除碱液;精馏:得到产品苯酚和丙酮。
b、浓缩液中过氧化异丙苯浓度为8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