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第九章 立体交叉设计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5 10.5 10.5 10.5 11.0 11.0 11.0
67
三、匝道横断面线形设计标准

1.匝道横断面
(1)匝道横断面由车道、路缘带、硬路肩和土路肩 (城市道路不设)组成,对向分离双车道匝道还包 括中央分隔带。 (2)宽度 车道宽度:3.5-4.0m,公路立交一般多用3.5m 中央分隔带:1.0m(设刚性护栏可为0.6m) 路缘带宽:0.5m 土路肩:0.75m或0.5m。
7
地点,可采用立体交叉。(个别立交)
宜采用互通式立体交叉的情况 1.相交道路的性质、任务:高速、一级公路之间 及其与通往市(县)级及其以上城市或其他重要政 治、经济中心、重要港口、机场、车站和游览胜地 的道路相交处应设置互通式立交。 2.相交道路的交通量:公路上采用平面交叉冲突 交通量较大,通过渠化或信号控制仍不能满足通行 能力要求时。 城市道路规定进入交叉口的交通量 达4000辆/小时~6000辆/小时(小汽车),相交 道路为四车道以上。 3.经济条件:经对投资成本、运营费用和安全性 分析,设置互通式立体交叉的效益投资比和社会效 益等大于设置平面交叉时。
15
(4) 部分苜蓿叶式有两处相隔较近的平面交叉,对次线直 行交通不利。当各向转弯交通量相差悬殊时,应在适当象 限内布置匝道,将冲突减至最低程度。 (5) 汽车专用公路与一般公路相交,不设收费站时,应优 先采用菱形;若设收费站而主线转弯交通量较小时,允许 匝道上存在平交。 (6) 苜蓿叶式的环圈式匝道以单车道为宜。若交通量接近 或大于单车道通行能力,则应采用半定向或定向匝道
9
二、方案设计的步骤 1、收集、分析资料 (1)自然资料——测绘立交范围内的1:500~1:2000地 形图,详细标注建筑物的建筑线、种类、层高、地上及地 下各种杆柱和管线;调查并收集用地发展规划,水文、地 质、土壤、气候条件资料;收集附近的国家控制点和水准 点等。 (2)交通资料——收集各转弯及直行交通量,交通组成; 推算远景交通量;绘制交通量流量及流向图;调查非机动 车和行人流量等。
2
9.3.3 立体交叉类型的选择
一、立体交叉的布置规划 • (一)立交位置的选定 • 一般应选择在地势平坦开阔、地质良好、拆迁较少及相交道 路具有较高的平纵线形指标处。 • (二)立交的间距 • 公路:在大城市、重要工业区周围为5km~10km; 一般地 区为15km~25kmm。最大间距以不超过30km为宜;最小间距 不应小于4km。 • 城市道路:互通式立交的间距一般比公路小,但最小间距按 正线计算行车速度为80km、60km和50km/h,分别采用1km、 0.9km和0.8km。 3
• • • • • • 合流方式 分流方式 出口位置 进口位置 进出口数量 …….
43
9.3.4 同一公路上立体交叉形式的统一性
44
第四节 立体交叉的设计依据与技术标准


立交的等级
公路互通式立交根据相交道路的等级划分为三级。公路互通式立交根据相 交道路的等级划分为三级,如下表所示。表中括号内等级适用于该立交建成 使用后第10年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不小于10000辆的情况,或交通量虽小于此 值,但因特殊需要而设置互通式立交时。
10
(3)道路资料——调查相交道路的等级、平纵面线形、横 断面形式及尺寸;相交角度、控制坐标和标高;路面类型 及厚度等。 (4)排水资料——收集立交所在区域的排水规划及现状; 各管渠位置、埋深和尺寸。 (5)文书资料——收集设计任务书及有关文件等。 (6)其它资料——调查取土、弃土和材料的来源;施工单 位、季节、工期和交通组织与安全。
6
宜采用立体交叉的情况

高速公路同其它各级公路交叉,必须采用立体交
叉。除在控制出入的地点设互通式立体交叉外,均 采用分离式立体交叉。(全部立交)

一级公路同其它公路交叉,应尽量采用立体交
叉。交叉类型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互通式立体交叉 或分离式立体交叉。(部分立交)

一般公路间的交叉,在交通条件需要或有条件的
(一)匝道的平面 1.匝道平曲线半径:

公路立交匝道圆曲线最小半径,通常应选用大于一般值的 半径,当受地形条件或其它特殊情况限制时,方可采用极 限值。 匝道圆曲线最小半径
63

2.匝道回旋线参数:
匝道及其端部曲率变化较大处均应设置缓和曲线。缓 和曲线应采用回旋线,其参数以A≤1.5R为宜,并不小 于表所列数值。反向曲线的两个回旋线参数宜相等,不 相等时其比值应小于1.5。
49
匝道设计速度
• 《规范》
50
2、按匝道的不同形式选用 同一座立交各条匝道的计算行车速度应 有所同,原则上应根据匝道的形式选用。 (1)右转匝道宜采用上限和中间值; (2)定向式左转匝道宜采用上限或接近上限 值; (3)半定向式宜采用中间或接近中间值; (4)环圈式宜采用下限值;
51
3、适应出、入口行驶状态的需要 (1)驶出匝道分流端的计算行车速度不能小于主线计算行 车速度的50%~60%; (2)驶入匝道与加速车道连接处的计算行车速度应保证车 辆驶至加速车道末端的速度能达到主线的70%; (3)接近收费站或次要道路的匝道末端,计算行车速度可 酌情降低。
4、考虑匝道的交通组织 双向无分隔带的匝道应取同一计算行车速度;
52
设计交通量
53
54
设计通行能力
• 主线(直行车道)通行能力
– 按主线基本路段的计算方法确定
• 匝道通行能力,取决于
– 匝道入口 – 匝道出口 – 匝道本身
55
《公路通行能力手册》6种情况
56
设计通行能力 计算方法
57
交织段通行能力
8
(三)、互通式立体交叉形式选择的方法与步骤
一、方案设计应完成的总体任务 1、对立交位置的审定与确定 审定——对立交规划位置大的最终确定; 确定立交位置——在规划完成(或审定工作完成) 后,对具体立交位置的选择; 2、立交方案选形与总体设计 一般是同步进行,是方案设计中的最关键一环 3、具体方案设计 4、方案比较
Design of Expressway and Interchange
第九章 高速公路立体交叉设计
西华大学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交通工程教研室
1
主要内容
• • • • • • • • 立体交叉的概况、作用及基本组成 立体交叉的规划与布局 立体交叉的类型、特点与选择 立体交叉的设计依据与技术标准 互通式立体交叉线形设计 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的其他问题 分离式立体交叉线形设计 高速公路与铁路、乡村道路及管线交叉
68
单车道匝道应设硬路肩,其宽度包括路缘带 2.5m,特殊情况下可取1.5m,左侧硬路肩宽度为 1.0m。 匝道的车道、硬路肩宽度与正线不同时,应 在匝道范围内设置渐变率为1/20-1/30的过渡段
69
70
匝道横断面及加宽

1)匝道横断面 2)匝道圆曲线加宽
71
某立交匝道
72
匝道横断面尺寸的一些规定
45
第四节 立体交叉的设计依据与技术标准
一、立体交叉的设计依据
① 设计速度
• • 主线设计速度 匝道设计速度
② 设计交通量 ③ 设计通行能力
• • • 主线通行能力 匝道通行能力 交织段通行能力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46
主线设计速度
• 主线设计速度=所在道路设计速度
47
(二)匝道的设计速度

匝道的计算行车速度主要是根据立交的等 级、转弯交通量的大小以及用地和建设费用等 条件选定。
由于地形、用地和建设费用等限制,匝道的计 算行车速度通常都较正线低,但降低不得过大,以 免车辆在离开或进入正线时产生急剧的减速或加 速,导致行车危险和不顺畅。 最佳值以接近主线平均行驶速度为宜。当受 用地或其它条件限制时,匝道计算行车速度可适 当降低。 48
满足最佳车速要求 为确保行车安全及通行能力的要求,并 考虑占地及行驶条件,匝道计算行车速度 宜接近最佳车速(即匝道达到最大通行能 力时的车速),其简化计算公式为:
20
南充市立交方案比选实例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推 荐 方 案
34
推 荐 方 案
35
立交选型案例2
• 黄土坡立交改造
36
37
38
39
40
41
42
9.3.4 同一公路上立体交叉形式的统一性
• 何为“形式统一性”
– 一条高速公路,所有立交设计所引导的交通流 运行模式应该基本一致
二、立体交叉形式的选择

(一)影响立交形式选择的因素
4
二、立体交叉形式的选择
5
(二)、互通式立体交叉形式选择的基本原则
• 主要取决于道路的性质、使用任务和远景交 通量 • 必须与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和环境条件相适应 • 互通式立交要全面考虑近远期结合 • 互通式立交必须考虑是否收费及实行的收费 制 • 有利于施工、养护和排水,尽量采用新技 术、新工艺、新结构,以提高质量、缩短工 期和降低成本 • 形式选择和匝道布置要全面安排、分清主次
11
2、初拟设计方案 根据交通量和地形条件,在地形图上或其上覆盖的透明 纸上勾绘出各种可能的立交方案。 3、确定比较方案 对初拟方案进行分析,应考虑线形是否顺适,技术指标能 否满足,各层间能否跨越,拆迁是否合理等,从中选出 2~4个方案进行进一步的比较。 4、确定推荐方案 在地形图上按比例绘出各比较方案,完成初步平纵设计 和概略工程量计算,做出各方案的比较表,全面比较后确 定推荐方案,一般1~2个。
13
互通式立体交叉形式的选择
14
三、选型注意事项 对公路立交在确定基本形式时,应根据各方面的交通量, 结合地形、地物、当地交通条件综合考虑而定,并注意以 下几点: (1)直行和转弯交通量均大,相交道路的计算行车速度较 高并要求用较高的速度集散时,可采用定向式或半定向式 立交。 (2)相交道路等级相差较大,且转弯交通量不大时,可用 菱形、部分苜蓿叶形或喇叭形。 (3)不设收费站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相交时,可用苜蓿 叶式。但其规模和用地较大,且应设置集散车道以减少交 通堵塞和交通事故。
16
四、评价指标体系
17
评价方法
一、综合评价法(打分法) 对每个方案付出的费用与建成后产生的效益,进行综合 计算评价,用分项评分的办法,由最后评定的最高分数, 选定最佳方案。
18
19
选型案例
• 南充下中坝嘉陵江大桥 选型 • 2010年2月开工,六车道,1502米 • 连接顺庆区、高坪区,第四座跨嘉陵江大桥
12
5、确定采用方案 对推荐方案视需要做出模型或透视图,征询有关方面的意见,最后定 出采用方案。 6、详细测量 对采用方案实地放线并详细测量,进一步收集技术设计所需的全部资 料。 7、技术设计 完成全部施工图和工程预算。以上2~5步为初步设计阶段,6~7步为 施工图设计阶段。包括: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平交 设计、路基路面设计、桥涵设计、总体排水设计、交通工程设计、沿 线设施设计、占地拆迁统计、工程数量统计; 8、出图及编写说明书
64
• 分流点曲率过渡
65
二、匝道纵断面线形设计标准 • 匝道最大纵坡 • 匝道竖曲线最小半径及长度
66

匝道合成坡度
匝道的合成坡度,根据匝道的设计车速,采用小于下表 的数值
种类 匝道设计车速 (km/h) 最大合成坡度 (%)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 80 60 50 40 互通式立交交叉 40 35 3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58
交织段通行能力
59
交织路段车道数与交通量关系
• P174
60
9.4.2 立体交叉的技术标准
• 立体交叉范围内主线的线形标准比所在路段 的技术标准还高。
61
匝道的技术标准
一、匝道平面线形设计标准 • 匝道圆曲线最小半径 • 回旋线参数及长度 • 分流鼻处匝道的最小曲率半径
62
匝道的技术标准
73
各种横断面的适用条件
74

(五)匝道的超高及其过渡 1.不设超高的圆曲线半径

75

2.超高值确定
76

3.超高过渡方式:——超高过渡段计算公式与正线相同。 绕行车道中心旋转 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

77
78
四、匝道的停车视距
1.匝道的视距 停车视距是从路面上(车道中心上)1.2m之驾驶员眼 睛的高度,看到前方路面上0.1m高之对象物上端的距离。 视线不得受到路侧的各种障碍物,如桥台、桥墩、边 坡、护栏的妨碍。 2、停车视距 (1)单向单车道匝道主要满足停车视距; (2)单向双车道可快、慢车分道行驶,无需考虑超车视 距; (3)双向双车道一般应设中间隔离设施,也不存在会车和 超车问题; 所以,匝道全长只需满足停车视距的要求。匝道停车 视距如表,积雪冰冻地区应大于括号内数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