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集体备课》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示范课教学课件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示范课教学课件
踢毽的学生
杨明 陈东 刘红 李芳 王爱华 马超丁旭 赵军 徐强
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
跳绳
杨明
陈东
刘红
李芳
王爱华
马超
丁旭
赵军
徐强
踢毽
刘红
于丽
周晓
杨明
朱小东
李芳
陶伟
卢强
陈东 王爱华 马超 丁旭 赵军 徐强
于丽 周晓 朱小东陶伟 卢强
杨明刘红李芳
跳绳的学生
踢毽的学生
说一说图中各部分表示的意思。
只参加语文兴趣小组的学生有( )人
只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有( )人
( )人
参加语文兴趣小组的学生
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学生
19
17
8
方法一:参加A的人数+参加B的人数-两项都参加的人=总人数27+25-8=44(人)
答:参加语文兴趣小组和数学兴趣小组的学生共有44人。
2.三(1)班学生参加语文兴趣小组的有27人,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有25人,两个兴趣小组都参加的有8人。参加语文兴趣小组和数学兴趣小组的学生共有多少人?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集合
有两位妈妈和两个女儿去看电影,可是她们只买了3张电影票,就顺利地进了电影院,这是为什么?
脑筋急转弯
女儿 妈妈 外婆
下面是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
同桌交流: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
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跳绳
杨明
陈东
刘红
李芳
王爱华
马超
学生
想一想:可以怎样列式解答?
6+5+3=14(人)
只参加跳绳的人+只参加踢毽的人+两项都参加的人=总人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 第1课时 数学广角——集合》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 第1课时 数学广角——集合》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第1课时数学广角——集合》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集合的概念,学会用集合的符号表示集合。

2.能够进行简单的集合分类和交集并集操作。

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集合的概念进行问题求解。

二、教学重难点1.集合的概念和符号表示。

2.集合的分类和交集并集运算。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集合的定义、符号表示、相关示例等。

2.教具:数学教具、图片或实物用于教学辅助。

3.板书:整理清晰的板书内容,包括定义、示例、计算方法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学生通过回顾前几课学习的内容,引入集合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集合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授课1.理解集合:讲解集合的概念,引导学生用集合的符号表示集合。

2.集合的分类: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如何对集合进行分类。

3.集合的交集并集:讲解集合的交集和并集操作,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运用这些概念进行计算。

3. 操练1.分组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集合的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的内容。

2.综合练习:布置综合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解答。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集合在数学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集合的概念、符号表示以及集合的分类和交集并集运算。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对集合有了基本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六、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目。

2.预习下节课内容,做好相关准备。

七、板书设计•集合的定义•集合的符号表示•集合的分类•集合的交集与并集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符号表示以及分类和运算方法。

在教学中,需要结合具体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加深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以上就是今天的教学内容,希望学生们都能够掌握好集合的相关知识,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向老师请教。

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进步!。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九单元《集合(1)》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九单元《集合(1)》人教版

教案标题: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集合(1)》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集合是由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集合的概念。

2. 集合的表示方法。

3. 集合间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教学难点:集合间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水果摊上的水果、文具盒里的文具等,引导学生初步感知集合的概念。

2. 新课导入(1)讲解集合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集合是由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

(2)介绍集合的表示方法,如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等。

(3)讲解集合间的关系,如包含、不包含、相交等。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如将不同物品进行分类,用集合表示并分析集合间的关系。

4. 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巩固学生对集合概念、表示方法和集合间关系的理解。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板书设计1. 集合的概念:集合是由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

2.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等。

3. 集合间的关系:包含、不包含、相交等。

七、课后评价课后评价旨在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建议。

本教案根据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集合(1)》的内容编写,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因为这是整堂课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对集合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以下是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导入环节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注意的重要步骤。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人教版

教案标题: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集合。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 集合的分类和性质3. 集合的运算和运用教学重点:1. 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 集合的分类和性质3. 集合的运算和运用教学难点:1. 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的理解2. 集合的分类和性质的应用3. 集合的运算和运用的灵活运用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集合的概念和相关知识的讲解材料。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如笔记本、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集合,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和讲解集合的概念。

二、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如用花括号{}表示集合,元素之间用逗号分隔。

2. 教师通过举例说明集合的分类和性质,如空集、有限集、无限集等。

3. 教师讲解集合的运算和运用,如交集、并集、补集等。

三、课堂练习1. 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集合的概念和性质进行解答。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指导和讲解。

四、合作交流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交流集合的概念和性质。

2. 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和提问。

五、总结和布置作业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集合的概念和性质的重要性。

2. 教师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集合的概念和性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的基本知识。

通过课堂练习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集合的知识。

重点关注的细节: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的讲解详细补充和说明: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知识的基础。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第九单元《 第1课时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第九单元《 第1课时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第九单元
《第1课时数学广角——集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集合的概念,能正确运用集合的基本概念进行简单的分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和思维变换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引导学生乐于合作,鼓励学生发表看法,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集合的概念及集合的分类。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并能运用集合概念进行简单的分类。

三、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黑板、彩色粉笔、集合示意图。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完成课前预习,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呈现实际生活中的集合概念,引导学生认识集合的概念并促使学生思考。

2. 学习(25分钟)
(1)集合的定义
教师向学生介绍集合概念,并通过示意图加深学生对集合的理解。

(2)集合的分类
教师引导学生对不同集合进行分类,让学生理解集合分类的基本逻辑。

3. 操练(15分钟)
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分类练习来巩固对集合概念的理解。

4. 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集合的重要性和应用。

五、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对集合概念的理解,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在概念的建立,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对集合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以上就是本次教学设计的内容,希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对集合的理解和运用。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集合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集合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集合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整体。

2. 使学生能够用集合的语言描述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集合的元素和属性。

3. 集合的运算。

教学难点:1. 集合的表示方法和元素的理解。

2. 集合的属性和运算。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集合的例子和运算。

2. 练习题或活动材料,用于巩固学生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集合的概念,让学生观察一些事物的共同特点,例如水果、颜色等。

2. 引导学生用集合的语言描述这些事物,例如“这是一堆水果”、“这是一组颜色”。

二、讲解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1. 讲解集合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整体,元素是集合中的个体。

2. 讲解集合的表示方法,例如用大括号{}表示集合,用逗号分隔元素。

三、讲解集合的元素和属性1. 讲解集合的元素是集合中的个体,可以是数字、字母、图形等。

2. 讲解集合的属性,例如集合的元素个数、集合的并集、交集等。

四、讲解集合的运算1. 讲解集合的并集,即两个集合中所有元素的总和。

2. 讲解集合的交集,即两个集合中共有的元素。

3. 讲解集合的差集,即一个集合中除去另一个集合的元素。

五、巩固练习1. 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集合的知识解决问题。

2. 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集合的例子,进行运算和描述。

六、总结和拓展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和运算。

2. 引导学生思考集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用集合表示家庭成员、学校科目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集合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集合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整体。

通过讲解集合的表示方法、元素和属性,学生能够用集合的语言描述事物,并运用集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练习题和活动,以巩固学生的理解和运用。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集体备课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集体备课
教学策略
(针对学习的重难点及学生易出现的问题实施有效教学策略予以突破性解决。特别是有经验教师日常教学中长期摸索出的行之有效的“小”招数。)
课时安排
(具体至教材的红绿点及对应的自主练习)
单元教学课时数:3课时
作业布置
(共同制定课内或课外作业内容,各班统一)
基础训练和配套练习册
修改补充
(讨论补充及需要注意的方面)
通过整理信息窗的信息,让学生进行解答。在解答的过程中,让学生自觉
地运用口算、估算、笔算进行计算,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根据解读确立合适的教学目标,要求明确、具体、细致,可判断是否实现)
1、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明确:先用商乘上除数,再加上余数
课时安排
(具体至教材的红绿点及对应的自主练习)
单元教学课时数:2课时
作业布置
(共同制定课内或课外作业内容,各班统一)
基础训练和配套练习册
修改补充
(讨论补充及需要注意的方面)
注意有余数除法的验算。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集体备课
单 元
第二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
集备时间
(提出教学中的问题或疑惑,研讨解决,形成策略)
作业布置
(共同制定课内或课外作业内容,各班统一)
1.基础训练18——21页
2.配套练习册第11页。
修改补充
(讨论补充及需要注意的方面)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集体备课
单 元
第五单元
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化
集备时间
2013年 11月 1日
信息窗1: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上《数学广角——集合》单元集体备课及全部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上《数学广角——集合》单元集体备课及全部课时教学设计

重难点突破建议基数,就是用两个集合的基数的和减去它们的交集的基数”这一基本方法。

再如,学生列式为8-3=5,9+5=14时。

让学生说明“8-3表示只参加踢毽比赛的”,在维恩图上指一指是哪两部分相减,体会差集,在说明“9+5表示参加跳绳比赛的加上只参加踢毽比赛的”的同时,在维恩图上指一指是哪两部分相加,体会并集。

(三)设计丰富练习,内化集合思想设计和选择一些趣味性、基础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素材练习,围绕着集合思想的感悟、理解和运用展开,提升学生用数学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和技能。

如果学生不能画出维恩图,不必一味让学生“创造”,教师可以用讲授法让学生认识并理解。

出示维恩图让学生先独立填写,再汇报交流。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或教具,配合学生汇报直观演示将两个集合圈合并的过程。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好知识的难度和要求,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渗透集合思想。

例如,对于集合的术语,如集合、元素、交集、并集等,虽然在教学中可以介绍给学生,但并不需要让学生掌握,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和交流就可以了。

教科书中出现的解决问题都是计算运算后的集合(并集或交集)的元素个数,但重点不是熟练计算,而是让学生通过解决此类问题,了解、体会集合概念及运算的道理。

另外,教科书中只给出了利用维恩图表示两个集合的交和并的问题,没有出现三个集合的情况。

如果学生在解决练习二十三第3题和第5题的时候,尝试用维恩图表示三个集合的运算,教师应给予鼓励和指导。

三、单元整体教学思路单元结构图及课时安排本单元设计了2课时的教学内容,其中,例1与做一做用一课时,练习二十三用一课时。

3.拓展练习,解决思考题。

师: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一共要进行多少场,你是怎样想的?写一写,画一画。

“思考题”渗透利用一一对应的思想解决问题的方法。

A组和B组的小组赛都需要淘汰15人,都需要进行15场比赛,因此,小组赛要进行30场。

再加上决赛,一共要进行31场比赛。

[设计意图:通过多元化、有梯度的设计练习题,加深学生对集合的理解,灵活运用集合图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第1课时 集合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第1课时 集合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第1课时集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集合是由一些确定的、彼此不同的对象构成的整体。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用集合的方法进行解决。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学习中能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二、教学内容1. 集合的概念:介绍集合的定义,让学生理解集合是由一些确定的、彼此不同的对象构成的整体。

2. 集合的表示方法:介绍集合的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和描述法。

3. 集合的运算:介绍集合的并、交、差运算,让学生理解这些运算的含义和规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和运算。

2. 教学难点:集合的运算,特别是并、交、差运算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水果摊上的水果、文具盒里的文具等,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

2. 新课导入:介绍集合的定义,让学生理解集合是由一些确定的、彼此不同的对象构成的整体。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集合的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和描述法。

4. 实践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用集合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找出班级中喜欢足球和篮球的学生。

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和运算。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用集合的方法,描述自己家里的家庭成员。

2. 请学生用集合的方法,找出班级中喜欢唱歌和跳舞的学生。

六、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用词严谨,讲解清晰,确保学生能够理解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和运算。

2. 在案例分析环节,可以让学生自己举例,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 在实践操作环节,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怕出错,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在课后作业环节,要注重作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集合的方法解决问题。

以上就是我对《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第1课时集合人教版》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单元备课(集体备课)I. 目标与要求本单元的数学教学目标是:- 帮助学生认识1-10之间的数字,并能正确书写和读出这些数字;- 培养学生的数数量感和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游戏和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II. 教学内容本单元将重点教授以下内容:1. 数字认识:- 学生认识1-10的数字及其书写形式;- 学生能够准确快速地朗读1-10的数字。

2. 数字比较:- 学生能够正确比较1-10的数字的大小关系;- 学生能够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两个数字的关系。

3. 数字顺序:- 学生能够按正确的顺序排列1-10的数字;- 学生能够快速找到缺失的数字。

III.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1.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书写1-10的数字;- 培养学生较强的数字比较能力。

2. 教学难点:- 学生准确识别十位与个位数的数字;- 学生正确运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比较数字。

IV. 教学方法本单元的教学将采用以下方法:1. 游戏教学法:- 利用数学游戏和互动活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通过游戏,巩固和拓展学生对数字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2. 实物教具法:- 使用具体的实物教具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数字的大小关系;- 通过实物教具,帮助学生培养数字比较的能力。

3. 合作研究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促进彼此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通过合作研究,激发学生的研究动力和兴趣。

V. 教学步骤本单元的教学步骤如下:1. 导入新知:- 通过展示物品数量,引导学生认识数字1-10,并帮助学生准确快速地朗读这些数字。

2. 数字识别:- 利用游戏和实物教具,帮助学生正确识别和书写1-10的数字。

3. 数字比较:- 利用游戏和实物教具,让学生比较数字的大小关系,并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这些关系。

4. 数字顺序:- 利用游戏和实物教具,让学生按正确的顺序排列1-10的数字,并找出其中缺失的数字。

三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计划

三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计划

三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计划2021―2021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计划一、“集体备课”的意义和作用“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交换,可以形成更新的多元思想。

”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成为日渐兴起的一种教研新模式,更成为学校教研活动的“重头戏”和“亮点”。

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让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预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分析理解,拓展教学思路。

通过相互借鉴,相互启发,相互互惠,相得益彰,优化教学方案,减轻教师负担,增强课堂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自我成长的有效途径。

结合本年级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二、指导思想集体备课必须立足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集体商讨教学方法,共同研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集体备课的具体要求和步骤1要求:集体备课离不开教师的全员参与和共同研讨,要求备课组的教师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和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通过相互讨论、集体研究等形式制定出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方案。

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执教者还要再次进行归纳、提升和再创造,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适应自己学生的学情。

使教学过程真正达到最优化,既发展了学生,又成长了教师。

2.实施步骤:(1)集体备课的基本程序是: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课后交流与反思。

备课组一单元一次集体备课,提前一周星期三下午第一节课集体备课。

每单元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

(2)中心发言人应深入学习教材和教学大纲,并在集体备课前反复阅读教学参考书和相关材料。

集体备课时,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联系,单元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突出和突破难点的方法,每节课的课时分配,作业和练习的分配,教学方法的设想,详细介绍了该方法的原理和特点。

(3)组内每位教师要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活动,各抒己见,充分讨论,统一认识。

第9单元 数学广角—集合(学案)- 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 - 人教版 (图片版)

第9单元 数学广角—集合(学案)- 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 - 人教版 (图片版)

第9单元数学广角—集合(学案)- 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 - 人教版(图片版)教学内容本单元数学广角聚焦于集合概念的学习,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的基本特性,包括集合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以及无序性。

教学内容涉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集合问题,如水果集合、文具集合等,并通过这些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运用集合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识别和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集合的语言描述日常生活中的具体情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学生运用集合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难点1. 集合概念的内化:学生需要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和互异性,以及集合的无序性。

2. 集合语言的运用:学生需要学会使用集合的语言来描述和表达生活中的具体情境。

3. 集合问题的解决:学生需要掌握解决集合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集合卡片、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物集合,如水果篮、文具盒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集合的特点。

2. 新课导入:介绍集合的基本概念,包括集合的定义、元素的特点等。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如水果集合、文具集合等,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集合的特点和运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集合概念的理解。

5. 练习巩固: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解答学生的疑问。

板书设计1. 数学广角—集合2. 内容:集合的定义、元素的特点、集合的表示方法等。

3. 结构:清晰、条理分明,突出重点。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设计一些基础的集合概念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

小学数学三年级集体备课教案4篇

小学数学三年级集体备课教案4篇

小学数学三年级集体备课教案4篇小学数学三年级集体备课教案篇1一、设计思想: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在大背景下认识分数。

同时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二、学情分析: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

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

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要借助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三、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观图形的探讨和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会读、写几分之一。

2、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二)能力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三)情感目标1、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2、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感知数学****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分母、分子表示的含义。

五、教学策略和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集体备课教案篇一: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全册教案杨林镇兰茂一小教师集体备课签三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杨林镇兰茂一小教师集体备课签三年级上册数学执教教师:杨林镇兰茂一小教师集体备课签执教教师:篇二: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两路小学校2013年下期集体备课卡第 1 页共 3 页第 2 页共 3 页第 3 页共 3 页篇三:三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时、分、秒》教案设计第1课时:秒的认识教学目标: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口算卡片,每人准备一个时钟。

教学步骤:一、情境导入(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

(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一)认识时间单位“秒”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

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

(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集合人教新课标(2104秋)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集合人教新课标(2104秋)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人教新课标(2104秋)教学内容本单元围绕集合的概念展开,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集合的定义、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分类及特点、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等。

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抽象概念,并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集合,并了解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以及运用集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其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难点1. 集合的抽象概念理解:由于集合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教学中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逐步理解集合的内涵。

2. 集合间的关系掌握:集合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学生可能难以掌握。

教学中需要通过图示、举例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集合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集合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集合的定义、表示方法、分类及特点,通过举例、图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典型的集合案例,让学生了解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并学会运用集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集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分类及特点等。

板书设计1. 数学广角——集合2. 目录:一、集合的定义;二、集合的表示方法;三、集合的分类及特点;四、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五、集合的应用。

作业设计1. 填空题:关于集合的定义、表示方法、分类及特点等。

2. 判断题:判断给出的集合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3. 应用题:运用集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九单元《集合(2)》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九单元《集合(2)》人教版

教案标题: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集合(2)》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能够识别和理解集合的元素。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集合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 集合的元素和属性。

3. 集合的分类和关系。

4. 集合的运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集合的定义和表示方法,集合的元素和属性。

2. 教学难点:集合的分类和关系,集合的运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集合的概念和意义。

2. 新课导入:介绍集合的定义和表示方法,让学生理解集合的元素和属性。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掌握集合的分类和关系。

4.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集合的运算,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集合的概念和应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的准确性。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集合的理解程度。

3. 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检测学生对集合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 辅导资料:相关的教辅书籍和资料。

3. 网络资源:相关的教学视频和课件。

七、教学建议1. 教师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教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集合的知识。

八、教学反思1. 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

3. 教师要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总结: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集合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掌握集合的基本知识和运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九单元【第一课时】 集合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九单元【第一课时】  集合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第一课时】集合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集合。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集合的元素和属性。

3. 集合的分类和运算。

教学难点:1. 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的理解。

2. 集合的分类和运算的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集合的教具和实例。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对集合的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集合的理解和认识。

二、新课导入1. 教师讲解集合的概念,包括集合的元素和属性。

2. 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和掌握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三、课堂讲解1. 教师通过讲解和实例,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集合的分类和运算。

2. 学生通过实例和练习,掌握集合的分类和运算的方法。

四、课堂练习1. 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应用集合的知识。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指导和解答。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分类和运算。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六、课后作业1. 教师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和应用集合的知识。

2. 学生按时完成课后作业,家长签字确认。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分类和运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也注重学生的练习和应用,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进一步加强对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的讲解,通过更多的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集合的知识。

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集合的其他性质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和练习,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集合的知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教学设计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集体备课(共2课时)
一、教材分析
和前几册教材的思路相同,本册教材除了在有关单元渗透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外,还专门安排了“数学广角”这一单元来介绍一些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运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

第九单元主要是结合实际,使学生初步体会集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甚至可以说,集合理论是数学的基础。

从学生一开始学习数学,其实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了。

例如,学生在学习数数时,把1个人、2朵花、3枝铅笔用一条封闭的曲线圈起来表示,这样表示出的数学概念更直观、形象,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更深刻。

又如,我们学习过的分类思想和方法实际上就是集合理论的基础。

本单元的例1就是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渗透集合的有关思想,并利用直观图的方式求出两个小组的总人数。

二、单元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简单的集合知识,初步感受它的意义。

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记住维恩图,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来解决较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相互练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建议
1.关注“冲突”,激发学生主动探究。

2.重视多元表征,感悟集合思想。

3.把握好教学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