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长江重庆段的古诗文
与重庆有关的诗词
![与重庆有关的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fd4ed744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35.png)
重庆,这座山城,充满了独特的山水风情和浓郁的文化氛围。
以下是一些与重庆有关的诗词:
1.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西江夜,重庆晚秋雨。
霜风凄未歇,烟月也依依。
万里销愁思,一川吟客稀。
渔歌传岸渚,山月照空池。
2. 辛弃疾《题重庆和龙塔》
三峡巫山夜,万里共江楼。
双旌飞将断,谁是故园游?
黄云山水翠,时世更沦休。
复欲从轻路,高楼对夕流。
3. 唐婉《山城重庆》
山城重庆夜未央,江水流淌响歌廊。
朝霞映山红似火,嘉陵江水悠悠长。
临江一楼摇夜色,重重高楼似画廊。
城市喧嚣山水美,独特风情是家乡。
4. 罗贯中《三国演义》
重庆巫山高,云梦泽广大。
铜雀春深锁二乔,九天阊阖开宫阙。
5. 卞之琳《重庆夜景》
万家灯火辉煌夜,山城重庆梦未央。
江水穿城抱青山,夜色融入美风光。
夜船摇曳过江来,长江水域繁星散。
这些诗句通过不同的视角,描绘了重庆独特的山水风光、夜景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初中必背古诗词文言文三峡
![初中必背古诗词文言文三峡](https://img.taocdn.com/s3/m/a6716a4b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81.png)
初中必背古诗词文言文三峡《三峡》是北魏时期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中的一篇,详细描述了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色和自然特点。
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是长江流经重庆和湖北两省市的一段著名峡谷,以其险峻的地形和秀美的风光闻名于世。
《三峡》的全文如下:> 江水又东,迳巫峡,杜宇所凿以通江水也。
郭璞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在这段文字中,郦道元首先提到了巫峡,这是三峡中最为险峻的一段。
他引用了郭璞的诗句来形容三峡的壮丽和猿猴的哀鸣,表达了三峡的神秘和悲壮。
接着,他详细描绘了三峡的自然景色,包括连绵的山峰、重叠的岩壁、清澈的江水和倒影,以及奇特的植物和飞瀑。
最后,他描述了三峡中的猿猴在清晨和黄昏时的叫声,以及渔夫们的歌声,进一步强调了三峡的自然美和人文气息。
《三峡》不仅是一篇地理学的著作,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其语言生动形象,描写细腻,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感受,是初中学生必背的古诗词文言文之一。
通过对《三峡》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地理知识,感受古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描写长江的古诗诗句
![描写长江的古诗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90fd4e8e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ec.png)
描写长江的古诗诗句长江是亚洲第一长河和世界第三长河,也是世界上完全在一国境内的最长河流,全长6300余公里,干流发源于青藏高原东部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穿越中国西南(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中部(湖北、湖南、江西)、东部(安徽、江苏),在上海市汇入东海。
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1/5。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描写长江的古诗诗句,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描写长江的古诗1、念奴娇·绿云霁雨:无名氏绿云霁雨,倚晴空千尺,长江澄縠。
十里薰低、绣幕四叶,其馀华屋。
怪得清都,奔云拥鹤,环佩声相续。
朝来无是,有人初降仙箓。
且与小试民曹,梅花岭外,雪片三冬足。
眼底承家人物在,楚楚珪璋兰玉。
雾阁云窗,翠眉红颊,解唱长生曲。
壶中难老,定应两鬓长绿。
2、七夕日宿长江:李新去岁龙城乐事多,楼头乞巧傍青娥。
今年织女知何处,不见星郎送渡河。
3、长江霁雪图:钱宰昔年壮游下江汉,霁雪千峰排两岸。
今年看画忆旧游,万里江山入清玩。
岷峨岗脊来蜿蜒,青城一峰高插天。
东驰衡山走千里,匡庐五老下与石城北固遥相连。
冰峦雪壑互起伏,照见日华破初旭。
神光混茫元气浮,奋如巨鳌簸坤轴。
烂如秋空云,浩如沧海涛。
又如瑶台银阙天上头,皎皎白月空秋毫。
回光下照中流水,风吹河汉银云起。
中流空阔不胜寒,一洗丹碧秋漫漫。
山川历历真伟观,来往十年游未半。
不如云瀛楼上来倚栏,一日看遍江南山。
4、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5、题长江图三绝:王柏一目长江万里长,几多兴废要商量。
时人莫作画图看,说著源头正可伤。
6、长江二首:苏泂长江无六月,大地绝纖埃。
暑向风前退,秋从雨后来。
问桐知叶落,修桂待花开。
畴昔扁舟兴,分明欲唤回。
7、水龙吟·小沟东接长江:苏轼小沟东接长江,柳堤苇岸连云际。
烟村潇洒,人闲一哄,渔樵早市。
有关于重庆的古诗
![有关于重庆的古诗](https://img.taocdn.com/s3/m/cbeff7aa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fa.png)
有关于重庆的古诗1.《早发白帝城/白帝下江陵》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3.《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竹枝词四首》白居易:
瞿唐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
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暗鸟一时啼。
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歇又闻。
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楼病使君。
巴东船舫上巴西,波面风生雨脚齐。
水蓼冷花红簇簇,江蓠湿叶碧凄凄。
江畔谁人唱竹枝,前声断咽后声迟。
怪来调苦缘词苦,多是通州司马诗。
5.《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6.《龙门峡》陈子昂:
龙门非禹凿,诡怪乃天功。
西南出巴峡,不与众山同。
长窦画五里,宛转若嵌空。
伏湍煦前石,瀑水生轮风。
流动无昼夜,喷薄龙门中。
潭河势不测,藻葩垂彩虹。
我行当季月,烟景共春融。
江关勤亦甚,巇萼意无穷。
誓将息机事,炼药此山中。
轻舟已过万重山是哪首古诗
![轻舟已过万重山是哪首古诗](https://img.taocdn.com/s3/m/887d9e28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fb.png)
轻舟已过万重山是哪首古诗?
“轻舟已过万重山”是《早发白帝城》这首诗。
《早发白帝城》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乾元二年(759)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创作的一首诗,全诗赞美了三峡壮丽的风光,表达了诗人喜悦激动的心情。
《早发白帝城》原文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翻译
早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行程。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山峰。
《早发白帝城》注释
发:启程。
白帝城: 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奉节白帝山上。
朝:早晨。
辞:告别。
白帝:即白帝城。
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峻,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千里江陵:从白帝城到江陵(今湖北荆州)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
百里三峡。
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
还:归,返回。
啼:鸣,叫。
住:停息。
一作“尽”。
轻舟已过:一作“须臾过却”。
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峰。
《早发白帝城》赏析
此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
首句写白帝城之高;次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
全诗把诗人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运用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
古诗上三峡·巫山夹青山翻译赏析
![古诗上三峡·巫山夹青山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38c75bd58fb770bf68a5559.png)
古诗上三峡·巫山夹青山翻译赏析《上三峡·巫山夹青山》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
古诗词全文如下:巫山夹青山,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前言】《上三峡》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晚年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县一带)时的作品。
全诗虽仅八句四十字,却充分表现了诗人上长江三峡时行路的艰难以及内心的痛苦。
此诗表现手法多样,语言自然真率,气象雄伟,意境开阔,显示出诗人豪迈的气概。
【注释】⑴三峡:指长江之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⑵巫山:在今重庆巫山县南,山势高峻,景色秀美,有著名的巫山十二峰。
⑶巴水:指长江三峡的流水。
重庆东面长江水曲折三回如巴字,故曰“巴江”。
传说巴子国由此得名。
古渝、涪、忠、万等州均属巴国地,故此段长江常称巴水。
⑷黄牛:指黄牛山,又称黄牛峡,在今湖北宜昌西北。
【翻译】高耸陡峭的巫山把窄小的蓝天紧紧夹住,峡谷中的流水沸腾如金汤。
峡中从巴国流下的江水也许会有枯竭的时候,那蓝天却永远也难以攀登。
看着那黄牛山,连续三天都是凌晨即起溯江而上,夜晚才休息,可它仍然遥在前方。
在此三天,满头的鬓发都已经雪白。
【鉴赏】此诗当为公元759年(唐肃宗干元二年)李白流放夜郎,自三峡入蜀时所作。
当时李白59岁,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诗人58岁时从九江到宜昌逆流而上,走了快一年,接着便进入三峡。
三峡是长江最为险峻、最难走的一段,在此行程更慢,妻子宗氏和妻弟也已经告别回南昌了,因此就更加孤独,情绪更坏。
此诗表现了当时诗人逆境难熬,情绪郁闷状况。
“巫山夹青天”,夹字用得极其到位,既写出了巫山险峻,遮天蔽日的形势,也包含着诗人喟叹青天的形象。
“巴水流若兹”,含有无奈之意。
三四两句,并非说巴水可以行到尽头,而是写出了巴水纡曲,舟行迟迟的情景。
“巴水忽可尽”,着一“忽”字,山回水转,尽在眼前;“青天无到时”,既写实又在写情。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明写逆水行船艰难,船行缓慢,实际表达的是诗人的感受和心态。
有关长江重庆段的古诗文..
![有关长江重庆段的古诗文..](https://img.taocdn.com/s3/m/3ee88beaf61fb7360b4c654a.png)
唐人孙宏(疑为魏晋孙楚之父)在《渝州梅雨》一诗中这样描写重庆:梅子金黄杏子丹,孤舟犹系海棠滩。
江声带雨远来急,山气映入夏日寒。
渔网参差罗水婢,乌樯历乱弄风竿。
明朝又近端阳节,为觅长丝系合欢。
这首《渝州梅雨》罗列出了巴城的几个重要景象,先点出梅杏的色彩,然后是看见南岸的海棠溪流入长江,形成滩涂,接着是听到江声,抬头看见山气,“映入夏日寒”也说明了即便在夏天,因为山雾水汽大,显得寒冷。
然后诗人看见渔网,想到打鱼人,也引出乌樯和城墙上的风竿。
最后还是无奈的认为明天又到了端午节,觅长丝以合欢。
在关于渝州的诗歌中,很多都是过路客留下,入川可翻秦岭,出蜀江流而下,清代的川人何明礼怀着才情,从“朝天门”码头登船,写下了《重庆府》:城郭生成造化镌,如麻舟楫两崖边。
江流自古书巴字,山色今朝画巨然。
烟火参差家百万,波涛上下浪三千。
锣岩月峡谁传去,要使前贤畏后贤。
其中城郭依循造化,舟楫挨着崖边,“巴字书”和“巨然画”点出了蜿蜒的嘉陵江和“淡墨轻岚”的山色。
烟火人家,但是此地并未出过什么大的“贤良”,可是江涛拍岸,浪击三千,显出了川人的志气。
末句更是说明了出川的志气,李白、苏轼……哦,重庆——我曾是过客(2012-03-07 12:12:00)转载▼分类:旅游视野标签:重庆巴渝过客雾气杂谈哦,重庆——我曾是过客缪朴在《传统的本质》一文中说:“中国传统建筑给人的首要感受是那种一重又一重的分隔。
这种分隔通常是由墙、房屋、大面积的水面、远山等造成的。
”(这很容易让人想到王国维的“隔”之说)很多朋友去重庆,都说很喜欢那个城市,觉得有层次。
可是,我一直觉得重庆太“重重”,缺少阳光,大山延绵,甚至路随山转,让人分不清南北,不知“乡关何方?”清代方象瑛经过重庆府时,写下“皆石山,城市庐舍依坡□为高下,三面距水,陆路达佛图关。
东鱼复,西僰道,北汉中,南夜郎,形胜要地也。
石高水疾。
漏二鼓,始抵岸。
”可见渝中半岛因“石高水疾”他们的小舟很难登岸,在那种传统交通工具之下,也让这个巴子国很难演绎成大都会。
赞美重庆的古诗
![赞美重庆的古诗](https://img.taocdn.com/s3/m/41defd6a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12.png)
赞美重庆的古诗重庆之美西南的明珠,江城的瑰宝,重庆,一座名城,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秀丽的自然景观,深深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在这片土地上,人们创作了许多美妙的古诗,歌颂着重庆的美丽与独特。
以下是一些赞美重庆的古诗,让我们一同欣赏。
1. 花坞行轻轻溪水抱城流,群峰回合围山舞。
红树鳞鳞尽春色,碧水潺潺百卉居。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杨凌沧的力作,他以字画闻名于世,对重庆的赞美情深意长。
诗中描绘了重庆的溪水、群山、红树、碧水等自然景观,以及百花绽放的美景。
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语言,让人置身在重庆的美丽景色之中。
2. 长江渝州千峰叠翠茂苍茫,长江波涛渡重庆。
楼阁巍巍星月映,万家灯火夜江横。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良的作品,他以豪放的笔墨和丰富的想象力闻名。
他的这首诗,描绘了重庆的山水和夜景,通过描摹星月照耀下的楼阁和万家灯火,营造出一种宏伟壮丽、繁华璀璨的场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3. 临江仙三峡何人见,千峰过眼云。
渔舟唯独远,楚袖拂巫羲。
这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名篇,他借着三峡的壮美景色,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
重庆的三峡是中国著名的景点之一,杜牧通过对三峡的描绘,表达了对重庆这座城市的喜爱和景仰之情,使人不禁为之动容。
4. 重庆情大江东去水悠悠,一抹红颜古镇留。
石板街头游客醉,古色古香满重楼。
这是一首现代诗人的作品,他用简洁的语言抓住了重庆的主题,表达了对这座城市的深情厚意。
他用“一抹红颜古镇留”来形容重庆,表达了古镇的美丽与传统之感。
同时,描绘了游客沉醉于石板街头的情景,给人一种热闹的感觉。
以上几首诗歌,既有古代文人对重庆山水的赞美,也有现代诗人对这座城市的热爱。
在这些古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重庆这座城市的独特之美,无论是奇峰异石还是古镇街巷,都散发着浓厚的历史韵味和文化气息。
而除了自然景观外,重庆还有着丰富多彩的人文历史。
重庆作为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城市,文化底蕴深厚。
这里曾是巴蜀文化的发源地,融合了多个民族文化的交融。
古诗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翻译赏析
![古诗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bad22e8a417866fb94a8e18.png)
古诗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翻译赏析《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白。
其古诗全文如下:江行几千里,海月十五圆。
始经瞿塘峡,遂步巫山巅。
巫山高不穷,巴国尽所历。
日边攀垂萝,霞外倚穹石。
飞步凌绝顶,极目无纤烟。
却顾失丹壑,仰观临青天。
青天若可扪,银汉去安在。
望云知苍梧,记水辨瀛海。
周游孤光晚,历览幽意多。
积雪照空谷,悲风鸣森柯。
归途行欲昏,佳趣尚未歇。
江寒早啼猿,松暝已吐月。
月色何悠悠,清猿响啾啾。
辞山不忍听,挥策还孤舟。
【前言】《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古。
此诗按时间顺序记叙登巫山游览的经过,开头从上山写起,继写登山时的感受与登上顶峰时所见到的景色,最后写下山及回船的过程。
全诗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基调明朗乐观,洋溢着欣喜之情。
【注释】⑴巴东:王琦注:即归州,唐时隶山南东道。
《方舆胜览》:瞿塘峡在夔州东一里,旧名西陵峡,乃三峡之门。
两崖对峙,中贯一江,望之如门。
陆放翁《入蜀记》:瞿塘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视天如匹练。
《方舆胜览》:巫峡,在巫山县之西。
《水经注》云:杜宇所凿,以通江水。
图经云:引山当抗峰氓、峨,偕岭衡岳,凝结翼附,并出青霄,谓之巫山。
有十二峰,上有神女庙、阳云台,高百二十丈。
⑵海月:海上的月亮。
⑶瞿唐峡:亦作“瞿塘峡”。
峡名。
为长江三峡之首。
也称夔峡。
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至巫山大溪。
⑷巴国:《山海经》:西南有巴国。
郭璞注:今“三巴”是。
杜元凯《左传注》:巴国,在巴郡江州县。
《通典》:巴国,今清化、始宁、咸安、符阳、巴川、南宾、南浦,是其地也。
《文献通考》:重庆府,古巴国,谓之“三巴”。
⑸穹石:大岩石。
《上林赋》:“触穹石。
”张揖注:“穹石,大石也。
”⑹飞步:快步;疾步。
郭璞诗:“翘手攀金梯,飞步登玉阙。
”⑺却顾:回头看。
舟壑(hè):藏在山谷中的船。
后借指世事。
⑻“青天”句:《后汉书》:“和熹邓皇后尝梦扪天,荡荡正青,若有钟乳状。
关于重庆文化的古诗词
![关于重庆文化的古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0ee639a9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56.png)
关于重庆文化的古诗词】1.清王士祯渝州夜泊涂山斜月落,巴国曙鸡鸣。
乱艇烟初合,三江潮夜生。
霜寒催晓角,石气肃高城。
不寐闻猿啸,迢迢入峡声。
2.清何明礼重庆府城郭生成造化镌,如麻舟楫两崖边。
江流自古书巴字,山色今朝画巨然。
烟火参差家百万,波涛上下浪三千。
锣岩月峡谁传出,要使前贤畏后贤。
3.清·龙为霖牛角沱吊殉难董司马白鹤庵前巨石峨,大书忠烈鬼神呵。
年年鹃血啼归好,处处渔歌唤奈何。
一点心悬山吐日,九回肠寄水旋沱。
可怜蔓子犹遗塚,独吊寒江酹逝波。
4.清张九镒渝州十二景字水宵灯结字不用书,江形会意领。
日夕万家灯,银树翻波影。
水月与镜花,静者发深省。
何如不夜春,一片花明锦。
5.清·王尔鉴巴渝十二景洪崖滴翠洪崖肩许拍,古洞象难求。
携得一樽酒,来看五色浮。
珠飞高岸落,翠涌大江流。
掩映斜阳里,波光点石头。
6.近现代李湛阳题礼园两条银线自天来,江势随山阖复开。
从古巴城称重镇,半空鹅岭出高台。
八荒不尽张衡望,数亩聊分庾信哀。
大好桑田可留命,画中松竹在蓬莱。
7.清刘道开宿歌乐山白海楼山应参躔秀,江回巴字流。
楼高临白海,客到是清秋。
箫管终疑幻,篮舆但可游。
松风来枕畔,一夜响飕飕。
8.清袁锡夔夜泊寸滩小艇摇明月,停桡得寸滩。
犹闻城市语,渐觉水云寒。
蛙鼓喧清夜,渔灯乱急湍。
高岩有老衲,安坐一蒲团。
9.清姜会照莺花渡花发媚游客,莺啼欢酒家。
春城环二水,野渡艳三巴。
香雨流金碧,清风度落珈。
会当携斗酒,买棹问莺花。
10.清·程衡溉兰溪访友果然此地绝风尘,几欲相求已暮春。
竹里遗荪摇凤尾,溪边小浪织龙鳞。
到来恰见如珪月,坐久浑忘卖药人。
却忆当年杜陵老,寒山无伴语津津。
11.明吴礼嘉登涂山青云邀我入涂山,积翠空中想玉颜。
四日当年离大禹,九疏亿载造区寰。
江流滚滚双龙合,松迳迢迢独鹤闲。
吊古临风开晚酌,坐听幽涧自潺湲。
12.清·刘慈禹庙朱甍绣柱临江渚,岸草离离杂风雨。
气象涂山数十重,烟火渝州千万户。
描写三峡的古诗
![描写三峡的古诗](https://img.taocdn.com/s3/m/0703204a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9f.png)
描写三峡的古诗三峡位于中国重庆市、恩施州、宜昌市地区境内的长江干流上,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如下小编就为大家收集了描写三峡的古诗,欢迎阅读!描写三峡的古诗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3.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
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
大鱼不能上,暴腮滩下横。
小鱼散复合,瀺灂如遭烹鸬鹚不敢下,飞过两翅轻。
白鹭夸瘦捷,插脚还欹倾。
区区舟上人,薄枝安敢呈。
只应滩头庙,赖此牛酒盈。
(苏轼《新滩》)4、上有万仞山,下有千丈水。
苍苍两崖间,阔峡容一苇。
(白居易《出入峡有感》5、船上急滩如退鷁,人缘绝壁似飞猱。
口夸远岭青千峰,心忆平波绿一蒿。
(宋陆游《过东灵峡入马肺峡》)6、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7、一自高唐赋成后,楚天云雨尽堪疑。
(李商隐·《有感》)8、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赤璧怀古》)9、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刘禹锡的《竹枝词》)10、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
(陆游诗)11、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附:《早发白帝城》赏析首句“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描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
“彩云间”的“间”字当作隔断之意,诗人回望云霞之上的白帝城,以前的种种恍如隔世。
一说形容白帝城之高,水行船速全在落差。
如果不写白帝城之高,则无法体现出长江上下游之间斜度差距之大。
白帝城地势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几句中写舟行的迅捷、行期的短暂、耳(猿声)目(万重山)的不暇迎送,才一一有着落。
“彩云间”也是写早晨景色,显示出从晦暝转为光明的大好气象,而诗人便在这曙光初灿的时刻,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
这里,巧妙的地方在于那个“还”字上。
“还”,归来的意思。
描写重庆美丽山川的古诗文
![描写重庆美丽山川的古诗文](https://img.taocdn.com/s3/m/556e07e8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88.png)
描写重庆美丽山川的古诗文
重庆,位于中国西南部,以壮丽的山川景色而闻名。
以下是一些描写重庆美丽山川的古诗文:
1.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2. 白居易《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
3. 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4.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5. 陆游《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这些古诗文描绘了重庆山川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们对于自然的赞美与热爱。
描写重庆最经典的古诗
![描写重庆最经典的古诗](https://img.taocdn.com/s3/m/500b1e93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48.png)
描写重庆最经典的古诗
1.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这白帝城可是重庆的标志性景点呀!就像长城之于北京一样重要呢。
你想想,李白当年站在白帝城是怎样的心情呀?
2.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的壮美在这句诗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啊!那险峻的峡谷,不就像人生的起伏吗?难道你不想去感受一下?
3.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巫山的云那可真是独特的美景呀!这就好比你吃过了最美味的食物,其他的都变得平淡了,不是吗?
4.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想想那巴山的夜晚,雨水涨满秋池,是多么有诗意呀!这和你在城市里看到的雨景肯定不一样,对吧?
5.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长江在重庆可是主角呀!那江水奔腾不息,不就像我们勇往直前的决心吗?你能不被它震撼吗?
6. “瞿塘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
”瞿塘峡的那种朦胧美,就好像蒙着面纱的神秘女子,你难道不想揭开面纱一探究竟?
7. “峨眉高出西极天,罗浮直与南溟连。
”用峨眉和罗浮来类比重庆的山,都是那么的雄伟壮观呀!你不觉得很神奇吗?
8. “峡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
”这峡中的明月夜多美呀,就如同你心中最美好的梦境一般,你不想走进这个梦境吗?
9. “云间铁瓮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
”把重庆的建筑比作那高耸入云的铁瓮,是多么形象啊!你看了会不会惊叹?
10. “古巴渝舞擅风流,华灯起处乐无休。
”重庆的风情在这句诗里展现无疑呀!就像一场永不落幕的狂欢,难道你不想加入其中?
我觉得这些古诗真的把重庆的美很好地描绘了出来,让我们能通过诗句感受到重庆独特的魅力。
人教版八年级古诗文三峡
![人教版八年级古诗文三峡](https://img.taocdn.com/s3/m/8549d70959eef8c75fbfb345.png)
(4)属引凄异 引 古义:延长 今义:引导,引起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课文理解
一.文章主旨
通过对三峡形势和四季景色的描绘,显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秀丽,表达了
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二.结构图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三.重点解析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答: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 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文章结尾引用渔者的歌词“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有什么作 用? 答: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3.文中写到“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后来又说“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是否矛盾? 答:不矛盾。前句是概述夏季江水的凶险,在通常情况下,船只因江水流速过急 ,不会冒险出发,但在“王命急宣”的情况下,船只一旦起航,便可“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作者正是通过一般和特殊这两种情况的对比性叙述,表现夏日的 长江水势大,流速快。 4、阅读下面这首诗,你能说出它和本文之间的某些联系吗?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答: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 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则 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表示多]声泪沾裳!”
渔歌唱道: “巴东 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第四段:写秋天三峡情景:水枯气寒,猿鸣凄凉。突出山高峡长。写渔 歌一方面突出“山高峡长”同时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基础知识
1.通假字
古诗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翻译赏析
![古诗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b349e19b9d528ea80c77919.png)
古诗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翻译赏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出自文言文《三峡》,其含义如下:【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注释】自:这里有“在”和“从”的意思。
七百里:三百五十千米。
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东和湖北宜昌之间。
略无:几乎没有阙(quē):通“缺”,中断。
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自非:如果不是。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襄:漫上。
至于:到了陵:山陵。
沿:顺流而下。
溯(ù):逆流而上。
或:有时。
宣:宣布,传播。
虽:即使。
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御:驾疾:快。
阙:通缺,当缺少讲素:白色的。
湍:急流的水。
素湍:白色的急流。
回清:回旋的清波。
回:旋转。
清:清波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
绝,极高的。
巘:山峰漱:冲刷良:的确,实在。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茂。
晴初霜旦:(秋)天初晴或下霜的早晨。
旦:早晨。
肃:清冷属(zhǔ)引:连续不断。
属,动词,接连。
引,延长。
凄异:凄凉怪异。
传:回响,延续响:回声哀转(zhuǎn)久绝: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绝,停止,消失。
巴东:古郡名,辖境在今重庆市东部。
三:这里是概数沾:浸湿裳:(cháng),这是“裳”的古音。
阻绝:绝,断【翻译】三峡七百余里(的水路)之中,两岸都是连绵不绝的高山,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和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住了,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丘陵,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断了。
描写长江的古诗词名句
![描写长江的古诗词名句](https://img.taocdn.com/s3/m/398dba18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f5.png)
描写长江的古诗词名句
描写长江的古诗词名句
长江是世界第三大河,中国第一大河。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江苏、上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上海市崇明岛注入东海。
下面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为您整理的描写长江的古诗词名句,希望对您有帮助。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但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自此回。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长波逐若泻,连山凿如劈。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https://img.taocdn.com/s3/m/fa6bc8030740be1e650e9a69.png)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三峡风光
三峡风光
长江三峡
刘白羽
解题
《长江三峡》是写景抒情的游记名篇,收在《刘白 长江三峡》是写景抒情的游记名篇,收在《 羽散文选》 是一篇日记体游记。 羽散文选》中,是一篇日记体游记。作者刘白羽在幼年时 期就熟读过一些描写长江三峡的作品, 期就熟读过一些描写长江三峡的作品,一心想从大江顺流 而下,领略三峡美妙风光。1960年11月中旬 他如愿以偿, 月中旬, 而下,领略三峡美妙风光。1960年11月中旬,他如愿以偿, 从重庆乘“江津”轮驶往武汉,历时三日。 长江三日》 从重庆乘“江津”轮驶往武汉,历时三日。《长江三日》 记述了这一航程,并描绘了沿途景色。作品第一节, 记述了这一航程,并描绘了沿途景色。作品第一节,写1 17日雾夜在长江上航行穿过崇山峻岭的情景 日雾夜在长江上航行穿过崇山峻岭的情景; 1月17日雾夜在长江上航行穿过崇山峻岭的情景;第二 11月18日穿过三峡时在激流险滩中前进的情景 日穿过三峡时在激流险滩中前进的情景; 节,写11月18日穿过三峡时在激流险滩中前进的情景; 第三节写11 19日出峡后航行在风和日丽 11月 日出峡后航行在风和日丽、 第三节写11月19日出峡后航行在风和日丽、柔和宁静 的大江上的情景;最后以武汉长江大桥的壮观图景作结尾。 的大江上的情景;最后以武汉长江大桥的壮观图景作结尾。 整篇文章构成这样一个意境: 整篇文章构成这样一个意境: 穿过茫茫雾夜━━在激流险滩中战斗、航行━━ ━━在激流险滩中战斗 ━━迎 穿过茫茫雾夜━━在激流险滩中战斗、航行━━迎 来明朗开阔、 来明朗开阔、光华灿烂的图景。
点 击 成 语
2、峨冠博带:这里指戴着高高的帽子 、峨冠博带: 和束着宽宽的衣带。 和束着宽宽的衣带。
课文中的行文线索是什么? 课文中的行文线索是什么?
描写重庆的古诗词
![描写重庆的古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cab21190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4a.png)
描写重庆的古诗词重庆,这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城市,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也是中国西部的重要中心城市。
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山川纵横、河流纵贯,拥有众多的古迹和名胜,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们钟爱的创作灵感源泉。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涌现出了许多优美的古诗词,描绘了重庆的壮丽景色和独特的风情。
李白曾在《登金陵凤凰台》中写道:“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这首诗词描述了重庆的金陵凤凰台,金陵凤凰台是重庆的一座观景台,位于长江南岸,登上台顶,可以俯瞰整个长江江面和对岸的景色。
重庆市儿童福利院虽是一座儿童福利机构,但它也正是深受大家的关注的地方,它绝不是一个冷清的地方。
金陵凤凰台位于雄伟的长江之滨,坐拥重庆的繁华城市和壮阔长江的美景。
登上凤凰台,夜晚的风景尤为壮观。
夜幕降临,重庆几座著名的桥梁亮起了彩灯,在长江两岸灿烂绽放。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南岸的朝天门大桥。
这座大桥傲然挺立于江中,桥身遥连南岸和北岸,更是耸立在重庆壮丽的夜景之中。
重庆的夜晚是色彩斑斓的,霓虹闪烁,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激情与渴望。
重庆人民广场也是夜晚活动的热点,人们在广场上漫步,欣赏着广场中心的音乐喷泉,品味着夜晚的魅力。
广场周边的高楼林立,灯光映照下,构成了一个个迷人的夜景区。
重庆的夜晚还有一个不可错过的场景便是解放碑。
这是一座重庆最具标志性的建筑物,也是人流最多的地方之一。
解放碑广场处在解放碑附近,峰回路转,错落有致,游客常常在这里驻足观赏。
夜晚的解放碑广场灯火辉煌,人们常在这里留下他们的足迹,以此纪念他们对这座城市的情感。
南岸的洪崖洞也是重庆夜晚的另一个热闹之地。
洪崖洞位于长江南岸,被称为"南方香港",充满了浓郁的港式风情。
夜晚,灯光映照下的洪崖洞格外迷人。
这里的老街巷弥漫着浓厚的特色,各种小吃摊位吸引着游客的目光。
夜晚的洪崖洞熙熙攘攘,人声鼎沸,如同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
重庆的美景远不止于夜晚,白天的重庆同样令人心驰神往。
重庆中小学生必背古诗词
![重庆中小学生必背古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6a2f9124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ca.png)
重庆中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重庆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背诵古诗词不仅能够提高文学素养,还能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以下是一些适合重庆中小学生背诵的古诗词:1.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5. 《绝句》(其一)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6.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7. 《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8. 《悯农》(其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9. 《江南逢李龟年》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0. 《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11.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2.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3. 《将进酒》(节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4. 《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5. 《滕王阁序》(节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些古诗词涵盖了不同朝代的著名诗人作品,既有抒发个人情感的抒情诗,也有描绘自然景观的写景诗,还有表达哲理的议论诗。
通过背诵这些诗词,重庆的中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韵味和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人孙宏(疑为魏晋孙楚之父)在《渝州梅雨》一诗中这样描写重庆:梅子金黄杏子丹,孤舟犹系海棠滩。
江声带雨远来急,山气映入夏日寒。
渔网参差罗水婢,乌樯历乱弄风竿。
明朝又近端阳节,为觅长丝系合欢。
这首《渝州梅雨》罗列出了巴城的几个重要景象,先点出梅杏的色彩,然后是看见南岸的海棠溪流入长江,形成滩涂,接着是听到江声,抬头看见山气,“映入夏日寒”也说明了即便在夏天,因为山雾水汽大,显得寒冷。
然后诗人看见渔网,想到打鱼人,也引出乌樯和城墙上的风竿。
最后还是无奈的认为明天又到了端午节,觅长丝以合欢。
在关于渝州的诗歌中,很多都是过路客留下,入川可翻秦岭,出蜀江流而下,清代的川人何明礼怀着才情,从“朝天门”码头登船,写下了《重庆府》:城郭生成造化镌,如麻舟楫两崖边。
江流自古书巴字,山色今朝画巨然。
烟火参差家百万,波涛上下浪三千。
锣岩月峡谁传去,要使前贤畏后贤。
其中城郭依循造化,舟楫挨着崖边,“巴字书”和“巨然画”点出了蜿蜒的嘉陵江和“淡墨轻岚”的山色。
烟火人家,但是此地并未出过什么大的“贤良”,可是江涛拍岸,浪击三千,显出了川人的志气。
末句更是说明了出川的志气,李白、苏轼……哦,重庆——我曾是过客(2012-03-07 12:12:00)转载▼分类:旅游视野标签:重庆巴渝过客雾气杂谈哦,重庆——我曾是过客缪朴在《传统的本质》一文中说:“中国传统建筑给人的首要感受是那种一重又一重的分隔。
这种分隔通常是由墙、房屋、大面积的水面、远山等造成的。
”(这很容易让人想到王国维的“隔”之说)很多朋友去重庆,都说很喜欢那个城市,觉得有层次。
可是,我一直觉得重庆太“重重”,缺少阳光,大山延绵,甚至路随山转,让人分不清南北,不知“乡关何方?”清代方象瑛经过重庆府时,写下“皆石山,城市庐舍依坡□为高下,三面距水,陆路达佛图关。
东鱼复,西僰道,北汉中,南夜郎,形胜要地也。
石高水疾。
漏二鼓,始抵岸。
”可见渝中半岛因“石高水疾”他们的小舟很难登岸,在那种传统交通工具之下,也让这个巴子国很难演绎成大都会。
重庆与长江的关系,也不如下游那样平接,站在山城之中,山雾茫茫,水色浑浊,群楼密而压抑。
这总让我感觉,与阳光、水和家乡隔得太远,加上语言上重庆人基本是使用方言,更让人难以启齿。
前天晚上,整理大学五年的照片,发现并没有拍很多重庆,那里没有阳光、蓝天和碧水,几乎能让所有的照片“黯然失色”,让拍摄的心情都显得灰蒙蒙的。
到了夏天,阳光来了,闷热也来了。
毕业后逃离重庆,惊异的发现家乡的天竟然那么蓝,有一种生平第一次发现蓝天的感觉,就是我的重庆印象。
唐人孙宏(疑为魏晋孙楚之父)在《渝州梅雨》一诗中这样描写重庆:梅子金黄杏子丹,孤舟犹系海棠滩。
江声带雨远来急,山气映入夏日寒。
渔网参差罗水婢,乌樯历乱弄风竿。
明朝又近端阳节,为觅长丝系合欢。
这首《渝州梅雨》罗列出了巴城的几个重要景象,先点出梅杏的色彩,然后是看见南岸的海棠溪流入长江,形成滩涂,接着是听到江声,抬头看见山气,“映入夏日寒”也说明了即便在夏天,因为山雾水汽大,显得寒冷。
然后诗人看见渔网,想到打鱼人,也引出乌樯和城墙上的风竿。
最后还是无奈的认为明天又到了端午节,觅长丝以合欢。
在关于渝州的诗歌中,很多都是过路客留下,入川可翻秦岭,出蜀江流而下,清代的川人何明礼怀着才情,从“朝天门”码头登船,写下了《重庆府》:城郭生成造化镌,如麻舟楫两崖边。
江流自古书巴字,山色今朝画巨然。
烟火参差家百万,波涛上下浪三千。
锣岩月峡谁传去,要使前贤畏后贤。
其中城郭依循造化,舟楫挨着崖边,“巴字书”和“巨然画”点出了蜿蜒的嘉陵江和“淡墨轻岚”的山色。
烟火人家,但是此地并未出过什么大的“贤良”,可是江涛拍岸,浪击三千,显出了川人的志气。
末句更是说明了出川的志气,李白、苏轼……只是,这让我想起了经过巫山的时候,早上醒来,远处灯火一城,水汽,冷雾,船上进来一个婆婆,这一切显得有点诡异。
很快,船开了,我心安理得:哦,我只是过客!公元818年,46岁的白居易被贬忠州,由剑阁到渝州,当地并无文人相亲,他独自一人上了南山,写下了《独游涂山寺》:野径行无伴,僧房宿有期。
涂山来去熟,唯是马蹄知。
诗中野径无伴,可见山上人少,路也荒僻,也正是因为没有引路人,他一个上山下山,便自己熟悉了道路,这一点,也只有敲打山径的马蹄知道香山居士来过此地。
直到宋室南迁,在重庆的恭王赵淳,被禅让为南宋第三个皇帝,49岁即位,父亲封为太上皇,才有“重庆”之名。
而到了民国,抗战物资撤避西南,才使得重庆市区人口从几十万突破了百万,人和人造物彻底改变了城市。
中野孤山的《游蜀杂俎》最后写到重庆说:“春秋两季,从四面山岳、两面河流升腾的蒸汽遇冷形成浓雾,氤氲弥漫。
重庆的居民似乎缺乏快活之气,但他们性情温和,不像湖南和湖北人那样剽悍。
他们崇尚传统,不好纳新。
此乃普遍之习俗。
”可以清末民初的重庆民风还很淳朴,这种淳朴延续到今天被称为“直(爽)!”2012-3-7,筑思于汉口重庆古诗词赏析一、《早发白帝城》李白·唐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作品译文:早晨才辞别了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一天时间就回到了千里之遥的江陵。
只听见两岸山间猿啼的声音连续不停,轻快的小舟已经从重重叠叠的高山峻岭中的江面驶过了。
写作背景:本诗是唐代著名诗人青莲居士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做的一首七言绝句,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
赏析:“流”字,体出现诗人遇赦之后,海阔天空的爽快心情。
“彩云间”三字描写的是曙光初灿的时刻,显示出是人从晦冥转为光明的大好气象,并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
“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
“还”,归来的意思。
它不仅表现出诗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悦。
诗人是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来表达的。
全诗不无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美轮美奂,但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
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
二、《峨眉山月歌》李白·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赏析:本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诗境从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渐次展开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
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
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
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
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三、《八阵图》杜甫·唐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译文: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赏析:《八阵图》旨在赞颂诸葛亮辉煌的一生,崇敬之情溢于言表。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十个字,展现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极端崇敬心情。
后两句惋惜诸葛亮不能阻止刘备对东吴用兵,导致鼎足之势失衡,遗恨千古。
全诗跌宕有致,感情深沉。
四、《登高》杜甫·唐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刮得很急,天显得格外的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双鬓长满了白发,穷困潦倒,偏又暂停了。
赏析: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到。
异乡飘泊、多病缠身。
白发日多、因病断酒,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悲秋多病、潦倒不堪的根本原因。
这样,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五、《夜雨寄北》李商隐·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没有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池子。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芯;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赏析:本诗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
本诗写了两次:“巴山夜雨”,第一次是实写,第二次是虚写、想象与妻子团圆,“共剪西窗烛”时再回忆起巴山夜雨情景。
诗写得明白如话,不用典故,不用比兴,直书其事,直写其景,直叙其话;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蕴无限深情于质朴无华的词语之中,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余地。
六、《入峡次巴东》白居易·唐不知远郡何时到,犹喜全家此去同。
万里王程三峡外,百年生计一舟中。
巫山暮足沾花雨,陇水春多逆浪风。
两片红旌数声鼓,使君艛艓上巴东提要:诗人白居易赴忠州任途中。
这两句是说,奉朝廷之命,到忠州上任,奔波万里过了三峡;全家人今后的生活,都寄托在这只船上。
沉郁之情稍解,心境已见开朗,语意显得轻松、自然。
七、《竹枝词》刘禹锡·唐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译文:江边的杨柳青青,垂着绿色枝条,水面平静,忽然听到江面上情郎唱歌的声音。
东边出着太阳,西边还下着雨,说是没有晴天吧,却还有晴的地方。
赏析:晴:与情字谐音。
这首诗采用了民间情歌常用的双关的手法,含蓄地表达出微妙的恋情,新颖生动,妙趣横生。
八、《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文: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荒凉的地方,度过了漫长的二十三年时光。
如今归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
如今回到故乡,于王质一样,恍若是隔世的陌生人一样。
沉船的旁边会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有各种树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歌,暂且举杯,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吧。
赏析:全诗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之上品。
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低,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
顺势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九、《离思五首·其四》元稹·唐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赏析: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
它接连用水、用云、用花比人,写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远。
十、《重庆》赵熙·清家灯火气如虹,水势西回复折东。
重镇天开巴子国,大城山压禹王宫。
楼台市气笙歌外,朝暮江声鼓角中。
自古全川财富地,津亭红烛醉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