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教学设计:第12课作为生物的社会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12作为生物的社会1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12作为生物的社会1
1、记牢托马斯的相关文学常识。
2、读准重点字词读音,正确朗读课文。
3、理清文章脉络。
二、能力目标:
1、思维能力:
通过学生课前搜集整理的作者的相关文学常识,培养学生筛选、分析等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运用能力:
利用工具书,结合书下注释,读准字音,能划分出文章的脉络。
理由:从整体上把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章是本节课教学的关键
7板书
设计
作为生物的社会
刘易斯·托马斯
《细胞生命的礼赞》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
巢穴、霎时、蜂窠、家畜、毗邻、着手
8课后反思
教具
多媒体课件、教材,练习册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时间
课前
三分钟
考察《逍遥游》第三段的默写
检查默写情况,评价总结小考结果
默写,交换批改,订正错误
强化记忆考纲规定的背诵篇目
3分钟
1
承接结果环节
作者刘易斯·托马斯的文学常识介绍
1、巡视检查学生完成情况,进行及时评价。
2、用PPT展示文学常识相关问题
3、评价
4、抽签提问
1、课代表协助老师检查完成情况。
2、回答PPT上的问题
3、在书上记录
4、小组或同桌间检查。
5、牢记补充知识点
验收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并加强记忆
10分钟
2
做议讲评
环节
朗读课文
校正字音
1、引导学生以各种形式朗读课文。
2、找出文中语段的字音并要求学生在书中标记。
3、用PPT展示重要的字词注音
1、抽小组号提问朗读
2、其他小组给予纠正

人教版必修五《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

人教版必修五《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

第12课《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识记重点语言知识(字音、字形、词义等);2.引导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分析并陈述生物的社会性特征;3.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分析并陈述作者的创作意图;4.引导学生鉴赏本文风趣幽默的精彩文句,并总结鉴赏语言的思路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1.分析并陈述作者的创作意图;2.鉴赏本文风趣幽默的精彩文句。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完成《学案》自主学习部分(详见配套《学案》)二、明确学习目标1.读准字音,弄懂词义。

2.找出体现各种生物社会性的语句,分析并陈述生物的社会性特征;3.合作探究,分析并陈述作者的创作意图;4.找到本文风趣幽默的精彩文句,和同学分享这些语句的精妙之处。

二、预习检查(详见配套《课件》)二、课堂探究(一)探究其它生物的社会性问题1.仔细阅读蚂蚁部分,根据文本内容,填写下面表格,并总结结论。

明确:结论:群体变大时,智慧出现;蚂蚁的活动具有社会性。

问题2.阅读文本,以其他生物为补充,归纳并陈述生物的社会性特征。

学生筛选的信息可能是:生物的社会性特征有:既是个体,又是群体的部分;群体变大时,智慧增加;步调一致的行动;有目的的行为;互相交换信息;过群居生活;互相依存;互相联系;共同活动。

接着引导学生对以上要点进行整合,明确:生物的社会性特征是:①既是个体,又是群体的部分,过群居生活,互相依存,互相联系,共同活动。

②群体变大时,智慧增加,通过互相交换信息,可以进行步调一致的、有目的行为。

(二)探究文章的主旨问题1.本文所描述的一些生物的社会组织与人类相比有哪些不同?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明确:“我们却并不经常感到我们的联合智慧。

”“电路好像还在,即使并不总是通着电。

”说明人类的社会性和其它生物有差异,有局限。

此题目的是引导学生筛选信息,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

问题2.作者谈生物的社会性,有什么有什么深意吗?给学生的重要提示:①基于文本内容进行分析(课文第2和11自然段);②了解作者,知人论世。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第12课《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第12课《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

第十二课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和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

2、引导学生通过对本文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提高探究能力。

3、体会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品味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

2、了解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对本文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提高探究能力。

2、通过观看生物资料片、观察一些昆虫的社会行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学方法】自读法、筛选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每天我们都行色匆匆,你是否低头注意过你脚下的蚂蚁窝?也许在你家的附近就有很多。

你有没有发现,蚂蚁经常成群结队地忙忙碌碌?若是你扔一粒饭到它们的洞口,只要有一只蚂蚁发现,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会聚集一大群,一下就能把饭粒搬回家。

哪怕是一块大面包,它们也能很快解决。

它们就像一个大家庭,团结一致,努力工作。

同学们,你觉得神奇吗?它们与我们多像,但它们能和我们一样吗?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文章,探讨的就是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作为生物的社会)二、作者及著作刘易斯•托马斯(博士Lewis Thomas,1913-1991)1913年生于美国纽约,是美国医学家、生物学家,科普作家。

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美国科学院院士。

1974年出版随笔集《细胞生命的礼赞》,该书收文二十九篇,获该年度美国图书奖。

他的代表作品是《细胞生命的礼赞》,这部书是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

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庞杂而新奇,批评文明,嘲弄愚见,开阔眼界、激发思索。

而其文笔又少见的优美、清新、幽默、含蓄,无愧当今科学散文中的大家手笔。

无怪乎自1974年出版后,立即引起美国读书界和评论界的巨大反响和热烈欢呼,获得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此后18年来由好几家出版社印了二十多版,至今畅行不衰!据说年过花甲的刘易斯•托马斯的名字因这一本小书而家喻户晓,有口皆碑,以至于在他接连抛出后两本书时,书商都不用再作广告,只喊声“《细胞生命的礼赞》一书作者刘易斯•托马斯的新著”就够了。

教学设计6:第12课 作为生物的社会

教学设计6:第12课 作为生物的社会

第12课作为生物的社会一、教学设想学习自然科学小论文,重在积累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理念和精神。

托马斯.刘易斯《作为生物的社会》选自科学散文著作《细胞生命的礼赞》。

无论从生物学角度,还是文学角度看,本文都是一篇佳作,它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阅读此文,既可得到科学知识的启迪,又可得到科学美感的陶冶。

学习此文的目的即在于通过把握生物与人类社会的联系,了解人类唯有尊重生物,借鉴生物社会群体性生活的智慧才能最大程度地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刘易斯.托马斯的生平及《细胞生命礼赞》的内容,掌握人类社会和生物社会的区别和联系,从中归纳出主旨。

2、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

3、休会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品味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4、培养学生尊重生物,热爱生物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筛选主要信息,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作品主题。

难点:训练和培养学生筛选有效信息解读科技文章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自读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采用这种教学方法的目的,在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贯彻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五、课前准备1、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了解作者刘易斯.托马斯的生平及代表作,基本解决生字读音,熟悉全文的主要内容,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

刘易斯·托马斯,1943年生于美国纽约,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历任明尼苏达大学儿科研究所教授、纽约大学贝尔维尤医疗中心病理学系和内科学系主任、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纽约市癌症纪念中心斯隆一凯特林癌症研究所所长,并任美国科学院院士。

2、结合所学生物知识,搜集一些群体生活的动物的资料,说说它们的社会行为有哪些特征。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请问同学们,你们的生命是谁给予的?(父母。

)你们和父母以及其他亲人组成的一个基本的社会单位叫什么?(家。

)是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一个家,每个家庭成员有分工,有合作:父亲工作、母亲做家务,孩子读书……共同组建起一个家庭,这是我们人类社会进行小家庭生活时的一个惯有模式,我们人类都有家,那么生物社会有没有自己的家庭呢?(有)它们之间又有哪些社会行为,进行了哪些分工协作呢?现在就让我们来通过《作为生物的社会》的学习,走进生物社会,了解一些小动物家庭的分工和社会行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第12课《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第12课《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杨华当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刘易斯·托马斯的生平及《细胞生命的礼赞》的内容;2.掌握生物与人类社会的区别与关系,从中归纳出主旨;3.综合运用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过程与方法1.分析文章大意,归纳思路,总结写作方法;2.抓住个别语段,纵深分析语言的运用;3.思路凌驾在自读之上,进行综合式的研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了解到人类社会唯有尊重生物,研究生物的智慧才能最大程度地发展自身的事业的理念;2.培养学生勇于为科学贡献余热的精神品质教学重点 1.品味作品形象而生动的语言;2.筛选信息,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1.训练和培养学生筛选有效信息解读科技文章的能力;2.解读作者的创作意图,把握作品主题。

教具准备幻灯片,投影仪。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随着城市的繁荣、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便不免表现出自视其高、自私傲慢的特点其实,任何生物都有其存在的形式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读美国科普作家刘易斯·托马斯的《作为生物的社会》,从中,我们一定更能明白这个道理,更能懂得如何去尊重任何形式的生命,从它们的生存智慧中得到启示,来指导我们人类自身的行为和生活推进新课一、解题多媒体课件显示:刘易斯·托马斯(1913~1991),美国医学家,科普作家生于美国纽约,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历任明尼苏达大学儿科研究所教授、纽约大学——贝尔维尤医疗中心病理学系主任、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纽约市斯隆——凯特林癌症纪念中心(研究院)院长,并荣任美国科学院院士。

《细胞生命的礼赞》这本书是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庞杂而新奇,批评文明,嘲弄愚见,开阔眼界,激发思索,而其文笔又少见的优美、清新、幽默、含蓄,无愧为当今科学散文中的大家手笔1974年出版后,立即引起美国读书界和评论界的巨大反响和热烈欢呼,获得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至今仍畅销不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第12课《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第12课《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

⼈教版⾼中语⽂必修五第四单元第12课《作为⽣物的社会》教案《作为⽣物的社会》教案⾼⼆年级备课⼈:宋三龙【教学⽬标】⼀、知识⽬标1、了解作者刘易斯·托马斯。

2、了解《细胞⽣命的礼赞》⼀书的创作背景和影响。

⼆、能⼒⽬标1、理清⽂章思路,把握作者观点。

2、学习本⽂的论证⽅法。

3、品味本⽂幽默风趣的语⾔。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标1、增强对⼤⾃然的热爱之情,增强环保意识,⾃觉保护环境。

2、感受集体协作的巨⼤⼒量,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重点】1、理清⽂章思路,把握作者观点。

2、学习本⽂的论证⽅法。

【难点】品味本⽂幽默风趣的语⾔【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过程】⼀、导⼊同学们,今天咱们学习⼀篇科普⽂章。

⾸先观看⼀段视频(《昆⾍总动员》预告⽚)。

看完视频,同学们有何感想?蚂蚁、瓢⾍等⽣物群体跟⼈类社会相似吗?现在我们已经认识到⼈与⼤⾃然与其它⽣物应该和谐相处。

可是在四⼗多年前,科学界并不这么认为。

当时社会的主流观点是,⼈类是世界的中⼼,是“万物之灵长,宇宙之精华”,⼈类可以控制⼀切、战胜⼀切。

这种主流观点严重对⽴了⼈类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就在这时《细胞⽣命的礼赞》出版,并引起美国读书界、评论界的巨⼤反响,此书获得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

今天咱们就⼀起学习其中的⼀篇⼩论⽂《作为⽣物的社会》,看看作者是怎样提出他的观点,让⼈们乐于接受的。

⼆、了解作者刘易斯·托马斯。

刘易斯·托马斯博⼠1913年⽣于美国纽约,1993年逝世。

美国医学家,⽣物学家,科普作家,美国科学院院⼠。

曾就读于普林斯顿⼤学和哈佛医学院,历任明尼苏达⼤学⼉科研究所教授、纽约⼤学——贝尔维尤医疗中⼼病理学系和内科学系主任、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纽约市斯隆—凯特林癌症纪念中⼼(研究院)院长,并荣任美国科学院院⼠。

三、了解《细胞⽣命的礼赞》⼀书的创作背景和影响。

【创作背景】⾃启蒙运动以来,西⽅社会在政治、经济、⽂化等诸多领域发⽣了巨⼤转变,理性取代了宗教神学的地位并得到⼴泛传播,“知识就是⼒量”成为普遍⽽坚定的信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12《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12《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1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教学重点 1.品味作品形象而生动的语言;2.筛选信息,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 1.训练和培养学生筛选有效信息解读科技文章的能力;2.解读作者的创作意图,把握作品主题。

教具准备幻灯片,投影仪。

课时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刘易斯·托马斯的生平及《细胞生命的礼赞》的内容;2.掌握生物与人类社会的区别与关系,从中归纳出主旨;3.综合运用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

过程与方法1.分析文章大意,归纳思路,总结写作方法;2.抓住个别语段,纵深分析语言的运用;3.思路凌驾在自读之上,进行综合式的研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了解到人类社会唯有尊重生物,研究生物的智慧才能最大程度地发展自身的事业的理念;2.培养学生勇于为科学贡献余热的精神品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随着城市的繁荣、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便不免表现出自视其高、自私傲慢的特点。

其实,任何生物都有其存在的形式。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读美国科普作家刘易斯·托马斯的《作为生物的社会》,从中,我们一定更能明白这个道理,更能懂得如何去尊重任何形式的生命,从它们的生存智慧中得到启示,来指导我们人类自身的行为和生活。

推进新课一、解题多媒体课件显示:刘易斯·托马斯(1913~1991),美国医学家,科普作家。

生于美国纽约,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历任明尼苏达大学儿科研究所教授、纽约大学——贝尔维尤医疗中心病理学系主任、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纽约市斯隆——凯特林癌症纪念中心(研究院)院长,并荣任美国科学院院士。

《细胞生命的礼赞》这本书是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

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庞杂而新奇,批评文明,嘲弄愚见,开阔眼界,激发思索,而其文笔又少见的优美、清新、幽默、含蓄,无愧为当今科学散文中的大家手笔。

1974年出版后,立即引起美国读书界和评论界的巨大反响和热烈欢呼,获得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至今仍畅销不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12《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12《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论述生物社会行为的文章。

作者选取了独特的视角,将一些群居性生物的行为与人类行为进行比较,描述了它们在集体行动中所表现出的高度组织性,提出了“多个单独的动物合并成一个生物的现象”,对传统生物过分强调个体行为和动物本能的观点进行了反思,也对人类盲目自大、不能充分认识自身生存危机作出了警示。

文章开头就令人耳目一新,仿佛以天外来客的眼光来看待人类的行为,看似闲笔,却给全篇定下了一个基调。

第二段作者有意用描述人类行为的语言来描绘蚂蚁,和文章开头的一段用描述昆虫的语言来描绘人类恰成对比,表达了一个鲜明的观点,那就是:人类的社会行为与生物的社会行为有极大的共性,并非水火不相容,而是可以互为比照的。

接着,作者又进一步指出,很多生物“似乎都过着两种生活”。

文章结尾,作者以科研为例,援引权威人士的观点,再次强调个体的智慧与群体的智慧,发明创造必须融入群体的智慧才能发挥作用,才有意义。

本文语言幽默风趣,表现出一个科普大家的睿智和哲思。

《细胞生命的礼赞》一书的副标题为“一个生物学观察者的手记”,作者以细致的观察、入微的思考,揭示了“作为生物的社会”中些值得我们探讨的生命现象,从而反思我们人类自身的行为方式和组织形式,表现出深厚的人文关怀精神。

二、教法说明本文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以及作者幽默的语言风格,激发学生了解生命、了解自然的兴趣与激情,培养一种人文关怀的精神。

本节课拟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

教师讲授,师生对话,充分展开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活动。

课前让学生预习准备:1、预习《作为生物的社会》,充分阅读。

2、初步了解作者刘易斯·托马斯及其创作。

三、三维目标1、了解相关的生物学知识。

2、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

3、通过对本文的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提高探究能力。

4、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品味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必修5第12课《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必修5第12课《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设计

12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2.了解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

(二)能力训练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对本文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提高探究能力;2.通过观看生物资料片、观察一些昆虫的社会行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三)德育渗透目标1.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物学的热爱之情。

2.体会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品味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2.了解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对本文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提高探究能力;2.通过观看生物资料片、观察一些昆虫的社会行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同学们,每天我们都行色匆匆,你是否低头注意过你脚下的蚂蚁窝?也许在你家的附近就有很多。

你有没有发现,蚂蚁经常成群结队地忙忙碌碌?若是你扔一粒饭到它们的洞口,只要有一只蚂蚁发现,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会聚集一大群,一下就能把饭粒搬回家。

哪怕是一块大面包,它们也能很快解决。

它们就像一个大家庭,团结一致,努力工作。

同学们,你觉得神奇吗?它们与我们多像,但它们能和我们一样吗?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探讨的就是这个问题。

【板书】作为生物的社会刘易斯•托马斯二、作者介绍刘易斯•托马斯,1943年生于美国纽约,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历任明尼苏达大学儿科研究所教授、纽约大学贝尔维尤医疗中心病理学系和内科学系主任、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纽约市癌症纪念中心斯隆一凯特林癌症研究所所长,并任美国科学院院士。

【幻灯片】三、整体感知1.明确本文写作思路第一部分(第1至3段):从一个事例切入,即医学家举行年会,把其与生物界联系起来,从而得出自己的论点,人类社会与生物社会有共通之处。

第二部分(第4至10段):指出动物过着两种生活,即是个体的存在,又是集体的存在,也就是说,动物过着个体的和社会的两种生活。

第三部分(第11至13段):指出人类与生物界的相通之处——人类也要有社会的生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作为生物的社会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作为生物的社会

掌握本文的语言特点和表点的能力 训练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探究生物社会现象的能力 提高学生阅读、写作、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生命的 敬畏和关爱之情
引导学生理解生物 之间的相互依存关 系
激发学生对生物科 学的好奇心和探究 欲望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 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与步骤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 解生物的社会性,激发 学生对自然和生命的探 索欲望
教学内容:介绍蚂蚁、 蜜蜂等生物的社会性行 为,以及这些行为对生 物生存的意义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为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生物的 社会性;重点为蚂蚁、蜜 蜂等生物的社会性行为及 其意义
教学反思与改进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学生参与度是否高
课堂氛围是否融洽
优化教学内容,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创新教学方法,引入更多互动环节 完善评价机制,注重过程评价和反馈 强化教师培训,提高教学水平
汇报人:
理解课文中关于生物社会行为的描述和比喻 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把握文章主旨 结合生物学知识,深入理解文章中的科学概念和原理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社会与生物社会的联系和区别,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教学方法与手段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相关知识,为新课 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全面理解 课文内容。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课堂互动 性。
教学反思:及时总结教学经验,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情境模拟:通过模拟情境,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第12课《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2)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第12课《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2)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设计汉滨高中杨磊【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相关的生物学知识,把握作者观点。

2、能力目标:体会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品味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物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相关的生物学知识,把握作者观点。

2、体会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品味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分析:在单元目标中,教材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要理清作者的思路归纳文章的观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因此,把握作者观点就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由题目切入,从“社会”一词的惯性思维设置问题,指出“生物”的特殊性,引发学生的思考。

二、整体把握内容,简分文章结构安排学生快速浏览课文,通过提问让学生把握文章结构。

问题1:说一说哪些段落重在写人类社会,哪些段落重在写其他生物社会?问题2:文中提及了哪些人类之外的生物?明确:蚂蚁、白蚁、蜜蜂、黏菌细胞、鲱鱼以及海鸟。

三、具体研习课文1、作者是如何写蚂蚁的?明确:分工、协作2、蚂蚁既然这么像人,那你们愿意当蚂蚁吗?明确:从个体看它太渺小了,势单力薄,但当这些小蚂蚁团结起来,组成一个群体社会时,会有惊人的智慧和力量。

3、那作者的观点跟我们的一致吗?明确:从第五段和第七段筛选信息可见是一致的。

总结写蚂蚁的部分,作者主要突出了蚂蚁社会的两个特点。

(蚂蚁的社会分工明确,互相协作;个体简单而脆弱,并不拥有多少智慧,当视角关注整个蚂蚁群体时,它们集体所展现的力量和智慧令人惊叹。

)4、那么课文中另外提及的白蚁、蜜蜂、黏菌细胞、鲱鱼和海鸟是不是也是如此?同学们选其中一两种进行分析。

或者补充一些其他群体生活的生物的社会活动及其特征。

归纳总结: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作者笔下的生物社会呈现出两大特点:①其他生物社会活动像人类社会②群体的联合智慧突出。

5、作者是怎么写人类社会的?明确:人类社会活动像群居性昆虫大聚会。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第四单元《12作为生物的社会》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第四单元《12作为生物的社会》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第四单元《12作为生物的社会》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2.了解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

二、能力培养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对本文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提高探究能力。

2.理解文中重要语句,分析和筛选信息,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训练。

3.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提高语言的品鉴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正确把握生物与人类社会的联系,了解人类不可妄自尊大,必须抛却无知与偏见,敬畏生命,懂得“生物也和人一样是个社会”,人也应该像生物一样“分工明确,团结协作” ,才能求得自身的进步的道理。

2学情分析在各类文体中,学生最喜读小说,而最厌读者莫过于科学小品文。

一方面学生觉得此类文章内容枯燥,难以找到兴趣点,学不学意义都不大,顶多就是积累一些生字生词,在学习意义上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另一方面学生阅读速度提不上去,思路理顺不了,要点把握不住,这主要是学生在阅读方法、技巧、能力上存在严重不足。

因此,在本篇教学中,教师应该做的,一者是借助生动幽默的语言,对人类社会现实的观照,清新而生动的图片,精彩而新颖的影视片段拉近学生与本篇的距离,让学生直观感受生命力的伟大;再者是让学生明白学习本课的目的除了产生敬畏生命的意识之外,还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完成一定的阅读任务,即理解文中重要语句,分析和筛选信息,归纳文章要点,理解内容,把握作者观点。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正确把握生物与人类社会的联系,认识人类应该抛却无知与偏见,尊重世间各种生命。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重要语句,分析和筛选信息,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训练。

4教学过程4.1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教学流程示意1. 以图片、视频短片导入课文,让学生畅谈感受。

2. 教师介绍作者,揭示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

3. 速读课文,筛选关键信息,明确文章思路及主要内容。

4. 合作探究,解决具体问题。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第12课《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第12课《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设计
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些图片,一群小鹿,一群火烈鸟,一窝蜜蜂,一群大象,一屋子 专家,一群飞行员。刚刚我们看到的这些图片,都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无论是动物还是人 类都是以群体的方式出现的。
好,那我们来看一个词的定义(展示课件) 【社会:社会就是由许多个体汇集而成的有组织有规则或纪律的相互合作的生存关系的 群体。】 我们可以知道刚刚所展示的图片就是动物社会和人类社会,那么这两者有什么区别与联 系呢?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在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作为生物的社会 (二)作家作品介绍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刘易斯·托马斯。(课件展示) 刘易斯·托马斯(1913—1991),美国医学家、生物学家,生于纽约,就读于普林斯顿大 学和哈佛医学院,美国科学院院士。托马斯的名字在美国可谓是家喻户晓,他并不是文学大 学,而是一位杰出的科普作家。 1970 年,托马斯任耶鲁大学医学院院长时,应邀参加一个“定调演说”节目。他轻松 幽默的讲话被录了音。演说的整理稿传到了《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主编的手上。那位主编很 喜欢这篇整理稿,便请托马斯为他的杂志写一系列短文,条件是题目不限,一字不改。托马 斯本具文才,可惜大半生献身研究,得此机会,他自然乐于应命,一连写了六篇文章,想要 搁笔,但已经欲罢不能了。热情的读者和批评家们要他把专栏写下去。于是,他一发而不可 收,连写了四年。这时,出版商已争相出版。条件最优惠,许他不加修补,原样付梓。于是,
4
明确:作者在谈到动物与为类的行为时,多从个体与群体两个方面作比较分析,这是因
为社会与个体是相辅相成的,社会不能没有个体的参与,而对于社会性生物而言,个体也难
以离开社会而生存。所以,无论是谈论人的社会性,还是谈论动物的社会性,都离不开对个
体与群体的分析。没有形成群体的蚂蚁,就没有太多的社会性,因而所表现出来的智慧是有

12作为生物的社会-人教版必修5语文教案

12作为生物的社会-人教版必修5语文教案

12 作为生物的社会-人教版必修5语文教案一、教材内容简介本单元以“作为生物的社会”为主题,从社会的本质、社会行为的演化、群体生存策略、社会行为的遗传基础、人类社会所具有的特征、人类社会的结构与发展等角度介绍了社会生物学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社会行为的基本特征。

2.理解不同种类的社会结构和群体生存策略。

3.了解群体行为演化和社会行为的遗传基础。

4.了解人类社会的结构和特征,认识人类社会与其他社会的区别和联系。

2.能力目标1.能够分析社会行为和社会结构的演化,理解其背后的机制和原因。

2.能够识别和分析人类社会所具有的特征和结构,并理解其发展历史和现状。

3.能够利用社会生物学的知识解读人类社会中的热点问题和现象。

4.能够将社会生物学的理论应用到其他生物领域,比如生态学、行为学等。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探索社会生物学的兴趣和能力,增强对生命之美和多样性的欣赏和尊重。

2.通过学习人类社会与其他社会的区别和联系,培养学生跨越种族和文化差异的宽容和包容心态。

3.培养学生观察生物行为和社会现象的细心和耐心,从小事着手,积累知识和智慧。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社会行为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掌握社会行为的演化和群体生存策略。

2.了解群体行为的遗传基础和复杂性,分析不同种类的社会结构和群体行为的特点和适应性。

3.理解人类社会的结构和特点,认识人类社会与其他社会的区别和联系。

2.教学难点1.掌握社会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相关概念,建立生物社会学的思维模式。

2.记忆与理解不同种类的社会结构和群体生存策略的特点和适应性。

3.分析人类社会的结构和特点,了解人类社会与其他社会的区别和联系。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详细的讲解、教学演示、概念解析等方式,向学生深入讲解社会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法:通过网上新闻报道或自己观察到的社会现象,让学生对社会行为和社会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

《作为生物社会》教学设计论文

《作为生物社会》教学设计论文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设计【教材简解】《作为生物的社会》是普通高中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必修⑤第四单元的课文,选自美国生物学家、医学家托马斯.刘易斯的科学散文著作《细胞生命的礼赞》。

本单元的自然科学小论文是为普及科学知识,引起大众对科学的关注、兴趣和热情而写的,都是出自大师之笔,观点确实,论证严谨,文笔生动,兼有理趣和情趣,体现了科普作家敏锐的思维和独特的语言风格,可读性很强。

学习此类文章,可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思辨能力。

【设计理念】立足于“科学人文”来指导学生学习,希望通过学习此文,能够加深学生对个人与集体关系的认识,团结友爱,重视协作;同时感知科学家平等、公正的科学态度,克服狭隘,尊重生命,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目标预设】1、训练和培养学生筛选有效信息解读科技文章的能力。

2、领会本文表述生物社会的独特视角,体会作者幽默的语言风格;3、感知作者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科学的情感。

【重点难点突破的策略】:1、勾画圈点: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圈出核心词、核心句。

2、变化叙述角度进行概括:本文属自然科学小论文,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3、以题目为切入点进行思考。

【教学过程】一、解读题目,问题导入:题目“作为生物的社会”中心词是“社会”,而社会一词,汉字本意是指特定土地上人的集合。

现代意义上的社会是指为了共同利益、价值观和目标的人的联盟。

定语“作为生物的”修饰“社会”,如何理解?这里是在研究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的社会行为呢,还是强调动物界也有类似于人类的社会行为,抑或兼而有之?如何理解生物的“社会性”?二、多媒体播放电视专题片《动物世界》片断。

自诩为万物灵长、世界主宰的人类果真是地球上唯一具有智慧和社会性的物种吗?让我们一起走进美国生物学家、医学家——刘易斯.托马斯的《作为生物的社会》一文。

三、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进行圈点勾画,要求谈观后感。

学生普遍认为动物也很聪明,也有组织分工。

人教版语文必修5(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5(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

12.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学会概括文章的观点。

2.引导学生通过寻找关键词句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团结的精神,反思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提取信息概括本文的观点和生物学知识。

2.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可能会为人类能引领这个世界而骄傲,但是你们也许还不知道我们就是从那些小昆虫那里学到了团结合作,集小聪明为大智慧的作法的。

刘易斯·托马斯医学博士写的《作为生物的社会》(板书题目)为我们描述了生物界是如何团结合作创造奇迹的。

同学们,让我们走进这个神秘而有趣的动物世界吧。

二、老师补充介绍作者及其作品刘易斯·托马斯博士(Lewis Thomas)1913年生于美国纽约,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历任明尼苏达大学儿科研究所教授、纽约大学——贝尔维尤医疗中心病理学系和内科学系主任、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纽约市斯隆—凯特林癌症纪念中心(研究院)院长,并荣任美国科学院院士。

《细胞生命的礼赞》是其代表作。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

这本书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庞杂而新奇,批评文明,嘲弄愚见,开阔眼界、激发思索。

而其文笔又少见的优美、清新、幽默、含蓄,无愧当今科学散文中的大家手笔。

三、整体感知1.读课文,读准字音。

霎.时(shà)阈..限(yù)毗.邻(pí)畜.牧(xù)筹.划(chóu)蜂窠.(kē)拱券..(gǒng xuàn)2.认真阅读课文,找出关键词句,概括说明本文要说明的道理和传递的主要信息。

学生自己读书,在书本上画出关键性的词句,比如议论性的,总结性的,过渡性的句子。

然后总结,展示。

老师引导学生补充总结:第1至3自然段重点句子:“医学家们为举行年会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就像是昆虫的大聚会。

”“在他们最强制性的社会行为中,人类的确很像远远看去的蚁群。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作为生物的社会》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作为生物的社会》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作为生物的社会》一、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生物社会的概念,理解生物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

2.引导学生掌握比较、分析、归纳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通过深入探讨生物社会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讲解:理解生物社会的概念及生物在其中的作用。

2.难点解析:如何运用科学方法分析生物社会问题,理解生物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介绍一些与生物社会相关的实例和概念,引导学生进入本课主题。

2.知识点讲解:讲解生物社会的概念、特点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介绍生物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

3.案例分析:选取几个典型的生物社会案例,例如蚂蚁、蜜蜂等,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社会的内涵和特点。

4.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选取一种或多种生物社会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和归纳,得出结论并分享。

5.课堂练习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和思考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加强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生物社会的实际情况。

2.结合教材进行讲解,突出重点和难点,适当进行拓展和延伸。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通过问答、判断正误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作业布置:布置课后练习题和思考题,要求学生认真思考和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3.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进行综合评价,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反馈并纠正错误。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展示生物社会的多样性和奇妙。

2.提供一些相关文献资料和网络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视野。

3.准备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和教具,例如放大镜、显微镜等,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生物社会的内涵。

七、结论本节课通过对生物社会的概念和特点的讲解,帮助学生了解了生物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了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高中语文5第4单元第12课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2

高中语文5第4单元第12课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2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2。

了解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过程与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对本文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提高探究能力;2。

通过观看生物资料片、观察一些昆虫的社会行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物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品味作品形象而生动的语言;2.筛选信息,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学难点:1.训练和培养学生筛选有效信息解读科技文章的能力;2。

解读作者的创作意图,把握作品主题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同学们,每天我们都行色匆匆,你是否低头注意过你脚下的蚂蚁窝?也许在你家的附近就有很多。

你有没有发现,蚂蚁经常成群结队地忙忙碌碌?若是你扔一粒饭到它们的洞口,只要有一只蚂蚁发现,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会聚集一大群,一下就能把饭粒搬回家.哪怕是一块大面包,它们也能很快解决.它们就像一个大家庭,团结一致,努力工作.同学们,你觉得神奇吗?它们与我们多像,但它们能和我们一样吗?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探讨的就是这个问题。

二.作家作品简介刘易斯•托马斯,1943年生于美国纽约,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历任明尼苏达大学儿科研究所教授、纽约大学贝尔维尤医疗中心病理学系和内科学系主任、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纽约市癌症纪念中心斯隆一凯特林癌症研究所所长,并任美国科学院院士。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一)学生浏览课文,概括文章的大意明确:本文就生物社会和人类社会相互对照,虽说有人刻意要给以区分,但事实上,两者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我们可以利用它们给人类社会的提示来指导我们的生活这样,我们在科学方面或其他领域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划出关键句子,然后给本文划分层次明确:全文根据关键句子和内在逻辑联系,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部分(1):从人类社会的情景联想到生物社会的活动,从而切入文章所探讨的话题第二部分(2):生物学界力求将人类社会和生物社会区分开来,以显示其同生物社会的异样性第三部分(3—10):谈了许多生物(蚂蚁、蜜蜂、鱼等)的生活状态和习性,从个体和集体两个方面多角度的来说明第一层(3—8):结合蚂蚁、蜜蜂的社会来看,主要说明了它们能思考,它们有智慧,它们能很有条理地组建自己的社会第二层(9—10):从粘菌细胞和鲱鱼的社会来看,它们能完全生存下来,它们是相互依赖和依存的第四部分(11—13):得出科学的推断,人类社会同生物社会是有相似性的,人类社会并非是孤立的同时,人类只有从中得到启示才能更好地健全自身的社会组织(三)对于科普论文的解读,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学生各抒己见)明确:(教师)首先,在浏览全文基础之上,我们先弄懂整个文章的大概内容,让我们有个整体的理解其次,借助理解论文的方法,:如找寻每个段落的关键句子等方法来落实到段落层次中,将我们的思路更进一步明晰化四.合作探究(一)具体研习课文1.文章中提到了哪些生物,在作者的眼里,生物的社会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明确:文章中提到的生物有蚂蚁、蜜蜂、鲱鱼以及粘菌细胞等作者眼中,它们好比是一个小型的人类社会组织,有纪律、组织,能做到事半功倍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为生物的社会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用比喻与比较、举例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了解生物社会性的基本特征。

能力目标:培养快速阅读,准确捕捉并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准确概括并表述作者的基本观点,并且能做有个性的阅读评价。

情感目标:了解生物社会性的基本特征,培养珍惜并尊重生命的高尚情感,树立与别人互助合作、融入集体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用比喻与比较、举例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了解生物社会性的基本特征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2.培养快速阅读,准确捕捉并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准确概括并表述作者的基本观点,并且能做有个性的阅读评价是本文难点。

【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把握,概括表述
这是一篇论述生物社会行为的文章。

作者选取了独特的视角,将一些群居性生物的行为与人类进行比较,描述了它们在集体行动中所表现出的高度组织性,提出了“多个单独的动物合并成一个生物的现象”,对传统生物学过分强调个体行为和动物本能的观点进行了反思,也对人类盲目自大、不能充分认识自身生存危机作出了警示。

【第一部分】借题发挥。

提出问题:人类就像群聚的昆虫一样,终日忙忙碌碌,虽然偶尔碰头交流,但却为能脱离生物的属性。

作者提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说人类像蚂蚁可以,反过来说蚂蚁像人类,就会遭到非议,因为这是对人类至高无上的地位的挑战。

所以描述昆虫行为的人,唯恐被指斥为“违反科学”,都不遗余力地从“有异于人的”方面来理解生物的社会行为,说它们“完全是非人性、非世俗、几乎还是非生物的”。

作者却不从众从俗,敢于向传统观念发起冲击,指出“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

作者有意用描述人类行为的语言来描绘蚂蚁,和文章开头的一段用描述昆虫的语言来描绘人类恰成对比,表达了一个鲜明的观点,那就是:人类的社会行为与生物的社会行为有极大的共性,并非水火不相容,而是可以互为比照的。

【第二部分】作者指出,很多生物“似乎都过着两种生活”。

作为独立的个体,我们看不出它们“有什么思想”;但是随着群体的增大,智慧逐渐增强,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协调性,俨然成了一个庞大的活物,而个体则更像是这个“庞大动物体中细胞样的成分”。

生物作为个体是微不足道的,但“组成巨大的生物”,就显示出非凡的力量。

作者对生物行为的反思,是为了检讨人类盲目乐观自大的情结。

人类虽然主宰了这个世界,但人类的行为方式还具有和其他社会性生物相类似的特点,需要联合,需要团结,才能源源不断地产生智慧,克服自身发展面临的种种困境,推动社会进步。

【第三部分】文章结尾,作者以科研为例,援引权威人士的观点,再次强调个体的智慧与群体的智慧,就像一个锯齿与整条大锯的关系,个人的孤独静默也许有助于一些发明创造,但这些发明创造必须融入到群体。

二、探究品味
1.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这篇科普文章具有散文化的倾向,可以看做是一篇科学随笔。

本文虽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但还是具有独特的论证方法的。

类比论证——在与人类行为的对比中谈论生物的社会行为,始终认为人类行为与生物的社会行为有着共同性;
对比论证——无论是对人还是对其他生物,多从个体与群体方面做对比比较分析,突出群体的智慧,强调社会化的重要性;
举例论证——对生物的社会行为的描述,有详有略,(详昆虫类,略菌类、鱼类、鸟类),抓住典型事例细致剖析,又丰富了例证,由现象层面到本质特性逐步深化。

2.怎样理解本文关于生物社会行为的论述?【类比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作者论述昆虫、鱼类、鸟类等生物的社会行为,证明它们也有集体协作精神,而且随着群体数量的增加,智慧也随之增长,这些都来自他对自然界中社会性生物细心的观察和思考。

把生物的群体看成是一个庞大的生物体,更是作者的创见。

生物的社会组织与人类相比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步调一致的行动,集体协作式的劳动,有目的的行为,互相交换信息等。

作者谈论生物的社会性,焦点是反思人类行为,批判传统生物学人类中心主义甚至人类沙文主义的观念,强调人类要有自我反省的意识,不然我们就会陷入因为盲目的自我崇拜而带来的种种困境之中。

【作者的论述幽默调侃,视角独特,见解独到,议论深刻,给人理性的启迪和美感的享受。


3.结合具体的语境,说说下列语句的幽默效果。

(1)像一些制作精巧、却魔魔道道的小机器。

提示:刺帕遭到非难的作者极端保守的心态,他们恨不得把昆虫看做是天外来客,完全有异于人类,至是“非生物的”,像“魔魔道道的小机器”一样。

(2)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

提示:讽刺人类的自大心理,渺小的蚂蚁的很多行为与我们相似,我们却不愿意或不敢承认这一事实,是有些为难。

(3)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

提示:用夸张的语言说明蚂蚁的社会行为太接近人类了一恐怕离看电视也不远了吧。

(4)过是一段长着腿的神经节而已。

提示:以“轻蔑”的口气评论一只“独行的蚂蚁”,强调它们个体智慧的微不足道。

(5)总要一边探索,一边互相呼唤,交流信息,发表文章,给编辑写信,提交论文,一有发现就大叫起来。

提示:以夸张的笔法,将人类的行为“原始化”,暗中与动物行为混同,意在说明两者之间的某些相似性。

三、探究主旨,归结理解:
1.让学生补充其他群体活动的生物例证
点拨:大雁、羊群、狒佛等;
2.综观全文,文章探讨生物的社会性,真正目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启示吗?
点拨:课文焦点在于反思人类行为,意在批判某些人(如传统生物学者)盲目自大的人类中心主义观念,警示人类不能充分认识自身的危机,强调人类要有反省意识。

我们还可以从动物社会行为中明白团结就是力量,合力发展科学,共创和谐世界。

3、指导学生自己归纳课文语言特点。

点拨:多用修辞,风趣幽默。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生物界还有这么多我们不曾了解的内涵。

人类千万不能盲目尊大,要充分认识自身的生存危机,遇到人类种种困境,我们需要联合,需要团结,才能走出去,才能推动社会进步。

五、布置作业
1.用童话故事的形式改写课文写蚂蚁或蜜蜂社会行为的内容,进一步体会动物的联合智慧(必做);
2.课外查找资料,了解更多动物社会性事例(选做)。

板书设计:
生物的社会⎪⎪⎩⎪⎪⎨⎧鸟鱼黏菌细胞蜜蜂蚂蚁、
人类的社会⎪⎪⎭
⎪⎪⎬⎫ 生物的社会行为同人类的社会行为极为类似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科普文,本设计力求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从文本解读中领悟作者的科学人文情怀。

但文章为翻译文体,内容有一定的专业性,又是借班上课,能否在三个问题的探讨中让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收获,尚待验证。

7C 学科网,最大最全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教学资料详细分类下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