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精选5篇

合集下载

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分享

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分享

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分享高三语文知识点1一.比喻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二.比拟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2.比拟的种类:①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②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三.借代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2.借代的种类: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②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③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⑤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⑥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⑦原料代成品.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⑧地名代本体.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四.夸张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2.夸张的几种形式:①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②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③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五.对偶1.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2.对偶的几种形式: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例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 例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②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③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即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六.排比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2.排比的几种形式:①成分排比.例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②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七.设问设问的特点:〝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又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八.反问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反问的形式有两种:①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毛主席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②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高三语文知识点2定语后置句: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之〞,定语后置的标志.六.固定格式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七.文言翻译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所以木材用墨绳量过(再经过加工)就直了,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验.反省,就能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译文: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使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译文:君子的天赋并不是与众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泉水,这是因为它心思专一啊.5.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译文: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钳夹,除了蛇.鳝的洞穴就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了,这是因为它心思浮躁啊.高三语文知识点3一.通假字1.无能为也已(矣)2.共其乏困(供)3.秦伯说,与郑人盟(悦)4.失其所与,不知(智)5.何厌之有(餍)6.若不阙秦(缺)二.古今异义(古/今)1.贰于楚也(从属二主.有二心/数词二的大写)2.以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泛指主人)3.行李之往来(出使的人/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4.今有急而求子(您,多指男子/儿子)5.越国以鄙远(边远的地方/粗鄙.低下)6.以烦执事(婉指秦穆公/掌管某事的人)7.亦去之(离开.距离/到达)8.微夫人之力(那个人/尊称人的妻子)三.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驻军,驻扎)2.越国以鄙远(意动,以……为边邑)3.与郑人盟(订了盟约;建立同盟)4.唯君图之(计划,考虑)5.既东封郑(使…成为疆界)6.阙秦以利晋(使…得利)(二)名词作状语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边)2.夜缒而出(在晚上,当晚)3.朝济而夕设版焉(在早上;到黄昏)(三)动词作名词1.君亦无所害(害处)2.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好处)(四)形容词作名词1.越国以鄙远(远方,边远的地方)2.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五)形容词作动词1.因人之利而敝之(损害)2.肆其西封(扩张.延伸)(六)一般动词的使动1.烛之武退秦师(使….退却)2.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使…亏损)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四.文言句式(一)省略句1.(烛之武)许之(主语)2.(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主语)3.(晋惠公)许君焦.瑕(主语)4.夜缒(烛之武)而出(宾语)5.敢以(之)烦执事(宾语)6.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介词)(二)倒装句1.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介宾短语后置或状语后置)2.且贰于楚也(于楚从属──同上)3.佚之狐言于郑伯(于郑伯言──同上)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同上)5.何厌之有(有何厌──宾语前置)(三)判断句1.邻之厚,君之薄也.(也表判断)2.以乱易整,不武.(否定判断句)(四)固定句1.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何必…)2.夫晋,何厌之有?(….怎么….)高三语文知识点41.省主语在一个复句之中,第一个分句出现了主语,如果后几个分句的主语与第一个分句相同,那么后几个分句的主语可以省略,这种情况在古代汉语中称为承前省.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桃源人〞后三个分句的主语同第一个分句,所以省略了.这种现象在现代汉语中也常见.但是古代汉语中还有主语蒙下省略的现象.如〝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在〝无信〞前省略了〝你〞,在〝无礼〞前省略了〝你〞.这种现象在新课标语文的文言文中不常见.由于在语言中,前后分句的主语常不一致,主语又因省略经常不出现,所以古代汉语中多有暗换主语的现象,这种现象在现代汉语中多称成为病句,可是在古代汉语中却是允许的,正常的,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其中〝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之前的主语是〝桃源人〞,可是后一句的〝具答之〞的主语是〝渔人〞.(>)主语在前后句发生了变化,但都省略了.2.宾语的省略古代汉语省略宾语的现象,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的及物动词虽然也要求一个宾语与之搭配,但这个宾语完全可以不出现而隐含起来,只要宾语所表达的事物在前文中已经出现或者已经谈到过,不再出现也能使人正确体会出动作的接受者,宾语则可以省略.〝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意思是将尉拔出剑站了起来,吴广也站了起来,夺下将尉的剑并且把他杀了.此句中承前省略了自己的宾语剑.这些省略在初中文言文中都比较常见.其中也包含了省略介词宾语的现象,〝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将以攻宋〞.>这句话里的介词以〞的宾语〝之〞省略了.〝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中的宾语〝之〞也省略了>3.省略谓语谓语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六则)后一分句省略了谓语〝择〞.在译成现代汉语时,被省略的谓语一定要补充出来.高三语文知识点5字音娴(_ián)于辞令属(zhǔ)草稿未定惨怛(dá)谗人间(jiàn)之帝喾(kù)靡(mǐ)不毕见举类迩(ěr)濯(zhuó)淖(nào)蝉蜕(tuì)皭(jiào)然滓(zǐ)既绌(chù)商于(wū)屈匄(gài)餔(bū)其糟温蠖(huò)啜(chuò)其醨(lí)汶汶(méiméi)通假字1.离骚者,犹离忧也.2.人穷则反本3.靡不毕见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6.屈平既绌7.齐与楚从亲8.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9.亡走赵,赵不内_.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词类活用1.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3.谗谄之蔽明也4.邪曲之害公也5.方正之不容也6.明道德之广崇7.蝉蜕于浊秽8.厚币委质事楚9.其后楚日以削_.时秦昭天与楚婚_.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_.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_.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_.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古今异义1.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2.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3.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4.颜色憔悴5.形容枯槁6.而能与世推移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离骚〞者,犹离忧也.2.天者,人之始也3.秦,虎狼之国.4.此不知人之祸也5.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二)被动句:1.方正之不容也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3.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4.而自令见放为5.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6.数十年,竟为秦所灭7.是以见放8.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三)状语后置句:1.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3.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四)定语后置句: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五)宾语前置句: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梳理脉络用文中五个字概括出人物经历.任(第1节)—疏(第2节)——绌(第4节)—迁(第_节)—沉(第_节)高三语文屈原列传知识点:重要语句翻译1.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天是人类的起源,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于困境就会追念本源,所以到了极其劳苦疲倦的时候,没有不叫天的;遇到病痛或忧伤的时候,没有不叫父母的.)2.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他的文笔简约,词意精微,他的志趣高洁,行为廉正.文章描写的是普通事物,但意义却非常重大,列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含义却十分深远.)_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分享。

高三语文复习知识点梳理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

高三语文复习知识点梳理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

高三语文复习知识点梳理|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高中语文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奠定基础.准备了高三语文复习知识点,希望你喜欢。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ﻭ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ﻭ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ﻭ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ﻭ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ﻭ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ﻭ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ﻭ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ﻭ十四、情节四部分:开端、、、结局ﻭ十五、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ﻭ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环境ﻭ十七、议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ﻭ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ﻭ高三语文复习知识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三语文重点知识点总结精选5篇

高三语文重点知识点总结精选5篇

高三语文重点知识点总结精选5篇与高一高二不同之处在于,此时复习力学部分知识是为了更好的与高考考纲相结合,尤其水平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此时需要进行查漏补缺,但也需要同时提升能力,填补知识、技能的空白。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三语文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三语文知识点11、“以字行”,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

古代男子20岁女子15岁,举办成年礼,弱冠和及笄,不然不便直呼其名。

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

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

后称字为表字,“以字行”是指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2、《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现实主义的源头。

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风”有十五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另有“赋比兴”三种手法。

赋:直抒胸臆,比:比喻,兴:气氛渲染,先言他物,再引出所要歌咏之物。

例如:孔雀东南飞这篇文章,本来是想讲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但是先讲孔雀东南飞,为了引出下文。

3、四书五经,是儒家学派经典著作。

四书指《大学》--曾子、《中庸》--子思、《论语》和《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4、“大理寺卿”-大理寺,官署名。

相当于现代的法庭,掌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正三品,位于九卿之列,其副官为“大理寺少卿”,从四品。

光禄寺:卿掌祭祀、朝会、宴乡酒醴膳羞之事5、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

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在长安附近,富豪人家多聚居在这一带,因此后世诗文常以五陵为富豪人家聚居长安之地。

唐白居易《琵琶行》:“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6、六艺:多指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识字)、数(计算)等六种科目。

高三语文复习知识点整理归纳五篇模板精选

高三语文复习知识点整理归纳五篇模板精选

高三语文复习知识点整理归纳五篇模板精选与高一高二不同之处在于,高三复习知识是为了更好的与高考考纲相结合,尤其水平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此时需要进行查漏补缺,但也需要同时提升能力,填补知识、技能的空白。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三语文知识点11、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

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

2、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3、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

形容创作的艰苦。

4、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

比喻无济于事。

5、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简朴。

6、不孚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

7、不为已甚:指对别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8、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9、不容置喙:不容别人插嘴。

10、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11、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之意。

12、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13、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14、蚕食鲸吞: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

15、分庭抗礼:现在用来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对立。

16、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17、管窥蠡测: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隘、很片面。

18、沆瀣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19、怙恶不悛: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20、讳莫如深:隐瞒的再没有比它更深的了。

21、济济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22、集腋成裘:积少可以成多。

23、间不容发:距离极近,中间不能放一根头发,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

24、见微知著:见到微小的迹象,就能察知发展的趋势。

25、江河日下: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26、胶柱鼓瑟: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27、开门揖盗:比喻引进坏人,自招祸患。

28、梁上君子:代称窃贼。

29、屡试不爽:屡次实验没有差错。

30、鳞次栉比:形容屋舍或船只等排列的很密,很整齐。

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范文8篇

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范文8篇

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范文8篇篇1一、考点分析高三语文学习,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众多,包括但不限于汉字书写、词语理解、句子解析、阅读理解、文言文翻译、作文写作等。

这些知识点都是高考语文考试中常见的题型,需要学生系统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

二、知识点总结1. 汉字书写:掌握常见汉字的书写规范,注意字形结构,避免出现错别字。

2. 词语理解:理解常用词语的含义,包括词义、词性、用法等,能够正确运用词语进行表达。

3. 句子解析:掌握句子的基本结构,能够分析句子的成分,理解句子的意思。

4. 阅读理解:能够阅读理解各种类型的文章,包括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等,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和准确性。

5. 文言文翻译: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常用词汇,能够翻译简单的文言文段落。

6. 作文写作:能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结构清晰、语言流畅的作文,注意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段落安排。

三、学习建议1. 制定学习计划:根据高考语文考试的要求,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系统复习各个知识点。

2. 多做练习:通过做题和模拟考试,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并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的错误。

3. 注重阅读:多读一些优秀的文章和书籍,扩大自己的阅读量,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4. 定期总结:定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四、作文写作指导作文写作是高考语文考试中的重要部分,需要学生能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结构清晰、语言流畅的文章。

以下是一些作文写作的指导建议:1. 确定中心思想:在写作前,先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明确文章要表达的主题和观点。

2. 安排段落结构:根据中心思想,合理安排文章的段落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等部分。

3. 使用恰当的语言:在写作中,使用恰当的语言和词汇,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注意语言的流畅性和连贯性。

4. 多加练习:通过多写、多改、多读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注意总结写作经验和技巧。

五、文言文翻译指导文言文翻译是高考语文考试中的难点之一,需要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常用词汇,能够翻译简单的文言文段落。

2024年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文言文基本语法知识点总结1. 词语的音形义: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词语的音形义,包括偏旁部首、字义、读音等。

2. 词性和词类: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词性和词类,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以及它们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搭配。

3. 词的变化和构词法:掌握文言文中词语的变化规则和构词法,如动词的时态、前缀、后缀等。

4. 语法结构:了解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常见的语法结构,如主谓结构、并列结构、从句结构等。

5. 语法关系:掌握文言文中词语和词组之间的语法关系,如主谓关系、宾补关系、定状关系等。

二、文言文阅读技巧知识点总结1. 理解句子结构:通过分析句子的结构和语法关系,理解句子的意思和表达方式。

2. 理解修辞手法: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夸张、反问、对仗、排比等,理解修辞手法对文意的影响。

3. 辨析词义:通过上下文的提示和其他语法手段,准确理解生词的词义。

4. 揣摩作者意图:通过阅读文言文的整体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情感。

5. 拆解长句:对于长句,可以拆解成短句,逐步理解其中的语法结构和词语意义。

三、文言文名句和典故知识点总结1. 名句传唱: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名句,如《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等。

2. 典故了解: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典故,如《左传》中的“黍离”、“丧胄”、“孟孙”等,以及这些典故的由来和含义。

3. 名篇赏析:鉴赏文言文名篇,如《史记》中的《项羽本纪》、《汉书》中的《张良传》等,理解其中的语言功底和思想内涵。

四、文言文作文技巧知识点总结1. 选择材料:选择合适的文言文材料,如名句、典故、短文等,进行作文。

2. 表达技巧:运用文言文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提升作文的表达力和文采。

3. 文章结构:构建合理的文章结构,包括开头、中间段落和结尾,衔接紧密,层次清晰。

4. 理论联系实际:在作文中联系实际,运用文言文知识和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高三语文复习知识点

高三语文复习知识点

高三语文复习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三语文复习知识点学海无涯苦作舟”。

高三语文重要复习知识点归纳5篇

高三语文重要复习知识点归纳5篇

高三语文重要复习知识点归纳5篇高三语文知识点11、课文预习六步法:查注生词,扫清三字;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把握背景;标明段序,分清结构;画关键句,体会作用;简写主旨,归纳特色。

2、赏诗三步法:知人论世、译析字面、阐明主旨。

3、划分*结构四法:依据表达方式、找寻明暗线索、依据时空顺序、依据逻辑顺序。

4、分析八种关键句作用:点明题目,引起下文;点明中心,亮出主旨;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承上启下,自然衔接;前后照应,和谐统一;侧面烘托,间接映衬;后文铺垫,埋下伏笔;增强语言,突出特征。

5、辨别七类*写法:对比写法、象征写法、烘托写法、以小见大写法、先扬后抑写法、虚实结合写法、夹叙夹议写法。

高三语文知识点21、抓关键词语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

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例句1:“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蒙眬欲睡似的。

”【赏析】一个动词“吻”字,写出了海浪亲昵温柔的情态。

例句2:“海水疯狂地汹涌着,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

”【赏析】“疯狂”、“汹涌”、“吞没”这些充满力度的词语,描绘出了大海勇猛无畏的性格。

2、抓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

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如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其作用表现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又如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用它说理可使论述详尽,条理清晰;用它抒情,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增强*的感染力;用它叙事写人,能使描写细腻深刻。

例句1:“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

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范文(4篇)

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范文(4篇)

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范文一、通假字1.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过。

)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颁,通“斑”,斑白。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二、古今异义词①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代国君称自己的谦词。

今用于形影孤单的人。

)②河内凶(河,黄河,今泛指河流。

凶,谷物收成不好,今常指人暴躁,心肠狠。

)③请以战喻(请,请允许我。

今常用于对方。

例如:“请坐”,让对方坐下;“请指导”,让对方做指导。

)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可”是“可以”,“以”是凭借。

今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

)⑤弃甲曳兵而走(走,跑,这里指逃跑。

今常指一般的行走。

)⑥或百步而后止(或,有的人,不定代词。

今常用于选择复句中的选择词。

)⑦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则,那么。

今常用于代词,当“这”“此”讲,如“斯文”等。

)⑧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今常用义是保养身体。

)⑨王无罪岁(无罪,不要归咎;今常用义是没有犯罪)三、一词多义1.数①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名词,数目、数量)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数词,几、若干)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名词,命运)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副词,shuò,屡次)⑤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形容词,cù,密、细密)⑥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动词,shǔ,计算)2.直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形容词,与“曲”相对,不弯曲)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副词,仅、只)③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名词,通“值”,价值)④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指南录>后序》)(副词,径直、直接)3.发②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动词,征发、派遣)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动词,打开粮仓,赈济灾民)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动词,花开)⑤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动词,出发)⑥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五人墓碑记》)(动词,实施)⑦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动词,发出、抒发)4.兵①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名词,兵器)②穷兵黩武(成语)(名词,战争)③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名词,军队)④草木皆兵(成语)(名词,士兵)5.胜①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动词,承受)②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副词,尽)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形容词,胜利)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动词,超过)⑤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形容词,优美的)6.于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比)②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对)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介词,在)④移其民于河东(介词,到)⑤移其粟于河内(介词,从)⑥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介词,与,和)7.王①然而不王者(动词,为王,读“wàng”)②梁惠王日(名词,君王,读“wáng”)8.以①请以战喻(介词,用、拿)②可以无饥矣(介词,凭借,此处的“可以”也可看作古今同义)③以时入山林(介词,按)④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把)9.食狗彘食(动词,吃)人食(名词,食物)而不知检10.之①填然鼓之(音节助词,没有意义的衬字)②王道之始也(结构助词,“的”)③申之以孝悌之义(复指代词,代“孝悌之义”。

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五篇)

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五篇)

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归去来兮辞》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2.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3.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4.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5.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6.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7.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滕王阁序》1、时维____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2、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3、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4、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5、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6、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7、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8、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9、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逍遥游》1.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2.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5.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

6.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____月聚粮。

7.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8.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9.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二)一、通假字云销雨霁(销通消,消散)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齐的.样子)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二、古今异义千里逢迎(逢迎:古:迎接,今:说话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俨骖騑于上路(俨:古:整齐的样子,今:庄重)俨骖騑于上路(上路:古:高高的道路,今:走上路程)孟学士之词宗(学士:古:掌管文学撰述的官,今:学位名)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穷:古:困厄,处境艰难,今:没有钱,穷困)阮籍猖狂(猖狂:古:狂放,今:肆无忌惮)君子见机(见机:古:事前洞察事物细微,今:看机会,看形势)三、一词多义1、尽宾主尽东南之美(全,都)潦水尽而寒潭清(没,干)则智者尽其谋(全部用出)聊乘化以归尽(完,尽头)2、故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旧)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所以)桓侯故使人问之(特地)既克,公问其故(原因)3、属时维____月,序属三秋(属于,是)美池桑竹之属(类)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在)4、且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反而)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将近)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姑且,苟且)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将要)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尚且)5、即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依附)胡天____月即飞雪(就)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则)6、引控蛮荆而引瓯越(v,连接)恭疏短引(n,序)司马懿引二十万军(v,带领)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v,后退) 7、穷穷岛屿之萦回(v,极尽)日暮途穷(v,阻塞不通)8、于俨骖騑于上路(介,在)访风景于崇阿(介,到)烈于猛火(介,表比较)闻于四方(介,被动)盘庚迁于殷(介,到)四、词类活用目吴会于云间(目:名作动,看,遥看)雄州雾列(雾:名作状,像雾一样)上出重霄(上:名作状,向上)物华天宝(华、宝:形作动,有光华,有珍宝)响穷彭蠡之滨(穷:形作动,穷尽,响遍)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窜:形的使动用法,使…逃)襟三江而带五湖(襟、带:名的意动用法,以……为衣襟,以……为带)烟光凝而暮山紫(紫:名作动,变成紫色)俊采星驰(星,名作状,像流星一样)宾主尽东南之美(美,形作名,俊美的人,俊杰)人杰地灵(杰、灵,形作动,有俊杰,有灵气)屈贾谊于长沙(屈,形的使动用法)徐孺下陈蕃之塌(下,名的使动用法,使……下)腾蛟起凤(腾、起,使动,使…腾飞,使……起舞)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名作动,看、望)四美具,二难并(美、难,形作名,美好的事物,难得的主宾)山原旷其盈视(旷,使动用法,使……开阔)文言句式1、倒装句访风景于崇阿(介作状,后置)极娱游于假日(介作状,后置)都督阎公之雅望(定语后置)宇文新州之懿范(定语后置)舍簪笏于百龄(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童子何知(宾语前置)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介词结构后置)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介词结构后置) 奏流水以何惭(宾语前置)2、判断句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非谢家之宝树3、省略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4、被动句纤歌凝而白云遏怀帝阍而不见高三语文基础知识点汇总【《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过。

2024年高三语文备考知识点总结(2篇)

2024年高三语文备考知识点总结(2篇)

2024年高三语文备考知识点总结高三语文备考是高中生备战高考的重要阶段,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复习掌握大量的语文知识点,对于备考的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2024高三语文备考知识点的总结,供同学们参考。

一、古代文学1. 文言文阅读理解:要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词汇、词义和句法结构,熟悉古代思想、文化背景,理解古代文化常识,能够正确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意义。

2. 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与理解:要熟悉古代文学作品的内容、结构和表达技巧,掌握各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和表现手法,能够正确理解和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3. 古诗文的背诵与鉴赏:要背诵一些经典的古诗文作品,熟悉古诗文的鉴赏方法和技巧,能够正确理解和解读古诗文作品的意义和艺术特点。

二、现代文学1. 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与理解:要熟悉现代文学作品的文体特点、表现手法和社会背景,理解现代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意义,能够正确分析和解读现代文学作品。

2. 现代散文、小说、剧本的阅读与鉴赏:要阅读一些著名的现代散文、小说、剧本作品,熟悉不同体裁的特点和表现方式,能够正确理解和鉴赏现代文学作品。

3. 现代诗歌的阅读与鉴赏:要阅读一些著名的现代诗歌作品,熟悉现代诗歌的艺术特点和表达方式,能够正确理解和赏析现代诗歌作品。

三、修辞与修辞手法1. 修辞的基本概念:要了解修辞的基本概念,包括修辞手法、修辞作用和修辞效果等。

2. 修辞手法的分类和特点:要掌握修辞手法的分类和特点,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意象、排比、对偶、拟人等。

3. 修辞手法的应用和分析:要熟练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能够正确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

四、阅读与鉴赏1. 文章的整体把握:要学会通过阅读文章的标题、作者、题记、开头、结尾等部分来把握文章的整体意义和主题。

2. 文章的深度理解:要善于分析和解读文章中的隐含意义和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表达。

3. 文章的评价和鉴赏:要能够正确评价文学作品的内涵和风格,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和欣赏。

2024年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整理

2024年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整理

2024年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整理____年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整理(____字)一、古代文学常识1. 古代文学史的发展和特点:古代文学史可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时期。

各个时期文学的特点不同,如先秦以经典为主,魏晋南北朝以骈文、辞章为主,唐代以诗为主,宋代以词、散文为主,元代以杂剧为主,明代以小说为主,清代以纯文学为主等。

2. 古代文学常用修辞手法:古代文学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对仗、衬托、借景等。

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够增强文学作品的艺术效果,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 古代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品:古代文学中有许多流派,如骈文、辞章、诗词、散文、杂剧、小说等。

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如《诗经》、《楚辞》、《文选》、《全唐诗》、《宋词》、《红楼梦》等。

4. 古代文学名著阅读:高三学生应重点阅读一些古代文学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

通过阅读这些名著,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二、现代文学常识1. 现代文学史的发展和特点:现代文学史主要分为鲁迅时期、新文化运动时期、五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等几个时期。

现代文学的特点是注重表现现实、关注社会问题、强调自我表达等。

2. 现代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品:现代文学中有许多流派,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新感觉派、超现实主义等。

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如《热风》、《红高粱》、《红岩》、《白鹿原》等。

3. 现代文学名著阅读:高三学生应重点阅读一些现代文学名著,如《狂人日记》、《呐喊》、《围城》、《茶花女》等。

通过阅读这些名著,可以了解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和鉴赏能力。

三、文言文阅读1. 文言文的基本知识: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言。

学生需要熟悉文言文的基本语法、词汇和常用结构,了解文言文的典型特点。

2. 文言文的阅读方法:阅读文言文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词汇量和解题技巧。

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

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

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1在语文学习中首先要注重知识的积累,不能只顾做题,要把基础知识夯实,例如8分的默写题,这就是高考中送分的题,但好同学因为马虎经常丢分,所以基础知识必须巩固,保证得分。

其次,不要陷入题海中,最后阶段的复习固然还要做题,但这时绝不能陷入题海,提高成绩的关键是精练善思。

精心选择训练内容,认真做好每一份试卷,对本次训练中自己的提高与失误认真分析,及时总结。

最后,素材的收集,搜集意义深刻的__,新奇的事件,并对用辩证的观点加以分析,吸取其精华,运用到自己的__中。

下面简单介绍下病句和诗歌鉴赏注意的事项。

一、病句题在考试中属于较费心力的题,尤其是基础比较弱的同学,感觉那个句子都是对的,总是没有头绪,其实病句题只要掌握了一些小的技巧,是比较容易完成的。

首先要知道病句主要分为语法错误和逻辑错误两大类,主要错误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其次、从语法角度入手,抓住句子主干,无论是单句、复句,抓住了句子主干,也就抓住了句子的基本意思,在寻找语病时有利于保留原意。

抓住主干时要注意辨认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是否有成分残缺,主谓、动宾搭配不当等毛病。

再次、从词法角度入手,看看句子的修饰语同中心语的搭配是否恰当,句子的实词、虚词的运用是否恰当,如果没有发现语法错误就从逻辑角度入手,分析句子的推论是否正确,概念是否明确,判断是否恰当等问题。

二、诗歌鉴赏类题型诗歌鉴赏类题型属于考察学生能力的题型,这需要学生丰富的诗歌阅读量,对诗歌有一定的了解,理解诗歌的基本涵义。

在做题时可以从这几方面来入手,首先,读题目。

题目中含有大量的信息,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解读诗作的重要切入点。

二要注意作者。

高考命题选取的诗文,大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作品,例如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山水田园诗,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等等。

2024年高三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二篇)

2024年高三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二篇)

2024年高三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一、字音字形知识点1. 撇、捺、折的写法;2. 偏旁部首及其基本含义;3. 声母、韵母、声调的概念和分类;4. 声调变调规律;5. 简体和繁体字的区别;6. 常见异体字的区分;7. 汉字的造字方法及演变规律。

二、词语知识点1. 词语的定义和分类;2. 词语的构词方法和规律;3. 常见词语的义项辨析;4. 词语的搭配和固定搭配;5. 词语的义同、义近、义反、义活用关系;6. 词语的词义辨析;7. 词语的拼音、词性及词义。

三、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知识点1.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2. 古代文学的特点及其意义;3. 古代文学作品的主题和艺术特点;4. 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5. 现代文学的主题和艺术特点;6. 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联系和区别。

四、修辞手法和修辞方法知识点1. 修辞手法的定义和分类;2. 修辞手法的表达方式和作用;3. 修辞手法的运用原则;4. 常见修辞手法的例子和解析;5. 修辞方法的定义和分类;6. 修辞方法的运用原则和技巧。

五、记叙文、描写文、说明文、议论文、夹叙夹议文等作文形式知识点1. 各类作文形式的定义和特点;2. 各类作文形式的写作结构和要求;3. 各类作文形式的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4. 各类作文形式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六、写作思路和写作方法知识点1. 写作的要求和目的;2. 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3. 构思文章的方法和技巧;4. 增强文章可读性的方法和技巧;5.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写法;6. 文章的段落结构和过渡方式。

七、文学常识知识点1. 文学史、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文学作品的流派、体裁和风格特点;3. 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4. 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和艺术效果;5. 文学作品的当代意义和审美价值。

八、写作范文和优秀作文分析知识点1. 文章的结构、内容和表达技巧;2. 优秀作文的语言和修辞技巧;3. 优秀作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4. 优秀作文的补充和延伸。

语文高三合格考知识点总结

语文高三合格考知识点总结

语文高三合格考知识点总结语文是一门极具挑战性的学科,它不仅需要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还需要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高三语文学科作为高中阶段的最后一年,要求学生具备较为丰富的文学知识和扎实的语言基础。

下面是高三语文合格考的知识点总结。

一、中国古代文学1. 古代文学概述古代文学是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文学分为先秦、汉魏、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不同历史时期。

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文学特点和代表作品。

2. 先秦文学先秦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起源,其代表作品有《诗经》、《楚辞》、《论语》、《庄子》等。

先秦文学主要表现了对生活、情感、人性的思考和描绘。

3. 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代表作品有《世说新语》、《文选》、《九歌》等。

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在题材和风格上有了较大的变化与发展。

4. 唐宋文学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最为繁荣的时期,代表作品有《长恨歌》、《滕王阁序》、《青莲居士》等。

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达到了一个高峰。

5. 元明清文学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演变时期,代表作品有《西厢记》、《金瓶梅》、《红楼梦》等。

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在描写社会风貌、人物性格等方面有了一定的突破。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1. 现当代文学概述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当代文学分为新文学运动、五四文学运动、鲁迅文学、民族复兴文学等不同历史时期。

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文学特点和代表作品。

2. 新文学运动新文学运动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起源,其代表作品有《狂人日记》、《呐喊》、《草地》等。

新文学运动主要探讨的是个体的成长与社会的命运。

3. 五四文学运动五四文学运动是中国现当代文学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代表作品有《彷徨》、《呼兰河传》、《独白》等。

这个时期的作品在表现青年人思想、生活状况和社会现实等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

4. 鲁迅文学鲁迅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巨匠,他的作品有《故乡》、《呐喊》等。

高三语文必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五篇】

高三语文必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五篇】

高三语文必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五篇】高中语文需要背诵的知识点有很多,掌握好高中语文的文言文对于大家进行整个高中语文学习非常有帮助。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1通假字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③秦伯说(同“悦”)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词类活用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既东封郑(封,疆界。

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古今异义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A.以其无礼于晋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佚之狐言于郑伯(2)省略句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略主语)C.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3)宾语前置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21、烛之武退秦师(退,使动用法,使……撤兵。

)2、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动用法,使……灭亡。

)4、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

)5、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

)6、既东封郑(东,名词作状语,向东;封,名词意动用法,以……为疆界。

)7、若不阙秦(阙,动词使动用法,使……削弱。

)8、阙秦以利晋(利,名词使动用法,使……获利。

)9、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形容词用作动词,损害。

)10、共其乏困(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

高三语文重点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模板

高三语文重点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模板

高三语文重点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模板高中阶段学习难度、强度、容量加大,学习负担及压力明显加重,不能再依赖初中时期老师“填鸭式”的授课,“看管式”的自习,“命令式”的作业,要逐步培养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的能力,制定学习计划,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三语文知识点1中国现代文学1.小说《祝福》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彷徨》,鲁迅另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2.我国现代文学第一篇白话小说是鲁迅于1918年发表的《狂人日记》,鲁迅原名周树人,另有代表小说《祝福》《药》《孔乙己》《故乡》《社戏》《阿Q正传》,代表性杂文《为了忘却的记念》《记念刘和珍君》《拿来主义》《灯下漫笔》,代表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

3.郭沫若,1921年与郁达夫、成仿吾等组织成立“创造社”,著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

4.叶圣陶1921年与茅盾、郑振铎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著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夜》。

5.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著有长篇小说《子夜》和两个“三部曲”:①《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②《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另有短篇小说代表作《林家铺子》。

6.徐志摩,中国现代诗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代表诗作是《再别康桥》。

7.新中国的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作者是现代剧作家田汉。

8.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中国现代诗人、散文家,代表散文有《春》《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绿》《荷塘月色》。

9.闻一多,中国现代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有代表性诗集《红烛》《死水》。

10.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长篇小说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代表作有《茶馆》《龙须沟》。

高三语文必背必会知识点

高三语文必背必会知识点

⾼三语⽂必背必会知识点⾼三是忙碌的、⾼三是⾟苦的,⾼三也是最值得我们骄傲的⼀年。

在拼搏奋⽃的过程中⾼三学⽣还需要⼀些精神⾷粮来激励⾃⼰不断的前进。

以下是⼩编给⼤家整理的⾼三语⽂必背必会知识点,希望⼤家能够喜欢!⾼三语⽂必背必会知识点1(1)坚贞与反抗——《诗经·氓》、《孔雀东南飞(并序)》这是⼀⾸弃妇诗,描写了弃妇与负⼼男⼦从订婚、迎娶,⼜到遭受_、遗弃的经过,表达了弃妇对遭受_与遗弃不可以不深思⽽慎取之”的感悟。

⼈⾃然是智者,是哲⼈,是⽼师,留⼼观察⼤⾃然,你会满载⽽归,猛然顿悟!本⽂可为以下话题提供素材:⾃然与⼈⽣;意志与⽬标;治学态度;⼈⽣感悟。

的痛苦与悲哀,同时也表达了她对“⼆三其德”的男⼦的愤怒,尽管她也怀着对往事的⽆可奈何,但她对爱情与婚姻的忠贞⼜表现了坚决的_和“不思其反”的决⼼。

应是⼈性纯美的最早体现。

刘兰芝与焦仲卿的婚姻悲剧,揭露了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幸福⽣活的罪恶,热情讴歌了刘兰芝、焦仲卿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对压迫者的反抗精神,反映了⼈民群众对被_者的⽆限同情和追求婚姻⾃由、珍惜爱情⽣活的强烈愿望。

(2)追求与坚守——《离骚》两千多年前的伟⼤爱国主义诗⼈屈原在遭到⼩⼈馋毁被流放时,依然坚守⾃⼰的精神家园,依然热爱着⾃⼰的祖国,坚持对美好理想的追求,⽤⼀种磐⽯般的坚贞诠释⼈⽣的崇⾼,从⽽感动着世世代代的⼈。

他⽤⼀颗⾼贵的⼼灵挥洒出惊天动地的华章——《离骚》永远是⽂学宝库中的精品。

(3)追求与本真——《短歌⾏》短歌不短,意蕴深长。

诗歌抒发了诗⼈渴望招纳贤才、建功⽴业的宏图⼤愿。

⾔志的同时也抒发了诗⼈的感情:有⼈⽣苦短的忧叹之情,有对贤才的渴求之情,有既得贤才的欣喜之情,有对犹豫徘徊的贤才的劝慰之情,有坚信⾃⼰礼贤下⼠、天下贤才定会归附⾃⼰的⾃信之情。

(4)离苦与乡愁——《采薇》、《涉江采芙蓉》寒冬,阴⾬霏霏,雪花纷纷,⼀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

道路崎岖,⼜饥⼜渴;但边关渐远,乡关渐近。

高三最全语文重点易错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

高三最全语文重点易错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

高三最全语文重点易错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高三学生在复习语文时要根据自己的条件,以及高中阶段学科知识交叉多、综合性强,以及考查的知识和思维触点广的特点,找寻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三语文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三语文知识点11.字音识记倒涎(xián)锱(zī)铢(zhū)岑(cén)寂付梓(zǐ)王嫱(qiáng)憎(zēng)恶尺牍(dú)没镞(zú)嚼(jiáo)咬文嚼字(jiào)倒嚼(jué)咀嚼漂(piào)漂亮(piǎo)漂洗(piāo)漂泊乘(chéng)上乘(shèng)千乘之国藉(jí)狼藉(jiè)蕴藉隽(juàn)隽永(jùn)隽秀鲜(xiān)鲜活(xiǎn)寡廉鲜耻2.字形辨识辑(jí)辑录揖(yī)作揖楫(jí)舟楫缉(jī)通缉牍(dú)案牍犊(dú)牛犊渎(dú)渎职黩(dú)穷兵黩武椟(dú)买椟还珠蝉(chán)蝉联婵(chán)婵娟惮(dàn)肆无忌惮殚(dān)殚精竭虑涓(juān)涓涓细流娟(juān)娟秀绢(juàn)手绢3.词语释义援例:引用成例。

援,引用。

流弊:滋生的或相沿而成的弊端。

点铁成金:神仙故事中说仙人用手指一点使铁变成金子。

比喻把不好的作品改好。

学富五车:形容书读得多,学问渊博。

才高八斗:形容富有文才。

谢灵运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杀青:古人著书写在竹简上,为了便于书写和防止虫蛀,先把青竹简用火烤干叫杀青。

后泛指写定著作。

尺牍:书信。

古代书简约长一尺,故名。

索然无味:也写作“索然寡味”,形容乏味,没有兴趣的样子。

4.词语辨析斤斤计较·锱铢必较斤斤计较:形容过分计较微小的利益或无关紧要的事情。

2024年高三年级语文知识点总结(2篇)

2024年高三年级语文知识点总结(2篇)

2024年高三年级语文知识点总结1. 写作技巧- 文章结构:开头、正文、结尾- 表达方式:描写、比喻、引用、对话等- 语言表达:准确、简练、生动- 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反问、排比等2. 作文类型与技巧- 议论文:提出观点、论证、举例、总结- 描写文:运用五感、情感描写、环境描写- 说明文:概念解释、分类、流程分析- 应用文:书信、通知、报告等3. 诗歌与韵律- 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诗的格律:平仄、押韵、断句4. 古代文学知识- 《诗经》:内容、特点、作者、作用- 《楚辞》:内容、特点、作者、作用- 《论语》:内容、特点、作者、思想- 《左传》:内容、特点、作者、作用5. 文言文阅读与翻译- 熟悉古代文言文字和句式- 理解古文阅读中的上下文关系和语言图片意象- 掌握文言文中的典故和常见成语6. 现代文阅读与理解- 分析段落结构和文本脉络- 识别并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目的- 掌握文中的关键信息和细节7. 彩虹桥课程- 熟悉现代文学作品、文学流派和文学理论- 学习文学鉴赏方法和文学评论技巧8. 修辞学知识- 了解修辞手法的种类和运用方法- 掌握修辞手法在文本中的功能和效果9. 古代典籍与现代语文教材- 《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古代典籍的阅读和解读- 熟悉《语文课程标准》和现代教材的内容和要求10. 现代汉语规范- 掌握语法知识,如词性、句式、成分和语法关系- 熟悉常用词汇,了解词义、造词和义项辨析11. 古代汉语规范- 了解古代汉语的基本词汇和语法- 学习古代汉语词义的演变和语态、句法的差异12. 历史、文化与语境知识- 掌握语言背后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 学习不同语境下的语言使用规范和习惯以上是2024年高三年级语文知识点的大致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2024年高三年级语文知识点总结(2)____年高三年级语文知识点总结一、基础知识点总结:1. 文言文基础知识点:如文言词语的意义、文言文常见的句式、文言文修辞手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精选5篇与高一高二不同之处在于,此时复习力学部分知识是为了更好的与高考考纲相结合,尤其水平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此时需要进行查漏补缺,但也需要同时提升能力,填补知识、技能的空白。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三语文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三语文知识点1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2)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3)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4)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通"返",往返)(5)而徵一国(通"耐",能)(6)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2.古今异义(1)腹犹果然古义:食饱之状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2)众人匹之古义:一般人今义:多数人,大家(3)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4)穷发之北古义:毛,草木今义:头发(5)小年不及大年古义:寿命长的今义:丰收年;春节3.一词多义(1辩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而御六气之不辩(通"变",变化)(2)知之二虫又何知(动词,知道)小知不及大知(名词,智慧)(3)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圣人无名(名词,声名)(4)息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4.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

而后乃今将图南(往南飞)/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往南飞)(2)使动用法。

德合一君(使……满意)/彼于致福者(使……到来)/而徵一国者(使……信任)二、文言虚词1.之(1)助词,的。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2)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鹏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3)代词,它。

而莫之夭阏者(4)代词,他。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指宋荣子)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指彭祖)(5)代词,这些。

之二虫又何知(6)动词,到,往。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2.而(1)连词,表修饰。

怒而飞/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决起而飞(2)连词,表转折。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3)连词,表并列。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4)连词,表承接。

而控于地而已矣3.则(1)连词,就。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2)连词,或者。

时则不至(3)连词,那么。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4.然(1)奚以知其然也(代词,这样)(2)虽然,犹有未树也(代词,这样)、(3)未数数然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5.以(1)介词,把。

以五百岁为春(2)介词,用。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3)介词,凭。

奚以知其然也6.且(1)连词,而且。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2)副词,还。

彼且恶乎待哉(3)副词,将要。

且适南冥也7.于(1)介词,对于。

彼其于世/彼其于世(2)介词,在。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8.其(1)用在选择问句中,或许……或说得过去,是……还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2)代词,它的。

其名为鹏(3)代词,它。

其负大舟也无力(指水)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1)此小大之辩也("也"表示判断语气)(2)《齐谐》者,志怪者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3)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2.省略句(1)翱翔(于)蓬蒿之间(省略介词"于")(2)且举世誉之而(宋荣子)不加劝(省略主语"宋荣子")(3)众人匹(于)之(省略介词"于")(4)众人匹之,(众人)不亦悲乎(省略主语"众人")3.疑问句(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表示疑问语气)(2)奚以知其然也("奚以",表示疑问语气)(3)彼且奚适也("奚",表示疑问语气)4.倒装句(1)而莫之天阏者(夭阏之,宾语前置)(2)彼且奚适也(适奚,宾语前置)(3)奚以知其然也(以奚,宾语前置)(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于坳堂之上覆杯水,介宾短语后置)(5)翱翔蓬蒿之间(于蓬蒿之间翱翔,介宾短语后置)四、重点语句翻译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再说水的聚积不深,它浮载大船就没有力量。

在庭堂的低洼处倒杯水,那么小小的芥草也可以给它当作船;而搁置杯子就粘住不动了,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了。

2、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它的脊背像座大山,展开双翅就像天边的云。

鹏鸟借着急速旋转向上的气流直冲九万里高空,穿过云气,背负青天。

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至于遵循宇宙万物的规律,把握"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他还仰赖什么呢!因此说,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没有功名和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圣人"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

高三语文知识点2一、通假字1、无能为也已(矣)2、共其乏困(供)3、秦伯说,与郑人盟(悦)4、失其所与,不知(智)5、何厌之有(餍)6、若不阙秦(缺)二、古今异义(古/今)1、贰于楚也(从属二主、有二心/数词二的大写)2、以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泛指主人)3、行李之往来(出使的人/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4、今有急而求子(您,多指男子/儿子)5、越国以鄙远(边远的地方/粗鄙、低下)6、以烦执事(婉指秦穆公/掌管某事的人)7、亦去之(离开、距离/到达)8、微夫人之力(那个人/尊称人的妻子)三、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驻军,驻扎)2、越国以鄙远(意动,以……为边邑)3、与郑人盟(订了盟约;建立同盟)4、唯君图之(计划,考虑)5、既东封郑(使…成为疆界)6、阙秦以利晋(使…得利)(二)名词作状语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边)2、夜缒而出(在晚上,当晚)3、朝济而夕设版焉(在早上;到黄昏)(三)动词作名词1、君亦无所害(害处)2、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好处)(四)形容词作名词1、越国以鄙远(远方,边远的地方)2、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五)形容词作动词1、因人之利而敝之(损害)2、肆其西封(扩张、延伸)(六)一般动词的使动1、烛之武退秦师(使….退却)2、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使…亏损)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四、文言句式(一)省略句1、(烛之武)许之(主语)2、(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主语)3、(晋惠公)许君焦、瑕(主语)4、夜缒(烛之武)而出(宾语)5、敢以(之)烦执事(宾语)6、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介词)(二)倒装句1、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介宾短语后置或状语后置)2、且贰于楚也(于楚从属──同上)3、佚之狐言于郑伯(于郑伯言──同上)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同上)5、何厌之有(有何厌──宾语前置)(三)判断句1、邻之厚,君之薄也。

(也表判断)2、以乱易整,不武。

(否定判断句)(四)固定句1、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何必…)2、夫晋,何厌之有?(….怎么….)高三语文知识点31.省主语在一个复句之中,第一个分句出现了主语,如果后几个分句的主语与第一个分句相同,那么后几个分句的主语可以省略,这种情况在古代汉语中称为承前省。

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桃花源记》)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桃源人”后三个分句的主语同第一个分句,所以省略了。

这种现象在现代汉语中也常见。

但是古代汉语中还有主语蒙下省略的现象。

如“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在“无信”前省略了“你”,在“无礼”前省略了“你”。

这种现象在新课标语文的文言文中不常见。

由于在语言中,前后分句的主语常不一致,主语又因省略经常不出现,所以古代汉语中多有暗换主语的现象,这种现象在现代汉语中多称成为病句,可是在古代汉语中却是允许的,正常的,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其中“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之前的主语是“桃源人”,可是后一句的“具答之”的主语是“渔人”。

(《桃花源记》)主语在前后句发生了变化,但都省略了。

2.宾语的省略古代汉语省略宾语的现象,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的及物动词虽然也要求一个宾语与之搭配,但这个宾语完全可以不出现而隐含起来,只要宾语所表达的事物在前文中已经出现或者已经谈到过,不再出现也能使人正确体会出动作的接受者,宾语则可以省略。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意思是将尉拔出剑站了起来,吴广也站了起来,夺下将尉的剑并且把他杀了。

此句中承前省略了自己的宾语剑。

这些省略在初中文言文中都比较常见。

其中也包含了省略介词宾语的现象,“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将以攻宋”。

《公输》这句话里的介词"以”的宾语“之”省略了。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中的宾语“之”也省略了《桃花源记》3、省略谓语谓语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

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

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六则)后一分句省略了谓语“择”。

在译成现代汉语时,被省略的谓语一定要补充出来。

高三语文知识点4字音娴(xián)于辞令属(zhǔ)草稿未定惨怛(dá)谗人间(jiàn)之帝喾(kù)靡(mǐ)不毕见举类迩(ěr)濯(zhuó)淖(nào)蝉蜕(tuì)皭(jiào)然滓(zǐ)既绌(chù)商于(wū)屈匄(gài)餔(bū)其糟温蠖(huò)啜(chuò)其醨(lí)汶汶(méiméi)通假字1、离骚者,犹离忧也。

2、人穷则反本3、靡不毕见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6、屈平既绌7、齐与楚从亲8、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9、亡走赵,赵不内10、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1、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3、谗谄之蔽明也4、邪曲之害公也5、方正之不容也6、明道德之广崇7、蝉蜕于浊秽8、厚币委质事楚9、其后楚日以削10、时秦昭天与楚婚11、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1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13、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14、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古今异义1、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2、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3、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4、颜色憔悴5、形容枯槁6、而能与世推移(一)判断句:1、“离骚”者,犹离忧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