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精简版)

合集下载

疟疾

疟疾

南方山区:
微小按蚊
丘陵地区:
窄卵按蚊
海南山林地区: 巴拉巴按蚊
.
流行病学
人群易感性:
感染后有一定免疫力,与IgG 各型疟原虫之间无交叉免疫 反复多次感染,带虫免疫
流行特征:
热带>亚热带>温带 流行区以间日疟最广,恶性疟最严重 季节多以夏秋季较多。
.
.
.
发病机制
寒战、高热继之大汗
侵犯红细胞
任何红细胞 幼稚红细胞 衰老红细胞
症状
重 中 轻
贫血
重 中 轻
.
临床表现
潜伏期:
间日疟、卵形疟14天, 三日疟30天, 恶性疟12天
.
典型临床表现(间日疟)
寒战期(10-45分钟)
全身颤抖,皮肤鸡皮样,发绀,青紫,脉速, 头疼,乏力,腹部不适,棉被不能缓解
发热期(2-6小时)
无前驱症状 周期48h 发冷期不明显 发热不高 多无脾大、贫血轻
.
典型临床表现(恶性疟)
前驱明显 周期24-48h,不规律 发冷期多无寒战 发热型不规则 头痛、呕吐明显 脾大、贫血明显 常发生脑损害
.
凶险发作临床表现
脑型:畏寒2-5d,头剧痛,呕吐,烦躁, 谵忘,昏迷,抽搐。体检脑炎体征。化 验贫血,白细胞高,尿红白管蛋。死于 呼吸循环衰竭。
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裂殖子同时,伴随诱生多 种细胞因子及代谢产物入血
周期性发作
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增殖周期决定
脑型疟疾
受感染红细胞粘附脑毛细血管内皮并聚集, 局部阻塞,组织缺氧变性坏死(头痛);低 血糖
黑尿热
红细胞大量破坏,高血红蛋白血症,伯氨喹
诱发溶血
.
发病机制
种类

疟疾(Malaria)简介

疟疾(Malaria)简介

疟疾(Malaria)简介
疟疾俗称“打摆子”,是一种由疟原虫造成的,通过按蚊属(Anopheles spp.)的部分按蚊传播的全球性急性寄生虫传染病。

世界范围内,仅是呈现临床症状的患者病例每年就在3亿到5亿之间,这其中大部分为儿童。

儿童,孕妇,旅游者和各地的新移民对本地流行的疟原虫免疫力较差,故是易患疟疾的高危人群。

疟疾主要的流行地区是非洲中部,南亚,东南亚及南美北部的热带地区,这其中又以非洲的疫情最甚。

就中国而言,疟疾主要的流行地带为华中华南的丛林多山地区,但疫情远较非洲为轻。

疟疾作为全球最普遍、最严重的热带疾病之一,大多都发生在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导致超过100万人死亡。

在非洲,疟疾每30秒就杀死一名儿童,这比任何其他疾病造成的非洲儿童死亡人数都要多。

得了疟疾而幸存下来的儿童往往会大脑受损或是瘫痪,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全球有超过41%的人口都有感染疟疾的风险,并且由于不断恶化的卫生系统、不断增长的药品和杀虫剂的抗性、气候变化以及战争,这个比例每年还在不断提高。

非洲疟疾日:2000年4月25日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举行的非洲首脑会议达成了《关于在非洲遏制疟疾的阿布贾宣言》,《宣言》重申了非洲各国联合打击疟疾疫情。

联合国把这天定为“非洲疟疾日”。

【精】疟疾

【精】疟疾
以及部分血液系统疾病等表现为寒热往来、 似疟非疟者,也可参照治疗。
四、病因病机
『病因』
主要是感受“疟邪”。引起瘴疟者为瘴毒或瘴气, 血涂片或骨髓片查获疟原虫为确诊依据。
主症:寒甚热微,或但寒不热,甚则嗜睡不语,神志昏蒙。
岭南(今广东)多见。 引起瘴疟者为瘴毒或瘴气,岭南(今广东)多见。
疟母:为久疟不愈,痰浊瘀血互结,左胁下形成之痞块(慢性疟疾肿大的脾脏,治疗后不缩小,遇暴力易破裂;
➢ 2.疟疾与淋证发热:淋证初起,湿热蕴蒸,邪 正相搏,常有寒战发热,但病为邪壅膀胱,气 化不利,有小便频、急、滴沥刺痛等表现。
➢ 3.寒疟、温疟与瘴疟:寒盛,寒重热轻,或但
寒不热者为寒疟;热盛,热多寒少,或但热不
寒者为温疟;热盛寒微或寒盛热微,神志昏迷
者为瘴疟,或为热瘴,或为冷瘴。
基本原则----祛邪截疟。
因此病理性 素体阳虚,疟邪入侵,寒湿内盛。 质以邪实为主。但疟邪久留,疟疾发而 不止,必伤气血,则属邪实正虚的虚实夹杂之证。
病势:随经络而内搏五脏,横连募原 。
➢ 疟疾的分类:
疟邪的盛虚更替,疟气的浅深,疟行之迟速,决 定着与卫气相集的周期而病以时作的特点,此以 发作周期而分型的疟以间日一作者最为多见;疟 气深而行更迟者,则间二日而发,形成三日疟或 称三阴疟。
➢ 证侯特证:
寒战----寒冷期10分钟~1小时。 高热----发热期4小时~8小时。 休作有时----每日、隔日或三日定时而发。 伴随症状:头痛、出汗(出汗期2小时~
3小时),汗出则热退。 夏秋季节多发。
『病证鉴别』
➢ 1.疟疾与风温发热:风温发热多在冬春,邪在 卫分,寒战发热而不具“往来”之特点;邪未 伏藏,发病不呈休作有时的特点;“温邪上受, 首先犯肺”,因此一般有咳嗽气急、胸痛等肺 系症状。

2024版《疟疾精简》ppt课件

2024版《疟疾精简》ppt课件
2024/1/30
雌性按蚊叮咬
当受感染的雌性按蚊叮咬 人类时,疟原虫会随着唾 液进入人体。
输血或母婴传播
疟疾还可以通过输血或母 婴传播,但这种情况较为 罕见。
4
全球分布情况
2024/1/30
全球分布
疟疾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特别是非洲、东南亚、南亚和拉丁 美洲。
高风险地区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是疟疾发病率 和死亡率最高的地区。
疫苗研发进展缓慢
尽管已有一些疟疾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但疫苗的保护效果和持续 时间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2024/1/30
25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2024/1/30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全球各国将加强在疟疾防控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疟疾挑 战。
推动新技术研发与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技术如基因编辑、免疫疗法等有望在疟疾 防控和治疗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预防疟疾的措施包括减少蚊虫叮咬、使用防 蚊用品、接种疫苗等;治疗疟疾的药物包括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等。
2024/1/30
24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剖析
疟疾防控难度加大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化进程加速,疟疾的传播范围和强度可能 增加,防控难度加大。
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
随着药物使用的增加,疟原虫对药物的耐药性逐渐增强,给治疗带 来挑战。
18
05
预防措施与策略部署
2024/1/30
19
个人防护措施建议
使用蚊帐
在疟疾高发区,使用蚊帐能有效 减少蚊虫叮咬,特别是在晚上和
清晨时。
穿着防护服
尽量穿长袖衣服和长裤,减少皮 肤暴露。
2024/1/30
使用驱蚊剂
使用含有有效驱蚊成分的驱蚊剂, 按照说明正确使用。

疟疾

疟疾

疟疾疟疾((malaria )又名打摆子,是由疟原虫经蚊叮咬传播的污染病。

临床上以周期性定时性发作的寒战、高热、出汗退热,以及贫血和脾大为特点。

因原虫株、感染程度、免疫状况和机体反应性等差异,临床症状和发作规律表现不一。

典型的疟疾多呈周期性发作,表现为间歇性寒热发作。

一般在发作时先有明显的寒战,全身发抖,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寒战持续约10分钟至2小时,接着体温迅速上升,常达40℃或更高,面色潮红,皮肤干热,烦躁不安,高热持续约2~6小时后,全身大汗淋漓,大汗后体温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

经过一段间歇期后,又开始重复上述间歇性定时寒战、高热发作。

治疗疟疾应采用抗疟原虫药物,如氯喹、奎宁、青蒿素等。

疟疾是当今人类的最大杀手之一。

“疟疾”一词在拉丁语中的含义是“坏的空气”,甚至古罗马人就意识到应避开某些沼泽地区的瘴气。

但是,疟疾并不是由带病菌的空气、而是由不流动的水中所繁殖的蚊子造成的.有趣的是只有雌性蚊子才叮人吸血,用来使这的卵健全成长。

所以,只有雌性蚊子才会传播疟疾。

疟疾现在几乎已经在城市和城镇内绝迹的,但仍然流行于许多农村地区。

疟疾分布广泛,北纬60°至南纬30°之间,海拔2771米高至海平面以下396米广大区域均有疟疾发生。

我国除青藏高原外,遍及全国。

一般北纬32°以北(长江以北)为低疟区;北纬25°~32°间(长江以南,台北、桂林,昆明连线以北)为中疟区;北纬25°以南为高疟区。

但实际北方有高疟区,南方也有低疟区。

间日疟分布最广;恶性疟次之,以云贵、两广及海南为主;三日疟散在发生。

本病流行受温度、湿度、雨量以及按蚊生长繁殖情况的影响。

温度高于30℃低于16℃则不利于疟原虫在蚊体内发育.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雨量利于按蚊孳生。

因此,北方疟疾有明显季节性,而南方常终年流行。

疟疾通常呈地区性流行。

然而,战争,灾荒,易感人群介入或新虫株导入,可造成大流行。

疟疾

疟疾

疟疾疟疾(Malaria)经按蚊叮咬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

临床以周期性寒战、发热、头痛、出汗和贫血、脾肿大为特征。

儿童发病率高,大都于夏秋季节流行。

疟原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传染病。

经疟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

不同的疟原虫分别引起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及卵圆疟。

本病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于夏秋季发病较多。

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并且容易流行。

1临床表现1.潜伏期从人体感染疟原虫到发病(口腔温度超过37.8℃),称潜伏期。

潜伏期包括整个红外期和红内期的第一个繁殖周期。

一般间日疟、卵形疟14天,恶性疟12天,三日疟30天。

感染原虫量、株的不一,人体免疫力的差异,感染方式的不同均可造成不同的潜伏期。

温带地区有所谓长潜伏期虫株,可长达8-14个月。

输血感染潜伏期7-10天。

胎传疟疾,潜伏期就更短。

有一定免疫力的人或服过预防药的人,潜伏期可延长。

2.发冷期骤感畏寒,先为四肢末端发凉,迅觉背部、全身发冷。

皮肤起鸡皮疙瘩,口唇,指甲发绀,颜面苍白,全身肌肉关节酸痛。

进而全身发抖,牙齿打颤,有的人盖几床被子不能制止,持续约10分钟,乃至一小时许,寒战自然停止,体温上升。

此期患者常有重病感。

3.发热期冷感消失以后,面色转红,紫绀消失,体温迅速上升,通常发冷越显著,则体温就愈高,可达40℃以上。

高热患者痛苦难忍。

有的辗转不安,呻呤不止;有的谵妄,撮空,甚至抽搐或不省人事;有的剧烈头痛.顽固呕吐。

患者面赤.气促;结膜充血;皮灼热而干燥;脉洪而速;尿短而色深。

多诉说心悸,口渴,欲冷饮。

持续2-6小时,个别达10余小时。

发作数次后唇鼻常见疱疹。

4.出汗期高热后期,颜面手心微汗,随后遍及全身,大汗淋漓,衣服湿透,约2-3小时体温降低,常至35.5℃。

患者感觉舒适,但十分困倦,常安然入睡。

一觉醒来,精神轻快,食欲恢复,又可照常工作。

疟疾

疟疾

恶性疟易引起脑型疟疾等凶险发作? 恶性疟易引起脑型疟疾等凶险发作? 1、红细胞内期裂体增殖、多在内脏微血管 进行。 2、侵犯红细胞数量多。 3、低血糖(进食少,原虫消耗、奎宁等药 刺激胰岛素分泌)。
五、临床表现 寒战(突发)15分钟—1h 周期性 高热(体温迅速上升)持续2—6h 大汗(体温骤降)历时1—2h
九、鉴别诊断 与一般发热性疾病鉴别 如:败血症、伤寒、胆道感染、尿道感 染等。 与乙脑、中毒性菌痢鉴别
十、治疗
常用抗疟药的种类与作用
肝细胞内 抗疟药 裂殖体 子” — — — — ++ + 病因预防 “休眠 裂殖体 +++ +++ ++ + + ± 红细胞内 配子体 间日疟 ± — — — — +++ 恶性疟 — — — — — +++ 蚊体内 配子体 — — — — ++ — 防止传播
脾大、肝大 非典型发作可见于虫) 疟疾的复发及特殊型疟疾
六、实验室检查 未梢血涂片 病原体 骨髓液涂片 血象 血清学检查 分子生物检查
七、并发症 黑尿热的表现及发生原因 八、诊断 1、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 查 2、诊断性治疗
疟 疾 (malaria) )
一、概述及定义 是疟原虫引起经按蚊叮咬传播的寄生虫病。
二、病原学
1. 肝细胞内的发育 在人体内的发育阶段 2. 红细胞内的发育 生活史 在蚊体内发育阶段 配子体形成 裂体增殖
三、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三)人群易感性
四、发病机制及病理解剖 疟原虫在肝细胞内,在红细胞内增殖时 并不引起症状,当红细胞被裂殖子胀破后, 大量裂殖子、疟色素和代谢产物进入血液 后,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调,从而出现 疟疾的发作(寒战、高热、大汗) 凶险发作:含有疟原虫的红细胞粘附 于血管内皮细胞使之损伤,从而激活内在 凝血系统引起DIC,重要脏器发生缺血、缺 氧,出现凶险发作。(如脑、心肺、胃肠)

疟疾

疟疾
疟原虫者,可考虑试用氯喹3d治疗方案作
诊断性治疗。一般在服药后24~48h后发
热被控制而未再发作者可能为疟疾,如发
热未能控制而患者又不是来自疟原虫耐药
地区,则基本可以排除疟疾。
八、鉴别诊断
(Differential diagnosis)
(一)一般疟疾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败血症 2、钩端螺旋体病 3、伤寒与副伤寒 4、胆道感染 5、急性肾盂肾炎等。
五.临床表现
*三日疟:其寒热发作与间日疟相同,但3d发作1 次。周期常较规则,每次发作时间较间日疟稍长。
*卵形疟:与间日疟相似,多较轻。
*恶性疟:起病急缓不一,热型多不规则,常先
出现间歇性低热,继以弛张热或持续高热,也可每
日或间日发作,但常无明显的缓解间歇,严重者可 致脑型疟疾。但有的疟疾患者的发作可以不典型。
八、鉴别诊断
(三)黑尿热与其他急性溶血性贫
血鉴别: 如蚕豆病多发生于蚕豆收
获季节,发病前1~2d有吃蚕豆史,
在溶血发生前无发热。
九、治 疗(Treatment)
(一)主要控制发作的药物: 1.奎宁: 对红细胞内裂殖体有较强的杀灭作 用。
2.氯喹: 对红细胞内裂殖体有迅速的杀灭作
用,是控制发作的首选药物。副作用轻,有头 晕,恶心、呕吐与腹痛等。过量可引起心动过 缓,心律失常与血压下降。老年人与心脏病患 者慎用。
1.脾:急性期呈轻度肿大。镜检: 在脾内可见大量红细胞含有疟原虫与疟色
素。疟疾长期反复发作后,脾肿胀明显,
较硬,因有大量疟色素沉着而切面呈青灰
色。脾髓内网状组织纤维化,血管与血窦
壁增厚,脾髓中多为大单核细胞。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2.肝:肝脏仅轻微肿大。肝细胞可有混浊肿胀

疟 疾

疟      疾

实验室检查
血象: 正常或减少, 血象:WBC正常或减少,贫血。 正常或减少 贫血。 疟原虫检查:血片:可找疟原虫( 疟原虫检查:血片:可找疟原虫(MP)。 )。 骨髓涂片阳性率高。 骨髓涂片阳性率高。 免疫学检查:检测特异性抗原。 免疫学检查:检测特异性抗原。 PCR方法。 方法。 方法
并发症
黑尿热:急性血管内溶血。急性寒战、 黑尿热:急性血管内溶血。急性寒战、 高热、腰痛、解酱油样尿、 高热、腰痛、解酱油样尿、急性贫血与 黄疸。 黄疸。 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水肿、少尿、 肾炎:①急性肾小球肾炎:水肿、少尿、 血压高,尿检:蛋白、红细胞、管型等。 血压高,尿检:蛋白、红细胞、管型等。 肾病综合征:进行蛋白尿、贫血、 ②肾病综合征:进行蛋白尿、贫血、水 肿。
发病机理⑵ 发病机理⑵
恶性疟原虫→感染红细胞 红细胞形成 恶性疟原虫 感染红细胞→红细胞形成 感染红细胞 球形→表面产生致密电子物质 表面产生致密电子物质→形成结 球形 表面产生致密电子物质 形成结 相互粘附成团→粘附在微血管内皮 节→相互粘附成团 粘附在微血管内皮 相互粘附成团 细胞→局部病理反应 微血管堵塞→引 局部病理反应→微血管堵塞 细胞 局部病理反应 微血管堵塞 引 起严重的临床症状。 起严重的临床症状。 多种细胞因子在重症疟疾中有重要作用。 多种细胞因子在重症疟疾中有重要作用。


MALARIA


由按蚊叮咬传播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 由按蚊叮咬传播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 临床特征:间隙性寒战、高热、大汗、 临床特征:间隙性寒战、高热、大汗、 缓解。 缓解。 可分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卵形疟。 可分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卵形疟。
病原学
感染人类的疟原虫有四种:间日疟原虫、恶性 感染人类的疟原虫有四种:间日疟原虫、 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 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 疟原虫的生活史:人类是疟原虫的中间宿主, 疟原虫的生活史:人类是疟原虫的中间宿主, 蚊子是疟原虫的终末宿主。详见图示。 蚊子是疟原虫的终末宿主。详见图示。

疟疾

疟疾

疟疾(Malaria)常识一.概念疟疾是经按蚊叮咬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

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及卵形疟原虫4种,分别引起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形疟。

感染后先进入潜伏期。

疟疾潜伏期因感染的疟原虫种类不同而异。

恶性疟平均为12天,三日疟平均30天,间日疟和卵形疟平均14天,但间日疟有时可长达12个月以上。

本病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

在热带和亚热带国家与地区,疟疾流行仍很严重。

抗氯喹恶性疟原虫广泛存在于热带地区,特别是亚马逊地区和东南亚国家,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瓦努阿图,印度尼西亚和缅甸的部分地区也有报告。

二、常见预防办法1、使用蚊帐、蚊香,利用蒿、艾草等野生植物烟熏驱蚊。

尽可能不露宿,必要时使用驱避剂,防止蚊虫叮咬。

2、服用乙胺嘧啶50mg + 伯氨喹22.5mg预防服药,孕妇改用氯喹或哌喹0.3g,均每10日1次。

A.乙胺嘧啶:中文别名:息疟定;达拉匹林作用机理:本品可抑制疟原虫的二氢叶酸还原酶,因而干扰疟原虫的叶酸正常代射,对恶性疟及间日疟原虫红细胞前期有效,常用作病因性预防药。

此外,也能抑制疟原虫在蚊体内的发育,故可阻断传播。

临床上用于预防疟疾和休止期抗复发治疗。

用法用量:病因性预防:口服每周25mg/次;或50mg/次,2周服1次。

防复发治疗:口服每日50mg/次,连服2日。

毒副作用:口服一般抗疟治疗量的毒性很低,应用安全。

●误服或超剂量可引起惊厥、抽搐等急性中毒症状,严重可致死亡;●长期较大量口服可致叶酸缺乏而影响消化道粘膜及骨髓等细胞的增殖功能,引起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较严重者出现巨幼细胞性贫血或白细胞减少。

●本品可透过血液和乳汁,引进胎儿畸形和干扰叶酸代谢,孕妇和哺乳妇女禁用。

B.伯氨喹:中文别名:伯氨喹,伯喹,伯氨喹琳作用机理:能抑制辅酶Q的活性,阻断疟原虫线粒体内的电子传递,从而抑制疟原虫的氧化磷酸化过程。

疟疾

疟疾

临床症状( ) 临床症状(4)
再燃:初发疟疾未经彻底治疗,血中疟 原虫未完全消灭,一旦免疫力下降,又 引起临床发作,多在初发8周内,症状较 轻。 复发:初发疟原虫已完全消灭,因迟发 性子孢子经休眠期后才发育成熟,引起 复发,多在半年以上。
并发症
黑尿热:是恶性虐的严重并发症,见于重虐区, 病死率高。 临床表现为急性溶血、黄疸、血红蛋白尿和急 性肾功能不全。急起寒战、高热、腰痛、伴酱 油色尿(血红蛋白尿),急性贫血、黄疸,严 重这急性肾功能不全、尿少、尿闭。 发生机理:患者红细胞缺乏6-磷酸葡萄糖脱氢 酶,疟原虫释出的毒素、奎宁、伯氨喹啉的应 用和人体过敏有关。
流行病学
传染源:现症病人和带虫者。 传播途径:经按蚊传播。中华、雷氏、 微小、巴拉巴。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产生一定 免疫力,维持时间不长。 一般夏秋季节发病较多,在热带和亚热 带四季都可发病。
发病机理( ) 发病机理(1)
临床发作 ---- 疟原虫的红内裂体增殖引起,受 染红细胞破裂,大量裂殖子、虐原虫代谢产物 和变性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碎片进入血流,引起 异性蛋白反应,并与内源性致热源共同作用于 体温调节中枢---寒战、高热。吞噬细胞吞噬后 热退、大汗。 部分裂殖子侵入红细胞,重复裂体增殖--- 间歇 发作。
治疗( ) 治疗(4)
凶险发作
1、抗虐治疗:氯喹、奎宁、咯奈啶静脉用药,青蒿素 油剂 2、肾上腺皮质激素:降温、解毒、减轻脑水 肿 3、低分子右旋糖苷: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止 红细胞凝集 4、对症及支持治疗:降温、抗惊厥、有脑水 肿者适当脱水。贫血明显者,适当输血。
治疗( ) 治疗(5)
临床症状( ) 临床症状(3)
凶险发作:多见于儿童和新进入虐区的 非虐区无免疫力的人群。 脑型:占80%。恶性虐的重度感染,厚 血涂片中疟原虫600/HP。患者高热、过 高热或体温不升,谵妄和昏迷、抽搐为 突出表现,可出现脑膜刺激征, CSF压 力高,细胞数10~20/mm3,生化正常, 外周血片易找到疟原虫。

疟 疾

疟   疾

检查
1.血象: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在多次发作后下降, 恶性疟尤重;白细胞总数初发时可稍增,后正 常或稍低,白细胞分类单核细胞常增多,并见 吞噬有疟色素颗粒。 2.疟原虫检查。 (1)血液涂片染色:查疟原虫。 (2)骨髓涂片染色:阳性率较血片高。 3.血清学检查:阳性率可达90%。
治疗
(一)基础治疗。 (二)病原治疗。病原治疗的目的是既要杀灭红内期的 疟原虫以控制发作,又要杀灭红外期的疟原虫以防止 复发,并要杀灭配子体以防止传播。 1.控制发作。 (1)氯喹,是目前控制发作的首选药。 (2)其它新药:磷酸咯啶,磷酸咯萘啶。 2.恶性疟原虫的抗药性。 氯喹。对有抗性者应选用甲氯喹、青蒿素或联合用药。 3.防止复发和传播。 磷酸伯氨喹啉(简称伯喹):本品能杀灭红细胞外期 原虫及配子体,故可防止复发和传播。


熊瑛
武汉市铁四院医院


概述 病原 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 检查 治疗 小结:诊断标准 Nhomakorabea概述
疟疾又名打摆子,是由疟原虫经 蚊叮咬传播的传染病。临床上以周 期性定时性发作的寒战、高热、出 汗退热,以及贫血和脾大为特点。 因原虫株、感染程度、免疫状况和 机体反应性等差异,临床症状和发 作规律表现不一。
易感人群
临床表现
潜伏期:从人体感染疟原虫到发病(口腔温度超 过37.8℃),称潜伏期。 恶性疟平均为12天 三日疟平均30天 间日疟和卵形疟平均14天,但间日疟有时可长 达12个月以上。 经输血传播的疟疾,其潜伏期的长短与血中疟 原虫的数量有关,3-41天不等,一般为7-14 天。
临床表现
通常有以下四期: 1. 前驱期: 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畏寒。 2. 发冷期: 手脚发冷,继而寒战、发抖、面 色苍白、口唇指甲发绀。体温迅速上升、此期 可持续10多分钟至2小时。 3. 发热期: 寒战后全身发热、头痛、口渴, 体温可升至39°C或以上,有些病人可出现抽 搐、此期可持续2-3小时。 4. 出汗期: 高热后大汗淋漓,体温迅速下降, 此期可持续1小时以上。

疟疾基本知识 ppt课件

疟疾基本知识  ppt课件
间日疟预后良好,早年有良性疟之称。
2、恶性疟 潜伏期6~27天,平均11天,多突然发 病,无寒战,仅有畏寒感。高热者多见,常伴有 头痛、全身酸痛、恶心、呕吐、贫血等。恶性疟 用高效裂殖体杀灭药足量治疗后,即可根治。
当药量和疗程不足可发生复燃,复燃多发生在初 发后的8周之内。
疟疾诊断
依据国家卫生行业标准(WS259-2006) 诊断依据: • 1.流行病史 • 2.临床表现 • 3.假定性治疗 • 4.快速诊断测试条(RDT) • 5.实验室检查
抗疟药使用原则
• 早期用药、规范用药; 迅速控制临床症状、减少发作次数、 减低复燃率、复发率、死亡率 减少疟疾传播的危险性; 减低药物抗性发生的危险;
• 正确选择药物(一线、二线药物) 因地区不同,流行虫钟、流行程度不同而 有区别; 首选--一线抗疟药; 氯喹/伯喹8日疗法(我国治疗方案)
出汗期 可微汗至大汗淋漓。在此期内体 温迅速恢复正常,上述各种症状逐渐消失。
间歇期 系指前后两次发作的间隔时期, 时间长短取决于虫种和人体免疫力。间 日疟约48小时 ,三日疟为72小时。 此时镜检所见原虫除恶性疟外,以大滋 养体为主。
复发和潜隐期 间日疟和蛋形疟存在复发和潜隐期; 恶性疟和三日疟只有复燃,没有复发。 复发:病人经足量氯喹(1.5g基质)治 疗后,周围血中原虫消失,发作停止, 过一段时间后又出现原虫和症状者称临 床复发。, 仅见原虫而无症状者称原虫复发。 初发后3个月左右出现的复发为近期复发, 超过6-9个月者则为远期复发。 。
免疫学诊断 • 快速诊断测试条(RDT) • 优点:快速、简洁 准确率90%左右; • 不足:价格 灵敏性待提高
基因诊断技术 • PCR技术 • 优点:敏感性、特异 性极高; • 缺点:条件要求非常 高,检测时间长,成 本高昂;

疟疾疾病详解

疟疾疾病详解

疾病名:疟疾英文名:malaria缩写:别名:瘴气;Cameroon fever;paludal fever;paludism疾病代码:ICD:B54概述:疟疾(malaria)是由疟原虫所致的虫媒传染病。

疟疾流行于 102 个国家和地区,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有20 亿人口居住在流行区,特别是在非洲、东南亚和中、南美洲的一些国家,恶性疟死亡率极高。

本世纪30 年代,疟疾几乎遍及全国。

经过多年的努力,发病率大大下降,至 1992 年全国发病人数降至7 万。

由于许多地区基层卫生组织不健全,疫情漏报或不报的情况仍较严重,有关专家估计实际发病人数要多 1~3 倍,但总的下降趋势是肯定的。

还必须清楚看到的是,至今仍有约 15 个省(自治区)546 个县(市)近3 亿人口还在疟疾威胁之中,且局部地区疫情波动较大,小规模暴发不断,南部恶性疟病例增多,因此,疟疾的防治在传染性疾病中仍然居于重要地位。

流行病学:1.地理分布疟原虫分布遍及全世界。

在我国,流行最广的是间日疟,其次为恶性疟,三日疟患者目前已极少见,卵形疟仅见少数病例。

根据流行性质、疟疾类别、媒介按蚊的差异、气候和地形等,可将我国疟疾流行区划分为三大区:①疟区 I,北纬33°以北为非稳定性疟区,即我国的北部,包括山东、山西、河北大部分、辽宁、吉林、黑龙江、陕西、河南、江苏、安徽和新疆的部分地区。

该区只有间日疟流行。

②疟区Ⅱ,北纬25°~33°。

间亦为非稳定性疟区,包括贵州、湖南、江西、湖北、浙江、四川、福建、安徽和江苏的大部分、云南北部、广东、广西、河南、陕西和西藏的部分地区。

该区以间日疟为主,恶性疟存在,偶见少数三日疟病例。

③疟区Ⅲ,北纬25°以南,平原为非稳性疟区,山区为稳定性疟区,包括云南南部、贵州的南部和西部、广东的大部分、广西、海南、福建东南部和台湾。

该区间日疟与恶性疟并存,三日疟有散在病例,海南省山区和云南边境地区恶性疟流行仍普遍,特别是存在抗氯喹疟原虫,成为扩散恶性疟疾的病灶区。

疟疾总结归纳

疟疾总结归纳

疟疾总结归纳疟疾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内都存在,尤其是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疟疾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每年导致数百万人感染并丧命。

本文旨在对疟疾进行全面总结和归纳,探讨其病因、传播途径、症状、治疗和预防措施。

病因疟疾由被称为疟原虫的寄生虫引起,这种寄生虫由感染了疟疾的疟蚊叮咬传播给人类。

主要有五种疟原虫,其中以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最为常见。

疟蚊寄生虫在叮咬人类时将疟原虫注入人体,进而引发病症。

传播途径疟疾主要通过疟蚊媒介传播,特别是按蚊属和感染疟疾的蚊子叮咬人类。

然而,也有其他传播途径,如输血感染、新生儿通过母体感染以及使用共用注射器等。

症状疟疾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发作性高热)、寒战、头痛、肌肉和关节疼痛、乏力和呕吐等。

感染严重的恶性疟疾患者可能出现贫血症、休克、昏迷和器官损害等症状。

诊断和治疗疟疾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是最常用的确诊方式,通过显微镜观察血液样本中的疟原虫是否存在。

治疗疟疾主要使用抗疟药物,如氯喹、奎宁和青蒿素类药物。

然而,由于疟原虫对药物的抗药性增强,寻找新的抗疟疗法变得尤为重要。

预防措施疟疾的预防是关键。

主要的预防措施包括:1. 避免蚊虫叮咬,例如使用蚊帐、穿着长袖长裤、使用驱蚊剂等;2. 消灭蚊虫滋生地,如清除积水、室内使用杀虫剂等;3. 接种疫苗,如果有合适的疫苗可用;4. 根据疟疾传播地区采取预防药物。

结论疟疾是一种危害深远的传染病,对全球范围内的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

虽然疟疾的病因和传播途径已有较为清晰的了解,但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如抗药性和蚊虫控制等问题。

只有通过全球合作和科学研究,我们才能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疟疾的传播,最终将其消灭。

通过以上内容的总结和归纳,我们对疟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从病因到传播途径、症状、诊断治疗以及预防措施,疟疾的各个方面都被涵盖。

相信在全球范围内,通过科学研究与全球合作,我们最终能够战胜疟疾,为人类的健康和福祉做出贡献。

关于疟疾的黑板报内容

关于疟疾的黑板报内容

关于疟疾的黑板报内容一、疟疾的概述疟疾(Malaria)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内引起的传染病,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热带病之一。

疟疾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尤其是伊蚊。

目前,疟疾在全球范围内依然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二、疟疾的传播途径1.蚊虫叮咬传播:感染疟原虫的人被感染蚊虫咬过后,蚊虫叮咬下一个未感染的人,将疟原虫传播给其它人。

2.输血传播:通过输血过程中输血品质不合格而引起的感染,极少见。

3.垂直传播:病毒通过孕妇感染胎儿。

三、疟疾的症状和临床表现1.寒战与高热:感染后,患者会经历周期性的寒战和高热。

2.头痛和肌肉酸痛:患者常常出现头痛和肌肉酸痛。

3.发热周期:疟疾患者的发热周期通常是48小时或72小时。

4.脾脏肿大:疟疾患者会出现脾脏肿大的现象。

四、疟疾的预防和控制1.个人防护:居住在疟疾流行区的人们应采取有效措施,如使用蚊帐、使用驱虫剂,避免在蚊子多的时间和地点外出等。

2.室内抗蚊治理:室内使用杀虫剂和驱蚊剂,保持室内清洁卫生,以防止蚊子滋生。

3.消除蚊虫滋生地:减少水源,清理积水,防止蚊虫滋生和繁殖。

4.强化健康教育:加强对疟疾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大众对疟疾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五、疟疾的治疗方法1.抗疟药物:使用有效的抗疟药物进行治疗,根据感染的疟原虫种类和严重程度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2.支持性治疗:对于严重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支持性治疗,如输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

六、疟疾的全球防治进展1.疟疾的全球防治计划: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导,各国制定了疟疾的防治计划,并进行定期的监测和评估。

2.疟疾疫苗研发:科学家们正在积极研发疟疾疫苗,以期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疟疾控制和消灭。

3.抗药性监测:由于某些地区的疟疾疫苗显示出抗药性,进行抗药性监测以指导治疗。

七、疟疾的社会影响1.经济负担:疟疾对感染地区的社会经济造成沉重负担,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2.健康问题:疟疾不仅会导致死亡,还会引起贫血、神经系统损伤等健康问题。

疟疾

疟疾

方药: 方药 : 白虎加桂枝汤或白虎加人参 汤加减. 汤加减.
两方均系白虎汤加味而成,具有清热祛 邪作用.但前方兼有疏表散寒,适用于 温疟而有外邪束表,骨节酸痛者;后方 加人参益气生津,适用于温疟热势较盛 ,津气两伤,热多寒少,或但热不寒者 .
常用药
生石膏,知母,黄芩 生石膏,知母,黄芩——清泄邪热 清泄邪热 柴胡,青蒿,桂枝——和解疏表; 和解疏表; 柴胡,青蒿,桂枝 和解疏表 常山——截疟祛邪. 截疟祛邪. 常山 截疟祛邪
加减变化
1.表邪已解 , 里热较盛 , 发热 , 汗 表邪已解, 里热较盛, 发热, 表邪已解 无骨节酸痛者,去桂枝. 多,无骨节酸痛者,去桂枝. 2.热势较盛而气津两伤者 , 去桂枝 热势较盛而气津两伤者, 热势较盛而气津两伤者 加人参,北沙参. 加人参,北沙参. 津伤较著, 口渴引饮者, 3 . 津伤较著 , 口渴引饮者 , 酌加生 麦冬,石斛, 地,麦冬,石斛,玉竹
疟母
症状: 症状:久疟不愈,胁下结块,舌质紫黯 ,有瘀斑,脉弦细涩. 治法: 治法:软坚散结,祛瘀化痰 方药:鳖甲煎丸 方药:
转归预后
除瘴疟外,疟疾一般预后良好,目前有 特 效药,经过及时治疗,大多较快痊愈.疟病 日久,正虚邪恋,可形成劳疟,易反复发作 ,使病情缠绵.瘴症则病情严重,若抢救不 及时,可致阴阳极度偏胜,心神蒙蔽,易导 致死亡.
方药: 方药: 清瘴汤加减.本方清热解毒,除瘴截疟 ,用于热瘴热甚寒微或壮热不寒者. 常用药: 常用药: 黄芩,黄连,知母,银花,柴胡——清 —— 热解毒除瘴; 常山,青蒿——截疟祛邪; 半夏,竹茹——和胃化痰; 碧玉散——清利湿热.
加减变化
1.壮热烦渴者 , 去半夏 , 加生石膏 壮热烦渴者, 去半夏, 壮热烦渴者 清热泻火. 清热泻火. 2.热盛津伤 , 口渴心烦 , 舌干红少 热盛津伤, 热盛津伤 口渴心烦, 津者, 酌加生地, 玄参, 石斛, 津者 , 酌加生地 , 玄参 , 石斛 , 玉 竹 3.神昏痉厥 , 高热不退者 , 急用紫 神昏痉厥, 神昏痉厥 高热不退者, 雪丹清心开窍. 雪丹清心开窍.

疟疾病健康教育简报

疟疾病健康教育简报

疟疾病健康教育简报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感染了疟原虫的蚊子叮咬传播给人类。

疟疾在全球范围内仍然是一种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尤其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为了提高公众对疟疾的认识和预防措施的意识,本文将为您介绍疟疾的病因、症状、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方法。

1. 疟疾的病因疟疾是由疟原虫感染引起的。

疟原虫主要通过被感染的蚊子叮咬传播给人类。

感染疟原虫的蚊子主要包括按蚊和间蚊。

当感染了疟原虫的蚊子叮咬人类时,疟原虫就会进入人体,从而引发疟疾。

2. 疟疾的症状疟疾的症状通常包括高热、寒战、头痛、肌肉和关节疼痛、乏力、恶心和呕吐等。

这些症状在感染后的7-30天内出现,严重程度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如果不及时治疗,疟疾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3. 疟疾的传播途径疟疾主要通过感染了疟原虫的蚊子叮咬传播给人类。

当感染了疟原虫的蚊子叮咬人类时,疟原虫就会进入人体,从而引发疟疾。

此外,疟疾也可以通过输血、器官移植、垂直传播(即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

4. 疟疾的预防方法为了预防疟疾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4.1 居住环境改善:保持住所清洁卫生,消灭蚊子的滋生地,如清理积水、使用蚊帐、安装纱窗等。

4.2 使用防蚊措施:在蚊虫活动多的时段,穿长袖衣物、长裤,涂抹防蚊剂,使用蚊帐等可以有效预防蚊虫叮咬。

4.3 疫苗接种:根据当地疟疾流行情况,接种相应的疫苗可以提高免疫力,降低感染疟疾的风险。

4.4 抗疟药物使用:在前往疟疾流行地区旅行前,咨询医生并按照医嘱使用抗疟药物可以有效预防疟疾。

4.5 社区卫生宣教:加强对疟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疟疾的认识和预防措施的意识,促使公众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总结: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感染了疟原虫的蚊子叮咬传播给人类。

疟疾的症状通常包括高热、寒战、头痛、肌肉和关节疼痛、乏力、恶心和呕吐等。

为了预防疟疾的发生,我们可以通过改善居住环境、使用防蚊措施、疫苗接种、抗疟药物使用以及社区卫生宣教来降低感染疟疾的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 中间宿主——无性繁殖期
• 人体内分两期
– 肝细胞内:红细胞外期
– 红细胞内:红细胞内期和配子体
形成
-----精品文档------
肝细胞内
• 又称红细胞外期
子孢子
裂殖体
裂殖子
• 假说:具有两种不同遗传型的子孢子
– 速发型和迟发型子孢子
– 速发型
与初次临床发作有关
– 迟发型子孢子
约经6~11月休眠状态,才开始并完成裂体增殖,与复 发有关
几种特殊类型疟疾
• 输血后疟疾 – 潜伏期较短,多为7~10天 – 国内主要为间日疟,临床表现与蚊传疟疾相同
• 母婴传播的疟疾 较常于出生后1周左右发生
• 再燃(说明前期治疗不彻底,需要完善治疗方案) – 血液中残存的疟原虫引起,四种疟疾都有发生 的可能 – 多见于病愈后的1~4周,可多次出现
– 寒战常持续20分钟~1小时 – 发热
• 体温迅速上升,通常可达40℃以上 • 持续2~6小时 • 伴头痛、全身酸痛、乏力
• 大量出汗期间
– 体温骤降,持续时间约为30分钟~1小时 – 自觉明显好转,但常感乏力、口干
-----精品文档------
间歇期特点
• 两次发作之间有一定的间歇期
– 早期病人的间歇期可不规则,但经数次发作 后即逐渐变得规则
发病机制(4)
• 黑尿热的发生机制
大量被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在血管内裂解,引起 高血红蛋白血症,出现腰痛、酱油色尿,严重者 出现贫血、黄疸,甚至ARF,称为溶血尿毒综合 征(黑尿热)。 也可由抗疟药物诱发。
-----精品文档------
发病机制(5)
• 遗传因素在疟疾发病中的作用
1.Duffy血液组群因子是间日疟原虫侵入所必需的 一种红细胞抗原。对来自西非等的人群研究,红 细胞表面Duffy抗原的缺乏可保护免受间日疟的感 染。 2.血红蛋白病可保护患者免受严重疟疾。α地中海 贫血可以间接保护恶性疟原虫感染,但增加了对 非致死性间日疟原虫感染的敏感性。
-----精品文档------
临床表现
• 潜伏期(包括整个红外期和红内期的第一 个繁殖周期)
– 间日疟和卵形疟 13~15天
– 三日疟
24~30天
– 恶性疟
7~12天
• 症状 反复间歇发作
• 体征 反复发作可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和脾肿大
-----精品文档------
典型症状
• 突发性寒战、高热和大量出汗
– 不同疟原虫间歇长短不同,与红内期发育时 间有关
• 间日疟和卵形疟
48小时(2天)
• 三日疟
72小时(3天)
• 恶性疟
36~48小时
-----精品文档------
恶性疟
• 起病 急缓不一 • 寒战 可能不明显 • 发热 较高,热型不规则,常无明显间歇期 • 体征 有明显贫血和脾大 • 可凶险发作(微血管堵塞)
– 第一位
• 地区性
– 热带和亚热带,其次为温带
– 流行区以间日疟为最广,恶性疟主要流行于热带
– 我国主要以间日疟流行为主
• 季节性
– 热带地区 全年均可发病
– 其他地区
夏秋季较多
-----精品文档------
发病机制(1)
肝细胞内 红细胞内繁殖
无症状பைடு நூலகம்
反复发作性寒战、 高热、大汗
致热原
红细胞破裂
释放出裂殖子 和代谢产物
险发作
-----精品文档------
病原学
• 共有4种疟原虫
– 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 – 卵形疟原虫(P. ovale) – 三日疟原虫(P. malariae) – 恶性疟原虫(P. falciparum)
-----精品文档------
疟原虫的生活史
• 两宿主
–蚊子 终末宿主——有性繁殖期
• 三日疟
–衰老RBC,带疟原虫的RBC≥10000个/ml
• 恶性疟
–各年龄的RBC,贫血明显 –血中疟原虫量大,带疟原虫的RBC约100万个/ml
-----精品文档------
发病机制(3)
• 脏器损害发生的机制
微血管病和堵塞-恶性疟原虫另有的特征,有助于 解释它病情的严重性、致死病因。
-----精品文档------
流行病学
• 传染源 疟疾患者和带疟原虫者 • 传播途径
– 传播媒介 雌性按蚊,经叮咬人体传播 – 少数:输入带有疟原虫的血液或经母婴传播 • 人群易感性 – 人对疟疾普遍易感 – 感染后免疫力:有,但不持久 – 各型疟疾之间无交叉免疫性
-----精品文档------
流行特征
• 全球致死的寄生虫病
疟疾
Malaria
-----精品文档------
概述
• 俗 称:冷热病,打摆子 • 按蚊(Anopheles)叮咬传播的寄生虫病 • 疟原虫先侵入肝细胞发育繁殖,再侵入红细胞繁
殖,引起红细胞成批破裂而发病 • 临床特点
– 反复发作间歇性寒战、高热、出大汗后缓解 – 间日疟及卵形疟可出现复发 – 恶性疟发热常不规则,病情较重,并可引起脑型疟等凶
-----精品文档------
免疫性
• 人体对疟原虫的免疫性
1.半免疫:感染疟原虫后会产生部分免疫反应, 但此种免疫不能预防感染,蚊虫叮咬仍然可以发 生原虫血症,但症状的严重性有限。这种部分保 护在离开流行区后快速减弱。 2.带虫免疫:获得部分免疫,但体内仍有低水平的 原虫血症。
疟原虫逃避宿主免疫攻击机制包括:a.寄生部位; b.抗原变异和抗原多态性;c.改变宿主的免疫应答
-----精品文档------
发病机制(2)
• 疟疾周期性发生的机制 1. 不 同 种 类 疟 原 虫 侵 犯 不 同 期 的 红 细 胞 (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2.不同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的发育周期不一
-----精品文档------
不同的疟原虫侵袭不同期的RBC
• 间日疟、卵形疟
–侵袭年幼RBC,带疟原虫的RBC≥25000个/ml
三日疟及恶性疟无迟发型子孢子
-----精品文档------
红细胞内(裂体增殖)
• 红细胞内期
裂殖子
环状体
滋养体
RBC破裂
成熟裂殖体(含裂殖子) 裂殖子及代谢产物
– 引起典型疟疾发作
– 再侵犯未感染红细胞,开始新一轮繁殖
• 配子体形成
增殖几代
蚊叮咬
裂殖子
配子体

被吞噬消灭
-----精品文档------
- 脑:脑型疟 - 肾:溶血性尿毒综合征,亦称黑尿热 - 肺:非心源性肺水肿 - 肠道:腹痛
-----精品文档------
脑型疟
• 多见于恶性疟 • 病情凶险,病死率较高 • 表现为
– 剧烈头痛、发热,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 其发生相关因素
– 受感染的红细胞堵塞微血管 – 低血糖 – 细胞因子
-----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