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防治脂肪肝实验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抗氧化机制的实验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抗氧化机制的实验研究进展
治疗 上积 累了大量 经验 。为此 , 本人将 近年来 中医药治疗脂 肪肝抗 氧化机 制的实验研 究进展做一综述。 1 单昧 中药抗脂肪肝的实验研究 有学 者总结 了从 19 2 0 9 9— 02年 1 的 国 内主要 中 医 5年 刊物 2 3篇有关脂肪肝 的报道 , 2 对其 中中药的用药频 率做 了 统计。出现频 率最 高的四味药为 : 山楂 、 泽泻 、 参 、 胡(> 丹 柴
防高胆 固醇饵料饲养兔脂肪肝 的实验 研究 中发 现 , 与辛伐 他
是以无过量饮 酒史 ( 酒精 摄人量 <2 / ) 0g d 以及肝细 胞 内脂 肪堆积 为主的临床病理综 合 征 , 括肝 细胞 的脂肪 沉积 、 包 脂 肪性 肝炎 、 肝纤维化 和肝 硬化 。其 发病 具体 机制 尚未清楚 , 目前普遍认 为氧化应 激及脂 质过 氧化损 伤起 主要作 用 。对
抑制 MD A的产生 和加 快其 清除 , 而有效 的防治 机体 的脂 从
质 过 氧 化 反应 , 低 C 降 HD和 A S的 发 生 、 展 。 发
1 3 大黄 .
大黄酸 ( H) 大黄 、 R 是 虎杖 等 的有 效成 份之一 。
研究表 明 R H具有保肝 、 抗纤 维化 的作用 , C 1 在 C 所致 的急 性肝损伤 和 C 1、 C 乙醇引起的肝纤维化动物模型 中, H能显 R 著 降低 MD A提高 S D水平 。提示 R O H具有的清除活性氧和 抗脂质过 氧化作用 可能是其保肝 和抗纤维化 的机制之一 。
7 %) 5 。其 次为首乌 , 郁金 , 半夏 , 陈皮 , 茯苓 , 白芍 , 草决 明 , 虎杖 , 大黄 , 甘草 (> 5 。再 次为 白术 , 陈, 芍 , 4 %) 茵 赤 当归 ,

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综述·
薛竹 1,路波 2,杨栓柱 2(通讯作者 *)
(1. 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2. 陕西省中医医院,陕西 西安)
摘要:脂肪肝在现代社会发病率逐年上升,在肝脏疾病中占重要比例,查阅大量近年关于脂肪肝临床与实验研究现状的文献,并对众多治疗 方法进行归纳,以便为临床医生在其治疗时提供相关思路及方法。 关键词:脂肪肝;中医药;实验研究;临床观察;综述 中图分类号:R575.5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30.064 本文引用格式:薛竹 , 路波 , 杨栓柱 . 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9(30):139-141.
0 引言
脂肪肝是临床上较常见的肝部疾病,临床表现虽多样,但没 有典型的疾病症状,因此难以被患者察觉。在欧美国家,由于人 群中酗酒者较多,酒精性脂肪肝(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FLD)的发生率较高,我国暂无关于 AFLD 的全国性流行病学 资 料,但 现 有 的 区 域 性 流 行 病 学 资 料 指 出,有 饮 酒 习 惯 之 人 所 占的比例和 AFLD 的患病率在我国均有上升趋向。其中,华北 地 区 中 嗜 酒 人 群 比 例 在 1980 年 初 至 1990 年 初 期 间,从 0.21% 升 至 14.3%;2000 年 初 时,嗜 酒 者 在 东 北 地 区 中 所 占 比 例 已 高 达 26.98%,部分地区甚至达到 42.76%,而南方及中西部省份流 行 病 学 调 查 结 果 显 示,饮 酒 人 群 比 例 增 至 30.9%~43.4%[1]。 随 着 我 国 经 济 的 快 速 发 展,饮 食 结 构 发 生 了 很 大 的 改 变,由 过 去 的 基 本 吃 素 为 主 过 渡 到 以 荤 腥 为 主,患 非 酒 精 性 脂 肪 性 肝 病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 人 数 病 已 超 过 患 乙 型 肝 炎(HBV)者 而 使 之 成 为 我 国 居 于 首 位 的 慢 性 肝 病, NAFLD 在 普 通 成 人 中 的 患 病 率 已 达 15% ~30%;许 多 过 去 欠 发 达 的 国 家,随 着 近 年 的 城 市 化 发 展 和 生 活 方 式 改 变,导 致 这 些 地 区 也 流 行 了 起 来,NAFLD 已 是 全 球 性 疾 病 之 一 [2]。 非 酒 精 性 脂 肪 性 肝 病 的 流 行 病 学 进 展;纵 观 全 球,普 通 成 人 有 介 于 6.3%~45% 之间的患病率 [3]。NAFLD 不仅可以导致肝病残疾和 死亡,还与代谢综合征 (metabolic syndrome,Met S) 、2 型糖尿病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动 脉 硬 化 性 心 血 管 疾 病 以 及 结直肠肿瘤等的高发密切相关。近年,伴着肥胖和 MetS 两种疾 病的流行,NAFLD 已是在我国发病居首位的慢性肝病和常规体 检 时 发 现 导 致 肝 相 关 生 物 化 学 指 标 异 常 的 第 一 大 原 因 ,并 且 与 HBV 慢性感染者合并患病者越来越多 [4]。综上,NAFLD 的治疗 应该加以重视,以期治愈疾病或减缓疾病进程,达到保障我国人 民健康的目的。

脂肪肝及其中医药研究进展

脂肪肝及其中医药研究进展
维普资讯
陕 西 中 医 20 0 2年 第 2 3卷 第 7期

65 6
文献 综述 ・
脂 肪 肝 及 其 中 医 药 研 究 进 展
河 北 医科 大 学 9 9级 研 究 生 ( 5 0 1 田 同儒 指 导 : 凤 全 卢 月 英 009 ) 吴
深 入进 行 中 医药治 疗脂 肪 肝 的研 究有 其 现实 意义 。
1 中 医 药 对 脂 肪 肝 的 研 究 及 治 疗 脂 肪 肝 是 现 代 医 学 的 病 名 , 古 代 医 籍 中 无 脂 肪 肝 这 一 病 名 及 其 相 关 在 的 描述 。 据本 病的 症状 和体 征, 归 属于 中 医的“ 根 可 症 瘕 ”“ 聚 ”“ 阻 ”“ 满 ”“ 胀 ”“ 病 ” 范畴 。 、积 、湿 、痞 、膨 、癖 等 1 1 病 因 病 机 卢 氏 认 为 脂 肪 肝 为 饮 酒 过 度 . 嗜 . 或 食 肥 甘 厚 味 . 食 内 伤 , 生 痰 浊 ; 情 志 失 和 , 气 酒 滋 或 肝
给 肝造 成 损 害使 GP C , 高 . T.OT 升 而且 伴 有细 胞 免疫 功 能
低 下 . 汁分 泌 不畅 。 胆 实 验 表 明 , 得 治 对 有 毒 物 质 ( 一 半 乳 糖 胺 . C ) 肝 D C I 引 起 的 肝 损 害 具 有 明 显 的 保 护 作 用 . 能 明 显 增 强 巨 噬 细 且 胞 的吞 噬 功 能 以 及 促 进 胆 汁 分 泌 。 此 本 品 对 慢 性 迁 延 性 因
目 前 从 分 子 生 物 学 角 度 研 究 发 现 , 窦 内 皮 细 胞 呈 肝 筛 孔 状 结 构 . 成 肝 筛 。 在 正 常 情 况 下 . 筛 对 脂 质 代 谢 组 肝

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第35卷第3期长治医学院学报2021年6月JOURNAL OF CHANGZHI MEDICAI COLLEGE Vol.35No.3 Jun.2021230•综述.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李立凤I梁汝圣八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病;中医药;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21)03-230-0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病变主体在肝小叶,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病理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三种主要类型⑴。

NAFLD不仅可以导致肝病残疾和死亡,还与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以及结直肠肿瘤等的高发密切相关⑷。

NAFLD 的病因较多,高能量饮食、含糖饮料、久坐少动等生活方式、肥胖、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代谢综合征等单独或共同成为NAFLD的易感因素⑶。

近年来,NAFLD已成为我国最常见的肝脏疾病"勺。

目前,西医尚无治疗NAFLD疗效确切的药物,中医药治疗NAFLD显示一定的临床疗效,可能成为今后治疗NAFLD的有效方法之一。

因此,本文主要围绕中医对NAFLD病因病机的认识及中医治疗进行如下综述。

1中医病名NAFLD在中医学中,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的“积聚”“痰浊”“痞满”“肥气”“胁痛”等疾病的范畴⑷。

《难经•五十六难》在提到“五脏之积”时曰:“肝脏之积,名曰肥气”,这是最早记载与NAFLD相关的论述。

2病因病机NAFLD的发生多与酒食不节、情志抑郁、寒气侵袭、年老久病等因素相关,其病位在肝,但与脾、肾二脏密切相关,与痰、浊、瘀、湿等病理产物作者单位1天津市公安医院(300000)2天津市第一医院*通信作者(E-mail:liangrusheng@)相关。

中药治疗高脂血症性脂肪肝的实验研究

中药治疗高脂血症性脂肪肝的实验研究

中药治疗高脂血症性脂肪肝的实验研究高洁(河南省医学科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成方制剂第四代降脂宁颗粒对高脂血症性脂肪肝大鼠的干预效果,为临床治疗高脂血症性脂肪肝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采用高脂乳剂灌胃复制大鼠高脂血症性脂肪肝模型,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第四代降脂宁高、中、低剂量组,以二甲双胍和血脂康为对照组,实验结束后检测大鼠血清和肝脏中脂质含量,同时采用光镜和电镜检测肝脏病理变化。

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第四代降脂宁高、中剂量组大鼠血清和肝脏中脂质含量明显减少,同时肝脏病理切片显示第四代降脂宁高、中剂量组大鼠肝脏的脂肪化程度得到明显改善。

结论:第四代降脂宁颗粒能有效地防治高脂血症性脂肪肝。

关键词:高脂血症;脂肪肝;第四代降脂宁颗粒;病理组织学;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中图分类号:R57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2219(2009)05—0061-04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行为模式的改变,国内外大量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I D)的发病率和检出率日益增高。

NAFLD 目前被认为是胰岛素抵抗在肝脏的表现形式,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脂肪肝的预防和治疗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学者普遍关心的问题。

第四代降脂宁颗粒为纯中药制剂(山楂、(制)何首乌、决明子、荷叶按20:1:1:3配制而成),收载于国家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13册。

本品具有降血脂、软化血管的功效,临床资料口显示其降脂疗效肯定。

本实验进一步观察其对大鼠高脂血症性脂肪肝的干预效果。

1 材料1.t 药物第四代降脂宁颗粒:洛阳君山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050417;二甲双胍:贵州圣济堂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040716;血脂康:北京北大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20050121。

1.2 动物雄性SD大鼠,体质量180~200 g,由河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中医药防治脂肪肝的实验研究进展_李国政

中医药防治脂肪肝的实验研究进展_李国政

第11卷 第3期 2009 年 3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1No. 3Mar .,2009脂肪肝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脂肪代谢功能发生障碍,脂类物质的动态平衡失调,致使肝细胞内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蓄积过多的一种病理状态。

其病理学定义为:肝脏脂肪含量(主要是甘油三酯)超过肝脏总重量的5%或者30%以上的肝细胞含脂肪滴,根据肝细胞内脂肪含量,可将脂肪肝分为轻、中、重3型,根据病因,可分为酒精性脂肪肝(AFLD)和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

脂肪肝的确切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研究表明脂肪肝的形成和脂肪代谢障碍有关,通常认为是肝细胞脂肪合成增加和氧化减少所致。

脂肪肝虽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良性及静止的病变,但可在较短期内发展为不可逆的肝损害,其肝纤维化的发生率高达25%,且约1.5%~8.0%的患者可进展为肝硬化[1],因此积极防治脂肪肝对阻止慢性肝病进展和改善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医古文献中并无与“脂肪肝”相对应的病名 ,但根据临床表现一般认为可将其归属于中医的瘕、积聚、肝痞、胁痛、痰浊、肥气、臌胀等范畴 。

现代医学目前对脂肪肝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而传统的中医药学在本病的防治方面却有独特的优势。

近年来中医药在该病的防治和研究方面非常活跃,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本文将从单味中药以及中药复方针灸三方面就中医药防治脂肪肝(包括酒精性和非酒精性)的实验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1 单味药物防治脂肪肝的研究1.1酒精性脂肪肝的单味药物防治的研究 丹参是临床和实验研究中常用的抗酒精性肝损伤的药物。

实验研究证实丹参能降低机体内氧自由基的产生,增强抗氧化防御能力,提高细胞膜的稳定性,减轻酒精所致的肝细胞脂肪变性和坏死以及抑制三酰甘油含量的增高,有明显的防护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2]。

水飞蓟素是中药水飞蓟的有效成分,研究证实其能够直接清除活性氧而对抗脂质过氧化;抑制NO的产生;在花生四烯酸代谢过程中优先抑制5'-脂氧合酶;保护肝细胞膜;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再生;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的研究综述

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的研究综述

血瘀型治疗以 自拟护肝降脂汤加地鳖虫 、 山萸肉、 墓
头回、 淮山药 、 大腹皮 , 伴酒精中毒性肝病加砂仁、 葛 方: 冬葵子、 郁李仁、 玄明粉 ( , 冲) 大腹皮子各 、 番泻
3 实验研究
赵文 霞¨ 纠等研究发 现赤芍能显著改 善实验大
. 根、 倍用枸杞 ; 伴肝硬化腹水者 宜施两方 , 为逐水 3 1 单 昧药 研 究 一
(. 1甘肃 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 甘肃 兰州 702 ;. 3002 甘肃中医学 院, 甘肃 兰州 700 ) 300 摘 要: 脂肪肝是较为常见的现代疾病 , 脂肪代谢异 常成为 多种疾病发生 和演变 的病 理因素 , 中医 中药治疗 该病有
明显的优势 , 本文查阅分析近五年来 中医药临床研究结果 , 从脂肪肝 的病 因病机 、 辨证论 治、 实验研究三个 方面对本
病的 中医药研究做系统 回顾 , 并给予总结和评述 。 关键词 : 脂肪肝 ; 中医药研究 ; 综述
中图分类号 :5 5 R 7
脂肪代谢紊乱致脂肪在肝细胞 内贮积超过肝重 受湿热疫毒 , 使脾失运化 , 肝失疏泄 , 以致各种代谢
量 的 5 以上 或 组 织 学 上 5 % 以上 肝 细 胞 脂 肪 化 紊乱 , % 0 水谷不能化为精微 , 聚而为湿为痰 , 瘀阻肝络 ,
第2 4卷 第 l 9期 20 08年 1 0月
甘肃 科技
Ga S ce c n e h o l u S in e a d T c n ' l
I2 f 4 _ 0 c
Ⅳ .9 0 1 2 o o8
中 医药 治 疗脂 肪 肝 的研 究 综述
韩世辉 杨少 军’孟陆亮 , ,
瘀血阻络型方用膈下逐瘀汤 ; 肝肾阴虚型方用 1 )肝郁脾虚型: 素问 ・ 《 五常政大论》 : 木日 “ 肝散 ; 敷和, 土日备化 ” 。故木不及则升生不畅而气滞 , 土 六味地黄汤合滋水清肝饮。蔡敏 等以肝郁脾虚为 不及卑微不化而湿停 。或因饮食不节, 或因情志失 基本病机, 痰湿、 瘀血 、 气滞为重要病理 因素, 在辨证 调, 以致肝郁脾虚 , 痰浊壅塞 , 气血瘀滞而致本病… 。 的基础上重用祛湿利水、 活血化瘀、 疏肝理气 之品,

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维普资讯
荫 仲 d 2 8 第 1 第 期GsJrl T , 0V. N3 薹 0 年 2卷 3 au uafC 28o 1o 0 n no M 0 1 . o 2 { ・文 献 综 述 ・;
.。 一 。 ~ 。… o -。 … 一 ‰
疗组 4 例 , 1 用参芪 降脂汤 ( 组成: 太子参 2 , 4g 黄芪 3 , 0g 生
山楂 3g郁 金 2 , 龙 、 决 明 、 泻 各 1 , 痛 加 川 楝 , 4 地 g 草 泽 5 胁 g
脂 肪 肝 (a t ie ) 由 多种 原 因 引 起 的肝 内脂 质 fty1vr是 ( 要 为 甘 油 三 酯 ) 积 过 多 的病 理 状 态 , 主 蓄 当肝 细 胞 内脂 质 蓄积 超 过 肝 湿 重 的 5 , 组 织 学 上 每 单 位 面积 见 13以上 %或 / 脂肪 肝 脂 变 时 , 为 脂 肪 肝 []不包 括 伴 有 明显 的坏 死 、 称 J, 炎 症 、 维增 生 , 纤 多数 情 况 下 , 肪 沉 积 是 可逆 的 。 据 本 病 的 脂 根 症 状 和 体 征 , 归 属 于 中 医 的“ 证 ” 胀 满 ” 湿 阻 ” 积 征 ” 可 痰 “ “ “
加减 。 ⑨清胆和胃祛痰法 : 中度脂肪肝, 全身症状较 明显, 血 脂、 转氨酶 异常。临床表现为胸闷胁胀 , 疼痛 不适 , 口苦干
呕 , 睡倦 怠 、 质 红 , 白腻 , 弦滑 , 思 舌 苔 脉 证属 痰 湿 阻 络 , 热 痰 上 扰 。 宜清 胆 和 胃祛 痰 , 治 方用 温 胆 汤 合 二陈 汤 加 减 。 活 ④
血化瘀通络法: 重度脂肪肝, 局部及全身症状明显 , 血脂、 转 氨酶严重异常。临床表现为胁下胀痛或刺痛, 固定不移, 舌

丹参为主的中药复方治疗脂肪肝研究进展

丹参为主的中药复方治疗脂肪肝研究进展

resection【J]
.world J G鹅tIDenteml,
t嗍co萨ne ovem pm8i∞[J].c∞cer‰,2000,60(23):
6750.
2004,10(10):1533一1536.
[18]林月珍,丁濂,陈晋彦.癌前变异肝细胞c—myc、N—m
TM,VILLA J,wARsHEL A.How do∞GAP catalyze 0f R∞A
Iife呲ion
medi8ted
in
vivo:DifI毫r.entia王mguIation 0f
mad£哪Iily卸d stre蚰一
carcinog,2004,39
[16]郑杰,武忠弼,阮幼冰。等.癌基因蛋白m p21.甲胎蛋白在
大鼠肝癌癌前病变中的表达[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1995。ll(2):133.
中的表达和影响[J].中医药学刊,2004 22(10):1828一
1829.
the唧re舾i彻of oncogene mRNA in hepat0- ceUular c毗ino哪u8ing in 8itu hybridi蒯伽慨hniqIIe[J].Nippon
on
(收稿日期:2008—12—22编辑:程良斌)
mRNA
[13]GLENNON
tlIe
的表达及其与分化的关系[J].中华肿瘤杂志,1993,15(2)
:97.
G1rPa∞m∞t
cⅢputer 8imulati蚰咖dy[J]
.Bjoeh咖is姆,2000,39(32):9“1.
[14]HAYASHI D.study
[19]王字,骆永珍。陈钢,等.克癌临颗粒剂对大鼠肝癌发生过程
万方数据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江西中医药 2 1 0 0年 1 月第 1 期总 4 卷第 3 5期 1 2
1 病 因病 机
概念 用来 表示 脂 肪肝 的病 变 是 湿 邪 、 血 的早 期 阶 瘀
西 医脂 肪肝 是指 肝脂 含 量 超 过 肝脏 湿重 的 5 %

段 。并认 为 “ 浊邪 ” “ 是 湿邪 ” 热未 分 , 阳未判 的 寒 阴
利湿化 痰浊为 辅 , 方如参 苓 白术散之 类 。湿盛者 , 选 权 衡寒 湿或湿 热轻 重 , 用 化湿 、 湿 、 湿 不 同之 采 燥 利 法 。寒 湿者 , 予辛 温 燥 湿 、 香 化 湿之 药 , 宜 芳 但应 燥
精性脂 肪肝 模型 , 用 单 味 中药 枳 棋 子进 行早 期 及 并
折 含 乙醇量 小 于 10 g 4 /周 ( 女性 < 0g 7 /周 ) 有 建 (
议 用 乙醇量 女 性 <2 / , 性 <3 / ) 以 肝 实 0gd 男 0g d ,
质 细胞 脂肪 变性 和脂 肪贮 积 为特 征 的 临床病 理综 合 征 ] 。随着病 情 的 进 展 可 分 为 : 纯 脂 肪 肝 、 肪 单 脂
血 阻 络 4 型 。但 不 同 学 者 各 有 其 分 型 特 点 。 陈
或情 志失 调 , 久 病体 虚 。对其 发病 机 制 , 多 学者 或 众
认 为是 肝 失疏 泄 , 失 健运 , 脾 肾精不 足 , 湿热 内结 , 痰 浊郁结 , 淤血 阻滞 , 而最 终 形 成 痰 湿 淤 阻 互 结 , 阻 痹 肝脏 脉络 而形 成 脂 肪 肝 。此 外 , 氏 等 提 出 马
1酒 史 、 酒 饮
阶段 , 这个 阶段或 长 或 短 , 后 根 据 患 者 的体 质 , 最 浊
邪或 转化 为 湿 , 转 化 为 湿 热 。 由此 提 出 “ 肝 导 或 疏

基于肠道菌群调节的中医药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进展

基于肠道菌群调节的中医药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进展

基于肠道菌群调节的中医药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进展李宝龙; 王娇娇; 段婷婷; 黄家鹏; 高彤; 李松滨; 孙劲晖【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9(025)021【总页数】5页(P4281-4285)【关键词】肠道菌群; 肠-肝轴; 中药; 非酒精性脂肪肝; 内毒素【作者】李宝龙; 王娇娇; 段婷婷; 黄家鹏; 高彤; 李松滨; 孙劲晖【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150040;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脾胃科北京100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随着肥胖及其相关代谢综合征的全球化流行,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已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和我国富裕地区慢性肝病的重要病因。

NAFLD包括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1]。

持续性的脂肪性肝炎能够导致肝硬化和肝细胞癌[2-3]。

Kwak等[4]的研究显示,美国成人中NAFLD的总体患病率为21.9%。

NAFLD的发病也呈现低龄化的趋势。

有研究表明,人和动物肠道微生物群在NAFLD的发病过程中有重要作用[5-6]。

因此,对肠道菌群与NAFLD的相关性研究是防治NAFLD的一个新的角度和策略。

近年来,运用中医药治疗NAFLD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就肠道菌群与NAFLD的联系,中医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进而达到治疗NAFLD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1 NAFLD的发病机制NAFLD是一种除饮酒和其他肝损害因素(药物损害、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等)所致的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7],主要根据患者病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超声检查结果综合诊断。

目前,对于NAFLD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清楚,“二次打击”学说是一种被广泛接受的理论。

“第一次打击”是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导致的肝脂肪变性,IR是指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即正常剂量的胰岛素产生低于正常生物学效应的一种状态,导致肝脏中三酰甘油堆积,肝脏对内外源性损害因子、缺血、缺氧等的耐受能力下降。

中医药防治脂肪肝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防治脂肪肝的研究进展

[等益气活血化瘀法 并用治疗脂 肪肝 2 例 , 8 3 O 总有效率 9 。 O 邓海清等[ 采 用祛痰化 浊疏肝解 郁法治疗脂 肪肝 5 9 _ 2例总有
效率 9 . 。 04
2 复方 研 究
2 1 实验研究 .
二十 世纪八 十年代对 单味 中草药抗 脂肪肝
是否有过量酒精摄入 , 可将脂 肪肝分 为酒精 性肝病 和非酒精 性脂肪性肝病 ( NAF D , L ) 临床上 治疗 脂肪肝 的药 物很 多 , 但 西医至今仍没有特效的 、 针对性很强 的药物 , 甚至有些药物在 降低 脂质的同时, 伤了肝功 能。中医药在 脂肪肝 的防治 中 损 有较大优 势与特色 。现将 近年来 中医药 防治脂肪肝 的研究进
发现调脂 保肝 胶囊 使大 鼠血清 、 细胞 中生化 指标 降低 ; 肝 血
[ 0 H Y b g Z agY n , ui y n . x ei e t f o p u d 2 ] u i n , h n u f X J n a g E pr n o C m o n i a a m T lG s o i T br gno a a e cJ . h n i f rd i a a at d u e A etn n l [] S ax o T a i n l l r a gs i t o
久病 体虚 , 引起肝 失疏泄 、 失健运 、 脾 湿邪 内生、 浊 内蕴 、 痰 肾 虚精亏、 痰浊不化等 , 最后导致湿邪 、 痰浊、 瘀血等病理 因素瘀 积于肝所致 。严静[ 将 其分 为 湿热 蕴结 、 郁气 滞 、 虚痰 2 ] 肝 脾 湿、 血瘀阻络、 肝肾亏损 5型。陈静[ 认为在治疗 时祛邪偏 重 3 ] 湿、 、 ; 毒 瘀 肝病实脾 防传变 , 扶正 培育气血脾 , 重标本 兼治 注 的总法下分别从痰论治 , 从瘀论治 , 肾论治 。杨晋原[ 采用 从 4

中医药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实验研究进展

中医药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实验研究进展
2 0 ,6 1 :- . 0 8 1( )6 9
[ ]赵庆元 , 8 张玉梅 . 手法治疗 颈椎 病产生 负反应的原 因分析 [] J. 辽宁中医杂志 ,0 32 ( ) 3 . 2 0 ,7 1 :3 [ ]张振宇 , 9 温建 民. 颈部推拿 导致意外 的原因及预 防措施探 讨 [] J. 中医正 骨 ,0 82 (0 :4 2 0 ,0 1 )3 . [0 1 ]李玉 峰. 推拿治 疗颈椎 半脱位 2 例 临床小 结 [] 5 J. 中 上海
痛杂志 ,0 32 ( )17 2 0 ,4 3 :7 .
[4 1 ]胡 岚.牵引配合手法修 复治 疗寰枢关节半脱位 3 例 [ ] 6 J. 中国中医药 现代 远程教育 ,0 0 8 1 )1 1 2 1 ,( 5 :2 . [5 1 ]周红海 , 曾恒 , 明芳 , 手法整 复寰枢 椎半脱 位 治疗 秦 等. 脊柱相关疾病2 3 J. 0 例[] 广西中医药 ,0 7 3 ( ) 1— 9 2 0 ,0 6 :8 1 . [6 1 ]孙建 峰 , 段俊 峰 . 氏手法治疗环 枢关 节错位 所致 颈性 龙
[ ]刘 秀芹 , 1 张军.线检查在 颈椎 病诊断上 的意义 [ ] x J. 中国骨
伤 ,0 3 1 ( 0 :2 6 . 20 ,6 1 )6 — 8 [ ]潘东华 , 2 韦春德 , 陈剑俊 , 寰枢 关节错位 的诊断分型和 等.
[1 1 ]詹 红生 , 石印玉 , 明才 , 基 于“ 张 等. 骨错缝 、 出槽 ” 机 筋 病
眩晕7 例观察[ ] 2 J. 临床军 医杂志 ,0 9 3 ( )4 3 4 4 2 0 ,7 3 :7 _ 7 .
[7 1 ]刘景 辉 , 喻博 . 枢关节错 位所致 颈性 眩晕 的手法 治疗 环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辨治的研究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辨治的研究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辨治的研究进展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指患者同时患有慢性乙型肝炎和脂肪性肝病的一种特殊情况。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的慢性肝炎,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由于脂肪代谢异常导致肝脏脂肪堆积,进而引发肝病的一种情况。

这两种肝病的合并,不仅增加了疾病的复杂性,也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在现代医学中,对于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主要是依靠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如抗病毒药物和改变饮食结构等。

近年来,中医辨治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中医药治疗这一特殊类型的肝病有着独特的优势和疗效。

本文将就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辨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

中医理论认为,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属于“肝病”范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肝脏脏腑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中医辨证分型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础,而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主要包括肝郁气滞型、肝肾阴虚型、湿热蕴结型等。

具体来说,肝郁气滞型以肝胆气机不畅、情绪不畅等为主要表现;肝肾阴虚型以肝肾阴虚、热邪内蕴等为主要表现;湿热蕴结型以脾胃湿热、气滞血瘀等为主要表现。

中医辨证分型的目的是为了明确病情的特点,从而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

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肝病的核心内容,对于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来说,中药治疗在调理气血、清热解毒、疏肝理气、益肝肾等方面均有独特的优势。

近年来,不少研究表明,一些中药具有抗病毒、调节脂肪代谢等功效,对于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有显著的疗效。

如何调和气血、清肝热、解毒利胆等功效,对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和调节脂肪代谢有一定的帮助。

中药治疗在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2. 针灸治疗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治疗手段,对于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也有着独特的优势。

脂肪肝的中医药研究进展与评述

脂肪肝的中医药研究进展与评述

终损真气 ,病亦不去,当用清积药使之融化” , 强调治疗重在 “ 化法” ,用清肝 降浊之茵陈 3 O g ,连翘 2 ,郁金 、泽 泻、决 明子、丹 参各 0g 1 ,大黄 6g 5g ,苍术 l g 2 ,半夏 、黄芩各 9g 为基 本方 治 疗 脂肪 肝 3 6例 ,每 日 l , 日服 2 剂 次,2 个月为 I 疗程,其 中治愈 8例,显效 l 6 例 ,有效 8倒 ,无 效 4例 ,总 有 效率 8 .%。 89 胡 氏H 治 疗 上 分 别 采 用 化 湿清 热 、疏 肝 理 在 气、健脾 化痰 、活血化瘀 、补 肾益精诸 法的过 程 中 ,观 察 到 以健 脾疏 肝 活血 为基 本 治 法的 中
药 复方 ( 白术 、丹 参 、川 郁 金 、 白芍 、炒枳 炒
列 脂肪 肝 的 辨 证 分 型 诸 医 家 认 识 不 尽 相
脂肪肝 是 指 由于各种 原 因使肝 脏 肪 代谢功 能发生 障碍 ,导 致脂 类 物 质 的动 态 平 衡 失 调 ,
阻气 机 ,聚 而 为积 人 手 ,认 为本 病 实多 虚少 ,
以痰瘀交阻为基本病机要点。王氏 则根据肾
为 先天 之本 ,内寓 元 阴元 阳 ,肾 为痰之 根 ,脾
血症 大 鼠 T 、1 C 、L L—c D 水平 ,并 能有 效 改
中医学无脂肪肝 的病名 .但根据其临床表
现一 般认 为 归 属 于 中 医 的 “ 证 ” “ 证 ” 积 、 瘀 、
“ 胁痛” “ 、 痰证”等病证 范畴。翟 氏…认为本 病与饮食关 系密切,过食肥 甘醇 酒 ,滋生痰 浊, 痹阻血络 ,最终导致气血痰浊互相搏结 , 聚滞为积而成本病 。清代尤在经 ( 金匮要略心 典)中言 “ 食积太 阴,敦阜之气抑遏肝气 ,故 病 在胁 下 ” 亦 强 调 了饮 食 内 伤 的 重 要 性。 金 氏 为情 志失调 ,木 失 条达 ,气 机 郁结 , 日 2 认 久气滞血瘀 , 肝络阻塞而成本病 虽然临床上 单 纯 由于情 志 因素导 致脂 肪肝 的报 道颇 少 ,但

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的研究现状

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的研究现状

酒 , 感 受 湿热 疫 毒 , 或 或情 志 失 调 , 或久 病 体 虚 导 致 肝 失疏
泄 , 失健 运 , 脾 湿邪 、 痰浊 、 血 等病理 因素瘀 积 于肝脏 所 致 , 瘀 其 病位 在肝 , 与脾 、 肾等脏腑 紧 密相连 。潘金 友 等… 认为 本病
的 病 因 病 机 是 长 期 嗜 食 肥 甘 厚 味 或 因 情 志 失 调 及 某 些 疾 病 等 因 素 , 脾 胃失 其 健 运 , 热 结 聚 成 痰 , 失 疏 泄 以 致 痰 湿 使 湿 肝
蛋 白的 合成 , 抑制 内 源性 三酰 甘 油 、 固 醇的 合成 及外 源 性 朋 朋 固醇 的吸收 , 脂肪 肝 有 良好 疗效 。刘 菲等㈣用 大 黄蛰 虫 对 丸防治 非酒 精性脂 肪肝 , 大黄 蛰虫 丸喂 服造模 大 鼠。结 果 用
汪 敏 发 现 绞 股 蓝 能 抑 制 脂 肪 细 胞 产 生 游 离 脂 肪 酸 及 合 成
中性 脂肪 , 对脂 质 代谢 失调 有 明显 调控 作 用 , 因而 可 以治 疗
脂 肪肝 。
32复 方 中 药研 究 .
成。 王振卿翻 为本病 是 由于饮食 过度 或嗜食 甘肥厚 味 , 认 酒食
00 1 .1。韩伟 锋等 消胀 调肝 汤治疗 肥 胖性 脂肪 肝 6 用 4例 , 其
中治 疗组 治 愈 4 5例 , 效 1 显 0例 , 有效 7例 , 效 2例 , 愈 无 治
率 为 7 .1 。 03 % 3 中 医 药 治 疗 脂 肪 肝 的 实 验 研 究
31 单 味 药 研 究 .
研 究 进展
20 9 第7第 7 0年 月 1 2 1 卷 期Biblioteka 中医药治疗脂肪肝 的研究现状

中药在肝脏保护中的应用研究

中药在肝脏保护中的应用研究

中药在肝脏保护中的应用研究近年来,肝脏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大健康难题。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实质性脏器,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

中医药学认为,中药具有调节肝脏功能的潜力,且能够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肝脏保护策略。

本文将探讨中药在肝脏保护中的应用研究,以期对肝脏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中药对肝脏保护的意义肝脏作为人体内的化工厂和解毒器官,具有代谢、分泌、解毒等多种功能。

然而,内外环境的影响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肝脏受损,引发各类肝脏疾病。

中药以其独特的药物体系和调节机制,在肝脏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中药对肝脏代谢的调节中药中的活性成分可以调节肝脏的代谢功能,促进脂类、蛋白质和糖类等物质的正常代谢。

例如,黄芪具有增强肝细胞糖原合成和葡萄糖释放的作用,能够有效维持血糖的稳定。

另外,人参中的人参皂苷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以提高肝脏代谢的效率,减轻肝脏疾病的发生风险。

2. 中药对肝脏纤维化的抑制肝纤维化是各种肝脏疾病进展的共同路径。

中药中的多种有效成分可以抑制肝纤维化过程中的炎症反应和成纤维细胞的激活,从而减轻肝脏损伤。

丹参中的丹参酮具有抗纤维化作用,能够抑制肝纤维化的发展,并促进纤维化组织的逆转。

此外,人参皂苷等其他中药成分也具有类似的作用。

3. 中药对肝脏氧化应激的抗炎作用肝脏氧化应激是导致肝脏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中药中的多种抗氧化成分可以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肝脏造成的伤害。

例如,枸杞中的枸杞多糖和黄连中的黄连素都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能够保护肝脏免受氧化应激的侵害。

二、近年来,关于中药在肝脏保护中的应用研究不断涌现。

以下是一些相关的研究进展:1. 中药对肝炎的治疗研究乙型肝炎是常见的肝脏疾病,对人体健康有着严重威胁。

研究表明,中药可以显著改善乙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和疾病进程。

茵陈蒿中的茵陈蒿素具有抗病毒、抗炎和抗纤维化作用,能够有效治疗乙型肝炎。

2. 中药对脂肪肝的干预研究脂肪肝是常见的肝脏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

近3年中医药治疗脂肪肝进展

近3年中医药治疗脂肪肝进展
花 、 甘 草 . 肋 胀 痛 加 枳壳 、 郁 金 、 胡 索 , 心 欲 生 胁 广 延 恶 吐加藿 香 、 仁 ; 血 内阻 型 , 用 血 府 逐 瘀 汤 加 减 , 砂 瘀 方 药 用桃仁、 花 、 归 、 芎、 芍 、 胡 、 壳 、 泻 、 红 当 川 赤 柴 枳 泽 丹
愈】 0例 . 技 1 显 7例 . 转 9倒 . 敢 率 l 0 。熊 炳 好 有 0 才 用 清解 法 治 疗 . 用 草 决 明 、 龙 、 泻 、 胨 、 药 地 泽 苗 丹 参 、 芍 、 黄 、 味 子 、 山 楂 、 草 , 胁 隐 痛 加 柴 赤 大 五 生 甘 两 胡 、 金 , 苔 黄腻加 意 苡仁, 果 3 郁 舌 结 3例 中 , 愈 l 治 5 倒. 效 1 显 1例 . 效 5例 , 效 2倒 , 效 率 9 . 。 有 无 有 39
治疗 脂 肪 肝 的文献 述如 下 。 综 1 辨证 分 型 治疗
清 肝 利湿 、 气 活 血 、 肝 培 脾 、 肝 潜 阳、 养 心 肾 行 疏 平 滋 等; 常用 主方 选 柴 胡疏 肝 饮 、 胆 污 肝 汤 、 府 逐 瘀 汤 、 龙 血
痛 泻要 方 等 进 行 由 减 , 配 合 中成 药 治 疗 。周 琴 花 : 井 -
查 了 5 0倒 患者 , 0 经综 合 分 析 将 本 病 分 6候 治 疗 . 分 别 为 痰癣 互结 候 、 郁 气 滞 候 、 虚 失 运 侯 、 湿 内 阻 肝 脾 痰
候 、 阳失 诃候 、 阴 肝脉瘀 阻候 。 2 自拟方 、 成方 治疔 2 1 自拟 方 宋 恩 峰l 用 诃 气 陴 脂 汤 治 疗 3 ^ 2倒 , 药 用桔梗 、 厚朴 、 法半 夏 、 兰 滑石 、 泽 = 菠苓 、 楂 、 山 白蔻 仁 、

中医药治疗脂肪肝实验研究概况

中医药治疗脂肪肝实验研究概况
志 ,0 62 1 )4 2 0 , ( 2 : 6—5 O
[6 1 ]胡 永 红 , 先 阳 , 芙 蓉 , .强 直 性 脊 柱 炎 血 液 流 变 性 和 甲臂 赖 杨 等 微 循 环 检测 分 析 [] 微 循 环 学 杂 志 ,0 2 1 ( )6 —6 J. 2 0 ,2 4 :1 2
[] mmuo hr cl y 1 9 ,0 1 :9 8 J .I np amaoo ,9 84 ( )3 —4 g [7 2 ]刘 汉珍 , 爱 荣 , 孝 良 , .白芍 的 化 学 成 分 及 药 理 研 究 进 展 刘 李 等 [] 安 徽 技术 师 范学 院 学 报 ,0 11 () 5 —5 J 2 0 ,5 4 :4 7
骨 碎 补 总 黄 酮 的活 血 化 瘀 作 用 及 对
[5 1 ]陈林 芳 , 杰 红 , 任 陈维 静 , .血 竭 的药 效 学 研 究 [] 等 J .云 南 中医
中药 杂 志 , 9 9,0 1 ) 3 3 1 9 2 ( 1 :1 3
实 验 性微 循 环 障 碍 和 骨 质 疏 松 症 的 影 响 [] J .中 国 骨 质 疏 松 杂
2 0 ,4 5 : 3 4 0 1 1 ( ) 4 —4
[8 1 ]曾雪 瑜 , 七 , 友 娣 , .广 西 血 竭 的 消 炎 镇 痛 作 用 及 毒 性 研 何 李 等 究 [] 中 国 中药 杂 志 ,9 9 1 ( )3 J 19 ,7 9 :7—3 9
[9 1 ]Krh aG,i S ie tuH,ta.P 4 0 8 , eiai f i n LuK,hgmi e 1 G 9 - 8 adr t eo s s v v
中 医骨 伤 科 杂 志 ,0 4 1 ( )3 2 0 ,2 6 :4—3 1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有其 独特 的优势, 脂肪肝的相关研究报道亦 日益增 多。笔 对
者现将近年 来中医药防治脂肪肝的实验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
1 单昧药及有效成分 酒精性脂肪肝多为大量饮酒使体 内氧化磷 酸化和脂肪酸 B 氧化受损, 微粒体解毒功能受阻, 使血液和肝细胞 内游离脂肪酸 增加, 及细胞 内过氧化物堆积而发生 。余 氏等 研究表 明, 姜黄 素 能降低 脂变肝细胞总胆 固醇 (C 及胆 固醇酯 (E 含量, T) C) 增加 游 离胆 固醇 (c 的外 流, 黄素 对三 磷酸 腺苷 结合盒 转运 子 F) 姜 A (B A ) 1A C 1上调的影 响可增加脂变肝细胞胆固醇转运 。王氏等 通过研 究丹 参抗酒精性肝损伤 的作用后 发现 , 能升高肝脏 还 其 原型谷 胱甘 肽 (S) G H 水平, 降低血清 谷氨 酸氨基转移酶 (L ) A T 水 平, 肝细胞有保护作用。纳氏等。 究表 明, 对 研 三七总苷通过抑 制大 鼠脂肪肝细胞色素 P 5 2 IC P E ) 4 0E (Y 2 1的表达, 减轻脂质过氧 化反应, 来防止脂肪肝 的发生。李 氏等 研究 了山楂 降血脂有效 成分熊果酸和金 丝桃, 结果两者均有 降低小 鼠 T 、调节血脂和 c 提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 (O ) SD 活性的药效作用 。杨氏等 研究 了罗布麻叶提取物对两 肾一夹高糖高脂饮食大 鼠脂肪性肝病 的 改善炎症细胞浸润, 具有抗氧化应激作用。赵 氏等 观察 了赤芍 对脂肪肝大 鼠的作用, 结果血清 A T L 、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降脂 药 及 抗 氧 化 剂 等 作 为 脂 肪 肝 的 辅 助 治 疗 。 医 药 防 治 脂 肪 中
达, 其机制 为 D L 下调大 鼠肝脏组织 N — B 6 蛋 白表达, GL F Kp5 显著 抑制肝脏组织 IK a蛋 白的降解。 —b
2 复方 张 氏等 通 过 研 究 脂 肝 泰 胶 囊 对 高 脂 血 症 性 脂 肪 肝 大 鼠 的 效 应 , 果 发 现 , 肝 泰 胶 囊 能 加 速肝 细胞 的 D A合 成 , 裂 结 脂 N 分
明显改善, 血清和肝组织 中 M A显著 降低, D 肝组织学接近正常 。 饮 食治疗组则无 明显改善。 氏等“ 研究 了化痰泄浊方对 脂肪 叶 肝 模型 大 鼠胰 岛素抵抗 (R 及 瘦素 的影 响, 果脂肪 肝大 鼠 I) 结 I R指数、瘦素水平 明显 降低, 功能得到有效 改善 。陈氏等“ 肝 研 究发现 , 丹泽 降脂方能有效减轻 N F D大 鼠体质量和肝质量 AL 明显调 节大 鼠肝 内脂肪 沉积, 改善肝细 胞脂肪 性病变 。李 氏 等 “通 过研 究二陈汤加减方对 2 型糖尿病 并发脂肪肝模 型大 鼠血糖 、血脂、I 及肝 功能和肝脏脂肪变 的影响, R 发现其方可 调节血脂紊 乱、 改善 I 降低肝指数和转氨酶, R及 但对 肝脂肪变 性及 炎症等 作用 不明显。 氏 研究 了脂肝宁预防酒精性脂肪 周 肝 的作 用机 理, 以硫普 罗宁为对照 , 结果发现, 中药脂肝 宁高浓 度 组血清 A T S 和肝匀浆 T 、氧 自由基 (R ) MA含量显著 降 G OF 及 D 机理可 能与抑制氧化应激 、稳定肝细胞膜 、抑制脂质 过氧化等 作用有关 。 氏等 研究发现, 卢 软脉灵能 降低肝组织 M A水平, D 提 高 S D活力, N F D有抗氧化能力作用 。杨 氏等 研 究了 O 对 AL
21 02年 4月第 1 第 4期 9卷
中 国 中医药信 息杂 志
・1 11・
中医药 防治脂肪肝 实验研 究进 展
古宁艳 杨 少 军 。 ,
1甘肃 中医学 院, . 甘肃 兰州 7 0 0 ;2 甘肃 中医学 院附属 医院, 3 00 . 甘肃 兰州 7 0 2 300
关键词 :脂肪肝 ;中医药;实验研 究;综述
胆 宁 片 对 高 脂 模 型 大 鼠脂 肪 肝 及 过 氧 化 物 酶 体 增 殖 物 激 活 受
影响, 结果显示, 罗布麻 叶提取物可 以调节肝细胞脂质代谢紊乱, 低, 而抗超氧阴离子 (S A 和 S D含量升高 ( AO) O P<00 ) 其作用 .5,
(S) 肝 匀浆 游 离 脂 肪 酸 (F ) AT及 FA 、三 酰 甘 油 (G 、丙 二醛 (D ) T) M A
能力增 强, 可有 效抑制肝脏 脂肪变性 , 具有促进 修复和抗肝损 伤 的作用。 氏等 观察 了肝脂复煎剂对高脂饮食脂肪肝大 鼠 高
的 治 疗 作 用 , 饮 食 治疗 组 对 照 , 果肝 脂 复煎 剂 组 血 脂 、 与 结 肝脂
D I 1 . 9 9 j i s . 0 — 3 4 2 1 . 4 0 0 . 5 s 0 3
中图分类号 :R 5 . 5 2 97 5
文献标 识码 :A
文 章编号 : 1 O — 3 42 1 )4 O -2 O 55 0 ( 0 20 一 1 10 1 节脂肪和糖 的代谢, 改善肝细胞脂肪变性 。 刘 氏等 研 究 了甘草 的有 效成分甘 草酸二 铵脂质配 位体 (G L 对 N F D 大 鼠 T F a表达 的影 响及 分子机制, DL ) AL N— 结果发
现 , G L能 明 显 降低 N F D大 鼠肝脏 组 织 和血 清 中 T F a的 表 DL AL N—
脂肪肝 是指 由于肝 脏本 身及肝外 原因 引起 的肝脏 脂肪代 谢 发生 障碍 , 导致脂类 物质 的动态 平衡 失调, 细胞 内脂质 含 肝 量超过 肝湿 重的 5 或组织学上每 单位 面积 的 1 3以上肝细胞 % / 脂变 , 造成脂肪在 肝组织细胞 内蓄积 的一种病 理状 态。脂肪肝 不仅 导致肝脏病变, 还是心脑血管等 内脏疾病 的发病先兆 。目 前, 现代医学 尚无 防治脂肪肝 的有效 药物 , 临床常选用保肝 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